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五篇]

时间:2019-05-13 04:5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诚信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诚信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一篇:诚信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我看当前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刘有锋

陕西延安大学

716000)

【摘 要】人们的竞争能力不仅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价格上,而且表现在信用、信誉上。不讲诚信,不守信用,我们在国际市场上将没有立足之地。因此,“诚实守信,严于律已”作为一项基本要求,成为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之一;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和紧迫性,必须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已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分析

重要性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大学校园中也出现了多不诚信的现象,许多大学生为了私利,把诚信的美德置之度外。

1、就业过程中失去诚信: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毕业面临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在校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怕找工作时竞争力弱,便私改成绩,欺骗就业单位,结果确实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但是,当公司收到学生的档案后,发现档案中的学习成绩与学生应聘时提供的学习成绩不符,经过与学校核实,的确是学生作假,便辞退了该生;在大学生盲目的就业过程中,先随便签了一个单位,随后找到了更好的单位,从而欺骗学校称自己将协议书丢失,最终签了第二个单位,部分毕业生的学生认为就业签约后再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单位然后违约是可以理解的,结果部分同学最终落得就业不了的地步;有些学生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涂改成绩、伪造获奖证书复印件、虚构经历。

2、助学贷款偿还时失去诚信:

为了保证经济困难的大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1999年国家推行国家助学贷款,但是此项活动却遭遇了“诚信危机”的严重打击。在比如为帮助贫困学生上学,国家为贫困学生提供了助学贷款,而银行方面对大学生们最终的还贷行为不是特别有信心,这是由于大学生在毕业后违背了还款协议,迟还或不还造成的。这不仅使自己的信誉度受损,更加剧了银行对高校大学生的不信任,导致国家助学贷款无法顺利进行。近几年来全国许多高校也几乎是不约而同面临着严重的学生欠费问题。这其中除了一部分学生确实是无力负担高额的学杂费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还应当归结于大学生的诚信危机。

3、考试过程中作弊,屡教不改:

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严格的考试管理规定,但学生的作弊方式还是层出不穷,无奇不有,作弊的手段也是防不胜防,尤其是利用通讯工具作弊。有时可以出现集体作弊的现象。大学生的结业考试中,往往有好多同学为了考得更好的成绩,拿到奖学金,在考试期间做一些手脚;

二、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诚信无处不在,它是做人的资格,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少。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就仿佛生命一条彩色丝绸,它永远不可能是完美的。但诚信就仿佛这条丝绸的开端,没有它,这丝绸永远也无法织出它的锦绣篇章。朋友们,我们的人生,不管是精彩还是平凡,都是次要的,只要我们拥有诚信,就一定能让我们的丝绸更完美,生命更有价值。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生存和一个国家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诚信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搞好诚信教育关乎祖国的未来,大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中坚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有着现实的针对性和紧迫性,必须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1、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

中国是一个不失诚信的的国度,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的重要范畴,是我国传统道德中最重要的规范之一。大学生既是复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又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主要载体,因此必须加强对他们的传统诚信道德教育。

2、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保持共产党人本色,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必然要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理论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忠诚于人民,对人民诚实守信。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与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直至取得今天伟大成就的历史表明:取信于民是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而今天的大学生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对象和党的事业的接班人,更应该继承我党的这个光荣传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确保执政党的地位,才能确保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更大的胜利。

3、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愈发达,愈要求诚实守信,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与标志。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诚信更加成为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甚至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三、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1、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建立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

应当充分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的群众组织,其成员众多,由于开展活动一般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因此容易被学生接受,参与的学生比例也比较多,影响力和号召力都比较大,那么就可以把学生社团作为一个宣传诚信修养的重要阵地,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诚信教育辩论赛、小品赛、竞选诚信标兵等,在校园内积极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校园氛围,使学生自觉走进诚信修养的课堂上来。充分依靠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和学生工作教师,依靠学生的各种组织,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深入细致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修养,如选择一些有条件的班级,实施无人监考、开展诚信论坛、评选“诚信标兵”等,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者自己受到诚信教育。同时,可以在学生中举办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开设诚信教育讲座、制作诚信宣传栏、开展诚信论谈等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广播、报纸、校园网、读报栏等,在校园营造一种人人讲诚信、人人学诚信、事事守诚信的校园氛围。

2、以德育教育为先导,创建诚信的校风、学风,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创建优良的校园诚信文化。道德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文化氛围的熏陶,通过培育校园的诚信道德文化,形成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失信者遭鄙视的文化氛罔。在培育校园诚信道德文化中,高校诚信制度的建设和个人诚信品质的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诚信制度建设是他律机制,诚信品质修养是自律机制,只有在两个机制的良性互动中,才能完善校园诚信文化系统。因此,学校的规章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尤其是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诚信为本,这对学生的诚信品德的形成有持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要使大学生讲诚信,我们的教育者首先要讲诚信,如此,才能使学生真正置身于良好的诚信道德文化环境中。

抓学风建设,培养大学生诚信品格。抓学风建设,首先应培养大学生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即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要有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谨的作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坚决反对不求甚解敷衍了事。其次,培养大学生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使其在学习上永不知足,不断求取新知识。狠抓考风考纪,培养大学生诚信品格。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考试成绩也是衡量学生是否完成学业的主要标准。在一段时期内,高校各种考试作弊行为十分严重,这给高等教育的信用带来了负效应,人们给大学生的学识质量,乃至大学文凭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也给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潜在的危害。一个学校的考风,反映了其学校诚信品质的状况,也反映了其学生诚信品质状况。可见,在一定 程度上,抓考风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格的着力点。

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教育。传统诚信观的依据是道德、良心内心信念,整个体系依靠道德来支撑,而在市场经济氛围下,人们对 自己失信行为的社会后果,仅限于道德反省、良心自责就远远不够了,还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接受法律制裁。因为在现代社会,诚信的基础和依据首先是法律,它是防范和治理失信行为和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教育,让大学生明白在法治社会中,信用意识既是道德问题,也是一种法律意识,每个大学生都应该具备这两方面的基本修养。要让大学生了解《担保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规范诚信行为。

3、在管理体制中要强化诚信道德建设,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大学生诚信道德建设体系

⑴、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道德建设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

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体师生在诚信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所谓诚信道德建设制度,是指学校加强诚信教育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诚信道德建设制度,决不能让投机者得逞,也决不应该让守信者吃亏。在诚信制度中,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要受到遣责,而且要受到惩罚,诚信制度执行的关键和强有力的手段,它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特别是在与学生切身利益关系中体现出来,如就必然能起到约束的效果。

⑵、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

建立学生诚信或个人信用档案,逐步实现系统内联网,并与教育部门的全国学籍网连接,收集学生在各方面的诚信表现,并将其作为就业、毕业、评奖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发达法制健全的社会,个人信用在银行的地位甚至比其他抵押物更加重要,就如同一个人的第二张身份证。而为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也使之成为学习工作的第二张身份证。比如针对助学贷款到期不还,恶意拖欠的现象,研究和建立我国个人信用资信登记系统。

⑶、在高校中积极拓展诚信监察渠道。

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请和听证制度以及加强学术活动的舆论监督和建立举报奖励制等。通过建立相应的组织和机构,负责学生诚信和道德素质的认证和考评。进一步加强规范、规章制度的强制性和导向性,促进大学生良好“诚信”观念和学术道德的形成。

⑷、在学生自育时要强调诚信道德建设

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行,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各种自育自理组织、团体蓬勃建立,为学生自我诚信教育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在学生自育中强调诚信道德建设。一是要引导学生、干部及其自育组织自觉认识诚信和诚信道德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先导;二是引导学生干部、学生自育组织和学生党团员以身作则,作诚实守信的模范,发动组织同学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把诚信认识化为诚信情感,变为诚信行为。

4、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构建社会诚信文化系统,在环境建设中要体现诚信道德建设,引导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要尽快完善和健全社会的诚信制度,建立由诚信管理系统、诚信评价系统、诚信监督系统组成的诚信监管体系,在这个体系里还可以建立个人的诚信查询系统,最终把社会建立成一个人人都讲诚信的诚信系统。个人诚信、信用的建立,不仅需要社会舆论监督,还需要建立一系列的诚信服务中介机构提供诚信测评、管理、监督的服务。学校的诚信道德教育的落实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对于承担诚信道德建设的重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通过培育社会的诚信道德文化,形成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观念,营造诚信者受尊重、不诚信者遭鄙视的社会氛围。在高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环境舆论环境中,体现诚信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1]何洁.当代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与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3]蔡红梅.论大学生诚信教育[J].现代大学教育,2006(4):59.

第二篇: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内容摘要】

一、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信息的“传道者”或“接收器”,通过课堂单向灌输教学,将书本知识或授课教师的个人思想传递给学生,最后采用考试方式评价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掌握程度,3.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向社会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优秀人才,这一任务需要强大的高校教师队伍来实现,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分析,1.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成长观、发展观的主要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实质就是对学生在健康成才方面进行引

一、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对高校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教育内容普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我国社会文化的热点信息无法及时准确捕捉,导致高校思想教育内容反应灵敏度低,不利于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此外,当前高校政治教学内容也相对空泛,许多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客观规律和古板理论,忽略了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的差异性。传统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容易使大学生从心里产生厌烦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开展。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信息的“传道者”或“接收器”,通过课堂单向灌输教学,将书本知识或授课教师的个人思想传递给学生,最后采用考试方式评价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传统的、一味灌输的方法毫无创新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个人思想政治素养以及人格魅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3.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向社会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优秀人才,这一任务需要强大的高校教师队伍来实现。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最高目标,特别是应对新形势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必须配备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思想道德素质较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师资队伍。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综合能力不高、发展不够稳定,以及许多教师至今无法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缺乏新问题的解决能力等问题,最终导致整个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下降。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成长观、发展观的主要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实质就是对学生在健康成才方面进行引导。以教育、启发、监督、动员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他们的思想、行为都可以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走上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高校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在该阶段无论是生活上还是认识上存在着的彷徨、迷茫,及时加以引导,以免学生误入歧途。学校要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和启发,让大学生们能够跟着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步履坚实地步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确方向上来。

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调节个人情感,协调人际关系。

大学阶段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这一时期,人的身心发展还有待成熟。由此,该阶段学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都需要积极加以引导。思想、心理、情绪是紧密关联的,人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都可能因为压力大而产生一些逆反、悲观、抑郁、偏执等心理,大学生正值青春期,情绪易波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调节,以此提升身心素养、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大学生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常常会在人际关系等事项处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若对这些现实问题简单规避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影响他们的成长、生活、学习与工作,以及将来与社会群体的和谐发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搞好人际关系,协调好利益冲突,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相处的氛围。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刚刚成年,在思想上还常常会感到混沌,甚至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人员要对这个群体正确施教,利用环境影响、纠正错误思想,帮助、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并使他们从认知层面到态度层面,再到行为层面,都发生转化,使他们走上正确轨道。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条件。同样,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也应具备一定的主体条件、物质条件以及客观环境条件才能进行下去。

1.主体条件:提升教育主体的创新素质。

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包括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他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条件,要求主体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多元的知识结构以及较强的创新技能等。

第一,先进的教育思想。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维超前、开放,视野开阔,能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们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成果,会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改革能够倾尽全力。想要成为这类教育者,首先需要有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要新颖的教育观、学习观、人才观、知识观、师生观、质量观。

第二,多元的知识结构。高校学生是教育的实施对象,也是教育的最终“产品”,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将这样一个群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其过程必定非常复杂,具有反复性、隐蔽性以及影响因素多样性、不可控性等特征,这与物质产品的生产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教育者需要不断革新教育教学方式,建立起多元的知识体系。

第三,较强的创新技能。教育上的创新技能表现为: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运用能力;强劲的科研能力。信息时代的教育者要善于收集、筛选、整合学科间的有价值信息,让学科变得综合、丰富,同时更要善于从大量信息中攫取创造性信息加以整合,以替换传统的机械记忆的内容。

2.物质条件:具备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现代信息传播硬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要不断创新,当然,这方面的创新同样需具备客观条件,比如要对场所、传播媒介、教研工具等物质性能量、资源有所依赖等。科学手段、社会制度、社会的控制力量等同样具有物质性,因此,也可以当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能够依赖的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是教育方法得以创新的根本,客观条件满足以后,创新才能展开。对创新而言,不同条件意义不同,科学技术、先进设备等都直接影响着创新。

3.环境支持条件:社会支持创新的舆论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环境,是指对教育工作产生影响、制约的环境条件,由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研究者创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从个体角度看,它区别于思想政治创新主体,是一种客观条件。本文主要针对有利于创新的舆论环境进行重点探讨。所谓舆论,是指多数人对一个事件或现象表达出的倾向性议论、看法,它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会激发并维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创新热情,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有重要意义。

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策略

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高校需要坚持以人文本,坚持“三贴近”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理念。对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全面贯彻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尊重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应具备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实践能力。高校应实施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讲究教学方法,考虑学生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第二,重视高校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制定个人成长规划时,应有效结合社会发展、学校发展以及学生个人发展,抓住学生自身的优势,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搭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平台。为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成长可能遇上的问题,并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导。

第三,满足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正确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校园资源,保证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中发挥潜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务必要进行创新,挖掘特色教育,选准方向,形成培养优势,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将社会价值体系融入学生的教育体系中,使学生树立起正确观念,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向所在。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高校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心理还没完全成熟稳定,当面临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等问题时,往往容易发生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竞争与求稳、求知与辨别力差等矛盾冲突,高校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重担,及时消弭问题,化解矛盾。另外,大学生阅历欠缺,社会压力大,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增进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对社会的深入认知。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高校应突出时代发展特色,提供创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

第一,与时俱进地改革“两课”教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却并未真正发挥主渠道效用,大学生对待“两课”教学大多缺乏积极性。对此,一方面应创新“两课”教材内容,使之更具说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等更加贴近,具备鲜明时代特色;另一方面,高校应扩大投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强调教师的实践经验,增加教师的说服力。

第二,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建立网上德育新阵地。最近几年,网络技术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变化。国内几乎所有高校都在进行网络建设,如何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不利影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渠道,服务于学生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第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校园受到越来越多外来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移。

因此,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是非辨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浅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一、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政治教学内容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对高校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教育内容普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我国社会文化的热点信息无法及时准确捕捉,导致高校思想教育内容反应灵敏度低,不利于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此外,当前高校政治教学内容也相对空泛,许多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客观规律和古板理论,忽略了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受教育群体的差异性。传统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还容易使大学生从心里产生厌烦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开展。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信息的“传道者”或“接收器”,通过课堂单向灌输教学,将书本知识或授课教师的个人思想传递给学生,最后采用考试方式评价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传统的、一味灌输的方法毫无创新性,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个人思想政治素养以及人格魅力的培养十分不利。

3.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向社会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优秀人才,这一任务需要强大的高校教师队伍来实现。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最高目标,特别是应对新形势提出的新需求和新挑战,必须配备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思想道德素质较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师资队伍。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综合能力不高、发展不够稳定,以及许多教师至今无法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缺乏新问题的解决能力等问题,最终导致整个思想政治教学质量下降。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成长观、发展观的主要途径。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其实质就是对学生在健康成才方面进行引导。以教育、启发、监督、动员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他们的思想、行为都可以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走上科学健康的发展道路。高校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在该阶段无论是生活上还是认识上存在着的彷徨、迷茫,及时加以引导,以免学生误入歧途。学校要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和启发,让大学生们能够跟着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步履坚实地步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确方向上来。

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调节个人情感,协调人际关系。

大学阶段可以说是人生的第二个“断乳期”,这一时期,人的身心发展还有待成熟。由此,该阶段学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都需要积极加以引导。思想、心理、情绪是紧密关联的,人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都可能因为压力大而产生一些逆反、悲观、抑郁、偏执等心理,大学生正值青春期,情绪易波动,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调节,以此提升身心素养、思想觉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此同时,大学生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常常会在人际关系等事项处理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若对这些现实问题简单规避或者处理不当,就会影响他们的成长、生活、学习与工作,以及将来与社会群体的和谐发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搞好人际关系,协调好利益冲突,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相处的氛围。

3.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刚刚成年,在思想上还常常会感到混沌,甚至产生错误认识。为此,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人员要对这个群体正确施教,利用环境影响、纠正错误思想,帮助、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并使他们从认知层面到态度层面,再到行为层面,都发生转化,使他们走上正确轨道。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必然条件。同样,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也应具备一定的主体条件、物质条件以及客观环境条件才能进行下去。

1.主体条件:提升教育主体的创新素质。

对于高校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主要包括承担者、发动者和实施者,他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条件,要求主体应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多元的知识结构以及较强的创新技能等。

第一,先进的教育思想。创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维超前、开放,视野开阔,能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们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成果,会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做到与时俱进,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改革能够倾尽全力。想要成为这类教育者,首先需要有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需要新颖的教育观、学习观、人才观、知识观、师生观、质量观。

第二,多元的知识结构。高校学生是教育的实施对象,也是教育的最终“产品”,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将这样一个群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其过程必定非常复杂,具有反复性、隐蔽性以及影响因素多样性、不可控性等特征,这与物质产品的生产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教育者需要不断革新教育教学方式,建立起多元的知识体系。

第三,较强的创新技能。教育上的创新技能表现为: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熟练运用能力;强劲的科研能力。信息时代的教育者要善于收集、筛选、整合学科间的有价值信息,让学科变得综合、丰富,同时更要善于从大量信息中攫取创造性信息加以整合,以替换传统的机械记忆的内容。

2.物质条件:具备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现代信息传播硬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要不断创新,当然,这方面的创新同样需具备客观条件,比如要对场所、传播媒介、教研工具等物质性能量、资源有所依赖等。科学手段、社会制度、社会的控制力量等同样具有物质性,因此,也可以当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能够依赖的客观条件。物质条件是教育方法得以创新的根本,客观条件满足以后,创新才能展开。对创新而言,不同条件意义不同,科学技术、先进设备等都直接影响着创新。

3.环境支持条件:社会支持创新的舆论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环境,是指对教育工作产生影响、制约的环境条件,由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研究者创造,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从个体角度看,它区别于思想政治创新主体,是一种客观条件。本文主要针对有利于创新的舆论环境进行重点探讨。所谓舆论,是指多数人对一个事件或现象表达出的倾向性议论、看法,它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会激发并维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创新热情,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有重要意义。

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策略

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创新,高校需要坚持以人文本,坚持“三贴近”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理念。对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全面贯彻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尊重高校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应具备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实践能力。高校应实施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讲究教学方法,考虑学生切身利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

第二,重视高校学生的长远发展。在制定个人成长规划时,应有效结合社会发展、学校发展以及学生个人发展,抓住学生自身的优势,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搭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平台。为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成长可能遇上的问题,并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导。

第三,满足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正确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校园资源,保证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中发挥潜能。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务必要进行创新,挖掘特色教育,选准方向,形成培养优势,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将社会价值体系融入学生的教育体系中,使学生树立起正确观念,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方向所在。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高校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心理还没完全成熟稳定,当面临心理、生理、社会适应等问题时,往往容易发生理智与情感、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独立与依赖、竞争与求稳、求知与辨别力差等矛盾冲突,高校应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重担,及时消弭问题,化解矛盾。另外,大学生阅历欠缺,社会压力大,很容易造成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应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情绪,增进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对社会的深入认知。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高校应突出时代发展特色,提供创新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

第一,与时俱进地改革“两课”教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课”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长期以来却并未真正发挥主渠道效用,大学生对待“两课”教学大多缺乏积极性。对此,一方面应创新“两课”教材内容,使之更具说服力、实效性和针对性,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等更加贴近,具备鲜明时代特色;另一方面,高校应扩大投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强调教师的实践经验,增加教师的说服力。

第二,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建立网上德育新阵地。最近几年,网络技术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形势变化。国内几乎所有高校都在进行网络建设,如何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不利影响,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渠道,服务于学生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第三,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高校校园受到越来越多外来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移。

因此,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是非辨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这对于加强高等院校的日常管理,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科研及生活秩序,保障学生人身和财物安全,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改革开放深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他们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走出学校参加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尤其是安全知识,势必会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

首先,从国家面临的安全环境来看,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境外敌对势力和间谍情报机构为达到分化、西化中国的目的,一方面利用各种渠道,以公开或秘密的方式,传播西方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价值观念以及腐朽的生活方式,培养和平演变的“内应力量”。另一方面采取金钱收买、物质利诱、色情勾引、出国担保等手段,或打着学术交流、参观访问、洽谈业务等幌子,刺探、套取、收买我国家和单位秘密。其次,大学生对国家安全也存在着种种模糊的认识。一是大学生对国家安全还停留在军事、战争、国防、领土、情报、间谍这样一些传统的、局部的认识上。当前,国家安全既包括国土安全、主权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国民安全等传统内容,也包括文化安全、科技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新内容。因此,全方位理解国家安全有助于端正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二是讲国家安全,大学生会自然联想到美国的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以及国家安全机关、军队、警察身上,这种把国家安全等同于情报间谍活动的片面认识,使大学生不能自觉地把维护国家安全与自身的责任联系起来,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认为“国家安全与己无关”。三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与日俱增,和平环境使大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对国内外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放松了警惕,淡化了安全意识,认为“对外开放无密可保”,“和平期间无间谍”等等。由于思想麻痹,造成国家的一些机密被泄露,更有甚者,个别经不起金钱、美色等种种诱惑,不惜丧失国格人格,出卖情报,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教训极为惨痛深刻!

总之,我国面临着复杂严峻的安全形势,而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又相对薄弱,这就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国家安全知识,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既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

(二)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治安形势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由过去的封闭型办学变为开放型办学,有一般教学、科研机构,变为教学、科研、生产、商贸等多元化的社会机构。当前高校管理方式社会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生结构复杂化,校园与社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校园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校园环境日趋社会化、复杂化。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转变为全方位、多功能、开放型的“小社会”,校园内不仅有教学区、生活区,有的还混杂家属区、居民区;不仅有教学、科研设施,还有工厂、公司、超市、书店、银行、邮局、医院、宾馆、浴室、饮食店、影剧院、歌舞厅等生活服务设施和机构。一所高校就像一个小县城。这种复杂的格局,客观上也给高校的安全造成诸多不利因素。社会上的一些不法之徒,时常窜入高校进行盗窃、抢劫、诈骗、行凶等流氓犯罪活动,有的甚至危害师生的人身安全,直接影响学校的安全稳定。二是大量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涌入校园,给学校的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形成,大量的外来人员来校务工、经商。由于这部分人文化素质偏低,法制观念淡薄,流动性较大,不易管理。因此,部分外来人员违法犯罪现象比较突出。据调查,高校外来人员引发的案件占高校刑事、治安案件的40%以上。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余时间东逛西遛,惹是生非,寻衅滋事;有的以打工做掩护,盗窃学校公私财物;也有的聚众赌博、打架斗殴,严重扰乱了校园治安秩序。三是校区多而分散,交通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高校合并办学,打破了学校独门独院办学格局。由于校区分散,相邻校区间的人流、车流、物流互动,有的院(系)学生每天从甲校区到乙校区上课或去图书馆学习,形成了校区之间人员流动性增大,如果稍有疏忽,易发生交通事故。四是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日趋复杂。当前高校周边治安形势仍然严峻,引发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问题的消极因素仍然大量存在,侵害学校师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高校校园内发生的刑事、治安案件或安全问题,大多数与学生有关。这些案(事)件的发生,不仅会给学生本身及家庭造成伤害,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严重时将危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在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高校周边治安环境复杂、校园治安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和避免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各种安全问题,从而起到维护高校安全和稳定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的需要

近年来,在校园内外发生了许多涉及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究其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数当事学生对事故的发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和自我保护意识,面对伤害不知所措。当前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缺乏社会经验。当代大学生由于从小都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呵护下长大,没有经受什么挫折,思想比较单纯,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一些坏人坏事不能作理性的认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自我防范能力就相对比较弱,如缺乏保管自己的贵重物品、现金的经验,易于发生财物被盗;缺乏人际交往中的经验,容易上当受骗。也有一些学生在受到不法侵害时,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轻而易举地被一些不法之徒欺骗或威逼利诱。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女大学生被拐卖、凌辱、残害的案件就是这方面的活生生的例子。二是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一些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留下了种种影响安全的隐患。如人离不锁门、贵重物品不加妥善保管、随意丢放,导致钱物失窃;有的学生违反宿舍安全管理规定,在宿舍内乱接乱拉电线、违章使用电器、吸烟乱扔烟头等,并由此造成各种安全事故。三是缺乏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抵御能力。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时期,乘虚而入的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没落的生活方式,以及“一切向钱看”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对那些涉世不深、阅历不广、缺乏社会经验、良莠不分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有的学生经不起这种诱惑,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这些腐朽观念,如有些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经受不住来自社会金钱和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诱惑,从贪小便宜、小偷小摸而发展到大肆行窃,害人害己、危害社会,堕落成为社会的罪人;有些大学生在西方“性解放”及淫秽书刊、录像的影响下,奉行“青春不美,死了后悔”的人生哲学,在这种腐朽思想的支配下,便很快成为淫乱思想的俘虏。针对上述大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使广大学生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可以起到预防犯罪,减少发案的作用。

第五篇:21世纪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1世纪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形势:市场化趋势要求其教育内容必须注重有关经济全球化所需要的价值伦理观念培养,增强服务职能;后勤管理社会化打破了原有较为封闭的象牙塔式的校园管理模式,必须构建符合现实要求的校园管理模式;学分制的实行打破了原来的班集体界限,要求增强“全员育人”的观念,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冲击着高校过去已经形成的庞大的学生工作体系,呼唤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等等。本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总结我国高校过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21世纪新的形势发展和变化,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加以探讨和研究。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四川省教育厅德育课题的结题著作。该课题组的成员都是长期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党政领导干部和学生政工干部。他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支持,力求创新和自成体系,力求观点富有说服力和启迪性,企望能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本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

1、勇于探索,富于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方面,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有效的探索,该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思想政治工作又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又要求不断的丰富、完善和拓展。本书的编著者们把握住了这一特点,在一些方面作了新的更深的研究,如政工干部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如何形成合力,实现良性互动方面,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考评机制等机制建立方面,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提炼创新,多种途径的结合运用,与时俱进的内容扩展等方面都有新的研究视角。2、源于实践,高于实践。

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提升,又指导着实践,本书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原有观点的罗列和借鉴,而是透过现象探寻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富于创新,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如在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途径方面,都首先站在理论高度去寻找根基,然后吸收已经形成的有益经验,在针对新的形势探讨新的对策,使读者感到思维清晰,富有说服力,很有收获。

3、文字简炼,体系完整。

虽然本书篇幅不长,但自成体系,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的主要方面集中起来加以研究,走出了这之前仅研究单个方面的模式,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设计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同时给人很多启迪。

4、指导实践,便于操作。

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的研究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本书的立足点也在于通过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探索21世纪更加有效的、更具有针对性的、更富生命力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这方面看,该书仍是一本应用性著作。编著者们在写作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这一点,提出了大量的具有指导意义、富有操作性、应用性极强的观点、方法、策略,实现了操作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高度整合。

最后要说明的是本书也借鉴了国内同行的很多研究成果。对先行者的探索,我们始终怀有深深的敬意和谢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学科,其内容、方法、途径等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本书的某些观点还需要不断的拓展和完善,有些观点上还可能出现争论。我们虚心地等待专家学者和读者们批评指正。

下载诚信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诚信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命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转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趋明显,网络社会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

    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探索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生命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层转型,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趋明显,网络社会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

    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摘 要:对于高校教育来讲,学生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下需要严格关注的工作重点,且二者互促互进,共同发展。学生党建是到大学生思......

    上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办法

    人事公告 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上海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职务聘任办法(试行)》的通知 沪教委人〔2007〕3号 各高校: 为贯彻中共中......

    “微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微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新媒体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手机为终端,快速便捷地传播图文并茂、试听结合的信息为核心,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流,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也......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制约的内外因素 1.1 现在的大学生能对当前的社会状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客观、全面、正确地评价社会基本问题大部分学生也能充分认识到社会与个人、自然与......

    思想政治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就是人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意识、道德、知识、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

    浅议工会参政议政的主观条件和途径工会参政议政,职工民主管理,这不仅是由工会组织的性质所决定的,而且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