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捐资行善不留名 自谓平凡小事情
捐资行善不留名
自谓平凡小事情
——记隐姓埋名27年无私助人的炎黄张纪清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这位老人用二十七年投身于公益,他来自江阴,用一个人的文明撑起了整座城市的文明。
2015年11月,一位老人在江阴市某银行正起身离开,却晕倒在地上。银行的工作人员涌上前来,紧急将老人送往医院。医护人员几乎翻遍了他的全身,试图找到可以联系老人家属的信息,但是仅仅在他身上意外地发现了三张落款为“炎黄”的汇款单。原来这位晕倒的老人就是张纪清,江阴祝塘人,一位73岁的退休老会计。就在那天,那个被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的身份终于解开。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而汇款地址却是五花八门,寻找后发现地址都是假的,想寻找这位好心人的人们也只能失望而归。
“这不是什么大事,是我们应该做的。”张纪清爷爷仅以这种“戏剧性”的方式解开隐藏了二十七年的身份之谜。原本张爷爷打算把这个秘密保守一辈子,连最亲近的子女都不会透露。在张爷爷眼中,他做的这些都是小事,助人为乐、济贫帮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要的不是名,是心!”这便是张爷爷的初衷,老人想尽各种办法“潜伏”,不愿以恩人自居。
看着老人为了自己的那份行善之心,从原本的祝塘首富到现在住在七十平米的房子里与老伴靠养老金生活,从二十七年前寄出的第一笔捐款到二十七年后的如今,老人无怨无悔。因为我们是炎黄的子孙,因为我们有济贫帮困的文明。
我们身边也许还有很多人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无悔奉献只为给子女、社会、身边的人带去一份未来,一份温暖,一份快乐;还有很多跟他们一样在为这个社会默默地付出,只是我们不知道。但我们也许能跟他们一样,我们同样是炎黄子孙,我们同样有传承千古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