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档案管理办法doc
西乌旗司法局刑释解教人员 安置帮教工作档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科学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档案,加强安置帮教工作档案管理,维护安置帮教工作档案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识别性,充分发挥安置帮教工作档案服务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家档案局《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及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安置帮教档案工作是安置帮教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安置帮教办公室、各基层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站(司法所)、应树立科学建档、严格管理、规范使用、服务发展观念,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安置帮教档案建立管理工作。
第三条 安置帮教工作档案是指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在履行职能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工作情况记录,按照载体分为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包括文字材料、报表、照片、图书资料、音像制品、证书奖品等。在建立文字纸质档案的同时,应尽可能建立电子档案。
第四条 各安置帮教工作管理机构和工作机构应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探索、丰富安置帮教工作档案内容,完善安置帮教工作档案管理制度。
第五条 安置帮教工作档案应按照年度、类别,遵循一人一卷、一卷一号原则建立和归档。
每名安置帮教对象应建立一份电子档案,重点对象应同时建立一份纸质档案。
每名安置帮教对象档案卷宗包括封面、目录、三书五表(监所填寄的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帮教通知书或县(市、区)安置帮教办公室填寄的安置帮教通知书中的一种、安置帮教协议书、解除安置帮教通知书存根、教育改造矫正情况登记表、安置帮教对象基本信息登记表、安置帮教工作记录表、访谈笔录、解除安置帮教申请表)以及出监(所)鉴定表、省内外监所要求反馈的服刑在教人员核查表(原件或复印件)、户口迁移人员转移帮教函、流出人员委托帮教函等相关资料。
第六条 安置帮教办公室、各基层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站(司法所)应建立各自安置帮教工作台帐和安置帮教工作档案。
第七条 安置帮教办公室安置帮教工作台帐和工作档案应包括:
1、业务文件
2、印章
3、业务图书、图片、音像制品
4、证书、奖品
5、领导批示
6、工作动态、简报;
7、工作报表;
8、监所预放名册;
9、所辖县(市、区)5年内刑释人员、3年内解教人员名册;
10、半年及年度工作意见、工作要点、工作总结;
11、年度考核意见、考核报告;
12、工作调研报告、理论研究论文;
13、报送领导机关、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反映工作情况的报告或数据分析材料、工作请示等文字资料;
14、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会议、其他业务工作会议资料;
15、成员单位开展安置帮教工作情况资料;
16、重要工作、重大活动情况资料;
17、来电、来函、来人咨询接访记录;
18、特殊或重大个案相关情况资料;
19、安置基地、安置实体、职业培训中心资料; 20、创业典型储备库;
21、安置帮教志愿者名册;
22、安置帮教协会资料;
23、其他相关业务资料
第八条 旗安置帮教办公室安置帮教工作档案除包括第七条规定内容外,还应包括:安置帮教机构名册,刑释解教通知书(原件或复印件)或存根、培训就业情况名册及资料、安置政策落实情况资料。
第九条 乡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站(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档案除包括第七条规定内容外,还应包括:安置帮教机构名册,村、社居、企业事业单位安置帮教机构及工作人员名册,安置帮教对象名册,安置帮教对象档案。
第十条 村、社区居委会安置帮教工作档案应包括:业务文件、业务工作开展情况资料、安置帮教对象名册、安置帮教对象档案、安置帮教志愿者名册。
第十一条 安置基地、安置实体安置帮教工作档案应包括: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章程、安置基地批文(或同意成立安置实体决议和批文)、管理制度资料、安置帮教工作开展情况资料、宣传报道情况资料、年检情况及有关政策扶持情况资料。
第十二条 安置帮教工作台帐、安置帮教对象档案由省安置帮教办公室统一制定表式,各市、县(市、区)安置帮教办公室根据工作需要印发给司法所和基层安置帮教工作机构。第十三条纸质安置帮教对象档案使用A4纸,按顺序归档、标页、装订成册。保持档案的原始性、完整性,发现档案丢失、拆改、毁损的,应立即向主管机关报告并及时追查。
第十四条 村、社居、安置基地与安置实体、企事业单位安置帮教工作机构等建立的帮教对象档案,帮教对象帮教期满解除帮教后一律交司法所保管。安置帮教工作台帐由各单位留存保管备查。机构撤消、合并、分立的,应将档案及时移交有管辖权的工作机构保管。第十五条 安置帮教工作档案应由安置帮教工作机构统一管理、专人负责、专柜存放。档案室、档案柜应有锁具。做好防火、防潮、防霉工作,保障档案安全。
第十六条 建立安置帮教工作档案阅览制度。安置帮教档案不外借、不公开;与业务工作无关人员不得阅览;工作人员查阅后立即归还。
第十七条 建立安置帮教工作档案保密制度。对有关安置帮教工作的秘密信息、涉及刑释解教人员及其家庭成员隐私的信息、刑释解教人员违法犯罪信息、服刑劳教信息以及安置帮教对象要求保密的信息不得外泄。
第十八条 重要档案保管期限为永久,一般档案保管期限为三十年。电子档案永久保留。
下列档案资料永久保留:
领导批示,领导小组与工作机构变动文件,印章,表彰奖励文件,规范性业务文件,工作典型经验材料,年度工作要点、工作总结、工作报表、考核报告,工作制度资料,重要工作会议纪要和资料,重大工作活动资料,重要工作报告、重大工作调研报告,重大个案情况资料,重要工作通报,重要工作台帐,重点对象帮教卷宗。
第十九条永久保留的档案超过三十年,安置帮教工作机构没有保管条件的,可统一移交地方档案局(馆)或交上级主管机关代管。
第二十条 对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建立登记清单,经同级业务部门负责人审核后,统一销毁,审核人和承办人在清单上签名。禁止私下销毁工作档案。
第二十一条 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应对下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以及相关部门安置帮教工作档案建立、管理、利用情况进行指导、检查。
第二十二条 安置帮教档案工作列入安置帮教年度考核工作范围考核。第二十三条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
附件一:
安置帮教工作台帐、安置帮教对象档案(试行)目录
一、安置帮教工作台帐
(1)安置帮教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站)名册
(2)村、社居、企业事业单位安置帮教机构与工作人员名册
(3)安置帮教志愿者名册
(4)安置帮教协会会员名册
(5)培训中心、安置基地、安置实体名册
(6)创业典型名册
(7)安置帮教对象名册
(8)安置基地、安置实体、培训中心登记表
二、安置帮教对象档案
(1)封面
(2)目录
(3)安置帮教通知书(监所填寄的《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帮教通知书》或县(市、区)司法局(安置帮教办公室)寄发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通知书》);
(4)监所填寄的《罪犯出监(所)鉴定表》《劳教人员出所鉴定表》;
(5)转移帮教函及回执
(6)委托帮教函及回执(7)安置帮教协议书
(8)安置帮教责任书
(9)《教育改造矫正情况登记表》
(10)《安置帮教对象基本情况登记表》
(11)《安置帮教工作记录表》
(12)《访谈笔录》
(13)《解除安置帮教申请表》
(14)《解除安置帮教通知书》及存根
附件二:
安置帮教工作台帐、安置帮教对象档案(试行)表式
编号
安置帮教对象档案
(封面)
姓 名
户 籍
住 所 帮教期限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立卷人
立卷日期 年 月 日
保管期限
单 位
安徽省安置帮教办公室印制 附件三:
安置帮教档案说明
1、《安置帮教机构(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站)名册》、《村、社居、企业事业单位安置帮教机构与工作人员名册》、《安置帮教志愿者名册》、《创业典型名册》由各级安置帮教办公室、乡镇街道司法所、村(社居)、企事业单位填写,并报上一级主管机关备案。
2、《安置帮教协会会员名册》、《安置基地安置实体 培训中心名册》、《安置基地 安置实体 培训中心登记表》由建立该协会、基地、实体、中心的主管机关填写,并报上一级主管机关备案。
3、《安置帮教对象名册》由村(社居)、安置基地、企事业单位、司法所填写保存,县(市、区)安置帮教办公室建立的按乡镇街道归类保存。
4、《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出监(所)鉴定表》由监所提前一个月填写一式两份寄给县(市、区)司法局(县、市、区安置帮教办公室),县(市、区)司法局将其中一份转交县(市、区)公安局,一份存档。有的县(市、区)司法局将通知书原件或复印件寄司法所,有的另制发固定格式通知书(见附件)寄司法所。《帮教通知书》由监所在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期满解教)出监所时填写发给刑释解教人员,由其本人携带到司法所办理报到登记手续时使用。鉴于省内外监所通知书、鉴定表寄发情况不一,特规定:凡监所将通知书、鉴定表寄给县(市、区)司法局的,司法局在安置帮教对象名册上登记后,可将原件或复印件寄给司法所,也可另寄帮教通知书给司法所。司法所接到监所或县(市、区)司法局寄来的通知书、鉴定表,一律登记建档。司法所没有接到监所寄来的通知书、鉴定表,而是通过摸排了解掌握安置帮教对象基本情况的,或是从安置帮教信息管理系统衔接的,直接填写《安置帮教对象基本信息登记表》,进行名册登记,建立个人档案,同时另建电子文档。电子文档可在D盘等与操作系统分开的专门区域以文件夹形式建立。
5、《委托帮教函》由安置帮教对象户籍地司法所填写,寄给安置帮教对象外出流入地的司法所。
6、《转移帮教函》由安置帮教对象原户籍地司法所填写,寄给安置帮教对象户口迁入地的司法所。
7、《教育改造矫正情况登记表》由监所或司法所填写,主要包括在监所服刑在教及在社区矫正阶段基本情况记录。
8、《安置帮教对象基本信息登记表》由具体负责安置帮教工作的司法所或村(社居)委、安置基地、企事业单位填写,记录与安置帮教对象的安置帮教工作措施有关的基本信息。
9、《安置帮教协议书》由具体负责某帮教对象安置帮教工作任务的帮教小组(帮教人)与该帮教对象签订,用于确定双方帮教与被帮教关系。
10、《安置帮教责任书》由安置帮教工作主管机关(各级安置帮教办公室、乡镇街道司法所)与具体负责安置帮教工作任务的责任单位(村(社居)委、安置基地、安置实体、企事业单位等)签订,用于确定双方责任关系。
11、《安置帮教工作记录表》由负责某安置帮教对象的司法所、帮教小组或村(社居)委、安置基地、安置实体、企事业单位填写,是在帮教期内对安置帮教对象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的主要记录。
12、《访谈笔录》由具体负责对某安置帮教对象实施帮教工作的人员填写,记录访谈帮教情况,是《安置帮教工作记录表》的必要补充。
13、《解除安置帮教申请表》由村(社居)、安置基地、企业事业单位等基层单位填报,司法所签署意见,重点管控对象由司法所、公安派出所签署意见,乡镇(街道)、企业事业单位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司法所反馈原帮教单位归档。14《解除安置帮教通知书》由司法所填写,通过具体负责某安置帮教对象安置帮教工作的村(社居)、安置基地、企业事业单位等基层组织交给安置帮教对象本人或其家属。
15、其他重要安置帮教工作资料包括《刑事判决书》、《劳动教养决定书》、特殊人员接送安排、医疗等鉴定结论、安置措施帮教意见等有关资料。没有或不必有这些资料的帮教对象档案从略。
16、凡按月、季、半年等对帮教对象进行帮教工作记录的,由各地制定记录表格。有关帮教措施详细情况、特殊个案处理情况等由帮教小组或有关单位另行记录,一并归档。
17、安置帮教对象尽可能建立一人一档,重点帮教对象必须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档内容除封面、目录、三书五表(帮教通知书中的一种、安置帮教协议书、解除安置帮教通知书存根、教育改造矫正情况登记表、安置帮教对象基本信息登记表、安置帮教工作记录表、访谈笔录、解除安置帮教申请表)外,其他资料如出监(所)鉴定表、委托或转移帮教函存根等有关资料,由帮教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归档。凡涉及该帮教对象的有关资料,尽可能归档保存。帮教期满后,一人一档卷宗一律交司法所保存,三十年后可由司法所送县(市、区)司法局统一移交县(市、区)档案局(馆)保存。
18、安置帮教对象电子档案建立方式:每个对象建立一个文件夹,并以该对象命名,依次下载封面、目录、三书五表及其他有关文书表格,根据工作情况填表保存。
第二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办法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共和国监狱法》和国家有关安置帮教工作的规定,结合本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在乡党委、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特定对象进行的就业安置和教育帮助的活动。
第三条 安置帮教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后五年之内的刑释解教人员。
第四条 安置帮教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安置和教育帮助,使之增强改过自新的观念,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
第五条 安置帮教工作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刑释解教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不受歧视的原则;
(二)按法律、法规、政策开展工作的原则;
(三)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坚持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管理的原则;
(四)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
(五)安置帮教工作应当坚持因人制宜与分类实施相结合、社会安置帮教与家庭安置帮教相结合、安置帮教与监所教育相衔接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安置帮教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截留、挪用。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 成立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政法工作的党、政领导担任,成员由综治、司法、公安、民政、劳动、工商、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第八条 村委会、事业单位应建立帮教小组,帮教小组成员由政治觉悟高、热心安置帮教工作、群众威信好、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员组成。
第九条 各级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一)根据上级安置帮教工作部门的工作部署和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意见;
(二)指导、领导、督促各级各部门安置帮教工作的开展;
(三)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经验,表彰先进。
(四)督促并保障安置帮教工作经费的落实和使用。
第十条 各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是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
(一)起草制定安置帮教工作计划、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安置帮教工作动态、信息,及时向领导小组提出工作建议;
(三)对领导小组部署的工作任务进行督促、检查、指导;
(四)组织有关会议,编发工作简报,整理储存资料,办理日常事务;
(五)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统计登记,督促落实帮教措施;
(六)完成上级和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十一条 基层帮教小组主要职责
了解掌握本辖区刑释解教人员情况,做经常性的思想工作,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发现违法犯罪苗头,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及时向上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报告。
第十二条 安置帮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要职责:领导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协助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检查指导。
(二)司法行政机关主要职责:行使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办事机构职能。
(三)公安机关主要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回归衔接和帮教工作。对重点帮教对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不脱管、不失控,严防重新犯罪。
(四)民政部门主要职责:对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暂无能力自谋职业、生活无着落或家庭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刑释解教人员,提供社会救济。
(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职责: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就业列入失业人员劳动就业规划,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帮助疏通就业渠道,为其创造就业条件,协助创办过渡性安置基地。
(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职责:对刑释解教人员依法申请从事个体经营的,应一视同仁,保护其合法权益。对从事个体经营确有困难的,应适当减免管理费。
(七)税务部门主要职责:对过渡性安置企业和自谋职业的刑释解教人员创办的经济实体,经司法行政机关和劳动部门认可,按有关规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
(八)财政部门主要职责:确保安置帮教工作所需经费的落实。
第三章 衔接工作
第十四条 监狱、劳教所、看守所须在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前一个月,对其进行回归社会后遵纪守法教育、就业与安置帮教政策教育,并告知其刑释解教后十日内,持刑满释放证明、解除劳动教养证明到户籍所在地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和公安派出所报到。
对正常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原则上提前二个月将其在监所内的认罪服法情况、改造表现、刑释解教时间、技术特长、择业意向以及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建议,一并填入《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内,一式三联,分别以挂号信形式寄送被逮捕、劳教前户籍所在地县级安置帮教办公室和县级公安机关,附判决和劳动教养决定书的原件(或复印件)各一份。
对遇有减刑(或减期)提前释放(或解教)的人员可在刑释解教前十五日内将上述材料寄送被逮捕、劳教前户籍所在地县级安置帮教办公室和县级公安机关。
被依法裁定假释或批准保外就医的服刑人员、以及所外执行、所外就医的劳教人员,其刑满或期满时,监狱、劳教所应依法办理刑满释放或解除劳教有关手续。负责监外、所外执行的居住地县级公安机关,应在其期满前十五日内将有关情况,通报县级安置帮教办公室。对异地流窜作案的刑释解教人员,应将《通知书》寄送原户籍所在地县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和县级公安机关;对家庭搬迁或异地投亲的,《通知书》应同时寄送异地县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和公安机关;对无固定住址、无家可归的,放回原审判机关所在地,《通知书》寄送该地县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和公安机关。
《通知书》的填写要细致全面、字迹清晰,地址要写至村(居),确保准确,确实不详的,应予以核实,弄清情况后填写;《通知书》的发放要及时,有特殊情况来不及在刑释解教前发信的,电话先行通知其户籍所在地县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和公安机关,之后一周内补齐有关手续。
刑释解教人员离开监所时,要按规定发给其回家路费;有严重疾病又无亲属接领的,由监所派人将其送回,并通知当地派出所和司法所,由派出所、司法所分别办理有关手续,落实帮教措施。
第十五条 县级公安机关和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在接到《通知书》等材料后,应登记造册,并及时动员刑释解教人员亲属按时去监狱、劳教所、拘留所、看守所将刑释解教人员接回;被列为重点帮教对象的即将刑释解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及其亲属必须共同到监所将其接回。县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还应于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前十五日内,把收到《通知书》和有无家属接领等情况告知监狱、劳教所、拘留所、看守所。
县级公安机关和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应在收到《通知书》等材料后一周内做出处理,分别通知刑释解教人员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和乡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登记核实,建立档案,包括:每年刑释解教人员花名册、服刑、在教期间及刑释解教后表现情况、就业安置情况以及帮教组织、人员情况等,建立对离开监所五年内的刑释解教人员定期考察和信息反馈制度。
第十六条 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接到转来的《通知书》等材料后,应及时与有关部门和村(居)委会联系,解决安置帮教工作的具体问题,根据刑释解教人员自身特点,帮助、引导、扶持其就业或解决生活出路问题。对参加过失业保险且符合失业救济条件的,劳动保障部门应按规定核发失业保险金;没有劳动技能特长的,劳动保障部门应将其纳入就业技能培训范围,为其顺利就业做好准备;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市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应会同民政部门为其落实最低生活保障金;对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它生活来源的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应与民政部门以及乡镇、村委会、刑释解教人员家属共同安排好其基本生活。
原户籍所在地的派出所接到转来的《通知书》等材料后,应及时通知责任区民警提前做好准备。刑释解教人员报到时,按规定办理落户手续,并将其列为重点人口进行管控。责任区民警要及时了解掌握刑释解教人员情况,会同村(居)委会等基层安置帮教组织开展安置帮教活动。
第十七条 刑释解教人员离开监所后,应在十日内分别到当地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公安派出所报到登记。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对报到的刑释解教人员应予以登记,并落实有关帮教事宜;公安派出所应按户籍管理有关规定,凭监所发放的释放、解教证明书,给予办理落户手续。
当地派出所对刑释解教人员未按时报到的,应及时向上级公安机关和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报告。对刑释解教后一个月仍未报到的,民警应上门查明原因,督促其报到。
公安机关要大力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清查和外来暂住人口的登记管理工作,对“人户分离”的刑释解教人员,现住地公安机关一经发现,应立即通知其原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
村(居)委会或刑释解教人员家属发现其未按时回归的,要及时向当地公安派出所和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报告,并积极配合公安派出所、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一同查找其下落。各级安置帮教组织要建立对脱管、失控刑释解教人员的追查、协查、通报制度。
各县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和公安机关收到外埠监狱、劳教所、拘留所、看守所的《通知书》后,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同时,及时将名册上报各市安置帮教办公室和公安机关。
第四章 工作制度
第十八条 提前接茬帮教制度。各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定期到监狱、劳教所、看守所进行帮教,了解本辖区的服刑、在教人员的思想、改造情况,掌握回归后就业意向,介绍当地政治、经济形势,宣传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教育服刑、在教人员安心改造、重新做人,早日回归社会。
第十九条 三级帮教制度。对于表现差、有违法犯罪倾向的刑释解教人员,实行一级帮教(重点帮教),由公安派出所负责;对于表现一般的实行二级帮教,由乡镇(街道)帮教组织负责;对于表现较好的实行三级帮教,由村(居)、厂矿企业帮教小组负责。帮教级别,由县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根据《释解通知书》进行初定。帮教期间变更帮教级别由乡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决定,报县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条 登记、建档制度。县、乡级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对刑释解教人员要逐人登记造册,建立个人档案,每半年填写一次帮教情况。
第二十一条 解除帮教和延长帮教制度。对帮教对象满五年无重新违法犯罪苗头的,应及时解除帮教,并填写《解除帮教意见书》;对帮教满五年仍表现不好,有违法犯罪倾向的,要延长帮教,并填写《延长帮教意见书》。解除和延长帮教,由乡级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报县级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刑释解教人员个人档案,自解除帮教之日起保留十年。第二十二条 移交制度。对不在户口所在地就业的刑释解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要及时将其有关帮教情况向本人就业部门移交,确保不漏管、不脱管,保持帮教工作的连续性和衔接性。
第二十三条 定期排查、回访制度。在坚持经常性帮教工作的同时,要定期集中时间排查、回访,一般情况下,县级每半年一次,乡级每季度一次,村级每月一次。
第二十四条 例会制度。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或者办公室市级的每半年、县级的每季度、乡级的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研究分析安置帮教工作情况,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制定新的工作措施。
第五章 奖 惩
第二十五条 市、县、乡三级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总结表彰大会,对为安置帮教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二十六条 先进单位(集体)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置帮教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健全,人员到位;
(三)能够落实安置帮教工作各项制度,管理工作运行规范;
(四)在工作中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做法,总结新经验;
(五)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安置率处于全市较高水平,重新犯罪率控制在全市最底限度;
(六)安置帮教工作没有重大责任事故,工作人员没有违法乱纪现象。
第二十七条 先进个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执行有关安置帮教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热爱安置帮教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有开拓创新精神,工作成绩显著;
(三)遵纪守法,清政廉洁,工作中没有较大的失误;
(四)能够较好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第二十八条 建立岗位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在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相互推诿,帮教措施不落实,致使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在社会上造成重大影响的,要追究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材料
从制度入手,建立安置帮教工作的长期工作机制
做好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社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刑释解教人员通过服刑、劳教之后,通过剥夺自由的痛苦,回归社会后,其思想觉悟不一定较大的提高,再加上社会生活中的不必要的歧视,群众中舆论评价,刑释解教人员开始新的生活,寻找新的工作,有一定的困难,有可能造成再一次犯罪。另一个方面,刑释解教人员回来以后,人员流动大,今天在广东,明天在四川,父母难得管,家庭不稳定,很容易在很短的时间内与社会上的不三不四的人员很快地混到一起,引发社会治安的新问题。再次,刑释解教人员往往是家庭条件差,无专业特长,又喜欢在工作中拈轻怕重,所以寻找工作就有很大的困难。征对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中的新问题,新趋势、洪山殿镇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从制度入手,建立安置帮教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措施,提升工作水平,努力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为建设平安洪山、和谐洪山,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洪山殿镇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加强制度方面的建设,制订如下工作职责:
(一)、安置帮教工作站职责:
1、要及时调整工作人员并确保运转有效;
2、与公安派出所相互协作,开展专项调查摸底工作;
3、帮教对象一人一档,建档率达98%;
4、落实信息上报制度,月报表、工作要点、总结和大事记上报及时、数据准确;
5、及时上报自强自立刑释解教人员典型事迹材料;开展安置帮教工作表彰、宣传;
6、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帮教活动,帮教率达98%;
7、统计报表报送及时、数据准确;
8、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就业安置,就业安置率达70%;
9、积极探索做好外出务工刑释解教人员的引导、服务、管理工作,司法所及时与刑外出务工释解教人员沟通信息,对其进行联合帮教,加强管控;
10、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3%以下。
(二)、相关单位职责:
1、公安派出所要认真开展近三年刑释解教人员调查摸底专项活动,对表现不好、有违法犯罪倾向人员落实帮教管控措施;对有现实危害活动的,加强查证、侦控和打击, 要及时办理刑释解教人员落户98%以上;
2、镇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对刑满释放、解除劳动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对在服刑、劳教前已参加失业保险或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后符合条件的,劳保部门要按规定使其享受或恢复失业保险待遇;对被判刑或劳教前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或已领取基本养老保险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要做好养老保险接续和养老金调整工作;
3、镇民政办:要做好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咨询和落实,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符合城市低保和农村特困救助条件的,按照程序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特困救助范围;对不符合“低保”条件,因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酌情救济;
4、工商所:鼓励、引导和扶持符合条件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自谋职业,为他们办照经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引导其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维护合法权益;
5、镇财政所:将安置帮教工作经费列为财政预算,为安置帮教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6、镇共青团:配合开展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中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法制宣传教育;
7、镇妇联:维护女性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方面的
合法权益。要发挥基层妇女组织的作用,配合公安、司法和村委会做好帮教工作;
8、镇农办:将农村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纳入阳光工程、开展就业技能培训;
9、镇中、小学校:对具备复学条件的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排其复学,符合升学条件的,应与其他考生享受同等待遇,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人员,安排其继续完成学业;
10、镇综治办:安置帮教工作列入综治考核内容。
二、工作要点:
1、切实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典型的培育和宣传。充实和完善刑释解教人员创业典型储备库,大力宣传帮教安置工作先进典型,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围;
2、规范基本台帐,一人一档,已建立一人一档制度的,要进一步完善档案内容,提高工作质量。社区服刑人员期满解除矫正后,司法所要及时将其纳入帮教对象,做好建档案工作,落实帮教措施;
3、依托村基层组织,开展社会安置帮教工作。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尽量安排公益岗位解决就业,探索新形势下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参与安置帮教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
4、建立和培养帮教志愿者队伍,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安置帮教工作。依托工、青、妇、关工委等群团组织成立向阳镇安置帮教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参与帮教工作。
通过以上相关制度的建设,加强了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净化了社会空气,形成了政通人和,安定团结,蒸蒸日上的良好社会氛围,我镇在做好相关工作的同时,正在进一步摸索对于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之路。
洪山殿镇安帮办
2008年4月25日
第四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
近年来么么司法所始终坚持“以帮扶为手段、以稳定为重点、以和谐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防止其重新违法犯罪。
一是落实完善帮教安置工作网络体系,针对安置对象的具体情况,落实2名具体帮教人,一名村干部一名家属,并签订帮教协议,强化帮扶措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安置帮教工作的实效性。
二是扎实开展走访活动。定期对刑释解教人员或其家庭进行走访,通过面对面的交谈、教育,了解其具体情况和实际困难,并及时予以疏导和帮扶,帮助其改过自新、脱胎换骨,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
三是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就业难题。该乡村刑满释放人员于某2010年矫正期满解除矫正。在矫正期间就积极自谋职业,在市团结路口开了门面“电器维修”司法所多次去走访每次去了都有新的进步,一次去走访,于某给司法所的同志介绍自己的女朋友,说马上就要结婚了,脸上充满幸福;又一次去了又告诉司法所的同志说自己收了学徒,当上老板了,虽然身上满是油腻和土,但内心是快乐的。司法所的同志对其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的行为给予肯定,并提出希望:一定要在 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家致富,时刻牢记遵纪守法。
四是切实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去年年底,段庄村回来一个刑释解教人员,回执上标注“重点帮教”,司法所及时下去了解,为啥是重点帮教,了解到张某某在监狱中住了十几年,今年三十多岁单身,家庭贫困。在监狱服刑期间下煤矿劳动时受过伤。凭这一点有条件享受低保,么么司法所和乡管民政的村干部交涉办理低保,努力重树他对生活的信心,使其看到光明的未来,安居乐业,自力更生。
五是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刑释解教人员学习,针对不同的犯罪类型、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家庭情况、犯罪原因,进行剖析,同时利用刑释解教人员成功创业典型案例进行引导、教育,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带动作用。同时,对重点帮教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发现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总结
XX县在X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总结 我县安置帮教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 “ 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 ” 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 “ 教育、感化、挽救 ” 的工作方针,扎实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切实维护了社会的稳定。去年一年来,我县共接收刑释解教回籍人员 89 名(其中刑释 名,劳教 名),接回率达到 %,安置帮教率达到 99%,重新犯罪率有效控制在 1% 以下,达到了安置帮教 “ 安其身,暖其心,用其长,正其本 ” 的目的。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今年我县工作开展情况作一个简要发言:
一、夯实基础,明确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责任 我县始终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一是健全机构,强化县、乡(镇)、村(居)安置帮教工作组织机构规范化建设力度,形成了横向贯通,纵向联合的县乡(镇)、村(居)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在组织机构上确保了安置帮教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制定印发工作要点,明确县各成员单位及各安帮办的职责和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实行包安置、包教育、包管理、包转化的工作目标管理,做到了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