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河道的生态治理
浅谈河道的生态治理
李涛、朱文明(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重庆 渝中区,400011)
摘 要:本文分析了河道治理的现状弊端及河道生态治理的发展,提出了河道生态治理采用河道护岸生态治理、河道底泥疏浚治理及疏浚土的处理与改良相结合的方案。关键词:河道;护岸生态治理;河道底泥疏浚治理;疏浚土的处理与改良
1.河道治理的现状
河道岸坡的整治工程在城市河道建设中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一是保护堤防与岸线的安全,二是控制河势变化,加强河道纵深冲刷以扩大泄洪能力,同时也增添河道两岸的自然景观。
长期以来,人们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功能,如行洪、排涝等。因此河道断面形式单一,走向笔直,河道护坡结构也比较坚硬。由于主要考虑的是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等,而且现行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中也未对护岸的生态学功能提出要求,因此河道的护岸结构上主要采用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或现在比较流行的土工模袋混凝土护坡等。形式上也大多为重力式(直立式)。
渠道化的河岸和灰色的水泥与周围的景观极不协调,而且与生态觉醒后现代人们追求回归自然的需求不一致。同时,渠道化结构对河道坡面采取了封闭的形式,河道中的生物和微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很难生存下去,河道的自净能力遭到了破坏。各种水生植物也难以在坚硬的结构坡面上生长,各种水生动物也因此失去了生存环境而无法生存,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也因为不透水材料的阻隔而分割成两个部分,河道因此失去了其生态廊道作用。
同时,由于混凝土护岸不能蓄水,割断了地表径流与地下水的联系,城市地下水得不到补充,洪水在护岸内也不能正常蓄积,造成洪水位和枯水位相差很大,不但影响城市水资源的利用,而且给河道景观美化带来很大困难。
防洪与生态需求现已成为河道整治中的主要矛盾。建设生态护岸是解决这一矛盾 的好方法,可以满足城市生态系统的景观和资源要求,在创造良好生境条件的同时,建设具有一定抗洪强度的河流护岸工程。2.河道生态治理理念的形成及发展
传统的河道护岸在材质方面大多数采用混凝土及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整个护岸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犹如给河道穿上了一层盔甲,但只考虑了河道的安全性,却忽视了对河流环境和生态系统及其他动植物与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不仅阻碍了水生态循环系统,连动植物、微生物的整体生物链都被阻断;地下水与河水也不能及时的沟通,水循环过程被隔断,河道变成了只进不出的封闭水体,从而有悖于城市的生态化建设。
生态河道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它以“保护河道系统中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创造和谐的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改造成水系统、土壤系统以及生物系统三者相互涵养的近自然状态。
早在1938 年,德国的Seifert 首先提出“亲河川整治”概念。他指出工程设施首先要具备以传统理念治理河流所要求满足的各种功能,比如防洪、供水、水土保持等,同时还应该达到亲近自然的目的。20 世纪50 年代,德国正式创立了“近自然河道治理工程学”,提出河道的整治要符合植物化和生命化的原理。1971年,Schlueter 认为河流近自然治理首先要满足人类对河流利用的要求,同时要维护或促进河流的生物多样性。1983年,Bidner 提出河流整治首先要考虑河道的水力学特性、地貌学特点与河流的自然状况,以分析河流整治状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1985 年, Holzmann 把河岸植被视为具有多种小生态环境的多层结构,强调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性,注重工程治理与自然景观的和谐性。同年,Rossoll 指出,近自然治理的思想应该以维护河流中尽可能高的生物生产力为基础。1989 年,Pabst 提出河流的自然特性要依靠自然力来恢复,在一般意义上不再进行腐植质化或剖面化处理。河岸植被应该是由自然下种形成的,而其他一切促进植被恢复和改良土壤的措施如撒种、栽植、喷水、施肥等应该停止。1992 年,Hohmann 从维护河溪生态系统平衡的观点出发,认为近自然河流治理要减轻人为活动对河流的胁迫,维护河流环境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河流生态系统平衡并逐渐恢复其自然状况。现代河道整治工程注重河道景观与其周围环境的和谐性,并且提出了若干体现河流生态治理理念的新概念,如德国的“河流生态自然工法(Naturnahe)”,澳大利亚的“绿植被技术”,日本的“近自然工事”,美国的“自然河道设计技术”以及我国台湾的“生态工法”等。
3.河道护岸的生态治理
在建设生态河道的过程中,河道护岸是否符合生态的要求,是否能够提供动植物生长繁殖的场所,是否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是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的事情。生态护岸应该是通过使用植物或植物与土工材料的结合,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能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同时能够实现多种生物的共生与繁殖、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具有净化功能、可自由呼吸的水工结构。
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在沟道狭窄、冲刷严重区采用石笼结构、土工网复合植被技术、网格反滤生物工程、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多孔质护岸、多自然型护岸等生态型护岸方法治理。另外也有采用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等生态工程护堤,防止水土流失,也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
对比工程成本及经济效益分析来看,目前多采用工艺较为成熟的防腐高强钢丝网石笼结构对河道岸坡进行生态治理。
具体做法如下:
3.1 对周边河道污染源头的整治,如堵口截污、截污导流,将周边的污水排入市政管网中进行集中的处置。对于不具备条件埋设管道的地方,可采用污水收集池或污水收集车集中收集,利用淤泥固化及土壤改良等技术进行处理的办法,然后再达标排放。
3.2 格宾及雷诺的应用
格宾、雷诺护垫均为低碳钢丝经防腐处理机械编织而成的六边形双绞合网面做成的网箱式工程构件,网箱内填充一定规格的石料,抗冲刷力强、透水性强,又是生物易于栖息的多孔隙构造,其结构具有柔性、透水性、整体性、环境亲和性等特点,多用于自然型生态型河道整治建设中,从而实现周边环境植被绿化,生态环境保护。
格宾细部构件图
3.2.1施工过程:
格宾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雷诺护垫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3.2.2工程实例
在昆明市海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工程中大量运用上述结构,较好的满足了生态治理的目标,充分的体现了格宾、雷诺护垫生态性、透水性、抗冲性、柔韧性的特点和作用:
(1)生态性。由于石笼的空隙较大,为使植物能早日生长,对其缝隙进行适度的填塞,同时采用微生物及各种生物,形成松软且富含营养成分的表土,实现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循环的目标。
(2)透水性。由于网箱内的填充料为松散体,存在较多的孔隙,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有利于砌体后土壤中孔隙水的排出,从而减少墙体后的地下水压力。同时,地表水一旦入渗墙后土中,则可以通过砌体较快地排出,有效降低地下水位。
(3)抗冲性。用作护坡或挡墙工程,结构整体性好。在防护工程中的块石即使产生位移,此时变形后的护垫结构将调整,达到新的平衡,而整体不会遭到破坏,从而有效保护岸坡土壤不遭破坏。
(4)柔韧性。原材料采用涂膜热镀锌低碳钢丝,构成网格的钢丝有一定的强度,不易被拉断,箱笼整体强度较高。低碳钢丝承受适度的变形特点,可以将全部工程连成整体,不需分缝,即使由于某种原因使结构中断裂一根网丝,也不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特别在受地基土沉陷或墙后土有小的变形影响时,结构能进行自身适应性的微调,整体结构不会遭到破坏。4.河道底泥疏浚
当今疏浚已成为江、河、湖水利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改善的主要治理技术手段。当代疏浚技术已是涉及专业面很广的高技术系统工程。如何保护底泥,减少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这就是我们要进行环保疏浚。
根据所采用的疏浚机具动力原理不同,疏浚方式主要可区分为机械式、水力式和气动式三大类,目前最典型和实用的疏浚方式主要有: 抓斗、链斗挖泥船疏浚,绞吸、斗轮式挖泥船疏浚,水力冲挖机组疏浚。
(1)抓斗、链斗挖泥船疏浚
属于机械式疏浚方式,主要运用不同的挖掘机械(抓斗或链斗),进行水下泥砂的挖掘、提升和接送,以达到疏浚的目的,施工中一般需配备泥驳和吸泥船设备完成疏浚施工中的运输、弃土过程; 施工主要以作业灵活性见长,且基本不受运距限制,但施工时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抓斗挖泥船施工质量较难控制;一般适用于工况条件复
杂、弃土点较远且具备航运条件,并对环保无特殊要求的疏浚工程。
(2)绞吸、斗轮式挖泥船疏浚
属于水力与机械结合的疏浚方式,是疏浚行业中较先进的疏浚方式,主要通过绞吸式、斗轮式挖泥船的刀轮头转动,连续均衡切割土层,泥土和水经过船内离心泵的作用吸入、加压,泥浆通过全封闭管道以高浓度细颗粒运动机理吹排入弃土场内; 设备功率大,高效节能,开挖质量好,并具有较突出的环保施工性能,但运用时受到单泵输送距离、工况条件等条件一定程度的限制; 一般适用于河道工况条件较好,弃土场地位于河道沿线的疏浚工程项目,近年随着小型设备的开发、远距离管道输泥技术和环保疏浚技术的日趋成熟,该疏浚方式的适应性日益广泛。
(3)水力冲挖机组疏浚
主要通过高压水枪冲削河道土层,稀释成浆,泥浆泵吸取,并输排入弃土场内;施工中采用干河断水作业,河道疏浚质量较好,但对施工期河道的正常运行功能有较大影响,并对周边环境有较大的干扰;一般适用于无航运和防洪排涝要求的小型河道。
环保疏浚,一般城市、风景区、生态区的河、湖和水库清淤工程需采用环保疏浚,它不同于普通疏浚,施工中一般要求彻底清除对水环境造成影响的污染底泥,并严格控制开挖中的悬浮质淤泥污染扩散范围,施工中需以全过程环保监控。
环保疏浚的核心技术第一就是疏浚设备,环保疏浚常采用装配了专用环保绞刀装置的绞吸式挖泥船或配有GOP泵(泵前配有一种环保绞刀装置)的挖掘机进行施工,专用环保绞刀装置是一种可以高效率、高质量挖除水下薄层淤泥,而对周围扰动最小的新型绞刀,施工中如需开挖除部分河底较硬土层时,可将环保绞刀装置替换成斗轮挖掘装置,施工适应能力强; 环保绞吸式挖泥船以低台速、低转速环保作业,分区分条扇形推进,施工中一般需同时结合长距离管道输泥技术、噪音控制技术及弃土处理技术使用,以最优的状态实现环保疏浚目的。5.疏浚土的处理与改良
淤泥处理是河道生态整治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怎样有效的减少淤泥处理过程中二次污染,并能使得处理过的淤泥达到环保要求?使用高效中性土壤改良剂可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5.1 原理
对于河道地层淤泥采用挖掘机清除,泥浆及污水混合物用固化剂絮凝沉淀,脱水,与地层淤泥一起用固化系统进行固化处理,固化后的凝固物可用于河道两侧绿化带位
置的回填及绿化护坡处理。处理后的水质中氮、氨的含量较高可作为农业生产、植物绿化的灌溉使用。
5.1.1土壌改良剂的使用
① 使用本品可维持改良土的PH值中性,不影响植物生长。可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② 改良后的土粒呈团粒结构,透水透气性好,适合植物的生长,改良土残土还可再利用。
③ 改良后的土质保水性和保肥性好,可用于沙地,干旱地改良。
④ 改良土干燥前和干燥后不溶解于水,可防止水土流失。并且,具有封闭土中的悪臭和有害物质的効果,可固化有害物质防止有害物质的流出而污染周围环境造成。
⑤ 固化速度快。数十秒钟即可固化,可提高固化作业的工作效率,且可使固化装置小型化。
⑥ 添加量少,一般0.05%~0.5%(因含水率和土质而不同)。
⑦ 能即刻处理疏浚土,且改良后的土质安定,成份不再溶出,可作为填埋土再利用。
⑧ 处理后改良効果一直保持,与原土有机融和。
⑨ 由于添加量少,作业系统小型化及高効率化,可大幅降低综合成本。对于淤泥投放入土壤改良机中进行土壤改良(投入土壤改良剂,然后再进的固化处理,排出之后的是泥土。)改良后留下备用。
5.2 疏浚土的处理与改良的作用和效果
疏浚土的处理与改良在下一部分的河道沿岸治理中起到关键作用也能变相的节约成本,减少挖掘出来的淤泥对环境造成更大的负担。
其次对于下游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河道,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还有大量的重金属。对于此类污泥我们也要加入土壤改良剂后搅拌,让其淤泥脱水并且让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与重金属物质不扩散。然后再进行填埋。这样填埋之后就算遇到水,淤泥也不会被水冲散那么在淤泥中的有害物质也不会再次扩散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运用原先在第一部分治理中得到的改良土(以经过土壤改良剂处理),将改良土和将处理好的种子(抗贫瘠、抗病虫害、耐性好、适合本地生长的)进行搅拌。利用客土喷播技术。客土喷播绿化技术是九十年代采用的新型喷播绿化方式,应用广泛,且
绿化效果极佳。它是将由改良土、我公司研制的添加剂和草种按一定比例组成并搅拌均匀的有机基材,通过专门喷播机(空压)喷播在坡面上。草皮长成后,发达的根系可通过基材深入到岩体的节理和裂隙中,能达到久固坡和美化环境的双重目的。6.结语
综上,在生态河道的综合整治过程中,我们采用格宾或雷诺对河道的边坡进行生态修复,河道内的淤泥采用环保疏浚的方法进行疏浚,同时将无害化处理过的淤泥喷涂至岸坡或者回填至护岸边坡背侧,用作植物种植的养料,形成有机的生态体系。为防止突发洪水将沿岸的污水带入河道中造成河道污染,可在河道内用格宾或者雷诺修建一定数量的坑槽或者坝体,在坝体内用淤泥固化装置或固化剂进行污水的处理,使得污水流经坝体后变得干净清澈,同时坝体有一定的截污作用,保证河道清洁。与此同时可在坝体上种植湿地植物修筑人工湿地,通过人工湿地进一步净化,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自身净化系统,减少河道的维护成本,达到生态整治与自然的合一。参考文献
[1] 薛彦东,杨培岭,王成志.现代生态河道的整治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年第6期.[2] 王新军,罗继润.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初探,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 吴镜明.水力冲挖机组在河道疏浚工程中的应用技术和效益,江苏水利科技,1994.2.[4] 金晔军.浙江省水利疏浚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07.3.[5] 徐乃文·生态河道护坡结构建设技术的研究及应用,上海水利信息网,2008.7.1.[6] 王成志·现代河道的生态建设与治理,中国水利,2008[22].[7] 马克菲尔(长沙)新型支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长江航道局·海河综合整治工程格宾、雷诺护垫施工指南与质量检验,2009.11.[8] 杨永荻, 汤怡新.疏浚土的固化处理技术,水运工程,2001年第4期.[9] 曹右安.谈谈疏浚土的有益利用,交通部,2007.10.作者简介: 1.李涛,男,大学本科。现任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环保疏浚暨河湖治理工程公司副经理。从事多年疏浚吹填、河湖治理及环保项目施工与管理,具有较高的技术造诣及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电话023-63775824,传真023-63932444,邮箱litao.cqu@yeah.net。
2.朱文明,男,大学本科。现任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第七工程处工务班长。从事多年市政、公路、船台滑道、河道治理等施工的质量、进度控制与合同管理,具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电话***,传真023-63932444,邮箱zwm2004love@yahoo.com.cn。
第二篇:河道生态治理
第一章
1.河流是指在一定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泄水输沙通道。2.深泓线:是指沿程各断面河床最深点的平面平顺连线。
主流线又称水流动力轴线即沿程各断面最大垂线平均流速处的平面平顺连线。中轴线是指河道在平面上沿河各断面中点的平顺连线,一般依中水河槽的中心点为据定线,是量定河流长度的依据。第二章
1.河川径流的影响因素:气候,下垫面,人类活动影响 2.水系的形成及其发展阶段:
a初期阶段:河网密度小,地面切割深度不大,支流短小,数量不多。
b繁盛阶段:谷道伸长,集水面积扩大,河网密度增大,地面切割深度不断增大。c并夺阶段:因各条河流发展的不平衡,出现大河袭夺,兼并小河现象,使水系原状改观,河谷地面高程降低,冲积层加厚,水系密度减小,干支流年渐分明。第三章
1.河流径流的度量方法
2.洪水三要素: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历时。
3.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两相性;三维性;不恒定性;非均匀性;不平衡性;紊动性;阻力复杂性;流态特异性 第四章
1.含沙量:单位体积浑水中的泥沙质量。输沙量:一定时间段内某断面的泥沙数量。
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泥沙数量。
2.河流泥沙按运动态势分类:悬移质,推移质,床沙。
3.推移质的运动:推移质的运动来源于床面泥沙的起动。当床面泥沙由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或称启动并达到一定程度后,床面往往会出现起伏不平的沙波,而沙波运动又往往是推移质运动的主要形式,沙波的运动态势是迎流面冲刷,背流面淤积,从纵剖面看整个沙波在水流的作用下往下游缓缓爬行。第六章
1.河流的地质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2.河床演变的根本原因:输沙不平衡。
3.河相关系:冲积平原河流的河床在水流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与所在河段具体条件相适应的某种均衡的河床形态,这种均衡河床形态的有关因子和表达来沙来水条件及河床地质条件之间常存在某种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称为河相关系。(可写少
点)
5.河型分类及其演变规律(论述):
A河型分类有:顺直型,蜿蜒型,分汊型,游荡型。
B演变规律a顺直型:河身较顺直,犬牙交错状边滩分布于河道两侧,在洪水期,边滩整体向下游缓缓移动;深槽与边滩相对,深槽位置也随边滩位置缓慢下移而下移;上下深槽之间的浅滩,洪水淤积,中·枯水冲刷,深槽则相反,洪水冲刷,中枯水淤积。b蜿蜒型从平面变化看,随凹岸冲刷和凸岸淤长进程的发生,其蜿蜒程度不断加剧,河长增加,弯曲度随之增大;横向变形特点表现为凹岸崩退和凸岸淤长;纵向变形特点是弯道段洪水期冲刷,枯水期淤积,过渡段相反,洪水期淤积,枯水期冲刷;突变现象是可能发生自然裁弯,凹岸撇弯,凸岸切滩。c分汊型:其共同的演变规律汊道外形的平面移动,洲头洲尾的冲淤消长,汊道内河床的纵向冲淤,以及主汊的易主。d游荡型:多年平均河床逐步抬高。b内汛期主槽冲刷,滩地淤积;非汛期则主槽淤积,滩地崩塌。主槽平面摆动不定,河势变化剧烈。大水出好河,中小水容易发生横河斜河和形成畸形河湾。第七章
1.河道治理规划设计的要素:设计流量与设计水位;整治线;河槽横断面
2.4种典型类型的河段整治措施:a蜿蜒型的整治措施:一是稳定现状,防止其向不利的方向发展;二是改变现状,使其朝有利的方向发展。b游荡型:主要有险工和控导工程组成。c分汊型:汊道德固定,改善和堵塞。d顺直型:稳定边滩不向下游移动多采用淹没式丁坝群。第八章
1.生态平衡:如果生态平衡的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趋于相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或在轻度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第九章
1.生态治河:是河道生态治理或生态型河流建设等说法的简称。它是融治河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生态学、园林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系统水利工程,是综合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景观营造等多项技术措施而进行的多样性河道建设。2.生态河道治理规划设计要求:确保防洪安全,兼顾其他功能;增强河流活力,确保河流健康;改造传统护岸,建造生态河岸;营造亲水环境,构建河流景观;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栖息地。
3.生态河流的设计内容包括生态岸堤和生态河道两方面。生态河道的设计要求:平面布置;剖面设计;水边处理。
4.生态护岸技术措施:固土植物护坡;网石笼结构生态护岸;土工材料复合种植技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多孔质结构护岸;自然型护岸
其他补充
1.河堤的分类:干堤,支堤,民堤
2.对河堤渗流控制措施包括:
(一)临河截渗措施:防渗铺盖;防渗斜墙;堤基截渗墙
(二)背河导渗措施:压渗盖重;反滤排水槽;减压井
3.蓄滞洪区:指河道周边辟为临时贮存洪水的湖泊洼地或扩大行洪泄洪的区域。
4.蓄滞洪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内容包括:蓄滞洪区的规划;水工建筑物的布置;区内安全建设;以及非工程防洪措施安排等 1/2m2(2)向量模法(平均和的平方根法)SSii1此法所求某监测点的综合评价指数S可表达为
式中,S-在某监测点的综合评价指数。
Si-污染物i在某监测点的标准指数。S(6)内梅罗指数法已知多项水质参数的监测数据,计算与x
计算步骤:
1、计算各项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即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
2、使用各项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采用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方法计算综合评价指数S1。
3、计算x类水质标准的综合评价指数S2.4、结论S1﹥S2,不符合标准。S1≤S2,符合标准。
第三篇:关于河道治理的生态变化调查报告
关于河道治理治理中生态设计变化的调查报告
内 容 摘 要
城市河道不但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只有营造出良好的城市河道生态系统、人水和谐的城市景观,才能真正地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本文以深圳市盐田河景观改造工程为例,从现代景观环境对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需求出发,从景观生态设计的角度对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思考和研究。
通过对深圳市盐田河进行实地勘察,分析各岸段水景、生态环境,掌握工程在河床、驳岸、及绿化设计方面所作的生态性改造尝试,发现并认识到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和景观设计的重点和实质。只有遵循生态设计原则对城市河道景观进行设计和规划,尊重自然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同时在保护和创造生物良好生存条件和环境的前提下注重安全性、耐久性和自然景观效果,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出和实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与景观设计的策略,构建人水和谐的河道景观生态系统。
关键字
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景观设计;盐田河
目 录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二)研究意义
二 深圳市盐田河河道水环境改造及景观设计
(一)河道现状特点(二)规划目标及理念(三)治理对策
1.水环境治理传统工程措施 2.水环境治理生态工程措施(四)生态景观设计与效果 1.道路桥梁景观工程 2.亲水平台与喷泉景观工程 3.绿化景观工程 4.分段景观设计
三 创建和谐的河道景观生态系统(一)景观水系与交通规划(二)植物配置规划(三)乡土文化与适应过程
四 结语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近年来,城市和到普遍存在淤积、污染等现象,许多河道失去了饮用水源甚至生活用水的功能,水体普遍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可以说对河道的生态治理日益紧迫。景观城市河道水系统的功能比如航运、排水等已经被充分的利用,但是城市河道水环境系统应该具有的生态效应和景观功能却往往被忽视。以前在对城市河道水环境进行治理的时候往往采取治理工程和设计规划分别实施,工程人员与设计师分别作业的方法和流程。而且传统的设计理念往往是以工程的角度为主,以最小的投入达到工程要求;排水、防洪是首要目标而混凝土结构是实现工程最普遍和可靠的手段。在这种治水理念的指导下,城市的生态系统、周边居民及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往往被忽视;整个岸区和河道也没有被视为城市公共空间,而是单纯的截弯取直、高筑堤岸,使得滨水景观在城市的生态价值中失去了活力。因此,治水和设计要有机结合,以新的理念和观念重新审视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改造。应该从整个城市的景观系统和水环境的生态功能出发,一方面注重水质的提高、水环境的改善以及水生态系统的完善,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岸线景观,营造出具有视觉效果和优良体验的和到环境。
2.研究意义
随着人们支配河流的能力日益提高,给河流也呆了越来越大的伤害。水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尤其是城市河道水环境的污染,更是给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目前的城市河道水资源条件迫切需要得以改善,无论是水质的提高还是水景的改善,甚至水生态系统的完善都是城市急需解决的问题。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一方面需要注重工程技术的治理手段,同时要关注景观设计的美学效
果,还要考虑到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只有经过多方面的慎重考量、规划、设计、施工,才能即可治水又能美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 深圳市盐田河河道水环境改造及景观设计(一)河道现状特点
盐田河位于深圳市盐田区内,是该区的一条主要河流。全长6.4公里,流域面积20.8平方千米,综合整治工程从2005年开始。其中,河道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位于盐田河双拥公园下有段至盐田河内湾出海口。盐田河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设计以及管理,防洪标准达不到10年一遇的标准。护岸在洪水中多发生水毁,洪水给周边居民和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沿河多见坍塌的河岸、淤积严重,而且临近社区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排入河道的污水对河道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
(二)规划目标及理念
盐田河在综合治理规划的过程中吸收了国内、外治河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在满足水源保护和防洪的基础上,将盐田河治理规划成为具有示范性的生态、景观河流。在河道治理方面主要采用人工生态驳岸对自然河岸进行“可渗透性”的整治。同时,生态驳岸将滨水区植物与堤内植物进行有效联系,构成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在景观设计方面,在原有地形、道路和植被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充分
考虑到保护并利用现状。同时,通过丰富驳岸滨水边界的景观要素,增加亲水空间、强化亲水设施,利用盐田河周边的自然风貌,形成协调融合的生态景观。(三)治理对策
1.水环境治理传统工程措施
在盐田河治理工程措施中,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改善水质,采用了传统的水体置换和引水配水的工程,将“静止”的水变成活动的水,使水流动起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盐田河上修建了两座钢筋混凝土自动翻板闸,闸门可自动调控,拦挡和释放河水。同时,一次性清除了14.12万立方米的淤泥,帮助盐田河水实现吐旧纳新、水体置换的效果和目标。
至今为止,采取截污和改善河网水质的综合措施一直是改善水质严重污染地区的主要措施。在盐田河治理工程中,在对现状进行充分考虑的前提下,工程主要采用了点截污和大截污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找出污水管道并将其接入污水管网,另一方面在河道两岸布置截污干管和截污泵站,集中截污并送往污水处理厂。对于沿河两岸的企业和居民区不仅要将其排放的污水接入污水管道中,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居民和企业素质、规范,从根本上改变和杜绝往河道内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的陋习。
2.水环境治理生态工程措施
解决生态问题的最好方法莫过于采用生态措施。通过采取疏浚、引水、截污等工程后,通过种植一定面积的高等水生植物,及水生植物群落,包括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如芦苇)、浮水生物等,可以去除水中的营养物,使水质得到改善,水体透明度提高,水生动植物多样性得到恢复,使富营养化的水体变清。【1】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类似自然沼泽地,但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是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
【2】在盐田河双拥滨河公园的基础上,工程再次对堤岸临水部分进行适当改造,加入了以人工湿地为基础的生态驳岸。人工湿地由人工基质、水生植物、微生物三部分组成,他们互相联系与影响。改造工程中的人工湿地主要以沙土、土壤、石块为基质,他们既为水生植物提供营养和载体,也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附着表面。同时,河道边大部分实施了软质工程,建设了一些生态型护岸,并利用透水材料建成岸边以及保留了部分临水滩地,也是湿地向陆地的自然过渡带。在净化污水的过程中,水生植物首先可以直接吸收污水中能利用的营养物质,并且可以吸收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同时,也能够在为根区微生物输送氧气的过程中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3】盐田河治理工程在水生植物的选用上,选取了菖蒲、水葱、千屈菜等植物。因为这类植物一方面根系发达,能够稳固、防害虫,另一方面生长量也较小,可以免除许多复杂的后续处理,同时更有美化景观的作用。
水生态修复技术就是利用水中生物的食物链通道作用,将有机污染物不断地分解,来净化水体的质量。盐田河治理工程主要通过保护、种植、繁殖、养殖适宜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改善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在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的同时,其生态修复区域也给风景区附近带来了良好的水生态景观。由于水生态修复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和作用才能发挥最佳作用,在种植水生植物时要选择适合的种类和品种并合理搭配,避免相互之间影响,从而导致无法正常生长甚至对水环境带来危害。如在双拥公园下游种植培育了菖蒲、水葱等水生植物。生态修复也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只有在各方面条件都允许和适合的情况下,对水环境进行生态修复才能达到真正创造出适宜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也更能够合理地培育和养殖水生动植物。另外,为了更好地优化群落机构也避免外来有害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危害,乡土品种应该在选择上大力提倡。(四)生态景观设计与效果 1.道路桥梁景观工程
盐田河干流共假设了9座桥梁,同时对沿河道两侧全线铺设了木地板栈道和透水砖,人行道宽2~10米。因为桥梁将两岸景观分隔开,破坏了景
观的连续性,因此在河岸较窄处采取了挑板形式将栈道向河中延伸,使盐田河景观形成没有障碍的绿色走廊。同时,在河岸较宽处设置了6座凉亭,使得河道两侧的人行道贯通,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安全、舒适的绿色休憩地。
2.亲水平台与喷泉景观工程
在双拥公园和金斗岭景点处,由于枯水期时间较长,水面太浅,裸露在外的治理混凝土护岸较为生硬,公园景观处于高处,周边居民和游客无法真正亲水。因此,设置在双拥公园的翻板闸可以分段提高河水水位,丰富河岸与河道的层次,同时建造下水踏板和亲水平台,拉近了人水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在避风塘内弯设置了纵向弧形水上人行道,延伸至邻水出设计有大台阶伸入水中并于水面交错,人行道的左侧则是林荫鲜花广场,形成了一条特色滨水娱乐街。这种开敞的设计同时将海景引入片区,也让居民可以欣赏海湾景色。
另一方面,利用盐田河岸与望基湖水库之间将近40米的高差,把望基湖防洪水库的雨水通过铺设在盐田河左右两岸的管道,连接喷头与LED彩灯,为盐田河中下游添加了两条喷泉长龙;河底也布置了喷泉,充分体现出河道滨水特色。喷泉系统不只能提升提高景观的层次性与亲和力,还能为河道补水、换水,保证枯水期河道的流动水量。
3.绿化景观工程
总体绿化面积达9629万平方米。从上游的乡村景观到中有缓坡草坪、草地疏林、鲜花盛开,直到下游的树林小径,植被搭配动静相结合、疏密对比,配合水景,给整个滨河绿化空间创造了活力。行道树隔尘降噪,不同主题景区配有不同植物,且多采用乡土树种,少用人工修建造型的植物,体现出乡间自然景观。如高山榕、尖叶杜英、水翁等。另一方面,植物设计模仿自然界的植物群落,乔木、灌木、草地复合种植,并且采用不同种植方式搭配,创造丰富植物景观。在规划中也多选了不同花期的树种,保证四季繁华茂盛,有花有景。绿化树种以园林观赏树种为主,如池杉、落雨杉;下游段以无污染树种为主,包括小叶榕、水翁等;灌木类则有野牡丹、九里香、海桐等;地被类则有蝴蝶花、美人蕉等。
4.分段景观设计
在双拥公园下游的跨河桥下设置栈桥,桥两侧形成自然过渡。在靠近双拥公园的河道沿岸,移除原有的观景长廊,取而代之的是下水踏步和亲水平台,提高了整个景观的亲水性和层次感。在河段沿岸,继续沿用了适合周边居民休憩的休闲风格,连续的树池、花池和平台塑造了舒适的空间。
在南苑路到洪安路间则才用了统一中寻求变化的设计手法。东侧是一段连续性观景平台;西岸则是曲线构筑成的富有韵律的园路系统,配以丰富的植物搭配与曲桥连接两岸,将人们引入美丽的园林空间。
而在洪安三街段,地势高低起伏、高差变化较大,因此利用不同的高差设计为一个集中式的多层平台,在最高级平台做成曲线长廊,形成河边步行休闲带的一个兴奋点,人们可以聚集停留。空间通过闭合与开放的组合变换场景,给人们动静不同的丰富视觉享受。洪安三街至深盐立交段采
用了图案化的折线造型并运用空间对比手法,将私密的林荫休闲空间与开敞的观景空间交错出现。并在学校沿河部分设立了弧形平台。
深盐立交到铁路桥段通过将特色花池、休息处与自然曲折小径相结合,形成一处向内湖过渡的休闲绿化带。另外,次区段为倾斜堤岸,改造中将草皮覆盖并建成了层层花台的绿色堤岸,形成独特的景观视觉效果。
三 创建和谐的河道景观生态系统(一)景观水系与交通规划
整个盐田河沿着河道纵向设计,通过改善水质、湿地生态修复、水体自净等方式形成了富有活力的水生态环境,并以河道、河流为载体横向设计河流景观带与沿河景观带。现代城市河道治理中,不但要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还要为陆地生物提供了迁徙通道、改善生存环境。沿河景观带更是要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场所。
在外部交通规划中,城市主次干道与河道之间的连接,比如桥梁等,也需要综合设计通过市政道路到行步道再到河岸,最终形成一条连续的滨河廊道。在保障河流空间完整性的同时,也让它融入城市景观之中。内部交通规划则可用不同形式的滨河小路、天桥等营造出休闲恬静的氛围。比如在盐田河干流架设的9座桥梁和栈道,在保持无障碍绿色走廊的同时也帮助
其内部交通更加完整。(二)植物配置规划
植物配置应以本地植物为主,根据不同的类别和习性以及不同的景观效果进行合理配置,景观布置应结合地域特征和时代特色。在盐田河河岸的许多景观小品多采用当地材料结合轻钢结构,对整体景观环境影响较小;树种选用以本地适生树种为主,包括假萍婆、尖叶杜英、水翁、荔枝、龙眼、池杉、落雨杉、高山榕、小叶榕、海桐、九里香、美人蕉、绿萝等。一方面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较小,另一方面又丰富了城市景观。
(三)乡土文化与适应过程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特点,塑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形象。城市中的河道也当如此,在体现城市特色的同时展现出不拘一格的河道设计。当地人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首先应考虑当地人的或者传统文化给与设计的启示。【4】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停留在传统的设计形式中,生态设计正是以当地自然过程为依据包括其中的地形、土壤、植被、水等,将这些具有特征的自然元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更加有利和完善地设计出能被时代和历史所接受的东西。在盐田河对河床以及护岸的改造中,一方面拆除原有的砌石护岸、改用土料筑堤,另一方面采用适于生物生长的“渗透性”驳岸护岸,并用自然草皮护坡,在有利于河道调节洪水的同时也增强了河道的自净能力。
在建材和植物的使用上,乡土物种不但适宜在当地生长,同时在维护和管理成本方面也是最低。对当地材料的利用不但是生态化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保护地方物种、保护环境这一时代主旋律对设计师的基本要求。
四 结语
通过对深圳市盐田河生态整治工程在生态修复以及河床、驳岸及绿化设计方面所作的生态型改造尝试,同时引进了国外较为流行的生态护坡技
术,有效地改善了河道的环境和周边居民的生活条件。其以人为本的治河理念和生态滨水驳岸的设计原则为今后类似的工程提供了借鉴。
随着人们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提高,人工建设和修复的生态河道越来越受推崇。它以保护和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了生态效果,把受人类干扰和破坏的河道修复成为水体与土体,水体与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近自然状况的生态河道。【5】
参考文献:
【1】莫津戈路易丝。一,生态设计的美学:看到科学文化,景观杂志,1997,16 【2】宋志文、毕学军,曹军,人工湿地及其在我国小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生态学杂志,2003,22 【3】王杉,对小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思考,给水捧水,2001,27 【4】威尔金森G,牧羊人即测试水监测和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的湿地建模,1995,4 【5】赵广琦,邵飞 生态河道的坡岸绿化技术探索与应用
第四篇: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 修复治理工艺
发明名称
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以水生态物滤装置作为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生长的良好载体,使水体中的微生物得以聚集,快速挂膜,修复低等生物群腐食食物链;同时对水体曝气增氧,将高效生态修复剂投入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剂中活性微生物在充氧的环境中,可去除杂草、水藻;辅以基底修复技术,采用专有填料产品,使水体中土著微生物快速增长繁殖,形成优势种群,可有效地将底泥中内源性污染有机物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稳定物质,使水体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修复治理;同时辅以水生动植物(生态浮岛等技术),延长水体环境的食物链,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彻底消除恶臭,恢复水体持续自净功能。它在地表水治理尤其是城市河湖的治理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地表水的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生态坝组成的源头生物生态拦截系统、生物挂膜和曝气充氧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系统为核心的水体生物修复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化处理系统融合生态坝拦截及生物滤池技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生态物滤装置是在水域中直接设置微生物载体,大量培养土著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利用生物膜截流和捕食藻类并综合降解污染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增氧装置可以是雾化曝气软管、或是水处理行业常用的曝气设备如鼓风曝气装置、表面机械曝气装置、射流曝气装置、喷水式曝气装置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气增氧装置结合了水流营造装置,使水体流动,同时实现水流营造和曝气充氧两种功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修复剂是包含:芽孢杆菌、巨大芽胞杆菌、低温有机矿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光合菌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表水内部还可以直接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可以种在水下、岸边或是无土种植在漂浮于水面的浮岛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表水内部还直接放养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底修复是指用特殊的生物填料,使水体中土著微生物快速增长繁殖,形成优势种群,可有效地将底泥中内源性污染有机物质分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稳定物质,使水体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修复治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治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经过上述的处理工艺流程,地表水能够形成持续自净功能的生态系统,从而恢复水体水质。
说明书
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行业中对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港湾、人工河流、人工湖、池塘等地表水域的水质进行处理净化的一种方法。
背景技术
河流、湖泊、水库、海洋港湾、人工河流、人工湖、池塘等地表水域存在着较严重的污染。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水、生活污水、雨水径流所携带的面源污水、风沙扬尘携污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源污染,及污水的汇入、大气沉降等外部因素;另一类是内源污染,即由于污染物在水体内的停留、沉积而形成的底泥,这些底泥还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并不断往水体内释放氮、磷以及有机质。
我国目前对天然的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域的治理措施基本是依靠市政工程手段,即截污、驳岸、清淤加换水,这些方法对地表水域的水质净化很有好处,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也存在投资极其巨大、建设周期长的致命弱点,一条小河的治理资金往往需要几十亿元,而且配套管网建设、配套污水处理厂建设极其繁杂,需要数年的工期;同时还存在以下不足:
1、驳岸及清淤的工程量大,成本高,清理出的污泥处理不当易引起二次污染;
2、无法做到完全截污,由于河、湖是开放式系统,类似大气沉降这样的污染源无法做到完全截除;
3、治标不治本,清淤后换水的水质无法保持,由于地表水的微生态系统随着底泥的清除被破坏,河道、湖泊的自净能力下降,一旦遇到外源污染水体将再度恶化;
4、很多地表水域属于封闭性半封闭性水域,如湖泊、水库、海港、大湖湖汊、死河汊、城市死水河道等,由于水体封闭、流动缓慢、与外部交换不畅,呈死水状态,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极度低下,即便是较少量的污染源进入水体,由于得不到及时分解净化,日积月累也会使水质逐渐富营养化,进而导致发臭,形成恶性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已解决恶化的地表水体水质及生态恢复的问题,改善人居环境。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包括以由生态坝、生物滤池组成的源头生物生态拦截强化处理系统、生物挂膜和曝气充氧生物链重建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系统为核心的水体生物修复系统。
源头生物生态拦截强化处理系统由生物滤池及生态坝系统组成。其中生物滤池用于点源污染(污水经排污口进入水体)的控制,在排污口附近设置生物滤池,污水通过生物滤池的作用,可去除大部分邮寄污染物及悬浮物,削减污染负荷。经沉淀后的上清液进入河道旁的生态拦截系统。而生态坝系统用于面源污染(雨污水形成地表径流进入水体)的控制。生物滤池出水及收集的地表径流进入生态坝拦截系统,污水经处理后排入水体,可有效控制进入表面水体的负荷。该系统只需利用河湖的边坡建设,无需额外占地。
生物挂膜和曝气充氧生物链重建系统通过直接在地表水体内部设置微生物附着载体,即水生态物滤装置,促使水域中原有土著微生物在微生物附着载体上大量繁殖,形成生物膜,最终依靠生物膜上的大量微生物分解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实现水质的直接净化。
并同时直接在地表水体内部设置曝气充氧装置进行曝气充氧,提高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所述的曝气充氧装置是雾化曝气软管,直接敷设在所述地表水体中,并与设置在岸边的压力气源相连接;所述的微生物附着载体设置在所述的雾化曝气软管的上方或附近。
在所述地表水体内部直接设置水流营造装置,使水体充分流动,并使所述曝气充氧装置所充入的溶解氧随水流流向所述的微生物附着载体。
通过投加筛选的生物复合酶及微生物来改善水体的微生态系统,加快恢复水体低等生物腐食食物生物链的建立。所述的生物修复剂:芽孢杆菌、巨大芽胞杆菌、低温有机矿化菌、硝化菌、反硝化菌光合菌等。
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系统通过在地表水体内部还直接种植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可以种植在水下、岸边,或是无土种植在漂浮在水面的浮岛上。
在所述地表水体内部还直接放养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
本所述地表水基底修复技术是指在水体底部投加特殊填料,激活土著微生物迅速繁殖,而被激活的数量庞大的微生物菌群及后期投加的微生物群可逐渐分解底泥,进而恢复河道、湖泊的自净能力,从而使水体水质得以改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源头生物处理与生态拦截强化处理系统不仅可以控制进入水体的污染负荷,而且可以美化河道、湖泊护岸,无需额外占地。而生物挂膜和曝气充氧生物链重建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系统可以改善水体微生物系统,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有效改善水体水质。整个工艺不需要清淤,不会引起二次污染。与传统的治理方法相比,可短时间内消除河道、湖泊的黑臭、富营养化等水质恶化现象,恢复河道、湖泊的自净能力。
附图说明
图
1、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流程图 图
2、生物滤池剖面示意图 图
3、生物滤池工作示意图
图
4、生态物滤装置、基底填料安装方式 图
5、曝气充氧装置工作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一种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如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源头生物生态拦截强化处理系统
在河道或湖泊岸边的排污口处设置生物滤池,生物滤池包括高效滤料、曝气系统、反冲洗系统、沉淀系统组成。可根据处理量分为钢筋混凝土式(水量大)和玻璃钢一体式(水量小),高效滤料选择适合用于低氮磷浓度的湖水的处理,吸附处理容量大,运行费用低的“F.F”吸附过滤材料;同时具有物理截留(过滤)的作用,过滤水中藻类及悬浮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由上部进水,采用多孔管布水系统,出水经过沉淀池沉淀后排入生态坝拦截系统。
工艺中生态坝拦截系统,包括布水系统,填料床,排水系统,植被等。布水系统为PVC穿孔管布水。填料可由砾石、粗砂、土壤组成。排水系统为设置在填料床底部的PVC穿孔管收集后排水。表面植被可选用挺水植物等。
该系统从源头上控制进入水体的污染源。(2)生物挂膜和曝气充氧生物链重建系统
生物挂膜和曝气充氧生物链重建系统通过直接在地表水体内部设置微生物附着载体,即水生态物滤装置,促使水域中原有土著微生物在微生物附着载体上大量繁殖,形成生物膜。
生物膜由生态基等生物填料组成,主要由编织层和泡沫层组成,在水流中保持漂浮状态,根据水体深度决定生态基的安装深度。
曝气充氧装置由水流营造装置与曝气充氧装置相结合的一体式造流曝气机,由造流曝气机同时实现水流营造和曝气充氧两种功能。
连续曝气10天后,水体溶解氧逐步上升至2mg/L以上时,生态基上已经附着部分微生物,水体逐步改善,产生适合微生物生存的环境,随后开始投加微生物,水体会在50天发生明显变化,逐步构建起适合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
(3)生物多样性生态循环系统
在河道或湖泊岸边种植水生植物,根据水深不同,分为挺水植物区、浮水植物区、沉水植物区;
挺水植物区:在湖岸周围水深0.5米以内的种植挺水植物。主要种植荷花、香蒲、鸢尾、千屈菜、花叶芦竹、芦苇、再力花、水葱、伞草等植物。
浮水植物区:在湖岸周围水深0.5~1.0米以内的种植浮叶植物。主要种植品种为菱角、睡莲、萍蓬草。
沉水植物区:在湖岸周围水深1.0~1.5米以内的种植沉水植物。主要有沉水植物主要有穗状狐尾藻、轮叶黑藻、篦齿眼子菜、马来眼子菜、五刺金鱼藻、苦草。
鱼类种群、大型无脊椎动物构建。适当放养一定密度的鲢、鳙鱼等,抑制藻类生长,控制蓝绿藻水华发生,为水生植被的全面恢复重建创造条件。大型水生动物是水体自净生态系统生物链中重要的“消费者”,它们吞食水中微小生物或其他生物排泄物和有机残屑,从而在水体净化中发挥作用。为减少底泥中的有机碎屑,进一步改善水质,放养能摄食有机碎屑、腐屑的底栖动物铜锈环纹螺、田螺等。
同时投放专有基底填料,是微生物在基底大量繁殖,对基底底泥起到一定的分解作用,去除湖底内源污染物。
经过上述工艺步骤,水体将会恢复为正常的浅绿色,水体的各项水质指标将逐步提高至地表V类水以上标准;而河道、湖泊的底泥会逐步降解、含水率会大大降低、底泥减少,底泥颜色也逐步由黑色恢复为浅黄色,最终,河道、湖泊的生态系统将得到稳定,持续自净能力恢复。
说明书附图 图
1、河道治理及水体生态修复治理工艺流程图
图
2、生物滤池剖面示意图
图
3、生物滤池工作示意图
图
4、生态物滤装置、基底填料安装方式
图
5、曝气充氧装置工作方式示意图
第五篇:关于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探讨
关于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探讨
摘 要:生态河道治理过程中,应当坚持人本理念,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的的治理目标。本文主要对当前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生态河道治理模式、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河道;治理模式;评价方法;研究
生态河道治理,即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一方面要确保河道防洪以及引水排涝,另一方面通过采取人工修复措施,对河道的水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与构建。
一、河道治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1.水环境污染非常严重。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向周边不断扩展的同时,使得离城镇相对较远的河道成为城中河,越是人口密集的河道受影响越严重,以致于很多农村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浪潮中成为工业发展的牺牲品,大量的工业污水以及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河道之中,水体自然净化能力严重退化。实践中可以看到,对于多数农村地区的河道而言,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治理不及时、不到位,使得河道中的大量水草、杂物长期积聚,严重影响了水质。
2.水资源非常有限,调水难度比较大。从我国发展水资源分布和管理现状来看,淡水资源非常匮乏,水资源的有效人均占有量明显不足。对于境外引水工作而言,落实不到位,使得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可利用水资源受限,河网水体建的设想,非常的困难,调水难度比较大。
二、生态河道治理模式
在生态河道治理过程中,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即设计、施工以及管理,具体分析如下:
1.设计。以生态治理思想为指导,在生态河道建设过程中,应当将人本理念与回归自然相结合,不仅要保留河岸原有的礁石、水草以及水生生物,而且还要恢复河道的排洪、航运以及蓄水等功能,维系河道的自然特征及其水体流势多样性。在此过程中,还要建设仿自然河流,处理好水与人之间的关系。
2.施工
(1)截污纳管。在河道整治时,主要是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尤其是截污时,应投入足量的人、财和物,并且将沿岸河道中的污水做截流,由污水处理厂对其统一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对于那些统一纳管条件不足的乡村或者区域,需根据具体情况,建立简易污水处理中心,对污水初步处理后,方可排入河道。在此过程中,尤其要对畜禽养殖业加强控制,做好污染管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截污纳管的全面性。
(2)堤坝治理。在多数河道整治过程中,治理水系河道的对象主要是堤坝,河坝疏通治理在水利电排站实施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在河流行洪排涝过程中,传统堤坝治理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且存在着弊端,实施过程中主要靠“硬化”等工程建设手段。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通过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对堤坝进行改造,逐渐向自然河道整治转变。
(3)采用生态袋对边坡进行柔性控制。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尤其要做好施工前、中和后期等生态植被和修复,比如采用绿霸三维排水柔性生态边坡工程系统。在此过程中,其构成材料主要是三维排水联结扣、以及生态袋等,用小石块填充格网,改造材料具有无毒、抗腐蚀以及不降解等能力。其又着近乎河床表面糙率,对水体流动状态不改变,其物理化学性为抗微生物侵蚀、抗酸碱盐、抗紫外线及与自然河岸相类老化。还具有良好的固土作用的形成,并且能实现零污染。3.管理。在生态河道治理思想指导下,不仅要加强设计、施工,而且还要加强后期管理,主要是对河道工程进行有效的、长期管理,确保整个河道水系的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作用。
三、生态河道治理评价方法
在对河道生态治理评价过程中,主要是为了能够全面了解河道生态系统状态、生态恢复状况,若想对河道生态水平进行深入的评价,则需有评价指标,具体分析如下。
1.水利功能指标。对于水利功能指标而言,主要是为了对河道通过能力进行考察,确定其是否满足防洪、排涝设计要求。在考察过程中,应当以河道设计的最大排洪量、历史最大洪峰量做对比,对该河道是否达到了防洪标准进行探究。
2.水生生物指标。从本质上来讲,生物、环境之间具有天然的相适应性。比如,水生生物主要反应的是河道生态性质,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其中,水生生物指标群的构成指标有植物量、动物量以及微生物量等;对于水生动物而言,其种群与数量多少非常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反映出生态环境状况。水生动物群落,主要是由鱼类、浮游动物以及底栖动物组成;对于微生物而言,其主要是指细菌、藻类、真菌以及原生微生物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水中的微生物群落可以反映出该水环境质量好坏。
3.管理指标。对于河道生态系统而言,其表现出一定的动态性特点,需要进行长期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河道管理过程中,要求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对于管理内容而言,其主要是对河道规划设计、污染整治、河堤安全检查以及植被护理和河道清淤等。对于管理指标而言,其主要是从管理组织健全与否,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措施可行与否等三个方面进行衡量。
第一,管理组织。在河道管理过程中,通常是由水利、林业、城建以及交通和环境等部门联合管理、各尽其职,其中具体执行需有专门的人员负责。
第二,管理制度。从当前国内现行的法律法规来看,水法、水环境保护法以及河道管理条例等,对河道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而且很多地区针对该区域的河道具体情况,还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制定。在管理制度评价过程中,主要的指标是河道主管部门所编制的河道管理办法以及实施细则是否具体、可行,各项管理方法需责任明确、可执行性强。
第三,管理措施。在河道管理过程中,主要是为了维系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确保水利、社会功能得以实现。同时,还要对管理措施可行性进行评价,确保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是否具有实际可操作性、针对性。比如,管理措施落实过程中,技术工艺复杂、耗资比较大,即认为该管理措施缺乏实际可行性。
四、结论与建议
总而言之,生态河道治理过程中,为确保治污、还生态以及促发展目标的实现,应以人本理念+回归自然相结合为思路,树立生态和谐理念,积极开发多种功能,并且不断加大河道生态建设宣传力度,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河道意识。
参考文献:
[1]叶勇.浅谈河道治理中生态技术利用的基本原理[J].建筑界,2013(06).[2]徐晓艳,王鹏,董海波.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3(09).[3]谷晓存,刘景春,吴庆伟.城区河道治理与环境协调共处的尝试[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02).作者简历:修郁林(1974-10―),男,籍贯:山东省烟台市海阳市人,学历:大专,毕业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研究方向:水利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