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九大材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有多重要?这十个问题你必须
了解!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三万多字的十九大报告纵观历史、总结成就、规划未来,其中内容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和解读。
10月26日上午,十九大专题新闻发布会举行,邀请有关方面负责人解读十九大报告,很多重要问题得以诠释。
Q1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为何极不平凡?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就有一句很精辟的话:“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
一是全方位的。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一往无前的宏大气魄、激浊扬清的责任担当、雷厉风行的果敢行动,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在各领域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是开创性的。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智慧、大视野、大格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三是深层次的。五年来的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先后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很多改革成果都已经通过立法和制度确认下来。综观古今中外改革史,像党的十八大以来这样全方位、宽领域、大力度、深层次主动改革世所罕见。
四是根本性的。五年来,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的面貌、国家面貌、军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党心凝聚了,军心振奋了,民心昂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
Q2
"新时代”具有哪些内涵?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报告的一大亮点,贯穿报告全篇。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新时代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作出了新时代的战略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
“新时代”具有丰富内涵,报告用了“五个是”作了精辟概括。
一是,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二是,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三是,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四是,这“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五是,这“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Q3
为何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报告作出这个重大论断是有充分根据的。
从社会需求看。我们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了的需求。
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也已经不符合实际了。
从原来讲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这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点要求。经济建设仍是中心工作,但在新时代更要注重抓全面发展。
Q4
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任何理论都属于它那个时代,只有认清时代背景,才能深刻认识理论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称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的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题。十九大报告把这些创新观点概括为“八个明确”和 “十四个坚持”。这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实践和全党智慧的结晶。第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二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三是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四是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正是遵循这一思想,我们党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
Q5
如何理解新目标?
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十九大既要明确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战略重点,也要对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进行战略谋划。
第一,明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
第二,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其“两步走”战略安排。“两步走”的意义在于:一是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二是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三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表述更加完整。四是不再提GDP翻番类目标。
Q6
党的政治建设为何如此重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历史性成就,指出:五年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我们党勇于面对党面临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可以说,党的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中央纪委驻国资委纪检组组长、国资委党委委员江金权认为,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了“政治报告”的特点,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全篇,成为全篇的“纲”和“魂”。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建设方面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这个总要求是由六个层次构成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条指导方针,就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条工作主线,就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个总体布局,就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一个基本目标,就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立体“坐标系”和精准“定位仪”。
江金权认为,这个总目标有一个突出的地方值得注意,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这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有着共同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在十九大确定的新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党的政治建设是最重要的,是统领、是核心,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政治建设是其他建设的根和魂,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最终必须落实到政治建设上。政治建设抓好了,对党的其他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作用。这是党的十九大在党建方面最大的创新。
报告着眼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定了八项重点工作。江金权就其中的两条作了介绍。第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报告在这方面部署了四项任务:一是把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调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特别是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这也是新提出来的,强调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这16个字就是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四是加强党性锻炼,强调全党同志首先是高级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我理解,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也可以说勾画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框架。
第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党的十九大部署,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实际上就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Q7
如何理解全面从严治党?
中央纪委副书记肖培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对十九大报告第十三部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体会。
整个十九大报告3.2万字,第十三部分4100字,占了报告的八分之一,可见分量之重。这部分1个序言、8项要求,条条都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句句都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誓言。在昨天刚刚结束的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绝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我们要继续革除一切侵害党的肌体健康的病毒,要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再一次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意志品质顽强,对全面从严治党、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强有力的领导。这部分我的学习体会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紧紧围绕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过去五年,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纪委查处的中管干部案件,从李春城到孙政才,共292人,几乎都有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绝大多数都有政治问题和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严重问题。所以报告把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第一条,是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这就要求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
第二,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化作自觉行动,驰而不息改进作风。过去五年,我们共查处多少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呢?18.9万件。处理党员干部多少人?25.6万人。就在刚刚过去的“两节”,中央纪委网站还通报了160多起。可见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所以,今后要按照十九大报告要求,也是总书记常讲的一句话,要发扬钉钉子精神,紧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大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度,绝不能让“四风”反弹回潮,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不断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
第三,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报告强调要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真正把纪律挺在前面,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使我们的党员干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第四,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党的十九大仍然作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政治判断,提出18字要求: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要明确今后的惩治重点,那就是在高压态势下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反映集中,已经进入了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特别是要清除政治问题与经济腐败相互交织的利益集团。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过去我们这几年查处的部级干部、局级干部的数字都有了,我们查了多少处级干部呢?纪律处分县处级干部6.3万人,乡科级干部24.6万人,村支书、村委会主任27.8万人。所以要推动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使人民群众增强获得感,真正感受到管党治党的成效。再有,追逃追赃不停步。我们这几年由于强高压、长震慑,外逃人数逐渐递减,2014年外逃人数是101人,到了2015年就是31人,到了2016年就是19人,今年到现在只有4人。我们追逃防逃一起抓,这样才有了从2014到今年逐年的下降。总书记强调,不管十年、二十年,尚有一人在逃,追逃就绝不停止,展现了党中央顽强的意志品质。所以我们未来几年,要通过不懈努力,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赢得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第五,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能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的,就是探索出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把党内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擦亮巡视利剑,推进市县巡察;擦亮派驻“探头”,发挥监督作用。同时,我们还要根据十九大的安排,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迅速在全国推开,这样实现我们的巡视监督、派驻监督、国家监察三个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Q8
监察体制改革有四个关键词要抓住
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体制改革,肖培认为,有四个关键词得抓住。
第一个关键词是合署办公。1993年,中国共产党就做出了一个形势判断: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2013年4月总书记在听取巡视工作五年规划的时候提出,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严峻加上“复杂”是对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一语中的的精准概括。形势决定任务。1993年依据当时形势党中央做出决策,中央纪委和监察部合署办公,把分散的反腐败力量集合起来,由中央纪委行使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由中央纪委对党中央全面负责,这叫合署办公。
这次同样还是基于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总书记在报告中要求国家监察委员会与中央纪委合署办公。24年过去了,实践、历史都充分证明,党中央要求合署办公的决策是英明的、正确的,反腐败九龙治水不行,必须把拳头攥起来。这次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要加强党对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把党执纪与国家执法有机贯通起来,把过去分散的行政监察、预防腐败以及检察机关的反贪、反渎力量整合起来,攥成拳头。改革的本质是组织和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就是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这是什么?总书记讲,这就是中国的反腐败机构。制度创新就是制定国家监察法,这是中国的反腐败国家立法之一。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职责权限。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要依法赋予监察机关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这几个字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要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因此,正在制定起草的国家监察法将赋予国家监察委员会以监督、调查、处置的职责权限。
第三个关键词是调查手段。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在北京、山西、浙江三个地方开展监察体制改革试点,赋予了12项调查措施,都没有扩大权力,都是实践中实际使用又比较成熟的权限。可以分两类:第一类就是现行的行政监察法中规定的监察机关的调查手段和权限,现在规定的是查询、复制、冻结、扣留、封存等手段。从全国人大去年的试点决定看,未来要把它修改完善为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勘验检查、鉴定等这样一些手段,都是现有手段。
第二就是把纪委实际使用的谈话、询问等措施确定为法定权限,写入法律。这样完善调查手段,把所有的调查手段法治化。同时法学界关注一个问题,技术侦查怎么办?技术侦查仍然按照现有规定,由严格的审批程序决定以后,交有关部门实施,监委不重复、不替代。
第四个关键词是留置调查。这回有一个词,用“留置”取代“两规”。“两规”是1994年的一部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第28条第三款所规定的。总书记2013年参加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时,提出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惩治腐败,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国家监察委员会不是司法机关,它的职责是监督、调查、处置,反腐败所涉及的重大职务犯罪也不同于一般的刑事犯罪,国家监察法因此就不能等同于刑事诉讼法,调查也就不能等同于侦查,所以不能将一般的对刑事犯罪的侦查等同于对腐败、贪污贿赂这种违法犯罪的调查。所以将要制定的国家监察法,对留置的审批程序、使用条件、措施采取的时限都会做出严格的法律规定,乃至于对调查过程的安全、医疗保障等等都会做出相应的规定,这必将进一步推动反腐败工作法治化。
Q9
为什么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袁曙宏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之所以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全面依法治国至关重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我们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做到这些,迫切需要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来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
第二,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涉及面十分广泛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涉及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这么大一个范围,这么宽的面,需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它改变的是人们的观念、改变的是人们的行为。建国68年来、改革开放39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效,走过了西方国家上百年乃至几百年的路程,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是,确实也还有不少短板,还有不少弱项。举个很通俗的例子,大家在北京看到还有不少人闯红灯,记者朋友也有可能闯红灯,习以为常。当然,我到纽约、巴黎等地也看到有人闯红灯,但是没有我们这么多。我们的法治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相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其他三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来说,全面依法治国相对比较薄弱。十九大报告当中有一句话: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我认为这就留下了伏笔,要对全面依法治国更加重视。因此,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十分必要。
第四,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调研起草过程中,征求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的意见,很多地方和部门都提出,建议中央成立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
Q10
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的原则是什么?
江金权认为,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干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实际上是对总书记一贯强调的要求的重申。这次报告提出的,就是要进一步解决干部当中存在的一些思想顾虑。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既要强调从严治吏,也要从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广大干部,从而充分地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今天之所以提出容错纠错问题,这是有来由的。
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力度空前,解决了一些干部乱作为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也出现了一些干部不作为的问题。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这个现象是存在的。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目的就是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这方面,总书记已经提出了一个原则,就是“三个区分开来”。他明确指出: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试验中的失误和错误,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发展的无意过失,同谋取私利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
总书记在随后的一系列讲话中对这个原则进行了阐述。江金权认为,这个原则和要求主要有四点:
首先,看你是为公还是为私,你的出发点是什么。第二,看你是无心之过还是有意为之。第三,看你是遵纪守法带来的失误还是违法乱纪。第四,看你的决策程序,你是集体决策还是个人肆意妄为。把这四点把握住了,那我们的干部就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容错纠错,第一,容的是前一个方面而不是后一方面,后一方面的故意为之肯定不能容,这是要区分开来的。第二,容的是过失,这个地方的“错”应理解为“过失”。第三,容错后面还有一个纠错。有了错误、有了过失可以容,但必须纠,要真心地认错、悔错、改错。这三点把握住了,也就把握住了底线,广大干部就可以放手干事。总的要求是,党的干部要依规干事、干净干事。
全面从严治党与干部干事创业之间不是对立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全面从严治党并不是要捆住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而是要整治干部乱作为、防止干部不作为。决不能以全面从严治党作借口为不干事来推脱。
第二篇:十九大教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一、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特点新要求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十九大报告立论的重要依据,也是贯穿报告全篇、具有统领性作用的重大理论创新亮点。认真学习领会好这个重大政治判断,对于深刻理解把握好十九大精神至关重要。
历史性变革推动进入新时代,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政治判断的实践基础和客观依据,是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励精图治,砥砺前行,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三个意味着”,分别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维度,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
回顾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成功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超常的胆略和力度,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中国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我们豪情满怀,信念无比坚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指明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方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宣言与开篇之作。“这个宣言告诉我们中国进入新时代,这是强国时代,这是创新时代,这是伟大复兴的时代,也将是中国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时代。
第一,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以贯之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不是时代的转折,而是时代的提升,必将在既有成就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胜利。
第二,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时代任务光荣而艰巨,目前是要全面建成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
第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新时代不仅要国家富强,而且要人民幸福。在解决人民“从无到有”的需求之后,注重解决“从有到优”的需求,尤其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第四,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要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发展,致力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完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梦想在前,吾辈当同心奋力。
第五,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达则兼济天下。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新时代的中国既有能力、也有责任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
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所谓新的历史方位,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出现了新的标志性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书记在讲话中用三个“意味着”阐释了这些意义。
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世界上伟大的民族。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九十六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忘初心、矢志不渝,领导和团结全国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把受尽贫苦和凌辱的中华民族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挺直腰杆站起来;接着带领中华民族改革开放谋发展,使中国摆脱贫穷和落后的局面,总体实现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进行了新的战略安排,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崭新前景,正朝着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进,踏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五百年来,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走向科学,从理论变为实践,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的贡献不可替代。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党带领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在世界上的比重持续攀升,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一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和稳定之锚。这样的发展和巨变,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罕见的。实践雄辩地证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当今一些发达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不同程度地伴随着侵略和掠夺,这条路道义上不可借鉴,实践上也无法复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繁荣向世界宣告,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从事现代化建设,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能够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许多同样走在发展中国家的道路上,正在探索现代化发展之路的国家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四、自觉肩负起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党既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又要清醒地把握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只有充分认识到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之间的关系,才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能始终保持斗志,不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第一,把进行伟大斗争作为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条件。梦想再伟大也不会自动变成现实,也不可能指望伟大梦想在敲锣打鼓中就能轻轻松松地变成现实;伟大梦想只能借助伟大斗争而逐步变成伟大现实。使命呼唤担当,担当就意味着要自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我们要充分认识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第二,把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作为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保证。打铁还需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首先就要把自身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紧紧把握新时代的努力方向,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和内在活力,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成为领导一切工作的总舵手。
第三,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为实现伟大梦想的根本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党不仅始终如一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而且始终如一地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可以说,这种自信归根结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是我们党新的历史使命,也是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将牢牢把握住这条主线,领导和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我们很幸运,赶上了伟大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篇:十九大感想
十九大感想
生产经营部
伴随着金秋时节丰收的喜悦,我们翘首以盼的第十九次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在京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大是一次催人奋进的大会,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步入崭新的新时代,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作为一名基层生产人员,我深受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激情鼓舞。与此同时,我会牢记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脚踏实地,稳中求胜,不忘初心跟党走。
不忘初心,立足本职。初心是宝贵的,它就如一颗最简单、最淳朴的种子,播种于心田。不忘初心,就是要不忘当初的入党誓词,深入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党委下达的各项工作政策,不断强化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立足本职就是从实际出发,做好生产经营基层工作,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时刻心系祖国,心系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不忘初心,持之以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全面电力改革的潮流中,我们要坚决锻炼出过硬的本领,打造出色的售电发电品牌。作为一名生产经营基层工作者,我决心要树立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不断的从基层工作当中总结经验,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工作能力,树立攻关克难、坚持不懈的工作精神,用实际行动为公司做贡献,用一颗持之以恒的决心来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跟党走,壮丽启航新征程。如今的中国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就会像一颗光辉璀璨的明珠屹立在古老的东方,在世界舞台中央大放异彩!
第四篇:十九大观后感
十九大观后感
2017年10月18日上午九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聆听了总书记做的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为主题的十九大报告。
3个半小时三万多字的报告,总书记用坚定的声音,震撼的语言,代表全体共产党人向全体中国人民交出了过去五年的答卷,并对今后五年做出了庄严承诺,同时向全世界宣布,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伟大复兴。
十九大报告对过去五年取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和回顾: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望未来,总书记提出了14条基本方略,擘划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14条基本方略,也就是14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报告用相当大的篇幅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部署,诸多新要求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直接相关。
报告提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作为一名国土人,我们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我们要牢记使命,紧紧围绕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周围,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总书记指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
历史已经向我们走来,我们已经身在历史当中。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作为历史中的一员,我们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第五篇:十九大知识点
十九大知识点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
习近平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大气磅礴、内涵丰富,3万多字的报告纵观历史、展望未来,浓缩了5年来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描绘了从现在到2020年乃至本世纪中叶的宏伟蓝图。报告中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受到广泛关注,引发强烈反响。
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重大判断。
进入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视野、从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和十八大以来5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方位上,所作出的科学判断。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报告立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实践新成就,谋划了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
方位决定方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报告提出,进入新时代,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新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大报告提出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高度概括,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报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8个明确”和“14条坚持”构成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两者相互统一,共同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框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报告令人振奋地指出: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新变化: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已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突出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关系全局、影响深远,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报告特别指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新的奋斗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报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新的奋斗目标跨度“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可分为三个目标、两个阶段、两步走,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进行了有机结合。
按照报告提法,“三个目标”分别是:到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和“两步走”是指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为两个奋斗十五年来安排。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提出的“到2035年目标”,是根据我国发展实际情况,将过去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达到的发展水平,提前到2035年来实现,进程缩短了15年。
发展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令人关注的是,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更注重整体性、总布局,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特征所决定的,已不简单满足于经济量化指标。
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党的建设新的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进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着统领和决定性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翻阅报告,在构成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14条坚持”中,“一头一尾”的第一条和第十四条分别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报告最后部分又重点强调“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建立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的监督网”“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等新措施已写入报告,勾画了一个完整、严密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举措: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报告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上百条的新举措,对推动新发展、实现新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在改善民生举措中增加了“幼有所育”和“弱有所扶”,为幼儿提供保育和关爱,给身体残疾虚弱、低收入等群体给予扶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三农”工作……报告全方位、多层次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必将有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值得指出的,报告在未来前进道路上,强调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同时根据新时代要求又提出诸多新举措,确保了一张蓝图干到底。
附: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这是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十九大报告阐述了这个新时代三个层面的意义和五个方面的定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转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但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大报告提出,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包括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促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摆在第一条的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报告重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十九大报告提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十九大报告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九大报告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进一步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增加了“美丽”,经济、政治、文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现代化建设目标有了更好的对接。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凝炼的表述。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推进合宪性审查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
党政机关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十九大报告提出,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
十九大提出确立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此前的表述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思想”。此前“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的表述也在十九大报告改为“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
十九大报告提出,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
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此前的表述是“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打铁必须自身硬
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铁必须自身硬。此前的说法是“打铁还需自身硬”。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这一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两字彰显了对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
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此前的表述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命题。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要求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
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的表述以往少见。
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
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有干部管理权限的党组相应纪律处分权限,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在过去五年“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从压倒性态势到压倒性胜利,彰显反腐败斗争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报告作出这样的宣示:“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
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在“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
十九大报告提出,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
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报告提出增强8个方面的执政本领,包括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
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党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戒骄戒躁的作风,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40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十九大报告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报告最后部分,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