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中医药教学名师遴选工作方案一-河北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附:
岐黄学者申报人员基本情况
(排名不分先后)
陈志强,男,1962年1月出生,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中医院副院长。河北省政府参事、河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河北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中国农工党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副主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完成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主编和参编专业著作及国家高校规划教材17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0余篇,并先后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二、三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项。
推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教授、张伯礼教授。
刘启泉,男,1956年10月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中医,河北省名中医,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原主任,河北省中医胃肠病研究所原副所长。1982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毕业后一直在河北省中医院从事中医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基于脾胃升降理论,提出“一降、二调、三结合”治疗脾胃病。总结了较为完善的诊治脾胃疾病的理、法、方、药体系。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3篇,论著9部,取得科技成果9项,获省、厅级科技进步奖6项。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全国名中医姚希贤教授。
杨倩,女,196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中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首届“河北好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秘书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总结制定了“以肝为轴,调中守恒”的治疗大法,擅长治疗各种脾胃肝胆消化系统疾病。先后主持及参加科研课题17项,主研课题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并先后荣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12项,发表论文近70篇,出版医学著作14部。
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全国名中医姚希贤教授。
梅建强,男,1962年3月出生,河北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河北省优秀教师,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重点学科河北省中医院急诊科学科带头人。在三十余年的从医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学术思想。治疗急危重症重视“虚、实、虚实夹杂”的病机观。治疗脾胃病注重脾胃分治,以降为顺。治疗情志之病从肝论治,创立疏肝、平肝、柔肝、养肝的治疗体系。发表省级、国家级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全国规划教材及学术著作10余部,完成、在研省、厅级科研课题11项,获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8项。
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
曹东义,男,1958年11月生,研究生学历,主任中医师,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河北中医学院硕士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传统中医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分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常务委员,《国医年鉴》副主编。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先生的徒弟。主持省和国家多项课题,发表论文180多篇,出版《中医外感热病学史》《中医群英战SARS》《热病新论》等著作18部。善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发热、风湿病,调理亚健康。
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王世民教授。
孙玉凤,女,1964年10月出生,博士,硕士生导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师承姚希贤教授。担任中国医师学会整合消化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专业委员会 常委兼秘书等多项学会工作。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肝病和胃病,如糖尿病性胃轻瘫、糖尿病性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承担了数项厅局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十数篇,SCI论文1篇,主编副主编及参编专业著作十余部,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局级科学技术一等、二等奖等3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
推荐专家:全国名中医姚希贤教授、刘启泉教授。
贾振华,男,1975年12月出生,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河北以岭医院院长兼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致力络病理论及其指导心肺疾病临床研究,主持和参研国家级课题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发表文章60余篇,SCI收录11篇,作为副主编编写专著4部,教材1部;获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河北省高端人才等称号。以主持人身份联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担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推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教授、吴以岭教授。
刘建设,男,195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邯郸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第五、六批名老中医药师带徒指导老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传承专家,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中医理论造诣深厚,临床疗效卓著,日诊百余人,在民间享有盛誉,例行教学相长,带教高徒,已培养出十多名优秀主任中医师。学术上重视“痰郁”理论。具有引领老年病专科发展的能力。参加和主持全国学术会议50余次,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获省、市科研成果和科技进步奖多项。
推荐专家: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薛伯寿教授。
高社光,1955年3月出生,主任中医师,现任邯郸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品德高尚,热爱中医药事业,坚持传承与创新、严守学术道德规范,坚持务实、创新的科学精神;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学术思想丰富,临床疗效卓著。理论扎实,在全国有重要学术影响力,具有引领血栓病、臂诊疗法等专科发展能力,主持并完成省部级研究项目4项,著作11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首才,全国第四、五、六批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养生学科带头人,荣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中医等殊荣。
推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国医大师薛伯寿教授。
陆庆革,男,1967年10月出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主任中医师,现任唐山市中医医院院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学科带头人。从事中医临床及相关的中医药实践工作26年,首创环状混合痔皮瓣搭桥术,率先应用镇痛消炎生肌纱条用于肛瘘术后换药,首创三联手术治疗II、III度直肠脱垂。多次参与主持制定肛肠科各类疾病诊疗规范、临床路径。入选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环状混合痔皮瓣搭桥术的临床研究》获得河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
刘玉洁,女,195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北医学院,唐山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批、第三批“河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8年,日门诊量达60余人。师从全国名老中医王国三学习中医心血管临证经验,擅长治疗胸痹心痛、心悸等病种,总结了独特的病机及治则,制定了诊疗规范及协定处方,共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69篇。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学术著作奖1项。
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
杨宝元,男,1955年11月出生,从事中医药工作44年。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原唐山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国家“十五”重点专科—中医心血管科学术带头人,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河北省第三批、全国第五批和第六批名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授课老师,河北省第七批省管优秀专家,河北省首届名中医,第七届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临床与研究方面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方法,并广泛推广应用。学术研究等课题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
张铭连,男,1962年2月出生,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十九大全国党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北省首届名中医。现任河北省眼科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在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疑难危重眼病方面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创立了“目络理论”,研制了“活血通络颗粒”、“玄麦润目颗粒”等6种治疗疑难眼病的中药制剂。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二等奖3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基金等项目1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学术论文103篇(其中SCI收录13篇),主编、参编著作12部。
推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以岭教授,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
李瑞玉,男,1965年6月出生,邢台医专第二附属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37年,先后承担省科技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九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河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四项,二等奖一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46篇,其中SCI、EI、ISTP收录52篇,主编《肾与糖尿病古今论》。在人民日报发表《中西医结合应走怎样的发展之路?》。在防治糖尿病耳聋研究中,基于“肾主骨”、“肾开窍于耳”理论,提出补肾法与“肾-骨-糖尿病-耳”一体论的科学假说。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实践能力。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
韩巧菊,女,1954年3月出生,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石家庄大正中医蜂疗医院院长。现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蜂疗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蜂疗分会副会长。担任国家“十二五”风湿病重点建设项目负责人。参与编纂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层中医药人员适宜手册》,并作为“蜂疗”一章主编。曾获三项河北省科技成果奖。独创了“中医蜂疗四联法”。多篇学术论文获优秀论文奖,被卫生部评定为国家级中医蜂医学专家称号,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推荐专家: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全国名中医姚希贤教授。
魏玉锁,男,1963年1月出生,主任中医师,钩活术创始人,钩鍉针发明人,中华钩活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适宜技术(钩活术)省级师资授课教师,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之星”荣誉称号,石家庄真仁中医钩活术总医院院长。从事针灸—中医微创钩活术技术专业,擅长钩活术疗法治疗颈椎病、腰椎病、骨关节病等疼痛疾病。著书15部:中华钩活术专著9部,著作6部,钩活术技术诊疗方案临床路径的主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钩活术相关论文27篇。河北省技术成果6项,专利9项。
推荐专家:全国名中医刘启泉教授、姚希贤教授。
第二篇:河北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管理办法-河北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河北省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管理,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疫苗。
第三条 接种第二类疫苗的费用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
第四条 根据国家和省传染病防治规划及免疫策略,有重点、有步骤的推行第二类疫苗的预防接种。
第二章 疫苗的购进与供应
第五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必须向具有生产或经营资质的疫苗生产企业或疫苗批发企业购进第二类疫苗。
第六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设区的市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得直接向接种单位供应第二类疫苗。
第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购进第二类疫苗时,应当向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索取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疫苗批发企业经营进口疫苗的,还应当提供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并加盖企业印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当保存证明文件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第八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购进第二类疫苗时,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供应记录,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第九条 接种单位应当根据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制定第二类疫苗的购进计划,并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三章 疫苗的储存和运输
第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在收到第二类疫苗时,应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并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内容进行验收,做好记录。符合要求的疫苗,方可接收。
疫苗的收货、验收等记录应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第十一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对验收合格的第二类疫苗,应按照其温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并按疫苗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第十二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按照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销售、供应第二类疫苗。
第十三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第二类疫苗购进、供应记录。记录应当注明疫苗的通用名称、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购销、供应)单位、数量、价格、(购销、供应)日期、产品包装以及外观质量、储存温度、运输条件、批签发合格证明编号或者合格证明、验收结论、验收人签名。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第十四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定期对储存的第二类疫苗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异常的疫苗,应当立即停止销售、供应和接种,并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自行处理。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五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储存的第二类疫苗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过期、失效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集中处置。
第十六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等有关疫苗储存、运输的温度要求,做好疫苗的储存、运输工作。对未收入药典的疫苗,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储存和运输。
第十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按以下要求对储存第二类疫苗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
(一)应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对普通冷库、低温冷库进行温度记录。
(二)应采用温度计对冰箱(包括普通冰箱、冰衬冰箱、低温冰箱)进行温度监测。温度计应分别放置在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冰衬冰箱的底部及接近顶盖处,低温冰箱的中间位置。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度记录。
(三)冷藏设施设备温度超出疫苗储存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
第十八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对运输过程中的第二类疫苗进行温度监测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疫苗名称、生产企业、供货(发送)单位、数量、批号及有效期、启运和到达时间、启运和到达时的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运输工具名称和接送疫苗人员签名。
第十九条 接种单位要具有符合《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规定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接种现场的疫苗存放应符合规定的温度条件。
第四章 疫苗的接种
第二十条 第二类疫苗接种,应按照国家或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或按照使用说明书等要求进行。
第二十一条 第二类疫苗接种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接种单位承担,接种人员应经过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第二十二条 接种场所的房屋、设备和设施应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省有关规定。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应当公示第二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接种服务价格等。
第二十三条
接种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价格等,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告知记录应长期妥善保存。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
接种人员应当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填写接种记录,接种记录至少要保存10年。对于14岁以下儿童,要同时将疫苗接种情况记录在预防接种证上。
对于因有接种禁忌而不能接种的受种者,接种人员应当对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提出医学建议。
第二十四条
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按照国家药典的规定执行,对未收入药典的疫苗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执行。接种操作应严格按照安全注射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二十五条
接种人员应当告知受种者或监护人在接种后留在接种现场观察15~30分钟。如出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及时处理和报告。
第二十六条
接种人员不得诱导受种者或监护人使用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自费疫苗。
第二十七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不得擅自到学校、托幼机构组织学生或幼儿进行第二类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县级和设区市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需要在本行政区域部分地区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的,须报经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并报省卫生厅备案。
第二十八条
接种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定期上报第二类疫苗接种的有关数据和情况。
第二十九条
接种单位接种第二类疫苗收取的费用,应严格遵循国家或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标准。
第三十条
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需要采取应急接种措施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第二类疫苗的建议信息由省卫生厅发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
第五章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
第三十二条
因接种第二类疫苗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后,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并积极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三十三条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按照国家制定的鉴定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因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造成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器官组织损伤的,给予一次性补偿,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第三十五条
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河北高级名师班学习心得一
培训第一天心得体会
张永军
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第八中学
11月10日,乘2002次动车来北京,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的国培河北省名师高级研修班。11月11日上午,乘大巴与47位学院赴北师大新图书馆三层学术报告厅聆听开班典礼和顾老的讲座,感受颇深。
心得一:痴迷于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北师大。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前身中国语言文学系,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文系之一。一个世纪以来,为我国培养了大批英才,为中文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先有鲁迅、吴承仕、余嘉锡、钱玄同、沈兼士、黎锦熙、许寿裳、杨树达、刘半农、刘盼遂、谭丕模、穆木天、沈从文、顾随、黄药眠、钟敬文、李何林、陆宗达、萧璋、李长之、叶丁易、启功、俞敏等先贤会通开新,炳耀学界;再有杨敏如、郭预衡、辛志贤、聂石樵、浦漫汀、伍铁平、匡兴、邓魁英、史锡尧、谭得伶、郭志刚、韩兆琦、陈惇、张俊、程正民等后继骞翮远翥,弘文励教;而今,以童庆炳教授、王宁教授为领军的全院教师开拓进取,稳健求实。几代人薪火相传,既坚守学术家园,又保持现实关怀,既传承文化传统,又融汇西学新知,积极担当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大任,构筑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学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作为县级教研员能身处文化氛围如此浓厚的北师大文学院聆听国内顶尖大师的讲座,幸甚至哉!尤其是作为当代知名教育家的顾老,84岁鹤发童颜的他依然活跃在讲坛,刚过不惑之年的我又怎能懈怠呢?
心得
二、震惊于高素质高水平的学友们。
开班典礼上,两位学员代表的发言精彩惊艳。沈阳教研员张莲双的三个关键词“感动——感谢——感想”情真意切,承德语文老师叶海英的发言精彩纷呈。是啊!出来是受训者,回去是培训者。作为名师培训班的一员,任重而道远。一天下来,认识了正定中学的霍文明主任,辛集中学的路永青主任,正定子龙小学的王艳芳老师,石家庄一中的张雪梅老师,邢台威县一中的赵国增主任,吴桥新兴路小学的冯国丽老师。他们的学识、见识、言行让我汗颜。近朱者赤,期盼20天的相处能让我也沾染上这些名师的一些灵光!
心得
三、通过学习让我更进一步地了解了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形成根源及缓解对策。通过这次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叫教师的职业倦怠,也知道了教师的职业倦怠的表现:
(一)长期的情绪上的倦怠感。
(二)人格的解体。
(三)较低的成就感。同时知道了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有:
(一)个体方面;
(二)教学方面;
(三)社会方面。了解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包括:
(一)社会方面的根源;
(二)组织方面的根源;
(三)个人背景方面的根源;
(四)学生与教学情境。
同时解了一些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一)以教师发展阶段论透视教师职业倦怠,给处于倦怠期的教师以支援与协助。
(二)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建立良性支援机制。
(三)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对教师职业持合理期望。
(四)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并通过心理疗法缓解压力。尤其我想要讲的是学校的领导层应该正确认识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来对待本校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正常有序地开展。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几个有效途径。这包括从自己的反思中去进行提高;与同事的合作中去进行提高;在与学生的交流与学习中去得到提高。
顾老名言:掌握无定式的复杂思维方式(创造性、批判性)和工作方式(沟通、合作),这些能力都是计算机无法轻易代替的。——《来自世界的报告》
总之,通过这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习,让我提高了自己不少的理论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用这些理论知识来指导的工作,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