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控辍保学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的子课题准备阶段个人计划

时间:2019-05-13 04:4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儿童”控辍保学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的子课题准备阶段个人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儿童”控辍保学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的子课题准备阶段个人计划》。

第一篇:《“留守儿童”控辍保学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的子课题准备阶段个人计划

准备阶段个人计划

任教的学科:七年级语文

研究的课题:《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控辍保学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学习态度的研究》

一、指导思想

在本课题研究组的思想指导下,配合学校,配合本课题研究组认真完成本人的子课题研究,从留守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入手,了解摸清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情况,找出病因,对症下药,为“控辍保学”提供强有力而可行的方法措施。

二、阶段目标

1、本阶段摸清学校留守学生的具体数字,了解学生的留守原因,在家里的生活情况,与监护人之间的关系。

2、通过不同的方法途径,了解留守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的看法,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做准备。

3、写好分析,做好阶段小结。

三、方法措施

1、调查分析。制订针对性问卷,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解留守学生的学习态度情况:父母对学习的关心情况,监护人对学习的关心情况,家庭的学习环境,遇到问题问谁,还是搁置算了,学习的目标理想,平时的兴趣爱好,有什么条件和希望等。老师对这些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找出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造成这种态度的原因。

2、观察谈心。“征于色,发于声”,表情就是心情的晴雨表,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他们的表现态度,再通过谈心(应是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有没有遇到困难与烦心事,尽量帮助解决,帮助他们端正态度。

3、电话走访。有些学生的喜怒很少表现在脸上,但是他们的成绩却下降了,这就有必要进行电话了解或家访了解了。与其近距离接触,全面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学习,从第一时间知道这些留守学生的态度的变化,及时的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标,端正自己的态度。

4、其他方法。了解学生的途径有很多,除了上面这些以外,还可以通过平时的作业,其他老师的反映,同学的谈论等知道这些留守学生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了解学生并不是要打扰他们的生活,更不是要了解他们的隐私,我们要让他们知道这样做的出发点是什么,要给他们以家的温暖,父母般的关爱,用行动和诚心去影响他,去感化他,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正确的人生观,并要为这一个理想去奋斗努力,要实现这一理想正确的态度是必不可少的。

了解了留守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达到了控辍保学的目的,完成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具体安排 四月份:

1、制订阶段研究计划。

2、统计学校留守学生数,了解留守原因及家庭情况。

3、制订针对性调查问卷。五至六月份:

1、问卷调查分析、走访谈心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习态度情况。

2、对了解到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七至八月份:

收整好阶段材料,写好调查分析、阶段小结,为下一阶段的研究做好准备。

第二篇:《“留守儿童”控辍保学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的准备阶段小结

准备阶段小结

任教的学科:七年级语文

研究的课题:《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控辍保学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个人子课题:《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学习态度的研究》

时间飞快,短短的几个月就过去了,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顺利完成,拾起这段时间的零星工作,也有不少的收获。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谈心、走访了解等方式,已基本摸清我校的留守儿童情况,并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做了调查了解,现总结如下:

一、使命感,应酬型。这一类的学生占据了留守学生的大部分,约有69.4%。他们在校读书是为了父母,父母让他们上学,而且要把九年义务教育完成,应该考一个好的高中,他们才上学。他们是要完成父母的使命,至于在校的表现与成绩就又是一回事了,父母们也是看不见,听不到的了。

其实,这些学生的本质并不坏,在学校能听老师的话,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交代的任务。只不过,不能主动的去学,属于抽一鞭走一步的“奴隶”,他们也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使命,应酬老师的任务。他们对于班级与学校的事务也不够关心,更不主动,是普普通通的大众,随遇而安,随波逐流是他们最大的特点。有时在学校与同学之间闹矛盾,受委屈,无处倾诉,就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他们的学习。他们多么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在身边,能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能成为他们避风的港湾,可是没有。他们羡慕那些父母送衣送伞的学生,嫉妒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孩子,仿佛有一种被父母遗弃的失落感,这些情绪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这些多愁善感的学生开始对学习漠不关心,相当数量的学生已经有了厌学情绪,有的有了逃学的现象,甚至是辍学的念头,只是不敢和父母说,在他们心里还是惧怕父母的。他们学习态度的好坏,就要看老师给予他们压力的大小了,给予他们的关爱多少了。这些学生是学校争取的对象。

二、乐观派,享受型。这些学生约是留守儿童的11.8%。享受型的学生家庭条件是不错的,大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和祖父母视作掌上明珠,娇生惯养。在家里,他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是没有受过任何委屈的人。在学校,稍微有点学习的压力,他们就叫苦连天,不能承受,一喊学习累,祖父母就心疼——“要是累就歇会,要不明天再做”“我去跟老师说说,帮你请个假”“累,中午就别回来了,多给你点钱,就在学校买点吃的”“„„”多么温馨暖人心的话语呀,就是这些无形的迷魂汤,消磨了人的意志,惯坏了人的习惯与性格。他们把享受看做是生活的第一位的,上学成了他们享受生活的理由,整天三五成群,什么好吃吃什么,什么流行用什么,什么时尚穿什么,攀比成风,虚伪无度。学习,学习干什么,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有这么好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学习,成绩不是他们攀比对象。每当父母问及的时候,他们也是敷衍塞责,支支吾吾,找各种理由转移话题。父母也是极少到学校向老师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他们谁又能看得起老师呢),几年毕业,跟着他们还不是照样吃香的喝辣的。这些目标早已被定好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态度去面对学习,他们的思想成了学校教育的重点,引导他们走正路成了学校老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三、能力强,学习型。这些留守学生约占13.1%。这些学生是好样的,他们把远离父母,当成是培养自己能力的天然契机。在学校,能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且能帮助老师处理一些班级事务,是老师的好帮手,很讨老师的欢心。在家里,他们有很强的自理能力,能洗衣,能做饭,能帮自己的父母照顾老人,不给父母添麻烦,也能主动学习,完成作业。这些学生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人生目标远大,对待学习的态度令人赞叹,这种精神应该发扬光大,是其他学生学习的榜样。

四、也有极少数学生混混噩噩,调皮捣蛋,甚至和社会上的无业人员联系在一起。家长不在身边,祖父母或是亲戚监管不力,再加上社会的不良影响,导致这些学生习惯较差,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甚至行为失控的犯罪倾向。这些学生都是走读学生,经常是夜不归宿,不是沉迷于网吧,就是沉溺于游戏机室,他们厌学、逃学,早已经有了辍学的念头。这些问题学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原因一是家庭监护不力,义务教育难以保证。父母常年在外,他们随着祖父母或是亲戚生活,隔代的监管是没有力度的,再加上祖父母年事已高,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学习上没有能力辅导,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时间一长,学习上失去了信心与兴趣,没有压力与动力,没有良好的态度去对待,成绩自然就降了下来。

二是缺乏抚慰与关爱,身心健康令人堪忧。父母长时间在外,留守学生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是形成扭曲人格的隐患。学校老师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这一点杯水车薪,是远不能解救这么多情感饥渴的孩子。没有家庭的温暖,没有情感的满足,哪有心思来学习呢?哪有端正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呢?

三是疏于照顾,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极易酿成严重的后果。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我校地处偏远农村,条件简陋;农村人素质较低,思想落后;学生均是走读生。这又给学校的管理增添了许多的困难。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些,针对这些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找出应对之策。我们也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要以良好的态度去面对学习,乐于学习,为走好人生路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不仅要把学校变成他们学习的乐土,还要把学校建造成他们避风依赖的家。控辍保学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孩子的美好未来,祖国的美好明天才是我们的目标。

第三篇: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训练途径与方法的研究阶段的计划

关于“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训练途径与方法的研究”的实施计划

根据《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突出语言的实践性特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我校的实验课题为《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训练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健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视、听,说,玩、唱、画、游、读、写、译等饶有趣味的活动及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体现出语言的交际性,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根据我校的实际和学生的情况,本课题的研究阶段的计划安排如下:

一、做好宣传和准备工作:

1.进行宣传工作:在实验班内做好宣传工作,激起学生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热情,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认识到在英语课内说、课外说、回家说英语的好处,能用英语说的绝不用汉语说。

2.召开家长会,让家长监督、配合孩子在家说英语。

二、创设英语氛围。

1、在英语课内,尽量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教师在新授前的Free

talk中,通过简单的日常用语和学生交谈,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上课中,通过放录音跟读,学生表演等活动进行口语锻炼。

2、课外:A教师深入学生中,用简单的英语和学生交谈,营造一个人人说英语的氛围。B教师通过上学路上、放学回家见面打招呼等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家庭中:教师定期家访,了解学生在家表现,适时的进行引导、表扬。

三、优化模式,训练听说。

根据心理学关于心智活动分析阶段形成的学说,本研究确立了“循序渐进、分组演说、分散训练、对比分析、按级训练、多项综合、全面养成的技能训练模式,并就以下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强化训练:

1、字母、单词、数字、号码、句子的辨音判断训练。

小学英语以口语交际为主,口语是有音有调的。一个音、一个词、一句话应如何说,首先取决于听的结果和质量。听得是否准,听得是否快,会直接影响到交流。听准了,才能模仿对;听得快,反应迅速,才能不影响与人交流。听是正确发音、准确表达的前提。因此,本课题将着眼点首先放在辨音训练上,我们采取的主要做法是:

(1)教会学生听,强调养成听的良好习惯。听的途径包括课堂上听教师、同学的说,课下坚持听录音带。听的内容包括音素、听字节、听词、听句子、听对话材料等。

(2)根据教学任务彩分析模仿法、对比强化法、音标帮助法、说唱学语音法、画图注释法、口诀配合法等不同方法多层面进行听力训练,并注意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以保持对做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建立竞争机制,鼓励学生大胆模仿正确发音、大胆辨音互评。

2、听力技艺的训练。

听力训练策略的选择及听力能力的提高既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学习地道的语音、语调,同时也要讲究听力的技艺。据分析,40%以上的学生感到听力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跟缺少系统的听力技艺训练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此加以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1)听前预测。

A)根据标题进行预猜。要求学生对听力材料的标题进行预猜,使他们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把在大脑中储存的这方面的信息调动起来,并用自己的背景知识猜测听力材料的大概内容,然后抽出几个学生来说出他们的猜测内容。彼此的答案愈是不一样,他们愈是带着一种好奇心去听。

B)根据听力材料的练习进行预猜。要求学生提前快速浏览材料后的练习,让他们从中掌握一些有关听力材料的线索,更准确地进行猜测。通过一系列的联想预测活动,学生对许多内容做到未听先知。当听这篇材料时,就感到容易得多,从而减轻了紧张情绪。

(2)抓关键音、关键词、主题句。听辨音判断练习时,要求学生注意听材料的关键音,如听准无音;听句子时,要求学生注意听力材料中的实义词或表示时间、地点的词;听短文时,要求学生注意开头句和结尾句。

(3)作简化笔记。要求学生边听边记,如地名、人名,特别是数字,即使听懂

也要立即记下。

3、听说结合训练。

从语言交际的全部过程来看,“听”实际上是对输入信息的“加工”和“理解”的过程;“说”是表达,是输出信息,而理解和表达是交际的两个方面,不可能完全分离。所以听力训练,不能将训练局限在听的环节,应让学生围绕听的材料说,在听懂的基础上说,在说的同时增强听的能力,使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为此,我们一方面以儿童游戏的形式,通过口头练习训练听力。如游戏“可怜的吉姆”、“传口令”“传球”等。另一方面,在听力训练中我们采用了听前回答、听后解释回答、听后讨论三个环节,让学生进行预测、讨论、表达,使他们产生参与听说的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又锻炼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描述的能力。使听说相得益彰。另外,教师坚持用英语去组织教学,使学生经常、反复听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真实语言,既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又使学生养成听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听英语的能力。

4、情景化口语训练。

改进语言环境,营造真实轻松情境,将学生引向一个妙趣横生的英语世界,诱导、激发他们听说英语的积极兴趣。

(1)利用教室这个最方便的“大教具”创设情景。如师生、门窗、桌椅、电灯、电视等,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随手拈来。

(2)将直观教具、实物带入课堂,创设听说英语的环境。

(3)充分利用先进的电教手段创设情景。给学生模仿、操练、活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实现在情

景中讲和在情景中练。通过大量的开口实践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分层合作法口语训练。

分层合作法,即把基础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结合在一起,以满足不同个体需要为目的,重视相互影响的作用,通过培优辅差,优差互补,化竞争为合作,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随时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取得缩短距离、携手并进的效果。

(1)分配好交际伙伴。A层次的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兴趣高,乐于开口。B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交际能力一般。C层次的学生:基础差,听说有一定困难,基本丧失兴趣和信心。我们将全班学生分成BA、CA、CB、BB四个小组。

(2)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例如:听录音朗读,话题操练及表演。对于A、B层次的学生要求不看书跟读磁带朗读,C层次的学生看书跟读。话题操作尽量照顾AC和BC两组学生,使C层次的学生有成就感,荣誉感。表演话题要求AB、BB组根据原料造一个新的对话,而AC、BC组只要求把原材料表演出来。运用分层合作法进行口语训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训练的范围遍及每一位学生,受训时间和次数更多了。

6、英文电影大家看

每周,老师从大量的中英字幕电影中选出适合学生观看的影片,利用中午的时间,组织学生观看,表扬英文对白。学生会从一开始的不适应,看不懂,到渐渐热爱,反应灵敏,口语感觉渐好。

XX小学

二○一一年X月X日

第四篇:国家“十一五”课题·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干预

【原创】国家“十一五”课题·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实验学校子课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干预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

我校是一所普通农村镇级中心小学,学生大都来自集镇周边农村,国家“十一五”课题·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干预。由于大量学生父母外出务工,近几年来,我校留守儿童均在20%以上,而且目前比例仍在呈上升趋势。由于外出务工父母长期与子女隔离,交往、交流较少,这些“留守儿童”因而缺乏家庭温暖和亲情教育,导致其在思想情绪,人际交往,个性人格和心理表象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偏离常态的变化。为此我们在2007年春,针对这一特殊问题,申报立项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干预研究》子课题。

在近四年的研究与再实践中,我们在市、县教科所的精心指导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潜心研究下,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于2010年底结束研究本课题的工作。现将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对象、方法与原则:

(一)研究目标

1.育人目标:通过对学生心理个案资料的收集、分类,对问题的诊断及根源的分析,探究行之有效的矫正途径与辅导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防范能力和自我矫正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能力。

2.研究目标:针对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通过认真观察与分析,及时制定相应的辅导策略与方法,并通过对个案的全程跟踪,全程监管,全程干预,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问题学生个体咨询、辅导、教育的方法和操作模式。

(二)研究内容

1.“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以及不同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2.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采用的不同心理辅导策略。

3.符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特点的个案辅导及管理评价的操作模式。

(三)研究设计

1.研究者。个案研究以第一线教师为主,要求他们有爱心、有一定教育教学水平、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具有团结协作精神,有责任心和事业心。

2.样本选择。本研究的样本主要在雁门口镇小学“留守儿童”中进行。选取有代表性的三类留守儿童,一是随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二是随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三是托管在其他亲戚朋友家庭的“留守儿童”。个案研究要求每位教师重点跟踪1-2名学生,约15至20名学生做详细的个案跟踪记载。要求所选取的样本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家庭背景、个性特征等方面有代表性。

(四)研究的对象。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我校134名“留守儿童”中出现心理偏常倾向较为严重的18名学生。

(五)研究的方法:有:1.问卷法: 2.观察法;3.行动研究法: 4.文献研究法:5.个案研究预法。

本课题主要以个体诊断与干预研究策略统领课题的研究全局。即根据“留守儿童”出现的个体心理问题,分别采取个体干预辅导的策略,开展心理矫正活动、总结反思活动和宣判推广活。并通过研究、总结,再研究,再总结,再反思,完善个体心理障碍干预与矫正策略,直至推广应用。

为让课题研究有序进行,我们将课题研究设置为四个阶段,即: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7年4月—2007年6月);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9年12月);3.课题研究深入阶段(2010年1月—2010年8月);4.课题研究总结思考、结题阶段:(2010年9月—2011年9月)。

(六)研究的原则: 原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动纲领。紧紧依靠这些原则,将有利于我们进行科学、有序的心理教育研究。同时,也为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发展教育注入活力。具体有:1.发展性原则。2.理解性原则。3.自主性原则。4.针对性原则。5.保密性原则。6.持续性原则。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准备阶段:(2007年4月—2007年6月)

1.成立课题研究专班,提出研究问题,草理研究方案,理清研究思路。在课题立项之初,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张春清为组长,副校长刘勋华为副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专班。校长张春清亲自挂帅为课题负责人,副校长刘勋华为课题实施负责人,并在全校37名一线教师中,精选了15名有爱心、有一定教育科研水平的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刘勋华副校长草拟调查问卷与实验方案。校长张春清审阅。

2.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工,依据方案制定课题研究日程和相关计划与规章制度,对课题运行提供组织保障、经济支持和人员保障。

3.聘请县教科所领导和专家到学校组织课题论证,制定实施计划。①明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难度、研究范围;②修订研究措施、方案,调整科研人员的具体分工,培训教师。

为了提高全体研究人员的科研理论水平和实际科研能力,学校先后多次邀请县教科所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涂学昌,罗来成,刘经斌,龚怀忠等来学校作学术讲座,上心理活动示范课,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特别是游银菊、董丽、杨春霞等教师通过市县两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后,我校的个体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与矫正水平更上一层楼,学生的心理行为偏差的诊断与干预效果更为显著。

4.问卷调查。即在全校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知识问卷调查和留守儿童心及心理健康调查。通过对当时在校学习的67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了本课题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我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表一)

表一:“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统计表 全校 总人 数 留守儿童 其中: 人 数 占全 校总数% 女 生 占 % 父亲外出 母亲外出 父母外父母监护 外祖父母监护 亲戚监护 单亲家庭 679 134 20% 84 63% 32 28 74 85 32 17 11 和“留守儿童”表现出的心理偏常倾向,工作报告《国家“十一五”课题·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干预》。

通过分析回收的调查问卷,我们得知:在全校679名学生中有“留守儿童”134名,占全校总人数的20%还略高一点。在这些“留守儿童”中,其中女生为84人,占“留守儿童”的63%。在134名留守儿童中,竟有85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占留守儿童的60%以上。此外,还有一部分非“留守儿童”也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其问题共分四大类11个方面:一是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主要表现为孤僻、冷淡、独处,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流交往(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有,但主要集中在中低年级);二是行为乖张,在校神情恍惚,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家不服爷爷奶奶管教,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三是经不住社会“小混混”的引诱,参与吸烟饮酒,小偷小摸,逃学上网玩游戏;四是极少数留守儿童行为走极端,怨恨父母长年在外不顾自己,或想私自出走,或虐待年迈的爷爷奶奶,甚至出现在爷爷奶奶饭菜里下毒的事情(好在还没毒死爷爷奶奶)。后两大类问题主要集中在五六年级学生中。

5.筛选研究对象。针对以上触目惊心的问题,我们课题小组在学校的支持下,以班级为单位,分门别类由课题组教师与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一道组成联合跟踪辅导小组,在逐人建立个人档案,逐人制定干预计划的同时,分别对比较突出或带普遍性倾向的问题选择了1至2名同学(计18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进行重点研究,并在研究之前对这18名研究对象的心理现状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获得了研究对象的第一份资料。

表二:各类心理偏常倾向在18名研究对象身上的分布情况统计表 项 目 次 数 调查人数 内向 冷淡 孤僻独居 精神恍惚 自暴自弃 不服管教 迟到逃学 上网游戏 吸烟饮酒 贪图便宜 曾想出走 任性顶撞 报复他人 第一次 18 14 10 5 12 5 7 12 7 9 5 4 2 6.聘请专家指导课题开题报告会。在各项前期准备就绪的情况下,我们聘请了县教科所领导、专家,县内同类课题的负责人和周边学校的教育科研骨干进行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

(二)研究实施阶段:(2007年6月—2009年12月)

1.宣传动员,培训家长。主要以家长学校为阵地,开展以《学生心理与家长对策》为主题的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印发资料;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办《儿童心理》手抄报和板报,创办“都来关心儿童”沙龙,开通“校园之声”广播,架设“心理直通车”热线电话等一系列活动,初步形成了一种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

2.筛选对象,确立个案。15名课题组研究教师自主筛选,共确立了18名重点研究个体。他们的心理障碍问题大致包括:①.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的学生5名。其主要表现为性格孤僻、冷淡,喜独处,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流交往,② 行为乖张,在校神情恍惚,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在家不服爷爷奶奶管教,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的学生5名,③经不住社会“小混混”的引诱,参与吸烟饮酒,小偷小摸,逃学上网玩游戏的5名;④行为走极端,怨恨父母长年在外不顾自己,或想私自出走,或虐待年迈的爷爷奶奶,甚至出现在爷爷奶奶饭菜里下毒的事情的3名。

3.建立档案,跟踪管理。档案内容包括①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结构、父母的爱教育程度、职业状况、;②个人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年级、身高、体重健康状况、人格特征和重要生长史; ③问题发展史:包括问题类别、首发时间、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当时学校与家庭的背景事件、问题的处理与效果; ④其它的影响:如饮食、睡眠、情绪、行为; ⑤家庭适应:如亲子关系、手足关系、父母(祖父母)管教的态度与技巧;⑥ 学校适应: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态度、学习成绩;⑦社会适应:如交友、休闲、社区活动等。

4.针对个案,实施研究。针对不同的个案,对症下药。我们采取的主要方法有:家庭走访,个别谈心,教师引导,同伴互助,环境熏陶,亲情感化——开通“亲情热线”定时让部分“留守儿童”通过学校开通的“亲情热线”与远在千里之遥打工的父母通话交流等形式进行教育与转化。

通过一年的研究,我们对18名研究对象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见统计表)

表三:18名研究对象心理偏常倾向研究前后对照表 项 目 次 数 内向 冷淡 孤僻独居 精神恍惚 自暴自弃 不服管教 迟到逃学 上网游戏 吸烟饮酒 贪图便宜 曾想出走 任性顶撞 报复他人 第一次 14 10 5 12 5 7 12 7 9 5 4 2 第二次 4 3 1 2 0 0 2 0 1 0 1 0 通过两组数据对比分析,这18名研究对象的心理障碍明显得到矫正,他们不但消除了潜意识中的自卑、极端等意识,就连原先经不住社会上那些“小混混”引诱参与小偷小摸、逃学上网的“害群之马”也悬崖勒马了。我们的研究初步取得成功。

5.补充完善,深化研究。我们的具体作法是在总结对18名研究对象进行干预与矫正的经验与教训的同时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干预措施,完善矫正方法,并推广运用到所有“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的诊断与干预研究中。

在延用以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经的基础上,我们又借鉴外地经验开设了学生心理咨询(阳光小屋)室,公布了教师电话号码,开通了爱心电话,让学生或到阳光小屋咨询、发泄,或通过爱心电话同心理辅导老师交流。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咨询意识和害怕同学议论自己患有心理疾患,不敢到阳光小屋咨询或发泄,爱心电话颇受欢迎(因为在电话交流中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我们又利用网络媒体组织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建立了“三人行”网络班级、班级QQ群和学生博客,让学生通过电话、网络同教师或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尤其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都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都乐于在班级网络、QQ群和博客上与老师、同学和父母交流。在网上留言交流时,他们都能敞开心扉,吐露真实感受,倾诉困惑与困难。同时他们也在网上或QQ上及时得到了我们教师的热心帮助,及时化解了他们的困惑,排除了他们的困难,使其受伤的幼小心灵得到及时的抚慰,形同扭曲的心理得到及时得到矫正。对于居住在边远山区,家庭条件较差没有安装电话和网络的孩子,我们学校对其登记造册,分期分批组织他们在学校“爱心电话”上与远在异乡的父母单独(当然,我们教师也在分机上跟听(跟听并非监听),记录,分析,对症制定干预方案)电话交流,让父母配合学校共同做孩子的干预与矫正工作。

6.总结成果,推广应用。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探索成功的教育途径与方法,让其在研究中发挥更大效益。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老师结合这次课题研究个案,相继写出了不少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论文、研究案例和工作随笔,受到上级科研主管部门的鉴定和认可,还有不少论文和案例在国家和省、市重点期刊上发表。如课题负责人刘勋华老师撰写的《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与反思》、课题组成员、心理辅导教师游银菊与王文斌老师合著的《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被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集结成书,面向全国公开发表(该书统一书号为ISBN978-0896-50180-9/G·10197),校长毛光荣与班主任黄元清撰写的《农村留守儿童性格孤僻的成因与矫正个案分析》荣获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举办的“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大奖赛壹等奖,并公开发表(该书统一刊号IS8N978-7-80196-700-8)。

为了将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们一是将研究对象由留守儿童发展到全校所有学生,二是将这些获奖成果和我们的实验方案、具体作法汇编成册免费印发全镇中小学教师(计240余册),为兄弟学校的研究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可资借鉴的案例(但也文明“不可全单照搬”),三是选派课题组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到村级小学指导相关类型课题的研究,推广我们的成功经验。面对全镇下辖的五所管理区完小,我们先后累计下派指导教师130多人次,每学期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一次,培训村级小学心理骨干教师13人,挽救濒临失足青少年30多名,较好地让我们研究的成果在诊断和干预学生心理障碍过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得到上级科研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三、今后的设想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他们正处在人格、理想、志向、兴趣、爱好的接触与形成初期。学校、家庭和社会如果能够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良好的、积极的、健康向上的学生和生活环境,及时给予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的在良好氛围的熏陶和优雅环境的约束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就会逐渐养成健康的人格,树立崇高的理想,立下宏伟的志向,就会兴趣广泛,喜好健康,就会常怀一颗健康的心理。即使当这些“幼苗”在某一个时期,遭到“病菌”的侵蚀,只要我们稍加修整,依然会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当然,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人和事也是一样,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也许我们今天获得的成功经验和方法在某校、某人身上行之有效,但不一定运用到另一所学校或另一同学身上仍然有效。因为世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万能的灵丹妙药。尤其是发展变化中的幼小的儿童心理。因此,我们设想:

1.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创新研究方法,继续将课题研究引向深入,继续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研究,将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

2.加强与班主任及各科任教师之间的交流,分享经验、总结提升,充分发挥科研兴教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总之,我们将在完善现有课题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的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积极做好申报的“十二五”课题,求真务实,使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使广大教师由普通型向专业型、学者型转变,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展翅腾飞!

下载《“留守儿童”控辍保学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的子课题准备阶段个人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儿童”控辍保学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的子课题准备阶段个人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