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尽黄沙始见金--山东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

时间:2019-05-13 04:5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淘尽黄沙始见金--山东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淘尽黄沙始见金--山东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

第一篇:淘尽黄沙始见金--山东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

淘尽黄沙始见金--山东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

状”治黄成就综述

‚五一‛前夕,山东河务局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一荣誉是山东黄河人历尽无数艰辛换来的褒奖!它将激励山东黄河广大干部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努力的工作,投入伟大的治黄事业中。

山东河务局作为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山东设置的派出机构,承担着黄河山东段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任务。全局下辖8个市级河务(管理)局、30个县级(市、区)河务(管理)局、15个直属单位,有干部职工12000人。自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山东河务局以除害兴利、造福齐鲁为己任,团结带领广大治黄职工,艰苦奋斗,励精图治,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建成了较为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战胜了历年洪水,创造了64年黄河伏秋大汛岁岁安澜的历史奇迹,彻底扭转了黄河史上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同时,积极开发利用黄河水沙资源,引黄兴利,为民造福,促进了山东沿黄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进入21世纪,山东河务局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民生水利发展要求及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河理念,坚持科学发展,促进人水和谐,与时俱进,科学治河,扎实工作,在防洪防凌、引黄供水、工程建设、科技创新、应急抢险救灾、民生水利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千秋伟业

人民治黄以来,国家对千里堤防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加高加固,将过去的秸料埽坝全部石化,共修建各类堤防1543千米、险工控导工程265处、6440段坝岸、涵闸117座,兴建了东平湖水库、北金堤滞洪区等蓄滞洪工程。近年来,山东河务局又对东平湖进行了综合治理,疏浚北排入黄河道,修建庞口闸,修复戴村坝,加固二级湖堤。对黄河入海口有计划地进行了3次人工改道,实施了黄河口门疏浚和挖沙固堤工程。现行清水沟流路自1976年人工改道以来已安全行水34年,改变了历史上黄河尾闾任意摆动、四处漫流的局面,为胜利油田生产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创造了良好环境。

1998年‚三江大水‛之后,国家加大了对黄河治理的投资力度,防洪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快。黄河人开创性地建设了治黄史上前所未有的标准化堤防工程。2005年,在一期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中,山东河务局把标准化堤防建设列为全局工作的第一要务,集中人财物,强力推进。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广大职工战严寒、斗酷暑,风餐露宿,连续奋战,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任务,建设者们用满腔热情和感人事迹谱写了一曲长堤颂歌。目前,全局已建成标准化堤防401千米,使黄河标准化堤防成了名副其实的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和生态景观线。特别是济南段黄河标准化堤防,荣获了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成为2008年度全国水利行业唯一的获奖工程,也是人民治黄以来第一个荣获鲁班奖的防洪工程。

经过60年不懈努力,黄河山东段已初步建成了由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和蓄滞洪工程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一条气势磅礴的‚水上长城‛展现在世人面前。山东黄河已累计完成各类防洪工程建设土方13.63亿立方米、石方1968万立方米、投资115.6亿元,工程抗洪能力显著提高。

2006年,山东黄河全面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实现了水管单位、供水单位、养护公司、其他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分离,形成了基层单位事、企分开的格局,历史性地改变了‚修、防、管、营‛于一体的管理体制,使工程管理与维修养护得到明显加强。在对各类防洪工程的管理中,牢固树立‚人水和谐‛理念,按照《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要求,认真落实维修养护责任制和执法巡查责任制,坚持标准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科学管理、依法管理,工程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工程面貌大为改观。全局堤防绿化已达1389千米,树株存有量2300多万株,千里堤防成为独具生态魅力的绿色长廊,被全国绿化委表彰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局已有6个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6处国家水利风景区、3处黄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57处堤防险工被黄委命名为‚示范工程‛。

安澜护国

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山东河务局依靠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和沿黄党政军民、治黄职工的严密防守,战胜了1949年、1958年、1976年、1982年大洪水,安全度过了1969年和1970年‚三封三开‛的严重凌汛。黄河不会忘记:1958年花园口站出现22300立方米每秒洪峰,为黄河有水文观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7~8月间,花园口站出现一万以上流量洪峰5次。山东部分堤段洪水几乎与大堤持平。在洪水暴涨的危急关头,沿黄各地干部、群众、解放军110多万人上堤防守,喊出了‚水涨一寸,堤高一尺‛、‚人在堤在‛、‚洪水不落,决不收兵‛的战斗誓言,山东临黄大堤一昼夜间修起了600多千米子埝。最紧张时干部群众站在堤顶,形成人墙,抵挡风浪袭击。

近年来,山东黄河战胜了2001年和2007年汶河东平湖大水、2003年黄河中下游发生的严重秋汛、2010年金堤河较大洪水,成功抵御了2009~2010年度黄河严重凌汛,确保了黄河山东段64年伏秋大汛岁岁安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安定环境。据测算,仅1946~1996年,黄河下游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就达4000多亿元。山东河务局多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防汛抗洪先进集体‛。

为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自2002年起,连续12次成功实施了黄河调水调沙。在确保防洪工程和滩区安全的前提下,共有1.87亿吨沙冲刷入海,黄河山东段主河槽平均冲刷深度为1.14米,平滩流量由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4000立方米每秒,过洪能力明显增强。黄河人在治理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河流的探索中,找到了处理黄河泥沙、扼制悬河升高的一剂良方,走活了历代治黄人苦思冥想的一盘大棋。

在全面做好各项防汛工作的同时,山东河务局依托防汛专家、抢险设备、救灾物资等优势,积极投入自然灾害应急救灾中,‚黄河铁军‛赢得了一次次赞誉。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山东河务局迅即吹响抗震救灾抢险集结号。一方面,紧急调运橡皮舟等大宗防汛物资支援四川救灾;一方面,迅速组建了由277名队员、42台(套)大型抢险机械设备组成的机动抢险队,连夜急行军2200余千米,开进到四川重灾区广元和绵竹开展抢险救灾。同时,先后疏通了石亭江主河道,完成了4座水库的应急排险任务,抢修20余千米的村民出山道路,为3000多名村民顺利撤离打开了生命通道,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灾区群众的广泛赞誉。山东黄河抢险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支援抗震救灾‘工人先锋号’‛。山东河务局被水利部表彰为‚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山东河务局还先后派专家和技术骨干支援了1998年长江大水抢险、2003年陕西渭河抢险、2008年山东柴汶河抢险和2010年江西赣江抢险。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内蒙古严重凌汛、西南大旱、吉林内涝洪水以及泰山大火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先后10余次紧急调运防汛抗旱物资支援抢险救灾,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兴利为民

历史上黄河下游只有泛滥之害,而无灌溉之利。新中国成立后,遵照‚除害兴利‛的方针,山东黄河引黄供水得到了迅速发展。自1950年在利津綦家嘴建成第一座引黄闸以来,目前已建有引黄涵闸63座,设计引水能力达2423立方米每秒。黄河是山东的主要客水资源,目前,山东省已有11个市、70个县(市、区)用上了黄河水。近10年,年均引用黄河水60亿立方米,引黄灌溉面积达3000多万亩,现有万亩以上的引黄灌区58处,其中30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19处,引黄灌溉年增产效益达30多亿元,对山东沿黄工业GDP影响量达1200多亿元。供水用途也由最初单纯的农业灌溉发展成为工农业生产、城乡居民生活及生态用水的多目标全方位供水。人民治黄以来,山东黄河累计引用黄河水3000多亿立方米,为战胜历年严重干旱,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农业增收发挥了重大作用。

1999年国务院授权对黄河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调度以来,山东河务局精心调度、科学配置宝贵的黄河水资源,黄河山东河段已连续11年不断流。开创了‚两水分供‛水资源配置模式,把黄河水远距离送到德州庆云,滨州沾化、无棣,菏泽南五县等严重缺水地区,解决了群众的吃水难问题。特别是2006以来,山东共引用黄河水316亿立方米,年均63.2亿立方米,黄河水资源基本满足了沿黄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的需要。

面对去冬今春山东特大旱情,严格执行《黄河水量调度条例》,认真编制《春季抗旱应急预案》,积极投入引黄抗旱。自2010年11月以来,已安全引用黄河水20.9亿立方米,为近10年来同期最多,较旱情严重并启动一级抗旱预警的2008~2009年度同期多引水6.5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山东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

山东河务局按照国家防总部署,积极协调,科学调度,克服重重困难,实施跨流域调水,把宝贵的黄河水调到天津、河北、青岛等地,先后圆满完成了8次引黄济津、16次引黄入冀、21 次引黄济青任务,补水2533万立方米。累计跨流域调水129.5亿立方米。确保了这些省、市重点城市的供水安全,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黄河水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绿色颂歌。

2010年,成功实施了刁口河备用流路恢复过水试验,实现了刁口河流路的全线过流,使枯竭了34年的刁口河故道自流引水全线贯通。连续3次向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组织生态调水,共补水5363万立方米,使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得以良性维持,丰富了生物多样性,黄河尾闾再现碧野万顷、鸥鸟翔集的盎然生机,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创造了条件。黄河每年约有10亿吨泥沙输往河口地区,64年来,共有530多亿吨泥沙在黄河口入海,填海造陆1400平方千米,为国家新增土地210多万亩。

科技兴河

1970年,在让黄河泥沙变害为利的探索实践中,山东黄河职工制造出黄河上第一只简易吸泥船——‚红心一号‛,发明了吸泥船引黄放淤固堤技术。此项技术的诞生,大大加快了黄河下游堤防加固步伐,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于1978年荣获了‚全国科学大会奖‛。自1970年以来,山东黄河利用这项输沙技术,累计完成放淤固堤土方5.5亿立方米,对800多千米黄河大堤进行了加固,有效减缓了河道淤积,减少了农田挖占。为沿黄村镇淤改盐碱涝洼地2万多亩,增加了农民耕地,沿黄地区成为山东省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近年来,机淤固堤技术不断探索改进,取沙汇集系统和远距离输沙技术使输沙距离提高到1.5万米以上,输沙生产效率提高了3.7倍,机淤固堤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滩区治理、水库加固、挖河疏浚、渠道清淤、土地改造等诸多领域,创造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近年来,山东河务局积极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治河新理念,努力以科技进步推动由传统治黄向现代治黄的转变。成立了‚山东黄河科学技术委员会‛、‚山东黄河研究会‛和‚科技推广中心‛。围绕‚二级悬河‛、东平湖和河口综合治理、功能性不断流等重点领域,加强了治黄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大力推进‚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三条黄河建设,黄河河口物理模型基地正在东营市加紧建设。建成投入运用的防汛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东平湖三维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异地视频会商系统、水情自动化测报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等,为黄河山东段的治理开发与管理提供了先进的科技支撑。

自2003年黄委启动创新工作以来,山东河务局秉承自主创新、科技治河理念,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开展理论技术、体制管理、应用技术等科技创新活动,全局干部职工的科技创新意识逐步增强,科研创新的氛围日趋浓厚,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和创新成果,在治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局先后有3项获国家科技奖励,20项获省部科技奖励,167项获黄委科研与创新奖励。自主研发的智能堤坝隐患探测仪,取得了技术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国家专利,在历年防汛查险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非金属高效抗磨泥浆泵、工程抢险应急照明车、黄河堤防维修养护专用车等专用设备,已批量生产和应用。2010年,山东河务局被水利部表彰为全国水利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并连续5次荣获黄委创新组织奖。

以人为本

60多年的人民治黄史,也是黄河人文明进步的发展史。山东河务局立足于治黄事业发展,着眼于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和谐山东黄河,成效显著。‚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支撑了一代代黄河人励精图治、与时俱进,保证了山东治黄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946年,山东河务局成立伊始就紧紧抓住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讲形势、讲任务,作表率、树典型,及时有效的政治工作保证了‚一手拿枪、一手拿锨‛治黄斗争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高度重视政治工作是山东河务局形成的优良传统,紧紧抓住育人这个根本,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突出加强理论素质、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廉政勤政、业务技术5项教育,组织职工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在职工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典型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模范人物,被水利部、黄委和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先进集体就有200多个;有7人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74人被表彰为山东省、水利部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502人被评为黄委劳动模范或先进生产工作者。

各级工会健全组织,完善职代会建设,积极实施民主管理,主动为职工解难题、办实事,健全困难职工帮扶救助机制,积极开展送温暖和走访慰问活动。在全局推行了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机制,筹措救助资金670万元,实现全员覆盖。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难题,各级成立了帮助职工子女就业办公室,积极主动帮助职工子女搜集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先后帮助400余名职工子女多渠道就业,解除了职工后顾之忧。离退休人员‚两项待遇‛得到较好落实,使老同志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近年来,全局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基层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过去在黄河大堤上工作居住的职工,逐步迁移到所在城市,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观。基层单位大都搬进了新颖别致的办公楼,改善了职工吃水、洗澡、就餐等设施,彻底告别了‚黑院黑屋黑坝头‛的落后面貌。各单位建设的职工生活基地,为职工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新鲜的肉蛋果菜,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菜篮子‛。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黄河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努力探索适应治黄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政治思想工作机制,培养造就了一支政治强、作风正、敢打硬仗的职工队伍。扎实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探索开展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机制建设,求真务实、廉洁勤政蔚然成风。进一步规范精神文明建设管理,以基层为重点深入开展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全局独立建制单位文明创建率已达96%,其中市级文明单位19个、省级文明单位33个、全国水利文明单位2个。

除以上荣誉外,山东河务局自2001年以来,还先后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被表彰为‚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先进单位‛、‚全国水利系统水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水利财务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水利职工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水利系统职工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已连续11年荣获黄委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

60多年的不懈奋斗和创新发展,使山东治黄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但要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治理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真正让黄河造福人民,依然任重而道远。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今年,中央发布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对水利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中央一号文件如一缕春风,滋润着山东黄河人的心田,在新的起点上,山东河务局将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治黄事业发展为己任,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继续把山东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事业推向前进。(陈秒清 孙开岗)

稿件来源:黄河报〃黄河网

第二篇:保护利用黄河 繁荣发展河南--河南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

保护利用黄河 繁荣发展河南--河南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灿烂的黄河文化和华夏文明,还因其桀骜不驯的性情和多泥沙特性,在历史上屡屡泛滥成灾,尤以河南为烈。在新中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00多次,其中河南占三分之二,大改道26次,有20次在河南,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黄河宁,天下平”成为沿黄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

1946年,伴随着人民治黄事业成长起来的河南河务局,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下,河南黄河万名干部职工承担起黄河河南段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任务,累计完成国家防洪工程建设投资10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依靠沿黄党政军民,战胜了花园口站12次100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大洪水,实现了60多年黄河岁岁安澜,彻底改变了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的险恶局面;大力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1500多亿立方米黄河水润泽中原,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面对河南治黄新的形势和任务,河南河务局全面推进黄河工程、黄河经济、黄河文化、黄河生态“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积极践行“基层为本、民生为重”的管理理念,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治黄成就,荣获了“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中华全国总工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全国水利工程大禹奖”、“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以及河南省委、省政府“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先进系统”、“支持抗旱保丰收先进单位”等一系列重大荣誉。

201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河南河务局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一喜讯传来,伴随着浓浓春意,给生机勃勃的河南黄河带来无限激情。在河南治黄发展历史上,河南河务局迎来又一个辉煌。

黄河防汛:众志成城 岁岁安澜

万里黄河,险在河南。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把黄河防汛作为一件大事,全面实行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建成了完善的防汛指挥调度系统,基本实现了防汛指挥现代化。依靠防洪工程体系和非工程措施,全省党政军民众志成城,顽强拼搏,严密防守,确保了黄河岁岁安澜,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达数千亿元,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针对黄河水沙不协调导致主河槽淤积萎缩严重、“二级悬河”发展迅速等严峻形势,从2002年起,黄委连续9年实施了黄河调水调沙。为确保调水调沙顺利进行,河南河务局全面部署,严格落实防守措施,严格巡坝查险、报险,全力抢险,确保了防洪工程安全、滩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涉水领域生产安全。结合调水调沙,相继展开了“二级悬河”治理试验,利用洪水泥沙淤堤堵串试验,创造性地进行了切滩导流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开创了河南黄河河道综合整治的新途径。9年间,河南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全线持续冲刷,主河槽平均下降1.5米,过流能力由调水调沙前的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4000立方米每秒,改善了下游滩区“小水大漫滩”状况,对沿黄及滩区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及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引黄供水:保我民生 沃我中原

20世纪50年代,在“根治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的治河思想指导下,1952年河南省兴建的人民胜利渠,拉开了黄河造福下游两岸的序幕。此后,河南引黄灌溉得到快速发展,相继建成了郑州东风渠、兰考三义寨人民跃进渠、新乡共产主义渠、封丘红旗渠4处大型引黄灌溉放淤工程和濮阳渠村引黄灌区。“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在中原大地改写。

改革开放后,河南引黄灌溉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目前,河南全省已建有引黄设施41处,建成并发挥效益的大中型引黄灌区26处,设计灌溉面积236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280万亩,补源面积893万亩。

在城市和工业供水方面,1958年开封首开此举,随后,郑州、新乡、濮阳等沿黄缺水城市相继开展引黄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通过人民胜利渠先后5次向天津送水20多亿立方米,缓解了当时天津干旱缺水的燃眉之急。郑州铝厂、中原油田、洛阳石化等大型企业也从源源不断的黄河水中受惠至今。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经济的迅猛发展,沿黄城市供水区域及规模进一步扩大,长垣、吉利、温县、武陟、濮阳等供水工程相继建成,一批新建大型企业的引黄取水工程已进入实际运作阶段。

加强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为河南沿黄地区工业、农业、生活、生态用水提供了宝贵水源,沿黄灌区成了河南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基地,跨河交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等发展迅速。

黄河岁岁安澜,大河润泽中原,河南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已由传统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发展为新兴的经济大省、工业大省。随着中原经济区的构建,黄河水资源在促进河南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将对构建中原经济区产生重大影响。

防洪工程:多措并举 初成体系

历史上,解决黄河下游防洪问题主要靠堤防。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堤防固然很重要,但是单纯依靠堤防并不能解决洪水的威胁。必须建立一个以堤防、河道整治工程、蓄滞洪区及上中游干支流水库等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依靠综合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才能确保下游防洪安全。在长期治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策略,如今已在河南黄河变为现实。

人民治黄以来,通过对河南黄(沁)河800多千米堤防4次大规模加高培厚,截至2001年,已累计完成土方7亿立方米,全线达到了防御花园口22000立方米每秒洪水的设防标准。为防御黄河特大洪水,辟设了北金堤滞洪区、大功分洪区。开展了游荡性河道重点整治,截至2008年底,河南黄河已建成控导工程93处2474道坝垛护岸,工程长度达248千米。控导工程建设增强了对洪水的控制作用,将黄河主溜摆动范围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4.33千米减少至目前2千米,加大了水流输沙能力,减少了河槽淤积,有效地保护了黄河低滩区560多个村庄和80多万亩耕地的安全。为增强滞洪区和滩区群众抗洪避洪的能力,国家累计投入5亿多元资金修建了避水工程、迁安撤退道路等。滩区人口外迁1.7万人,建设村台面积4200万立方米,修建避水台1.7万个,50多万人享有避水设施,建设撤退桥梁15座、道路2000余千米,为滩区群众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发挥了重大作用。

当黄河横越时空,流入新的千年时,河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应运而生。2002年7月,国务院批复了《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要求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黄河防洪减淤体系。河南河务局抓住国家加大黄河防洪治理投入的机遇,按照黄委要求,开展了河南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2005年4月,完成了郑州至兰考159.162千米河南黄河一期标准化堤防工程建设,累计完成土方6177.86万立方米,石方24.98万立方米,植树240万株,完成投资14.65亿元。目前,北岸武陟沁河口至台前张庄的河南黄河第二期标准化堤防建设已接近尾声。集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于一体的黄河标准化堤防体系,不仅为防汛抗洪打下坚实的工程基础,而且进一步改善了黄河下游两岸的生态景观,使沿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

60多年来,国家把河南黄河作为治理重点,通过大规模开展下游防洪工程建设,结合三门峡、陆浑、故县、小浪底等干支流水库工程,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河南黄河防洪工程体系。

四位一体:长远谋划 协调发展

近年来,河南河务局党组以科学发展观、民生水利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治黄理念为指导,结合河南黄河实际,审时度势,创新思维,提出了黄河工程、黄河经济、黄河文化、黄河生态“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工作理念,做好“四项重点”工作,即进一步加强防汛工作,确保黄河防洪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与管理,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完成,确保工程安全、生产安全、资金安全和干部安全;进一步加强水政水资源管理,确保黄河生态安全,确保供水安全;进一步加强经济工作,确保全局经济供给安全,确保河南治黄事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积极践行“基层为本、民生为重”的管理理念,更好地让职工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综合考虑河南黄河流域治理与区域经济社会、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河南河务局以黄河防汛为中心,强力推进防洪工程和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设,与沿黄党政军民一道,共战胜各类洪水险情5200余次,累计抢险用石60万立方米,确保了工程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被评为“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

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强力推进,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土方9700万立方米、石方252万立方米、混凝土11万立方米,完成标准化堤防138千米,新建险工、河道工程496道坝,河南黄河堤防全部达到设防标准,抗洪能力显著增强。其中郑州、开封标准化堤防工程均荣获“全国水利工程大禹奖”。

河南河务局水管体制改革全面完成,26个单位5094名职工参加了改革并找到了合适岗位,建立起了水利工程管理养护新机制。通过改革,工程维修养护进入规范化运行轨道,工程实行了精细化考核与管理,6个单位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水管单位,6个单位被认定为国家二级水管单位,防洪工程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被水利部授予“水管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完成植树1000多万株,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河南黄河水资源精细管理与调度得到严格落实,强化了授权范围内取水许可的审查和监管,积极推进“两水分离、两费分计”,非农业用水实现了水表化计量,进一步强化抗旱职能,提高应急保障能力,为确保沿黄灌区粮食丰收和河南省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河南省委、省政府授予“支持抗旱保丰收先进单位”称号。

河南治黄基础研究和前期工作成效显著,完成了沁河可行性研究及6个子专题研究,编制了《黄河温孟滩放淤规划研究》、《河南黄河“二级悬河”治理规划》、《河南黄河滩区综合治理规划》等,“二级悬河”近期治理可研通过了水规总院审查。

科研创新成果丰硕,累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获黄委科技进步奖40项,评出局科技进步奖143项。积极申报实施水利部“948”计划和大型机械抢险等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完成了黄河下游坝岸工程安全监测、移动式不抢险潜坝、数字防汛移动宽带综合业务平台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创新工作,获黄委创新成果奖143项,7项成果被水利部推广。

文明创建工作蔚然成风,全局共建成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个、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3个、省级文明单位34个,文明单位创建率达96%以上;各项管理工作多次受到河南省政府和黄委表彰;在文化建设上,“黄河号子”被国务院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举办了黄河与河南论坛,黄河文化专题研讨会等活动,河南黄河水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河南局认真落实黄委“廉政阀门机制”,对任职干部进行廉政考察;积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落实巡视工作制度,组织开展了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有效确保了资金安全、工程安全、干部安全和生产安全,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显著,被省纪委命名为首批“省级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单位。

民生水利:积极践行 奉献大爱

河南河务局在做好治黄业务的同时,积极践行民生水利,多次参与灾区重大应急抢险救援,积极支援沿黄地区引黄抗旱,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彰显了河南黄河万余名职工无私大爱的民生情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河南河务局举全局之力驰援灾区,调集300多名机动抢险队员和抢险专家,携带90台(套)大型抢险设备,第一时间奔赴四川进行水利工程抗震抢险救灾,历时一个多月,相继完成了灯煌水库、渔儿沟水库应急除险和石亭江、绵远河部分河段河道整治任务,并对绵竹市新油房、丰产、困牛山、民乐等4座病险水库进行了应急除险,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荣誉,被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

2009年春,河南省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旱情,5000多万亩小麦受旱,直接威胁着国家粮仓的安全。河南河务局把确保沿黄灌区引黄抗旱作为头等大事,采取各项应急措施,启动24小时值班制度,实时跟踪雨情、水情、河情、墒情、农情,及时将灌区引水需求计划上报黄委,科学调度河南黄河境内水量,积极报请黄委加大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投入400多万元资金用于配合引渠清淤开挖及引黄涵闸维修,为灌区多引水创造条件。河南34座引黄涵闸先后开启,引水能力由最初30立方米每秒增至302.47立方米每秒,为30年来河南引黄流量之最。自2008年11月抗旱以来,引黄灌区累计引用黄河水近9亿立方米,灌溉受旱小麦775.86万亩次,为沿黄灌区夏粮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源,为“中国粮仓”仓廪丰实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了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按照黄河防总的命令,河南河务局紧急部署、迅速组织22名抢险专家、技术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携带20多台(套)发电机组、高压水泵、水枪等设备,驰援舟曲应急抢险。在历时23天舟曲防汛应急抢险过程中,20多名抢险队员参与并圆满完成了堰塞湖应急排险、白龙江淤堵河道清淤疏通、舟曲主干道街道清淤、城关桥“阻水坝”破除等除险任务,并向参加清淤疏通的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及时提供了应急照明、高压水枪和清水泵等专业抢险设备。与此同时,值守黄河防汛的河南黄河广大干部职工,心系灾区,捐款捐物,加班加点落实两万多张铅丝网片。河南河务局用实际行动支援舟曲抢险救灾,受到了水利部、国家防总和黄河防总表彰。

2011年春,河南省面临50年一遇特大干旱考验,面对持续蔓延的旱情,河南河务局积极响应河南省委、省政府号召,于2月11日启动河南黄河II级抗旱应急响应,在认真处理好引黄供水、防凌安全和防断流矛盾的同时,多次向黄委报告引黄抗旱用水需求,精心调度河南境内黄河水资源,积极配合沿黄各地政府和引黄灌区制定高强度引黄措施,指导督促加大引黄渠道清淤力度,千方百计提高引黄工程供水能力。截至2月27日,河南开启引黄取水口门40座,日最大引黄流量增至370.66立方米每秒,日引黄水量3200多万立方米,日浇灌受旱小麦面积近60万亩。自去年10月份抗旱以来,累计引黄供水9亿立方米,引黄灌溉630.30万亩次,抗旱补源面积183.83万亩。在特大干旱考验面前,河南河务局再次为沿黄灌区粮食丰产作出重大贡献。

面向未来:蓝图绘就 任重道远

60多年不懈奋斗,60多年创新发展,河南治黄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黄河毕竟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许多自然规律至今尚未被人们认识和掌握。当前,河南黄河泥沙淤积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二级悬河”的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小浪底以下2.7万平方千米无控制性工程,特别是黄河下游两大支流沁河、伊洛河中下游防洪工程和防洪非工程措施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洪水威胁依然存在。黄河下游滩区127万群众生命安全还受到威胁,生产发展受到限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流域人口的增加,又出现了水资源紧缺、水污染加剧、滩区无序开发等诸多新问题,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治理目标,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依然任重而道远。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强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民生水利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水利改革、加强水利管理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关键时期。河南河务局充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水利行业发展的方向,紧密结合当前河南治黄实际,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围绕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按照实施最严格的流域管理制度的要求,加快“三个十大”科技支撑体系研究,坚持防汛抗旱并重、治理开发并举、服务社会与自身发展同步的方针,牢牢抓住河南黄河防汛抗旱、水行政监督管理、水资源管理与调度、防洪工程建设与管理、发展自身经济等重点工作,推进黄河工程、黄河经济、黄河文化、黄河生态“四位一体”协调发展,以“基层为本、民生为重”,统筹兼顾,努力构建和谐河南治黄新局面,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任海波 庄建 祖士保)

稿件来源:黄河报〃黄河网

第三篇:淘尽黄沙始见金-六寨供水站简介

淘 尽 黄 沙 始 见 金

——六寨供水站简介

六寨镇位于南丹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居住着壮、汉、水、瑶等七个民族,人口4万余人,是出黔入桂的交通要道,交通便利,山川奇秀,景色迷人。六寨镇物产丰富,被称为“中国长角辣之乡”,同时又是繁荣的商贸集市之一,客流如梭。商贾如云,是人们流连往返的秀美山乡。

然而,天工造化缺陷,江河水源难觅,人畜饮水颇为不足,建国后,六寨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城镇规模扩大,人口增长,而原六寨街用水从山村水库引水至街中心水池,居民的饮用水就在这个25m³的池子里,清晨傍晚,接水排队的人拥挤不堪,特别是干旱的年景,到街外拉水,挥汗男女络绎不绝,令人揪心,这于饮水者日益增多的情况恰恰构成反比,针对这种现状,1989年,镇政府报请各级政府拨款50万元,镇直机关干部、职工、街道群众集资万余元,兴建六寨人畜饮水工程,从山村抽水,越山过岭,直抵葫芦山,穿地而出,工程宏大,主管直径150厘米,长2140米,水池容量450立方米,1990年10月破土动工,于1991年初竣工,解决4760多人的饮水问题,从此街道家家户户用上了方便清澈、卫生的自来水,结束了拥挤排队等接水的历史。

近年来,由于人口日益增长和事业的发展,三村水源保障不了现在的用水需要,2004年经上级领导批准,投资90多万元兴建播贤供 1

水工程,由县水利局设计、施工。于2005年投入使用,从而满足广大用户的用水要求,但是05年6月,我们面临解决的问题又出现了:一是水价的调整;即水价由以前的0.8元/吨调整到现在的1.2元/吨,水价调整后,当时绝大部分群众不接受,经常在收费时遭到辱骂,甚至遭到过群众的集体围攻;二是由于街道管网逐渐腐蚀、老化、漏水严重,管网整改工作开展不了。因此,既有收费上的困难又碰移表户外的艰辛,有时不得不被迫停工,在重重困难面前,面对这样的局面,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站全体员工出谋献策,采取先做群众思想工作,再开展收费安装工作,在工作态度上我们以嘴巴甜一点,理由少一点,微笑多一点,服务细一点,奉献多一点,效率高一点等作风,苦口婆心一段时期后,才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我们不分双休日、节假日顶着酷暑和下雨的恶劣天气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到管网整改的工作潮流中去。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后,我们终于圆满完成了管网全面整改工作和水费调价的缴费工作。同时从去年8月份以来,我站摸索了一套整体用水规律,掌握用水数量,灵活改变陈旧的抽水时间,既不使水溢池的现象发生,又能保障正常供水,控制抽水时间后,我站从06年以来,平均每月节约电费近千元,降低了供水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常言道:“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站全体员工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得到了回报,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认可,2005,我站被评为“优秀供水站”,06年6月,总站还组织各供水站,到我站召开“泵房管理、环境卫生、协调抽水时间”现场会。

面对日新月异的明天,我站全体员工,将会在上级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各项决策决议,发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开放的思维,务实的作风,推进供水事业再上新台阶。

下载淘尽黄沙始见金--山东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淘尽黄沙始见金--山东河务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治黄成就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