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统计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3 04:3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统计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统计工作总结》。

第一篇:重庆市统计工作总结

二00二年重庆统计工作总结

2002年12月

2002年,全市各级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工作者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国家统计局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朱镕基总理和温家宝副总理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根据全国统计局长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继续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以重新整合“双基”工作为基础,大力推进统计改革和创新,全市统计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一、“双基”整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针对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十分薄弱的现状,年初我市提出了“重新整合‘双基’工作、夯实统计工作基础”的战略部署。围绕这一战略部署,一年来,我市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整治措施:一是以市政府名义首次下发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通知》(渝府[2002]68号),对进一步加强全市统计“双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重庆直辖以来的第一次全市统计工作会议,各区县(自治县、市)分管统计工作的区(市)县长、市级有关部门及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统计负责人参加了大会。市人大、市政协领导出席了会议。市政府副市长赵公卿在会上就进一步加强统计“双基”工作再次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三是市统计局领导不辞辛苦,翻山越岭,深入到三峡库区及边远贫困山区调研统计“双基”工作,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四是各地统计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按照市长对统计工作提出的要求,认真贯彻市政府68号文件及全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开展了以统计“双基”工作为重点的统计执法,重新清理并核实了乡镇(街道)统计站及专(兼)职统计人员情况,定期抽查了基层报表、统计台帐等基础工作。五是开展了以万州区、南川市两地为代表的统计“双基”整合工作试点。

在全市各级统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开展的统计“双基”整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全市有23个区(市)县成立了社会经济调查队(或城调队),并已开展工作,大都充实了3至10名工作人员,当地政府为调查队划拨了与任务相适应的工作经费。这些区(市)县分别是:渝中、大渡口、江北、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万州、涪陵、黔江、江津、合川、永川、南川、潼南、大足、璧山、梁平、垫江、忠县、开县。二是渝中、万盛、江津、铜梁、荣昌等地,特别是三峡库区的巫山、奉节、云阳、万州、丰都等区县统计局工作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他们在当地政府和市局的积极支持下,有的搬进了新办公大楼,有的新购置了多台计算机、打印机、空调等,并适当扩大了办公室面积。三是大部分区县(自治县、市)建立或进一步巩固了乡镇统计站,没设统计站的,都配备了专(兼)职统计人员。四是城乡调查网点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我市主城九区的城市住户样本扩充工作取得了进展,启动早的开始向市队报送资料,有的开始了试行记帐,有的已制定了实施方案,正着手组织实施扩大样本容量工作。我市农民收入抽样调查县级网点得到全面落实,利用抽样调查测算农村经济总量的工作进一步深化,测算结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好评。我市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质量监测网络正式启动。此外,在国家统计局领导的关心下,国家城调总队和市统计局已决定在我市新建五个城市调查点,以进一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五是基层统计数据质量有所提高,特别是村、社一块的统计数据质量较以前有很大改观,统计台帐、基层报表等基础工作比以前更加规范。

二、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数据质量,今年我市采取了以下两种切实有效措施:

1、进一步加强了对统计数据特别是基层统计数据的审核和评估。全市各级统计部门大都建立并认真实施了自上而下的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在审核中做到了层层把关,严格检查,对审核中发现的异常数据都进行了反复核实,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都进行了及时处理,有效地克服了统计数据特别是基层统计数据在填报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情况。各级统计部门还实行了严格的数据质量评估制度,重点加强了国内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等重要指标的评估论证。在评估过程中,各级统计部门邀请了相关部门、相关处室、相关专家共同参与评估论证,确保了各项统计指标数据的准确、可靠。另外,市统计局利用去年制定的《重庆市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质量评估办法》和《重庆市各区县GDP相关系数统计表》,特别加强了对区县GDP的质量评估,目前在增长速度的计算上市局测算数和区县汇总数的误差已降到了1个百分点以内,全市的核算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进一步加大了统计法制建设力度。围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这个中心,今年我市全面加强了统计法制建设,先后开展了三期统计检查员及统计普法骨干培训,通过立法调研初步拟定了新的《重庆市统计登记办法》,重新修改并增设了统计法律文书,进一步规范了统计执法基础工作,全力开展了统计“四五”普法工作等。各级统计部门还结合统计“双基”整合工作,在多领域、多行业广泛开展了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的统计执法检查。据统计,全年共立案查处统计违法案件134件,结案138件(含去年立案今年办结的案件),其中受到警告和罚款的有86件,责令改正的有29件,通报批评的有15件,党纪处分的有2件,共处罚款52万元。通过开展统计执法,不仅有力地震慑了统计违法者,树立了《统计法》的法威,而且进一步净化了统计工作环境,规范了社会经济秩序,确保了统计数据质量。

三、统计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1、高质量开展了多项统计调查业务工作。全市各级统计部门在认真抓好对当地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的同时,结合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和各级党委、政府决策的需要,先后高质量开展了中介服务业统计、最终消费统计、利用内资统计、个体私营经济调查统计、民间投资统计、人口变动统计、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等工作。各级统计部门还按照“加强沟通联系、增进理解支持、促进统计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了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和合作,先后与交通委员会合作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公路普查;与外经贸委合作开展了外资调查;与商委、工商局、粮食局合作开展了商贸流通规划调查;与规划局合作开展了综合交通调查;与妇联等部门合作进行了妇女儿童两纲监测;与旅游局共同进行了“黄金周”统计调查等。通过开展这些统计业务工作,及时为各级党政领导和部门提供了大量优质高效的统计信息。据统计,市统计局全年向市委、市政府提供统计信息665篇(次),被市委、市政府采用453篇(次),被中办、国办采用4篇(次),采用频率为68 %,报送篇数和采用篇数在全市各部门名列前茅。各区县(自治县、市)统计局也向当地党政部门报送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统计信息资料。

2、统计服务工作得到各级党政领导充分肯定。各级统计部门紧紧围绕当地党政领导关心的重大问题,通过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为各级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有参考价值的分析报告,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广泛好评。特别值得一提的有:今年市统计局围绕市领导关心的失业与再就业问题,通过调研撰写并提供的分析报告��《重庆市城镇失业率升至X%》,引起了市委书记贺国强和市长包叙定的高度重视。贺国强同志在这篇分析报告上批示指出:该分析报告反映的问题确值得高度重视,建议集中检查一次年初召开的扩大就业工作会议的落实情况,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争取较多的人员就业。包叙定同志对该报告作了长达300多字的重要批示。市企调队撰写的调查分析资料《大多数企业信赖本届市政府》,包叙定市长阅后作了长达800多字的重要批示。这是重庆直辖以来市领导对统计分析资料批示字数最多的一次。市政府办公厅还以文件形式向全市全文转发了该分析报告和包叙定市长的重要批示,要求各区县(自治县、市)政府和市级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整改和落实。市统计局提供的分析报告《重庆新产品开发形势分析及建议》,包叙定市长阅后批示指出:“这个分析很好。请远牧(市经委主任)、张勤(市科委主任)同志认真研究改进意见,特别是最后的几点建议要抓紧实施。”市统计局提供的《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外资企业看好我市经济发展前景》等多篇分析报告,先后得到了市领导包叙定、王鸿举、甘宇平、许忠明、吴家农、赵公卿、陈际瓦等的高度评价。市统计局承担的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环境监测工作因成绩显著,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鹏的高度赞扬和国际友人的赞许,也多次受到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的好评。受市人大主任王云龙、市委副书记聂卫国的委托,市统计局及时开展了“反腐倡廉”调查和“严打整治与社会治安”调查,调查质量得到了王云龙主任、聂卫国副书记的称赞,调查结果引起了公安部的高度重视与关注。我市沙坪坝区、渝中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北碚区、南岸区、渝北区、万盛区、开县、忠县、铜梁县、潼南县、巫山县、合川市、江津市、永川市等区县统计局也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创造性地开展统计服务工作,其提供的多篇分析报告也受到了当地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有的建议和意见还被当地党委、政府加以采纳,充分发挥了统计部门应有的作用。

3、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在为社会公众服务方面,全市各级统计部门通过组织新闻发布会或经济新闻专访,编印发送《统计月报》、《统计快报》、《统计年鉴》,以及以INTERNET网方式,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了大量的统计信息资料,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求。市统计局还协助市委宣传部及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中国信息报、重庆日报、香港凤凰卫视等新闻媒体,开展了“重庆直辖五周年”宣传报道,并组织专门力量整理出版了全面反映直辖五年重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的《数字重庆》小册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此外,统计课题研究和统计学会工作取得了好成绩。在统计课题研究方面,市统计局特别加强了与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南农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学院等院校的密切合作和联合攻关,先后单独或合作完成了《当前重庆市死亡状况研究》、《20年来重庆市生育水平演变的研究》、《重庆能源消费与需求预测》等十多篇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论文,为全面提高我市统计课题研究水平开辟了新路。市统计局承担的《三峡库区区域社会经济环境综合评价系统》软课题荣获了全国第六届统计科研成果课题类三等奖,打破了市局多年来在这一奖项评选中榜上无名的局面。在统计学会工作方面,今年重庆市统计学会与重庆大学联合举办了重庆市首届统计学术年会,并邀请了中科院院士陈希孺出席了会议。此外,由市统计学会推荐参加中国统计学会“露露杯”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的6篇论文全部获奖,其中《大气污染健康效应综合评价中权数的比较研究》一文荣获了一等奖。

四、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取得新突破

今年我市顺利开展了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有关工作并取得新突破。

1、全面试行了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改革。试行新的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改革(即用价格指数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是今年全国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市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要求,成立了重庆市工业发展速度计算方法改革领导小组,并于4月份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试行改革。市统计局党组对此次改革极为重视,局党组书记、局长蔡永生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符合我市具体实际的贯彻实施意见。在实施过程中,我市做到了与完善现行工业报表制度和指标体系的结合,做到了与统计“双基”整合工作的结合,做到了与统计法制建设和加强统计队伍建设的结合。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贺铿、林贤郁在重庆调研时,对我市开展的这项改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贺铿副局长特别指出,重庆市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工业发展速度误差较小,用价格指数法计算工业发展速度的试行工作搞得不错。

2、认真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和投资者信心指数编制工作。受国家统计局委托,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及投资者信心指数的编制试点工作,在进一步拓宽投资统计服务领域方面进了大胆探索。为搞好这项改革,我市成立了由市统计局牵头,市统计局投资处、市计委投资处、市经委投资处、渝州大学经济学系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课题小组,并在国家局投资司的指导下对试点项目进行了联合攻关。课题组通过征求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多次召开研讨会等措施,对试点方案进行了反复、深入讨论,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数及投资者信心指数编制方案。因工作成绩显著,我市受到了国家统计局的表扬。

3、广泛应用了抽样调查技术。我市进一步加强了抽样调查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先后开展了限额以下批零餐饮业、建筑业、人口变动情况、城镇劳动力、居民出行情况、农村移民、直辖五周年民情民意、房地产投资状况等二十多种抽样调查,及时、快速、准确地反映了我市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关情况,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此外,我市还大力进行了工业统计制度方法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新产品分级次认定及统计核算规定;积极稳妥地推进了179户房地产企业、70户工业企业的联网直报工作,实现了与全国联网直报工作的同步运行。

五、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就

今年,我市继续加快了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1、广域网建设成绩突出。在市统计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市电信部门及各地统计局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市通过组织技术人员前往广东等地学习、举办广域网工程培训会、安装广域网帧中继线路等一系列具体、繁杂工作,目前已成功实现了市统计局与区县(自治县、市)统计局,以及各区县(自治县、市)统计局之间局域网的互联互通,彻底改变了过去“拨号上网”的陈旧落后方式,大大提高了统计办公效率。

2、统计信息网建设效果明显。各级统计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统计部门信息资源丰富和先进便捷的网络优势,进一步加大了统计信息网建设力度。目前全市各级统计部门大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网站,这些网站不仅网页设计新颖,而且栏目多样、内容丰富,一些可公开的重要文件及数据资料均可在网上查询、使用,既提高了统计部门的对内对外服务水平,又较好地宣传了统计局,展示了统计部门的良好形象。

3、办公自动化建设顺利推进。我市的双杨OA系统已在市统计局(队)全面运行,市局(队)领导及局属各部门已开始通过该系统处理部分公文或信息。市统计局还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全面实行了电子政务办公(即公文或信息的上传、下载,全部通过专用电子邮箱进行)。

此外,我市的统计网络升级工作于年初正式完成,网上报表系统进入试运行阶段,并率先在全国完成了省(区)市统计局到国家统计局的256K帧中继线路的提速任务。

六、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工作取得新进展

1、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一次通过国家验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通知》要求,我市高质量开展了基本单位普查工作。此次普查是近年来我市开展的又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近年来我市面临困难最多(如行政关系复杂、区县经济状况差距大、三峡移民搬迁、区县机构改革等)的大型普查之一。在整个普查过程中,各级基普办克服重重困难,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注重加强与宣传部、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注重普查与统计登记和年报工作的有机结合,注重普查前的多形式宣传助推作用,各项组织工作有条不紊,确保了此次普查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在市基普办的统一安排、部署下,经过全市各级基普办的精心组织实施、各成员单位的通力合作和全市近两万名普查员的艰辛努力,我市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如期圆满完成,所有调查数据一次性通过国家验收。

2、人口普查后续工作圆满完成。按照《重庆市人口普查资料开发利用规划》的总体安排,我市深入开展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截止年底,市统计局已联合社会各部门力量完成了《重庆市人口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报告》、《重庆市小城镇建设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研究》等15项课题,撰写了我市有关人口年龄构成、文化程度、少数民族、家庭、老龄化、就业、生育、死亡和再生产等覆盖人口基本内容的16篇系列分析报告,向社会公布了我市平均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总和生育率等一系列日常人口统计无法获取而社会又非常急需的社会经济基础数据。市统计局还在重庆统计信息网站上开辟专栏,对我市人口普查的丰硕成果进行了大力宣传,及时满足了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全市人口状况的了解,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投入产出调查及第三产业普查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在国家统计局的直接指导和市统计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圆满完成了国家统计局布置的投入产出调查试点任务,即将开展的第三产业普查各项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市级普查领导小组已经建立,市政府向全市发文布置了相关工作,普查方案正在精心研制中。

七、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果

统计干部队伍建设是今年我市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统计局党组大都把加强统计干部队伍建设摆在了本局工作的优先战略位置。根据“存量改善,增量调整”的指导方针,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我市的统计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果,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高素质统计干部队伍正在我市逐步形成。

在存量改善方面,各级统计部门特别是市统计局,通过采取出国培训、在职轮训、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请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等多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取得了很好效果。今年市统计局已资助了1名出国留学研究生、2名国内硕士研究生和数十名攻读硕士学位课程的在职干部;先后邀请了中科院院士陈希孺、河南财经学院教授陈相成、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刘福垣等专家、学者来局讲课;举办了公务员英语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普通话培训。通过这些措施或办法,切实加强了统计干部对统计理论、经济学基本原理以及入世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统计干部队伍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市统计局还通过采用竞争上岗、干部轮岗等方法,选拔任用了一批年轻有为、德才兼备的处级干部,并对不适合担任领导干部的处级领导,采取就地改“非”的办法,在全局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能上能下的干部用人机制。在增量调整方面,各级统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开招录了数量不等的高层次人才(如市统计局今年招录了十多名大学本科生充实到了局属有关部门),为统计干部队伍输入了新鲜血液,有效地改善了我市统计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提升了统计干部队伍的整体层次。

市统计局还于今年八月中旬在重庆邮电学院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区县(自治县、市)新任统计局局级领导任职培训班。此次培训,对进一步提高我市统计系统特别是区县统计局领导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对进一步强化我市统计管理者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八、精神文明建设获得新丰收

全市各级统计部门通过狠抓局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以及通过开展创“文明”或“先进”单位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统计改革和建设。

1、领导班子建设呈现新面貌。各级统计局党组特别是市统计局党组,按照“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十六字”方针,坚持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制度以及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等,保证了局领导班子和全局职工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在工作上相互支持、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加强了领导班子的团结协调,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了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协作、充满活力的领导集体,在全局形成了上下齐心、团结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

2、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全市各级统计部门按照中纪委、市纪委提出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从政行为,强化了廉洁自律意识,狠抓了反腐败源头治理工作,全年全系统没有发现奢侈腐化等不廉行为,统计行业风气得到进一步净化。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各级统计部门充分发扬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克服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矛盾,大胆创新工作,为全市统计改革和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3、“双创”活动取得成功。市统计局在去年成功创建市直机关文明单位的基础上,今年全力开展了争创“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和争创“市级文明单位”(简称“双创”)的活动。在创建过程中,市统计局始终把创文明单位与创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文明单位促进党建工作,以党建工作推动文明单位创建。特别是在班子建设、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等多方面,两个创建活动做到了互相结合、相互促进。在市直机关党工委和市精神文明办的正确领导和具体指导下,经过全局职工的共同努力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今年圆满地完成了“双创”的各项任务,并分别于九月二十八日和十二月十日顺利通过了上级部门的考评验收。此外,许多区县(自治县、市)统计局也大力开展了“文明单位”或“先进单位”的创建活动,并先后获得了当地的“文明或先进单位”称号,为我市统计系统成为全市的文明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机关管理实现新跨跃。全市各级统计部门通过制定或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机关的规范化管理,机关管理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今年市统计局先后出台了《重庆市统计局工作规则》、《重庆市统计局办事指南》、《重庆市统计局车辆管理办法》、《重庆市统计局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重庆市统计系统办公室综合考核评比办法》、《重庆市统计局归档文件整理新规定》、《重庆市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办法》、《重庆市统计系统财会工作考核办法》、《重庆市统计执法检查证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确保了机关各项工作的协调运转,机关管理取得了新的明显成绩:市局先后荣获了“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和“市级文明单位”;局机关工会获市直机关工会“合格职工之家”称号;局机关妇委会获市直机关妇委会授予的“先进妇委会”称号;局档案管理工作以全市最高分通过了市档案局的检查验收;政务信息工作连续6年分别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局财务工作在全国统计系统率先实现了财务网络化管理;扶贫工作连续5年获计委扶贫集团“扶贫工作先进单位”表彰;计划生育工作连续20年获辖区街道“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表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多年获辖区街道“先进集体”表彰。各区县(自治县、市)统计局也通过规范化机关管理,较好地促进了本局各项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统计工作的全面进步。

与此同时,我市统计系统的行政后勤及财务管理、老干部工作、对口支援工作等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看到上述成绩的同时,我市的统计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区县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模糊、重视不够,政府统计管理职能比较薄弱;二是统计“双基”工作较之我国东部地区仍有差距,特别是区县一级受编制、财政的影响,矛盾困难较多;三是统计网络不够健全,统计工作条件较差;四是一些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统计法律意识淡薄,有的因思想作风不端正,致使干扰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全市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成绩,正视困难,迎接挑战,齐心协力搞好统计改革和建设,为我市统计事业的长足发展再立新功!

统计分析获奖情况

在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全国优秀统计分析报告评比中,我市共有17篇获奖,其中:

一等奖6篇,分别是:市农调队的《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市企调队、市局投资处合写的《重庆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市企调队的《企业经营环境专项调查系列分析》、市局人口就业处的《重庆市人口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报告》、《重庆市家庭生命周期的定量分析》、市局贸易外经处的《重庆市连锁店经营现状》。

二等奖3篇,分别是:市城调队的《扶助城市弱势群体,实现富民兴渝方略》、市局人口就业处的《重庆市职工人数的区域差异及启示》、市局贸易外经处的《直辖五年重庆对外经济出现良好循环》。

三等奖8篇,分别是:市城调队的《重庆市城市贫困群体调查报告》、市农调队的《外出农民道甘苦》、市企调队的《工业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市局工交处的《重庆新产品开发形势分析及建议》、《生产保持增长,问题不容忽视》、市局社科处的《我市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喜忧参半》、《我市国贫县〈两纲〉监测未达标原因分析》、《重庆市大中型企业科技投入增加,成果明显》。

第二篇:重庆市统计管理条例

重庆市统计管理条例

(2012年12月27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9次会议通过 2012年12月28日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2]第41号公布 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三章 统计资料

第四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服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统计活动。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统计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统计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重大市情普查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共同承担,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

第四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和监督检查。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接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双重领导,在统计业务上以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领导为主。

第五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组织、管理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统计业务接受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指导。

第六条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侵犯。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完成统计工作任务。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七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依照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统计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对象对违反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调查制度进行的统计调查,有权拒绝提供统计资料。第八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将其纳入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根据需要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统计信息技术设施。

第九条 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违法信息应当纳入相关信用诚信系统,供有关单位和个人查询。

第十条 统计工作应当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检举统计违法行为。

第十一条 对在统计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统计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可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 统计调查

第十二条 统计调查项目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或者共同制定。

制定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与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明确分工、互相衔接,不得重复;下级地方统计调查项目不得与上级地方统计调查项目重复。

第十三条 制定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审批,经批准予以实施的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定期公布。制定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并与该统计调查项目一并审批。

统计调查制度应当对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作出规定。

第十四条 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

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由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分别实施或者共同实施;其中,重大市情普查,由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

第十五条 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第十六条 工商、编制、民政、税务、质监等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提供统计所需的行政记录资料;政府统计机构应当根据行政记录资料建立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

第十七条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根据基本单位名录库有关信息,及时书面告知统计调查对象与政府统计机构建立统计关系,接受统计调查任务。

统计调查对象应当自被告知之日起三十日内与政府统计机构建立统计关系,接受统计调查任务。

第三章 统计资料

第十八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建立统计资料的保存、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第十九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和保密等管理制度。

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二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自行修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

(二)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三)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检举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第二十一条 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二)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要求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应当拒绝和抵制,并向本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监察机关检举。

第二十二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地方统计数据以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公布的数据为准。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审定、公布、出版本地区的基本统计资料。第二十三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其中,与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有重复、交叉的,应当在同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协商后,由本部门公布。

第二十四条 传媒机构采用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公布的统计资料,内容上应当与其保持一致。

传媒机构采用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尚未公布的统计资料,应当经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并注明资料来源。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有关单位考核评价地区、部门和单位的发展水平和工作实绩等所使用的各项统计资料,应当以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提供或者核准的统计资料为准。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应当执行国家有关统计资料保密管理的规定,加强对统计资料的保密管理。

非经批准,保密的统计资料不得向任何组织和个人泄露。

第二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制度,加强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区县(自治县)统计数据的监控和评估。

第二十八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除依法保密的以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第四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第二十九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独立的统计机构,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第三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指定统计负责人,依法管理、开展统计工作,实施统计调查,统计业务接受所在地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领导。根据工作需要,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设置统计机构。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本居住地区统计工作,统计业务接受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统计机构或者专职统计人员的指导。

第三十一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依法开展统计工作。

第三十二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置履行统计工作职责的机构,或者配置专职、兼职统计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的统计工作。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可以委托统计代理机构完成本单位的统计工作。

第三十三条 统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或者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统计工作人员,应当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或者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

第三十四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安排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或者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的人员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

第三十五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的统计工作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支持统计工作人员定期参加统计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十六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应当征求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意见;其中,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当征得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计负责人或者统计人员的调动,应当征得所在地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同意。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或者统计负责人的调动,应当及时告知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七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监察机关对下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执行统计法律、法规的情况,实施监督。

第三十八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根据统计工作需要,可以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工作进行巡查。

第三十九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其组织的统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统计数据进行稽查核实,并协助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移送有关统计违法案件材料。

第四十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法查处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统计违法案件。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可以直接查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管辖范围内的统计违法案件。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的统计违法案件,由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违法案件,由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统计违法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查处。

第四十一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在调查统计违法行为或者核查统计数据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向检查对象查询有关事项,要求检查对象在规定时间内据实作出书面答复;

(二)要求检查对象提供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三)就与检查有关的事项询问有关人员;

(四)进入检查对象的业务场所和统计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核对;

(五)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登记保存检查对象的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六)对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第四十二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相关证明和资料,不得拒绝、阻碍检查,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第四十三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配备统计执法检查人员,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统计监督检查工作。根据工作需要,政府统计机构可以设置专门的统计执法检查机构。第四十四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中具体实施统计执法检查的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统计业务知识,参加执法培训,取得执法证件。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统计调查对象未按规定建立统计关系、接受统计调查任务的,由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未改正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违法行为逾期未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个体工商户有前款违法行为逾期未改正的,处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或者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

第四十七条 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或者明知统计数据不实不进行调查核实造成不良后果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安排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或者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的人员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任务的,由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未改正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违法行为逾期未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的民间统计调查活动以及境外的组织、个人进行的统计调查活动,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条 本条例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统计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理统计分析.pdf

以下是该文档的文本预览效果,预览是为了您快捷查看,但可能丢失了某些格式或图片。打印 | 下载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sis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ervice Industry since Chongqing Becomes Municipality Liu Yue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represent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and its level of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ark to measure the modernization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or region.Therefor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in Chongqing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paper selects five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regional service indus-tries, adopt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alysis method and comparative method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Services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and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service industry in Chongqing Municipality to develop fast.Keywords: Service Industry;Mathematical Statistics;Chongqing;Countermeasures 1 衡量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的 选取

本文所指服务业为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的行业 多, 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科学地评价一个区域服务业 的发展水平, 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科学客观的评系统性 原则, 能较全面地反映区域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本文 选择了五项指标: 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第三产业的 就业比重、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服务密度、GDP。在产业经济学中, 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第三产 业的就业比重这两个经济指标一直被用作衡量第三 产业发展状况的评价标准。这两个指标可以在一定程 度、一定层面上反映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但是, 这两 个比重指标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们反映的发展水平是一种相对水平, 是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相对衡量指 标。

为了弥补相对指标在衡量服务业发展状况时的 不确定性和相对性的缺陷, 本文引入人均服务产品占 有量和产业密度两个绝对指标。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 是按区域内人口计算得来的人均服务增加值。人均服 务产品占有量高, 就意味着服务业发展的绝对水平高。产业密度指的是一、二、三产业在某一区域内的空 间布局, 分别被称为农业密度、工业密度和服务密度, 服务密度越高, 说明区域内服务业发展水平就比较 高。

此外, 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不论是在计算产值

作者简介: 刘越, 1975 生, 河南省信阳人, 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西南大学讲师, 研究方向为当代经济理论、经济管理与区域经济。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理统计分析 刘 越

摘 要: 服务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表现,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和 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 认清重庆市目前服务业发展现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五项衡 量区域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指标, 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分析方法, 力求客观地评价重庆市服务业发

展的现实状况, 在此基础上, 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促进重庆市服务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关键词: 服务业;数理统计;重庆;对策 第9 期(总第108 期)2008 年9 月 No.9(Series No.108)Sep.2008 统计教育

Statistical Thinktank 第9 期 刘 越: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理统计分析 比重等相对指标时, 还是在计算人均服务产品的占有 量等绝对指标时, 人们都在寻找和利用一个相同的数 值, 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DP), 其实, 国民生产总值(GDP)是衡量第三产业(不仅是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极 其重要的隐性指标。它对第三产业的服务需求的影响 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产业经济学中的第三产 业产值方程和就业方程模型认识到这一点: 第三产业产值方程1 为: Y3=-11.9963+7.0724LnX(1)第三产业就业方程2 为: L3=1.2086X0.4133(2)其中:Y3 是第三产业在GDP 中所占的比重 X 代表GDP L3 为第三产业就业比重

从公式(1)(2)中, 可以看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与 就业比重分别与国民生产总值构成对数函数和幂函 1、2.两个方程是根据1997-2007 年《重庆市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计算整理并用Eviews3.0 软件回归出来的, 且两个方程均通过了检验。

表1 1996-2006 年重庆市第三产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增加值 320 563 545 591 648 729 827 936 1060 1347 1557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相关年份。

表2 1996-2006 年重庆市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 单位: 元/人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人均服务产品 1061 1852 1782 1923 2099 2354 2659 2993 3372 4253 4891 资料来源: 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相关年份的数据计算所得。图1 1996-2006 年重庆市三产增加值变化图

图2 1996-2006 年重庆市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示意图 数相关关系。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分析

(1)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总量的不断增 长, 人均服务产品和服务密度也在不断提高。从表1 和图1 可以看出重庆市服务业呈逐年递增趋势, 且增 长速度加快,2006 年重庆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557.59 亿元;从表2 与图2 可以看到重庆市人均服务产品占 有量也呈快速发展的态势, 2006 年重庆市人均服务产 品占有量为4891.92 元/人。

(2)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目前增 加量居各产业之首。重庆直辖以来, 一产在国民经济 中的比重逐年下降, 符合产业发展的趋势;二产在国 民经济中的比重趋于稳定, 基本在40%-43%之间;第31 2008 年

图3 重庆市1996-2006 年GDP 中三次产业比重变化示意图 表3 重庆市1996-2006 年GDP 中三次产业比重 单位:%,亿元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一产 24.2 22.6 20.9 19.2 17.8 16.7 16.0 14.9 15.9 15.1 12.3 二产 41.8 22.7 41.0 40.9 41.3 41.6 41.9 40.5 41.3 41.0 43.0 三产 34.0 41.7 38.1 39.9 40.9 41.7 42.1 44.6 42.8 43.9 44.7 GDP 1009 1350 1429 1479 1589 1749 1971 2250 2665 3070 3486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相关年份。表4 重庆市1996-2006 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较 单位: 亿元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一产增加值 261 304 298 284 283 293 315 336 423 463 428 二产增加值 427 304 585 604 657 727 827 977 1181 1259 1500 三产增加值 320 563 545 591 648 729 827 936 1060 1347 1557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相关年份。

表5 重庆市1996-2006 年三次产业吸纳社会从业人员贡献率比较 单位:% , 亿元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一产 59.5 58.9 58.5 58.1 56.1 54.5 53.1 51.6 50.6 49.3 48.3 二产 20.3 19.7 18.5 16.7 16.3 16.8 16.8 17.3 17.5 18.9 19.1 三产 20.2 21.4 23.0 25.2 27.6 28.7 30.1 31.1 31.9 31.8 32.6 GDP 1009 1350 1429 1479 1589 1749 1971 2250 2665 3070 3486 资料来源:《重庆市统计年鉴》相关年份。

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 除了1998 年之 外, 1997 年为41.7%, 2001 年达到41.7%后仍不断上 升, 且从2001 年开始, 三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 一产、二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居三次产业之首, 到 2006 年,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上升到44.7%, 居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不仅如此, 自2001 年, 重庆市 第三产业增加值新增量开始高于一、二产业, 居三次 产业之首。(具体数据见表

3、表4)(3)就业比重不断增加, 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 渠道。从表5 可以看到自重庆市直辖以来, 一产吸纳 社会从业人员贡献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从1996 年的 59.5%下降到2006 年的48.3%, 农业有大量的剩余劳 动力。1997 年重庆市三次产业的人员构成为58.9:19.7: 21.4, 而且从1997 年以后第三产业吸纳社会从业人员 贡献率超过第二产业, 2006 年为32.6%。自1997 年以 来, 重庆市二产吸纳社会从业人员贡献率由于多种原 因基本稳定在16%-20%之间, 二产吸纳劳动力就业有 限。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国有企业改革, 第三 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每年吸收了大批 从第一、二产业转移出的大批富余劳动力, 为顺利实 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作出了贡献。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国内

比较分析

(1)重庆在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中处于首 位(具体数据见表6)对重庆市32 个区县进行比较, 可以看到, 重庆第 三产业发展水平在重庆市各区县均处于首位。从表6 可以看出重庆市各区县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平衡, 差距 博士论坛32 第9 期

表6 2005 年重庆市各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比较

GDP(万元)三产增量(万元)三产对GDP 的贡献率(%)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元/人)服务密度(万元/km2)重庆市均值 1032549 418274 37.58 2832.570313 161.0228 重庆 12947300 6709000 51.81 11626.17 1226.06 巫山县 204918 97042 47.35 1623.05 32.81 万州区 1334488 602820 45.17 3531.46 174.38 永川市 1131301 495108 43.76 4602.66 314.15 巫溪县 147340 63748 43.26 1220.76 15.82 万盛区 189713 80121 42.23 2998.54 141.56 潼南县 609649 255832 41.96 2823.75 161.41 丰都县 368177 151338 41.10 1902.43 52.17 合川市 1304562 527301 40.41 3502.5 223.81 忠县 438710 176980 40.34 1831.52 81.03 黔江区 366227 145976 39.85 2878.08 60.9 石柱县 2522227 98199 38.93 1891.71 32.59 綦江县 807747 308955 38.24 3262.12 141.59 奉节县 450267 172125 38.22 1698.83 42.12 酉阳县 201219 76767 38.15 1012.22 14.84 涪陵区 1350804 504822 37.37 4516.21 171.36 彭水县 292190 108025 36.97 1714.95 27.68 大足县 678642 248677 36.64 2678.27 178.9 云阳县 436065 154129 36.34 1189.08 42.41 江津市 1332929 480529 36.05 3294.68 150.17 铜梁县 723279 256406 35.45 3189.53 190.92 城口县 101141 35417 35.01 1521.35 10.78 秀山县 274143 95721 34.91 1545.13 39.07 荣昌县 584194 203715 34.87 2484.63 188.3 武隆县 298796 102308 34.24 2551.32 35.27 开县 704895 239574 33.98 1551.54 60.51 长寿区 870234 278679 32.02 3165.37 196.95 壁山县 661046 208682 31.56 3409.28 228.82 南川市 621265 192209 30.93 2973.99 73.87 梁平县 488426 143782 29.43 1625.57 76.08 垫江县 509224 146000 28.67 1604.92 96.18 双桥区 90449 24798 27.61 5220.63 670.22 资料来源: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2006 年的数据计算所得。

说明:表中各区县的排名是按照重庆市2005 年各区县三产对GDP 的贡献率的大小的顺序排名 比较大。从GDP 来看, 重庆2005 年GDP 为12947300 万元, 其中双桥区最低为90449 万元, 而全市平均值为 1032549 万元, 重庆是全市均值的12.5 倍;从三产增量 来看, 重庆为6709000 万元, 最低是双桥区为24978 万 元, 重庆是全市均值的16 倍;从三产对GDP 的贡献率 来看, 重庆是51.81%, 最低是双桥区为27.61%, 重庆 是全市均值的1.3 倍;从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来看, 重 庆是11626.17 元/人, 最低是酉阳县为1012.22 元/ 人%, 重庆是全市均值的4.1 倍;从服务密度来看, 重 庆是1226.06 万元/km2, 最低是城口县为10.78 万 元/km2, 重庆是全市均值的7.6 倍。(2)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选取全国31 个省市进行比较, 从中可以看出重庆 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的地位, 可见差距, 也 可见成绩。

从表7 可以看出重庆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全国 31 个省市中是居于中等水平的。从总量上看, 2006 年 重庆市GDP 为3486.2 亿元居全国第24 位;三产增量 为1557.59 亿元居全国第21 位。从三产的产值比重和 就业比重来看, 重庆市在全国分别排在第4 位和第19 刘 越: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理统计分析 33 2008 年

表7 2006 年全国31 个省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比较

省市 GDP(亿元)三产增量(亿元)三产对GDP 的贡献率(%)三产就业比重(%)人均服务产品占有量(万元/人)服务密度(万元/km2)北京 7720.3 5405.1 70 64.5 3.42 3217.3 天津 4337.73 1732.93 40 44.7 1.61 1533.6 河北 11613.7 3937 33.9 32.1 0.57 199.8 山西 4746.5 1727.4 36.4 32.6 0.51 110.5 内蒙古 4790 1818.77 38 33.1 0.76 15.4 辽宁 9257.05 3559.85 38.5 33.7 0.83 241.7 吉林 4249.23 1676.64 39.5 34.5 0.62 89.5 黑龙江 6216.8 2085.4 33.6 31.2 0.55 45.9 上海 10296.97 5205.35 50.6 58.9 2.87 8209 江苏 21548.36 7817 36.3 34.2 1.04 761.9 浙江 15649 6288 40.2 38.7 1.26 617.7 安徽 6141.9 2458.7 40 31.7 0.4 176.9 福建 7501.63 2880.32 38.4 35.6 0.81 237.3 江西 4618.8 1513.5 32.8 33.4 0.35 90.7 山东 21846.7 6978.8 32 35.6 0.75 456.1 河南 12464.09 3652.27 29.3 30.1 0.37 218.7 湖北 7497.17 2993 39.9 36.5 0.49 161 湖南 7493.17 3038.4 40.5 35.1 0.45 143.3 广东 25968.55 10966.57 42.2 47.9 1.18 517.3 广西 4801.98 1887.82 39.3 31.2 0.38 79.8 海南 1052.43 420.44 39.94 40.1 0.5 123.9 重庆 3486.2 1557.59 44.7 32.4 0.55 189 四川 8637.8 3259.1 37.7 29.8 0.4 67.2 贵州 2267.43 892.53 39.4 19.7 0.23 50.7 云南 4001.87 1540.53 38.5 21.1 0.34 39.1 西藏 290.05 158.98 54.8 39.5 0.57 1.3 陕西 4383.91 1577.26 36 35.7 0.42 76.7 甘肃 2275 893.58 39.2 30.2 0.34 19.7 宁夏 706.98 280.26 39.6 29.3 0.46 42.2 青海 641.05 240.63 37.5 27.5 0.44 3.3 新疆 3018.98 1047.88 34.7 30.5 0.51 6.3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7)》提供的原始数据计算所得.位, 尤其是三产的产值比重在四个直辖市中超过天津 市;从相对值上分析, 重庆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 较高的, 尤其是服务密度在全国排在第12 位。但同时, 也可看出重庆市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 差距还 是很大的。4 促进重庆市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对 策建议

第三产业是重庆市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 中有许多行业是为第一、第二产业的高效生产提供必 要服务的, 这些行业自身的成长就会直接促进第一产 业和第二产业相关部门的增长。此外, 第三产业被普 遍认为是一个广泛吸纳劳动力的“蓄水池”, 在重庆市 更是如此。因此, 第三产业的稳定发展也是经济快速 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促进重庆市服务业快速发展, 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提高认识, 积极扶持, 做好规划, 提高服务业增 加值及其在GDP 中的比重。重庆市长期以来存在服务 博士论坛34 第9 期

业总量较小, 结构不合理, 竞争力弱等问题, 这既与重 庆市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不高有关, 也与认识 上不足有关。要促进重庆市经济全面持续发展, 必须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正确看待重庆市工业和服务业的 关系,充分利用重庆市制造业的相对优势, 发展专业化 的生产服务业, 带动和扶持其他服务业, 增加服务业 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与此同时, 要做好发展重庆市 服务业的中长期规划。

(2)创造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 打破行业垄断。重 庆市政府可以利用国家大好的经济政策环境改进和 提高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 行业和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 施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允许非 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等。

(3)加大实施科教兴渝和可持续发展力度。今后 各省市的综合实力更多的要看其科技实力、科技转化 成生产力的过程和效率以及人们的生活和福利水平等, 因而必须加速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尤其 是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为其奠定基础后, 他们的发 展应逐渐成为促进重庆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4)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改革开放。20 世纪九十 年代以来发展缓慢的第三产业, 大多数是改革开放滞 后的部门, 如金融、保险、电讯信息、教育、卫生, 以及产 业服务业等, 非国有经济的进入被禁止或限制, 国有 经济处于垄断或直接垄断经营。由于行业缺乏竞争, 市场机制不能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 导致新型服务业 或新服务项目的发展受到阻碍, 结构变动和优化受到 影响。应当通过深化改革, 逐步取消或调整不合理的 产业限制政策, 加大市场准入, 大力发展咨询业、会 计、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和劳务技术服务业, 允许 更多的经营者进入, 通过平等竞争, 降低服务价格, 提 高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办教育、办医院, 培育民间投资 为主体的经营主体。

(5)优化结构, 提升服务业总体水平。以罗斯托为 代表的产业经济学家认为, 现代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一 个结构变动的过程, 它根植于现代技术所提供的生产 函数的累积扩散之中, 结构比总量更重要, 离开了结 构分析, 就无法解释总量为什么增长和如何增长3。重 庆市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除了要在总量上提高之外, 还要调整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和产业结构, 构建重庆 市服务业发展新格局。一是要优化内部结构, 重点发 展我市服务业第二层次, 即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

门, 比如会计、法律、营销、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技 术、咨询培训、旅游、房地产等。二是要优化服务企业 结构, 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 搞活中小企业。产业发展 要靠企业, 企业竞争力提升是重庆市服务业发展的关 键。目前重庆市第三产业的大型、特大型企业不多, 竞 争力弱。所以要对现有的服务企业实行重组兼并, 整 合资源, 培育市场信誉度高、辐射性强的大公司、大集 团。同时, 结合服务业生产与消费同步性特点, 积极鼓 励中小服务企业发展, 为中小企业提供切实的资金、信息、科技和政策服务, 使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三是要 优化服务业地区结构。

(6)加快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很多第三产业部 门尤其是新型服务业, 依赖于经济的市场化, 而我国 正处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市场经济尚不完善, 特别 是许多第三产业部门的市场化程度低, 对服务业的充 分发展产生了阻碍。因此, 需要通过推进体制改革加 快经济市场化的进程, 以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 带动 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另一方面, 第三产业的发展实 质上是各类服务业的发展, 它必须具有相对集中的人 口, 只有人口集中的地区, 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各类 行为才有发展基础。同时, 重庆市城市化水平低, 城市 规模普遍较小, 因此, 应以大城市为龙头, 以中小城市 为骨干, 以小城镇为依托, 加强宏观政策对城市发展 的推动作用, 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交通、生 活服务、住宅条件, 形成人口的集聚效应。参 考 文 献

[1] 芮明杰.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8.[2] 江小涓.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结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4.[3] 国家统计局.重庆市统计年鉴(1997-2007 年)[Z].[4]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 年)[Z].[5] 胡正梁,王均文.发展现代服务业各地新动向[J].山东经济战略研 究,2005,(5).[6] 刘希宋,叶东.新时期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原因和对 策[J].经济师,2005,(1).[7] 林民书,韩润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及结构调整[J].厦 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 顾乃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关键[J].经济 经纬,2002,(2).(责任编辑 扈媛媛)3.杨建文等.产业经济学.学林出版社, 2004.162.刘 越: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理统计分析 35

第四篇: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2006)

重庆市环境统计公报(2006)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我市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重大进展,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我市围绕主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和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两大重点,以“蓝天”、“碧水”、“绿地”和“宁静”四大行动为抓手,严格环境准入和控制新污染,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强化工业污染防治,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的控制,三废处理率和污染治理水平逐年提高。但由于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源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压力增大,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所增加,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006年,全市废水排放总量14.85亿吨,比上年增加2.3%;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8.59亿吨,比上年增加1.2%,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6.26亿吨,比上年增加3.8%。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6.40万吨,比上年减少1.9%;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73万吨,比上年减少1.3%,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4.68万吨,比上年减少2.3%。废水中氨氮排放量2.72万吨,比上年减少2.2%;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1.20万吨,比上年减少1.6%,生活氨氮排放量1.52万吨,比上年减少2.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3.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85.95万吨,比上年增加2.7%;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71.08万吨,比上年增加4.0%,生活及其它二氧化硫排放量14.87万吨,比上年减少3.4%。烟尘排放量21.01万吨,比上年减少2.7%;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12.76万吨,比上年减少2.8%,生活及其它烟尘排放量8.25万吨,比上年减少2.6%。工业粉尘排放量20.01万吨,比上年减少6.0%。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88.1%,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89.6%,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89.3%,分别比上年增加5.4个、4.1个和4.5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1814.97万吨,综合利用量1367.71万吨,处置量123.99万吨,排放量133.32万吨,贮存量238.58万吨。其中,危险废物产生量16.21万吨,综合利用量21.41万吨,处置量2.05万吨,排放量0.38万吨,贮存量1.02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3.7%,比上年增加1.6个百分点。

2006年,全市环境保护投入84.65亿元,占当年GDP的2.4%,比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园林绿化、燃气工程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2.34亿元,工业污染源治理投入16.63亿元,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14.69亿元,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入0.99亿元。

—1—

一、废水排放及治理

2005年2006年 1.废水排放总量(亿吨)14.5214.8

5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8.498.59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6.036.26

2.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26.9126.40

其中: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氨氮排放总量(万吨)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城镇生活氨氮排放量4.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二、废气排放及治理

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2.烟尘排放总量(万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生活烟尘排放量3.工业粉尘排放量(万吨)4.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5.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6.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三、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及利用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万吨)5.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万吨)—2—

11.8915.022.781.221.5693.756.120.52005年83.7168.32150.3921.6013.138.4721.2882.685.584.82005年1776.781329.3972.1208.69122.41 11.7

314.68

2.7

21.201.52

93.958.444.02006年85.9

571.08

14.87

21.0

112.76

8.25

20.0188.189.689.32006年1814.971367.7173.7238.58123.99

6.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184.50133.32 7.“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亿元)8.1510.80

四、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2005年2006年 1.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总额(亿元)65.1484.6

5其中:工业污染源治理项目投资额12.4316.6

3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投入2.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当年GDP(%)

五、工业企业污染治理

1.当年施工污染治理项目数(个)2. 污染治理项目当年完成投资额(亿元)其中: 治理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固体废物治理噪声治理其他

六、自然生态保护

1.自然保护区数(个)其中:国家级市级县级2.自然保护区面积(平方公里)3.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

七、环境管理

(一)环境法制

1.当年实施的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起)其中:举行听证的环境处罚案件数(起)2.案件处罚金额(万元)—3—

41.1010.421.192.12005年1743.912.200.580.980.030.132005年50319288915.0710.82005年2053186348652.3414.690.99

2.4 2006年

1783.671.831.550.080.060.1

52006年50

2026

9130.5411.12006年180

21284047

3.当年受理的环境行政复议案件数(起)334.当年结案的环境行政诉讼案件数(起)17

4(二)排污许可与排污收费

2005年2006年 1.已发放排污许可证的企业数(个)

水污染物24112611 大气污染物2.已发放排污许可证数(个)

水污染物大气污染物3.交纳排污费单位数(个)4.排污费征收总额(万元)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当年办理设立的建设项目数(个)2.向环保部门履行申报手续项目数(个)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

(四)“三同时”执行

1.当年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2.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数(个)3.“三同时”合格项目数(个)4.“三同时”执行合格率(%)

(五)限期治理

1.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项)2.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投资额(亿元)3.关停并转企业数(个)

(六)城市环境治理

1.烟尘控制区数(个/平方公里)2.环境噪声达标区(个/平方公里)

(七)环境科技

—4—

***61294452005年***年***2005年5464.175132005年23/567.022/273.2******年***年24172417238498.62006年4362.071132006年 32/626.9 30/340.9

2005年2006年 1.当年设立的科研课题数(项)4149 2.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人)251270 3.环保产业单位数(个)489577

(八)来信来访

2005年2006年 1.本年来信总数(封)2.当年已处理来信数(封)3.本年来访批次(批)4.当年已处理来访批次(批)5.各级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6.已办理人大、政协环保议案、提案数

八、污染与破坏事故

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次数(次)其中:水污染大气污染2.污染与破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万元)3.污染事故赔、罚款总额(万元)

九、环保系统能力建设

1.各级环保系统机构数(个)市级县级乡镇2.各级环境监测站数(个)市级县级3.各级环境监察机构数(个)市级县级4.各级环保系统实有人数(人)市级—5—

***5424994992005年8537.419.82005年332912020338***935144722 4319828582***06年10

731138 2006年312

***1402173

393

县级14981525乡镇230255 5.各级环境监测人员数(人)647676市级170174县级477502 6.各级环境监察机构人员数(人)565593市级县级—6—

49516529

第五篇:统计工作总结

我县统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统计部门的精心指导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以xx大精神为指针,以xxxx重要思想作为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全省统计工作指导思想和县委、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拓创新,狠抓落实,统计服务、统计改革、统计法制、统计信息化和统计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充分发挥了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的整体功能,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按时、保质完成XX年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及地方各级政府各项调查任务今年以来,龙湾县统计局坚持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经全局人员辛勤工作和全县上下广大统计人员的密切配合,圆满完成了农业、工业、交通、建筑、能源、物资、固定资产、贸易、餐饮、外经服务、劳动工资、综合、平衡、科技监测、妇女儿童监测、农村住户和城镇住户等专业统计报表的收集、汇总、上报任务。此外,还连续开展了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主要商品销售情况、全县旱灾情况、传销情况、工业品价格、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个体工业抽样等专项调查;配合市局开展了温州市用人单位人才情况、温州市信用状况、公安系统行风建设、失土农民现状、外地人在温州情况、私营企业劳动情况、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民情民意调查,为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必要的统计信息。

(二)、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 为了进一步做到优良服务、依法行政,更加规范工作程序和行为,强化机关内部管理,全面提高工作效能,我局在以往一系列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补充制定了统计局工作人员内部考核办法、计算机房管理制度、ab岗工作制度、工作纪律规定、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度、新公务员指导师制度、服务承诺制度、失职追究制、绩效考评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我局的工作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健全。

(三)、巩固成果,加大力度,统计信息工程建设上了新台阶任务重和人手少的矛盾一直是龙湾县统计局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这一现实矛盾及统计网络不健全等诸多困难,局领导认真分析形势,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力求统计手段的改革和创新,在全县统计信息化网络建设方面,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向科技要效益,总结了XX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及能源统计网上电子直报的经验,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劳动工资统计网上直报。劳动工资统计网上电子直报,是龙湾县统计局继XX年规模以上工业及能源统计,成功实现网上直报后的又一次加强统计信息化工程建设的重大举措。龙湾县劳动工资统计网上电子直报比工业网络直报又先进了一步,是采用直接点击龙湾统计信息网站进行填报统计数据,彻底实现了网上直报功能。该工作得到了县各统计单位的大力支持,到目前止,全县已有260余家统计单位进入网上直报系统,并已成功运行。同时该项工作也受到了上级统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兄弟县(市、县)同行的赏识,将在全市乃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为了历行节支,提高工作效率,保持局内信息畅通,我局充分利用高科技电脑网络功能,于XX年5月创建了局内办公自动化系统,局内全面实行了无纸化办公。

(四)、不断增强服务意识,统计优质服务水平迈出新步伐统计部门是政府的工作部门,是信息处理中心,及时、快递地为领导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做好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是统计局最基本的职责。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府的工作中心,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在继续开展往常各种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拓宽服务载体,讲求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增加服务形式,较好发挥了统计的基本功能。第一,在在龙湾县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和政协二届二次会议召开期间,我局推出多媒体统计信息查询系统,积极给两会代表提供全方位、全视觉、便捷的统计资料查询工具系统。使大家充分了解自1984年龙湾建县以来的县情慨况,金融环境,交通设施,教育环境,中心县建设,旅游资源,历届人大、政协概况及县各乡镇街道及农业示范县、扶贫开发县、永强高新园县的工农业经济、财政状况、投资环境、社会事业、人民生活、特色经济等方面内容;第二,为了让社会各界及时、方便地了解我县的经济动态信息,上半年,我局由专人对龙湾统计信息网站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提高和完善,力求做到网站界面优美、功能齐全、使用方便、信息快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第三,做好统计公报、快报、龙湾统计信息的定期公布,统计年鉴等编研资料的编制印发工作。第四,充分利用统计资料,尽最大的努力来满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需要。XX年1-11月份,我局共对外提供各种统计服务100多人次,出具各类数据证明50多份,为有关单位取得各级名牌、免检产品,龙湾县取得中国杨梅之乡等荣誉称号,提供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查看更多文秘家园资料了有力的依据;为县府顺利解决我县复员军人的安置、劳动纠纷问题提供了数字依据;通过妇女儿童统计监测,完成了妇女及儿童十五中期评估报告,使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我县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正确制定出今后的发展方向;通过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工作,使县委、县政府领导正确掌握我县社会科技基本情况、科技效益、科技发展进程等,为深入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加快产业提升和结构调整提供依据。第五,随着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学理论、兴高潮、下基层、办实事活动的开展,今年下半年,下基层、办实事活动之风在龙湾县统计局悄然兴起。为了及时解决基层统计单位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局机关组建了下基层、办实事工作队,开展了为民办实事活动。平时加强与基层统计单位的联系,对他们的问题和要求尽量以最快的时间和速度予以解决,共现场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8起,统计业务问题6起,受到了各服务对象的欢迎和好评。

(五)、抓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基层统计是整个县域统计工作的基石,也是我县统计工作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今年以来,我局狠抓基层统计基础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健全了街道(镇)统计办公室,建立了村级专(兼)职统计员网络。首先,狠抓机构、队伍建设。为了加强基层统计工作,抓好基层单位的统计机构建设和统计人员的配备工作,局领导亲自做好宣传、落实工作。一个镇、一个街道抓,找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直至具体落实。现在,全县各镇和街道都已经建立了统计办公室,配备了专职统计人员。同时,抓好村级统计人员配备工作。在村级机构重新核定期间,督促街道(镇)加强村级统计人员的配备工作。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现全县每个村都配备了一名专(兼)职统计人员。

其次,加强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完善、更新和维护工作。随着统计制度的不断改革,一些专业统计也从传统的全面报表过渡到抽样调查统计,而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又是搞好抽样调查统计的前提,因此,搞好基本单位名录库对统计数据质量至关重要。今年第一季度,我局先后召开11次会议,专门布置全县统计单位名录库的查漏补缺、指标核对等工作,并严格按照国民经济新行业代码标准对所有行业码进行重新编制,努力为各专业抽样调查提供科学、高质量的抽样框。10-11月份,我局根据统计单位变动快的特点,又一次开展了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清查核对,通过清查全县共有家新增单位、家单位已经变更、家单位已经注销。第三,加强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要出高质量的数据,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我局十分注重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教育,今年1-11月,我局先后举办各类统计业务培训班16期,培训人数达700多人;针对基层统计人员流动性强、变动频繁等特点,认真贯彻执行省、市有关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考试工作文件精神,在往年的基础上继续做好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考试的宣传报名、组织培训、考试、发证等工作。XX年我县共有144名统计人员参加持证上岗培训考试,142名已顺利通过。有25名统计人员参加资格报名(因受非典影响,全国统一停考)。

(六)、积极探索,敢为人先,着力推进统计制度和方法改革开展在地统计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的必然要求,只有按照块块原则进行统计,才能更好地发挥统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局自XX年2月成立以来,针对:县内有县,县、镇(街道)地域交叉,而导致统计信息不畅通和统计数据重统、漏统等问题,经认真反复研究,发扬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全省还未曾推行在地统计的情况下(全省XX年开展在地统计试点),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在地统计。该项工作得到了龙湾县领导的大力支持,县政府分别于XX年5月及XX年5月先后发出《温州市龙湾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通知》(温龙政发[XX]30号)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抄告》。文件和抄告要求全县统计资料在实行以块为主,属地统计原则的基础上,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温州扶贫开发县、温州农业示范县、永强高新工业园县等汇总单位必须各行其责、互相协作,在龙湾县统计局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按时、保质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目前,我县已全面实行在地统计,更加规范了全县统计各项工作,保证了统计信息网络渠道的畅通有序,得到了上级统计部门的充分肯定。

(七)、严格统计法制,加快统计法制化进程XX年,我局以《统计法》颁布20周年为契机,继续紧抓统计法制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全市法制工作会议精神,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统计法制工作。一是按照《龙湾县四五统计普法实施方案》认真制定了《龙湾县XX年法制工作计划》、《龙湾县纪念《统计法》颁布22周年活动计划》,为全年法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认真做好普法教育。XX年5月-6月,我局对全县的重点统计普法对象进行了摸底,并对摸底结果按层次、类别进行分类整理,结合分层次开展不同形式的普法活动。今年,我局共举办各类统计普法培训班5期,面授普法人员达700余人;举办了2期《统计法》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了2场《统计法》知识咨询活动;出动宣传车辆场次;发放宣传手册XX册,宣传资料5000多份;有3000多人通过统计普法测试。

三是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办力度。1-11月份重点检查了统计单位22家,发现统计违法行为10起,已查处统计违法案件3起,通报批评1起,罚款2起,罚款金额达15000元。

(八)、以人为本,加强局机关干部业务和理论学习及思想品德教育我局一贯提倡和重视局机关干部的素质培养,定期召开各种业务学习会,总结、交流、讨论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平时认真组织学习新党章、党的xx大、中共xx届三中、四中全会、全市人大政府工作报告和xxxx重要思想等等;在全局还开展了一场统计32字职业道德大讨论,干部廉洁从政知识学习和测试,及时安排好公务员知识的更新和补充学习,使全体干部业务和理论素质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得以升华,努力提高全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我在多次增人工作中,严格遵照人事和组织部门有关规定,实行有进必考的原则,顺利完成了招人计划。

(九)、统计档案工作取得新成就为了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使档案工作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道路,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统计事业服务,今年以来,局领导高度重视档案整理工作,把该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过全局人员的加班加点努力工作,以较高的质量顺利通过了浙江省统计系统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三级认定。在档案认定活动中,浙江省档案局、浙江省统计局、温州市档案局、温州市统计局和龙湾县档案局有关领导对龙湾县统计局的档案工作做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定小组一致认为:第一,局领导档案意识强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关键。通过听取汇报和实地查看,从档案网络队伍建设和专职档案员配备,从档案室管理及其配置等方面都足以说明龙湾县统计局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第二,龙湾县统计局档案工作起步虽晚、但起点较高。县统计局虽然成立不久,档案历史仅仅一年,但是在短短的一年内收集、整理了240卷包括文书、统计业务、其他载体(照片、光盘、录像、实物)、设备等各种门类的档案资料,确实难得和不易。而且,档案室制度健全、管理措施得力、人员素质高、室内配置齐全、文件资料归卷合理、排列整齐、封面填写整洁等等都达到了省三级的认定标准,为下一步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的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三,档案利用成效显著。为了便于利用,龙湾县统计局编写了大事记、全宗介绍、文号对照表、各种案卷目录、专题目录等检索工具及编研材料一览表。从档案利用效果典型事例汇编和档案案卷中可以充分体现龙湾县统计局通过利用档案资料为社会各界所提供的各类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服务,为推动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第四,龙湾县统计局档案工作顺利通过省三级认定,不但给全市的县级统计机构带了好头,而且也走在全省的前列。第五,龙湾县统计局的档案工作之所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除了领导的重视之外,难能可贵的是有一支凝聚力强、团结协作、能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统计工作队伍。

(十)、积极开展规范化党支部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为了切实加强本局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和创建文明机关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XX年我局在圆满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了规范化党支部创建活动。

第一,规范组织制度建设。今年,由于工作调动,我局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进行了党支部书记的改选;组织党员定期开展组织生活会;按时、按标准做好党费的催缴和上缴;开辟了党员活动室等。第二,抓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每月一次的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积极组织党员参加县机关党工委举办的党课和各项活动。在建党八十周年来临之际,我局别开生面地举办一场《迎七一党的知识和〈统计法〉知识竞赛活动》,得到县上级部门和县有关部门领导的表扬。第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力开展为民办实事、送温暖活动。根据县委、县政府文件精神,我局继续与沙城镇大郎桥村扶贫结对,增加了与永兴街道萼芳移民村的挂钩结对。为了做好结对工作,今年,我局借县委、县府关于在全县开展学理论、兴高潮、下基层、办实事活动的东风,特地制定了学理论、兴高潮、下基层、办实事活动的实施方案,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调机关干部组建办实事工作队,由局领导带队,经常深入两个帮扶结对的村,访民众、摸民情、解民意,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当局全体(5名)干部得知大郎桥村村民金令弟,因儿子生病,房屋临频倒塌,生活十分贫困的情况后,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解囊集资了XX元;为解决挂钩移民村因缺少资金而无法建造公厕、排污管、绿化带、垃圾屋、河栏杆、居民健身点等生活设施,及一些儿童因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后,我局又一次伸出援助之手,向萼芳村捐助5000元;此外,我局干部还积极参加向县慈善总会的捐资捐物活动。在为民办实事过程中,得到了县有关领导和县效能办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十一)、基本单位普查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果,经济普查工作有了好的开端XX年我局严格按照《龙湾县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工作实施方案》,认真做好基普的各项后续工作。首先,及时召开了全县基本单位普查总结表彰会议,对在普查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其次,完成了龙湾县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书的编印工作,为社会流下了宝贵的档案财富;早做准备,开展了全县法人单位和个体户的基本情况调查摸底,为明年的经济普查吹响前奏。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兼基本单位普查、工业普查和第三产业普查为一体的大型、重要的国情国力的调查,其涉及面相当广,工作量非常大,为了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局借今年统计单位名录库清查之机,对单位清查表的指标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把单位清查工作与经济普查摸底工作巧妙地二合为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XX年工作安排我县统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府中心工作,以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优质服务水平为根本目的,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创新,扎实推进统计改革,夯实统计基础,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为推进全县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优良服务,努力使我县统计事业更上新台阶。

(一)按时保质完成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及各项专题调查任务,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为振兴全县经济发展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资料和统计信息是统计局最基本最主要的工作,也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领导决策正确与否来源于准确的信息资料。没有信息无法做出判断,而错误的信息将会导致错误的决策。我们要按时、保质完成统计报表任务,为本级政府领导和上级领导提供正确决策的依据。

(二)花大力气搞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国务院批准的大型国情国力调查,意义重大。我局要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普查精神,一步一扣地做好普查方案的制定摸底、宣传、人员选调、业务培训、现场登记、数据处理等各项工作,力争我县的经济普查工作走在全市前矛。

(三)树立有为才有位思想,提高统计优质服务水平,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更好地为党政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提供服务

(四)要进一步加强档案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再接再厉,以更高的标准、更好的质量,把档案资料保管好、利用好、开发好,使我局档案达标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统计信息工程建设

(六)扎扎实实做好统计基础工作 加强统计基础建设,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可靠的基础和前提。XX年要着重抓好统计队伍建设,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是今年的重要工作。积极推进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完善统计资料、统计单位名录库等各项管理办法;要继续组织和实施《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指导、督促基层统计调查单位按照《统计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做到数出有据。

(七)要增强依法统计的意识,加强统计执法力度通过近年来的统计法制宣传,依法统计的意识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个别部门领导及统计人员的法制观念仍然比较淡薄,谎报、瞒报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所以,严格按照《统计法》要求办事,宣传《统计法》、贯彻《统计法》还是当前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

下载重庆市统计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统计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计工作总结

    我区统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统计部门的精心指导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全......

    工作总结(统计)

    我区统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统计部门的精心指导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全省......

    年终统计工作总结

    年终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引导语:为您提供了年终统计工作总结范文,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不知不觉间,鸡年已逝、狗年降临,真是时不我待!由于领导的栽培以及信......

    统计工作总结(精选合集)

    统计工作总结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

    统计工作总结

    一、突出扎实性,以求真务实为根本,认真开展普查调查工作1.全力以赴做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在全市各级普查机构的精心组织......

    统计工作总结

    统计工作总结 我市的统计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统计局的指导下,以“双强争先”为主题,按照省统计局“双强双型”专项行动和**市局统计“双强”行动的要求,进......

    工作总结(统计)

    工作总结(统计) 我区统计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统计部门的精心指导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

    统计工作总结

    统计工作总结 从事统计工作以来,在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统计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工作,我由不懂到懂,由肤浅到深入,由难到易,可以说这个过程是艰辛而美丽的。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