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沙会战纪念亭为何拆除?岳麓山在会战中有何作用?除了纪念亭岳麓山还有哪些遗址可供后人凭吊?
【专题】 共3538字。
1950s,长沙会战纪念亭为何被拆除?岳麓山在抗战中有何作用?除了长沙会战纪念亭,岳麓山还有哪些景点可供后人凭吊?
本刊记者 周媌/整理
小编作为了长沙妹陀,和好基友们一起爬岳麓山是常备项目。每次爬山,我和基友都要吐槽,吐过按照罩杯来算,岳麓山撑死了算Acup。外地同学来参观,也都是岳麓书院、爱晚亭看一看拍一拍就被我拉着去市中心吃小龙虾炸炸炸了。
随着这次专题的走访,才知道这座山藏着多少历史,多少热血,多少情义。如果再要用cup来形容一座山,岳麓山的话,小编要说:胸脯不止四两,情义远超千金。
长沙会战纪念亭为何拆除?
1939年9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拉开战幕,冈村宁次指挥10万兵力,从赣北、鄂南、湘北进犯长沙,国民党第九战区代理司令长官薛岳动员战区所属部队约24万兵力迎战。10月15日,30集团军克复三都并继续追击,日军伤亡达2万余人,中国军队伤亡3万余人。
为了纪念这场战争,1941年7月7日,陆军上将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竖立了长沙会战纪念碑。此碑高2.25米,宽2米,碑上记述了1939年9月陆军第九战区全体将士奋勇抗日的悲壮事迹。
但是,这块有历史意义的石碑却经历了跌宕的“碑生”。据岳麓山文物科负责人胡滔滔介绍,一开始,石碑竖立在云麓宫前坪。胡滔滔:“从一些云麓宫的老照片来看,云麓宫前有一个亭子,亭子里有石碑,应该就是现在这块长沙会战纪念碑。”
1944年,战火纷飞中,云麓宫受到几乎毁灭性的打击,直到1957年,云麓宫的重建工作才开始。而那块立于云麓宫前的长沙会战纪念碑亭在这次重建工作中没有得到重视,被移到了位于响鼓岭的野外,没有任何的相关保护措施。
直到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的时候,岳麓山的工作人员在响鼓岭建立亭子护碑,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长沙会战纪念亭。
成也岳麓山,败也岳麓山
与长沙隔湘江相望的岳麓山,其主峰海拔300.8米,在其周围绵延分布着凤凰山、天马山、桃花岭等9个小山头,南北朝刘宋时的《南岳记》就提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紧邻古城长沙的这座名山,因其横亘于长沙市区西面,对长沙城具有瞰制的地形地势,使其成为抗战时期湖南战场极为重要的一个军事制高点。
第2次长沙会战结束后,王若卿、董浩等人积极备战,对长沙周围进行了测地,特别是将长沙近郊及城内可资为标志的建筑物,详细的加以测量,制成了2万5千分之一的标点图,使战斗展开后,炮兵能根据步兵请求,依照调制完善的标点图上之射击指令而立刻开始射击,后来的事实证明,此举对步炮协同,誓守长沙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1942年1月1日,日军第3师团第18、68联队开始攻击长沙城外东南阵地,守军预备第10师第29团受到重创,日军第3师团进一步将善于夜战的加藤大队投入战斗,薛岳命令炮兵射击,王若卿指挥官令董浩营长亲自发号施令,董营长早已通过炮队镜详加观察,信心十足的大声喊道:“二号装药!榴弹,瞬发信管!全连!四千五百!递加一百,三距离,各放一发!”随着董营长一声令下,炮兵第1团第9连的两门卜福斯山炮开始急袭射击,紧接着炮兵第2团第2营第1连的4门俄造野炮也加入炮击,湘江东岸长沙城东南阵地顿时被烟雾笼罩,持续30分钟的炮火将加藤大队第5、8中队压制在前沿阵地无法抬头,并与加藤大队的大队部失去了联系,守军预备第10师第28团得以在午夜击毙加藤素一少佐。
1月2日晨,长沙南门和东门同时出现激烈战事。岳麓山8门火炮全部地动山摇般怒吼!炮兵指挥官王若卿在妙高峰、杜家山发现日军的炮兵观测所,毅然调整火力,将炮兵第14团第4连两门德造150mm sFH18榴弹炮向其猛烈轰击,日军第3师团师团长丰岛房太郎刚巧进入观测所,生猛的炮火成功破坏了观测设备,制压了日军炮兵。向南门东西一线发起进攻的的野联队也被杀伤不少,炮弹坑像鱼鳞般排列得层层有序。各炮长时间实施射击,部分炮管因发射过久而变得灼热,官兵们牢记《炮兵操典》里的一句话:“炮是炮兵的第二生命,炮是炮兵的爱人”,纷纷抱着沾了水的棉絮包裹炮身以降温,性急的几个还往上撒尿,尽管如此,还是有1门俄造m1900/30 76.2mm野炮炮管灼烫红透,引起膛炸,好在事先有所防范,人员无伤亡。
1月3日拂晓,日军第6师团第23联队第12中队急袭长沙城北侧阵地,13时左右推进到湘江畔,炮兵第14团第4连的德造榴弹炮奉命炮击,炮弹呼啸划过长空,日军不断出现死伤。识字岭、东瓜山阵地告急,第3师师长周庆祥、预备第10师师长方先觉纷纷请求炮火支援,岳麓山炮兵忙开了锅,董浩营长分析战情,将1门卜福斯山炮对准进攻识字岭的日军射击,董营长大声发令:“三号装药!榴弹著发信管!第二炮发射!方向盘!两千八百!高低正十二!放令放!一发!”炮声响起1分钟后,改用较大幅度的摆射,形成扇面射击,日军人仰马翻,识字岭险情瞬间缓和。日军飞机以3、5架至10多架轮番助战,向我炮兵阵地投掷了烧夷弹,由于战前构筑了隔火道,火势没有大面积蔓延。
1月4日凌晨2时,第77师将突入南门的日军逐出城外后,向黄土岭之敌反击,薛岳下令炮兵予以炮火助威,阵地前后的炮坑像雨后犁花似的密密麻麻,偶尔几发未爆炸的炮弹,像锯了半截的树木,插在土中,预备第10师第28团乘势收复东瓜山阵地。日军第6师团在下午冲入湘雅医院,炮兵在战前曾把湘雅医院作为标志性建筑物而进行测量,炮兵第14团第4连迅速轻车熟路调整炮口,先行交叉射击,炮弹准确的落在医院前后门,将敌退路封锁,进而施行歼灭性打击,官兵们飞快装填发射,炮弹所到之处,鬼子血肉横飞。日落时分,日军执行撤退命令,枪炮声渐渐在长沙消失。第9战区炮兵,成功的将劣势炮火发挥极致,保卫长沙功不可没。
第四次长沙会战,是长衡会战的第一阶段,长衡会战是日军为援助南洋日军而进行的,是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的重要部分。1944年5月5日,战火烧到湖南,5月27日日军向湘北方向进攻,二线兵团同时南下作战。各路日军避开我军的侧翼迂回,分途向长沙外围进攻,并占据外围据点。6月16日开始向长沙城和岳麓山主阵地发起猛攻。因历次会战遭受岳麓山炮火的毁灭性打击,所以将岳麓山列为重点攻击目标。岳麓山炮兵阵地受日军重炮和空军压制而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至18日,日军以优势兵力,自背后攻破岳麓山阵地,城内守军被迫突围。岳麓山失守则长沙沦陷。
一个很有故事的“女同学”
除了长沙会战纪念碑亭,岳麓山还保存着许多关于抗战的记忆。冒着高温,小编踏遍岳麓山为大家找到了几个,以下是小编带图带字的良心长评,花生们可以随意感受一下。
第九战区司令部临时指挥部
位于清风峡爱晚亭后一个山洞内。1941年12月30日,第九战区司令薛岳为就近指挥,将指挥部从二里半搬迁到岳麓山上。当时,为轰炸山洞里的司令部,日本人的炮火几乎炸平了岳麓书院和麓山古寺,岳麓山上体积稍大的建筑无一幸免。
不过该山洞至今还未对外开放,大家只能隔着铁门过一下眼瘾。炮兵指挥所
位于半山亭马路的对面。原为建于1935年的湖南省会警察纪念堂。在长沙会战中,成为第九战区炮兵指挥所,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大胜立下赫赫军功。2005年,为庆祝抗战胜利60周年,在省会警察纪念堂中建成长沙抗战纪念馆。
炮台
位于山顶观景台的下方山坡上,另外,响鼓岭也是当时的炮兵主阵地。在第三次会战中,安放在岳麓山上的150mm榴弹炮(射程可达13000米)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保卫长沙城功不可没。在第四次长沙中,也正是由于岳麓山炮台的失守,长沙城才沦陷的。
战壕
岳麓山中遗存战壕长达10余公里,曾发掘出大量的弹药、枪支等遗物。目前山上的战壕由于年深日久,周边落下的土将战壕垫高了,最深的地方不到1米,在两侧的内壁或者长满了野草,或者露出光秃秃的黄土。
抗战阵亡将士名录石栏
该石栏现在云麓宫前坪,用作围栏,计有19块,按序列铭刻着约五千名在长沙会战中牺牲的烈士姓名。
忠烈祠
位于赫石坡景区。始建于1939年,原为岳王庙,后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抗战中阵亡将士,改名忠烈祠。
陆军第七十三军抗战阵亡将士公墓
位于赫石坡景区山坡上。始建于1946年,存放着七十三军部队阵亡将士的遗骨,但文革中严重受损。2001得到修复。
今年7月28日,为了迎接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岳麓山管委会对该公墓进行休整时,发掘了数块将士刻名石碑。据悉,目前陆续发现了6块,大约刻有600位将士的名字。这些将士名录碑是1942年秋天立的,正是第三次长沙会战大捷之后。有学者认为,这些石碑上所刻的名字应是77师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牺牲的,也可能包括前几次战役中牺牲的。
另外,岳麓山还有陆军第10军三次长沙会战阵亡将士墓(第三次长沙会战中,第10军固守长沙,有“泰山军”的称号。该墓建于1946年,原湖南师大老校门即为该墓牌楼)、陆军第4军抗敌阵亡将士墓(位于岳麓山南,湖大附中的后山上,黄爱、庞人铨墓至五道梯处),由于年代久远、城市变迁等原因,仅存遗迹。
据胡滔滔介绍,赫石坡景区还将修建一个抗战文化园,预计今年九月完工。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澎湃新闻,愚工走路个人博客,中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