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参数

时间:2019-05-13 04:5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电力系统参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电力系统参数》。

第一篇:电力系统参数

1、输电线路的参数及等值电路:

1)导线每公里的电阻计算式为 ro=ρ/S(Ω/km)

式中 ro——导线材料的电导率,(Ω/km)S——导线的截面面积,mm;

ρ—导线材料的电阻率(Ωmm/km),在温度t=20°C时,铜的电阻率为18.8Ω·mm/km,铝的电阻率为31.5Ω·mm/km,因此导线长度计算公式为R=rOL。2)电抗

如果架空线三相对称排列(等边三角形),或三相不对称排列,但经过完整换位后,单导线每相单位长度电抗:

222

r— 导线实际半径(计算半径,比如,LGJ-400/50的计算半径为13.8mm),mm Dm—几何均距,mm

Dab、Dbc、Dca分别为A相与B相、B相与C相、C相与A相导线间的距离。

如果是分裂导线,则:

分裂导线可以减少电晕放电和线路电抗。

其中,n—分裂导线的分裂数;

r—分裂导线每一根导体的计算半径;

d1i—分裂导线一相中某根导体与其它i-1根导体间的距离。例:

分裂导线每相单位长度电抗:

3)电纳 如果架空线三相对称排列(等边三角形),或三相不对称排列,但经过完整换位后,单导线每相单位长度电纳:

分裂导线每相单位长度电纳:

4)电导

架空线的电导主要由沿绝缘子表面的泄漏现象和导线的电晕所决定。沿绝缘子表面的泄漏损失很小,可忽略。

电晕是强电场作用下带电体周围空气的电离现象。当设计线路时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则可以不考虑电晕损耗。(正常时G=0)

2、电力线路的等值电路

架空线路UN≤35KV 或长度L<100km;不长的电缆线路或UN≤10KV。

架空线路UN> 35KV 或长度L在100-300km;不超过100km电缆线路或UN>10KV

[例]有一长度为100km的110kV线路,导线型号为LGJ-185/30,导线计算直径为19mm,导线水平排列,相间距离为4m,试求线路的参数并作出等值电路。

解:r1=ρ/S=31.5/185=0.17(Ω/km)

全线路的集中参数为:

Z=(0.17+j0.409)×100=17+j40.9(Ω)Y=j2.78×10-6×100=j278×10-6

(S)Y/2=j139×10-6(S)线路的等值电路:

2、变压器参数及等值电路

⑴ 电阻 RT:

⑵ 电抗 XT:

⑶ 电导

⑷ 电纳 GT:

BT:

≤35KV 电网,T 导纳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之外

三绕组变压器: 电阻

容量比为 100/100/100 :制造厂提供,电抗 跟1相似 导纳 与双绕组相同

注:由于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三相电压和电流都可以认为是完全对称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一单位长度的线路,各相都可以用相同的等值阻抗和等值对地导纳来表示。所以在分析的时候,可以取其中一相来进行,等值电路也是单相回路的等值电路。

第二篇:电力系统仿真模型参数

实验一: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A相接地故障实验

利用MATLAB搭建了小电流接地系统模型。线路采用分布参数模型,其正序参数为:

R00.23R10.17/km,L11.2mH/km,C19.697nF/km;零序参数:/Y/km,L05.48mH/km,C06nF/km;变压器连接方式为:,110KV/35KV;其中线路1所带负载为2MVA,线路3所带负载为5MVA。供电线路总长度为100km,若故障发生在线路的50km处,且在0.02s发生故障,0.04s恢复正常运行(在故障发生器中已设置),由于单相接地故障占到整个系统故障类型的80%以上,所以,仿真以A相接地故障为例进行。仿真模型中系统采样频率f1000KHZ,整个仿真时间为0.06s。

实验内容:分别做出当过渡电阻为5、50、500时,线路UA、UB、UC以及IA、IB、IC的波形,并分析与所学单相接地故障时的边界条件是否符合。

注意:

1.实验报告纸上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结果分析等内容都要填写完整,除实验结果(波形)应另附外,其他都在实验报告纸上完成。

2.实验步骤描述模型的搭建过程,以及各个参数数值的大小和设置过

程。

3.4.结果分析要详细且有说服力。该模型时在MATLAB7.6(MATLABR2008a)中建立的模型,其它低版本的可能打不开,建议同学们采用高版本软件运行模型。

实验二:电力系统潮流分析

采用实验一的模型,进行实验二,做出:

阻抗依频特性波形; 发挥部分:采用分析FFT变换特性以及潮流分析部分。注意:实验报告要求和实验一一样,必须严格给出实际的仿真步骤以及实验结果分析。

第三篇: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概况

通过大学生文化素质课程的学习,身为电气专业的大学生,我对电力系统又加深了理解。通过学习及查阅资料,可以了解到,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变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能生产、传输、分配和消费的系统。它的功能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化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由于电力系统在社会生活上的应用,我们可以利用电能用来照明,取暖,交通工具代步,带动机器运转……因此,电力系统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在电能应用的初期,由小容量发电机单独向灯塔、轮船、电力系统车间等的照明供电系统,可看作是简单的住户式供电系统。白炽灯发明后,出现了中心电站式供电系统,如1882年T.A.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在纽约主持建造的珍珠街电站。它装有6台直流发电机(总容量约670千瓦),用110伏电压供1300盏电灯照明。19世纪90年代,三相交流输电系统研制成功,并很快取代了直流输电,成为电力系统大发展的里程碑。20世纪以后,人们普遍认识到扩大电力系统的规模可以在能源开发、工业布局、负荷调整、系统安全与经济运行等方面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于是,电力系统的规模迅速增长。到1991年底,电力系统装机容量为146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6750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四位。输电线路以220千伏、330千伏和500千伏为网络骨干,形成4个装机容量超过1500万千瓦的大区电力系统和9个超过百万千瓦的省电力系统,大区之间的联网工作也已开始。

电力系统的主体结构有电源(水电站、火电厂、核电站等发电厂),变电所(升压变电所、负荷中心变电所等),输电、配电线路和负荷中心。各电源点还互相联接以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电能交换和调节,从而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输电线路与变电所构成的网络通常称电力网络。电力系统的信息与控制系统由各种检测设备、通信设备、安全保护装置、自动控制装置以及监控自动化、调度自动化系统组成。电力系统的结构应保证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现电能生产与消费的合理协调。根据电力系统中装机容量与用电负荷的大小,以及电源点与负荷中心的相对位置,电力系统常采用不同电压等级输电(如高压输电或超高压输电),以求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根据电流的特征,电力系统的输电方式还分为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交流输电应用最广。直流输电是将交流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经过整流后采用直流电传输。

电力系统的出现,使高效、无污染、使用方便、易于调控的电能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变化,开创了电力时代,发生了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力系统的规模和技术水准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至于电力系统内部的各项技术原理,限于知识水平有限,尚不能清楚地理解,这里不做讨论,只对电力系统的概况进行如上总结。

第四篇:关于电气参数

额定电压

额定电压又称工作电压,它主要取决于连机器所使用的绝缘材料,接触对之间的间距大小。某些元件或装置在低于其额定电压时,可能不能完成其应有的功能。连接器的额定电压事实上应理解为生产厂推荐的最高工作电压。原则上说,连接器在低于额定电压下都能正常工作。笔者倾向于根据连接器的耐压(抗电强度)指标,按照使用环境,安全等级要求来合理选用额定电压。也就是说,相同的耐压指标,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安全要求,可使用到不同的最高工作电压。这也比较符合客观使用情况。

额定电流

额定电流又称工作电流。同额定电压一样,在低于额定电流情况下,连接器一般都能正常工作。在连接器的设计过程中,是通过对连接器的热设计来满足额定电流要求的,因为在接触对有电流流过时,由于存在导体电阻和接触电阻,接触对将会发热。当其发热超过一定极限时,将破坏连接器的绝缘和形成接触对表面镀层的软化,造成故障。因此,要限制额定电流,事实上要限制连接器内部的温升不超过设计的规定值。在选择时要注意的问题是:对多芯连接器而言,额定电流必须降额使用。这在大电流的场合更应引起重视,例如φ3.5mm接触对,一般规定其额定电流为50A,但在5芯时要降额33%使用,也就是每芯的额定电流只有38A,芯数越多,降额幅度越大。降额幅度可参看表1 接触电阻

接触电阻是指两个接触导体在接触部分产生的电阻。在选用时要注意到两个问题,第一,连接器的接触电阻指标事实上是接触对电阻,它包括接触电阻和接触对导体电阻。通常导体电阻较小,因此接触对电阻在很多技术规范中被称为接触电阻。第二,在连接小信号的电路中,要注意给出的接触电阻指标是在什么条件下测试的,因为接触表面会附则氧化层,油污或其他污染物,两接触件表面会产生膜层电阻。在膜层厚度增加时,电阻迅速增大,是膜层成为不良导体。但是,膜层在高接触压力下会发生机械击穿,或在高电压,大电流下会发生电击穿。对某些小体积的连接器设计的接触压力相当小,使用场合仅为mA 和mV级,膜层电阻不易被击穿,可能影响电信号的传输。在GB5095《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基本试验规程及测量方法》中的接触电阻测试方法之一“接触电阻——毫伏法“规定,为了防止接触件上绝缘薄膜被击穿,测试回路的开路电动势的直流或交流峰值应不大于20mV,直流或交流试验电流应不大于100mA。事实上这是一种低电平接触电阻的测试方法,因此,有此要求的选择者,因选用由低电平接触电阻指标的连接器。

屏蔽性

在现代电气电子设备中,元器件的密度以及它们之间相关功能的日益增加,对电磁干扰提出了严格的限制。所以连接器往往用金属壳体封闭起来,以阻止内部电磁能辐射或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在低频时,只有磁性材料才能对磁场起明显屏蔽作用。此时,对金属外壳的电连续性有一定的规定,也就是外壳接触电阻。

安全参数

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是指在连接器的绝缘部分施加电压,从而使绝缘部分的表面内或表面上产生漏电流而呈现出的电阻值。它主要受绝缘材料,温度,湿度,污损等因素的影响。连接器样本上提供的绝缘电阻值一般都是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的指标值,在某些环境条件下,绝缘电阻值会有不用程度的下降。另外要注意绝缘电阻的试验电压值。根据绝缘电阻(MΩ)=加在绝缘体上的电压(V)/泄漏电流(μA)施加不同的电压,就有不用的结果。在连接器的试验中,施加的电压一般有10V,100V,500V三档。

耐压

耐压就是接触对的相互绝缘部分之间或绝缘部分与接地之间,在规定时间内所能承受的比额定电压更高而不产生击穿现象的临界电压。它主要受接触对间距和爬电距离和几何形状,绝缘体材料以及环境温度和湿度,大气压力的影响。

燃烧性

任何连接器在工作时都离不开电流,这就存在起火的危险性。因此对连接器不仅要求能防止引燃,还要求在一旦引燃和起火时,能在短时间内自灭。在选用时要注意选择采用阻燃型,自熄性绝缘材料的电连接器。

机械参数

单脚分离力和总分离力

连接器中接触压力是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接触电阻的大小和接触对的磨损量。在大多数结构中,直接测量接触压力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往往通过单脚分离力来间接测算接触压力。对于圆形针孔接触对,通常是用有规定重量砝码的标准插针来检验阴接触件夹持砝码的能力,一般其标准插针的直径是阳接触件直径的下限取-5μm。总分离力一般是单脚分离力上线之和的两倍。总分离力超过50N时,用人工插拔已经相当困难了。当然,对一些测试设备或某些特殊要求的场合,可选用零插拔力连接器,自动脱落连接器等等

机械寿命

连接器的机械寿命是指插拔寿命,通常规定为500~1000次。在达到此规定的机械寿命时,连接器的接触电阻,绝缘电阻和耐压等指标不应超过规定的值。严格的说,现在的机械寿命是一种模糊的概念。机械寿命应该与时间有一定的关系,10年用完500次与1年用完500次,显然其情况是不一样的。只不过目前还没有一种更经济,更科学的方法来衡量。

接触对数目和针孔性

首选可根据电路的需要来选择接触对的数目,同时要考虑连接器的体积和总分离力的大小。接触对数目多,当然其体积就大,总分离力相对也大。在某些可靠性要求高、而体积又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两对接触对并联的方法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连接器的插头、插座中,插针(阳接触件)和插孔(阴接触件)一般都能互换装配。实际使用时,可根据插头和插座两端的带电情况来选择。如插座需常带电,可选择装插孔的插座,因为装插孔的插座,其带电接触件埋在绝缘体中,人体不易触摸到带电接触件,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振动、冲击、碰撞

主要考虑连接器在规定频率和加速度条件下振动、冲击、碰撞时的接触对的电连续性。接触对在此动态应力情况下会发生瞬时断路的现象。规定的瞬断时间一般有1μs、10μs、100μs、1ms和10ms。要注意的是如何判断接触对发生瞬断故障。现在一般认为,当闭合接触对(触点)两端电压降超过电源电动势的50%时,可判定闭合接触对(触点)发生故障。也就是说判断是否发生瞬断有两个条件:持续时间和电压降,两者缺一不可。

连接方式

连接器一般由插头和插座组成,其中插头也称自由端连接器,插座也称固定连接器。通过插头、插座和插合和分离来实现电路的连接和断开,因此就产生了插头和插座的各种连接方式。对圆形连接器来说,主要有螺纹式连接,卡口式连接和弹子式连接三种方式。其中螺纹式连接最常见,它具有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连接速度较慢不适宜于需频繁插拔和快速接连的场合。卡口式连接由于其三条卡口槽的导程较长,因此连接的速度较快,但它制造较复杂,成本也就较高。弹子式连接是三种连接方式中连接速度最快的一种,它不需进行旋转运动,只需进行直线运动就能实现连接、分离和锁紧的功能。由于它属于直推拉式连接方式,所以仅适用于总分离力不大的连接器。一般在小型连接器中较常见。

安装方式和外形

连接器的安装有前安装和后安装,安装固定方式有铆钉、螺钉、卡圈或连接器本身卡销快速锁定等。也有一种插头和插座是均是自由端连接器,即所谓中继连接器。

连接器的外形千变万化,用户主要是从直形、弯形、电线或电缆的外径及与外壳的固定要求、体积、重量、是否需连接金属软管等方面加以选择,对在面板上使用的连接器还要从美观、造型、颜色等方面加以选择。

环境参数

环境参数主要有环境温度、湿度、温度急变、大气压力和腐蚀环境等。连接器在使用和保管、运输过程中所处的环境对其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必须根据实际的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连接器。

环境温度

连接器的金属材料和绝缘材料决定着连接器的工作环境温度。高温会破坏绝缘材料,引起绝缘电阻和耐压性能降低;对金属而言高温可使接触对失去弹性,加速氧化和发生镀层变质。通常的环境温度为-55~100℃特殊场合下可能要求更高。

潮湿

相对湿度大于80%,是引起电击穿的主要原因。潮湿环境引起水蒸气在绝缘体表面的吸收和扩散,容易使绝缘电阻降低到MΩ级以下,长期处在高湿环境下,会引起物理变形,分解、逸出生成物,产生呼吸效应及电解、腐蚀和裂纹。特别是在设备外部的连接器,常常要考虑潮湿、水渗和污染的环境条件,这种情况下应选用密封连接器。对于水密、尘密型连接器一般采用GB4208的外壳防护等级来表示。

温度急变

湿度急变试验是模拟使用连接器设备在寒冷的环境转入温暖环境的实际使用情况,或者模拟空间飞行器、探测器环境温度急剧变化的情况。温度急变可能使绝缘材料裂纹或起层。

大气压力

在空气稀薄的高空,塑料放出气体污染接触对,并使电晕产生的趋势增加,耐压性能下降,使电路产生短路故障。在高空达到某一定值时,塑料性能变差。因此在高空使用非密封连接器时,必须降额使用。在低气压下推荐的电压降额系数见表2。

腐蚀环境

根据连接器的不同使用腐蚀环境,选用相应金属、塑料、镀层结构的连接器,像在盐雾环境下使用的连接器,如果没有防腐的金属表面,会使性能迅速恶化。在含有相当浓度的SO2环境中,不宜使用镀银接触对的连接器。在潮热地区,霉菌也是重要问题。

端接方式

端接方式是指连接器的接触对与电线或电缆的连接方式。合理选择端接方式和正确使用端接技术,也是使用和选择连接器的一个重要方面。

焊接

焊接最常见的是锡焊。锡焊连接最重要的是焊锡料与被焊接表面之间应形成金属的连续性。因此对连接器来说,重要的是可焊性。连接器焊接端最常见的镀层是锡合金、银和金。簧片式接触对常见的焊接端有焊片式、冲眼焊片式和缺口焊片式:针孔式接触对常见焊接端有钻孔圆弧缺口式。

压接

压接是为使金属在规定的限度内压缩和位移并将导线连接到接触对上的一种技术。好的压接连接能产生金属互熔流动,使导线和接触对材料对称变形。这种连接类似于冷焊连接,能得到较好的机械强度和电连续性,它能承受更恶劣的环境条件。目前普遍认为采用正确的压接连接比锡焊好,特别是在大电流场合必须使用压接。压接时须采用专用压接钳或自动、半自动压接机。应根据导线截面,正确选用接触对的导线筒。要注意的是压接连接是永久性连接,只能使用一次。

绕接 绕接是将导线直接缠绕在带棱角的接触件绕接柱上。绕接时,导线在张力受到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缠绕,压入并固定在接触件绕接柱的棱角处,以形成气密性接触。绕接导线有几个要求:导线直径的标称值应在0.25mm~1.0mm范围内;导线直径不大于0.5mm时,导体材料的延伸率不小于15%;导线直径大于0.5mm时,导体材料的延伸率不小于20%。绕接的工具包括绕枪和固定式绕接机。

刺破接连

刺破连接又称绝缘位移连接,是由美国在60年代发明的一种新颖端技术,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使用方便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印制板用连接器中。它适用于带状电缆的连接。连接时不需要剥去电缆的绝缘层,依靠连接器的“U”字形接触簧片的尖端刺入绝缘层中,使电缆的导体滑进接触簧片的槽中并被夹持住,从而使电缆导体和连接器簧片之间形成紧密的电气连接性。它仅需简单的工具,但必须选用规定线规的电缆。

螺钉连接

螺钉连接是采用螺钉式接线端子的连接方式,要注意允许连接导线的最大和最小截面和不同规格螺钉允许的最大拧紧力矩。

结束语

以上从电气参数、安全参数、机械参数、环境参数和端接方式等方面论述了连接器的选择方法,但由于连接器种类繁多,以上论述难免顾此失彼,有些观点也不一定正确、全面。希望有关连接器的生产厂和使用厂都能重视连接器的选择和使用工作。

第五篇:电力系统仿真

1、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是指在给定电力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元件参数和发电负荷参量条件下,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电压在电力网中的分布。通常给定的运行条件有系统中各电源和负荷点的功率、枢纽点电压、平衡点的电压和相位角,待求的运行参量包括网络中各母线节点的电压幅值和相角,以及各支路的功率分布、网络的功率损耗等。

2、潮流计算的目的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做到经济运行,为电力资源的调度,电网的规划,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提供支撑。

具体表现:(1)、在电网规划阶段,通过潮流计算,合理规划电源容量及接入点,合理规划网架,选择无功补偿方案,满足规划水平的大小方式下潮流交换控制、调峰、调相、调压的要求。(2)、在编年运行方式时,在预计负荷增长及新设备投入运行基础上,选择典型方式进行潮流计算,发现电网中的薄弱环节,供调度人员日常调度控制参考,并对规划、基建部门提出改进网架结构,加快基建进度的建议。(3)、正常检修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用于日常运行方式的编制,指导发电厂开机方式,有功、无功调整方案及负荷调整方案,满足线路、变压器热稳定要求及电压质量要求。(4)、预想事故、设备退出对静态完全的影响分析及作出预想的运行方式调整方案。

即电力系统在运行方式和规划方案的研究中,都需要进行潮流计算以比较运行方式或规划供电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为了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也需要进行大量而快速的潮流计算。因此,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应用最广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电气运算,在系统规划设计和安排系统的运行方式时,采用离线潮流计算,而在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中,采用在线潮流计算。

3、本次仿真的目的及任务

通过仿真,了解和熟悉电力系统潮流分析计算的软件的使用方法,结合理论知识,熟悉计算机解潮流分布时的方法,学会分析潮流计算的结果,对功率,电压等作出评价是否符合要求,初步能够运用计算机对一个小型电力系统网络供电的设计。

本次仿真中设计了一个三机五节点的小型交流电力系统网络,主要通过MATPOWER进行电力系统潮流的结算,得到每条支路上的功率流动情况,每个节点的损耗等,分析网络中的损耗情况,损耗过大的话改进算法重新进行潮流的计算,得到更加合理的潮流分布。

下载电力系统参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电力系统参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力系统基础[定稿]

    输电线路 输电是用变压器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升压后,再经断路器等控制设备接入输电线路来实现结构形式,输电线路分为架空输电线路和电缆线路 按照输送电流的性质,输电分为交流输......

    电力系统管理制度

    电力系统管理制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为了加强电力系统的管理,明确电力系统管理职责,确保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1.2 适用于公司供配电系统包括电力对外转供各单......

    电力系统就业

    [转帖]【电力】各高校电力专业现状---考电力系统的电气兄弟来看看 各高校电力专业现状 最近几天好像讨论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兄弟多了起来,虽然见识较浅,但也想抛砖引玉一下:......

    电力系统规划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电力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电力规划的基本内容和电力规划的......

    电力系统题

    一 填空题 1 、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主要有电压、波形和( 频率) 2、在电力系统的潮流分布计算中,习惯上是直接用三相功率和(线电压)来计算 3、频率的二次调整是由发电机组的(调频器)......

    电力系统稳定器

    电力系统稳定器的设计 共25页,9386字 1 绪论 1.1 概述 现代电力系统需要加以解决与改善的问题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是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两大类问题。 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

    电力系统基本知识

    发电厂的发电机输出电压通常为6.3KV,( A10.5KV),最高不超过20KV 为了(B使供电可靠性提高),通常采用环网供电 我国变压器的额定频率为50HZ 我国规定的交流安全电压为12V、6V、(......

    飞机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电力源的电气系统包括配电系统和连接到该系统上的负载。 本书中使用的术语“电力系统”是指那些飞机产生,分发,使用电能,包括他们的支持和附件的一部分。 一个典型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