第一篇:涉诉非正常信访工作应急预案
四川省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处置涉诉非正常信访工作应急预案
近年来,社会改革的深度、广度向纵深发展,社会利益群体不断分化,各项社会矛盾呈尖锐化趋势凸现。加之,法律援助制度尚未有效形成,公民的法律素质还比较低,公民表达意愿的合理途径有限。在这样的宏观社会背景下,涉诉非正常信访案件大量发生,为各级法院带来比较的案件压力和社会压力。为进一步加强涉诉非正常信访处置工作的力度,有效稳控各类非正常信访人员,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全力维护绵阳政治社会稳定,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据国务院《信访条例》和有关法律政策规定,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制定了处置涉诉信访工作的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涉诉非正常信访,是指违反《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和《集会游行示威法》等有关规定,来绵或赴省、进京直接影响国家机关正常工作秩序和重点地区、敏感地点社会秩序的涉诉信访活动。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处理涉诉信访工作积累的多年经验,将具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认定为涉诉非正常信访:
(一)对法院的裁判不服,在国家机关住地或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公共场所非法聚集、蓄意闹事、静坐、示威、呼 叫,散发带有诬蔑性、攻击性口号的传单,张挂标语,扰乱机关正常的办公秩序、公共秩序,破坏国家声誉,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行为。
(二)对法院的裁判不服,5人以上集体上访反映共同意见又不推选代表,不到指定的接待场所上访和非正常上班时间上访的行为。
(三)不遵守法院的信访秩序,损害接待场所的公私财物,纠缠、侮辱、殴打、威胁接待人员,携带危险品、管制器械进入接待场所的行为。
(四)煽动、串联、胁迫,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不明真相的群众参与涉诉非正常信访活动或以信访为名借机敛财的行为。
(五)对法院的裁判不服,在信访接待场所或机关办公场所滞留、滋事,或将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员弃留在上述场所的行为。
(六)对法院的裁判不服,拦截公务车辆、堵塞交通,围堵、冲击国家机关,制造**或流血事件的行为。
(七)与法律、法规、规定有抵触的其它涉诉信访行为。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职能
为了有效处置涉诉非正常信访工作,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了处置涉诉非正常信访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处置涉诉非正常信访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担任,直接抓信访工作的协调和落实;副组长由主管立案工作的副院长、主管审判监督工作的副院长担任,便于具体协调部门间的合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立案庭庭长、法警支队支队长、行装处处长、行装处机关事务科科长等人组成。领导小组的职能主要在于协调部门间的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并且在处置重大涉诉非信访工作案件时发挥关键的领导核心与战斗堡垒作用。
涉诉非正常信访工作的具体事务主要由领导小组下设的三个工作组负责。其成员构成及工作职责如下:
(一)信访接待组
1、工作要求:坚持便民、利民原则,及时、依法、文明接访,慎重处理非正常信访案件。信访接待工作是信访工作的窗口,由于各种原因,相当多数的信访群众对法院的公正性存在质疑,对法官的公正度不信任,因此对法官的信访工作不理解。在信访接待工作中,一部分信访群众辱骂、威胁甚至试图殴打接待法官;一部分群众则在法院门口甚至办公室内高声喧哗,阻挠法官的正常办公。因此,一部分接待法官对信访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对信访群众态度粗暴、工作方法简单。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尤其要求相关接待法官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对信访群众要有感情,要理解他们的困难,即使对于部分态度尤其恶劣的信访群众,也要坚持和风细雨式的工作态度,避免激化矛盾、落人口实。
2、人员组成:组长由立案庭庭长兼任,具体工作由立案庭负责信访接待的同志负责。
3、工作职责:作为法院处置涉诉非正常信访工作的综合协调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负责收集全市各类涉诉非正常信访案件的相关信息,做到件件有登记,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案涉各基层法院的,还应及时向各基层法院进行通报。
(2)协助值周院领导做好非正常信访人员的接待工作。(3)指派接访人员到达信访现场,协助法警维持秩序,积极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4)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及时通知有关业务庭室的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前来处访,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辖”原则,应由各基层法院处置的,及时通知有关基层法院的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前来处访。
(5)必要时可在请示领导小组同意后,主持召开处置涉诉非正常信访案件协调会,与各涉案单位共同研究处置办法,并负责处置办法的督查落实。
(6)对赴省、进京的涉诉信访人员,应按照上级要求,及时通知、督促相关单位和部门做好接收、遣返工作。
(7)实行重要情况报告制度,对于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重大、紧急信访事项,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各种不良后果的发生或者扩大。
(二)安全保卫组
1、工作要求:依法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确保信访接待领导、接待人员和机关安全,确保非正常信访人员的安全,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目前信访工作难度很大,一些信访群众无理缠诉、缠访,甚至使用暴力、威胁手段威胁法官安全,扰乱法院工作秩序,因此有必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同时对一些有重大犯罪倾向的信访群众进行必要的监控。
2、人员组成:组长由法警支队支队长兼任,具体工作由法警支队的同志负责。
3、工作职责:作为处置涉诉非正常信访工作的重要力量,主要职责是:
(1)统一调配门卫值班人员,严格门卫管理,禁止非正常信访人员非经正常程序进入机关大楼。
(2)凡遇涉诉信访人员在法院机关以及其它领导机关门口静坐、堵塞机关大门、举牌喊冤、敲锣打鼓、大喊大叫、冲击机关、拦截领导及审判人员等各类妨碍机关办公秩序和信访秩序的违法现象,应迅速增派警力到现场维持秩序,并配合信访接待领导或其他接待人员做好疏导、劝解工作,控制好局面,必要时应与公安机关取得联系,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3)对在重点地区、敏感地区实施各种违法行为的涉诉信访活动,也应采取上述措施。(4)对各类涉诉非正常信访行为,应利用好各种监控设施,注意随时收集、固定相关违法证据,情况紧急时,报领导小组并由院长批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5)对可能出现自杀、自残及急病发作的信访人员,应与其它工作组一道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控制好局势。需要救治的,及时通知司法技术室协调有关医疗单位做出妥善处理。
(6)对信访中的精神病人,要将其强行带入信访接待室,由信访接待组及时通知其亲属或所在单位将其带离。
(7)对到院领导住处上访或拦截领导车辆的信访人员,应与其它工作组的同志一道做好劝解工作,将其迅速带离现场,并与有关责任单位联系,妥善做出处理。
(8)在信访接待室配备必要警力,负责维护信访秩序。(9)及时疏散聚集围观的群众,对有外国人和港、澳、台地区人员及新闻记者参与时,在做好疏散工作的同时,要禁止其拍照、摄像、录音,对不听劝告已经摄录的及时报告领导小组,予以妥善处置。
(10)根据领导小组的安排,配合信访接待组做好赴省、进京信访人员的接收、遣返工作。
(三)后勤保障组
1、工作要求:为信访接待组和安全保卫组搞好后勤服务工作,做到行动迅速、保障有力。
2、人员组成:组长由行装处处长兼任,具体工作由行装处的同志负责。
3、工作职责:作为法院处置涉诉非正常信访的后勤服务部门,主要职责是:
(1)配备、维护好各种信访接待设施以及监控设施。(2)优先保证处置涉诉非正常信访的办案车辆和经费。
三、工作原则
对涉诉非正常信访案件的处置,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属地管辖”原则,各工作组及本院各有关部门必须按照大信访格局的要求,树立全院一盘棋的思想,通力协作。上下级法院之间要建立联动机制、互通有无、互相配合。对各类违法信访行为,应首先做到耐心劝导、帮助教育,对其中少数人经劝说无效,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要收集和固定相关证据,依法严厉处置,起到打击“点”,震慑“面”的效果。
四、责任追究
有效的工作预案必须以强有力的责任追究制度为后盾,因此切实有效的责任追究制是本预案考虑的重点之一。
(一)各业务庭及各基层法院接到领导小组及各工作组的接访处置通知后,不及时接访处置或者处置不当甚至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二)各工作组对涉诉非正常信访案件处理不认真、不 及时,造成工作被动或者其它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三)具体追究办法参照绵中法(2005)58号《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信访接待工作暂行规定》以及《法官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篇:浅谈涉法涉诉信访工作
浅谈涉法涉诉信访工作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正在不断释放,新的冲突亦在日渐显现,新旧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使得当前涉法涉诉问题凸显。所谓涉法涉诉信访,是指当事人对刑事执法、行政执法等权力部门在案件或问题处理上不满,认为受到了不法侵害或不公平的待遇,从而引发上访告状的案件。
近两年来,我镇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数量虽然不多,但处理好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建立处理涉法涉诉上访案件的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减少涉法访,已成为党委、政府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要任务。结合近两年来法涉诉信访的总体情况,就如何认识和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当前我镇涉法涉诉信访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至今,全镇共发生统计在案的涉法涉诉信访 起,其中赴京非正常访 起,到市访 起,到县上访 起。在全部案件中,法院系统 起,占 %;公安系统 起,占 %,其他 起,占 %。从整体看,我镇涉法涉诉上访呈现如下特点:
1、涉法涉诉信访在缠访闹访中占较大比例。提起缠访闹访,感触最深的就是那些涉法涉诉类的缠访闹访行为,这些信访人因经历了司法程序的重重判决和裁定,到了行政机关却又因属于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而无法进行干预,原先充满希望的诉求一次次变成了失望,有的甚至产生了仇视心理,觉得受到了天大的不公和冤屈,便决定倾家荡产也要讨回公道;有的觉得讲理讲不通了,就采取蛮横不讲理的方式骗骗赖赖、装疯耍泼,企图引起领导和上级的重视和关注;有的觉得基层解决不了,就告到上级
那里去。最为典型的是我镇信访人黄某某,因涉法涉诉问题得不到自己“满意”的解决,遂带领家人堵住镇政府大门,围堵领导办公室,严重影响正常办公,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2、涉法涉诉信访多数属于重复访、越级访和个体访。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因多数属于个案判决和裁定,上访者人数一般不会太多,但也有个别案例因当事人亲友为其鸣不平,集体陪同到各级上访。信访人在基层申诉无果的情况下只好到上级机关和部门反映,从而造成越级访较为突出。此外,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因政策和法律的区别,多数在司法部门宣判或者裁决不满意的情况下,到行政机关反映又因已经司法途径判决而不再受理,信访人长期奔走于各级部门之间,重复访现象比较突出。
3、少数涉法涉诉信访存在既不合法、又不合理 3 的情况。司法部门在判决、裁定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时,多数都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一般判处比较符合真实情况,多数当事人也能接受,但也有个别当事人固执己见,认为就是自己占理、别人都是无理,或存有过高无理要求,认为不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罢休,法院判决不满意,就去找别的领导反映。但不管是面对法律还是政策,都要立足事实、讲求证据,没有新的证据,就只能“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到哪里反映都只能是一个结论。
4、涉法涉诉信访牵扯了各级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往往是基层信访工作中的“骨头案”、“钉子案”,有的甚至是“无头案”,信访部门有很大的精力都花在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协调和处置上。
二、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
1、基层司法部门办案存在不严谨不细致的情况。多数因为基层司法部门办案疏漏不严谨不细致导致信访人有可诉之由、可访之隙,从而为后期的办案埋下了病根,产生了无穷的后患。
2、个别涉法涉诉信访人为达到个人目的提出过高无理要求。一些上访人在上访中得到一些甜头之后,更是变本加厉继续上访,甚至教唆其他信访人缠访闹访、越级上访,在群众中产生了恶劣影响。
3、少数信访人“信访不信法”、“信官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由于诉讼成本相对信访成本来说高出很多,一些信访人对判决不满意不上诉反而开始信访;一些信访人有的病急乱投医,又打官司又上访,企图走通一条是一条;有的法院终审判决了仍然去上访,觉得官比法大。这些群众由于诉求得不到满 5
足,便多头上访、重复上访,有的一访就是多年,既扰乱了自己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机关的正常办公秩序。
4、信访工作机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对涉法涉诉及法院已判决的信访问题,《信访条例》规定信访部门可以不予受理,并要求信访人向法院、检察院等部门提出,对于正在受理中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信访部门也可以不予受理。但现实工作中,因信访部门同时承担处理信访突出问题职能,有协调和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职责,更有稳控重点信访对象、减少不和谐因素的要求,信访部门处于受理也可、不受理也可的两难境地,这些规定让信访部门无所适从。
5、各级信访部门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处置机制。涉法涉诉信访人往往采取一些极端的上 6
访行为,有的长期滞留在机关,或拉横幅堵大门企图给党委政府施压;有的在机关大吵大闹、纠缠不休;有的将生活不能自理人员或者老人遗弃在机关,企图以此给工作人员制造麻烦;有的则以自杀相威胁等形式制造混乱。对于这些非正常上访行为,在处置中因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从而失之以软、失之以缓、失之以宽,没有进行严肃的处理,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建议 涉法涉诉信访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探求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对策,要从根本上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离不开深层次的司法改革,应以五个方面为着力点:
(一)以规范司法工作办案程序为着力点,从源头上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加强调查取证,严格办案程序,“公正、公平、公开”的执法,让每一个案件都办成“铁案”,让当事人心服口服,胜诉也高
兴,败诉也服气,从而真正从源头上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产生。
(二)以依法办理设法涉诉案件为着力点,让涉法涉诉信访通过司法渠道得到妥善解决。因其性质和办理渠道的特殊性,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只能通过法律渠道才能够得到彻底解决,为此,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引入司法渠道,加大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集中化解力度,用法律武器维护好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三)以增强人民群众法制观念为着力点,依法规范信访行为。要坚持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统一,既要依法保护信访群众的法定权利,主动、热心地为信访群众解难释疑,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依法信访,自觉规范信访行为。对无理缠访、组织串联集体访人员和借机滋事者,有关部门要视情节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或训诫;违反治 8
安管理规定的,要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以维护正常的信访秩序。
(四)以加强对信访人教育宣传为着力点,来引导信访人理性反映和对待诉求。通过“阳光司法进万家”、“巡回法庭”等活动的开展,法院的判决和裁定既是对事件的处置意见和评判结果,同时也就发挥其教育宣传功能,在判决裁定之后也应开展必要的法律法规宣传解释工作,让当事人和群众明白赢在哪里、输在何处,从而理性地对待诉求。
(五)以拓宽创新信访处置机制为着力点,用群众工作统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充分发挥各个平台作用,以“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群众”、“干部接访下访”、“法律诊所”为纽带,把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办,全力解民困、化民怨,努力实现司法公 9
正和群众满意的统一。把群众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村、社区,楼宇、塆院,把大多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有效破解涉法涉诉信访难题。
第三篇:关于涉诉信访工作的思考
人民法院的信访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虽然在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已经妥善有效地调节和处理了一大批各类社会矛盾,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但纵观近几年来的涉诉上访,仍不乏集体上访、越级上访、进京上访、缠访的事情发生,导致人民法院的信访工作甚至各项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一、涉诉信访概述
(一)概念:涉诉信访是指当事人与某一具体诉讼案件相联系,请求人民法院完成某种诉讼行为(如立案、再审、执行),实现某项诉讼请求的来信来访。比如对法院有案不立,对裁判结果不服或对执行效率、效果不满而引起的上访等。
(二)特点:一是当事人与某一具体诉讼案件相联系;二是人民法院在处理上具有较为严密的程序性。这些特点,使涉诉信访不同于行政机关和其他机关的信访,也不同于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其它工作的批评、建议、投诉、举报等。
(三)分类:按照行为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理性上访、非理性上访和违法上访。理性上访是上访人按照正当的程序和途径向上级或领导反映其诉讼中的权益问题。非理性上访是上访人不满足于按正当程序和渠道反映问题,而是将上访活动转化为向党委、政府、法院施加压力,而达到自己目的的一种手段,甚至是赤裸裸的要挟。违法上访则是上访者在上访过程中采取围攻有关领导、冲击机关、堵塞交通等一些过激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有关规定,符合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例如无理纠缠、暴力闹访等。按照人数多少还可分为集体上访、单个上访等。
二、涉诉信访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法院方面的原因
1、个别干警素质不高。由于各方面原因,极个别政治素质低的人员进入法院,这些人员缺乏大局意识,稳定意识,就案论案,不能将案件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很好地统一,在处理案件过程中不能耐心细致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而是武断专横,以法压人,当事人口服心不服,敢怒不敢言,留下后遗症,甚至在个别案件处理过程中久拖不决,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有失公平、公正,造成当事人的怨愤,引发上访。
2、处访欠仔细。一些案件在实体或程序处理上确实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事人申诉后,但对上访、申诉案件处理不及时、不到位,致使经年累月无法处理。有的接访人员敷衍塞责,审查不细,未能及时妥善处理,有的干脆对当事人说“就这样,你爱到哪告就到哪告去!”更有甚者,有的案件承办人不正视矛盾而“躲访”。久而久之,当事人产生怨恨心理而上访。
3、少数案件执行不力。纵观涉诉信访案件,80%以上反映的都是执行不力问题。由于受各方面的影响,执行难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但还是有些案件掺杂了许多人为的因素。而未执行。如个别执行人员乱执行或不执行,当事人花费了不菲的费用得来的却是“法律白条”,肯定把怨气撒向法院,从而上访告状。
4、立案把关不严。前些年受大环境的影响,一些法院为了本部门利益,当事人一“告状”就立案受理,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群众告状难、申诉难的问题,但不应该由法院主管的案件法院也受案审理,结果无法裁决,导致当事人上访。
5、护短。一些法院在明知案件处理不当的情况下,因为某些原因或利益,怕揭短亮丑,影响形象,不能正确采取补救措施,严格依法追究,最终的结果却是“纸里包不住火”。为求一时平安,致使矛盾越积越深,致使当事人不断上访。
(二)上访群众方面的原因
1、理解“事实”偏差。由于诉讼程序的严密性,案件发生后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进入诉讼程序。由于时过境迁等原因,案件进入法律程序后,法院查明的事实与案发当时的情况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差异,甚至相差甚远。案件的真实情况只有双方当事人心知肚明,而法院只能依据证据证明的法律事实作出裁判。由于案件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差异,一方当事人得不到期待的结果后,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裁判结果,而是极力地要求法院作出符合客观事实的处理,但当事人又无法提供确实充分的有效证据,也就不可能再现当时的客观情形,导致当事人上访不止。
2、理解法律不透彻。随着普法的深入以及新闻媒体的日益发达,人民群众对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越来越熟悉,民主意识、法治意识越来越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观念越来越高,遇事敢说、敢找、敢反映。但一些群众对法律法规理解的不够透彻,对法院的法定程序误解为不尽职责,拖案不办。如一起执行案件,法院正在评估、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按照法律规定评估拍卖是要经过一定的程序来进行的,申请人却认为法院欠拖不执行,从而上访。还有一起执行案件当事人在立案时就对执行人员说:“案件必须在7日内执行完毕,否则,就上访告状!”更有甚者,一些案件到法院后,当事人就认为法院包办了,不管执行到位不到位,欠钱的不是另
外当事人,而是法院!就要法院拿钱,不拿就上访、告状!”一些案件当事人确实没有履行能力,法院也无法执行到位,而当事人不管这些,就是一味地上访告状、法院感到“委屈”,但同时也体现了社会救济制度在某些方面的缺失。
3、部分当事人诉讼心理扭曲。一些当事人抱着告状有理、领导怕告状、事情越闹大越好办等心理,一旦认为自己在“官司”
中“蒙冤”,就通过上访要求给予保护。如案件还在审理过程中,就无端猜疑案件承办人与另一方当事人有密切关系,就到处上访。对裁判结果不服,在完全可以走正常的法律程序的情况下,却到处上访申诉,这类当事人认为,上、下级机关的执法人员“官官相护”,走法律程序也不会有好结果,不如通过上访引起领导重视,给予关注,既省了一些费用,又解决了问题,唯信访为“大”、为“上”。如一起某生产小组诉张某侵权纠纷案,该案经过一审、二审、再审,张某还是败诉,但张某为规避法院执行甚至别的什么目的,以要在领导面前自尽,进京上访等行为相要挟。
三、当前处理涉诉信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涉诉信访工作需要统一管理
信访部门是各部门了解社情民意的窗口,在促进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有的领导不通过主管领导,随意用权乱批,不该管的管了,不该批了批了,该管的却不知道,有的同一问题经调解已经解决,因沟通不及时,上访人另辟蹊径,找熟人、同学、同事、老上级、亲戚等关系重复告,特别是涉诉信访工作,由于牵扯到法律等诸多方面,专业性较强,需成立专 门的机构来处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
(二)对非理性上访、违法上访者,缺乏强有力的措施,过分强调“花钱买平安”。
大多数信访部门有一个心态,即力求少生事端,多 花点钱也无所谓,花适当的钱能解决息访、能解决问题达到平安固然是好,然而以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不少无理上访者抓住了信访部门的这种心态,变本加厉上访,新问题层出不穷,更有甚者,他们在一起出题目捉弄接访部门。不少上访人员相互交流上访经验,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信访部门对这类上访者有时束手无策,只有笑脸相迎,耐心解释。有的上访者一张状纸在手,任凭天下游,忙时在当地,闲时往上走,今天在信阳明天到郑州,一不遂其愿,就要去首都,有的是正在依法处理中的案件,你按法定程序办理,我按自己的意愿告状,你讲你的法,我说我的事,甚至还出现了专门代理信访案件,借机敛财的“掮客”,他们打着为民申冤,为民解愁的旗号帮人打官司,实际在行扰民、扰乱社会治安之事,是社会的一个不安定因素,如果打击不力,这就会滋长一种上访者“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错误心理,时间一长,上访问题不但未平息,无理上访人反而有增多趋势。
(三)对“实事求是”理解偏差,打破法律程序。
有些信访部门在接访的时候,不对案件所经过的法律程序进行处分,而是过分强调“实事求是”,绕开司法程序去处理,常使诉讼程序已经终结的案件又要重新开始处理,打破了法律规定的程序说严重些,实际上是在挑战我国的法律制度。典型的表现为对案件是否经过审理不加区分,对其上访是否通过法律程序不加甄别,而是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好像用普遍的民俗、情理来解决上访问题才能体现“公正”。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法院对案件处理难度,还会引起当事人产生对法院的对立情绪,不利于信访问题的解决,更不利于司法权威的确立。
四、当前处理涉诉信访工作的建议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法官队伍。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减少或避免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法院干警在审执案件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执法为民,勤政守法,甘当公仆,依法办案,坚决杜绝乱作为,有效防止不作为,坚决杜绝“三案”的发生。同时,要文明执法,服务热情,对上访群众多一点笑脸,少一些冷模,多一声问候,少一些斥责,多一些关心、少一些厌烦,对来访者要做到接待来访热心,听取陈述耐心,询问情况细心,排忧解难诚心。
(二)建立涉诉信访工作网络。加强法院信访部门的沟通,把涉及到各个地方的信访工作情况上网通报,对各地的上访者分门别类,将已经终结程序的上访案件,上访老户定期公布,以利信访部门及时了解上访情况,不必重复接待、反复批转,既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加强信访立法,坚决制裁非理性、违法上访者。由于当前信访立法的缺位,使各部门在处理信访时缺乏统一的尺度和标准,给信访的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可依照相关规定,制订《信访法》,增强对信访情况的分析、明晰对有理、无理、缠访、闹访的界定,加大对无理上访、违法上访的处罚力度,如增设罚款、拘留、劳教等措施,同时在《刑法》中增加对因缠访、闹访,暴力上访而构成犯罪的处罚条款,形成一个整体的信访法律体系,以促进信访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
(四)建立诉讼风险告知制度。涉诉上访案件,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当事人承担了一定诉讼风险后引起的。因此,法院在立案处理的同时,应将必要的诉讼风险一并告知当事人,对其诉讼结果有个大致了解,从源头上避免涉诉上访案件的发生。
(五)依法“花钱买平安”。在处理信访案件的时候,有些上访户确实有一些道理,或者在诉讼过程中我们的审判工作确有瑕疵,保护权利不充分,此时给予当事人一定的经济补助,有利于信访案件的及时解决,维护社会的稳定,但花钱买平安的前提是依法,只有在事实充分,有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用“花钱”的方式解决上访问题,才能避免上访的无限延伸。
(六)树立司法的最终裁判权威。法律是人民意志的固定化和多元化,是人民意志的升华,是党和人民意志的最集中的体现,与政策、习惯相比,更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公信力,公民权利的保护真正源于司法的终极救济,进行司法体制的改革,保证司法救济渠道畅通,树立起司法权威,才是解决信访问题的根本之道,也是现代法治的要求。
第四篇: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渐显露,各种社会矛盾纠纷越来越多地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渠道,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凸现,公司的信访部门也成为他们涉法涉诉信访的途径之一。
一、公司信访办公室受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现状
根据《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的规定:实行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把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等诉讼权利救济的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由政法机关依法处理。
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司法程序机制,各级政法机关及时审查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符合法律规定的,依法转入相应法律程序办理;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各级信访部门对到本部门上访的涉诉信访群众,应当引导其到政法机关反映问题;对按规定受理的涉及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收到的群众涉法涉诉信件,应当转同级政法机关依法处理。
围绕涉法涉诉信访事项的“入口、办理、出口”等环节,解决好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对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进司法严肃公正,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公司“和谐重组、快速发展”的目标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文化、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访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涉法涉诉案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我公司十分重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紧紧抓住信访稳定工作不放松,坚持“三个加大,一个健全”的原则,坚持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坚持把问题解决在源头,把问题消化在基层,坚持依法解决问题。在谋划上体现了“重力”,推动上注重了“合力”,措施上突出了“强力”,方法上凸显了“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大局的稳定。
第五篇: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实施方案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减少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按照全国和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根据我社区实际情况,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上关于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整合力量、多措并举、使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二、工作要求
(一)深化思想认识,切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清理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是依法妥善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具体举措,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人民法院形象,事关和谐社会构建,目前,任务十分艰巨。一定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落实好各项工作措施,不折不扣地完成化解的任务。(二)落实领导责任。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切实解决实际问题,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
二0一0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