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现状及启示——以韩国三所高校为例

时间:2019-05-13 04:4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韩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现状及启示——以韩国三所高校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韩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现状及启示——以韩国三所高校为例》。

第一篇:韩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现状及启示——以韩国三所高校为例

韩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现状及启示——以韩国三所高

校为例

摘要:韩国作为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先于中国的亚洲国家,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面出现的问题和遭遇的挑战与中国较为相似。因此,本文以韩国三所高校——首尔大学、延世大学、成均馆大学为例来分析韩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介绍韩国政府在此方面采取的就业服务措施,希望以此为中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韩国;高效毕业生;就业服务;现状及启示

一、韩国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以及就业服务现状

(一)韩国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韩国也带来了巨大冲击,进出口额急剧下降,国内消费萎靡不振,失业率剧增,波及整个国家经济下滑,2008年初李明博总统上任时年均创造出60万个工作岗位的允诺也难以兑现。据2009年初统计,个体经营者数已经骤减40万个,另外新增失业人数超出10万人,目前已接近100万人。高达83.8%的大学入学率为世界之最,使韩国大学毕业生面临空前的就业压力。如何变就业压力为创业动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克服当前的金融危机,保持社会、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成为韩国政府和全社会当前一直急于探索和破解的社会难题。

(二)韩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观念的转变

评述韩国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观念,还要追溯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年代。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韩国多数大学生并不愿意创业,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最渴望的是进入一家大公司。即使到国家经济大为好转的2004年愿意到大企业或政府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仍然占被访问者人数的68.0%,考研或留学的占14.7%,立志独立创业者只有11.1%。为解决这些大学生就业观问题,韩国政府和民间都通过不懈的努力,让“创新创业”4个字逐渐深入韩国大学生的心中,成为力行的社会实践。

经过多年努力,韩国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观念发生很大变化。据2009年初对2 917名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占28%的814人回答将放弃直接就业而选择创业。根据韩国一家风险企业对10 664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其中38.9%的人回答想以创业代替就业,41.9%的人回答因收入高而首选创业,因就业难选择创业的人占20.7%,看到成功人士受到激励而想创业的占15.9%,只是为了生计而创业的人仅占5.4%。

韩国大学生对创业开始有信心,与韩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逐步提高有直接关系。自金融危机以来,韩国的创业以每年1倍的速度迅猛增长,他们不仅深入到IT、BT、NT、ET等尖端领域,还活跃在传统制造业和农业等多种领域。韩国大学生转变观念不仅在生意经上,而且还体现在认识到世界发展大趋势,即世上没有永恒的职业和岗位,一个人每周工作时间越来越变短,不受时间和场所所限的弹性工作制,业余发展和第二职业并不新鲜,重新发现自己和人生意义也是一种成功,年轻人精力旺盛、时间充沛、适应能力和求变心切,被动就业越来越困难等因素,创业已经变得不是简单、被动的选择,而是大学生自主选择人生发展的机遇和必须。

(三)韩国政府对大学生创业及教育的扶持政策

1.加大扶持基金投入

为了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韩国政府采取了不少保护和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韩国政府中小企业厅筹集创业基金奖励扶持大学生创业,基金由2008年的2.5亿韩元(100韩元约合0.579元人民币,2011)增加到2009年的6亿韩元,增长2倍多,准备扶持120多个被评选出的优秀大学生创业小组,平均每个小组可获得800万韩元。相当于中国省级政府的全罗南道政府筹集2.2亿韩元也将奖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比2008年增加12%,平均每个创业项目将获得1 000万韩元的支持。2.开展创业培训课程

韩国雇佣信息院开设了题为“大学生发展方向” 的网络教育课程,除了提供与创业相关的信息服务外,还举办与创业有关的专题、专业培训班。韩国京畿道龙仁(音译)技术信用保证基金人力开发院自2006年起积极举办大学生创业学校,开展对本道内居住的大学生或道内大学在校学生的创业培训。讲课内容有:创业基础、创业计划、市场经营策略、财务会计等,邀请企业执行董事、企业会计师、中小企业成功人上和大学教授讲课。培训班还通过深化学习、现场观摩、专题讨论等形式,致力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此外,还提供网络服务、会员服务和跟踪服务。3.建立大学创业支援中心

在韩国各种鼓励措施中,效果最直接的就是成立以各大学为中心的创业支援中心,这里实行“严进宽出”政策。几乎在韩国的每一所大学里面,都有创业支援中心,对大学生要求进入创业中心的申请,韩国政府和学校要进行严格筛选。寻求创业的大学生需要提供详细的创业计划,然后根据创业的方向,由大学教授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组成的评价团来评审决定。如果韩国大学生能够通过筛选,顺利进入创业支援中心,接下来的路就变得顺畅。在创业支援中心,大学生可以得到人性化“一条龙” 的便捷服务。为使大学生的优秀创业想法和项目变成真正按企业模式运作的公司,韩国政府提供了与商业企业同样的金融和政策支持,甚至大学生创业企业在贷款方面要比商业性企业享受更加优惠的条件。韩国政府还积极鼓励各种社会资本对高科技创新企业进行投资,个人对创新项目进行投资时,政府会采取返还其中30% 的优惠政策,这对大学生创业也是一种激励。4.奖励大学生创业

2006年9~10月,首尔产业通商振兴院为在首尔学习的大学生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奖”。经过专家评审最终选出了10个优秀的创业项目,每个项目奖励800万韩元,分2次兑现。该院还通过组织参观国内优秀企业、开展国际交流、提供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传授和交流成功的创业经验,提供相关的技术与信息服务,尽可能避免大学生创业初期的挫折与失败。5.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务农

韩国庆尚北道政府作为回乡创业务农扶持政策的重要一环,对回乡务农创业的大学生最多奖励2亿韩元。该道政府还奖励每个大学生农业创业小组1 000万韩元,并在道、市、郡成立回乡创业咨询服务中心,提供相关服务。对回乡务农的大学生分成初期(回乡一年者)、定着者(安家落户者,回乡创业务农2-3年以上)、安稳者(回乡创业务农4年以上者)分别施以不同的奖励政策。对定着者提供l 000万韩元奖励和2 000万~2亿韩元的年息1.5%~2.0%的低息贷款。此外,还有1 000万韩元的定着者支援项目,2009年将扶持150户,2010年将扶持范围扩大到200户。对安稳者作为创业农业经营人培养政策,提供年息3%、额度为2 000万~2亿韩元的农渔村结构改善资金。该道农民士官学校(农民领军人才培养学校)还将对这些创业农业经营人根据他们的种养业种类按需求进行专业化教育培。

二、韩国社会对大学生创业及教育的评价

(一)对大学生创业挫折和失败原因进行分析

韩国学者分析当前大学生创业时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归纳为:资质不符的人、没有准备的人、对创业没有深入调查分析和了解的人、从原来想就业受到挫折后转而想创业的人、没有毅力的人、经验不足的人、不善于总结教训的人,把创业看得过于简单的人,在创业过程中将遇到比别人更大的困惑。① 资质不符:据300多名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72.7% 的学生对创业关心,但50.7%的人还不具备创业资质。② 准备工作不充分:很多仓促开始创业的大学生都是凭据网络上搜集的点滴知识,没有实践阅历与经验,在资金、创意、策划、分析、搜集等工作都不充分的情况下,仓促上马导致失败后半途而废。③ 大学生只强调适应性和趣味性,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坚韧意志也是重要原因。在美国创业成功的韩裔企业家白中英指出:意志薄弱、推动力不足,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有些大学生只凭借强壮身体和好的创意就仓促上阵,也有一些大学生认为自己是学生可以失败,把创业当打工、实习,因此对自己要求不严,策划不严谨、准备不充分、遇到困难容易灰心常常因小的挫折和失败轻易撒手放弃而退出。④ 创业知识与经验不足:创业需要专业化知识,需要相应阅历、适应能力、一定资金、周围软环境等,还要搜集与分析商品特性、消费者需求变化、价格竞争力、创业成本最小化等相关资料、信息,认真精选创业种类、场地,制订创业计划,再付诸实施。水原女子大学一位学生因推销的商品不够时尚而积压,只好保本“挥泪甩卖”,关掉了经营6个月的卖店。高丽大学的一名学生因网站设计不合理,最终经营困难而关闭。不懂相关法律知识,企业经营手续不全,把创业看得过于简单、容易,大学生创业者十有八九倒闭,而且开张时间不足6个月。⑤ 资金不足:庆北大学一位22岁的大学生筹资销售首饰,但无力偿还贷款而倒闭。⑥ 有些风险企业只注重投资与回报,缺乏长远眼光,一见大学生创业效益不佳,就停止扶持和合作,也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受挫失败的原因。

(二)学者对大学生创业及教育提出宝贵建议

为鼓励大学生创业,韩国学者们多视觉分析其共性问题和发展规律后提出:①在大学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组织开展创业活动小组活动。② 政府要积极扶持和重奖大学生创业。③ 不仅奖励优秀的创业创意和设计,而且,更要奖励技术研发和推销有成绩的学生。④ 大学生要学会如何搜集、积累和掌握创业知识和经验,参加创业活动小组,长年坚持,必有好处。⑤ 从开办自己的网站开始,从兴趣开始,逐步涉足、适应创业经营,最终要学会独立运作和取得经营利润。⑥ 利用大学的信息、设施等资源,学会降低创业成本并最小化。⑦ 和学友、朋友合作创办企业,从每人出资10万韩元、50万韩元的小本起家或经营开始创业,逐步学习和掌握合作和经营精神。

三、韩国大学生就业服务对中国的启示

(一)创业课堂与实践活动要进入大学校园与课堂

韩国大学实训基地众多。韩国几乎每所大学均设立专门的创业实践基地,这就像一个大规模的实训场地,基地主要由企业实践基地和校内实践基地两部分组成。企业实践基地——也就是目前我国提出的“校企合作”,但韩国的高校与企业合作并不是一句空口号,韩国高校真正的与企业签订相关合同,学校有义务向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及人才输送,企业也有责任为学校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学生。企业就是学生实现经验积累的“训练场”,不需要学校花大笔资金为学生构建模拟的实践地点,而是真正融入到企业工作中去接受真正意义的训练。而校内实践基地是在校园内部,学校建立的与创新创业相关的实验室、工作室,韩国的校内实践基地相对灵活,不是单一的教师在教室或实验室为学生讲授某种仪器设备的应用,韩国大学更看重 学生本身的动手能力。

(二)政府应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与创业基金

创业基地和创业基金是大学生创业的重要平台、途径和保障。各级政府协同各高校和企业建立创业基地和基金,大力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培训,积极倡导和扶持大学生创业。通过创业基地与基金的搭桥、支撑、扶持和服务,使大学生在创业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实践机会,经历反复的实践环节,积累更多的创业经验和教训,在创业实战实习和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掌握创业技巧、提升创业能力。

(三)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激励与导向机制,简化手续

各级政府定期组织开展评选和奖励大学生创业的优秀人才、先进事迹和科技研发成果,逐步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的导向与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和奖励大学生创业活动,重奖突出的创业成果和人才,积极营造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的激励与导向作用。简化与大学生创业有关的各种手续通过政府职能改革和机关作风的转变,简化与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相关的各种纷繁手续和程序,为大学生到民营、私人企业就业或个体创业创造有利、便捷条件,开设和提供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

(四)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服务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社会纵向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的就业平台大都集中在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私人企业、中小企业的大门还没有完全敞开,而广大的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基层单位的大门虽然敞开,但大学生动心者、应征者和实践者并不是很多。各级政府尤其是农村基层政府和部门,包括教育、科技、农业部门积极采取科学对策,制定扶持和奖励政策,动员和激励大学生踊跃到农村基层和农业部门就业或创业,如到农村创业务农的大学生给予低息、无息贷款、无偿支援创业资金和现有资源、减免各种税收、优先录用或奖励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等,促成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服务和“大学生村官”相辅相成、比翼双飞,成为一项制度创新和保障

(五)政府和企业为大学生创业营造宽松的环境并提供跟踪服务

随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逐步深入,既要营造大学生创业光荣的社会风气,也要营造平和、宽松的社会环境,允许大学生创业在短期内没有显赫成就甚至失败,即大学生创业虽败犹荣的新观念。政府和企业既要鼓励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支持与服务,更重要的是提供跟踪服务,对那些屡受挫折而失败的大学生更要给予关心、指导和扶持。大学生创业有突出成就和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或遭遇挫折失败的大学生的帮助更体现人文关怀,才能激励后者和全员勇于尝试或践行。大学生创业教育毕竟是渐进的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李萍,5中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比较分析及启示6〔J〕5江苏教育6,2002 [2]李萍,5中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比较分析及启示6〔J〕5江苏教育6,2002

第二篇:东亚政府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以韩国为例

东亚政府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以韩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例

东亚国家在20世纪下半也以来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15~20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经济起飞,被誉为“东亚奇迹”。在这个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现代化也逐步完成。本文所引以为例的韩国就是如此。在60年代,农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7%,虽然落后于快速的工业增长,但也是很大的进步。到20世纪80年代初,韩国农业增长率达到8.4%,接近当时9.1%的工业增长率。1有关数据显示,自70年代以后,韩国农业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按照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来看,韩国的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从1970年的28.05分增加到1998年的54.83分,增长了26.78分,增长了95.5%,年均增长2.3%。虽然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低于同期的日本,但增长速度快于日本(增长了87.8%,年均增长2.2%),末,韩国农业已处于初步实现现代化的后期,即将进入基本实现阶段。2何以东亚奇迹中的各国农业有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呢?“国家推动论”或“政府体制论”认为东亚经济的关键在于有强有力政府的主导作用。历史经验证明,这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常走的道路。尹保云老师在《韩国的现代化——一个儒教国家的道路》也认为朴正熙集团上台之后,韩国农业政策最大的变化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本文拟选取韩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政府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的作用:韩国政府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韩国政府在不同阶段如何发挥作用;对韩国政府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进行全面评价,即结论。

一、韩国政府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理论认为农业在经济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认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经济成长对农业有农业有很强的依赖性,但同时他也认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农业一般仍处在传统农业阶段,不具备迅速稳定增长的能力,出路在于把传统农业改造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但在二战之后,韩国农村面临严峻的形势,主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农村贫困落后、农村仍然处在传统社会状态,与外界隔绝,经济形态上基本上还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另一个问题是农民的悲观失望情绪和宿命论思想。几十年的日本殖民统治和朝鲜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加上物质生活的贫困,使得农民对生活丧失了信心,没有了生产的积极性,农村喝酒打牌赌博盛行。这些问题导致韩国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有学者曾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表述为:通过科学技术的渗透、工业部门的介入、现代要素的投入、市场机制的引入和服务体系的建立,用现代工业武装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现代管理方法管理农业、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农业,使农业在形态上成为科学化、集约化、社会化、持续化的具有当今世界上先进水平的现代农业。同时,他特别指出,在农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农业现代化不仅仅是一个现代生产要素引入或技术进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要素优化配置或制度创新的过程。4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于1971年在已有的经济和农业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一个综合农业发展模型:诱导创新模型。他们把农业的发展看做是技术和制度变革的结果,在创造和开发适宜新技术的同时,要求替代稀缺生产要素的各种现代技术要素的投入;而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可以被看做是对于技术进步所开拓的资源有效利用的新机会的一种反应。在1985年,他们对原模型进行修改,提出了一个更完整的发展模型,它由四个要素构成:资源禀赋、文化禀赋、技术和制度,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动或差异都有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这一理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把技1韩国银行.国民经济统计年报.1984张忠根《中日韩农业现代化比较研究》参见【美】Donald Stone:The Koreans:Contemporary Politics and Society ,West view Press,1990年,第73页.4 同2,第21页.术变革和制度变革作为经济制度中的内生变量,而这两个变量无疑也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发展过程中所“紧缺”的元素。韩国农民或农村面临的困难使得他们不可能提供这两个变量,以实现农业现代化。相对而言,政府掌握着更多的资源和力量,也只有政府能够把分散的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用于农业现代化建设。

本文第二部分试图从这一模型(诱导创新模型)出发,着重分析韩国政府在农业现代化的不同阶段是如何逐步实现对技术和制度这两个“紧缺”变量的供给的。

二、韩国政府在农业现代化不同阶段中的作用

从二战后到二十世界末,韩国农业在不同时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状况,我们可以把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为农业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和农业起飞阶段。在此,笔者着重分析李承晚政府与朴正熙政府的作用。

(一)、为农业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

二战结束后,在美国的操纵下,原朝鲜南部成立了李承晚傀儡政权,之后不久便宣布成立“大韩民国”。李承晚政府成立之后,完全受制于美国。为缓和社会矛盾,便在美国的干预下(土改方案是由美国专家设计的)进行了一次土地改革。1948年9月,“政府最终采纳了一项以有偿征用和有偿分配为基础的改革土地所有制的政策”,李承晚政府开始出售从日本殖民者手中没收的“归属土地”。自1948年9月“至1952年底,在268 988町步一般归属土地中,已有占90%以上的245 554町步土地,有偿地分配给727 632户农民”。5在1950年《土改法》作了一次修改,规定私人拥有土地最多不能超过7.5英亩。这个法案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朝鲜土地政策史上第一次规定平等原则。”6

土地改革削弱了地主的经济力量,扩大了自耕农比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土地占有结构。土改前,韩国的农户总数为200万户,其中地主和自耕农占14%,半自耕农占35%,佃农占5l%,佃农耕种地主的土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64%。从土地占有情况来看,在全国232万町步的总耕地中,属于自耕农所有的仅85万町步,占总耕地面积的36%,其余147万町步均属于地主所有,由地主租给佃农耕种。7

李承晚政府的土地改革彻底解决了韩国农村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土地所有权问题,确立了农业生产中劳动者的土地私人占有权,促使了小农制社会的形成。以后的农村改革及其现代化进程都是在小农制的范围内进行的,为韩国进入农业起飞阶段奠定了基础。这次土改是军政府和李承晚政府对韩国经济发展所做的最有益的一件事,日本高度土地调查加上这次土改,对于破坏旧土地制度“相当于一次革命”。8

这次重要的土地制度变革在李承晚政府时期由于其忙于反共,谋求统一没有发挥其理论上应起到的作用。“他进行的土地改革,使韩国农村的收入较为平等,但也使66%的劳动力在60年代晚期仍然留在农村,这场土地改革的结果是使韩国的大多数家庭同样贫困。9这可以说是政府作用的反向证明,李承晚政府虽然提供了基本的土地产权制度,但在具体的制度供给和技术等政策方面没有发挥作用,更没有激起广大农民作为农村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这次土地改革仅仅为农业起飞奠定了基础,在1948到1960年的12年内都未能使得韩国农业起飞。

(二)、农业起飞阶段

60年代朴正熙集团上台后,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把农村纳入“指导的资本主义”运5曹中屏,张琏瑰.《当代韩国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第83页.FKI,Korean’s Economic Politics,1945--1985,Seoul,1987,p227.张世和.《战后南朝鲜经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2页.尹保云.《韩国的现代化——一个儒教国家的道路》[M],东方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第45页.9 陈晓律.《世界各国工业化模式》[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261页.行机制中,政府成为推动农业变化的杠杆。10但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朴正熙政权执政后的韩国农业发展可以以1971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60年代到1971年,1971年到20世纪末。60年代韩国农业出现了几次负增长:1962年为-6.0%,1965年为-1.0%,1967年为-5.6%,1970

11年为-2.1%。1965—1969年,城市居民平均年收入增长14.6%,而农户则为3.5%;而在1970

—1976年间,这种情况颠倒过来:城市工资户平均年收入增长4.6%,而农户则为9.5%。自朴正熙政府当权之后,就把经济发展放到首位,政府从经济发展的功能需要上组织农民,政府成为推动农业变化的杠杆。12因此这两个阶段农业发展状况的不同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内的技术和制度供给,政策方向和强度有不可忽视的关系。

1、60年代——1971年

20世纪60年代,朴正熙政府实施优先发展工业的产业政策,农业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工业的增长速度,但平均3.7%的年增长率并不是一个小数字。

军政府上台后,对农村的集权管理有明显的加强,但这种集权管理的目的不是政治上控制住农村,而是一层管一层的集权官僚构架自上而下地向农村推广新技术,引导农业革命。13除了加强原有部门对农业的指导、扶植功能外,军政府于1962年3月成立了“农业开发局”(ORD),它在各地都设有实验基地,并有各种设备良好的实验室。这个时期政府在农业上的投资虽然占国家总投资的比例不大,但是其农业投资的突出特点在于加强农业开发局系统的科研和推广工作。政府有13亿韩元用在1000个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项目上,占政府在农业方面投资加贷款总额的0.645%;11亿韩元用于农业指导上,占了0.64%。

具体而言,60年代政府发展农业的措施主要包括:①确立农业发展的计划和方向,制定农业发展战略;②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合作农,鼓励农民向企业农的方向发展;③改造传统的以大米、小麦为主的农业,发展大农业,提高农业的自给自足率;④建立农畜产品的商品化基地;⑤在农村建高速公路;⑥发动新村运动,普及农业生产知识和农业科学技术;⑦对农产品实现价格保护;⑧廉价供应农用物质;⑨向农民提供大量贷款和投资等。而鼓励农民向合作农、企业农发展,是韩国政府农业政策的一项重要的举措。14

同时军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农业的法律,如《农业合作法》、《土地开垦法》、《化肥管理法》等等。可以看出虽然军政府把重点投向工业,推动基础建设和工业品出口,因此政府在农业方面投资的比例较低,但朴正熙政权还是十分重视农业发展的,采取了大量措施保障农业。在后发国家,首先建立工业化的基础是正确的战略选择,农业由于起点低,技术落后,短时间内难以有质的变化。更何况政府发动了这么多的农业促进项目,但从1962年到1980年政府投资只有15.7%投资在农业上。15所以在这个时期,农业GNP平均增长率3.7%的成就主要不是依赖资金和技术的投资,而是依赖政府对农民的组织和动员。政府的组织和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小农的分散性和保守性,一定程度上激起了作为土地产权所有的小农的生产积极性。

2、1971年——80年代

尽管韩国政府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作了多方面的努力,但农业经济发展一直落后于计划的指标。农村发展滞后,城乡差距拉大,在决策者和公众眼中成为了重要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自1971年之后,朴正熙政府在国家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的条件下加大了对农10尹保云.《韩国的现代化——一个儒教国家的道路》[M],东方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第218页.数字来源:<韩>《政经文化》,1979年12月号.同10.同上廖卓娴.《试析朴正熙政权在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2005年第29页.‘”朱仰:((工业发展的农业基础))(Young一ilChung,The Agricultural Foundation for Korea Industrial Development),in Chung H,Lee and Yamazawa(eds),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Japan and Korea,New York and London,1990,P138。

村的投资力度,提高了技术和制度供给能力,施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项目,开启了“新村运动”。

从1972年到1978年,政府开支中农业所占的比例由4%上升到38%,大量的资金投入是这些项目和运动得以开展并发挥作用的重要基础。70年代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发展,韩国政府采取了大量的措施直接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施直接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①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的条件。为了帮助农民使用更多的机械,政府向农民提供低息贷款,以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②农业用水建设。③化肥生产和供应。70年代,政府将肥料供应体制由官需和民需改为通过农协的自由贩卖制。④推广农业技术。韩国的农业振兴厅专门负责农业教育和技术推广工作,鼓励农业劳动力提高素质。例如,向优秀的农业高材生发给奖学金。实现生产和学习相结合的体制,使农业学校成为技术指导和推广中心。⑤实行农业贷款。政府主要承担了向农业提供贷款的任务。为促进农业的发展,韩国政府在农业金融方面给予农民很大的帮助。政府成立了农业金融机构,专门为农民提供金融 服务。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在1971年发动了“新村运动”,这个运动是推动70年代农业发展的动力。虽然朴正熙政府发动新村运动主要是想要农民自己搞,基本原则是农民自愿参加,依靠农民的自主精神,但由于朴正熙政权体制的特征,很快变成了行政强迫。政府不仅是发动者、引导者,在不同阶段提供财政支持,而且又专门的组织系统进行管理和指挥。中央有新村运动中央协商会,由内务部长领导,包括中央政府各部的部长,它的主要职责是决定决策方向、财政支援、以及为地方的项目计划提供指导方针。各道设有道协调会,道的长官任主席,其成员包括各机关长官,主要职能是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及各种新村项目的资源分配。郡级设有郡新村协调会,负责推进和指挥各种新村工程。面有最基层政府管理机构“面新村运动促进会”,成员包括政府官员和从村庄选出的代表,其职能是协调、指挥具体工作,分配物资,指导具体项目的制定和完成。这样原本自下而上的新村运动就变成了自上而下的农村发展运动,它的动力来自于朴正熙和中央政府,通过行政机构来逐级推动,基本项目的选择、标准以及款项的使用都由中央计划规定好,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很小。新村运动是在工业获得较大发展之后回头支持农业,把城市物质文明以及价值文明、生活方式推向农村。也正是有了朴正熙政府通过行政机构逐级推动,才能实现传统农村的解体,使农村走向不仅是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更有价值观念的现代化。有时候,一个社会系统自身太过坚固,必须经过外力强制才能摧毁,尤其是对价值观念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但又十分稳定的农村社会来说更是如此。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新村运动持续了近十年,它以改造农村为核心,并扩大到了城市。新村运动的内容很宽,它的第一个任务是“农村启蒙”,要使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变化。朴正熙就曾指出:“村民们的实际参与、自力更生、合作、友谊和勤奋等精神是取得运动成功的保证。”因此政府在分配津贴时,特别强调村民们改造村庄的信心和积极主动性。第二个任务是“社会发展”,社会发展的目的是改造农民居住环境,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第三个任务是“经济发展”,有两项主要内容:增加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增加农户收入。自1977年以后,增加农户收入的工作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生产、建立售销设施、以及农业机械化结合起来。新村运动的开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农村机械化提高;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民收入普遍提高;新村运动扩展到工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成效;建设和谐、文明的公民社会是新村运动的最大成就。

新村运动是以搞运动的方式搞经济建设,相比于其它通过运动搞经济的例子,朴正熙政府时期的新村运动之所以成功可以说和政府的自上而下的推动是分不开的。朴正熙政府虽然也是强制式的,但是中央政府的计划是通过科学的决策做出的,再加上行政机构的逐级推动,下层执行政府规划的有效性增强。同时,新村运动是在小农制的背景下搞的,土地是农民的私人财产,政府所有的政策措施切切实实的落到了农民自身的利益上,逐步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可以说,新村运动是对小农土地制发展动力不足的弥补。

三、结论:对韩国政府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的全面评价;

李承晚政府通过土地改革确立的小农制的土地所有制状况,是符合符合韩国人多地少的现实状况不得不选择的方案。对于韩国这个人口稠密的国家来说,小农土地制是其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安全的“蓄水池”,它既可以平稳的向城镇转移人口,又可以吸收城市工业危机造成的人口回流。这是李承晚政府为以后农村改革和运动供给的土地制度,把土地确定为农民的私人财产,是现代意义上的产权界定,并有法律的保障。

朴正熙政府在优先发展工业的产业政策下,没有忽视对农业的发展,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果之后,开始了对农业的大量资金支持和技术提升。朴正熙政府把农村开发纳入到“指导的资本主义”运行机制之中,政府成为推动农村开发的主要杠杆,在政策目标的确立、政策推进的组织领导、资金的筹措与安排、技术的开发指导等各个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主导作用。无论从政策目标的设计、实施的组织领导过程来看,朴正熙政府的农村政策都具有计划性、连续性与稳定性的特征。它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改造相结合,三位一体,相互促进,注重对人的改造,克服传统农村的保守性、分散性,扫除现代化的障碍。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靠专制权力、以搞运动的方式推进政策实施的方式在实践中造成了简单化、作风粗暴和弄虚作假等情况;

2、政府对农业过度保护使农业缺乏竞争力并形成对政府的依赖,这使得韩国农村在新的形势下面临困境。,其取得的巨大成效也是不容否认的:(l)提高了农民收入。以1970一1979年10年间的统计数字来看,1970年户均收入825美元,人均137美元,1975年这一数字分别为1804美元和300美元,1978年则分别为3893美元和700美元,10年时间增长4倍,扣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实际增长2倍16。(2)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这体现在农村住房的改善、公用设施的兴建、农村的城镇化及现代化设施的引进上。从70年代后期开始,除少数孤岛外,全国约35000个村庄几乎都通了汽车,98.7%的农村实现了电气化,所有农户都安装了简易自来水设施。1978年,全国所有的里和洞都通了电话,沿海岛屿居民也已经达到50人有一部无线电话的水平;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等也进了农家17。(3)改造了农民的传统意识,振奋了农民的精神。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使农民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并积极地支持和参与到现代化事业中去。(4)解放了农村妇女,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5)缩小了城乡差距。在城乡收入差距方面,1967年农民收入相当于城市工人的59.6%,1971年为78.8%,1974年则为104.5%,农民收入超过城市工人,此后虽有反复,但城乡收人已实现基本持平。18

综上所述,李承晚政府的土地改革奠定了制度基础,自60年代以来,朴正熙政府在农村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按照农业综合指标体系来看,这些努力最终使韩国农业进入了现代化发展阶段。<韩>金正濂.《韩国经济腾飞的奥秘——“汉江奇迹”与朴正熙》,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107—108页.同上,第110—111页.18尹保云.《韩国的现代化——一个儒教国家的道路》[M],东方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第219—220页.

第三篇:跨文化传播 韩国谍战题材的新发展---以暗杀为例

摘要:1964年符号学家麦茨就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电影的跨文化性,与文字语言文化相比,电影能够突破一般语言系统的局限成为一种跨文化的艺术表达方式。韩国谍战电影从1999年的《生死谍变》开始,一直推陈出新,学习好莱坞商业动作片模式,包装自己的本土故事,在人物设置、剧情走向、行为动机上借鉴好莱坞商业模式,在人类共通的价值取向上做加法,在国族情绪和敏感事件上做减法。将影像的跨文化传播魅力发挥到最大,在处理本土主旋律题材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 主旋律电影 《暗杀》

从1999年《生死谍变》的票房力压《泰坦尼克号》开始,谍战题材影片便成为忠武路压制好莱坞进口大片的制胜法宝。韩国本土市场对谍战题材影片的偏爱,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韩民族的民族集体记忆和创伤。韩国谍战题材在故事层面始终脱离不开殖民经验、南北分裂、美国控制阴影下的韩式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围绕这几种背景展开,但是在运作模式、语法逻辑和叙述风格及策略方面,却一直体现着对好莱坞商业电影的挪用和借镜。特别是在对各国优秀类型电影程式承袭的基础上,积极尝试程式的改写和类型的杂糅,黑帮、恐怖、怪物、灾难、惊悚、心理悬疑、黑色电影等多种元素杂糅融合,成为韩国电影源源不断推陈出新的法宝之一,更为韩国本土电影在跨文化传播和异质文化接受上铺平了道路。

2015年《暗杀》在韩国上映,不仅取得了高票房而且在韩国综合门户网站NAVER上拿到9分的高分,更是2015年上映的电影中首个千万观众电影,破千万人次的速度居韩国影史第四。恰逢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暗杀》得以在韩国上映两个月后就在中国引进,收获了不错的口碑,我们惊异的发现原来主旋律题材的影片也可以拍的如此精彩好看。《暗杀》用惊险刺激的商业动作类型包裹住了国族敏感的历史事件,把韩民族自身的国族情绪降到最低,削弱与观众沟通交流的障碍,是影片跨文化传播成功的关键。

一、角色设置去先验化标签,行为动机基于人性

《暗杀》塑造了三位身份迥异的主角形象,朝鲜女枪手安沃允、雇佣杀手夏威夷手枪以及变节者康硕晋。三位主角的人物形象设置不带有先验化和历史标签,在人物的一次次抉择中彰显着人性的光辉。

朝鲜女枪手安沃允是影片中唯一立场明确的反抗者,在她的身上有着超出一般女性的冷静、果敢、顽强,选择一个面容姣好身手敏捷的女性来担任暗杀小组的核心人物,并且在整个暗杀故事中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点。由女性担任谍战类影片的主角,无论是在韩国电影中还是放眼世界同类题材,都是少之又少的。男权社会的商业动作片通常将女性塑造成为电影增加浪漫色彩的男主人公的陪衬。而在《暗杀》中安沃允则时时刻刻掌握暗杀行动的主动权,不仅为了民族的自由和解放,还是为了无辜丧命的母亲和姐姐以及牺牲的同志们报仇,亦或是为小小年纪就承受生离死别之痛的自己讨一个说法。人物行为的内驱力是复杂的,并且在早已认清卖国贼父亲伪善的嘴脸后,举枪对准生父的那一刻,安沃允却犹豫了。再意志坚决的杀手也是无法轻易斩断人伦亲情这条线。导演充分发挥女性角色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优势,在一个接近中性的女性角色身上,体现人性的矛盾和抉择,让这个旗帜鲜明的反抗者不带先验化标签。

夏威夷手枪最后的牺牲为角色定性为“革命烈士”,但此人物从出场开始是一个赏金猎人的形象,风流倜傥玩世不恭,一切为利来为利往,游离于战争党派之外的中立者设定让他最后的牺牲更具感召力。但这种身份的转变如果处理不到位,就会给人以虚假造作之感,人物形象也只能流于表面,所以导演设置了三层动机使夏威夷手枪的转变趋于合理。首先是在处决康寅国之后,影片还透露出夏威夷手枪曾经是“杀父联盟”的一员,只言片语中能猜到他也曾有一段悲伤的过往。这就为他之后甘愿掩护安沃允离开事先铺设了心里依据,让这个曾经中立的人物在政治立场的选择上也同样具备了多重特质。另外,导演设置了一个关键的情节,作为夏威夷手枪的立场的转折事件:即前一秒还在跟夏威夷手枪嘘寒问暖的日本军官,下一秒便立刻变脸一枪打死企图求得原谅的少女,包括夏威夷手枪在内的所有旁观者都被这种可怖的恶震慑,一种民族的屈辱感和压迫感步步紧逼,一种需要拼死抵抗的精神在心中呼之欲出。强大的画面冲击力不仅在夏威夷手枪心中烙下印记,也蔓延到屏幕外每个观者的心底,引发了对侵略者愤恨的情感共鸣,对杀戮行为的愤恨是可以超越地域文化,尤其是在跨文化传播方面,极具冲击力的影像会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认同并支持人物立场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个故事的走向更加合理。再者,就是夏威夷手枪对安沃允隐隐的情愫,也是能引致共鸣的部分。夏威夷手枪最后站定立场的原因是包含了各种因素的,草莽英雄最后流血牺牲的原因也没有明确到是为了三千万无辜平民,但影片的内核就是歌颂英雄将永远被铭记的主题,这就将高高在上的英雄形象变得更加具有人性,行为动机也变得 1

221 张明娟:《电影视阈中的跨文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页

杀父联盟:韩奸子女们约定杀掉对方的卖国贼父亲而组成的联盟。历史上的“杀父联盟”只存在于传闻,没有详实的记载。可信。

廉硕晋作为双重间谍应该是真实地反映了战争中一类人,他们是被放逐的群体。康硕晋在影片开始作为爱国青年登场,经过种种变故成了双面间谍,从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志士到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韩奸,导演在展现康硕晋心路历程时选择了被反动派追杀,身份暴露之后杀掉同僚,最终黑化站到亲日派阵营的关键的情节,串起这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点到为止的讲述和大量的留白,一是由于韩奸话题的敏感性,二也是碍于三主演的戏份平均考虑。曾经也是爱国青年斗士的他最后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也是十分值得反思的。

主旋律影片的人物设置要十分注重真实的生活化的表达,和符合人性动机的行为逻辑,高高在上旗帜鲜明的喊口号是各个国家主旋律题材的通病。想要在全球化语境下展开跨文化对话,就需要人们超越种种狭隘的民族主义、种族主义、集团主义,从人类物种共同的整体角度考虑问题。站在共通的人性角度把高高在上的人物拉下神坛,即我们一直强调的人物生活化的表达。神枪手安沃允除了完成暗杀行动也想去咖啡厅喝喝咖啡谈谈恋爱;夏威夷手枪的小跟班一次次就主角于危险之中却也念念不忘三千块的赏金;速射炮索要赏金插科打诨关键时刻也知道保命的重要性。站在人性的角度上看,简直是合理至极,对于同时被人化了的战斗英雄更能唤起当下人的审美情感。

二、剧情设置基于人性 有利于跨文化传播

韩国新电影学习好莱坞的创作思路是其得以率先冲破亚洲电影的民族束缚走得更远的关键,虽然好莱坞依旧对这种具有亚洲民族的集体主义、牺牲精神的标签理解不能,但不可否认韩国电影在对此类题材的处理上是做的最好的,把本土的主旋律故事包装的最具好莱坞气质的。起码针对同根同源的亚洲地区,在文化的输出上是做的最成功的。无论是从叙事结构、影像风格和镜头语言看,韩国大片基本承袭了以好莱坞影片为主成就的商业片元素,如叙述悬念和高潮设置、正反打镜头为主营造的“缝合”效应、特写和移动摄影以及升降镜头的广泛运用、“不易察觉的剪辑”所确保的叙述流畅性等。

《暗杀》全篇都套用了好莱坞的谍战片套路构建故事,开篇暗杀小分队的召集过程,像极了好莱坞许多电影里的标准桥段:几个人要做一件大事,从各处召来身怀绝技却偏安一隅的失败者,有的爱财,有的好色,有的为报私仇,从不说暗杀的目的是为了三千万无辜平民

343 张明娟:《电影视阈中的跨文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页

孙绍谊:《电影经纬——影像空间与文化全球主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页

4的独立和解放,如此严肃的暗杀行动召唤来各式怪咖,这样一种略显不严肃的开篇,给之后的暗杀铺设了悬念。

在第一场惊心动魄的加油站暗杀戏中,导演从刺杀者、被刺杀对象以及雇佣杀手三方视角展开暗杀故事,不同视角的流畅切换是好莱坞处理对决高潮戏分的惯用手段,视角的切换能够更全面的展现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渲染紧张气氛,在枪战场面发生之前就已经让观众神经紧绷。暗杀行动一触即发,快速的镜头切换让观众目不暇接。当安沃允发现康寅国换了车,暗杀计划即将被打乱之际,她凭借自身的超凡决断力毅然扣响第一枪,丝毫没有退缩,以一种决然之势顽强抵抗。安沃允即便是神枪手的设定,也断不可能凭借一人之力杀掉康寅国,这是影片尊重客观事实的表现,也避免了将正面的人物形象一味的推向高大全。在发现敌我力量悬殊暗杀已经失败的时候,安沃允选择与康寅国同归于尽,而是先自保再寻求机会。人物在危难时刻的理性抉择恰恰就是观众可以理解接受的部分,因为人物的行动是合乎常理的,观众非但不会指责人物,反而会跟随故事戏剧化走向全身心的投入到关照人物命运之中。

另外,影片中还有两段情节设置典型的体现了好莱坞式的表现手法,当夏威夷手枪和小跟班一起钻入地道,带着向死而生的心境寻找出口的时候,他们竟然在谈论夏威夷的女人穿不穿衣服的问题,导演让两个即将赴死的男性角色在生命结束之前谈论了男性之间应该谈论的事,一下子将人物神圣的光环抹去,他们就成为了活生生的人,简直是合理无比。虽说两个大男人在不切实际的憧憬,但着实是那时心中所想,向往没有战乱只有姑娘的安逸世界,与现实成为一种对比,这远远要比牺牲之前高喊口号的战斗英雄要亲切真实的多。另外还有速射炮在与夏威夷交手的过程中,不忘跟夏威夷讲述阉猪的故事,凌厉的动作戏穿插进意指明确的潜台词,夏威夷手枪的立场被有意无意的改变着。也就是在这种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设置中,潜移默化的将主题、概念、立场传达给了观众,观众在享受打戏带来的感官刺激的同时也会逐渐明白主题、接受概念、站稳立场。运用极具观赏性的表现形式把单调苍白的民族主题高效的传达,这样的桥段设置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枚举。

三、聚焦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利于文化输出

《暗杀》是有着明确立场和情感取向的,但电影人在处理这部分意识形态的时候却是极其克制的,将口号旗帜甚至是立场隐藏起来,反抗的目的大都出自人性正义的抗争精神,隐喻了整体意义上的国族精神。从故事的背景就可看出,导演选择了韩国临时政府时期,将故事发生的地点搬到中国,主题层面也更加的普世化,从国族层面上升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样一种高度,一方面便于影片输出,一方面也试图得到更多的文化认同。乐黛云教授曾经讲到,要进行真正的对话,就必须找到一个中介,这个中介或许就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无论不同的文化体系多么复杂,无论人类多么千差万别,但从客观来看,总会有构成“人类”这一概念的许多共同之处,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必然会面对许多共同利益和共同问题。例如:跨国犯罪、全球性艾滋病、恐怖主义活动、黑社会组织、社会病态、和平与发展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其他国家的观众可能不懂《暗杀》的历史背景,但他们明白追求自由的全球共识;可能不会理解夏威夷手枪最后站定立场后甘于牺牲的精神,但他们明白安沃允一直系着的黄丝巾是对夏威夷手枪爱的表达,所以两情相悦,夏威夷手枪甘愿牺牲。《暗杀》就是找到了这些人类的情感共通点,才在文化传播上不设障碍,无论对影片内涵进行何种解读都能行得通。

四、对国族情绪做适当的减法,对敏感部分的点到为止

韩国电影一直坚持“商业先行、艺术点缀”的创作策略,最大限度的发挥电影的商业属性,又在内涵层面做到不失水准。尤其是在各民族都需要面对的历史题材的表现上,从《生死谍变》开始,忠武路逐渐摸索出一条处理敏感历史题材的新路数,韩国电影人懂得如何适时地激发国族情绪,对敏感部分的处理点到为止。

影片最后对康硕晋的处决实际上探讨的是韩国本土的韩奸问题,成熟的商业外壳包裹下的实质更具价值,也充分体现了韩国电影人时刻关注社会问题并且启发人思考的创作自觉。片中双面间谍康硕晋在战后依旧耀武扬威,自封为战斗英雄,在法庭上也因证据不足被判无罪,这反映了韩国独有的韩奸问题。和中国当初清理汉奸的决绝不同的是,许多韩奸在朝鲜半岛光复后不但没有被彻底清算,还得到美军和后来成立的韩国政府的重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影响韩国政坛和经济的中坚力量。康硕晋在影片开始作为爱国青年登场,经过种种变故成了双面间谍,从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志士到被钉上历史耻辱柱的韩奸,导演在展现康硕晋心路历程时用几组关键的事件串起这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点到为止的讲述和大量的留白,对韩奸这个敏感话题进行点到为止的处理。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结尾安沃允对老年康晋硕的处决,这实际上是在弱化主旋律电影必须存在又十分突兀的结局,结尾破掉了法治规则,用私行处决被法律判处无罪的康硕晋,让这种个人复仇超越了法律的审判,简直比官方审判还要大快人心。这实际上也迎合了韩国观众对韩奸的态度,从接受美学角度更能引发观众的怡情,主观能动的去填补关于敏感事件记忆的空白。毕竟一个只会象征性喊喊打倒汉奸 55 乐黛云:《寻求跨文化对话的话语》,载《跨文化对话(1)》,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打倒卖国贼的民族很难有什么进步,我不敢说《暗杀》的思考有多么深入,但至少它把一个变节者的内心挣扎给讲了出来,并且带领着国民在民族层面去反思问题,体现了韩国电影人的社会责任感。

韩国电影《暗杀》真正的做到了将主旋律电影拍的可看性十足,在影片的表现层面做出了商业化的妥协和克制,尤其是影片在跨文化传播层面做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在做到主题颠扑不破的前提下故事的可看度也异常精彩。《暗杀》出色的完成了对本土商业电影技术性、艺术性、民族性的践行,为当下的主旋律影片的表现上提供了一种借鉴,在观点的表达上提供了一种新的阐释,极具意义和典型性。

第四篇:完善我国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之思考以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为视角

完善我国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之思考以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为视角 摘要:受到当前就业大环境的影响,近些年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不是很理想。综合分析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主要是各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从而影响了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本文在分析我国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以期完善我国高校法学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法学专业;课程体系;整合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69(2011)04-0106-041

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就目前的社会大环境来看,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似乎比较困难,许多人(包括一部分专家)不看好这个专业。但这是人们对法学专业在认识上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的确,现实中确实存在部分法学专业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就业比较困难的现象,但不能由此而认为整个法学专业就业前景就是这样。法学专业“不好就业”的根本原因不是法学专业本身出了问题,更不是社会法律人才需求饱和的问题,而是在于部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出现了问题,使得所培养的学生在素质和能力上存在缺陷而不能更好地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首先,对法学专业就业评价有问题。当前人们评价就业指的是毕业生当年的就业率,对法学专业来说,这是不十分科学和片面的。法学是一个跟很多学科不同的专业,法学专业的学生毕业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就是司法考试。很多法学专业的学生刚毕业为什么就“失业”呢?其实,很多毕业生是在复习司法考试。要想进入司法系统工作或者从事律师等职业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如果不能通过,自然就不能顺利就业了。学生7月份毕业离校,司法考试却是在9月份进行。有相当一部分的毕业生甚至还没去找工作,其真正开始找工作是在考完司法考试之后。

有的毕业生当年即使通过了司法考试,也没有签约单位,所以其当年就业率低也就不奇怪了。其次,就业难是当前大环境的影响,并非只有法学专业就业难。就当前每年毕业的法律专业人数与我国法律专业人才存量以及按照各国对法学人才的需求比例来看,远未达到应当具有的需求数量。在具备法律http:///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前提下,法学毕业生可以到公安、法院、检察院以及司法行政等部门工作,可以从事律师职业,可以到社会法律服务所工作,可以到企业、社会团体等担任法律工作者或法律顾问,也可以从事法律研究和教育工作等等。种种信息表明,中国巨大的法律市场需求尚未开发。广大农村地区、中小企业的法律需求和服务还没有启动。就个人律师的拥有量而言,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律师的数量仅为0.8个,这个比例不但低于发达国家,而且还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就企业方面讲,我国现有企业5000万多家,仅有4万余家聘请了律师当法律顾问。因此,法学专业就业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只是暂时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法治意识的增强,随着法治环境的改善,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第五篇:【旅游专业学生酒店职业认知与酒店就业意愿之关系研究:以保定市高校为例】【曾磊 谷冠鹏等】

旅游专业学生酒店职业认知与酒店就业意愿

之关系研究:以保定市高校为例

曾 磊,谷冠鹏,张健英,田靖娅11,231

(1.河北大学管理学院,河北保定071002;2.保定科技职业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3.唐山广播电视大学,河北唐山063000)

①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行业内就业率低、对口就业后离职率高已是一个普遍现象。就酒

店业而言,引致这一现象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酒店职业的自身特征。我国星级酒店尤其是高

②③星级酒店虽多分布于经济发达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以及省会城市,工作环境较佳,但是酒

④⑤⑥⑦店职业也具有工作强度高、缺乏常规性,薪酬待遇低,用工季节性显著等特征。这些

特征可能影响着旅游专业学生到酒店行业就业的意愿。本研究拟考察高校旅游专业学生对酒店职业特征的认知状况、毕业后从事酒店工作的意愿水平,以及旅游专业学生酒店职业认知对酒店就业意愿的影响, 以为高等院校采取促进旅游专业学生行业内就业的举措提供参考。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采用偶遇抽样方法,于2009年1-2月份对保定市河北大学、河北大学工商学院、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学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70份,收回163份,其中有效问卷163份。样本分布如下:女生99人,男生64人;专科生98人,其中二年级学生77人,三年级21人;本科生65人,其中三年级学生24人,四年级41人;农村籍学生100人,城镇籍63人;大专生41人,三本学生27人,二本学生57人,一本学生38人。

1.2 工具采用自拟里克特量表作为测量工具。酒店职业认知测量包含酒店工作强度、工作环境、酒店行业就业机会、工作稳定性、工资福利、酒店职业社会声望、酒店行业发展前景等职业特征,共7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记1到5分。其中工作稳定性测项为负向题(“酒店职业工作稳定性差”),其余测项为正向题(如“酒店工作环境好”)。酒店就业意愿测量设计了1个条目,采用7级评分,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记1到7分,得分越高意味着到酒店就业的意愿越强。

1.3 数据处理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后,用SPSS 16.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单样本均值t检验、两独立样本均值差异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1酒店就业意愿

针对“毕业后我会选择到酒店工作”题项,29.8%的被试表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或“有些不同意”,37.3%的被试表示“有些同意”“比较同意”或“非常同意”。平均意愿水平与“说不清楚”的意愿水平(赋值4)之差异无统计意义(t =1.088,p>0.05)。见表1。

表1不同水平酒店就业意愿的频率分布(%)n =161 4.3 12.4 13.0 32.9 16.8 14.3 6.24.13±1.52从被试特征看,不同性别(t =-0.735)、城乡背景(t =-0.218)、就读学校类别(F =0.910)学生酒店就业意愿之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从年级来看,专科组二年级(t =2.753,p<0.01)、本科组三年级(t =2.420,p<0.05)学生酒店就业意愿均高于毕业班,差异具统 1

计意义;而专科组与本科组学生就业意愿之差异不具统计意义(t =-0.055,p>0.05)。见表

2。

表2学生特征与酒店就业意愿、酒店职业认知(x±

性别 女 男 年级专科组 二年级本科组 三年级 四年级 城乡背景 农村 城镇 学校类别

专科 三本 二本 一本

就业意愿

工作强度

工作环境

就业机会

工作稳定性

s)

职业声望

行业前景

工资福利

4.06±1.61 4.08±1.10 3.15±1.30 3.62±1.14 3.15±1.18 2.78±1.09 2.34±1.04 3.08±1.06 4.24±1.38 3.75±1.04 3.34±1.04 3.30±1.03 3.33±1.08 2.78±0.86 2.86±1.13 3.25±1.0

44.13±1.49 3.73±1.19 3.15±1.26 3.39±1.15 2.95±1.14 2.78±1.02 2.74±1.14 3.32±1.07 4.32±1.43 3.56±1.16 3.24±1.22 3.34±1.0

2.91±1.08 2.78±1.09 2.92±1.12 3.32±1.04

三年级 3.33±1.49 4.43±1.03 2.81±1.33 3.57±1.43 3.14±1.35 2.86±1.20 2.14±1.04 2.67±1.02

4.14±1.58 4.27±0.83 3.35±1.12 3.65±1.03 3.62±1.02 2.79±0.98 2.56±1.00 3.08±1.03 4.78±1.70 4.50±0.78 3.38±1.01 3.86±1.03 4.00±1.02 2.67±0.82 2.08±0.83 3.21±1.02 3.83±1.39 4.12±0.84 3.34±1.20 3.51±1.03 3.39±0.97 2.82±1.07 2.32±1.06 3.02±1.04

4.11±1.52 3.95±1.10 3.33±1.23 3.48±1.15 3.28±1.18 2.86±1.02 2.44±1.11 3.17±1.05 4.16±1.53 3.95±1.06 3.06±1.15 3.51±1.05 3.13±1.08 2.66±0.97 2.71±1.08 3.11±1.0

54.05±1.57 3.90±1.18 3.08±1.16 3.73±0.95 2.82±1.17 2.63±1.10 2.56±1.05 3.20±1.08 3.81±1.33 4.15±0.72 3.30±1.10 3.44±1.01 3.22±0.89 2.80±1.12 2.59±1.05 3.22±0.93 4.14±1.46 3.63±1.19 3.19±1.32 3.14±1.21 3.05±1.12 2.91±0.95 2.89±1.19 3.18±1.07 4.43±1.69 4.34±0.91 3.39±1.15 3.79±1.04 3.89±1.03 2.74±0.89 1.97±0.85 3.00±1.09

2.2 酒店职业认知

2.2.1 酒店职业认知总体情况

如表3所示,70.6%的被试“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酒店行业工作强度大;44.8%的被试“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酒店行业工作环境好;54.9%的被试“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酒店行业就业机会多;42.9%的被试“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 酒店行业工作稳定性差;关于“酒店行业工资福利相对较好”,38.8%的被试表示“非常不同意”或“有些不同意”,表示“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的占24.3%;关于“酒店职业社会声望较高”,50.9%的被试表示“非常不同意”或“有些不同意”,表示“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的占19.6%:“关于酒店行业发展前景不错”,41.1%的被试表示“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表示“非常不同意”或“有些不同意”的占26.4%。从均值看,被试在酒店工作强度(t =-0.576)、行业发展前景(t =1.791)上的认知水平分别与“有些同意”(赋值4)、“说不清楚”(赋值3)之认知状态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在工作环境(t =2.419,p<0.05)、就业机会(t =5.689,p<0.001)、工作稳定性(t =2.489,p<0.05)、工资福利(t =-2.764,p<0.01)、社会声望(t =-5.237,p<0.001)上的认知则与“说不清楚”之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表3不同水平酒店就业认知的频率分布(%)

非常不同意 有些不同意 说不清楚 有些同意 非常同意 ±s

工作强度(n=163)工作环境(n=162)就业机会(n=162)工作稳定性(n=161)工资福利(n=160)职业声望(n=163)行业前景(n=163)

2.5 8.6 4.3 5.6 10.6 19.0 7.4

9.8 21.0 16.0 24.2 28.1 31.9 19.0

17.2 25.3 24.7 27.3 36.9 29.4 32.5

31.3 29.0 35.8 28.0 21.2 14.7 33.7

39.3 16.0 19.1 14.9 3.1 4.9 7.4

3.95±1.09 3.23±1.20 3.49±1.10 3.22±1.14 2.78±1.00 2.55±1.11 3.15±1.0

52.2.2 学生背景特征与酒店职业认知

从性别看,男女生在酒店职业工作强度(t =1.912)、工作环境(t =-1.033)、就业机会(t =1.779)、工作稳定性(t =-0.979)、工资福利、社会声望(t =-1.547)、行业发展前景(t =-1.009)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

从年级看,本科组三年级与毕业班学生仅在工作稳定性(t =2.396,p<0.05)上的认知差异具统计意义,而在工作强度(t =1.793)、工作环境(t =0.115)、就业机会(t =1.370)、工资福利(t =-0.603)、社会声望(t =-0.987)、行业发展前景(t =0.694)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专科组毕业班与二年级学生在工作环境(t =1.793)、就业机会(t =-0.813)、工作稳定性(t =-0.737)、工资福利(t =-0.285)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而在酒店职业工作强度(t =-3.108,p< 0.01)、社会声望(t =2.878,p< 0.01)、行业发展前景(t =2.574,p< 0.05)上的认知差异具统计意义。从年级分组看,专科组与本科组学生在工作强度(t =-3.419,p= 0.001)、工作稳定性(t =-3.844,p< 0.001)、社会声望(t =2.802,p< 0.01)上的认知差异具统计意义,而在工作环境(t =-1.055)、就业机会(t =-1.512)、工资福利、行业发展前景(t =0.716)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

从城乡背景看,农村籍与城镇籍学生在酒店职业工作强度、工作环境(t =1.40)、就业机会(t =-0.129)、工作稳定性(t =0.832)、工资福利(t =1.207)、社会声望(t =-1.547)、行业发展前景(t =0.348)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

从学校类别看,学生在工作环境(F =0.500)、工资福利(F =0.674)、行业发展前景(F =0.333)上的认知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异(p>0.05),而在工作强度(F =3.786,p<0.05)、就业机会(F =3.610,p<0.05)、职业稳定性差(F =7.190,p<0.001)、职业社会声望(F =5.759,p=0.001)认知上的差异具统计意义。Scheffe事后比较表明,一本与二本学生在工作强度,一本与二本、专科学生在职业稳定性,二本与一本学生在职业声望认知上存在差异(Scheffe事后比较未能识别在就业机会认知上的差异)。见表2。2.3 酒店职业认知对酒店就业意愿的影响 2.3.1 酒店职业认知与酒店就业意愿的相关

从酒店职业认知与酒店就业意愿的相关看,在校本专科生酒店就业意愿与行业发展前景存在中度相关,与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就业机会、职业声望存在低度相关,并具统计意义,与职业稳定性、工资福利的相关不具统计意义。见表4。

表4酒店职业认知与酒店就业意愿的相关

就业意愿(n)

劳动强度 工作环境 就业机会 职业稳定性 工资福利 职业声望 职业前景-0.185(161)

*

0.275(160)

***

0.204(160)

**

-0.091(159)

0.141(158)

0.287(161)

***

0.410(161)

***

注:p < 0.05,p < 0.01,p < 0.001.下同.******

2.3.2 酒店职业认知对酒店就业意愿的回归分析

以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就业机会、职业稳定性、工资福利、职业声望、职业前景为自变量, 以就业意愿为因变量,采用强迫进入法(enter)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模型显示,在酒店职业认知诸因素中,在校本专科生酒店就业意愿主要受到对职业前景、就业机会和职业声望认知的影响。见表5。

表5酒店职业认知对酒店就业意愿多元回归分析摘要 变量(Constant)劳动强度 工作环境 就业机会 职业稳定性 工资福利 职业声望 职业前景

回归系数 标准误 标准化回归系数1.793-0.1680.1580.267-0.067-0.0470.2450.404

0.750 0.105 0.106 0.109 0.099 0.127 0.109 0.121

-0.1190.1240.188-0.050-0.0300.1760.275

***

t2.392-1.6061.4882.455-0.673-0.3682.259

Sig.0.018 0.110 0.139 0.015 0.502 0.714 0.025

*****

3.3550.001

R =0.508,R2=0.258,Adj R2=0.223,F(=7.2637,146)

3.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研究表明,旅游专业在校本专科生在酒店就业意向上大致呈“四三三分布”,即近十分之四学生将会选择到酒店行业就业,近十分之三将选择到酒店行业外就业,十分之三的学生就业意向尚不明确。整体看来,酒店就业意愿普遍较低。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学校都存在着毕业班学生酒店就业意愿降低的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在最后一个学年学生面临着就业抉择,之前的职业理想主义让位于职业现实主义,而且此时更多具有吸引力的职业纳入到他们的就业选择范围之中,对酒店职业与其他可能职业的审慎比较,使得他们酒店就业意愿降低,就业意向发生转移。

关于酒店行业职业特征,在校本专科生的总体认知是酒店职业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较好,酒店行业就业机会较多,但酒店职业工作稳定性较差,工资福利、职业社会声望较低,行业发展前景一般。从性别看男女生之间、从城乡背景看农村籍与城镇籍学生之间关于酒店行业职业特征的认知无差异。

从年级分组看,本科组较专科组学生认为酒店职业工作强度大、职业稳定性差、职业社会声望低,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本科较专科学生职业期望高,因此对上述职业特征的评价较为消极。研究发现,本科组毕业班对职业稳定性的评价较三年级学生积极,而专科组二年级较毕业班学生认为酒店工作强度低、社会声望高、行业发展前景好。

从学校类别看,学生在工作强度、就业机会、职业稳定性、社会声望认知上存在差异。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一本较二本学生认为工作强度高,一本较二本、专科学生更认为酒店职业具有稳定性,二本较一本学生认为酒店职业社会声望好。

从酒店职业认知与酒店就业意愿的相关看,在校本专科生酒店就业意愿与行业发展前景存在中度相关,与劳动强度、工作环境、就业机会、职业声望存在低度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在酒店职业认知诸因素中,在校本专科生酒店就业意愿主要受到对职业前景、就业机会和职

业声望认知的影响。张添洲认为,个体对职业的具体认识会影响其未来职业选择的策略,本项研究证实了这一观点。3.2 建议

专业人才流失已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旅游专业人才第一次流失,也即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时不愿从事旅游行业工作而引致的人才流失,直接关系到

旅游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值得旅游界重视。根据本项研究之发现,笔者认为,高校促进旅游专业学生在酒店行业就业,应采取如下措施:

3.2.1“请进来”:促学生建立职业信心

受社会舆论的影响,学生普遍认为酒店这类服务行业是低人一等的行业,进入门槛低,且技术含量低,自己苦读四年却难以同高职高专学生竞争。针对学生的这一认识,学校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职业信心。除了以丰富的酒店管理理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外,请酒店业成功人士同学生进行交流的“请进来”方式非常值得推荐。同样的职业,为什么有的人能做的如此成功,这里面蕴含着深厚的管理科学、人生哲学和工作精神。活生生的成功案例比教条的说教效果要更有说服力,他们的成功能激励学生对这一职业的真实认知,从而树立自己的职业自信。学校需要注意的是“成功人士”应以本校或同类学校毕业生为首选,同样的背景能拉近学生同榜样的距离,同时更具可比性和说服力。

3.2.2 “走出去”——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实习酒店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性,首先它是一个服务性企业,通过员工向宾客提供的服务来创造价值。同时它又是一个非常重视实践经验的行业,相对比较封闭,没有实际工作经验,就很难真正了解各个岗位的实际工作状况。因此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只有依靠实践的锻炼,仅凭专业课则只能是肤浅的认识,机械地记忆。在旅游企业中,普遍存在一个现象:一部分人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但学历偏低,管理能力不够;而一部分刚从旅游院校毕业的员工则是实践经验不足,思想稚嫩,企业没有充分的信心委以重任。因此,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实习,是培养学生职业认知,直接对接旅游企业要求的最直接手段。安排学生实习时,学校要做到认真筛选学生实习地点,做到高起点、严要求。同时保持与实习学生的密切接触,督促学生注意总结实习经验,注意开动脑筋地工作。并及时向学校反馈理论学习的不足,以便及时调整学习内容,也为学校日后的教学安排提供参考。

3.2.3 “早建立”——辅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让学生尽早了解酒店的行业特点,以便根据自己的特点有的放矢的学习,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在一年级的时候,对这个专业充满好奇和幻想,在他们的想象中,导游可以免费地游览各种美景和河山,饭店服务人员整天可以在富丽堂皇地环境中接待各种贵宾,但随着年龄和阅历地增长,他们逐渐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开始犹豫自己的选择,最初的热情也会随之逐渐消失,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动摇。这时,职业生涯指导和干预是非常必要的。让学生了解酒店的职业特点,早早干预学生的职业认知,使他们建立起脚踏实地的职业规划意识,将对行业内就业选择起到极大的稳定作用。教师对酒店业的信心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信心,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授课中注意透露服务业的就业前景,增加学生的职业信心,及时调整学生的就业期望,并及时准备自己的就业技能。

3.2.4 “多元化”——走多元化办学的路子,加强校企合作 走多元化办学指的是吸引企业对学校进行投资,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能够使双方得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的加入,能够及时地根据行业人力资源的需求调整旅游教育的方向,同时,毕业生直接根据企业的需要量身培养,也能增加学生就业的机会,对双方都有利。国外酒店管理办学中就特别突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路。如美国休斯顿大学与希尔顿饭店管理集团合作举办了希尔顿饭店管理学院;假日饭店公司早在1968年就在总部所在地孟菲斯建立了“假日旅馆大学”,为假日集团培养了大批高级管理人员;瑞士旅游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店校合一,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楼实际上就是一座饭店,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一定比

例的理论课学习后,就可以在饭店内进行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其培养的学生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一流的酒店管理人才。

罗惠玉,陈向军:影响大学生在酒店业就业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2007,(7)。P327-328。②

张宏坤: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③

王兴琼:论酒店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④

何红丽、李琳:酒店大学学历员工流失现象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08,(8)。P117-118.⑤

何红丽、李琳:酒店大学学历员工流失现象探析.现代商贸工业,2008,(8)。P117-118.⑥

郭蔚如,黄安民,傅孙萍。酒店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矛盾及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⑦

郑岩: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意向形成机制研究,大连干部学刊,2008,(10).P38-39。⑧

转引自魏淑娇:彩绘全方位的生涯规划[M].台北:作者自印,1998.⑨

肖华茵,占佳:基于大学生职业态度的旅游业人才流失分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P102-106。

下载韩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现状及启示——以韩国三所高校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韩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现状及启示——以韩国三所高校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