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还会被选择吗
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还会被选择吗?
瑞士整个国家领土面积41284平方公里,大小相当于两个的北京面积。却存储着世界75%的私人财产。是什么让瑞士成为全世界财富聚集地?众所周知的一个原因是瑞士银行对客户的真实身份进行保密。1934年颁布《联邦银行和储蓄银行法案》,其中约定银行公职人员向第三方泄露客户身份会面临6个月到5年的牢狱之灾和重额罚款,并且银行保密法对职员的法律效力不仅适用员工在职期间而是延续终身有效。
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那么瑞士银行还具有吸引力吗?答案是肯定的,即使瑞士银行不再为客户保密,瑞士银行仍是私人资金存放最好的选择。其中一个原因是瑞士永久的中立国身份。这一身份让瑞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幸免于难,即使法西斯德国也不曾向瑞士动一兵一炮;另一个原因,瑞士银行拥有令人放心的强大安保系统,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客户资金的安全。它并不像其他银行一样把资金存放在高楼大厦之内,而是将财富藏于阿尔卑斯山脉下。
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金融行业的风控安全是每个用户的考虑重中之重,当我们选择一款金融产品或者是一款APP软件应用时候我们同样需要考虑风控安全。一个成功的投资在于既要把握时机又要把握风控。至简科技推崇7X24风控,另合作企业再无后顾之忧。时时线上线下同步跟进,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根据客户的真实经,营模式提供最贴切的信息化服务,才是真正为客户考虑,把风控安全放在首位是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必要保障。
第二篇:如何看待瑞士告别银行保密传统
如何看待瑞士告别银行保密传统?
同意 @redhobor的观点,这一事件与中国关系不大,与欧美,特别是美国的关系最大。并且,这一次并不是突发事件,而是国际社会向瑞士银行业保密传统不断施压,不断挤牙膏的成果。
瑞士银行业以严格的保密制度著称。1934年瑞士的《银行保密法》规定,任何储户都可选择自己认为妥当安全的方式在瑞士的银行开户存款。储户被允许使用化名、代号或数字来代替真名实姓。不但开户存款时可以委托代理人办理,而且取款或转账时银行也完全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章程办理,财产的真正拥有者可以做到永不露面。银行为储户绝对保密,银行职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泄露储户秘密(哪怕泄露给国家),若有违反,将被罚款5万瑞士法郎或蹲六年大牢。
对瑞士银行业系统的挤牙膏,早在二战结束的时候就开始了。由于中立国的地位,瑞士成为纳粹最主要的黄金储存和交易地点,有数据说当年纳粹帝国银行的90%黄金交易都通过瑞士银行体系进行,纳粹掠夺来的资产也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瑞士。1945年,为了巨额的纳粹财产,盟军总部开始向瑞士施压,但被瑞士抗住了,一直到冷战期间,瑞士也仅支付了大概6000万美金的财产。
挤牙膏的最初成果发生在1998年,这一年牙膏被挤了两下。一是瑞士《反洗钱法》生效,该法要求银行和中介机构有义务向政府报告可疑情况,知情不报将被认为是犯罪。这是对银行保密法的第一次突破。
1998年的牙膏还有瑞士向国际犹太组织达成的协议。犹太人是纳粹的主要受害者,二战期间,有大量犹太储户死于非命,其瑞士银行账户成为无人认领的死账。二战结束后,各犹太人组织不遗余力的向瑞士银行系统追讨犹太亡者的遗产,要求瑞士公布死账的户主姓名。终于,在1998年,瑞士几大主要银行与国际犹太组织达成赔偿协议,支付了12.5亿美元以了解司法诉讼,并在此后几年内陆续公布了数千个死账户的情况。
911发生后,为了打击恐怖组织的资金链,全世界又一次开始挤瑞士牙膏。由于有反恐这面大旗,且可能面临全世界的孤立和急红眼的美国的制裁,这次瑞士不敢扛了,痛快给出了一批涉恐组织和人员的账户。但美国仍觉得不够,不断通过明的(外交)暗的(间谍、黑客)手段持续追索。
2004年7月1日,一项规则在瑞士生效,该规则要求,凡通过瑞士银行匿名账户向国外汇款超过一定额度的客户,银行都必须公开其真实身份。这个规则,是FATF(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成果。这是瑞士首次打破匿名账户保密规则,也标志着瑞士银行业保密传统的坚冰真正开始了崩落。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瑞士再次成为众矢之的,一些财政拮据的西方大国纷纷向它施加强大压力,不但索要本国匿名存款人资料,而且还要求代为扣缴过去多年以及未来的应纳税款。例如,美国于2008年指控UBS帮助美国客户逃税,经过艰苦的马拉松谈判后,双方达成协议,UBS支付7.8亿美元了结诉讼,并将向美国提供四千多个涉嫌逃税的账户信息;2011年,瑞士与英国达成协议,由瑞士代扣英国客户的存款税;俄罗斯也与瑞士达成了公开俄罗斯人账户信息的相关协议。
本次瑞士签署的《税务信息自动交换声明》,是国际挤压膏行动的最新进展,但成果有限。首先,该声明只是一个宣言性质的文件,并不具有强制性;其次,要落实该声明,需要瑞士修改相关国内法,这可能会遇到阻力(2013年瑞士国会下院就否决了一项旨在规避银行保密法的法案);第三,尚无法得知瑞士将提供哪些信息,是仅有存款信息还是包括交易信息,是定期提供还是实时提供;最后,即便最终获得落实,该声明也仅限于税务部门征税使用。
至于对天朝的影响么,对反腐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盲目乐观。首先,如上所述,瑞士牙膏被挤了这么多次后,贪官们早就知道瑞士银行不再是保险箱,往往会通过他人代持账户或设立离岸公司或者干脆不在瑞士存;其次,上面说过,该声明仅适用于税务领域,不涉其他,而中瑞之间又尚未签署相关司法互助协议,很难直接获得贪腐官员在瑞士银行账户的信息。2014-05-08 31 条评论
赞同 379 反对,不会显示你的姓名 西南之南
杜传仑、PC L、沈林 等人赞同
这是去年写的一篇文章,说瑞士银行制度是受中国压力的(或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大家可以看看什么叫做“美式霸权主义”。
金融风暴席卷避税天堂
整个事件起始于2008年9月15日那个黑色的星期一。
每年9月是美国东海岸的飓风季,来自加勒比海的飓风会一路向北横扫沿岸各州,滨海的纽约市更是年年成为重灾区。可2008年9月却和往年不同,一场风暴正在纽约酝酿,准备南下直扑加勒比各个岛国:雷曼兄弟突然倒闭。顿时,英属开曼群岛,英属维京群岛,巴巴多斯等国家几乎每一条电话线都被打爆了。
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个共同特点:避税天堂。
他们既是世界各国政府的眼中钉,又是各家金融机构的座上宾。以规模最大的开曼群岛为例,这个面积264平方公里,人口五万多人的弹丸岛国却拥有数以千计的信托公司,近万家对冲基金,仅这些对冲基金管理的资产就超过2.2万亿美元。五十年来,靠着”一不收税,二不多问“的独特市场模式,这个离古巴160公里远的英国海外领地从一个疟疾横行的加勒比泽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金融中心。正如一个银行家在1973年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所透露的,”这是一个法外之地。“
世界上这样的”法外之地“很多,除了加勒比海三国,欧洲的瑞士卢森堡列支敦士登和奥地利,亚洲的新加坡和香港,都是世界各国富人最热衷的国家和地区。在这些地方,设立公司和基金有时候根本不需要提供任何公开信息,连董事的名字以及公司的办公地点都可以是保密的。极为松弛的公司法让开曼群岛等地满大街都是公司董事,《金融时报》甚至报道过一个人同时在560家对冲基金担任独立董事的夸张事例。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这些国家地区极其严格的银行保密制度之上,任何国家政府都无法掌握存放在这些地区银行里账户的信息,有的时候甚至连投资人本人都不知道,一切都有赖于中间人打理。这也是出现文章一开始描绘那一幕的原因,当担任中间人的投资银行倒闭的时候,大家都想知道自己的钱去了哪里。
金融风暴和随之而来的大衰退重创了美国经济,大量失业和破产的结果就是美国各级政府都面临着财源枯竭的状况,收不上税成为摆在奥巴马面前的最大难题。没用税收,就没用办法提供社会福利,就没用办法推动各种国内建设,就没用办法开军饷支援伊拉克阿富汗前线......据统计,每年光海外避税就让美国财政部损失一千亿的收入。因此,在这个大环境下,过去执法难度颇高的海外查税在奥巴马政府眼前也变得非常诱人,而且这是针对富人收税,既师出有名,又能博得民望,还能打击共和党,可谓一举多得。经过精心策划,奥巴马政府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司法行动
奥巴马上任还没一个月,美国国税局就破了一桩震惊华尔街的大案:2009年2月,瑞士银行集团承认帮助美国富人转移资产偷税漏税,缴纳7亿8千万的巨额罚款。鉴于当时金融市场尚不稳定,美国司法部不想彻底搞垮瑞银,避免重蹈雷曼倒闭引发动荡的覆辙,所以再收了罚款之后就选择放弃起诉瑞银。
但这不过是一个开始。
瑞银不仅交了罚款,还提供了4450名美国客户的资料给司法部,司法部顺藤摸瓜很快就把网铺大了,包括瑞士信贷集团和瑞士宝盛集团在内的十余家瑞士银行都被司法部列为调查对象,到后来目标扩大到英国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甚至包括了三家以色列的银行。一时间,银行业人人自危,纷纷和司法部展开谈判,以求宽大处理。但因为涉案银行数量太多,而且因为瑞士严格的银行保密制度,奥巴马政府根本不知道这些银行是否有隐瞒,生怕错放了一个。就在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一个小银行走进了司法部的视野:瑞士韦格林银行。
韦格林成立于1741年,比美国建国的历史还悠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私人银行,坐落于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小镇。这家银行在美国没用任何分支机构,旗下管理的资产也不过250亿美元,跟那些动辄数万亿资产的瑞士大银行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可就在瑞银事件爆发之后两个月,这家银行的高级合伙人的一番言论给这家银行带来灭顶之灾。
2009年4月,当时美国经济哀鸿遍野,道琼斯跌到了金融危机以来的谷底8017.59点。时任瑞士私人银行家协会主席的韦格林高级合伙人Mr.Hummler发表了一篇八页纸的文章,叫做”永别了,美国“,在文中他大力赞扬瑞士的银行制度,并表示韦格林将建议它所有客户停止对美国证券的一切直接投资。不仅如此,他还对美国政治经济外交极尽批判之能事:”美国是主导战争次数最多的国家,有的时候有,但大多数时候都没用联合国授权。美国破坏了国际法,战争法,大肆兴建秘密监狱......在这个国家,底层人民享受不到教育带来的福利,医疗体系几近瘫痪,经济体制越来越倾向于过度消费,存款和投资越来越成为外来概念。美国的现状无疑是导致当下大衰退的重要推动力量,可这灾难性的后果却由全世界来承担。“
就在这一番慷慨陈词之后不久,美国司法部就对韦格林银行展开了秘密调查。韦格林在瑞士银行界资格老,在这行能量相当大,如果搞垮了韦格林将会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而且其规模很小,要搞起来难度远小于和财大气粗的巨型银行较劲,不用担心会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什么影响。虽然韦格林在美国没用分支机构,可如果连这样一个”够不着“的银行都被司法部搞垮,那些”够得着“的大银行肯定会夜不能寐。更重要的是,韦格林在美国的资金就保存在瑞银集团在康涅提克州的银行账户里,得到瑞银配合的司法部可以轻易掌握其资金动态。基于以上的考虑,美国司法部展开了史上第一次海外银行追查案。经过近三年的缜密调查取证,2012年1月,美国政府以帮助美国富人逃税至少12亿美元起诉韦格林银行,并没收了其存放在瑞银的1600万美元的资金。
起诉韦格林的消息一出,整个瑞士都陷入恐慌。要知道,银行业占了瑞士GDP的11.6%,是瑞士的支柱产业之一。韦格林刚被起诉,之前一直在负隅顽抗的汇丰瑞信和宝盛就纷纷缴械投降,交出了数万客户资料,甚至连受理这些客户的上万员工资料都交给了美国政府。在11家瑞士大银行和300多家中小银行的敦促下,2012年6月瑞士政府不得不出面向美国政府保证敦促瑞士银行业遵守美国税法,并请求美国政府采取”坐牢换罚款“的方式处理这些银行。作为交换,瑞士政府答应提供更多的客户和员工资料,并在韦格林被起诉的当月提供了2万份加密的银行文件,保证在双方达成谅解后帮忙解密。
瑞士政府和银行丢车保帅的举动让瑞士银行界人人自危,没人知道自己是否被银行给卖了。仅一年的时间,瑞士的银行界从业人员就从10万8千人锐减到8万人。而美国激进的全球缉拿行动更是让瑞士银行家连门都不敢出,2012年夏因为担心被逮捕或引渡瑞士银行家们大多选择留在国内。一个住在法瑞边境的银行家连过境去买东西都不敢,生怕一过国境线就被法国警方逮捕并引渡去美国。一个在日内瓦参加培训的银行中层主管得知自己资料被银行交给美国政府之后马上把原订在美国举行的同学聚会取消。一个去德国出差的银行家为了掩人耳目不敢驾驶自己的豪车,借了一辆家用车顶着贷款经纪人的名头出门。而一些选择度假的银行家只敢去突尼斯和马尔代夫这样和美国没用引渡协议的地方,而且选择的都是直飞,生怕第三国转机的时候被带走。为此,瑞士银行业职工协会在苏黎世和日内瓦专门开辟24小时热线给那些需要跨国旅行的会员提供法律咨询。前瑞士联邦司法部副主管Rudolf Wyss告诉日内瓦的银行家们如果他们曾经接待过从瑞银转过来的美国客户,或者之前在美国本土接待过美国客户,那么短期内他们要取消一切旅行计划。“如果有银行家要去美国,那就很有可能会被逮捕,我建议他们连瑞士都不要出。如果美国政府下达了国际通缉令的话,他们哪怕过境到隔壁的法国和意大利都会被立即引渡到美国。”他还补充到“甚至那些帮你打理美国客户账户的秘书都可能会被美国政府传唤出庭作证。”
美国政府的霹雳手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司法部税务组起诉了超过30位银行家和60位海外账户持有人,其中5位被陪审团定罪55位达成认罪协议。仅2013年头四个月司法部就将18人绳之以法,而联邦法庭更是给美国富国银行下达“不具名传唤令”,授权司法部可以调查该银行的任意账户。面临巨大压力,那些过去将资金藏匿在瑞士的美国富人不得不现身,加入了美国国税局配套的“自愿披露”项目,主动交代自己偷税漏税的罪行,在补交税款的前提下享受国税局免征巨额罚款的优待。数年间,38000名富人“主动配合”,让国税局回笼了数以百亿计元的税款。不仅如此,国税局还推出了奖励举报的政策,任何举报偷税漏税的行为最好都可以从回收的税款中领取2%的奖金。前瑞银银行家Bradley Birkenfeld就因为检举瑞银不法行径,给国税局提供了”不论深度还是广度都非常罕见“的内幕资料,去年得到了1.04亿美元的重奖。
国会立法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海外避税账户的问题,在奥巴马推动下,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鲍克斯和众议院拨款委员会主席冉格尔在2009年连署推出《海外账户税务合规法案》(FATCA),并在2010年3月18日通过。该法案要求外国金融机构将其名下资产价值超过五万美元的美国客户账户信息汇报给美国国税局,在2014年和2015年必须提供包括账户持有人身份,账户余额在内的基本信息,2017年之前必须提供包括关联账户和交易收益在内的完整信息。为了体现美国政府的决心,美国财政部会同英法德意西等国的税务机关一道发布联合声明,誓言精诚合作贯彻落实FATCA。
FATCA形同将各外资银行变成了美国国税局的不拿工资的查税员,因此从签署之日起就是争议不断。为了规避监管,大量资本从美国本土撤出,无数海外双重国籍的美国公民放弃美国护照。而包括德意志银行,荷兰国际集团,瑞士信贷集团等大银行在内的欧洲澳洲银行都从2011年起停止位美国客户开设账户,苏黎世州立银行更是唯一继续为美国客户开设账户的瑞士银行。不少团体也对此发表不同看法。注册金融犯罪专家协会声称该法案每年不过为财政部增加8亿元的收入,可给金融业增加的负担根本难以估量,最高可达上百亿美元的额外成本。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发言人Ken Bentsen也认为”落实贯彻FATCA将会给美国金融机构和他们的客户带来巨大挑战和成本“。于此同时注册在瑞士日内瓦的海外美国公民协会更是代表住在国外的六百万美国公民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FATCA运动。而让瑞银等外资银行难堪的是,当他们在美国被司法部追的无处藏身的时候,他们的美国客户同时又在瑞士以色列等母国起诉这些银行遵守FATCA的行为本身违反了这些国家的银行保密制度,在2010年10月起诉以色列银行诉状中原告声称该银行“不再忠于以色列和以色列的法律,却为了别国的利益去效忠别的国家和他们的法律。”
鉴于这些银行的两难处境,美国财政部协同国务部开始和各国政府商谈税务协议,好让银行在不违反本国银行保密法的前提下上交他们手中美国公民持有的账户的信息。英法德意西等欧洲大国是第一批和美国签署协议的国家,随后丹麦墨西哥爱尔兰挪威也先后加入了这个阵营。对这些国家而言,他们反正没有任何损失,而且自身也是偷税漏税的受害者。因此真正的重头戏还是瑞士。这也是美国政府强力打压瑞士银行的目的所在,与其一个个和他们纠缠,不如直接把瑞士政府搞定。因此当瑞士政府在2012年1月坐上谈判桌的那一刻,美国的策略就算成功了一半。
外交合力
但要瑞士政府放弃他们引以为傲的银行保密制度并不是美国一家就可以搞掂的,瑞士金融业也不光只在美国有业务,损失了美国市场并不会彻底打垮这个制度。为了迫其就范,美国的欧洲盟国们也展开了全方位的行动。本来欧洲各国都深受债务危机的困扰,掌握2.1万亿巨额资产的瑞士自然是他们的目标,更何况其中不少钱都是各国富翁逃税转移出去的。因此美国一声令下,欧洲各国”围剿“瑞士。
早在2011年9月瑞信就和德国税务机关达成协议,缴纳1亿5千万罚款换取德国执法机关终止针对该银行及其员工协助偷税的指控。并且瑞士政府还和德国达成协议帮助德国就存放在瑞士的德国资产征税。就在该协议等待德国联邦国会批准的时候,2012年7月,法国和德国的税务机关对瑞信和瑞银两个最大的瑞士银行再度展开联合执法行动,搜查了两家银行的客户资料以及员工住所。据瑞信内线透露,德国波鸿,杜尔斯多夫和法兰克福的5000名德国客户账户因为偷税漏税被调查,部分客户被直接带走。这些人大多数都是瑞信旗下百慕大人寿产品的客户,而百慕大本身也是加勒比的一个避税天堂。同时,瑞银在法国里昂,波尔多和斯特拉斯堡的办公室因为被怀疑洗钱和协助逃税被法国警方扫荡,斯特拉斯堡瑞银高级员工住宅被查抄。而这时候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利亚州政府通过线人掌握了数千瑞士银行的客户名单,按图索骥逐个缉拿归案。
与此同时,英国也开始整顿自己的两个海外领地,重点就是臭名昭著的开曼群岛。在英国对冲基金和英国政府的双重压力下,开曼群岛的保密制度成为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可是该项改革遭到了以开曼首相麦基瓦 布什为首的执政党反对。麦基瓦 布什是在金融危机最高峰的2009年临危受命,靠着该国史上国会任职最久的资历和人脉带领开曼群岛闯过难关。可去年开曼警方以涉嫌贪污将这位人称”议院之父“的政治家投入监狱。虽然他后来保释出狱,但不信任案已经通过,不得不辞职下台,而下台后所谓的贪污调查也不了了之。眼见英国政府或明或暗的干涉,开曼民众极为不满,甚至为此闹起了独立运动。英国在开曼牛刀小试之后,很快就拿坐拥2900个对冲基金的维京群岛下手,成功的给瑞士树立了榜样。很快英国德国瑞士达成协议,瑞士在不提供客户资料的情况下,答应帮助这些国家截留税款。
怀柔政策
耍够了大棒,美国转而怀柔起来,好给火烧眉毛的瑞士政府一个台阶下。而事情解决的关键最后还是落到韦格林身上。
韦格林银行整个2012年都誓言要和美国政府斗争到底,但却在2013年1月4日突然当庭认罪,局势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该行高级合伙人当庭承认他们串谋帮助美国公民逃税,自认行为不当,并和检方达成认罪协议。更吃惊的是,韦格林一共只拿了5780万美元,其中2千万是归还税款,1580万属于民事没收,只有2200万罚款,加上之前被没收的1600万,总共不过7千万出头。要知道,韦格林是在瑞银遭到重罚的大背景下明知故犯的典型。正如他们高级合伙人所说,他们以为自己在美国没用分支机构,美国政府拿他们没用办法,所以从瑞银转出来的客户几乎大半都转投韦格林,这等于是在美国政府眼皮底下明目张胆的玩欺诈。更可恶的是,韦格林在被起诉前两个月接到风声,迅速将其名下的客户和资产卖给了竞争对手Raiffeisen银行,在审理该案的法官看来是“欺诈套欺诈”的恶行。
美国政府“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怀柔手腕让瑞士银行界松了一口气。在他们看来,韦格林案的结案给其他瑞士大银行与美国政府的谈判扫清了障碍,不少原本以为在劫难逃的中小银行更是弹冠相庆。KPMG的苏黎世合伙人Daniel Senn说甚至认为其他银行“会认为这是一个进步,而非沉重的打击。对于私人银行来说,最糟糕的的情况就是不确定性。悬在所有瑞士私人银行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撤去,他们和美国政府的谈判将会日趋建设性。”而这时候美国政府放出风来,因为打击海外偷税因为取得阶段性成果,美国政府在和瑞士政府谈判阶段将不会起诉别的瑞士金融机构。大难不死的瑞士银行们心领神会,转头施压瑞士政府及早和美国达成税务协议。
有了英法德意从外围剿,有了瑞士银行对内施压,美国终于可以万无一失的将瑞士置于自己掌控。2013年2月14日,美国瑞士签订政府间协议,要求瑞士银行披露他们手上美国账户的信息。而且美国给瑞士“特别优待”,别的缔约国都是该国银行把资料给本国税务机关,然后转交给美国国税局,可瑞士银行是直接和美国国税局挂钩,中间不经过瑞士税务机关。协议签署之后,美国财政部说明FATCA协议有两类,瑞士是第一个签署第二类协议的国家,在瑞士之后,日本卢森堡奥地利等国也将签署第二类协议。协议签署之后,瑞士银行业协会表示欢迎,尽管他们继续对遵守该法案所带来的管理负担持批评意见。
6月,瑞士联邦国民议会上议院批准了该协议,最终的裁决交到了瑞士最高权力机构——下议院手上。
何去何从
瑞士下议院的表决结果无疑是让美国猝不及防的,在美国的司法,立法,外交等一系列政治计算中,有一个明显的计算失误:瑞士民众。
投票之后的采访中,瑞士最大的政党,代表右翼的瑞士人民党领袖Christoph Blocher说:“我们不能屈服于别国的压力,我们必须避免制造这么一个先例,否则其他国家会跟着美国有样学样,这样瑞士就完了。”在他看来,瑞士的法律本身没有问题,是瑞士的银行自己违反了美国的法律,他们应该自己去找到解决办法,不能让瑞士人民来为他们的错误买单。而他的观点得到了一向和他持反对意见的做派瑞士社会党领袖的赞成,认为“这些银行知道的一清二楚事情为什么会这样,他们知道该去怪谁。他们违反了别国的法律,那么就该自己承受后果。”
很显然,瑞士银行界正在为他们丢车保帅的举动付出代价。据统计,为银行业直接间接工作的瑞士家庭占到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这次表决可以看做是民意的反弹。
银行家协会很快批评了下议院的决策,认为该协议是“为瑞士银行业创造法律安全的最好方法”,可以“和过去划下清晰的界限”。他们继续敦促政府及早解决这个问题,否则瑞士银行业和瑞士经济将面对“难以估计的后果”,因为“瑞士无法承受又一家银行被指控的法律风险。”美瑞商会主席Martin Naville告诫瑞士国民议会“美国人将会得到他们想要的资料,他们不得到不会罢休的。(瑞士国民议会)是在消耗我们美国朋友的耐心。等耐心磨完了,就会有新的起诉书,哪怕仅有一两份起诉书也足够制造经济混乱了。”
这次表决恰好赶上在英国举行的G8会议,与会各国首脑刚刚就打击逃税问题达成一致,而这个结果无疑是给这些世界金融强权们迎面一记耳光。瑞士政府的首席谈判专家Michael Ambühl在辞职前就告诫国会“不管我们喜不喜欢这个协议,美国就是有能力通过各种针对瑞士银行的手段让整个瑞士金融界陷入动荡。”瑞士财政部长在表决后表示美瑞两国“冲突升级的真实危险正在加剧”。
果然,第二天就传来了瑞信和宝盛和美国政府重启谈判的消息。消息传来,两家银行股价立跌。瑞信自5月17日以来已经跌了13%,宝盛则在当天就蒸发了11%的市值,而另一家被调查的地区银行则自五月17日以来暴跌28%。虽然美国司法部拒绝就此事情发表评论,皮球再次抛给瑞士。其他地区
美国并不仅仅把目光投向瑞士,打击逃税,美国这次玩真格的。
曾在财政部供职仅10年的国际税法副顾问Patricia Brown说:“过去五年美国在打击海外避税的领域取得了原本预期十五年才能取得的进展”。“美国正在传递一个信息,” 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Shay说,“那就是不论你把钱转移到哪里,我们都能抓住你。如今这个信息不仅传到了瑞士,还传到了加勒比海国家和远东地区。”
“银行保密制度可以说在我们眼前崩溃了......FATCA所展现的国会意志会在3到5年内就实现任何人都难以把钱藏起来的目标。”就职于华盛顿的律所Caplin & Drysdale的Michel律师这么认为。美国如今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广FATCA税务协议,而且为了得到外国政府的帮助,美国开始改变过去FATCA谈判中单方面要求对方提供信息的做法,转而在意大利等国家要求下开始追求对等的信息交换。美国国税局今年开始向缔约的外国政府披露外国公民在美国银行账户信息等资料,其信息之全面甚至引起了侵犯墨西哥公民隐私权的争议,墨西哥侨民众多的德克萨斯州银行协会甚至不惜为此起诉美国政府,要求停止和墨西哥分享账户信息。
美国现在正在和包括南非印度等金砖国家在内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FATCA税务协议进行谈判,但暂时并不包括美国的第一第二大贸易伙伴加拿大和中国。可是据消息人士透露,虽然中国政府曾公开对FATCA表示不满,但如今却在和美方展开秘密谈判。对此内情有些了解的香港的律师事务所Dechert LLP律师Karl Egbert透露,“中国对于对等交换外国银行账户信息有着特别的兴趣。”联系到新政府上台以来的反腐风暴,中国政府拿香港地区的银行资源作为筹码和美国政府交换美国本土银行的中国贪官账户信息可能是双方的利益契合点。2014-05-10 34 条评论
匿名用户
刘韬、李华、詹颖 等人赞同
许先杰和redhobor就历史原因已经说的不错了。但是看了一遍答案,居然没有人提到美国的FATCA法案(“海外账务纳税法案”)。(看错了,redhobor在答案中已经提及了FATCA)
瑞士签署的所谓全球交换信息的新标准,来源于美国于2010年开始讨论并于2013年推出的FATCA法案。FATCA法案及相关实施细则是美国为了打击离岸逃税和获取美国人海外账户信息而推出的专门法案,于2014年1月1日正式生效。若外国不与美国签署跨政府协议(IGAs),则该国金融机构(FFI)将无法向美国申报账户信息,而没有申报并申请注册成为豁免金融机构的收入将被美国政府征收30%的所得税。因此,若是瑞士没有与美国就FATCA法案达成IGAs协议,则本国金融机构将因此就来源于美国的收入被课以高额税收,竞争力将大幅降低。
2月15号美国与瑞士已正式就FATCA法案签署双边协议,瑞士政府已同意本国金融机构向美国政府提交金融机构在美国业务资产的相关账户信息。(链接:美国与瑞士签署协议打击离岸逃税)因此,瑞士银行业可以向美国政府申报并注册对应类型的FFI,并向美国申报本机构持有资产中相关美国公民账户信息。
由于美国与大部分OECD国家都签署了IGAs,这些国家也都有打击离岸逃税和加强本国税收的需要,瑞士也因此向OECD国家签署了类似的上述协议,同意向相关国家提交该国公民的相关银行账户信息。
中国目前也在研究类似FATCA法案,条件如果成熟了也会推出的,这是全球的一个潮流。
另外吐槽一句:人文类的东西你们灌水也就罢了,这种涉及到专业类的问题,灌水的那些人你们麻烦走开点,这里不是微博。
第三篇:保护客户的保密和不竞争协议
客户保密和不恶性竞争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任”的原则,结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现达成如下协议:
一、协议项目
1、为了保护甲方和乙方终端客户信息保密。
2、避免恶性竞争。(直接或间接私自联络各自合作终端客户)
二、陈述及保证
1.乙方承诺在承接甲方相关模具订单业务时,不得私自直接或者间接联络甲方的终端客户。引发或形成或与其业务相关的任何来自国外客户或有关供应商与甲方之间的纠纷或诉讼,而导致甲方声誉受损和/或需要对外承担责任的,乙方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并赔偿甲方的损失。
2.乙方保证其在本协议合作期限及合作期限届满后的二年内,对其在甲方从事外贸出口业务过程中所接触的所有甲方公司内部和客户信息、非乙方自行开拓的客户资料和供货渠道等一切有经济效益的商业秘密,应履行保密义务,即不得对任何第三人透露商业秘密,也不得自己使用或与任何第三人共同利用商业秘密开展相关业务。
三、争议与管辖
因本协议引起或发生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解决不成的,任何一方有权向甲方公司注册地的法院起诉。
四、其他
1.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后即生效,本协议合作期限为三年,自2012年【 】月【 】日起算,至 2014年【 】月【 】日止。
2.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达成补充协议;双方也可以通过协商对本协议的条款进行修改或变更,并达成书面的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将作为本协议的附件,具同等法律效力。
3.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同等法律效力。本协议于2012年【 】月【 】日签署于广东省广州市。
甲方:乙方:
地址:地址:(签字盖章):(签字盖章):日期:日期:
第四篇:瑞士承诺将交出外国人银行账户资料 不再保密
瑞士承诺将交出外国人银行账户资料 不再保密
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承诺,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这是全球打击逃税举措的最重大突破之一。[网友有话说][更多精彩内容]
中新网5月7日电 据英国《金融时报》7日报道,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承诺,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这是全球打击逃税举措的最重大突破之一。
在6日于巴黎举行的欧洲财长会议上,瑞士同意签署一项有关自动交换信息的全球新标准。这是一次决定性的举措,象征着瑞士告别几百年来坚持保护银行客户隐私的做法。
这对各国政府而言是巨大的进步。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一连串税务丑闻后,它们发起了一场联合打击逃税的行动。
如果要“撬开”纳税人的隐秘账户,瑞士的配合至关重要,因为该国为银行客户保密的传统由来已久,而且它的财富管理行业也很庞大,总共管理着2.2万亿美元的离岸资产。
这份在巴黎经合组织(OECD)签署的宣言要求各国收集并交换银行账户信息、公司的实益拥有权及其他法律结构(如信托)。瑞士政府表示,协议突显出它整治税务欺诈和逃税的决心。
瑞士银行家协会(Swiss Bankers Association)表示:“只要所交换信息仅与税收目的有关,瑞士的银行愿意与其他金融中心自动交换信息。”
与瑞士一起签署协议的还有至少44个国家,其中包括其他经合组织国家、G20成员国以及开曼群岛和泽西岛等离岸中心。这项全球性标准由经合组织制定,并得到G20支持。
其他离岸中心预计将面临施压,被要求配合。经合组织今年可能列出一份不签署信息透明协议国家的黑名单。
据信,一些离岸账户户主已将资金转移到少数几个抵制透明举措的离岸中心,如巴拿马和迪拜
第五篇:外贸公司限制工厂保护客户的保密和不竞争协议
客户保密和不恶性竞争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本着“平等、自愿、诚实、信任”的原则,结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现达成如下协议:
一、协议项目
1、为了保护甲方和乙方终端客户信息保密。
2、避免恶性竞争。(直接或间接私自联络各自合作终端客户)
二、陈述及保证
1.乙方承诺在承接甲方相关模具及产品订单业务时,不得私自直接或者间接联络甲方的终端客户。引发或形成或与其业务相关的任何来自国外客户或有关供应商与甲方之间的纠纷或诉讼,而导致甲方受损和/或需要对外承担责任的,乙方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并赔偿甲方的损失。
2.乙方保证其在本协议合作期限及合作期限届满后的二年内,对其在甲方从事外贸出口业务过程中所接触的所有甲方公司内部和客户信息、非乙方自行开拓的客户资料和供货渠道等一切有经济效益的商业秘密,应履行保密义务,即不得对任何第三人透露商业秘密,也不得自己使用或与任何第三人共同利用商业秘密开展相关业务。
3.因甲方客户在产品设计方面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甲方在产品开发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其所得的生产经验和数据都应用在乙方实际生产中。此数据为甲方所有,完全不属于甲方的终端客户。如果甲方客户私自找到乙方。乙方须及时通知甲方。有义务拒绝跟甲方终端客户的商业合作。
三、争议与管辖
因本协议引起或发生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解决不成的,任何一方有权向甲方公司注册地的法院起诉。
四、其他
1.本协议自双方签字或盖章后即生效,本协议合作期限为三年,自2012年【 】月【 】日起算,至 2016年
【 】月【 】日止。
2.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达成补充协议;双方也可以通过协商对本协议的条款进行修改或变更,并达成书面的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将作为本协议的附件,具同等法律效力。
3.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同等法律效力。本协议于2012年【 】月【 】日签署于山东省青岛市。
甲方:乙方:
地址:地址:(签字盖章):(签字盖章):
日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