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剑平:汶川地震时恳请把自己留在后方的军医

时间:2019-05-13 04:2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仲剑平:汶川地震时恳请把自己留在后方的军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仲剑平:汶川地震时恳请把自己留在后方的军医》。

第一篇:仲剑平:汶川地震时恳请把自己留在后方的军医

仲剑平:汶川地震时恳请把自己留在后方的军医

他一生最钟爱两个事业,一个是救人,一个是育人。

他从不刻意渲染,却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他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奉上最真实的感动;他不曾精致地装裱,却铸就出一部永恒的经典。

他,就是总后“一代名师”、一级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仲剑平教授。

一个虽过耄耋之年的老人,却仍旧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学战士,历经六十载风风雨雨,他点燃着一个个生命的希望,上演着一幕幕平凡中的卓越,以他博大的学识和胸怀诠释了一位医者的责任与荣光——

“医学是一门用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是为给病人永不言弃的信念和人生,让他们有尊严的活着。”

默默地守护在病人身边,直面痛病疾苦,他永不言弃;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面对名利的起落,他处之淡然。整整半个世纪,仲剑平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行医和执教上,他用自己潜心研究生命的人生,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篇章。

50年代末,一位曾参加过多次重大战役的老红军住进了长海医院普外科,老人因肠道手术后出现十二指肠瘘,生命垂危。年轻的仲剑平作为救护小组的负责人,直接把病房当成家,白天黑夜地守护在病床边。

十二指肠瘘通俗的讲就是肠子上有个“洞”,肠子里的“内容物”不断从这个“洞口”漏到腹腔里,腥臭无比,久治难愈。一有东西漏出来,救护组人员就立即用吸引器将它吸尽,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确保伤口不发生感染。他们不分昼夜,一天要重复多达十余次这样的工作,几个月下来,仲剑平整整消瘦了一圈,却丝毫没有一句怨言。

一天晚上,老人把仲剑平叫到身边:“打仗我从来没怕过,但是现在我不想治了。仲医生,谢谢你们照顾我这么长时间,很麻烦你们,我自己也受不了了”,说着说着,这位身经百战的战斗英雄竟已老泪纵横。

仲剑平被深深震撼了,“老红军为民族解放事业出生入死,可我们却不能为他解除病痛,怎么对得起他?怎么对得起国家?”打这以后,仲剑平更加注重与老人的心灵沟通,帮助他重建信心。同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反复向身边的专家前辈请教。即便当时医疗条件非常简陋,营养药品也严重缺乏,只有血浆和葡萄糖水,但仲剑平带领着救护小组,边治疗,边摸索,边改进,始终保持病人的酸碱平衡和肠内营养,历经约2个多月的不懈努力,老人肠子上的洞竟然奇迹般地愈合了。

康复出院的那一天,老红军无以为报,庄严地向仲剑平敬起一个珍贵的“军礼”,这一秒,两个人都哽咽了。

在医学界,仲剑平有着让人敬仰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他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是为给病人永不言弃的信念和人生,让他们有希望、有尊严的活着”。

1997年冬天,仲剑平遭遇行医以来的一次重大考验——上海钢铁五厂青年女工顾春妹不慎被2.3吨重的钢锭砸中腹部,四分之一躯体被拍的血肉模糊。当她被送到长海医院时,已处于深度休克,命悬一线。

打开患者的腹腔,手术者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哪是盆骨,已经碾压得如同破碎的鸡蛋壳,几乎看不到生还的希望。

手术室静得让人能够听到呼吸声,救治组负责人带领30多名医护人员全力挽救顾春妹的生命。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汗水在救治组同志们的脸上肆意挥洒,十多个小时过去了,顾春妹终于从鬼门关里被拉了回来。

由于身体创面太大,小顾十分虚弱,加上体内残存大量碎骨和坏死肌肉,生命仍然没有保障。此时的仲剑平年事已高,不可能像当年一样不分昼夜地守护在患者身边,但他却凭借丰富的经验,出人意料地提出采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先后组织多科专家实施手术十余次,分次将坏死的组织切除,逐步排除一个又一个危险。

这个救治过程一直持续了约200天之久,涉及28个科室、近百名医护人员,运用15项新技术,输血量达3万多毫升,最终成功保住了顾春妹的生命和她的美丽人生,让这几乎衰竭的生命重燃希望,创造了我国外科重伤员救治史的又一奇迹。

“并非所有科技发明都要申请专利,只有那些经得起长期考验的,才能算是过得硬的。”

翻开我国著名医学教科书《黄家驷外科学》,里面记载了一项与仲剑平息息相关的科技成果——双气囊三腔管。

据官方统计,自1960年以来,仲剑平自主研制的双气囊三腔管在全国推广应用,共计节约输血量600万余升,抢救大出血的患者达百万之众,这项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出血病人的疾苦,为国人争得了荣誉,可是仲剑平却并没有从中受益,因为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今天,他仍然没有申请这项成果的专利。人们不解地问他,拥有专利,不就可以拥有无尽的财富了吗?他显得十分平淡,笑笑说,“并非所有科技发明都要申请专利,只有那些经得起长期考验的,才能算是过得硬的,只要能造福患者,有没有专利不重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方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先进的医疗技术完全被国外垄断。195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仲剑平从翻译资料上获悉国外使用双气囊三腔管治疗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获得较好止血效果,这可是外科界的重大突破。

他既兴奋又迷惑,这么好的技术国人却不能享用。没有实物,没有第一手资料,出于一名外科医生的强烈责任感,仲剑平毅然向院领导提出了要研发国产双气囊三腔管的构想。

这年春天,以仲剑平为首的课题组开始了探索之路。由于缺乏高科技材料和经验,只能在实践中一步步摸索,他先用一些简陋的橡皮管材料,按照自己对外文资料的理解来试制,然后在病人身上进行临床观察,但是半年下来,却没有获得成功。

不少人开始怀疑项目的可行性,甚至连一些外科专家都认为这个研究可以终止了。但是仲剑平却偏不信这个邪,当他得知上海新亚医用橡胶厂能生产质地精良的橡胶产品,就起身顶着骄阳、冒着霏雨,无数次地往返于相距几十公里的厂家和医院。终于在1959的夏天研制出了一种性能、尺寸符合实际要求的双气囊三腔管,1960年7月就成功实现了临床应用治疗。许多外国专家得知消息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中国人不可能掌握这样的技术”。

殊不知,这一标志着新中国外科重大医学创新的背后,是仲剑平呕心沥血的披荆斩棘之路,他付出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无影灯下挑灯鏖战,全力以赴,抢救病人;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为了攻克医疗难关,苦思冥想,寝食难安。只是仲剑平从不言败,他用最坚韧最执着的信念去迎接每一个挑战。

在早期的外科手术中,时常出现小肠粘连现象,造成不同程度的肠梗阻,只有通过第二刀、第三刀才能解决问题,但是刀开的越多,粘连越厉害,最后只有将小肠整个切掉,虽然保住性命,但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很差。

仲剑平决心攻克这一难题。在多次的实践中,他发现肠粘连主要是因为小肠在拐弯时角度太小,容易粘在一起引起肠梗阻。于是,他首创使用小肠内固定术治疗广泛性、复发性、粘连性肠梗阻,将小肠的拐弯处从锐角变成钝角排列,按理想的方法让粘连生长愈合,效果卓然显著。

这项技术一直沿用至今,整套治疗方法被载入了我国《手术图谱》,成为他人的借鉴。

下一页:“哪怕这个手术我做了一万遍,我也还是会认真再看一遍图谱,因为我要对病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哪怕这个手术我做了一万遍,我也还是会认真再看一遍图谱,因为我要对病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在仲剑平的育人词典里,最贴切不过一个“严”字。

“严肃、严厉、严谨”是对他从医执教六十年的最真实写照。

五十年前,当一大批历经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枪林弹雨的医疗骨干汇集在仲剑平身边的时候,他被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感动了。“他们是我军医学发展的未来啊。”仲剑平每每回忆起这段历史,都笑着说:“当时我刚三十出头,带的学生却是抗美援朝回来的干部,很多都是团职以上,我每堂课都要准备很久,生怕有半点疏漏,就是他们让我养成了日后严谨治学的好习惯。”

从1950年到1999年,仲剑平先后担任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卫勤系、护理系等30多个班级大班的授课和临床带教,他悉心培育的硕士、博士,其中不乏像景在平、张少成、张春才这样的三级教授,方国恩、郑成竹、胡先贵等这样的名医名家,许多学生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是我军普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坚。

满园桃李各争春,重在后人超前人。这是仲剑平永恒的追求。作为他的开门弟子,景在平教授最有感触。他每当忆起恩师当年对他的教诲,心里总是感慨万分。

“仲老是一个极具远见卓识的人,二十年前他就提出了学科专业化的发展思路,他指引我去开垦一片别人不曾重视的处女地——血管外科。当时我心中彷徨,甚至有些胆怯,可是他不言放弃,不断地鼓励我帮助我。时至今日,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在业内获得了公认,每当仲老听到“微创治夹层,去找景在平”时,他就高兴极了。只是他从来不提及这项成就中有他重要的一份,在他心里,只要学生取得成就就是对他莫大的肯定。”

成长途中关关享沐不尽师恩,前行道上步步秉承一代师风。如今景在平教授已是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全军血管外科学组组长、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的普外科主任。

长海普通外科学也最早实现了科室专业化,从一个普通病区发展成为六个病区,从一个专业发展为十几个专业,成为军中翘楚,这一重大变革与发展蕴含着仲剑平大量的心血和期待。

足以先行、以身试教,这也是仲剑平教人育才的准则。年近九十高龄的他,还总是提着包,一有空就看书、审稿、著书,由他领衔撰写的约400万字的《军队医疗护理常规》至今仍然是军队医院医疗、护理的法规;每次手术前,他都会翻阅手术图谱,即使这个手术已经做了数千次,他仍旧一丝不苟地对待。他说,“哪怕我做了一万遍,我还是会认真再看一遍图谱,因为我要对病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他的学生们总是被他勤奋严谨的精神所感染,被他常年如一日的教诲所影响。仲剑平一直告诫他们,要严谨,要谦逊,不能夸夸其谈,不能妄自菲薄。临床科研就是要针对病人救治过程中的难点去研究、去创造,来解决临床中的问题。

研究生、本科生技能考评,仲老总是很谦虚的坐在普通的评委席上,对于每一个细微的环节,他都严格把关。不仅如此,他时常主动给考核的学生亲自授教。他说:“考试只是一种形式,要寓教于考,把教学放在考试中,通过考试推动教学,才能夯实他们的基本知识。”

在仲老的心里,教育是事业,是奉献;是科学,是求真;是艺术,是创新。充裕的知识只是基础,而更重要的是站在讲台上的艺术„„

下一页:“外科医生不是一个技匠,不能只单纯追求技巧,要将医术、医德和医心融为一体,大道而成,卓然一家。”

“外科医生不是一个技匠,不能只单纯追求技巧,要将医术、医德和医心融为一体,大道而成,卓然一家。”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在仲剑平身上,我们分明看见中华民族扶危救难的传统医德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的完美结合。他始终把自己与民族的命运牵连在一起,把自己视作一名随时听从党召唤的战士,只要一声令下,便英勇赴难,义无反顾。

1965年,他奔走在280公里长、海拔3000米高的云贵高原,参加铁道兵西南医疗队,任外科组长。

1976年,他坚守在余震不断、艰苦卓绝的唐山,担起唐山抗震救灾医疗队外科组组长的重任。

2008年,他留守后方,作为专家组组长,为抗震救灾钢铁战士刘东等一大批来自灾区的伤员救治献计献策。

……

2009年,在长海医院建院六十周年庆典大会上,仲老作为“终身成就奖”代表缓缓走上讲台。他笔挺了身子,向在场所有的来宾,敬起一个庄严的军礼,整整三秒钟,会场一片寂静,随即一片掌声雷鸣般响起„„

仲老的一频一举总能打动每一个人,不因为他的地位身份,不因为他的深厚年资,只因他宽厚博大的胸怀,勇挑重担的肩骨。仲老的心里承载了每一个患者,只要还有呼吸,只要还有心跳,他就倾尽心血,不负生命的嘱托。

参加唐山抗震救灾时,条件十分简陋,余震不断,住的是抗震棚,吃的是白菜、豆腐和腌菜,睡在床上还不时有余震袭扰。有一次,仲老和张少成医师正在给一个甲状腺巨大肿瘤病人实施切除手术,术中余震突然来临,抗震棚手术室震得格格作响,似乎就要倒塌。所有人都在等待仲老做决定,是否放弃手术,离开手术室。但是仲老全神贯注,淡淡地说了句,“棚不倒下,我们不走”,就这样,大家齐心协力,直至手术结束,把病人安全送回病房。在艰苦卓绝的9个多月里,所有的伤病员都把他看作是自己的亲人和恩人,家家户户都念叨着这位人民的好军医。

坚竹经霜催成薪,澎湃热血一腔情。

仲老的人格魅力中有一种别样的张力,他会用自己有限的躯体去保护每一个受伤的生命,用自己的光和热去照亮身边每一个需要温暖的心灵。

2008年5月12日,当人们奔走相告汶川遭遇特大地震,仲老立即放下正在编写的《中国外科年鉴》,起身前去院长、政委办公室。他说:“国难当头,我真想立即到前线去救治伤员,我有丰富的救治经验啊,但是我知道我年龄大了,我如果拖累大家,就是对四川人民的不负责任。我恳请院长、政委,让我参加留守后方的救治队伍,发挥余热,我一定竭尽全力去救每一个病人,请你们相信我!”„„

强烈的赤子之心和报国之情,筑起仲剑平作为一个当代军人的人生坐标,是仲剑平在医学道路上前行的正确指引。

自1983年开始,仲剑平在繁忙的医教研工作之余,又担负起《中国外科年鉴》副主编、主编的重任,每年出版一卷(每卷约100万字),及时、全面、准确地向国内外读者反映我国外科各专业在最近期间的成就与进展,为医疗、教育、科研工作提供宝贵的资料和信息,同时也为祖国的医学宝库增添连续性的史料,该书现已被中国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哈佛大学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DNL)、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等全球最高层次图书馆、库收藏、收录。仲剑平说,他把审定资料当作自己再学习的过程,这些厚厚的年鉴既是中国人外科探索的宝贵财富,又是自己无声的老师。

后记:

仲剑平总是这样,不曾因为艰难险阻,动摇过攻克难关的决心;他不会因为半载功勋,抑制住不懈追求的热情;他不愿因为功名利禄,迷失了医者前行的方向。他无时无刻都在用自己的点滴言行树立起一名人民军医的标杆。

90岁的仲老,依然“年轻”。(朱奎 侯双 钱靓婕)

下载仲剑平:汶川地震时恳请把自己留在后方的军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仲剑平:汶川地震时恳请把自己留在后方的军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