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泽县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六进”活动
临泽县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六进”活动
为推进全县第十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深入开展,临泽县委统战部结合“联村联户”、“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以“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宣传宗教政策法规、普及宗教基本常识、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紧紧围绕党的民族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广泛深入的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寺观教堂“六进”活动。
进机关:在党校培训、中心学习小组会、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学习、培训活动中加设了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相关内容,适时进行专门教育培训,并通过专题讲座、问卷解答等形式深入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充分利用临泽公务网、政务信息网和电视新闻等媒体刊登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等方面的宣传文章,不断增强机关干部对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依法行政、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进乡村:把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纳入农村宗教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乡村精神文明和普法宣传活动中,以服务农民、教育农民、引导农民为出发点,教育引导信教群众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坚持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自觉抵制其他各类歪理学说的影响和各种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违法活动及封建迷信活动,积极投身农村改革发展,把精力集中到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上来。
进社区:把宗教政策法规“六进”活动与社区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相结合,发挥社区法制宣传园地的作用,通过组织文艺演出,主题讲座等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民族宗教及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正确认识和了解。
进学校:针对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咨询和服务、民族宗教常识宣传册发放以及板报专栏、横幅标语、普法宣传、观看历史影片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和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学习教育,让他们全面正确认识民族宗教及其两重性,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社会环境。
进企业: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企业活动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帮助企业建立了民族宗教事务民主管理小组,协调处理好企业内部出现的一些民族宗教问题,建立和谐企业,保障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利用企业党、团、工会等组织,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教育培训,普及民族宗教基本常识。
进寺观教堂:结合“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各宗教活动场所开展以“学法规、促和谐、保稳定”为主题的宗教政策法规进寺观教堂活动。印制下发《甘肃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宗教政策读本》、《宗教法规汇编》和《宗教基本常识手册》,组织学习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宗教事务条例》,完善各项制度,把政策法规宣传融入讲经、讲道等宗教聚礼中,贯穿到依法登记和检查执法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规范化管理。
第二篇: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学校(泾川四中)
泾川四中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学校情况
今年,我校把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学校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的重要举措来抓,紧紧围绕“宣传政策法规、普及民族宗教基本知识、共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在全校向广大师生宣传党的各项民族宗教方针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泾川四中是我县为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城乡教育需求、解决城区办学规模不足新建的一所初级中学,占地70亩,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设置标准化教学班48个,可容纳学生2400名,于2012年9月动工,至目前完成投资7700万元,3号教学楼、实验楼、学生食堂已投入使用,1、2号教学楼、公寓楼正在进行内部装饰,学校附属工程及操场正在进行施工。学校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480名,教职工50名。在做好教育教学的同时,把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学校活动和“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主要做了以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活动保障。为了保证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学校成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务主任任副组长、12个班级班主任为成员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学校活动领导小组;组建了民族宗教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落实宣传活动各项工作。二是建立学习阵地,创新活动载体。按照县上要求,制定了具体的活动方案,明确了学习宣传活动的内容、目标任务、标准要求。建立健全了学习制度,完善了各类学习资料,布设了活动阵地,开展了学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主题班会。三是突出学习重点,合理安排计划。重点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法规以及《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和《宗教事务条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宗教法规及法律条例。同时,把民族宗教政策学习宣传纳入教学计划,今年全校召开了2次师生大会,各班召开了3次学习会,邀请县民宗局讲课1次。四是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活动实效。在学习宣传活动过程中,采取师生大会、班会、主题宣讲等方式,积累探索了经验,建立了学习宣传常态化机制,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广大学生的民族政策意识、道德意识、守法意识进一步增强,学习宣传活动实效明显。
第三篇: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
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
1、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尊重群众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群众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依法管理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切实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增强自养能力,形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保证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的人士手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2、什么是民族平等的政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发展程度高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不允许对任何民族进行歧视和压迫;不论是聚居还是散杂居的各民族,均以平等的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
3、什么是民族团结政策?
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党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全国56个民族结成一体,谁也离不开谁;各民族只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实现共同的繁荣与发展。
4、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说: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多数群众不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信教群众的权益;在多数群众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不信教群众的权益。要坚决纠正干涉宗教信仰自由、排斥和歧视信教群众、侵犯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的现象,也要坚决纠正排斥和歧视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现象。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5、为什么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体,对于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必须依法予以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是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推
动宗教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客观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宗教活动规范有序的必要举措。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对宗教活动的管理是政府对社会活动进行管理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是通过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宗教法规,协调宗教界与各有关方面的利益,政府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一方面是要限制不正常的宗教活动,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和宗教活动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党和政府在宗教工作上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这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做好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工作的需要,也是保障各族人民群众宗教信仰自由的需要。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我们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不是要限制群众的信仰自由,而是要保证宗教活动的正常秩序,从而更好地保障群众的信仰自由。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也好,归根到底,都是要更好地争取、团结、教育广大信教群众,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6、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这是我们党从中国国情出发,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7、怎样理解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首次完整地提出“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这一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加以理解和贯彻执行。
“保护合法”,就是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动。
保护合法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重点。在贯彻实施《宗教事务条例》过程中,保护好信教群众正常的、合法的宗教活动,不允许有人随意干预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做好信教群众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引导他们在从事宗教活动时,要树立大局观念,自觉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引导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通过正常途径反映自己的合理要求。
“制止非法”,就是要制止超越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以及利用宗教进行的一切非法活动。对任何干涉或侵犯群众正当的宗教信仰、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对宗教界违反法律法规和政
策的行为,都应当立即予以纠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处理。只有“制止非法”,才能更好地“保护合法”。
“抵御渗透”,就是要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不允许境外任何组织、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宗教事务。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是指境外团体、组织和个人利用宗教从事的各种违反我国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活动和宣传,与我国宗教界争夺信教群众,争夺思想阵地,企图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打着宗教旗号企图颠覆我国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一种是企图控制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干涉我国的宗教事务,在我国境内建立宗教组织和活动据点、发展教徒。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活动,关键是处理好国内的宗教问题,做好国内的宗教工作,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把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巩固和扩大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打击犯罪”,就是要坚决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一切违法犯罪活动。在依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和正常宗教活动的同时,必须依法坚决打击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各类犯罪活动。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借宗教问题煽动群众闹事、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行为。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处理;对勾结境外敌对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的首恶分子,要从严惩办;对非法宗教组织要坚决取缔;对从事违法活动的宗教教职人员,情节轻微的要批评
教育,限期改正,屡教不改或情节严重的要绳之以法。
第四篇: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答案)
“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问答
单位:职务:姓名:
一、选择题(共70分,每题2分)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目前我国已经识别认定的民族共有(B)个。
A、55B、56C、572、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C)是我们党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
A、民族自治政策;B、民族共同治理;C、民族区域自治
3、(C),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
A、共同团结进步B、共同发展进步C、共同团结奋斗
4、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C)。
A、照顾少数民族的利益;B、民族平等,和睦相处;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5、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C)。
A、和谐问题B、社会问题C、政治问题
6、(A)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各族人民都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A、国家统一B、民族团结C、维护和平
7、(C)凝聚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A、集体B、国家C、民族
8、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B)平等。
A、相对B、一律C、绝对
9、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A)三级。
A、自治县B、民族乡C、民族村
10、个人的民族成份,只能依据(A)的民族成份确定。
A、父母B、祖父母 C、继父母
11、散居的少数民族当地人大的代表,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可以(C)当地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高于 B、等于 C、少于
12、《宗教事务条例》于2004年7月7日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5年(B)起施行。
A、1月1日 B、3月1日 C、5月1日
13、少数民族公民(B)因其风俗习惯的特殊而免服兵役。
A、可以B、不可以C、自愿
14、原来已确定为某一少数民族成份的,(B)变更为其他民族成份。
A、可以随意B、不得随意C、根据需要
15、我国最大的自治区是(B)自治区,面积160多万平方公里。
A、西藏B、新疆维吾尔C、内蒙古
16、我国成立最早的民族自治区是(C),于1947年5月1日正式成立。
A、广西壮族自治区B、宁夏回族自治区C、内蒙古自治区
17、到2012年,(B)已成立57周年。
A、宁夏回族自治区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西藏藏族自治区
18、我国省级建制的五个自治区是以(A)五个民族命名的。
A、回族、藏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B、苗族、高山族、哈萨克族、回族、土家族
C、汉族、壮族、蒙古族、东乡族、傣族
19、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是(C)。
A、赫哲族B、高山C、珞巴族
20、在美丽富饶的祖国宝岛台湾,世世代代居住着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B),在美丽的阿里山和迷人的日月潭,人们常常能听到他们美妙的歌声,看到他们动人的舞姿。
A、侗族B、高山族C、水族
21、(B)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散居全国、分布最广的民族。
A、壮族B、回族C、满族
22、居住在我国海南省的少数民族是(A)。
A、黎族B、彝族C、壮族
23、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通用汉语的有(C)两个民族,其他53个少数民族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
A、满、壮B、回、蒙古C、回、满
24、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A)。
A、壮族B、回族;C、蒙古族
25、自治地方数量最多的省份是(A),共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
A、云南 B、广西 C、新疆
26、自治地方数量最多的民族是(A),包括6个自治州、21个自治县。
A、彝族 B、苗族 C、侗族
27、《阿凡提的故事》是(B)的民间故事。
A、哈萨克族 B、维吾尔族 C、回族
28、我国现有佛教、(C)、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
A、东正教 B、新教 C、道教
29、佛教在中国内地分为汉传佛教和(C)。
A、东传佛教B、西传佛教C、藏传佛教
30、佛教的创立者是(A)。
A、释迦牟尼B、玄奘C、穆罕默德
31、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A)。
A、穆斯林B、伊斯兰教徒C、伊斯兰信徒
32、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的“三自”是指(B)。
A、自传、自管、自养B、自治、自养、自传C、自理、自养、自传
33、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是指(C)、宰牲节、圣纪节。
A、登霄节B、拜拉特C、开斋节
34、宁波(A)以珍藏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而名闻天下。
A、阿育王寺B、七塔寺C、天童寺
35、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C),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A、打击非法宗教活动B、抵御境外宗教渗透C、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二、简答题(共30分,每题5分)
1、我国民族的构成?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迄今为止,通过识别并经中央人民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在中国,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在1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有22个,习惯上被称为“人口较少民族”。
2、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情况?
答: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台湾等省、自治区。
3、中华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答:中华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种分布格局是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流动而形成的。
4、什么是民族关系?
答:民族关系是指在多民族的国家里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5、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是各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民族的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6、社会主义民族平等的特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民族平等”的本质差别在于:社会主义的民族平等具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有着废除了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政治基础,有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基础,因而具有真实性、普遍性和彻底性的特点。
第五篇: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教育学习制度
民族宗教政策法规教育学习制度
民族团结是联系各民族的桥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能更好的为地区社会稳定和祖国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根据办公室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学习制度。
一、目的与意义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地委办公室着眼于工作实际,着眼于维护国家的最高利益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第一要素”的思想不动摇,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二、学习内容:
1、学习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宗教事务条例》、新疆“三史”学习教育。
4、学习《宪法》《刑法》《反分裂国家法》《安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
三、学习方式、做到长期规划与近期安排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学习要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集中学习,集中学习要制定学习计划,内容明确。
4、自学。
四、学习要求
1、学习要系统化、规范化.2、学习中重点突出,并结合实际开展重点讨论。
3、学习时要做好笔记,讨论时发言要踊跃。
4、严格考勤,全体党员干部无特殊情况,必须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不准擅自不参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