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科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时间:2019-05-13 04:27: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染病科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染病科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第一篇:传染病科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肺痨(耐多药结核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第7版(陈湘君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因“痨虫”感染,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主要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特征,病症反复缠绵不愈。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中国防痨协会2009年)。(1)符合结核病的诊断标准。

(2)至少1次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或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3)胸部X线片有肺结核特征病灶。

(4)痰分支杆菌培养药敏提示细菌耐药,且至少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同时耐药。(5)按WHO复治化疗方案治疗,并在全程督导下进行而失败,痰菌阴而复阳或疗程5、6月时仍痰菌阳性;伴临床症状及X线病灶的恶化。

(二)证候诊断

1.肺阴亏损证: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粘痰,或痰中带血丝,血色鲜红,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口干咽燥,或有轻微盗汗。舌边尖红,苔薄,脉细或细数。

2.阴虚火旺证:呛咳气急,痰少质粘,或吐稠黄痰,量多,时时咯血,血色鲜红,午后潮热,骨蒸,五心烦热,颧红,盗汗,口渴,心烦,失眠,或胸胁掣痛,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不调,形体日渐消瘦。舌红而干,苔薄黄或剥,脉细数。

3.气阴耗伤证: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痰中带血,或咯血,午后潮热,伴有畏风、怕冷,自汗或盗汗,纳少神疲,面色恍白,颧红。舌质光淡、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而数。

4.阴阳两虚证: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舌质光质红,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阴亏损证 治法:滋阴润肺。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麦冬、生地黄、玉竹、百部、川贝、茯苓、炒白术、山药等。

中成药:金水宝胶囊等。2.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推荐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生地黄、麦冬、北沙参、黄芩、百部、白及、浙贝、当归、白芍、鳖甲、知母、丹皮等。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等。3.气阴耗伤证 治法:益气养阴。推荐方药:

(1)益肺合剂加减。黄芪、北沙参、麦冬、桑叶、百部、黄精、百合、生晒参、黄芩、丹参、野荞麦、阿胶等。

(2)益肺通络方加减。黄精、白及、太子参、百部、矮地茶、款冬花、紫花地、大蓟、天门冬、鳖甲、丝瓜络。

中成药:参麦注射液、芪甲利肺胶囊、肺泰胶囊等。

4、阴阳两虚证 治法:滋阴补阳。

推荐方药:补肺固本方加减。黄芪、山药、茯苓、丹参、百部、陈皮、紫菀、白芍、当归、枸杞子、龟板、杜仲、菟丝子、仙灵脾、五味子等。

中成药:无比山药丸、肾气丸等。随症加减:

咯血加阿胶、仙鹤草、白及、藕节炭、白茅根; 痰多加款冬花、桔梗、苏子、陈皮、半夏; 骨蒸盗汗加煅牡蛎、乌梅、浮小麦、麻黄根;

便溏、腹胀、食少去熟地,加白扁豆、茯苓、薏苡仁、莲子肉; 失眠多梦,加酸枣仁、远志、茯神、夜交藤;

呛咳气急,痰少质粘,或吐稠黄痰,量多,时时咯血鲜红,去白术、陈皮,加黄芩、桑白皮、鱼腥草。

(二)辨证选用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需要,可辨证选用静脉注射剂,如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三)穴位注射、穴位敷贴

主要适应症:肺结核久治不愈,出现肺脾肾阳气亏虚证。或肺结核伴有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

实施方法:中药喘可治注射液,注射双侧足三里。同时配用穴位敷贴,方由附子、巴戟天、补骨脂、麻黄、吴茱萸、肉桂、仙灵脾等组成。将敷贴方用姜汁调制成稠糊状做成药饼,然后用7~10cm麝香止痛膏固定于天突和大椎穴,一般4~6小时至局部皮肤发红甚则发泡,如有皮肤溃破者局部涂以龙胆紫。疗程:时间在7月~9月之间,每周1~次,连续3个月。

五倍子粉敷脐部神阙穴位,主要适应症:盗汗、自汗。

(四)针灸治疗

主要适应症:肺结核合并急慢性咳喘病症

根据体质辨证选穴。肺俞、风池以疏风散寒,曲尺、大椎以疏风清热。中脘、奉隆以化痰,足三里、脾俞、肾俞、气海、关元以补肾。

(五)其他疗法

冬令膏方:每年立冬开始,至次年立春结束,辨证选用不同的补益方药制成膏剂每日服用。

(六)内科基础治疗

根据以往用药史及痰分支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分类选择治疗方法。参照 《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中国防痨协会,2009年)。

1.治疗方法中至少选择5种或以上有效药物组成方案,以二线注射剂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各一种为核心,配2-3种口服二线药和尚敏感的一线药组成方案。

2.治疗方法中需包括1种敏感的注射剂,至少连用6个月。

3.治疗方法总疗程为24个月或以上,包括注射期6个月,非注射期18个月。全程采用每日用药法,实施全程督导管理(DOT)。

4.推荐治疗方法:6AM(KM,CM).Ofx(Lfx).P.(CS).Z.Pto(E)/18Ofx(Lfx).P.(Cs)Z.Pto(E)。

(七)护理调摄

1.生活起居:起居有节,如避风寒、勿过劳、禁烟酒、少房事、息恼怒。做好病房或家庭消毒隔离。设置耐多药肺痨患者专用病房,肺痨患者最好独居一室,室内应经常通风,有条件者可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次1小时,要求患者戴口罩;给每位患者分发加盖痰杯一只,内套一次性薄膜袋,内装500毫克/升氯消毒剂,要求患者吐痰入杯,每天更换痰袋并统一焚烧。忌随地吐痰。病人不宜与儿童接触,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咳嗽和喷嚏时,用手帕捂住口鼻。被褥经常放在太阳下曝晒。餐具煮沸消毒10~15分钟。合并咯血时,床边备吸引器,患者应侧卧位,防止窒息发生。大咳血时立即使病人采取头低足高侧卧位,嘱患者轻轻将血液咳出,不可屏气或将血液咽下,防止窒息。

2.饮食调护:以营养丰富、易消化为原则,多吃高蛋白、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如肉、蛋、奶、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可多食补益肺阴及健脾之品,如山药、百合、莲子、银耳、芝麻等,注意补充含钙食物。少吃海鲜等寒性食物,忌食辣椒、桂圆、荔枝、羊肉、狗肉等辛辣、温燥动火之品。

3.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合并咯血时,消除患者恐惧心理。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症候疗效评价:参照《中医四诊资料分级量化表》进行疗效评价。基本痊愈:咳嗽、咳痰、咯血、潮热、盗汗、自汗、纳呆、乏力等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侯积分减少≥95%;

显效:咳嗽、咳痰、咯血、潮热、盗汗、自汗、纳呆、乏力等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侯积分减少≥70%;

有效:咳嗽、咳痰、咯血、潮热、盗汗、自汗、纳呆、乏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侯积分减少≥30%;

无效:咳嗽、咳痰、咯血、潮热、盗汗、自汗、纳呆、乏力等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侯积分减少<30%。

2.根据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参照WHO最新标准进行判定。(1)痰细菌学判定标准

治愈:最后12个月至少5次连续痰培养阴性;如果出现3次痰检2次阴性1次阳性,此次阳性后至少3次阴性,每2次痰培养时间间隔至少30天以上;

失败:最后12个月5次痰培养检查中2次以上阳性(2)X线改变情况

显著吸收:肺部病灶吸收≥原病灶50%; 吸收:肺部病灶吸收<原病灶50%; 无吸收:肺部病灶无明显变化或有增多。

(二)评价方法

1.中医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采用《中医四诊资料分级量化表》,采用尼莫地平法。积分减少(%)=(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根据痰涂片找抗酸杆菌检查及痰分支杆菌培养结果进行评价。3.根据患者X线胸片检查进行评价。

第二篇: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护理病例讨论

患者反复发热,胸闷及咳嗽咳痰6年,加重1月而入院,既往肺结核病史患者姓名XXX 床号27床 性别男年龄25岁 住院号10084463 6年,耐多药肺结核病史2年,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6年,持续耐多药方案抗结核治疗。

查体:T37℃ P112次/分 R26次/分 BP107/59mmHg,青年男性,神志清,精神差,营养欠佳,喘憋貌,持续吸氧通畅,每4升/分,面色潮红、双下肢轻度浮肿、自述自发病来饮食睡眠差、体力、体重下降明显,近两年体重下降15kg.触诊: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及哮鸣音.肺部CT示:胸廓对称、气管纵膈居中、双肺野内见斑片状、斑点状、结节状、条索状、磨玻璃状、密度不均、边界模糊、其内可见空洞影、钙化灶、病灶以双肺中上野为主,所见支气管通畅,纵膈可见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现病史:患者6年前查体发现双肺阴影,诊断不明,辗转某市人民医院,某胸科医院,301,309,协和等多家医院,最后在协和支气管镜活检确诊为“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半月,痰检抗酸杆菌阳性,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给予强化抗结核治疗,2年前确诊为耐药性肺结核。

既往史: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病史6年,8岁时行阑尾切除术,12岁时出现中度贫血,对症治疗后好转,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肾衰等慢性病史.否认结核病、乙肝、伤寒,猩红热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辅助检查 痰 TB菌(2+)痰结核菌培养阳性 耐药菌检测 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耐药 入院诊断:广泛耐药肺结核,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5月28日 彩超心电图示:右心室肥厚,肺动脉高压 6月4日血象 12.94×肝肾功无异常。诊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给予特殊疾病病重护理,呼吸道隔离措施、持续吸氧、抗感染、强心、利尿、止咳、化痰、耐药肺结核等药物治疗,3天后病情好转,停病重护理,改为一级护理,继续对症耐药抗结核治疗。6月12日病情好转出院,院外继续氧疗,耐药结核病治疗。入院后我们根据綦涛涛的病情,症状,提出以下护理诊断: 1 知识缺乏:缺乏耐药结核病的隔离防护措施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机体消耗增加,食欲减退有关 3 气体交换受损:与肺纤维化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病人呼吸面积减少,换气功能障碍,严重缺氧有关 5 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焦虑 :与病情反复及病程长有关 7 自我形象紊乱:与激素不良反应有关

/L 6月12日血象 11.72×

L 知识缺乏:缺乏耐药结核病的隔离防护措施

应向病人和家属宣传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及消毒隔离的重要性,指导其采取积极的预防方法,嘱患者不随便吐痰,不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以防飞沫传播,咳嗽和打喷嚏时应轻掩口鼻,将痰液吐在专门配置的消毒液中,浸泡2小时后再弃去,外出时带口罩,房间每日开窗通风换气,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并用消毒液擦洗家具和地面,餐具单独使用并定期煮沸消毒,最好独居一室,衣服被褥经常用日光暴晒,痰菌阳性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并彻底治愈防止感染他人。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病情,介绍治疗方法,药物的剂量,用法和副作用,使之对病情和治疗效果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机体消耗增加,食欲减退有关 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精神体力过劳,增加机体抵抗能力,嘱病人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高维生素的食物,增强体质和营养

3活动无耐力:与缺氧、呼吸困难有关

卧床休息,以减少组织对氧的需求,帮助机体组织修复,尽量将治疗和护理集中在同一时间完成,以保证病人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与细菌引起肺部感染有关,评估病人体温过高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和呼吸、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需随时测量记录,病人寒战时注意保暖,适当增加被褥,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大量出汗时,及时更换衣物和被褥,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时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机体分解代谢增加,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或选择喜欢的饮料,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min,病室温度适宜26℃,湿度控制在55﹪~65%.根据病情选择物理降温方 隔离防护措施

应向病人和家属宣传结核病的传播途径及消毒隔离的重要性,指导其采取积极的预防方法,嘱患者不随便吐痰,不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以防飞沫传播,咳嗽和打喷嚏时应轻掩口鼻,将痰液吐在专门配置的消毒液中,浸泡2小时后再弃去,外出时带口罩,房间每日开窗通风换气,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并用消毒液擦洗家具和地面,餐具单独使用并定期煮沸消毒,最好独居一室,衣服被褥经常用日光暴晒,痰菌阳性者应进行呼吸道隔离,并彻底治愈防止感染他人。焦虑 由于病情危重,预后欠佳,患者出现焦虑、恐惧、抑郁、易激动、等心理,应该多于患者沟通,帮助其了解病情,相关治疗及护理,不要过分难过与紧张,多鼓励及安慰病人,以减轻不良情绪。7 家庭氧疗指导

给予舒适体位,抬高床头,半坐位,以利于呼吸,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2升/分,并保持输氧通畅,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注意患者呼吸频率、节奏、深度、发绀状态和血压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体温变化,指导患者有效吸氧,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防火、防油、防震、防热,氧气瓶搬运时要避免倾倒撞击,防止爆炸,氧气瓶应放于阴凉处,并远离烟火和易燃品,所有供氧装置给氧装置,包括鼻氧导管、面罩、湿化瓶等一切氧疗用品均应定期消毒,专人使用。需要讨论问题 病人呼吸面积减少,换气功能障碍、严重缺氧,氧疗的护理 2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患者长期应用激素,有可能出现水及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血糖增高、诱发或加重感染,停药过程中的反跳现象等,应密切观察病情,平时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避免外伤和骨折,定期监测血糖,正确了解激素的用法。

第三篇:儿科 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中医儿科病证厌食诊断疗效标准、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

(1)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2)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3)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4)除外其他外感、内伤等慢性疾病。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的厌食症诊断依据。

(1)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较长时间(持续1个月以上)食欲降低,食量减少大于或等于正常的1/2。

(2)伴有腹胀或腹痛,恶心,呕吐,口臭,大便稀或秘结,味酸臭;(3)应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合并严重佝偻病、贫血及心、脑、呼吸、肝、肾等系统疾;排除精神因素及药物性因素的影响。

(二)证候诊断

1.脾虚食积证:食少,纳呆,懒言,面色萎黄,大便不实,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现于风关,脉缓无力。

2.脾胃不和证:食欲不振,甚则厌恶进食,常伴有嗳气泛恶,脘腹饱胀,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微黄,指纹淡红,现于风关,脉濡缓或滑数。

3.脾胃阴虚证:食少、纳呆,口舌干燥,喜冷饮。面色黄无光泽,皮肤干燥,便秘或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少津,苔少或花剥,指纹淡紫,现于风关,脉细数。

4.脾虚肝旺证:厌食或拒食,性燥易怒,好动多啼,咬齿磨牙,便溏溲少。舌光苔净,指纹淡紫,现于风关,脉细弦。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脾虚食积证 治法:健脾消食。

推荐方药:异功散加味。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佩兰、砂仁、神曲、鸡内金等。

经验方加减:佛手、山楂、麦芽、苍术、石菖蒲、白术、九香虫、党参等。中成药:健儿消食口服液、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等。2.脾胃不和证 治法:运脾开胃。

推荐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苍术、陈皮、枳壳、藿香、神曲、炒麦芽、焦山楂等。

中成药:小儿胃宝丸、小儿香橘丸、小儿消食片等。3.脾胃阴虚证 治法:滋脾养胃。

推荐方药:养胃增液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石斛、乌梅、白芍、甘草、焦山楂、炒麦芽等。

经验方加减:苍术、乌梅、鸡内金、茯苓、槟榔、甘草、沙参、麦冬、石斛等。

中成药:小儿健胃糖浆、益胃散等。4.脾虚肝旺证 治法:疏肝健脾。

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当归、茯苓、柴胡、白芍、甘草、薄荷、白术、焦山楂、炒麦芽等。

中成药:逍遥丸、健儿乐颗粒、小儿康颗粒冲剂等。

(二)外治法 1.药物敷脐法

(1)三术进食膏:苍术、白术、莪术各等分研末,取1克,用料酒调成糊状,置于3cm×3cm方形胶贴上,敷于脐上,每日1贴,贴2~3小时后揭掉。适用于各种证型。

(2)健脾开胃外敷散:青皮、枳壳、神曲、胡黄连、五谷虫、三棱、莪术等,每晚敷于患儿脐部,夜敷晨起揭掉。

2.穴位贴敷疗法

清降膏:吴茱萸、山栀子等分研末,取1克,用料酒调成糊状,置于3×3cm方形胶贴上,外敷涌泉穴,1日1次,5天一个疗程。每次贴敷2~4小时。适用于脾胃不和证。

3.推拿疗法 脾虚食积证:推脾经5分钟,运内八卦3分钟,推大肠3分钟,推三关6分钟,退六腑2分钟,按揉足三里6分钟,逆时针摩腹3分钟,捏脊10遍。每日一次。

脾胃不和证:推脾经3分钟,清胃经3分钟,运内八卦5分钟,推三关3分钟,退六腑2分钟,按揉天枢3分钟,按揉足三里5分钟,顺时针摩腹5分钟,捏脊10遍。每日一次。

脾胃阴虚证:推脾经3分钟,清胃经5分钟,揉板门3分钟,按揉足三里5分钟,按揉涌泉3分钟,捏脊10遍。每日一次。

4.捏脊疗法 适用于各种证候。

操作方法:患儿俯卧,在施术部位均匀地撒少许按摩粉;医者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捏至大椎穴止,如此反复6遍,捏到第3遍后,每捏3次,将皮肤提起1次。

疗程: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禁忌症:发热,皮肤有感染破损、皮疹、皮下出血者。注意:操作用力要均匀适度,勿伤患儿皮肤。5.针灸疗法

取脾俞、胃俞、中院、章门、足三里穴,中等刺激,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分钟,以运脾醒胃,每日1次。乳食停滞者,加天枢、上脘以消食导滞;痰湿中阻者,加丰隆以化痰燥湿;胃阴不足者,加太溪、公孙以养胃阴。

6.针刺四缝穴疗法

取穴:左右手第二、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横纹中点,操作方法:令患儿伸手,仰掌,双手共取穴1个,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深0.5mm,刺后用手挤出少许淡黄色或透明粘液,或者少许血液即可,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拭干,按压片刻即可。1周1次,连续3次为1疗程。

7.耳针疗法

取脾、胃、肝、小肠、心等穴,耳针刺或将胶布粘王不留行籽按压在穴位上,隔日治疗1次,双耳轮换,10日为1疗程,嘱每日按压3-5次,每次3-4分钟,以稍感疼痛为度。

8.隔药艾灸

方法:大黄、半夏、蜀椒、麦芽、炒白术、连翘、枳实等份研细粉,贮磁罐存放,用时取药粉适量,用醋调成泥状,涂在单层纱布上制成厚0.3~0.4厘米,面积为3~4平方厘米范围的圆形泥饼,敷盖于神阙穴上,另用陈艾绒根据年龄大小,做成黄豆至蚕豆大小艾炷,将艾炷置于药饼正中点燃,以局部有温热感,患者能耐受为度。婴幼儿治疗时,术者可提起纱布,用手触试温度,以免烫伤,每次灸3~6壮,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9.刮痧疗法

循经刮拭背部以督脉及膀胱经为主,循经刮拭前胸任脉,刮拭三关、六腑、天河水等穴,每周一次。适用于脾胃不和证。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医生手法轻柔无痛,皮肤破溃者不宜刮痧。10.脉冲离子导入经皮给药治疗

方法:将配套药贴固定在两个电极板上,然后分别贴敷于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调整所需参数,治疗10~20分钟后取下电极板(根据年龄大小和病情轻重确定时间),药贴在穴位上保留10分钟取下,每日一次,连续3天为一疗程。

(三)健康指导

1.饮食调护:注意生活起居及饮食环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乳贵有时,食贵有节”。饮食定时适量,荤素搭配,不强迫进食,饭前勿食糖果饮料,少食肥甘厚味、生冷坚硬等不易消化食物。“节甘进蔬”,指导饮食调护对于本病的防治非常重要。遵照“胃以喜为补”的原则,先从小儿喜欢的食物着手,诱导开胃,待其食欲增进后,再按营养的需求供给食物。

2.情志调摄:加强精神调护,保持良好情绪,饭菜多样化,讲究色香味,以促进食欲。

3.向家长宣教,指出本病可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易感等危害,防治、早治本病,坚持治疗,避免变证发生。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评价标准拟定。治愈:食欲显著增强,食量增加。食欲与食量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伴随症状、休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显效:食欲明显增强,食量有所增加。食欲明显恢复,食量恢复到正常水平的3/4,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但未达到正常水平的3/4,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食欲与食量均无改善,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注:计算公式为:综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二)评价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疗效评定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计分记录,重点评价食欲、食量的变化。总分值=主症计分+次症计分。舌脉(指纹)具体描述,不计分。

第四篇:针灸推拿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针灸推拿科项痹(颈椎病)中医优势病种诊

疗方案

一、定义

项痹是由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项部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颈项部强硬疼痛,上肢疼痛、重着、麻木等症状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称之为颈椎病,是中年人的多发病,以颈肩臂痛、上肢无力、麻木,颈部活动受限,有的尚有头痛、头晕、耳鸣、视物不清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二、诊断依据

1、劳损或外伤和颈部受凉史。

2、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运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三、辨证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通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畏风寒。舌淡红,苔淡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及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型:头晕目眩,头痛如裹,四肢麻木不仁,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型: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型:头痛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四、入院标准

1、颈、肩、臂疼痛初发,应积极治疗。

2、颈椎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

五、治疗常规

(一)一般治疗

1、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2、病情较重者应去枕平卧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

(二)辨证论治

1、风寒湿型:

治法:散寒除湿,舒经活络。方药:蠲痹汤加减。

羌活、独活、桂枝、当归、川芎、炙甘草、海风藤、桑枝、乳香、木香。

2、气滞血瘀型:

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熟地、桑枝。

3、痰湿阻络型: 治法:化痰开窍,祛湿通络。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白术、天麻、陈皮、伸筋草、茯苓、蔓荆子、甘草、生姜、大枣。

4、肝肾不足型:

治法:滋补肝肾,通络活络。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羌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茯苓、桂枝、防风、川芎、人参、当归、白芍、生地、甘草。

5、气血亏虚型: 治法:补气养血、舒经活络。方药:八珍汤加减。

当归、川芎、赤芍、熟地、党参、茯苓、白术、羌活、鸡血藤、甘草。

(三)特色治疗:本证应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原则。

1、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穴、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

操作方法:根据病症选取穴位,用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每日取一定腧穴上电针,选择波形,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2、灸法:根据部位艾箱灸,每次20-30分钟,每日一次。

3、拔罐:适量,每次5分钟,每日一次。

4、中频脉冲电治疗:患者适当部位,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5、颈椎推拿: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6、熏蒸: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7、刮痧:每个部位,3日一次。

8、TDP照射: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

9、颈椎牵引:每次20分钟,每日一次。

六、难点分析:

项痹见步态笨拙,下肢与上肢麻木、束胸感、手足颤抖者多属痰湿阻络型。治疗时在夹脊穴的基础上加上脾俞、三焦俞共奏健脾益气,通调三焦之功。三焦通,痰湿化,经络通,项痹愈。

七、康复指导

1、本病易复发,注意防风,寒、潮,避免居潮湿之地。

2、加强护理及功能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不适随诊。

八、疗效评定标准

好转(1)重者:生活可自理。

(2)可从事一般日常生活劳动。(3)轻者可正常生活可自理。

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善及加重。

九、住院天数

住院天数可在2-3周。

十、住院费用 费用可在3000-3500左右

下载传染病科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染病科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