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发挥工商职能大力支持重灾区恢复重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见
信息来源:四川省政府信息网,http://
关于发挥工商职能大力支持重灾区恢复重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见
川工商办(2010)150号
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阿坝州、雅安市、南充市、巴中市、乐山市、资阳市、遂宁市、甘孜州、眉山市工商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现场会议精神,着力解决重灾区重建后可持续发展和灾区群众生存生活等问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两年来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一系列文件要求,依照《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重灾区实际,制定重灾区恢复重建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见。
一、放宽准入条件,支持重灾区市场主体大力发展
1.放宽名称限制。凡是重灾区企业,只要符合企业名称管理规定,注册资本(金)为50万元以上,可申请冠“四川”或“四川省”行政区划。对有一定规模的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重灾区市、州、县工商局认定、推荐,省局同意,可申请冠“四川”或“四川省”名称。支持重灾区规模较大的企业和企业集团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无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
2.简化重灾区企业名称核准程序,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企业申请冠省名,由企业所在地工商局核审后直接报省工商局核准。省局开通重灾区网上远程核名,方便企业就地报审。在重灾区省市(州)县行政区划连用企业名称,由最低级别行政区的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
3.放宽重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方式和经营范围。允许灾区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出资设立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手工艺品、地方特色农产品加工经营;引导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式农业。
4.放宽重灾区民营企业出资方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支持重灾区企业并购重组做大做强,鼓励重灾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并享受国企优惠政策和外资企业待遇。支持重灾区工商局对公司债权转股权进行探索试点。
5.对在重灾区新办的工业项目,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办理前臵审批(涉及安全许可的除外)而暂未取得批准文件的,可先核发经营范围为“筹办”有效期2年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6.减化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在重灾区自然人投资设立公司其注册资本在3000万元以上的由当地工商局直接登记注册。
7.积极支持以重灾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资设立工业企业。工业集中发展区内的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以依法取得— 2 — 并能办理有关权属转移手续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资设立工业企业。不能办理权属转移手续进入企业注册资本的集体建设用地可通过联营方式组建企业,也可通过企业章程约定参与企业赢利分配。
8.完善灾后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管理和服务。重灾区建设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内的房屋作为经营性用房的,由乡、镇核发产权证或经乡镇村委会出据证明,无第三人异议的可登记为企业、农专社和个体工商户的住所(经营场所)。
9.支持重灾区集体经济组织将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户,并以灾区农民名义出资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也可出资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将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企业的盈利按量化份额分配给灾区农民。
10.在重灾区允许企业名称中的行业与经营范围暂时不一致(1年内),在企业没有提交前臵审批手续时,经营范围先核定一般经营项目,待前臵审批手续具备后,再变更为与名称行业一致的许可经营项目。
11.认真做好受灾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变更登记等工作。对受地震灾害影响无法提供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变更登记或者备案所需规范文件的,可采取由申请人承诺限期补交,先予办理登记,事后加强监管等方式;企业、个体工商户在设立登记或者变更登记中,虽暂不能提交固定住所和经营场证明文件,但确有住所和经营场所的,可先发照,并限期90日补交证明文件。
12.支持外资企业落户重灾区。鼓励项目在重灾区所在
— 3 — 地有管辖权的工商局登记注册。该企业按权限划分属省局登记的,省局个案授权给重灾区工商局登记。该企业属国家局登记的,由省局帮助重灾区工商局向国家局申请个案授权。
13.在重灾区允许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方股东将该企业向外方股东的借款转为投资。外方股东债权转股权需提交外汇管理部门出具的外债借债的证明和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
14.外国投资者可以并购全自然人投资的内资企业,不受企业必须成立满一年限制,原内资企业自然人股东可继续保留股东身份,企业类型转变为外商投资企业。
15.外国(地区)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在一年内可多次使用。外国(地区)投资者申请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时,已经提交了经公证和认证后的主体资格证明的,该投资者一年内在我省再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不用提交公证和认证后的主体资格证明原件,提交首次设立登记的登记机关证明及加盖档案查询专用章的复印件即可办理设立登记。同一外国(地区)投资者同时在重灾区的同一工商局申请设立多个外商投资企业的,只需提交一份公证、认证后的开业证明。
16.放宽重灾区外商技术入股比例限制。外商在重灾区内设立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生态环保型企业经有权审批部门批准,允许外商技术入股比例超过70%。
17.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重灾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重灾区发展物流业,引导加工、流通、储运等各类企业在灾区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重灾区连锁超市、农家店、农家乐发展。
— 4 —
18.加强重灾区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行政指导,引导和扶持创办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小规模经济实体。鼓励在灾区以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入股公司。对在重灾区设立公司的(不含一人有限公司),允许注册资本分期缴付,注册资本500万元(含)以下的公司可零首付,3个月内注册资本到位20%,工商部门核发有效期3个月的营业执照,两年内注册资本缴足。对重灾区申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只要申请材料符合法定内容和法定形式,当场予以登记,切实缩短办照期限。
19.对在重灾区县城以外,无固定经营场所,不请帮手不带学徒,主要从事商业零售和修理服务等经营活动的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工商登记,免收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收费。对灾区申办个体工商户无法提交经营场所产权证明的,申请人可以持市场主办单位、开发小区(含工业小区、科技园区)管委会、居委会、村委会出具的同意在该场所从事经营活动的相关证明,办理注册登记。
20.凡是重灾区居民和农民以个人名义在重灾区各县(市、区)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指定区域从事个体零售业、居民生活服务业(法律、法规规定的前臵审批经营项目除外)以及规定的其他项目经营的,可免费办理工商登记。
21.鼓励创业促就业,维护灾区和谐稳定。大力支持和促进重灾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增强就业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支持自主创业、— 5 — 自谋职业的相关措施和优惠政策,提供创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降低创业成本,减少创业风险,以创业带动就业。延长就业援助和失业救助政策期限。重灾区持有《地震灾区就业援助优惠证》的人员,享受地震灾区就业援助、失业救助政策执行到2010年底;极重灾区执行到2011年底。
二、实施商标战略,增强重灾区市场主体竞争能力
22.以高效快捷的服务为灾区商标注册提供有力保障。凡重灾区商标注册申请已受理而未发布初审公告,但该商标的注册对恢复重建、促进灾区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省局将向总局商标局提出加快审理的报告,帮助灾区商标注册申请人尽快确权。
23.对因地震灾害影响,商标权利人不能及时办理商标续展注册、商标争议、异议答辩等工作,或因地震灾害影响,商标权利人丢失、毁坏商标注册证等,各地工商局要及时协助、指导商标权利人做好相关补证工作。凡对恢复重建、促进灾区产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商标,省局将向国家局提出予以支持的请示。
24.充分发挥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在恢复重建和发展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各地工商局要进一步摸清特色农业产业的分布和资源状况,对重灾区新兴产业或对重灾区发展有带头作用的产业,要积极帮助指导其注册农产品商标和申请注册地理标志。
25.大力推进重灾区企业实施商标发展战略,帮助指导企业增强商标品牌意识,加强商标的管理使用,积极培育知— 6 — 名、著名和驰名商标,努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促进重灾区企业做大做强。
26.加大重灾区企业申请认定驰名商标的支持力度,对申请驰名商标认定的,省局将及时专题向国家局推荐上报,并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支持。
27.对重灾区申请认定四川省著名商标的企业,省局将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对重灾区企业书式材料的补正时限,予以适度放宽;对材料完整性的要求,本着实事求是、服务企业、恢复重建的原则,予以简化;特别是对灾区经济发展具有较好推动作用的企业品牌、对恢复重建起着重要作用的企业,以及在抗震救灾中做出较大贡献的企业,将予以政策倾斜。
28.严厉打击侵犯重灾区企业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为企业灾后恢复生产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要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对侵犯重灾区企业商标专用权的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及时查处一起。以市场上发现的商标侵权行为为突破口,追本溯源,铲掉制假售假窝点。对跨市、跨省侵犯重灾区企业商标专用权的案件,企业所在地工商部门要加强横向协调,集中执法力量,尽快抓紧办理。省内各地工商部门要大力支持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对省外的重大侵权案件,省局将及时组织跨省执法行动。凡构成商标犯罪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履行监管职能,促进重灾区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29.在重灾区加强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监管。加强日常巡
— 7 — 查,督促落实农资经营者建立健全“两帐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完善农资“经营户口”和农资商品质量“四制两查”监管体系,及时按照市场监管信息调整农资经营者信用等级;开展以种子、化肥、农药为重要农资商品的专项治理工作,并根据《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组织实施重要农资商品质量的定向监测工作,确保重灾区农业生产顺利进行;对销售企业及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行市场巡查和网格化监管,全面实行市场巡查制,建立健全市(州)局、县局和工商所三级巡查网络,充实农产品市场管理人员,加大巡查频率,增加巡查次数。
30.培育发展农村经纪人。按照“鼓励、扶持、引导、规范”的思路,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积极引导和促进农村经纪人实现经营资格合法化、人员队伍组织化、经纪活动规范化;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带头作用,积极推动农村经纪人向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化方向发展,着力打造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素质农村经纪人,引导向品牌化、规模化、组织化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水果、蔬菜等重灾区特色农产品经纪人,依托批发市场为当地优势农产品广辟销售渠道,切实解决农民“卖难”问题,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
31.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进一步强化对重灾区旅游景区(点)经营摊点的巡查,加大对涉及旅游经营事项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在景区(点)销售伪劣旅游商品、围追兜售、非法摆摊设点等违法行为,重点整治经销假冒伪劣— 8 — 商品、不合格商品及过度包装、搭售商品、虚假宣传等欺诈消费者行为。
32.加强重灾区旅游产品市场监管。加大对重灾区特别是旅游景区商品的监测监管力度,加强日常检查,加强行政指导,规范经营行为,切实维护旅游商品市场秩序,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重灾区旅游业健康发展。
33.加强对重灾区企业的合同帮扶,积极培育、指导重灾区企业开展争创“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活动。结合合同信用建设,实行重大合同备案制,为企业把好合同关,重点是加强对重灾区特色优势产业、农牧产品加工等企业的培育和指导,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一是规范企业合同文本、合同订立以及合同履约行为,切实维护重灾区企业的合法权益。制订适合重灾区实际的合同示范文本。二是在重灾区企业中大力开展合同解忧工程,对重灾区企业发生的合同纠纷,及时进行行政调解,防止经济矛盾扩大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维护交易秩序,保障和谐的交易环境。
34.充分发挥动产抵押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灾后重建中的积极作用,帮助重灾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融资难题,为重灾区企业提供优质的融资服务。
35.加强合同帮农基层点建设,为农民特别是种养殖大户提供优质的合同指导服务,帮助他们使用合同文本,指导合同签订和履约,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36.加强对重灾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指导。具体指导重灾区的县(市、区)工商局开展辖区内食品质量
— 9 — 快速检测和抽样检验工作,为其配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切实维护灾区食品市场秩序。
37.加强对重灾区12315工作的协调和指导。配备12315设备时,尽量向重灾区倾斜。指导重灾区旅游景区或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12315联络点,进一步方便消费者就近申诉举报,就近解决消费纠纷,切实维护重灾区社会和谐稳定。
38.密切联系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及非法销售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等工作,保证重灾区社会稳定。
39.加强执法联动。建立与重灾区的名优企业打假维权协作网络,对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及时组织力量打假,维护重灾区名优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建立案件协查机制。相互提供案件线索、案件移送、委托调查、委托送达等,加强执法协作。
40.加大对重灾区案件的行政调解力度。把行政调解机制全面引入执法办案过程当中,认真及时处理行政争议、经营者之间权利争议、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权益争议,努力维护重灾区社会和谐稳定。
41.加大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继续抓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认真落实总局关于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两个办法”和“八项制度”以及省局出台的配套规范性文件,不断加强对食品入市、交易、退市等环节实行全程监管,确保流通环节食品消费安全。
42.全力保障12315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渠道畅通,加— 10 — 强集贸市场、超市商场、社区、景区、学校12315联络点的规范化建设,真正做到贴近群众、规范服务。充分利用各12315联络点,积极开展消费教育和消费引导工作,向重灾区群众宣传食品安全、消费维权、灾后重建政策等相关知识,倡导科学、健康、文明消费,优化重灾区消费环境。
43.积极引导经销企业规范经营,认真执行索证索票、进(销)货台账制度,做出诚信经营、爱心经营的承诺,倡导经营者尽好社会责任,从源头上把好商品质量关,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人民群众放心消费的信心,增强经营者履行法定质量责任的意识。
44.加强重灾区灾后重建商品的监管,重点对灾后重建中重要商品:钢材、水泥、电线电缆、给排水管道、小型发电机、铝塑型材、电源插座等进行质量监测。净化市场消费环境,确保商品质量安全。
四、加强行政指导,服务重灾区市场主体持续发展
45.改进管理,提高效率,提供便捷高效的登记服务。对于申请办理登记的,特别是外来援建项目,登记机关要提前介入,主动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指导和服务;在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登记中,尽量缩短登记时限,提高工作效率。
46.认真履行工商职责、依法行政,在职责范围内,全方位、全过程地为重灾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援助、法规咨询、政策引导、信息支持等政务服务。
47.尽快恢复建立市场主体登记档案,为依法监管奠定
— 11 — 扎实基础。重灾区各级工商部门在自身恢复重建时,要注重信息化网络和相关数据库。对于原始登记档案已经毁损的,掌握相关数据的上级工商部门应尽快通过信息化网络和数据库复制、重建登记档案,保持登记档案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48.切实把“执法与服务”、“执法与维权”、“扶优与治劣”有机结合,健全和完善与名优企业联手维权服务网络,支持和促进优势企业做大做强。重灾区工商机关要深入企业,加强指导,及时为企业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具体困难。
49.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政府对灾区工业发展的新规划,凡符合省、市(州)、县(市、区)政府规定的工业项目指标条件的工业企业必须进入灾后新规划的工业集中发展区。鼓励工业企业迁入灾后重建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对相关企业办理变更登记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当场办结。
50.努力做好展销会、旅游市场扶持工作。按照《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和《四川省展销会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加快为灾后重建举办展销会的审批时间,做到手续齐全,随到随办;加大与旅游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大力扶持重灾区旅游业恢复重建,指导服务四川旅游市场的发展。
51.加大灾后恢复重建期间消费维权工作组织指导的力度。各级消委组织,特别是重灾区要针对恢复重建中商品房、家装、旅游、保险等与地震灾害关系密切行业中可能发生的新的复杂的消费矛盾和投诉,加强政策法规研究,找准调解工作的突破口和结合点,确保有力、有序、有效进行。
— 12 —
52.指导各级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引导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积极参与灾区恢复重建,扩大对灾区的商品运输和销售;为重灾区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向重灾区企业提供更多的急需人才,实施灾后重建就业援助。
53.坚持处罚与教育结合的原则,在严格依法行政的同时,强化人性化执法理念,做到执法与服务的统一。特别是重灾区工商机关要区别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按照《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从宽处理,并积极开展行政指导工作。
54.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对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向重灾区企业违规收费和各种摊派的问题进行查处,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灾区企业加快发展。
55.本文件实施范围为国务院和省政府确定上述市、州重灾区的县(市、区)。
成都市: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
德阳市:绵竹市、什邡市、广汉市、罗江县、中江县、德阳市旌阳区。
绵阳市:北川县、安县、平武县、江油市、梓潼县、三台县、盐亭县、绵阳市游仙区、绵阳市涪城区。
广元市:青川县、旺苍县、剑阁县、苍溪县、广元市利州区、广元市朝天区、广元市元坝区。
阿坝州:汶川县、茂县、理县、小金县、黑水县、松潘县、九寨沟县、金川县。
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汉源县、石棉县、名山县、天全县、雅安市雨城区。
南充市:阆中市、南部县、仪陇县。
巴中市:南江县、巴中市巴州区。
资阳市:简阳市。
遂宁市:射洪县。
乐山市:夹江县。
甘孜州:康定县。
眉山市:仁寿县。
执行期限自发布之日起至2012年底。
二○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灾后重建
持续发展
支持
意见 信息公开选项:主动公开。
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 2010年6月25日印发
(共印70份)
— 14 —
第二篇:发挥工商职能引导个私经济参与公有制改革
近年来,我市个私经济出现好的增长势头,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个私经济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从而把能量集中释放出来。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工商部门作为个私经济的主管部门,通过综合发挥职能,引导个私经济参与公有制改革大有作为。
一、我市个私经济参与公有制改革现状
我市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生产受市
场影响大,缺乏稳定发展的基础。个私经济积极以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不仅活了国有集体企业界的存量资产、解决了下岗职工再就业,个私经济本身也实现了低落成本扩张,壮大了规模,增强了发展后劲。个私经济对我市财政贡献已超过1/3。近年来我市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加快。民间投资主体的实力不断增强。民间投资,是指国有经济投资和外商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集体、个体、联营、私营和非国有股份制企业等经济类型。一般说来,其中的主体力量是个体、私营经济成份。民间投资的结构也渐趋合理。随着市场准入领域的延伸和国企改革的深化,民间投资不再局限于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正在向基础设施、科教文卫、金融保险、外经外贸等领域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二、问题及原因
1、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放宽准入条件等环节上存在问题。国务院虽然废除了大量审批事项,但与之相匹配的还有部门和地方上的相应的一大堆文件待废除。据国家行政学院杜钢建教授的保守估计,中央政府大概有2万项,省级政府有1万多项,地(市)级约有5000-6000项。每一项审批的背后,多多少少都蕴含着权力滥用的可能性,蕴含着利益获取的可能性。显然,这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极不协调的,非下决心动大手术采取断然措施不可。
2、原企业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很少得到有效利用。以商标权为例,事实证明,注册商标在企业改革、开拓企业市场中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企业要充分利用商标这一产权,树立企业形象。改制中的一些企业在转产或分立,没有进行注册商标的许可使用、转让以及重新注册等问题,导致了企业的无形资产流失、浪费、闲置。在新开发产品的商标注册时,忽视维护利用原企业品牌声誉的,没有防止对原企业“老字号”的侵权。
3、部分企业改制操作不规范。没有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并按照十六大精神,遵照地方的有关文件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规范操作,依法合理地解决企业改制中遇到的问题,给改制后的企业留下了法律障碍。以至在处理问题时无法律依据,不能保证改制后企业的成立过程始终遵循依法规范操作的原则,不符合现有政策法规。
4、改制没有考虑到企业未来进入资本市场的实际需要。资本市场是企业获得发展资金的重要融资市场,直接融资由于低成本和永久性更受到企业青睐。随着企业上市门槛进一步降低,上市程序进一步简化,对中国企业来说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就给拟上市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运作空间。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是企业走上快速发展道路的捷径,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及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凡是申请股票上市的企业必须是已经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并规范运作一年的企业。这就给那些不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的股票上市划上了句号。
5、转换机制不彻底,穿新鞋,走老路。一是换牌子不改机制的现象严重。据统计,当前改制企业中,有近八成的企业只是更换了牌子,而没有彻底转换经营机制,企业产品、管理、经营方式仍是沿袭原来的老一套,从而导致一些企业刚刚宣布改制就又陷入困境,面临第二次破产。二是股权过于平均,不利于形成责权利的统一。我市目前一些改制企业中,人均出资为4500元,一般工人出资大约为3200元,经营者一般高出平均股权的5至6倍,但远未达到决定性的程度,难以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这种平均持股的现象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尤其明显,由于均衡持股,出现了新平均主义,不利于管理层的稳定。三是股东与职工的概念混淆。有的改制企业职工出资入股后成为股东,就认为当然要成为企业职工,厂里无权进行正常分流,因此难以在企业内部形成竞争和激励机制。
三、对策与建议
正视存在问题,顺应形势发展,按照十六大要求,在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过程中,适应入世要求,加大对个私经济的服务支持力度,促进个私经济的新一轮发展,这是新形势下工商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历史任务。笔者认为通过综合发挥工商职能,积极引导个私经济参与公有制经济改革,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一)增强支持服务个私经济发展的使命感。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个体私营经济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