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地区麦庙港石桥路京杭运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地区麦庙港(石桥路~京杭运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Hangzhou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国环评证乙字第2004号
二〇一八年十月
一、项目概况
为配合铁路东站枢纽工程的建设,改善周边环境,杭州铁路及东站枢纽建设指挥部(杭州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拟对麦庙港(石桥路~京杭运河)进行河道整治。
麦庙港(石桥路~京杭运河)位于杭城东北部,南起运河,北至石桥路,全长约2100m,属上塘河水系,现状河宽10~20m不等,为天成单元的主要排涝河道之一。其整治内容包括桥梁整治、护岸修复(驳坎)、两岸景观绿化、清淤、疏浚、截污纳管、拆违等。投资1000万元。(1)桥梁整治
河道全线共有现状桥梁8座。机场路至石桥路段有一现状闸门,位置在蔬菜批发市场边,此闸门现已无任何作用,整治中予以废除。运河至天成路段有现状顾家桥船闸,正使用中,已经改造,状况较好。此船闸主要为控制麦庙港与运河的水位差,保证麦庙港的水位,予以保留。(2)河道驳坎改造
改建河道驳岸,主要对现有驳岸进行完善和景观处理,经过治理的河道与两岸完整的绿化、合理的建筑布局相结合,形成优美的沿河景观。麦庙港共分为六种驳岸形式:风景岸堤驳坎、隐形驳坎(老驳坎改建)、干砌直立驳坎、多层直岸式护岸、生态砌块护岸、干砌块石护岸。(3)截污工程与污水排放
现状为污水管的,在河岸设井截流,排入沿河截污管,污水排出口废除。麦庙港流域范围污水总的出路为:接入三污系统德胜路现状污水管,排至至七格污水处理厂。(4)景观绿化工程
根据本次整治方案,麦庙港(运河--客运码头)东侧控制绿化带宽度为15m,西侧控制绿化带宽度为30 m;麦庙港(客运码头~石桥路)两侧控制绿化带宽度为15m。整治工程绿化面积56200m2。(5)河道疏浚工程
在实施截污工程的同时,对河道底泥进行疏浚,挖出的底泥集中外运处置。河道的水质控制目标为IV类水质一般景观用水区。
二、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空气
根据监测结果,工程所在区域环境空气常规指标中的NO2、SO2、PM10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表明该区域空气环境质量尚好。(2)地表水环境
麦庙港水质除pH、NH3-N、石油类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Ⅳ类水标准外,CODMn和总磷超标。麦庙港的水质现状已不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限值要求,其水质现状为Ⅴ类。(3)声环境
从监测结果看,8#、9#监测点位现状噪声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4)河道底泥现状
从监测统计结果可知:麦庙港在农药厂附近的3个监测点位底泥中各项指标均满足《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中碱性土壤指标和《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 350-2007)B级标准。
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厂界上游约50米和厂界下游约50米处的监测点位所监测指标均达到《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中碱性土壤指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和《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中A级标准值。
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在麦庙港的排污口附近监测点位底泥中汞、铜、锌、镉含量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田使用二级标准。与《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中A级标准值的比较可知,该点位底泥中汞、铜、锌含量超过《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 350-2007)A级标准。(5)生态环境现状
该整治工程处于人类高强度开发活动范围内,周边多为完成开发或处于待开发状态。根据现场踏勘,本工程用地范围内主要为农居拆迁后的空地、农用地、河道用地以及少量酿造、机械加工等污染较小的工业企业,无原始植被生长和珍稀动植物。可见,项目所在地区域生态系统的敏感度较低。
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河道疏浚影响分析
河道疏浚施工时,水下土方和泥沙受到施工机械的扰动,河道底泥翻起,在水流的作用下,将使施工区及其下游一定河段内水体浊度上升、水质下降。
根据运河(杭州段)底泥疏浚工程所做的“施工条件下底泥搅动污染物释放室外试验”结果可知,运河水经底泥疏浚搅动后,水中的悬浮物增加了10倍多,高锰酸盐指数也增大了1倍,氨氮和总磷浓度有所上升,说明底泥在搅动条件下,污染物释放速率加大,同时引起小颗粒的悬浮物增多,表观上水色明显发黑,局部水质变差。因此,建议底泥疏浚时采用先进的吸式工艺,降低对河床的扰动,减少底泥扰动的污染物释放,真正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
该项目河道两岸无生活、工业取水口。河道用水主要为景观用水。(2)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该项目施工高峰期共100人,生活污水的日产生量为3.4t/d(1020 t/a),CODCr浓度为300mg/L,CODCr产生量为0.31t /a。
按建设单位设计安排,施工营地尽量设置在污水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的区域,否则拟将生活污水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生产(船上清淤直接排水除外)、生活污水不直接排入麦庙港或其它水体。因此,本工程生活污水对整治河道及周边水体影响很小。
(3)施工废气、扬尘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由于施工场地较窄,施工范围有限,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同时施工的几率不大,所以废气污染是小范围的、短暂的。经类比调查分析,施工废气的影响范围一般在场地周围50m范围内,不会对环境产生较明显的影响。该项目整治范围内5~30m范围内分布有部分住宅等敏感建筑,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重视扬尘污染,必须采取相应可靠的环保措施以降低扬尘的污染。(4)施工机械对声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作业的机械设备为露天作业,无隔声消减措施,噪声传播较远,受其影响的范围较大。根据现场踏勘情况来看,该项目整治河道两岸分布有一定量住户等。本项目产生的施工噪声对周围居民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期间必须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进行施工时间、施工噪声的控制,以减少噪声污染。
(5)施工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的外运土方及建筑垃圾均为普通固体废物,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应首先考虑用于市政与规划部门指定的建设工程基础填方、洼地填筑或在本工程沿河绿化、进行护岸工程时进行消纳。弃方处置一般不会产生不利的环境影响。
施工人员的日常生活垃圾要定点堆放,严禁混入建筑垃圾当中,并及时运送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如此,施工固废对周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6)施工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指项目建设带来的土地利用现状的变化和沿岸植被的变化,河道清淤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和工程施工带来的水土流失影响。
项目施工时需要占用一定量的临时工地,用于堆放各种建筑材料和搭建临时工棚,将暂时破坏河道两侧的生态环境,但建设完成后通过采取绿化等生态恢复措施,可恢复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景观环境,有利于河道两侧陆域植被及生态系统的改善。
河道底泥清淤将在很大程度上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底泥中的底栖生物也将会随着底泥的清出而大部分被清除出去;河道清淤后,底栖生态环境将逐步恢复。
2、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1)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根据项目工程分析,通过截污工程可将麦庙港(石桥路~京杭运河)沿岸现状直排污水全部截污纳管,截污量为1821.6m3/d。其污水中COD和NH3-N按300mg/L和35mg/L计,则通过本整治工程可截污66.5万m/a,削减直排麦庙港(石桥路~京杭运河)污水中的CODCr199.5t/a、NH3-N 23.3t/a。
通过同类底泥清淤工程的调查可知,清淤工程可显著降低底泥中污染物释放量,从内源上削减污染物的释放、改善水质。因此,麦庙港清淤工程结束后水体污染会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剩余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总体上麦庙港清淤工程对降低剩余底泥污染、改善水质有明显的正效益。
3(2)对水文情势的影响
本工程对河流水文情势的影响主要为流速增加,河道过流能力增大,水位降低,提高了河流的抗洪排涝能力。(3)对景观及生态的改善作用
麦庙港整治工程通过对现有驳坎进行改造,改善沿线绿化,并配合设置灯光效果,将显著改善河道景观效果;河道沿线植被的补充不仅改善河道沿线景观,同时也可提高河道两侧生态多样性,有利于改善河道沿线生态环境。3、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①为防止清淤底泥干化场的泥浆余水排放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对堆场进行防渗处理,并合理选择干化堆场,合理控制沉降时间的方法(沉降时间不低于48小时),在自然沉淀的基础上,施以加药、促沉辅助净化措施。如此,可使淤泥堆场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的澄清余水排入河道内。
②施工营地应设置在其污水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的区域,否则应将生活污水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严禁生产(船上清淤直接排水除外)、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麦庙港或其它水体。
③施工物料堆场应远离地表水体,并设置在径流不易冲刷处,粉状物料堆场应配有遮盖物并在周围挖设明沟防止径流冲刷。
④严格控制施工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用油的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⑤施工区冲洗废水可经沉淀池沉淀后,应回用抑制扬尘等途径。
⑥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若施工营地周边无可连接得市政污水管,则在施工营地建设有防渗处理的15m临时污水收集池,将收集的污水委托环卫部门外运处理,不得任意排放。
⑦采用环保型清淤机清淤,使挖泥船挖斗下放到泥层,将已测量确定深度的污泥挖出,将淤泥通过排泥管将淤泥送至自卸汽车,然后运输至淤泥堆场。(2)扬尘和恶臭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施工期间扬尘的控制,按《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
3和杭州市人民政府第190号令《杭州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落实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①施工单位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的规定设置现场平面布置图、工程概况牌、安全生产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牌、环境保护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等。
②疏浚淤泥堆场选择应避开周围居民聚集区,堆场距最近住宅的距离应控制在100m以上。分段施工,疏挖出的底泥,及时输送至底泥堆场。
③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进行施工时间、工段的有序安排,文明施工,并落实专人监督管理。
④建筑材料应采取密闭存储、设置围挡或堆砌围墙、采用防尘布苫盖等有效的防尘措施;建筑垃圾若在工地内堆置时间较长的,则应采取覆盖防尘布、防尘网、定期喷洒抑尘剂、定期喷水压尘等有效的防尘措施。
⑤施工期间,对于工地内裸露地面,应采取覆盖防尘布或防尘网、铺设礁渣、细石或其他功能相当的材料、植被绿化、视情况进行洒水等防尘措施。
⑥各工地应有专人负责逸散性材料、垃圾、渣土、裸地等密闭、覆盖、洒水作业以及车辆清洗作业等,并记录扬尘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采用低噪声施工机具和先进工艺施工。
②将施工现场固定噪声源相对集中,以减少噪声干扰范围,并充分利用地形、地物等自然条件,选择环境要求低的位置安放强噪声设备;移动噪声源应尽量远离噪声敏感区,以减少噪声对周围地区的影响。
③施工场地尽可能采用屏障围护,减弱噪声对外辐射,同时对不同施工阶段,应按《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对施工场界进行噪声控制。
④合理安排施工期,清淤应在枯水期进行。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夜间(22:00~次日6:00)不进行高噪声机械施工。除工艺需要外,夜间不施工。对因工艺需要等确需在夜间施工的,根据有关规定,建设施工时除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外,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因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应在开工前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并公告居民,以便取得谅解,并尽可能集中时间缩短夜间施工时间。施工车辆,特别是重型运载车辆的运行线路和时间,应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域和敏感时段。
⑤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施工单位做好周边居民工作,并公布施工期限,与沿线周围单位、居民建立良好的社区关系,对受施工干扰的单位和居民应当在作业前予以通知,并随时向他们通报施工进度及施工中对降低噪声采取的措施,取得大家的谅解。此外,施工期间应设立热线投诉电话,接受周边居民投诉和建议,并对投诉情况进行积极治理,不断提高施工水平,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①底泥送合适的堆场干化处置。
②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在麦庙港的排污口附近监测点位底泥中汞、铜、锌、镉含量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田使用二级标准。与《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中A级标准值的比较可知,该点位底泥中汞、铜、锌含量超过《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HJ 350-2007)A级标准。尽管底泥中各项指标均满足《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中碱性土壤指标,但部分指标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业生产土壤限制值(二级标准)。为安全起见,本工程石桥路至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厂界下游50米的疏浚底泥不能用于农业生产土壤中。也不能用作住宅用地以及学校用地等对土壤质量要求较高的用土。本工程疏浚底泥在干化后、疏浚底泥接受地点和用途确定后、并按具体用途有针对性地对底泥进行进一步监测后,达到绿化用地、公共市政用地及其他用地标准后可予以利用或填埋。
③底泥园林绿化利用时,宜根据底泥使用地点的面积、土壤污染物本底值、植物特性以及底泥的盐分、卫生学指标合理确定底泥的使用和使用量。
④在饮用水源保护地带严禁使用本工程疏浚底泥。
⑤在使用疏浚底泥时要考虑地下水位情况,防止对地下水的污染。⑥河道护坡、驳坎建设过程中因石料、灰渣、建材等的损耗与遗弃等建筑垃圾,应严格执行杭州市人民政府令[2003]第192号《杭州市建设工程渣土管理办法》,通过密闭式渣土运输车运至杭州市天子岭垃圾填埋场处置。⑦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应放置到指定的垃圾箱(桶)里,由环卫部门统一及时处理,做到日产日清,避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群健康。(5)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①及时清理临时占地。对于施工料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要求在结束后及时清理剩余材料,可以先种植一些浅根性草本植物进行先期绿化,然后由绿化施工单位统一实施绿化。
②驳坎建设、河道疏浚等工程的施工活动应尽量减少对河岸带现有植被的破坏。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对破坏的河岸带植被进行先期修复,但要注意在进行植被恢复时,慎重选择物种,避免造成生物入侵。
③工程动工之初,对表层土壤(0~20cm或30cm)表土铲取后,集中堆置,以后可分配在需要绿化的边坡、护坡道、隔离带和需要移植大树的植穴中。
④加强施工生态管理和宣传,设专人负责施工其生态管理和宣传工作,制定施工人员生态保护守则,落实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并接受监督机构的监督。
⑤在园林植物引种工件中要防止生物入侵。本河道整治工程绿地面积较大,绿地植物品种丰富,应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引种工作,处理好本地植物和外来植物的关系。相关管理部门应对引种植物进行引入前的评估和预测,加强引入后的观测工作。防止可能对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的入侵生物。确保有效地维持绿地群落的稳定。(6)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①施工单位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并了解大暴雨的时间和特点,以便将雨前填铺的松土压实,争取土料随挖、随运、随铺、随挖,减少松散土的存在。如必须在雨季施工时,要做好场地排水工作,保持排水沟畅通。
②施工场地应注意土方的合理堆置,距河道保持一定距离;建筑材料及未及时清运的弃方,在大风大雨天气时要用篷布严密遮盖。
③工程施工中要做好土石方平衡工作,开挖的土方尽量作为施工场地平整回填之用。如果有弃土,应及时妥善处理。
④工程施工尽量做到分期、分区进行,以缩短单项工期。开挖裸露面时,采取尽量缩短暴露时间等可行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水土流失。
⑤弃土临时堆放场地中,若有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其周边应挖好排水沟。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清理、整地、植物恢复等,避免水土流失。堆土的边坡要小,尽量压实,使其少占地且不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流失。
⑥加强施工管理,强化对工人关于水土保持的教育工作。考虑到即使采取了上述措施,施工期间一次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也会相当可观。因此,施工单位应随时配备一定数量的防护物,如草席,稻草和塑料布等遮盖物等,在暴雨未下之前及时将易受侵蚀的裸露地面覆盖起来,以减少雨水直接冲刷,从而降低水土流失量。
(7)对文物的保护措施
①建设和施工单位须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做到依法施工,文明施工。
②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建设工程的过程中如发现文物或疑似文物,应当停止施工、保护现场,立即报告当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并报知公安部门保护现场。4、环保投资
该项目建设过程中需在污水预处理、废气防治和噪声治理等环境保护工作上投入一定资金,以确保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措施落实到位。该整治工程环保投资小计583万元,占总投资的58.3%。
5、公众参与
本次环评共发放公众调查表140份,其中个人表100份,团体表40份,共回收调查表140份。由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可知,项目周边大部分居民对本项目的建设持赞成的态度。91%受调查个人对本工程整治建设表示支持。92.5%的受调查的单位对本工程表示赞成,其余表示为无所谓。
本次环评还采用公示方法征求意见,先后于2009年8月~9月分别在项目所在地的笕桥镇、彭埠镇开展,张贴在笕桥镇镇政府、彭埠镇镇政府、弄口社区、花园社区、白石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告示栏中,并将联系方法告知公众。公示期间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未收到对本工程的反对意见。
6、总结论
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地区麦庙港(石桥路~京杭运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整治工程完成后有利于河道水质、景观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改善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属对环境有正效应的项目。只要建设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环境标准及“三同时”制度,全面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可减少工程对周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从环保角度而言,杭州铁路东站枢纽地区麦庙港(石桥路~京杭运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