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枣庄市市中区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枣庄市市中区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加强对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管理,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保证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地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止事故扩大,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
1.2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煤矿职工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事故的各项准备工作,防患于未然。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按照事故的分类管理有关规定,根据事故的危害程度,实施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隶属关系管理为主、属地配合管理的应急管理体制。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区政府和煤矿的应急组织机构、措施、物资等管理,使应急工作不断完善、规范。
(5)快速反应,协同对应。加强煤矿自身应急处置队伍建设,与就近有资质的专业救护队伍签定救护协议,矿井发生事故后,应立即通知签订协议的矿山救护队进行抢险,矿山救护队应在接到请求后迅速出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实施救援;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群体作用,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不断提高煤矿安全生产装备水平,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决策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故。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矿工素质,增强自救、互救能力。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切实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应急〔2007〕88号)、《煤矿安全规程》、《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枣庄市煤矿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抢险救灾应急预案的通知》(枣政办发[2003]103号)、《枣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预报预警和预防工作的通知》(枣政办发[2007]96号)。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中区行政区域内煤矿生产单位应急工作:
(1)煤矿一般事故;
(2)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启动本预案的事故。
二、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体系
市中区煤矿生产安全应急组织由区政府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具体由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抢险救灾的组织、指挥协调和处置工作。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协调指挥机构由区长或分管煤炭工业的副区长、区煤炭局、区安监局、矿山救护队、区总工会、区公安分局、区卫生局、区劳动保障局、区民政局、区供电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大医院等单位及有关专家组成。
2.1.1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区长或分管煤炭工业的副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中泰煤业集团董事长担任,成员由区煤炭局、区安监局、矿山救护队等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
指挥部下设市中区煤矿应急办公室和11个工作组;市中区煤矿应急办公室设在区政府办公室。
主要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及省、市有关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2)按照本预案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做好统一领导、集中指挥、组织协调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组建较大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专家顾问组,为事故应急救援的科学决策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
(4)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用急需的各类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协调占用场地,并在事故后及时归还或予以补偿;
(5)根据事故现场情况,遇有危及周边单位人员和居民的险情时,及时组织指挥人员疏散、撤离和物资转移工作;
(6)向上级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并核发事故通报;
(7)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安抚工作;
(8)迅速、如实发布事故消息。2.1.2抢险救援组
组长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煤炭局局长、市矿山救护队副队长、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以及事故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
主要职责是准确判断事故性质,根据事故性质迅速研究制定抢险救援实施方案和防止抢险救援过程中事故扩大的措施;根据抢险救援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改方案及措施;准确及时向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汇报进展情况;调集并组织矿山救护队及有关人员进行事故抢救工作。2.1.3物资保障组 组长由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副组长由区安全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区煤炭局副局长、中泰煤业集团总经理、事故煤矿企业有关领导担任。
主要职责是平时建立应急抢险物资储备数据库,了解各种抢险所需的车辆、电力设施、排水设施和材料、通风设施、灭火设施等型号以及匹配用途。负责事故处置工作中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集和准备工作,保障事故抢险救援工作所需的物资、电力供应。(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单位通讯录见附表2)2.1.4群众工作组
组长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区政府的有关部门、事故煤矿企业有关领导担任。
主要职责是事故发生后,负责安抚遇险者家属以及群众,保持事故发生地群众的情绪稳定,确保应急抢险工作顺利进行。2.1.5综合接待组
组长由区政府有关领导担任,成员由区直有关部门和事故煤矿的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是为抢险救援、新闻媒体、事故调查等有关人员提供食宿和所需交通工具。2.1.6安全保卫组
组长由区公安分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区公安局分局副局长担任。
主要职责是调集警力,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和警戒工作;维护现场治安,防止事故现场人为破坏和其他突发事件;协助救援工作组组织调动运输工具;维护事故现场附近交通秩序。
2.1.7医疗救护组
组长由区卫生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区卫生局副局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以及各有关医院主要领导组成。
主要职责是事故发生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抢险救灾医疗和防疫单位通讯录见附表3)2.1.8通讯保障组
组长由区广电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区广电局副局长以及事故煤矿的有关领导组成。主要职责是保障事故煤矿现场指挥系统及内外部通讯畅通。2.1.9信息发布组
组长由指挥部指定,副组长由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区煤炭局分管煤炭的副局长、专家组组长担任,成员由区政府有关部门人员以及区有关媒体组成。
主要职责是提出对内、对外报道工作意见,组织指导对内、对外新闻发布工作;协调解决新闻发布、报道中出现的问题;收集、跟踪境内舆情,组织舆论引导。2.1.10事故调查组
组长、副组长按照煤矿安全监察事故分级规定,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指定人员担任,成员由区煤炭局、区监察局、区安监局、区公安分局、区总工会等组成。
主要职责是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控制事故煤矿的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责任人员;进一步核实遇险人员姓名、年龄、家庭地址、联系电话、家属资料等;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事故责任,制定防范措施,完成上级部门和领导交办的调查工作。2.1.11善后处理组
组长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区民政局局长、区煤炭局长、区安监局局长、区监察局局长、区总工会主席、区公安分局局长、区劳动保障局局长、有关保险公司经理以及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
主要职责是灾后抚恤、生活救助,遇难者遗体火化及遇难者家属的安抚等。2.1.12专家组
建立煤矿应急抢险专业人才库,根据发生事故的种类(水、火、瓦斯、煤尘、顶板)聘请有关应急救援方面的专家,成立专家组。
主要职责是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参加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为应急抢险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指导,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抢险救援效率(专家组成员及联系电话见附件4)。
2.2 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按事故灾难等级(见7.1 响应分级标准)和分级响应原则,由市中区人民政府组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由区政府负责人担任,全面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按照有关规定,由熟悉事故现场情况的有关领导具体负责现场救援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向区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及救援情况,需要外部力量增援的,报请市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指挥部协调,并说明需要的救援力量、救援装备等情况。
三、预防与预警机制
3.1 危险源监控与报告
(1)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建立全区煤矿基本情况、重大危险源、较大事故隐患、较大灾害事故数据库。同时上报市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备案。
(2)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负责对全区存在重大危险源、风险高的煤矿实施重点监控,及时分析重点监控信息并跟踪整改情况。同时上报市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备案。
(3)煤矿企业根据地质条件、可能发生灾害的类型、危害程度,建立本企业基本情况和危险源数据库,同时报送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重大危险源上报市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备案。
(4)全区煤矿必须建立煤矿事故预防、监控、预警系统。加强各项灾害防治预案的贯彻落实工作;安装完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健全完善“三条线”;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加强瓦斯等有害气体的防治和综合防尘工作;加强巷道支护的检查和维护;控制井下火源,使用矿用阻燃材料;加强对从业人员,尤其是井下作业人员的培训,及时发现各类灾害征兆,及时报告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理。
3.2 预警预防行动
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定期分析、研究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的情况启动响应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救援;必要时,请求上级机构协调增援。一般(Ⅳ级)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扩大,并有可能发展为较大事故时,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负责调度了解事态发展,及时上报市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并通知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机构负责人、有关矿山应急救援基地、救援装备储备单位、救援专家,做好应急准备。
四、应急响应
4.1信息报告与处理
区政府、区煤炭局为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主体。在接到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后,要立即按有关规定上报事故情况。4.1.1 报告时间
煤矿发生事故时,一旦发现矿工被困井下遇险,要立即上报,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4.1.2 报告程序
(1)煤矿企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要立即开展自救和互救,并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区煤炭局、市煤炭局和山东煤监局鲁南分局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区煤炭局、市煤炭局和山东煤监局鲁南分局报告。
(2)区煤炭局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将所发生事故的简要情况报告市煤炭局,同时报告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报告区政府,通知公安机关、社会劳动保障局、工会和人民检察院等部门。
(3)区政府及时报告市政府;区煤炭局负责报告市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区政府值班电话:3083025、3393527,区政府夜间值班电话:3381234 ;区煤炭局调度值班电话:3678116;区安监局值班电话:3314889;市煤炭局调度值班电话:3392842,市煤炭局夜间值班电话:8636000;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南分局:8689898 ;区域矿山救护队:枣庄0632-4073200、济宁0537-5381497 4.1.3报告内容
事故单位必须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上述部门。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2 分级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煤矿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和一般事故(Ⅳ级)(见7.1 响应分级标准)。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
4.2.1 Ⅳ级事故应急响应
发生一般(Ⅳ级)煤矿事故灾难时,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报区人民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启动本预案及以下各级预案,煤矿企业立即启动《煤矿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按照步骤要求迅速进行抢险救灾。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1)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立即向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指挥部主要成员到位;向事故发生地传达指挥部关于应急救援的指导意见。
(2)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汇报。(3)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根据事故类别、事故地点和救援工作的需要,通知应急救援专家组、救援基地、医疗救护中心等单位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4)根据需要派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事故现场指导救援工作。
4.3 指挥和协调
(1)煤矿一般事故(Ⅳ级)应急救援指挥遵循市中区政府为主、属地政府配合的原则,按照分级响应原则,由区人民政府负责人和有关部门及煤矿有关人员组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具体领导、指挥煤矿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2)煤矿成立事故现场救援组,由煤矿负责人、矿山救护队队长等组成,矿长担任组长负责指挥救援。
(3)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煤矿一般事故(Ⅳ级)应急救援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及应急救援进展情况。
4.4 现场紧急处置
(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区人民政府及煤矿企业应急处置力量,事故发生后,事故煤矿首先组织职工、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并通知有关专业救援机构。
(2)事故煤矿负责人要充分利用本单位和就近社会救援力量,立即组织实施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组织本单位和就近医疗救护队伍抢救现场受伤人员。根据煤矿事故的危害程度,及时报告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指挥部,及时疏散、撤离可能受到事故波及的人员。
(3)区人民政府迅速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制定事故的应急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根据现场实际及时修订救援方案。
(4)当地救援力量不足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向上级煤矿应急救援组织提出增援请求。(5)当地医疗机构的救护能力不足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向上级政府或上级矿山应急救援组织请求,调动外地的医学专家、医疗设备前往现场加强救护,或将伤者迅速转移到外地救治。
(6)参加应急救援的队伍和人员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下,进行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7)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力量清除事故矿井周围和抢险通道上的障碍物。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开辟抢险救灾通道,保障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设备的畅通无阻。
(8)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9)在煤矿事故救援过程中,出现继续进行抢险救灾对救援人员的生命有直接威胁,极易造成事故扩大化,或没有办法实施救援,或没有继续实施救援的价值等情况时,经过煤矿应急救援专家组充分论证,提出中止救援的意见,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决定。4.5 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在抢险救灾过程中,专业或辅助救援人员,根据煤矿事故的类别、性质,要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救援煤矿事故必须由专业矿山救护队进行,严格控制进入灾区人员的数量。所有应急救援工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防护装备后才能进入事故救援区域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所有应急救援工作地点都要安排专人检测气体成分、风向和温度等,保证工作地点的安全。
4.6 不同类型事故的处置
根据我区煤矿危险目标的确定及危险性评估,煤矿企业危害性较大的事故是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火灾事故、水害事故和顶板事故。
矿井发生事故时,应首先确定事故类别,迅速成立专家组,制定抢险救灾技术方案和安全措施。同时,封锁井口,严格控制入井人员,并通知考勤部门、矿灯房、井口房上报当班入井人员数,确定下井人员数量和姓名。事故矿井必须在事故发生后最短时间内,将事故区域最新图纸(生产用图)、资料和事故抢险示意图准备齐全,在总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上墙张挂。同时,根据灾害类型准备好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排水、防尘管路系统图、井下通信系统图等有关图纸和相关资料。4.6.1 水害事故
(1)发生水害事故后,依据矿井提供的技术资料,由地质或防治水专家组分析确定出水水源、出水量及补给动水量,根据出水量和排水能力,积极采取排、堵、截的技术措施;(2)根据井下实际开拓情况及人员分布情况,分析研究是否有形成生存气室或其他生存条件的可能。按照事故抢救原则,若存在以上生存条件的可能,应首先制定井下重点区域排水方案及地面施工通风补给钻孔营救方案,并安排测量技术人员进行井下和地面有关钻孔施工的准确定位。
(3)抢险指挥部根据专家制定的抢险方案,迅速调集抢险队伍和抢险物资设备组织抢险。
(4)井下救灾时,要加强通风,防止其他气体积聚和熏人事故发生。4.6.2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1)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后,依据矿井提供的技术资料,由“一通三防”专家组分析确定爆炸可能波及的范围及爆炸对井下巷道、工作面的破坏程度,制定井下抢险营救方案。
(2)抢险指挥部根据专家制定的抢险方案,迅速调集抢险队伍和抢险物资设备,全力以赴组织抢险。
(3)组织足够力量对灾区进行全面侦察,发现火源立即扑灭,并切断通往灾区的电源,防止二次爆炸。
(4)处理冒落区,清理堵塞物,尽快恢复通风,迅速排除有毒有害气体。4.6.3火灾事故
(1)撤出火灾区内和一旦发生瓦斯煤尘爆炸而受到威胁的人员;
(2)积极抢救遇险人员;采取措施,防止烟雾向遇险人员集中的地方蔓延;
(3)切断火区内的电源,防止在处理事故中抢险人员触电和引起瓦斯爆炸;
(4)设专人检查瓦斯和风流变化,并控制煤尘飞扬;
(5)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控制火源直接灭火,若直接灭火无效时,采取隔绝法灭火,封闭火区。
(6)时刻注意顶板的变化,防止因燃烧造成顶板垮落伤人和造成风流量的变化。4.6.4顶板事故
(1)向在事故区附近工作职工了解发生事故的原因、冒顶区域的顶板特性、事故前人员分布位置、瓦斯浓度情况等。
(2)实地察看冒顶区周围通风、支架、顶板情况,以及能用作处理冒顶的材料、数量、品种和堆放位置。由专家制定具体抢险措施。
(3)如果通风系统遭到破坏,应迅速恢复通风。当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时,救护队应全部担负起抢救人员和恢复通风的任务。
(4)如冒顶区通风不良时,应利用通风机通过压风管、水管或打钻孔向冒顶区压风,若时间较长时,要采取措施输入饮料、食物,便于遇险人员坚持较长时间。
(5)对抢救出的遇险人员,要用毯子保温,并迅速送到安全地带进行救护。
4.7 信息发布(1)由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指定一名事故信息发言人,负责对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全过程的信息发布。
(2)信息发布要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并根据事故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事故信息发布要经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核准,经指挥部主要负责人签批后发布。
(3)信息发布应积极主动,准确把握,避免猜测性、歪曲性报道。要加强与媒体的互动,提高引导把握舆论的能力。
4.8 应急结束
4.8.1 应急结束的标准
事故遇险人员被安全救出;遇险人员和遇难人员被全部运上地面并确认完毕;确认遇险人员无生还可能。
4.8.2 应急结束的确定程序
首先由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详细核实遇险人员、被解救和遇难人员无误后,提出应急结束报告;然后由应急抢险指挥部确认;最后由总指挥批准。4.8.3应急结束的发布
应急结束的发布由指定的新闻发言人发布。
五、后期处置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后期处置工作由区政府负责。煤矿企业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后期处置工作。
5.1善后处置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参加救援的部门和单位应认真核对参加应急救援人数,清点救援装备、器材;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收集、整理应急救援工作记录、方案、文件等资料,组织专家对应急救援过程和应急救援保障等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在应急响应结束一个月内,将总结评估报告报区政府。5.2抚恤、补助和补偿
对煤矿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司法援助。
5.3保险理赔
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遇难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
5.4重建和恢复
区卫生防疫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公安部门参与协调工作,消除不良影响,维护好事故后的社会治安,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5.5 调查和总结
做好事故的调查、总结工作。区人民政府根据事故调查报告,认真分析事故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强化安全管理,制定防范措施;调查评估恢复重建等问题,表彰奖励有功人员,惩处有关责任人员。
煤矿企业应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恢复生产过程中制定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六、保障措施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煤矿事故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煤矿应急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6.1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信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
预案中涉及到的单位、部门、人员应保证相互间通讯、信息(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的畅通,应急办公室定期调度,保证预案的及时启动。6.2 指挥系统技术保障
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急指挥系统。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科学、迅速、准确决策。充分利用现有有线、无线、图像监控等指挥和调度信息能力的资源,保证应急指挥系统迅速有效。所有煤矿必须具有国家规定的完备的各类图纸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
6.3 现场抢险装备和物资保障
6.3.1 中泰煤业集团、各煤矿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6.3.2 各煤矿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能够正常使用。
6.3.3 建立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信息库,掌握全区各煤矿抢险救灾物质储备库各种抢险所需的车辆、电力设施、排水设施和材料、通风设施、灭火设施等型号以及匹配用途,与涉及应急救援设备生产的各厂家建立信息联系。
6.4 应急队伍保障
与矿井具有救护协议的专业矿山救护单位要始终做好救护准备。接到灾情报告后1分钟内必须出动,迅速赶到现场,及时开展抢险救护工作。
预案中涉及的部门及人员,要与有关部门保持工作联系,如发生工作变动,应及时补充相应的人员,保证预案的有效实施。
6.5 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管理部门要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
公安交警部门应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程序。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6.6 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保证医疗救治和疫情控制及时、有效、安全。
6.7 治安保障
要加强对重要人员、重点区域、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6.8 资金保障
所有煤矿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要求的标准,按期足额缴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设专门帐户存储;同时必须为矿工办理工伤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保险金,确保所需事故应急准备和救援工作资金。区政府有关部门将对风险抵押金和工伤保险等的缴存情况进行监管。
6.9 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
6.9.1 宣传教育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专栏、专报、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煤矿管理人员、从业人员以及矿区群众的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6.9.2 培训和演练
区应急办公室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定期组织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保证应急系统在煤矿发生事故时能正常有序的运行。
七、附则
7.1 响应分级标准
按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煤矿事故应急响应级别分为Ⅰ级(特别重大事故)响应、Ⅱ级(重大事故)响应、Ⅲ级(较大事故)响应、Ⅳ级(一般事故)响应。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Ⅰ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30 人以上死亡,或造成100 人以上中毒、重伤,或造成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造成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等。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Ⅱ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10~29人死亡,或造成50~100 人中毒、重伤,或造成5000~100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或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等。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Ⅲ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3~9 人死亡,或造成30~50 人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较大、或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等。
出现下列情况时启动Ⅳ级响应:造成或可能造成1~3 人死亡,或造成30 人以下中毒、重伤,或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等。
7.2 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所涉及的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改变,或在执行中发现存在重大缺陷时,由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及时组织修订。
7.3 奖励与责任
(1)对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所在单位、上级管理部门、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2)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受伤、致残或者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医疗、抚恤。救援工作中为抢救他人或国家财产英勇牺牲的,由所在单位上报政府主管部门,经批准后追认为烈士。
(3)对不服从指挥部调遣、临阵脱逃、谎报情况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7.4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中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办公室负责解释。
7.5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规范全乡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置,建立统一指挥、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资源共享、平战结合、反应灵敏的应急机制,进一步防范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风险,增强应对事故灾难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置煤矿事故灾难,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煤矿安全规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贯彻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厅应急【2009】84号)等法律、法规和《江西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九江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煤矿开采中瓦斯、煤尘、水灾、火灾、顶板等事故灾难的应急处置工作:
鞍山煤矿,位于源口村上肖,年生产能力4万吨,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煤矿安全生产管理难度日益加大,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我们必须狠抓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同时做好煤矿应急救援工作。存在主要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瓦斯、煤尘爆炸、顶板事故、爆破管理、透水、起重伤害、触电、火灾、机械运输、高空物体打击、中毒和窒息。
二、组织体系及相关机构、部门职责
(一)组织体系
1、乡政府成立煤矿一般事故应急救援领导组(以下简称领导组),组长由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担任,成员由安监所、派出所、国土资源所、卫生院、交警中队、劳动保障所、民政办、财政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供电所、工会等单位领导组成,单位同志为应急梯队。
2、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政府办,由办公室主任兼任应急救援领导组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由相关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
3、应急救援指挥部
事故现场设立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由总指挥、副总指挥、事故发生地行政村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事故单位负责人、有关专家和救护队伍负责人等组成12个工作小组。
(二)相关机构、单位职责
1、领导小组职责
在乡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统一指导、协调煤矿一般事故应急救
群众,保持事故发生地群众情绪稳定,确保应急抢险工作顺利进行。
(6)综合接待组:由乡政府办公室主任任组长、煤矿企业负责人任副组长,主要是为抢险救援、新闻媒体、事故调查及工作人员等提供食宿和所需交通工具。
(7)医疗救护组:由卫生院院长任组长,负责指导、协调卫生部门、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医疗卫生救援工作,负责指导基层医疗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医疗器材和急救药品,协调医院对受伤人员及时救助治疗和防疫工作。
(8)信息发布组:由乡宣传干事任组长,电视台长、工会干事任副组长,主要对事故抢险信息发布工作,收集、跟踪、组织境内舆论引导,稳定社会秩序。
(9)通讯保障组:由电信所负责人任组长:主要保障事故煤矿现场指挥系统及内外部通讯的畅通。
(10)事故调查组:乡纪委书记任组长、安监所所长、工会主席、派出所所长、法庭庭长任副组长,主要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和控制事故煤矿有关责任人员,进一步核实遇险人员详实情况等。
(11)善后处理组:由乡长任组长,民政所所长、司法所长、劳动保障所所长任副组长,负责对事故后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到位,对重大安全隐患制定处置方案并指挥整改,全力控制事故灾难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灾后抚恤,生活救助,家属安抚等。
(12)专家组:由乡科技副乡长任组长,负责煤矿辅助救护队长及聘请有关应急救援方面的专家,应急救援处置提供技术咨询、指导,测设施和报警功能,提高监测能力;负责调查、掌握全乡煤矿安全状况,建立煤矿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数据库,做好安全信息和风险分析工作。
全乡煤矿必须建立煤矿事故预测、预警系统。加强各项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的贯彻落实工作;按国家要求安装完善井下“三条线”的建设,保证通讯、压风和防尘供水系统正常运行;健全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和维护;控制井下火源,使用矿用阻燃材料;加强对从业人员,尤其是井下作业人员的培训,及时发现各类灾害征兆,向主管部门汇报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二)预警行动
当接到可能导致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要立即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方案,各工作组要采取相应行动预防和控制事态发展及次生事故发生。
各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机构接到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灾害的信息后,按照应急预案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方案,并通知有关单位采取相应行动,预防事故发生。
(三)信息报告及处置
各煤矿为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主体。各煤矿企业在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内报告乡煤矿应急救援办公室,接到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后,立即按《乡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相关文件的规定上报事故情况。
(1)报告时间
指挥机构启动相应级别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二)发生四级事故时,乡政府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四级以上报上一级煤矿生产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协调、配合事故救援工作。
(三)应急结束确定程序。首先,有事故发生煤矿详细核实无误后,提出应急结束报告和建议,有应急救援指挥部确认,总指挥批准。如有遇险人员暂时无法解救时,应由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有关专家召开论证会,经应急救援指挥部全体会商通过,与遇险者家属妥善沟通并签订赔偿协议后,才能确定。
(四)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对处置煤矿事故过程中征用的劳务、设施、设备、受损的农作物进行补偿;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而受伤的人员给予相应的褒奖和抚恤。
五、应急响应
(一)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理
1、煤矿发生一般事故后,现场人员要立即开展自救和互救,并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2、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组织救援,并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3、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按规定逐级上报,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每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必要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3)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市安监局;
(4)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立即组织赶赴事故现场,指导应急救援工作。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响应程序:(1)立即决定启动本预案并作批示;
(2)迅速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现场救援情况,需要县公安消防大队或矿山救护队赶赴现场增援的,经乡政府同意后,由乡政府领导通知其单位赶赴现场配合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六、指挥和协调
启动IV级以上响应,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专家到达现场后,立即配合事故发生地行政村和企业组织实施应急救援,设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原则上煤矿主要领导担任,必要时也可由乡人民政府领导担任,成员由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事故发生地安监所、派出所、国土、卫生、供电、交警中队、民政、劳动保障、宣传、工会等部门领导担任,指挥部下设12个工作小组:
1、现场指挥组:由总指挥、副总指挥和煤矿救护队、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处置突发灾难。
2、抢险救援组:由煤矿矿山救护队、事故单位和领导小组紧急调集的有关专业救护队救助人员组成,负责实施现场抢险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援方案和保障安全技术措施。总指挥、副总指挥负责协调。
12、当地行政村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上报当地政府启动本级应急预案,迅速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制定事故应急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根据需要,及时修订救援方案。
3、当地救援力量不足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向上级政府或上级煤矿应急救援组织提出增援请求。
4、当地医疗卫生机构的救护能力不足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应向上级政府或上级煤矿应急救援组织提出增援请求或将伤员迅速转移到外地救治。
5、交警中队、当地行政村、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力量消除事故煤矿周围和抢险通道上的障碍物,开辟抢险救灾通道,保障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运输的畅通无阻,保障供电及通讯畅通。
6、根据抢险事态发展变化情况,若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采取紧急措施。涉及跨乡镇、跨领域影响严重的紧急处置方案,由乡政府办公室协调,影响特别严重的报市人民政府决定。
7、在煤矿事故救援过程中,继续出现抢险救灾对救援人员的生命有直接威胁,极易造成事故扩大,或没有办法实施救援,或没有继续救援的价值等情况时,经过应急救援指挥部组织有关人员充分再论证,提出中止救援的意见,报市上一级政府做出决定。
八、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专业或辅助救援人员根据煤矿事故的类别、性质,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所有应急救援人员必须佩戴安全防护装备,保证安全。
九、应急结束
并书面报乡人民政府。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基本情况,接报后救援过程,救援组织指挥和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救援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抢险效果,抢险工作的经验、教训及建议等。
十一、保障措施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乡政府办公室负责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人员、有关行政村、安全小组通讯联系方式,保证一旦发生煤矿一般事故能够随时取得联系。乡安监所设立报警电话,电话号码为4631118。应急响应期间,乡政府有关部门和事故发生地行政村、安全小组要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事故发生地通信线路中断,电信局、移动分公司要及时组织抢修恢复,同时尽快建立并启动卫星或微波等机动通信方式,保证应急指挥信息通畅,努力保障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畅通。
(二)应急支援与保障
1、救援装备保障
煤矿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配备矿山事故应急救援装备。煤矿企业、各行政村和安监所应根据本企业、本地、本乡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特点,建立辅助救护队和依托专业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当掌握本专业的特种救援装备情况。
2、应急队伍保障
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队伍以煤矿企业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骨干队伍为基础,以专业队伍为重要力量。专兼职应急队伍和专业骨干队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人员、装备、开展培训演练。
有关专业救援队伍和煤矿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人才资源和技术设备设施资源,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科学、迅速、准确决策,提供应急状态下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四)宣传、培训和学习
1、公众信息交流
各煤矿企业要按规定向公众和员工说明煤矿作业的危险性和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矿事故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
2、培训
煤矿企业和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员工和专兼职业救援队伍的相关人员进行应急培训,煤矿救护队加强日常战备训练,确保煤矿应急救援队伍的战斗力。安监小组对应急救援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演习
煤矿企业按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并于演练结束后向乡人民政府、安监部门提交书面总结报告。
(五)监督检查
乡安监所对煤矿应急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十二、附则
(一)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部门职责或应急资源发生变化,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或出现新的情况,乡安监所及时组织修订完善本预案。
(二)奖励与责任
附件:
XX乡煤矿一般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
名 单
一、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桂 楗 副组长:王 凯
成 员:乡直有关站办所主要负责人、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各矿企业负责人。
(一)通讯组 组 长:张鲜骏
成 员:王点玉 负责有关情况上传下达及有关联络工作。
(二)抢险救助组 组 长:陈林生
成 员:矿山救护队及煤矿辅助救护队,全体应急分队队员配合有关人员搞好伤员抢救工作。
(三)物资保障组 组 长:夏国锋
成 员:蔡孝荣、程文礼
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集和供应。
(四)群众工作组
成 员:廖庆东、蔡元元、邓泽焰
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和控制事故煤矿的有关责任人,进一步核实遇险人员相关情况等。
(十)善后处理组 组 长:汤恒斌 成 员:许蒙蒙、罗虎勇
负责对事故后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到位,对重大安全隐患制定处置方案并指挥整改,全力控制事故灾难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灾后抚恤,生活救助,家属安抚等。
(十一)专家组 组 长:高远鹏
成 员:各煤矿辅助救护队长及聘请有关应急救援方面的专家 应急救援处置提供技术咨询、指导,提高抢险救援效率。
(十二)电力供应组 组 长:李平成 员:供电公司员工
经常检查煤矿供电线路和设施检修维护,保证煤矿双回路供电使用。
第三篇: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完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自治区煤矿生产安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职责的部门和煤矿企业。
本办法所称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职责的部门是指各产煤地(州、市)和县(市、区)煤炭管理部门及其负责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机构(以下简称应急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煤监机构)。
本办法所称煤矿企业是指从事煤炭生产、矿井基本建设(含改扩建、技术改造)和承担煤矿建设工程的公司(煤矿)和单位。
本办法所称应急预案管理是指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的各类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实施、修订和监督检查等工作。
第三条 自治区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
新疆煤矿安全监察局(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负责全区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
各产煤地(州、市)和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
第四条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规范开展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培训、演练、修订和监督管理等工作,保证各类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第二章 应急预案编制
第五条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本级人民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应急预案,综合本级、本部门职责和煤炭行业特点,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六条 煤矿企业的应急预案应在全面分析危险因素和各类事故隐患,客观评估危险源状况、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及应急能力、应急资源,广泛听取一线作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矿山救援队伍指战人员及应急管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本办法和《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及有关标准和规定编制。
煤矿企业应急预案体系一般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臵方案构成。
设计生产能力或核定生产能力15万t/a(含15万t/a)以下,且危险性较小的煤矿企业(低瓦斯、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无矿压冲击危险性),其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合并编制。
第七条 煤矿企业的综合应急预案是本单位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综合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本单位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预案体系及响应程序、事故预防及应急保障、应急培训及预案演练等。
第八条 对于某一种类的风险,煤矿企业应当根据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如:矿井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火灾事故、顶板事故、水灾事故、瓦斯突出事故、冲击地压等),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其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臵程序和应急保障等。
第九条 煤矿企业针对危险性较大的重点岗位、作业场所、主要设备和设施,应当制定现场处臵方案,其主要内容: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臵程序、应急处臵要点和注意事项等。
第十条 编制应急预案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本办法》。
(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公司、矿井)实际。
(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救援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程序,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并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公司、矿井)的应急工作要求。
(七)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三章 应急预案评审
第十条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应当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评审,参加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其它有关部门人员、煤矿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第十一条 煤矿企业应当自行组织专家或委托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形成书面报告,其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一)应急预案名称。
(二)评审地点、时间。
(三)评审专家和参加评审会人员的名单。
(四)煤矿企业应急预案综合评审意见。
第十二条 煤矿企业应急预案的评审由煤矿企业自行组织。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包括应急预案涉及的有关部门人员、矿山救援队伍的指战人员、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人员和应急管理的专家及应急管理部门人员,并邀请驻地煤监机构人员参加。
应急管理的专家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可从自治区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家库中抽取。
参与评审专家的人数应根据企业规模而定。设计生产能力或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t/a(含90万t/a)以上的煤矿企业应急预案评审相关专业专家人数一般不少于7人;设计生产能力或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t/a以下,45万t/a(含45万t/a)以上的煤矿企业应急预案评审相关专业专家人数一般不少于5人;设计生产能力或核定生产能力为45万t/a以下的煤矿企业应急预案评审相关专业专家人数一般不少于3人。
第十三条 煤矿企业应急预案的评审要以会议形式进行。评审内容应当注重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基本要素的完整性、危险分析的科学性、预防和救援措施的针对性、组织体系的科学性、应急响应程序的可操作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评审人员和专家应本着对社会和企业负责的态度,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全面、科学、客观、公正开展评审工作。
第十四条 煤矿企业应急预案评审采取形式评审和要素评审两种方法。形式评审是受理备案登记的应急管理部门对于应急预案备案的评审工作;要素评审是煤矿企业组织的应急预案评审工作。应急预案评审采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三种意见进行判定。对于基本符合和不符合的项目,应给出具体修改意见或建议。
(一)形式评审。依据《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其它有关规定及标准,主要对应急预案的层次结构、内容格式、语言文字、附件项目以及编制程序等内容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应急预案的规范性和编制程序。应急预案形式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见附表 1。
(二)要素评审。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和其它有关规定及标准,从合法性、完整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操作性和衔接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应急预案要素评审的具体内容及要求。
第十五条 煤矿企业应认真分析研究专家的评审意见,按照评审意见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专家组会议评审意见要求重新组织评审的,煤矿企业应按要求修订,重新组织评审合格后,由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签署印发。应急预案印发文件或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声明内容及签字应当作为应急预案批准页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 应急预案备案
第十六条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应急管理部门备案,同时报送驻地煤监机构。
第十七条 煤矿企业按照以下规定将应急预案报送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一)纳入自治区直接监管的煤矿企业及其所属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或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t/a(含90万t/a)以上的煤矿企业应急预案,征得煤矿企业所在地(州、市)应急管理部门意见后,向新疆煤煤矿安全监察局(自治区煤炭工业管理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备案。
(二)设计生产能力或核定生产能力为90万t/a以下,45万t/a(含45万t/a)以上的煤矿企业应急预案,征得煤矿企业所在地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意见后,向煤矿企业所在地(州、市)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三)设计生产能力或核定生产能力为45万t/a以下的煤矿企业应急预案,向煤矿企业所在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四)各煤矿企业的应急预案向有关应急管理部门备案后,应送为其本煤矿企业服务的矿山救援队伍。
第十八条 煤矿企业向应急管理部门备案应急预案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
(二)应急预案综合评审意见。
(三)煤矿企业所在地(州、市)或者煤矿企业所在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意见。
(四)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五)应急预案相关附件。
第十九条 受理备案登记的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对应急预案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备案并出具应急预案备案证明;不符合要求的,不予备案并说明理由,并将意见反馈送审单位,送审单位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符合要求后,重新报送备案。已经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登记的煤矿企业,在申请办理有关行政许可事项时,可提供应急预案备案证明,不再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二十条 各级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监机构要加强对煤矿企业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依法将应急预案作为行政许可事项的必要条件。凡是没有编制应急预案或者应急预案没有通过专家评审的,没有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备案的煤矿企业,向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监机构申请办理、变更、延期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矿井基本建设(含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开工申请、安全设施竣工验收时,不得办理、变更、延期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不得批准矿井基本建设(含改扩建、技术改造)项目开工申请,不得通过安全设施竣工验收。
第五章 应急预案实施
第二十一条 应急预案的要点、应急程序和能够反映矿井实际情况的矿井井上、下对照图、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井下避灾路线图,张贴在应急指挥场所和相应的应急地点;将紧急避险设施与矿井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的安全避险系统图应存放在应急指挥场所。
第二十二条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煤监机构加强对应急预案的监督检查工作,将应急预案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达标考评内容。
第二十三条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使从业人员了解本企业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岗位应急处臵方案,增强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能力,提高安全意识及应急处臵技能。
第二十四条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煤监机构将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培训计划,负责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煤矿企业应急预案培训工作。第二十五条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性或专业性演练,提高本部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臵能力。
第二十六条 煤矿企业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报送应急预案备案登记的应急管理部门。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臵方案演练。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时,应邀请应急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和应急管理专家指导;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演练单位应组织有关专家及应急管理人员对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第二十七条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管理情况进行总结。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总结报送上一级应急管理部门,煤矿企业的工作总结报送应急预案备案登记的应急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所在地县(市、区)应急管理部门。
第二十八条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编制的应急预案,应当根据预案演练、机构变化等情况适时修订。
煤矿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预案修订情况应有记录并归档,并将修订后的应急预案按照本办法第十七条的备案程序重新备案。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一)煤矿企业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二)煤矿企业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发生变化或重大技术改造的。
(三)安全生产条件(地质情况或者灾害因素)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人员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五)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六)应急预案演练、实施或应急预案评估报告提出修订要求的。
(七)应急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第三十条 煤矿企业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后,应当及时向有关应急管理部门和备案登记的部门报告修订情况。
第三十一条 煤矿企业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使用状况档案,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
第三十二条 煤矿企业发生事故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预案启动情况报告应急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
第六章 奖惩措施
第三十三条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奖励机制,对于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四条 煤矿企业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实施应急预案管理的,由应急管理部门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7号)和相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的规定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第三十五条 煤矿企业未制定应急预案或者未按照应急预案采取预防措施,由应急管理部门和煤监机构依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规定依法进行罚款、责令停产整顿等行政处罚。
沐川县宇业煤矿
矿井灾害事故
应 急 救 援 预 案 修 订 和 更 新
二〇一三年
第四篇:**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
湖南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
1.总则
1.1编制目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完善全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安全、快速、有序、科学开展应急救援,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煤矿生产建设安全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湖南省安全生产条例》《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煤矿安全规程》《矿山救护规程》《湖南省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含伤亡情况未明的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1.4工作原则
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援再恢复的原则,安全、快速、有序开展救援。
坚持统一领导、协调联动。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煤矿事故,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应对。发生较大、一般煤矿事故,分别在市级和县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市级、县级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应对。
坚持分级指导、属地为主。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对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的指导协调,属地党委、政府落实主体责任,全面负责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坚持依法依规、科学施救。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定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处置工作,杜绝盲目施救;科学制定救援处置方案,聘请专家参与应急救援处置工作,科学施救;不断改进和完善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技术装备、设施和手段。
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事故预防与应急救援相结合,加强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1.5事故分级
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分为四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事故。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款所称的人数,“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下同。
1.6响应分级
发生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省级层面应急响应由高到低分为四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原则上,发生特别重大煤矿事故或者井下被困、失踪30人以上,启动一级响应,由省委、省政府决定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备,由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指定的负责同志组织指导协调;发生重大煤矿事故或者井下被困、失联失踪10人以上30人以下,启动二级响应,由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决定,省委、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组织指导协调;发生较大煤矿事故或者井下被困、失联失踪3人以上10人以下,启动三级响应,由省应急厅决定,由省应急厅主要负责同志组织指导协调;发生一般煤矿事故或者井下被困、失联失踪3人以下,启动四级响应,由省应急厅决定,由省应急厅分管同志组织指导协调。因事故影响较大、救援困难等原因,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的同志可以向上一级响应决定的负责同志提出升级响应申请。
市级和县级层面应急响应级别可参照省级层面响应级别设置,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予以明确。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协助处理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启动应急响应后,与响应级别对应的党委、政府及主责部门负责同志应按规定立即赶赴现场、靠前指挥、有序有力、科学高效指挥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处置工作。
2.组织指挥机构
2.1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设立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在省政府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的领导下,负责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对工作。
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指挥长,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应急厅、湖南煤矿安监局主要负责人和事发地市州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副指挥长,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国资委、省总工会、省通信管理局、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负责人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省应急厅。
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贯彻落实省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各项工作部署;制定煤矿重大及以上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制度;协调解决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工作;向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应急救援工作重要信息和提出建议意见;完成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2.2现场指挥部
事故发生地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现场指挥部),一般由事故发生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总指挥,可根据情况设副指挥或执行指挥数名。必要时,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可由上级人民政府指定。现场指挥部实行总指挥负责制,在上级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导下,全面负责事故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现场指挥部应根据需要设置综合协调、抢险救援、治安保卫、医学救护、新闻报道、应急保障、善后处理、专家组等工作组。
2.3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工作职责
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处置全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有关部门(机构)、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领导同志指示批示;负责向省委、省政府报告煤矿应急工作的重要情况和建议;负责指导协调现场指挥部应急救援工作;审议批准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应急救援工作报告。
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职能开展工作,接受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筹指导。主要职责如下:
省公安厅组织指挥维护矿区及事故关联地区的治安和社会稳定;负责控制事故煤矿相关责任人;负责侦办和打击涉嫌谎报和瞒报煤矿事故的违法行为;根据需要开设应急救援特别通道等工作。
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参与煤矿事故工伤保险、善后处置等工作。
省生态环境厅负责组织、指导、协调事故引发的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环境监测、环境污染防治与处置等工作。
省交通运输厅负责协调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保障等工作。
省卫生健康委负责协调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救治和事故现场的卫生防疫等工作。
省应急厅负责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应急救援储备物资调度工作;负责应急救援队伍调度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应急预案管理等工作。
省国资委参与省属国有煤矿企业事故善后处置、调查处理等工作。
省总工会参与和监督检查应急救援、善后处置和调查处理等工作,维护和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湖南煤矿安监局负责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应急救援工作的监察;负责接收、报告、通报煤矿事故信息;协助和指导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组织煤矿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参与指导全省煤矿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宣教、培训和演练等工作。
省通信管理局负责通信保障等工作。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负责事故抢险救援的电力保障等工作。
3.应急救援
3.1信息报告
3.1.1报告程序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煤矿负责人。情况紧急时,可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煤矿(煤矿企业)负责人接报后,应于1小时内报告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市、县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值班部门、并在1小时内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并按规定通报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工会等部门。
湖南煤矿安监局接到较大以上事故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报告国家煤矿安监局、应急管理部。
省应急厅应急指挥中心接到重大以上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省政府值班室,省应急厅主要负责人接报后,应立即向省政府分管负责人报告。
省政府接到重大及以上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
3.1.2报告内容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内容一般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概况(单位全称、所有制形式和隶属关系、生产能力、证照情况等);事发单位所在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类别(顶板、瓦斯、机电、运输、放炮、水害、火灾、煤尘、其他);事故的简要经过,入井人数、安全升井人数和生产状态等;事故已经造成伤亡人数、下落不明的人数;已经采取的措施;事故发展趋势的预测及请求上级帮助解决的问题;其它应当报告的情况。
报告要求及时、准确、完整,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以上报告内容,初次报告由于情况不明暂未报告的,应当在查清后及时续报。对于仍在处置过程中的较大及以上事故,每30分钟续报一次事故人员伤亡、处置进展和发展趋势等情况,直到处置基本结束。
3.2现场处置
3.2.1先期处置
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煤矿企业应当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开展自救、互救,疏散、撤离、安置受威胁人员,采取措施抢救遇险人员,防止事故扩大。
各级人民政府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响应等级组织指挥指导协调组,赶赴现场。事故发生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应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组织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同时,核实事故伤亡人数等有关情况,将核查结果及时报上级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并抄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先期到达的人员和救援队伍应当迅速、有序开展先期处置,控制事故发展态势,切断事故灾害链,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3.2.2指挥协调
上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指导下级党委、政府及相应部门开展应对工作。属地党委、政府按照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全面负责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现场指挥部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省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导下组织开展现场应急救援处置工作。现场的各方面应急力量纳入现场指挥部统一管理、统一调动、统一行动。如事态严重,现场指挥部难以控制事态发展,可提请逐级上交指挥权。
现场指挥部根据需要,向上级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提出应急救援力量、资源调配请求,上级煤矿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成员单位按照管理和指挥权限调度、协调各方面应急救援力量、资源,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3.2.3处置措施
现场指挥部应当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山救护规程》等规定,编制事故救援处置方案(计划),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落实安全技术措施,确保救援抢险安全,不发生次生事故。
应当采取下列一项或多项应急措施:
(一)及时获取现场信息,提出初步评估意见,并及时向现场指挥部和有关部门报告。
(二)组织营救受害和被困人员,疏散、撤离并妥善安置受威胁人员,必要时组织动员社会应急力量有序参与应急处置与救援、受害人员救助工作。
(三)组织开展伤病员救治、公共卫生处理、应急心理援助等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四)迅速组织开展抢险工作,控制、减轻或消除危害,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以及其他控制措施,优先安排、调度、放行应急交通工具。
(五)采取措施保障抢险救援和社会生产生活基本需要。
(六)采取保护性措施,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生产经营活动。
(七)启用本级政府设置的财政预备费和储备的应急救援救灾物资,必要时调用其他急需物资、设备、设施和工具。
(八)做好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为受事故影响群众和救援人员提供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会议、休息等临时场所。
(九)开展遇难人员善后处置工作,妥善处理遇难人员遗体,做好遇难人员家属安抚等工作。
(十)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和事故的必要措施。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应急救援措施。
3.2.4社会动员
根据救援处置需要,现场指挥部可以动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协助做好救援处置相关工作;可以政府名义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备、设施、场地、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并按规定给予补偿。
3.2.5应急结束
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结束,遇难(险)人员全部升井(特殊情况除外),相关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消除后,报告事故发生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决定停止应急救援措施。县(市、区)人民政府或现场指挥部宣布应急救援结束,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有序撤离。现场指挥部停止运行后,逐步停止有关应急救援处置措施,逐步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同时,要妥善采取或者继续实施必要措施,防止衍生事故或者重新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3.3信息发布
3.3.1基本要求
现场指挥部应当制定统一的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方案,与事故救援处置工作同时研究、同时部署、同步行动。要及时、准确、客观、统一发布事故初步核查情况、救援处置进展情况、政府应对措施情况等信息,并根据需要及时举行新闻发布会,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应急救援处置工作信息。
3.3.2发布时限
发生重大及以上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或者伤亡情况不明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事发地党委政府或现场指挥部应在第一时间通过主流媒体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最迟应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应对处置措施等信息,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根据事故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发生较大、一般煤矿事件后,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根据处置进展动态发布信息。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提供新闻稿、组织吹风会、举行新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以及运用官方网站、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官方信息平台发布信息,具体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3.3.3舆情引导
未经批准授权,事故应急处置的各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发布事故原因、伤亡数字、责任追究等有关事故处置工作的情况和事态发展信息。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事故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对编造、传播虚假不实信息的单位和个人涉嫌违法情况和线索移交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事发地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应当加强网络媒体和移动新媒体信息发布内容管理和舆情分析,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迅速澄清谣言,引导网民依法、理性表达意见,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
3.4善后处置
3.4.1善后处置
事故发生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依法依规,督促做好事故灾难中的伤亡人员及其亲属的抚恤、补助或补偿等工作;对紧急调集、征用有关部门(单位)的物资按价付款或归还;督促做好煤矿事故救援、善后处理费用给付工作;督促保险机构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等工作;妥善处置因事故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3.5调查评估
3.5.1事故调查
事故发生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成立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查明事故发生经过、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以及事故原因、性质、责任等,按要求形成事故调查报告;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追责问责,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3.5.2总结评估
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应急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事故救援报告,说明事故的基本情况、应急救援经过,总结事故救援处置经验教训,提出加强和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对策措施和建议意见。
4.保障措施
4.1救援队伍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构建统一领导、管理规范、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队伍体系。构建以专业救援队伍为主、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协作、社会力量支持的救援队伍保障体系。按照快速出动、就近调配、有序救援的原则,以资兴、邵阳、娄底、长沙、白沙、怀化、衡阳等国家和省级矿山救援基地为重点,依托省级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做到应急救援队伍前置、物资前置、指挥前置,实现本省行政区域内应急救援力量1小时到达。市、县根据煤矿灾害情况建设本行政区域专业救援队,加强装备水平建设,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业务培训和综合救援队伍的共训共练,提高业务能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及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在社会力量的组织、技术装备、培训、应急演练、救援行动人身保险等方面,由市县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支持和帮助。
煤矿企业必须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不具备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煤矿企业,所属煤矿应当设立兼职救护队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与邻近的矿山救护队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建立数量充足、专业权威、经验丰富的煤矿事故应急处置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在事故指挥决策、现场处置、调查评估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撑作用。
4.2技术装备保障
各市县政府及应急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通信、指挥调度、视频会议、预警信息发布等应急指挥技术支撑系统,完善应急指挥决策业务系统,全面提高指挥决策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矿企业应加强矿山救护队的专业化、正规化、标准化建设。矿山救护队必须配备救援车辆及通信、侦察、灭火、气体分析、个体防护等救援装备,建有学习训练等设施。
各煤矿必须向矿山救护队提供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通风系统图、井上下对照图、井下避灾路线图、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提供的图纸和资料必须真实、准确,且至少每季度为救护队更新一次。
4.3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要提供交通运输保障,根据需要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发挥发挥高铁优势构建应急救援力量快速输送系统,确保应急救援人员、伤员、物资和器材及时运送。
4.4医疗卫生保障
产煤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加强急救医疗体系建设,明确矿难伤员救治定点医院,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药物、设备和医护人员,增强安全生产事故医疗卫生救援能力。
4.5物资储备保障
产煤市、县人民政府以及煤矿企业应建立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储备制度,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各级矿山救援基地(救护队)、煤矿(煤矿企业)应经常检查救援装备、物资,维护好救援装备,保存好救援物质,保证经常处于能用状态,并建立有关台账,做到账物相符。
4.6经费财力保障
应急救援队伍根据应急救援队伍调动通知参加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所耗费用,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有关人民政府及应急管理部门应当督促支付到位;事故责任单位无力承担的,由事发地政府协调解决。充分发挥社会保险作用,进一步健全区域公共安全保险体系。
4.7通信联络保障
要加强应急通信系统建设,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应急救援通信畅通。各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有关部门(单位)以及各应急队伍应当至少保证1部专用固定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确保应急期间通讯联络畅通。
5.基础工作
5.1风险防控
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多措并举,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要依法对各类风险点、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辨识、评估、分级、登记,建立台账,定期进行检查、监控,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有关应急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按照职责分工,对可能发生的煤矿事故进行综合性评估和趋势分析,研究制定风险分级分类标准和管理办法,于每年年底对下一煤矿事故发生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和预测分析并跟踪研判,提出防范措施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
督促各煤矿企业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对存在的重大风险实施重点管控,抓好以源头治理为重点的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防灾抗灾减灾能力。
5.2风险预警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强风险分析预警平台建设,实时掌握煤矿企业风险情况,发现煤矿企业监控系统异常、超限报警等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机构及煤矿企业预警。要督促煤矿企业加强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全方位预防预警,发现重大风险,必要时撤出井下人员。
5.3预案管理
省应急厅负责本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报请省安委会审批印发,并报国家应急管理部备案。
本应急预案由省应急厅定期进行评估,分析评价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优化和科学规范管理。
出现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变化、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重大调整、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等情况时,应当及时修订。
5.4预案演练
省应急厅会同湖南煤矿安监局制定煤矿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计划,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煤矿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演练结束后,及时总结评估,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完善应急措施。
6.附则
6.1表彰奖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事故应急处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参与事故应急救援中伤亡的人员及时给予救治和抚恤。
6.2责任追究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事故重要情况,应急处置不力,或者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社会影响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6.3预案衔接
各产煤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湖南省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暂行办法》和本预案制定本辖区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6.4预案实施
本预案未规定职责的其他单位应服从省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的指挥,根据应急响应工作需要,开展相应工作。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镇2020年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金垭镇2020年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规范煤矿事故应急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第446
号令),结合本镇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成立金垭镇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镇长罗喜为指挥长;分管安全生产工作和煤矿工作的副镇长杨现雪为副指挥长;镇应急办、镇财政所、派出所、镇国土站、镇总工会、镇卫生院、镇民政办、镇供电所为成员,负责全镇煤矿较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应急办,刘尚平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应急预案修订和综合协调工作。(二)指挥部下设七个组:
一是综合协调组。
镇政府联系煤矿工作的副镇长杨现雪为组长,镇政府应急指挥部、镇应急办为成员。负责事故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发布;协调各有关单位的工作;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事故和应急救援进展情况,落实上级政府有关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二是现场抢险救援组。
应急办主任刘尚平为组长,派出所、镇应急办、民兵应急分队、事故发生地的村支两委、事故发生煤矿企业为成员,负责对事故的抢险救援、现场控制和保护。三是后勤保障组。
镇财政所所长赵辉为组长,镇民政办、镇供电所、事故发生地的村支两委、事故发生煤矿企业为成员。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物资准备和通信、电力保障。四是医疗救护组。
镇卫生院院长潘昶东为组长,相关村卫生站为成员,负责对事故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和转移治疗。五是善后处理组。
分管镇民政副镇长李俊泽为组长,派出所、镇财政所、镇总工会、事故发生地村支两委、相关保险公司、事故发生煤矿企业为成员。负责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对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的物质按价付款或归还。六是安全保障组。
镇派出所所长张斌为组长,事故发生地的村支两委、事故发生地的民兵为成员。负责治安维护和道路交通畅通。必要时,依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控制。二、预防和事故报告
(一)煤矿事故预防
镇应急办应加大对煤矿巡查力度,督促煤矿企业排查隐患,整改隐患。
(二)事故报告
接到煤矿较大事故报告后,综合协调组应在事故发生
小时以内写出事故报告。
事故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发生事故单位。
2.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算。
3.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5.事故报告单位。
以上情况掌握不全时,先报已知情况,其他情况可再行补报。
三、应急响应
接到煤矿较大事故报告后,由指挥长或副指挥长决定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指挥部立即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统一指挥有关成员和社会力量参与抢险救援。
(一)应急处置措施
1.尽快安全撤出人员,并组织营救遇险遇难人员,及时救治受伤和中毒人员;煤矿企业和有关单位要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事故需要移动现场部分物品时,必须做出标志或绘制事故现场图,并详细记录。
2.迅速找到并控制危险源,消除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
3.根据事故性质迅速恢复被损坏的供电、通风、提升运输、排水、通信等系统,确保抢险救援工作顺利进行,并采取措施为遇险人员逃生创造条件。
4.根据救援大队侦察情况迅速制定救援方案和救援计划。
5.协调有关成员提供应急保障、调度各方面应急资源;
6.维护治安秩序稳定;
7.研究处理其他重大事项。
(二)应急结束
遇险遇难人员全部出井(特殊情况除外),事故隐患消除,并制定和采取了防范措施后,由现场应急指挥部组织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经上级应急指挥部确认和批准,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撤销,应急状态结束。
四、后期处置
由安全保障组和后勤保障组对事故后期不稳定因素进行摸排,及时妥善处理,确保社会稳定,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