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 甘肃统计年鉴2005[5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4:0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制 甘肃统计年鉴200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制 甘肃统计年鉴2005》。

第一篇:法制 甘肃统计年鉴2005

法制 地方立法

【省人大常委会立法】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04年制定、修订和批准的地方性法规:

(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1.《甘肃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条例》

2.《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听证规则》

3.《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

4.《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

(二)修订的地方性法规:

1.《甘肃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

2.《甘肃省测绘管理条例》

3.《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修改了《甘肃省公证工作条例》等法规

(三)批准的地方性法规:

1.《兰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2.《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

(四)废止的地方性法规和法规性决议:

1.《甘肃省保护学校校园、校产若干规定》

2.《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严禁生产、销售、使用假劣药品的决议》

公安工作

【维护稳定工作】

建立了国内安全保卫情报信息汇总研判和工作协调、网上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反应处置、反恐怖情报信息会商研判、处置突发事件工作协调等一系列维稳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了我省首次反恐演习,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对重点时期、重点领域和重点人员的控制工作,有效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破坏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信访积压件专项治理、集中处理涉法上访及涉访群体性事件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配合,妥善处理了一大批群体性事件。

【严打整治斗争】

全力投入“侦破命案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了以领导破案责任、逐级挂牌督办、疑难案件会诊、串并案侦查等为主要内容的侦破命案工作机制,初步建立了追逃工作新机制和扫黑除恶长效机制。组织开展了打击治理利用手机短信和网络诈骗犯罪、监管场所深挖犯罪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始终保持了对突出犯罪活动的主动进攻态势。全省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万多起,抓获刑事作案成员1万7千多名,收缴罚没财物总价值5980万元。把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置于突出位置,开展了打击涉税、假币、金融票证、地下钱庄、销售伪劣商品和侵犯知识产权等经济犯罪的一系列专项行动,建立完善了同税务、工商、质监、烟草、知识产权等行政执法部门的工作协作机制,加强了与检察等司法机关的执法衔接工作,破获经济犯罪案件479起,抓获作案成员508名,挽回经济损失7759万元。全面实施第二个全省禁毒工作三年规划,发起了遏制毒源、扫毒、禁种铲毒、打击跨区域贩毒等专项行动,共破获毒品案件1000余起。对毒品犯罪猖獗地区进行了重点整治,开展“千名领导千所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无毒县市区”创建达标和禁吸戒毒工作。组织开展了打击卖淫嫖娼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打击淫秽色情网站、整治学校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整治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扫黄打非”、重点地区危爆物品专项整治和“清查放射源、让老百姓放心”等专项行动,共查处治安案件69807起,比上年增加18.7%;处罚违法人员77731名,比上年增加4.3%,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派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县市级公安机关“三台合一”工作的意见》。甘南州与四川省阿坝州签订了治安联防协作协议,兰州市和临夏州建立了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协作配合机制。在城市派出所全面推行了“三队一组”的警务模式,做到了警力下沉,警务前移,使民警有更多的时间走向街面,进入社区,融入群众。各地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联防控制工作,初步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治安防控网络。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组建群防群治组织25052个81122人,保安服务公司65家11000人,民警责任区4075个、社区警务室659个,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站2000多个,在社会面投入2000多人的警力开展巡逻,在兰成渝输油管道派驻10个保安中队开展全线巡护,在80%的重点单位安装了技防设施,并与公安机关的110报警系统的联网,使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单位内部的自防能力。

【公安行政管理】

在基层公安机关和窗口单位推行了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并相继完善了责任追究、监督检查等保障制度和一站式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等便民服务措施。部署开展了大中城市公民按需申领护照工作,张掖、金昌、平凉、庆阳、天水五市基本实现了按需申领护照。将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积极推进交通、消防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组织开展了以“五整顿”、“三加强”和车辆超限超载为重点的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和以人员密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化学品单位为重点的消防安全整治,保持了全省交通、火灾事故持续下降的良好态势。全省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财物损失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7%、4.7%、6.4%和28.2%,火灾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比上年下降3.4%、22.6%、63.9%。

【基层基础建设】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加大对我省公安机关经费的补助额度。2004年,财政部安排我省公安机关政法补助专款758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3670万元。争取到国债资金1908万元用于223个乡镇派出所的建设,并有14个看守所由国家立项建设。完成了4432万元公安装备专款的分配执行,为基层公安机关配备车辆254台,计算机等办公设备286台,刑事技术设备2879件,民警防护设备1484件。完成了省厅快速反应指挥中心大楼的建设工程,改善了厅机关办公条件。加快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努力增强服务现实斗争的能力。完成了“金盾工程”一级网改建和二级网改造提速,70个县级公安机关开通了三级网,65个县级公安机关建立了局域网,284个基层所队实现专线联网,各项应用系统建设进展顺利。建立和完善刑事司法科学技术体系,改造了省厅DNA实验室和毒品毒物实验室,在省厅和8个市州建立了指纹信息库,86个县级公安机关建成了2万人远程终端库。

(张田德)

【维护稳定工作】

全省检察机关把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和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摆在突出位置,依法快捕快诉。全年共受理公安、国家安全机关提请批捕刑事案件8007件12678人,批准逮捕7289件11362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9284件14310人,提起公诉7965件12035人。依法严惩制售伪劣商品、金融诈骗、偷税骗税、侵犯知识产权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批捕此类犯罪嫌疑人411人,提起公诉321人。各级院积极参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对突出治安问题的集中整治,依法审查处理涉法上访案件,及时化解和减少不稳定因素,积极维护社会稳定。

【查处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全年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559件669人,其中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犯罪案件498件584人,渎职侵权犯罪案件61件85人,案件数同比增长10.9%和35.5%。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239万元。深入开展严肃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人权犯罪专项活动,全年共立案侦查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破坏选举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案件16件23人。全年累计开展专项预防112项,行业预防419项,个案预防279项,向发案单位提出检察建议277件,被采纳82件。

【诉讼监督工作】

积极开展立案监督专项活动,共走访行政执法机关578次,查询行政违法案件1893件,查阅案件卷宗1968件,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交涉嫌制假售假、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5件5人,监督公安机关立查该类案件7件12人。对2002年以来办理的“减、假、保”案件逐案进行清理,共审查案卷18323件,发现并纠正违法减刑、假释、保外就医和法律文书不全等问题212件。经过监督纠正,有关部门补办法律手续41件,监督有关部门对监外执行条件消失的20名保外就医罪犯予以收监执行,配合执行机关抓捕脱管失控罪犯14名;查处监管干警职务犯罪案件4件8人。排查清理涉法上访案件312件,一批上访多年、久访不息的积案得到了处理。全年共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理由229件,公安机关主动立案109件,通知公安机关立案77件,公安机关接通知立案53件;纠正不当立案17件;依法不批准逮捕1270人,决定不起诉779件,追捕16人,追诉9人。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裁定提出抗诉85件。督促和配合公安、法院等部门共同开展清理纠正超期羁押专项行动,共清理纠正超期羁押252人次,使各个诉讼环节的超期羁押现象明显减少。对监管活动中的违法问题和安全隐患提出纠正意见480件次。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依法提出抗诉154件,法院已审结86件,其中改判、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和调解改变原判决59件;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60件,法院采纳17件。

【检察改革】

全省共有48个检察院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扩大试点工作,选任人民监督员260名,已有24起“三类案件”接受了人民监督员的监督。结合检察业务特点,开展了重大案件介入侦查、引导侦查取证和主诉、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职务犯罪侦查一体化机制,推行诉讼权利、诉讼时限告知制度,与人民法院共同开展被告人认罪案件普通程序简化审理,探索检察人员分类管理办法等检察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基层检察院建设】

对全省基层院进行分类指导,实行领导定点联系和对口帮扶制度,确定15个先进基层院进行示范建设,同时确定了15个重点帮促院,由省、市两级院领导包干负责,重点帮扶。认真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常委会研究加强全省法院、检察院基层建设工作会议纪要》精神,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国债资金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加强和改善检察后勤保障及信息化建设。

【主要工作】

2004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28431件,审(执)结120380件,结案率为93.7%。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371件,审(执)结1206件,结案率91.7%。

一、加强刑事审判,维护社会稳定。全省法院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审判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依法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共受理一、二审案件12025件,审结11738件,结案率为97.6%。其中省法院受理598件,审结554件,结案率为92.6%。

依法惩处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共审结案件7259件,判处犯罪分子11492人,判决发生法律效力8807人,其中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的罪犯2400人,占27.3 %。重点打击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强奸、抢劫、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爆炸、放火、投放危险物质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毒品犯罪和抢夺、盗窃等多发性犯罪,从重从快惩处了一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依法惩处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打击生产、销售伪劣食品、药品,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偷税漏税和走私等犯罪,审结案件146件,判处犯罪分子228人。

依法惩处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性犯罪。共审结案件328件,判处犯罪分子413人,有8名县(处)级以上干部受到了刑事处罚。

严格执行刑事政策。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适用法律关,树立“铁案”意识,确保把死刑案件办成“铁案”。加强人权的刑事司法保护,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共宣告无罪139人。

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通过公开审判、法律宣传、提出司法建议等形式,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堵塞管理漏洞。依法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办结减刑、假释案件7033件。根据最高法院要求,对2001年至2004年上半年全省各级法院审结的25166件减刑案件、1466件假释案件进行了专项检查,针对执行法律和司法解释中存在的问题和办案程序不规范,减刑、假释幅度不平衡等问题,进行整改,对2名罪犯裁定减刑不当的案件,依法予以纠正,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了处理。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共处理来信20308件,接待来访30790人(次)。重视涉诉上访案件的办理,排查重点案件471件,已办结424件,占90%。积极参与少年维权岗活动,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认真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二、加强民事审判,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共受理一审案件73227件,审结70211件,结案率为95.9%。其中省法院受理一、二审案件396件,审结381件,结案率为96.2%。依法审理借款、买卖、购销、租赁等合同纠纷案件,审结案件32050件。审判工作中,尊重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保护信守合同当事人的利益,依法制裁违反合同的行为,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重视我省下放企业管理权,企业改制重组、和破产、股权纠纷等案件的审理,审结案件158件。举办全省审理企业改制纠纷和破产案件培训班,邀请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等五家国有大型企业和工行、建行等五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法律事务负责人参加,研讨了企业改制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改制后的债务承担、依法维护债权人利益等问题,对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破产案件的审理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依法审结拆迁安置和房屋买卖等房地产纠纷案件963件,促进了我省房地产业和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认真审理“三农”案件,维护农村稳定、保护农民利益,审结案件283件。积极审理劳动合同和劳动争议案件,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受理案件2078件,比上年增加33.7%。依法审结知识产权纠纷案件53件,加强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的调查研究和审理,促进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加强诉讼调解,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依法调解处理各类民事纠纷案件25603件,占民事一审结案数的36.5%,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加强行政审判,促进依法行政。受理行政案件1304件,比上年上升8.2%,其中省法院受理138件,同比上升19%。加强对计划生育、城市房屋登记和拆迁安置补偿、土地征用、劳动和社会保障等案件的审理。继续解决立案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当事人的诉权。坚持依法审判,当维则维、该撤则撤。同时注意做好协调工作,化解矛盾。省法院审理华池县锦贸公司诉县政府拆迁安置案件中,根据该案在当地影响较大的实际,办案人员到华池县,召集有关各方进行协调,形成了共识,政府折迁得以顺利进行,公司员工得到了合理补偿和安置。受理国家赔偿案件80件,决定赔偿27件,赔偿金额40.6万元。

四、加强执行工作,最大限度地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断加大执行力度,改进执行工作方式,灵活运用委托执行、提级执行、集中执行和交叉执行等方法,采取限制投资交易行为和依法查封、扣押、冻结、拍卖以及对拒不执行裁判者依法拘留等措施,执结31458件,标的18.7亿元,执结率87.4%,基本实现了执行工作的良性循环。按照最高法院的部署,集中开展“三项清理”活动,共清理未结执行案件9546件,执结7683件,清理并交付当事人执行款物3024万元,清理归档执行案卷22132宗,进一步规范了执行管理。

【主要做法】

一、强化审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加强审判监督,依法纠正确有错误的裁判,审结再审案件467件,改判185件。重视检察监督,审结抗诉案件254件,改判52件,占20.59%。重视审判工作的经常性监督,成立案件评查小组或专门机构,对已审结的案件进行评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断提高裁判质量。坚持审判形势的经常性分析制度,月统计、季分析通报。做好清理超审限、超期羁押工作,清理出的210件“两超案件”均已审结。

二、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一是深入开展“司法公正树形象”教育活动。查摆问题,边查边纠。围绕解决群众申诉难、规范审判程序、严格审判纪律三个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整改;采取设立审务公开栏,编印了诉讼指南等措施,方便群众诉讼;落实司法救助措施,共缓交诉讼费1409.15万元、减、免诉讼费142.88万元,使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二是努力建设学习型法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狠抓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今年毕业在职研究生8人,在职本科生526人,还有1252人正在接受本科以上学历教育。在最高法院组织的西部法官培训中,有4732名中、基层法院的干警接受了培训。组织了加强法院基层建设工作、审委会工作和法院管理等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19篇。组织理论研讨活动,有12篇论文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交流中获奖。选派了12名法官到省内外法院挂职锻炼。三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了“两个条例”学习教育活动。深入贯彻中纪委和省委有关纪检工作会议精神。抓思想教育、落实制度、表彰先进、查处案件、日常监督等环节。院党组向社会作出廉政承诺,自觉接受监督。贯彻落实全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电视电话会精神,层层签订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三、按照最高法院的部署,稳步推进法院改革。一是细化审判流程环节,理顺各个环节关系,使审判流程更加科学合理。二是完善案件质量管理。制定案件质量考核指标,建立案件质量评估体系,促进案件质量的提高。三是建立案件速裁机制。设立快调、快审、快结的民事案件速裁庭,提高诉讼效率。四是推行“阳光审判”。依法应当公开审理的一审案件一律进行公开审理,检察院抗诉的应当公开审理的案件公开审理,尝试减刑、假释、再审案件的公开审理和听证制度。五是认真执行民事、行政诉讼证据规则,推行庭前证据交换和举证时限制度,规范举证、质证、认证。六是强化审判委员会的职能。发挥审判委员会研究审判重大问题、总结审判经验、指导审判工作全局的作用,建立审委会委员旁听庭审制度。七是不断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和干部交流制度,实行法警、书记员聘任制和单独序列管理。

四、加强法院管理,不断提高司法管理水平。一手抓审判,一手抓管理,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促进审判和其他各项工作上台阶。年初,省法院党组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全省法院管理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加强法院管理的基本思路。抓审判管理,通过完善案件流程管理和质量评定标准,使案件从立案到审理,从案卷装订到归档,各个环节任务、目标和责任明确,实现了对案件的全方位跟踪监督。抓队伍管理,落实“一岗双责”,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认真考核,兑现奖惩,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抓司法政务和后勤装备管理,以增强统筹协调和保障能力为基本要求,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初步建立起了符合审判规律的司法政务和后勤装备管理机制。9月份,针对省法院和部分中院暴露出的管理方面的问题,省法院召开加强管理工作会议。之后全省法院集中时间、人力,重点对枪支、档案、财务、车辆、保密等管理进行了彻底检查,纠正了一些问题,堵塞了漏洞,对推动法院各项工作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五、贯彻全国法院基层建设会议精神,推进人民法院基层建设。为了贯彻全国法院加强基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省法院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贯彻意见, 专题向省委汇报。召开全省法院加强基层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从加强法官队伍建设、审判和执行工作、物质装备建设等方面,贯彻落实省委常委会《会议纪要》精神。各中、基层法院及时向同级党委和人大汇报,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省法院组成检查组,进行了督促指导。基层建设各项工作特别是“两庭”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有14个中、基层法院新建审判法庭,改、扩建24个人民法庭。

六、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坚持重要工作安排和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党委汇报,在党的领导下依法审判,开展各项工作。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89条,政协委员的提案21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480人(次)视察法院工作,旁听重大案件审理,听取意见和建议。聘请代表、委员作廉政监督员。贯彻省人大常委会司法案件监督条例。认真办理人大及人民代表关注的案件,经审查符合立案再审条件的,依法立案再审,并及时报告办理结果。(毛胜利)

【监狱劳教工作】

各监狱大力推进“三化”建设,以狱务公开为重点,强化执法执纪教育,完善减刑、假释、保外就医、考核奖惩等规章制度,建立并实行监狱长接待日制度,在部分监狱举办了罪犯减刑、假释听证会,部署开展了减刑、假释、保外就医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不断完善教育改造手段,加强对顽危犯、涉黑涉毒罪犯、“法轮功”罪犯的教育转化,积极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和狱内法律援助活动,增强了教育改造工作的针对性。注重动员社会力量,深入监狱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教活动,组织罪犯开展文艺演出、警示演讲,向社会展示监狱教育改造罪犯的成果。在确保监狱安全稳定的前提下,经过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已将我省列为全国监狱体制改革扩大试点省份。继续做好监狱布局调整工作,除平凉、天水监狱在建项目正常实施外,又争取到国债资金6600万元,白银监狱国债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各劳教所深入创办劳教特色,进一步完善适度工资制,健全创办特色工作考核考评机制,积极探索适合劳教工作特点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手段。进一步完善劳教戒毒“甘肃模式”,综合运用管理、教育、医疗、劳动手段,突出思想、行为、心理三项矫正教育,加大经费投入,使吸毒劳教人员所内戒断率保持在100%。继续做好对“法轮功”劳教人员教育转化工作,“法轮功”劳教人员转化率达到64.3%。开展创建现代化文明劳教所活动,省第二劳教所顺利通过考核验收,成为我省省级现代化文明劳教所。加大劳教所扩建改造工作力度,争取到国家立项资金1800万元用于省第二劳教所的场所改造。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与宣传部门密切配合,采取举办讲座、组织普法讲师团巡回讲法、集中宣传等多种形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宪法修正案》、《行政许可法》等重点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组织省普法讲师团巡回各地宣讲宪法20多场次。各市(州)、县(区)累计举办宪法知识讲座510多场次,行政许可法讲座350多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余万份,推动了宪法和法律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配合“严打”、禁毒、治乱减负、环境保护等专项治理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印发了《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涉法上访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配合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办法制专题讲座6次,参加讲座的地厅级领导2900多人(次)。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与省妇联、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等12家单位组成“甘肃省家庭教育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和“家庭教育讲师团”,深入学校巡回讲法。全省已有85%以上的学校开设了法制课,有95%以上的学校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开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已命名的国家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42家,省级146家。认真贯彻全省依法治省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省工作的意见》,及时下发了《关于报送依法治省工作有关情况的通知》,加大对依法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推进基层依法治理,有步骤、有秩序地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全省已有3500多个行政村达到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标准,皋兰县石洞乡豆家庄村等9个村被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广泛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整合和发挥司法行政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等工作职能,努力建设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

【法律服务工作】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律师队伍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和律师执业活动的规范管理,加大对律师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内部管理混乱、投诉较多的5家律师事务所暂缓年检,对63名律师暂缓注册,对群众投诉、举报案件逐一进行审查,对重点案件实行挂牌督办,确保教育整顿活动取得初步成效。积极引导广大律师主动为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经济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特别是在为政府决策、招商引资、企业改组改造、大中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招标等工作提供法律服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在全省部署开展了现场监督公证专项教育整顿活动和公证质量大检查活动,促进公证机构内部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文明公证处、优秀公证员评选活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主要是围绕“三农”工作和社区依法治理,积极为农业、农民、农村生产经营和社区居民提供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进一步规范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置,依法撤销了一批不符合设立条件的法律服务所和分支机构,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县市已实现了基层法律服务所和司法所的分离。抓好《法律援助条例》和全国法律援助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重点加强县区法律援助机构的建设。全省现已建法律援助机构93个,占应建数的91.2%,有专职工作人员253人。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法律援助经费管理的通知》,将法律援助经费逐步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全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896件,有效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顺利完成了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组织实施工作,有180人通过,考试合格率为7.5%。积极推行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对司法行政许可项目进行了清理和规范,共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件,转备案1件。

【基层基础建设】

全省现已建司法所1417个,占乡镇街道总数的98.5%,有司法助理员2305名,约有80%的司法助理员落实了岗位津贴,平凉、白银、天水、庆阳、定西等地有134名司法所所长落实了科级待遇。按照中央关于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的总体部署,在加强司法所组织机构、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的同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政策、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目前我省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已被列入国债投资项目,2004年的1608.7万元国债资金已开始下达各地。认真贯彻全国、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会议精神,与省高级人民法院拟定了《甘肃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并经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批转印发。全省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认真开展民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及时化解婚姻家庭、邻里、赔偿、房屋宅基地和生产经营等常见性、多发性民间纠纷的同时,主动介入村务管理、土地承包流转、房屋拆迁、旧城改造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的调解,拓宽了工作领域,扩大了人民调解工作覆盖面。认真落实安置帮教工作责任制,完善工作措施,加强与综治、公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的沟通,注重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安置帮教工作,努力拓宽安置渠道,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联合省民政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籍刑释解教人员全部纳入低保。

(罗显斌)

第二篇:甘肃统计年鉴2006 法制

地方立法

【省人大常委会立法】甘肃省人大常委会2005年制定、修订和批准的地方性法规:

(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1.《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

2.《甘肃省人才市场条例》

3.《甘肃省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4.《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办法》

5.《甘肃省文物保护条例》

6.《甘肃省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罚款执行标准规定》

7.《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二)修订的地方性法规:

1.《甘肃省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2.《甘肃省农村能源建设管理条例》

3.《甘肃省酒类商品管理条例》

4.《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三)批准的地方性法规:

1.《临夏回族自治州刘家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条例》

2.《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

【维护稳定工作】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加大对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情报信息的收集、研判工作,使绝大多数情况都纳入了工作视线。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颠覆、渗透、分裂、破坏活动,维护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政治稳定。扎实开展“大接访”活动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公安执法问题和群众的实际困难。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稳妥地处置了各类突发性事件,较好地维护了全省政治大局稳定。

【严打整治斗争】以侦破命案为龙头,因时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严打专项斗争和集中统一行动,始终保持了对刑事犯罪活动的主动进攻态势。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24000多起,抓获刑事案件作案成员17000多名,收缴罚没财物总价值7922余万元。持续不断的严打斗争有力地遏制了刑事犯罪活动高发的态势,在连续三年全省刑事发案下降的基础上,2005年又比上年下降了4.57%。组织开展“命案侦破”、打击“两抢一盗”、“百日攻坚战”及“冬季严打攻势”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共破获命案425起,破案率为85.48%,比上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抓获命案逃犯251名,有44个县实现了命案全破;破获“两抢一盗”案件1026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339名。特别是成功侦破6串公安部挂牌督办的团伙系列盗窃汽车案件,破获盗窃汽车个案108起,追回被盗抢汽车158辆,使我省打击盗抢汽车犯罪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进一步完善打击经济犯罪工作机制,共破获各类经济犯罪案件930起,挽回经济损失2.57亿元。大力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共破获毒品案件1450起,缴获海洛因350余千克,缴获鸦片30余千克。加大重点整治力度,对排摸出的378处重点地区和治安乱点进行了集中治理,从中破获刑事案件2868起,查处治安案件12646起,处罚违法违规行业场所1404家,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3087人。深入开展禁赌专项行动,共受理各类赌博案件1003起,处理赌博违法犯罪人员4981人。加大油气田和输油气管道整治力度,破获各类涉油案件16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6人,收缴非法收购、贩运、倒卖油品车辆470台、油品1600吨。会同教育部门在全省全面落实公安部“八条措施”、教育部“六条措施”,有效维护了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

【治安防范与控制】进一步深化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积极整合警力资源,减少机构层次,大力推动警力下沉、保障下倾、重心下移。省公安厅开展了厅机关民警下基层锻炼工作,推出了厅机关民警参加省城社会面巡逻控制工作的新举措。在86个县(市、区)组建了110报警服务台和专职巡逻队伍,组织3000余名警力加强对重要路段、重要部位、重要时段的巡逻控制,在省道、国道和出入城区的主要路口全部建立了治安卡口,实行全天候监控;在全省194个城镇派出所实施社区警务,设立警务室659个,配备社区民警1031名;组织、引导25052个群防群治组织和81122名群防群治人员广泛开展治安巡逻、楼院看护、邻里守望、联户联防和矛盾纠纷调处等活动,使楼院看护率达到90%以上,有效地维持了社会面治安秩序的平稳和谐。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开展对企事业单位、特种行业、公共场所、民用爆炸物品、化学危险物品等的安全大检查,共检查民爆、放射、剧毒等危险品单位2488家,收缴炸药12.4吨、雷管10.5万枚、导火索1.7万米、烟花爆竹27827万头、剧毒化学品10.3吨。

【公安行政管理】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公安部30项便民利民措施的基础上,推出了《甘肃省公安机关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保障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7个方面的40项具体措施。深入推进户籍、出入境管理制度改革,积极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年共办理中国公民出国(境)证件46314人次,制作“一代”居民身份证224933卡、办理落户34029户150554人。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共清理、中止法律法规废除的行政审批事项47项。大力推行警务公开制度,在1192个户籍窗口单位和派出所实行了便民服务卡、办事指南、警务公开栏、投诉电话、意见箱等制度。持续开展商场市场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和整治超速、客车超员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强化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重特大火灾、交通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全省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财物损失同比分别下降14.3%、10%、2.7%和11.3%;火灾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6.2%。

【基础工作】利用国家投资建设了223个派出所,为基层公安机关配发公务用车261辆,利用中央专项资金为派出所配发防弹头盔3416顶、防弹衣3565件、防刺背心447件、防割手套600双、抓捕网500套。以“金盾工程”为龙头,大力推进科技强警战略,完成了公安二级网提速改建工程,11个市公安局开通了三级网;全省“一机两用”监控系统已完成建设,并提前实现了联入公安信息网的计算机设备注册率达到98%以上的目标;建成了全省公安二级网涉密视频会议传输系统并投入试运行;加快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步伐,全省97.45%的人口基本信息已录入计算机进行管理,有力推动了换发“二代证”工作。加强公安刑事技术建设,为侦查破案和基层基础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服务。大力加强网监业务规范化建设,发现、侦察、打击网上违法犯罪的能力不断增强,网络安全管理和为群众提供服务的水平逐步提高。开设了全省公安机关战术训练教官班,为基层一线单位培训了一批处置劫持人质案件、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暴力恐怖活动的战术训练教官队伍。

公安工作

【严打、维稳工作】各级检察院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的部署要求,充分发挥审查逮捕、起诉职能作用,以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为重点,依法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全年共受理公安、国家安全和监狱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3263人,经审查批准逮捕11493人;受理移送起诉9939件15851人,经审查提起公诉8455件13055人。其中,审查批捕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故意杀人、强奸、爆炸、制贩毒品等严重刑事犯罪以及“两抢一盗”等多发性案件犯罪嫌疑人6756人,提起公诉7319人;批捕各类经济犯罪嫌疑人251人,提起公诉183件258人,继续保持了打击刑事犯罪的力度和声势。

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结合办案深入研究犯罪防控对策,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配合有关部门对治安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主动参与地方平安建设工作,投入警力参加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开展普法宣传教育。高度重视解决检察环节存在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集中处理涉检信访案件,开展了“大接访”活动。各级院检察长和领导班子成员亲自接待来访群众,共接访案件1497件,其中,属检察机关管辖的345件,已办结答复289件,其余案件正在加紧办理;同时,复查刑事申诉案件80件,纠正原错误决定11件;立案审查刑事赔偿案件8件,决定赔偿6件。

【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全省检察机关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败斗争的总体部署,积极开展查办和预防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工作。全年共立案侦查职务犯罪案件550件672人,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2亿元。其中,立案侦查贪污贿赂5万元以上、挪用公款10万元以上大案178件(其中犯罪数额超过100万元的案件8件)。查处涉嫌职务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干部56人,其中厅级干部4人。立案侦查徇私舞弊、刑讯逼供等渎职侵权重特大案件10件,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进一步加强办案质量管理,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质量较过去有了新的提高。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不断规范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全年共有127件拟撤案、拟不起诉和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职务犯罪案件接受了人民监督员监督,人民监督员提出不同意见7件,检察机关采纳了6件,促进了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水平的提高。

认真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省院制定了《系统预防职务犯罪规定》和《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考核办法(试行)》,与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全面开展重大公共投资和国家建设工程专项预防、重点行业领域系统预防及个案预防,组织实施职务犯罪预防项目437个。

【诉讼监督】各级检察院在规范自身执法行为的同时,不断强化诉讼监督措施,纠正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取得了新进展。全年共监督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刑事案件145件175人,纠正公安机关不当立案17件20人。对侦查机关提请批捕但不符合逮捕条件的1648名犯罪嫌疑人作出了不批捕决定,对移送起诉但不符合起诉条件的328案528人作出了不起诉决定,追加逮捕18人,追加起诉6人。对检察机关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裁定抗诉68件,法院审结21件,改判、发回重审15件。立案审查民事、行政申诉案件491件,抗诉160件,法院审结87件,改判、发回重审57件。

为了加强诉讼监督工作,省院组织市、县两级院重点开展了几个专项活动。一是对检察机关不予批准逮捕并通知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的案件进行专项检查,纠正了一批压案不查、久拖不决问题。二是开展取保候审专项检查,对发现的不当适用取保候审、该退还保证金不退还等问题作了严肃纠正。三是开展办案时限专项监督,对办案期限将满的471件案件进行催办、督办;对发生的超期羁押问题,均及时作了纠正。四是开展留所服刑专项检查,发现违法留所服刑已决犯179人,经监督全部投监执行。五是组织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对2002年至2005年8月办理的522件抗诉案件和133件建议再审案件进行专项清理检查,健全了案件台帐,落实了跟踪法院审理情况的责任。

【规范执法】按照中央政法委、高检院和省委政法委的部署要求,2005年5月以来,各级检察机关开展了“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一是以职务犯罪侦查、侦查监督、公诉和监所、民事行政、控告申诉检察部门为重点,对各业务环节存在的执法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等问题进行集中查摆、剖析和整改。二是把制度建设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来抓,对原有制度进行全面清理,重点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度、办案办事依法公开制度和责任查究制度。省院制定了《公诉案件质量考评办法》、《民事行政办案工作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三是教育干警牢固树立“建立制度重要、落实制度更重要”的观念,严格遵守制度,保证工作制度贯彻落实到每起案件和各个办案环节,保证好的制度切实发挥作用。四是根据部门工作特点和岗位职责要求,组织实施了全员培训考核。

【基层基础建设】组织开展了“基层院建设调研年”活动,重点抓了上级院领导分片包干联系基层和分类指导、重点帮扶等工作措施落实,积极推进基层院业务、队伍和信息化“三位一体”建设。省院和财政部门利用中央政法专项补助专款,为市、县两级院新配备办案用车68辆、办案办公设备625台(套);为基层院补助办案经费1120万元。2005年,我省又有18个检察院争取到了办案技术用房国债建设项目资金。从优待检,积极争取解决检察官等级津贴,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省有57个检察院落实了检察官津贴。

【主动接受人大监督】全省检察机关不断增强对人大负责的意识和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把检察工作置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之下。在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专项整改活动中,各级检察院采取召开座谈会、登门走访、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广泛听取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并认真整改落实。省院两次向省人大代表通报了阶段性检察工作和专项整改情况。2005年,省院共办理省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9条,省人大常委会和省人大代表转办的案件5件,均及时办结并报告、反馈了结果。10月至11月,省人大常委会对省院检察长进行述职评议后,根据评议调查中征求到的意见和常委会的评议意见,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并积极落实。

【审判工作】全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26034件,审(执)结117550件,结案率为93.3%。处理群众来信11043件,接待来访27881人(次)。其中省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579件,审(执)结1395件,结案率88.3%。

依法打击刑事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共受理一、二审刑事案件12225件,审结11933件,结案率97.6%。其中省法院共审理540件,审结520件,结案率96.3%。依法严惩故意杀人、故意重伤害、强奸、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和投放危险物质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审结案件5556件,判处犯罪分子7396人,其中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罪犯2203人,占29.8%,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活动,审结案件947件,判处犯罪分子1064人。依法惩处生产、销售伪劣食品、药品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走私、金融诈骗、偷税抗税、制贩假币等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审结案件137件,判处犯罪分子168人。从严惩治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审结案件321件,判处县(处)级以上职务的16人。坚持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原则,正确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重视刑事司法人权保护,依法宣告无罪87人。依法办理减刑、假释案件5646人,促进罪犯改造。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及时发出司法建议,延伸审判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依法审理民商事纠纷,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共审结案件75197件,结案率95.6%。其中省法院审结案件424件,结案率92.2%。依法审结婚姻家庭、债权债务和侵权纠纷案件32694件,审结借款、买卖、购销、租赁等合同纠纷案件31138件,促进社会诚信、和谐。重视企业改制、破产等纠纷案件的审理,审结案件141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护职工和债权人合法权益,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举办培训班,及时掌握有关法律、政策规定,指导规范全省法院对破产改制等案件的审理。重视建筑和房地产纠纷案件的审理,审结案件2054件。重视“三农”案件审理,审结案件306件,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发展。重视资源环境纠纷案件审理,审结案件72件,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自主创新,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8件,其中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18件,保护我省制种产业健康发展。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纠纷案件审理,制定《平等保护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我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重视诉讼调解,依法调处各类民事纠纷案件25694件,占案件总数的34.2%。实行司法救助,共缓交诉讼费2986.92万元,减、免诉讼费162.15万元,确保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

支持促进依法行政,切实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依法审结土地、治安、税务、教育、环保、金融等行政案件1468件,其中省法院审结158件,分别上升15.4%和18.8%。通过维护合法的行政行为,纠正违法的行政行为,协调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增进人民群众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信任,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审结国家赔偿案件117件,决定赔偿37件,赔偿金额116.68万元。

加强执行工作,维护司法权威。共执结案件28793件,标的23.6亿元,执结率86.1%。全省法院以最大限度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作为执行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运用专项执行、统一执行、交叉执行、委托执行、提级执行等方式,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及对拒不执行法院裁判者依法拘留等强制措施,积极探索审计执行、悬赏执行、公告执行、限制高消费等执行方法,不断加强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效率。讲求执行艺术,重视执行和解,在维护生效裁判的既判力的前提下,耐心做好当事人工作,灵活运用“债转股”、转让土地使用权、转让无形资产、劳务抵债、分期执行等方法,增强执行效果。加强执行制度建设,实行执行合议制、听证制和裁决权与执行实施权分离制,增加执行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规范执行工作。

强化审判监督,维护司法公正。认真审理再审案件,审结456件,改判176件,依法纠正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重视检察监督,审结抗诉案件228件,改判57件。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98条,政协委员提案16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860人(次)视察法院工作,旁听重大案件审理,听取意见和建议。贯彻省人大常委会司法案件监督条例。重视办理上级部门及人大代表关注的案件,及时报告办理结果,省法院年内报告28件。

【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继续开展建设学习型法院活动,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完善理论学习的平台,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完善学历教育平台,与三年前相比,全省法院研究生增加了5倍,本科生比例提高了31.1%,达到了57.1%。完善岗位培训平台,举办审判、执行、管理等方面培训班17期,培训干警和人民陪审员1430名。今年有92人通过了司法考试,通过率为历年最高。完善调研与交流平台,形成调研报告250余篇,10篇论文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交流中获奖。广泛开展案件审判质量与效率、执行工作执结率、庭审观摩、裁判文书制作、案卷归档五项业务竞赛,营造学习、竞争、向上的氛围,激励法官和工作人员学习业务,提高技能。

认真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提高队伍司法水平。一是认真查摆,边整边改。围绕审判质量和效率不高,少数案件特别是少数民商事案件司法不公,执行难,诉讼难、申诉难和申请再审难以及司法指导、司法救助、案件流程管理不到位等方面的重点问题,剖析原因,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限期整改。二是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着重从案件质量评查、规范审判方式、规范执行管理等方面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共新建制度295个,修改制度342个。并建立督查、考评和内部责任追究机制,解决制度不落实的问题。三是培训考核,提高司法水平。在培训考核对象上,突出民商事审判、执行和信访等岗位工作人员;在内容上,把规范司法作为重点,突出强化基本法律、诉讼程序、工作规范的培训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在方式上,立足岗位,以考促学、以考促训、以考促练,真正使全体法院工作人员达到增长才干、提高本领的整改目标。四是集中开展处理涉诉信访的“大接访”活动。省法院党组成员、审委会委员、各业务庭负责人和各中院院长,集中一个月时间,接待来访群众2231人(次),涉案1737件。明确交办责任,严格回复制度,在“事要解决”、“罢访息诉”上狠下功夫,切实做好审查、立案、复查、回复、劝息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已答复当事人的1389件。“大接访”活动后,省法院来信、来访分别下降14.4%、52.7%,初步扭转了信访接待工作的被动局面。

加强纪检监察工作,促进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实施纲要》,构建惩防体系。抓好思想教育、落实制度、表彰先进、查处案件、有效监督等环节。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视表彰先进,有97个集体、246名个人受到表彰奖励,其中庆阳后官寨法庭等11个集体、玉门市法院刘萍等11人受到了全国表彰。重视案件查处,立案20案23人,有6名干警受到党纪、行政处分,1人受到了刑事追究。

【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全省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继续深化法院改革,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审判机制和审判制度。

认真做好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培训、管理工作。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是人民法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按照最高法院的要求,严格选任条件和程序,全省共选任人民陪审员1018人。省法院举办培训班10期,对选任的陪审员进行了岗前集中培训,确保《决定》于5月1日在我省顺利实施。加强管理,完善制度,规范人民陪审员工作程序,保障人民陪审员有效行使审判职权。人民陪审员年内参与审理案件2106件,增进了法院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信任、理解,提高了裁判的社会公信力和当事人的服判息诉率,缓解了法院审判人员不足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不断完善审判机制。完善案件质量考核标准,量化法官的结案率、改判发回率、裁判文书差错率等指标,健全案件质量评估体系。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实行立案公开、庭审公开、裁判公开、执行公开,以公开促公正。着重提高二审案件公开审理的比例,积极推行减刑、假释、再审案件的公开审理和听证制度。细化审判流程环节,理顺关系,加强协调,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案件审理情况进行全流程监管,防止超审限问题发生。推行民事诉讼速裁机制,设立“快调、快审、快结”的“速裁庭”,提高诉讼效率。坚持审判形势分析制度,季度评比通报,半年小结,年终总结,做到心中有数,均衡发展。

【基层建设和“两庭”建设】全省法院紧紧抓住国债资金支持审判庭建设和中央财政帮扶中西部人民法庭建设的历史性机遇,积极落实省委关于加强基层建设、人民法庭工作的通知精神,依靠党委的领导和人大监督,争取政府以及计划、财政、土地、规划、城建等部门的大力支持,落实建设用地和配套资金,迅速兴起了“两庭”建设的高潮。各地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人民法院的基层建设和“两庭”建设。白银市统一解决建设用地和配套资金,人民法庭的3年建设计划提前两年完成,被确定为试点示范单位。庆阳市将法院基层建设纳入“政法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年”规划,有一半以上的人民法庭建成并达标。张掖市高度重视,年内已建成高标准的审判庭2个、人民法庭8个。2005年全省法院已建成审判庭14个、人民法庭55个,还有26个审判庭、62个人民法庭在建。“两庭”建设进展顺利,势头良好。

【执法执纪工作】认真组织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监狱劳教单位共查摆出各类问题170项,及时整改86项,对违规违纪的12名干警予以党纪政纪处分,新订制度188项,对省厅归纳提出的10个带有普遍性问题集中调研论证。组织开展“大回访”活动,广泛征求意见,主动查找漏洞。通过媒体公开“大回访”活动相关内容,发放征求意见函17500份,回访刑释解教人员3200多人,召开有服刑在教人员家属、社会各界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法律监督机关参加的座谈会70多场次,征求意见建议210多条。组织了5200多名在职在岗监狱劳教人民警察确认执法资格全员培训考核。通过专项整改活动,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规范了执法行为,提高了执法质量。开展“公证队伍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对全省各级公证管理机关以及99个公证处收费行为、人员管理等进行检查,制定加强公证员助理管理办法,清理撤销以其他名义设立的办证点9个,处理完结投诉20件。通过开展“合伙律师事务所规范建设年”活动,增强了律师事务所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能力。

【维护稳定职能】牢固树立安全稳定首位意识,稳步推进监狱工作“三化”建设,积极创办劳教工作特色,监管场所持续安全稳定,罪犯、劳教人员教育改造质量不断提高。继续做好监狱布局调整和劳教场所扩建改造工作,全年完成国债投资任务5530万元,平凉、天水监狱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女子监狱续建工程和临夏监狱改扩建工程按期开工,新增武威、定西、病犯监狱项目建设已落实建设用地。监狱劳教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在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改投入、拓宽产品销路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中的独特优势,针对矛盾纠纷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年共调处纠纷6.2万多件。落实安置帮教工作责任制,制定安置帮教工作考核办法和过渡性安置实体认定办法,全年,衔接刑释解教人员9259人,落实帮教措施8981人,安置7597人。配合禁毒斗争,实行对涉毒人员出狱出所送回原籍制度,监狱、劳教所分别将386名即将刑满释放罪犯和914名即将解除劳教学员送回原籍落实衔接措施。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继续落实“四五”普法任务。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苏荣书记、陆浩省长带头参加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全省共举办各级领导干部法制讲座954期,各市县逐步建立了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基层法制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各地结合实际,采取“普法大篷车”、“马背法制宣讲组”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深入村民院落、草原牧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发挥宗教界上层人士作用,做到普法教育与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有机结合;配合禁毒斗争,开展“千名领导进千所学校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四五”普法总结验收,省委协调派出7名副省级干部带工作组对各地各部门进行考核,得到全国普法办肯定。组织开展全民普法20周年纪念活动,联合新闻媒体,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构建和谐社会陇原行”为主题,对全省普法依法治理情况进行全面报道,采播稿件80多篇;制作播出法治电视专题片11集;组织全省5万多名政法干警参加法律知识竞赛,并举办了电视决赛;举办全民法制教育20周年展览;开展“12·4”法制宣传日活动,有近万名法律工作者和法律志愿者参加宣传咨询工作。深入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基层单位依法治理面达到86%,90%以上的村开展了村务公开,有4985个村达到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标准,有94个村被命名为国家级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宏观指导,引导法律服务机构不断拓宽业务领域。制定为非公有制经济和国企改革提供法律服务的意见;推荐5名律师担任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推荐16家律师事务所参加兰州市国企改制工作,有25家律师事务所被省国资委选聘参与省属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指导重大刑事案件辩护工作。开展以“公平正义·诚信为民”为主题的公证法律服务宣传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基层法律服务发挥便民利民优势,积极为农村生产生活服务。全年办理各类法律事务数量比上年都有增长。制定申请法律援助人员经济困难标准,完成县区法律援助机构组建,开设甘肃法律援助网站,在省总工会设立法律援助职工工作站。全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414件,受援人数达到4900多人。顺利组织实施2005年国家司法考试,全省有350人通过,考试合格率为11.78%,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4.26个百分点。

【基层基础建设】各地认真落实全省司法所建设工作会议要求,下大气力抓好第一批230个司法所建设。市州党委政府给予极大支持,帮助协调建设用地,减免建设性取费,共解决前期费用54.2万元。目前,第一批司法所建设全部竣工。认真贯彻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落实编制,充实人员,理顺管理体制”的要求,制定了《关于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的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初审核定,正在商请有关部门会签。司法所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部分司法所实现由县区司法局直接管理,80%的司法助理员落实了岗位津贴,678名司法所长享受副科级待遇。省厅加大基层建设投入,共筹集490多万元为地县购置汽车83辆、配备办公设备60多件,补助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用于房屋维修等费用274万元,向各县区拨付法律援助经费和赠款共计323万元。

【体制和机制改革工作】为确保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厅党委及时提出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地方政府与主管机关、监狱管理与生产经营、监狱体制改革与布局调整、监狱警察与企业工人、发展建设与艰苦奋斗的“六个关系”,以及确保监狱和监狱企业“两个轮子”协调运转的工作要求。认真落实监狱体制改革方案,顺利完成监狱和监狱企业资产划分、监狱企业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挂牌运行等工作,初步实现监企分开。继续推进律师、公证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公职律师、公司律师试点范围,有8名公职律师、7名公司律师获得执业证书。完成省律师协会会长由执业律师担任的改选工作,建立起省律协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会商机制。取消律师事务所和律师年检注册费;公证处年检改为由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考核检查。基层法律服务所年检注册、执业申请许可下放到市州司法局办理。重新审核登记了10个司法鉴定机构和112名司法鉴定人。

(罗显斌)

第三篇:统计年鉴2011

简要说明

本篇章主要内容和资料来源

一、综合资料主要包括我国行政区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综合资料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资料三部分。分别由民政部、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编辑整理。

二、“全国行政区划”资料,由民政部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截止到上一年末全国行政区划变更情况汇总整理并提供。

三、国民经济综合资料是抽取全书的精华,通过对各篇章主要统计指标及其速度、结构、比例和效益等的加工计算,来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四、基本单位统计资料填报范围为所有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来源是各部门的单位审批登记资料和经常性统计调查中查到的新增、变动和消亡单位情况。

五、民族自治地方及少数民族统计资料根据国家民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布置的民族自治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表制度,由有民族自治地方的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民委和统计局共同组织实施。统计范围是5个民族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辖区内的全部单位,全国汇总时不重复计算。统计调查方法为全面调查。另外,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卫生情况由卫生部提供。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划资料是根据民政部编辑的《行政区划简册》汇总整理。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行政区划指国家对行政区域的划分。根据有关法规规定,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4)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5)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6)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的特别行政区。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逐期平均增长变

化的程度,它不能根据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得,但与平均发展速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量关系: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平均发展速度是一种根据环比发展速度计算的序时平均数,由于各时期对比的基础不同,所以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不能采用一般的序时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方法分为水平法和累计法。水平法,又称几何平均法,即将环比发展速度按连乘法用几何平均数公式计算。累计法,也称方程法,根据一段时期内各年发展水平总和与基期水平的关系,列出方程式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水平法着重考虑最后一年所达到的发展水平;累计法着重考虑整个时期累计发展水平的总量。

本《年鉴》内所列的平均增长速度,除固定资产投资用“累计法”计算外,其余均用“水平法”计算。从某年到某年平均增长速度的年份,均不包括基期年在内。如建国四十三年以来的平均增长速度是以1949年为基期计算的,则写为1950-1992年平均增长速度,其余类推。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自2003年定期报表开始使用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该分类是由国家统计局组织修订,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于2002年5月10日发布实施。这次修订是在1994年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参照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Rev.3)进行的。修订后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共有门类20个,大类95个,中类396个,小类913个。新增门类4个,大类增加3个,中类增加28个,小类增加67个。

企业(单位)登记注册类型是以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为划分对象,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登记注册的类型为依据,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为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三大类。内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公司和其他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包括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独资经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对不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注册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主要按其经费来源和管理方式进行划分。

国有企业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

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

集体企业指企业资产归集体所有,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经济组织。

股份合作企业指以合作制为基础,由企业职工共同出资入股,吸收一定比例的社会资产投资组建,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共同劳动,民主管理,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一种集体经济组织。

联营企业指两个及两个以上相同或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按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联营企业包括国有联营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和其他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两个以上、五十个以下的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有限责任公司包括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其全部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

私营企业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其他企业指上述企业之外的其他内资经济组织。

与港澳台商合资经营企业指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与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按合同规定的比例投资设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

与港澳台商合作经营企业指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与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合作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或提供条件设立、分配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

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在内地由港澳台地区投资者全额投资设立的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原外经贸部依法批准设立,其中港、澳、台商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达25% 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凡其中港、澳、台商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小于25%的,属于内资企业中的股份有限公司。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指外国企业或外国人与中国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按合同规定的比例投资设立、分享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指外国企业或外国人与中国内地企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依照合作合同的约定进行投资或提供条件设立、分配利润和分担风险的企业。

外资企业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内地由外国投资者全额投资设立的企业。

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原外经贸部依法批准设立,其中外资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达25% 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凡其中外资股本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小于25%的,属于内资企业中的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参照企业登记注册类型,主要按其经费来源和管理方式划分。具体规定如下:

⑴行政机关:包括国家机关和政党机关,原则上均列为“国有”。但有特殊规定的,如供销社等,则列为“集体”。

⑵事业单位:包括经国家机构编制部门和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各类事业单位,不包括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划分办法如下:

①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或列入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以及经费主要来源于国有主管部门或国有上级单位的事业单位,列为“国有”。

②经费主要来源于集体单位的事业单位,列为“集体”。

③公民个人(或个人合伙)开办的事业单位,列为“私营”。

④上述以外的其他事业单位,如果其经费来源不明确,按管理方式进行归类。

⑶社会团体:包括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以及未纳入社会团体管理条例范围的工会、妇联等各类社会团体。社会团体的划分办法如下:

①未纳入民政部社会团体管理条例范围的工会、妇联、共青团、青联、工商联、科协、侨联等社会团体,国家拨款设立的基金会或基金管理组织以及经费主要来源于国有业务主管部门或国有上级单位的社会团体,列为“国有”。

②经费主要来源于集体单位的社会团体,列为“集体”。

③公民个人(或个人合伙)开办的社会团体,划为“私营”。

④上述以外的其他社会团体,如果其经费来源不明确,改按管理方式进行归类。

第四篇:统计年鉴

现代化工业新城——羊口

2012年,羊口镇将按照市委“寿北开发、突破羊口”的要求,围绕“一个目标”,突出“四个重点”,做好“二十件实事”,打造“五张名片”,力争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财政总收入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8亿元,全力打造全市工业转型升级、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区,争创明星镇,尽快进入全国百强镇。

一个目标:突出“一河两城三园”产业聚集新优势,打造全省蓝黄经济发展样板区。

四个重点:一是坚定不移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先进制造业、蓝色海洋产业等高端产业,使三大园区各具优势、各有特色,确保年内新开工过3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项目20个,过2亿元的高新技术项目15个,过亿元的大型物流项目5个,全力打造寿北“千亿级滨海新型工业基地”的重要增长极;二是坚定不移建设滨海新城。坚持“小城市”定位,加快城镇向规模化、高层化发展;三是坚定不移抓好生态环保。重点开展好小清河治理、治污减排、绿色降耗“三项行动”;四是坚定不移抓好文化建设。重点抓好文化设施提升、群众文化繁荣、文化产业振兴“三大文化工程”,充分挖掘海洋文化资源和民俗文化底蕴,大力开展“开海节、妈祖文化”等民俗文化活动,打响旅游品牌,振兴文化产业。

“二十件实事”:工业园区建设、金海湾组团建设、美普组团建设、客运中心建设、医疗保健中心建设、文体中心建设、防潮 1

大坝建设、小清河沿岸改造、道路工程建设、供水工程建设、绿化亮化工程、“三气”(大气治理和暖气、天然气入户)工程、公交客运建设、居民点改造、农贸市场建设、农业和渔业生产、党建和社会管理创新、金融服务和投融资平台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建设、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五张名片:全力打造工业、城建、农业农村、渔业、党建与社会管理五张名片。

第五篇:2010统计年鉴

一、综合(第一组)

简要说明

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

1-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

1-6 按区域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二、国民经济核算(第二组)

2-1 国内生产总值

2-2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2-3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

2-4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2-5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2-6 第三产业增加值

2-7 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2-8 第三产业不变价增加值

2-9 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

2-10 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

2-11 分行业增加值

2-12 三次产业贡献率

2-13 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

2-15 按三次产业分地区生产总值(2008年)

(以下第三组)

2-19 居民消费支出 Z

2-20 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2-23 各地区最终消费支出及构成(2008年)

2-24 居民消费水平Z

2-25 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2008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三、人口(第四组)

3-1 人口数及构成3-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3-3 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

3-14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Z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四、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第五组)

简要说明

4-1 就业基本情况

4-2 按城乡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

4-3 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

4-5 按行业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

4-7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年底数)

4-8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职工人数

4-9 按登记注册类型和细行业分职工人数

4-10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人数(年底数)

(以下第六组)

4-15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和指数

4-16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和指数

4-17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

4-20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

4-21 职工工资总额和指数

4-22 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

4-23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职工平均工资

4-24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工资总额

4-25 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2009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五、固定资产投资(第七组)

5-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Z

5-2 按城乡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5-6 各地区全社会住宅投资 Z

5-9 各地区全社会施工、竣工房屋面积和价值 Z

5-19 各地区城镇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和价值 Z

5-26 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房

5-27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主要指标 Z

5-28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

5-29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从业人员数

5-30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土地开发及购置 Z

5-31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投资总规模及完成投资(2009年)Z 5-32 按用途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投资完成额 Z

5-33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资金来源 Z

5-34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 Z

5-35 按用途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新开工房屋面积 Z

5-36 商品房屋销售情况 Z

5-37 按用途分商品房屋销售面积 Z

5-38 按用途分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 Z

5-39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资产负债 Z

5-40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情况 Z

5-41 按规模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完成投资(2009年)

5-42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成套住宅竣工与销售情况 Z

5-43 35个大中城市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09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七、财政(第八组)

简要说明

7-1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 Z

7-2 各项税收 Z

7-3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Z

7-4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7-5 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收入项目(2009年)Z

7-6 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2009年)

7-7 各地区财政收入(2009年)

7-8 各地区财政支出(2009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八、价格指数(第九组)Z

8-1 各种价格指数

8-2 各种价格定基指数

8-3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09年)

8-4 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2009年)

8-7 各地区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

8-14 工业品出厂价格分类指数

8-1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

8-16 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8-17 房地产价格指数 Z

8-18 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 Z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九、人民生活(第十组)

9-1 人民生活基本情况

9-2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

9-3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

9-4 各地区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

9-5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9-6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9年)

9-7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9年)

9-8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9年)

9-9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主要商品数量

9-10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9-13 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主要商品数量(2009年)9-14 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09年)9-15 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2009年)

9-16 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9年)

9-28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9年)

9-35 城乡新建住宅面积和居民住房情况

9-36 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

9-37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2009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十、城市概况(第十一组)

简要说明

10-1 全部地级以上城市数(2008年)

10-2 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城市社会经济指标(2009年)10-3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经济指标(2009年)

10-4 地级及以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9年)10-5 城市公用事业基本情况

10-6 各地区城市建设情况(2009年)

10-7 各地区城市供水情况(2009年)

10-8 各地区城市燃气情况(2009年)

10-14 各地区城市设施水平(2009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十九、金融业(第十二组)

简要说明

19-6 货币供应量(年底余额)

19-7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

19-8 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

19-9 金融机构法定贷款利率

19-10 黄金和外汇储备

19-13 证券市场基本情况

19-14 上市公司数量

19-15 股票发行量和筹资额

19-16 股票交易情况

19-17 保险系统机构、人员数(年底数)

19-18 保险公司业务经济技术指标

19-19 保险公司资产情况

19-20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

19-21 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和赔付支出情况(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二十二、其他社会活动(第十三组)

22-36 享受补助、救济人员情况

22-39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

22-40 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22-41 社会保险基本情况

22-42 各地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情况(2009年)

22-43 各地区失业保险情况(2009年)

22-44 各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情况(2009年)22-45 各地区工伤保险情况(2009年)

22-46 各地区生育保险情况(2009年)

22-47 各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2009年)22-49 婚姻登记和离婚情况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下载法制 甘肃统计年鉴2005[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制 甘肃统计年鉴2005[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制年鉴材料

    法制年鉴材料 武安市水利局 武安市水利局设有12个行政事业职能科室,30个水利管理处、所、站、队。辖有4座中型水库、4个万亩灌区、31座小型水库、城西、城南、城东、泽源四条......

    统计年鉴09(精选)

    统计【概况】肇州县统计局是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咨询、监督、评价和信息服务职能的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实施国家统计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县实际,监督检......

    统计年鉴10

    统计【概况】肇州县统计局是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咨询、监督、评价和信息服务职能的政府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一、贯彻实施国家统计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本县实际,监督检......

    十堰市统计年鉴2008

    十堰市统计年鉴 农 业 【概况】2008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农业产业经营为主线,大力开发特色产业和劳务经济,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农村经......

    国际统计年鉴-2005

    内容简介:一、《国际统计年鉴-2005》是一部综合性国际经济、社会统计资料年刊。本书收录了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资料,对其中的40多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甘肃发展年鉴(5篇)

    【基本情况】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偏西,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天下第一雄关......

    广州市天河统计年鉴2009

    第2期 天河区统计局编 2010年2月25日 2009年广州市天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全区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中心任务......

    上海统计年鉴(连接!) 2010(合集5篇)

     1. 第一篇——综合 2010上海统计年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1.1 行政区划(2009) 表1.2 主要气象指标(2009) 表1.3 各月主要气象指标(2009) 表1.4 主要年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