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钻井司钻安全操作培训复习题(精选)
钻井司钻安全操作培训复习题
一、简答题:
1.钻井司钻岗位基本职责与作用?
全面负责班组各项工作的管理、组织和开展,具体操作钻井绞车。
司钻是生产骨干,是操作能手,是职工的榜样,是队长的左膀右臂,是队部精神的传达者和执行者,又是班组成员的领导者。
二、选择题:
1.钻井现场使用的仪器仪表主要有(悬重表、泵压表、测斜仪)及钻井六参数仪或八参数仪。A、悬重表 B、泵压表
C、测斜仪 D、悬重表、泵压表、测斜仪 2.吊钳扭矩传感器高度与吊钳高度的差为(0)。
A、2 cm B、3 cm C、0 D、4 cm 3.防碰天车引绳距天车滑轮不得少于(4 m)。
A、2 m B、3 m C、4 m D、6 m 4.刹车气缸的进气和高低速放气速度要快,保证能在(1 s)内刹住滚筒。A、0.5 s B、1 s C、3 s D、5 s 5.在钻井泵运转时要抚摸轴承和泵身部位,注意(温度)情况。
A、振动 B、抖动 C、温度 D、摆动 6.在钻井泵运转时要注意听钻井泵(泵阀是否有刺漏声)。A、动力端是否有金属敲击声
B、液力端是否有金属敲击声和钻井液敲击声 C、泵阀是否有刺漏声 D、上述三项
7.杠杆销钉式安全阀依靠改变销钉的(位置)来控制密封压力。
A、直径 B、材料 C、位置 D、长度
8.钻进时,若泵压正常,钻头距井底(1 m)左右,左手两次挂合转盘离合器气开关。A、0.5 m B、1 m C、2 m D、9 m 9.接单根时,待钻完方余时刹住刹把,使钻压减少(29.4~49 kN),摘转盘离合器气开关。A、9.8~19.6 kN B、19.6~29.4 kN C、29.4~49 kN D、49~98 kN 10.接单根时,卸开螺纹后上提方钻杆使外螺纹接头高出内螺纹接头(0.2 m)。A、0.2 m B、0.5 m C、1 m D、2 m 11.接单根时,单根内螺纹接头出转盘面(0.5 m)刹车,放入小补心。A、0.2 m B、0.3 m C、0.5 m D、1.5 m 12.起钻时,立柱下接头出转盘面及时摘低速,距转盘面(0.5 m)刹住钻具。A、0.2 m B、0.5 m C、1 m D、2 m 13.起钻时,卸螺纹后合低速上提立柱使外螺纹接头高出内螺纹接头(0.2~0.3 m)刹车。A、0.1 m B、0.2~0.3 m C、0.5 m D、1 m 14.起钻时,空吊卡下行距转盘面(3 m)左右减速慢放,配合内外钳工摘开空吊卡。A、0.5 m B、1 m C、2 m D、3 m 15.起钻时,待井口扣好吊卡摆正后,缓慢下放钻具坐转盘,大钩弹簧放松(2/3)时刹住滚筒。A、1/4 B、1/3 C、2/3 D、完全
三、判断题:
1.(×)钻进时,司钻要采用加压启动转盘。
2.(×)钻进时,司钻送钻要均匀,可以快速越级加压。3.(√)严禁刹车毂发热后再通冷水,起空车要排好大绳。4.(√)石油钻井起下钻时均应使用小方补心。5.(√)钻进时,禁止加压启动转盘。
6.(√)钻进中有蹩跳钻现象时,应根据情况适当调整钻压、转速等参数,若无效则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处理措施,不得蛮干。
7.(√)钻进中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尽量循环钻井液并活动钻具。
8.(√)起钻操作要平稳,待钳工挂好吊环插入吊卡销子后,方可一带、二紧、三起车。9.(√)起钻铤要用安全卡瓦卡牢,接提升短节后先扣吊卡再用大钳紧螺纹。
10.(√)下钻起空车时,右手扶住刹把,左手不离气开关,先低速启动,待吊卡过内螺纹接头平稳后,方可二次挂合改用高速。
11.(√)下放钻具时,要眼看悬重表,控制下钻速度,防止突然遇阻。12.(√)钻具重量增加时,不必调节水刹车水箱内的水位高度。13.(√)高空作业时,保险带尾绳要固定在井架的斜拉筋上。14.(√)上、下井架和二层台不准乘坐游车或电、气动小绞车。15.(×)允许戴安全帽上、下井架或进行二层台操作。
第二篇:钻井司钻复习题
钻井司钻复习题
一、填空题
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部分
1、常见的井下工程事故有:卡钻事故;钻具事故;钻头事故;落物事故; 井喷及井喷失控事故 ;顿钻事故;卡电缆、卡仪器事故。
2、常见的卡钻事故有:粘吸卡钻、落物卡钻、井塌卡钻、键槽卡钻、短路循环、干钻卡钻、沉砂卡钻、泥包卡钻、缩径卡钻等事故。
3、钻具刺漏可能导致 钻头泥包或干钻,甚至会造成钻具断落或卡钻。
4、处理井下事故及复杂情况的原则:安全、快速、灵活、经济。
5、钻具在井内静止时间不能超过 3min,每次转动不少于 10 圈,上提下放的距离不少于 2 米。
6、活动钻具用转盘旋转时,要达到 无倒车 为止。
7、无法活动钻具时,若是直井且钻头在井底应将全部钻具重量的 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压在钻头上,使下部钻具弯曲与井壁形成点接触,减少卡钻发生的可能性。
8、当总泡油量 大于 钻柱总内容积时,原油到达钻头时的泵压为 最高。
9、当总泡油量小于钻柱内容积时,全部油进入钻具后泵压就达最高,一直持续到 油从钻头出来。
10、钻进中有落物落在环空会有 憋钻 现象,上提钻具有阻力,小落物有可能提脱,大落物则 越提越死。
11、替多余水泥浆时,未完全返出井口前,不能停泵或 倒泵,要不停的转动或上下活动钻具。
12、下钻时若悬重比原悬重降低叫遇阻;上提钻具时若 悬重超过原悬重 叫遇卡。
13、上提遇卡倒划眼时不得超过原悬重的 5~10 KN。严格控制转盘、间断转动,防止将钻具倒开或倒掉钻头。
14、键槽卡钻,卡死之前上提遇卡、卡钻的位置 不变或变化不大。
15、粘吸卡钻,卡点不会是 钻头,最容易是 钻铤。
16、井壁坍塌的现象是开泵困难,停泵有回压,起钻钻杆内 返喷钻井液。
17、泵压变化不大,地层没有变化,而钻速突然变慢,应立即起钻检查接近钻头处的钻铤(或扶正器)丝扣是否有刺坏。
18、井底有较大落物,钻进中有 憋钻、跳钻 现象;钻压 越大 憋跳越严重;没有进尺。
19、为预防钻头泥包卡钻,在粘性大的泥岩中钻进,严禁 加大钻压,保证均匀送钻。20、井内的钻具扣被倒开、丝扣坏、脱扣、滑扣、断扣、钻具本体刺坏以至被扭断,均称之为钻具事故。
21、井场所用的钻具均为正扣,严禁用 倒档 上扣。
22、丝扣油有润滑和辅助丝扣密封的作用,可防止钻具 粘扣 的发生。
23、井口接单根不紧扣,容易将钻杆 母接头胀大,造成钻具落井事故。
24、井口接单根不紧扣,因受力不均匀,钻进时磨损严重,公扣 易被折断。
25、缩径卡钻的特点之一是 单向 遇阻,卡点 固定。
26、扩眼钻进 时,钻具下放速度要慢,防止插入小井眼而卡钻。
27、在钻进过程中,钻具脱扣,上提悬重减少,泵压下降,继续钻进 无进尺或突然变快。
28、螺纹扭得过紧,将会给 倒扣作业造成困难,更可能使打捞工具损坏,延长处理时间。
29、钻柱在钻井液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之差的作用下,紧贴在井壁上造成的卡钻,称做 粘吸卡钻。
30、在正常钻进时,如水龙头、水龙带发生故障,绝不能将方钻杆坐在井口进行维修,如果一旦发生卡钻,将失去 下压和转动钻柱的可能。
31、钻开油气层后,起钻前进行短起下钻,可以及时掌握 油气层上窜速度,从而了解泥浆柱压力的平衡情况,防止因静止时间较长,而造成井涌和井喷。
32、钻柱只能在受压的状态下静止,不许在受拉的状态下静止,是为了减少钻柱与井壁的接触点,防止卡点上移。
33、缩径 造成的遇阻,经一次划眼即恢复正常,如果是坍塌造成的遇阻,憋泵、别钻,钻头提起后放不到原来的位置。
34、下钻到底及接单根后,开泵不易过猛,应先小排量开通,在泵压正常后再逐渐增加排量。
35、下钻遇阻要采取 “一通、二冲、三划眼” 的措施。
36、砂桥卡钻 的特征之一是:起钻环空液面不降,水眼内的液面下降快。
37、软地层机械钻速快,接单根要做到 早开泵晚停泵,延长循环时间。
38、单向遇阻,卡点固定,多发生在接近井底的卡钻是 缩径卡钻。
39、取芯井段必须用常规钻头扩眼或划眼,连续取芯井段,每取芯 50 m左右,用常规钻头 扩、划眼一次。
40、键槽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井身轨迹产生局部弯曲,形成 “狗腿”,钻杆接头在运动中切削与其接触的井壁形成键槽。
41、在大段易坍塌泥页岩中夹有薄砂层的条件下,可形成一种 壁阶式 键槽。
42、泥包卡钻,上提阻力的大小与 泥包程度 有关。
43、能造成落物卡钻事故的是处于 钻头或扶正器 以上的落物。
44、缩径与粘吸 的复合式卡钻,应先浸泡解卡剂,然后再进行震击。
45、钻头或扶正器泥包 的特征之一是,起钻环空灌不进泥浆。
46、钻具循环短路,钻头、扶正器 处易钻屑堆积粘附。
47、钻头或扶正器泥包 产生的原因是,排量太小,井底清岩效果差,泥岩重复破碎、水化成团。
48、砂岩井段容易发生 粘吸 卡钻。
49、泥页岩井段的井径往往不规则,钻柱和井壁的接触面积比较少不易发生 粘吸 卡钻。
地质部分
1、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 地质作用 下,由一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天然单质和化合物。
2、矿物具有相对固定的 化学组成 和 物理化学性质。
3、矿物 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4、石油和天然气是生成于 沉积岩。
5、岩石按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三大类。
6、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规律组合成的集合体称 岩石。
7、在地表条件下,母岩的风化产物经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称为 沉积岩。
8、高温高压下的岩浆从地下深处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 岩浆岩。
9、直径在0.1~1mm的砂粒经胶结在一起形成的岩石叫 砂岩。
10、正常情况下,上面的地层生成年代较下面的地层的生成年代 晚。
11、倾斜岩层的产状三要素是指 走向、倾向、倾角。
12、背斜是岩层 向上 弯曲,中心岩层 较老、两翼岩层 较新。
13、向斜是岩层 向下 弯曲,中心岩层 较新,两翼岩层 较老。
14、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叫 正断层。
15、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叫 逆断层。
16、岩层受力变形后,当所受的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它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被破坏形成 断裂构造。
17、沉积岩在地表的分布较广,约占地表面积的 75%。
18、沉积岩特有的构造是 层理、层面 构造。
19、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可分为 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 三大类。20、褶曲的基本形态有 背斜 和 向斜。
21、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从变形到破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质是 岩石机械性质。
22、钻头破碎岩石的同时,其本身也受到岩石的磨损,这种岩石磨损钻头的能力称 岩石的研磨性。
钻井液部分
1、钻井液是指油气钻井过程中以其 多种功能 满足钻井工作需要的各种循环流体的总称。
2、水基钻井液 是钻井液最主要的类型。
3、钙处理钻井液的组成特点是体系中同时含有一定浓度的钙离子和 分散剂。
4、盐水钻井液是一类对 粘土水化 有较强抑制作用的钻井液。
5、聚合物钻井液具有较强的包被和抑制分散的作用,有利于保持 井壁稳定。
6、钾基聚合物钻井液是一类以各种聚合物的钾(或铵、钙)盐和KCl为主处理剂的 防塌 钻井液,KCl含量大于3%。
7、钻井液密度增大,液柱压力也增大,钻井速度变 慢。
8、漏斗粘度:指用一定体积的钻井液流过规定尺寸的小孔所需时间来表示的粘度;它表示钻井液流动的 难易程度。
9、出现垮塌、沉砂较多或出现轻度漏失时,钻井液的粘度要适当 增大。
10、钻井液粘度过 低 时不利于携带岩屑,井内沉砂快,冲刷井壁,易造成井壁剥落坍塌、井漏等。
11、通常在保证携带岩屑的前提下,钻井液的粘度应尽量 低。
12、钻井液静止 10 s 后所测的切力称为初切力。
13、钻井液静止 10 min 后所测的切力称为终切力。
14、钻井液切力 低 时,悬浮和携带岩屑效果不好,一旦停泵很容易造成井底严重沉砂,轻则下钻不到底,重则发生沉砂卡钻。
15、钻井液切力 高 时流动阻力大,下钻后开泵困难,易憋漏地层。
16、一般要求钻井液具有 低 的滤失量和薄而坚韧致密的滤饼。
17、钻井液的含砂量指钻井液中不能通过 200 目筛(即边长为74微米)的砂子的体积占钻井液体积的百分数。
18、钻井液含砂量越小越好,一般控制在 0.5% 以下。
19、钻井液的固相控制方法有:清水稀释法、替换部分钻井液法、大池子沉淀法、化学絮凝法和 机械设备清除法。
20、加重剂应具备的条件是:本身 密度 大、硬度低,磨损性小,易粉碎。
21、在钻井液中氢氧化钠主要用于调节和控制钻井液的 pH值。
设备部分
1、SY型盘式刹车采用液压传动与控制,主要由刹车装置总成、液压动力源 及相应的控制系统组成。
2、使用伊顿盘式刹车前必须启动 水泵,严禁在无水情况下使用刹车。
3、伊顿盘式刹车的 静摩擦盘 是由安装法兰盘、压力盘和中间盘组成。
4、SY型盘式刹车的刹车系统由工作刹车、驻刹车、紧急刹车、防碰天车刹车及蓄能器刹车组成。
5、SY型盘式刹车的工作刹车是由 开式钳 承担。
6、SY型盘式刹车装置总成是由 刹车盘、钳架、开式钳、闭式钳组成的。
7、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主要由 动力水龙头、管子处理装置、电气传动与控制系统、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司钻操作台、单导轨与滑车等几大部分组成。
8、SY型盘式刹车液压动力源是由泵、储能器、液压管线等组成的。
9、使用伊顿盘式刹车前必须启动水泵,严禁在 无水 情况下使用刹车。
二、简答题
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部分
1、简述卡钻事故处理通则。
答:(1)维持钻井液循环,保持井筒畅通。(2)保持钻柱的完整性。(3)切忌将钻杆螺纹扭得过紧。
2、怎样预防粘吸卡钻?
答:(1)及时活动钻具,快速接卸钻具,钻柱静止时间不许超过3~5min,上下活动超过钻具的伸长量,用转盘旋转时要达到无倒车为止。
(2)无法活动钻具时,若是直井且钻头在井底应将全部钻具重量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压在钻头上,若钻头离井底很高,可相隔3~5min下放一段,或用人力转动钻具。(3)使用中性钻井液,搞好固控工作,实行近平衡钻井。(4)采用防卡钻具,提高井身质量,减少井斜角,勤短程起下钻。
3、起钻过程中井壁坍塌的征兆? 答:上提、下放遇阻。
开泵困难,停泵时有回压,起钻时钻杆内反喷钻井液。
4、下钻过程中井壁坍塌的征兆?
答:井口不返钻井液,钻杆内反喷钻井液。下钻遇阻,开泵泵压忽大忽小,有时会突然升高。
5、怎样预防井塌卡钻?
答:(1)要尽量减少套管鞋以下的口袋长度:一般要求以1~2m为宜。(2)保持泥浆柱压力。(3)减少压力激动。
(4)增加短起下次数,避免拔活塞将地层抽垮。
6、钻井液短路循环的原因有哪些?
答:(1)井下钻具刺坏、倒扣、脱扣、断落等。
(2)地面高压管线(闸门、法兰、油壬及焊口等)刺坏。(3)闸门倒错,如灌泥浆闸门未关等。
7、泥包卡钻的特征?
答:(1)钻进钻速逐渐降低,牙轮蹩钻,泵压升高;(2)起钻时随井径不同阻力有变化;(3)起钻时环空灌不进泥浆;(4)提钻阻力的大小与泥包程度有关。
8、简述复杂情况下的划眼操作。(1)“一冲、二通、三划”法。
其具体做法是:接好单根开泵正常后,先冲下去上提钻具转动一个方位再通下去然后再提起钻具转动划下去。(2)“拨放点划”法。
其具体做法是:当遇到冲不动、通不下的情况时,先加压20~30KN转动转盘,观看指重表指示,若悬重回升,则立即停转盘,再加压20~30KN转动转盘。如此重复操作,直到拨放点划一单根,再提起下划一次。
9、粘吸卡钻的主要原因
答:(1)井壁存在疏松的厚泥饼。(2)滤饼存在强负电力场。
(3)钻井液柱压力与地层孔压差值较大。(4)钻柱与井径直径差值小。(5)井斜角较大。
10、钻速突然变快的原因是什么?
答:(1)地层岩性的变化,钻遇疏松地层、油气层等。
(2)钻遇溶蚀性地层的溶洞,发生“放空”现象,或钻遇断层。(3)在大井眼井段钻进,因钻具断而错开“放空”。
11、钻进中泵压突然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答:(1)PDC钻头溜钻。(2)井塌。(3)钻头水眼堵。(4)刮刀钻头的刮刀片断了。
12、简述预防沉砂卡钻的“进一退三”措施。
答:每打半根或一根单根,开泵划眼两次,停泵下放一次,确定正常后再继续钻进或接单根。
地质部分
1、钻井过程中遇到断层会出现哪些现象? 答:(1)可出现地层缺失和重复。(2)会出现井喷和井漏。(3)出现跳钻和蹩钻现象。(4)容易造成井斜。
2、钻进过程中遇到粘土岩层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粘土岩层一般较软,钻速快,但容易产生钻头泥包。这种地层极易吸收钻井液中的自由水而膨胀,导致井径缩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井壁会产生坍塌现象,井径扩大。
3、钻进过程中遇到砂岩层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砂岩一般来说是较好的渗透层,在井壁上易形成较厚的滤饼,易引起泥饼粘附卡钻。另外泥饼厚对测井也有影响,所以必须用优质钻井液。
钻井液部分
1、钻井液的功用有哪些?
答:(1)清洗井底,悬浮携带岩屑,保持井眼清洁;
(2)平衡地层压力和岩石侧压力,稳定井壁,防止井塌、井喷、井漏;(3)传递水功率,以帮助钻头破碎岩石;(4)为井下动力钻具传递动力;(5)冷却润滑钻头、钻具;
(6)利用钻井液进行地质、气测录井。
2、聚合物钻井液有哪些优点?
答:(1)钻井液密度和固相含量低,因而钻进速度可明显提高,对油气层的损害程度也较小。(2)钻井液剪切稀释特性强。
(3)聚合物处理剂具有较强的包被和抑制分散的作用,有利于保持井壁稳定。
3、确定钻井液的粘度原则是什么?
答:通常在保证携带岩屑的前提下,粘度应尽量低;
井深时泵压高,泵排量受到限制,井眼情况比浅井复杂,粘度易大些; 出现垮塌、沉砂较多或出现轻度漏失时,粘度要适当增大。
第三篇:钻井司钻岗位操作技术规范
钻井司钻岗位操作技术规范
<1>岗位任职条件
1.1 具有在钻井队连续工作5年及以上,并从事副司钻岗位工作2年及以上钻井 作业经验。
1.2 具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能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钻机。
1.3 经培训取得司钻操作证、井控操作证、HSE培训合格证、硫化氢培训合格证证 书。
1.4 身体健康,能够适应本岗位对身体状况的要求。
1.5 能熟练地操作钻机,掌握钻机的结构、性能等知识;掌握钻井作业常规工艺技 术、施工原理、操作规程及标准;掌握常用井下工具、地面工具、用具的型号、规范、性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1.6 掌握QHSE管理体系,严格按照QHSE管理体系要求进行日常工作。
1.7 熟悉各种钻头结构、性能、规范及其应用范围;懂得常用钻具结构、取芯工具的 结构、使用方法;熟悉井控知识操作技能及井控装置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了解水平井、欠平衡井等新技术的基本知识。
1.8 熟悉钻井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及一般故障判断处理方法,具有一定的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9 了解一般事故的预防、判断和处理方法。<2>岗位职责
2.1 司钻是工作班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本班生产和分工协作,带领全班人员按班组作业讣划和队干部生产指令,认真贯彻执行钻井设计、技术措施、操作规程,安全、准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本班生产任务。
2.2 组织本班组员工按照岗位职责、交接班制度、岗位巡回检查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等正确合理使用设备、工具,做到操作规范化。
2.3 负责按照操作规程和技术措施要求操作刹把和井控司钻操作台。
2.4 负责本班岗位练兵和新员工岗位操作培训工作,做到懂原理、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保养、会排除故障。
2.5 负责本班安全质量即QHSE管理工作,定期开展QHSE活动,检查各岗QHSE工作落实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安全因素及钻井质量问题。负责主持班前、班后会,审查工程班报表和QHSE活动记录并签字。
2.6 遇突发事件做好职权范围内的应急处理。
2.7 负责本班考勤、考核工作,做到公开、公正,调动本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岗位巡回检查
3.1 检查路线。
值班房一死绳固定器一立管压力表一钻井参数仪—高速离合器—转盘离合器—辅助
刹车一大绳、滚筒一刹车系统一司钻操作台及电控箱—低速离合器一防碰天车一司钻井
控操作台—紧急停车开关一值班房。
3.2 检查了解内容。
3.2.1 值班房。
检查钻井工程、钻井液班报表、交接班记录、井控记录、坐岗记录、钻具记录、地质资 料、HSE现场检查表、设备运转、保养记录等资料是否齐全,填写是否准确、清洁、及时,无漏填内容。
3.2.2 死绳固定器。
3.2.2.1 各固定螺栓齐全、紧固、无余扣,背帽齐全。
3.2.2.2 钢丝绳排列整齐,按固定围槽排满,挡绳杆齐全。
3.2.2.3 压力传感器、传压管线及连接牢固,无渗漏。
3.2.2.4 止回阀、手压泵灵活,好用。
3.2.2.5 死绳固定器至天车端大绳无刮碰。
3.2.3 立管压力表。
3.2.3.1 防震压力表量程符合要求,表盘清洁,指示灵敏、准确。
3.2.3.2 冬季采取防冻措施。
3.2.4 钻井参数仪。
3.2.4.1 钻井参数仪表完好、灵敏、准确、清洁。
3.2.4.2 传压器及信号线连接牢固,绝缘,无渗漏。
3.2.4.3 指重表、灵敏表、记录仪读数一致。
3.2.4.4 钻井参数仪安装可靠,防水、防震。
3.2.5 高速离合器、转盘离合器。
3.2.5.1 各固定螺栓齐全、紧固。
3.2.5.2 导气(水)龙头及管线不漏气(水)。
3.2.5.3 气囊、钢毂完好无油污。
3.2.5.4 摩擦片无偏磨、损坏、缺失。3.2.6 辅助刹车。
3.2.6.1 挂合及刹车有效可靠。
3.2.6.2 各固定螺栓固定牢靠。
3.2.6.3 运转正常,滑键摘挂灵活。
3.2.6.4 冷却、润滑良好。
3.2.7 大绳、滚筒。
3.2.7.1 活绳头紧固牢靠,余量长度不小于20 cm。
3.2.7.2 钢丝绳无断丝、严重锈蚀、扭结、压扁、磨损超标。
3.2.7.3 大绳排列整齐,整体不打扭。
3.2.7.4 滚筒螺栓紧固牢靠。
3.2.7.5 滚筒无严重龟裂,磨损厚度不超过规定范围。
3.2.8 刹车系统。
3.2.8.1 刹车系统(机械钻机)。
(1)刹带调节螺栓好用、不滑扣,刹带调节扳手齐全。
(2)刹车曲轴套无松动,润滑良好、灵活,曲轴下无杂物和油污。
(3)刹带片使用铜螺栓固定,磨损均匀,剩余厚度不小于15 mm.刹带吊钩、托轮调节 合适。
(4)刹把活动自如,刹把与钻台面夹角为45°左右。
(5)刹车气缸螺栓、销子齐全紧固,进气、放气良好,不漏气,刹车可靠。
(6)冷却水畅通,不漏水(注意防止高温激化)。
(7)刹车调节螺栓背帽与底座的间隙为3~5 mm。
3.2.8.2 盘式刹车系统(电动钻机)。
(1)液压站电动机、柱塞泵运转正常,无杂音。
(2)渡压油量合适,最高工作油温不大于60℃,额定工作压力7.5 MPa,滤清器指示 正常。
(3)油缸液压管线无渗漏。
(4)刹车块厚度磨损小于12 mm,否则必须更换。
(5)安全钳松刹间隙小于0.5 mm。
(6)刹车盘和刹车毂无油污。
(7)冷却水畅通,不漏水(注意防止高温激化)。
3.2.9 司钻操作台及电控箱。
3.2.9.1 气开关灵活好用、固定牢靠,仪表齐全、灵敏、准确、清洁。
3.2.9.2 气管线连接牢固不漏气。
3.2.9.3 总气压力为0.65~0.9 MPa。
3.2.9.4 电控箱各转换开关灵活好用,仪表灵敏、准确,各指示灯完好,箱内气压足
够,电源线路走向符合规定要求,绝缘良好,防爆。
3.2.10 低速离合器(同高速离合器)。
3.2.11 防碰天车。
3.2.11.1 过卷式及重锤式:过卷阀、重锤灵活好用,气路畅通,过卷阀长度调节合 适;开口销符合使用要求,保险可靠;防碰天车绳松紧合适,无打扭及缠挂井架现象。
3.2.11.2 电子数码式:电子数码防碰装置及传感器、电磁阀完好,正常;报警提示
及刹车设定正确。
3.2.12 井控司钻操作台。
3.2.12.1 固定牢靠,仪表齐全、完好。
3.2.12.2 气源压力符合要求。
3.2.12.3 气控阀手柄齐全,复位良好;无障碍物,操作方便。
3.2.12.4 冬季保温好。
3.2.13 值班房。
3.2.13.1 主持召开班前会,接受生产任务书,填写交接班记录。
3.2.13.2 汇总各岗检查中发现的未整改问题或隐患,并及时反陕给值班干部协调
解决。
3.2.13.3 安排本班生产内容、技术要求、操作规范、QHSE要求等。
3.2.13.4 下班后主持召开班后会,对班组QHSE执行情况和生产完成情况进行讲
评。
<4>交接班内容
4.1 钻进交接班。
4.1.1 接班方上钻台,交班方停转盘,提起钻具,方钻杆出转盘,取出方补心,坐吊
卡,刹车。双方核对指重表、钻压、泵压,提起钻具校核悬重。
4.1.2 接方接过刹把停总车,活动高速、低速转盘气开关,试气,耳听离合器进放气
情况,试刹车,无问题后进行交接。
4.1.3 接班后分别合高速、低速、转盘离合器,下放钻具,配合钻工检查离合器、链
条及其保养、整改工作。
4.1.4 调试防碰天车。
4.2 起下钻交接班。
4.2.1 起下钻时,钻具必须提起来,转盘面上不少于一单根,双方根据井下钻具、工
具规格、数量来核对悬重。
4.2.2 接方接过刹把停总车,试气和试刹车后进行交接。4.2.3 接班后进行检查,并试防碰装置。<5>岗位操作技术规范
5.1 钻井设备的安装。
5.1.1 安装准备。
5.1.1.1 技术准备:熟练掌握钻机总体、配套及各部件的结构特性、质量、尺寸等,做好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
5.1.1.2 安装工具准备:安排人员准备好钢卷尺、水平尺、百分表、线绳、铅锤等。
5.1.1.3 安装要求:安装质量应达到“七字”标准和“五不漏”要求。“七字”标准:平、稳、正、全、牢、灵、通;“五不漏”:不漏油、不漏气、不漏水、不漏电、不漏钻井液。
5.1.2 钻机的安装。
5.1.2.1 各种型号的钻机安装与井架起升参照各钻机安装操作使用手册执行。
5.1.2.2 司钻根据钻台大班和带队干部安排,组织好本班人员按要求进行设备安 装。
5.1.3 排大绳。
5.1.3.1 安排人员把大绳的活绳端按标准固定在绞车的滚筒上。
5.1.3.2 控制绞车速度,把大绳一排排缠绕在滚筒上,两道大绳之间要紧凑、平整。
5.1.3.3 大绳排完略有拉力,卸掉悬挂游车的绳索。
5.1.3.4 当绞车滚筒上缠宪一排又三圈时,游车的吊环正好离开转盘平面。
5.1.4 挂悬吊系统。
5.1.4.1 把大钩吊放在钻台上井口附近。
5.1.4.2 用小绞车绳把大钩的提环提正。
5.1.4.3 取下游动滑车吊环销,打开吊环。
5.1.4.4 慢慢下放游车,并配合拉推游车,使大钩提环进入游车的吊环内。
5.1.4.5 扣上游车吊环,穿上吊环大销子,戴好螺帽,并上好保险销。
5.1.4.6 起车提起大钩。
5.1.4.7 把水龙头吊坐在转盘上。
5.1.4.8 打开大钩,缓慢下放,推拉大钩,使水龙头的提环进人大钩内,起车上提,大钩自动扣合。
5.1.5 接方钻杆和水龙带。
5.1.5.1 在场地上对方钻杆进行全面检查,符合使用标准后,再组织接方钻杆。
5.1.5.2 把方钻杆上端母接头拉进钻台1~2 m时(具体长度根据钻台高度、方钻 杆尺寸并以方便操作为标准),轻轻放下。
5.1.5.3 刷洗好丝扣,涂好丝扣油。
5.1.5.4 下放水龙头,用绷绳拉起中心管与方钻杆上母扣对扣,使水龙头中心管与 方钻杆处于同一条直线上,人力用链钳把扣上紧。
5.1.5.5 检查水龙带的两端由壬是否完好,丝扣是否干净,密封圈应无损伤,水眼 畅通,由壬涂上黄油。
5.1.5.6 用小绞车吊起水龙带一端与高压立管相接,由壬用榔头砸紧。
5.1.5.7 吊起水龙带的另一端(注意水龙带不能有扭劲)与水龙头鹅颈管相接,由 壬用榔头砸紧。
5.1.5.8 水龙带的两端用直径12.7 mm的钢丝绳(或保险链)分别固定在井水 龙头冲管支架上。
5.1.5.9 水龙带的长度要求:接单根上提到井口时,水龙带要有一定的余量;钻进方余为零时,水龙带不擦钻台。
5.1.6 设备安装安全注意事项。
5.1.6.1 起重吊装、拆卸设备时的现场指挥要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信号明确得随意发出指令。相关人员要经过吊装、司索技能培训。
5.1.6.2 高空作业应系好安全带,工具应拴好保险绳,零配件应装在工具袋内,工具、零配件不得上抛下扔,高空作业的正下方及其附近不得有人交叉作业、停留和通过。
5.1.6.3 不得用电(液、气)动纹车和起重机等起重设备吊人上下。起重吊装设备 时不应用手直接推拉,应用游绳牵引。起重设备下方和转动半径范围内不得站人或行走,不应超载荷工作。吊装时要使用专用压制绳套。
5.1.6.4 吊车不应在架空电力线路下面工作,停放位置与架空线路的距离应符合 安全规定。
5.1.6.5 遇有六级以上(含六级)大风、雷电或暴雨、雾、雪、沙尘暴等能见度小于30 m时,应停止设备吊装拆卸及高空作业。
5.1.6.6 在冬季气温低于O℃的地区,油、气、水、放喷管线及节流、压井、钻井液管汇和钻井泵安全阀应采取包扎、下沟覆土或供暖、保温措施。
5.1.6.7 所有受力钢丝绳应用与钢丝绳径相符的绳卡卡固,方向一致,间距、数量达到要求,绳卡的鞍座在主绳段上。
5.1.6.8 井架上的各承载滑轮应为开口链环型或为有防脱措施的开口吊钩型,不 应在井架任何部位放置工具及零配件。
5.1.6.9 各设备上下钻台,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各岗位密切配合,严防出现安全事故。
5.1.6.10 吊装、搬运盛放液体的容器时,应将容器内液体放净,并清除残余物。
5.1.6.11 各种车辆穿越裸露在地面上的油、气、水管线及电缆时,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损坏油、气、水管线及电缆。
5.1.6.12 设备运转时,要单项或逐级试运转,人员要离开试运转的设备。5.2 钻(冲)鼠洞。5.2.1 冲小鼠洞。
5.2.1.1 小鼠洞管一般是用直径为219~251 mm间的废旧套管做成,长度为12 m 左右,其结构与大鼠洞管相似。
5.2.1.2 方钻杆下面接钻铤,钻铤上一般接直径为250 mm的钻头、使方钻杆放人 长度与小鼠洞管长度相等为最佳。
5.2.1.3 小鼠洞位置在井口大门一侧的正前方,鼠洞管应放至管口距转盘面0.1 m 为宜,地面距井口中心1.5 m左右。5.2.1.4 冲小鼠洞时,钻头接触地表,调整好钻具位置,然后开泵下冲,边冲边放。硬地层可带螺杆冲鼠洞。
5.2.1.5 冲完小鼠洞停泵,上下活动2次方钻杆,上提钻具,并灌满钻井液。5.2.1.6 用∮22.2 mm³10 m的钢丝绳套,一端拴牢在鼠洞管上端,另一端吊挂在 游车大钩上。上提游车,鼠洞管上升至转盘面0.2 m摘气门刹车。
5.2.1.7 下放游车,鼠洞管人鼠洞,小鼠洞管口一般与转盘面平或可略低一点。5.2.1.8 用∮15.8 mm钢丝绳拴牢鼠洞管,将其固定在转盘大梁上。5.2.1.9 安全注意事项。
(1)接钻头、接钻铤要符合标准。
(2)土提鼠洞管的绳套选择好,拴牢,严防滑脱伤人或碰坏设备。
(3)下小鼠洞管到位后,要固定,防止下沉。
(4)小鼠洞管周围要用泥土填平。5.2.2 冲大鼠洞。
5.2.2.1 在方钻杆下方先接好冲鼠洞的钻头,在井口开出井眼,方人打完,用大钳把方钻杆上接头扣上紧。
5.2.2.2 上提方钻杆,卸下钻头,然后下接一根钻铤,再接上冲鼠洞的钻头(钻头直径一般为324 mm)。
5.2.2.3 钻头接触地表,开泵下冲。为了保证方钻杆轴线与转盘中心线的夹角在8°~l0°范围内,应用绷绳绷住水龙头中心管。钻台人员要用链钳配合转动方钻杆,边冲边放。下冲深度为使下入的鼠洞管高出钻台平面0.1~0.2 m为宜。
5.2.2.4 起出钻具,应尽快组织下鼠洞管(注意:起钻时,要向鼠洞内灌满钻井液)。
5.2.2.5 用大钩提起鼠洞管,把鼠洞管下入鼠洞内。如果鼠洞管不到位,可用钻具重量下压,使之符合高度要求;如果鼠洞管下入过多,可提到一定高度,用钢丝绳把鼠洞管固定在井架底座上。
5.2.2.6 安全注意事项。
(1)接钻具、接钻头要符合标准。
(2)冲鼠洞时,要注意水眼畅通,泵闸门开关正确,开泵、停泵要配合好。
(3)上提鼠洞管的绳套要选好并拴牢,严防滑脱伤人或碰坏设备。
(4)大鼠洞管下到位置后,要固定牢,防止下沉。
(5)鼠洞管四周要用泥土填平,以防水泥浆灌入。
5.2.3 螺杆(或涡轮)钻鼠洞。
5.2.3.1 大鼠洞管是用直径273 mm的废旧套管做成的,其长度一般为17 m左右(比方钻杆长2~3 m)。
5.2.3.2 大鼠洞管上端可为套管的母扣接箍,并在接箍下气割直径为80 mm对称 的两个孔(用于拔鼠洞);而另一端焊成锥形,利于下人鼠洞内,并气割一孔,在拔鼠洞管时利于水和钻井液排出。
5.2.3.3 准备好直径为∮203.2 mm或∮254 mm的涡轮钻具,直径为∮317.5 mm的 牙轮钻头,直径为∮50.8 mm长15 m左右的新白棕绳两根。
5.2.3.4 在井口用单泵启动涡轮,经启动运转正常后方可停泵接上钻头。
5.2.3.5 先用∮50.8 mm白棕绳两根,棕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井架大腿或拉筋上,要固定牢靠。
5.2.3.6 上提方钻杆、涡轮及钻头,慢慢下放至大鼠涧口的合适位置。
5.2.3.7 在涡轮上缠绕白棕绳4~5圈,两根棕绳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此时应注 意涡轮反扭矩的旋转方向,白棕绳不能缠反。
5.2.3.8 检查方钻杆或涡轮的倾斜度,钻大鼠洞必须保持方钻杆及涡轮轴线与井 眼中心线的夹角为8°~10°。
5.2.3.9 钻鼠洞时,送钻加压要缓慢均匀。随着鼠洞的不断加深,两根白棕绳的放 松工作应轮流交替进行,倒换时要特别注意安全。拉白棕绳的人要离涡轮稍远一些,相 互配合好,倒绳时涡轮倾斜可暂停送钻。
5.2.3.10 钻完鼠洞深度后,上下提放几次即可停泵起出钻具,卸下涡轮并将方钻 杆放在井内。
5.2.3.11 用大钩提起鼠洞管下人鼠洞内,遇阻时上提猛放下人。大鼠洞管口应比 转盘面高0.1~0.2 m为宜。
5.2.3.12 安全注意事项。
(l)涡轮反扭矩大时,注意防止把白棕绳拉断,严防伤人。
(2)送钻不能过猛。白棕绳受力很大时,要适当减小钻头的压力。
(3)如果单泵能使涡轮钻具转动时,最好使用单泵。
(4)操作配合要协调默契。
5.3 下钻。
5.3.1
准备工作。
5.3.1.1 检查刹车系统是否灵活可靠,刹把角度是否合适。
5.3.1.2 防碰天车系统是否可靠。
5.3.1.3 检查大绳、死活绳头、指重表状态是否正常。
5.3.1.4 检查总气源压力是否在0.8~1.0MPa范围内。
5.3.1.5 组织、督促其他岗位人员做好本岗下钻前的准备、检查工作,对存在的问 题组织整改。
5.3.2 钻头人井前的检查。
5.3.2.1 型号、尺寸及类型符合技术指令要求。
5.3.2.2 钻头人井前应用钻头规量其直径,看是否与井眼尺寸相一致,同类钻头,直径误差不应超过±1.5 mm。
5.3.2.3 螺纹应清洗检查完好,水眼畅通。
5.3.2.4 PDC钻头刀翼数量、复合片尺寸符合要求,外表完好。
5.3.2.5 牙轮钻头本体焊缝牢实,牙轮齿圈间不能互咬,非密封滚动轴承牙轮钻 头,转动灵活。
5.3.2.6 储油密封轴承牙轮钻头下井前检查压盖是否固定牢靠,压盖上的传压孔 通畅。
5.3.2.7 镶齿牙轮钻头应检查固齿质量,硬质合金齿无松动、碎裂现象。
5.3.2.8 佥刚石钻头直径、颗粒齿、焊缝、喷嘴等部位外观检查合格。
5.3.3 钻头上扣。
5.3.3.1 刮刀钻头上扣。
(1)液压大钳上扣:在井口放上与钻头尺寸相匹配的刮刀钻头盒;上提钻具至转盘面 一定高度,均匀涂好钻具丝扣密封脂,井口操作人员用手将钻头与钻具丝扣连接上,直至 上不动为止;慢慢下放钻具至钻头盒内,调整液压大钳高度,使液压大钳正好咬住钻头上 下两端连接部位;按规定扭矩低速将连接处丝扣上紧;打开液压大钳,检验察看丝扣是否 上紧,否则重新紧扣。
(2)B型钳上扣:在井口放上与钻头尺寸相匹配的刮刀钻头盒;上提钻具至转盘面一 定高度,均匀涂好钻具丝扣密封脂,井口操作人员用手将钻头与钻具丝扣连接上,直至上 不动为止;慢慢下放钻具,使刮刀钻头离钻头盒底10 mm;用B型钳内钳咬住刮刀钻头本体,外钳咬住钻具。双钳上扣至规定扭矩为止。
5.3.3.2 牙轮钻头上扣。
B型钳上扣:在井口放上与钻头尺寸相匹配的牙轮钻头盒;涂好钻具丝扣密封脂;内 外钳工合力托起钻头与立柱上的近钻头接头对扣后,用人力上不动为止;锁紧转盘销子; B型钳用外钳咬住近钻头接头,上到规定扭矩;检验察看丝扣是否上紧,否则重新紧扣。
5.3.3.3 金刚石钻头上扣。
(1)用液压大钳上扣:井口放上牙轮钻头盒,上扣前将钻头冠状部分用毛毡包扎好,将钻头丝扣部分涂好钻具丝扣密封脂;上提钻具至转盘面一定高度,井口操作人员用手 将金刚石钻头与钻具丝扣连接,上至人力上不动为止;慢慢下放钻具,使液压大钳正好咬 住钻头本体上下两端连接部位;按规定扭矩低速将连接处丝扣上紧;打开液压大钳,检验 察看丝扣是否上紧,否则重新紧扣。
(2)用B型钳上扣:井口放上钻头盒;上扣前将钻头冠状部分用毛毡包扎好,并在钻 头丝扣部分涂上钻具丝扣密封脂;上提钻具至转盘面一定高度,井口操作人员用手将金 刚石钻头与钻具丝扣连接,上至人力上不动为止;搬走盖住井口的牙轮钻头盒子,慢慢下 放钻具,使金刚石钻头没于井口内100~150 mm;内钳咬住金刚石钻头本体,外钳咬住钻 具,双钳上扣至规定扭矩;检验察看丝扣是否上紧,否则重新紧扣。
5.3.3.4 PDC钻头上扣。
上扣前将钻头切削齿部分用毛毡包扎好,并在钻头丝扣部分涂上钻具丝扣密封脂; 将PDC钻头吊放入卡盘内,并关上卡盘安全销,同时将钻头及专用卡盘放至井口;关土 转盘制动销;缓慢下放钻具,使钻头接头与钻头对好扣,用旋绳缓慢上扣;用外钳咬住近钻头接头,紧扣至规定扭矩;检验察看丝扣是否上紧,否则重新紧扣;打开PDC钻头专用卡盘安全销,上提钻具,从井口取出PDC钻头卡盘。
5.3.4 下钻铤。
5.3.4.1 起空游车至二层台。
5.3.4.2 接到井架工扣好吊卡提升信号后,提立柱至井口,缓慢下放对扣。
5.3.4.3 紧扣至规定扭矩。
5.3.4.4 卸安全卡瓦,取掉安全卡瓦后,上提钻具,配合内外钳工取卡瓦。
5.3.4.5 下钻铤人井,目视指重表及井口,至钻铤立柱第二单根人井后,减速,钻铤 接头端面距转盘面0.6 m左右处刹车。
5.3.4.6 协助内外钳工坐卡瓦和卡安全卡瓦(安全卡瓦应卡在距卡瓦上部50~ 80 mm处)。
5.3.5 下钻杆。
5.3.5.1 合低速,提空游车离开井口距转盘面2m左右换高速,目视滚筒及游车,起空游车至二层平台,高度合适。
5.3.5.2 接到井架工扣好吊卡起车信号后,提立柱至井口。
5.3.5.3 缓慢下放立柱对扣,上扣,紧扣至规定扭矩。
5.3.5.4 起钻具取出卡瓦(或打开井口吊卡)刹车,取出井口吊卡后下钻,目视指重 表、井口,中途点刹,立柱上端距井口3~5 m时.逐渐减速慢放。
5.3.5.5 配合内、外钳坐卡瓦或吊卡,开吊卡上提或取吊环挂空吊卡上提。
5.3.6 下钻基本操作。
5.3.6.1 合上转盘惯性刹车,锁住转盘,防止误操作(仅适用于液气大钳操作)。
5.3.6.2 右手扶刹把,左手合低速气开关起空车,用低速起升,待空吊卡升过转盘 面2m后改换高速,眼看滚筒钢丝绳排列,中途活动高速气开关一次(冬季两到三次),检查离合器放气情况;滚筒大绳必须排列整齐,注意游动系统勿要碰撞井架、钻具、指梁或二层台;游车上升时,右手不离盘刹手柄(或刹把),左手不离气开关,接近二层台时先降低转速,后摘高速离合器,监视屏内游车过二层台(或抬头上看,目送游车过二层台),当井架工发出停车信号时刹车。
5.3.6.3 待井架工扣好吊卡发出上提信号后,缓慢上提立柱出立柱盒,钻工送立柱 至井口,外接头高出井口内钻具接头0.2~0.3 m时刹车,注意防止摆动幅度过大,刷净 螺纹并抹好螺纹脂,下放立柱对扣一次成功,放松大钩弹簧刹车,防止吊卡随钻杆立柱转 动。
5.3.6.4 待液气大钳或B型大钳按规定扭矩上紧扣后,右手扶刹把,左手两次合低 速,上提钻具0.2~0.3 m刹车,待摘开吊卡拉离井口后慢抬刹把,眼看指重表下放钻具,接头过转盘要点刹,上单根余4~5 m减慢下放速度,吊卡稳坐转盘。放松大钩殚簧,配 合内外钳工摘开吊环,挂人空吊卡,重复上述动作。
5.3.6.5 电动钻机下放钻具时,眼看指重表,操作电磁刹车开关手柄,根据悬重调 整手柄角度,防止钻具突然遇阻,同时看立柱下放位置,当接头过转盘时点刹,吊卡距转 盘4~5 m时,手柄应达到最大位置,减速慢放配合盘刹手柄,将吊卡平缓坐在转盘上,松开手柄回位、放松大钩弹簧,当大钩两台肩接触,立即刹车,配合内外钳工摘开吊环挂入空吊卡,插好吊卡销后,继续起空游车作业。
5.3.7 顶驱下钻操作。
5.3.7.1 打开吊卡,启动吊环倾斜装置,待吊卡离开钻柱后,提升顶驱至井口接头 以上,倾斜装置复位,提升顶驱至二层台以上适当位置。
5.3.7.2 启动吊环倾斜装置,使吊卡摆至小鼠洞或二层台附近适当的位置,将单根 或立柱扣入吊卡,并锁好吊卡。
5.3.7.3 提升单根时,应在吊环倾斜状态将单根提出小鼠洞,当单根下端离开小鼠 洞后,边提顶驱边收回吊环倾斜装置,直至单根移至井眼中心,并将单根下端插入钻柱母 扣。
5.3.7.4 提升立柱时,应边提顶驱边收回吊环装置,待吊环装置完全复位至垂直状 态后,方可将立柱提离钻台面。严禁吊环在倾斜状态下将立柱提离钻台面。
5.3.7.5 用B型钳或液气大锚上好单根或立柱与钻柱之间的连接扣。
5.3.7.6 下放顶驱,使单根或立柱上端插入顶驱导向口,并对好扣,再用顶驱背钳 上好保护接头与单根或立柱之间的连接扣。严禁用顶驱主电机同时旋紧单根或立柱与钻柱之间的连接扣。
5.3.7.7 下钻过程中,如遇井喷、井涌时,立即坐卡瓦,下放顶驱,连接顶驱与立柱,关闭遥控内防喷器。
5.3.8 下钻技术要求。
5.3.8.1 下钻时必须刷净螺纹,涂好螺纹脂,应采用符合SY/T 5198-1996《钻具 螺纹脂》规定性能指标的螺纹脂。钻具连接螺纹应按SY/T 5369-94《石油钻具的管理 与使用方钻杆、钻杆、钻铤》规定的最佳扭矩值旋紧。
5.3.8.2 下钻超过700 m或悬重300 kN时必须使用辅助刹车(电磁涡流刹车)o 电磁刹车在使用前,必须保证冷却系统正常。
’
5.3.8.3 使用双吊卡下钻杆时,应使用小补心。
5.3.8.4 下井的配合接头、稳定器、打捞工具等井下工具要有内外径尺寸和长度记 录,特殊工具附有草图。
5.3.8.5 组合钻具要满足设计要求。组配钻具时,技术员要在现场进行把关。
5.3.8.6 下钻中途或到底开泵要求小排量顶通,禁上大排量开泵。中途开泵的位 置要避开易漏、垮地层。
5.3.8.7 深井每次下钻至技术套管鞋处要循环1~2周,把套管内的钻井液循环调 整好,然后再根据井下情况决定是否分段顶通下钻,防止一欢下到底无法开泵。
5.3.8.8 地层复杂、易喷易漏的井,每下2~5柱钻具,要开泵顶通一次钻井液,必 要时循环一周钻井液。
5.3.8.9 下钻中途或到底循环钻井液时,应采用上下大幅度活动钻具的办法,禁止 转转盘活动钻具,以免影响携砂效果。
5.3.8.10 下钻遇阻不硬压,应提起钻具上下活动,转动方向,缓慢试下,无效时,接方钻杆循环钻井液或划眼,下最后两柱立柱时要减慢速度,至少预留一根要开泵循环划 眼到底。
5.3.8.11 下钻井口不返钻井液时,应立即接方钻杆或顶驱小排量开泵顶通,必要 时建立循环,待井下情况正常后再下钻。返出过多则考虑溢流或者钻头水眼堵。
5.3.8.12 下钻中途或到底开泵困难时,应起出部分钻具,直至起到原来易于开泵 的位置,开泵顶通循环钻井液。在井下情况正常后,再分段下入钻具并开泵循环。循环 时要缓慢开泵,排量要由小到大,直至正常排量,必要时循环一周钻井液。
5.3.8.13 变更钻具组合后的下钻,在钻头进入全角变化率大的井段(定向、扭方 位、增斜、降斜)时,应放慢下放速度;遇阻时,不得硬压,应采用接方钻杆开泵尽量下冲,必要时可采用转盘拨划来通过遇阻井段;仍下不去时,要起钻换原钻具通井。
5.3.8.14 T动力钻具遇阻时,应采取换方向下钻的办法,必要时,采取开泵适当转 转盘划眼的办法来通过遇阻井段;仍下钻困难时,应起钻通井。
5.3.8.15 下钻进入取心井段或者缩颈井段,应采用开泵划眼的方式。
5.3.8.16 下钻出现溢流时,应立即停止下钻作业,迅速按“四²七”动作程序正确 关井,在求出关井立压和套压后,确定合适的压井液密度,然后用配好的压井液按司钻法 或工程师法压井。
5.3.9 下钻安全注意事项。
5.3.9.1 操作时要平稳,严禁猛提、猛放。
5.3.9.2 下放钻头前,必须检查封井器闸门芯子是否打开到位;下放钻头人井时,扶正钻具,缓慢下放,防止钻头碰导管或其他部位发生意外。
5.3.9.3 起空车时注意观察大绳排列情况及游车上升位置,谨防顶天车。
5.3.9.4 下钻时要控制下放速度,防止突然遇阻或刹车失灵造成顿钻或其他事故。
5.3.9.5 冬季应经常活动各气控开关,防止冻结。
5.3.9.6 使用B型大钳紧扣时,注意按规定扭矩上紧扣。
5.3.9.7 井口人员摘扣吊卡时,一定要刹住车,以防顿飞吊卡。
5.3.9.8 严禁在没有滚筒冷却水或辅助刹车有故障的情况下下钻;没有冷却水装 置的刹车鼓发热后禁止浇水冷却。
5.3.9.9 注意井口钻井液返出情况,其返出量要与下人的钻具体积相一致。
5.4 钻进,5.4.1 准备工作。
5.4.1.1 检查指重表、立管压力表工作是否正常。
5.4.1.2 检查盘刹手柄角度和压力是否合适,刹车是否灵敏。
5.4.1.3 检查钻杆单根,放入鼠洞。
5.4.2 开泵。
5.4.2.1 下钻至钻头距井底至少10 m时开泵,开泵前先发信号,通知副司钻,得到 副司钻开泵信号后,方可进行开泵操作。
5.4.2.2 开泵时,按“一轻、二重、三负荷”三次操作泵开关。做到手不离泵开关手 柄(电动钻机为手轮),眼不离立压表,耳听机器运转声,密切注意立压变化,立压一显示,立即摘泵观察,待水眼及环空畅通、钻井液正常返出,再正常循环。
5.4.3 正常钻进。
5.4.3.1 开泵后先启动转盘,后旋转下放钻具到钻头接触井底,根据钻头类型,加 压磨合或造型,右手轻抬刹把下放钻具,钻压由小到大逐渐加至设计钻压,在设计钻压范 围内控制刹把使滚筒均匀转动送钻。
5.4.3.2 注意力集中,眼盯指重表,均匀送钻,防止溜钻、顿钻事故的发生。
5.4.3.3 随时观察泵压变化,发现泵压下降超过1 MPa时,立即停钻检查。如地面 设备无问题,则起钻检查钻具。停钻后只允许上提下放活动钻具,不允许连续转动转盘活动钻具。
5.4.3.4 随时观察悬重变化,发现悬重减少时,如地面设备、仪表无问题则立即起 钻;如悬重减小、泵压下降,则是钻具已断,应立即起钻。
5.4.3.5 如钻进时跳钻严重,要减小钻压,调整钻井参数。
5.4.3.6 钻遇软硬交错地层及钻遇夹层时,要上提钻具划眼并调整钻井参数,防止 井斜。
5.4.3.7 钻时突然变快,不盲目追求进尺,要上提钻具,循环钻井液,防止钻遇高压 层而发生井喷事故。
5.4.3.8 钻进时发生严重漏失(有进无出)或放空,要及时停钻,将钻具起至安全井 段或套管内。
5.4.3.9 及时判断钻头、螺杆等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5.4.3.10 打完方入后,刹住滚筒,停转盘,停泵,上提钻具,接单根。
5.4.4 接单根。
5.4.4.1 钻完方入后,刹住滚筒,钻压减少30~50 kN.摘转盘气开关,待转盘停稳 后一次挂合低速离合器,快绳下移时松开刹把,单根下接头出转盘面0.5 m摘低速离合 器刹车后,停泵,扣好吊卡摆正后慢放钻具坐吊卡,大钩弹簧松回2/3左右,指重表回至 空悬重左右刹住滚筒。
5.4.4.2 卸扣后,上提方钻杆,公扣离母接头端面0.2 m左右剁车,当钻工用钻杆 钩子拉送方钻杆到小鼠洞上方时,慢慢下放,对扣一次成功,保持方钻杆和小鼠洞单根在 一条轴线上;待用自动上扣器上扣后用吊钳或液气大钳按规定力矩旋紧连接螺纹。
5.4.4.3 起车,单根余3/4长度时摘气开关,钻具平稳上升,单根出鼠洞,钻工勾住 钻杆护送到井口,公接头高出母接头0.2 m左右时刹车。
5.4.4.4 稍松刹把下放钻具,钻工配合对扣一次成功,不压扣,一边动力旋扣,一边 稍松刹把,扣上完后,用双钳或液气大钳按规定力矩旋紧连接螺纹。
5.4.4.5 上提钻具离开吊卡0.2 m后刹车,钻工搬开吊卡,开泵,钻工取出小补心。钻井液返出井口、泵压正常后再慢慢下放钻具,眼看指重表、立管压力表、方钻杆接头过 转盘面时慢慢驱动转盘使方补心进方瓦,启动转盘恢复钻进。
5.4.5 刮刀钻头钻进。
5.4.5.1 刮刀钻头轻微蹩钻是正常现象,但要均匀送钻,防止严重蹩钻蹩掉刮刀 片。
5.4.5.2 刮刀钻头钻进时,严防加压启动转盘。
5.4.5.3 钻速变慢,钻头接触井底泵压升高时,应循环钻井液起钻。
5.4.6 牙轮钻头钻进。
5.4.6.1 牙轮钻头接触井底,低速、轻压磨合牙轮0.5 h左右,再逐渐加至设计钻压钻进。
5.4.6.2 牙轮钻头有跳钻现象,要适当调整钻压和转速,待正常后,可恢复正常钻 进,否则起钻加入减震器,并进行接头和钻铤探伤。
5.4.6.3 有蹩钻现象时,要认真分析原因,进行处理;钻头用到后期发生蹩钻,要立 即停钻,循环好钻井液,组织起钻换钻头。
5.4.6.4 钻头用到后期,出现转盘负荷大,转动不均匀,打倒车、钻速明显下降等现 象时,应停钻循环合适钻井液,起钻换钻头。不可再试钻判断钻头。
5.4.7 金刚石钻头钻进。
5.4.7.1 金刚石钻头入井前,必须保证井底干净,无落物。
5.4.7.2 在适当转速下轻压钻进0.3 m左右,估计已钻出钻头胎体高度,钻头与井 底吻合后,再逐步增加钻压、转速至优选值。
5.4.7.3 由于金刚石钻头出刃小,钻头吃入地层后,其工作面与井底间隙更小.当 高压钻井液通过钻头工作面时,对钻头产生一个向上的举升力,钻头压力降越大,液压举 升力越大,因此,必须适当增加钻压以克服液压举升力的影响。
5.4.7.4 不能用金刚石钻头划眼。
5.4.7.5 钻速突然降低,表明岩性发生变化或钻头损坏,如果返出岩屑未变化,报 告值班干部或工程技术员,确定是否起钻。
5.4.7.6 泵压相扭矩突然升高,表明钻头工作面上可能出现“O”形环槽,影响钻井 液从水槽中通过而导致泵压升高,要报告值班干部或工程技术员,确定是否起钻。
5.4.8
PDC钻头钻进。
5.4.8.1
PDC钻头入井前,必须保证井底干净,无落物。
5.4.8.2 下钻过程中控制下放速度,避免钻头下入小井眼卡钻。如果出现下钻遇 阻,上提困难,在许可范围内活动,及时通知值班干部或工程技术人员上井处理,切勿将 事故复杂化。
5.4.8.3
PDC钻头原则上不允许划眼。
5.4.8.4 下钻至最后一个单根,应接方钻杆缓慢开泵,开泵时排量由小到大,逐渐 加大排量。达到正常排量后,低转速下放,循环冲洗井底5~10 min,待井底岩屑循环干 净,PDC钻头接触井底。
5.4.8.5 确认钻头接触井底后,采用推荐的参数低转速(电动转盘采用30 r/min,非电动转盘采用Ⅰ挡低速)、低钻压(10~20 kN)钻进0.5 m左右井底造型,在造型过程 中切勿急于增加钻压,以免损坏钻头。
5.4.8.6 井底造型完毕后,按设计钻井参数进行钻进。
5.4.8.7 钻进中加压应均匀、连续,严禁顿钻、溜钻,合理设置自动送钻系统;钻遇 软硬交错地层或不均质地层出现蹩跳现象时,应适当降低钻匝、转速;当钻遇较硬的均质地层时,钻速会明显下降,这时可采用上限钻压一下限转速的参数组合;在均质的适宜地 层中钻进时发生蹩跳钻现象,一般采用提高转速的方法可恢复平稳钻进状态。
5.4.8.8 钻头使用到后期,由于复合片磨损较大,复合片不易吃入地层,可适当提 高钻压,以维持较高的钻速。
5.4.8.9 钻进中出现地层岩性变化不大而机械钻速和转盘扭矩明显下降,立管压 力上升(泥包)经处理无效后,请示值班干部或技术人员,确定是否起钻。
5.4.9 定向(定向井、丛式井、水平井)钻进。
5.4.9.1 开始定向钻进施工前,会同定向井工程技术人员装配施工要求所需的有 关专用工具、仪器,并组织全班接受技术培训。
5.4.9.2 所有钻具人井前,应通内径,确保水眼通畅。
5.4.9.3 带井底动力钻具及稳定器钻具组合下钻,应适当控制速度,匀速下放。
5.4.9.4带弯接头、弯螺杆及稳定器的钻具起钻,不应用转盘卸扣。
5.4.9.5 弯螺杆钻具组合在下钻遇阻时,应起钻后用常规钻具组合划眼通井。
5.4.9.6 定向钻进结束后用带稳定器组合钻进时,应按设计逐次增加稳定器个数 并带随钻震击器,分别对定向钴进井段进行划眼。
5.4.9.7 起下钻过程中除正常摩擦阻力外,下钻(下放)遇阻不能超过50kN,起钻(上提)遇卡不得超过100 kN。
5.4.9.8 开泵前调准工具面、锁住转盘;下钻至距井底2~3 m开泵循环,排量逐渐 增加到规定数值,待螺杆启动后缓慢下放至井底钻进,送钻均匀。螺杆长时间空转要缓 慢地转动转盘,划眼时应降低排量。
5.4.9.9 钻进中密切注意泵压变化,超出规定范围应停泵,上提钻具,然后重新开 泵启动钻具。
5.4.9.10起钻前不应压死螺杆钻具循环钻井液;上提钻具时,应先停泵待螺杆停 止运转后,再上提钻具。
5.4.9.11 测斜前应按要求充分循环清洗井底,接单根上提有遇阻的情况下应循环 处理,井下畅通后再测斜。吊测过程中,在仪器未下到井底前钻具在井内静止时间小于 3 min,防止钻具在井底静止时间过长造成卡钻。
5.4.9.12 测斜前要观察泵压、悬重变化,在泵压、悬重异常时禁止测斜,防止测斜 仪器卡到钻具断口外环空中。
5.4.9.13 有线随钻施工要求。
(1)有线随钻施工要求司钻组织全班人员在相关操作时必须得到随钻车上操作人员 的指令;操作人员要集中精力,防止损坏电缆或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2)组织检查地而设备、仪表运转是否正常,包括柴油机、钻机、钻井液泵,转盘、泵压表、指重表、参数仪等,随钻期间不准倒换发电机。
(3)下钻到底后,井底无沉砂、井筒畅通无遇阻情况循环好钻井液,可组织人员接循 环头、上水龙带、装好井口工具、边下放仪器边活动钻具;否则必须接方钻杆先建立循环,至少循环两周以上,确保井筒砂子完全带出井口方可进行随钻施工。
(4)随钻施工过程中,注意施工环节的连续,减少等停时间,操作好刹把配合随钻技 术人员缩短摆工具面时间;钻具在井下如有异常,优先考虑缓慢开泵,建立循环,缓慢上 下活动,不准连续转动钻具(因有电缆)。
(5)随钻定向滑动钻进过程中,加压无进尺或工具面为一恒定值时,要及时上提活动 钻具,以防止粘卡事故的发生。如发现钻具已发生粘卡,要及时通知值班干部或技术人 员进行处理。
(6)接单根时先让操作人员绷紧电缆,待钻井液泵停稳,井口不返钻井液后,释放手 压泵压力,上提电缆速度不大于1.5 m/s。当仪器距离井口150 m时逐步减速,仪器离井 口20 m时,卸开钻杆替根。仪器未全部进入替根时,替根不得拉离井口。
(7)随钻施工每钻完一个立柱,必须充分循环,保持井底干净,以接好下一个立柱、仪器下到井底后开泵正常,容易摆放工具面为原则。
(8)注意接单棂、钻进上下活动钻具时刹把操作均需与电缆滚筒同步,以防拉断电缆 和电缆打扭。
5.4.10 钻进技术要求。
5.4.10.1 接单根前按规定进行划眼,要观察井下钻具的上提拉力,拉力异常时,要 活动钻具或者短起下钻,待方钻杆提起后,方可停泵;卸扣时不磨扣,上扣时不压扣,必须用大钳紧扣。每接3个单根校对一次指重表,防止钻压不准影响井身质量。
5.4.10.2 接单根中途要用转盘活动好井内钻具。单根接上后,钻具放不下去时,应尽快甩掉单根,接上方钻杆用转盘转动活动钻具。注意每1 000 m钻杆允许扭转4~5 圈,转动时要控制好转盘,防止倒转而倒开井内钻具。
5.4.10.3 采用双泵钻进接单根时,打完单根先停一台泵,提起方钻杆后再停另一 台泵;接好单根后先开一台泵,待钻井液井口返出正常后再开另一台泵。正常后操作人 员手才能离开气开关。
5.4.10.4 保证钻头平稳钻进,防止钻头先期损坏,应尽量避免蹩钻现象发生。若 一旦发生了蹩钻现象,应立即将钻头提离井底,然后采用小钻压(一般为30~50 kN以 下)钻进。
5.4.10.5 钻进中设备发生故障,尽量保持循环钻井液,并活动钻具。
5.4.10.6 不能循环钻井液及活动钻具时,可下放钻具,将急重的2/3或全部压至 井底,使钻具弯曲,以降低粘卡几率;待排除故障后,要立即起钻,逐项详细检查。
5.4.10.7 钻进时,泵压突然下降,钻井液性能无大变化时,应立即停钻检查。
5.4.10.8 检查并合理使用固控设备,把钻井液的含砂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含砂量达不到要求时,应停钻循环除砂。
5.4.10.9 快速钻进时,每打完一个单根要划1~2次眼,并做到早开泵、晚停泵,以 便充分携砂。
5.4.10.10 测单点要及时;测单点过程中要勤活动钻具,钻具在井内静止小于3 min(仪器照相时钻具要静止)。
5.4.10.11 钻进中遇软硬交接的地层,减压钻进正常后,加至设计压力钻进。发现 钻头蹩跳,转速不均匀,停车后有倒车现象、进尺慢等,应立即查明原因,禁止盲目钻进。
5.4.10.12 钻遇渗透性好的地层时,应注意活动好钻具,防止发生压差和泥饼卡 钻。
5.4.10.13 遇到硬夹层时,经常提起钻具划眼,减压打“窝窝’’,钻时由慢变快要跟上钻压。
5.4.10.14 井底有落物或处理不干净时,不得强行钻进,在小钻压试钻后,方可决 定是否钻进或起钻处理。
5.4.10.15 钻进中出现溢流时,应停止钻进,迅速按“四²七’’动作程序正确关井,在求准关井立压和套压后,确定压井液的密度,合理配制压井液按司钻法或工程师法压 井。
5.4.11 钻进安全注意事项。
5.4.11.1 刹把操作防止溜钻和顿钻。
5.4.11.2保证钻头平稔钻进,严禁加压启动转盘,防止钻头先期损坏。
5.4.11.3 钻速快的井段要注意短起下钻,以防最后起钻时出现拔活塞现象或者卡 钻。
5.4.11.4 钻具在裸眼以内,严禁水龙头坐在转盘上修理。
5.4.11.5 钻进中停泵或倒泵,应在钻具提起后,再进行上述操作,严禁干钻;冬季 要防气路冻结,待开泵正常后方可钻进。
5.4.11.6 钻进过程中,钻台上应有一名钻工值班,帮助司钻观察立管泵压表变化。
5.4.11.7 钻进中按井控要求加强坐岗,发现溢流、漏失等,及时汇报司钻。司钻接 到汇报及时组织按井控规定及相应的技术措施组织处理。
5.4.11.8 接单根时操作速度要快,减少停泵和钻柱在井内静止时间;要晚停泵、早 开泵,防止憋漏地层,严禁钻头接触井底开泵;开泵前确认人员远离高压危险区,得到副 司钻开泵信号后才能开泵,防止憋泵造成人员伤害。
5.4.11.9 钻杆接箍壁厚小于7 mm的不得入井使用,以免发生钻具事故。
5.4.11.10 做好井口防护,小工具远离井口,严禁井下落物。
5.5起钻。
5.5.1 准备工作。
5.5.1.1 起钻前应根据井眼条件、机械钻速、钻井液性能和地质录井资料要求,大 排量循环钻井液一周以上,在循环钻井液期间,钻具应以上提下放活动为主,转动为辅,每次活动范围3~5 m,当地质人员捞取完砂样且振动筛无岩屑,钻井液性能和井下情况 正常后,可组织人员起钻。
5.5.1.2 摘转盘离合器,当转盘停止转动后,合上低速离合器,将钻具上提。
5.5.1.3 检查司钻操作台的各离合器开关是否灵活,电控操作台工作是否正常,整 个气路工作是否正常。
5.5.1.4 检查刹车系统是否灵活可靠,盘刹手柄活动角度及压力是否合适(或刹把 高低是否合适)。
5.5.1.5 检查防碰天车系统是否可靠,大绳及死、活绳头是否牢靠,指重仪表状态 是否灵敏。
5.5.1.6 检查总气源压力是否在0.8~1.0 MPa。
5.5.1.7 准备好大钳、吊卡、猫头绳、卡瓦、小方补心、钻杆钩、提升短节等井口工 具。
5.5.1.8 组织督促其他岗位人员做好本岗起钻前的准备及检查工作,对存在的问 题及时组织整改。
5.5.1.9 弄清井下情况、气测显示、油气层位置,清楚每段井眼的起钻速度、可能出 现的复杂情况及应采取的措施。
5.5.2 起钻杆。
5.5.2.1 超钻开始200~300 m,高压井油层顶部150 m以下及复杂井段必须用I 挡低速起钻,无级变速钻机起钻速度低于0.5 m/s。
5.5.2.2 配合内外钳工挂好负荷吊卡。
5.5.2.3 上提时应集中精力,以防突然遇卡,注意游车位置,杜绝顶天车事故。
5.5.2.4 立柱接箍出转盘面0.5~0.6 m后刹车,坐卡瓦或吊卡卸扣。
5.5.2.5 提立柱出钻杆母接头,在内外钳工配合下,平稳下放立柱人钻杆盒。当二 层台吊卡离开母接头、刹车,观察井架工开吊卡。
5.5.2.6 要求每起3柱钻杆、1柱钻铤灌一次钻井液,有计量设备可以边起边灌。
5.5.2.7 起钻遇阻、遇卡,及时汇报,上提拉力不得超过原悬重100kN,下压不得超 过原悬重50 kN,严禁猛提硬转。
5.5.2.8 倒划眼时悬重增加不能超过20 kN,钻柱每次上行不超过20 mm。
5.5.3 起钻铤。
5.5.3.1 放游车至井口,扣上提升短节,将其提起对扣紧扣。
5.5.3.2 缓慢上提,拉伸大钩弹簧,刹车;卸掉安全卡瓦和取出卡瓦后,起钻铤立柱 至二层台,刹车。
5.5.3.3 配合井口人员坐卡瓦,卡好安全卡瓦,安全卡瓦应卡在距卡瓦上部50~ 80 mm处,待卡好安全卡瓦后,大钳卸扣。
5.5.3.4 卸扣时大钩要保持适当的拉力,防止卸扣时磨扣或挂扣。
5.5.3.5 提出钻铤立柱,在井口人员配合下,将钻铤立柱放入钻杆盒。
5.5.3.6 待井架工发出信号,刹车,目视二层台开吊卡,放空吊卡至井口重复以上 动作。
5.5.4 钻头卸扣。
5.5.4.1 卸扣操作方法与上扣操作方法相反。
5.5.4.2 钻头卸扣注意事项。
(1)卸钻头时尽量在钻铤整立柱的条件下进行,防止歪倒过大。
(2)用内钳卸扣时,如内钳尾绳长度不合适时,应适当进行调整。
(3)在井口放上与钻头尺寸相匹配的钻头盒;将钻头放入钻头盒,用大钳拉松扣;稍 提钻具一定高度,转盘继续松扣,或提起后井口操作人员用手将钻头顺时针旋转卸下钻 头。
(4)将钻头提出钻头盒后,一定要护好井口。
(5)严禁用钻盘绷扣卸钻头。
5.5.5 起钻基本操作规范。
5.5.5.1 卸开方钻杆,将方钻杆放人大鼠洞,打开大钩钩口,摘下水龙头后打开大 钩制动销。
5.5.5.2 起钻时,与内、外钳工配合挂好吊卞并插好吊卡销,缓慢上提游车,拉紧大 钩弹簧,待内、外钳工闪开后,看游车摆至中间,再挂低速,上提钻具,装好刮泥器。根据井下及钻具情况,合理选择起钻速度。操作时右手不离盘刹手柄(或刹把),左手不离气 开关,眼看指重表,以防突然遇卡,同时看大绳缠卷圈数、起出的钻具接头数,判断游车位 置,立柱下接头出转盘面0.5 m左右刹车,井口吊卡扣好摆正后,缓慢下放钻具坐上吊卡,放松大钩弹簧,卸扣。
5.5.5.3 卸扣后合低速上提立柱,使公扣高出母扣0.2 m刹车,慢松盘刹(或慢抬 刹把),配合内、外钳工送立柱进立柱盒后下放,抬头上看,待井架工摘开吊卡拉立柱进指 梁后,下放并目送游车过二层台,确保游动系统不挂碰二层台。
5.5.5.4 空吊卡下行距转盘面3m左右减速慢放,配合内、外钳工摘下空吊卡,吊 环挂人井口负荷吊卡后,继续起钻。
5.5.5.5 起出的立柱在立柱盒要排齐、编号。
5.5.6 起钻技术要求。
5.5.6.1 起钻前充分循环钻井液,勤活动钻具,待砂样取完且振动筛无岩屑,钻井 液性能达到要求和井下情况正常后方可起钻。钻开油层后起钻前必须先进行短下钻检验油气层压稳情况。
5.5.6.2 起钻应根据钻机载荷、钻柱质量、井眼条件,采用双吊卡或卡瓦操作。在 井深大于1 000 m或大钩载荷大于300 kN时,用双吊卡加小方补心或使用长钻杆卡瓦起 钻。
5.5.6.3 起钻铤、取心工具、扶正器时,必须用与其尺寸相符的卡瓦和安全卡瓦,并 上紧安全卡瓦,安全卡瓦应卡在距卡瓦上部5~8 cm处;起钻铤时,要用双钳或液压大钳 上紧提升短节;严禁用卡瓦和吊卡卡随钻震击器、超级震击器的心轴。
5.5.6.4 起钻注意检查钻具,发现胀扣、弯曲、台肩和丝扣及本体刺坏的钻具要及 时甩下钻台,隔离存放,并做好明显标记,做好记录。
5.5.6.5 正常情况下,每起3柱钻杆或1柱钻铤,往井内灌满一次钻井液;在堵钻 头水眼和井漏的情况下,要连续往井内灌好钻井液;起钻拔活塞抽吸时,应每起1~2柱 钻杆,接上方钻杆往井内灌满一次钻井液,必要时进行循环洗井处理钻井液。
5.5.6.6 在裸眼井段起钻、钻头过技术套管鞋和井口、起钻检查钻具、取心起钻、处 理井下事故起钻、堵钻头水眼等起钻时应采用I挡(低速)起钻,并用液压大钳卸扣。
5.5.6.7起完钻后不得空井,应尽快把钻具下到表层套管或技术套簪内,然后进行 设备检修或其他作业,同时要派专人负责观察井口,发生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5.5.6.8 起钻遇卡,禁止猛提强转,提升悬重不超过原悬重100 kN。如暂时提不出 来,即应设法接方钻杆,循环钻井液或在规定范围内活动钻具,应采取换方向或倒划眼方 式通过遇卡井段,倒划眼时,上提拉力不超过正常拉力20 kN。
5.5.6.9 立柱卸完,钻具提不出来又放不下去时,应尽快接上方钻杆或钻杆单根下 压钻具,小排量顶通循环钻井液。
5.5.6.10 因泵压下降起钻,在遇卡需要循环时,应小排量循环,以防把钻具刺断落 井造成事故。
5.5.6.11 起钻出现倒返钻井液现象时,应迅速接上方钻杆小排量顶通,正常后再 大排量循环洗井。
5.5.6.12 起钻出现单吊环且钻具未落井时,停止作业,刹车,向值班干部汇报,在 值班干部的指挥下进行处理。
5.5.6.13 已揭开油气层的起钻,出现抽吸现象时,应把钻具下到井底,循环观察有 无油气侵,并计算油气上窜速度,在确认井下情况正常后,再实施起钻作业。
5.5.6.14 起钻出现溢流时,应立即停止起钻作业,迅速按“四²七”动作程序关井,并求出关井立压和套压值,确定压井液密度,然后用配好的压井液按司钻法或工翟师法 压井。
5.5.7 起钻安全注意事项。
5.5.7.1 在起钻过程中,司钻既是刹把的操作者,又是猫头、井口操作的检查者,要全面照顾井下、设备与人身安全。
5.5.7.2 起钻前循环钻井液时,要上下大幅度活动井内钻具,时间间隔不超过 3 min。
5.5.7.3 起钻操作要平稳,做到:不猛提;不猛刹;钻具不撞击井口。
5.5.7.4 等井口人员挂好吊环插入保险销后方可上提,不得采用边起边挂吊卡的 办法,严防单吊环起钻;在转动转盘上的吊卡或卡瓦方向时,必须提示井口人员离开。
5.5.7.5 井口人员摘扣吊卡时,一定要刹住车,以防顿飞吊卡;严禁使用转盘绷扣 操作,防止造成伤人事故。
5.5.7.6 起钻铤时卡好安全卡瓦,上紧提升短节。
5.5.7.7 禁止抽吸起钻,及时了解起出钻具与灌入井内钻井液的体积是否一致,液 面检测坐岗要落实。
5.5.7.8 起钻谨防顶天车,冬季起钻过程中要试放气l~2次,按规定每0.5 h活动 一次防碰天车,气瓶放水一次。
5.5.7.9 起钻过程中严禁带负荷调整盘刹(或刹把)。
5.5.7.10 起钻过程中要防止手工具等落人井内;起完钻后,盖好井口,防止物体落 入井内。
5.6 测井。
5.6.1 常规测井作业。
5.6.1.1 协助钻井技术员向测井队提供详细的井下情况资料。
5.6.1.2 妄排人员清理测井车和钻台之间影响测井作业的障碍物。
5.6.1.3 测井作业时,司钻应安排专人观察井口和钻井液罐液面变化情况,发现异 常及时通知测井队和值班干部,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5.6.1.4 在测井作业中发生井下事故时,应积极配合处理。
5.6.1.5 测井作业时,禁止井场上进行任何有碍测井施工的作业。
5.6.2 大斜度井、水平井测井作业。
5.6.2.1 测井作业前,应详细了解测井人员介绍的水平井及大斜度井测井基本原 理、测井工具的机械结构,以及该井的施工作业方案和施工注意事项。
5.6.2.2 采用钻具传输方式进行水平井或大斜度井测井作业时,钻柱的水眼直径 均应大于56 mm,并且每柱钻具都要通径。
5.6.2.3 传输测井起下钻具速度要平稳和均匀,套管中钻具下放速度不得超过 20 m/min;裸眼段下放速度不得超过10 m/min。
5.6.2.4 旁通短节和电缆下人井后,应锁定游动滑车大钩和转盘,扣紧钻具,严禁 转盘转动以免造成电缆盘绕钻具或造成电缆打扭和损坏,下放和上提钻具速度均不得超 过10 m/min。
5.6.2.5 连接或拆卸钻具时应使用液气大钳,精心操作,防止损坏电缆。在钻具卸 扣过程中,严禁下部钻具转动。
5.6.2.6 上提钻具时,每起完一根立柱在坐卡瓦或吊卡的时侯,下滑钻具不得超过 50 mm,防止折断仪器推靠臂;如因特殊情况需要下放钻具时,应事先征得测井队同意,待收拢推靠臂后方可下放钻具。
5.6.2.7 在带保护套筒测井作业时,钻具遇阻卡,下压或上提拉力不得超过 500kN。
5.6.2.8 在处理复杂情况时,严禁转动钻具。特殊情况应及时和测井队负责人取 得联系,制定相应措施。
5.6.2.9 配合测井队处理复杂情况;安排专人负责协助监视钻台压力显示器上张 力显示的变化情况。
5.7 固井。
5.7.1 井眼准备。
5.7.1.1 完钻时,准确确定井深,井深一律以恢复悬重后(或无钻压情况下)的方式 计算。
5.7.1.2 下套管前通井及注水泥前,均应按设计要求以较大排量洗井,保证井底清 洁、无沉砂,钻井液性能满足要求。
5.7.2 固井用钻具的准备。
5.7.2.1 用于内插管固井、尾管固井的钻杆必须安排人员用钻杆内径规逐柱通过,内径规的尺寸符合尾管悬挂器生产厂家使用说明的要求;所有入井工具均要用内径舰通 过。
5.7.2.2 最后一次通井起钻时,对所有钻具进行编号并排列整齐;钻铤、加重钻杆 要放在恰当位置,以便下尾管时钻杆能连续入井。
5.7.3 下套管作业准备工作。
5.7.3.1 下套管前认真阅读下套管作业指令,了解清楚套管、管串结构、下入深度、上扣扭矩要求、下放速度、扶正器安放位置、灌钻井液要求、处理复杂情况原则、开泵循环 等注意事项。
5.7.3.2 检查指重表、大绳、刹车系统及防碰天车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5.7.3.3 查看吊卡型号、数量,液压钳钳牙、专用吊装带、公母扣护丝等是否满足要 求。
5.7.3.4 检查总气源压力是否在0.8~1.0MPa范围内。
5.7.3.5 下套管前检查井控系统,更换半封防喷器芯子,与套管尺寸一致。
5.7.3.6 负责组织套管通径,丝扣清洗,外观检查。
5.7.4 下套管作业。
5.7.4.1 套管鞋以上的5根套管(包括附件)用套管丝扣粘结剂粘接或在丝扣连接 好后进行铆固。深井、超深井和复杂井的技术与油层套管,套管鞋以上的5根套管采取 既粘又铆进行固定。
5.7.4.2 套管吊上钻台,公扣必须带护丝且用手上紧,在接箍端带上套管帽,以防 碰坏丝扣和泥土等脏物进入;套管上钻台时应在大门方向加挡绳,避免碰撞。
5.7.4.3 吊卡扣套管,挂低速上提,提出鼠洞0.5 m改用高速,提出鼠洞约3/4摘高速,公扣升过井口套管母扣0.2~0.3 m刹车。
5.7.4.4 对扣时应小心下放套管,配合井口人员对扣一次成功,滚筒松回一圈刹住,旋绳应靠近接箍,避免错扣,整个对扣过程防止灰尘脏物落人接箍螺纹,并应当小心保护好金属密封面;特殊丝扣套管对扣必须在接箍上安装对扣导向器。
5.7.4.5 用液压套管钳引扣可用高速挡,但操作应平稳防错扣,确认未错后再将丝 扣上完并倒低速挡紧扣,对API圆扣套管、特殊扣套管按最佳扭矩值紧扣;对API偏梯 扣套管,应紧扣至标记与接箍上端面齐平;对于特殊扣套管,上扣按生产厂家的上扣要求 进行,上扣扭矩白下套管服务队控制并记录。
5.7.4.6 对分级箍、尾管悬挂器、管外封隔器等特殊固井工具,上扣时,大钳应咬在 规定的位置,禁止咬在分级箍上下内套和悬挂器液缸处及管外封隔器的胶筒上。
5.7.4.7 扣上好,合低速一次拉紧大钩弹簧,再次上提0.2~0.3 m刹车,待内、外 钳工摘开吊卡拉离井口再慢抬刹把,眼看指重表下放套管,吊卡离转盘面2m左右减慢 下放速度,吊卡平稳坐在转盘上。
5.7.4.8 注意按设计下放速度下放套管。
5.7.4.9 在下套管过程中,要按规定间隔认真灌满钻井液。套管、尾管进入裸眼灌 钻井液时,要提放活动管柱防卡,提放活动范围3~5 m。
5.7.4.10 下套管过程中,应派专人观察钻井液出口、钻井液池液面变化,如有异常 要及时分析,采取措施处理。
5.7.4.11 套(尾)管下出上层套管鞋前,对设备要害部位再进行一次检查,以保证 套管下入裸眼后不因设备故障而停顿。套管下入裸眼后,不得任意停顿下套管作业。尾 管悬挂器接人管柱后,禁止转动管柱。
5.7.4.12 为了下完套(尾)管开泵容易,下出上层套管鞋前可循环钻井液30 min,如已接液压式尾管悬挂器,顶通压力不超过7 MPa,循环泵压不得超过8.5 MPa。
5.7.4.13 下套管中遇阻卡,必须通知值班干部或监督,在套管柱强度安全系数内慎重处理,处理中不能猛提、猛刹、猛放,更不得任意转动,应循环钻井液轻提慢放,如接方钻杆循环,循环接头,方钻杆不得进入转盘。
5.7.4.14 下完套管先灌满钻井液,再用小排量开泵,泵开通后再按2/3的设计固 井施工排量循环,待井底钻井液进入上层套管或超过尾管悬挂器后,再开足设计的施工排量循环两周以上,钻井液性能达到要求方可进行注水泥作业。
5.7.4.15 安全注意事项。
(1)操作要平稳,按规定控制下放速度,及时挂辅助刹车,严禁猛提、猛放、猛刹。
(2)井口摘吊卡时要刹住滚筒,防止顿飞吊卡。
(3)下放遇阻时不能硬压,更不能转动,应立即向套管内灌满钻井液,接方钻杆循环,若无效应起出套管修整井眼。
(4)向套管内灌钻井液期间要活动套管,防止粘卡。
(5)上扣时一旦错扣,应卸开重上,不得上提拔脱,严禁电焊强下。
(6)严防套管内钻井液未灌满就开泵洗井,以免有压缩气柱,造成井喷。
(7)下套管过程中,清理好转盘、钻台面,严防井下落物。
5.7.5 水泥浆顶替准备。
5.7.5.1 督促副司钻对钻井泵、高压管线、由壬、高压闸阀认真检查,确保施工安 全,两台钻井泵应上水良好,缸套直径满足要求;高压管线和保险销能承受顶替钻井液时 的最高泵压,不刺、不漏、不憋。
5.7.5.2 按固井设计要求的性能、数量准备顶替钻井液;对准备顶替用的钻井液,应定期搅拌循环,保证固井时泵吸容易、不沉淀。
5.7.5.3 循环系统中用于顶替作业的各钻井液罐(包括储备罐)各闸门应灵活可 靠,切实做到罐与罐之间闸门互不窜通。
5.7.5.4 必要时安排人在罐面计量替入量。
5.7.6 固井作业。
5.7.6.1 协助固井人员接好水泥头(或循环接头)以及水龙带和水泥头上各种管 线。
5.7.6.2 挂上吊环,固定好水龙带,并上提一定拉力(大钩弹簧有显示即可)。
5.7.6.3 注水泥前,司钻要参加固井现场施工会,明确本井固井工艺和协作要求并 安排本班人员各就各位。
5.7.6.4 按照固井作业.分工,负责钻台配合操作。
5.7.7 尾管固井。
5.7.7.1 按设计把尾管串下入,连接悬挂器并灌满钻井液,记录下悬重。
5.7.7.2 用钻具将尾管送至设计井深,灌满钻井液,依次接好短钻杆、方钻杆。
5.7.7.3 按厂家服务人员指导进行悬挂器坐挂、倒扣操作,循环配制合适的钻井 液。
5.7.7.4 注替工序完成后,应尽快拆除水泥头,按照要求将多余的水泥浆全部替到 地面再充分循环钻井液或者直接起钻。
5.7.7.5 将多余水泥浆冲洗完毕后,再起10柱钻杆并接方钻杆关井按设计压力憋压候凝或按设计要求起出井内钻具口
5.7.8 套管试压。
5.7.8.1 试压介质:表层套管固井后采用清水或用钻井液试压;技术套管原则上采 用清水试压;油、气层套管采用清水试压。
5.7.8.2 试压方法:灌满试压介质,用钻井泵或专用试压泵缓慢升压至设计压力,稳压30 min,压降不超过0.5 MPa且无渗漏为合格,记录最终承受压力供关井参考。
5.7.8.3 各层次套管试压压力按设计(或合同)要求执行。
5.8 完井作业。
5.8.1 甩钻杆。
5.8.1.1 装好大门绷绳,在大门绷绳上挂一个50 kN的滑轮,准备好钻杆护丝,检 查鼠洞,鼠洞卡瓦必须灵活好用。
5.8.1.2 合低速离合器将钻杆自钻杆盒内提起,距转盘面0.2 m摘气门刹车。内、外钳工扶稳钻杆配合司钻将钻杆立柱放人小鼠洞内。
5.8.1.3 内钳工操作液压大钳将扣卸开。
5.8.1.4 将小鼠洞内的钻杆单根用小绞车将其提至适当高度,公扣戴好护丝,使其 自然滑下大门坡道;松开小绞车刹车,将钻杆单根平稳地滑下钻台,并整齐地排列在管具 支架上。
5.8.1.5 重复上述动作,直到把钻杆甩完。
5.8.2 甩钻铤。
5.8.2.1 舍低速离合器将钻铤自钻杆盒内提起,距转盘面0.2 m摘气门刹车。
5.8.2.2 内、外钳工扶稳钻铤,配合司钻将其放人鼠洞内,当立柱最下面一个单根 母接头距鼠洞口0.5 m时,卡牢安全卡瓦,抬刹把使滚筒钢丝绳松回半圈刹车。
5.8.2.3 内、外钳工操作液压大钳将扣卸开。
5.8.2.4 提起钻铤双根,放在靠钻机一侧的转盘面上带负荷刹车。
5.8.2.5 将提升短节拧紧在鼠洞单根母扣端,用管钳备牢,用事先备好的提升绳套 拴牢在提升短节上。
5.8.2.6 用小绞车提起钻铤单根,并卸掉安全卡瓦,单根公扣戴好护丝。
5.8.2.7 在距公扣0.5 m处用∮12.7 mm*2 m钢丝绳套拴牢,吊挂在小绞车绷绳 滑轮吊钩上。
5.8.2.8 小绞车操作者将钻铤单根吊抬至场地管架上,卸掉提升短节。
5.8.2.9 按以上操作步骤,直到将钻铤甩完。
5.8.2.10 甩钻杆、钻铤注意事项及安全要求。
(1)钻具甩下钻台时,钻具要戴好护丝,钻台和场地人员要躲至安全位置。
(2)从钻台上向下甩钻铤时,要配合密切,并有专人指挥。(3)气动小绞车起吊安全负荷应大于50 kN,且性能良好。
(4)在小鼠洞上打大钳,注意防止大钳打滑,伤人。
(5)吊钻铤绳套必须使用专用吊装带,且连接牢固。
5.9 钻机拆卸。
5.9.1 拆防喷器。
5.9.1.1 泄掉液压控制管线中的压力,拆掉液压控制管线。
5.9.1.2 拆掉与防喷器连接的防喷管线、溢流管、钻井液出口管线、封井器固定绳 索及闸板封井器两端手动锁紧杆。
5.9.1.3 卸掉井口防喷器之间连接螺栓。
5.9.1.4 将两根等长的∮22.2 mm钢丝绳套穿过吊环从转盘孔下来,拴在要拆卸的 防喷器合适部位上(闸板防喷器拴在活门外两侧,环形防喷器拴在两端挂环上);防喷器 吊起后,安装法兰保护板。
5.9.1.5 起吊下放过程中钻台下正前方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钻台上有专人传递 信号,做到刹把和小绞车操作协调一致。
5.9.1.6 在防喷器过桥法兰的下端拴上一根∮12.7 mm钢丝绳套,并将其挂到从大 门坡道前下来的小绞车绳钩上。
5.9.1.7 缓慢上提游车和小绞车,直至防喷器平放回地面。
5.9.1.8 其他防喷器按照上述办法从上至下逐个拆卸。
5.9.1.9 中完井防喷器整体拆装时,应采用∮28.6 mm³10 m铜丝绳两根吊封井器 串。
5.9.2 放井架安全要求。
5.9.2.1 放井架必须在白天进行。
5.9.2.2 放井架尽量安排在较好的天气条件下作业,放井架时,气温在4℃以上; 当气温低于4℃时,应按API 4E低温作业的推荐作法进行操作。
5.9.2.3 严禁在雷电或暴雨、雾、雪、沙尘暴等能见度小于30 m和风力超过6级的 天气下起放井架作业。
5.9.2.4 底座及井架下放用的钢丝绳,必须严格按图纸或说明书所规定的钢丝绳 型号及规格选用。
5.9.2.5 下放井架时无关人员远离危险区。
5.9.3 抽大绳。
5.9.3.1 用穿大绳时的引绳为送绳,一端与大绳活绳头相接。
5.9.3.2 大绳的死绳端从死绳固定器上卸下来。
5.9.3.3 组织人力:一边抽死绳端,一边用棕绳控制活绳头上行速度(特别是活绳 头下行时),同时把大绳绕在大绳滚筒上。
5.9.3.4 当第一道大绳抽下后,同时也从天车轮上抽下棕绳,然后组织抽第二道滑
轮大绳,重复上述动作直到抽完大绳为止。
5.9.3.5 安全注意事项。
(l)游动滑车在大门前应摆正,并用钢丝绳固定在井架底座上。
(2)棕绳与大绳连接应牢靠。
(3)抽大绳、送大绳、绕大绳,动作要协调,配合得当。
(4)严防不用送绳,以自由下落的方式抽大绳。
(5)抽大绳时要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注意工作安全。
5.9.4 钻机的拆卸。
5.9.4.1 钻机拆卸的原则是:后装的先拆,先装的后拆。
5.9.4.2 拆卸的注意事项:
(1)拆开的气、液、水管线接口均应进行密封,保持管道内和接口处清洁,避免杂物进入。
(2)用于万向轴连接的螺栓、螺母属特别高强度螺栓、螺母,拆卸后应妥善保管,避免 与其他螺栓、螺母混淆。
5.10 井控。
5.10.1 井控装置的安装。
5.10.1.1 钻井井口装置。
(1)严格执行设计,按设计(或合同)要求型号安装井控设备。
(2)防溢管一律采用法兰密封连接,其直径应比所用套管加大一级,管内不得有台肩。
(3)防喷器安装完毕后,校正井口、转盘,天车中心,其同轴度偏差小于10mm;防喷器用∮16 mm钢丝绳和正反螺丝在井架底座的对角线上固定绷紧。
(4)具有手动锁紧机构的闸板防喷器应装齐手动操作杆,靠手轮端应支撑牢固,其中
心线与锁紧轴之间的夹角小于30°,手动操作杆手轮下方应安装操作台,挂牌标明开、关方向和圈数。
5.10.1.2 防喷器远程控制台安装要求。
(1)安装在面向钻台左前侧距猫道不小于15 m、距井口不小于25 m的专用活动房内,距放喷管线或压井管线应有2m以上距离,并在周围保持2m以上的行人通道,10 m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腐蚀物品。
(2)控制管汇整齐安放并固定在管排架内,管排架与防喷管线及放喷管线的距离不少于Im,车辆跨越处应装专用过桥盖板。
(3)液压油油面距油箱顶面200 mm,气囊充氮压力(7±0.7)MPa,蓄能器压力17.5~21 MPa,管汇压力10.5 MPa,并始终处于工作压力状态。
(4)司钻控制台应安装在司钻操作台附近,即钻台左后侧的钻台边上。如安装剪切 闸板,司钻控制台上剪切闸板控制阀要有限位装置。
(5)防喷器远程控制台、司钻控制台的气管线要从气瓶直接接出,并分别安装控制 阀。
(6)冬季施工专用气管线、气管束管线等要采取保温措施。
5.10.1.3 井控管汇。
(1)防喷管线采用螺纹与标准法兰连接,不得现场焊接。
(2)防喷管线每隔10~15 m应用活动基墩或打基墩固定,水泥墩基坑长³宽³深为 0.8 m³0.8 m³1.0m,遇地表松软时,基坑容积应大于1.2 m3。
(3)预埋地脚螺栓直径不小于20 mm,长度大于0.5 m,不允许对焊。
(4)所有井控管汇闸阀应挂牌编号,并标明其开、关状态;最大允许关井套压值在节 流管汇旁靠泵房方向并面向Jl的位置处以明显的标示牌标识。
(5)冬季施工内控管线、节流管汇、压井管汇等要采取保温措施。
(6)放喷管线接出距井口75 m以远(或按设计、标书要求接出)。
5.10.2 井控装置的试压。
5.10.2.1 试压介质:清水。
5.10.2.2 试压程序。
(1)初次稳压期。先向防喷器及被试部件体腔内灌满清水或钻井液,擦干各处水渍,试验压力逐级提高,每一级为5~10 MPa.稳压1~2 min,逐次达到所试压力。压力升至 试验压力时,稳压时间不少于10min,各密封部件无渗漏(允许压降参考值≤0.5 MPa)。
(2)各封井器、闸门依次进行试压。
(3)泄压至零。
(4)二次稳压期。按初次稳压期要求,重做一次试验。
5.10.2.3 现场井口试验方法。
(l)采用试压泵试压:这种试验方法是将皮碗试验器接在钻杆下部,下入套管内(或 将塞型试验器坐入套管头内);用清水或钻井液灌满井口;关闭将要试验的半封闸板防喷 器或环形防喷器,封闭环形空间(用塞型试验器可封闭空井);用试压泵施加试验压力,检 查各连接部位和密封性能。
(2)用提升皮碗试验器的方法试验:将皮碗试验器接在钻杆下部,下入套管内,用水 或钻井液灌满井口;关闭欲试验的防喷器密封部件(注意:不能关闭闸板防喷器的全封闸 板),借助钻机提升系统,缓慢上提皮碗试验器,并观察井口压力表(套管内压力),提至所 需试验压力为止,检查各连接部位和密封性能。
5.10.3 溢流的处理。
5.10.3.1 发现溢流应立即报警并实施关井。报警信号为一声长鸣笛,关闭防喷器信号为两声短鸣笛,开井信号为三声短鸣笛;长鸣笛时间1 5 s以上,短鸣笛时间2s左右,间隔1~2 s。
5.10.3.2 起下钻中发生溢流,要尽快抢接钻具止回阀。只要条件允许,控制溢流量在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多下钻具,然后按“四²七”动作关井。下套管中发生溢流按起下钻杆过程发生溢流进行处理。
5.10.3.3 电测时发生溢流应尽快起出井内电缆;如果溢流量将超过规定值,则立即砍断电缆,按“四²七’’动作空井工况关井,不允许用关闭环形防喷器的方法继续起电缆;若是钻具传输测井,应砍断电缆按起下钻杆过程中发生溢流进行处理。
5.10.4 关井。
5.10.4.1 钻进关井。
(1)接到溢流信号,立即发出警报(15 s长笛)。
(2)停转盘,上提方钻杆,停泵直至方钻杆接头出转盘面0.5 m左右。
(3)吊卡扣上后,将方钻杆下接头台肩下放至离吊卡2 cm处刹死刹把。
(4)按常规关井程序在司控台(或指挥副司钻在远程台)迅速控制井口。
(5)将溢流原因、关井立压、套压、溢流量等报告值班干部。
(6)若需长时间关井,按值班干部指令实施手动锁紧。实施手动锁紧后一定要四处挂牌。
(7)当闸板、液动阀在正常压力下无法关闭、开启时,可采用旁通阀高压关闭、开启。
5.10.4.2 起下钻杆关井。
(1)接溢流信号,立即发出警报(15 s长笛)。
(2)停止起下钻,将钻具坐于吊卡上,将大钩提离转盘面5m。
(3)指挥内、外钳工,迅速抢接内防喷阀,接好内防喷阀后,下放游车,挂上吊卡钻具提离转盘面。
(4)在司控台(或指挥副司钻操作远程台)按常规关井程序控制井口。
(5)关井后,下放钻具将吊卡坐在转盘面上,立即指挥内、外钳工接上方钻杆。
(6)将溢流原因、关井立压、套压、溢流量报告值班干部。
5.10.4.3 起下钻铤关井。
(1)接到溢流信号,立即发警报(15 s长笛)。
(2)停止起下钻铤作业。
(3)抢接防喷单根。
(4)抢接防喷单根后,按起下钻杆关井程序在司控台或指挥副司钻在远程台实施关井,然后再接方钻杆.
(5)将溢流原因、关节立压、套压、溢流量等报告值班干部。5.10.4.4 空井关井。
(1)接到溢流信号,立即发出警报(15 s长笛)。
(2)若溢流较小时,应立即组织抢下钻杆。
(3)若已井涌,应抢下带回压阀的一柱钻杆(或防喷单根)。
(4)抢下钻完成后,立即按起下钻杆关井程序关井,然后再接方钻杆。
(5)溢流发现晚,井涌快形成井喷时,应迅速打开液动阀,关闭环形防喷器、全封闸 板。
(6)将溢流原因、关井立压、套压、溢流量等报告值班干部。
5.10.5 开井。
5.10.5.1 检查关井立压、关井套压是否为零。
5.10.5.2 检查闸板锁紧装置是否解锁。
5.10.5.3 打开节流阀,仔细观察。
5.10.5.4 严禁用微开防喷器、液动阀泄压。
5.10.5.5 从下至上开启防喷器,最后关闭液动阀。操作结束后,应认真检查是否 完全开启或关闭。
5.11 特殊作业。
5.11.1 常规取心。
5.11.1.1 取心准备。
(l)取心工具到井后安排人员进行工具的装卸,在装卸过程中,防止摔弯、碰扁。
(2)认真听取和记录取心专业人员进行的技术交底,应熟悉工具结构、操作要领、取 心技术要求、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各种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3)检查取心钻头、调节环是否到位。
(4)检查指重表、立压表工作是否正常。
(5)裣查刹把是否高低合适,刹车是否灵敏(盘刹应检查油压是否正常)。
(6)总气源压力在0.8~1.0MPa范围内。
(7)确定井底干净,无金属碎屑。
(8)处理好钻井液性能,维护性能稳定,保证井眼畅通,无垮塌、无沉砂,能顺利下钻 到井底。
5.11.1.2 下钻。
(1)协助技术员或专业取心人员测量检查取心工具,内、外岩心筒每节(约9m)弯曲 度不超过4 mm;内岩心筒的内径至少大于取心钻头内径5~6 mm;钻头内腔光滑、出刃 均匀、水眼畅通。
(2)取心工具安装:经全部检查合格后,丈量外筒全长、内筒长、卡箍自由内径、钻头 外径、岩心进口直径等主要尺寸后方能组装;根据不同取心工具安装要求组织人员协助 取心技术人员进行取心工具的组装和按不同取心工具要求的扭矩紧扣。
(3)吊起检查,用手旋转内筒是否灵活。使用钻头装卸盒接上钻头,内筒下沿与钻头 内台阶间隙在8~12 mm,否则加内或外调节环调整。
(4)下钻操作要平稳,特别是裸眼井段更要严格控制下钻速度,遇阻不超过50 kN,经上下活动无效,应及时接方钻杆开泵冲洗,活动钻具,仍下不去时可划眼,划眼钻压1 0 ~20 kN,I挡慢转,划眼时间达1h(PDC钻头取心0.5 h),或连续划眼井段20 m仍下不去,要起钻通井,井眼畅通后再下取心工具。
(5)不同的取心工具,有不同的操作要求和钻进参数,应严格按要求操作,必要时在 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5.11.1.3 树心(套心)。
(1)泥岩树心可缓慢加压20~40 kN,砂岩加压40~60 kN,I挡,进尺0.3~0.5 m,待岩心顺利进到卡箍以上时,再逐渐加足钻压进行正常取心。
(2)割心起钻后,如井下留有“余心”,下次取心钻进前,应启动转盘,眼看指重表,慢 慢下放钻具套心。
5.11.1.4 钻进。
(1)取心钻进应送钻平稳、均匀,每0.5 m记录一个钻时,以便及时分析。
(2)钻进中,精力要集中,钻时快时要跟上钻压,钻时慢时要奎明原因,无特殊情况,不停泵,不停转,钻头不得提离井底。
(3)取心钻进时,随时观察钻时、钻压、泵压及转盘扭矩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 告值班干部,果断处理。
(4)取心接单根时,提前请技术人员到钻台指导,按操作规程操作,不得发生误操作。取心接单根的方法:“一提二锁三冲四压”。即:先上提钻具割心,锁定转盘提出方钻杆,接好单根后下放钻具离井底1m用较大排量冲洗井底,下压钻具套心。
5.11.1.5 割心:先压住刹把停止取进,慢慢恢复悬重,直接上提钻具。或按取心技 术人员的要求进行操作割心。
5.11.1.6 起钻。
(1)除非地质录井有特殊要求或气测异常,割心完毕应立即起钻。
(2)起钻要平稳,不得猛提、猛刹和猛坐,要用液气大钳卸扣或B型大钳松扣,旋绳卸 扣,不得使用转盘卸扣,以免甩掉岩心。
(3)起钻过程中,应连续向井筒内灌满钻井液,中途应避免接方钻杆循环钻井液。
(4)起钻时要控制速度,以防抽吸而发生溢流现象。
(5)起出岩心筒,应立即盖好井口。
5.11.2 密闭取心。
5.11.2.1 取心前准备。
(1)工具检查。
①协助技术人员检查内、外筒无变形、无裂纹,螺纹完好。
②钻头出刃均匀完好,钻头内腔密封面必须光滑,水眼通畅。
③岩心爪在使用前须整形,放人钻头内腔或缩径套内应试转灵活,且锥面部分相互 贴合一致。
(2)井眼准备。
①起、下钻必须畅通无阻。
②井底无落物。
5.11.2.2 下钻。
(1)工具须平稳拉上钻台,严防碰撞活塞头;工具出入井口,用大钩提吊;无台肩的光 杆外筒坐于井口时应使用安全卡瓦。
(2)安排人员将密闭液加热到50℃左右,在井口向内筒缓慢灌人,要保证内筒的空 气同时排出;液面至分水接头水眼位置后要静止5 min,保证灌满;最后对加压式工具应 将带密封圈的丝堵上紧,装加压中心杆,连接加压接头。
(3)内筒螺纹用链钳紧扣;外简螺纹用13 000~16 000 N²m扭矩值紧扣。
(4)下放钻具要平稳,下完钻铤要挂电磁刹车;下钻遇阻不得超过30 kN,不得用取 心钻头划眼强下。
(5)将取心钻头下至距井底10m左右,缓慢开泵,启动泵压不得超过8 MPa,充分循 环钻井液,同时按规定数量均匀地向钻井液中加入示踪剂,加药时间不少于一个循环周 期;在钻头不接触井底的条件下,可适当上下活动或转动钻具,便钻井液示踪剂含量达到(1±0.2)kg/m3且分散均匀,以连续四个检测值符合规定为合格。
5.11.2.3 取心钻进。
(1)在开泵转动钻具的情况下校对指重表。对加压式工具,应先将钻头缓慢放到井
底,加压100kN,剪断密封活塞固定销,然后调整钻压至20 kN,启动转盘,在钻进0.3 m 后将钻压由小到大调至正常钻压。对自锁式工具,要求转动钻具,慢放到底,在钻头到达 井底后及时将钻压加至50kN,剪断密封活塞固定销,然后采用正常取心钻进参数钻进。
(2)钻压选择原则是在取得较高钻速条件下用较低钻压值。对一般中硬至硬地层,推荐钻压为9~14 kN,25.4 mm直径;对一般松软地层,钻压应降低1/3;对极松地层,钻 压应增加2/3。
(3)推荐转速为60~70 r/min,软地层可适当增加。
(4)送钻要均匀,增压要缓慢,严禁溜钻。
(5)钻进中不停泵、不停转,遇蹩钻严重时可适当调整钻井参数。
(6)从钻头接触井底开始,直到取心钻进完毕为止,钻头始终不得离开井底。如遇特 殊情况需要提起钻头时,应割心起钻。
(7)必须做好钻时记录,每0.5 m记录一点,并密切注意钻时变化。若发现钻时突然猛增,转盘载荷变轻,就可能是堵心的反映;经判断是堵心,应果断割心起钻。
5.11.2.4 割心:根据取心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操作。
5.11.2.5 起钻。
(1)割心完毕应立即起钻。严禁转盘卸扣,必须用液气大钳卸扣或B型大钳松扣,旋
绳卸扣,以免甩掉岩心。
(2)起钻要求平稳操作,特别是起至最后几个立柱时,更应平稳。
(3)起钻过程中应连续向井眼灌满钻井液。
5.11.3 取心安全注意事项。
5.11.3.1 取心工具上、下钻台,应两端悬吊,操作平稳,并包捆好钻头。
5.11.3.2 起下取心工具时,操作要平稳,不能猛提、猛放、猛刹,控制起下速度。
5.11.3.3 严禁加压启动转盘。
5.11.3.4 长筒取心接单根要快,以防卡钻。
5.11.3.5 防止堵水眼干钻。
5.11.3.6 割心后严禁下放探心和再次开泵循环,以防发生掉心,割心后应立即起
钻。
5.11.3.7 起钻时应用液气大钳卸扣或B型大钳松扣,旋绳卸扣,严禁转盘卸扣.以
免甩掉岩心。
5.11.3.8 起钻应往井内连续灌满钻井液。
5.11.3.9 起完钻出岩心时,应把井口盖好,以防岩心掉入井内。
5.11.3.10 出岩心严禁用铁器猛击内筒。
5.11.3.11 顶岩心一定使用出心胶塞,不准用其他物品代替。
5.11.3.12 用手压泵等顶出岩心时,要防止“放炮’’,将岩心打乱、散失。
5.11.3.13 注意出心时不能砸伤人,卸丝堵时防止伤人。
5.11.3.14 含有硫化氢的地层取心,需做好硫化氢的防护工作,参与出心人员要带
好正压式呼吸器或防毒面具,防止硫化氢中毒。
5.12 岗位技能。
5.12.1 调整刹把(盘刹除外)。
5.12.1.1 将钻具用吊卡坐在转盘上,卸掉负荷,放松大钩弹簧。
5.12.1.2摘掉总车,绞车停止转动后合上低速和转盘离合器。
5.12.1.3 慢慢抬起刹把,这时滚筒不应转动,然后打开滚筒前护罩,用专用扳手卸
松平衡梁两端的锁紧螺母,即可转动调节螺母调整刹把的高低。逆时针转动时刹把升
高,顺时针转动时刹把降低,把刹把调节到适当高度。
5.12.1.4 调整完,刹住滚筒,摘掉转盘和低速离合器,再挂合绞车动力,然后上提
钻具1~2 m,试刹车,达到要求再摘开吊卡恢复作业。
5.12.2 校正指重表。
5.12.2.1 将钻具坐在转盘上,卸掉大钩负荷。
5.12.2.2 用手压泵向指重表传压器内泵入液压油。
5.12.2.3 指重表指针向高位移动,然后停止泵入。
5.12.2.4 卸松指重表上的排空丝堵,放出管线内的空气或部分液压油。
5.12.2.5 指重表的指针下降,当降到“悬吊系统的重量”刻度时,立刻上紧排空丝 堵,此时,指重表指示为“悬吊系统的重量”刻度。
5.12.2.6 上提钻具,计算钻具重量,看其是否与指示数据相一致,如果相同,且p完 成指重表的校正工作。
5.12.2.7 如发现指重表表针、灵敏表表针摆动过大,可向里转动减震阀的阀杆,减 小通道而缓冲。
5.12.2.8 记录表上的记录笔划线不清时,立即更换。
5.12.2.9 记录笔的起始位置应与指重表指示的悬重位置相符,否则可调整微调螺 丝,使其相符。
5.12.2.10 如果指重表指针的灵敏度不佳时,可根据下列各项进行检查。
(1)减震器是否关闭,将减震器的阀杆向左拧开。
(2)液体不够或进有空气时,应补充液体或放出空气。仪表液体为45号变压器油,且应干净,无沉淀物,避免管线堵塞。
(3)指针是否接触玻璃,卸下表查看指针是否弯曲。
(4)仪嚣的齿轮内有脏物,应用汽油清洗齿轮、轴孔,在齿轮的表面处及轴承上加点 仪表油。在装卸时注意不要损伤表针。
5.12.3 操作猫头。
5.12.3.1 操作要领:站在距猫头下方0.6 m左右,斜对猫头呈45°夹角,左脚前,右 脚后,身体直立,先缠第一道,拉紧后再缠第二道,„„,缠绳时目视猫头,拉绳时目视井 口;用力由小到大,速度均匀;左手绕绳,右手理绳(内猫头则右脚前,左脚稍后,右手绕 绳,左手理绳),余绳置于身体左(右)侧。
5.12.3.2 安全注意事项:衣服袖口扎紧,不得戴围巾,精力集中,脚下干净利索,不 能踩在猫头绳上,不得猛拉、猛放。无论是旋绳还是大钳猫头绳等,长度合适,绳径符合 要求,绳头用细绳缠紧,防止猫头伤人。
5.12.4 摩擦猫头松扣、紧扣。
5.12.4.1 操作要领:左手握猫头刹车手柄,右手握摩擦猫头手柄,目视井口,间歇 进气,待吊钳拉紧,加大气压。松扣或紧扣后,立即摘掉摩擦猫头手柄;松扣作业时应同 时合刹车手柄,刹车。
5.12.4.2 安全注意事项:待吊钳拉紧后,钻台人员离开井口站到安全地方再加大气压进行松扣或紧扣,防止伤人。
5.12.5 钻头工作情况判断。
5.12.5.1 刮刀钻头。
(1)正常工作情况:使用刮刀钻头钻进时,蹩钻是正常现象。只要泵压正常,在一定 钻压下,进尺正常,悬重指示正确,上提下放无阻卡,钻头工作就比较正常。
(2)刺水眼:悬重无变化,泵压下降,进尺变慢。
(3)掉刮刀片:钻进时蹩钻,打倒车严重,迸尺突然变慢。
(4)刮刀片严重磨损:进尺变慢,加压钻进泵压升高,提起钻具泵压正常。
5.12.5.2 牙轮钻头。
(1)正常工作状况:当地层岩性无变化时,正常钻压下,转盘转动均匀,转盘链条无上 下跳动;钻时正常无明显变化,指重表、泵压表指示平稳;刹把无异常感觉。
(2)轴承损坏:转盘出现周期性蹩跳,钻压小蹩跳轻,钻压大则蹩跳重;钻速下降,泵 压正常,而指重表指针有摆动。
(3)牙轮卡死:转盘负荷增大,转盘链条跳动,方钻杆有憋劲,停转盘打倒车;钻速下 降,指重表指针摆动严重。
(4)掉牙轮:转盘负荷增大,转盘链条严重跳动,停转盘打倒车;蹩钻严重;指重表指 针来回摆动;钻速明显下降或无进尺;上提钻具变换方向下探方入有变化,高差约为一牙 轮高度。
(5)牙轮磨光(秃):转盘负荷减轻,方钻杆无蹩跳;钻速明显下降或无进尺;指重表指 示平稳无摆动;泵压正常。
(6)钻头泥包:转盘负荷增大有跳钻现象,钻速下降,上提钻具有不同程度的阻卡和拔活塞现象,泵压上升,严重时憋泵。
5.12.5.3 金刚石钻头。
(1)正常工作状况:当地层岩性无变化时,正常钻压下,转盘转动均匀,钻时正常无明 显变化,指重表、泵压表指示平稳。
(2)钻头工作面上出现“O”形环槽:泵压和扭矩突然升高,表明钻头工作面上出现 “O”形环槽,影响钻井液从水槽中通过而导致泵压升高。
(3)钻头损坏:返出岩屑未变化,钻速突然降低。
5.12.5.4 PDC钻头。
(1)正常工作状况:当地层岩性无变化时,正常钻压下,转盘转动均匀,钻时正常无明 显变化,指重表、泵压表指示平稳。
(2)复合片磨损:钻头使用到后期,钻速降低,当适当增加钻压后,仍可维持较高钻速。
(3)泥包:钻进中出现地层岩性变化不大而机械钻速明显下降和转盘扭矩明显增大可能出现立管压力上升。
(4)钻头损坏:地层岩性变化不大而机械钻速明显下降或无进尺。
5.12.6 PS系列液压盘式刹车装置操作。
5.12.6.1 将刹把、紧急刹车按钮、驻车制动手柄复位,即刹把处于“松”位,紧急刹 车按钮处于“刹”位,驻车制动手柄处于“刹”位。.
5.12.6.2 启动电机,此时系统处于紧急制动状态。
5.12.6.3 解锁,先拉动刹把,使其刹住载荷;然后推动驻车制动手柄,拔出紧急刹 车按钮,使其均处于“松”位。
5.12.6.4 工作制动,拉动刹把即可进行工作制动,其操作角度为0°~60°,拉动角度越大,制动力越大。
5.12.6.5 驻车制动,拉动驻车制动手柄至“刹”位,实现驻车制动。转换到工作制 动时,必须先解除驻车制动,即:先拉动刹把,使其处于“刹”位以刹住载荷,再推动驻车制动手柄至“松”位,然后进行工作制动。
5.12.6.6 紧急制动,按下紧急制动按钮,实现紧急制动。转换到工作制动时,必须 先解除紧急制动,即:先拉动刹把以刹住载荷,再拔出紧急制动按钮,然后进行工作制动。
5.12.7 刹车失灵的处理。
5.12.7.1 头脑要清醒,措施要果断。
5.12.7.2 应采取紧急措施,即强行挂低速离合器,减幔钻具下行速度。
5.12.7.3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内、外钳工迅速卡上卡瓦或扣上吊卡。
5.12.7.4 井口工作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5.12.7.5 刹车控制住后,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5.13 常用事故处理工具操作。
5.13.1 公母锥。
5.13.1.1 公锥打捞钻具准备工作。
(1)根据鱼头水眼尺寸,选择合适的公锥。
(2)用相当于落鱼硬度的金属物敲打打捞工具螺纹部位,检查公锥表面的硬度,造扣 丝扣必须完好;造扣位置以丝扣的1/2~2/3进入鱼腔内为宜。
5.13.1.2 公锥使用方法。
(1)下钻至距鱼顶1~2 m处开泵循环,冲洗鱼头,然后改为小排量;在方钻杆上画出 鱼顶方人和造扣方人记号。
(2)慢慢下放钻具探鱼顶,探到鱼顶后,随即使公锥插入落鱼水眼。判断是否插入的 方法是:悬重下降,泵压上升,手扶方钻杆有挂丝感觉,说明已进;若泵压不变,方入不对,说明未进。
(3)插入落鱼水眼后,停泵造扣。现以打捞127 mm钻杆为例说明造扣方法:先加压5~10 kN,缓慢转动2圈引扣,注意观察重量指示仪,若悬重慢慢升高,证明已进扣,然后 逐渐加压至30~50 kN造扣,直到总有效造扣6~8扣,才可上提钻具。对于落鱼很短,造扣跟着转时,缓慢加压造扣后,要在开着泵的前提下把钻压再提高,连续旋转数圈,以 增强造扣强度。
(4)造好扣捞住落鱼后,可以试开泵,上提落鱼3~4 m,下放猛刹2~3次,确认水眼 畅通,落鱼已捞稳后,方可起钻。
(5)大头公锥,其锥度应与落鱼造扣部分的锥度一致,大头公锥造扣扭矩和造扣施压 的压力可适当增加。钻杆尺寸为88.9 mm或更小时,应在大头公锥上面接1~3根钻铤。
5.13.1.3 母锥打捞:母锥与公锥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公锥适用于打捞壁厚较大的管体,如钻铤、钻杆接头或加厚部分等,并且是在管体水眼中造扣;而母锥适用于打捞壁厚较薄的管体,如钻杆本体等,并且是从管体外表进行造扣;母锥可参照公锥打捞钻具使用方法进行操作。
5.13.1.4 安全注意事项。
(1)探鱼时,若探不到鱼顶,可转动钻具从不同方向下探,但不得下过鱼顶1 m;若探 过1m仍探不到鱼头,则应起出公、母锥,按弯钻杆再下公、母锥找鱼头。
(2)造扣时,方补心(滚子方补心除外)应拴保险绳,人员离开井口附近。
(3)捞获起钻时,操作要平稳,轻提轻放,严禁转盘卸扣。
(4)下反扣公、母锥必须用反扣钻杆,造扣时转盘也应反转,其造扣方法与正扣公锥 相同。
(5)所有下井工具必须丈量,有草图,并注明各部分长度和内外径。
5.13.2 卡瓦打捞筒。
5.13.2.1 准备工作。
(1)根据井眼直径和落鱼尺寸,选择合适打捞简的卡瓦。
(2)画出卡瓦打捞简草图,注明尺寸。
(3)组合钻具(钻柱结构:卡瓦打捞筒十安全接头十随钻震击器十钻杆)。
(4)如果落鱼顶端不规则,卡瓦无法抓捞时,可在打捞筒上部接头和打捞筒之间接一 个加长短节或者先修整鱼头。
5.13.2.2 操作步骤。
(1)下钻距鱼顶0.3~0.5 m处开泵冲洗鱼头,并记下泵压和实际鱼顶方人,停泵打 捞。
(2)打捞时,正转缓慢转动钻具同时慢慢下放钻具,将鱼头套入引鞋(视井下情况选 用加大引鞋或壁钩引鞋),即可停止转动。若发现在卡瓦处遇阻,应加压(其压力视卡瓦 与落鱼尺寸的差值而定,一般在5~50 kN范围内),使鱼头进入卡瓦,卡瓦抓住落鱼。
(3)上提钻具,若悬重增加,证明抓住落鱼。
(4)起钻前,可以开泵循环,但时间不宜过长,并将落鱼提离井底1~2 m猛刹两次,若悬重未降,证明落鱼已卡牢,方可起钻。
(5)起钻完,在钻台上卸卡瓦打捞筒时,可用下击器击一下,后用吊钳正转拉开.如无 下击器,可接方钻杆或钻铤,向下顿一下,然后施加一定拉力,用吊钳正转拉开。
(6)如果落鱼卡死,又循环不通时,可下放钻具,给打捞筒加压90~300 kN(或下砸、下击器下击),使卡瓦松开落鱼,然后正转,同时慢慢上提钻具,直到卡瓦全部退出落鱼,即可起出打捞钻具。
5.13.2.3 安全注意事项。
(1)卡瓦的内径应比鱼头外径小1~2 mm。
(2)打捞和松脱落鱼,必须正转,禁止反转。
(3)下钻打捞前应算准三个方入:引鞋碰鱼方人、铣鞋碰鱼方入和鱼头进卡瓦方人。
(4)引鞋套不上鱼头,说明鱼头偏斜,须改变打捞钻具结构,如下弯钻杆或活动肘节 进行打捞。
(5)鱼头入铣鞋时遇阻,说明鱼顶有毛刺或变形,这时可加压5~10 kN,并用低转速 磨铣30 min;若无效,应起钻下套子磨鞋,修好鱼头后再行打捞。
(6)鱼头进不了卡瓦内或进入卡瓦而又捞不住,说明卡瓦尺寸太小或太大,应重新选 择卡瓦。
5.13.3 可退式打捞矛,5.13.3.1 根据落鱼水眼尺寸,选择打捞矛的规格,核算鱼顶方入和打捞方人。
5.13.3.2 钻具组合:打捞矛十钻杆,视井下和工具情况在打捞矛上面接震击器。
5.13.3.3 下钻至鱼顶0.5 m处开泵循环,冲洗鱼头,停泵;慢慢下放探鱼头,使打 捞矛进入落鱼内,直至预计深度。
5.13.3.4 逆时针转动钻柱1~1.5圈,使卡瓦上移离开释放环;上提钻具,若悬重 增加,证明抓住落鱼。
5.13.3.5 若落鱼被卡,可在允许范围内提钻柱;若不解卡,可施行震击解卡;若仍 不解卡,则应退出打捞矛,起钻。
5.13.3.6 要释放落鱼时,利用打捞钻具重量的一部分下压(或用下击器震击)松开 咬合,顺时针转动钻具2~3圈,重复此操作,直至打捞矛离开落鱼。
5.13.3.7 落鱼捞获后起完钻,在钻台上卸打捞矛时,先下顿或下击,然后顺时针退 出打捞矛。
5.13.3.8 安全注意事项。
(1)若探不到鱼顶,可旋转钻具以不同方向下探,但不得下过鱼顶1.0m;若仍探不 到,则应起出打捞矛,换弯钻杆或活动肘节找鱼头。
(2)捞获起钻时,操作要平稳,轻提轻放,严禁转盘卸扣。
(3)地面下击退打捞矛时,必须防井下落物,人员退离到安全位置。
(4)每次使用后,要全部拆卸、清洗、保养、重新组装。
5.13.4 磨鞋。
5.13.4.1 根据落物形状和井眼尺寸,选择相应的磨鞋类型和规格,磨鞋外径应小
于井眼直径10~20 mm。
5.13.4.2 检查磨鞋硬质合金块是否镶嵌完好,水眼是否畅通,丝扣及台阶是否完
好,否则不准人井。
5.13.4.3 使用磨鞋时,应简化钻具结构,减小钻具钢性(钻具结构:磨鞋十钻铤十
钻杆)。下磨鞋最好一同下人一只近磨鞋随钻捞杯。
5.13.4.4 下钻至落物Im处,开泵循环10min,然后下放钻具到底,加压20~50 kN,低速(40~60 r/min)磨铣。
5.13.4.5 每磨30~60 min或进尺10 cm时,上提钻具1~2 m,停泵;再下放钻具
压住落物开泵继续磨铣。
5.13.4.6 磨铣中要控制蹩钻,上提钻具若遇卡,应下放转动钻具,不得硬拔,以防
造成卡钻。
5.13.4.7 磨铣中若发现泵压升高,转盘扭矩减小,说明磨鞋牙齿已磨平,应起钻换
磨鞋;若发现岩屑中的铁屑叨显减少,转盘蹩钻变轻或进尺加快说明落物已磨完。
5.13.4.8 安全注意事项。
(1)磨鞋外径应小于井眼直径10~20 mm。
(2)下磨鞋前,井眼要畅通;起、下磨鞋要控制速度,以防阻卡或产生过大的波动压
力。
(3)磨铣中要控制蹩钻,保持平稳操作。
(4)磨铣过程中,要有专人每隔30 min取一次砂样,分析铁屑含量。
(5)磨铣过程中,上提钻柱若遇卡,应下放转动钻柱,不得硬拔,以免造成卡钻。
5.13.5 反循环打捞篮。
5.13.5.1 根据井眼尺寸、落物形状和大小、地层软硬,选择相应的打捞篮、岩心爪、铣鞋。反循环打捞篮外径应小于井眼直径10~20 mm。
5.13.5.2 检查打捞篮的上下水眼应畅通,岩心爪上紧,岩心爪卡板活动灵活,卡板 弹簧完好,准备好钢球。
5.13.5.3 钻具组合:打捞篮十钻铤1柱十钻杆,入井钻具的水眼应能顺利地让钢 球通过。
5.13.5.4 下钻距井底1m处开泵循环10 min,将筒内泥砂冲洗干净,同时探明井 底方人。
5.13.5.5 卸去方钻杆,把钢球投入钻具水眼内,接方钻杆开泵送钢球入座(投球后泵压略有增加为正常),使井底形成局部反循环,低速启动转盘,然后慢慢下放钻具到井 底,轻轻拨动落物,如果蹩跳减轻,说明落物被拨入筒内;加压10~30 kN铣进0.2~ 0.3 m(铣鞋至岩心爪的长度),上提钻具停泵,再下放加压10~20 kN,能放到原方人说 明已捞上,若放不到原方入说明未捞上,应重新打捞。
5.13.5.6 安全注意事项。
(1)打捞篮外部丝扣必须双钳紧扣。
(2)铣进进尺加落物长度应小于打捞篮长度。
(3)割心时以先转动甩心,再上提拔心为好。
(4)起钻时不得用转盘卸扣。
5.13.6 安全接头。
5.13.6.1 将安全接头卸开并记录退扣圈数,检查“O“形密封圈是否完好并试脱开 的松紧程度,螺纹涂好黄油,台阶不得有刻痕。
5.13.6.2 安全接头宽锯形螺纹的紧扣力矩为钻具紧扣力矩的50%。
5.13.6.3 井内对扣:入井前,公接头涂好丝扣油;下钻到鱼顶0.5 m处开泵循环冲 洗鱼顶,停泵,记录悬重,边下放钻具边转动转盘对扣;对上扣后,施加3~6 kN压力,慢 慢正转转盘,若扭矩增加,停转盘有倒车现象,且悬重增加,证明井内对扣成功。
5.13.6.4 井内退扣:落鱼被卡需要退开安全接头时,应掴好大钩和方补心,在安全 接头上施加5-10 kN的拉力,反转钻盘1~2圈(定向井或深井转2~3圈).扭矩为钻具 退扣的70%~80%;若无回转,说明已松扣,此时应适当上提钻具继续退扣,上提高度应 小于安全接头的螺纹长度,此时参照原退扣圈数转动转盘退扣,直到全部退开扣为止。
5.13.6.5 上提钻具,悬重为安全接头以上钻柱重量,证明已从安全接头处退开,可 起钻。
5.13.6.6 安全注意事项。
(1)反扣安全接头不能作为随钻工具,只能用于倒扣打捞作业。
(2)装卸安全接头时,应避免夹持锯齿宽螺纹和密封部位。
(3)卸“O”形圈,不得用尖锐之物挑出或钩出。装“O"形圈时,在槽内应用手拨动数 圈,胶圈不得扭曲。
(4)若接头扣卸不开,允许用大锤垫木块敲击母接头表面。
5.13.7 铅印模。
5.13.7.1 铅印模人井前必须画好草图,并注明尺寸。
5.13.7.2 铅印模直接接在钻杆上入井。
5.13.7.3 下钻控制速度,下至距鱼顶0.5 m处开泵冲洗鱼顶。
5.13.7.4 停泵,下放钻具并加压15~50kN,如果鱼顶呈尖刃形时,加压要小,不得 超过10 kN。
5.13.7.5 打印完毕,即刻起钻。
5.13.7.6 安全注意事项。
(1)下印模前,应先通井.充分循环钻井液,调整好钻井液性能,以保证井眼畅通。
(2)下印模时,若遇阻可提起转动一下转盘,换个方向下人,严禁硬冲硬通。
(3)打印时应下放钻具一次打成,钻具提起后不能再下放钻具探鱼顶。
5.13.8 一把抓。
5.13.8.1 下钻到底开泵循环冲洗井底。然后在不同的方向探方入。
5.13.8.2 在方入最多的方位上拨动半圈到一圈,然后加压(压力的大小应根据工具的抗弯能力确定).将抓片压弯并包拢即可起钻。
5.13.8.3 安全注意事项。
(1)下一把抓时,如果遇阻,不准硬通或旋转划眼,以免折断或卷曲抓片。
(2)加压应缓慢均匀,严禁冲击加压,以免折断抓片。
(3)转动不能太多,以免抓片折断。
(4)在井斜较大或定向井中不宜使用。
5.13.9 磁铁打捞器。
5.13.9.1 根据井眼直径选定合适的磁铁打捞器,其最大外径应小于井眼10~25 mm。
5.13.9.2 测量尺寸,绘制草图,计算方人。
5.13.9.3 下钻距井底0.5 m处循环5~10 min冲洗井底沉淀物,然后停系打捞。
5.13.9.4 画好打捞方入,加压5~10kN,换不同的方向打捞,井下为一个落物时,各个方向上的方入一致,证明落物已捞住。
5.13.9.5 使用高强磁正反循环打捞器时,将磁铁打捞器下至距井底落物0.3~0.5 m处,开泵正循环钻井液冲洗井底沉砂;待沉砂冲洗干净后,卸去方钻杆、投入钢球,然后 接方钻杆,下放钻具离井底0.5 m时,进行反循环10 min。当磁捞器起离井底前,先停泵 方可起钻。
5.13.9.6 安全注意事项。
(l)井壁垮塌严重的井,不应下磁铁打捞器。
(2)井底有少量沉积物,可用带引鞋的磁铁打捞器循环拨动,但不得用以划眼。
(3)磁铁打捞器使用后应清洗、保养、盖上护磁板,当多个磁铁磁捞器放在一起时,不 应心子对心子放置。
5.13.10 液压下击器。
5.13.10.1 根据被卡钻具情况,选择合适的下击器,钻具组合:打捞工具十安全接 头十下击器十钻铤十钻杆。
5.13.10.2 计算下击器拉开、闭合时的方人,并在方钻杆上标明记号。5.13.10.3 落鱼捞获后,在方钻杆上(以转盘面为基准)划上方入记号。
5.13.10.4 井内下击:上提钻具,使下击器完全拉开(参照方钻杆上划出的下击器 拉开记号),使钻具产生相应的伸长,将钻具快速下放,直到放完提拉长(即下放到捞获落 鱼后,在方钻杆上划出的记号),立即刹住滚筒,使下击器产生一个强烈的下击力。如果 一次震击不解卡,可按上述方法反复多次操作,直至解卡。
5.13.10.5 井内连续下击(这种操作只在较深的井内使用):上提钻具,使下击器完 全拉开,钻具产生足够的弹性伸长,急剧下放钻具(下放的距离等于钻具的弹性伸长加下 击器离完全关闭差150 mm)时,突然刹住滚筒,使下击器产生连续震击;如果一次操作不 能解卡,可按上述方法反复多次操作,直至解卡。
5.13.10.6 井内上击:上提钻具,使下击器完全拉开,钻具产生足够的伸长,急剧下 放钻具,当下放的距离接近钻具的伸长长度时,突然刹住滚筒,从而产生向上的震击。
5.13.10.7 安全注意事项。
(1)提拉力不能超过下击器最大允许拉力。
(2)震击作业时,不能转动钻具。
(3)震击作业前,检查大钩、吊环的固定情况,拴好保险绳,检查提升泵统及设备,看 是否有松动和固定不牢等现象,检查刹车系统是否完好,检查好天车并防大绳跳槽;震击 作业1 11.重复上述检查内容。
5.13.11 随钻震击器。
5.13.11.1 入井前检查上、下两部分是否完全呈拉开状态,卡箍是否卡在心轴拉开 部分,没有全拉开和卡住的,应全拉开,并用卡箍卡住心轴部分。特别注意的是,在接装 前,不许将卡箍取掉。
5.13.11.2 处理事故时应将其连接在安全接头之上。钻进时应连接在钻铤上部,无加重钻杆时,其上部应配1柱钻铤。震击器下部钻铤的重量应大于预定的钻压,使震 击器在受拉状态下工作。
5.13.11.3 震击器在井内及起、下钻过程中始终处于拉开状态,下钻严格控制下钻 速度,防止突然遇阻下击器释放,产生下击损坏钻头并造成复杂情况。
5.13.11.4 若起下钻过程中遇卡,视卡钻性质,可分别选择上击或下击解卡。
5.13.11.5 震击器在受拉状态下钻进:在受拉状态下,整个钻进过程中,震击器呈 启开状态,两部分的心轴均是拉伸状态;震击器下部的钻具重量和泵压对上击部分的心 轴、冲管以及下击部分的心轴、刮子套的作用力都有助于工具的启开;震击器最好处于受 拉状态下工作。
5.13.11.6 震击器在加压状恋下钻进:震击器也可以在受压情况下工作,但给工具 施加的压力不能超过下击器下井前预调的震击吨位与泵压施加于下击器心轴、刮子套上 的作用力二者之和的一半。
5.13.11.7 向下震击:上提钻具允许的拉力,突然下放钻具,然后猛然刹车,钻具停
止落下,使钻具向下弹跳,关闭下击器,由于钻具的弹性和工具的回弹相结合,把连续的震击力传给下击器以下的钻具。上提钻具的距离为钻具的伸长加上下击器行程(行程视 工具尺寸而定)。
5.13.11.8 向上震击:把钻具上提到适当的伸长量,然后猛然下放钻具(下放距离等于伸长量)刹住刹把。钻具下端向下弹跳,使下击器关闭,然后钻柱回弹,使下击器迅速重新打开,从而产生上击作用。
5.13.11.9 安全注意事项。
(1)震击器上部的钻铤和其他任何工具的外径都不允许大于震击器的外径,而震击器下部的钻铤和其他工具只允许稍大于和等于震击器的外径。
(2)将已准备好的震击器用提升短节吊上钻台,严防碰击。
(3)起下钻过程中,决不允许将任何夹持吊装工具卡在心轴拉开部位,以防损坏心轴。
(4)起钻时震击器呈全拉开状态,要求起出转盘面必须装好心轴卡箍并配成立柱长度立于钻杆盒上。
(5)无论震击器在受拉或受压状态下钻进,都必须送钻均匀,严防溜钻或顿钻。
5.13.12 地面震击嚣。
5.13.12.1 适应卡点深度为700~1 500 m,应连接在转盘面以上的钻具上,若要循环泥浆可在震击器上面连接方钻杆,不需要循环时应在震击器上面连接1~2根加重钻杆,作为震击回位(关闭)用,但应留出一定的高度。
5.13.12.2 计算卡点井深及卡点以上钻具在钻井液中的重量,并在指重表上标明。
5.13.12.3 震击作业开始以前,应全面检查井架,提升系统及设备,看是否有松动和固定不牢等现象,其次,还应考虑井下钻具及震击器本身安全。
5.13.12.4 上提钻具不得超过卡点以上钻具在钻井液中重量的50%,深井使用时,上提卡点以上钻具的伸长不得超过震击器的行程。
5.13.12.5 按照卡点以上钻具在钻井液中重量的50%由低向高调节产生震击的拉力。
5.13.12.6 下放钻具,使下击器完全关闭,然后缓慢上提钻具,当心轴从摩擦卡瓦中滑脱而产生下击时立即刹车,若未解卡就逐步调节震击力按上述方法重复操作。
5.13.12.7 经多次震击后,如果下击器简体温度升高或震击释放拉力自动增加时,应停止震击,可以从调节孔注入机油,待冷却后再行震击。
5.13.12.8 在事故处理过程中,有时可能遇到打捞工具或卡瓦类型的工具,知倒扣器、捞筒和捞矛等,由于抓捞牙或卡瓦牙嵌入落鱼,或操作不当和震击器震击后钻具伸长变形,亦或异物进入堵塞,单纯用钻具的重量已无法解脱,遇到这些情况,可接上地面震击器,调节到中等程度的释放吨位,若钻具上带有下击器,调节的释放吨位应保证能打开 下击器,即可震击解脱工具。
5.13.12.9 安全注意事项。
(1)连接到井口钻具上之前,要先在地面把其调节到释放吨位为零。
(2)震击前将吊环、吊卡插销捆绑好,以防震击过程中脱开伤人。每震击作业th,重 复上述检查内容。
(3)调节的释放吨位不应超过自由段悬重过多,如超过多,容易造成卡点以上钻杆顿 弯、顿断或地面设备受损。
5.13.13 套铣操作。
5.13.13.1 根据井眼及落鱼结构选择好铣鞋和铣筒尺寸,根据井身质量情况和鱼 头的深度来确定铣管的长度。非专用铣简要点焊止退环。
5.13.13.2 核算落鱼鱼顶及铣鞋碰鱼方入,连接套铣钻具:铣鞋十铣筒十钻具。
5.13.13.3 铣鞋下至距鱼顶1m时,开泵冲洗并记录悬重和泵压。
5.13.13.4 根据铣鞋碰鱼方入慢慢下放钻具探鱼顶,铣鞋碰到鱼头刹车,微合转
盘,转动铣筒套鱼,套进后泵压略有升高,此时可采用轻压、慢转、大排量进行套铣。对直 径为215.9 mm的井眼,钻压为30~50 kN,转盘转速为60~70 r/min,排量为30 L/s。
5.13.13.5 套铣过程中.铣出半个单根,上提钻具划眼一次。上提时,注意不要提 过鱼顶。
5.13.13.6 套完方人,接单根二次进鱼头时,如果遇阻,可加压5 kN,用大钳转动钻 具,这时如果方钻杆略有跳动,重量指示仪指针摆回原悬重,下放钻具无遇阻且能放到原 套铣井深,说明已套进,可继续套铣。
5.13.13.7 每次套铣至最后,应套过单根母扣以下2m,作为下次套铣的“引子”。
5.13.13.8 安全技术措施。
(1)铣筒下井遇阻不准划眼,以防出新眼。遇阻时,应起出铣简,修好井眼再下。
(2)铣鞋进鱼头时要慢,有遇阻立即停止下放,配合间断转动,以不同方向套入;也可 在铣鞋内焊销钉,用鱼头顶断销子的显示来判明铣鞋已套进鱼头。
(3)套铣中,若发生憋泵,立即停止套铣,应停泵放回水,活动钻具,选择畅通井段开 泵。先小排量开泵循环,后逐渐加大排量,正常后才能恢复套铣作业。
(4)铣鞋上端第一根铣筒最易损坏,应严格检查并倒换使用,每根铣筒使用50 h应 更换。
(5)套铣落鱼时,若鱼尾在井底,应全部铣完;若悬空卡钻,则用防掉套铣工具或在套 铣到离鱼尾1~2 m时,起出铣筒,以防落鱼下溜。
5.13.14 倒扣操作。
5.13.14.1 用正扣钻具对扣爆炸松扣或者准备齐仝强度大于井内钻具且尺寸相同的反扣钻杆、反扣公锥、反扣安全接头及井口工具等。
5.13.14.2 全面检查设备,特别是绞车离合器和链条,准备好事故销。
5.13.14.3 第一次正扣倒开后,处理好钻井液,起出钻具;方钻杆下接正反扣接头,用钢丝绳双钳拉紧,然后电焊3条钢板;方钻杆与水龙头中心管之间所有连接丝扣均电 焊3条钢板(如用倒扣器,方钻杆下的接头则不需加焊钢板条)。
5.13.14.4 组合钻具:倒扣捞简、捞矛、公(母)锥等十倒扣安全接头十反扣震击器 十倒扣器十反扣钻杆。
5.13.14.5 下钻至距鱼头0.5 m处开泵冲洗,销住大方瓦和方补心,调整指重表,并保证灵敏可靠,改成倒车准备造扣。
5.13.14.6 造扣(造扣方法与正扣公锥造扣相同)。造扣完后,改成正车,上提钻 具,使拉力稍大于打捞钻具重量,刹住刹把,再改成倒车,挂合转盘离合器,开始倒扣。
5.13.14.7 倒扣过程中,密切注意悬重和转盘倒转负荷变化:若悬重增加,转盘憋 劲不大,并旋转稳定,说明扣已倒开;若悬重上升至原钻进时的悬重,同时又没有憋劲,说 明祓卡钻具全部活动,此时应马上改为正车开泵循环(排量由小到大).并慢慢上提下放 活动钻具,此时不准转转盘。解卡后即可起钻;若悬重不断上升,憋劲很大,这时,应慢慢 下放钻具,等憋劲消失后再倒扣;若落鱼扣很紧,转盘离合器打滑时,停总车,用事故销销 死转盘离合器,控制总车气开关进行倒扣。
5.13.14.8 扣倒开后,改为正车,探明方入,开泵顶通水眼即可起钻。
5.13.14.9 安全注意事项。
(1)下井公锥、安全接头等必须准确测量并绘出草图。
(2)下反扣钻具必须用双钳或液气大钳紧扣,严禁转盘上扣。
(3)倒扣前,方补心(滚子方补心除外)必须用钢丝绳绑牢;倒扣时,人员退离到安全 位置,多余人员离开钻台。
(4)倒扣时应根据钻具的钢级和磨损程度限制扭转圈数。
(5)起钻不得用转盘崩扣和卸扣,必须用液气大钳卸扣或吊钳松扣,旋绳卸扣。
(6)严禁用钳牙代替防退扣用的钢板条。
5.13.15 打捞电缆操作。
5.13.15.1 穿心式电缆解卡操作。
(1)将电缆用专用夹钳夹牢,固定在井口上。
(2)从地面将电缆切断。在井内一端的电缆头上安装“蘑菇头”;在绞车一端的电缆 头上安装快接接头(与“蘑菇头”相接)。
(3)下钻时,吊起立柱,下边接好柯捞筒,然后将绞车一端装有快接接头的电缆由井 架工从钻杆水眼穿下去,与井内电缆上的“蘑菇头”相接,接好后由电测绞车拉紧,取掉井 口电缆上的夹钳,便可下钻。
(4)第一根立柱坐转盘后,将电缆接头用专用垫叉固定在钻杆母扣上,卸开快接接
头,再将绞车一端的电缆由井架工从钻杆水眼穿下来,与井内电缆上的“蘑菇头”相接,接 好后由电测绞车拉紧,取掉井口电缆上的夹钳,再下l柱。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打捞筒下 至被卡位置捞住仪器为止。
(5)提拉钻具吨位大小要听从测井专业人员指挥,上提钻具电缆张力减小视为捞住 的显示。
5.13.1-5.2 旁开式打捞筒解卡操作。
(1)将电缆通过侧板开口安放在打捞筒内,使钻杆从电缆一侧下入,直到捞住仪器。
(2)为了防止在下钻过程中损坏或折断电缆,必须注意:保护好电缆,吊卡不得压在 井口一侧的电缆上;要锁住转盘,井下钻杆也不能转动;下钻速度要慢,时刻监视电缆的 张力;算准仪器井深及下入钻柱的长度。
5.13.15.3 打捞电缆。
(1)电缆断落在井内,可采用捞绳器打捞。捞绳器分内捞绳器和外捞绳器。
(2)算出井内电缆拉断时断头处的井深。最好由磁定位测定电缆头位置,避免盲目 试探。
(3)第一次打捞下钻,捞绳器下过断头井深后要减慢下放速度。若无遇阻显示,最多 可下过断头井深15 m;转动3~5圈,上提l~2 m,然后放回原下深,再转一圈,印可用低 速小心起钻;在起钻卸扣时,一律用液气大钳卸扣或吊钳松扣,旋绳卸扣,严禁转盘卸扣。
‘(4)如果第一次未捞着,要继续打捞时,每次下钻深度只能增加100 m,直到捞住为 止。
5.13.15.4 安全注意事项。
(1)在现场利用旧公锥焊制外捞绳器时,注意捞绳器钩口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一 般比电缆外径大15 mm左右,钩的根部比电缆直径稍小为好,捞绳器长为1.5~2 m左 右。
(2)每次下打捞器时,下深不得超过电缆断头井深100 m.转动转盘也不可多转,以 防将电缆扭成一大团而起不出钻具来。
(3)每次打捞出来的电缆要准确地测量其总长,为下次打捞提供依据。
第四篇:钻井司钻培训试题
钻井司钻培训试题AB
一、填空题68 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培训试题33
1、常见的井下工程事故有:卡钻事故;钻具事故;钻头事故;落物事故; 井喷及井喷失控事故 ;顿钻事故;卡电缆、卡仪器事故。
2、常见的卡钻事故有:粘吸卡钻、落物卡钻、井塌卡钻、键槽卡钻、短路循环、干钻卡钻、沉砂卡钻、泥包卡钻、缩径卡钻等事故。
3、钻具刺漏可能导致 钻头泥包或干钻,甚至会造成钻具断落或卡钻。
4、处理井下事故及复杂情况的原则:安全、快速、灵活、经济。
5、活动钻具用转盘旋转时,要达到 无倒车 为止。
6、当总泡油量 大于 钻柱总内容积时,原油到达钻头时的泵压为 最高。
7、当总泡油量小于钻柱内容积时,全部油进入钻具后泵压就达最高,一直持续到 油从钻头出来。
8、替多余水泥浆时,未完全返出井口前,不能停泵或 倒泵,要不停的转动或上下活动钻具。
9、下钻时若悬重比原悬重降低叫遇阻;上提钻具时若 悬重超过原悬重 叫遇卡。
10、上提遇卡倒划眼时不得超过原悬重的 5~10 KN。严格控制转盘、间断转动,防止将钻具倒开或倒掉钻头。
11、键槽卡钻,卡死之前上提遇卡、卡钻的位置 不变或变化不大。
12、粘吸卡钻,卡点不会是 钻头,最容易是 钻铤。
13、井壁坍塌的现象是开泵困难,停泵有回压,起钻钻杆内 反喷钻井液。
14、井底有较大落物,钻进中有 憋钻、跳钻 现象;钻压 越大 憋跳越严重;没有进尺。
15、为预防钻头泥包卡钻,在粘性大的泥岩中钻进,严禁 加大钻压,保证均匀送钻。
16、井场所用的钻具均为正扣,严禁用 倒档 上扣。
17、井口接单根不紧扣,容易将钻杆 母接头胀大,造成钻具落井事故。
18、丝扣油有润滑和辅助丝扣密封的作用,可防止钻具 粘扣 的发生。
19、井口接单根不紧扣,因受力不均匀,钻进时磨损严重,公扣 易被折断。20、缩径卡钻的特点之一是 单向 遇阻,卡点 固定。
21、螺纹扭得过紧,将会给 倒扣作业造成困难,更可能使打捞工具损坏,延长处理时间。
22、在正常钻进时,如水龙头、水龙带发生故障,绝不能将方钻杆坐在井口进行维修,如果一旦发生卡钻,将失去 下压和转动钻柱的可能。
23、钻开油气层后,起钻前进行短起下钻,可以及时掌握 油气层上窜速度,从而了解泥浆柱压力的平衡情况,防止因静止时间较长,而造成井涌和井喷。
24、缩径 造成的遇阻,经一次划眼即恢复正常,如果是坍塌造成的遇阻,憋泵、别钻,钻头提起后放不到原来的位置。
25、下钻遇阻要采取 “一通、二冲、三划眼” 的措施。
26、砂桥卡钻 的特征之一是:起钻环空液面不降,水眼内的液面下降快。
27、取芯井段必须用常规钻头扩眼或划眼,连续取芯井段,每取芯 50 m左右,用常规钻头 扩、划眼一次。
28、在大段易坍塌泥页岩中夹有薄砂层的条件下,可形成一种 壁阶式 键槽。
29、泥包卡钻,上提阻力的大小与 泥包程度 有关。
30、缩径与粘吸 的复合式卡钻,应先浸泡解卡剂,然后再进行震击。
31、钻头或扶正器泥包 的特征之一是,起钻环空灌不进泥浆。
32、砂岩井段容易发生 粘吸 卡钻。
33、泥页岩井段的井径往往不规则,钻柱和井壁的接触面积比较少不易发生 粘吸 卡钻。地质培训试题15
1、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 地质作用 下,由一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天然单质和化合物。
2、矿物 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3、石油和天然气是生成于 沉积岩。
4、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规律组合成的集合体称 岩石。
5、高温高压下的岩浆从地下深处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 岩浆岩。
6、直径在0.1~1mm的砂粒经胶结在一起形成的岩石叫 砂岩。
7、倾斜岩层的产状三要素是指 走向、倾向、倾角。
8、背斜是岩层 向上 弯曲,中心岩层 较老、两翼岩层 较新。
9、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叫 正断层。
10、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叫 逆断层。
11、沉积岩在地表的分布较广,约占地表面积的 71%。
12、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可分为 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 三大类。
13、褶曲的基本形态有 背斜 和 向斜。
14、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从变形到破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质是 岩石机械性质。
15、钻头破碎岩石的同时,其本身也受到岩石的磨损,这种岩石磨损钻头的能力称 岩石的研磨性。钻井液培训试题14
1、钻井液是指油气钻井过程中以其 多种功能 满足钻井工作需要的各种循环流体的总称。
2、水基钻井液 是钻井液最主要的类型。
3、盐水钻井液是一类对 粘土水化 有较强抑制作用的钻井液。
4、聚合物钻井液具有较强的包被和抑制分散的作用,有利于保持 井壁稳定。
5、钻井液密度增大,液柱压力也增大,钻井速度变 慢。
6、漏斗粘度:指用一定体积的钻井液流过规定尺寸的小孔所需时间来表示的粘度;它表示钻井液流动的 难易程度。
7、钻井液粘度过 低 时不利于携带岩屑,井内沉砂快,冲刷井壁,易造成井壁剥落坍塌、井漏等。
8、通常在保证携带岩屑的前提下,钻井液的粘度应尽量 低。
9、钻井液静止 10 min 后所测的切力称为终切力。
10、钻井液切力 低 时,悬浮和携带岩屑效果不好,一旦停泵很容易造成井底严重沉砂,轻则下钻不到底,重则发生沉砂卡钻。
11、一般要求钻井液具有 低 的滤失量和薄而坚韧致密的滤饼。
12、钻井液的含砂量指钻井液中不能通过 200 目筛(即边长为74微米)的砂子的体积占钻井液体积的百分数。
13、钻井液的固相控制方法有:清水稀释法、替换部分钻井液法、大池子沉淀法、化学絮凝法和 机械设备清除法。
14、在钻井液中氢氧化钠主要用于调节和控制钻井液的 pH值。SY型盘式刹车培训试题6
1、SY型盘式刹车采用液压传动与控制,主要由刹车装置总成、液压动力源 及相应的控制系统组成。
2、使用伊顿盘式刹车前必须启动 水泵,严禁在无水情况下使用刹车。
3、伊顿盘式刹车的 静摩擦盘 是由安装法兰盘、压力盘和中间盘组成。
4、SY型盘式刹车装置总成是由 刹车盘、钳架、开式钳、闭式钳组成的。
5、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主要由 动力水龙头、管子处理装置、电气传动与控制系统、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司钻操作台、单导轨与滑车等几大部分组成。
6、SY型盘式刹车液压动力源是由泵、储能器、液压管线等组成的。
二、简答题12 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培训试题8
1、简述卡钻事故处理通则。答:(1)维持钻井液循环,保持井筒畅通。(2)保持钻柱的完整性。
(3)切忌将钻杆螺纹扭得过紧。
2、起钻过程中井壁坍塌的征兆? 答:上提、下放遇阻。
开泵困难,停泵时有回压,起钻时钻杆内反喷钻井液。
3、怎样预防井塌卡钻? 答:(1)要尽量减少套管鞋以下的口袋长度:一般要求以1~2m为宜。(2)保持泥浆柱压力。(3)减少压力激动。
(4)增加短起下次数,避免拔活塞将地层抽垮。
4、钻井液短路循环的原因有哪些? 答:(1)井下钻具刺坏、倒扣、脱扣、断落等。
(2)地面高压管线(闸门、法兰、油壬及焊口等)刺坏。(3)闸门倒错,如灌泥浆闸门未关等。
5、简述复杂情况下的划眼操作。(1)“一冲、二通、三划”法。
其具体做法是:接好单根开泵正常后,先冲下去上提钻具转动一个方位再通下去然后再提起钻具转动划下去。(2)“拨放点划”法。
其具体做法是:当遇到冲不动、通不下的情况时,先加压20~30KN转动转盘,观看指重表指示,若悬重回升,则立即停转盘,再加压20~30KN转动转盘。如此重复操作,直到拨放点划一单根,再提起下划一次。
6、粘吸卡钻的主要原因 答:(1)井壁存在疏松的厚泥饼。(2)滤饼存在强负电力场。
(3)钻井液柱压力与地层孔压差值较大。(4)钻柱与井径直径差值小。(5)井斜角较大。
7、钻速突然变快的原因是什么? 答:(1)地层岩性的变化,钻遇疏松地层、油气层等。
(2)钻遇溶蚀性地层的溶洞,发生“放空”现象,或钻遇断层。(3)在大井眼井段钻进,因钻具断而错开“放空”。
8、简述预防沉砂卡钻的“进一退三”措施。
答:每打半根或一根单根,开泵划眼两次,停泵下放一次,确定正常后再继续钻进或接单根。地质培训试题2
1、钻井过程中遇到断层会出现哪些现象? 答:(1)可出现地层缺失和重复。(2)会出现井喷和井漏。(3)出现跳钻和蹩钻现象。(4)容易造成井斜。
2、钻进过程中遇到砂岩层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砂岩一般来说是较好的渗透层,在井壁上易形成较厚的滤饼,易引起泥饼粘附卡钻。另外泥饼厚对测井也有影响,所以必须用优质钻井液。钻井液培训试题2
1、聚合物钻井液有哪些优点? 答:(1)钻井液密度和固相含量低,因而钻进速度可明显提高,对油气层的损害程度也较小。(2)钻井液剪切稀释特性强。
(3)聚合物处理剂具有较强的包被和抑制分散的作用,有利于保持井壁稳定。
2、确定钻井液的粘度原则是什么?
答:通常在保证携带岩屑的前提下,粘度应尽量低;
井深时泵压高,泵排量受到限制,井眼情况比浅井复杂,粘度易大些; 出现垮塌、沉砂较多或出现轻度漏失时,粘度要适当增大。
钻井司钻培训试题BC
一、填空题68 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培训试题32
1、常见的卡钻事故有:粘吸卡钻、落物卡钻、井塌卡钻、键槽卡钻、短路循环、干钻卡钻、沉砂卡钻、泥包卡钻、缩径卡钻等事故。
2、钻具刺漏可能导致 钻头泥包或干钻,甚至会造成钻具断落或卡钻。
3、钻具在井内静止时间不能超过 3min,每次转动不少于 10 圈,上提下放的距离不少于 2 米。
4、无法活动钻具时,若是直井且钻头在井底应将全部钻具重量的 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压在钻头上,使下部钻具弯曲与井壁形成点接触,减少卡钻发生的可能性。
5、当总泡油量 大于 钻柱总内容积时,原油到达钻头时的泵压为 最高。
6、当总泡油量小于钻柱内容积时,全部油进入钻具后泵压就达最高,一直持续到 油从钻头出来。
7、钻进中有落物落在环空会有 憋钻 现象,上提钻具有阻力,小落物有可能提脱,大落物则 越提越死。
8、上提遇卡倒划眼时不得超过原悬重的 5~10 KN。严格控制转盘、间断转动,防止将钻具倒开或倒掉钻头。
9、键槽卡钻,卡死之前上提遇卡、卡钻的位置 不变或变化不大。
10、泵压变化不大,地层没有变化,而钻速突然变慢,应立即起钻检查接近钻头处的钻铤(或扶正器)丝扣是否有刺坏。
11、井底有较大落物,钻进中有 憋钻、跳钻 现象;钻压 越大 憋跳越严重;没有进尺。
12、为预防钻头泥包卡钻,在粘性大的泥岩中钻进,严禁 加大钻压,保证均匀送钻。
13、井内的钻具扣被倒开、丝扣坏、脱扣、滑扣、断扣、钻具本体刺坏以至被扭断,均称之为钻具事故。
14、井口接单根不紧扣,容易将钻杆 母接头胀大,造成钻具落井事故。
15、井口接单根不紧扣,因受力不均匀,钻进时磨损严重,公扣 易被折断。
16、扩眼钻进 时,钻具下放速度要慢,防止插入小井眼而卡钻。
17、在钻进过程中,钻具脱扣,上提悬重减少,泵压下降,继续钻进 无进尺或突然变快。
18、钻柱在钻井液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之差的作用下,紧贴在井壁上造成的卡钻,称做 粘吸卡钻。
19、在正常钻进时,如水龙头、水龙带发生故障,绝不能将方钻杆坐在井口进行维修,如果一旦发生卡钻,将失去 下压和转动钻柱的可能。
20、钻开油气层后,起钻前进行短起下钻,可以及时掌握 油气层上窜速度,从而了解泥浆柱压力的平衡情况,防止因静止时间较长,而造成井涌和井喷。
21、钻柱只能在受压的状态下静止,不许在受拉的状态下静止,是为了减少钻柱与井壁的接触点,防止卡点上移。
22、下钻到底及接单根后,开泵不易过猛,应先小排量开通,在泵压正常后再逐渐增加排量。
23、软地层机械钻速快,接单根要做到 早开泵晚停泵,延长循环时间。
24、单向遇阻,卡点固定,多发生在接近井底的卡钻是 缩径卡钻。
25、键槽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井身轨迹产生局部弯曲,形成 “狗腿”,钻杆接头在运动中切削与其接触的井壁形成键槽。
26、在大段易坍塌泥页岩中夹有薄砂层的条件下,可形成一种 壁阶式 键槽。
27、泥包卡钻,上提阻力的大小与 泥包程度 有关。
28、能造成落物卡钻事故的是处于 钻头或扶正器 以上的落物。
29、钻具循环短路,钻头、扶正器 处易钻屑堆积粘附。
30、钻头或扶正器泥包 产生的原因是,排量太小,井底清岩效果差,泥岩重复破碎、水化成团。
31、砂岩井段容易发生 粘吸 卡钻。
32、泥页岩井段的井径往往不规则,钻柱和井壁的接触面积比较少不易发生 粘吸 卡钻。地质培训试题14
1、矿物具有相对固定的 化学组成 和 物理化学性质。
2、矿物 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3、石油和天然气是生成于 沉积岩。
4、岩石按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三大类。
5、在地表条件下,母岩的风化产物经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称为 沉积岩。
6、高温高压下的岩浆从地下深处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称为 岩浆岩。
7、直径在0.1~1mm的砂粒经胶结在一起形成的岩石叫 砂岩。
8、正常情况下,上面的地层生成年代较下面的地层的生成年代 晚。
9、向斜是岩层 向下 弯曲,中心岩层 较新,两翼岩层 较老。
10、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叫 正断层。
11、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叫 逆断层。
12、岩层受力变形后,当所受的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它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被破坏形成 断裂构造。
13、沉积岩特有的构造是 层理、层面 构造。
14、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从变形到破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学性质是 岩石机械性质。钻井液培训试题16
1、钙处理钻井液的组成特点是体系中同时含有一定浓度的钙离子和 分散剂。
2、盐水钻井液是一类对 粘土水化 有较强抑制作用的钻井液。
3、聚合物钻井液具有较强的包被和抑制分散的作用,有利于保持 井壁稳定。
4、钾基聚合物钻井液是一类以各种聚合物的钾(或铵、钙)盐和KCl为主处理剂的 防塌 钻井液,KCl含量大于3%。
5、钻井液密度增大,液柱压力也增大,钻井速度变 慢。
6、出现垮塌、沉砂较多或出现轻度漏失时,钻井液的粘度要适当 增大。
7、钻井液粘度过 低 时不利于携带岩屑,井内沉砂快,冲刷井壁,易造成井壁剥落坍塌、井漏等。
8、通常在保证携带岩屑的前提下,钻井液的粘度应尽量 低。
9、钻井液静止 10 s 后所测的切力称为初切力。
10、钻井液静止 10 min 后所测的切力称为终切力。
11、钻井液切力 高 时流动阻力大,下钻后开泵困难,易憋漏地层。
12、一般要求钻井液具有 低 的滤失量和薄而坚韧致密的滤饼。
13、钻井液的含砂量指钻井液中不能通过 200 目筛(即边长为74微米)的砂子的体积占钻井液体积的百分数。
14、钻井液含砂量越小越好,一般控制在 0.5% 以下。
15、加重剂应具备的条件是:本身 密度 大、硬度低,磨损性小,易粉碎。
16、在钻井液中氢氧化钠主要用于调节和控制钻井液的 pH值。SY型盘式刹车培训试题6
1、使用伊顿盘式刹车前必须启动 水泵,严禁在无水情况下使用刹车。
2、SY型盘式刹车的刹车系统由工作刹车、驻刹车、紧急刹车、防碰天车刹车及蓄能器刹车组成。
3、SY型盘式刹车的工作刹车是由 开式钳 承担。
4、SY型盘式刹车装置总成是由 刹车盘、钳架、开式钳、闭式钳组成的。
5、SY型盘式刹车液压动力源是由泵、储能器、液压管线等组成的。
6、使用伊顿盘式刹车前必须启动水泵,严禁在 无水 情况下使用刹车。
二、简答题12 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培训试题8
1、怎样预防粘吸卡钻? 答:(1)及时活动钻具,快速接卸钻具,钻柱静止时间不许超过3~5min,上下活动超过钻具的伸长量,用转盘旋转时要达到无倒车为止。
(2)无法活动钻具时,若是直井且钻头在井底应将全部钻具重量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压在钻头上,若钻头离井底很高,可相隔3~5min下放一段,或用人力转运钻具。
(3)使用中性钻井液,搞好固控工作,实行近平衡钻井。
(4)采用防卡钻具,提高井身质量,减少井斜角,勤短程起下钻。
2、起钻过程中井壁坍塌的征兆? 答:上提、下放遇阻。
开泵困难,停泵时有回压,起钻时钻杆内反喷钻井液。
3、下钻过程中井壁坍塌的征兆?
答:井口不返钻井液,钻杆内反喷钻井液。
下钻遇阻,开泵泵压忽大忽小,有时会突然升高。
4、怎样预防井塌卡钻? 答:(1)要尽量减少套管鞋以下的口袋长度:一般要求以1~2m为宜。(2)保持泥浆柱压力。(3)减少压力激动。
(4)增加短起下次数,避免拔活塞将地层抽垮。
5、泥包卡钻的特征? 答:(1)钻进钻速逐渐降低,牙轮蹩钻,泵压升高;(2)起钻时随井径不同阻力有变化;(3)起钻时环空灌不进泥浆;
(4)提钻阻力的大小与泥包程度有关。
6、粘吸卡钻的主要原因 答:(1)井壁存在疏松的厚泥饼。(2)滤饼存在强负电力场。
(3)钻井液柱压力与地层孔压差值较大。(4)钻柱与井径直径差值小。(5)井斜角较大。
7、钻速突然变快的原因是什么? 答:(1)地层岩性的变化,钻遇疏松地层、油气层等。
(2)钻遇溶蚀性地层的溶洞,发生“放空”现象,或钻遇断层。(3)在大井眼井段钻进,因钻具断而错开“放空”。
8、钻进中泵压突然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答:(1)PDC钻头溜钻。(2)井塌。
(3)钻头水眼堵。
(4)刮刀钻头的刮刀片断了。地质培训试题2
1、钻进过程中遇到粘土岩层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粘土岩层一般较软,钻速快,但容易产生钻头泥包。这种地层极易吸收钻井液中的自由水而膨胀,导致井径缩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井壁会产生坍塌现象,井径扩大。
2、钻进过程中遇到砂岩层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砂岩一般来说是较好的渗透层,在井壁上易形成较厚的滤饼,易引起泥饼粘附卡钻。另外泥饼厚对测井也有影响,所以必须用优质钻井液。钻井液培训试题2
1、钻井液的功用有哪些? 答:(1)清洗井底,悬浮携带岩屑,保持井眼清洁;
(2)平衡地层压力和岩石侧压力,稳定井壁,防止井塌、井喷、井漏;(3)传递水功率,以帮助钻头破碎岩石;(4)为井下动力钻具传递动力;(5)冷却润滑钻头、钻具;
(6)利用钻井液进行地质、气测录井。
2、聚合物钻井液有哪些优点? 答:(1)钻井液密度和固相含量低,因而钻进速度可明显提高,对油气层的损害程度也较小。(2)钻井液剪切稀释特性强。
(3)聚合物处理剂具有较强的包被和抑制分散的作用,有利于保持井壁稳定。
钻井司钻培训试题AC
一、填空题66 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培训试题31
1、常见的井下工程事故有:卡钻事故;钻具事故;钻头事故;落物事故; 井喷及井喷失控事故 ;顿钻事故;卡电 缆、卡仪器事故。
2、处理井下事故及复杂情况的原则:安全、快速、灵活、经济。
3、钻具在井内静止时间不能超过 3min,每次转动不少于 10 圈,上提下放的距离不少于 2 米。
4、活动钻具用转盘旋转时,要达到 无倒车 为止。
5、无法活动钻具时,若是直井且钻头在井底应将全部钻具重量的 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压在钻头上,使下部钻具弯曲与井壁形成点接触,减少卡钻发生的可能性。
6、钻进中有落物落在环空会有 憋钻 现象,上提钻具有阻力,小落物有可能提脱,大落物则 越提越死。
7、替多余水泥浆时,未完全返出井口前,不能停泵或 倒泵,要不停的转动或上下活动钻具。
8、下钻时若悬重比原悬重降低叫遇阻;上提钻具时若 悬重超过原悬重 叫遇卡。
9、粘吸卡钻,卡点不会是 钻头,最容易是 钻铤。
10、井壁坍塌的现象是开泵困难,停泵有回压,起钻钻杆内 反喷钻井液。
11、泵压变化不大,地层没有变化,而钻速突然变慢,应立即起钻检查接近钻头处的钻铤(或扶正器)丝扣是否有刺坏。
12、井内的钻具扣被倒开、丝扣坏、脱扣、滑扣、断扣、钻具本体刺坏以至被扭断,均称之为钻具事故。
13、井场所用的钻具均为正扣,严禁用 倒档 上扣。
14、丝扣油有润滑和辅助丝扣密封的作用,可防止钻具 粘扣 的发生。
15、缩径卡钻的特点之一是 单向 遇阻,卡点 固定。
16、扩眼钻进 时,钻具下放速度要慢,防止插入小井眼而卡钻。
17、在钻进过程中,钻具脱扣,上提悬重减少,泵压下降,继续钻进 无进尺或突然变快。
18、螺纹扭得过紧,将会给 倒扣作业造成困难,更可能使打捞工具损坏,延长处理时间。
19、钻柱在钻井液液柱压力与地层压力之差的作用下,紧贴在井壁上造成的卡钻,称做 粘吸卡钻。
20、钻柱只能在受压的状态下静止,不许在受拉的状态下静止,是为了减少钻柱与井壁的接触点,防止卡点上移。
21、下钻到底及接单根后,开泵不易过猛,应先小排量开通,在泵压正常后再逐渐增加排量。
22、下钻遇阻要采取 “一通、二冲、三划眼” 的措施。
23、砂桥卡钻 的特征之一是:起钻环空液面不降,水眼内的液面下降快。
24、软地层机械钻速快,接单根要做到 早开泵晚停泵,延长循环时间。
25、取芯井段必须用常规钻头扩眼或划眼,连续取芯井段,每取芯 50 m左右,用常规钻头 扩、划眼一次。
26、键槽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井身轨迹产生局部弯曲,形成 “狗腿”,钻杆接头在运动中切削与其接触的井壁形成键槽。
27、能造成落物卡钻事故的是处于 钻头或扶正器 以上的落物。
28、缩径与粘吸 的复合式卡钻,应先浸泡解卡剂,然后再进行震击。
28、钻头或扶正器泥包 的特征之一是,起钻环空灌不进泥浆。30、钻具循环短路,钻头、扶正器 处易钻屑堆积粘附。
31、钻头或扶正器泥包 产生的原因是,排量太小,井底清岩效果差,泥岩重复破碎、水化成团。地质培训试题15
1、矿物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 地质作用 下,由一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天然单质和化合物。
2、矿物具有相对固定的 化学组成 和 物理化学性质。
3、岩石按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三大类。
4、在各种地质作用下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按一定规律组合成的集合体称 岩石。
5、在地表条件下,母岩的风化产物经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形成的一类岩石称为 沉积岩。
6、正常情况下,上面的地层生成年代较下面的地层的生成年代 晚。
7、倾斜岩层的产状三要素是指 走向、倾向、倾角。
8、背斜是岩层 向上 弯曲,中心岩层 较老、两翼岩层 较新。
9、向斜是岩层 向下 弯曲,中心岩层 较新,两翼岩层 较老。
10、岩层受力变形后,当所受的力超过岩层本身的强度,它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被破坏形成 断裂构造。
11、沉积岩在地表的分布较广,约占地表面积的 71%。
12、沉积岩特有的构造是 层理、层面 构造。
13、沉积岩按成因及组成可分为 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 三大类。
14、褶曲的基本形态有 背斜 和 向斜。
15、钻头破碎岩石的同时,其本身也受到岩石的磨损,这种岩石磨损钻头的能力称 岩石的研磨性。钻井液培训试题14
1、钻井液是指油气钻井过程中以其 多种功能 满足钻井工作需要的各种循环流体的总称。
2、水基钻井液 是钻井液最主要的类型。
3、钙处理钻井液的组成特点是体系中同时含有一定浓度的钙离子和 分散剂。
4、钾基聚合物钻井液是一类以各种聚合物的钾(或铵、钙)盐和KCl为主处理剂的 防塌 钻井液,KCl含量大于3%。
5、钻井液密度增大,液柱压力也增大,钻井速度变 慢。
6、漏斗粘度:指用一定体积的钻井液流过规定尺寸的小孔所需时间来表示的粘度;它表示钻井液流动的 难易程度。
7、出现垮塌、沉砂较多或出现轻度漏失时,钻井液的粘度要适当 增大。
8、钻井液静止 10 s 后所测的切力称为初切力。
9、钻井液静止 10 min 后所测的切力称为终切力。
10、钻井液切力 低 时,悬浮和携带岩屑效果不好,一旦停泵很容易造成井底严重沉砂,轻则下钻不到底,重则发生沉砂卡钻。
11、钻井液切力 高 时流动阻力大,下钻后开泵困难,易憋漏地层。
12、钻井液含砂量越小越好,一般控制在 0.5% 以下。
13、钻井液的固相控制方法有:清水稀释法、替换部分钻井液法、大池子沉淀法、化学絮凝法和 机械设备清除法。
14、加重剂应具备的条件是:本身 密度 大、硬度低,磨损性小,易粉碎。SY型盘式刹车培训试题6
1、SY型盘式刹车采用液压传动与控制,主要由刹车装置总成、液压动力源 及相应的控制系统组成。
2、伊顿盘式刹车的 静摩擦盘 是由安装法兰盘、压力盘和中间盘组成。
3、SY型盘式刹车的刹车系统由工作刹车、驻刹车、紧急刹车、防碰天车刹车及蓄能器刹车组成。
4、SY型盘式刹车的工作刹车是由 开式钳 承担。
5、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主要由 动力水龙头、管子处理装置、电气传动与控制系统、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司钻操作台、单导轨与滑车等几大部分组成。
6、使用伊顿盘式刹车前必须启动水泵,严禁在 无水 情况下使用刹车。
二、简答题12 井下事故与复杂情况培训试题8
1、简述卡钻事故处理通则。答:(1)维持钻井液循环,保持井筒畅通。(2)保持钻柱的完整性。
(3)切忌将钻杆螺纹扭得过紧。
2、怎样预防粘吸卡钻? 答:(1)及时活动钻具,快速接卸钻具,钻柱静止时间不许超过3~5min,上下活动超过钻具的伸长量,用转盘旋转时要达到无倒车为止。
(2)无法活动钻具时,若是直井且钻头在井底应将全部钻具重量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压在钻头上,若钻头离井底很高,可相隔3~5min下放一段,或用人力转运钻具。
(3)使用中性钻井液,搞好固控工作,实行近平衡钻井。
(4)采用防卡钻具,提高井身质量,减少井斜角,勤短程起下钻。
3、下钻过程中井壁坍塌的征兆?
答:井口不返钻井液,钻杆内反喷钻井液。
下钻遇阻,开泵泵压忽大忽小,有时会突然升高。
4、钻井液短路循环的原因有哪些? 答:(1)井下钻具刺坏、倒扣、脱扣、断落等。
(2)地面高压管线(闸门、法兰、油壬及焊口等)刺坏。(3)闸门倒错,如灌泥浆闸门未关等。
5、泥包卡钻的特征? 答:(1)钻进钻速逐渐降低,牙轮蹩钻,泵压升高;(2)起钻时随井径不同阻力有变化;(3)起钻时环空灌不进泥浆;
(4)提钻阻力的大小与泥包程度有关。
6、简述复杂情况下的划眼操作。(1)“一冲、二通、三划”法。
其具体做法是:接好单根开泵正常后,先冲下去上提钻具转动一个方位再通下去然后再提起钻具转动划下去。(2)“拨放点划”法。
其具体做法是:当遇到冲不动、通不下的情况时,先加压20~30KN转动转盘,观看指重表指示,若悬重回升,则立即停转盘,再加压20~30KN转动转盘。如此重复操作,直到拨放点划一单根,再提起下划一次。
7、钻进中泵压突然升高的原因是什么? 答:(1)PDC钻头溜钻。(2)井塌。
(3)钻头水眼堵。
(4)刮刀钻头的刮刀片断了。
8、简述预防沉砂卡钻的“进一退三”措施。
答:每打半根或一根单根,开泵划眼两次,停泵下放一次,确定正常后再继续钻进或接单根。地质培训试题2
1、钻井过程中遇到断层会出现哪些现象? 答:(1)可出现地层缺失和重复。(2)会出现井喷和井漏。(3)出现跳钻和蹩钻现象。(4)容易造成井斜。
2、钻进过程中遇到粘土岩层会出现什么问题?
答:粘土岩层一般较软,钻速快,但容易产生钻头泥包。这种地层极易吸收钻井液中的自由水而膨胀,导致井径缩小。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井壁会产生坍塌现象,井径扩大。钻井液培训试题2
1、钻井液的功用有哪些? 答:(1)清洗井底,悬浮携带岩屑,保持井眼清洁;
(2)平衡地层压力和岩石侧压力,稳定井壁,防止井塌、井喷、井漏;(3)传递水功率,以帮助钻头破碎岩石;(4)为井下动力钻具传递动力;(5)冷却润滑钻头、钻具;
(6)利用钻井液进行地质、气测录井。
2、确定钻井液的粘度原则是什么?
答:通常在保证携带岩屑的前提下,粘度应尽量低;
井深时泵压高,泵排量受到限制,井眼情况比浅井复杂,粘度易大些; 出现垮塌、沉砂较多或出现轻度漏失时,粘度要适当增大。
第五篇:钻井司钻考试题
石油钻井/物探司钻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套管时,在向套管内灌钻井液期间,要活动套管,防止粘卡,活动幅度
要大于()m。
A.1 B.2 C.3
2、新水龙头使用前必须试压。以按高于钻进中最大工作压力()的泵压
试压15min,不刺不漏为合格。
A.0.5—1MPa B.1—2MPa C.2—3MPa
3、使用随钻打捞杯时,钻头下到井底0.5m左右开泵循环,低速转动到井底循环 5--10min,停泵()分钟,然后反复打捞几次。A、0.5--1 B、2--3 C、5--6 D、6—8
4、钻具脱扣的原因是()。
A、钻杆本体有伤痕
B、受力拉脱
C、打倒车
5、常见的钻具事故不包括()。
A、钻具折断
B、钻挺粗扣折断
D、掉钻头
C、钻具折扣滑扣
6、键槽卡钻时要下砸、转动、倒划眼,不要()。
(A)开泵循环(B)上提下放(C)大力上提(D)猛力下砸
7、引起泥包卡钻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二是松软地层成高
粘性地层,排量不足及性能不好,或钻头选型不当造成的。
A、钻进 B、干钻 C、掉牙轮 D、滤失量大
8、绞车刹带调节螺栓并帽与绞车底座间隙应为()mm。
A.3—5 B.5—7 C.7—9
9、使用磁力打捞器,根据(),确定是否带引鞋。
A、井底地层
B、排量大小
C、落物大小
10、根据井眼曲率的大小,水平井可以分为()类。
(A)2(B)3(C)4(D)5
11、定向井分为常规定向井、大斜度定向井和()三种类型。
(A水平井(B)丛式井(C)多底井(D)大位移井
12、井控装置是指实施油气井压力控制所需的设备、()和专用工具。(A)远控台(B)司控台(C)压井管汇(D)管汇
13、正常扩眼钻进时,加压不得超过()KN。
A.30 B.40 C.50
14、死绳上两只防滑卡子的间距不得大于()cm.A.5 B.10 C.15
15、防碰天车应灵活可靠,游车上升到距天车()m时,防碰天车应能迅速制动。
A.2 B.3 C.4
16、钻开油气层后进行起下钻作业时,从井底到油气层上()m的起钻速度要严加控制。
A.100 B.150 C.200
17、国际规定,电压在()伏以下不必考虑防止电击的安全。
A.36 B.25 C.65 18.乙炔气瓶称为溶解气体气瓶,其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MPa.A.3 B.4 C.5 19.在施工现场,氧气瓶和乙炔气瓶的放置点应距明火()m以外。
A.5 B.10 C.15 20.严禁在距井口()m范围内吸烟和携带火种。
A.30 B.40 C.50
二、多选题
1、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A、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B、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服务 D、综合监督管理机构
2、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职责是()A、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B、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D、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E、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F、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3、中国石化HSE目标之一是通过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不断促进提高员工的()。
A、HSE意识 B、自救和互救能力 C、专业技能 D、变更管理
4、定向或扭方位施工中,()可使造斜率增加。A、增加钻铤重量 B、增加动力钻具长度
C、减少钻铤重量 D、使用大角度动力钻具
5、定向三要素包括:()和 方位角。
A、井深 B、井斜角 C、工具面角
6、防喷器的压力等级分为:()等。
A、14Mpa
B、21MPa、C、35 Mpa
D、70 MPa、E、105 MPa
F、140 MPa)
7、安全警示标志分为()A、禁止标志
B、警告标志 C、指令标志
D、提示标志
8、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应当设有符合()的出口。禁止封闭或堵塞
A、生产需要
B、紧急疏散要求
C、标志明显
D、保持畅通
9、职工由于下列情形之一造成负伤、致残、死亡的,不列入工伤保险范围
()
A、犯罪或违法
B、自杀或自残
C、斗欧
D、酗酒
E、蓄意违章
10、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原则是()不放过。
A、事故原因没有查清 B、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 C、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 D、防范措施没有落实
三、判断题
1、()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2、()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应当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3、()事故是指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D、位移
5、()变更管理是指对人员、工作过程、工作程序、技术、生产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
6、()丛式井组的每一口井都是定向井。
7、()打开油气层后,井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下钻时不能一次下钻到底,防止发生后
效井喷。
8、()如果关井时,套压达到最大允许关井套压,应打开放喷管汇畅喷。
9、()司钻法压井第一步中,压井排量保持不变,调节节流阀使立管压力等于初始循环总压力并在整个循环周保持不变。立管压力下降时,开大节流阀。
10、()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专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的内设机构,其人员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11、()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可以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只要与员工宿舍保持一定的距离即可。
12、()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将生产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租赁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只要加强管理即可。
13、()应急管理是指对生产、储运和服务进行全面、系统、细致地分析和调查研究,制定可靠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14、()每一个重大危险设施或装置、要害部位和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场所不一定都有相应的现场应急预案。
15、()在紧急情况下,虽未经本单位负责人指定,但从事直接关系本单位重大利益的工作的,造成事故的不算工伤。
16、()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却无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17、()事故应急预案是指政府和企业为减少事故后果而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是进行事故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
18、()每一个重大危险设施或装置、要害部位和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场都有相应的现场应急预案。
19、()泥浆泵的额定排量应大于携带岩屑所需的最小排量。
20、()键槽卡钻,原则上应下砸下压,轻提转动,倒划眼,不要大力上提。
四、问答题
1、司钻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
2、为什么说司钻作业属于特种作业? 答:
3、高压试运转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及安全要求? 答:
4、怎样校正指重表? 答:5.谈谈你对油田安全生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