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万能八条(名言警句)

时间:2019-05-13 04:2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申论万能八条(名言警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申论万能八条(名言警句)》。

第一篇:申论万能八条(名言警句)

申论万能八条

一、吃透材料,阅读之前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乱七八糟的东西看成是一个整体。不论考试题目有什么要求,总是离不开三个问题,现状,原因,对策。

分析材料的时候要问自己五个问题:1.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 ;3.问题的表现是什么,;4.问题的根源是什么,;5.对策是什么。

二、阅读的基本套路:一勾二概三分类。三遍四步法,用30-40分钟。第一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者关键句,1.首尾句原则;2.关联词原则;但是、然而、不过;因为„所以、由于、因此3。常见词原则: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测,分析,强调,指出,认为。

第二步:概括段落大意。一般标注关键词即可,但最终要的是把握材料的整体性,材料之间的关联性,材料在整个申论材料重的地位,以及从哪个角度分析对自己最有利。特别要注意的是典型现象,事例和图表。

第三步:分门别类,梳理材料之间的关系。横向原则:并列关系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原因,甲乙丙丁四种现象等等。对立关系如积极消极方面,成绩和问题等等。纵向原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多层次原则突破单纯的横向,纵向关系来分类,从材料的复杂性出发多角度分析,这也是以后命题的趋势。

第四步:概括主要内容

首先要注意给自己设定的身份。;主旨突出,应用万能模式。八股模式。P21 ;三遍四步法实施的好,你的考试就成功了一半。

三、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

第一步:利用矛盾的特殊性。找出问题根源--先找到特定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消极负面影响,根据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

因果分析,最常用的方法,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辨证思维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多项求异分析)。

1.内外因分析,要注意内外因互相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作用和转化。

2.利益分析,即主体分析,前提是主体分析,只有找到利益主体,才能明确各方的利益需求,从而找到满足不同主体的合理利益需求的途径,最终解决社会矛盾。

3.多角度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现实,内在,外在,尽可能全面到位。SWOT分析:优势,劣势(企业能够做到的),机遇,威胁(企业可能做到的)。第二步:利用矛盾的普遍性,借鉴万能八条。(内外因分析和多角度分析的写照)

l.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6.增加投入,依靠科技。7.加强监督,全面落实。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具体措施和万能句式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增强。。的意识 ;倡导。。的理念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舆论关注 ;实行典型示范 ;社会示范 ;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工作人员,人民群众的。。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对。。进行严厉的制裁和出发,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激励制度 ;利益相关制度 ;分工制度 ;规则制度 ;惩罚制度 ;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应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应民意,广泛几种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 ;预防应急机智(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 ;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等 ;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形成信息反馈机制 ;组织专家制定。。领域的实施细则。

6.增加投入,依靠科技: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依靠。技术,解决。问题

7.加强监督,全面落实:加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媒体监督,或舆论监督 ;领导或上级监督 ;建立完善系统严格的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 ;加大整顿力度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 ;发现问题即使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强调制权)

对于一切忽视。。违反。。的行为,要大胆揭露,公开曝光,把。。工作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利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总结。。的经验教训 ;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经验。;必须注意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放矢,万能八条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万能八条示万万不能的。能用则用,如果不合适,也没有必要面面俱到。第三步评估对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当试题反应的问题很多的时候,只有根据题目给定的角色,抓住一条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涉及各个问题,才能提出标本兼治的方案。

2. 对策的可行性,方案要能解决现实社会重存在的问题,由谁执行,执行步骤(怎样去执行),何时实施,在什么条件下执行,总之,要通盘考虑,尽量克服与之相悖的因素,切忌脱离世纪,坐而论道。3. 对策要符合政府部门的职能。要合法。

四、论证写作的基本套路

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 整体把握试题,从所获得的不同观点中选取最深刻的,最有现实意义的,最有利于自己发挥的一个作为论点。论点要有政治高度,看到事物本质,有预见性,概括,立场正确,态度鲜明,有创见 突出论点的方法有:将文章的论点摄制为题目,第一段概述材料,第二段单独成段,点名论点,每段分论点紧扣总论点展开,开头结尾照应总论点,最后一段总结总论点。要注意应该采用并列句,条件句等句型,灵活的语言,反复强调重申总论点的重要性,必然性和意义。

论据:真实,典型,全面,新鲜。包括具体或概括的事例,统计数字或图表,亲身经历,引经据典,公理规律等等。论证

可采用例证,引证,理论论证(通过分析,判断等推理手段剖析事理,分析问题以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分为因果演绎和多角度演绎,常用没有。。就。。),假设论证,比较论证(横向,纵向,对照),比喻论证,归谬论证。三种结构,三段式是总的思路

1.提出问题:引用资料,开门见山。

2.分析问题:紧密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法,重点论和两点论。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

3.解决问题:由条理,最好和前面的各个问题照应,涉及到相关部门职责的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的精神。五个得分突破点

提纲:标题 开头 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 结尾

标题:必须是中心论点,或者反映中心论点,P42万能标题

开头:交代事件的缘起,揭示主题,谈主题的影响。有叙述式,引言式和设问式P44,模板。结尾:概括总结,强调深化主题(或正或反翻新),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上升到理论高度,一般可以纳入“科学发展-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话语体系。万能句式P45。过渡:

过渡段:在三个部分之间,可使文章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前半部分概括上一段,后半部分引出下一段。过渡句:可以用于某个段落句首,总结上一段,或用于句末,引出下一段,或概述材料,或表示转折,或提出问题。

过渡词:转折词,连词。万能八条口诀: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科技 ;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一)“万能八条”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1)根据 ;一个组织中的领袖和权威在团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灵魂作用。领袖和权威对事件的态度对于事件的解决具有重大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在我国,政府中主要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对于某件事情的关注程度更是直接关系到此事解决的速度。温总理为农民工讨薪,以及由此产生的“清欠风暴”就是最好的社会例证。实际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在任何时候,解决某项具体问题或某重大社会问题,领导重视都是基本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思想是源头”,解决问题不但需要领导重视,更加需要组织中所有人对该问题提高认识,密切关注。

(2)具体措施举例 ;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 ;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 ;把„„纳入议事日程 ;加强对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增强„„的意识 ;倡导„„的理念 ;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密切关注„„问题。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1)根据 ;俗话说,“雄笔一支抵万军”,枪杆子和笔竿子都是政府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记者通常被称为“无冕之王”,正是由于媒体和舆论蕴含了无穷力量。媒体不但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孙志刚事件如果没有媒体的介入,就不会有我国救助制度的彻底改革;如果非典发生时,没有《南方周末》关于钟南山院士坦承非典真相的报道,非典造成的后果可能更加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共同关注》栏目对多名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可能就没有今年这么浓烈的关注贫困大学生、帮助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氛围。因此,要想使某个社会问题尽快的被解决,迅速的引起整个社会的注意力,除了依靠媒体,依靠各种形式的宣传之外,可能别无他法。党和政府历来也非常重视宣传工作,力求牢牢地把握大众媒体和宣传工具的主动权。党和政府充分利用媒体传播面广、迅速及时、强大的影响力来宣传自己的宗旨、方针,通过媒体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以便于统一群众思想,提高认识,从而有利于迅速推动工作。

(2)具体措施举例 ;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的认识 ;舆论关注 ;实行典型示范

社会示范 ;在全社会营造关于„„良好的文化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1)根据 ;人是各类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各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其所从事的各类社会活动的成功与否。要想有效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就必须提高各类从业人员的职业技术素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要想有效提高各级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就必须加强对广大领导干部公共管理方面的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业日益成为朝阳产业的今天,对相关人员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相关素质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必由之路。

(2)具体措施举例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工作人员的„„素质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素质 4.健全政策法规、完善制度

(1)根据 ;“制度是第一生产力”,制度至关重要。这是因为,好的规则和制度能够促进社会协调和整合;能够界定权利边界和行为空间;能够促进经济效率和实现资源分配;能够为物质资源和精神价值提供保障;制度还有利于人们在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环境下,形成稳定的预期和特定的认知模式,从而有利于指导个人和组织行为。因此,依靠制度和规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例如,一个分粥的故事就能非常形象地说明规则和制度的重要性。

辛向阳在《谁能当中国的企业家?》一书中讲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分粥故事。

有7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的状况下分食一锅粥。大家发挥聪明才智,试验了很多种办法,多次博弈后形成了以下诸种规则:

规则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这碗稀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于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又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人在—周中只有一天吃得饱而且有剩余,其余6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了资源浪费。

规则四:大家民主选举一个信得过的人主持分粥。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开始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以后他就有意识地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大家一致认为,不能放任其腐化和风气的败坏,还得寻找新制度。

规则五:民主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主监督与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此制度效率太低。

规则六:对于分粥,每人均有一票否决权。这有了公平,但恐怕最后谁也喝不上粥。

规则七: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7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7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确定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这就是规则。规则的确至关紧要,它比技术更重要。

而管理学中“热炉”法则则能说明制度对于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

①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原则。领导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教育,以警告或劝戒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②每当你碰到热炉,肯定会被灼伤。也就是说只要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会受到惩处。③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即时性原则。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④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原则。

(2)具体措施举例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 ;激励制度 ;利益相关制度 ;分工制度 ;规则制度;惩罚制度 ;决策制度:包括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1)根据 ;政府的管理就是要通过组织协调,对各种资源进行分配与整合,使各个职能部门能够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进而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的城管工作需要依靠公安、工商、税务、城管、市政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文明办网工作则需要依靠公安、文化、通信、工商等部门的齐抓共管。

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我们不但需要组织协调,更加需要形成机制。我们常说的与“机制”相近的含义是指做事情的方式、方法等,但又不等同于这个意思。简单地说,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制度化了的方法。为什么要形成机制呢?首先,机制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有效的、较为固定的方法。所谓有章可循,机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例如,党建的工作机制,不因党组织负责人的变动而随意变动,而单纯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可以根据个人主观意愿随意改变的。其次,机制本身含有制度的因素,并且要求所有相关人员遵守,而单纯的工作方式、方法往往体现为个人做事的一种偏好或经验。所谓万众之法,机制具有较大的普遍性。例如监督机制,它既指人人必须遵守的制度,也应该包括各种监督的手段和方法,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第三,机制是在各种有效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的,而方式、方法往往只是做事的一种形式和思路。机制一定是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方式方法,并进行一定的加工,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而单纯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则因人而异,并不要求上升到理论高度。第四,机制一般是依靠多种方式、方法来起作用的,而方式、方法可以是单一起作用的。例如,建立起各种工作机制的同时,还应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动力机制和监督机制来保证工作的落实、推动、纠错、评价等。建立完善的机制,才能使党的建设稳步发展,保持长久的活力。

(2)具体措施举例 ;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科学决策机制

预防应急机制(编制应急预案,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和保障机制 组织机制、协调机制:包括派工作组/成立专门机构/增加人员等等 建立完善各种监督机制 形成信息的反馈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技术

(1)根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前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可见,物质上的满足是民心和社会秩序得到保证的基础。相反,资源的有限性,物质条件的不足都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当前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环境污染、社会保障等热点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入不足。

对于环境治理、节约能源等一些具体的、不可抗拒的技术性问题来说,依靠技术层面的具体措施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2)具体措施举例 ;在„„方面,大力增加财政投入 ;增加对„„的财政和贷款支持 ;依靠„„技术,解决„„问题 7.加强监管、全面落实

(1)根据 ;卢梭说过,“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之所以走向腐败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在很多情况下,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不是因为无法可依,而是因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由于监管不到位,法律法规往往在执行过程出现走形的情况,往往是“一个重点班倒下了,千百个‘特长班’、‘实验班’站起来”。因此,加强监管、全面落实称为解决任何一个问题的必备措施。(2)具体措施举例 ;加强社会监督(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媒体监督(舆论监督);领导(上级)监管 ;建立完善系统严格的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 ;加大整顿力度 ;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强调制权);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到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1)根据 :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自何处?无外乎来自自身或者外部。来自自身就是靠平时的积累、靠总结反思,正所谓人不可以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理性的人总是具有反思和忧患意识的,通过不断的试错积累最终获得成功;来自外部的经验就是借鉴他人长处,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具体措施举例 :总结„„的经验教训 ;借鉴国内外的各种先进经验。

2012国家公务员申论:活学活用万能八条的两原则

公务员申论写作“万能八条”即: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4、健全法规、完善制度;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技术;

7、依法监管、全面落实;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

华图教育的公务员申论写作万能八条,被很多考生熟知并推崇,万能八条由于其很好的把握了矛盾的普遍性,最大程度上做到了全面性与广泛性,对于很多社会民生问题都可以入手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帮助很多学员圆了自己的公务员梦。但是,在具体的答题运用中,很多考生在运用万能八条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是要谈谈万能八条运用的两个原则,帮助还在迷途中的考生们尽快掌握万能八条的使用方法。

“万能八条”即: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3、教育培训、提高素质;

4、健全法规、完善制度;

5、组织协调、形成机制;

6、增加投入、依靠技术;

7、依法监管、全面落实;

8、总结反思、借鉴经验。本文就以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2月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的一份文件为例,谈谈万能八条活学活用的两个原则。

原则一:万能八条是方向不是对策,必须再细化。

万能八条之所以冠以万能,不是因为在考卷中写上这八条就能拿分,而是这八条从八个不同的方向去切入社会问题,非常全面。尤其在考场中,时间很紧张,考生的心理状态也紧张的状态下,熟悉万能八条可以让你第一时间打开答题思路。在这里请考生注意,万能八条只是思路,必须再细化。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来看:

“加强组织协作,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

(一)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加强配合,充分发挥指导管理和监督检查作用。要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煤矿整顿关闭、瓦斯治理、尾矿库整治、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监管、事故责任追究等部际联席会议(协调小组)制度。要落实和完善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联动机制,在安全指导、安全检查、监管执法、政策制定、事故查处以及打击瞒报事故行为等方面,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

(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制订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具体措施,以抓好重点场所、要害部位、关键环节,以及春节、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汛期等为重点,突出预防为主、加强监管和落实责任,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确保措施落实到位,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以上是这份文件的第七条,这是组织协作方面的对策建议,这和万能八条的第五条相对应。文件正文把“组织协调 形成机制”细化为两点: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这两点对策之后又紧跟着进一步的展开与细化。这给我们考生的启示就是,万能八条必须细化,而且是有针对性的细化,成文时可以参考文件正文这种“首句原则”的方式,先用一句话概括,然后再有针对性的阐释。

原则二:万能八条不必是八个,可以灵活合并或取舍。

万能八条虽然是八个,但是在具体的答题中,可以灵活运用。仍然以这份文件为例,文件中在整合了万能八条后,总结出了六点对策:“突出预防为主,着力做好事故防范;突出加强监管,继续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突出落实责任,严格安全问责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和队伍建设,提高人员安全素质;加强安全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加强组织协作,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这六点分别是从预防、监管、落实、宣传、保障、协调六个方面提出对策的,和万能八条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这给考生们的启示是:万能八条往往被很多考生固化为一种模板,而模板往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相对固定容易掌握,但另一方面,万能八条的生搬硬套容易使阅卷考官产生疲劳感,直接影响打分,而且,现在的阅卷人都有反模板倾向。所以,建议各位考生在具体的答题过程中,能够加入自己的思考,然后在具体的对策建议中变化下形式,避免千篇一律。

综上所述,万能八条不可以生搬硬套,一味复制,尤其在阅卷人出现了反模板反培训的倾向以后。在答卷过程中一定要针对材料中出现的问题细化对策,如果考生们提出的对策建议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那这个对策一定不是成功的对策。同时在答题的形式上,不一定要固守八条。考生们如果在今后的答题中能注意以上两个原则,一定会在申论分数上有所提高。

申论万能八条终极版

有句话道“得申论者得天下”。申论作答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总结申论答题技巧,希望考生能心领神会,多多练习,夺取申论高分。

1、首句领起论述 在申论考试的作答过程中,无论是后面的文章写作题还是前面的小题,考生在作答过程中,都要养成一种作答意识,即首句领起论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阅卷者迅速抓住采分点。

2、标题即为论点 这一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写作题目而言,具体来说就是:文章标题不宜过长,应具备高度的概括性;标题要能够较为明显和直接地反映出给定资料的主题;标题应该体现文章总论点。

3、首段提出论点 针对题目所设计的问题,在答案的伊始就要开宗明义做出正面的回答,表明立场,明确观点,提出纲领。

4、带着问题阅读 阅读给定资料前,先看一下试卷后部的试题,了解作答要求,明确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去读材料。

5、挖掘材料中的关键词、主题句 关键词、主题句往往体现考点,而主题句通常是首句,关键词往往在首句中和尾句中;因此,中公教育专家提醒考生要注意从首句和尾句中发现蕴含材料主要信息、主要观点的关键词、主题句。

6、在作答中“回头看” 申论考试的答案源于给定资料,为了保证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边作答边阅读给定资料,根据作答的实际需要,遇有一事不明、一个问题难解、一处观点吃不准,就要返回资料核对原文,查找依据或来源。

7、由材料揭示的问题反推对策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在作答提出对策的题目时,可以在材料中直接找出对策,也可以由材料的事例推出对策,还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反推出对策。这是作答对策类试题的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8、从政府的角度作答 申论考试的选拔对象最终是要充实到国家公务员队伍中的,入职之后主要从事社会管理的工作。因此,申论试题中涉及的一切问题都要最终联系到政府工作,立足于从政府的角度认识和解决问题。

9、要有吸引眼球的论据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考生的思想和文笔可以平凡,但是观点决不可以平庸;可以没有惊人的创意与精彩的论述,但决不可没有权威的论据。因此,所想让自己的文章能够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就必须有求新意识。

10、要有点睛之笔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很多考生也会有意识的在文章中,体现文章的点睛之笔,但是很多时候,考生的所谓点睛之笔就是从材料中直接拷贝过来的,而材料的内容阅卷者已经熟记于心,已经不是新鲜的内容。所以,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吸引眼球的论据可以是别人的警句,文章的点睛之笔一定是作者自己的警句

国家公务员申论必背名人名言

一、治国篇

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

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三农皆为国之本。——《管子》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列子·说符》

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汉·荀悦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明·谢榛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二、安危篇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

三、民本篇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

四、民心篇

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

五、爱民篇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

六、群众篇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

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七、为政篇

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宋·朱熹

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政贵有恒。——《尚书·毕命》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尹文子》卷上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

八、纳谏篇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汉·王充《论衡·书解篇》

九、审时适变篇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氾论训》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宋·苏轼

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名言警句背后的哲理之孔孟篇

华图教育 黄儒锋

申论文章写作过程中,很多人习惯于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引用名言警句一般可以归入说理论证,而这些“理”,有很多是哲理。在一些情况下,如果能在引用名言警句时揭示其背后的哲理,这样既增加了名言的说服力,又比单纯引用哲理更生动,让名言警句和哲理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孔孟名言是很多人经常喜欢引用的,下面,梳理部分孔孟名言背后的哲理。

一、孔子部分名言及哲理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名言及其背后的哲理:

㈠、人生观

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背后的哲理是:人是要有远大的志向。

2、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背后的哲理是:人要学会自省,扬长避短,才能不断进步。

3、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意思是要尊重、包容他人,讲诚信,讲效率,有社会责任感。背后的哲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曰:“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意思是: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有忧患意识。背后的哲理: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5、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要注重实践,不能空谈。背后的哲理: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子曰:“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意思是要仁德,增长知识,要有勇气。背后的哲理:内因起决定作用。

7、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子曰:“不迁怒,不二过。”意思是面对错误,敢于面对,勇于担责,善于改正。背后的哲理:尊重客观,发挥主观能动性。

㈡、价值观

1、子曰:“见利思义„„。”

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意思是说,要有正确的义利观,要见利思义,不能见利忘义。背后的哲理:全面看问题。

㈢、辩证法

1、子曰:“„„欲速,则不达„„。”意思是速度和质量要协调。背后的哲理:全面看问题。

2、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子曰:“听其言而观其行。”背后的哲理是全面看问题。

㈣、学习态度和方法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意思是要端正学习态度。背后的哲理:积极的人生观。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意思是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背后的哲理:科学的方法论。

㈤、人际关系

1、子曰:“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意思是,要善待他人,不要苛责他人。背后的哲理: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意思是,要学习他人的优点,对于别人的缺点要引以为戒。背后的哲理: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孟子部分名言及哲理

孟子(前385年-前304年)名轲,字子舆,鲁国人。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一书。提出性善论,其主要主张有“仁政”、“王道”理论。

孟子部分名言及哲理:

㈠人生观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孟子倡导的也是一种积极有为的人生观。背后的哲理:积极有为的人生观。

㈡价值观

1、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背后的哲理:人生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㈢方法论

1、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背后的哲理: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总之,对于一些在申论文章写作中引用的名言,有时把它背后的哲理指出来,会加深论证的可性度,加强论证的效果。

公考申论备考名言警句汇总之用人察人育人篇-华图教育

公考申论备考名言警句汇总之用人察人育人篇

名言警句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在历年真题作答与专家点评中已得到充分认证。继“居官为政之要”专题后,联创世华专家又推出了“用人察人育人专题”,该专题主要也是针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提高公务员基本素质等方面的内容的。

1、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才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汉•王符)

释:对于英俊豪杰,依据他们的才能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权力和待遇。从上到下,以静制动,国君一呼百应,国君一动而百姓紧随,整个天下,就万众一心,摒弃贪婪和卑下,共同向往道义和真理。

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释:尊重贤良,使用能人、英俊豪杰能安排在适当位置上,这样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并且愿意在这样的国家里做事。

3、明主之任人,馋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晏婴)

释:圣明的君王用人,不让专于谄媚、讨好或说别人坏话的人呆在身边,不让结党营私的人在朝中存在。用人要用其所长,不强行用其所短,让他们去干那些各自擅长的工作,不要强行让他们去干那些不会干的事情。

4、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淮南子》)

释:如所任用的人得当,就会使国家安宁、上下和睦、群臣关系融洽、老百姓归附;任用的人不得当,就会国家危难、上下不协调、群臣互相怨恨、老百姓作乱。

5、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贤良人才,给天下来使用,为何非要出来给自己办事呢。

6、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汉•司马迁)

释:周文王曾在洗澡时,三次梳理好头发,吃饭时三次停下筷子,起来接待来见他的人,就这样还恐怕失去天下贤良的人才。

7、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宋•刘克庄)

释:并不是人间没有好汉,只是谁能在使用上把标准、规制放宽一些。

8、任之虽重,信之未笃;信之未笃,则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则心怀苟且;心怀苟且,则节义不立。(唐•吴兢)

释:虽任以重要职责,但却不充分信任他,而信任不充分,就会使人产生疑虑;人生疑虑,就会得过且过;即已得过且过,就不会树立起好的节操义行。

9、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

释:使用事物的长处,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废弃功用;避开事物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

10、疑则勿用,用则勿疏。(唐•白居易)

释:怀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用他就不要冷淡疏远他。

11、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清•魏源)

释:不知人的短处,不知人的长处,不知人长处中的短处,不知人短处中的长处,这样,就不能够用人,不能够教育人。

1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明•冯梦龙)

释:人不能以貌相好坏来决定取舍,海水不能用斗来计量。

13、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谭嗣同)

释:骏马能经历艰险,但在田里干活就不如牛;坚固的车子能载拉很重的东西,但渡河就不如船。

14、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

释:不能根据一两次人们对某人的称赞,就判断某人为君子;不能根据一时的非议,就判断这个人为小人。

15、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辨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三国•诸葛亮)

释:观察了解人的办法有七条:一是要让他们参与到事物中来辨别是非看他的志向;二是用穷追到底的方法辩论看他的应变能力;三是借商议计谋看他的知识;四是 突然告诉祸难临头的消息看他的勇气,五是当他酒醉之后看他的本性;六是正当其时给以私利看他的廉洁品质;七是委托他办事情看他的诚实与否。

16、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孔子)

释:凡提拔平民中人作官,必先对他的德能进行考核。考核完作出结论之后,给以任用。任用后,先交给他一些具体的政事,看他是否具有办事能力,试用合格,再根据才能大小确定其官位;根据官位大小,再给以相应的薪俸。

17、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汉•王符)

释:知人用人最简捷的途径,没有比考核贡献更好的。如果贡献、功劳确实考核清楚了,那治和乱的情况也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人的品质好坏、能力高低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

18、馋夫似贤。(汉•陆贾)

释:用馋言害他人的匹夫,外表装得象圣人一样。

19、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宋•林逋)

释:不面对到难处,就不会看出忠臣的心意;不面对财物,就看不出义士的节操。

20、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

释:现在的人们看不出是凌云的树木,直等到树木凌云才说它高大。

21、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清•梁佩兰)

释:人才是难以得到却很容易失去的,作为人主不能不明白这一点。

2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释:我希望天帝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多种多样地产生人才。

23、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释:用人的人,取用人的长处,避开人的短处;教育人的人,成就人的长处,去掉人的短处。

24、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释:能够得到天下的英才教育他们,是我的第三件乐事。

25、十人树杨,一人拔杨,则无生杨矣。(《战国策》)

释:十个人栽种杨树,一个人去拔杨树,这样就没有活着的杨树了。

26、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宋•胡瑗)

释:导致天下太平安宁全在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全在教育培养。

27、人才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莫可非。(宋•陆游)

释:人才衰竭或萎糜才是值得忧虑的,人们士气峥嵘就不能够责怪、反对。

28、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管仲)

释:一年的计划,没有比上种粮食重要的;十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树木重要的;终身长久的计划,没有比培养人更重要的。

2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

释:试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才知;辨别枕木和樟木,要等到长七年才能分清。

30、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三国•曹植)

释:慈祥的父亲也不能爱护没有好处的儿子,仁义的国君也不能白养着没有用处的大臣。

第二篇:申论名言警句

公务员申论写作万能用语与名言警句:科学发展观 ●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申论写作万能用语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4、以制度公正促社会和谐。

5、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6、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7、恪守为民之责,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8、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9、民心民意不可违。

10、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11、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

12、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13、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14、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申论写作名言警句

1、《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周礼》:“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3、《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洪秀全:“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5、康有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6、孔子:“和为贵”。

7、墨子:“兼相爱”,“爱无差等”。

8、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10、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要,在得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11、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12、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13、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

14、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15、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意林》引《物理论》

(**注——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 一道》(**注——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注——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六十四章(**注——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注——浚:开浚,疏通。)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管子·版法》(**注——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注——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上》(**注——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汉·王符《潜夫论·务本》(**注——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注——兴行:重德行。)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三国志·魏书·袁涣传》(**注——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注——怀:怀柔,感化。)

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新论下》(**注——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5.爱民

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赠房卢氏琯》(**注——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偃虹堤记》:“~,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注——意谓关心百姓的利益愈深,那就对各项设计措施考虑得十分周密。)

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注——任:承担。患:患难。)

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注——释:解除。)6.群众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文子·下德》(**注——积力:全成之力。举:举动,行动。即:就。)

莫三人而迷——《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引古语(**注——三人:指多数人。意谓没有多数人的意见就会迷惑。)7.为政

政贵有恒——《尚书·毕命》:“~,辞尚体要,不惟好异。”(**注——恒:长久不变。)

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尹文子》卷上(**注——弗:不。为wéi:做。)

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注——居:平时。发:发动。果敢:坚决勇敢。意谓国家平时要有实力,发动一件事要坚决勇敢,取得成功必须无私。)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宋史·薛极传》(**注——益:增益,扩大。未至:没有达到的地方。及:及到。未周:没有覆盖的地方。)

上安下顺,弊绝风清——宋·周敦颐《拙赋》(**注——弊:弊端。绝:绝迹。风:风气。)8.纳谏

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诗经·大雅·板》(**注——先民:古代贤人。询:询问,请教。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

第三篇:申论名言警句

申论考试名言警句

一、以民为本

1、政之所兴,在利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2、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二、民生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

2、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3、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

三、教育

1、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劝学》

四、诚信

1、人无信不立,业无信必衰,国无信则危。

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

4、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五、廉洁

1、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

——[宋]司马光

2、言廉为虚,行廉为实,身廉为标,心廉为本。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4、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六、节俭

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

2、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清]曾国藩

3、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七、创新

1、打破常规的道路指向智慧之宫。

——[英国]布莱克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

3、不日新者必日退。(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

八、信心

1、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2、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

九、行动

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

十、公平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2、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3、公生明,偏生暗。——《荀子》

十一、改革

1、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邓小平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邓小平

3、不革新,是生存也为难的。——鲁迅

十二、干群关系

1、只有不合格的干部,没有不合格的群众。——毛泽东

2、君舟民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荀子

3、实干,党民心连心;空谈,干群背靠背。——杨茂平

4、做人民的牛,做护堤的石,做炉中的炭,做铺路的砖。——陈赛国

十三、修身篇

1、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量!——罗曼·罗兰

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失败是坚忍的最后考验。——俾斯麦

2、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古罗马哲学家)

3、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华罗庚

学习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2、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3、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1、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2、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民谚

3、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泰戈尔

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十四、依法治国

1、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

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孟子)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十五、人才

1、人才是经济发展的财富之源,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资本。——胡锦涛

2、聪明才智是拨动社会的杠杆。

——巴尔扎克

3、在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用好人才上不断取得新进步。——温家宝

十六、监督

1、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世民

2、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

第四篇:申论名言警句

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

●名言警句

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民为贵,社攫次之,君为轻。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防止重蹈“先发展后治理”的覆辙。

防止出现“吃祖宗饭,砸自己碗,断子孙路”的后患。

社会主文和谐社会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以制度公正促社会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格守为民之责,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民心民意不可违。

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

●名言警句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周礼》:“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洪秀全:“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康有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

孔子:“和为贵”。

墨子:“兼相爱”,“爱无差等”。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要,在得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圣人无常心,以百性心为心。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全民节约,共同行动。

建设节约型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

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

强化责任,加强节能减排管理。

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污染减排指标考验政府责任。

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科学发展。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万能用语

环境保护利国利民,功在当代,惠及子孙!

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

落实责任,加大考核评枯力度。

以奖促治、以奖代补。

严格管理,防范事故,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名言警句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

物我交融。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循环经济

▲万能用语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

大力节能、节水、节材,减少资源消耗。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

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大力倡导科技创新。

▲名言警句

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既要温饱,也要环保。

循环经济能实现经济与环境共赢。

●万能用语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要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逐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建设步伐。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一手抓文化公益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抓文化产业,发挥市场机制对文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为”方向: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两手抓,两手硬。

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万能用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自主创新是民族振兴的强大支撑。

自主创新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

科技演绎奇迹,创新推动发展。

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

核心技术买不来,核心技术引不来。

自主创新,人才为本。

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

从贴牌到创牌,从消化到创造。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多而不优,大而不强。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食为政先。

农为邦本。

民以食为天。

农,天下之大本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农民工问题

▲万能用语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

以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统一思想,明确责任,为农民工办几件实事。

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解决农民工问题。

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名言警句

来者有其地,来者有其尊,劳者有其得,工者有其居,孤者有其养,优者有其荣,力者有其乐,外者有其归。统筹区域发展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提高宏观调控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效果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正确的政绩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正确政绩观的本质是为民造福。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以人为本”的政绩观。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遏制政府浪费要动真格。

▲名言警句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利在一己勿谋,利在天下则谋;利在一时勿谋,利在万世则谋。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格守为民之责。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官气正则民风清。

上届的政绩,下届的包袱。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勤政为民,鞠躬尽瘁。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政府职能与服务型政府

▲名言警句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管理就是服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群体性事件

▲万能用语

实现社会和谐需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解决群体性事件需要新思维。

提高敏感、早做准备,创新思维、完善机制。

拓宽民意表达的果道,集中民智、反映民意。

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预防群体性事件。

稳定群众的情绪,听取群众的诉求。

把积极预防和化解矛盾摆在首要位呈。

城管执法

●万能用语

坚持依法执法,规范执法,构建和谐城管。

加大城管执法力度,完善科学长效管理机制。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氛围。

科学处理四个关系,有效破解城管难题。

城管执法应由“堵”变“疏”。

就业

●万能用语

控制失业率是政府的责任。

强化政府责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

教育

▲名言警句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立国的根本,教育是共和国的保障。

中国的根本问题,便是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

医疗

●万能用语

普及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搞好社区医疗服务建设。

建立城市特困群体的医疗救助体系,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建立约束机制,推进医院管理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

住房

▲万能用语

建立城镇廉租住房制度,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

合理引导住房消费需求,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深化住房制度改革。

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引导和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名言警句

居者有其屋。

买涨不买跌。

住房是百姓安身立命之所。

安全

▲万能用语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加强对安全生产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

加强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

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

▲名言警句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防患于未然。

责任重于泰山。

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第五篇:申论名言警句

申论名言警句大全

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有了名言警句的点润可以使枯燥的文章有鲜活之色,应时应景的佳句更是可以加分不少!而作为公理性、实时性都兼得的申论更是离不开名言的润色!

申论名言警句——保持廉洁清正

1、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汉 桓宽)

释:要想影子正时就把个人仪表搞端正,要叫下属廉洁先要自身廉洁。

2、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释:只要立的标杆是直的,就不会照弯曲的影子。

3、大臣法,小臣廉。(明 黄绾)释:大臣能够遵纪守法,小臣就能廉洁。

4、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宋 陆游)

释:只要使得作官的清正,当吏的不横行霸道,那就可以使人民拥护,就可歌舞升平了。

5、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汉 韩婴)

释:聪明的人不去做并不是没有事做,而是知那事不能做;廉洁的人不去贪占并不是他有财物,而是知道不应去贪占。

6、俭节则昌、淫夫则亡。(墨子)释:俭朴节约就会昌盛,淫欲放荡就会灭亡。

7、窃人之财,以之为盗,况贪天下之功为己力乎。(孔子)释:偷窃别人的财物是为盗贼,何况把别人的大功劳贪为自己的呢。

8、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古楹联)释:心里存着邪念奸诈,你就是烧香也没一点益处,持身光明正大,见了我不拜又有何妨。(此联的“吾”指神象)

9、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养廉隅。(古对联)

释:作官从政要戒贪。贪利固然是贪,贪图名声,沽名钓誉也是贪。切莫致力于

图浮华虚名而忘了从政的根本;养廉唯有俭朴。行节俭,严于律己算是俭;只要求别人,只要求百姓勤俭,便不算是俭,还要从对己严,对人宽来保持品行方正而有节操。

10、人之行贿,并非所愿。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因之,肃贿风,由上起。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好,以检下也。(唐 陆贽)

释:人们所以行贿,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只是因为行贿对个人有利,不行贿又有顾虑。所以,要肃行贿之风,应由上做起,因为上面的做法,可以引导下面,上面不去受贿,可以制止下面不来行贿。

11、臣门若市,臣心是水。(《汉书》)

释:当官的门前象集市一样热闹,当官的心要象水一样清澈。

1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乐府诗》)

释:走在瓜田里,鞋子掉了也不用手去提,在李子树下帽子歪了也不用手整理。

1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 王冕)释:不须要人们夸你颜色好看,只留下清正气节在世界上。

14、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劝戒全书》)

释:私欲如果不除,就象是飞蛾扑灯,被烧掉才停止;贪占没有了结,就象猩猩喝酒,致尿血身亡才算罢休。

15、贵尔六尺身,勿为名所驱。(唐 柳宗元)释:要珍惜你六尺的身体,不要为虚名来驱使。

16、小小绳床足不伸,多年蚊帐半生尘。官资已极朝中贵,况味还同物外人。老圃松筠随处好,名园桃李随处新。公余只合凭书卧,座上何须有大宾。(明 于谦)

释:睡觉的绳床小的连腿也伸不开,用了多年的蚊帐一半挂上灰尘。虽然国家给的官资很多,在朝里职位也很显赫,但我觉得自己如同这些名利以外的人。菜地松林到处是好地方,果园桃李到处都是新鲜的。公事之余只在书房看书,不必要热衷于招待尊贵的宾客。

17、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 于谦)

释:手帕蘑菇线香等这些土特产,本来是供人民用的,许多地方官却搜刮来奉献给上司,反而殃害人民。我自己只带两袖子清风去见皇上,免得人民议论长短。

18、人无钢骨,安身不牢。(明 施耐庵)释:人如果没有钢铁般的骨气,就不能牢固地安身。

19、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释:领导者自己持身公正,就能使下属自觉去行动;自己身不正,虽然下令人们也不认真服从。

20、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 朱舜水)释:公正了就能明白事理,廉洁了就能产生威信。

21、宁为宇宙闲吟客,莫作乾坤窃禄人。(唐 杜荀鹤)释:就是做一个在世上闲着吟诗的人,也不要做窃取功名利禄的人。

22、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宋 林逋)释:心里不清白就是没有道德,志向不坚定就不能立功。

23、以听官府之大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孔子)

释:考察官吏政府有六条原则,并以此来裁判其政绩好坏;六条中以廉洁为根本,只有做到廉洁、善、能、敬、正、法、辨才有意义。一是廉善,即善于治理,享有辞誉。二是廉能,不仅要有辞誉,而且政令能行。三是廉政,即恪守职位,忠于职守。四是廉正,即作风正派,公正无私。五是廉法,依法行事,没有过失。六是廉辨,辨别能力强,没有疑惑。

24、廉者憎贪,信者疾伪。(唐 陈子昂)释:廉洁的人憎恨贪婪,讲信用的人反对虚伪。

25、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治产业则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汉 陆贾)

释:据有一定的领土管理着成群百姓,从事治理国家和民众的人,千万不可以图谋私利。如果借助手中的权力置办个人产业,那么就不能教化百姓,国家的法令政策他们也就不会服从。

26、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末 黄宗羲)

释:不以个人得到利益为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以个人受到伤害为害,而是使天下人解除祸害。

27、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线薄,赠尔春风几笔兰。(清 郑燮)

释:官被罢免后我没攒下钱财,是两袖清风,只是凭着卖画来糊口,最惭愧的是女儿出嫁我没给置办嫁妆,只能赠给你我画的几笔兰花。

公务员申论名言警句——艰苦奋斗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唐•韩愈)

释:学业精进于勤奋荒废于嬉戏,做事情成功于努力毁坏于懒惰。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释:认真全面地观察分析一下以前的贤人、国和家庭,能成功的都是由于勤俭,衰败灭亡的都是由于奢侈。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释:从俭朴变为奢侈容易,从奢侈变为俭朴就很难了。

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释:从来能成为好事的都生于俭朴,自古瓜儿是先苦后甜。

5、一粒红米饭,几滴牛颌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唐.郑遨)释:一粒红米饭里包含着好几滴牛下巴颏的血,可被人拿去做成酒后,有人坐在珊瑚枝下狂饮,以至呕吐不止。

6、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

释:劝你不要沉溺于《金缕衣》一类的歌曲之中,而要爱惜少年时期的宝贵光阴,要乘着大好时机有所作为,如错过时机就来不及了。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释:不被富贵所惑乱,不被贫贱所移志,不被威武强暴所屈服,这才是大丈夫。

8、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

释:使国家富足的办法,在于节制消费和使民丰裕,并善于把盈余储藏起来。

9、救奢必可俭约。(南朝•范晔)释:挽救奢侈时尚的办法必定是节约俭朴。

10、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孟子)

释:对金钱谷粟等财富,要按照时令和礼法,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和消费。

11、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荀子)释:贤明的君主必须发展生产,节约开支,开发财源,处处考虑赋税、赈济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

12、以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曰丧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周礼•卷二》)

释:用九种法式节约财政开支:一是祭祀按规则,费用不超支,二是待宾客不铺张浪费,三是办丧事要节约,四是君王的膳食、衣服、车马等费用按定例,五是建筑、制造不奢侈,六是赠送宾客财物适度,严格按规定,七是饲养牛马的草料要具体规定,不过量,八是分赐群臣钱物要严加限定,九是施赠友好的钱财严格规定,不得随便。

13、夫为国者,由为家边,计财力之所任,审趋舍之举动,不营难成之功,捐弃分外之役。(唐•房玄龄)

释:治理国家和管理家庭一样,须计算自己财力的担负能力,弄清楚自己所应进退的方向,不去做那些难以完成的事情以防劳民伤财,抛弃或减少额外的差役。

14、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唐•房玄龄)释:奢侈所造成的浪费,超过了天灾。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释:天体的运行刚健壮大,君子以天道行事,其人生要强大自己,生命不息,奋进不止。

16、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屋漏室中培来;旋转乾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缲出。(《莱根谭》)

释:光明磊落的伟大人格和节操,都是从蓬门敝户的艰苦环境中磨练出来的;足以治国平天下的韬略,都是从小心谨慎的作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

17、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成远功。(明•方孝儒)

释:不为取得小的成绩而安于现状,然后就可以成为大人才;不被小的便宜所诱惑,然后才可以成就远大的功业。

18、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清 颜元)释:聪明有作为的人是肯下功夫努力奋斗的平常人,平常人是不肯下功夫奋斗而没成为聪明有作为的人。

19、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明•冯梦龙)释:富贵本来不能生根,都是要从勤俭中才能得到。

2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

释:只要功夫到了,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可以滴穿石头。

21、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释:吟颂妥贴一个字,就需付出捻断好几缕须发的努力。

22、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宋•刘过)

释:大海可以把它填平,高山可以把它移走,男儿的志气应是这样的。

2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宋 苏轼)释:以前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们,不光是有超出别人的才能,还必须是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24、天地之财,要看他从来处,又要看他归宿处。从来处要丰要养,归宿处要约要节。(明•吕坤)

释:天地之间的财物,要看它的来处,又要看它的去处。来的地方要丰厚要培养,去的地方要约束要节俭。

25、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明•吕坤)

释:当官都是苦差事,为官的原是辛苦的人。官职高一步,他的责任便加大一步,忧勤便增加一步。

26、奔走揖拜之日多而公务填委,简书酬酢之文盛而民事罔闻。时光只有此时光,精神只有此精神,所专在此,则所疏在彼。(明•吕坤)

释:成天忙于奔走揖拜,必然把真正要干的公务扔到一边;简书酬酢之文到处飞,人民的事必然茫然而无人过向。时光只有这些,精神只有这点,所专心的光放在应酬上,在事业、政务上必然疏怠荒废。

27、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莱根谭》)

申论名言警句之为官之表率

1、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

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4、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宋.王禹戎)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5、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6、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清.唐甄)

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北齐.刘昼)释: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8、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清.康熙)

释: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9、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汉.王符)

释: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10、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宋.王安石)释: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为比百金份量还重。

11、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清.程祖洛)释: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误松懈该做的事,方能太平无事;不徇私情,不搞矫作虚伪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13、不信而任事,则事反;不仁而御众,则众殃。(宋.李觏)

释:叫你不信任的人去办你想办的事,就会使事情办坏;自己不仁义的人去领导群众,群众就会遭殃。

14、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列子.说符》)

释:能够抓住时机、利用时机的就能昌盛;失去时机的就会衰亡。

15、明主好要,暗主好详。(荀子)

释:聪明的人爱好抓要害,简明扼要;昏暗的人爱好详尽罗索。

16、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墨子)

释:阿谀奉承的人围在身边,善良的意见建议受到阻塞,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17、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汉.王符)释: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为能够多方面听取意见;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为偏信个别人的说法。

18、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汉.司马迁)释:华丽的语言是虚伪表面的,实在语言是高尚神圣的,能当药治病的语言是苦涩的,使人得病的言语是奉承、甜蜜的。

19、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三国.诸葛亮)

释:思考问题犹豫不决,怀疑这怀疑那就不能决定事;做事时疑疑惑惑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

20、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战国策》)

释:明白的领导愿意听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不愿意听别人吹捧他、讲他的成绩。

24、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宋•杨时)释:治理政事的要害有三方面,就是要树立志气、积极负责任、请求贤人相助。

25、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宋.吕祖谦)

释:当官的办法有三件事要特别注意:一是清廉、二是谨慎、三是勤政。

26、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宋.林逋)

释:个人不把钱财看得太重就可以凝聚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就能使人们信服,宽宏大量就可以得到人,能以身作则就可以率领人。

2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释:单单从纸面上了解得到的东西总归是浅薄的,必须知道有些事要亲身参与、亲临实际。申论之执法公平

1、出政施教,赏善罚暴。(墨子)

释:出任政事和实施教育,就要奖赏善良和惩罚暴虐。

2、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宋•林逋)

释:邪恶和正直是决定太平或混乱的根本,赏和罚是保证太平消除祸乱的工具。

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事情,立法并不难,难的是立了法必须执行;听别人的意见建议并不难,难的是听了后能去照着做。

4、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释:掌管执行法规的人坚强,就能使国家强盛;掌管执行法规的人软弱,就会使国家衰弱。

5、杀人者死,然后人莫敢杀;伤人者刑,然后人莫敢伤。(宋•李觏)释:对杀人的处以死刑,以后就没人敢杀人了;对伤人的处以刑罚,以后就没人敢随便伤人了。

6、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

释:没有功劳就不进行奖赏,立了功的就要奖赏,没有罪过就不进行惩罚,犯了罪的就要惩罚。

7、巨壑虽深,兽知所避;烈火至猛,人无蹈死。(宋•苏舜钦)

释:大沟壑虽深,野兽能知道躲避开;大火虽非常猛烈,人没有踩上烧死的。

8、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

释: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这样做坏事的人就受不到惩戒。

9、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唐•元结)

释:只奖赏善良的而不惩罚作恶的就会出乱子,只惩罚作恶的而不奖赏善良的也会出乱子。

10、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孙武)

释:赏赐没有一定限度就会费了财物而不能使人感恩,惩罚没有限度就会虽杀人也不能树立威严。

11、善为政者,刑先于贵,后于贱;重于贵,轻于贱;密于贵,疏于贱;决于贵,假于贱。(清•唐甄)

释:善于为官从政的人,在进行刑罚时,先制裁地位高的,后制裁地位低的;对地位高的从重,对地位低的从轻;对地位高的紧密,对地位低的稀疏,对地位高的认真坚决,对地位低的宽容。

12、鞭朴不可驰于家,刑罚不可废于国。(宋。李觏)释:鞭打的惩戒不能在家庭中松驰,刑罚不能在国家废除。

13、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释:家里有永久的产业,虽遇到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永久的法规,虽遇到危险也不会混乱。

14、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管仲)

释:不因为贵重的宝物而歪曲使命和命令,所以说命令比宝物还贵重;不因为自己所爱的人而弯曲国家的法律,所以说法律比人要可爱。

1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诸葛亮)

释:为国尽忠、对时代有益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必须奖赏,违犯法律、懈怠懒惰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也必须惩罚。

16、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北齐•刘昼)

释:惩罚必须实施到有过错的人身上,奖赏必须给予有功绩的人。

17、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宋•张孝祥)释:奖赏如果不能与所立的功劳相当,就不如不进行奖赏;惩罚如果不与所犯的罪过相当,就不如不进行惩罚。

18、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宋•欧阳修)

释:说的话多变人们就不会相信,下的命令频繁改动人们就不会服从。

19、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唐•周昙)

释:管理国家没有多大难处,也要象管理军队一样,关键是军队的法令是非常注重遵照执行的。

20、赏不足劝善,赏不足禁非,而政不成。(宋•欧阳修)

释:奖赏不能够教育人们做善事,惩罚不能够禁止人们为非作歹,这样政权就保不住。

21、稂莠不锄,嘉禾不茂;冤愤不泄,戾气不消。(明•张居正)

释:形似禾苗的害草不铲除掉,真正的禾苗就不会茂盛;人们的冤愤不使之宣泄掉,暴戾的气氛就不会消除。

22、上下不合,令乃不行。(管仲)

释:上下之间不团结和睦,命令就不会得到贯彻执行。

24、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汉•司马迁)

释:职位不能没有功绩就取得,刑罚不能因为高贵有势力就免除。

25、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清•唐甄)释:国家难以治理,人们往往以为是难在百姓难于管理,不知道难于管理的并非民众而是官吏。

26、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汉•荀悦)

释:赏罚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措施。赏要公正合理,罚要坚决果断,要慎重对待自己的信用和命令。用赏来激励人们做好事,用罚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

27、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而不求便于民,斯法因人立,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即不便民矣,其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清•严复)

释:治理国家的法律,是为人民制定的,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力求方便百姓。而乱国的法律,是为统治者而立的,它在执行过程中也必然力求为保护统治者,而

不方便于人民。这种为少数人而立的法律大多数都违背天理人性。违背人民利益的法律既使制定了,而这个国家也一定不会安定。

公考申论用人察人育人篇

1、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才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汉·王符)

释:对于英俊豪杰,依据他们的才能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权力和待遇。从上到下,以静制动,国君一呼百应,国君一动而百姓紧随,整个天下,就万众一心,摒弃贪婪和卑下,共同向往道义和真理。

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释:尊重贤良,使用能人、英俊豪杰能安排在适当位置上,这样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并且愿意在这样的国家里做事。

3、明主之任人,馋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晏婴)

释:圣明的君王用人,不让专于谄媚、讨好或说别人坏话的人呆在身边,不让结党营私的人在朝中存在。用人要用其所长,不强行用其所短,让他们去干那些各自擅长的工作,不要强行让他们去干那些不会干的事情。

4、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淮南子》)

释:如所任用的人得当,就会使国家安宁、上下和睦、群臣关系融洽、老百姓归附;任用的人不得当,就会国家危难、上下不协调、群臣互相怨恨、老百姓作乱。

5、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贤良人才,给天下来使用,为何非要出来给自己办事呢。

6、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汉·司马迁)

释:周文王曾在洗澡时,三次梳理好头发,吃饭时三次停下筷子,起来接待来见他的人,就这样还恐怕失去天下贤良的人才。

7、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宋·刘克庄)

释:并不是人间没有好汉,只是谁能在使用上把标准、规制放宽一些。

8、任之虽重,信之未笃;信之未笃,则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则心怀苟且;心怀苟且,则节义不立。(唐·吴兢)

释:虽任以重要职责,但却不充分信任他,而信任不充分,就会使人产生疑虑;人生疑虑,就会得过且过;即已得过且过,就不会树立起好的节操义行。

9、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

释:使用事物的长处,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废弃功用;避开事物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

10、疑则勿用,用则勿疏。(唐·白居易)

释:怀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用他就不要冷淡疏远他。

11、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清·魏源)

释:不知人的短处,不知人的长处,不知人长处中的短处,不知人短处中的长处,这样,就不能够用人,不能够教育人。

1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明·冯梦龙)

释:人不能以貌相好坏来决定取舍,海水不能用斗来计量。

13、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谭嗣同)

释:骏马能经历艰险,但在田里干活就不如牛;坚固的车子能载拉很重的东西,但渡河就不如船。

14、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

释:不能根据一两次人们对某人的称赞,就判断某人为君子;不能根据一时的非议,就判断这个人为小人。

15、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辨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三国·诸葛亮)释:观察了解人的办法有七条:一是要让他们参与到事物中来辨别是非看他的志向;二是用穷追到底的方法辩论看他的应变能力;三是借商议计谋看他的知识;四是 突然告诉祸难临头的消息看他的勇气,五是当他酒醉之后看他的本性;六是正当其时给以私利看他的廉洁品质;七是委托他办事情看他的诚实与否。

16、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孔子)

释:凡提拔平民中人作官,必先对他的德能进行考核。考核完作出结论之后,给以任用。任用后,先交给他一些具体的政事,看他是否具有办事能力,试用合格,再根据才能大小确定其官位;根据官位大小,再给以相应的薪俸。

17、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汉·王符)

释:知人用人最简捷的途径,没有比考核贡献更好的。如果贡献、功劳确实考核清楚了,那治和乱的情况也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人的品质好坏、能力高低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

18、馋夫似贤。(汉·陆贾)

释:用馋言害他人的匹夫,外表装得象圣人一样。

19、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宋·林逋)

释:不面对到难处,就不会看出忠臣的心意;不面对财物,就看不出义士的节操。

20、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

释:现在的人们看不出是凌云的树木,直等到树木凌云才说它高大。

21、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清·梁佩兰)

释:人才是难以得到却很容易失去的,作为人主不能不明白这一点。

2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释:我希望天帝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多种多样地产生人才。

23、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释:用人的人,取用人的长处,避开人的短处;教育人的人,成就人的长处,去掉人的短处。

农业

1.最富足的人也不能离开农业。——色诺芬(古希腊)

2.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管子(战国)3.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因为农业繁荣的时候,其他一切技艺也都兴旺。——色诺芬(古希腊)

4.食为人天,农为正本。——李世民(唐)

5.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毛泽东(中)

6.食者生民之原,天下治乱,国家废兴存亡之本也。——张履祥(清)

经济发展

1.科学进步与经济发展是不可分离的————张岱年(著名的哲学家,国学大师)2.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邓小平

民生民心

1.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魏子 2.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3.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宋•程颐《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从政的道理、规律,在于以顺民心顺民意为根本。)4.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徽

6.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科技创新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2.商品开发离不开创新构想,创新构想是人类智慧中最美丽的花朵————中国、郭光华

3.不创新,就死亡。———— 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

4.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歌德 5.智者不袭常。——顾炎武

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7.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徐特立(中国革命家和教育家)

环境节能

1.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2.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3.“我们不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地球,而是从子孙那里借用了它。”——1979年,联合国颁布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有一句名言

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人类对自然生态的道德期望必须与其对自然生态的道德责任相联系,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等价交换机制,以此限制、消除人类对自然生态不负责任的邪恶行为和自利欲望的膨胀,匡正天人之间的严重不和谐关系。)

廉政勤政

1.“贪污和浪费,是最大的犯罪”——毛泽东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4.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易•乾》(身居高位、担负要职而不骄矜自傲,未被重用而地位低下也不悲观失望。)

5.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话语屡次变化,就不能取信于人;政令频繁改动,人民就难以适从。)

6.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

7.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黄宗羲《原君》

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永恒动力——温家宝

2.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时者国之所以存亡,天下之所最重也。”——宋•苏轼

3.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淮南子•氾论训》

教育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2.骨曰切,象曰磋,玉曰啄,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人之学文知能成就,犹骨象玉石切磋琢磨也.——(人的学问,知识,能力就象加工骨、象牙、玉石,要经过反复切磋琢磨一样,须经反复磨练,研讨才能形成)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荀子(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5.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劝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人才

1.有道之士,必礼必知,然後其智能可尽。————(《吕氏春秋•谨听》)(对於有才能的人,一定要以礼相待,一定要了解他们,然後他们的智慧纔能纔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2.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谘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诸葛亮《蒋苑•知人性》(考察和使用一个人的方法有这样七种:一是暗中用是非来考验他,观察他的志向;二是同他深入辩论一个问题,观察他的应变能力;三是让他出谋划策,看他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把面临的危险和困难告诉他,考察他战胜困难的勇气;五是安排酒宴,看他醉酒後所表现的性情;六是给他有利可图的条件,看他是否廉洁;七是和他约定好具体事情,看他是否守信用。)

3.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六十八章》)(善於用人的人,总是把自己摆在人才之下。意谓要用好人才,首先要尊重人才)

4.治本在得人,得人在慎举,慎举在核真。————《资治通鉴》(求治得根本在于取得贤才,取得贤才得途径在于慎重举贤,慎重举贤得办法在于考核人才得真实情况。)

5.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清•梁佩兰《金台吟》诗(有才能的人难以得到而又容易失去,做君主的不能不清楚这一点。)

6.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礼记•大学》(发现了人才却不举荐,即使举荐了又不先任用,这是在轻慢人才;遇上不好的人却不罢黜,即使罢黜又不把他驱逐到远地去,这也是过错。)7.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物理论》

下载申论万能八条(名言警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申论万能八条(名言警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论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中常用写作素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申论教研室总结了四类常用名言警句,以飨读者。一、社会现象的联系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

    申论名言警句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申论写作万能用语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4、以制度......

    申论名言警句集锦

    申论名言警句集锦 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明·谢榛 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于爵禄。——《管子·法法》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夫积贮者......

    申论之名言警句

    农业 1.最富足的人也不能离开农业。 ——色诺芬(古希腊) 2.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 ——管子(战国) 3.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因为农业繁荣的时候,其......

    申论考试名言警句

    申论文章写作中画龙点睛之语集锦 在申论阅卷的过程中,阅卷者每天都要阅读很多的试卷,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仔细、全面的阅读每个考生的试卷。因而,在申论考试中,考生一定要把握好......

    申论名言警句5篇

    2011申论写作名言警句荟萃 在申论阅卷的过程中,阅卷者每天都要阅读很多的试卷,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仔 细、全面的阅读每个考生的试卷。因而,在申论考试中,考生一定要把握好文章......

    申论写作常用名言警句

    爱国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 释:祖......

    公务员申论常用名言警句

    公务员申论常用名言警句汇总 一、民生类 1. 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2.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 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4. 国强民也富,国破家必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