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经验材料123
积极推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项目建设及运行情况汇报
(###有限公司)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及自治区安监局、###地、市安监局、###公司关于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相关要求,切实加快推进我公司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工作,提高公司矿山井下安全保障能力,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发展,我公司依照《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AQ2031-2011至AQ2036-2011)、《###地区2012年非煤矿山“六大系统”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地安监管字„2012‟41号)的要求,积极开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企业概况
######矿业有限公司由##发起成立,注册资本贰亿元。###公司投资建设的###铜镍矿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采、选####,基本达到了初步设计要求。
二、规范运作,全面推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建设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必要性
建设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国发„2010‟23号文件的明确要求和国家安监总局安排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先进装备,从根本上提升地下矿山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措施。为此,公司双方股东、董事会及管理层一致认为建设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政策的企业责任,是履行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的社会责任。公司董事长###表示:“市场再低迷,企业再困难,安全投入不能降低”,明确提出大力支持###公司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方面的投入。由于公司各级领导对建设“六大系统”的思想统一,认识一致,建设原则和目标明确,为顺利推进“六大系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统筹安排,明确目标,有序实施
我公司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总体目标是,用好安全监控系统;全面推广人员定位系统;不断提高通信、压风、供水系统的可靠性;规划紧急避险设施,达到“设施完备、系统可靠、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目标。
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之初,公司多次派出主管领导、技术人员到多个兄弟单位进行考察,多次组织技术人员与设计人员、供应商技术服务人员一起研究安装技术标准、规范,制订了符合我矿实际的安装技术方案,明确了各系统建设完善时限,要求###通过地、市两级验收,完成备案工作。
(三)安排专项资金,确保系统建设投入。
因###金属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矿石品位偏低,导致###公司资金比较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克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完成了安全生产调度中心(监控室)和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程总投资###万元,其中调度中心建设投资###万元,设备、材料及安装费###万元。
(四)落实责任,确保系统建设按期完成。
为确保建设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公司对###公司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加快推进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分工和责任,并将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任务列入了考核指标,实行了目标管理。同时集团公司多次组织有关人员来###铜镍矿进行检查、督促,促进了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工作。在建设过程中,###公司总经理总体负责、主管领导专门负责,各部门、各单位全力配合,做到计划周密,责任明确,限期完成。在工作中公司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检查督促,各部门不推诿、不扯皮、相互配合,遇到问题共同解决,做到周周有计划,月月有目标,最终按期完成了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任务。
(五)加强“六大系统”有效管理,不断改进提高“六大系统”的功能。
要形成和始终保持“六大系统”的整体功能,各系统之间有机衔接,共同构筑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必须对“六大系统”进行有效管理,为此,公司在系统试运行后制订了各项管理制度,专门安排两名技术人员与供应商技术服务人员一起进行调试、维护,保证设备运转正常,安排4名人员值班并多次培训,熟悉操作程序和异常处理程序,多次对下井人员进行培训教育,让大家熟悉人员定位标识卡及其他“六大系统”设备的使用方法。
在今年安全月进行的应急救援演练时我们使用“六大系统”进行统一指挥、调度,经过检验,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确实能够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它能够给指挥人员提供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等信息,便于指挥员做出准确的判断,并通过通信联络系统进行指挥、调度、救援,受灾人员也能够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并利用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进行自救。通过半年的运行,###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已基本达到“设施完备、系统可靠、管理到位、运转有序”的要求。
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项目建设情况
##年11月,我公司投资建设的调度中心(总监控室)顺利竣工;#年4月,按计划完成通信联络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年10月,矿井压风自救装臵、供水施救装臵安装完毕。具体如下:
1、调度中心(总监控室)总监控室设臵了21平方米的大屏幕,21块显示屏、9台电脑,可以同时显示视屏监控、人员定位、监测数据等信息,视频监控可以观察各中段马头门、井底车场、变电所、卸矿点的信息,人员定位系统、监测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的基站、光纤已经在各中段布臵,监测数据及下井人员的工作位臵、行动轨迹能够及时掌握。
2、通信联络系统
井下通信联络系统分为两部分:有线通信联络系统和无线通信联络系统,两套系统互相补充。有线通信联络系统为局域网,井下各中段信号室共配备了8部固定电话,可拨打局域网内所有电话(如各中段信号室、提升机房、调度室、地面各单位等);无线通信联络系统以网络交换机和光纤组成的有线网络为骨干,在井下设立若干无线通信分站,通过无线局域网络覆盖井下巷道,使矿用Wi-Fi手机能够接入无线局域网络,已配备11部固定电话机(主要在地表调度中心、提升机房、信号室及井下信号室)、10部手机(值班领导、值班队长、调度等携带),已实现井上与井下(手机与手机,手机与固定电话之间)的语音通话。
本系统能够使生产调度指挥、联络更加方便、快捷,比如原来作业面出现供气不足、材料不够的情况,有时需要上下跑几个来回去找调度、找值班队长,现在他们都配备了手机,通过通信电话即能解决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3、监测监控系统
井下马头门、车场、水泵房、配电硐室、放矿点、人员出入交叉口等均设臵摄像头。在提升机房、信号室分别设臵同步视频显示终端对各个马头门及井口进行监控,为信号工和提升机司机提供直观影像。井下设臵14个视频监控点,地面设臵30个视频监控点,炸药库、门卫、总库房、选厂、变电所、尾矿库、提升机房等要害场所的视频信息也在调度中心显示,集中监控。
信号工、提升机司机、安全调度人员等能够通过视屏直接进行观察,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安全措施,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发生事故后也能够根据监控信息查找原因,便于采取预防措施。
使用一氧化碳、风速、温度等传感器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可在调度中心显示并生成报表,监测数据如超限可立即报警,如一氧化碳超限报警,风速超限报警。矿山设计布臵34台综合通信分站,分别安装在1250中段、1258分层、1320分层、1300中段、900中段、地表,采用光纤共12km。布臵一氧化碳传感器15个,风速传感器17个,温度传感器11个。
一氧化碳、温度、风速等监测数据出现超限、异常时,系统会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值班人员、调度人员及时处理,提高了矿山的事故预防能力。
现在总降变电所的运行数据已传输到调度中心,并实现了远程控制。今后计划将主扇、空压机的运行数据也传输到调度中心并进行远程控制,实现无人值守,节省人力资源。
4、人员定位系统
我公司涉及井下作业总人数约300人,每班下井最多人数为白班(包括公司各级领导及管理人员),不超过100人,配备人员身份标识卡500张,能够满足要求。
人员定位系统已覆盖井下主巷和主要分支巷道。
主要为井下的作业人员、检修人员、调度人员、安全人员等提供实时的位臵跟踪信息,并能满足紧急情况下的报警和抢险救灾需要。在发生事故和出现紧急状况时,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及时对井下人员进行统计,查询事故现场附近的人员信息,查询相关人员的定位信息,快速确定人员的准确位臵,为指挥人员提供井下各区域人员的实时分布信息,以便及时有效地开展搜救工作;井下受灾人员也可以利用人员定位标识卡或通信系统发出报警求救信号,提高了应急救援能力。
5、压风自救系统
我公司现有完整的供风系统,压风机房设在主井口附近,配备有五台40m螺杆式空压机,四台工作,一台备用,供风量完全能够满足井下自救需要。在各中段马头门风管连接处设臵油水分离器,各中段每隔200--300米安装一个三通、阀门。在人员集中点及休息硐室设臵压风自救装臵,公司现已购买压风自救装臵10套,每套可供六人使用。
在发生灾变时,受灾人员可以使用压风自救装臵,戴上呼吸面罩后可以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
6、供水施救系统
我公司井下生产用水采用地表自来水作为水源,所以供水施救系统管路采用原生产用水管路,并增设管路布臵至各中段人员集中点及休息硐室,加装供水自救装臵。公司现已购买供水自救装臵10套,每套可供六人使用。在发生灾变时,受灾人员可以使用供水自救装臵,解决饮水困难。
7、紧急避险系统
紧急避险设施将按自治区、地区的要求计划设计实施。以上是我公司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运行情况,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标准,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六大系统”建设,努力提高矿山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3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二○一二年十一月三日
第二篇: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情况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一、监测监控系统,型号KJ76N,产品生产厂家淄博瑞安自动化有限公司,安装日期2006年5月安装,2010年3月升级,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监控系统管理人员5人,各类传感器60件。
二、人员定位系统。型号KJ289-F,产品生产厂家淄博瑞安自动化有限公司,安装日期2010年3月,井下作业场所全部覆盖。
三、压风自救系统。型号SW75E,产品生产厂家宁波欣达螺杆压缩机有限公司,安装日期2007年7月,容量13.7m3,井下压风机管路全部敷设到位.新购置压风机2台,型号:JN132-8,容量24.63 m3/min,配用电机132KW,生产厂家: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主管路采用公称直径100mm无缝钢管,壁厚4.5mm;到采区采用公称直径为80mm的无缝钢管,壁厚2.5mm;工作面采用公称直径为25mm-50mm的无缝钢管,壁厚2.5mm,以后取消井下压风机。
四、供水施救系统。地面水池容积200m3,供水水源符合标准,水质、水压、水量等符合要求。井下供水管路系统齐全到位。
五、通讯联络系统。包括小灵通、固定电话和语音广播系统,小灵通型号KTW111A,产品生产厂家济南蓝动激光技术有限公司,安装日期2010年3月,通讯联络使用正常;语言广播系统,型号KXY-127,济南新云鹏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安装日期2010年3月,语言广播使用正常。
六、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要求,我矿的紧急避险系统计划在3年内完成。正在施工固定紧急避险救生舱。2013年6底前安装完成。
第三篇: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中祥和瑞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程方案
编制:郑金志
矿长:马峰
2011年3月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
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及《国家安全监督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灾“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2010】4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公司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瑞煤业领导研究决定成立“六大系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一、加强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程建设,完善工程进度、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有“六大系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该工程具体工作的平衡、协调、督办和验收。
工程领导小组组长:马峰
副组长:王国栋樊庚辰郑金志牛长明
屈书伟牛德元
成员:赵刚军黎金坡韩建伟李铁川
鲁现有史国付田孝峰李战军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调度室,办公室主任由牛德元担任。
二、“六大系统”工程计划和进度:
1、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公司计划监测监控系统进行了
升级改造,更换旧的监控设备,购置新的监控设备,对各监测监控点进行合理的布局,增加各种传感器,有效预防安全
事故的发生。计划安装双电源设备,并且计划与省公司联网。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现有人员定位系统一套,射频发射器150个。
3、压风自救系统:风井地面已安装两台螺杆式空气压缩机,PLC电控系统,空气压缩机安全设施齐全,压风管路采用直径75毫米的无缝钢管,管壁厚度5毫米,经风井井筒到井下各个用风地点,因长期停产部分巷道压垮,压风管路已破坏,计划到复工复产后及时恢复管路通风。
4、通讯联络系统:我公司采用程控电话总机型号;AK8120型80数字程控,现已安装电话地面通讯联络系统40门,井下安装25门,计划井下再增加通讯联络电话25门,把电话普及到各个工作地点,保证通讯畅通。
5、供水施救工程建设:风井地面静压水池容积300立方,供水水源充足,供水管路经风井井筒到井下各个用水池地点,机巷内有洒水喷雾装置,供水管路直径75毫米,厚度为5毫米的无缝钢管。巷道内每隔50米装设阀门,采面掘进头水管都已安装到位,因长期停产部分巷道压垮,降尘管路已被破坏,计划到复工复产后及时恢复管路通水。
6、紧急避险:根据公司文件要求和《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入井人员携带防护时间不低于30分钟的自救器,我公司经过领导协商决定按规定要求在井下建立三个紧急避险硐室,每个硐室能容纳人员不低于60人,硐室内装设有供
风供水装置,并备有自救器和食品,计划到复工复产后施工。
三、“六大系统”工程建设目标责任:
1、由机电矿长屈书伟负责通讯、监控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安装、使用和日常维护。
2、由生产矿长王国栋负责压风自救、供水设施安装、使用和日常维护。
3、由生产矿长王国栋负责紧急避险系统落实工程建设。
4、由技术矿长郑金志负责“六大系统”的设计和技术指导。
5、由安全矿长牛长明负责监督落实“六大系统”的施工质量标准。
6、由经营矿长樊庚辰负责“六大系统”所需的物资供应。
7、由矿长马峰负责保证“六大系统”安装所需的物资供应。
四、“六大系统”工程建设的要求:
1、各系统的负责人应严格按照公司的文件要求的时间进行施工。
2、施工一定要保质保量。
3、每天早会由施工负责人通报各系统施工情况。
4、每天下午两点半由矿长马峰主持各系统施工的平衡会。
5、各系统施工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措施施工,对施工缓慢的责任人严格按照矿规定进行处罚。
6、保证施工安全、施工质量、施工进度。
平顶山市中祥和瑞煤业有限公司2011年3月6日
第四篇: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作业前,区队全体施工人员必须进行贯彻培训,熟悉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一、监测监控系统
1、爆破工、区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井下电钳工下井时,必须随身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瓦斯检查工必须携带光学甲烷检测仪。
2、作业过程中必须按照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作业区域内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3、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装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4、按照规定安装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
5、按规定有检测中心对瓦斯传感器定期调校,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6、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能迅速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
7、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紧急避险设施内外的甲烷和一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1、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定位仪,未携带定位仪不许入井。
2、定位仪固定在灯线上,不允许私自卸下。
3、定位仪要按照使用要求定期更换电池,确保能够正常使用。
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1、紧急避险系统应与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互连接,在紧急避险系统安全防护功能基础上,依靠其他避险系统的支持,提升紧急避险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
2、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有害气体去除、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在无任何外界支持的条件下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
3、紧急避险设施的容量应满足服务区域所有人员紧急避险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并按规定留有一定的备用系数。
4、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要与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应有清晰、醒目的标识。
5、紧急避险系统应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
6、紧急避险设施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纳入安全标志管理的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可移动式救生舱应符合相关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四、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1、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自救器,未携带自救器不许入井。
2、自掘进面回风口开始,距迎头25-40m的距离设置一压风三通阀门装置,然后每500m设置一组压风三通阀门装置。
3、压风供应泵站必须设置在地面,压风自救系统安装在掘进工作面巷道和回采工作面巷道内压缩空气管道上,安装地点应在宽敞、支护良好、没有杂物堆放的人行道侧,人行道宽度应保持在0.8m以上,管路安装高度应距底板1.5m,便于现场人员自救应用。
4、压风自救装置应具有变径、减压、节流、消噪声、过滤和开关等功能。
5、压风自救装置零、部件的连接要可靠,不得存在无风、漏风或自救袋破损长度超过5mm的现象。
6、压风自救系统适用的压风管道供气压力为0.3~0.7 MPa,在0.3 MPa压力时,每台压风自救装置的供气量不少于100~150 L/min范围内。
7、压风自救装置工作时的噪声不得大于85 dB(A)。
8、压风自救系统的管路规格不小于φ50mm。
五、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1、铺设供水施救系统管路,并与采区供水系统连接。
2、供水水源应引自消防水池或专用水池。
3、避灾路线上应敷设供水管路,压风自救装置处和供压气阀门附近应安装供水阀门。
4、供水管路应接入紧急避险设施,并设置供水阀,水量和水压应满足额定数量人员避险时的需要,接入避难硐室或救生舱前的20米供水管路要采取保护措施。
5、供水施救系统应能在紧急情况下为避险人员供水、输送营养液提供条件。
六、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1、安装有线调度电话系统,电话机应使用本质安全型。
2、距掘进工作面30~50米范围内,应安设电话;采掘工作面的巷道长度大于1000米时,在巷道中部应安设电话。
3、电话应设置在便于观察、调试、检验和围岩稳定、支护良好、无淋水、无杂物的地点。
4、通信联络系统的配套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规定,应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第五篇: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裕隆公司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标准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等有关规定,制定出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标准。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安装标准如下:
(一)、监测监控系统。
按《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执行。
(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1.各矿应于2010年 底前,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当班井下作业人员数少于30人的,应建立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系统。
2.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应具有监控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的功能。人员出入井信息管理系统应保证能准确掌握井下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数量。
(三)、紧急避险系统。
1.应于2011年底前在每个采区中段至少设置一个避灾硐室或救生舱。独头巷道掘进时,应每掘进500m设置一个避灾硐室或救生舱。
2.避灾硐室或救生舱应设置在岩石坚硬稳固的地方。避灾硐室应能有效防止有毒有害气体和井下涌水进入,并配备满足当班作业人员1周所需要的饮水、食品,配备自救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器、急救药品和照明设备,以及直通地面调度室的电话,安装供风、供水管路并设置阀门。
(四)、压风自救系统。
1.各矿应于2010年底前在按 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根据采掘作业的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建立完善压风自救系统。
2.空气压缩机应安装在地面,压风系统供气能力应能满足采掘工作面最大班出勤人数正常呼吸的1.2倍。
3、压风管路应随采掘工作面的变动缩短或延长,压风钢管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超过10米。
4.井下压风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管内径不小于25毫米并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灾变破坏。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场所)处应设置供气阀门。
5压风系统要每班值班长或跟班对领导试通气一次,并把通气情况填入检查记录本中。每季度全面检修一次,并做好检修记录。
(五)、供水施救系统。
1.各矿应于2010年底前在现有生产和消防供水系统的基础上,按照为采掘作业地点及灾变时人员集中场所能够提供水源的要求,建立完善供
2、供水管路应随采掘工作面的变动缩短或延长,供水钢管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超过10米。
3、地面应设置不小于10立方米引用水池,储备不少于8立方米,水质应符合饮用水标准,供水管路应用三通与井下消防降尘管路相连。
4.井下供水管路应采用钢管材料,并加强维护,保证正常供水。井下各作业地点及避灾硐室(场所)处应设置供水阀门。
(六)、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1.各矿应于2010年底前按在灾变期间能够及时通知人员撤离和实现与避险人员通话的要求,完善井下通信联络系统。
2.地面调度室至主、副提升机房、井下各中段采区、主、副井底、装卸矿点、井下车场、主要机电硐室、井下变电所、主要泵房、主通风机房、避灾硐室(场所)、采掘工作面、爆破时撤离人员集中地点等,应设有可靠的通信联络系统。
3.矿井井筒通讯电缆线路一般分设两条通讯电缆,从不同的井筒进入井下配线设备,其中任何一条通讯电缆发生故障,另一条通讯电缆的容量应能担负井下各通讯终端的通讯能力。井下通讯终端设备,应具有防水、防腐、防尘功能。
4.采用无线通讯系统的煤矿,通讯信号应覆盖有人员流动的竖井、斜井、运输巷道、生产巷道和主要采掘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