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灭火救援攻坚组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与管理
灭火救援攻坚组的核心应该是安全、系统、高效,攻坚组不是“敢死队”,一切行动要建立在专业、有序、安全的基础之上。
一、建立灭火救援“大攻坚”的概念
1、制约因素:(1)携载能力有限:(2)体力有限;(3)信息有限。
2、确保自身安全需要至少四个方面: 防护可靠(防得住); 通讯可靠(听得见); 供给可靠(供得到); 撤退可靠(跑得了)。
3、后援组的主要任务是在尽可能靠近救援现场的安全地带建立攻坚组的作战缓冲补给点,确保攻坚组各项物资的需求和自身安全。
4、建立灭火救援“大攻坚”的概念(1)建立前方补给站体系
(2)完善器材装备的携载方式,逐步推广以模块化携行为主的器材携载方式。(3)重点完善通讯和急救装备的配备与使用。
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消防队高层建筑火灾第一灭火战斗小组装备种类及功用介绍
二、装备器材仓库的设置与日常管理 储存个人防护装备的库房须满足以下条件:
1、总队仓库和战勤保障大(中)队库房须配备专职装备管理员,基层大(中)队配备兼职装备管理员;
2、有明确的库房管理制度和专(兼)职装备管理人员工作职责;
3、执勤与训练用个人防护装备须分库或分区域存放;
4、与其它消防技术装备同库储存时,应保持相对独立;
5、个人防护装备须避免受强光或阳光直射,库内温度和相对湿度应控制在-10℃~40℃和30﹪~75%之间,有特殊要求的,按厂家说明书执行;
6、经常通风,保持干燥;
7、配备防火、防盗、防虫、防潮等设施、设备,并确保其完整好用;
8、个人防护装备应使用专门的货架或挂架储存,与地面、墙、柱保持200毫米以上间距,与取暖设备保持1000毫米以上间距,照明灯具应设置在走道上方,货架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确保通风和便于取用;
9、严禁与易燃易爆、腐蚀、有毒等化学物品混存。
10、仓库应存有所储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说明书。☆
消防头盔
消防头盔-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消防头盔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可按出厂包装状态存放。堆放不宜过高,不可重压。
2、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开包检查,查看是否有变形、霉变和虫蛀等现象,并进行一次倒垛通风处理,必要时进行晾晒; 3、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四年。
(二)使用过的消防头盔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存放前必须进行清洁晾干;
2、每半年应进行一次检查,查看是否有变形、霉变、褪色、虫蛀等现象;
3、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二年。☆ 消防头盔-使用
(一)执勤的消防头盔可采用平放或悬挂方式存放,并保持通风、干燥。
(二)消防头盔仅限于灭火救援和执勤训练中的个人防护,不得用于对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核辐射等的防护。
(三)消防头盔在使用中注意以下事项:
1、进入火场,应竖起灭火防护服衣领,并与消防头盔的披肩重合,以保护颈部;
2、消防员灭火战斗时应紧扣头盔所有部件,并放下防护面罩;
3、不得擅自在消防头盔上打孔或安装其它附件,确需安装照明灯具、通讯设备的,应在生产厂家指导下进行。
(四)佩戴消防头盔灭火救援时,应避免与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直接接触。
(五)执行灭火任务时消防头盔宜与阻燃头套配合使用。(使用方法说明)☆ 消防头盔-维护保养
(一)消防头盔应及时清洁晾干。
(二)消防头盔应按以下方法清洁洗涤:
1、外部清洗:可采用温皂液水清洗,若使用过程中可能接触过化学有毒物质,应按作业规程进行洗消,清洗时防止面罩划伤;
2、内部清洗:可采用各类中性清洗剂擦拭清洗;
3、清洗后应放置在通风处晾干,不得烘烤或暴晒。☆ 消防头盔-检验维修
(一)消防员每天应对其佩戴的消防头盔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消防头盔外观是否完整,有无损伤;
2、帽箍、帽托、缓冲层、下颏带、面罩、披肩等附件是否缺失,连接是否可靠,并根据佩戴者实际,调整好帽箍长度;
3、首次使用时应检查是否有“执行标准GA 44—2004”的永久性标签,没有标签的不得使用。
(二)消防中队每周应组织对执勤消防头盔进行一次查验。内容包括:
1、消防头盔的各配件有无损坏、装配是否牢固、帽衬调节部分是否卡紧、插口是否牢固、下颚带能否系紧等;
2、消防头盔表面是否有明显的裂纹或变形;
3、面罩是否发现裂纹或变色。☆ 消防头盔-退役 消防头盔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作退役处理:
(一)聚合物类消防头盔执勤满四年的,工程复合材料类消防头盔执勤满五年的;
(二)外壳有损伤、起泡、变形,影响安全性能的;
(三)有明显酸碱等化学物质腐蚀的;
(四)缓冲层、下颌带等附件脱落,无法维修的;
(五)其它必须退役的。☆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灭火防护服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可按出厂包装状态存放,应放置于货架上以免潮湿。有条件的提倡挂放,并做好防尘保护;
2、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开包检查,并进行通风、倒垛处理,必要时进行晾晒,以防潮湿、霉变、虫蛀等现象;
3、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以防刮伤损坏;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四年。
(二)使用过的灭火防护服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存放前必须进行清洁晾干,并检查灭火防护服兜内有无物品。宜挂放并做好防尘保护;
2、每季度应进行一次检查,查看是否有潮湿、霉变、褪色、虫蛀等现象;
3、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以防刮伤损坏。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二年。☆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使用
(一)执勤灭火防护服应采用挂放形式,并保持通风、干燥。
(二)灭火防护服仅限于消防员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中的防护,不得用于对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核辐射等的防护。
(三)灭火防护服使用时严禁拆除“内胆”(是指由防水透气层、隔热层、舒适层等组成的多层复合织物)。
(四)灭火防护服应与消防头盔、消防手套、消防员灭火防护靴等个人防护装备配套使用,并注意以下事项:
1、进入火场,应竖起衣领,并使之与头盔的披肩重合以保护颈部;
2、袖口应与消防手套重合,袖口带有拇指搭扣的,进入火场时应将拇指穿过搭扣环;
3、裤脚应放置在消防靴外,并与靴体形成部分重叠;
4、消防员灭火战斗时应扣紧防护服所有的部件,如尼龙搭扣、纽扣、拉链、吊钩、衣领、护颈等;
5、在灭火救援时应避免与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直接接触。☆
(五)灭火防护服在使用中注意以下事项:
1、平时应做好灭火防护服的适应性训练;
2、高温环境穿着灭火防护服时应采用内置式冷却背心等降温措施;
3、保持灭火防护服的整体防护能力,在火场中因浸湿、高温灼烧、撕裂等导致防护性能下降时应及时撤出。
(六)灭火救援结束后应及时对灭火防护服清理、晾晒、烘干,保持清洁干燥。
(七)为减少灭火防护服的非战斗磨损,提倡日常训练中使用训练专用灭火防护服。☆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维护保养
(一)执勤灭火防护服要保持整洁,有污渍时必须及时洗涤。
(二)洗涤灭火防护服应使用中性洗涤用品,不要使用软化剂,禁止使用含氯漂白剂,不能用含磷酸盐的洗衣粉洗涤,以防损坏防水透气层。
(三)灭火防护服应按以下方法洗涤:
1、可用机洗(有条件的宜使用专门的工业洗衣机)或手洗,但不得与其它服装一起洗涤;
2、机洗时将拉链、搭扣等金属件扣紧,将防护服翻面放入洗衣袋后置于洗衣机中洗涤,以免损坏、磨损衣物;
3、洗衣机洗涤时应选择轻柔模式,洗涤温度最高不超过40℃;
4、洗净后在通风处晾干,避免暴晒或长时间在烘干室烘烤;
5、禁止熨烫灭火防护服。
6、尽可能减少“内胆”的洗涤次数;
7、应避免用硬刷刷洗。☆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检验维修
(一)消防员每天应对其穿着的灭火防护服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内、外层是否完整,连接是否牢固;
2、拉链、钮扣、背带、尼龙搭扣等是否完好;
3、反光标志带是否完整;
4、首次使用时检查是否有强检标志。
(二)消防中队每周应组织对执勤灭火防护服进行一次查验,内容包括:
1、内、外层是否完整,连接是否牢固;
2、拉链、钮扣、背带、尼龙搭扣等是否完好;
3、反光标志带是否完整;
4、是否有不易去除的污渍及化学品残留物。
(三)对灭火防护服维修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于所有做过的维修应详细记录;
2、可进行微小的维修,如小孔洞的缝补,以防其破损扩大;
3、可以对防护服袖口长度做微小修改;
4、为方便使用,可以对闭合部件做微小的维修;
5、所有大幅度的维修均应由指定部门完成。☆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退役
灭火防护服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作退役处理:
(一)执勤满三年的;
(二)外层严重破损的;
(三)外层粘有无法去除的污渍及化学品残留物,影响使用性能的;
(四)内层和辅料损坏严重而无法修复的;
(五)反光材料有大面积的掉色现象,影响使用性能的;
(六)其它必须退役的。☆
消防员手套
消防员手套-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消防手套存放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可按出厂包装状态存放,应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以免潮湿;
2、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开包检查,并进行通风、倒垛处理,必要时进行晾晒,防止潮湿、霉变和虫蛀等现象;
3、存放时,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以防刮伤损坏;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四年。
(二)使用过的消防手套存放应注意以下事项:
1、使用过的消防手套一般不再储存,确需储存的应清洗晾干后存放;
2、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查看是否有潮湿、霉变、虫蛀等现象;
3、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年。☆
消防员手套-使用
(一)执勤消防手套日常存放应使消防手套处于展开状态,放置在通风干燥处。
(二)消防手套不得用于处置放射性物质、生物毒剂及危险化学品。
(三)消防手套应与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消防头盔、消防员灭火防护靴等个人防护装备配套使用,并注意以下事项:
1、消防手套佩戴时,应将手套口和灭火防护服袖口形成部分重合;
2、佩戴消防手套进入火场前应将手套紧固装置拉好;
3、在灭火时注意避免与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直接接触。☆ 消防员手套-维护保养
(一)消防手套平时应保持清洁、干燥。
(二)消防手套可按以下方法洗涤:
1、消防手套不得用洗衣机进行洗涤,可使用毛刷蘸少量中性洗涤剂进行清洗;
2、严重污渍可用干洗剂涂抹、轻揉并用清水冲洗。
(三)灭火救援时不得使用清洗后尚未完全干透的消防手套。☆ 消防员手套-检验维修
(一)消防员每天应对其使用的执勤消防手套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多层结构是否完整,是否有破损;
2、拉链、搭扣、反光标志带是否完好;
3、首次使用应检查是否有“消防手套符合GA7-2004标准”的永久性标签。
(二)消防中队每周应组织对执勤消防手套进行一次查验,内容包括:
1、是否有破损现象;
2、是否有不易去除的污渍及化学品残留物;
3、拉链、尼龙搭扣是否损坏;
4、外层连线部位是否脱线;
5、反光标志带是否完整。☆ 消防员手套-退役
消防手套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作退役处理:
(一)执勤满一年的;
(二)内(外)层破损,影响使用的;
(三)沾染血渍、有毒有害物质的;
(四)其它必须退役的。☆
消防员灭火防护靴
消防员灭火防护靴-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防护靴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可按出厂包装状态存放, 应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以免潮湿;
2、至少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开包检查,并进行通风、倒垛处理,必要时进行晾晒,以防橡胶粘黏、潮湿、霉变和虫蛀等现象;
3、应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以防刮伤损坏,同时不宜长时间受压;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三年。
(二)使用过的防护靴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存放前必须进行清洗、维护、晾干,靴筒直立存放,并注意保持干燥清洁;
2、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并进行通风、倒垛处理,必要时进行晾晒;
3、应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年。☆
消防员灭火防护靴-使用
(一)执勤防护靴应直立放置,避免与尖硬、锋利物接触和强光照射,并使靴体保持通风、干燥。
(二)防护靴严禁用于电压大于4000V和有强酸、强碱等强腐蚀性化学品的场所作业。
(三)防护靴避免与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直接接触。
(四)为减少防护靴的非战斗磨损,提倡日常训练中使用训练专用防护靴。
(五)防护皮靴不应连续使用7小时,有刮伤和皮面脱落现象要缩短连续使用时间,防止产生靴面吸水现象。☆ 消防员灭火防护靴-维护保养
(一)防护胶靴每周应清洗一次,并放置阴凉、通风处晾干。
(二)防护皮靴保养应注意以下事项: 1﹑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晾干;
2、执勤防护皮靴每周应上油养护。防护靴上油要均匀,上油后将防护靴放在阴凉处10分钟—15分钟,待油渗入靴面后擦亮。☆ 消防员灭火防护靴-检验维修
(一)消防员每天应对其穿着的执勤防护靴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防护靴靴面不应有起皱、砂眼、杂质、气泡、疙瘩硬粒、粘伤痕迹等缺陷;
2、防护靴靴面与夹里布、内底布以及防砸内包头衬垫均应平整,不应有脱壳现象;
3、首次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有“执行GA6-2004标准”的永久性标签,没有上述标签的不得使用。
(二)消防中队每周应组织对执勤防护靴进行一次查验。内容包括:
是否有破损现象;
是否有污渍和化学品残留;
提手和靴里衬垫是否完好;
防护皮靴是否有靴面吸水现象。☆ 消防员灭火防护靴-退役
防护靴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作退役处理:
1、防护胶靴:(1)执勤满三年的;(2)外层有割穿或破损的;
(3)外层有无法清洗的污渍及化学品残留的。
2、防护皮靴:(1)执勤满三年的;
(2)外层有刮痕达靴面1/3厚度或破损的;(3)有明显靴面吸水现象的。
3、其它必须退役的。☆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3.1 EN 137—2006 环境空气旁路装置
在进入染毒区域之前,和离开染毒区域之后,利用该装置呼吸周围环境中洁净的空气,有效延长空气呼吸器的有效使用时间 3.2 NFPA 1981—2002 第6章 设计要求:
第三节 报警显示器(HUD)2002版的新增要求
规定每一个SCBA至少安装一个报警显示器,显示可视的报警信号和状态信息,使用者佩带SCBA应能看到报警显示器显示的SCBA信息和状态信号 每个HUD不应比SCBA的呼吸系统所需的启动步骤多
每当SCBA的呼吸系统打开,而气瓶内的压力不低于1.7MPa时,HUD应被启动并提供至少连续20秒的可视显示。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空呼器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可按出厂包装状态存放,应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以免潮湿;
2、入库后长期不使用的空呼器,全面罩应自然展开存放,其橡胶件应涂滑石粉,以延长使用寿命;
3、每半年检查空呼器有无橡胶件老化现象;
4、库存气瓶严禁放空余气;
5、气瓶以外部件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三年,气瓶存放不宜超过六年。
(二)使用过的空呼器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入库前应对空呼器进行清洁、检查,附件缺失、损坏,不能正常使用的空呼器不得入库;
2、不得与未使用的空气呼吸器一同存放;
3、每半年检查空呼器有无橡胶件老化现象; 4、气瓶以外部件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年。☆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使用
(一)执勤空呼器宜固定在消防车专用托架上,面罩应放置在保护套内,并保证空呼器在存放和运输过程中固定牢固,不受磕碰和污染。
(二)空呼器应与消防头盔、消防手套、消防员灭火防护靴、消防员灭火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配套使用,并注意以下事项:
1、空呼器使用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报警器发出的报警信号,当听到报警声响时应立即撤离现场到安全区域更换气瓶;
2、每次进入任务区之前,使用者要确认气瓶内压力不小于24兆帕,并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压力表的读数并估计剩余使用时间,确保气瓶内留有足够空气,保证自己安全撤离到不需要呼吸保护的地方;
3、在使用中,因碰撞或其它原因造成面罩错动时,应屏住呼吸,及时将面罩复位;
4、如遇面罩结雾,可深呼吸或打开冲泄阀除雾;
5、使用中不得在地面拖动空呼器及附件,保持快速接头清洁,防止磨损污染。☆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维护保养
(一)空呼器每次使用后应进行以下维护项目:
1、对空呼器进行清洁。在温水中加入中性清洁剂对空呼器进行清洗,必要时可对面罩消毒;
2、压力低于24兆帕的气瓶,应尽快充气;
3、按执勤前的准备工作要求,对消防空气呼吸器进行气密性试验。
(二)每周应进行以下维护项目:
1、用中性消毒液(不得使用含石碳酸的消毒液)洗涤面罩,在清水中漂洗后,使其自然干燥,不得烘烤暴晒;
2、检查空呼器及其附件有无磨损或老化,头罩织带有无磨损或松弛。检查气瓶、减压器、供气阀、面罩、背托有无损坏,发现异常交专业人员处理。☆
(三)在日常维护使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空呼器的压缩空气不得直吹人体,以防造成伤害;
2、空呼器严禁做潜水呼吸器使用;
3、拆除阀门、零件及拨开快速接头时,不应在有气体压力下进行;
4、空呼器减压阀、报警器和中压安全阀的压力值出厂时已调试好,非专业维修人员不得调试,呼气阀中的弹簧也不得任意调换;
5、用压缩空气吹除空呼器的灰尘、粉屑时操作人员的手、脸、眼应做好防护并戴防护眼镜、手套;
6、气瓶充气不能超过额定工作压力;
7、不准将30兆帕压力的气瓶连接最高输入20兆帕压力的减压器上;
8、空呼器气瓶严禁充填氧气,也不能向气瓶充填其它气体、液体;
9、空呼器密封件和零件在装配时,只准涂少量硅脂,不准涂油或油脂;
10、空呼器气瓶充气气源应选择没有污染的洁净空气,取气口高度不宜低于2米,且空气质量符合下列要求: 一氧化碳不超5.5毫克/立方米 二氧化碳不超过900 毫克/立方米 油不超过0.5 毫克/立方米 水不超过50 毫克/立方米
11、在灭火救援现场紧急充气时取气口应设置在救援现场上风向。☆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检验维修
(一)消防员每天应对其佩戴的空呼器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空呼器主要附件是否完整、可靠,面罩单向阀是否好用,面罩是否污损、破裂;
2、检查气瓶压力及整机气密性。打开节气开关,逆时针方向旋转瓶阀手轮2圈,气体应从供气阀中流出,关闭节气开关,气流应停止。观察压力表的读数,气瓶内空气压力应不小于24兆帕。顺时针旋转瓶阀手轮,关闭瓶阀,继续观察压力表读数1分钟,压力降低不超过2兆帕,则系统气密性良好;
3、检查报警器。顺时针旋转瓶阀手轮,关闭瓶阀,然后将系统管路中的气体缓慢放出,当管路压力降到5.5±0.5兆帕时,报警器应开始报警,并持续到管路内压力小于2兆帕时止;
4、检查瓶箍带是否收紧。用手沿气瓶轴拨动瓶箍带,应不易移动。如果未收紧,应重新调节瓶箍带的长度;
5、检查装具呼吸性能。正确佩戴面罩后,逆时针方向旋转瓶阀手轮2圈,将供气阀和面罩正确连接,保持密封、锁紧,打开节气阀,通过几次深呼吸来检查供气阀的性能,感觉吸气和呼气都舒畅方可使用。☆
(二)消防中队每周、每季度应分别组织对执勤空呼器进行一次检查.周检查内容包括:
1、全面罩的镜片、系带、环状密封圈、呼气阀、吸气阀、供气阀等机件应完整好用,联接正确可靠,清洁无污垢;
2、气瓶压力表工作正常,连接牢固;
3、背带、腰带完好、无开线断裂现象;
4、气瓶与支架及各机件连接牢固;
5、整机气密性深度检查。打开气瓶开关,待高压空气充满管路后关闭气瓶开关,观察压力表变化,5分钟内压力表数值下降不应超过4兆帕;
6、余气报警器检查。☆ 季度检查内容包括:
1、检查整套空呼器的橡胶件、织带和零部件有无松弛、磨损或老化;
2、检查气瓶水压试验日期,确认该气瓶在有效检测期内。如果已超过检测期,应立即停止使用该气瓶并作好标记,由专门人员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3、检查整机校验日期,确认空呼器在有效校验期内。如果已超过校验期,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作好标记,由支队专门人员进行校验,校验后方可使用;
4、凡使用过的气瓶要检查是否有物理损伤,如凹痕、凸起、划痕或裂纹等;是否有高温或过火对气瓶造成的热损伤,如表面变色、字迹烧焦或消失、压力表盘熔化或损坏;是否有酸或其它腐蚀性化学物品形成的化学损伤痕迹,缠绕外层脱落等。若发现有以上情况,则交由厂家指定人员处理。☆
(三)消防支队每半年组织对执勤空呼器的储存、使用、维护进行一次检查。
(四)维修后的空呼器应登记备案。
(五)气瓶应严格按国家有关高压容器的使用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使用期以气瓶标明期为准,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使用年限为十二年。
(六)整机校验。每年应对空呼器进行一次性能综合测试,测试内容包括面罩正压值、呼吸阻力、供气流量、系统气密性、压力表、报警器等,测量结果应达到企业设计的性能指标。☆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退役
空呼器和气瓶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作退役处理:
(一)整机(不含气瓶)执勤满三年的;
(二)气瓶自出厂日期起满十二年以上或
(三)经检查或测试达不到使用标准,无法修复的;
(四)其它必须退役的。☆
佩戴式防爆照明灯
佩戴式防爆照明灯-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照明灯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入库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能正常工作的不得入库存放,经检查完好的照明灯应恢复原包装状态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
2、非充电式照明灯存放时应拆除电池,每半年进行一次功能检查。充电式照明灯每半年进行一次充电并进行功能检查;
3、照明灯不得重压、撞击,充电型照明灯要防止开关误碰点亮;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二年,非充电式照明灯电池宜密封保存,且不应超过一年。
(二)使用过的照明灯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入库存放前必须用软布或海绵清洁干净,进行功能性检查,查看其外观是否完好,如有裂纹、破损以及零部件缺失,应进行更换和维修,不能正常使用的不得入库;
2、非充电型照明灯入库前应拆除电池,每半年进行一次功能检查。每季度充电一次,并进行功能检查;
3、照明灯不得重压、撞击,充电型照明灯要防止开关误碰点亮;
4、使用过的照明灯必须与未使用的照明灯分开存放,且不能与有毁损或待充电、待换电池、待检修的照明灯混放;
5、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年。☆ 佩戴式防爆照明灯-使用
(一)执勤照明灯存放时应保持通风干燥,防止挤压、撞击。
(二)照明灯应在允许的防爆等级区域内使用,避免接触腐蚀性化学品或在水中使用,严禁浸油。
(三)照明灯应与消防头盔等个人防护装备配套使用,并注意以下事项:
1、避免与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直接接触;
2、避免直接照射眼睛;
3、使用中出现灯光变暗等现象时应及时更换或撤离现场。☆ 佩戴式防爆照明灯-维护保养
(一)照明灯使用后应及时清洁、充电。
(二)清洁处理一般用湿布擦拭,必要时可用中性洗涤用品擦洗,严禁冲洗。
(三)充电式照明灯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充分放电。☆ 佩戴式防爆照明灯-检验维修
(一)消防员每天应对其佩戴的执勤照明灯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外壳是否破损,零部件是否紧固,镜片是否污损;
2、开关是否有效,功能是否正常;
3、检查电量是否充足;
4、第一次使用时检查是否有防爆标识并确认防爆等级。
(二)消防中队每周应组织对执勤照明灯进行一次查验,内容包括:
1、外壳是否有破损,零部件是否紧固可靠,镜片是否污损;
2、开关是否有效,功能是否正常;
3、电池是否需要更换(充满电后放电时间比新灯减少一半以上)。
(三)维修后的照明灯应登记备案。☆ 佩戴式防爆照明灯-退役
照明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作退役处理:
(二)执勤满四年的;
(二)主要部件损坏,无法修复的;
(二)其它必须退役的。☆
消防员呼救器
消防员呼救器-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呼救器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入库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能正常工作的不得入库,经检查完好的呼救器应恢复原包装状态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
2、非充电式呼救器存放时应拆除电池,每半年进行一次功能检查。充电式呼救器每半年进行一次充电和功能检查;
3、呼救器不得重压、撞击;
4、呼救器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二年,非充电式呼救器电池宜密封保存,且不应超过一年。
(二)使用过的呼救器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入库存放前必须清洁干净,进行功能检查,查看其外观是否完好,如有裂纹、破损以及零部件缺失,应进行更换和维修,不能正常使用的不得入库;
2、非充电型呼救器入库前应拆除电池,每半年进行一次功能检查。充电型呼救器每季度充电一次,并进行功能检查;
3、使用过的呼救器必须与未使用的呼救器分开存放;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一年。☆ 消防员呼救器-使用
(一)执勤呼救器放置于通风,干燥处,并防止挤压、碰撞。
(二)呼救器使用范围:
1、呼救器应在允许的防爆等级区域内使用,避免接触腐蚀性化学品或在水中使用,严禁浸油;
2、呼救器应在产品说明书标定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三)呼救器应与消防头盔、消防手套、消防员灭火防护靴、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配套使用,并注意以下事项:
1、呼救器可佩戴在空气呼吸器背带、安全带、肩部等部位,并保证不被遮盖,操作方便;
2、进入火场前应使呼救器处于自动状态,并测试强制报警是否正常;
3、配有磁匙压板的呼救器长时间存放内部开关易有磁化现象,造成无法接通电源,取下磁匙压板后,先用磁匙压板轻轻敲击,指示灯显示电源接通后方可佩戴使用。☆
消防员呼救器-维护保养
(一)呼救器应定期清洁壳体,水淋后要及时擦拭晾干,保持干燥、清洁;
(二)每次使用后要检查电池是否亏电,充电式呼救器每次使用后应及时充电,非充电式呼救器显示亏电,应及时更换电池并注意后盖关闭时,密封防水;
(三)执勤充电式呼救器每个月至少充电一次。☆ 消防员呼救器-检验维修
(一)消防员每天应对其佩戴的执勤呼救器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电源、强制报警(复位)等开关是否正常;
2、检查电量是否充足。
(二)消防中队每周应组织对执勤呼救器进行一次检查,内容包括:
1、外观是否完整。
2、发声腔内是否有异物。
3、启动呼救器,检查以下报警性能:(1)静止状态30秒时是否预报警;
(2)预报警是否持续15秒,且位置变化后是否恢复自动状态;(3)预报警持续15秒后是否连续报警,且须手动解除报警。
4、充电式呼救器充电装置是否正常,电源线和充电连接线有无断路和短路。
(二)维修后的呼救器,按编号登记存档。☆ 消防员呼救器-退役
呼救器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作退役处理:
(一)执勤满四年的;
(二)壳体发生裂痕,无法更换的;
(三)功能达不到使用要求,无法修复的;
(四)其它必须退役的。☆
消防安全绳
消防安全绳-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安全绳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可按出厂包装状态存放,箱体应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安全绳储存提倡分包分类,并在绳包显著位置标明内装安全绳种类、抗拉强度、直径、长度,不得去除绳体上标签;
2、每季度应进行一次开包检查,查看是否有潮湿、霉变和虫蛀等现象;
3、搬运时不得使用带钩刺的工具,避免刮伤损坏;
4、要注意保存好附在安全绳上标注长度、直径、抗拉强度等信息的固定标签;
5、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四年。
(二)使用过的安全绳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检查安全绳上标注长度、直径、抗拉强度等信息的固定标签,没有标签不得入库;
2、存放前必须进行清洁洗涤、晾干后盘卷码放于专用的绳包中,不可形成死结或卷成很小的圈,并标注首次使用时间和入库时间。
3、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查看是否有潮湿、霉变、褪色、虫蛀、腐蚀等现象;
4、应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以防刮伤损坏;
5、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二年。☆ 消防安全绳-使用
(一)执勤安全绳宜存放在专门的绳包内,也可挂在消防车专门的挂架上,并保持通风、干燥。
(二)执勤安全绳必须有标明安全绳长度、直径、抗拉强度和首次服役时间等信息的标签,没有标签的不得使用。
(三)安全绳使用时,避免直接接触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以及腐蚀性化学品。
(三)安全绳应与安全钩、下降器、滑轮、安全绳保护器材等配套使用,并注意以下事项:
1、高挂低用,保护安全绳不被磨损,尽可能避开尖锐、粗糙或对安全绳造成损伤的物体。严禁在地面上拖拉、踩踏安全绳;
2、安全绳与窗台、窗框、建筑外沿等凸出部位和其它任何形状的边角接触时,应使用安全绳护垫、护套、护板、护轮等保护器材;
3、尽量避免安全绳与其它物体长时间连续摩擦;
4、轻型安全绳不得负载135公斤以上重量,通用安全绳不得负载270公斤以上重量。
(四)执勤和训练用安全绳应分开配备使用。☆ 消防安全绳-维护保养
执勤安全绳一般两周做一次清洁,有较严重的污渍时应进行清洗,清洗时宜使用专用的洗绳器具,可在40℃以下的温水中用肥皂或中性的洗涤剂轻轻擦洗,再用清水漂洗干净后阴干。不得使用含硫酸盐的洗衣粉洗涤,不得浸泡在40℃以上的热水中以及暴晒或烘烤。应尽量减少安全绳的洗涤次数。☆ 消防安全绳-检验维修
(一)每次使用安全绳后,检查安全绳有无划伤或磨损,有无被化学物质腐蚀、变形或绳套出现破损情况,发生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
(二)消防员每天应对安全绳进行一次外观检查,内容包括:
1、采取目测和手测的方法对安全绳进行严格检查。必须认真查看安全绳外层是否有断丝、毛刺、切口、损伤现象,绳芯是否有凹凸、漏芯或其它损坏情况;
2、安全绳是否有被腐蚀性化学物品、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腐蚀灼伤的痕迹;
3、安全绳是否有污损、霉变等现象。
(二)消防中队每月应组织对执勤安全绳的使用、维护情况进行一次检查。
(三)消防支队每年应对执勤安全绳进行一次查验,除对执勤安全绳的储存、使用、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外,应利用装备检测车对安全绳的技术指标进行抽检。抽检安全绳的试样数量不能少于同批安全绳的10%,如发现有达不到技术指标要求的,按总量20%扩大抽检范围,如仍发现有达不到技术指标要求的,同批安全绳做退役处理。通过抽检的,同批安全绳可继续使用。用于破坏性检测的安全绳不得使用。消防安全绳-退役
安全绳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做退役处理:
(一)轻型安全绳执勤满二年、通用安全绳执勤满三年的;
(二)安全绳破损或粘有化学残留物的;
(三)没有通过年度抽检测试的;
(四)其它必须退役的。☆
消防员隔热服
消防员隔热服-仓储
(一)未使用过的隔热服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可按出厂包装状态存放,放置于木板或货架上以免潮湿;
2、每季度进行一次开包检查,并进行通风、倒垛处理,必要时进行晾晒,以防潮湿、霉变、虫蛀等现象;
3、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防止刮伤损坏;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四年。
(二)使用过的隔热服存放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使用后必须进行清洁处理,晾干后方可存放。按原包装方式放入包内置于货架上存放,有条件的可采用挂放形式保存;
2、每季度应进行一次检查,查看是否有潮湿、铝箔脱落、霉变、虫蛀等现象;
3、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以防刮伤损坏;
4、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二年。☆ 消防员隔热服-使用
(一)执勤隔热服应放置专用的箱(包)内,并保持通风、干燥。
(二)隔热服仅用于抗高温热辐射,不能与火焰或高温炽热物体直接接触,也不得穿着隔热服处置放射性物质、生物毒剂及化学危险品。
(三)进入作业现场必须整套使用,严格按照要求着装,并注意以下事项:
1、隔热服应与消防头盔、消防靴、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等配套使用;
第二篇: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
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
课 题: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
授课时间:4课时 地 点:主教111 目 的:使同志们熟悉对常规武器、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以及次生核化生危害知识及防护方法,熟练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及保管方法。教学方法:采取正课教育与业余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幻灯片展示内容纲要,讲解中展开相关内容。课堂中穿插分组讨论和随机提问。
授课人:史洪强
要 点:
1、对常规武器的防护
2、对核武器的防护
3、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4、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5、对次生核化生危害的防护
6、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课题引入: 如何在战场上保存下来,与有效的杀伤敌人是战场上取胜的重要因素。科技的进步,战争也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核武器时代,熟练掌握常规武器及核化生等武器的知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有助于我们明悉对战场的态势,赢得战场的胜利。
授课内容: 个人防护及防护装备的使用
第一节 对常规武器的防护
在战场上遭受敌常规武器袭击时,应善于利用各种地形、战斗工事和建筑物进行防护,有效保护自己。
一、常规武器及其杀伤破坏途径
常规武器就是除核、化学、生物武器等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之外的其他武器。如各种轻武器、火炮、炸弹、火箭弹、导弹。
常规武器主要是通过火力来杀伤人员,摧毁武器装备,破坏工事和其他设施。所谓火力,就是指各种弹药经发射、投掷或者引爆后所产生的杀伤力和破坏力。
常规武器火力又分为地面火力和空中火力。其中,地面火力又包括轻武器火力和炮兵火力。轻武器火力主要以各种枪支射弹来杀伤人员。如自动步枪、冲锋枪和各种轻、重机枪等,它具有方向性强,速度快,但火力威力相对较弱的特点。而炮兵火力和空中火力主是以各种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的弹片和爆炸震浪威力来杀伤人员,毁坏工事,破坏各种设施等,它具有火力猛、精度高、射程远、覆盖面积大(1发155榴弹炮弹,杀伤面积约800平方米)等特点。尤其是各种导弹和制导的炮弹、炸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直接命中率在50%以上),造成的杀伤和破坏程度更大。
二、对常规武器的防护
(一)开阔地上的防护
在开阔地上运动时,如突遭敌轻火力射击,应迅速卧倒,全身伏地,头部要低,以减少敌火杀伤,视情况也可出枪向敌射击。如遭敌炮真和空中火力袭击时,卧倒后,胸部不要紧贴地面,防止被炮弹、炸弹的爆炸震浪损伤。也可将双手交叉放在胸部或头部下进行保护。
在开阔地上防敌炮击一旦敌火力减弱,应观察周围地形,并迅速向有利地形或下个位置运动(最好采取匍匐姿势)。敌火力猛烈的时候,一般不要移动。但如发现炮弹、炸弹和火箭来袭时,应快速离开原来位置进行隐蔽,躲避敌火力打击。
(二)利用地形防护 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地貌足地而高低起伏的状态,如山地、平原、洼地等。地物是地而上口定的物体,如土丘、坟包、土坎、树木、房屋等。
地形是地面上防敌火力袭击较好的遮蔽物。由于遮蔽物的存在,就在遮蔽物的后面形成了一定范田的遮蔽界和死角。遮蔽物越高大,其遮蔽界和死角就越大,反之,遮蔽物越矮小,遮蔽界和死角就越小。
在利用地形时,要根据遮蔽物的高低、大小、形状、敌火力的威胁程度等情况,采取适当的姿势利用遮蔽界和用角防护。应做到:快速接近,细致观察,隐蔽防护。敌火力减弱时,应视情况灵活地变换位置。
利用堤坎、田埂时,应利用背敌斜面,根据地物的高低采取不同姿势隐蔽防护。田埂低,应卧倒,身体紧贴田埂。堤坎高,也可采取跪、蹲、坐、立等姿势进行防护。如要射击,可利用堤坎的右侧或顶部。
利用田坎防护利用土堆、坟包时,应利用土堆的背敌斜面;如果土堆比较小,可纵向卧倒,头紧靠土堆;如土堆较大,也可横向卧倒,但不要暴露身体。需要射击时,可利用土堆的右侧和顶部。
利用土堆防护利用土(弹)坑、沟渠时,通常利用其前沿和底部;纵向沟渠利用弯曲部;根据敌情和坑的大小、深度,可采取跳、滚、匍匐等方法进入。在坑里可采取卧、跪、仰等备种姿势实施防护。敌火力减弱时,才能实施观察、射击或转移。
利用弹坑防护树木可以有效防敌直瞄和间瞄火力的杀伤。利用树木防护时,通常利用其背敌面,树干较粗(直径50厘米以下)可采取卧、跪、立各种姿势;树干较细,通常采用卧姿。
(三)利用工事防护
所谓工事,就是为作战而构筑的防护性建筑物。如:各种射击掩体、堑壕、交通壕、掩蔽部、崖孔(猫耳洞)、地堡、坑(地)道等,这些工事都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在工事内或在阵地附近行动而遭敌空、炮火力袭击时,要按信号或命令迅速进入隐蔽部或坑(地)道防护;如来不及进入隐蔽部时,应迅速在壕内卧倒或取适当姿势防护(有掩盖的堑壕、交通壕防护效果更好)。利用跪、立姿掩体防护时,应将随身武器迅速收回,靠至胸前,采取坐、跪、蹲等适当姿势防护。时间允许,应沿堑壕或交通壕快速进入掩蔽部、崖孔(猫耳洞)内。
利用掩体防敌炮火袭击崖孔(猫耳洞)是构筑在壕壁边上的一种防护工事。由于是构筑在地下,有一定的天然防护层(50~100厘米),防敌空、炮火力打击的效果较好。特别是有拐弯或孔口有防护设施的崖孔更好。进出洞可采用跨腿屈身进入、撤腿屈身。进入和退出猫耳洞退出的方法。进入时,先进靠近崖孔的内侧腿,在屈身转体收武器的同时臀部进入,然后是上体、头部,撤回外侧腿进入并坐好。退出时,先出外侧腿,在转体屈身的同时头部、上体、臀部出洞,最后撤出内侧腿。
(四)利用建筑物防护
坚固的建筑物对敌空、炮火力打击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当收到敌空、炮火力袭击警报和号令时,应利用墙根、房角、床、桌等物体,采取蹲、跪或卧倒姿势进行防护。但要尽可能避开易倒塌、易燃烧建筑物,不要在独立明显或敌可能会重点攻击的建筑物内隐蔽防护,以免造成间接伤害。如发现敌精确制导武器向防护的建筑物袭来时,应迅速离开建筑物进行躲藏,并利用其它地形实施防护。在建筑物内需要射击时,应尽可能靠近门窗,采取适当姿势射击。
利用建筑物防护注意:由于空中火力可以不断的变换攻击方向,因此,在防护的同时要不断观察空中情况,及时调整防护的方向。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按统一的命令,集火打击敌飞机。
第二节 对核武器的防护
核武器是禁用的,但随着战争的升级,敌人也有使用的可能性。在战场上,敌人一旦使用核武器,应充分利用地形和防护器材进行防护,尽量避免其伤害。
一、核武器概述
(一)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亦称“原子武器”,是利用重原子核链式裂变反应或轻原子核自持聚变反应瞬间放出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统称,包括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
核武器按结构原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按作战范围,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按配用的武器,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地雷、核鱼雷和核深水炸弹。
我国1964年开始拥有核武器。核武器包括核弹头、弹头运载工具和其他部分。一般所说的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是指弹头部分,而运载工具是用来发射或投射核弹头的工具,有导弹、火箭、飞机、火炮、潜艇、鱼雷等,核武器的射程和命中精度与运载工具有关。
(二)核武器的威力
核武器的威力是指核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它通常用“梯恩梯当量”(简称当量)表示。当量是指核爆炸时放出的能量相当于多少重量的梯恩梯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例如,一颗原子弹爆炸时放出相当于2万吨梯恩梯炸药爆炸的能量,那么,该原子弹的威力为2万吨当量。核武器按其当量大小可分为百吨级、千吨级、万吨级、十万吨级、百万吨级和千万吨级等。核武器的杀伤破坏范围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核武器的当量。目前核武器的当量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小型、安全和专门杀伤效应强的方面发展,以满足不同战术目的要求。
(三)核武器的爆炸方式
1.地下(水下)爆炸。地下爆炸一般用于破坏地下目标,并且造成弹坑以形成障碍;深度较浅的地下爆炸可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沾染。水下爆炸主要用于破坏水面和水下舰艇、水中设施等,也会在一定范围内造成放射性沾染。
2.地面(水面)爆炸。核心爆炸形成的火球接触地面(水面)的爆炸,称为地面(水面)爆炸。地面爆炸主要用于破坏地面和浅地下的坚固目标(地下指挥所、导弹发射井、永备工事、地铁等),并能造成严重的地面放射性沾染。水面爆炸主要用于破坏水面舰艇、港口等,在一定的范围内的水域或地面造成放射性沾染。
3.空中爆炸。核爆炸形成的火球不接触地面的爆炸,称为空中爆炸(简称空爆)。低空爆炸,主要用于地面较坚固的目标(野战工事、集群坦克、交通枢纽等)和杀伤野战工事内人员,还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沾染。中、高空爆炸,主要用于杀伤地面暴露人员和破坏不太坚固的地面目标(武器装备、飞机及机场设施、城市建筑等),不会形成影响部队行动的地面放射性沾染。超高空爆炸,主要用于摧毁飞行中的导弹、火箭和高空飞行器(卫星等),以及利用核电磁脉冲效应来干扰、破坏对方的通信联络和电气、电子设备。
(四)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爆炸时,产生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前四种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之内产生的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的作用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个月、几年或更长时间。
1.光辐射。光辐射(又称热辐射)是指爆炸时的闪光及高温火球辐射出来的强光和热。火球中心温度可达几千万度,能放出大量热能,比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要强千万倍。光辐射是以光速作直线传播的,其作用时间只有零点几到几十秒钟。光辐射作用于人主要是高温灼伤、强光致盲;作用于物,主要是易燃品燃烧、弹药爆炸、可燃物起火。如当量100万吨的核爆炸,在距爆心点3公里的距离上,可使钢铁和地表熔化,木制品等炭化。
2.冲击波。冲击波是核爆炸时瞬间形成的高温高压气流。它是核武器的主要杀伤因素。冲击波从爆心以超音速向四面八方传播,作用时间只有几秒钟。如当量为1万吨的核弹空爆时,冲击波到达1公里处约需2秒,到达2公里处约需4.7秒,到达3公里约需7.5秒。冲击波到达时,能使空气压强突然间形成超高压,还迫使空气迅速流动形成动压。冲击波对人造成直接杀伤和间接杀伤。直接杀伤是超压对人体及其肠胃、心脏、肺部的挤压作用和动压对人体的抛掷和撞击作用;间接杀伤是受冲击波破坏的倒塌建筑物或抛射物体对人员的伤害作用。3.早期核辐射。早期核辐射是指在核爆炸最初十几秒钟辐射出来的人眼看不见的伽玛射线和中子流。它是核爆炸特有的杀伤破坏因素。早期核辐射接近光速呈直线传播。当发现闪光时,人员早已受到射线的作用了。早期核辐射能像x射线那样穿透人体和物体,能穿透几千米的空气层。当射线照射人体、杀死细胞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员就会得放射病;照射到土壤、食盐、碱、食品和某些金属器具上,还会使这些原来没有放射性的物质产生感生放射性,也能对人员造成伤害。它还能使光学玻璃变暗、胶卷曝光、化学药品失效,并能影响电子仪器的性能。
4.核电磁脉冲。核电磁脉冲是核爆炸瞬间产生的一种强电磁波。它与自然界雷电十分相似,其作用半径随爆炸高度升高面增大。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在几百千米的高空爆炸,地面上其他杀伤破坏效应范围很小,但核电磁脉冲的影响危害半径可达几千千米,它能消除计算机内存储的信息,使自动控制系统失灵,无线通讯器材和家用电器受到干扰和破坏,它对人员杀伤作用相对较小。
5.放射性沾染。在核爆炸的蘑菇烟云中,存在着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与带到烟云中的地面尘土混合在一起,造成对人员、空气、地面、物资等污染的现象叫放射性沾染。核爆炸时的蘑菇状烟云随风传播,在重力作用下,逐渐沉降到爆心下风方向的广大地面上,形成不同沾染程度的沾染区。核武器地爆时放射性沾染严重,沾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伤害途径多。处于沾染区的人员会受到体外照射;染有放射性的空气、食物、水通过口鼻摄入人体从而引起体内照射。放射性沾染对物体没有破坏作用。
核武器对人员、物体的杀伤破坏往往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暴露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员,会同时引起烧伤、冲击伤兼放射性损伤,形成复合伤。对物体的破坏,主要是光辐射,其次是冲击波造成的。
二、对核武器的防护
由于核武器袭击破坏威力大、毁伤效应全、杀伤反应快、环境危害长、心理震摄强,因此,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护。对核武器的防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核爆炸瞬时效应的防护;二是对放射性沾染的防护。
(一)对核爆炸瞬时效应的防护
1.利用地形防护。当发现核爆炸闪光,在开阔地上的人员无工事和地形地物利用时,应迅速卧倒,尽可能背向爆心在开阔地上的防护。
卧倒时,将武器置于身体的一侧地面,两手交叉压于胸下,两肘前伸,头自然下压夹于两臂之间,闭眼闭嘴(有条件时堵耳),憋气(当感到热空气时),两腿伸直并拢。人员卧倒能减少迎风面冲击波的五分之一;闭眼、遮脸、压手、头部下压置于两臂之间都能减少光辐射的烧伤;闭嘴、憋气能防冲击波扬起的泥沙从口腔灌入,并可防热空气灼伤呼吸道;两腿两脚并拢能减少辐射和冲击波的伤害,并能保护会阴部。
当收到核袭击警报信号时,正在行驶中的车辆、人员应迅速选择附近有利地形掩蔽,并做好防护准备。
利用各种地形防护
(1)利用土丘、坟包、土坎等各种高于地平面的地形地物防护。这些地形背向爆心的一面,对光辐射、冲击波和早期核辐射有遮蔽和削弱作用,人员位于遮蔽区内可以减轻或避免伤害。当发现核爆炸闪光时,应利用就近地形(如土丘、坟包、土坎等),背向爆心紧靠遮挡一侧的下方迅速卧倒;若利用较大的土丘、坟包、土坡时,可对向爆心卧倒,重点防护头部。
(2)利用土坑、弹坑、沟渠等各种低于地平面的地形地物防护。当发现闪光时,应携带自身武器跃(滚)入坑内,身体蜷缩,跪或坐于坑内,两肘置于两腿上,两手掩耳,闭眼闭嘴,暂停呼吸。若坑大底宽,亦可横向或对向爆心卧倒。利用沟渠时,宜用横向爆心的沟渠卧倒防护,若沟渠的走向面对瀑心时,只能利用拐弯处防护。
(3)利用建筑物防护。坚固的建筑物对瞬时杀伤因素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当发现核爆炸闪光时,室外人员应尽量利用墙的拐角或紧靠墙根卧倒;室内人员应在屋角或床、桌下卧倒或蹲下。但注意不要利用不坚固或易倒塌的建筑物,避开门窗处和易燃易爆物,以免受间接伤害。正在行驶的车辆,发现闪光后,驾驶员应立即停车,将身体弯伏或卧于驾驶室内;车上人员尽量在车上卧倒,不能卧倒的人员姿势要尽量低,并把紧车厢或把手。
此外,山洞、桥洞、下水道等都可用来防护;有时利用树木、丛林、青纱帐或潜入水中防护,也有一定效果。如人员看到闪光后,潜入水中20秒后露出水面,能减轻伤害。
2.利用器材防护。人员利用雨衣、防毒斗篷和衣物(服装、手套、毛巾)等防护,在一定距离上,可以减轻或避免光辐射的伤害。衣物的防护效果,一般是厚的比薄的好,浅色的比深色的好,密实的比稀的好。当收到核袭击警报信号时,暴露人员在既无掩盖工事、又无有利地形地物利用的情况下,应穿雨衣、披斗篷或做好服装装具防护的准备。
冲击波在一定范围内会损伤人员的耳鼓膜,对此,可利用炮兵防震耳塞、棉花或其他细软物堵塞耳孔防护。冬天放下帽耳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3.利用工事防护。各类野战工事对核武器都有较好的防护效果,与开阔地人员轻度伤害半径相比,堑壕、交通壕、单人掩体可减少1/2至2/3,崖孔、机枪观察工事、避弹观察工事可减少2/3至3/4,掩蔽部可减少3/4至5/6。
利用崖孔防护当人员处于具有密闭、滤毒通风设备的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先行隔绝,再根据情况进行滤毒通风或清洁通风。在隔绝时,应保持安静,不要吸烟,少用或不用明火照明,以减少工事内氧气的消耗。当人员处于不密闭的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人员应用棉球等堵住耳孔,以防鼓膜损伤。当人员隐蔽在露天工事内时,发现核爆炸后,人员应卧倒在工事底部,闭眼闭嘴、腹部微收,两手交叉垫于胸下。两肘前伸,使两大臂遮蔽头部,避免或减少光辐射对暴露皮肤的伤害。在单人掩体内的人员可蹲下,姿势尽量低下,可用两手堵塞耳孔。
(二)对放射性沾染(污染)的防护
1.防止放射性灰尘沾染皮肤和进入体内。人员在沾染区活动或遇放射性灰尘沉降,应穿戴个人防护器材进行全身防护,有条件时,最好利用有掩盖的工事防护,以防止放射性灰尘沾染皮肤或进入体内;留守人员在沾染区的行动要求:徒步通过敌人核袭击造成的大面积沾染地域时,除选择沾染轻、距离近的路线外,均应戴口罩或面具和扎“三口”(领口、袖口、裤口);乘车通过时还应穿上防毒斗篷或雨衣,同时适当拉大车距,以防前车扬尘落在后车上;在沾染地域执行任务时,除注意个人防护外,人员应根据分队指挥员的命令进行换班、轮换休息、进餐饮水或撤离沾染地域。
2.减少体外照射。对进入污染区的人员,应控制照射量,不使其超过规定的容许标准。战时的体外照射参考控制量:人员一次(4天内)全身照射量为50伦,照射后30天不宜再照射;年积累量为150伦;终身积累量为250伦。
为减少体外照射,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避开高照射率的地区。②推迟进入污染区的时间。③缩短在污染区的停留时间。④乘车快速行动;⑤利用工事防护。此外,为减轻体外照射损伤和体内沾染的伤害,可提前服用预防药物,如口服碘化钾等。
3.消除放射性污染。对沾染人员的消除,通常分为局部消除和全部消除。局部消除是用毛巾擦拭或用水洗涤身体的暴露部位;对穿带的服装装具,用扫帚、树枝等就便器材拍扫或用抖拂的方法消除,其消除率达60~90%左右。全部消除是用淋浴或用水冲洗全身,对穿带的服装装具用水洗涤,其消除率通常接近100%。
对粮秣消除污染,可采用过筛、水洗、风吹、加工脱壳等方法,其消除率在90%以上。对饮水消除污染,可采用明矾等净化剂进行净化,或用过滤的方法进行消除。其消除率可达30~75%。对污染的武器装备、器材、可用扫刷、擦洗等方法实施。对地面、工事消除沾染,可采用铲除、扫除或冲洗等方法。
对地面、工事实施消除时,应从上风开始,尽量避免扬起灰尘。对消除下来的放射性物质,应集中起来进行掩埋处理。消除后的食物,需经检查合格后才能食用。
第三节 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为了避免或减少敌化学武器的杀伤,战斗中应充分做好防护准备,使个人防护器材处于良好状态,要便于使用和不影响战斗行动。一旦遭化学袭击,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利用器材、工事等进行有效防护。
一、化学武器概述
(一)什么是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指在战争中用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和器材的总称。如装有毒剂的炮弹、炸弹、导弹以及飞机布洒器、毒烟施放器等。
(二)化学武器的毒剂种类 1.按毒害作用分类
(1)神经性毒剂,是破坏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毒剂,如沙林、梭曼、维埃克斯等。
(2)糜烂性毒剂,是使细胞坏死、组织溃烂的毒剂,如芥子气等。(3)全身中毒性毒剂,是破坏组织细胞氧化功能,使全身缺氧的毒剂,如氢氰酸、氯化氰等。
(4)失能性毒剂,是使人的思维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暂时失去战斗能力的毒剂。如毕兹等。
(5)窒息性毒剂,是伤害肺部使人员缺氧窒息的毒剂。
(6)刺激剂,是直接刺激眼睛、上呼吸道和皮肤的一类化学物质。此外,还有植物杀伤剂(也叫除莠剂),主要破坏森林、毁坏庄稼,超量使用时,对人、畜也会产生毒害作用。
2.按战术使用分类
(1)按能否造成人员死亡分:①致死性毒剂。这类毒剂的毒性大,主要用以杀伤对方有生力量,削弱对方战斗力。如神经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等。②非致死性毒剂。这类毒剂使用后,不在极高浓度下,一般不会造成死亡,但常能引起躯体或神经性失能,从而使对方迅速出现暂时降低成削弱战斗力的现象,如糜烂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剂等。
(2)按杀伤作用快慢分:①速效性毒剂。这类毒剂中毒后,很快出现中毒症状,迅速致死或暂时失能而丧失战斗力,如沙林、梭曼、氢氰酸、毕兹毒剂等。②缓效性毒剂。这类毒剂中毒后,通常其毒害症状常在一至数小时后才出现,经过一定时间的潜伏期,也能影响对方的战斗力。如芥子气、路易斯气、光气等。(3)按杀伤作用持续时间分:①暂时性毒剂。这类毒剂使用后,通常造成气、雾、烟状。主要使空气染毒,其杀伤作用持续时间短,从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如沙林、氢氰酸、光气等。②持久性毒剂。这类毒剂使用后,通常呈液滴和微粉状。主要使地面、物体、水源染毒,部分也可造成雾状使空气染毒。其杀伤作用持续时间长,一般在几昼夜以上。如维埃克斯、芥子气等。
(三)化学武器的杀伤特点
与常规武器比较,化学武器具有以下杀伤特点:
1.杀伤范围大。毒剂能使较大范围的空气或地面染毒,染毒空气能随风扩散到一定的地段。一般情况下,化学弹与同口径的杀伤弹比较,其杀伤范围要大几倍至几十倍。化学袭击不但能伤害被袭击地域和下风方向一定距离内未防护的人员,还能渗入不密闭的工事内,伤害隐蔽的有生力量。
2.伤害途径多。常规武器主要靠弹头、弹片直接杀伤人员,而化学武器能造成空气、地面、物体、水源、食物等染毒。人员吸入染毒空气,皮肤、粘膜(或伤口)接触了毒剂液滴,误食了染毒的水或食物都会引起中毒,受到伤害。
3.持续时间长。常规武器只是在爆炸瞬间有杀伤作用,而化学武器的杀伤作用持续时间较长。
4.易受气象、地形条件的影响。气象条件对化学武器的使用影响很大。有利的气象条件可增加杀伤效果,条件不利时,能使其杀伤作用大大降低,甚至无法使用;微风有助于毒剂云团的传播,风速过大能将毒剂云团迅速吹散,不易造成杀伤浓度,气温高,毒剂挥发快,持续时间短,严冬时,某些毒剂会冻结,降雨能冲掉毒剂液滴或使某些毒剂分解,降雪能将某些毒剂液滴掩盖;空气上下流动小(等温或逆温)时,毒剂云团不易消散,作用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空气上下流动大(对流)时,染毒空气迅速扩散,作用范围小,持续时间短等。
地形条件对化学武器的杀伤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开阔地面有利于染毒空气的传播,杀伤范围大,但杀伤作用时间短,在山谷、洼地、丛林、居民地,染毒空气不易传播和扩散,因而杀伤范围小,但滞留时间长,危害程度重等。
二、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一)遭化学袭击时的防护
1.利用地形防护。利用地形防护化学武器不能像防护核武器那样就低不就高,而要根据地形和风向等条件综合考虑利用的地点,尽量避开易滞留毒剂的地点和区域。条件允许时,应向上风向转移。
2.利用器材防护。当接到化学武器袭击警报或发现敌人用毒剂征候时,应迅速戴好防毒面具,或用预先准备好的简易防护器材,保护呼吸道和眼睛。当毒剂呈液体或气溶胶状时,还应穿上防毒衣、防毒靴套、戴好防毒手套,或穿上雨衣(披上塑料布),就便地包裹腿脚的器材,进行皮肤防护。同时,应防毒剂液滴溅落在随身携带的装具和武器上。情况允许时,人员应往上风向或高地转移。存放粮食、食品的器具都应加盖密闭;水罐也应加盖封严。
3.利用工事防护。情况允许,除观察和值班人员外,其它人员应立即进入掩蔽工事。通常先关闭密闭门或放下防毒门帘,进行隔绝防护。在查明毒剂种类并待其高浓度过后,再开启滤毒通风设备,即可不受伤害。利用有防护设施的工事防护时,应根据指挥员的命令有组织地进入,不得随意进出。进入时应防止将毒剂带入,进入后要减少各种活动。人员在没有密闭设施的工事内,要戴面具防护。遭受持久性毒剂袭击后,离开工事前要进行下肢防护。
(二)直接通过染毒地域时的防护
在徒步通过染毒地域前,应充分做好防护准备,到达染毒地域前先利用地形迅速穿戴防护器材,其动作顺序是:①戴好防毒面具;②穿好防毒靴套(或利用就便器材包裹腿脚或扎好裤口); ③穿好防毒斗篷或雨衣(为便于持枪,斗篷可扣第一、二两个扣子);④戴好防毒手套;⑤整理和相互检查防护是否严密确实和便于行动。
直接通过染毒地域时,根据敌情和地形情况,应选择地质坚硬,植物层低、少的道路,尽量避开弹坑、泥泞、松软、高草和有明显液滴的地点。情况允许,可适当拉开距离,大步行进,快速通过。通过后,应根据指挥员的指示或利用战斗间隙,检查染毒情况,对人员、服装、武器的染毒部位进行消毒,脱去防护器材,顺序是:①背风而立,将武器装备放置下风2~3步处。②脱去斗篷或雨衣,将染毒面向内折叠好放在武器一侧。③先脱去一只手套,取出皮肤消毒液,戴好手套,按次序进行消毒。消毒后的武器、器材放在上风(或侧风)处。④处理消毒物,对手套消毒。⑤脱去防毒靴套(或解除包裹腿脚器材)、防毒手套,最后脱去防毒面具。
(三)在染毒地域停留时的防护
在染毒地域停留时,必须按照规定穿戴防护器材,尽量避免与染毒物体接触。利用战斗间隙对接触物体和活动地域进行消毒,严禁在染毒地域随便进食、喝水、大小便。
第四节 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一、生物武器概述
(一)什么是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武器,旧称细菌武器。军事行动中用于危害人、畜和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生物战剂。
生物武器由生物战剂、生物弹药及运载工具三部分组成。生物弹药包括装有生物战剂的炮弹、航空炸弹、导弹弹头、布洒器等。按分散原理,生物弹药可分为爆炸型、喷雾型和喷粉型三类。其杀伤作用不同于一般杀伤弹,后者的杀伤破坏作用主要靠弹片,而生物武器主要依靠装填的生物战剂使人类、牲畜、植物致病或致死,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武器。
应用生物武器完成军事目的的行动称为生物战,旧称细菌战。生物战是受战争中传染病流行的启示而发展起来的。在历代战争中,因传染病流行,常导致军事上的失败,从而促成侵略者想以人工散播传染病的方法征服对方。如,1364年鞑靼人围攻黑海附近热亚那地区的法卡要塞时,将死于鼠疫的尸体投入要塞,使守卫者发生鼠疫而溃退;1736年英殖民军将天花病人使用过的物品作为礼物,送给加拿大印第安人,许多印第安人因此感染了天花病,使英军轻易地攻克了加拿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日军曾对生物武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生产和使用。特别是日军“731部队”惨无人道地利用中国战俘和老百姓,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效能试验,杀害了2000多名我国同胞。同时,日军在我国浙江的宁波、衢县和湖南的常德等地用飞机投撒了带有鼠疫杆菌的跳蚤、食物和杂物,造成这些地区鼠疫流行,千余人死亡。1952年,美军在朝鲜战场和中国边境地区大规模地使用生物武器,多达3000多次,所用战剂10余种。在一些地区出现了鼠疫、霍乱、肺型炭疽和病毒性脑炎患者。
(二)生物战剂的分类
1.按微生物学特性分类。可分为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毒素和真菌等六类。
2.按致病效能分类。可分为致死性与失能性战剂两类:①致死性战剂是指病死率较高的战剂。可使人员患严重疾病,致死率大于10%,能引起对方较多的人员死亡,迫使对方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同时直接、间接地影响交通和生产的正常进行,而且在群众中造成的恐怖心理也远比常规武器大。②失能性战剂是指病死率较低,但临床症状较重,主要使人员暂时失去活动能力的战剂,可增加对方的负担。致死率小于10%。
3.按致病传染性分类。可分为传染性战剂与非传染性战剂两类:①传染性战剂是指生物战剂进入机体后,不但能大量繁殖引起疾病,而且还能不断向体外排出,使周围人群感染,如肺鼠疫病人和霍乱病人。传染性生物战剂一旦在人群中引起少数人患病,就有不断扩大流行的趋势。②非传染性战剂是指能使被袭击者发病,从而使其暂时丧失战斗力和劳动能力,但病原体不能从病人体内排出,故对周围的人群不构成威胁,如布氏杆菌、土抗杆菌、黄热病毒等。可用于攻击与已距离较近的对方部队,以及实施登陆或空降前,对敌方阵地进行攻击。
(三)生物武器的杀伤特点
生物武器具有区别于核武器、化学武器和常规武器的杀伤特点: 1.致病力强,可造成失能或死亡。生物战剂的致病方法,少量战剂使人体就可以引起发病甚至死亡,如1克A型肉毒杆菌毒素可使800万人致死,人只要吸入0.0003毫克的量就可死亡;1克乌疫衣原体悬浮液可使1500万人感染。各种战剂的性质不同,致病的途径不同,伤害的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可造成失能,有的可造成死亡,但没有绝对的界限。不论造成失能或死亡,都直接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2.污染范围广,不易被及时发现。施放生物战剂,如在气象、地形等适宜的条件下可造成大范围的污染。用一架飞机喷洒生物战剂,在下风方向可造成几百至几千平方千米的污染区。如用一架飞机运载三种武器所造成的杀伤面积:核武器(100万吨级)为300平方千米;化学武器(15吨神经性毒剂)为60平方千米;生物武器(10吨级)为100000平方千米。而且生物战剂无色无味,投放的带菌昆虫、小动物,也易与当地原有品种相混淆,因此不易发现。
3.传播途径多,有传染性,可造成疾病流行。生物战剂的传播途径很多,可经空气、水、食物、污染物体及媒介昆虫等传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及黏膜等部位侵入人体。且多数生物战剂可引起人和人之间的传播,如鼠疫、天花、霍乱、斑疹伤寒等都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旦引起人员发病,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很快传播,造成疾病流行,迅速蔓延为疫区。同时,因敌撒布带生物战剂的昆虫也可能叮咬人员和动物而形成自然疫区源地。
4.危害作用时间长。生物战剂气溶胶危害时间通常为数小时(白天约2小时,夜间约8小时),散布在水或土壤中的生物战剂危害时间比气溶胶要长。散布的带菌昆虫与鼠类,传染性可保持数天或数月,有的生物战剂能在受感染的昆虫、动物体内长期存活,甚至传代。炭疽杆菌芽胞在土壤中能存活几十年。
5.有局限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没有立即杀伤作用。生物战剂绝大部分为活的微生物,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过程中,战剂的作用时间和效能都将受到影响。生物战剂的攻击效果受风速、风向、温度、湿度、降雨、降雪、日光以及地貌等条件的影响也很大。生物战剂侵入人体后,不能立即使人致病,要经过一个潜伏期,其长短取决于战剂种类和侵入人体的剂量等,一般短者数十分钟,长者十几天。在潜伏其中,受污染的人员无明显症状,仍有战争力。
(四)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吸入。绝大多数生物战剂,可通过其气溶胶方式,经呼吸道吸入人体,使人员发病。
2.消化道食入。人员误食或误饮被生物战剂污染的食物或水等,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使其发生感染。
3.皮肤接触。生物战剂可直接经皮肤、黏膜、伤口进入人体,使人发病。4.带菌昆虫叮咬。已受感染的昆虫、小动物叮咬人员,可使生物战剂经皮肤或血液进入人体,使人员发病。
二、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一)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防护
1.人员防护。生物战剂气溶胶只有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粘膜和皮肤特别是受伤的皮肤进入人体后,才能发挥其杀伤作用。防护措施就是防止生物战剂气溶胶从这些部位进入人体,能对毒剂气溶胶和放射性气溶胶进行有效防护的措施均适用于防护生物战剂气溶胶。例如各种军用防毒面具、民用防毒面具、防疫口罩、防尘口罩、甚至用布片、手帕等捂住口鼻,也有一定的防护效呆。防毒服、防疫服、简易皮防器材等个人防护器材可对身体表面起到较好的防护作用;有防毒设搀的掩蔽部集体防护效果更好。缺乏条件时,也可利用地形地物避免和减轻危害。如运动到生物战剂气溶胶云团或污染区的上风方向;在黄昏、夜晚、黎明和阴天时,在高处待蔽:不停留在易滞留生物战剂气溶胶的植被区域。
2.粮食、食物与水源的防护。大批的粮食与食物应存放在封闭严密的仓库内;少量的粮食与食物,存放在密闭的箱、盒内以及塑料袋、厚纸袋或其它密闭容器内;水井与贮水器应加盖。在受到生物武器袭击后,应先将盛装粮食、食物和水的容器表面和覆盖物以及井盖表面消毒,检查合格后方可启用。
(二)对敌投带菌昆虫的防护
主要是保护暴露皮肤,防止昆虫叮咬。
1.利用工事、房屋、帐篷防护。对门窗或出入口应安装纱窗、纱门、挂上用防虫药物浸泡过的门帘或关闭孔口、密闭闸。
2.利用器材防护。防蚊服、防蚊帽等均可用于个人防护。为了防止敌投放昆虫钻入衣服,可将袖口、裤脚扎紧,上衣塞入裤腰(或扎腰带),颈部围上毛巾。对于昆虫(蜘蛛一类小动物)的防护,应经常检查,将爬在衣服上的昆虫及时除去。
3.涂驱避剂。为了保护人员不受昆虫的叮咬,可使用驱避剂加以防护。常用的驱避剂有避蚊胺、驱蚊尿等。使用时,将药涂在暴露皮肤上,每次用量3~5亳升,避蚊胺涂抹后可维持4~6小时。或将药涂在衣服的裤脚、袖口那领口处。使用驱避剂,切忌全身涂抹,尤其不得抹入眼内,以免引起皮肤中毒。
(三)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生物战剂对人体伤害,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有效防止生物战剂的危害,在判断敌人可能使用生物武器时人员要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在污染区(疫区)或要进入污染区(疫区)执行任务的人员,需再次进行接种。当受袭击的部队或地区发生某种可疑传染病时,友邻部队或地区应接种相应的疫苗。
(四)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是指有针对性的服用抗致病微生物的药物,预防的对象应包括下列人员:与生物战剂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已吞入或吸入生物战剂和接触、吞食被生物战剂污染的物品、食物及水的人员;被带有生物战剂昆虫叮咬过的人员;曾医治、护理及照顾过受生物战剂袭击而发病或死亡的人员;根据需要必须留在污染区或疫区工作的人员。
药物预防不能杀灭所有已侵入人体的致病微生物,也不能预防所有生物战剂所引起的种种传染病。在紧急情况下,一般选用广谱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此外,搞好个人卫生、战场卫生,增强人员体质和基础免疫力,消灭生物战剂的生存条件,预防传染病的产生和蔓延也是对生物武器防护的一条重要措施。
第五节 对次生核化生危害的防护
对战场次生核化生危害的防护是核化生防护的一项重要内容。战场次生核化生危害与核化生武器使用后的毁伤效果有着许多相同之处和不同点。为有效防护必须要在学习掌握对核化生武器防护的基础上,根据次生核化生危害的特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地掌握其防护方法。
一、战场次生核化生的危害
次生核化生危害是指在战争中使用常规兵器打击军用或民用核化设施(如核电站、化工厂)而引发的核、化学或生物危害。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场次生核化生危害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了解核化生设施遭袭产生的危害特点。
(一)核设施遭袭后的危害
核设施遭袭后的危害,主要是指核设施遭袭被毁后,释放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有碘、铯、锶等),通过烟羽外照射、吸入内照射、食入内照射等途径对人员所造成的危害。放射性核素及其物理化学特性不同,对人员的照射途径也有所不同。
碘进人人体的途径主要是随饮食摄入和随污染空气被吸入。它是事故早期危害较大的主要核素。
铯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造成全身性和肺部照射。
锶主要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主要对骨髓和骨组织进行照射。它也是事故晚期危害较大的主要核素之一。
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人体从吸收辐射能开始,到产生生物效应直至机体损伤或死亡为止,要经过许多不同性质的变化。这些变化彼此不同,又相互制约,有的发展迅速,有的发展迟缓,可延续数年。
(二)化学工业设施遭袭后的危害 化学工业设施遭袭后的危害,同样是指其遭袭被毁后,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员造成的危害。化学工业设施遭袭后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按其毒理作用主要分为:呼吸系统毒物,包括氯气、氨、硫化氢、二氧化硫、甲醛等;神经系统毒物,包括苯、有机磷杀虫剂、甲苯、磷及其化合物、四氯化碳、甲醇等;血液系统毒物,包括一氧化碳、氰化物、苯胺、煤气、液化石油气等。
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引起中毒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吸入中毒。染毒空气经呼吸道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伤害;二是接触中毒。皮肤、眼及伤口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伤害;食入中毒。通过饮食污染的食物和水等引起中毒。
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特点。一是局部的刺激和肌体腐蚀。二是阻止氧的吸收和输运。三是抑制体内酶系统的活力。四是破坏神经系统。
(三)贫铀弹使用后的危害
贫铀弹,是指以贫铀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导弹、炸弹、炮弹、子弹等。贫铀弹爆炸后的危害,一是来源于其爆炸后弹体在高温反应中形成的放射性气溶胶,随风飘散,污染空气、地面、水源和物体。二是来源于其爆炸后形成的带放射性微性污染的弹片。
贫铀弹对人员的放射性危害途径通常有三种。一是吸入伤害。即带有放射性微尘的空气,经呼吸系统吸人而伤害人体,这是贫铀弹对人员放射性危害的主要途径;二是食入伤害。即人员食入受贫铀弹放射性微尘污染的水、食物而造成人体伤害;三是接触伤害,即贫铀弹爆炸时带有放射性的弹片嵌入人的肌体,造成人员伤害。此外,人员接触贫铀弹放射性微尘污染的物体,也会对人员造成伤害。人员受贫铀弹放射性伤害后,其外部表现症状有:脱发、肌体疲惫、体温升高、关节肿胀、肌肉疼痛、震颤、记忆力减弱、睡眠失常、体重骤减、呕吐、腹泻、食欲减退、手足出血、新生儿畸形等。
(四)民用生物设施遭袭后的危害
民用生物设施遭袭后的危害主要是指民用生物设施(如生物实验室、制剂室等)遭袭后,所释放的病毒、细菌、毒素、真菌等微生物侵入人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
民用生物设施遭袭后的危害途径一般通过消化道、皮肤及呼吸道二种途径侵入人体。食入伤害,误食(饮)受污染的食物、水源等可以经过消化道侵入人体形成伤害;吸入伤害,微生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形成伤害;接触伤害,微生物直接经皮肤、粘膜、伤口或昆虫叮咬进入人体形成伤害。
微生物进入人体后,能破坏人员的生理功能而发病,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无力、上吐下泄、咳嗽、恶心、呼吸困难、局部或全身疼痛等症状。
二、对核设施遭袭后放射性危害的防护
敌常规兵器打击我民用核电站或核研究机构的核试验设施后,将产生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性危害。这种危害主要是由核反应原料被破坏后形成的放射性烟羽,随风扩散到核设施周围几公里到几十公里甚至更远的范围内,造成空气、水源、地面等物体的放射性污染。同核武器使用后造成的放射性危害相比,它具有放射性强度小,放射性物质半衰期长的特点。其对人员的伤害途径与核武器形成的放射性伤害相同
(一)对放射性烟羽的防护
1.利用防护设施和工事进行防护。当受到放射性烟羽危害威胁时,只要战斗情况允许人员应迅速进入房屋、帐篷,并关闭门窗;或进入坑道(工事内,并关闭防护门或工事进出口。
2.利用个人防护器材防护。当现地没有肪护设施和工事时,应迅速利用防护器材(如防毒面具、防毒服等)进行防护,如果没有制式防护器材,应利用就便防护器材进行防护,如:戴防尘口罩,披上雨衣或塑料布,扣紧袖口、领口和裤腿,脖子上围上毛巾等,进行全身防护。当放射性烟羽沉降完毕,如风速不大,地面无灰尘扬起时,可解除全身防护器材,但不要脱口罩或面具。
3.尽量不在放射性烟羽沾染地域内喝水、吸烟、进食。减少与受染地面物体直接接触。情况允许时,应在有防护设施的工事或帐篷内饮食,如在露天条件下饮食时,应选择放射性烟羽沾染较轻、不易扬起灰尘的地点。
4.当必须在放射性烟羽污染地面上卧倒作战或坐卧休息时,应对人体接触的地面用铲除法进行消毒,将沾染地面的土壤从上风向下风方向,按一定的顺序,铲去地表面5~10厘米的表土。并堆积到下风方向,表面用净土压实,防止风起尘扬而影响下风人员安全。
5.在放射性烟羽沾染区内长时间停留时广应注意个人照射剂量的监督,发现受到较重的放射性烟羽伤害时,可视情况进行局部消除。
(二)通过放射性烟羽区时的防护
通过被放射性烟羽沾染的地域时,应采取严格的防护揞施,尽量减少人员受放射性烟羽沾染的伤害。
1.通过前,应认真准备好人员呼吸道及全身防护器材。如:面具、口罩、防毒衣、防毒斗篷、雨披、围巾、小绳子等。
2.根据上级通报的放射性烟羽沾染区的范围,沾染的轻重分布情况,尽量避开较重的沾染地段,选择沾染较轻的路线通过,并应尽量采取乘车通过的方式机动,减少在沾染区的通过时间。
3.通过时,人员应全身防护,保持人与人、车与车之间的间隔,防止放射性烟羽扬起而影响他人:并应避免在沾染区内停留、休息、坐卧与饮食。
4.当通过沾染较重的地段时,通过前,有条件的可口服抗辐射药物,如服用硫辛酸二乙胺基乙酯,三醇与某些硫氢化合物等,这样可降低人员受放射性烟羽的伤害程度。
三、对贫铀弹使用后放射性危害的防护
(一)进入使用贫铀弹区域时的防护
当预知有可能进入贫铀弹放射性污染地域执行任务,或需要从贫铀弹污染区域内通过时,应根据上级的指示、通报和专业人员的辐射监测情况,及时采取呼吸道和皮肤防护,如:戴面具、防尘口罩,穿防毒衣、防毒靴套,披雨衣、扎三口(袖口、领口、裤口)、戴手套,严格防止放射性物质从呼吸道进入人体,避免人体肌肤接触。进入贫铀弹放射性污染地域执行任务的人员,应禁食放射性污染区内的水和食物,并尽量不在污染区内饮食。通过或撤出污染区后,可采取喷淋、冲洗等办法,对人员皮肤、装具等进行彻底洗消。
(二)受到危害后的防护措施
人员受到贫铀弹放射性伤害后,应立即服用促排铀的药物,降低人体内铀的含量。主要促排铀的药物有:碳酸氢钠、喹胺酸、氨羧基类络合剂(如促排灵)、氨烷基次膦酸类络合剂和二亚丙基三胺五亚甲基膦酸等。此外,还应对症进行治疗。如增加营养,提高人体抵抗能力;服用治疗药物,促进肾功能恢复、纠正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采用药物换血疗法,全面降低人体铀含量等。同时,还应辅以精神疗法,综合医治。
四、对次生化学危害的防护
对次生化学危害的防护与对化学武器的防护相比,有着共同措施和手段,只是在具体的手段和方法上因情而异。个人对次生化学危害的防护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应迅速利用防毒面具、口罩、氧气面具等,进行呼吸道防护。当离次生化学危害发生地较近,遇到有毒、有害化学液滴飞溅或飘移的气雾时,应利用防毒衣、防毒斗篷或雨衣、塑料布、防毒靴和手套等进行全身防护。
(二)当情况允许,又有条件时,应迅速进入坑道工事或掩蔽部并关闭密封门或放下防毒门帘。人员进出按利用工事防敌化学武器袭击时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因战斗需要,人员在次生化学危害范围内停留时间较长时,应避免在次生化学环境中饮食,可利用有防护条件的坑道工事进行饮食活动。并应利用坑道、工事等有利的防护条件,轮换解除防护、休息或检查更换器材。如果没有良好的坑道防护工事,人员可轮流到次生化学危害区外,进行饮食、轮休、更换防护器材等活动。
(四)当战斗行动需要,人员必须从次生化学危害地域通过时,应提前戴好防毒面具或口罩;当进入有氢氟酸、三氯化磷等可通过皮肤中毒的化学工业品存在的次生化学危害地域时,还应穿戴防毒服、防毒斗篷、雨衣、塑料布、防毒手套等进行全身防护。通过时,人员应尽量乘车行进以减少在危害区的运动时间,从而减轻人员在危害环境下呼吸负荷,降低可能伤害的几率。
(五)通过次生化学危害地域,或从次生化学危害地域中撤离的人员,应及时对服装、装具和武器进行消毒。
五、对次生生物危害的防护
对次生生物危害的的防护方法,与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方法中的对敌投带菌昆虫的防护方法基本相同,主要是保护暴露皮肤。
第六节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个人防护装备是用于个人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灰尘伤害的器材。本节主要介绍呼吸道防护器材和皮肤防护器材类型(种类)及使用方法。
一、呼吸道防护器材
呼吸道防护器材,是指用于保护人用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皮肤免受毒剂、细菌及放射性灰尘直接伤害的个人防护器材。这里重点介绍过滤式防毒面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一)主要类型
过滤式防毒面具主要类型有FMJ03型、FMJ05型,FMJ08型和69型防毒面具,它用于保护人员的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物质的伤害。
1.FMJ03型防毒面具。FMJ03型防毒面具是没有导气管的头戴式通话面具。由面罩、过滤元件、面具袋组成。
2.69型防毒面具。69型防毒面具是头盔式通话面具。由面罩、滤毒罐和面具袋三部分组成。
3.FMJ05型防毒面具。FMJ05型面具是头带式面具。由滤毒罐、面罩、面具袋及附件组成。
4.FMJ08型防毒面具。FMJO8型防毒面具是我军新一代面具,由滤毒罐、面罩、面具袋及附件组成。该面具提高了面罩的耐毒剂液滴渗透性能和耐洗消性能,且增加有饮水装置,可进行饮水或进食流食。
(二)使用方法 1.携带面具。通常是左肩右胁(右肩左胁),面具袋上沿与腰带取齐。运动时,可将面具移至身体的右(左)后方。
2.准备状态。听到“准备面具”的口令后,应迅速将面具移至右(左)前方,迅速打开面具袋盖,成准备状态。
3.气密性检查。戴好面具后,用右手堵住进气口,同时用力吸气,若感到堵塞不透气,则说明面具气密性良好,感觉漏气,应该检查佩戴是否正确,然后检查呼气活门有无异物及面具有无损害,根据情况处理后再重新检查。
4.戴(脱)面具的要领
立姿戴面具FMJ03型和69型立姿戴脱面具的要领:当听(看)到“化学警报”(毒剂)信号或“戴面具”的口令时,立即停止呼吸,闭嘴闭眼,迅速将面具袋移至右前方,打开袋盖,右手握住面具袋底,左手迅速取出面具,两手分别握住面具两侧的中、下头带,拇指在内撑开面罩,身体微向前倾,下颌微伸出,将面罩套住下颌,用拇指和食指夹住军帽帽沿,两手稍用力向上后方拉头带,迅速戴上面具;两手对称地调整头带,使面具与脸部密合;然后深呼一口气,睁开眼睛,戴好军帽。
脱面具:当听(看)到“解除化学警报”信号或“脱面具”的口令后,左手脱下军帽,右手握住面具下部,向下向前脱下面具,戴上军帽,然后将过滤器朝外装入面具袋内。
FMJ05型和FMJ08型立姿戴(脱)面具的要领:当听(看)到“化学报警”信号或“戴面具”的口令时,立即停止呼吸,闭嘴闭眼,一手迅速将面具袋移至右前方,握住面具袋底,一手打开袋盖握住通话器迅速取出面具,直接将面罩罩在面部,持通话器的手调整罩体密合框位置与脸面密合。与此同时另一手抓头带垫,沿头上部向头后将头带整体外翻到位。最后,两手换抓两根下头带,同时用力拉紧下头带,拉紧下头带的同时深呼一口气睁开眼睛,恢复正常呼吸。脱面具的要领同FMJ03型面具。
给伤员戴面具的要领:应先检查面具是否损坏,进气孔有无堵塞,然后以仰卧姿势,将伤员上体或头部放在自己的腿上,由下而上戴好面具。如伤员头部受伤,为减轻面罩对伤员的压力,可将头带适当放松。戴面具时,停止呼吸和闭嘴是为了防止吸人染毒空气;闭眼是为了防止毒剂伤害眼睛;深呼一口气是为了排除面罩内的染毒气体。
持枪戴(脱)面具时,应先成肩枪或夹枪姿势,然后,按立姿戴(脱)面具的要领戴好(脱下)面具,取枪成原来姿势。卧姿戴面具时,应先将枪置地,身体转向右或用两肘支撑体,左手脱帽,按立姿要领戴好面具。
二、皮肤防护器材
皮肤防护器材,是指保护人员皮肤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灰尘等通过皮肤引起伤害的个人防护器材。
(一)皮肤防护器材的种类
皮肤防护器材主要包括防毒斗篷、防毒手套、防毒靴套和防毒服等。1.防毒斗篷。用以防护毒剂液滴、生物战剂、放射性灰尘降落或飞溅到人体、装具和单兵武器上。它对各种毒剂液滴的防毒时间为2小时以上;对毒剂蒸汽只能减轻伤害,不能达到完全防护。
2.防毒手套。防毒手套外面涂丁基胶乳,衬里为棉织物,因而佩戴时吸汗,感觉柔软舒适。防毒手套是五指手套,分大、中、小三个号,使用者根据个人情况试戴选配。
3.防毒靴套。防毒靴套不分左右脚,为软底片。靴底以维纶布为基布,先在其两面涂上天然橡胶,然后在底面再涂一层氯丁胶而成。在靴底宽出的部分开有五个孔,并有长约2.5m的靴带由前向后沿两侧孔穿过,用以系牢靴套。靴帮由丁基胶布制成,能保护小腿。
4.防毒服。防毒服具有防毒、透气和散热的功能,可用于防止雾滴状和蒸气状毒剂接触皮肤引起伤害,又可作为普通军服穿着,必要时还可作为战斗服使用。与防毒斗篷、防毒手套、防毒靴套和过滤式面具配套使用,构成一套全身防护器材。防毒服由带头罩的上衣和裤子组成,采用内外两层不同材料构成,其外层是经过防油处理的维棉布以阻挡毒剂从外层渗入内层;内层是特制的绒布,其内面的绒面上喷有活性炭炭浆,用于吸附蒸气状毒剂。改进型防毒服外层是经处理的迷彩服布料,并具有阻燃性能。
(二)皮肤防护器材的使用 为使防护器材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保存部队战斗力,使用皮肤防护器材应做到:良好的气密性,尤其要注意头、颈、袖口的气密性;良好的适应性,尤其适应较强劳动条件下长期工作;良好的毒情观念,尤其要注意脱防护器材时不染毒、不沾染。使用皮肤防护器材时,穿脱通常按照斗篷、靴套、手套的顺序进行。脱下的器材经洗消、保养后包装备用,或统一销毁。
1.穿着防毒靴套的要领。将靴带对折,折头穿入前带孔约1厘米,将两带尾穿入折头环并拉紧。分开靴带分别从下而上穿进侧带孔,然后从下而上穿进后带孔;使两带在脚后交叉,绕至脚腕部扣一个结,向后上打一叉,再向前上打一叉,最后将带勒紧在膝盖下系为活结。
脱防毒靴套的要领是:背风而立,解开靴带,交替用一只脚的脚尖踏住另一脚的靴套后跟带,将靴套脱下。
2.穿着防毒斗篷的要领。首先戴好面具,而后按下述要领穿戴:迎风而立,取出斗篷,手持帽罩部分使斗篷自然下垂,身体微向前倾,用双手撑开斗篷,穿在身上,转向背风而立,扣好上身五对扣,背好面具袋;叉开双腿,将后下摆正中提起,先左后右连接裤腿,分别把对应的四个扣按好(需呈防毒衣状态时,应选穿靴套,系好下摆紧带,最后带手套),系好袖口呈非防毒衣状态。
脱防毒斗篷的要领:迎风而立,解开帽带、扣子、袖紧带与下摆带。脱下斗篷甩到身后并使染毒面着地;人员后退一步。
三、个人防护器材的保管
个人防护器材属于个人专用专管。保管时应注意:①个人使用的面具,可在背带调节环处(或统一规定)注明姓名、号码,不准在面具上做记号。②器材应统一放在干燥的专用柜内,不要堆压。③器材用后应擦拭干净、晾干,禁止在阳光下暴晒或火烤。④不常用的器材,橡皮部分应撒上一层薄而均匀的滑石粉,滤毒罐应拧下密封保管。⑤面具不要随意拆卸、涂油和水洗,特别要注意保护通话膜和呼气活门。⑥器材不得坐压或当枕头,袋内不得存放其他物品。⑦避兔与酸、碱、盐等物品混存堆放。第十二章战场救护第十二章战场救护 现代战争,由于武器杀伤威力大,致伤机理增多,使得伤病员数量多,伤病情复杂,对伤病员的救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今,各国军队普遍采用分级救治的方式组织战场伤病员抢救和治疗。所谓分级救治,就是把伤病员救治的完整过程,从时间和空间上分开,在不同距离上分别设置救治任务不同的救治机构,互相衔接、前后继承,使伤病员在救治过程中逐步得到完善的治疗,以减少伤病员死亡率,提高治愈归队率和降低残废率,维护部队的战斗力。
一般情况下,团以下卫生勤务分队负责战场抢救,师救护所、军医院担任早期治疗,后方医院进行专科医治。战场上,伤员的后送以营、团前接为主,前接与后送相结合。通常,营救护所应到各连伤员集中点或直接到阵地上寻找并接回伤员,可以在本级组织救护,也可以直接送往团救护所。团救护所采取越级和逐级前接相结合的方法,到营、连伤员集中点按运。同时,团救护所要搞好伤员分类,按轻重缓急,分批分类后送。
火线抢救是救治伤病员的重要环节,通常由分队组织实施,这项工作既要充分发挥连队卫生员的作用,更重要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自救互救活动。在战场上,常见伤能否进行及时、合理的处置,直接影响伤病员后送医疗效果,因此,战前分队必须严格组织自救互救训练,使官兵熟悉战场常见伤及处理常识,掌握战伤救护基本方法。
第三篇:江苏省监狱人民警察防暴防护装备使用管理规定
江苏省监狱人民警察防暴防护装备使用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监狱人民警察防暴防护装备的使用与管理,根据《人民警察法》、《监狱法》、《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司法部《监狱人民警察警用装备配备标准(试行)》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监狱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监狱人民警察防暴防护装备是指监狱人民警察在执勤中随身配带的个人警用装备和处置狱内突发事件所配备的防暴器材,包括警棍、警哨、强光手电、自卫喷雾器、手持对讲机和多功能腰带等 “六件套”(以下简称警用装备“六件套”)以及手铐、防暴网枪、盾牌、防火服、防刺背心、防沾染隔离服、防割手套、防暴头盔等器材。
第三条 警用装备“六件套”配发到监区(分监区)一线的执勤民警及监狱巡查、督查民警,其他防暴防护器材配发到监狱防暴队。
第四条 在配发使用防暴防护器材前,必须对使用民警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应用知识,熟悉性能和要领。
第五条 监区(分监区)带值班民警及监狱巡查、督查民警执勤时应规范佩带警用装备“六件套”。
佩带时要系紧多功能警用腰带,背革带右肩左斜,腰带右胯间系挂手持对讲机、自卫喷雾器和警哨,左胯间系挂警棍、强光手电。
第六条 监狱人民警察在执勤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警棍:
(一)追捕逃犯遇到抗拒时;
(二)罪犯行凶、聚众哄监、结伙斗殴暴动骚乱时;
(三)罪犯进行暴力袭警,需要自卫时;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监狱人民警察在使用警棍时,应以制服对方为限度,避免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符合使用情形消失后,应当立即停止使用警棍。
第七条 监狱人民警察使用警棍后,应当立即口头向监狱狱政管理部门报告,并书面报告监狱分管或值班领导。
第八条 监狱人民警察在执勤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使用警哨:
(一)需要呼唤民警或看押部队共同制止罪犯违法行为时;
(二)需要警告正在实施违法行为的罪犯停止违法行为时;
(三)需要群众协助追捕正在逃跑的罪犯时。
第九条 监狱人民警察执勤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应使用强光手电:
(一)夜间值勤,遇停电、雨雾等特殊情形时;
(二)巡逻搜索时;
(三)处理突发事件需要时。
第十条 监狱人民警察在执勤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自卫喷雾器。
(一)罪犯以暴力方式抗拒或阻碍监狱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
(二)暴力袭警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监狱人民警察使用自卫喷雾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当违法犯罪行为得到制止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并迅速将其带离现场,使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其减轻症状,如症状不能消失或痛苦状况加重,要迅速将其送往医院医治。
第十一条 监狱人民警察执勤时应当携带对讲机,保持通讯畅通。使用时语言文明规范,通话内容简洁,并注意保密。
第十二条 监狱人民警察在执勤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使用手铐:
(一)罪犯有脱逃行为的;
(二)罪犯有使用暴力行为的;
(三)罪犯正在押解途中的;
(四)罪犯有其他危险行为需要采取防范措施的。
第十三条 监狱人民警察对罪犯使用手铐,需由监区(分监区)填写《使用警戒具审批表》,经狱政部门审核,监狱、未成年犯管教所分管监管的领导批准。
遇有紧急情况需要使用手铐时,可以先使用手铐,后补报审批手续。符合使用手铐的情形消失后,应当停止使用。
第十四条 监狱人民警察使用防暴网枪、盾牌、防火服、防刺背心、防沾染隔离服、防割手套、防暴头盔等装备时,应当按照《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规定,规范使用。
第十五条 监狱狱政管理部门负责防暴防护装备的管理。应设立专门库房统一保管,安排专人管理,实行统一编号,登记造册,建立台帐,严格领发手续。
根据有关规定对损坏或超过使用时限的防暴防护器材定期报废,及时更新。
第十六条 民警执勤中随身配带的警用装备“六件套”由使用的民警负责保管,不值勤时应将其存放在专用柜内,除执行任务外,禁止带出监狱。保管不善造成丢失、损坏的,监狱除要求当事人按价赔偿外,还应根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
监狱人民警察调离配发的岗位或退休、辞退的,监狱要及时将配发的器材收回。
第十七条 监狱应将民警警用装备“六件套”和其它防暴防护器材的佩带与使用情况列入警务督查内容之一,发现违反规定使用的,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处理。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二〇一〇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第四篇:加强人与装备结合全面提升部队综合灭火救援能力
加强人与装备结合全面提升部队综合灭火救援能力
摘要:现代火场灾害机率高、损失大、影响大,火场呈多元化发展,而消防队伍所担任的任务日益繁重,保卫
功能日益増加,既要完成灭火工作,又要参加抢险救援、排毒救助、处置突发事件等。如何加强人与装备的有
机结合,提高部队的综合灭火救援能力无疑成为当今消防部队研究的热门话题.从客观上看,随若经济的迅猛
发展,高层、地下建筑和化工企业、大型商场等不断崛起.火灾形势日益严峻,消防装备的史新建以满足现代
化火灾的需要显得迫在眉睫:从主观上看,指战员素质尤其是指挥员素质随者火灾形势的变化.救援任务的加
剧己显待“力不从心亟待提高.指战员素质是部队战斗力的人的因素,是主体基础.而装备水平是提升部队
战斗力的物的因素,是物质基础: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必须通过科学的、针对性的训练来实现.这是联系人与
物、主观与客观的纽带.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辨证统一的关系.由此可见,要提高部队战斗力,必须从装备建设和指战员的素质入手,注重人与装备的有机站合,才能全面増强部队的灭火救援综合能力。
1加大装备建设力度,提升灭火救援的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战斗力消防装备能力是部队战斗力的集中反映,消防装备建设无疑对部队战斗力的形成起着硬件作用。
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消防部队的任务必然由单一的防火、灭火功
能逐步向抢险救援、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各种社会救援等多功能方向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消防部队功能
仍以灭火战斗为主,其它功能只在此基础上灭火指定毋的沿袭,内含一部分是社会需求量的补充,其中救
援、社会救助等往往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追其根源,装备建设跟不上任务需求是原因之一。因而,要真
正把消防部队建设成为灭火战斗队、抢险救援突击队、处置突发事件机动队和便民服务队,必须注重装备
投入,突出装备的多功能和适应性,也就是说在装备购买、配置过程中要考虑其适应性和配套性。
所谓适应性,就是车辆、器材、个人装备等要与消防部队自身实际地区火灾特点及灭火救援任务相适
应。有的地区特别是县级消防站如我们扬州支队县级市人员编制少,老兵退伍期间有的仅省十人左右。根
据这种实际情况,部队应着重抓好第一出动力量综合灭火救援能力的提高,在车辆购置上应以大(中)型
中、高低压泵水維乍、多功能消防车为主,前几年,我们扬州支队八个消防站均配置r高低压泵消防车,大大提高了灭火效率。在器材购置上要选择功能齐全、品种系列化的抢险救援工具,避免盲目购置,造成功能重复。品种系列化有利于指战员操作使用,便于维护及保养。有的地区消防部队在灭火救援任务上具
有鲜明的地区特点,如四川南充是炼油城、江苏仪征是化纤城、浙江义乌是小商品城,这些地区消防部队
在装备购置上就应符合地区火灾特点及灭火救援的重点方向。如扬州古城区深街小巷多,我们在装备配置
上市区每队配备r泵浦车、手抬泵,便于战斗行动的展开。此外,地区水源情况也是装备配置必须考虑的个方面,如城市消火栓建设较好、水源较多的地区应以车辆装备为重点,反之则应以大功率水罐车为重
点。
所谓装备的配套性,指的是一个城市队伍(总队或支队)、一个区域队伍(大队、中队)的装备总量
要合成配套。如果按功能,队伍装备的配套内容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类:部队作战的通讯快速反应系统(可按固定、移动和有线、无线两套配置)。
第二类:战斗车辆的种类功能应战系统(按大、中、小务种类型消防车和普通、专勤构成要求配置)。
第三类:器材装备的常规、特殊系统(按常规器材、特种专勤器材相应配置)。
从我国的国情和消防经济条件来看,消防装备建设和发展必须要考虑务地不同的经济承受能力,要使
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不但要采用和开发高科技技术装备,还要抓好常规装备建设,特别是要枳极
创新,改革现有装备结构。近儿年来,我们扬州支队根据自身装备特点有了改造尝试,使现有装备整体结
构更加合理、高效。首先根据常规消防水縦车、泡沫车随车器材设置不合理,进行了器材箱改造,解决了
空气呼吸器、手抬泵、破拆工具等合理摆放的问题.其次根据战斗人员较少、扬州城内巷道多、供水距离
长的状况,设计了水带拖乍,加强了应用性操法训练,使单人一次性供水距离远远加长,大大提高了战斗
展开效能。总之,装备建设要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注重科学、经济、适用、高效。只有确保演练
中装备这个硬件到位,才能使消防指战员“有米开炊”,增强演练的实战性、针对性,才能在灭火救援战斗
中充分发挥所配置装备的最大效能。
2加强理论学习和“六熟悉”,全面提高消防人员业务素质
消防指战员是灭火实战演练的主体,是人的因素,指战员素质水平的髙低,决定着实战演练的最终效
果,体现若部队战斗力的强弱,实施科学练兵必须遵循“智、体、技兼顾,以智能为主“的原则,努力提高
全体指战员的政治、业务、科技素质。
2.1加强理论学习,首先是干部的学习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干部理论水平提高了,才能在演练中随机应变、应付自如,才能将正确、科学的技、战术传授给战士。干部的理论学习重点主要是二方面:一是业务理论知识。要学好化学、燃烧
学、建筑学、供水力学、火场组织指挥学等,学习和研究化学物品和毒气泄漏、各类爆炸事故、重特大交
通事故的特点、规律和处置措施,重点分析、掌握高层、地卜、人员密集场所等典型火灾的特点、扑救原
则、具体措施和方法及其注意事项等。此外,各级指挥员还应准确、熟练地制订各种灭火救援预案,掌握
各种应用、适用模拟战术训练的组织方法。二是要加强对装备知识的学习了解。近几年来,随若高层、地
下、大型商场、高速公路的崛起,火灾扑救的难度、艰巨性越来越大,车辆、各种救援卷材也随之不断添
置和更新,各级指挥员对装备的性能、特点、操作使用等知识的掌握,就必须跟上时代步伐,除了书本知
识的学习以外,要积极采用官教兵、兵教官、官共互教的方法•只有这样,在实战演练中,指挥员才能充
分利用好现有装备,战斗模式应用才能更合理,讲评才能更有针对性。
2.2加强辖区和重点单位情况的熟悉
在日常执勤工作中,部队要有专门的通讯员、供水员去熟悉和了解责任区的道路、水源情况,修订《消
防水源手册》,为灭火救援行动提供科学、可靠的理论数据。干部、驾驶员、战斗员也要定期査看资料,实地熟悉。演练前,部队要深入重点单位,尤其是易发生恶性灾害事故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场所,通过询问单位工作人员,査询档案、资料,实地察看等方法全面、细致地调査研究,掌握情况。只有数据
准确、情况熟悉,分析研究才有针对性,火灾或灾害事故的救援方案才会符合客观规律,灭火救援措施才
会有的放矢,抓出成效。
3实现人与装备有机结合,增强部队综合灭火救援能力
人与装备是抓好实战演练的二个决定性因素,指战员具有一定的业务素质,装备建设具有一定的现代
化水平,但二者的磨合、协调如果不到位,灭火效能就会大大下降。必须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这一桥梁、纽带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完成提高部队战斗力这一最终目的。
3.1完善训练设施
耍将现有传统的训练塔改建成塔楼上设置普通型门窗、阳台、走道、楼梯,以供消防梯架设和利用实
际地形,进行灭火救援行动的综合功能训练塔。要加大建设烟气、燃烧、地下、化工、液化气泄漏等模拟
训练设施。可在每一省一个或凡个中心城市建成训练基地,各相邻支队分期开展训练,让基层指挥员特别
是特勤大、中队指战员进行有针对性训练,提高指挥员的火场组织指挥、综合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
3.2增强训练科技含量
“战士甩带登高,干部吹哨掐表“,这是七、八十年代消防队伍“硬功夫“训练的写照,九十年代后,消防部队为了改变部队“低级循环''的技能训练状况,各地按照公安部消防局颁发的《教育训练大纲》,开始深
化训练改革,改善器材装备,组建特勤队伍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必须清晰看到,面向火场的技能训练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低级循环''的训练状态还没有彻底改变,目前执勤岗位练兵提出的灭火实战演练这一训练灵魂为新时代消防队伍训练工作指明了方向,围绕实战演练这一重点,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3.3打牢基本技能训练这一基础
开展好着装、水带铺设、消防梯架设与攀登、车辆个人装备器材的操作使用、各种消防车操等基本项
目训练,特别是要重点加强堵漏、破拆、救和、排烟、照明等专业组的技术训练。这部分训练应以动作规
范、熟练、成绩达标为目的,要克服以往那种一味追求时间、“练为看'‘的现象,为一秒、二秒浪费大量的训练时间。
3.4加快模拟训练步伐
模拟训练是消防技能训练的高级阶段,它是模拟重要火灾对象环境或重要部位火情,模拟关键的灭火
技术措施操作环境,使消防指战员在烟火条件或对象火灾的环境中投入训练,体现“练为战”的指导思想,强化训练质量。如扑救油確火灾时泡沫钩管的挂放,佩戴防毒面具在浓烟条件下行动,油確灭火的冷却、配合,关阀、堵漏进的水枪掩护等技、战术动作训练。这些训练项目的开展有利「指战员体现火场真实感,提高火场中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
3.5突出战术训练的重点
灭火战术训练分为单兵、战斗班、消防站和联合实地演练。单兵战术训练重点进行火情侦察、水枪阵地设置、水带铺设、个人防护、排烟、破拆、登高救人等训练。战斗班训练主要进行班或单车的阵地进攻与防御、中远距离供水、疏散和保护物资、组织堵漏和稀释、救人与防毒及各种消防车操等项目训练。消防站战术训练的开展要着重于抓好训练层次,突出协调配合,组织要由简到繁,既有专勤分业训练,又要有逐级合成训练。此外,消防站战术训练要积极与辖区保卫任务相适应。如我们亭林站主要担负城乡结合部灭火救援,农村里机耕路多而窄,车辆无法进入,供水困难,我们除一般战术训练外,就着重加强供水训练,开展了单、双人、专人水带拖车操法训练和泵浦车向手抬泵供水操等号操训练,提高了农村辖区灭火战斗展开的效率。联合实地演练,一般消防支队要每月定期进行,可分为战斗集结训练、战术配合训练、救人和自救训练、供水训练。通过演练,检验各站、各部门联合协同作战能力,提高各级指挥员组织
指挥能力和队伍综合灭火抢险能力。
大力开展灭火实战训练,往往涉及多个方面,要认真开展此项工作,有时会遇到各种干扰,但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长期性。“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只有多调査研究,注重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多深入、全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好实地灭火演练,提高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战时才能掌握火场主动权,打有准备之战,不断提高队伍综合作战能力:才能面对现代火灾和重大灾害现场
对我们消防指战员的严峻考验,更好的保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第五篇: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管理与维护等保障措施
遵义县纸房煤矿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管理与维护保障措施
遵义县纸房煤矿 二O一三年二月
遵义县纸房煤矿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
管理与维护等保障措施
一、应急物质管理制度
(一)安全消防制度
1.门卫人员要坚守岗位,对进库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登记,提货车辆出库时,要认真核对出门证和物资数量。
2.护场员担负着库区防火、防盗、防破坏的重任,必须在现场按时交接班登记,不准脱岗,上班不准从事与工作无关的事,严格执行巡逻制度,并做好记录,库区要实行夜间值班制度。
3.库房要建立义务消防组织,有明确分工,库区各部位实行防火责任制,严禁烟火,各个防火标志要悬挂在醒目位置,库区要配齐各种消防设施、器具并定期检查、维修,保持完好,库房料场禁止明火取暖,需明火取暖时要提出申请,制定防范措施经批准执行。料场、仓库间应留有消防通道,及时清理各种易燃杂物,发现火灾及时鸣笛并打 119 电话报警,通知本单位负责人积极组织人员扑救。
4.库区电路电源避雷设施的各种电器要有专人负责,要按规程操作,经常检查维修,库内灯泡不得大于 60 瓦,风雨天要加强巡查,防止电器事故发生。5.运输和装卸机械要专人专机,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物资的装卸,搬运和堆码放,要按规程作业,要轻起轻放,严禁野蛮装卸和三 违,确保人员、设备物资安全。
6.保管员离开库房时要做到人走、窗关、灯闭、门落锁。7.库区根据季节做好防雷电、防洪、防风、防冻措施,消除各种自然灾害和事故。
(二)物资保管保养制度
8.物资的保管要依据物资的类别、性质和要求安排适应的存放仓库、场地,做到分类存放,定点堆码,合理布局,方便收发作业,安 全整洁。
9.物资分区、分类堆码,按机型和规格型号系列化“五五化”摆放,货架上的物资要上摆轻下摆重,顶上摆放的不常用,库内副货位 和棚内存放的物资要下垫,露天存放的物资要上盖下垫,并持牌标明品名、规格、数量。
10.易燃、易爆、剧毒物资和化学试剂要专库存放,专人保管,剧毒和鹭物资要装箱,加锁保管。
11.性质相抵触的物资和腐蚀性的物资应分开存放,不准混存。
12.加强物资保管和保养工作,做到“六无”保存,即无损坏、无丢失、无锈蚀、无腐烂、无霉烂变质、无变形。
13.纸制油毡要竖放,直径 1.5cm 以上运输带不准叠放,1.8m 长的油轴要悬挂存放。14.精密仪器、仪表、量具恒温保管,定期校验精度。15.有精度要求的零部件要涂油,轴承用不吸油或塑料薄膜纸包装存放,电气物资库要有除虫灭鼠措施。
16.库存物资要坚持永续盘点和定期盘点,做到帐、卡、物、资金四对口,盘盈和盘亏,损坏物资要如实上报,并查明原因,报领导 审批,保管员不得以盈补亏来将盘盈和损坏物资自行处理。
17.代保管物资应和在帐物资同等对待。
18.库内、厂院卫生整洁,做到货架无灰尘、地面无垃圾、料场无杂草、无积水。
(三)物资发放制度
1.保管员要坚守岗位,态度热情,随到随发,发料迅速、准确,服务周到。
2.严格领发料手续,保管员发料时,要严格按规定定期签发的领料单或让售单的物资品名,规格数量发放,实发物资论件的不得多发或少发,小件定量包装的尽量整包发放,料单和印签齐全。
3.严禁白条发料,遇特殊情况者要经过主管领导审批,但三日内必须补办手续。
4.发料要一次发清,当面点清,凡已办完出库手续,领用单位不能领出的,或当月不能领出的设备及大宗材料,保管员应与领料人做好记录,双方签字认可,办理代保管手续。5.出库物资的过磅、点件、检尺、计量要公平,磅码单、检尺数、材质检验单设备两证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证说明书及随机工具,零配件要在发料时一并发出。
6.凡规定交旧领新或退换包装品物资必须坚持交旧领新和回收制度。
7.保管员发料要贯彻物资“先进先出”有保存期的先发出,不合格物资不出库的原则。
8.保管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发料时以盈补亏,刁难领料人员补单,为自己承担丢失、串发、损坏物资的责任。
9.文明礼貌,不得对领料员行使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
(四)木材码放规定
1.木场重地严禁烟火,道路畅通,在明显处设立“严禁烟火”标牌。
2.木场要经常保持整洁,码放规范,且保证一头码放整齐。成品和原材料要分开存放。木材使用实行先进先出原则。
3.木材码放高度不得超过 2.5m。
4.实行上盖下垫原则,下垫高度不得小于250mm。5.垛与垛之间要留有安全通道,通道宽度不得小于 3.5m,便于消防车辆通过和发生意外事故时,做安全隔离间隙。
6.木场和木材加工车间要设置消防器材,并保证消防设施完好和水源充足。7.木场管理应专人专管,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应及时解决处理,并做好记录。
二、应急物质保障措施
应急物资是突发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置的重要物质支撑。为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对应急物资的管理,提高物资统一调配和保障能力,为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安全事故提供重要保障,根据“分工协作,统一调配,有备无患”的要求,特制定本措施。
1.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种包括自然灾害类、安全事故灾难类、应急抢险类及其它。
2.办公室负责落实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落实经费保障,科学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的种类、方式和数量,加强实物储备。
3.坚持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专业管理、保障急需、专物专用”,所以应急物资未获得组长批准不得擅自发放。
4.已消耗的应急物资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调出物资的规格、数量、质量重新购置。
5.应急物资应当坚持公开、透明、节俭的原则,严格按照采购制度、程序和流程操作,做到谁采购、谁签字、谁负责。
6.设备办要加强对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管理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对管理混乱、冒领、挪用应急物资等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
三、应急救援保障措施
(一)通信与信息保障
1、通信能力和线路敷设情况
纸房煤矿安装程控交换机型号 HY—28,井上、下各重要部位都安设有电话,并能正常使用和满足生产和应急救援要求。
线路敷设情况:一路通过调度指挥中心(接入地面生产单位)使用;二路通过调度指挥中心 — 主井车场 — 井下机电硐室 — 4102综采工作面 — 集中轨道巷 —东翼轨道巷 — 东翼掘进工作面— 副井车场。
2、人员定位系统的使用情况
纸房煤矿采用 KJ253型人员定位及考勤管理系统:地面安装监控主机 1 台、服务器 1 台、光端机 2 台、信号避雷器 1 台、人员监控软件 1 套、数据传输接口 1 台,人员标识卡 100 张,读卡器共计安装 5 台;分站1 台;员工出入井通道为主、副井,主、副井口读卡器作为出入井考勤记录,员工出入井时间以通过此读卡器时间为准;其余读卡器布置在井下主要盘区巷道的出入口。
四、应急队伍保障 1.外部救援
纸房煤矿与平鲁区煤管局矿山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平鲁区煤管局矿山救护队距离矿井约76KM,到矿时间40多分钟。
2.内部救援:
纸房煤矿成立矿山兼职救护队伍,配合外部救援队伍进行事故救援,根据事故性质的不同,组织兼职救护队员参加。
五、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根据发生的事故类别,在事故发生后,需要的救援资源应有完善的通讯系统,应急照明、供电系统,必备的消防器材和救援物品药品以及必要的图纸资料。
应急物资主要包括:
1、应急救援物资、装备、药品:应急救援所需要的物资、装备和药品见附件。
2、图纸及资料:矿井应急救援应准备必要的图纸和资料,包括: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通风系统图及反风试验报告,监测监控设备布置图,井上下供电系统图,井下通讯系统图,电气设备布置图,井下避灾路线图,排水、防尘、压风、瓦斯抽放管路系统图,主运输系统图,辅助运输系统图以及矿井地质报告、瓦斯、煤尘、顶板、通风等数据和作业规程等。
3、运输车辆、消防设备、器材和人员防护装置。井下运输为轨道机车矿斗运输,地面运输主要有汽车队负责,车辆由地面后勤人员统一由安排,消防设备和器材见附件。
六、经费保障
灾害期间,调用应急经费由矿长负责,矿长批准,财务科组织实施,调取可能利用的一切经费,作为应急经费使用。财务科要做好应急抢险专项费用计划,要建立专项应急科目,保证应急管理和应急行动中各项活动的开支。
七、其他保障
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值班制度、培训制度、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制度及演练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