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星级化”创建 助推基层组织晋位增星
深化“星级化”创建 助推基层组织晋位增星 ——博州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
住温泉县查干屯格乡米里其格村工作组组长 钱龙兴 日期:2015-07-13 文章来源:自治区“访惠聚”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米里其格村是自治区级贫困村,也是一个典型的牧业村。“访惠聚”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以“星级化”创建活动为抓手,围绕稳固已有的“民族团结、平安和谐、民主管理”星,着力打造“领导核心、阵地功能、先锋模范”星,全力争创“能力提升、增收致富、群众满意”星,助推该村党组织晋位增星,帮助村党支部凝神、聚力、集气,努力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一、巩固成果,着力“稳星”。一是巩固民主管理星。帮助村党支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通过村民共商、决议,实施重要村级事务16项,按村民意愿在《村规民约》中增加内容。建立“三本台账”(即矛盾纠纷、意见建议台账,解决措施、办法台账,实事好事、民生项目台账),落实“民主议政日”制度,帮助村党支部制定群众诉求解决方案21个,化解村级“老大难”矛盾纠纷6起。“开门”搞创建,邀请村民参加“开放式”支部会,在“嬉笑怒骂”中征求意见建议4类17条。二是筑牢平安和谐星。开展“去极端化、无邪教乡镇、平安乡镇创建”为主题的宣传周活动和“知党恩、说变化”活动,引导村民自觉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增强脱贫信心和感恩意识。印制汉蒙哈三种文字的政策法律宣传单,送到每家每户,逐条逐句宣讲,经户主同意将宣传单贴在屋内,下次拜访时再宣讲,通过经常看、反复讲,争取人人成为政策法规“明白人”。三是夯实民族团结星。评选奖励“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先进模范8人,将他们的事迹拍摄成微视频,在村民大会前播放,塑造学得会的身边典型。开展增进民族团结互助“微行动”,阿迪力别克、范秀华等汉哈蒙柯10户家庭自愿结成5个互帮对子,互学语言,互教技能经验;帮助村民阿布拉等8人成立“村队是我家”民族团结志愿服务队,开展帮干农活、照看孩子,帮扶困难群众等服务,让牧民在互帮互助中增进感情,在致富增收中促进团结。
二、重点突破,发力“增星”。一是打造领导核心星。工作组充分行使对基层组织帮助指导的职责。对履职能力强、群众公认的3名干部报乡党委进行表彰奖励;对劲头不足、纪律涣散的1名干部报乡党委进行诫勉谈话;采取异地交流方式选派1名村干部外出学习锻炼,调配1名年富力强的哈萨克族同志任支部副书记,优化村“两委”班子。工作组积极为村干部扬威立信,增强村干部“挑头”意识。凡惠民实事、政策兑现、访贫问苦等都把村干部推向前台,让他们当“带头人”、“贴心人”。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开办“村夜校”,邀请专家为村干部开展了“关于草场、土地政策的若干问题” “如何抓好基层组织建设”等专题培训11场次。二是争当先锋模范星。落实“三诺两评一考”制度(即村班子、党员干部承诺办理事项和时限,村民承诺遵守村规民约;评选优秀班子成员、党员和模范家庭、个人;年终组织村民代表等对村班子、党员干部进行考核),开展评选党员示范户和“履诺、践诺”先锋活动,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把承诺事项、完成时限、落实措施和进展情况公开出去。村党支部、工作组、21名党员围绕经济发展、扶贫帮困等问题,共承诺事项50项,已完成19项。三是完善阵地功能星。实施村级阵地硬化、绿化和亮化建设,开办农家书屋、绿色网吧、爱心超市和活动中心,升级改造村级文化室,建设标准化卫生室、灯光球场,配齐设备,安装LED显示屏,用好大喇叭等媒介,用汉蒙哈三种文字滚动播放宣传政策法规。现在村民是“脱了皮鞋下地,换上皮鞋进村委会”,村委会已成为村民的活动之所、学习之地、聚心之家。
三、全面提升,争创“九星”。按“星级化”创建目标,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从培养后备干部、开展精准扶贫等重难点问题取得突破,力争三年内完成“九星”创建。一是在后备干部培养上下功夫。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选、育、管、用”,采取组织推荐和群众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重点从退伍军人、致富能手、中青年妇女、优秀团员中选拔4名后备干部。建立健全联系人培养制度,开展党员带培青年试点活动,先后选派3名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区、州党校培训和跟班挂职锻炼。建立后备干部的“成长档案”,对后备干部和积极分子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培养锻炼。有计划地安排他们承担一些入户宣传、项目建设、综合治理等工作,列席重要会议,使他们尽快熟悉村级事务,在实践中开阔视野、积累经验。二是在结对帮扶上下功夫。由局机关党员干部与85户贫困户开展“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结对帮扶,实行“3111”(每月问询三次、入户一次,每季度汇报一次,每半年督查通报一次)和“三包三不脱钩”(包脱贫、包有稳定收入、包有致富能手,不挖掉穷根、不理出致富门路、不转变思想观念不脱钩)扶贫帮困工作机制,落实“一户一策”菜单式扶贫,制定政策兜底、种植养殖、劳务创收等帮扶措施172条,力争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三是在项目带动上下功夫。实施农业高效节水滴灌4000亩,亩均增收150元以上,惠及农牧民62户204人;整合土地增加村集体机动地40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万元;由局机关无偿提供场所,以牧民合作社形式在市区开设米里其格绿色畜产品直销店,打通畜产品外销通道;引导村民开办牧家乐,吸收4—6户贫困牧民参加劳务创收。结合惠民项目建设,建立劳动力转移创收动态跟踪和定期通报制度,组织转移富余劳动力61人参与工程建设、季节性劳务创收,月收入均在2500元以上,实现“转得出、留得住、长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