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1名非访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范文)
我市1名非访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3月5日,我市非访人员张某因长期进京非访,要挟公司索要巨额财物,被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以敲诈勒索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5万元。据了解,张某因不服法院生效判决,从2009年至2016年间,拒不按照法定信访程序反映诉求,先后多次进京非访,严重扰乱信访秩序,并以非访为手段,通过有关职能部门向公司施加压力,索要人民币60多万元。(请在下进行观看)
市委市政府信访局相关领导表示,信访人在信访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信访人应当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和信访秩序,逐级走访,不得越级上访和非正常上访,更不能非法上访。2017年12月7日,荣成市人民法院一审以敲诈勒索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5万元。法院审理认为,张某在其已与原单位就劳动争议事项达成和解协议、劳动权益已得到保障的情况下,罔顾事实,以上访为要挟,索要数额特别巨大的财物,其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一审判决后,张某上诉至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3月5日,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市人民法院副院长表示,反映诉求、解决问题不能采取违法行为制造社会影响,更不能以信访为手段实施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如果实施上述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法官提醒:
随着征信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个人的诚信品行、道德修养和行为方式也成为与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人一旦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判处刑法规定的主刑(含宣告缓刑的),依照《荣成市自然人和社会法人信用信息评价规定》、《荣成市个人信用奖惩管理办法》,其信用等级直接降为D级,并将采取下列方式予以惩戒:
(一)列为重点监控和监督检查对象;
(二)取消政府资金扶持、补助;
(三)列入“黑名单”,向社会公开失信信息;
(四)撤销相关荣誉称号,禁止参与评优评先;
(五)禁止报考本市行政事业性、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
(六)暂停或取消与失信行为相关的职业资格;
(七)取消参加政府主导的各项采购招标资格;
(八)限制贷款;
(九)相关部门实施的联合惩戒措施,以及结合实际情况依法采取的其他严格管理措施。郑重提醒:
以下22种行为都属于非正常上访
1、围堵、拦截公共和公务车辆或堵塞、阻断交通。
2、信访人拒绝、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3、信访人损毁公共财物、寻衅滋事的。
4、信访人以财物诱使、幕后操纵他人信访。
5、信访人强行冲闯政法机关设置的警戒线、警戒区或阻碍执行公务的车辆通行的。
6、信访人组织、策划、教唆、煽动、串联、胁迫、引诱、欺骗、幕后操纵他人实施上述行为之一的。
7、信访人有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国家和公共安全的其他行为的。
8、信访人阻挠企事业单位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活动的。
9、信访人对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事项而缠访、闹访的,信访人在国家机关办公场所周围、公共场所散发传单、打横幅标语、呼喊口号、穿状衣、戴标语、非法滞留、聚集哄闹或以自杀、自残相威胁等扰乱公共秩序和正常工作秩序的。
10、信访人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上访的。
11、信访人在信访接待场所滞留缠访、寻衅滋事、影响其他信访人正常活动的。
12、信访人将行动不便或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弃留在国家机关门前或信访接待场所的。
13、信访人以违法形式越级上访的。
14、因同一信访事项五人以上集体上访访不按规定推选代表的。
15、信访人到非信访接待场所和机关上访的。
16、信访人以信访名义骗取公私财物或借机敛财。
17、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的。
18、信访人对正在办理或司法程序终结、行政程序终结的事项,继续闹访、缠访的。
19、信访人恶意扩大事态,诋毁政府形象,侮辱、围攻、殴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扬言实施杀人、放火、爆炸等恐吓威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20、信访人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21、信访人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
22、信访人围堵、冲击国家机关的。一定要引以为戒: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要有个章法,信访也不例外,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国务院制定颁布了《信访条例》,信访权利就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来行使。
违法上访,闹访恶意扰乱社会秩序,威胁政府,达到个人目的,扰乱了信访正常秩序,同时这些违法上访、闹访人员的个人动机非但不能得逞,还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在此希望那些幻想以违法手段上访、闹访的人员要引以为戒,切莫以身试法。(荣成市人民法院来稿)
第二篇:那些年,我被感动过的英文歌
那些年,我被感动过的英文歌
学英语这么多年,又讲了英语这么多年。说英语是我亲密的生活伴侣,一点也不为过。
在跟英语日夜接触的这些日子里,我刚刚说了日夜?是的。白天我听英文歌,备课,学习,都会接触到英语。晚上闲下来的时候,我看美剧,看脱口秀,看原声电影。有时候,梦里还会说英文。梦到被人追杀的时候大喊“Help!”也是醉了。
英语对我来说,与其说是生活技能,不如说是心头好。我喜欢英语,更加喜欢它带给我的许许多多感动。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我记忆里,那些感动过我的英文歌。
1.Because of You--Kelly Clarkson
这首是Kelly Clarkson 在2015年自己作词的歌曲,并在同年获过很多奖项。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感受就只有两个字:震撼!
歌曲从一开始就牵动着我的心。在我看来,即使不知道歌词大意的人,也可能会因为歌曲凄婉的曲调而感伤。歌词的字里行间,写着一个人从埋怨、挣扎、再到清醒的心理过程。
歌词中,也反映出一个社会问题:家庭冲突最大的受害者,往往不是冲突的双方,而是无辜的孩子。
在这里,我也想呼吁一下那些因为一些事情而激烈争吵甚至大打出手的爸爸妈妈们,不要让你们的宝贝成为家庭冲突的牺牲品。
好词赏析:
Because of you 因为你
I never stray too far from the sidewalk 我从来不偏离生活的轨道太远 Because of you 因为你
I learned to play on the safe side so I don't get hurt 我学会了呆在安全的一面以免受到伤害
***33333333332.You raise me up—Westlife
西城!
说到我年少时代的偶像组合,除了西城,就是西城!他们绝对是八十年代每个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他们的歌声,可以说,每一首都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尤其是在每次听到You Raise me up的时候,我都有种想哭的冲动。Westlife唱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敲打在我心上。在累到想要嘶喊的时候,要被孤独吞噬的时候,经历挫折一蹶不振的时候,独自走在路上,塞上耳机,音乐通过冰冷的耳机线传到我耳朵里的瞬间,我的心仿佛就被治愈了。
生活中,工作中,我们或许会遭遇挫败,遭遇不顺。是亲人、朋友和歌声,安慰,鼓励着我们,使我们有力量前行。
好词分享:
You raise me up, 你激励了我
so I can stand on mountains;故我能立足于群山之巅 You raise me up, 你鼓舞了我
to walk on stormy seas;故我能行进于暴风雨的洋面 I am strong, 在你坚实的臂膀上
when I am on your shoulders;我变得坚韧强壮 You raise me up: 你的鼓励
To more than I can be.使我超越了自我 3.Someone like you—Adele
在Brit Awards获奖时,主持人这样评价Adele:当你听到一首歌曲,是由你完全不认识的人演唱的,但它却正好描述了当时你生命中某个阶段的那种感觉。阿黛尔就是这样的一位歌手。
而英媒也曾经这样评价阿黛尔,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认识阿黛尔,另一种即将认识阿黛尔。
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无论是从作曲还是歌词,我都真切的感受着她的伤感。
他已经有另一个她了,他实现了他的梦想,找到了他的另一半并且要结婚了。是啊,这真的让人很难过,明知不该再去想他,但却情不自禁,难以控制。阿黛尔写下这首歌的时候,大概就带着这样的心情吧。
好词赏析:
Never mind, 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无所谓,我会找到一个人像你一样 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r you, too,我别无所求,只希望你能过得好 Don't forget me, I beg,求求你,不要忘记我 I remember you said, 我记得你说过
“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有时爱情可以很永久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其实还有许多英文歌,深深地打动着我。我相信,每首歌在创作的时候,都蕴含着创作者细腻丰富且深刻难忘的情感。所以说,音乐,真的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吧!大家觉得呢?
第三篇:一九五五年(含1956年)首批被授予大校军衔人员名录、简历(第三部分)范文
一九五五年(含1956年)首批被授予大校军衔人员名录、简历(第三部分)
(未晋升者)过家芳(1908一1998)安徽省蒙城县楚村镇人。1925年入西北陆军干部学校学习。1927年在北京今是中学经彭雪枫、过家和两同志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后,在第29军(西北军宋哲元部)从事兵运工作。任参谋、连长、副营长、营长。1933年3月参加了喜峰口对日军作战。1937年于南京陆军大学第十三期毕业后任国民党政府军第77军179师537团团长、第179师副师长兼537团团长,第132师副师长、师长(少将军衔)。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前,第77军132师改编为整编第77师132旅,任旅长。1948年8月,任第77军副军长兼第132师师长。1948年11月8日积极协助何基沣、张克侠等一起率2.3万人于淮海战役前期在贾汪、台儿庄组织起义,通电反蒋,宣布加入解放军。194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34军第二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南京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华东公安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安徽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是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8年12月15日在江苏南京逝世,享年91岁。
吕
琳(1919一2009)
原名吕志宽,曾用名吕建华。湖南省沅陵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771团教导员,1940年6月任八路军129师新编第4旅771团政治处主任,1943年9月任771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吉东保安3团政委、东北民主联军警1旅1团政委、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30师89团政委、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战军47军141师422团政委,第四野战军第48军143师政治部主任。建国后,1950年5月兼赣南军区赣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火箭炮21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3年任志愿军炮兵21师政委,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任炮兵21师政委,沈阳军区炮兵干部部部长、政治部主任。1963年调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第四设计部主任,1965年1月集体转业,任国务院第七机械工业部(后改为航天工业部)第三研究院副院长。1985年调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退居二线。1989年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炮兵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2009年3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吕
鸿(1915一)
原名吕儒琦。湖北省武昌市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连文化教员,支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1941年后任湖西军区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教导团政委,冀鲁豫军区随营学校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任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讵南指挥部副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1纵队31旅政治部主任,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17军49师政治部主任,建国后,1950年兼贵州军区兴仁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17军49 师副政委。1951年4月转入空军工作,任空军第13师政委,武汉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1961年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后任国防部第六研究院政治部主任。国务院第五机械工业部政治部副主任,1966年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副秘书长。1967年经北京市委批准回到部队,被调入国防科委工作,1978年任总参谋部政治部副主任。1982年任总参谋部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副书记。副兵团级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吕正修(1914一2007)陕西靖边县人。1934年1月参加赤卫队,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靖边县赤卫队副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第8支队经济员、党总支部书记,红30军87师262团指导员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3团1营教导员,关中军分区卫生部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警备1旅3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第一野战军4军10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建国后,历任第一野战军2兵团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乌鲁木齐航空站政委,政治干部学校副校长,1955年6月任陕西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等职。1963年12月离职修养。正军职。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2007年2月26日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93岁。朱
利(1917一1999)原名骆斐然(后恢复原名)。河北曲周县人。大名师范学校读书时,于1931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冀中河北游击军旅政治部主任,1939年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支队1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教导大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任冀热察军区察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9年4月任皖南军区宣城军分区副政委,1949年任华东军区炮兵7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炮兵7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志愿军炮兵7师第一副政委、政委。回国后,任山东军区炮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4月任济南军区炮兵副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炮兵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8年转业到地方工作,曾任国务院第三机械工业部第6研究所、第4研究所党委书记,航空工业部第628所顾问。1982年离职休息。因病于1999年1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朱友德(1913一)曾用名巨能德。四川平昌县花溪乡十村人。1932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8师268团战士、班长、副排长、排长、副连长、连长,第262团副营长、营长,第30军88师265团特派员,方面军总部直属队总特派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军委供给学校队长,绥远大青山骑兵营副营长、营长,骑兵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补训团团长、补训第5旅副旅长、晋绥军区第9军分区司令员,进军西南第2梯队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剑阁军分区司令员,遂宁军分区副司令员、西南军区第5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遂宁军分区司令员,绵阳军分区司令员,四川省军区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朱志明(1913一1984)曾用名朱科松。江西瑞金县壬田乡下街香花园村人,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瑞金模范师1连战士,副班长,瑞金补训团2营营部文书,红15师供给部军实科科员,红1军团2师4团供给处供给员,第5团供给员兼师给养合作社主任。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5师343旅685团2营供给员,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供给部部长,晋察冀军区直属供给处主任,科长,晋察冀军区北岳军区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北岳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兼供给部部长,华北野战军第1纵队后勤部部长,第20兵团后勤部副部长兼66军后勤部部长。建国后,1950年8月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1951年10月任第一炮兵技术学校训练部部长、校长,1955年7月任军委防空军后勤部军械部部长,1957年5月任空军后勤部军械部部长。1964年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1984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朱业奎(1913—1993)
曾用名朱奎。安徽省六安市狮子岗乡河嘴村人。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警卫员、干事、书记。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干事、特派员、指导员,武工队政委、保卫科长,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卫生部政委、后勤部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朗,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4师副政委、政委。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第15军干部管理部部长,第15军政治部主任,湖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湖北省军区副政委,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军区顾问。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3年5月23日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80岁。
朱传保(1911—2002)
江西省吉水县万福镇枧下村人。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4军10师通讯排排长,红1军团军部通讯排排长,红1军2师连长,福建省永定县游击大队大队长兼政委。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后,参加了闽西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2支队4团2营连长、营长,新四军苏皖支队第1、第2营营长,1940年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3总队7团参谋长,新四军第1师3旅7团参谋长,3旅教导大队大队长,抗大第9分校第3大队队长,1945年任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宝应独立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57团团长,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30旅参谋长,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1949年3月任苏南军区警备第6旅副旅长,1949年 4月任苏南军区常州军分区副司令员。建国后,1950年5月任华东军区警备10旅旅长,华东公安部队第17师师长,常州军分区司令员并代职赴朝鲜战地实习,1951年12月任志愿军第60军179师见习副师长。回国后,1952年9月起,先后任江苏军区松江军分区司令员、淮阴军分区司令员、苏州军分区司令员,1966年5月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1978年8月离休(正军职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2002年 7月22日在江苏南京逝世,享年91岁。朱秉才(1914一1984)原名朱双明。甘肃庆阳县新兴村人。1933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合水游击队队员、红26军骑兵团1连班长,红15军团骑兵团1连排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骑兵团一连连长,副营长、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骑兵旅1团副团长、团长,华北军区骑兵师副师长。建国后,1951年2月任第18军骑兵第2师师长,1952年入西南军区第一文化学校学习,任党支部书记。1955年4月任云南省军区大理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被开除党籍,全家回到甘肃。后经落实政策,恢复党籍。因病于1984年3月29日在家乡逝世,享年70岁。朱佩瑄(1918一1999)山西省芮城县西陌乡石湖村人。1936年12月在运城做牺盟会村政协助员工作。1937年4月回太原后受牺盟特派员训练3个月;在此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后,任猗氏县牺盟特派员、中共猗氏县委书记、猗氏抗日游击支队政治部主任。1938年12月后,任牺盟乡宁中心区汾南办事处主任兼政卫1支队政治部副主任,1939年7月任八路军决死第1纵队212旅政治部主任,1941年入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1942年2月任太岳军区第4分区副政委。1943年5月任太岳军区政治部巡视团主任,1943年10月任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第57团政委,1945年任太岳军区独立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任太岳军区24旅(独立旅)副政委,1947年2月任太岳军区第22旅政委,1947年11月任陈谢兵团第4纵队22旅政委,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第14军政治部主任。建国后,1952年12月任四川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军党委和军区党委常委、中共云南省委滇西工委常委、川西北和昌都剿匪指挥部政治部主任,1955年3月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3年夏任军事科学院战史部二室主任。1965年10月任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2师副师长。1975年任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顾问。1983年10月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因病于1999年2月逝世,享年81岁。任达之(1910一1989)曾用名任子寿。山西阳高县城关镇人,1937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发起组织 “读书会”、“抗敌救援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7月参加八路军察绥游击军,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察绥游击支队政治处主任,雁北应山联合县县长,晋察冀军区第5军分区供给处副处长、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兵站站长,北岳行署供应部部长,华北军区野战军第3兵团第2纵队后勤部代部长,华北军区第20兵团67军后勤部政委。建国后,1951年1月任华北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1955年5月任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部长,1957年毕业于解放军后勤学院高级班,1970年4月任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1978年任北京军区空军顾问。1983年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89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任学耀(1920—1997)
陕西省富县人。1934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师干部部副部长,军干部部副部长,1952年7月任防空部队干部部第二副部长,1955年5月任防空军干部部第二副部长,1957年5月任空军干部部副部长、部长,空军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防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7年1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任国章(1911一1996)广西田阳县人。曾用名任国璋。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福建省汀州少先队总队军事教员,江西省瑞金县模范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红9军团教导队政治教员,红四方面军卫生部政治处文化娱乐干事,红四方面军第30军第89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了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和红军西路军艰苦作战。1937年到延安,先后入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6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八路军第115师独立旅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后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任党校四部组教科干事。1945年4月至6月作为山东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第1旅政治部主任,第1纵队随营学校政委,第1纵队政治部敌工部部长。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后勤部卫生部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7月任贵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后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师政委,中朝铁路指挥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回国后,1954年3月至11月任铁道兵干部部副部长。后到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1958年转业到地方工作。1959年11月至1967年1月、1973年8月至1983年4月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1960年1月至1965年11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事局局长、党组书记,自治区监察委员会常委。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广西民族学院革命委员会主任、院党委书记。1975年10月至1985年6月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委员。1977年11月至1984年4月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1979年12月至1983年4月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1996年1月28日在广西南宁逝世,享年85岁。邬
强(1910一)广东英德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英德农民暴动,曾任英德县苏维埃政府秘书。1933年与一批中共党员参加国民革命第19路军,任第60师第360团特务连文书,后入中央军校第一分校(南宁分校)第五期(比照黄埔军校第八期)。抗战爆发后,被编入第国民党第31军第131师任副连长兼1排长,参加了徐州会战和台儿庄保卫战。1939年参加东江抗日游击队,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惠东宝抗日游击队大队长,东江纵队参谋处长,挺进粤北先遣队队长、北江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政大学教导团团长,华东野战军两广纵队司令部参谋处
第四篇:一九五五年(含1956年)首批被授予大校军衔人员名录、简历(第二部分)
一九五五年(含1956年)首批被授予大校军衔人员名录、简历(第二部分)
(五画)(1965年以前晋升少将军衔者)石
瑛(1916—1998)曾用名王世英。陕西省长安县南张村人。1932年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 1军团2师政治部宣传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政治处民运干事,苏鲁支队1大队营教导员,新四军第3师9旅19团政治处主任,苏北军区淮海2支队政委兼中共中心县委书记。新四军独立旅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第3师独立旅政治部主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6师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6师政委,1949年2月任第四野战军第39军116师政委,建国后,任第39军政治部副主任兼116师政治委员,1950年10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39军116师政委,第39军政治部主任,39军副政委、代理政委。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回国后,任第39军,政委,1953年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任沈阳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曾荣获八一奖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8年11月3日在辽宁沈阳逝世,享年82岁。石一宸(1914—2004)
曾用名石广义。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孙娄镇东杨庄人。组织领导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后加入山东人民抗战救国军独立团,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队长、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支队连长,第3支队独立大队副营长,支队工作团团长、第9支队1团参谋主任,旅司令部参谋、旅司令部作教股长、山东滨海军区司令部作战科长,教导团参谋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滨海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主任,警备第10旅司令部参谋主任,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8师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处长,第23团团长,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22军66师参谋长、副师长。建国后,1950年任华东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处长,1955年3月任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福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处处长,1968年10月任福州军区参谋长,1969年11月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70年10月—1970年12月任福州军区参谋长,1976年10月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1982年10月后任军事科学院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2004年6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石敬平(1916—1990)原名李梓荣。湖南省浏阳县清南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政治部译电员,军事裁判所干事。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总政治部锄奸训练班指导员,军委机要秘书、参谋、军委1局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参谋处副处长,合江军区副司令部参谋长,东北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东北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兼测绘学校校长,建国后,1950年任东北军区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1954年入军事学院学习,后任叶剑英办公室主任,武装力量监察部计划处处长,总参谋部三部4局政委、第9局局长。总参谋部三部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0年10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左
爱(1916—2008)
江西省永新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班长、休养员、红6军团第18师52团连指导员,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第17师50团营教导员、军团教导队排长、巡视员等职,参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营教导员,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3团政治处主任,警备第1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1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1旅政治部主任,西北野战军第4纵队警备第1旅政委,第一野战军4军10师政委。建国后,1949年任第一野战军第4军10师师长兼政委,海军学校管理部部长、海岸炮兵部部长,1956年任第一海军学校校长,1962年3月任海军学院副院长,1963年7月任海军福建基地政委,海军工程学院政委,1975年7月至1983年11月任海军学院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8月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2008年8月31日在江苏南京逝世,享年92岁。.龙炳初(1914一1975)江西省莲花县坪里桃岭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交通员、管理科长,1933年10月入湘赣红军学校第四分校学习。后任红6军团保卫局侦察员,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教导团特派员,红6军团第49团政治处干事。参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特派员,第120师第4支队政治处主任、第4支队代理政委,第359旅第4支队政委、补充团政委,1944年任八路军南下支队副政治委员,南下支队第5大队政委,南下支队第3大队副政委,第9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359旅719团政委,参加了中原突围。后任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359旅719团政委,1949年2月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2军15团政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22兵团9军27师政委,1951年入中央马列学院学习,后任天水步兵学校政委,1961年4月任甘肃省军区第二政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因病于1975年12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龙振彪(1914一2000)
江西省永新县石桥镇梅田村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方面军总部电台报务员,第6军团电台队长,红四方面军第4军电台队长,红二方面军6师电台队长。参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85旅电台队长,师电台中队长,代理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电台队长,晋绥军区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通信科科长,西北军区司令部通信联络处处长兼西安军管会电讯处处长,建国后,任东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解放军高级通信学校校长,解放军通信学院院长,1966年任军委通信兵副主任,1975年任总参谋部通信部副主任、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因病于2000年9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叶
超(1913—1988)
湖北省黄陂县戴家墙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司令部作战参谋,作战科副科长,参谋处第1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司令部副参谋长,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参谋长,建国后,任华东军区炮兵司令部参谋长,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至1957年军事学院炮兵系学员,1957年任军委炮兵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军委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沈阳军区炮兵司令员,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陆军兵器研究院院长,1970年任沈阳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炮兵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8月晋升为少将军衔。因病于1988年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叶松盛(1917—1993)
印度尼西亚归侨,原籍广东省梅县水南乡。1937年回国求学,1938年8月参加八路军,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7团文化教员,政治处宣传教育股长,新四军2师4旅10团总支书记,淮南路东联防司令部特务营教导员,盱殆总队政治部副主任,路东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新四军第2师独立第5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淮南军区独立旅3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特务团副政委、政委,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24军炮兵团政委。建国后,任第24军71师政治部主任,1951年任志愿军空军第15师政治部主任,1952年任志愿军空军第4师政委。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53年回国,任空军航空兵第1师政委,1959年任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1960年入高等军事学院学习。1963年任广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残酷迫害。1974年恢复工作,任广州军区空军副政委,1978年1月至1982年11月任军委空军政治部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4月晋升为空军少将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3年7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叶泰青(1913—2008)
曾用名叶太青。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人。1935年4月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