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越自卫防御反击战斗英雄事迹(共)
丹心铁骨赴国难
军魂永存大业成
-------记对越自卫还击战一等功臣朱存成
在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朱存成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有口皆碑。然而,更多的人只是将这个名字与仁慈博爱、豪爽大气、商界名人和企业领袖自然地连接在一起。每每问及朱总的成功秘诀时,他总是淡淡一笑显得颇为低调。当你有幸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时就会真正明白。他,对部队的感恩,对战争的感悟,对生死的感叹,对战友的感激,注定与今天活着的意义息息相关。
英雄的部队是孕育英雄的摇篮。那是1983年,从小梦想当兵的他便如愿以偿地成为陆军21军61师183团1营炮1连的一名班长。这支陆军王牌劲旅,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所在的这个班参战时配属给了红二连,负责坚守全团最前沿的-25号阵地。这个阵地山势陡峭孤立,三面受敌,对面敌人每天发射百发重型炮弹,被人们称为“死亡地带”。就在换防的第三天,著名的"
4、26”战斗打响了。一阵猛烈的炮击之后,凌晨四点敌人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向阵地发起猛攻。为狠狠打击越南猴敌的嚣张气焰,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时任炮兵班班长的朱存成,临危不惧从容指挥,他时刻监视着夜幕下蠢蠢欲动的黑影。当敌人进至我阵地二十米时,朱班长一声令下,率战友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较量。激战几分钟后,战士张振明被手榴弹炸倒在血泊中。朱存成象一只被激怒的雄狮,端起冲锋枪向敌人一阵猛扫。战士们瞬间打得更猛了,但见那敌人鬼哭狼嚎,纷纷倒地,在我前丢下了五具尸体。战斗结束后,他所在的班因战功显赫被部队党委授予集体二等功,个人因勇敢顽强、指挥灵活被授予一等功,也光荣地成为了全军英模报告团的宣讲成员,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让青春在战火中闪光》。1987年,他转业回到了地方。部队的优良传统和战斗精神始终感染和激励着他。不论岗位怎样调动,他永葆军人“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退伍退役不退色”的钢铁本色。正是因为这些,他从著名国企兰州炭素集团的一名普通职工,一直干到保卫处刑侦科科长、副处长、处长、党工部部长、董事长助理及副总经理。工作期间,多次被兰炭集团、区委区政府、兰州市局评为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在汹涌澎湃的市场大潮中,国营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考验。于是,企业改革重组是迫在眉睫的战略要务。在这种形势下,当过兵参过战的朱存成又一次显示出了其非凡的胆识和博大的胸怀。他并未垂涎于取得的骄人成绩和领导职务,而是主动申请辞去公职率先贷款创业。人们常说: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机会总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着。十年前,他背负巨额贷款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在员工大会上,朱总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句话“感谢员工朋友能跟随我创业,哪怕是砸锅卖铁甚至去卖血,我不会拖欠你们一分钱。给我十年,我会让你们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十年奋斗,十年艰辛,他终究成为了兰州红古地区民营企业家中的璀璨明星。现在,他亲手创办和通力合作的企业遍布连海大地。这一大批企业,个个管理到位,业绩喜人,外界老板无不钦佩和羡慕。为推动社会就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个在战场上连死都不怕的人还怕创业失败吗?
其实,不用太多追问,只要稍加领悟就完全明白朱总为什么能有今天的成就:这些年,《血染的风采》《军人本色》《母亲》是他最喜欢唱的歌曲。企业再忙赴云南烈士陵园祭奠长眠的战友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多次前往曾经所在的部队看望和慰问官兵们,看到部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小战士,他好像回到了当年,这对于朱总来讲就像是到了自己的人间天堂。十多年来他为敬老院捐款捐物,为社会弱势群体排忧解难,带领员工为汶川、玉树和舟曲灾区献爱心,累计近百万。让跟随他的几百名员工拥有幸福的生活,是他的铮铮誓言和不懈追求。八年多的老员工多数已经住上了漂亮的楼房,企业一片欣欣向荣景象。员工说,离开朱总比离开世界都难。钢铁团战士,战场荣获一等功臣,商场缔造一流企业。
在敌人的枪林弹雨和炮火硝烟中,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在国企改制艰难时刻主动让出领导岗位大胆创业,他“明知虎山威,偏向虎山行”。在扬帆激进的企业掌舵中,他“打造钢铁团队,弘扬战斗精神”。
这,就是一个英雄老兵的断然抉择。
第二篇:在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暨对越自卫
在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暨对越自卫
还击战革命烈士入园仪式上的讲话
(2012年3月3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隆重集会,共同举行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暨对越自卫还击战革命烈士入园仪式。此时此刻,我们深情地悼念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追忆往昔,在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还击战时期,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漫漫征程中,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新洲军民,热爱祖国,心系桑梓,奋不顾身,英勇向前,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为了生活的幸福安康,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入园的革命烈士们,分别是:尹响焰、孙才咏、孙银谷、李金友、李建恒、刘木生、刘金元、许建新、余双喜、宋清明、罗金旺、袁明修、黄汉华、曹良元、梅荒金、彭洪安、彭焰喜、韩保情、蔡佑勇、蔡祯祥、蔡真望。
30多年前,当他们走向老山时,都还是英姿勃发的青年,30年过去,同龄人早已为人父为人母,向上,孝敬着长辈,对下,养育着儿女,安享着和平时期的天伦之乐。而革命烈士们,将同那一段壮丽的岁月,定格成青春高大的形象,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田!祖国,因他们而安宁,民族,因他们而伟大,人民,因他们而自豪,新洲,因他们而骄傲!
修建纪念碑,能更好地珍视历史;慰祭先烈,能有力地激励后人。当前,新洲正处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期,省市对新洲的发展寄予厚望,市委鼓励新洲要发挥优势,“独立成市”,争做全市经济增长的第四极,站在这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加倍地珍视,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坚定信念,乘势而上,以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新的伟大成就,告慰先烈,造福人民!
革命烈士们,我们永远怀念你们!
革命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三篇: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个总结讲话够直白
对越自卫反击战,这个总结讲话够直白
邓小平(1979年3月16日下午)
报告王尚荣同志作了,我不算报告,讲几句。这次对越自卫反击战,决心进行一次有限度的惩罚作战,所谓有限度,就是打击深度浅一点,时间短一点,目的是教训教训这个狂妄的东方古巴,取得我们中越边界的比较安定的边界线,同时也是对于柬埔寨反对越南侵略的一个支援。当然,从更广泛意义上说,这是我们扩大“反对霸权国际统一战线”的一个重要行动。现在,这个仗今天真正完了。5日宣布结束战争,部队开始向后撤,到今天撤完了。这11天,在回来的路上扫了一些洞,藏在这里、藏在那里的一些物资,一些小村子,也扫了好几千上万人。大家知道,党中央、中央军委下这个决心是不容易的。经过反复考虑,差不多经过两个月的考虑,才下了这个决心。我们党、我们人民当中,很多担心这个问题,能不能搞得好,连锁反应有多大,会不会影响我们四个现代化建设,打得好打不好?这些担心是对的,是个严肃的问题。中央、中央军委经过反复考虑,下了这个决心。今天看来,这个决心下得是对的。当时,下决心时,最大的担心是怕北边苏修有强烈的反应。所以我们下这个决心时,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科学的分析。因为影响我们四个现代化建设,不是南边仗打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北边反应有多大,北边反应不大,那影响就不大。但是,在考虑这个问题时,越南仗恃有苏越友好条约,仗有这个条约大举进攻柬埔寨,仗这个条约在中越边界闹事,搞得我们不安宁。他们在北方的军队有20万人,有7个师布置在我们边界线上,还有公安屯,边界长大约1700公里,队伍密集。同时,越南经营同中国对抗、打仗好多年了,就在我们加紧援助他们的时候,有的工事搞了7年,有的搞了3年,到处是工事,屯积大量的物资,好多物资都是我们援助的,大米、弹药、武器,这次搜回来一批,越南就仗恃有苏越条约才敢这样。它也想仗恃这个条约把苏拖下水,也仗恃这个条约认为我们不敢采取相当规模的惩罚。就在我们出兵前几天,它还估计我们只有两个师的小范围的行动。我们下这个决心,也确实清醒地估计到北边的反应有多大。这个不但我们在考虑,大家知道,我访美时一路上讲要教训越南,美国不赞成我采取较大的行动,怕引起苏联的大的反应。但同时我们也摸到了一点气候,美国一边反对我们惩罚,另一方面通报我们一点情报,说苏联的军队根本没动,而且告诉我们,在几千公里边界上有54个师,告诉我们没有满员师(一万二三千人)。比较充实的师,大约占满员的70%-80%,这样的师大约占1/3;第二种师也是1/3,占满员的50%-60%(六七千人),等于我们的简编师;还有架子师,大约4000人左右,占1/3。这样的情况,就可以具体分析了。所谓下决心是有风险的,风险主要来自北方。风险无非是大、中、小,大的、中的、小的。中央分析,大的牵涉到苏联战略重点转移的问题,现在苏战略重点在西方,它的3/4强的兵力布置在欧洲,所谓东面100万人,占1/4弱;而在装备上,主要装备更现代化、更重要的装备在欧洲。所以,如果要进行大规模向中国进攻,它的战略重点必须转移,起码要从欧洲调100万人,这个来不及,我们行动时间不长。中央考虑,大风险肯定可以排除,中等风险有没有?中央考虑一般也可以排除,但要立足于中等风险,所谓中等风险,或存在东北,或存在新疆,用相当的兵力向我进攻,或存在新疆乌鲁木齐,或存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满洲里、绥芬河,中等起码的两个集团军——不可设想一个集团军孤军深入,那我们可以给它插断,这次越南也是这个办法。一个集团军是5个师,两个集团军10个师以上,这无论摆在东北或在新疆都不简单,很难设想就起那大作用。所以,中等风险一般也可以排除。我们要立足于中等风险,在新疆、东北作了准备,华北也作了一些准备。还准备小一点的风险,特别是在新疆,它有6个还乡团,62年跑了6万多人,它组织了6个还乡团,也许组织6个还乡团在边界上哪个薄弱的地方打一下。今天可以说了,小的也没有。我们怕屁股后面发生问题,我们也估计,苏联它怕不怕屁股后面的问题——它反对美国,也有个后方问题,后方是欧洲,而且它的战略重点最大的是这个,这个考虑清楚了,就比较容易下这个决心。我们说这个仗必须打,有三大理由要打:一是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对东方的古巴要采取必要的制裁,来推动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因为世界上都怕苏联,因为这个,对古巴也怕,我们作了相当多的批评。在国际战略上说,苏联这两年战争步伐加快了,扩张行动加速了,它得分比较多,美、日、欧比较软弱,怕事。我们告诉它打算,它也怕有风险,我说风险我们自己承担。同卡特会谈后,我说了三句话: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中国行事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中国人不会鲁莽从事。我也摸到一些气候,官方语言打官腔,同私下讲的不同。还有它在朝同在野的人不同,相当的人很赞成我们的行动,就是官方也不是很反对。美国这次搞了个双撤军,苏联舰队南下到我国南海,它也派第七舰队加强巡逻、监视——反对任何外国干涉别国的行动,这是对苏联讲的。现在国际反霸处于软弱状态,问题发生在我国,东方的古巴在我们眼下,十几个师进攻柬埔寨,在我们边界闹事,我们是无所作为,还是有所作为?权衡过来,还是有所作为,用自卫反击理由更充足,但这个行动不止是个边界行动,说小的关系到印支形势、东南亚局势,说得宽些,关系世界局势,必须搞。
第二条,我们要求搞四个现代化建设。我们要有比较稳定、可靠的环境,让苏修、越南在北方、南方天天威胁我们,搞得神思不宁行不行?心神不安不行,我们心不踏实,倒是利用这个机会,试一下,量一量。越南吹得可凶啊,说什么它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苏越百战百胜,永远是“百战百胜”的,可了不起,而又把我们作为头号敌人,在我们边界不断闹事。如果我们不采取反击,它气焰会越来越嚣张,推动北边也来。它以为我们怕苏越条约——苏在阿富汗、伊朗得手,在越南、在东方的步伐加快了,对我们的威胁加强了。所以,我们需要中越、中苏边界有个比较安定、比较稳定,取得这个条件起码取得这自信,它们不敢随便欺侮我们,要试一试、量一量苏修。报纸宣传这个没有好多用处,抗议没有用处,联合国决议也没有好多用处,特别警告一下苏联,这样我们搞四个现代化也比较放心。第三个理由,是我们人民解放军30年没有打仗了,我们军队究竟行不行?我们确实没有多大把握,军委作了决议,要加强训练,看起来平时训练效果有限,不是说没有用处,战前训练了一个月多,但究竟靠得住靠不住还要看实战。中印边界用兵少,提拔相当一批干部,一批宝贝,没有实战不行,这是很好的机会。现在可以说,我们的解放军还是人民解放军。说实话,经过这十多年,军队的名誉是不好的,经过这一仗,名誉会恢复一下,仗要打才会,上过一次火线同没有上过火线的不同。世界上知道我们30年没有打过仗,不一定打过越南。我们营以下干部没打过仗;团级干部只是部分打过,当时不过是兵、排长,可能有连长;我们的师长,当时不过是营、连长,打过仗;军长是团长,比较好一点,指挥过一个团就不同。确实比较担心,放出去打一打,这次这方面收的效果最大,是最大的效果之一,就是我们有这么多的部队有过战争锻炼考验,这是了不起的,这会产生大批干部。有这三条理由,我们决心打这一仗。部队情况,要考虑风险,担心影响四个现代化,还有国际舆论会不会骂我们。总的看,骂我们不太厉害,联合国内,不结盟国家主张双撤军,我们双手赞成,这是很好的事情,就是批评我们的语言也比较温和,我们也准备他们多骂一个时候。当然,我们也担心一个打不好,“放鸭子”,这一点放心了。当然也暴露许多问题,前5天伤亡大,过了5天就不同了。前5天伤亡大,队伍展不开,干部不晓得怎样把部队摆开,密集得很;敌人利用炮火,利用山沟,伤亡不少。但有一点,不管伤亡多大,我们没有“放鸭子”,非常英勇,干部战士非常英勇,这是非常可贵的,英勇加上兢业就好办了。总的说,战争我们教训了一下越南。就国际上说,推动了国际反霸统一战线事业,对柬埔寨是一支援,对苏修是称了一下它的分量,这一点国际意义最大。第二点,我们在自卫反击战中,提高了中国国际威望,起码这一点兑了现: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从朝鲜战争开始,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后来中国有相当时期的**,对中国不相信,中国人究竟有多大本事?靠得住靠不住?交朋友够不够格?这次恢复了名誉,中国人说话还是算数的,在国际反霸上不是无足轻重的。欧洲人总希望我们有一定分量,能够帮助对付苏联,使苏联不敢为所欲为,软弱的中国不是它所希望的。我们希望强大的欧洲,它希望强大的中国。为什么国际上愿意拿钱、设备,帮助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是强大了可以牵制苏修,假如你软弱,帮助你有什么用?有什么意义?!第二点提高了我们的国际威望,这对四化有利,对于扩大世界反霸势力有利。对于与苏联签订这样那样协议,我们不反对,比如限制战略武器等,但那没有什么用处,对苏联有什么约束力?需要的是做扎扎实实的事,为中日友好条约、中美关系正常化,日本、美国、欧洲建成一条线,三个世界划分,同美国结成统一战线,是毛主席制定的战略。毛主席的战略就是建立这一条战线,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欧洲、美国一条线,这就把美国放在统一战线里边,这是毛主席制定的,不是新提出来的。我国的国际威望提高,可以推动这个。在美国,我说你为什么对古巴在非洲横冲直撞,为什么不教训一下?他不敢吭气。我们在行动上就使他们看到,老虎屁股是可以摸的。他们不敢摸。
第三点,因为通过这个斗争,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就比较放心。称了一下南边的越南,也称了一下北边的苏联。随着我们国际威望的提高。它资金、技术给我们也比较放心,这有好处。第四点,锻炼了人民解放军,就我认识,这是第一件大事,了不起的大事。现在仗结束了,但事情是否完了?没有。是否边界事件就没有了?不是。越南就那么死心,不干了?不但在柬埔寨,在我们边界还会闹事,但总比较谨慎,总要收敛一些。我们摧毁了它的边界军事设施,摧毁它的战斗能力,包括物资,起码几十公里不能插秧,季度过了。如果它继续搞,还可以搞得更厉害。军事力量,包括经济力量。昨天越南它提出,在中国军队撤回中国境内一周后开始边界谈判,我们5日提出,它响应,我们接过来,开始谈了,也许我们不光提边界问题,范围要宽一些,还要提领土自卫问题,柬埔寨问题,要高姿态。至于谈判,也许谈10年、15年,同苏联谈判,69开始,10年了,同越南谈判就比苏联快?不见得。但还是要谈的,边界问题也不是就完了。但我们5日声明已经说了,如果以后越南还在边界闹事,我们保留教训的权利,自卫反击的权利,这个话我们还是要继续讲。但不管怎样,这件事告一段落,看来国际反应是好的。特别是有的说,我们选择的时机是非常适宜的等等。我们这个仗打完了,我们应该做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叫做总结经验。这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总结,如在军事上说,包括军队体制,建军的方针,怎么样训练队伍,都有一系列问题要考虑。如简编师,证明这个制度非改不行。一个师要补充几千人,结果一个班原来的兵只有两个,要补充七八个,完全没有训练就拉上前线,这次争取了一个月训练比较好。这个制度不好,还有好多问题要总结。但有一条要特别提的,即杀鸡也要用牛刀。这次人员、武器比越南超过好几倍,高平战斗至少五比一、六比一,谅山战斗、老街战斗都是几比一,甚至六比一、七比一。这次作战地形,我们没有打过,中国没有这样复杂的地形,山高、密林、路窄、沟深、洞多,这要不是大包围、不是密集,我们会很困难。对越南不可小视,不可低估。这次打死的多,捉的俘虏比较少,4万多。我估计会超这个数,会超过5万。伤几千人我不相信,我们的伤亡是四比一,它倒四比一,靠不住。不管怎么样,打痛是打痛了,它的神话破灭了。我们也吃了小亏,总结经验很重要,整个国际战斗经验要总结,战场包括一个班、一个排、一个连、一个团的,要好好总结,教育我们的部队,作为部队的教材。另外,要提高警惕,告诉大家所谓我们吃亏,12日吃了小亏,我们一个营,由于指挥关系被敌人包围,回来了一半,损失了一半,这说明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越是胜利越要谨慎。本来,作战前后保持联络交替掩护,这是军事常识,前后失去联络是指挥错误,也不是放了鸭子,吃了亏。这件事提醒我们,对边界斗争,一句话,苏修亡我之心不死,越南就会软下来?靠不住,还要提高警惕。总结经验,包括提高警惕。第二,打了仗,国际条件有利,提高威望,国内对人民是个振奋,要好好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转移到四个现代化、经济方面来。认真抓,好好抓经济工作,好好抓一下。怎么抓?不多讲了。问题多得很,特别是体制问题,人浮于事,整顿起来抓起来也不容易,得罪很多人。如企业也好,科研机关也好,政治机关非取消不可,发生一批干部转业问题。如用经济办法管理企业,干部升降,用实际成绩考核干部,这就那么容易?很复杂,得罪人,而且这种形式那种形式的抵制,大道理双手赞成,遇到问题拿小道理,切身利益就反对。真正实现三中全会精神,要好好发动,抓经济工作。第三,现在还有很大量的思想工作要做。这一时期发扬民主,我们处理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但是也带来许多问题,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全国取得了安定团结的局面。国际上,中国的名誉比较好,但真正仔细一看,不安定团结的因素多得很,这闹事现象,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不是少了。下乡知识青年、这个那个问题,确有反革命,利用发扬民主破坏安定团结,破坏四个现代化。这里必须坚决地维护毛主席这个伟大旗帜,这是实现安定团结最重要的,也是整个国际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否定毛主席,就是否定新中国,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否定整个历史,后果比赫鲁晓夫还严重,而且是损害中国的威望,我们许多问题要抓粗一点,从大局着眼,不能搞得太细,这一点并没有刹住。我讲了,毛主席不是没有缺点、错误,但比起他的伟大功绩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大字报反对,我愿继续让人反对。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他的思想,我们可能还在黑暗中苦斗。就是改变马克思的一个观点,即农村包围城市、农村根据地包围城市,夺取城市,取得全国胜利,没有这一点行吗?这是谁的?现在有些文章以这样那样方式暗示,不是维护毛主席的旗帜,而是伤害,很不利。这一点不要上当,要告诉人民、党员不要上当。文化大革命的问题先放一放,当前关键是安定团结,一个是要把过去遗留问题处理好,向前看,现在还是向后看,包括报纸宣传机关,有些问题讲不清楚,向前看,没有解决,不向前看有什么希望?要向前看。上海,冲市委,冲的结果怎么样?还是70年代的教训,冲垮了,四个现代化就有希望了?弄得天翻地复还有什么安定团结?所有领导机关精力都对付这个问题,那还有什么四个现代化,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国家的发展还有什么希望?要讲个别与整体的关系问题,眼前与长远的问题,民主要继续发扬,搞民主集中制要坚持,但也要有法制。不守法行吗?讲什么“人权”,为什么不反驳?连外国的人权运动,给卡特写信,拥护他的人权,有人问我,我说,观点不同不谈。帝国主义有什么人权?你在中国看了多少人?讲人权你没资格。我们民主墙有人给卡特写信,要维护人权,为什么不反驳?用活生生事实教训它。有人跑到越南大使馆,这人还不逮捕?反对中越自卫反击战,这还不追究行吗?还有个傅月华,据我了解,捕得完全正确,有人要求释放,国际人权机构要打电报要求释放,我看要公开审判,国际记者参加。我们还是无产阶级专政,要民主总还要守法。现在有些事,如跳舞,正常的我们说可以的,但有那么一些坏分子,女的流氓,为数不多,为什么北京市不把她们统统逮捕起来?或者组织劳动?(热烈鼓掌。)该办的还是得办,否则安定不起来。他理直气壮说损害了人权,出卖情报给苏修使馆的人,现在外国使馆的人都不满意,很多人反映,告诉我们情况,那些人怎么乱搞,还有卖情报的。安定团结的局面,包括惩治这些坏人。不这样,四化没有希望。现在一个叫总结经验,包括提高警惕。仗打完了,全党全民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四化上来,搞经济工作,安定团结的局面,这许多事够我们处理。事情很多,仗打胜了,加重了我们的工作,不是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就讲这么多。
本文来自百度文库,原题为《邓小平1979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的讲话》
揭秘:邓小平为何决定打对越自卫反击战?
第四篇:对越自卫反击战大量绝密照片曝光震撼心灵
对越自卫反击战大量绝密照片曝光震撼心灵
对越自卫反击战大量绝密照片曝光!震撼心灵!2015-03-02中国军人
下图为1979年3月中方军队攻下老山界的瞬间,此刻旗手实际上已经中弹牺牲。
前言:
在纪念中国改革35周年的辉煌时刻,不能忘记曾经有22万中国热血青年,为了国家利益,从广西、云南突进越南境内,付出了不亚于朝鲜战场的惨烈牺牲,攻克越南重镇谅山、老街。
通过这场“自卫还击战”,这些二十岁上下的小伙子,以自己殷红的鲜血为墨,改写了国际政治版图。改革初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纪元。推荐关注微信查找“老兵微刊”。
1979年二三月间的中越战争,完全可以视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之战。我们不能忘记,多少美好的身躯,多少纯净的青春,消逝在近35年财富涌流、物质繁华的前夜。。
改革30年,也是个人和家庭改变命运的大时代,演绎了多少商场暴发、仕途跃迁、学业精进的传奇;可是,我们的民族英雄风华正茂,却仆倒在人生的起跑线……
历史的伤痛不能遗忘,纯净的灵魂不能遗忘。在今天对越自卫还击战35周年纪念之际。
让我们向我伟大的,英雄的,人民子弟兵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并且。。深切的怀念。。推荐关注微信查找“老兵微刊”
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为国捐躯的烈士们!
1979年2月17日,新华社发布声明:
“越南当局无视中国方面的一再警告,最近连续出动武装部队,侵犯中国领土,袭击中国边防人员和边境居民,局势急剧恶化,严重威胁我国边疆的和平和安全。中国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奋起还击。”
顿时,中国人民把揪心的目光投向南疆,多少军属家庭更是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为自己的儿子和兄弟夜半惊魂、虔诚祈祷。
第二天,人民日报在头版刊登新华社前线讯,关于战事只有短短一句话:“战斗在我国广西的龙州、靖西和云南河口、金平地区展开。”对参战人数、主攻方向、战役进展、伤亡情况,均只字未提。“文革”后国内新闻观念比解放战争时期更加保守,战争新闻以防止泄密为最高准则。从当时的人民日报上,无从知晓这些青涩男儿如何一个个剃了光头,照了相,给亲人留下遗言,在军旗下宣誓,喝了首长敬的壮行酒,然后无限留恋地回望北方祖国的方向,心里喊着“再见吧妈妈”,便顶着越军疯狂的炮火,踏上了布满地雷、竹尖陷阱和异族仇恨的征程。据后来披露的史实,实际战况是: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成都军区的9个军、22.5万人,早在1978年12月底就已屯兵广西、云南的中越边境。2月17日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以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4军、第55军和第50军(149师除外)为东线兵团,由许世友上将指挥,从广西方向出击;以第 11军、第13军、14军和第50军149师为西线兵团,由杨得志上将指挥,从云南方向出击。
广西和云南对面,是越南的6个省11个县。中国军人面对的是历经几十年抗法、抗美战争,真正“武装到牙齿”的越南人,军队骁勇善战,老百姓也是全民皆兵,号称“第三大军事强国”。指挥过奠边府战役、大败法军的越南国防部长武元甲有一句名言:
“全世界每一分钟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一百,一千,一万,成千上万的人的死亡,为了革命与国家的统一,即使他们是我们的同胞,也算不得什么。”
越南军民如此好勇斗狠,而中国刚刚经历了“文革”内乱,军队缺乏作战训练,参谋人员老化,作战装备捉襟见肘,连钢盔都无法做到人手一顶!越军士兵普遍装备苏制AK冲锋枪,而我军士兵还在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军工生产质量得不到保证,手榴弹扔过去不爆炸,冲锋枪开两下就卡壳,甚至炮弹在炮膛里爆炸,这类情节在越战小说和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曾经引起过观众极大的愤怒和无奈。因为废除了军衔制,一旦本作战单元首长牺牲,立刻群龙无首。后勤保障跟不上,战场伤员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率高。
中越双方都不想让战争升级,没有动用空军,因此陆军的厮杀更加血腥。“自卫还击战”的战场上,年轻的中国军人无所凭借,只能靠人海战术,拼勇敢,拼牺牲。1979年西方媒体广泛议论的一个现象,直到人民日报1984年发表昆明军区作家彭荆风的通讯《猛士守南疆》,才第一次承认:在中越战争中,使用了人肉“排雷手”。当部队闯进雷区、进攻受阻时,彝族班长安忠文从容地吩咐战士说:
“前边是雷场,不要靠近我!”然后纵身滚向那片雷区,压发雷、绊发雷一颗接一颗爆炸了。他右手被炸断了,仍然咬住牙往前滚;两眼炸瞎了,他还在用血肉模糊的身子向前滚……
彭荆风说:像这样明知是死,为了胜利而又不畏死的勇士,在这次反击战中随处可见。
西方记者猜测说,这些以身蹚雷的中国军人,可能是被迫服从上级命令。彭荆风在战场上发现,西方人道主义小白脸们,完全低估了东方的人格境界!在者阴山下的救护所,彭荆风遇见了刚抬下来的战士刘易富,他只身排除了二十多枚地雷,身中36块弹片!
“医护人员为他换下那身满是泥浆和血污的衣裤时,发现他口袋里已身无分文,只有一张寄回家的16元汇款收据。人们明白了,这又是一位准备以身殉国的勇士!”
据互联网上昆明军区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总结材料,从2月17日开战至3月16日撤军完毕,广西、云南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 14800多人。2月17日至2月27日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击毙越军37000人。实际伤亡人数可能还要大得多!
1979年一战后,又延续了十年的边境拉锯战,牺牲了无数中华好儿男。长达13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中方一侧,至少有14个县市建有专门的对越“自卫还击战”烈士陵园。由西向东,依次是云南的金平、蒙自、屏边、河口、马关、麻栗坡、西畴、富宁,广西的那坡、靖西、龙州、凭祥、宁明、防城。建设最早(1979年2月)、也最著名的麻栗坡烈士陵园,安葬着十年中越战争中的937名烈士,邓小平亲自题词。
博主那代大学生都记得19岁的傣族小战士岩龙,记得那个吹得一口优美竹笛但汉语说得不好的英俊小伙子。人民日报1979年4月9日发表过新华社记者李耐因和张立合作采写的长篇通讯《他为祖国献青春》。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只身潜入敌人侧后,歼敌20名,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在攻打朗多时中弹牺牲。
在 1979年,岩龙的名字,响亮程度相当于后来的赖宁、今天的周杰伦。博主记得,新华社原稿中提到,岩龙在西双版纳家乡已经交了女朋友,李耐因捧读烈士遗物,感慨那叠遗留的书信中不知道有没有那个美丽姑娘的来信。在社会风气保守的七十年代末,人民日报编辑部可能担心有宣扬“早恋”之嫌,删掉了这个情节。无论如何,一条19岁的鲜活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
通讯写道: “刚刚拐过一个山嘴,一丛树林中射出一梭罪恶的子弹,其中两颗穿过岩龙的胸膛。在他后面的班长看见他倒下来,又慢慢地抬起头,向着北方——祖国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不动了。”岁,对于亲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年轻人来说,是什么概念呢?张朝阳19岁时在清华大学念物理,丁磊19岁时在电子科技大学念通讯技术,毕业后经过一番努力,分别创办搜狐、网易,成为中国新兴的IT界领军人物。马云19岁那年第二次走进高考的考场,数学只得了19分,只好开始打工,蹬三轮车送杂志;但在市场机会极其丰裕的改革年代,马云最终还是上了大学,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并购雅虎中国,大器晚成。岩龙这样的英雄,囿于家庭出身,即使死里逃生,即使数学成绩高于马云,恐怕也很难像丁磊那样得风气之先而成为北京电信前100个用户之一,难以在IT界弄潮;
但岩龙或者别的什么英雄,如果天假以年,像国美电器老板黄光裕那样初中没毕业,走南闯北做点小买卖,抓住机会发展壮大,最终闯进胡润财富榜也未可知。就算不能成名成家,也可以尽情消受改革开放年代的消费时尚和社会自由度。要知道,1979年的中国,连穿一件花格子衬衫也像今天的裸奔一样惊世骇俗,越战一代青年基本未婚,绝大多数没有恋爱经历,还没来得及品尝人生的甘美就匆匆而去。
1979年,正是“我劝天公重抖索,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新时代开端。中越开战前,高考恢复了两届,有1160万人走进考场,才俊起蒿莱;默许“知识青年” 回城的“国务院六条”刚刚颁布,上千万被耽误的男女哭着喊着回到城市,在勉强争取到的一份卑微岗位上卧薪尝胆,一边工作一边上夜校自学,若干年后将成为城市的栋梁;大批被整肃的干部子女随着父母冤案的平反,重新获得一份丰裕的发展资源,未来的日子可望纵横天下。在整整一代年轻的和不甘年华老去的人们摩拳擦掌,准备在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一显身手的时候,这些年轻的士兵听从政府和国家的召唤,昂首冲向了南疆边陲,明知此行很可能有去无回。
他们大都来自农村,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在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来自沂蒙山区的烈士梁三喜临终前没来得及说完的一句话,不是像传统革命电影所描写的那样申请入党,而是提示战友注意自己左胸口袋里一张血染的纸条,上面写着: 我的欠帐单
借:本连司务长120元 借:团部刘参谋70元 借:团后勤王处长40元 借:营孙副政教50元 ……
在这张欠帐单上,密密麻麻写着17个人的名字,欠帐总额是620元。这个催人泪下的细节,绝不是李存葆闭门造车,当时的烈士普遍家境贫寒。人民日报发表的岩龙通讯中特意写出,岩龙的遗物里洗得干干净净的军衣破损处不少,都是小伙子自己缝补的,针脚是那么细密;裂缝的旧胶鞋补着补钉,看得出已经修理过不止一次了。
活着的英雄,由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留在部队很难被推荐考上军校,军队在战后停止了从优秀士兵中大规模选拔军官的做法,因此对越作战的英雄今天在部队的官阶普遍不算很高;回到地方,虽然不少人被照顾进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工作,但在步入中年后遭遇国企改革,缺少创业技能,凄然下岗。因伤残疾的,可能陷入绝对贫困,留下一个个不忍卒读的故事。。。。
人民日报1990年2月9日发表周良沛散文《生命立体的造型——读<麻栗坡烈士陵园诗抄>》,以党报文字罕见的坦率、以悼念文章罕见的诚实,动情又含蓄地叩问1979、叩问历史:
“不论他们生前有多么大的抱负,身后有多少遗憾,他们都从容地义无反顾地走了。身后的光荣,他们丝毫也不可能知道;生前战事的胜败,都得承担责任;不知死的光荣,却知生的伸屈。”
“永远沉默在这里,多数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啊,他们过早地去了,留下在人们心头的,是惋惜、悲恸,留在史册上的,是写满天地的惊叹号。他们,有的在敌营杀进打出,如同神兵;有的多处负伤,腿折手断也不下火线,肠子打出来了,捂住肚子还甩手榴弹;有的与敌人拚刺格斗,滚下山涧,与敌同尽,在湿热的边境,找到的遗体已腐烂得抓拿不起来,只有我们知道他的那颗头颅,那颗心……。
“他们,并没有全葬在这里,但这是他们共同的碑;安息于此的,并不是每位都授予了英雄称号,但他们每一位都是这英雄集体中响当当的英雄。他们恋生,有的甚至有过死的恐惧,可是在需要献出生命时,在分秒之间,在一步之差时,没有犹豫,没有豪言,可能有遗憾,却不会有悔恨,知任重而心事重重,尽本分而坦荡无羁。神圣、纯净得如同一位初生的婴儿那样地去了。不同的姓氏,不同的民族,来自不同的地方,都成了麻栗坡人,是麻栗坡永久的居民。”
改革30年来,几乎所有社会群体都从改革开放中受益,不同的只是受益的多寡;但我们不能忘了,有一个群体属于绝对受损!他们就是中越战争的烈士和大部分英雄,特别是伤残退役的英雄,以及他们的亲属特别是遗属!在执政党宣示“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首先应该想起他们!
当每年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时候,别忘了离我们这代人最近的一场战争!是这场“自卫还击战”,为近30年“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的华厦埋下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石。如果说当年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曾被称为“最可爱的人”,那么毋庸置疑,这些1979的战士们就是我们这一代“最可爱的人”!
流血牺牲在跳舞赚钱年代。。
置身“风萧萧易水寒”的燕赵不毛之地,荆轲、聂政身无长物,单刀赴会,生不足惜,死不足惧,自是一番壮怀激烈。但假如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钱塘江畔,在“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的一派升平中,抛弃了人生的良辰美景,葬送了青春的姹紫嫣红,远赴绝地从容就义,需要怎样的坚忍?
1979年初的中国,处在从毛泽东的革命时代到邓小平的消费社会转折点上。多年政治运动的风声鹤唳渐渐远去,计划经济板结了的社会“大地微微暖气吹”,前方烟柳画桥在望,私欲情欲都在蠢蠢欲动。
年轻人用自家或朋友的单卡收音机,偷偷地欣赏邓丽君“何日君再来”的“靡靡之音”;在日本宽银幕电影《追捕》中,痴痴地看着冷面硬汉杜丘和长发美女真由美相拥驰骋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被浑厚男低音主题曲“啦呀啦”唱得心旌荡漾。杜丘的风衣、鸭舌帽,后来又加上美国肥皂剧《大西洋底来的人》里的蛤蟆镜,以及喇叭裤、大鬓角,成为男孩子的扮酷行头。在中国社会世俗化的进程中,一种新的人生观发芽生长,它回归常识,正如意大利文艺复兴作家薄伽丘《十日谈》中译本前言——《幸福在人间》。
幸福不在某个虚无缥缈或者鼓动人民自相残杀的未来天国,幸福就在人间,就在于人民吃得好穿得好;后来还有人补充一句,幸福就在床笫之间。
1980年上映的电影《庐山恋》,女主角张瑜竟然换了43套时装,可以想见那个年代追求时尚和渴望物质享受到了夸张的程度。然而,直到80年代中后期,还有另一
些中国年轻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以一个班、半个班甚至单兵为单位,长年驻守在一种叫做“猫耳洞”的狭小工事里,在生存极限下跟越南人展开边境拉锯战。
猫耳洞,一种类似猫耳朵的石灰岩溶洞,石质坚硬,炮火奈何它不得,因而成为中越两军边境对峙中前沿士兵的藏身洞。据人民日报记者罗自苏对单兵猫耳洞的描述,“猫耳洞”通常高不过一米,宽不盈两尺,人不能站立其间,不能躺下休息,只能抱枪蹲坐,经常一蹲就是3个月!
亚热带的雨季,天气闷热得使人透不过气来。山林中蚊蚋成群,一咬一个包,皮破后流出脓水。洞内人的汗酸味,食物的馊味,粪便的骚味,老鼠的腥味,煤油的刺鼻味,火药味,还有各种说不清的霉烂味,令人窒息。洞里阴暗潮湿,有的战士身体关节痛得没办法,只能用拳头砸,一直砸得关节发热为止。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战士罗奇中,退伍后1986年成为云南河口县民政局职工,担任“水头烈士陵园”管理員。这座陵园有358座坟茔,安葬的都是1979年“自卫还击战”中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
二十多年来,7000多个日夜,罗奇中穿着一身旧军装,吹起清晨的起床号。携老妻在陵园大門前一间小屋里安家的老罗,自費买來扩音设备,在陵园里安裝了喇叭。
大白天,老罗用喇叭喊叫军队操练的番号和口号,还不时会播放枪炮声和喊杀声的录音。晚上,喇叭又会准时响起熄灯号,伴随着老罗的报告声:
“熄灯就寝。今晚哨兵——罗奇中!”
面对358位花样年华的战友,逢年过节,老罗都要給他們进香烧纸,点上一支香烟,絮絮叨叨地安慰他們几句。罗奇中对记者解释说:
“他們都是生龙活虎的年轻战士,我不能让他們太寂寞。”历史的伤痛不能遗忘,纯净的灵魂不能遗忘。对越自卫还击战35周年祭。。
深切的怀念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们~~
第五篇:纪念对越自卫反击战三十五周年——参观龙州烈士陵园有感
2014年2月16日,对于我来说是刚刚回龙州的第二天,再过一天,即2月17号就是我结束休假开始上班的时候了。2月17日,这个日子赶得很巧,三十五年前,同样是在龙州,一批批年轻的战士来到了这座南疆古城,他们紧握着钢枪,冒着敌人的炮火,把自己的汗水、鲜血、生命留在这一片土地上。
还是在一月份的时候,那时刚刚放假,在网上和大学同学聊天时,无意中说起了龙州的风景,那时虽然到龙州几个月了,但真正涉足的地方很少。那天鬼使神差的我在网上查到了龙州烈士陵园,而此前竟然一无所知,对于一个崇尚英雄的人来说确实是很可笑的。
或许在清明节时去烈士陵园祭拜更好一些,但是我已经等不及了,在放假之前我就已经决定了:早到一天,去烈士陵园。2月15日,拖着疲惫的身躯的我回来了,简单的收拾一下寝室后,身子困软得像棉花似的,什么都懒得理,懒到连自己的床铺也不收拾了,直到睡觉前才想起整理。就这样,浑浑噩噩的一天过去了。
2014年2月16日早上,天气并不是很好,下着毛毛细雨,此前已经计划好去龙州烈士陵园的却被这毛毛细雨打断,觉得可能会错过。快到中午时,天色虽然还是阴着的,但如丝的细雨已经停了,我看了看天色,没有做午饭,喝了点昨晚剩下的稀粥就出去了。
陵园离我的单位并不是很远,走路的话大概一个多小时。我骑着朋友的自行车,沿着前一晚在网上查询好的路线前进。空气还是很湿润的,不时地飘来几滴微小的水滴。刚出发时的路面有些坑洼,很不好走,但不久就到了平整的公路。出了县城,车辆明显减少了,偶尔会有几辆运甘蔗的卡车经过。道路并不是很宽,虽然此时还是冬季,但龙州并没有那样萧索,放眼望去,远山还是一片翠绿。可能是许久不锻炼的缘故,或者是公路上坡太多,骑了没有多久就觉得两条腿没有力气了,而且还伴随着酸痛。“目的地在哪里呢?”我想着,甚至怀疑自己走错了路。正踌躇时,柳暗花明,当蹬上一处上坡时,忽然远远的看到几个大字,由于离得太远,字迹模糊不清,但心却想着:“应该是!”字迹越来越清楚,和心中所期望的一样,它正是我慕名已久的龙州烈士陵园。
陵园位于上龙乡弄平村弄平屯,右侧靠近公路,三面都是田地,通往陵园的路是一个上坡,很不平整,骑上去很吃力。我下了自行车,推车往上走时,突然听见一声声清脆的鞭炮响,“谁家有喜庆的事吗?”我想着。其实这么想是很愚蠢的,谁家的喜事会办到烈士陵园呢?到了门口,就看到一片灰色的烟雾,紧接着就是那熟悉的火药味,记忆中陵园里放鞭炮,似乎是很不礼貌的。陵园的大门类似于门楼,门的两边放置着两个威武的石狮子,很有气势,对于长眠在此的英烈来说,是应该有两个庄严的守护者。我把自行车停在门前,走进陵园,鞭炮的烟尘刚刚散去,但是不久不知从哪里又传来鞭炮声,声音着实刺耳。
首先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高大的纪念碑,碑顶部是一位战士雕像,右手持枪,左手握拳,右脚踏在石头上,眼睛目视着前方,似乎是在藐视敌人,雕像威严耸立,战士英姿飒爽。雕像的下面书写着八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体两侧各有一个浮雕,分别是冲锋的战士和踊跃支前的民兵。大字的旁边有一个蓝色的花圈,应该是刚献上不久,纪念碑前方是一个大香炉,香烟笼罩,祭奠着英勇的忠魂。
简单的看了一下碑后面的碑志,这座陵园里不仅仅长眠着在反击战中逝去的先烈,还长眠着在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乃至和平时期献身的勇士们。陵园内安葬2008名烈士,对越自卫还击战牺牲的占了很大一部分,一共有1879名。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世界各地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欧亚大陆的东侧,在中国南疆,当年的友好邻邦成为了我们的敌人,东起广西凭祥,西到云南金平,在长达1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许多人就长眠在了龙州这片土地上。从墓碑上写着的烈士的生平上可以知道,有的在战争的第一天就倒下了,还有的倒了战争的最后一天,他们再也没有机会继续冲锋了。
陵园里的环境很不错,比较清幽。垂柏长青,小树点缀,配上鸟儿的悦耳歌声,的确是很适合烈士在此安葬。烈士墓区分为四区,每区烈士墓排列整齐有序,墓碑都是躺着放的,红色花岗岩的碑面,最上面嵌着一个红色五角星,烈士的名字、籍贯、生平都写在上面,简单而又让人沉思,这里埋葬着来自广东、湖南、贵州、四川、辽宁、黑龙江等全国二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越反击战牺牲的烈士,最大的51岁,最小的只有17岁。他们大多数都很年轻,牺牲时的年纪大都在19—24岁,他们入伍的时间都很短,两年的,一年的,三个月的,有的入伍仅仅只有一个月。除了这些战士,还有很多支前民兵也在此安静的睡着。他们都是英雄,都为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信仰奉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想到这里,更加心痛这些年轻的烈士了,他们也有父母、妻儿、兄弟、姐妹,却早早的告别他们倒在了冰冷的土地上,在他们牺牲的那一刻会不会想到和亲人告别时的情景呢?可以想象得出,在接到阵亡通知书时他们的亲人是什么样的表情,父母失去了儿女,妻子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同龄人送同龄人,年幼人送年长人,能有什么比这个还要悲伤、痛心呢?谁会代替他们为自己白发苍苍的父母膝前尽孝呢?还有,那些在战争中受伤致残的人现在的境况如何呢?这些人都是英雄,我们都不该遗忘他们!
我不知道这些烈士是否都有子女,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他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了,站在父亲的墓碑前,他们会想对逝去的父亲说些什么呢?我也不知道他们的父母是否都健在,是否都曾来此看望他们的孩子,也许有很多人来不了了。请那些没有人来祭奠的烈士不要心酸,我觉得我可以代替他们来看望、祭拜你们,因为我也是你们的亲人,毕竟我们的祖先把我们紧紧地联在了一起,共同住在了一个名为“中国”的家里,血浓于水,根叶相连。你们永远都不会醒来了,只有那一个个不朽的名字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不管是长眠的英雄还是健在的英雄,历史会永远的记住你们。
大部分的墓碑都没有照片,不知道英烈的容貌,有的墓碑上没有名字,只有籍贯,有的只有名字,没有生平,看得让人心酸。刚进陵园时只觉得十分冷清,来这里的人很少,三三两两的,或许是没有到清明节的缘故。在众多的墓碑中,看到了两个黑龙江籍的烈士,只不过两个人的墓碑并不在一起,一个是来自齐齐哈尔克东县的王筱平,还有一个是哈尔滨呼兰县的陈德华,我顿时心头一震,在陈德华的墓碑前蹲了下来,作为一个在呼兰出生、长大的我来说对这个名字很陌生,只知道萧红是呼兰的骄傲,却不知道还有一位远在千里之外孤零零长眠的英雄。一个洋溢着青春气息,前途光明的小伙子,告别挚爱的父母亲人,把自己永远的留在了祖国的南疆,牺牲的时候仅仅20岁。我不知道他来自呼兰哪里,十年前,呼兰撤县立区,我家那里被划归到新成立的松北区,现在听说又要重新划回呼兰,不管消息是否准确,至少作为曾经的同乡,也该代表一下他的家乡祭奠他。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的看着墓碑上的字,碑面落满了灰尘,我想把它擦干净,但是搜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只有一张超市的购物小票,还没有我的手掌长,无奈之下只好用那张小票擦拭,小票并不能把整个墓碑擦干净,只能心里说着:“对不起,请别介意。”
整个墓区并不是平坦的,而是类似于阶梯状,当看望完了这个墓区的烈士,继续下一个墓区时,两个墓区上下差了一米多高,我从小好动,长大也是如此,从来没有改正过,正想按以前的方式从上面跳下去,准备要跳的时候,刚好看到旁边不远有一处台阶,想了几秒钟后,害怕跳下发出的声响会打破这寂静的氛围而惊扰到烈士,最终从台阶走下去了。走在墓碑群中,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看到有的墓碑前插着香,摆着酒,才想起自己是空手而来,一枝香、一朵花甚至是一瓶水都没有带,觉得十分愧疚,能做的只是把碑前的垃圾捡了。更内疚的是,在另一墓区看到一座落上了鸟粪的墓碑,鸟粪已经干了,紧紧地粘在碑面上,小票早已经用完扔掉了,身上哪怕是连指甲大的纸片都没有了,只能用石块轻轻地刮,随后吹干净。忘记带纸,成为了我最后悔的一件事。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对于我来说并不是很陌生,至少在小学时已经或多或少的了解到一些了,长大了,了解的东西自然也就多了,大学时期看过的《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黑豹突击队》等都有这些有关。然而,去年来到龙州时,我才知道这里曾经是当年越战的战场,而这之前在我的大脑里还是一片空白,只能说自己太浅薄了,而且关于那场战争有些直到现在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广义的说,中越战争是从1979年至1990年,这十一年间在中国和越南在边境线上的一系列军事冲突。中国和越南,最多的还是战争,1974年和当时的南越进行西沙海战,1979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1984—1990年的两山轮战,1988年的赤瓜礁海战。当一国总想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却丝毫不顾及甚至是损害到邻国的利益,只能吞下自己种的苦果了。
三十五年前,那时我还没有出生,我的父亲还是一个只有19岁的小伙子,时间催人老,现在父亲已经54岁了,今年恰好又是我的本命年,还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24岁了,小时候总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等慢慢的长大了,又觉得时间像是在高速路上疾驰的汽车,转眼间就已经飞快的从眼前逝去了。19-24岁,处在这个年龄段的我还在上大学,19岁刚走进大学校园,那时候还不知道理想是什么,总是看一步,走一步,没事的时候和同学喝酒、聊天,或者上网、逛街,等到到毕业时才惊觉已经到了挑起生活重担的时候了,如今已经24了,对于以后如何打算还是处于彷徨阶段,而那些人,却带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信念与凶残的豺狼拼斗。和他们相比,就会发现自己矮了一大截。想起《凯旋在子夜》片头的那句话:“朋友,我们是同龄人,是经历坎坷的一代人。从盲目的狂热到痛苦的清醒,这是我们昨天的写照,然而昨天毕竟已经过去了,我们面对的是今天和明天!朋友,你没有信心吗?你缺乏勇气吗?那么请你和我们一起到那硝烟弥漫的南疆,看看我们同龄人的身影吧!”或许这句话就是一针强心剂,它永远不会过时,因为我们还年轻,还有许许多多的同龄人,“这世界属于你,只因为你年轻!”
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那一身身的绿军装组成了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历史的尘埃永远不会湮没这些英雄,他们的肩星永远不会褪色,发出的光芒也会比金子还要耀眼,战争时期需要他们,和平时期更需要他们。如今硝烟散尽,边境上不再有厮杀声和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了,和平,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渴望的,没有人会喜欢生活在充满鲜血的地狱里,没有人会喜欢每天用恐惧的眼神来注视着落山的夕阳,毕竟我们要生活下去,为自己的父母、朋友、亲属、妻儿担起责任。当某一天你早上起来,发现四周全是刀光剑影的无情厮杀时,还会兴致勃勃的讨论着昨天的饭菜是否可口吗?心中所期望的和平当然是永久的和平,但绝对不是妥协下的和平,丧失尊严求得的一时苟安只会让烈士的鲜血白流,让他们的功绩化为云烟。如果纸醉金迷,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贪图享乐而不居安思危,那么战争的车轮会从你脆弱的身躯上无情的碾压过去。国人不奋,必有恒忧!参观完毕,我也该走了,手里的手机留下了几张相片,这些相片承载着太多的辛酸,太多的泪水。也许是季节的缘故,冬天,尤其是伴随着的阴雨天,带给人的寒冷使得心情不免悲凉。或许等到春暖花开,鸟儿奏歌,阳光明媚,给烈士创造出一个美丽的环境时,心情才会稍稍好受一些。临走之前还想做些什么,先天的一副破锣嗓子不可能唱出带调子的歌曲,只好用手机放一首二十多年前的歌曲——《血染的风采》,同时朝墓地鞠了一躬。想来想去,这首歌是最合适献给英雄们的,声音不是很大,但愿他们在天国能听见。“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再一次走到纪念碑前,香炉里的未烧完的香还在散着烟,那里并不全是香,还有用香烟代替的,平时不怎么抽烟,自然也没有烟可以点。我看着那“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沉默了一会,又弯下腰深深的鞠了一躬„„
谨以此文,献给用汗水,用鲜血,用生命捍卫共和国尊严的勇士们!
2014年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