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星上将还是三星连长,远征军的失败是史迪威的锅吗?[推荐]
三星上将还是三星连长,远征军的失败是史迪威的锅吗?
1942年5月20日,印度的英帕尔迎来了一百多个人,他们从缅甸人迹罕见的密林里辗转步行20天,终于依靠着超人般的意志走了出来,为首的是一个叼着香烟的瘦弱老头,他带领部下一人不少穿越缅甸走到印度的情景被一位画家画下来,他便是二战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刚升任为陆军中将的约瑟夫·史迪威。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面对蒙圈状态的东南亚同盟国守军,大日本帝国势如破竹相继占领了印尼、菲律宾,越南等几乎大半个东南亚,美军司令温莱特中将率领十万士兵投降,日本距离口中的“大东亚共荣”仅剩一步之遥,士气低落的美军急需一个英雄人物来激励士兵和国内民众的信心,于是各大报纸把盟军中缅印战区司令史迪威被塑造成了一名老当益壮,富有冒险精神的英雄,腐败落后的中国在他的带领下勇敢的抗击日军,阻止掉日军想要迅速占领东南亚的势头,狠狠地打击了日军战无不胜的嚣张气焰——而他带领一百多人英雄般抵达印度的背后,意味着10万出国作战的远征军被丢弃在白骨铺成的野人山任人宰割。▲宋美龄一直在尽力拉拢史迪威和蒋介石之间的友好关系远征军第一次赴缅失败的原因到底在谁,是史迪威,是蒋介石还是远征军的中国指挥官,很多人各执一词,我们先从史迪威这个人说起,1904年史迪威和很多名将一样毕业于大名鼎鼎的西点军校,两年后担任西点现代语言系教官,1911年来华旅游正巧目睹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担任司令部情报工作认识了马歇尔,1920年再次来华奉命学习汉语,期间对中国社会情况和各界人物做了深入的了解,并给自己取中文名为史迪威,1928年代理步兵15团参谋长,1929年任美国本宁堡步兵学校战术系主任,但因其性格尖刻狭隘被称之为“醋性子乔”,后因与同事关系不合被调往中国,1935-37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他带着情报组考察中国众多地区(包括延安,并预言中共比国军更有发展潜力),1942年3月晋升中将后任命为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以上的资料就是说,在缅甸作战之前史迪威本人大部分时间担任的都是文职工作从来没有参加过实战,但是他却认为等待了几十年展现自己真正实力的机会终于到了,于是尽力在蒋介石手里争取军队指挥权。▲其实不光老蒋,因为驼峰航线分配导致陈纳德将军看他也很不爽
可在到任不久就出现他和蒋介石的第一个分歧,或许更“了解”中国军队实力的蒋认为应该让几个师分散开在日军进攻时不要硬刚,等到日军撤退时才集中发起反击(怎么感觉很像共军的游击战术),并警告史迪威说千万不要集结部队,一旦集结肯定会被日军立刻围歼,史迪威则觉得蒋介石这种理念太怂,因为美国的军事理论强调进攻而不允许化整为零这种削弱战斗力的方法,他认为远征军应该采取纵深防御战术,即部队坐着汽车一个接一个的快速连续出击。至此两人关系日趋恶化,史迪威甚至在日记写道“什么命令!一头蠢驴!”然后给老蒋取了个外号叫“花生米”。(知足吧,他给自己总统罗斯福取的外号叫“橡胶腿”)。后来因为史迪威向美国政府建议放弃对重庆政府的援助而改为援助延安,两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史迪威甚至一度和罗斯福计划暗杀掉老蒋(蓝鲸行动)。
▲史迪威在亲自检查士兵穿的鞋是否有破损史迪威自己的原因?平心而论史迪威是个才华横溢的语言天赋超群者,并且身为将军坚持每天写日记(虽然第一次写到蒋介石就说蒋介石在捣蛋),在后来的印度兰姆伽军事基地可以看出十分擅长训练士兵,不过他纸上谈兵的一系列指挥也暴露出他战术上的无知,战场上连自己指挥的中国军队和敌军的实力差距毫无概念便一门心思的奉行美军的持续进攻、快速机动作战方法,全然不知这种作战方法只适合补给充足、物资无限的美军,一旦指挥的部队完不成自己预计的效果就一味的抱怨中国军队缺乏勇气拖自己后腿,而中国军队当时的训练和武器连日军都比不过怎么可能完成他理念中美军才能完成的目标。可惜他的这种理念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他性格烈火,尖酸刻薄,十分傲慢”这是陈纳德将军也是所有入缅作战的英国将领和中国将领对他异口同声的评价,早在1929年担任美国步兵学校战术系主任时就因为和同事关系不合被调往中国,在1939年回国后不久又因与其他同事关系再次被调离,作为一个中英美三国的外交能力最重要的联合指挥官,却让一个连普通人际关系都维护不好的人来担任,这在一开始或许就是个最大的错误。甚至在后来1944年史迪威被调离时一声不吭直接就走,来接任的魏德迈打电话询问他离职前没来得及交接的远征军作战计划,答曰:没有计划!▲史迪威和廖耀湘在一起的傲慢姿态
虽然他战术指挥能力不见得出色,与军官之间的关系也不和谐到哪去,但是因为多年担任军校教官,在训练士兵方面却是出类拔萃,很多他受指挥过的士兵都称他为“三星连长”。意思是说史迪威如果是一个连长绝对是最优秀的可如果是个将军却不合格,在平时生活中史迪威特别体贴士兵,早在中国担任观察员时便曾跟随中国军队一同行军,和士兵们一起在茅屋里同吃同住,并且在远征军入缅的战斗中执着的认为:中国军队的士兵刻苦耐劳,下级军官也无问题,营团级好坏参半,而军师长级别的很少能有效率的。因此他提出“要中国兵不要中国军官,尤其是中国高级军官”,但像这种想要从中国抢过来整编制的军队由他自己指挥是不可能的。▲史迪威探望受伤致残的中国士兵,摘下帽子脸上满是凝重和关心
于是在最后发现根本没人真正听他指挥,而战斗即将失败时便擅自率领自己的指挥部离开大部队撤往印度,并三个星期扎无音讯,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电报通知任何人,直到被美驻华代表团转告,蒋介石才知道史迪威已经抵达印度半个多月,这难道是一位中国战区总参谋长、中印缅战区美军总司令应该做的事情吗?陈纳德将军坦率的评价说:“如果他是一名连长或者营长,他只需要对其直接指挥的部队负责,这种行为确实值得称道,可是作为身负重任的亚洲美军指挥官和中国战区参谋长,他私自离开部队并且三个星期音信皆无的行为,则是一种令人震惊的无知和不负责任”。若按军法弃部潜逃者本该枪毙!▲史迪威和远征军士兵一起趴在前线探查敌情 这么说远征军失败的屎盆子就得全盖在史迪威头上吗,我觉得咱们应该再看看我们另一个盟友英军,最一开始中美联合提出远征军计划支援驻缅英军时,英军是拒绝的:我堂堂大英帝国的怎么会让别国来帮助,万一击败日军后他们占据缅甸不走就得不偿失了。但是没过多久真的顶不住了怎么办?那就再来一次大撤退吧!英军司令亚历山大上将就是靠敦刻尔克拿法军当炮灰掩护英军逃跑而出名的,于是在1942年3月从南方军区被调过来让他故技重施一次,便告知蒋介石可以派遣远征军入缅,但一连申请六次入缅都被拒绝,英军忽然态度转变,这种小心思老蒋再怎么傻也能看出来“事出无常必有妖”,不过重点在于亚历山大将军居然亲自飞到重庆向蒋承诺:“我们决定坚守阵线绝不撤退,阵线稳定后便准备进攻!”老蒋为了尽快打通中缅公路只好逼着自己去相信这是真的。▲远征军的意义在于保护中国和美国之间最后一条补给通道,而入缅作战失败后中国只能靠危险的驼峰航线勉强维持补给
当10万远征军入缅以后按照史迪威、杜聿明的平满纳会战计划节节撤退吸引日军第五十五师团进入预定地点打算围攻时,英军突然弃守普罗美,远征军侧翼大开,围攻反变成面临腹背受敌的状态,作战计划成为泡影,英军无心恋战只想着撤退,宁可炸毁所有军需物资以免落入敌手也不提供给友军,远征军沦为掩护逃跑的炮灰,经历一番阻击战后弹尽粮绝,只能撤向野人山的死亡之路。另一边孙立人一路殿后掩护英军到达印度,却被英守军忘恩负义要求军队缴械按难民处置。其次在中国这边也脱不了干系,顶头上司蒋介石无论政治策略还是军事能力都皆属平庸,战时却非要处处插手,因为史迪威在30年代考察中国后曾经对美国政府说援助中共比援助国军更加靠谱,蒋介石便一直对其保有戒心,当史迪威向蒋介石索要指挥权时害怕自己失去军事大权,口头上给予史迪威远征军指挥全权,背后又指示杜聿明搞另一套,再到后来又安排了罗卓英为远征军司令,本来史迪威就没怎么指挥过大兵团作战,这下好了,三个人三个意见指挥作战时一片混乱,比如平满纳会战,亚历山大希望让远征军去解救被8000日军包围在仁安羌的英军,史迪威安排给罗卓英,罗卓英为保存实力只派了孙立人手底下的一个113团做做样子。
▲好在孙立人将军手下这个团在团长刘放吾的带领下英勇无比成功完成仁安羌解围战,可惜英军只道声谢扭头就跑了而这个113团离开驻地巧克伯当后,防守平满纳的远征军第五军收到被解救的英军“错误消息”有股日军在113团离开后趁机窜入巧克伯当意图包抄远征军侧后,第五军为避免包围立刻决定全军撤离,而在第五军撤退时,杜聿明与史迪威又发生了分歧,罗卓英、史迪威要求把第五军戴安澜的200师用汽车运送至巧克伯当剿灭窜入的日军,杜聿明认为应该退守棠吉等地,史迪威坚持己见直接命令戴安澜,200师的两个团只好坐车到达巧克伯当后却发现没有一个敌人只有在撤退的英军,为此耽误三天时间然后火速返回打算防守棠吉时,却被日军先一步占领棠吉,可见当时的远征军高层指挥有多么的混乱、毫无效率,也怨不得史迪威会被气的直接“离家出走”消失半个多月。▲200师被往返调动,3天的时间全部浪费在路上
还有就是史迪威口中说的中国军队军官能力和风气,远征军共有三个指挥官,史迪威指挥能力确实只能算的上“办公室将军”,但是远征军总司令罗卓英却可以算的上是百战名将(虽然一大部分是在江西“剿匪”时刷出来的),可惜的是名义上是总司令,实权却攥在副司令杜聿明手里,杜聿明虽然可以说也是响当当的名将,但是他也有黄埔军校出身的通病:当时的军校只能算得上是短期培训班,教官也同样没有大规模作战经验,所以学员们指挥一个旅一个师得心应手,但是要指挥大兵团作战就抓瞎,这点在解放战争中几次大会战的一触即溃就可以看出。高级军官勾心斗角,下面的中级军官更是不堪,孙立人回忆说因为指挥混乱,国军各部乱兵在英军缅民逃空了的曼德勒城里搜劫民宅商铺,足足耽搁了十天之久却未能组织任何防御!他担任曼德勒卫戍司令时,部下曾拦截了第5军的汽车,装满了搜刮来的非军用物资说是要驶往密支那运回国。鉴于杜军长乃撤退总指挥,孙也只好摇头准予放行,史迪威正是经常亲自接触远征军普通士兵,早就深知这点,才会在之前向蒋介石要求“只要中国士兵,不要中国军官”然后打算安排全员美国军官进入中国军队,可惜枪杆子里打出来的老蒋当然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说到最后,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的失败并不是某一个指挥官的错误指挥导致的,就像在仁安羌解救被8000日军围困的英军,罗卓英本来打算拿眼中“杂牌军”孙立人手下一个团作为弃子去做样子,但这个团硬是成功把英军解救出来。说到底无非是中美英三个国家各怀鬼胎的想利用远征军达成各自的利益,两个首要领导史迪威和蒋介石又互相记恨对方,高级军官在没有明确主权到底归谁的情况下,一片混乱指挥,师级部队视彼此为嫡系、杂牌遂各自为战,这场战争从最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只可惜那么多优秀中华儿女在他们手里变成了权力争夺的工具,葬送在异国他乡。参考资料:知乎维基百科铁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