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职责

时间:2019-05-13 04:2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爱留守儿童职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爱留守儿童职责》。

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职责

关爱留守学生 构建和谐校园

——重庆市开县大德乡中心小学全面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纪实

大德乡中心小学以让每一位留守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为总的目标,把“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工作来抓,并把此项工作纳入了对各班级管理,教师教学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外出务工农民深厚的感情,千方百计为“留守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之家,扎实有效地开展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确保了“留守学生”健康、活泼、茁壮成长。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制定实施方案,强化工作责任

学校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关爱“留守学生”的主要内容、具体安排和工作要求。一是广泛深入宣传发动。我校专门召开了实施“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动员大会,并通过家长会、宣传栏、场镇宣传、下村入社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特别是加大了《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从而使关爱“留守学生”在全社会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学校成立了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行政人员、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分工负责,团结协作的工作职责,学校校长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本班“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直接责任人,工、团、少先队和任课教师都是“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建立了行政班子成员、党员教师、班主任包班,任课教师包学生的专项工作机制。增强了全校教师切实抓好“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了“留守学生”的管理和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为责任人,团队辅导员把关,学校分管德育的领导督导的工作格局。

二、深入调查摸底,实行目标管理

学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各班级对“留守学生”进行了深入调查,摸底造册,建立档案,动态管理。对“留守学生”家长姓名、详细地址、留守原因、家庭联系电话、临时监护人的姓名及监护人的身体状况,留守学生的主要表现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做到心中有数。并建立完善了“留守学生成长登记卡”,以及成长转化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了“留守学生”档案资料齐全完备,整理规范,确保了“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据可查。对他们的成绩变化、表现情况了如指掌,并设立“留守学生领奖台”,激励他们自信心、上进心。同时,各班级以制定学习目标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善鼓励机制,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三、严格工作制度,落实工作措施

学校针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建立健全了四项制度。一是实行教师包干教育管理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包干教师熟悉“留守学生”生活习惯、品性、思想、爱好,坚持因材施教。二是建立谈心交心制度。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每半月与“留守孩”谈心交心一次以上,掌握其学习、思想、生活状况。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使“留守学生”亲切感受到老师、同学对他们的关心,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和信任感。三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各班主任及班级协助教师坚持每月到“留守孩”家里家访,如实填写好家校联系手册,做到“三沟通”、达到“四要求”,即:定期与“留守学生”外出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沟通、定期与“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沟通;要求家长每周给孩子打一个电话、每两周与“代理家长”联系一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争取回家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校内外表现、临时监护人教育管理学生情况、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融洽家校的关系,引导监护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四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在留守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采取了“321”结对帮扶的办法,即学校领导干部与3名“留守学生”结对,党员教师、班主任与2名“留守学生”结对,一般教师与1名“留守学生”结对,制订帮扶计划,确定帮扶内容,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实行跟踪教育,加强辅导。要求帮扶者每星期到结对子的“留守学生”家中了解情况,并做好每次的入户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反馈,及时进行妥善处理,积极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在学生中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各班建立了“一对

一、手牵手”学习互助活动组织,由班内且居住在一起的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固定帮助一名“留守孩”,为其检查作业,辅导功课,以求共同进步,培养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健全人格。着重解决部分“留守学生”存在的学业偏差、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规、安全失保、感情缺失等突出问题,学校采取九条有效措施加强“留守学生”教育管理:一是成立家长委员会并在家长委员会协助下,定期召开“留守学生”监护人会议,并与监护人签订责任书,明确校方与监护人对“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的责任;二是以寄读生管理为核心,对留守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各寝室长负责登记并反馈其出入学校情况、宿舍表现情况,坚持就寝前清点如实报告人数,值周领导、教师深入其生活,及时发现并处理他们遇到的生活及思想问题;三是加强班主任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四是推选经验丰富的教师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导“留守学生”思想,沟通心灵,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五是尽力创造条件,扩大住校规模,对经济困难的“留守学生”采取减免费用和募捐资助的办法,为其提供良好的住读环境;六是每一个教师联系1名“留守学生”,重点做好“留守学生”家访,让“留守学生”亲身感受教师的温暖,并把此项工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七是学校挤出专用资金在中学部、小学部分别设立免费“亲情专线”,便于“留守孩”、“单亲孩”等特殊群体与家长沟通,也便于孩子的家人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八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支持,调动各方力量关爱“留守学生”,党委政府切实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办起了毛织厂3家,引回168名“留守学生”家长,使他们既能在家增加家庭收入,更能较好地照顾到孩子。九是建立奖励机制,期末对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突出的教师予以表彰。

四、突出“九个一”,落实关爱行动

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落实关爱行动。一是设立一部免费真情热线电话:落实专人管理、登记,至少每月轮流让每一位“留守学生”与外出务工父母通一次话,让学生感受父母亲情的温暖;二是建立一个广播站:鼓励孩子们自主管理、自主撰稿,自主播报,及时点评校园好人好事和不良风气,宣传校园特色文化,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良好氛围。三是组织一次“为贫困学生爱心募捐活动”:4月25日、5月14日分别在大梁完小和中心校举行了捐赠仪式,共募捐现金5271.6元,大米145公斤,衣物 36 件,及时解决了25名贫困“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困难。四是设立一个宣传长廊。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橱窗、板报等宣传载体面向学生,教师、监护人开辟一个“关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栏,架设起与孩子们沟通的桥梁;五是各班每周坚持开展一次以亲情关爱为主题的集体活动,如八年级的为“留守孩”过生日、开展《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征文活动、七年级组织同学帮助整理家务等;每半月召开一次围绕规范孩子行为、塑造美好心灵的特色主题班会;每月进行一次才艺展演,给“留守孩”搭建展示自我、发挥才能艺术的平台。通过活动,教师们用真挚的爱对待“留守学生”,注重“心育”,力求治本,从而培养了“留守学生”“自觉、自理、自律、自立、自强、自信”的能力,较好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六是组建一个校外学习小组。在对本校“留守学生”、“单亲孩”等特殊群体情况的全面把握基础上,在走读生中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以居住相对集中的邻近村组为单位组建校外学习小组。七是聘请一批校外义务辅导员。积极与村两委联系,选择聘请当地有较高威望的老党员、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作为校外义务辅导员,负责了解“留守孩”、“单亲孩”等特殊群体的校外表现情况,及时做好“留守孩”、“单亲孩”等特殊群体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向学校反映有关情况。八是开展一次“党员阳光行动”:组织每个党员教师联系一个班级的2名重点“留守学生”予以学习、生活、心理、情感、活动上的帮扶。九是开设一间“留守学生”网络畅游室,开辟一条网上绿色通道。充分利用学校的电脑资源,指定专门教师负责搜索有益信息、过滤不良信息,教给学生安全上网的技巧和方法,倡导“网络文明”,引导健康上网,切实丰富“留守学生”课余生活。

五、开展德育研究,促进素质提高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德育实效性研究策略实验方案》,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对留守儿童提出了“小班化、高质量、有特色”的教学目标,力争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在文化素质上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学有专长,认真组织开展课题实验研究。

一是大力落实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文明就餐条约》、《文明就寝条约》,开展了“我是新时代的文明人”评比活动,开展了“你的言行我来评”的主题队会活动,发动留守学生互相抵制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校园里处处洋溢着“争当行为习惯好学生”的新风尚。留守学生缺乏父母教育和朋友交往,常缺乏礼仪以及和他人打交道的能力,部分学生的自我中心意识太强,容易引起矛盾。各校针对这个情况,还开展了文明礼貌培训班,让孩子们牢记“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晚安”等文明礼貌用语,训练孩子们轻手轻脚进出寝室,轻手轻脚上下床,轻声细语谈话,并发动学生签订“寝室互助公约”,让留守学生带头讲文明、懂礼仪、团结帮助。

二是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的读书活动。学校团队以《国家教育部小学生推荐读书目录》为蓝本,积极发动留守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各种古今中外名人故事、名篇佳作来读,让留守学生互相推荐自己看过的好书,从而从中吸取精神营养,让他们懂得“青春有限贵惜阴”,懂得“诚实可贵价连城”,懂得“学海无涯勤作舟”,懂得…… 三是大力开展各种才艺展示活动。学校为丰富留守学生的校园生活,通过班会、队会、团队活动,广泛开展了“我是小小歌唱家”、“排球新星”、“故事王中王”、“健康之星”、“礼仪标兵”、“舞场能手”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了留守学生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提高了留守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读报会”、“故事会”等活动,通过“父母的钱如何来”的主题队会,通过观看有关“农民工”的电视,让孩子们认识到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让他们知道父母供他们读书的不容易,从而唤起一份感激之情,形成一颗感恩之心,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现在各班很多留守学生节假日也知道主动给父母打电话问候父母了,在父母生日时也知道从邮局寄一张生日贺卡,写一封“祝你生日快乐”的信件了;平时也知道努力学习,害怕辜负父母的期望了。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配备了2名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每周星期二和星期四定时开放。设立了“倾诉信箱”,帮助指导“留守学生”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帮助他们消除孤独、自卑、胆怯、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平时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留守学生”做到精心观察,及时掌握动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给这部分学生以更多的“偏爱”。学校、班级经常举办生动有趣的竞赛,开展书法、绘画、舞蹈、合唱、球类等到课外活动,以赛促练,提高能力。加强心理教育,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制,开设并上好心理健康课程。对有逆反心理、自闭心理、情绪消极、动机不良的留守儿童,做到及时发现、正确疏导、悉心矫正、有效化解。六是学校设立“倾诉信箱”。动员鼓励“留守学生”在校期间用字条书信的形式,将自己的“苦难冤屈”写出来投入信箱,释放其烦恼,宣泄其痛苦,让他们苦有处诉,“冤”有处“伸”,铺设心理健康的绿色通道。学校派专人定期开取,对特别问题、典型事件及时反馈解决,处理疏导,让信箱成“信香”。

四是实施“党员教师阳光行动”。根据调查,我校留守儿童中约有10% 的很特殊,我们称其为“特殊留守学生”。常常表现为纪律特差、成绩特差、习惯特差,家庭无法管,任课教师也管不了。针对这种情况,各班申报名单,学校进行筛选、摸底造册,联系党员教师与这类学生结对,成为他们的辅导教师、知心朋友,使之成为转化弱差生的重要途径。

五是加强培训,全面指导。一方面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和指导工作。运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向“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做到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学生的能力;同时,对他们常年外出打工的父母进行培训和指导。充分利用“留守学生”父母返乡时机,举办“留守学生”家长培训班,专门就如何教育“留守学生”进行辅导和指导;三是对教师如何做“留守学生”工作进行校本培训。

“留守学生”是未成年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我校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大力创设人人关心“留守学生”,个个关爱“留守学生”的良好社会氛围。关注“留守学生”的教育,关心“留守学生”的成长,为“留守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接受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和空间,但在这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中我们还做得很不够,对此,我校将坚持不懈地为“留守学生”创造“家”的温馨,为校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爱留守儿童 我们的责任

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工流入城市,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那就是社会上流行的酸楚的名词——留守儿童。什么是留守儿童呢?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离异等的孩子也列入留守儿童的范畴。

据我校的统计数据显示:全校一年级到六年级八个班共有321名学生,留守儿童就有192名(其中男生102名,女生90名)占全校总数的59.8%,平均每班24人以上。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有70%左右的孩子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20%左右由其他的亲属代管,有10%左右的独自一人生活。这些7-12岁的留守儿童正是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缺少父母的关爱,感到的只有寂寞和孤独,心胸比较狭窄,动不动就发脾气。在生活中比较好面子、自尊心强、不轻易向人表露。特别是那些由老人来抚养的孩子,因为老人的过分溺爱,为其承担一切,使孩子变得没有自信心和责任心,时间一长就形成心理和行为障碍。

作为老师,为了搞好这些留守儿童的教育,我在教育教学中总结出点滴经验,现在和大家共同分享。

一、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每学期的开学报名时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调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性格、兴趣爱好、家庭情况以及其父母的联系方式(工作地址﹑电话号码等)。并在班级的醒目之处张贴,以便让每一位任课老师对留守学生多一些关心和爱心。同时也是为了在必要之时与家长取得联系,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搭建平台。学校办公室的两部办公电话,为留守儿童免费提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增加亲情。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文化程度相对偏低,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别,祖辈与孙辈没有共同的语言,在生活上存在较大的分歧。学校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搭建平台后,留守儿童可以把知心的话语和生活的困难向父母诉说,父母就能想法设法把所存在的问题解决,让学生的心里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三、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家访是让老师更深一层的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生活情况。如果是和亲人同住,嘱托亲人要时常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尽量履行其父母的职责,注意家庭的教育方式,不要溺爱孩子,要严加管教,不要满足正常需要外的无理要求。要时常与学校取得联系,如有问题及时与学校沟通、联系。如果留守儿童独自一人居住,要了解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比如是否有零花钱、粮食充足与否等。并教会生活中的必备技能,像做饭、洗衣等,促使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理财。最重要的一点是强调注意安全,如何进行自身的保护。

四、做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和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专门成了“代理家长委员会”,要求每位老师至少做5名以上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平时在生活上,更多地去充当一个做父母的角色,为她们保管钱财等。在一些细节上给予爱护和帮助,比如冬季的时候提醒他注意冷暖,及时添减衣服,节假日帮他们买衣服、送点小礼物等等。在学习方面多鼓励,多关心,发现他有什么困难要及时帮助他解决。在思想上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行疏通教育。“家长委员会”在我校今年已是第二届,第一届是2008年10月成立的。委员会中的委员都是由各村寨的学生家长推选德高望重的家长来担任。小的村寨1-2人,大的村寨不得少于3人。其主要职责是收集家长反映的各种心声,及时向学校反映,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

五、动员留守儿童住校。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各项设施相对来说也比较齐全。为了改变那些留守儿童放学回家后放荡自由的现状,尽可能的动员留守儿童住校,驱除他们由于父母不在而积压在心头的阴影。住校每天早上宿管老师准时喊起床进行早锻炼,下午放学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晚上7点来钟食堂的工友为他们准备丰盛的晚餐,7点半到9点安排老师轮流对他们进行学习辅导,9点半把他们送入甜蜜的梦乡。我校的寄宿制实施两年多来,许多的留守儿童早把学校当成了“家”。

六、建立“心里话信箱”。我校的留守儿童大多数都在7—12岁,这个年龄段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都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的孩子,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在人生成长的道路长上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有些不便于对父母说的话,他们总是有苦无处诉说。自从建立“心里话信箱”后,学生十分踊跃的投稿,“心里话信箱”负责的老师认真分析具体情况,献计献策,解除心中的疙瘩。遇上青春期的女同学,女教师为她们开展形式多样的生理课教育。另外,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助指导并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其健康和谐发展,让他们不走歪路,少走弯路。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作为老师的我们既要做学生做思想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又要做学生学习进步的引导者,更要做学生生活的保护者。只要每位老师用自己的爱与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园氛围,他们一定会茁壮成长。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

在这个寒冷的二月,我参加了“携手明天,共享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游戏、课业辅导、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尊重了他们的人格。与孩子们的接触与交流,丰富多采的活动内容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更加理解了“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含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验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绚丽的舞台,也是一次让大学生能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绝好机会。就从我们这次深入下车乡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来说,了解到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阵心痛。但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高兴。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

三、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事就会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呢?

首先,监护的“盲区”。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43.5%,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而他们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其余的是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抚养的类型。从调查统计看,单亲监护型占49.5%。主要特点: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教育缺失。比如,父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缺乏自信;母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缺乏友爱等。留守儿童处在一个需要关爱和监护的年龄,监护的缺失必然导致问题的出现。

其次,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误区”。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据调查,部分留守儿童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再次,社会环境存在不利因素。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

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调查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与监护人有心理上的距离,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常常导致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畸形心理。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极容易导致他们行为的失范,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据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调查还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

农村儿童也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如果对孩子的监控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使他们失去家庭的温暖和教育,其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链中出现“断层”,因此,极易产生生活失助、学业失助、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现象,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反社会人格。

留守儿童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令人担忧。由于父母法定监护职责的缺失,临时监护人监督不严,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部分留守儿童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不少留守儿童欺骗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更有的留守儿童有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违纪行为。

党中央正在大力号召新农村建设,这么多的留守儿童对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是极为不利的。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帮助。令我们欣慰的,今年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留守儿童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与解决同等重要,也是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保证他们安心在外务工的爱民措施,因此不能只停留在呼吁层面上,应从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方面解决。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

【内容摘要】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齐抓共管,尤其以家长及监护人的关心、爱护和引导最为重要,班主任应该多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要求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留守儿童能在家庭中健康成长。而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教育应该要更为严格,班主任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沟通、教育

【正文】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在缺少父母亲情的环境中,确保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这些留守儿童要么仅由在家的父母一方看护,要么被留给了爷爷奶奶、外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邻居等人代为照顾,他们无法享受到家庭正常教育和关爱,儿童权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不仅如此,由于存在家庭教育缺陷,健康和安全难以得到保证,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染上了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有的则因心理长期压抑而导致了行为的偏差或性格的扭曲,部分甚至成为了让人难以臵信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的主谋者或被害人。这就是近来才被提到人们关注点上的“留守儿童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是思想、成绩较差。有些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家长潜意识里认为读书无用,加之农村孩子学习有成的机率不高,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我们知道青少年儿童的教育过程是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齐抓共管,留守儿童诸多问题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

(1)家庭方面。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城镇教育费用较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教育方法不得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现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教育大多偏于溺爱,祖辈本身知识少、见识少,教育不得法,只有以生活照顾为主,由于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学校方面。学校教育侧重于在校时段的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部分教育者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放任自由,顺其自然就造成学生难以教育,把责任一推了之。

(3)社会方面。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教育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致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游戏而不能自拔。

而上述三方面的原因中,以家庭教育最为重要。因为,家庭

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及家长的监护情况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及监护人的关心、爱护和引导,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有时候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得少、关心得少,造成孩子难以教育。总而言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阻碍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衷心期望家庭、学校、社会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点关心、多点交流、多点教育”,我们作为教育者应默默地关怀,经常与他们交流讨论,使老师成为留守儿童最信任的朋友!在教学中多以鼓励式教育为主,不要将“留守儿童”一词经常挂在嘴边,以防不懂事的小学生互相对比,让留守儿童觉得“低人一等”。

二、多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尤其是了解清楚其父母的详细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经常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以信件或短信等方式向其父母反映,让其在工作之余多教育其子女。例如:我班曾经有一位同学星权,其父母均在广州打工,他们经常致电给老师来了解其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沟通,这位同学在心理上感觉其父母就在身边,父母对自己足够重视。

三、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要正确处理工作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这些孩子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在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四、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留守儿童分布在各个班级,增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同时每个留守儿童特征又不同,心理、学习、生活各有差异,为了准确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我作为班主任,认真摸底调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父母外出走向及孩子托付照顾情况。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详细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针对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差异,开展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工作。班主任要善于接近留守儿童,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更多的爱。用爱去浇灌他们的心灵,用爱塑造他们的心灵。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与学生融为一体,使留守儿童对班主任有信赖感,既把班主任当作老师,又当作朋友。如我班有个调皮学生子航,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外出打工,缺少父母的关爱,如果老师对他多关心一点,他就很高兴

也很听话,我抓住他这个特点,经常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有一次做课间操时我发现他的衣服破了,就叫他做完课间操后到我办公室里来一下。他来到办公室我就叫他把破衣服脱掉,然后我拿出针和线,给他缝补起来,缝好叫他穿上,他高兴极了,连忙给我说谢谢.还有几次我看到我班几位同学的衣服和裤子破了,就回到家拿我家孩子的衣服给他们穿上,这样做能得到孩子家长的赞扬,因而家长对我很尊重,学生对我也很亲切。班主任需要耐心细致地处理出现的问题,世界丰富多彩,纷繁复杂,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作为学生良师益友的班主任,要抱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工作。留守儿童的心灵是脆弱的,很容易受一些不良的行为的影响,做出违纪的事来。班主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断地与这类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五、班主任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1、精心策划主题班级活动,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留守儿童的心理比其他学生表现更为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在学习上表现紧张、焦虑乃至恐惧;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孤僻、嫉妒;在社会关系表现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在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班队活动。如在三.妇女节“今天是你的节日”为

主题的班队活动中。让学生送一份礼物给妈妈,说一句感谢妈妈的话;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在开展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班队活动中,留守儿童能够管好自己的生活,在寝室里不仅能收拾好自己的床铺,搞好卫生,还能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比如将自己得意的一幅画贴在自己的床铺边,在桌子上摆上一个可爱的小玩意儿。通过活动,环保意识已经内化成他们的需要,审美能力已经体现在生活中了。

2、开展艺术活动,陶冶留守儿童的情操。

爱唱爱跳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生动活泼的活动有助于学生亲身实践和自我发现,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耐心、坚持、克制、勇于战胜困难等。据此特点,我每周定时开展文艺活动,而且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培养他们的广泛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平时向任课老师推荐,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学校的舞蹈、绘画、书法、电脑等兴趣活动小组。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才干的机会。并通过活动让他们发现自我,找到自信。平时还有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优化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体育游戏是学生熟悉且喜爱的一种合作性很强的活动形式。游戏既包含合作,也存在竞争,有竞争,也就意味着有成功也有失败,一次次合作成功的喜悦或竞争失败中的不甘心,都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次磨练一次考验。为此,我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的体育运动如:迎面接力比赛,拔河比赛和广播操

比赛等,鼓励他们积极报名,积极参与。通过比赛,让他们在集体中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去理解他人,通过在游戏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交往,感受集体给自己带来的欢乐与微笑,以此达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参考文献:

[1]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7期

[2] 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教师》2010年27期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共享美好明天

当你走出城市的喧嚣,若用爱心的耳朵去倾听,你就会听到,在远离繁华的城市,在那些偏远的小山村,有一群孩子,他们用带着哭腔声音呼唤:“爸爸妈妈!回家吧!” 他们满面尘土,他们衣服褛烂。

他们的声音微弱,他们的呼唤催人泪下!

这不是对城市繁荣的批判,这是对偏远农村的关心!看过微电影《我想要爸爸妈妈回家》。这段短片之后我流泪了,内心压抑的同时,让我的视觉不知不觉地延伸到社会上这些弱势的群体。一开始对”留守儿童”这词有些陌生,感觉“留守儿童”相距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毕竟生活在城里的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群被父母娇着、宠着、细心呵护着小公主、小王子。他们在双亲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美好地生活着,但是对于留守儿童们,由于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经商谋取生活,被独自留在家中的他们却不能像其他同龄的孩子那样欢绕在父母膝旁,他们不得不独自面对种种困难和艰辛。甚至稚嫩的双肩过早地承担起了照顾老人、养家糊口的重担。他们也需要父母的温暖,更渴望与父母沟通,让自己的梦想在父母的教诲下成长。可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经商,一年中难得回家一次,让留守在家中的他们倍受思亲的煎熬。好多留守儿童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成长中面临一些问题,如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方面负面影响。因此,关爱“留守儿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国事,是关系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我想: 留守儿童缺失的是亲情,他们不但需要父母的关爱,还需要社会上更多人的关爱。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社会公民都应该伸出我们的关爱之手,尽自己所能地帮助他们,让这些留守儿童切身感受到世界是充满爱的。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让他们在爱的海洋里顺利成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爱心、是责任、也是义务,是美好的情感,更是博大的胸襟。“送人玫瑰手留香,雪中送炭心留暖”,让我们手拉着手与留守儿童同欢笑,共奋进,使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我感到了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担负的沉甸甸的责任。社会的和谐,需要你我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需要你我共同保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拥抱、一声安慰„„即使一点点的付出,也是不小的贡献。只要有心付出,就能收获快乐。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首歌: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就请你抱抱我、亲亲我、夸夸我„„朋友们,让我们伸出爱的双手去扶助稚嫩的希望,用爱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阳!因为有千万个留守儿童在期盼、在等待,等待你,也等待着我„„

第五篇: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中华家庭研究会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人口问题研讨会透露:中国有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及以下占86.5%。按照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这些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那么,处于这种现象中的孩子,其生活、学习条件,以及发展状况如何呢?

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中,原父母的监护责任除了向家庭一方转移外,还呈现出监护责任向祖辈转移,由孩子的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监护,这是一种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多数年老体衰,本身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我在对一位学生进行家访中,遇到过一位60岁的老人,这位老人的儿子、儿媳都 在外地打工,孙女一直跟她住在一起。她的孙女只要有一点伤风感冒的,这位老人就会心急如焚,一定给孙女请上几天假上医院弄一百个放心才会让她回校上课,当我劝老人不必过于如此时,老人说:“那怎么行呢,她的妈妈回来时要是发现孩子有点病兮兮的样子,我怎么交差呢,她学到现在就已经足够用了,还学些来做什么”。隔代监护,对孩子监护的重点是养而不是教,要么是溺爱、娇纵,要么是粗暴、冷漠、放任自流。彼此间由于过大的年龄差距,很难有真正的沟通。从而影响了儿童心理发展和身心健康等其它方面。

其次是监护责任向亲戚或同辈转移,形成委托监护。不管是委托亲戚还是其他个人,这些临时监护人都会以孩子的安全为第一责任。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缺少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这种感情的欠缺影响了孩子对外界的认识,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极易出现性格孤僻和无助、自卑、封闭、逆反的心理,使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时期的留守儿童处于一个敏感的年龄过渡阶段,个性正在形成中,可塑性较大。比如:独立性迅速发展,易我行我素,但认识能力发展滞后;精力过剩,活泼好动,但自我控制能力差。如果受到不良影响,一些儿童会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有的会迷上电子游戏,有的学会打麻将、赌博,有的拉帮结派、抽烟喝酒、逃学打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这些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在上期我校六年级就发生过几名学生集体逃学的事件,事后我们给这些孩子做思想工作时,一个孩子说:“家里没有一个人,没有谁来关心我,还不如到外面去混。”当问及他们身无分文远离家乡会怎样维持生活时,他说:“实在找不到钱就只有抢了,我们人多。”要是这些孩子以如此心态进入社会,完全可以想象这意味着什么。

因此我认为留守学生里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学习较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价值扭曲。作为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关爱这些孩子们,帮他们解决种种问题呢?我认为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2)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4)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打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温家宝总理写给一群农民工的孩子的。这句满含感情的寄语,使我认识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我想我们社会里的每一个成人都有责任去关爱留守儿童。

下载关爱留守儿童职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爱留守儿童职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呢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朱集镇一小刘丽娟 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的功能便凸现出来,学校教育的负担自然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校承担了更重要的培养下一代的重......

    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是师德之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了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

    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孩子成长,有爱才有未来 昌黎县荒佃庄镇大营小学 摘要: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积累起来的一个社会性问题,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

    关爱留守儿童

    一、 活动主题: 关爱留守儿童,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全......

    关爱留守儿童

    “情暖童心 ”点亮未来 — 东风南方绵达店诚邀您探访上新小学留守儿童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

    关爱留守儿童

    实践报告 报告人:姬国强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人多地少矛盾的日益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外出人......

    关爱留守儿童

    让爱环绕在留守儿童身边 韩佳豪同学平时又懒又不守规矩,作业不完成,上课时扰乱课堂纪律,爱捉弄别人,是出名的婆婆嘴,家长对其失去了信心。同学对他是敢怒不敢言,老师对他也是束手......

    关爱留守儿童[合集]

    十佳“爱儿童先进单位” 事 迹 材 料 五心换一心 温暖千家人 ---永城实验小学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永城市实验小学 五心换一心 温暖千家人 ---永城实验小学为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