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二级示范高中汇报材料
优化管理
发展特色
探索农村高中教育发展新路
一、基本情况
——四川省射洪县金华中学迎接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的汇报材料
金华中学地处川中古镇金华(公元554年至1950年为射洪县治所在地),位于唐代诗人陈子昂少年读书的金华山南麓。校舍所在,宋时为儒学,元明为县学,清末为书院,1906年改为县立高等学堂,后相继为高等小学、国民师范、简易师范、师范。解放后,与县立初级中学、县女中合并,改为射洪县第一中学,校舍仍在原址。1958年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完全中学,改为“四川省射洪金华中学”,并确定为省属重点中学,1960年被评为“四川省红旗学校”,是遂宁市首批办好的高中学校之一,2005年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普通性示范高中。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学校发展至今,先后孕育了许多古圣先贤和国家栋梁:古有列入中国古代十大清官的杨澄、杨最父子,方志大师刘光谟,一代清知府罗锦城,柳州参将谢子元,“春酒”传人谢东山,保路议员李雨生,有国画大师孙竹篱,“西部虎王”张扬学,世界知名书法家胥鸿仪,“神州五号”设计师刘长秀将军,遂宁市唯一院士李言荣院士,北大生命科学院博士李泽毅,石化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许怀先等,也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建设生力军,真可谓“前有古人出类,后有来者拔萃,念天地之 1
悠悠,子昂不再怆世”。
至2005年,学校先后成为“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四川省创新知识与技能实验学校”、“遂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遂宁市最佳文明单位”、“遂宁市绿化示范学校”、“四川省普通性示范高中”。
2007年以来,学校办学规模逐步稳定,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持续提升,教育实力日渐走强,形成了“低进高出”的教育质量发展态势。学校现占地69990平方米,教学班69个,学生人数4256人,其中高中教学班51个,在校学生2885人。学校现有教师296人,其中本科学历258人。
二、办学思想
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数代人的努力,提出“生命至上,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
“生命至上”是充分体现“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从历史文化和现实实践中寻找养料,汲取平民教育思想精华,志在矫正应试教育偏向,回归学校教育的人本走向,打造学校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第一,把学生看作是有巨大价值潜能的生命个体,开发其价值,挖掘其潜能;第二,把教师看成是有知识水平的生命单元,调动群体合力;第三,把校园看作是有无穷魅力的生命基地,让石桌开花。
“和谐发展”是办学思想的核心。“和谐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全面的协调的生动活泼发展,使教师成为“爱生敬业,严谨求实,敢于拼搏,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专业发展”的和谐教师团队。第一,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按规律办事,使教学关系的处理和谐;第二,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充分体现和尊重素质教育的主体价值;第三,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科学规范,共同服务于教育教学,使学校的运转和谐;第四,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处理恰当,能形成和谐的教育合力;第五,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式教育,愉快教育,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第六,校园布局合理,建筑宏伟,富有个性,环境优美,校园文化丰富,是十分理想的学校场所,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
“生命至上,和谐发展”是学校办学的基本定位和最高行为准则。具体呈现为:第一,以人为本。从充分尊重和尽力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出发,有效帮助每个生命和谐发展。第二,营造优质的教育环境。动员起一切可以利用的优质教育资源,以蕴含先进思想的教育技术优化教育行为,以不断优化的教育品质唤起学生的发展愿望和优势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第三,以民为本,从老百姓的教育消费能力和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出发,创造“低收费高质量、低 3
消耗高效益”老百姓满意的实实在在的农村高中教育。
育人宗旨:打造出路就是打造每个学生的未来,关注生命就是关注每个学生成才。
培养目标:习惯良好、品质优良、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发展充分。
师生风尚: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眼前比长远。
育人思想:像关爱自己子女一样教育学生。发展战略:实施平民教育,打造特色金中。
办学目标:特色鲜明、个性凸显、实力强劲,充分彰显农村优质高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办成四川丘陵地区农村普通高中示范校。
发展策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安全稳校、依法治校。校训:求真,求实,求高。学风:厚德健行、勤学善思。
教风:敬业笃行,博学垂范,求实创新。
三、办学特色
——“重心下移”的“人本管理”,彰显 农村优质高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近年来,农村高中教育遇到了不少难题,与城市教育差距日益扩 4
大。我们认识到:阻碍农村高中步伐的有观念滞后、投入不足的问题,有资源匮乏和有限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也有管理水平偏低的问题。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中学校管理矛盾更为突出。我们意识到:重机构、重权力、重章法的传统管理,强调严密的组织结构、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责任分工等,但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并未因此而提高。根源在于忽视和弱化了人的能动性发掘和调动,忽视了促进教师发展这个根本。过去行之有效的直线式管理,因班级和中间层增多,导致了管理信息丢失和时间、精力的高耗低效。
1999年以来,我们进行“超大规模农村中学下移管理重心模式探索”的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缩短层级管理链,扩大扁平管理面,通过教育管理重心向年级组、班级和教研组、备课组的两次下移,向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单元要育人效益,构建扁平多元、科学人文、精细化的教育教学“人本管理”模式,形成了“‘重心下移’的‘人本管理’,彰显农村优质高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的办学特色。
学校以校长负责制为基础,分线放权、分层管理、分级负责。按工作内容分德育、教学、后勤三条线,按决策能力分决策层(校长和校委会)、管理层(教研组和年级组)、执行层(备课组、班级)三个管理层次,实行目标管理,定岗、定人、定责,完善激励和制约机制。
1、实行年级负责制和教研组负责制
我们把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到年级组和教研组,建立“年级目 5
标管理责任制”,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估办法。到2002年,全面构建起完善的年级管理负责制。
学校对年级实行目标管理、捆绑考核。每个校级干部蹲点一个年级,聘用年级主任和两名年级主任助理组成年级领导小组。年级主任与学校签订“年级工作目标责任书”,包括《育人质量责任书》、《日常管理责任书》、《安全工作责任书》等,统管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等。
责、权、利统一是年级管理工作有效运转的根本保障。年级主任拥有对本年级备课组长、班主任、学科教师的推荐、选择、调整、任用权,以及年级经费管理权、年级教育教学奖金分配权、年级教育教学指导权、检查权、考核权。年级组切实承担起学校管理职能下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效能的职责。学校把党支部、工会小组建在年级,形成以年级主任为中心的党、政、工三位一体的管理结构,使年级成为具有全面职能的教育教学单位。
我们没有办任何形式的快慢班、重点班、实验班,新生平衡搭配分班,再由年级小组聘任的班主任抽签确定班级,以兑现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不让一个班、一个学生掉队”的公平教育承诺。
与此同时,学校和教研组长签订《目标责任书》,包括《教研组教学质量目标》、《教学竞赛目标》、《教师培训目标》等。教研组长负责制定、组织实施学科教学计划,负责学科教学检查考核,实施学科教学模式整合,组织学科校本教研。教研组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组织“三 6
课”(合格课、优质课、示范课),合格课由教研组直接实施,优质课由备课组推荐、教研组组织比赛,示范课由教导处确定,教研组实施。教研组长享有本组教师招聘、教师工作安排建议、备课组长确认、“教学六认真”检查考核等权利。学校整体奖励教研组,要求教研组教学常规考核达标,本学科在全县出现最末一名、本学科备课组发展失衡的教研组不能评先进。
2、构筑以备课组为基本单元的质量基石和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育人管理模式
为了促进管理权限再次下放,工作职责细化落实,我们第二次下移管理重心,将年级工作重心向班级下移,教研组工作重心向备课组下移。
班主任代表班级向年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包括班级教学质量目标责任、班级日常管理、安全卫生、第二课堂及艺体人才培养等。班主任负责班级教育教学质量,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培育班级文化特色,协调学科教学和规范科任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组织科任教师分工负责、跟踪问题学生和特长生,集体诊断教学问题,提出个别化教育对策等。班主任享有科任教师选择,制定和实施班级管理措施,考评学生等权利。年级对班级教育教学质量实行班主任、科任教师捆绑考核制,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双向选择、双向考核。
我们要求班主任更多地关注学生身心品质发展,真正成为班级工 7
作的调控者、策划者、把关者。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把管理权、监督权、评价权大胆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班级日常管理,促进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
我们建立班级工作考核、优秀班级评比、学生操行评定办法,设置班级和班主任工作考核量表、一日常规检查统计表及每月班级环境评比表,并通过学生值周队制、教师值周队制强化过程管理。
经年级主任提名、教导处考核、教研组确认,产生年级学科备课组长。备课组长向教研组签订目标责任书,包括教学质量、教研成果、优生培养等内容。备课组长承担组织组内备课、安排本学科第二堂课、协助教研组选聘教师、执行学科教学标准、普查教师教学行为、每月听课分析、承担学科教研等任务,备课组长同时拥有教学教研管理、任用教师建议、考评教师等权利。强化集体备课,做到“五个统一”,即“教学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知识点统一、练习题统一、教学格调统一”,以促进同伴互助、资源共享,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协调好“四处一室”与年级管理关系
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到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和班级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中层(即“四处一室”)减少了人员,但工作不能少做、管理职能不能弱化。在我校,各处室部门和年级组是学校管理的管理层和执行层级。年级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教育教学实体,处室部门的职能主要是指导、检查、协调和服务,二者是配合、协调、服务 8 的关系。各处室部门负责学校日常性行政工作,如传达上级指示、贯彻条例、学籍管理、考试组织等,密切配合年级组工作,努力为年级组教育教学服务,协调、排解、沟通基层教育教学组织之间及其内部,以及教师之间的工作矛盾。而教学管理、人事调动、职称职务评聘、评优等原来属于处室部门的权力放到了年级组,这不但没有消弱各处室部门的作用,更促进使其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好行政工作,有效地发挥为基层教育教学服务的职能。
4、坚持重心下移的“人本管理”原则
一是坚持校长负责制与民主管理结合。学校行政加强民主化建设,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育教职员工尊重人、理解人、关怀人、帮助人、谅解人;学校通过工会、教代会等组织促进民主管理,学校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教职工代表会议,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坚持由扩大的行政会议提出草案,交教工代表大会议论通过后执行,实现了全校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权利。学校一切工作实行全程公开,阳光操作。同时通过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配合学校实施教改方案。我们建立教师评价制度,主要形式和方法是:第一,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反思,写出教育教学反思、工作总结或小结,开展自评;第二,按年级分组,教师之间互评;第三,所任班级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给予评价;第四,了解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看法、满意度调查,征求家长意见,参与班级管理;第五,学校评,9
即学校对教师的综合评价;第六,建立教师评价档案袋,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二是坚持依法治校。加强制度建设,做到管理常规覆盖全领域。1998年我们首次出台《金华中学行政法规》,逐步形成《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教职工奖惩制度》,《班主任工作职责及班务工作量化考核制度》,《教师评级晋职量化考核条例》,《校务全程公示制》,《重大事项逐级申报、审查、审批制度》,《金华中学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方案》,《金华中学教学质量奖励办法》,《教师平职晋级方案》,《岗位设置方案》,《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年度评优办法》,《教学质量奖励办法》等。
三是坚持人性化管理原则。我们不仅以制度管人,更以情感人、以德化人、以理服人,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工作局面和“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人际氛围。
5、落实教学常规,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严格按部颁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实施《金华中学教学常规》。严格教学“六认真”,严格课堂教学管理,实施《课堂学习常规》,实施每月一次的教学调查制度、教学工作月考核制度。我们侧重从教学起点的科学预设、教学过程监督和终点的效果控制,落实教学常规,促进教学质量。
一抓集体备课,实现备课分工和深加工,促进教学诊断和智慧共 10
享。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扩大,学校每年新进教师20人左右,促进新教师尽快进入角色,我们首先抓好集体备课环节。暑假前安排教师下期任课年级、领回课本、熟悉教材,开校后集体备课。
备课组长精心组织,每次备课都确定中心发言人,做到人员、时间、地点、内容、检查落实。教研组长深入备课组跟踪指导、检查、考核,教导处通过抽查集体备课记录、查阅课堂教学情况反馈表、跟踪听课、了解学生、教师座谈等途径,监控备课效果。
我们要求自主备课和集体备课结合,不准直接使用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主要备目标、内容、背景、主要环节、模式、作业设计,形成框架性备课记录,解决共性问题。个体个性化备课则针对班级和学生个体差异,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抓作业批改和评讲。我们提倡作业全批全改、但不强制要求批改量。把作业批改当作教学效果诊断的手段,强调对作业的抽查、调研、评讲,推出作业评讲课,着重抓作业内容与教材的重难点契合,抓带共性的错误点,找出解题的一般方法。
面向全体学生,把“让学生喜欢,助学生成才”作为教师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提出“阳光普照促后进”、“众星捧月抓优生”的学生培养战略。致力于转化后进生,要求教师做到“五不忘”和“四优先”,即“备课不忘后进生、上课不忘后进生、作业不忘后进生、课后不忘 11
后进生、家访不忘后进生”,坚持对后进生“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要求教师对所承包的后进生定期辅导、定期谈话、定期与家长交换意见。通过半期召开部分后进生和学生代表会,了解后进生转化情况;通过期末召开总结会,交流转化后进生经验,表彰成绩突出的教师和进步较大的学生,促进每位学生发展进步。
学校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室),有专职的心理健康老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我们从研究学生心理障碍入手,用疏导方法转变“后进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他们心情舒畅,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四、队伍建设
——培育一支“坚强稳定,与时俱进”的和谐团队
1.领导班子建设
加强和完善校长负责制,形成校长领导下的校级干部组成的决策中心和党总支领导下以教代会为主体的民主监督机构,学校班子成员“亲政廉洁、求真务实、作风过硬、开拓创新,务实高效”。干部深入教学第一线,凡事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做到“五个一”(即“管好一条线,蹲点一个年级,指导一个教研组,上好一门主科,担任高三年级一个班的副班主任”),发挥好班级管理指导员、监督员、服务员的作用。坚持早操、课间操、午眠、课外活动、读报、就寝“六到场”,并不断学校、开拓创新、超越自我。
2、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把教师作为提升学校教育能力的第一要素,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着力培育一支“爱生敬业,严谨求实,敢于拼搏,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专业发展”的和谐教师团队。
首先着力于教师基本素质教育提升,强化教师“五项能力”(科研能力、教改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学评估能力、教育创新能力),“三类培训”(教育思想理论政策法规学习培训、教师知识更新和高学历培训,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我校52%的教师可以制作课件,并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教师“五项”基本功基本达标。
其次,学校对青年教师实行“135”工程(“一年入门,三年合格,五年骨干”),对新进大学生实施“结对子、搭台子、铺路子”培训计划,激励骨干教师开拓创新、发展冒尖、鼓励教师参加业务培训,给机会、给时间、给补助;聘请县内、省内专家来校办讲座培训教师;争取县内各学科教研活动的主会场,每个学科每学期至少一次。近两年培训面100%,每年培训经费达20万元,人均培训经费上千元。学校承担“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设计与实施”、“超大规模农村中学重心下移管理模式探索”、“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高扬人文旗帜,打造“绿色”生命”等科研课题,以科研拉动教师发展。
再次,我们坚持“名师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工程”。重点在三方面突破:第一,职业精神品格培育,塑造“大教师”品格形 13
象;第二,教育专业水平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培育研究型、学者型教师;第三,成长环境优化。为教师健康发展提供优良平台,让他们的精神、能力、品格、奉献与其经济待遇、社会影响、精神荣誉、职业成就感等紧密联系在一起。
不懈努力,带来教师思想、业务素质双提高。受到国家和省市表彰的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32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41人。我校教师每年为兄弟学校提供研究课、观摩课50堂以上。2010年全县创新优质课竞赛,我校取得高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六个“全县第一”和政治、英语、语文三个“全市第一”。1999以来,“重心下移”新课程改革研究小组发表交流论文100余篇,其中有两篇论文获国家级奖,论文《“重心下移”结硕果—中学教育教学人性化务实化管理探索》获“四川省第二届新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三等奖。近3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56篇。
五、学校德育工作 ——构筑科学化、人性化的体系
我们的德育工作要点是: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建立德育时段负责制、部门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做到德育管理人员、制度、职责三位一体;遵循大德育观,人人是德育工作的宣传者、教育者、践行者,做到爱生如子,用爱心去呵护每一个生命个体,对待学生的错误,凡事先上了课再说,先坐下来再说,要求无事不育人,无事不育人,无 14
人不育人;重视德育工作人员、班主任、生活教师、值周教师的培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教育;加强留守学生教育;规范门卫管理、校园管理、寝室管理、广播宣传管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改革团队工作;强化德育月主题活动系列课题研究。以实现“杜绝安全事故,落实过程管理,争创省级安全文明学校、卫生文明学校,构建和谐发展的校园”的“长线”德育目标,开创了德育工作和谐发展的崭新局面。
1.加强行为规范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成才的关键。针对我校学生人多、活动空间小、管理人员少的特点,实施“首育责任制”,加强第三支德育队伍建设,我们制定一套学生行为习惯管理制度。主要有《中学生行为准则》、《中学生一日常规》、《金华中学学生课间文明休息管理办法》、《金华中学学生上课规定》、《校园环境管理办法》等。并充分利用广播、红榜等宣传好人好事,树立榜样;同时批评不健康、不文明习惯,严肃查处学生上网、打架斗殴等违规违纪行为,促使他们做文明守纪、勤奋好学、思想素质高、行为习惯好的学生。
同时联系公、检、法开展法律知识宣讲学习,开办法制宣讲课,增强师生法律意识。在起始年级开展军训,强化纪律教育,磨练学生意志品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分班落实心理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健全学生心理;举办业余党校、团校,吸 15
收学生参加学习,激发学生的进步热情,促进良好的校风。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我们在全校推行班委公推公选和任期轮换制,设置常务班委和值周班委,尽可能给每个学生提供管理岗位和锻炼机会。
我们重视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责任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从1986年开始收集反映青少年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的典型事迹文章,编成校本教材《成才之路》,发给每个班级的班主任。要求班主任用此材料,开展谈感想主题班会、演讲辩论会等活动。
3.构筑“安全保护墙”
我们把维护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逢会必讲安全,值周必说安全,班会必谈安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征文、讲座等宣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健全安全机构,德育处专人负责安全管理,我校成立“安全委员会”、“消防组织”、“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创建安全文明校园领导小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健全安全制度,我们落实《门卫制度》、《值周管理办法》、《深夜班巡逻制度》、《师生夜班签到制度》、《宿舍管理办法》、《班主任管理办法》、《依法治校管理规定》、《安全文明单位治安管理规定》等,实行“安全时段负责制,部门负责制,责任追究制”。行政值周负责当 16
周全校日常事务管理,统一调度值周教师,负责全校学生晚睡晨起、昼夜安全,同时落实学生佩带出入证制度。要求教师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上课期间学生安全由教师负责,晚上就寝由学生本人签字,班主任签到,保证学生安全24小皆有人负责。加大对行政领导、班主任、值周教师的安全工作考核力度,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纳入评职晋称打分细则。
我们把学生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校外。每期都要联合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对金华镇网吧、旅馆巡查,周末对网吧、茶馆、台球房、游戏厅、录像厅及娱乐场所进行清查,对违规违纪学生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学校把查处网吧的绩效纳入班级、班主任考核,开展网络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在校内文明上网。并建立学生上网个案分析档案,全校宣传、引导学生远离游戏、网络。
我们通过严密的安全措施和有力的安全教育,构筑强大的安全保护墙,在一个有4000多名学生的学校,近三年内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4.加强贫困生教育
我校绝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贫困生占10%以上。我们坚持以生为本,帮助和发展每一个生命,不让任何一个贫困生因为贫困失学或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
学校建立了贫困生档案盒,优秀贫困生奖励基金,对贫困生减免 17
学杂费,每年贫困生奖励基金达5万余元。每期开展对贫困生家访、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发动师生捐资捐物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
同时建立了贫困生教育跟踪和心理辅导机制,帮助其摘除自卑、孤僻等心理疾病,树立信心。并注重开发贫困生资源,树立贫困生榜样,对家庭环境好的学生起到激励作用。
5.加强留守学生教育
我们通过调研、跟踪、开放、开拓周末教育时空,培育周末学校文化。改变了学生周末无事故、无人管(只做作业)的现象,举办讲座,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开展书法、绘画、歌舞、篮球、足球等各种文体活动,占领留守学生的时空。同时加强教育疏导,老师在节假日和留守学生一起活动、谈心、吃一顿饭,让他们感受到在校如家的温馨。
6.加强团队工作
我们十分重视团队工作,充分发挥团队干部优势,加强团队干部的选拔、培训、管理,引导他们参与学校、班级管理,如早操清点人数,清洁卫生检查,文体活动的策划、组织;清查出入证的使用情况等。并组建业余团校,加强团员培训,促使他们爱校、爱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办学条件
——创造安全、舒适、和谐的学校教育环境
1.改善办学条件,营养良好的校园环境。
适业事业发展需要,拓展校园空间。2004年时,为了改善办学条件,适应创建省级示范普通高中的需要,我们在经费相对紧缺的情况下,节约挖潜、精打细算,多渠道自筹奖金,拆除青砖平房,改建校门、维修校舍,新建教学楼、女生公寓和学生食堂近两万平方米。合理布局校园,规划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三个功能区,既相互间隔、又相互衔接,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生活和学习环境。
占地扩展到6999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5万多平方米。现有主体教学楼4幢、综合楼2幢、教职工宿舍楼5幢、学生公寓3幢;建成了设施齐备的理化和实验、语言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室、多媒体教室、一流校园宽带网。有宽阔的操场、标准的篮球场、足球场,有藏书近12万册的图书室、阅览室。教学用房生均8.6平方米,理、化、生实验室达到3、3、2的配置标准,微机室和网络中心配置合理,达到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功能用房设计合理,设备设施齐全。
2.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让每一寸土地都会说话”,我们把“生命至上、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和“儒雅博达”的人文性格融入建筑,精心布局学校文化设施。建筑物外装修和光亮工程统一色调、统一风格。校园设大型雕塑,安放文化石,设读报栏、文化墙,悬挂名人名言标牌。整体绿化、美化校园,建设休闲娱乐广场,搭建空中花架,校园四季常青、花香宜人,绿色率达到37%以上,花园广场和文化长廊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现代气息,优美、和谐的学校环境展现出厚重的育人功能。
校园环境我们实行规范管理,责任到人,量化考核。制定了校园环境管理系列办法:《校园环境管理办法》、《文明班级评选条件》、《文明宿舍评选办法》、《宿舍、教室、公区清洁卫生评比办法》、《校门口摆摊设点管理办法》等,并落实到科学化、制度化、常规化、长期化,形成了“制度——宣传——打扫——检查——评比”五环节的环境卫生管理机制。学校是市级“园林式单位”、“绿色(化)示范学校”。
3.加强饮食、卫生、住宿管理,打造绿色生命校园。
我们力求树立“校园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环卫意识,从文明习惯抓起,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卫生抓起,从起始年级抓起,培养师生员工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卫生管理,办公室、教室、师生寝室等实行清洁卫生门前“三包”,公共区域卫生划片包干治理,每周两次大扫除。定期检验、消毒饮水。建立师生健康档案,加强疾病预防,及早发现和医治疾病,每年对师生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校园排污系统;更换垃圾储运设备,废弃物有序存放和清运;食堂更换锅炉、灶台、炊厨具、改燃煤为天然气。建好学校卫生室,人员落实、设施到位、医疗器械达标,药品满足师生就诊需要。2005年8月,我校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改革食堂经营体制,提高师生生活质量。我们引资扩建使用面积达2600平方米、建成川中一流的学校膳食中心,实行食堂承包经营制,承包款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回报。加强食堂经营管理。后勤处牵头,伙食团人员和学生参与,建立健全了食堂管理规章,严把食品原料进货关、加工制作关、饮具餐具消毒关、食堂工作人员体检关、锅
炉人员持证上岗关、食品卫生关。食堂实行刷卡消费,食堂饭菜零餐、小炒和包餐结合经营,满足师生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抓好学生伙食成本核算,严格控制伙食价格,保障学生切身利益,从未发生过食物中毒事件,食堂满意度达98%。
改善住宿条件,加强住校生管理。截止2005年学校累计投资440余万修建学生宿舍1万多平方米,解决近2000学生的住宿问题,住校生均面积达6.6平方米。近年来,我们改造盥洗间,建成水冲式厕所,增添了暖水供应的洗澡间,解决了学生洗澡难和校外洗澡安全隐患等问题,将木床更换为钢架床。建立学生寝室长制度、住校生睡前签到制度、保卫人员通夜值班制度、生活指导制度,保证正常的住校秩序和住校生的人身财产安全。
加强财务管理。每学期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开源节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严格执行物价、超项目收费。财务公开,经费收支、资金去向等定期向教职工报帐。规范审批程序,完善审批手续,提高资金使用透明度。校产管理坚持初期登记、签字确认,中期维护,期末清理核实,兑现奖惩,最大限度地发挥奖金效益。
4.加强领导
加强后勤领导,建立校长带动、副校长分管负责、师生代表监督评估的后勤工作领导小组,将后勤工作和考核指标分解到岗位、落实到人头;建立完善财务、住房、大宗购物、环境建设、食堂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落实奖惩,保证后勤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七、突出的办学业绩
近年来,学校秉承“生命至上,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教学质量就是生命线”的意识,坚持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为宗旨,提出“像关爱自己子女一样教育学生”的育人思想,逐步形成了“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眼前比长远”的师生风尚,大力开展励志成才教育,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做到全面与个性兼融,促进了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普遍提高,走出了一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之路。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领导信任的团队,同行尊重的战友,家长信赖的学校,学生成长的乐园。
近年来,金华中学在起点低,基础差的被动局面下,在兄弟学校高考升学人数、质量呈下滑趋势的情况下,学校高考升学人数、质量进入上升通道,办学业绩突出,优生群体涌现。
2011年高考有4人进入全县理科特优生行列,2人进入全县文科前10位,办得最好的一个班32人参考,26人上一本,二本上线率100%,在入口没有全县前50位的情况下,高考时有1人进入全县前10位,4人进入全县前30位。
2012年高考总人数、文考人数、特优生人数、重点人数再创新高。学校收新生时全县前1500位仅155人(近年全县应届文考上线约1500人),学校高考应届文考上线213人; 2012高收新生时全县前50位仅2人,分别是10位、36位,而学校高考全县前十位合计有5人,其中理科有3人分别是3位、5位、9位,文科有2人分别是 5位、10位;办得最好的一个班30人参考,23人上一本,7人上 22
二本,班人均总分位居全县第二位。
2013年下期期末考试,学校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高中评估超额完成教体局下达的目标,和国重射洪中学包揽全县前十位。高二综合评估全县第二位,期末统考有2人进入全县前十位,7人进入特优生行列;高三综合评估全县第一位,7人进入全县特优生行列,3人进入全县前十位,文科谭彩霞同学位居全县第3位,理科敬秋雨同学高居全县第一位,全市第二位。
学校还与广兴中学和金华镇中结成帮扶对子,为这两所学校的发展输送大量的成长血液,使两所学校迅速壮大,成为全县优质生源的集散地,为区域发展和地方建设起到带头作用,成为射洪县“北大门”的窗口学校。
八、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随着学校事业发展,规模扩大,相应会出现一些问题。
第一,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急需加强。每年从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需要尽快提高,力争在三五年内成为教育骨干和中坚; 校本培训和教研并举,教师发展和质量提升共振;研培融合互动生成和教育力量,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推力,也是教育质量提升的源动力,还是学校的核心成长力。
第二,对学生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当代的学生各种意识杂然相存,我们应该用感情育人,用制度管人,用理想服人。
第三,争取各方支持,整合各种资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扩大学校的影响力。
总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走现代化发展之路。以“生命至上、和谐发展”办学思想引领,构筑重心下移的“人本教育”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构建坚强稳定、与时俱进、高素质的和谐教师团队,提供学校强势发展的人才支持和动力支持,构建科学化、人性化的学校德育体系,发觉德育生命力;创建安全、舒适、和谐的学校教育服务环境。优化管理、发展特色、构筑实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我们找到了一条做大做强农村高中教育的发展新路。我们未来的工作就是创造出学校持续走强的强劲“动能”和后继支持力,真正发挥示范效能,办成人们满意的学校。
第二篇:示范高中汇报材料
示范高中汇报材料
为了贯彻落实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教育系统关于夯实工作责任的要求精神,我校从校长做起,领导带头,教职工全员参与,着力夯实责任,转变作风,全面加强校风、教风、学风、领导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切实排除影响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升学校品位,实现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发展。
一、强化管理责任制,建立有序的运行机制,起到“先导”作用。
⑴、全员管理,全面育人,大力推进 “全体参与,全员管理,全面育人”的“三全”管理基本理念。建立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年级包抓领导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努力营造人人都是管理者又都是执行者,人人都是教育者又都是教育对象的大环境。责任到班、责任到人;学校管理真正做到了纵到底、横到边。同时,切实落实“全面育人”理念,倡导“首问制”,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的德育观。成立以学校中层主任、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督导组,分层对学科教学进行过程管理、指导、监督和反馈;成立以包抓领导为核心的年级管理小组,贯彻执行学校决策。
⑵、以身作则,加强领导。学校领导一班人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要旗帜鲜明地抓质量。学校每位领导在坚持带课的同时,每周必须深入班级听课 2 - 4 节,每周必须到所包抓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参加一次教学教研活动,一月参加一次学...
第三篇:创建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创建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本溪县创建省示范普通高中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首先,让我代表本溪县县委县政府,热烈欢迎省教育厅示范性高中评估组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现在,我就本溪县如何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以汇报。
我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辖14个乡镇,30万人口。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推进教育创新,全县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了初步成果。在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上,注重以建设示范性高中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县普通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有普通高中4所,重点高中1所,高中在校生人数达到 人。
县高中始建于1980年,1981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4平方米,有教职工196人,其中专任教师169人。在校生2776人,45个教学班。目前,县高中招生数量逐年增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本溪县高中教育发展史上最好的成绩。为此,我县以县高中为龙头,积极创建省示范高中。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政府行为,确保高中教育健康发展
县委县政府将高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努力增加投入,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县高中扩建,逐步改善高中的办学条件,并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为高中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XX年,县委县政府无偿为县高中划拨土地,使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由原来的1.5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3.5万平方米,高中园区建设基本形成,这为高中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加快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增强效益观念
为创建省示范性高中,我县加强对重点高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县高中新建一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一处食堂和一座体育馆,目前学校共有教学楼三栋,实验楼一栋,图书馆、体育馆等教学设施也一应俱全,走在了我县同类学校的前列,这些都基本能满足学校扩大招生的需要,也达到了教育教学的资源共享,起到了优质高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办学实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培养大批的跨世纪创新人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核心 目标
在创建工作之初,我们首先明确一点,那就是:培养大批的跨世纪人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核心目标。县高中要名符其实地示素质教育之范,示培养创新人才之范。为此,县委县政府要求高中在整个办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和实践“五个创新”,即教育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以及课程结构创新。这其中的核心就是教育观念创新。
1、教育观念创新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必须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为此,我们在县高中强调:
第一,教育的整体功能观,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及促进人身心发展的功能,通过整体功能的发挥,把县高中的学生培养成开拓创新的现代人,勤学善思的自强人,文明高尚的未来人。
第二,育人的全面质量观,实现全面发展,注重全面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第三,开放的培养方式观,在教育力量的组合方面,除发挥学校的主要职能作用外,还建立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协调制度,形成有机的教育合力。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探索家长会的新形式,努力把每一次家长会开成家长培训会、家长提高会,提高家长会的吸引力和效果。在教育渠道和途径方面,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又充分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大力实施开放式办学。近年来,县高中积极同本地区及省内外,国内外大中学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与韩国忠清大学、日本九洲外国语大学等结成友好学校。
第四,连续的终身教育观,即学生在校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切实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不断倡导和创造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新做法,让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有能力并且乐意继续学习。
2、管理模式创新
县高中主张管理应当顺应时代,注重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和改革管理组织结构及其职能。确立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总支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学校管理模式,体现了校长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同时副职分工明确,制度健全,措施有力,使学校领导层成为一个凝聚力、影响力极强的有机体。校长马永义在我县教育系统向来以敢于改革,善于改革著称。他领导下的班子成员个个都让县政府满意。
县高中提出“管理是科学”,“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质量”,把培养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和管理手段的高素质干部 队伍作为管理模式创新的核心任务之一,要求中青年干部好学上进,认真履行职责,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开拓性地开展工作。
在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认真贯彻《中学德育大纲》和《县高中学生一日常规》,重视班集体的建设,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整体育人功能,建立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不仅对任教学科的教学工作负责,更发挥对整个班级工作 “领导、组织、协调”的职能,对本班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
对学生的管理,简单的“管、卡、压”只能窒息学生,县高中充分发挥校团委、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等群团组织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理自律的意识与独立自主的精神。建立独具特色的值周班制度,每周一个班级,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校日常检查和管理的机会。
3、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创新。县高中越办越好,重要原因之一是有一大批优秀老师各有一套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些优秀教师的创新过程中,一个以推进新课程教学计划实验为契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化全新教学模式,已在县高中形成共识。
4、教学手段创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教学手段的创新不可或缺。基于这一认识,县高中在办学过程中,一直把教学设备的更新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上。县高中目前拥有多功能阶梯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16个,建有教师电子备课室、多功能电子大厅、报告厅、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及闭路电视、双向控制系统等。有80%以上的学科,1/3以上的课程能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名教师在全省课件制作比赛中获奖。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全部达到省定标准。
5、课程结构创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必须以课程来落实。目前,县高中课程结构创新的核心就是严格执行新课程计划,开设好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认真开好心理健康等选修课,努力建设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构建适合县高中特点的课程结构体系。如今,学校开设了20余门选修课和活动课,有多部自编的校本课程,如《 》。组织了艺术体操队、文学社、各项体育集训队、各种兴趣小组等,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课内打基础,课外育特长。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广大师生深入厂矿、农村、社区,与社会广泛接触,参加实践锻炼。这些活动都成为县高中办学的一道道风景线。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根本保证
县高中现有教职工196名,其中专任教师169名,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57名,一级教师44人,研究生17人。其中市级名师8人,市学科带头人14人,市县两级骨干教师42人。他们深受社会的尊重和学生的欢迎。学校形成了一支思想稳、结构好、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这是长期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的结果。究其原因有以下六个方面:
1、县高中有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体现在政治环境宽,作风纪律严,干群关系和,敬业精神强。
面对商品经济大潮和“拜金主义”泛滥,学校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尤其是学校领导,不仅以踏实稳健的作风管理学校,而且以极具魅力的人格与情感凝聚教工。领导班子成员十分重视自身建设,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形成了一个“团结、务实、进取、高效”的领导集体。中层干部切实抓好各处室工作,为学校全局工作排忧解难。大家心齐力坚,形成了良好的内部环境。与此同时,通过严格的考核,遴选和引进人才。近两年,县政府允许高中在全省范围内招聘师范类本科毕业生,共有50余人加盟县高中,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建成了一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2、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实行定岗定员、竞聘上岗、转岗分流、优化结构的全员聘任制。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年部主任聘班主任,班主任选择任课教师,任课教师选择班主任,从而实现双向选择,变人事管理为岗位管理。实行奖励工资制度,在满工作量的基础上,向教学一线倾斜,变福利工资为奖励工资,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并制定《县高中教职工考核实施细则》,实行百分考核制度,每学期考核一次,作为评职、晋级、评优、聘任的重要依据。
3、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师德师风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县高中注重加强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培养高尚的师德师风,他们的具体做法是:“树榜样,定制度,抓评价”三管齐下,通过典型引路、制度约束和学生评价,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用师德师风这一隐性的教育资源,潜移默化地去感染学生,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对青年教师加强培训,实施青年教师培养“1、3、6、9工程”,达到一年适应,三年优秀,六年骨干,九年名师的培养目标。实行三级管理制度,师徒合同制,年轻老师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拜老教师为师,签订师带徒合同,一定三年,制订培养计划,确定培养目标,定期验收;教导处把年轻老师的课排在导师之后,先听后上,这样,既提高了年轻教师的业务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保证了县高中的整体教学质量。
5、狠抓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开展新教师“百花课”和35岁以下教师示范课评选活动,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对 全体教师提出“三个一”要求,即精选一门必修课、上好一门选修课、参与一项科研课题研究。实施了“跨世纪园丁工程”,以培养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拔尖人才为主,来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6、强化科研,走科研强校之路
县高中明确把学习、科研作为教师教学工作的主线,提高教师素质的捷径。学校设有专门的科研机构――培训处,有专兼职教研、科研人员。积极配合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承担科研立项和教改实验课题,实施指导研究性学习及校本课程开发等具体工作。县政府在经费上积极支持,从而保证教科研工作顺利开展。高中师生共同创办了《创新天地》、《研究性学习集锦》、《教研科研信息》等校园刊物,使教科研气氛浓厚。
为此,县高中被授予“全国创造教育”实验基地,进行了全国及省市多级科研课题研究,培养了一大批教科研骨干,多项科研成果得到推广,400余篇论文被评为市级以上优秀论文。坚持科研,浓厚科研之风,已成为县高中创新办学,提高教师素质的鲜明特色。
营造鲜明的办学风格和特色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本质要求
县高中在办学实践中,注重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使县高中的文化积淀熠熠生辉,同时又把握时代的脉搏,形成了 “顺应时代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精英人才;符合学生实际,提供人人成材的理想氛围”这样一种办学风格。这种风格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成功经验,是一种无形而有力的规范,也是县高中的独特优势之所在。县高中拥有独具一格的校园文化,这种文化发挥着美化心灵、陶冶人格的德育功能,校园刊物展现了师生的才华和风采,文化长廊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尤其是孔子的巨型塑像,象征人类智慧的金苹果,以及天道酬勤的巨型石刻等,都是采纳了县里其它部门的一些意见,精心设计而成,其中处处蕴含着学校教育的主题。创建示范性高中,就是要牢牢把握和营造这种鲜明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在创建过程中赢得主动和成功。
建设县高中园区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崭新起点
本溪县县委县政府按照“教育立县、科技兴县”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地在县城东部建设县高中园区,这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远见卓识,体现了对我县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注,也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县高中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为县高中创建示范性高中,为县高中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县城老百姓都非常满意。高中人也为之精神振奋。
县高中目前占地13万平方米,有现代化的教学楼、科技楼、办公楼、图书馆、体育馆、3栋学生公寓及食堂、浴 池等。一流完备的硬件设施、科学合理的布局,使县高中的发展如虎添翼,快马加鞭。县高中园区的建设,是县高中创建示范性高中的崭新起点,是县高中再创辉煌的良好开端。
作为本溪县的龙头学校,县高中以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优异的教学质量,科学的管理方式和良好的办学条件,取得了累累硕果,实现了我县高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辽宁日报,本溪日报,本溪教育报对学校的发展都做过专题报道,县高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和好评。
XX年5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中学校长研修班到辽宁进行为期13天的考察,考察的唯一一所县级高中就是我县的重点高中,中心副主任应俊峰在总结中指出:本溪县高中以严管理、高质量、大贡献为目标,立志在教学环境,干部与教师
这是对我县高中的肯定,也是对我们创办优质高中的鼓励。今后五年,我县要把县高中办成素质教育的基地、课程改革的基地、教育科研的基地、信息交流的中心,把带动普通高中特别是扶持薄弱校的发展作为县高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五年之内,与四所普通高中结成帮扶对子,建立起帮扶网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县非常珍视这次省级示范高中评估组亲临我县评审指导的机会,诚恳希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县的创建工作给予批评与指导,以便推动我县沿 着重在过程、重在发展、重在务实的道路,将省级示范高中的创建工作继续全面向前推进!
第四篇:创建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创建示范高中工作汇报
本溪县创建省示范普通高中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首先,让我代表本溪县县委县政府,热烈欢迎省教育厅示范性高中评估组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现在,我就本溪县如何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省级示范高中的基本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以汇报。我县地处辽宁东部山区,辖14个乡镇,30万人口。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推进教育创新,全县各级各类教育都取得了初步成果。在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上,注重以建设示范性高中为目标,不断加强教育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全
县普通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有普通高中4所(县一中、县二中、县五中、田矿中学),重点高中1所(县高级中学),高中在校生人数达到人。县高中始建于1980年,1981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4平方米,有教职工196人,其中专任教师169人。在校生2776人,45个教学班。目前,县高中招生数量逐年增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了本溪县高中教育发展史上最好的成绩。为此,我县以县高中为龙头,积极创建省示范高中。在创建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政府行为,确保高中教育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将高中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解决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努力增加投入,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县高中扩建,逐步改善高中的办学条件,并制定了各种优惠政策,为高中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2003年,县委县政府无偿为县高中划拨土地,使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5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由原来的万平方米扩展到现在的万平方米,高中园区建设基本形成,这为高中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加快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增强效益观念为创建省示范性高中,我县加强对重点高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增强办学实力。县高中新建一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一处食堂和一座体育馆,目前学校共有教学楼三栋,实验楼一栋,图书馆、体育馆等教学设施也一应俱全,走在了我县同类学校的前列,这些都基本能满足学校扩大招生的需要,也达到了教育教学的资源共享,起到了优质高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办学实力,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一)培养大批的跨世纪创新人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的核心目标在创建工作之初,我们首先明确一点,那就是:培养大批的跨世纪人才是创建示范性高中 的核心目标。县高中要名符其实地示素质教育之范,示培养创新人才之范。为此,县委县政府要求高中在整个办学过程中,要努力探索和实践“五个创新”,即教育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创新以及课程结构创新。这其中的核心就是教育观念创新。
1、教育观念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必须树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为此,我们在县高中强调:第一,教育的整体功能观,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及促进人身心发展的功能,通过整体功能的发挥,把县高中的学生培养成开拓创新的现代人,勤学善思的自强人,文明高尚的未来人。第二,育人的全面质量观,实现全面发展,注重全面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第三,开放的培养方式观,在教育力量的组合方面,除发挥学校的主要职能作用外,还建立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协调制度,形成有机的教育合力。学
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探索家长会的新形式,努力把每一次家长会开成家长培训会、家长提高会,提高家长会的吸引力和效果。在教育渠道和途径方面,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又充分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大力实施开放式办学。近年来,县高中积极同本地区及省内外,国内外大中学校和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积极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并与韩国忠清大学、日本九洲外国语大学等结成友好学校。第四,连续的终身教育观,即学生在校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切实变“升学教育”为素质教育,不断倡导和创造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新做法,让他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后有能力并且乐意继续学习。
2、管理模式创新县高中主张管理应当顺应时代,注重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调整和改革管理组织结构及其职能。确立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总支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学校
管理模式,体现了校长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同时副职分工明确,制度健全,措施有力,使学校领导层成为一个凝聚力、影响力极强的有机体。校长马永义在我县教育系统向来以敢于改革,善于改革著称。他领导下的班子成员个个都让县政府满意。县高中提出“管理是科学”,“向科学管理要效益要质量”,把培养具有现代化教育观念和管理手段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管理模式创新的核心任务之一,要求中青年干部好学上进,认真履行职责,尽快完成12全文查看
第五篇: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
精选范文: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共2篇)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全面建设高标准示范校——平谷区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大家好!在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的喜庆日子里,我们高兴的迎来了市教委示范高中评估团的各位专家和领导。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江泽民同志在《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位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建设评估一批优质的高中示范校是一项教育发展的战略措施,它集中反映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人民群众渴求优质高效教育的需求逐步得以满足。平谷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中示范校建设,经研究决定推荐平谷中学、北师大平谷附中参加高中示范校评估验收。我们认为,建设高中示范校既有利于扩大高中规模为普及高中教育服务,也有利于稳步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整体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对高质量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普通高中担负着为高校输送新生的重任,通过示范建设以及相关政策的调整,可以相对集中优秀生源,施以高质量的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向高校输送高素质的新生,为培养尖子生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普通高中也是使其与首都的形象相适应,展示首都教育风采,服务于日益扩大的国内国际交往的需要。我们也很清楚,创建高中示范校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加大改善办学条件的力度,重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全面育人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充分发挥师资培训,条件装备等方面的基地辐射作用。以此带动全区普通高中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尽管困难很大,但我们区委、区政府有决心、有信心将两所高中示范校建设工作做好,做实。
一、全社会共同努力,为建设高中示范校创造条件。
1、高标准普九工作率先实现。尽管平谷区地处北京远郊,经济文化基础相对落后。但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努力下,我们从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出发,全力推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普及工作。1991年我区在北京地区首批率先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成为全国普九达标先进县之一。
2、稳定教师队伍,确保教师安居乐业。1997年,我区采取政府补贴与个人集资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解决了教职工住房问题,创建了“园丁”小区。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住房现场会上,视察了“园丁”小区,并对我区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3、全区统筹,立足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自九十年代初期至今,我们圆满结束了全区完全小学的市级达标验收工作和所有中学的市级规范化达标验收工作。
4、在职业教育处于发展期的1994年,我们顺利迎接了市专家评估组对我区第一职高的市级骨干示范校的评估验收。使我区的职业教育的规模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发展,为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5、调整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我们遵循“适度集中、适度规模、适当地点设校、集中资金办大事,在资源整合基础上举办高水平学校”的原则,从1992年起到20xx年,我们全面完成了中小学的布局调整工作,已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资源整合的新格局。
6、调整高中布局,优化资源配置。1999年区委区、政府从整合教育资源,扩大优质高中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水平,为振兴平谷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将平谷中学调整为纯高中,北师大平谷附中调整为大高中、小初中的完中校,同时又新建了一所纯高中校,平谷六中。使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学校本身发展也加快了向示范校发展的步伐。
二、加快高中示范校建设的推进力度,逐步完善与高中示范校要求相适应的硬、软件建设。
1、为迎接高中示范校评估验收,彻底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平谷中学:⑴筹建了电子阅览室投资150万元。⑵筹建了体育、艺术、科技综合馆,建筑面积为5444.1平方米,20xx投入使用,投资1500万元。平中综合馆的建成,不仅为普教系统的资源共享做出了贡献,真正成为了全区综合活动资源基地。⑶筹建了教育信息校园网,总计投资450万元。20xx年底投入运行,为现代信息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⑷教学楼、办公楼、阶梯教室的改造共计投资380万元,满足了高中示范校建设要求的标准。⑸校门及环境改善共计投资390万元。综上2870万元的办学条件投资使平谷中学真正成为平谷区环境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北师大平谷附中的建设情况。⑴教室装多媒体建校园网,累计投资392万元。⑵建校舍、装修礼堂、餐厅、图书馆,装修了电视台共计投资132.8万元。⑶修人工草坪运动场、篮球场、甬路等共计投资350万元。⑷更新办公桌椅、购图书、实验室设备,更新校园及楼内橱窗投资累计78万元。综上近期投资共计952.8万元。
3、着眼示范校建设的安全,强化队伍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第2页建设。高中示范校建设,硬件达标是基础。软件过硬是目的。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以推进学习型学校建设为主线,首先强化干部、教师的队伍建设,立足建立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良的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⑴从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入手,使干部、队伍逐渐树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满足创建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宽松环境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使之不断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的教育人才服务。⑵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走科研兴校之路。20xx年后,我们提出实施“四名工程”(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生),目的在于让更多创新型的校长、教师涌现出来,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学校教育的发展。以校内人事改革制度为突破口,按照“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选聘、严格考核,科学管理的原则,在两所学校公开推进了教师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制度,确保人力资源的合理组合,有效利用。为了确保两所学校的人才支持,平谷区委、区政府还专门出台了政策,允许两校面向全区、乃至全国各类学校招聘紧缺学科的优秀毕业生到示范高中任教,以改善师源结构,提高两校师资队伍的水平。为了实现学校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在师资培训方面,我们坚持把教师继续教育放在重中之重地位,积极推进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截至20xx年,我区普通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的全员培训率达到100%,已经通过研究生班课程学习结业132人,还有一批教师正在参加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十五”期间我区还将拨专款,集中用于骨干教师、校长的培训工作。
三、继续推进的示范校建设工程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的示范校建设,力争做好、做实,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将于20xx年继续完成两项后续工程:
1、平谷中学的操场改造已投资到位,550万元。
2、北师大平谷附中的校园扩建工程资金已到位,共需3000万元。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示范高中校建设给我们带来了动力,也为我区教育,尤其是平谷中学、北师大平谷附中的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契机。我们将以争创活动为起点,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努力提高我区高中教育的整体水平,使我区教育在“科教兴国”中发挥更大作用![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共2篇)]篇一:创建二级示范高中汇报材料
优化管理 发展特色
探索农村高中教育发展新路
一、基本情况 ——四川省射洪县金华中学迎接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的汇报材料
金华中学地处川中古镇金华(公元554年至1950年为射洪县治所在地),位于唐代诗人陈子昂少年读书的金华山南麓。校舍所在,宋时为儒学,元明为县学,清末为书院,1906年改为县立高等学堂,后相继为高等小学、国民师范、简易师范、师范。解放后,与县立初级中学、县女中合并,改为射洪县
悠悠,子昂不再怆世”。
至2005年,学校先后成为“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学校”、“四川省信息技术教育示范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校”、“四川省创新知识与技能实验学校”、“遂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遂宁市最佳文明单位”、“遂宁市绿化示范学校”、“四川省普通性示范高中”。
2007年以来,学校办学规模逐步稳定,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持续提升,教育实力日渐走强,形成了“低进高出”的教育质量发展态势。学校现占地69990平方米,教学班69个,学生人数4256人,其中高中教学班51个,在校学生2885人。学校现有教师296人,其中本科学历258人。
二、办学思想
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数代人的努力,提出“生命至上,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
“生命至上”是充分体现“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从历史文化和现实实践中寻找养料,汲取平民教育思想精华,志在矫正应试教育偏向,回归学校教育的人本走向,打造学校特色和核心竞争力。
“和谐发展”是办学思想的核心。“和谐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全面的协调的生动活泼发展,使教师成为“爱生敬业,严谨求实,敢于拼搏,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专业发展”的和谐教师团队。
消耗高效益”老百姓满意的实实在在的农村高中教育。
育人宗旨:打造出路就是打造每个学生的未来,关注生命就是关注每个学生成才。
培养目标:习惯良好、品质优良、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发展充分。
师生风尚:不比阔气比志气,不比聪明比勤奋,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眼前比长远。
育人思想:像关爱自己子女一样教育学生。
发展战略:实施平民教育,打造特色金中。
办学目标:特色鲜明、个性凸显、实力强劲,充分彰显农村优质高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办成四川丘陵地区农村普通高中示范校。
发展策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安全稳校、依法治校。
校训:求真,求实,求高。
学风:厚德健行、勤学善思。
教风:敬业笃行,博学垂范,求实创新。
三、办学特色
——“重心下移”的“人本管理”,彰显
农村优质高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近年来,农村高中教育遇到了不少难题,与城市教育差距日益扩
大。我们认识到:阻碍农村高中步伐的有观念滞后、投入不足的问题,有资源匮乏和有限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也有管理水平偏低的问题。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高中学校管理矛盾更为突出。我们意识到:重机构、重权力、重章法的传统管理,强调严密的组织结构、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的责任分工等,但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并未因此而提高。根源在于忽视和弱化了人的能动性发掘和调动,忽视了促进教师发展这个根本。过去行之有效的直线式管理,因班级和中间层增多,导致了管理信息丢失和时间、精力的高耗低效。
1999年以来,我们进行“超大规模农村中学下移管理重心模式探索”的新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缩短层级管理链,扩大扁平管理面,通过教育管理重心向年级组、班级和教研组、备课组的两次下移,向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单元要育人效益,构建扁平多元、科学人文、精细化的教育教学“人本管理”模式,形成了“‘重心下移’的‘人本管理’,彰显农村优质高中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的办学特色。
学校以校长负责制为基础,分线放权、分层管理、分级负责。按工作内容分德育、教学、后勤三条线,按决策能力分决策层(校长和校委会)、管理层(教研组和年级组)、执行层(备课组、班级)三个管理层次,实行目标管理,定岗、定人、定责,完善激励和制约机制。
1、实行年级负责制和教研组负责制
我们把教育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到年级组和教研组,建立“年级目
[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共2篇)] 下页篇二:示范高中汇报材料 示范高中汇报材料
为了贯彻落实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县教育系统关于夯实工作责任的要求精神,我校从校长做起,领导[示范高中建设汇报材料(共2篇)]带头,教职工全员参与,着力夯实责任,转变作风,全面加强校风、教风、学风、领导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切实排除影响我校教育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升学校品位,实现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新发展。
一、强化管理责任制,建立有序的运行机制,起到“先导”作用。
⑴、全员管理,全面育人,大力推进 “全体参与,全员管理,全面育人”的“三全”管理基本理念。建立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年级包抓领导各负其责的管理体制。努力营造人人都是管理者又都是执行者,人人都是教育者又都是教育对象的大环境。责任到班、责任到人;学校管理真正做到了纵到底、横到边。同时,切实落实“全面育人”理念,倡导“首问制”,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的德育观。成立以学校中层主任、备课组长为核心的学科督导组,分层对学科教学进行过程管理、指导、监督和反馈;成立以包抓领导为核心的年级管理小组,贯彻执行学校决策。⑵、以身作则,加强领导。学校领导一班人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要旗帜鲜明地抓质量。学校每位领导在坚持带课的同时,每周必须深入班级听课 2 - 4 节,每周必须到所包抓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参加一次教学教研活动,一月参加一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