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调研文章所需资料
一、1—5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从统计数据看,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1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同比增长15.1%,增幅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35.6亿元,同比增长13.6%,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80.4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
1-5月份,全区14个工业行业中,10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增速较快的行业有:石油石化行业增长58.4%,有色行业增长37.4%,电力行业增长14.6%,冶金行业增长17.1%,轻工业增长23.1%,化工行业增长14.6%。下降的行业有:建材行业下降8.8%,电子行业下降42.4%,烟草下降15.7%。1-5月份,在全区主要监测的50种工业产品中,有42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增长面达84%。
1-4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77.9亿元,同比增长28.8%;实现税金43.6亿元,增长29.4%;实现利润27.8亿元,下降23.0%;全区规模以上企业770户,亏损348户,亏损面45.2%,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1.1倍。
二、支撑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新建投产的重点工业项目有效扩张壮大全区工业经济规模。2011年下半年以来新投产的一批工业重点项目,成为全区工业经济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工业新的增长点。如:宁夏石化 500万吨炼油、青铝30万吨电解铝新增生产能力,拉动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增速近4个百分点。
(二)支柱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煤炭、电力两大支柱产业稳定发展,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能提供有力支撑。1-5月份,“两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4.2%,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约4.7个百分点。预计到6月底,“两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将继续占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
(三)大中型工业企业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继续彰显。1-5月份,大中型工业完成增加值139.7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3.5%,拉动全区工业增长12.7个百分点。
(四)六大高耗能行业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强。1-5月份,全区六大高耗能行业(电力、冶金、有色、建材、石油石化、化工)实现工业增加值161.4亿元,同比增长23.1%,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快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7.6%,拉动全区8.7个百分点,贡献突出。
三、我区工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从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的表象看,我区工业增速回落主要受去年的高基数、烟草行业下降明显、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回落、部分企业受季节影响停产等因素影响,突出问题在于:
(一)重工业拉动作用明显,结构调整压力增大。受资源禀赋、历史根源等多种原因影响,我区工业重型化特征明显。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新开工或新投产的项目多数仍为高耗能高载能项目,虽将成为我区工业的中坚力量,但全区工业经济过分依赖传统产业推动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工业结构调整压力增大。
(二)工业成本费用上升,两金占比高企,运营压力增大。1-4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成本费用为754.2亿元,是主营业务收人的85.9%,增幅高于主营业务收入2.9个百分点,企业盈利空间收窄。1-4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为244.8亿元,同比上升 19.6% ;存货为478.0亿元,同比上升26.1%,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合计占流动资产的45.8%,资金沉淀较为严重。
(三)工业所有制经济发展不平衡,非公经济相对弱小。1-4月份,全区规模以上非公工业企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全区平均6.6个和7.8个百分点,份额占比分别为26.6%和38.0%,公有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同时,在非公规模以上增加值中,传统工业占主要地位,新兴产业发展不足。
四、保持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对策建议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工业能否平稳运行,对于能否实现 “十二五”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工业运行下行压力逐步加大的情况下,建议自治区政府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工业企业正常生产,完成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的2012年工作目标。
(一)扩大有效需求,保证金融供给,促进工业企业正常生产。
1、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积极鼓励项目单位采用本区产品。我区经济总体属于投资拉动型经济,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是确保我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抓手。我区生产钢材、水泥及部分机电产品的企业多数为自治区骨干企业,其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且性价比较高。因此,要采用措施积极鼓励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项目单位,在满足功能需要、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本区产品,扩大有效需求。
2、加大金融改革服务力度,完善融资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建议自治区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企业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带动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进入工业领域。各金融机构要简化贷款程序,创新服务方式,重点保障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企业的资金需求,自治区财政对企业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对短期困难企业的到期贷款,各金融机构要予以展期或转贷。进一步扩大各级政府担保机构资本金的规模,充分发挥担保的杠杆作用。大力推广企业互保贷款模式,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在全部贷款中的比例,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出台临时干预政策,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开工。
1、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对列入“百家成长,千家培育”名单中的中小企业、新建企业和进行改扩建项目的企业,要全面落实各项减免税费的政策。继续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力促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通知》(宁政发〔2009〕62号)规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今年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实行减半征收;工业企业生产运输车辆道路通行费降低30%。特别困难企业经经信、财政、物价、社保、税务等部门审定后,可缓缴地方税收、排污费、社会保险费等。
2、对主要原材料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提高企业开工率。对主要原材料实施价格临时干预措施,落实大用户直购电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启动煤、电和高载能大企业的价格联动机制,统筹兼顾三者利益,共同应对困难。对电解铝、多晶硅等集中用电大户,积极推行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装备先进、环保达标的电石、铁合金、碳化硅、金属镁、金属钠等高载能企业也要比照试点实行大用户直购电电价和峰谷分时电价,研究制定推行用电企业、电厂、电网的多边电价交易。
(三)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鼓励困难企业转产转型。
1、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结合自治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加强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工业专项项目管理工作,突出扶持重点,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链延伸,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市场抗风险能力。
2、继续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困难企业转产转型。继续推进石化、冶金、水泥等原材料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坚决关停落后生产能力企业,鼓励运转困难的企业进行转产、整合,或向农业和服务业转型。
3、做好关停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工作,保证社会稳定。建议各级政府采取措施突出解决停产职工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五金”缴纳工作;并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工作,保证社会稳定。
总体看来,当前,工业经济运行既存在困难,也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我们对工业形势要有清醒的认识,坚定信心、从不利中发现有利,努力将不利条件转化为工作动力,在逆境中寻找突破口,切实增强工业整体实力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保持下半年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确保完成年初既定的经济运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全县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5.89亿元,同比增长20.5%,实现增加值13.52亿元,同比增长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3.7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增加值7.8亿元,增长8.5%;产销率为95.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536万元,其中利润-3202万元,税金2666万元,同比增长15.1%。在39家企业中,亏损企业20家累计亏损额5476万元,同比增亏3625万元。工业用电总量达1.58亿千瓦时,增长23.4%,占全县用电总量的72%,同比提高16.07个百分点。
主导行业发展情况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824万元,去年同期为-52万元,其中利润-2365万元,去年同期为-450万元。
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实现利税6万元,同比下降99.5%,其中利润-585万元,去年同期为738万元。
金属制品业企业实现利税724万元,同比增长35.2%,其中利润512万元,同比增长5.2%。
食品制造业企业实现利税1259万元,同比增长53.1%,其中利润869万元,同比增长56.2%。
其他行业企业实现利税-701万元,去年同期为840万元,其中利润-1633万元,去年同期为-145万元。
二、影响经济运行质量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工业呈现平稳增长、效益提升的发展态势,但受国内外市场变化和有关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县工业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县高度重视。
(一)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根据以上指标分析,当前影响我县经济运行质量的主要是金属压延加工业,在这里着重分析一下:
我县钢铁压延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长为我国北方著名的钢管和冷轧带钢生产基地之一,在廊坊市形成了“南有霸州,北有大厂”的产业格局,已经成为我县继牛羊屠宰深加工之后,对县域经济具有重要影响的主导产业,具有五高(规模化生产程度高、产业发展速度高、从业人员技术素质高、企业管理水平高、工艺流程科技含量高)和产销两旺的特点。但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许多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1、银行业为规避政策性风险,对钢铁业实行逐步退出战略,这也波及到钢铁压延产业,纷纷降低了信贷支持力度(工商银行总行已将钢铁压延业列入限制类企业,金华实业6000余万元贷款在3年内全部被撤出;建行对金铭精细的授信规模也由1800万元降至600万元;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部门也要求大厂农村信用联社对金铭、宝生、鑫恒基3家企业的授信由4000万元减少到3000万元)。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严重,钢铁压延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离开了资金,尤如鱼离开了水。目前我县钢铁压延业在银行压缩信贷支持规模的情况下,资金不足带来的问题已经显现。
2、黑色金属压延业成本较大。我县没有铁矿石、焦碳等资源,加上产品的市场多数在外地,交通运输和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
3、产品初级化明显。从产品结构看,我县的产品初级化比较明显,真正具有高附加值的不锈钢板材、彩涂板以及冷轧薄板的终极产品比例太少。
(二)政策问题。一是紧缩银根。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央行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75%的历史高位。各商业银行明显加大对贷款投放的控制措施,提高贷款条件,银行信贷规模受限,中小企业贷款难度增加,加剧了资金紧张状况,从而使相当一部分小型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固定资产投资对资金需求。二是新劳动法实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使很多企业现有的用工规则面临较大调整。从新法的意义来说,大大提高了对劳动者的保护,长远意义来看有利于构建企业和劳动者和谐的关系,提高企业竞争力。但是短期来看,则无疑会使很多目前在用工制度方面有待完善的企业增加人力成本。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民营企业,这部分开支将会把现有企业的人工成本再提高,这部分成本最后还是会被反映在产品上,企业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将会越来越弱。三是今年我县金属压延业面临结构调整任务重、节能减排难度大和成本上升压力大三大形势。当前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较为稳定,对钢材的需求依然旺盛,钢材市场有望继续高位运行,但是,国家加大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将继续给钢铁生产带来影响,特别是举办奥运会期间,对环境质量和安全的高要求,已经直接影响到环北京地区的钢铁产量和效益。
(三)成本问题。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从去年下半年起,原油价格、企业原材料、燃料、运转费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利率上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企业的成本费用压力依然较大,而产品出厂价格增幅较小,加大了企业生产成本,但是很多企业的终端的产品价格却始终涨不上去,企业盈利空间逐步缩小,生存空间、市场竞争能力日趋萎缩,经济形势面临着严峻考验,影响了企业生产积极性和扩大再生产。目前我县钢压延加工企业成品平均出厂价格同比增长50%,而原材料平均进价同比增长65%以上,出厂价格远不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二是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今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速度较快,近期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6.9关口,人民币升值削弱了出口企业价格竞争优势,出口企业汇率风险大为提高,出口企业成本加大,竞争力下降,利润空间越来越小,产生亏损。
(四)企业自身问题。一是工业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企业小、低、散的局面依然存在,企业产业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新兴产业的强力支撑,现有主要行业支撑又不够稳固。钢压延加工业占比重高,由于产业链条短,受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工业经济运行的平稳性。二是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拉动作用不明显。今年我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家。1-7月份,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544万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5%,拉动规模工业增长仅1.0个百分点。
二、后四个月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宏观形势趋紧、经济发展放缓时期,都是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也是富民强县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既要冷静分析形势,客观对待困难,更要进一步树立信心、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全县上下要咬定年初各项任务目标不放松,进一步分解细化目标责任,保持高昂斗志、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应对措施,破解工作难题。全县各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服务企业长效机制,深入农村、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深入项目建设第一线调查研究、宣传政策、上门服务,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落实新举措,解决新问题。集全县上下之力,攻坚克难,创新进取,以此促进自治县后发崛起目标的早日实现。
(一)强化经济监控管理,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全县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和调研分析,全面真实地掌握全县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及时形成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认真分析经济运行特点、趋势和问题,并对指标进展情况进行调度。二是抓好市场运行调节机制,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着重搞好发展平衡、利益平衡、市场平衡和资源平衡。加强经济动态监测分析和日常运行调节,积极创新综合调控手段,完善预警和预案管理机制,增强政府调控市场的能力。三是密切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和经济运行的走向,加强对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能源原材料价格、外贸出口、企业资金链、房地产走势、食品供给等情况的监测预测,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困难,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二)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发展后劲。
全县上下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项目的领导、推进、管理和服务,继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投资稳健增长。对各类项目进行分类管理、细化管理、计划管理,对已开工的省市重点项目要增加投资加快进度,促进早日投入使用产出效益。对未开工建设的项目要对症下药促动工,继续深化做实项目前期,争取早动工早产出。尤其是对北京金隅集团年产5万吨高档保温材料制品生产项目等,加强督导调度,帮助项目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对于计划开工项目,如首钢机电公司整体搬迁项目,高档卫生陶瓷洁具生产二期工程等,加强跟踪服务,抓紧做好各项前期工作,保证项目如期开工。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一批工业项目,培育新兴产业,优化工业结构。
(三)突出破解难题,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一是积极拓展融资方式,改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抓住市中小企业局筹建廊坊市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协会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县域企业入会,享受会员优惠政策,破解融资瓶颈。积极挖掘县内存量资源,优化信贷结构和资金投放,保持投放相对平衡,既要保证重点领域做到“锦上添花”,同时又要适度保证中小企业贷款,尤其对那些高科技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做到“雪中送炭”。有关部门继续搭建融资平台,牵线搭桥,完善银企合作机制,扩大信用担保、企业联保、动产或订单保证等。金融主管部门积极引导和督促商业银行把握贷款投放节奏,确保贷款稳定增长。同时抓紧建立我县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发展。二是以集约利用土地为重点,化解用地难题。对于企业的用地,坚持按项目资金投入量科学配置土地,保证优势项目、重点项目的优先用地。同时,还要加大力度盘活企业闲置土地,增加工业用地储备,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三是以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为重点,化解用工难题。劳动部门深入调查,摸清企业用工的底子,按计划、分步骤、有针对性地搞好对口培训,既为企业培训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具有熟练操作能力的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也为大规模地承接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做好充分准备。四是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切实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在抓好龙头骨干企业、支柱产业发展的同时,研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的成活率和竞争性,推进中小企业发展。
(四)抓资源整合和利用,提高资源控制能力。
以大企业和主导产业为核心,进一步加快重要资源整合步伐,有效配置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不断增强大企业的资源控制力,实现可持续发展。集中资金,积极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到省外、国外进行资源的合作开发利用。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坚决关停不符合产业政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不断净化市场环境,积极为大企业实现年度经营目标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坚持工业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有效结合,在重点企业中大力倡导节水、节电、节油和合理用地的资源集约型发展模式。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域支柱产业,提高工业在县域中的比重,重点扶持和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发展潜力较大,对全县经济拉动较强的企业和项目,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加快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
(五)着力抓好工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县金属压延产业规划实施步伐,提升产业深加工技术,不断延长产业链,灵活运用产业政策,采取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二是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战略性重组,加快发展非公经济,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三是加快技术结构调整和优化。以金属压延和肉制品加工等支柱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强对重点行业技术结构现状的调研及对技术发展前沿的论证,集中力量对我县产业升级具有重要作用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进行重点攻关和推广应用,为我县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六)突出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一是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二是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集成、合作创新和消化吸收,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技术装备的升级。鼓励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支持有一定优势的重点企业争创省级、国家级技术中心,推动我县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有较大提升。三是依托现有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大力实施名牌和龙头企业带动战略。积极培育名、优、特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不断增强产品竞争力。四是努力拓展创新途径。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可再生资源、清洁能源的开发、示范和推广。五是,汲取先进经营理念,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现代管理制度,积极引导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开展ISO9000和ISO14000系列国际标准体系认证,引导企业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七)组建中小企业行业商会
在县域内的主导产业中组建行业商会,利用商会协调企业间的联系,避免恶性竞争,促进企业间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驾驭企业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本着“民企办、民企管、民企受益”的原则,认真组织、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组建和完善我县金属压延协会、养殖协会、蔬菜种植协会、屠宰加工协会、机械制造协会等五大民企协会,整合资源、优化结构,形成“拳头”,打造小群体、大规模、产业化发展格局,全面推进我县工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八)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全县上下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部门作风,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环境。对县内所有企业,不分公有和非公有、不分大小和内外,一视同仁,支持其加快发展。要充分尊重企业自主权,尊重企业自身合法权益,尊重每一位企业家,让大厂真正成为每一户企业投资发展的乐土,让大厂成为每一位企业家展宏图、干事业的美好家园。对工作中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低下,甚至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损害企业合法权益、贻误企业发展时机的人和事将进行严肃处理。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系统按照市委、市政府“主攻项目、决战园区”和建设吉泰工业走廊的战略部署,认真组织实施“双百双十”工程,努力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工业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各项指标在全省处于较好水平。
一、工业经济运行成效
上半年, 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成效表现为“三增一高”:
一是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106.35亿元,同比增长34.2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9.13个百分点,增幅连续5个月列全省第一;规模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到37.87%,同比提高2.32个百分点。井开区和13个县(市、区)辖区内工业全部达到2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井开区、泰和、吉州和青原4县区增速超过30%,吉水、峡江、新干、永丰、安福、永新和遂川7县增速超过25%。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到37.87%,比上年同期提高2.32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销售快速增长。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8.75亿元,同比增长56.44%,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3位。大多数县(市、区)达到5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万安、青原、泰和和吉州4县(区)增速超过70%,增速最高的万安达到105.48%,增速最低的井冈山也达到了17.48%。
三是工业利税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税总额47.93亿元,同比增长95.34%,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8.5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2位。万安、青原、泰和、吉州和峡江5县(区)增速超过100%,增速最高的万安达到857.4%。上交税收15.53亿元,同比增长36.84%,净增4.18亿元;其中,新干和吉州两县(区)增速超过100%,泰和、万安、吉安3县增速超过40%。
四是工业运行质量提高。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98.77%,同比提高62.1个百分点;综合指数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0.6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二。构成综合指数的7项指标 “六升一降”(资本保值增值率、总资产贡献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成本费用利润率、产销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等6项指标上升,资产负债率指标同比下降),全面好于上年同期。
二、经济运行成效分析
全市工业上半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决战园区、实施“双百双十”工程和打造吉泰工业走廊的正确决策,得益于园区经济、重点企业、支柱产业和工业投资等方面大幅增长的有力支撑。同时,2009年上半年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导致指标基数偏低,也是今年上半年工业得以高速发展的因素之一。
从园区经济看,上半年,全市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7.4亿元,同比增长46.23 %;税金16.45亿元,增长59.76 %;实现利润23.86亿元,增长99.6%;出口交货值37.06亿元,增长110.99%。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超过50%的园区有吉州、吉水、青原、永丰、吉安、永新、万安等7个县区,实现“双过半”的有井开区、吉州、永丰、万安、永新等5个园区;上交税金增幅超过60%的有峡江、吉安、吉州、永丰、万安、永新、泰和等7个园区,实现“双过半”的有永丰、万安、安福、峡江、永新、遂川等6个园区。
从重点企业看,上半年,“双百双十”工程重点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7.7亿元、税收10.98亿元、利润7.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8%、39%和150%。华能井冈山电厂、油盘铁矿、博硕科技、合力泰微电子等9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倍甚至数倍增长,红板电子、堆花酒业、友利电等10户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均达60%以上。到6月底,全市主营业务收入上亿元企业达到92户,同比增加40户。其中:3~5亿元企业13户,5~10亿元企业6户,10亿元以上企业2户(华能井冈山电厂12.47亿元、金龙铜业11.11亿元);上交税收超千万元的企业28户,同比增加1户,其中金龙铜业、井冈山卷烟厂2户企业过亿元,分别达到1.67亿元和1.27亿元。
从支柱产业看,上半年,“6+1”主导产业规模企业达到564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2.3亿元、利税总额4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7%和120.9%,分别占全市规模工业的82.4%和86.2%。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1亿元、利税总额5.15亿元,分别增长69.6%和135.1%;医药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7.6亿元、利税总额5.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8%和76.2%;冶金建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4亿元、利税总额2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3%和105.7%;绿色食品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99亿元、利税总额3.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1%和42.7%;机械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8亿元、利税总额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3%和158.5%;新能源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4亿元、利税总额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7%和385%(其中,电力行业由于华能井冈山电厂二期投产,加上上半年水量充沛,以万安水电厂为龙头的水电企业出力大增,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3亿元、利税总额3.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1%和625.2%);以天人生态为龙头的微生物农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4.1%。
从吉泰走廊看,到6月底,走廊区域规模企业数达到357户,同比增加16户,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51.5亿元,增长56.7%,占到全市规模工业的57.2%,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走廊区域“6+1”主导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2.9亿元,增长62.9%,占全市“6+1”产业的58.8%,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已占到全行业的85.6%。
从工业投资看,到6月底,全市1000万元以上竣工、在建工业项目共有362个,同比增加25个;总投资710亿元,本年完成投资187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6个,同比增加52个,今年完成投资156.5亿元,同比增长87%。华文光电蓝光光盘生产线、新琪安二期食品添加剂、吉安航盛车载电子、燕京啤酒新增10万吨生产线、吉欧科技通讯元器、永丰400万吨旋窑水泥、新干南方水泥120万吨水泥粉磨站、金品生物一期、泰来兴电子、裕元公司鞋帽生产线等45个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已竣工投产,成为吉安工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杰彼新能源、优特力动力电池、三江超纤二期、博硕科技二期、新干120万吨联缄一批超10亿元项目进展顺利。在重大项目的带动下,全市工业投资进一步增加, 1~6月共完成工业投资219.4亿元,同比增长69.2%。
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还得益于出口增长、铜产业的回升和项目投产成效的显现。上半年,我市出口总额达3.84亿美元,同比增长179.37%。其中,机电产品出口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43.1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8.18%,较上年同期提高5.66个百分点,出口总量是居第二位的纺织服装品的4.15倍,出口商品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聚集效应正在显现;受家电下乡拉动,上半年国内铜的供需总体稳定,价格较上年同期也有大幅提升,铜加工作为我市总量最大的产业,上半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52%,净增19.1亿元;2008年、2009年两年,全市共组织实施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76个,其中两年内竣工投产146 户,这些企业正稳步发展,产能不断扩大。目前,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已达743户,比2007年底净增166户,这些新进规模工业企业总量已占到全市规模工业的四成左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尽管当前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没有达到“双过半”要求。从规模工业看,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税和上交税收四大指标,无一实现“双过半”,分别比序时进度低了7.46、1.25、1.09和0.38个百分点。受计算方法调整的影响,13个县(市、区)和井开区中,工业增加值指标没有一个达到全年目标的50%,青原、安福、井冈山和吉安4县(市、区)进度差欠一个月以上;下半年,随着上年同期基数的递增,压力将会更大。上交税收指标,全市14个统计单位中,只有井冈山、新干、吉州、万安、安福和吉安6个县(市、区)达到全年目标的50%,井开区、青原、吉水、峡江、永丰、泰和、遂川、永新8县(市、区)进度未过半,其中遂川、永新、永丰、青原、泰和5县(市、区)进度差欠10个百分点以上。从工业园区看,园区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税收三大指标,也无一实现“双过半”,分别比序时进度低了13.5、6.7和3.0个百分点。全市13个园区中,增加值进度全部差欠一个月以上,泰和、吉安、安福3县差欠两个月以上;主营业务收入指标,有泰和、吉安、新干、遂川、安福、青原、吉水、峡江等8个县(市、区)低于序时进度,其中泰和、吉安、新干3县差欠一个月以上;税收指标,有新干、吉水、吉安、青原、吉州、井开区、泰和等7个县(区)低于序时进度,其中新干差欠两个月以上,吉水和吉安县差欠一个月以上。
二是工业灾后恢复尚需时日。经过各级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抗灾自救,目前全市规模工业基本都恢复了生产,但工业企业特别是受灾企业产能的全面恢复尚需一定的时间。
三是制约工业运行的用工难、用地难、融资难等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据不完全统计,仅井开区、新干县、峡江县、井冈山市、安福县和万安县等6县(市、区),就有37户企业需要资金支持,急需融资3.5亿元,其中,有35户企业急需流动资金3.38亿元,用于购买原材料。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下一步,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坚定信心,咬住目标不放松,强化措施抓落实,确保全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5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00亿元、利税总额98亿元、上交税收31.3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
一要加快灾后恢复。当前,要把尽快恢复受灾企业生产作为一项中心工作任务来抓,对受灾企业实行“一厂一策”挂点帮扶,提出有针对性的恢复生产方案,指导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对于没有受到洪灾影响或受影响不大的企业,以及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要督促其调整生产组织方式,合理利用节假日调休,采取轮班作业,开足马力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以更多的产出、更好的效益弥补受灾损失。
二要突出重点监控。加强对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运行的监控和服务,及时掌握企业生产、重大项目进展等情况,针对运行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分析监测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同时要加强对重要经济指标的监测监控,重点跟踪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及投资完成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及时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状况,准确把握工业经济发展走势。密切关注工业产品的价格变化和市场走势,特别是要对有色金属冶炼、电子信息、铁矿采选等对工业发展影响大的重点产品和盈亏大户进行密切跟踪,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努力化解不利影响。
三要加强指导协调。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如,对目标任务完成不理想的企业,要指导其进一步强化调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对产销衔接水平不高的企业,要指导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营销队伍建设,采取激励措施,实现有效销售;对亏损严重的企业,要指导其加强成本管理,尽力减亏扭亏等等。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与统计部门的协调,加大对新投产工业企业的帮扶指导,力促已达规模企业标准的企业尽早进入统计范畴。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部分企业停产较多,发展速度放缓。
今年由于受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企业面临资金紧缺、招工困难、原材料不足和市场不景气等困难,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今年1-9月份遂川县规模工业经济几项主要统计指标完成程度不够理想,排位比较靠后,除了主要受全县工业用电量增幅影响外,另外就是受停产半停产企业影响较大。
(二)、帮扶人员变动较多,帮扶力度日益下降。
今年由于乡镇和部分县直单位帮扶工作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变动较多,加上部分乡镇和县直单位领导不够重视,并且对发展规模工业经济信心不足,帮扶工作力度日益下降,今年1-9月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应交增值税同比增长只有11.1%,低于全县工业增值税增幅28.54个百分点,创近十年来历史新低。
(三)、工业大项目较少,企业发展后劲乏力。
由于今年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新、扩、改项目相对比较少,而且今年新竣工投产的较大工业项目多数又还未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所以符合申报条件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也相对较少。其主要原因是除了招商项目本身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把招商引资工业项目与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考核评比。今年由于新增具有一定规模的大项目比较少,全县规模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三、今年工业统计的主要亮点
(一)、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工作顺利实施,工作成效显著。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部署,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工作进展顺利,较快地由纸介质报表汇总上报过渡到网上直报,并成功地由“双轨”制转入“单轨”制。在“双轨”制运行以来,由于遂川县网上直报的统计报表及时、准确、完整,数据质量较高,逻辑性与匹配性较好,遂川县的规模工业企业网上直报工作得到了省、市统计部门的一致好评。目前,遂川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网上直报工作已经步入了良性发展阶段。
(二)、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对较多,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今年由于多数乡镇和县直单位对发展规模工业经济积极性不高,为克服和扭转今年的不利形势,县统计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县工信委、园区办大力支持与配合下,化被动为主动,精心组织业务人员指导帮扶单位,想法设法包装了10个较大规模企业进行申报。截止到10月份,遂川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个,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66.7%。遂川县无论是申报企业个数还是审批通过企业个数在全市还是相对较多的县。
四、需要关注的两个问题
(一)、市下达的工业增加值与主营业务收入指标不够协调,建议县领导出面与市主管部门协调,请求调低主营业务收入目标任务。
今年,工业增加值目标任务是24.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目标任务是106亿元。就这两项指标分析:遂川县今年1-9月份,遂川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基本上是26%左右,假如能够完成24.3亿元增加值任务,只需要93.5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就可以。但是主营业务收入是与工业销售产值紧密相关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工业销售产值几乎相等),而工业销售产值一般是工业总产值98.5%左右,所以工业销售产值92.1亿元左右,就是把库存2.3亿元全部销完,工业销售产值也就是94.4亿元左右,即主营业务收入最多也就是94.4亿元左右,所以,还有11.6亿元将无法完成。因此,建议以县政府的名义向工业主管部门打报告,请求调减遂川县2012年度主营业务收入指标数据,目标任务最好控制在93亿元以内比较理想。同时,建议市主管部门明年在下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目标任务时也要考虑指标匹配性问题。
(二)、工商营业执照上住所署名工业园区问题建议尽快解决。
因为省统计局审批新增园区工业企业时,首要条件是企业工商营业证照上的住所必须署名工业园区,否则,不予纳入园区范围。因此,再次建议县园区办或考评办应尽快与县工商部门协调,将工商营业证照上的住所必须署名工业园区的重要性转达给该局,今后凡是落户在大工业园区范围内工业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时,其住所必须统一署名为遂川县工业园区或遂川县工业园区(云岭集中区或某某地方)。并且建议复制一份大园区范围的规划设计图给市县工商局办证人员。另外,建议对已经在工业园区范围内但还未纳入园区工业统计范围(因为营业执照上的住所不是署名工业园区所致)的工业企业也要尽早把住所署名变更过来,以便今后申报园区内工业企业。
第二篇:防灾减灾调研文章资料
XX县防灾减灾工作情况汇报
XX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全县人口30万,国土面积669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场)、122个行政村。地处长江与鄱阳湖交汇之处,属滨湖丘陵地,气候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其特点是热量丰富,霜期较短,光照充足,雨水充沛,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县属于典型的易涝易旱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干旱灾、低温冷冻灾、地质灾等自然灾害,如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2005年发生的地震灾害、2008年发生的雨雪冰冻灾害。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不断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努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成功创建综合减灾示范区国家级2个、省级5个、市级2个、县级4个。
一、灾情特点
受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县灾害情况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灾害种类“多”。除上述的洪水、地震、雨雪冰冻等灾害外,森林火情、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也时有发生。二是洪涝灾害“多”。因我县滨江临湖,拥有24公里的长江岸线和40公里长 的鄱阳湖岸线,且降雨分布不均,主汛期(4—7月)降雨量高达700—800毫米,容易发生长江、鄱阳湖外涝引起的洪涝灾害,五年共发生洪涝灾害18起,直接经济损失9903.3万元。三是森林火情“多”。因境内东南部群山环抱,所处的大垅乡、舜德乡、武山镇等地域是森林火情的高发地,近五年累计发生森林火情9起。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按照“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工作思路,重点围绕“防、救、减”三个关键环节,认真做好了三篇文章。
1、立足于“防”,做好了“居安思危”的文章。坚持防范于未然,切实做到谋划在前、准备在前、防范在前。一是坚持谋划在前。每年年初县委、县政府都要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防灾减灾工作,并将防灾减灾工作列入目标考评。同时建立 应急预案制度,出台了《XX县地质灾害防灾预案》、《XX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XX县地震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应急预案,扎实做好应急救灾准备工作。二是坚持准备在前。按照“防灾投入只增不减、物资储备只增不减”的原则,建立物资储备仓库,每年储备防灾物品20余项,其中救灾帐篷90顶、棉絮1200床、棉衣800件,总价值约200余万元,确保灾害发生时,救援物资能够第一时间投放到位,尽最大可能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三是坚持防范在前。建立灾害防御预警机制,由水务局、森林公安、气象局、防震减灾局等部门牵头,针对洪涝、森林火情、雪霜冷冻、地震等自然灾害,采取汛期24小时水位监测、干燥天气进山巡逻、天气异常实时预警等方式,对一切可以预防和防御的自然灾害,进行提前布控,提前预警,提前防范。
2、立足于“救”,做好了“救焚拯溺”的文章。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将应急救援作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完善救援机制。完善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实现应急救灾网络全覆盖。①在县级层面:成立县救灾应急指挥部,总指挥长由民政局局长担任,水务局、气象局、防震减灾局、森林公安等部门均派一名领导参与,进一步加强统筹调度,汇聚工作合力。②在乡镇层面: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原则,14个乡(镇、场)均成立救灾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宣教、预警上报、救援、物资保障小组等机构,提升应急救援能力。③在村级层面:分别由村组干部、民兵、群众代表、志愿者组成应急救援排,切实加强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救援力量。2014年,在财力相对紧缺的情况下,一次性为县应急救援大队(归县公安消防大队管理使用)招聘10名合同制应急救援队员,充实救援队伍力量。目前,全县共有应急救援大队1个48人,民兵应急救援队伍14支395人。并且不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实战演练,加强实战能力,提升救援水平。三是发挥群众效能,创新救援模式。通过不断探索尝试,创新建立了“十户联防”紧急救援机制,有效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敲锣打鼓的报警形式。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时代的快捷、方便的优势,利用手机信息平台,将十户农户手机号码捆绑为一组,当有1户人家突遇险情(警情),拨打手机号码“995”(谐音“救救我”),另外9户群众均会立即接到救援信息,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开展救助,提高救援的工作效率,将灾害减少到最低。五年来,成功完成森林火情、洪涝、雨雪冷冻等应急救援40余次,无一人因自然灾害死亡,荣获省级平安县。
3、立足于“减”,做好了“日朘月减”的文章。减,主要是减少灾害和减轻灾害破坏损失,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切实做到了“三个减少”。一是应急反应时间“减少”。聘请责任心强、通讯联络方便的村干部担任一线“灾害信息员”,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将灾情上报至县公共事件应急办公室,县应急办立即开展调度,直接联络缩短应急处置时间。同时要求应急救援力量在灾害发生时要做到“五个第一”,即第一时间赶赴灾情现场,第一时间上报灾害情况,第一时间开展救援行动,第一时间转移安置灾民,第一时间发放救灾物资。二是人为灾害次数“减少”。坚持宣传引导与严防死守相结合,减少一切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针对我县东南部群山环抱易发生森林火情,在清明、春节等森林火情的高峰时期,通过上门上户宣传文明祭祀、上山入口设置警示标志、定时进行巡逻等方式,严控森林火情,“十二五”时期森林火情对比“十一五” 时期减少18次,同比下降66.7%。三是灾害破坏损失“减少”。通过应急疏散演练、发放宣传册、摆放宣传展板、组织专家讲座、开展灾害自救演练等方式,大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升灾害自我救援能力,降低灾害破坏损失,五年来,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20%左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地调研情况看,通过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技能,促进了社会的安全与和谐,但是全县防灾减灾工作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综合协调机制不健全。一是统筹协调不够。防灾减灾工作涉及气象、民政、防震减灾、国土等几十个部门,政出多门、标准不一,各平行部门之间缺乏对接,独自开展工作,互相指挥不动,没有一个能够统一领导的职能部门,成为影响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瓶颈。二是减灾力量薄弱。减灾工作机构尚不健全,资金、技术、人员投入不足。近些年,党和政府对救灾工作越来越重视,救灾资金投入逐步增加,但是减灾工作投入却较少。此外,县民政局对乡镇民政办公室不是垂直管理,导致许多工作开展只能服从乡镇安排。三是城乡工作不平衡。多数部门防灾减灾宣传及演练工作开展集中在城区,而广大农村地区几乎没有。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匹配。一是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滞后。有的没有建立应急避难场所,有的避难场所位置选择离民居较远,不利于民众及时疏散。二是应急所需设备缺乏。有的乡镇民政办公室连基础的办公电脑都未配备,既不能及时传送灾情信息,也不利于工作开展。三是灾害信息网络建设有差距。各部门的灾害信息传输网络相对独立、组织松散,离构建现代化的综合减灾信息通讯、传输网络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自然灾害预测预报不够及时准确,信息宣传发布口径不统一。
(三)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一是预案制定存在空白点。有的乡镇及社区没有制定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二是预案内容不科学。部分预案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修订。有的预案照抄照搬,套用固定模式,针对性不强;有的预案内容简单,应急措施不具体,操作性不强。三是预案演练不充分。许多乡镇不重视应急演练,认为可有可无,预案的实际作用缺乏实践检验。
(四)防灾减灾意识不到位。一是政绩观存在偏差。多数基层政府和组织对防灾减灾认识不足,认为它是务虚的工作,没有抓经济、抓发展实在,不愿意把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防灾减灾工作中来。二是部门认识有错误。许多部门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对与本部门无关的防灾减灾工作不管不顾。三 是民众关注度不够。近年来辖区灾害发生较少,大多数居民没有亲身经历过灾害性事件,缺少对灾害的感性认识。有的认为灾害离自己比较远,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有的缺乏基本的防灾避灾知识。
四、意见建议
防灾减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要按照“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思路,整合部门资源,依靠科学法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和措施,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设置协调机构。成立由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县长任主任,各涉灾部门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减灾委员会,落实编制,协调各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并在各乡镇、村、社区也都分别成立防灾减灾工作领导机构,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合力。二是扩大资金投入。多渠道投入资金,争取上级支持,引导社会出资。严格防灾减灾资金管理,坚持专款专用,严格审批程序。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增加县、乡两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人员编制,加强技术人员和灾害信息员的培训力度,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
(二)强化宣传教育。一是突出宣传教育的长效性。建立防灾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依托现有的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编印通俗易懂的的防灾减灾知识手 册和科普读物,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定期为广大农村地区送去防灾减灾技术服务和业务培训。二是突出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城区重点开展火灾、房屋倒塌、地陷、地震等灾害,生物化学物品和有毒气体泄露、爆炸,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及技能宣传教育;农村重点开展雷电、大风、冰雹、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防范及逃生技能宣传教育。尤其是要在中小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通过解读典型案例等形式,让中小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避险逃生技能。三是突出宣传教育的主题性。以开展5.12国家“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活动的契机,每年确定一个宣传主题,细化活动内容,精心组织实施,把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推向深入。另外,可以将《防震减灾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到“七五”普法考试当中,推动全县民众知法守法。
(三)健全预警机制。一是加强隐患排查。广泛开展全面细致的隐患排查,准确掌握灾害隐患及灾害发生规律,力促各个乡镇制定并完善符合当地灾情特点的应急预案。二是加强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演练提升民众防灾减灾实战能力,查找预案存在不足,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完善。三是加强信息整合。通过搭建灾情预警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和完善灾情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使各部门之间可以共享灾情信息,既节约人力物力,又能有效统一 信息发布口径,及时传输灾情信息。
(四)推进场所建设。一是加快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充分利用现有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停车场等空地和学校、医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整修加固的江河堤防,采取确认、修缮等方式,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同时注意避难场所选址不能离居民区太远,不利于疏散。二是逐步完善应急避难场所设施及功能。设置显著标识和指示牌,划定紧急疏散通道;合理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有必要的床铺、被褥、急救药物等应急物资。
第三篇:所需资料
业务办理需要哪些资料
一、过户所需资料(转籍)
1.现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2.机动车所有权转移的证明、凭证;(二手车交易合同)3.机动车登记证书(未办理机动车登记证书的须办理申领机动车登记证书业务);
4.机动车行驶证;
5.《机动车注册、转移、注销登记/转入申请表》
6.机动车标准照片二张;
7.车辆识别代号拓印膜;
8.交易税发票
二、车辆报废
1、车主携带机动车登记证书
2、行驶证
3、本人身份证
4、报废的车辆
5、报废汽车回收证明
三、新车登记入户所需资料:(专属、专段、外地、抵押、原号)
1.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和复印件(加盖公章)
2.购置税完税证明副本
3.第二联购车发票(登记注册联)
4.交强险副本
5.委托书(单位加盖公章)
6.申请书(原号牌或申请新的专段号使用,公司需加盖公章)
7.专段号中签信息
8.汽车合格证书
9.车辆外观照片两张
10.拓印膜两张(车架号)
11.公司税收证明(根据登记次数变更)
12.银行的抵押贷款合同(贷款车)
13.暂住证(限上外地牌和外地户籍在贵阳上牌)
四、临时号牌需准备:
1、准备购车发票(登记注册联)(原件/复印件)
2、汽车合格证书(原件/复印件)
3、交强险副本(原件/复印件)
4、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和复印件加盖公章
5、委托书(单位加盖公章)
五、二手车上牌所需资料
1、登记证书
2、行驶证
3、交易税票
4、新车主身份证
5、交强险副本
6、委托书(单位加盖公章)
六、汽车年检所需资料
1、清晰的行驶证
2、清晰有效交强险大单原件或抄件加盖公章
3、货箱车需反光标识和喷字(车牌号、货箱高度、车辆总质量
六、补登记证书:
1.车主本人身份证
2.行驶证
3.必须开车
七、补、换驾驶证所需资料:
1.驾驶证
2.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3.白底一寸照3张
4.体检表
八、补、换行驶证:
1.行驶证原件或照片
2.车主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3.车辆登记证书
4.照片两张(行驶证丢失)
九、补、换车牌:
1.行驶证
2.车主身份证明
十、解除抵押:
1.车主身份证
2.车辆登记证书
3.银行出具的证明(抵押权证注销证明书、机动车抵押登记/质押备案申请表、委托
函、银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以上都要加盖银行公章)
十一、抵押登记:
1、《机动车抵押登记/质押备案申请表》
2、机动车所有人和抵押权人的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3、机动车登记证书;
4、申请抵押登记的还需提供依法订立的主合同和抵押合同(抵押合同原件需存人机动车档案);
十二,查询违章所需资料
1、车牌号
2、发动机号
备注:1.网上预约审核准备资料:
1、原号牌车辆合格证
2、原车编码初登日期(保留原号)
3、新购入车辆车架号
4、车主身份证或组织机构代码证
办理业务时公司应准备资料:
1.本公司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加盖公章
2.公司的委托授权书(加盖公章)
3.车辆登记注册、转移、转入表(加盖公章)
4.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5.机动车查验记录表
第四篇:所需资料范文
1、注册税务师转所备案表
2、个人会员转所申请审核表
3、原事务所意见”和“转入事务所意见”栏由事务所负责人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
4、、注册税务师转所需提供以下材料:
(1)注册税务师与转出事务所解除劳动关系证明;
(2)注册税务师在原事务所为股东(合伙人),还需提供退股协议(股东会决议和股权转让协议);
5、执业证、资格证原件,身份证复印件
第五篇:制定品牌策略所需调研资料
制定品牌策略所需调研资料
品牌
1)品牌历史:
a)上市时间
b)品牌是通过什么出名的 c)试用及重复使用情况 d)历年的广告讯息 e)历年的广告创意 f)历年的广告媒介
g)历年代表品牌的主要产品
2)品牌架构是怎样的(用层级图表示)3)品牌定位:
a)品牌价值观是什么(消费者认为的呢,企业自己认为的呢)b)品牌的支持点
c)品牌的独特销售主张 d)品牌承诺
e)品牌个性是怎样的(消费者认为的呢,企业自己认为的呢)f)品牌感性利益是什么(消费者认为的呢,企业自己认为的呢)g)品牌理性利益是什么(消费者认为的呢,企业自己认为的呢)h)这些价值取向、个性和利益在与竞争品牌比哪些最具有利用价值 4)消费者所认为的品牌哪个市场上竞争,位置如何(领导、追随、落后…)5)品牌的知名度(有提示知名度,无提示知名度)6)品牌的好感度 7)品牌的忠诚度 8)品牌的声誉 9)品牌的产品线
10)代表品牌的核心产品(服务)是哪些
11)能联想到品牌的最主要识别元素(视觉的、听觉的、物理的)是什么?(消费者,企业领导人,员工)12)品牌的优势 13)品牌的弱势 14)品牌的目标对象 15)品牌的试销情况 16)品牌的份额 17)品牌的媒介花费 18)品牌的媒介选择 19)品牌的促销形式 20)品牌的未来计划
21)企业领导人(决策人)的个性
22)企业领导人(决策人)怎样看品牌,认为品牌与竞争品牌有何异同,为什么? 23)企业领导:如果品牌是你的孩子,你期望他是以及会把他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24)25)
26)27)
a)性别 b)性格
c)生活态度/价值观 d)人生目标
企业员工怎样看品牌,认为品牌与竞争品牌有何异同,为什么?
企业员工:如果品牌一个人,你期望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a)性别 b)年龄 c)外表 d)衣着 e)性格
f)生活态度/价值观 g)人生目标
h)你与他是什么样的关系? i)你最喜欢他/她什么? j)你最不喜欢他/他什么?
k)如果他/她消失了,你会觉得失去了什么? 企业对品牌的期望或规划是怎样的? 目前品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消费者
1)以集团消费者还是目标消费者为主?集团消费者的影响有多大? 2)消费者的地理人口统计(性别、年龄段等人文特征)3)消费者的心理特征 4)消费者的认知 5)消费者的态度 6)消费者的利益点 7)消费者的价值观 8)消费者的性格特征 9)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10)我们的产品是他们一直渴望的吗?什么东西让他们这样认为? 11)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看法
a)为什么消费者会购买我们的品牌(产品)b)为什么消费者不会购买我们的品牌(产品)12)消费者心目中的产品类别是如何划分的? 13)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考虑的因素,顺序呢
14)有没有轻度消费者和重度消费者之分?标准是什么?差距有多大?为什么? 15)非使用者和抵制者
16)消费者对产品正在形成什么趋势 17)谁是最佳的目标对象 18)媒体习惯
19)消费者对含该品牌的客户(第三方)产品(品牌)的看法 市场
1)2)3)4)5)
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我们在营销什么市场
使用我们产品的客户(第三方)产品(品牌)在营销什么市场 它是如何界定的 市场容量 市场细分情况
a)目标对象界定(人口统计、心理特性)b)认知、态度及使用 c)消费者认为的自然分类 d)利益层级 市场历史 市场趋势 市场计划
市场区域性资料 季节性资料
外部环境的影响(科技发展影响,政府影响等)竞争架构(各区域竞争情况)竞争品牌的分销情况 行业利益 相关行业资料
品类容量和趋势(量和质两方面)销售的区域分布
细分市场(现在及成长情况)消费者细分(现在及成长情况):趋势及改变的原因 分销渠道:总体品牌和自己品牌的目前状况 中间商的影响
目前影响该市场的最重要和最相关的业务趋势是什么(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目前影响该市场的最重要和最相关的消费者趋势是什么(人口、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因素)
我们的业务机会在哪里
竞争品牌
1)竞争品牌有哪些,哪个是最主要的竞争品牌 2)区域的主要竞争品牌及各品牌的份额 3)国家的主要竞争品牌及各品牌的份额 4)城市的主要竞争品牌及各品牌的份额 5)竞争品牌的分销情况
6)各自所占的份额、市场地位、背景资料 7)营销差异点 8)品牌差异点 9)竞争品牌的优势 10)竞争品牌的弱势 11)竞争品牌的品牌历史
a)上市时间 12)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
产品
1)目前的产品有哪些?哪个是主销量产品?哪个是形象代表产品? 2)未来的产品有哪些?哪个是主销量产品?哪个是形象代表产品? 3)该产品属于那个细分市场 4)市场中同类产品的所有品种 5)该品类的市场容量
6)我们的产品是否替代了现有的什么产品类别,它们是怎样的,它们满足了消费者什么需求,有什么样的独特功能,它们的市场状况怎样? 7)同类产品的发展趋势,有没有替代品,替代品是怎样 8)产品的销售区域 9)产品的销售组合 10)产品的定价策略
11)该类产品包装(规格)及其重要性和影响力
12)我们的产品线(产品组合,产品层级,产品包装规格)b)品牌是通过什么出名的 c)试用及重复使用情况 d)历年的广告讯息 e)历年的广告创意 f)历年的广告媒介
g)历年代表品牌的主要产品 竞争品牌的定位 a)品牌的价值取向 b)品牌的感性利益 c)品牌的理性利益 d)品牌个性
e)品牌的识别元素(视觉的、听觉的、物理的)f)品牌的目标消费者 竞争品牌的份额 竞争品牌的产品范围 竞争品牌的定价 竞争品牌的分销 竞争品牌的媒介花费 竞争品牌的媒介策略 竞争品牌的促销形式 竞争品牌的未来计划 竞争对手的营销目的 竞争品牌的营销区域 竞争品牌的品牌架构 竞争品牌的包装 竞争品牌的未来计划 什么导致他们成功或失败
消费者怎样看竞争品牌,我们与竞争品牌的差异和相同的是什么 竞争品牌的客户和我们的客户差异点是什么 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32)我们的类似的产品组合怎样,哪个是战略产品,哪个是战术产品? 产品的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我们新产品的研发方向)产品的成份如何组成? 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产品最主要(特殊)的成份是什么? 它们以一种什么独特的肌理成为一体? 有主要(独有)技术(工艺)吗? 是否申请了专利,是怎样的
是否拥有权威认证,都是些什么机构的认证,该认证的影响 产品有没有什么需要法律证明的因素?比如公开成份 与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相比的优势和劣势
该产品在功能利益上,与竞争对手相比更好并且不同的差异点是到底在那儿,这个差异点能满足了其它产品不能满足的特殊需求?
如果不能形成差异点,那么产品的竞争潜力在什么地方? 消费者如何使用含我们产品的产品(品牌)a)使用习惯 b)使用环境 c)使用频次 d)使用量 e)购买周期
该产品给消费者的利益
产品对客户的利益是什么?该利益满足消费者什么需求? 消费者通过什么认识我们的产品 消费者如何认识我们的产品,为什么 消费者对产品的改良建议
消费者认为的好的产品是怎样的?(包装,味道,产品的色、香、味、形)为什么?
企业
1)企业发展史及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事件 2)企业所属的行业及该行业的信息资料 3)企业的资产(规模,认知)4)企业的行业影响力 5)企业的文化,精神 6)企业的价值观
7)代表企业的主要产品 8)业务来源
9)企业的研发方向
10)企业领导人的传记和个性
11)领导人怎样看企业,他们希望顾客、员工、公众如何看企业
12)领导人怎样看企业所在的行业,他们希望顾客、员工、公众如何看行业 13)员工怎样看企业,他们希望顾客、员工、公众如何看企业
14)员工怎样看企业所在的行业,他们希望顾客、员工、公众如何看行业 15)消费者怎么看企业及其所在的行业 16)历年营销数据
17)分销渠道及各渠道的影响比例
18)企业相对与竞争对手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客户营销策略
1)未来5到10年的战略目标及发展战略是什么
2)为实现战略目标,您认为品牌(企业)应具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 3)产品线策略(短期、中期、长期)4)企业的营销目标(短期、中期、长期)5)各产品的营销目标(短期、中期、长期)6)区域营销策略(短期、中期、长期)
7)各渠道营销策略,中间商对最终销售的影响(短期、中期、长期)8)营销预算 9)营销传播预算 10)营销计划
11)需要消费者的行为有什么具体的改变(考虑增加试用,使用的频次,转换品牌和加强忠诚度)企业品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