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好工人
做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好工人
殷艳莉
曾几何时,工人这个岗位不再是令人羡慕的职业,而是成了无能、平庸的代言词,一听说是个工人,大多数人的第一反映就是这个人没出息,没能耐,但是看了“好工人永远不会被淘汰”一文后,让我改变了对工人这一词的看法。
工人设计师王海是一个有着36年工龄的老工人,他有过“下海”的冲动,也有过“提干”的机会,但他仍是选择了当工人,而且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最终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并被称为“工人设计师”。王海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人有没有前途,与工人的这个身份和岗位,没有必然关系。北京公交车售票员李素丽,她的岗位再普通不过了,可她却凭着对工作的极大热情和一颗火热的心,温暖了多少乘客的心,成了全国人们学习的对象。郑州车站的客运员张海燕,是我们铁路工人中普通的一员,她兢兢业业地工作,对旅客亲人般的关怀,使她的事迹传遍全国。离我们比较近的我们车辆段已经退休的职工魏秀德,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可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任劳任怨,他总是第一个来上班,也是最后一个离去的,他在平凡的工人岗位上干了一辈子,正是他这种对工作的认真态度,使他连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劳动模范,还获得了火车头奖章这个铁路最高荣誉。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虽是个平凡的岗位,只要我们努力,也同样可以做出很好的成绩来的。
而我们现在许多工人都觉得自己的工作岗位太普通,工作太枯燥,没什么意思,总想早点脱离这个岗位,而我们有没有仔细琢磨过,我在自己的岗位中是否尽力了,我的工作中还有哪些不足,能不能做得更好,有些方面能不能进行一些改进,当我们不是机械地工作,而是带着兴趣去工作的话,我想你会发现工作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现在铁路正处在跨越式大发展时期,这正是给了我们千载难逢的好机遇,让我们大家都努力地工作吧,做一个平凡但不平庸的好工人!
第二篇:平凡但不平庸
平凡但不平庸
今年四月份开始接触《平凡的世界》,直到十一月份才陆陆续续看完。它不像现代都市小说那样有太多的情爱泛滥,也没有夸张的艰辛奋斗历程,而完全以质朴、平实的语言展现原西县的人民昂扬的奋斗精神。“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一部作品会照亮你的人生,一个人的精神会成为你的信仰,这就是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这三位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或者说,是他们告诉我,坚强的意志才是战胜一切的法宝。我们会抱怨,我们会嫉妒,我们会消沉,我们很平凡,可是不平庸。少安不屈服命运的折磨、顽强抗争;少平是个知识分子却有着深厚的农民情结,时刻想着为双水村做出自己的贡献;晓霞是位女性却对现实事端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另外,她真的很勇敢,勇敢的让我震服!
孙少平——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孙少平的一生体现了平凡人
生的辉煌意义,他从一名高中毕业生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其间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贯穿他的思想的主线就是奋斗不息、坚韧不拔,无论面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高中学习期间,他每日吃饭时总是属于“黑非洲”那几个人,但他学习刻苦,心怀远大的理想。在高中毕业时同田晓霞的一次临别聚会上,他说他绝对不会变成那种什么“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几个褡裢,在石圪节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为几根柴禾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田晓霞虽是调侃之言,却的确说到了孙少平的心理深处,他惟恐他自己会被农村的那种传统的意识淹没,而决定离开家乡到社会上去独自奋斗。他坦然面对人生,将劳动看得高于一切,无论是当揽工汉还是当煤矿工人,他都是由于劳动而受到尊重也树立了他的信心。当他揽工为别人当小工背石头时,刚刚走出学校的他虽然背上伤痕累累却没有叫喊一声。当那些同他一起下煤矿的矿工去领工资,却连当月的生活费都不足用时,他真正地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同时他又具有现代意识,时时不忘学习,能文能武,也使他赢得了爱情,田晓霞不顾忌他的生活环境、工作事业方面与自己的巨大差异而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掏煤的男人”。虽然他和田晓霞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了,但是他仍然能承受所有的一切。勇敢真诚地面对生活。然而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尽管他一直致力于改变自己内心中作为一个农民的意识渴望超脱现实,但是总难以摆脱行为、思考都受到作为农民的身份限制,但是生活行事中却总受到身为农民的意识所影响,并自称是“以现实出发的哲学”。作者结局写到
原本渴望改变现状、有着远大抱负,并努力为之奋斗拼搏的孙少平,不知何时起变成了一个安于现状的煤矿工人,也许作者这样的安排更能体现“平凡”一词,从而达到全书的宗旨---平凡的世界!——对苦难劳动的眷恋:少平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为什么去干纯粹的在外人眼里可能低下的体力劳动呢,并且还表现得不亦乐乎?开始甚至还得掩饰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以便能够“入”这个门槛。这在社会中显得有些异样。在我看来,少平的这一举动,是源自他的农民情节。少平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少平清楚明白体力劳动者生活的艰辛,也知道他们的社会地位。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但作为一个被农民父亲含辛茹苦用汗水浇灌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他对劳动者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与尊重,这种尊重既有对劳动本身的尊重,同时也包含了少平对父亲,像父亲一样的劳动者的爱与尊重。他对体力劳动的无端渴望正是他对父亲的尊重与爱,对劳动热爱的体现。这种尊重与爱甚至植根于他的骨髓,以至于他必须投身到体力劳动中来让这种爱得到依靠。他在体力劳动中感受着父亲一样劳动者经历着的艰辛与坚韧品质,并因为分享了他们的艰辛而感到精神上的快乐。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的开卷所说“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体现出的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在孙少平身上以一种欲挣脱而不得分离的形式来寄托。
田晓霞——男性的精神导师。田晓霞出身于一个干部家庭,殷实的家境使她不必像男主人公孙少平那样为温饱所困,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的熏陶下,她的思想境界和内在品质都远胜于同龄
人。孙田两人初次见面时的田晓霞自信、热情、主动,而孙少平在这样一个“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学”面前,变得像“农民一样笨拙”。孙少平此时的智力和眼界均未完全开发,而使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绽放夺目光芒的,正是田晓霞。田晓霞在高中时期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一般的看法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孙少平“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孙少平已开始自觉接受田晓霞的指教,而田晓霞则慧眼独具地发现孙少平与众不同的“气质”,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大学后的一段时间田晓霞与孙少平联系间断,当再次在黄原的电影院见到孙少平后她为孙少平的改变而深深吸引,自此两人关系更加亲近。“后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加深了。但她(晓霞)和他(少平)在黄原相见之前,这种关系仅仅在同学之外另多了一种友谊的成份。在他们的年龄,这种关系是正常的,只是稍稍有些不平常罢了。”最后两人相爱,并在黄原的古塔山上模仿《热尼亚·鲁勉采娃》定下了“两年之约”,大学毕业后晓霞去了省报工作(与去大牙湾煤矿做矿工的孙少平分隔两地),2年的异地之恋并没有减弱她对少平的爱。然而“这个姑娘的冒险精神闻名全报社”,在陕南的洪灾中为了救一个落水小女孩“她几乎什么也没想就跳进水中”„„在“两年之约”的前夕戏剧性的发生了如《热尼亚·鲁勉采娃》一样的结局。可怜可爱拥有无限活力、超脱现实的梦想与爱情,并为之拼搏奋斗了一生的田晓霞,最终没能得到自己企盼的幸福(尽管幸福已经近在咫尺)!
孙少安——负重前行的跋涉者。本书中,孙少安是背负最沉重
包袱的人,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尚能够勉强度日。而弟弟孙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到外面“闯世事”,前提也是有哥哥在,他的“后方”就平安无事。孙少安不仅要同与生俱来的贫苦搏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出于对孙少安才干和威望的嫉妒以及“骚情”其女田润叶的不满,田福堂多次利用“阶级斗争”陷孙少安于困境。孙少安就是在这样来自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负重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除了不屈服于命运外,孙少安品行中的“仁”、“恕”也是书中表现的重点。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从担当一队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以及慷慨捐资助学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对他的“背叛”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胸襟,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孙少安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仁者”的典型。尽管只有高小文化,孙少安凭借生活的历练和聪慧的天资,使他对社会有着超出一般农民境界的独到理解。例如他初次见到田福军时一番“让农民撒手干想干的事,上面不要老指手画脚”的言论,其实质就是解放农村生产力;还有他在文革末期搞的“生产承包责任组”,其内容已同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差无几。
书的作者路遥去世十余年了,这十年中中国社会变化多么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人们越来越讲究实际,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宣传和炒作,愿意为一个逝去的描写过去生活的,似乎已经过去的这样的作家去花费精力了。但是十多年了,有许多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他们仍然在默默地读路遥的书。有一家青年报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很多青年人,仍然把《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而且呢,这一切都是悄悄发生的。既没有组织,也没有炒作,它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真正的敬意总是起自于默默的阅读。
第三篇:平凡但不平庸
平凡但不平庸
——我的中国梦
“路遥获得了这个世界里数以亿计的普通人的尊敬与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里的人们和地球人类的情感。”著名作家陈忠实给路遥及他的《平凡的世界》这样的评价。喜欢《平凡的世界》,平凡但不平庸,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如此,国家亦如此。
喜欢一本书,喜欢书中的话语,那些平淡而警策的话语不知多少次激励着我奋勇前进。“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像宗教徒对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只要他还对生活抱有理想,还能看到生活的希望,那么他就是幸运的!没有了生活理想,也许不会像无水之鱼一样立即死去,但一定会在浑浑噩噩中碌碌无为地虚度一生。生出来,活下去,我们的支撑是什么?除了物质,还必须有精神。像宗教徒一样对生活理想充满虔诚与热情,只要你这样做了,也许我们不会得到即时的物质回报,但精神的充实与平和却是比物质更加可贵的东西。“生活不能等待别人安排,要自己争取和奋斗,而不论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惜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有了生活理想还不够,我们必须有行动!这是不变的真理,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奉行的准则。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要劳动着就有希望!”
喜欢一本书,喜欢书中的人物,那些平凡却不平庸的人不知多少次引导着我披荆斩棘。少平——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他的一生体现了平凡人生的辉煌意义,从一名高中毕业生到一名煤矿工人,他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贯穿他的思想主线就是奋斗不息、坚韧不拔,正是这样一种精神使他无论面对何种挫折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希望。少安——负重前行的跋涉者,他承受着家庭与政治的双重压力,让我敬佩不已的是他不仅没有对命运屈服、向生活妥协,反而在不断地抗争中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与“恕”的品质。对他人“背叛”的不计前嫌与倾心相助,我看到的是一个“仁者”的形象。少平、少安俩兄弟用他们的行动形象而生动地阐释了生命的意义——平凡但不平庸,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喜欢一本书,不论是喜欢书中的话语还是喜欢书中的人物,说到底,就是喜欢它所蕴含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平凡但不平庸”这样的精神。“平凡但不平庸”,它道出了生命的真谛。“平凡”是宇宙人事的常态,世间万物有自己运行的轨迹,遵循着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小到个人到大国家,如果将之放在整个世界、宇宙当中,那么,一切都是平凡的,就像宇宙中的微粒。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一点,因为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以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他者,才能从心底里好好努力去超越平凡。平凡不等于平庸,平凡是一种待人处事的心态,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以诚相待、互尊互爱。我们拒绝平庸,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能不为虚度年华、碌碌无为而悔恨。平凡也可以伟大,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平凡而伟大”,我们也经常会疑惑这是不是一个悖论。无数的事实证明,平凡不仅可以伟大,而且正是因为平凡才更显其伟大。各行各业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感动中国的平凡的英雄们雄辩的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我也将《平凡的世界》中所传递的“平凡而不平庸”的信号作为我的职业及人生箴言,这是我的职业梦,也是我的中国梦。教师岗位是一个平凡的岗位,它只是千百岗位中及其平凡而普通的一个;教师也和普通的千千万万劳动者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的劳动着。平凡,不仅是我们的状态更是我们的心态,迎来送往一批批的学子,应对处理一堆堆的问题,平和的心态成了我们的必须。“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本着这样理念,我们在教育这一行业努力践行着“教书育人”的宗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只有以平和的心态、辛勤的工作,无私的奉献才能对得起这样的称号。“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追随前辈足迹,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不平庸,是我们不变的追求,也是我们对中国教育事业许下的承诺。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人,成为国家栋梁;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学校完善设施,为教学提供更好的环境;我们希望看到中国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日新月异。我们每一个教师以及教育事业工作者将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这是我的职业梦,也是我的中国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从教师的角度来追求我的中国梦这是理所当然的。
毫无疑问,不论是我——一名教师,从教育事业方面出发来期许我的中国梦,还是其他行业的工作者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来期许他们的中国梦,所有这些小的中国梦加起来就是一个大的中国梦。中国梦,是我们最近经常听到也是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有中国梦!”这是我心底的声音,我想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共同的声音。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这头睡狮早已醒来,这条巨龙正在腾飞。不论是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还是各种天灾人祸中的应对处理亦或是近来十八大的顺利召开……,中国,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中国梦,引来了越来越多人谈论。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谈中国梦时,更多的是希望与憧憬;但外国人在谈中国梦时却不时带有一种惶恐与误解。“平凡但不平庸”这样的人生箴言同样适用于中国梦,这亦是中国作为一个和平友好的大国,长期以来对外政策的一个阐释。平凡,是我们的态度,我们一直并将继续遵循“和平友好,共同发展”方针,构建和谐世界亦是中国梦题中之义。但是我们不平庸,近代中国的屈辱,深刻的告诉了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只有让自己足够强大才能在世界之林占据一席之地,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喜欢《平凡的世界》,喜欢它所传递的信念,“平凡但不平庸”这是我的职业梦、人生梦,也是我的中国梦,还是我的世界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希望中国的教育事业可以在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中获得长足的、健康的发展。而这一梦想的实现,当然离不开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以及所有爱好和平与发展的中外友人的共同努力。“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我们就是要这样,记住自己平凡的身份,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事,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去实现我们的梦想——职业梦、中国梦、世界梦。拒绝平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仅以此句,与君共勉!
第四篇:平凡但不平庸
平凡但不平庸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当我合上书的那一刻,心里不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只记得那是我读过的最长的小说,看似那么平淡的一切,不只是从哪里延伸出了一种魔力,让我静静地读完。
此时的夜有些深了,我站在窗前,远眺窗外,没有繁星,没有圆月,只有眼前的那一幅久久不能忘怀的画面,我似乎看见了孙少平,一个人站在矿山上,心底发出的是怎样的一种呐喊,怎样的一种坚韧,亦或者是怎样的一种责任。
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用一种最平淡的视角描绘出的却是一种让人不得不深思的现实,那是一种来自于心灵的洗涤,那是一种唤起沉睡在心底的力量。
少平----一个不甘平凡的男人,用自己并不宽广的臂膀教会了我,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坚毅,什么是感情。
为了父母,为了哥哥,为了妹妹,他默默地忍受一切。默默地奉献,让父母住上好的窑洞,他不论多么辛苦也从不抱怨,为了让哥哥家庭和睦,他担起了一个家的责任,看到妹妹考上了大学,他发自内心有一种幸福,就是这样一个男人,感情却不是那般如意,从开始的红梅到后来的晓霞,他一定是真的付出了,让我难以忘怀的一个场景是晓霞在抗洪
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献身。他听到这个噩耗后再翻看着关于晓霞的一些东西,作为一个男人,内心的一种无助与孤寂,在这个已经有些污浊的世界里让我看到了一丝净土,知道红梅偷东西之后,他的表现也许不单单是出于对她的爱,更深远的是一种友谊,一种善良。
现代人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会不自觉地戴着面具做事,可是路遥却教会了我们宽容善良,那些可能已经被人们淡忘的良知又再一次被唤醒。
一个人无法选择他的出身,可是他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正如书中表达的那样,他是生活在世界最底层的人,却生活的最充实,躲在四面透风的房子里,用一丝微弱的光芒汲取知识,用一颗最善良的心拯救那个同他一样可怜的孩子。
不,他不是可怜的人,因为他足骨强大,他足够勇敢,有着铮铮铁骨,百折不挠的精神。他有着已经让我渐渐淡忘的爱。
故事没有一丝惊险的画面,没有一点跌宕起伏的场景,用的只是生活中最真实的本色,突然让我觉得平凡真好,是一种最大的幸福,此时的我变得那么渺小,原来一直追求的只是一种看似美好的东西。
现在的人们活的太累了,但这并不是生活赋予的,而是自己一步步的走向,急功近利的表现,不断地向上攀爬,每天为了琐事不停的纠缠,缺乏的是那一种自身的努力,缺乏的是一个本该明晰的目标,不论你走了多远,请不要忘记,你为什么出发,回头看看已经走过的路,留下的是一片什么呢?
当世界抛弃你的时候,自己选择的不该是怨天尤人,而是要奋起勃发,不论世界如何对你,我也要笑着面对生活的一切,因为有爱,因为希望。
历史的长河又走完了一页,可是沉淀在其中的力量我们不能忘记,也许我是那个最平凡的人,但我却不会做一个平庸的人,夜晚的风有些寒意了,当我转过身时,我看见了那在远方微笑的少平,谢谢你给予我的力量!
第五篇:平凡但不平庸
平凡但不平庸
今年四月份开始接触《平凡的世界》,直到十一月份才陆陆续续看完。它不像现代都市小说那样有太多的情爱泛滥,也没有夸张的艰辛奋斗历程,而完全以质朴、平实的语言展现原西县的人民昂扬的奋斗精神。“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一部作品会照亮你的人生,一个人的精神会成为你的信仰,这就是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孙少安、孙少平、田晓霞,这三位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或者说,是他们告诉我,坚强的意志才是战胜一切的法宝。我们会抱怨,我们会嫉妒,我们会消沉,我们很平凡,可是不平庸。少安不屈服命运的折磨、顽强抗争;少平是个知识分子却有着深厚的农民情结,时刻想着为双水村做出自己的贡献;晓霞是位女性却对现实事端有着自己独立的见解,另外,她真的很勇敢,勇敢的让我震服!
孙少平——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孙少平的一生体现了平凡人生的辉煌意义,他从一名高中毕业生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其间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贯穿他的思想的主线就是奋斗不息、坚韧不拔,无论面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高中学习期间,他每日吃饭时总是属于“黑非洲”那几个人,但他学习刻苦,心怀远大的理想。在高中毕业时同田晓霞的一次临别聚会上,他说他绝对不会变成那种什么“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几个褡裢,在石圪节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为几根柴禾或者一颗鸡蛋和邻居打得头破血流,牙也不刷,书都扯着糊了粮食囤„„”,田晓霞虽是调侃之言,却的确说到了孙少平的心理深处,他惟恐他自己会被农村的那种传统的意识淹没,而决定离开家乡到社会上去独自奋斗。他坦然面对人生,将劳动看得高于一切,无论是当揽工汉还是当煤矿工人,他都是由于劳动而受到尊重也树立了他的信心。当他揽工为别人当小工背石头时,刚刚走出学校的他虽然背上伤痕累累却没有叫喊一声。当那些同他一起下煤矿的矿工去领工资,却连当月的生活费都不足用时,他真正地体会到了劳动的价值。同时他又具有现代意识,时时不忘学习,能文能武,也使他赢得了爱情,田晓霞不顾忌他的生活环境、工作事业方面与自己的巨大差异而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掏煤的男人”。虽然他和田晓霞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了,但是他仍然能承受所有的一切。勇敢真诚地面对生活。然而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尽管他一直致力于改变自己内心中作为一个农民的意识渴望超脱现实,但是总难以摆脱行为、思考都受到作为农民的身份限制,但是生活行事中却总受到身为农民的意识所影响,并自称是“以现实出发的哲学”。作者结局写到原本渴望改变现状、有着远大抱负,并努力为之奋斗拼搏的孙少平,不知何时起变成了一个安于现状的煤矿工人,也许作者这样的安排更能体现“平凡”一词,从而达到全书的宗旨---平凡的世界!——对苦难劳动的眷恋:少平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为什么去干纯粹的在外人眼里可能低下的体力劳动呢,并且还表现得不亦乐乎?开始甚至还得掩饰自己知识分子的身份以便能够“入”这个门槛。这在社会中显得有些异样。在我看来,少平的这一举动,是源自他的农民情节。少平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少平清楚明白体力劳动者生活的艰辛,也知道他们的社会地位。虽然是一个知识分子,但作为一个被农民父亲含辛茹苦用汗水浇灌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他对劳动者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与尊重,这种尊重既有对劳动本身的尊重,同时也包含了少平对父亲,像父亲一样的劳动者的爱与尊重。他对体力劳动的无端渴望正是他对父亲的尊重与爱,对劳动热爱的体现。这种尊重与爱甚至植根于他的骨髓,以至于他必须投身到体力劳动中来让这种爱得到依靠。他在体力劳动中感受着父亲一样劳动者经历着的艰辛与坚韧品质,并因为分享了他们的艰辛而感到精神上的快乐。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的开卷所说“谨以此书献给我生活过的土地”体现出的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在孙少平身上以一种欲挣脱而不得分离的形式来寄托。
田晓霞——男性的精神导师。田晓霞出身于一个干部家庭,殷实的家境使她不必像男主人公孙少平那样为温饱所困,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的熏陶下,她的思想境界和内在品质都远胜于同龄人。孙田两人初次见面时的田晓霞自信、热情、主动,而孙少平在这样一个“又洋又俊、穿戴漂亮的女同学”面前,变得像“农民一样笨拙”。孙少平此时的智力和眼界均未完全开发,而使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绽放夺目光芒的,正是田晓霞。田晓霞在高中时期已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一般的看法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孙少平“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孙少平已开始自觉接受田晓霞的指教,而田晓霞则慧眼独具地发现孙少平与众不同的“气质”,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大学后的一段时间田晓霞与孙少平联系间断,当再次在黄原的电影院见到孙少平后她为孙少平的改变而深深吸引,自此两人关系更加亲近。“后来,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加深了。但她(晓霞)和他(少平)在黄原相见之前,这种关系仅仅在同学之外另多了一种友谊的成份。在他们的年龄,这种关系是正常的,只是稍稍有些不平常罢了。”最后两人相爱,并在黄原的古塔山上模仿《热尼亚·鲁勉采娃》定下了“两年之约”,大学毕业后晓霞去了省报工作(与去大牙湾煤矿做矿工的孙少平分隔两地),2年的异地之恋并没有减弱她对少平的爱。然而“这个姑娘的冒险精神闻名全报社”,在陕南的洪灾中为了救一个落水小女孩“她几乎什么也没想就跳进水中”„„在“两年之约”的前夕戏剧性的发生了如《热尼亚·鲁勉采娃》一样的结局。可怜可爱拥有无限活力、超脱现实的梦想与爱情,并为之拼搏奋斗了一生的田晓霞,最终没能得到自己企盼的幸福(尽管幸福已经近在咫尺)!
孙少安——负重前行的跋涉者。本书中,孙少安是背负最沉重包袱的人,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尚能够勉强度日。而弟弟孙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到外面“闯世事”,前提也是有哥哥在,他的“后方”就平安无事。孙少安不仅要同与生俱来的贫苦搏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出于对孙少安才干和威望的嫉妒以及“骚情”其女田润叶的不满,田福堂多次利用“阶级斗争”陷孙少安于困境。孙少安就是在这样来自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负重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除了不屈服于命运外,孙少安品行中的“仁”、“恕”也是书中表现的重点。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这是超出农民狭隘门户观念的。从担当一队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以及慷慨捐资助学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对他的“背叛”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胸襟,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孙少安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仁者”的典型。尽管只有高小文化,孙少安凭借生活的历练和聪慧的天资,使他对社会有着超出一般农民境界的独到理解。例如他初次见到田福军时一番“让农民撒手干想干的事,上面不要老指手画脚”的言论,其实质就是解放农村生产力;还有他在文革末期搞的“生产承包责任组”,其内容已同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差无几。书的作者路遥去世十余年了,这十年中中国社会变化多么大,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人们越来越讲究实际,应该说不会有什么宣传和炒作,愿意为一个逝去的描写过去生活的,似乎已经过去的这样的作家去花费精力了。但是十多年了,有许多人,特别是很多年轻人他们仍然在默默地读路遥的书。有一家青年报做了调查,结果发现很多青年人,仍然把《平凡的世界》列为对他们人生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而且呢,这一切都是悄悄发生的。既没有组织,也没有炒作,它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一个道理,就是真正的敬意总是起自于默默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