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理想超越“摩天大楼”——解放军体育学院与时俱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纪事
让理想超越“摩天大楼”——解放军体育学院与时俱进培养高素质人才纪事
●孙学富 本报特约记者 张彦中 本报记者 刘兴安
编者按 解放军体育学院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用先进的思想教育学员,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员,不断帮助他们校正人生的路标,培养出一大批立志戍边、献身国防的优秀人才,他们的经验值得称道。
江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青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也是人民军队的未来。加强对广大军校学员的培养教育,使他们真正成为适应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最重要的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广大青年学员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抵御各种腐朽思想文化和错误思潮的影响、冲击。这样,他们才能始终牢记人民军队的宗旨,保持我军的政治本色,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的指挥。
“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距离毕业分配还有两个多月,处在摩天大楼层层“包裹”之中的解放军广州体育学院,早就涌动起一股股“戍边热”。全院398名毕业学员,人人向党组织递交决心书,要求到艰苦地区建功立业,书写壮美的人生答卷。
398名毕业学员,443份戍边申请书;戍边“擂台”上,学员们个个都喊“只要有一个名额,那就该给我”
4月25日,一个普通的日子。在广州的标志性建筑、83层高的“中信大厦”附近,两场风格迥异的“人才招聘大战”不约而同展开。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头羊,广东始终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优秀人才。在华南地区最大的人才市场———中国南方人才市场,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求职者蜂拥而来,其中绝大多数是大学生。据了解,仅4月25日这一天,来此求职的各地大学生就不下万人。
就在这同一天,与南方人才市场相隔百余米的解放军体育学院,通信系29队 120名毕业学员却在为争取进藏名额而摆起了戍边“擂台”———“入藏招标会”,全队学员共同约定:谁的理由充分谁去。
父母均在深圳工作的学员杨一帆抢先登台,他宣称:“我在高原抗缺氧训练中,一直保持着队里的最好成绩。又是全队第一个写进藏申请书的,应该优先让我去!”四川籍学员李长荣也不甘示弱:“我不仅精通本专业,还选修了其它专业,英语过了六级,是边防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甘肃籍学员贺亚军的理由更特殊:“在我最需要关怀的时候,队党支部和全体战友给予了我无私的爱。面临毕业,该是我报答党的时候了!”
10名登台的学员,个个理由十足,人人都喊“只要有一个名额,那就该给我。”
先后多次组织毕业分配工作的体育学院院长张训才告诉记者:每年毕业分配,对学院的各级领导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面对学员们“好男儿志在四方,男子汉何惧艰苦”的铮铮誓言,面对家长们“儿子是党和国家用重金培养出来的,只有服从分配的义务,没有挑三拣四的权力”的诚恳表态,不让谁去都很难。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今年毕业的398名学员,目前共写戍边申请443份,最多的一人写了5份。
来自河西走廊的13队学员袁勤,是该队第一个申请赴雪域高原的学员。为了实现戍边的愿望,他绞尽脑汁,用一腔真情去打动领导、打动父母。
小袁的父亲是一位转业军人,曾在西部边陲服役多年,当初送儿子上军体院,就是想让儿子毕业后留在广州。为了说服父母,去年寒假,袁勤特意向教导员借了一笔钱作“旅行费”,大年初三陪着父亲千里迢迢赶赴新疆边防的一个哨所,让父亲看今日边防的变化,请官兵向父亲介绍戍边事迹,带着父亲去烈士陵园瞻仰长眠在那里的200多位戍边烈士……几天后,父亲含泪答应了他的戍边请求。
80%的新学员冲着摩天大楼而来,100%的毕业学员争向高原边防而去;当年曾闹过退学的学员,如今成了优秀带兵人
在开放的繁华都市学习、生活几年,毕业时却争着、抢着去西藏、新疆,这让许多羊城人难以想象。然而,同样让人想象不到的是,这些学员当初却是奔着广州的摩天大楼而来的。
“刚入学时,我半年之内写了3份退学报告;临毕业时,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去雪域高原戍边。”如今已是西藏阿里军分区副参谋长的付海顺,在电话中向记者描述了那段难忘的日子。
付海顺入学前就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1988年以高于全国重点高校录取分数线13分的成绩,怀着对广州的憧憬报考了军体院。他满以为这里经济发达,开放自由,是“淘金者”的乐园。入校后的现实击碎了他的梦想,墙内、墙外反差巨大。困惑之中,他想到了退学。于是,一连写了3份退学报告,并故意考试不及格,千方百计“创造”退学的“条件”。
这种现象绝非个别。进一步的调查表明,约有80%以上的新学员报考军体院就是奔着“广州”而来的,他们所向往的实际是羊城的摩天大楼。
面对付海顺的退学申请和新学员入学动机的调查报告,全院上下为之震惊。如何在摩天大楼的环绕中留住人、拴住心?如何使学员们的理想超越摩天大楼?经过深入调研、精心准备,学院党委决定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学员头脑,打牢学员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引导学员走好人生的关键步伐。
针对入学动机多样化的倾向,强化军队职能意识,引导学员确立从军报国的人生追求;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物质利益的倾向,强化军人的价值意识,帮助学员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针对留恋都市生活的倾向,强化卫国戍边意识,帮助学员树立到边疆、基层艰苦奋斗的坚定志向;针对羡慕地方大学生“自由择业 ”的倾向,强化军人的纪律意识,培养学员自觉服从军队建设需要的崇高境界。
从学员入学的第一天起,他们就抓以“爱党、爱国、爱军、爱校、爱专业” 为主题的“五爱”教育;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建立了26个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组织学员到中山纪念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等地接受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组织学员到深圳等地参观学习,感受改革开放的气息,坚定学员用戍边行动实践“三个代表”的决心。学院还以历届毕业学员在边疆建功立业的模范事迹为素材,摄制了20多个电视专题片,激励学员自觉献身国防事业。
一次次生动形象的教育,净化了学员的思想,激发了他们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情。付海顺在重新校正人生坐标后,主动收回退学报告,挥毫写下“金戈铁马,精忠报国”的条幅,奔赴阿里高原,在生命禁区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
与付海顺一样,那些刚入校时想退学、闹退学的学员,到毕业时,个个主动向组织申请去西藏、去新疆、去海岛,在戍边的征途上屡创佳绩。据对3127名毕业学员的跟踪调查,其中有87%担任了军政主官,80%以上光荣立功,有6人获得大军区以上荣誉称号。
一个优秀毕业学员,就是一根“标杆”;他们怀着建功边防的志向,在雪域高原带出了上百个先进基层单位
从摩天大楼林立的南国都市,来到高寒缺氧的西部高原,每一位毕业学员都要随时准备经受种种难以想象的考验。
通信系学员侯继亮,1997年毕业后来到西藏军区仅有3名战士的某机务站任职。1999年5月,他年轻的妻子来高原探亲时,被高原急性肺水肿无情地夺去了生命。侯继亮忍着巨大悲痛,将妻子的骨灰和刚断奶的孩子送回家乡,3天后又毅然返回高原。
学院领导得知他的情况后,曾专程赴西藏接他回广州的母校工作,但他却平静地回答:“有多少边防军人献身西藏,有多少军人妻子和孩子泪洒边关。我既然选择了西藏,选择了边防军人这个职业,就会克服困难,一如既往地履行职责,干好这份真正属于边防军人的事业。”在2000年中央电视台的“八一”晚会上,侯继亮受到江主席的亲切接见,他扎根边疆、献身国防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亿万观众。
96级学员黄维平,毕业后来到西藏军区某部任通信排长。他一到职,就带领全排战士在海拔4500多米的无人区连续征战两个多月。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嚼一把草根,一壶水、一袋干粮维持好几天。就这样,黄维平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体能,带领全排圆满完成了任务,荣立集体二等功。
据来自西藏军区的统计:自1983年以来,他们先后接收军体院的139名毕业学员,除几名学员考上研究生到内地深造外,目前有130名学员在西藏扎下了根。尤其令人振奋的是,这些学员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带出了上百个先进基层单位,人人立功受奖。为了造就适应边防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多年来,军体院党委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他们围绕“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军人体能的要求”、“军人体能素质与战斗力”等数十个问题展开科研攻关,成功研制了抗眩晕体操、抗缺氧体操、抗眩晕计算机智能系统、军人心理承受能力模拟训练系统等一大批部队急需的新型辅助训练手段和器材,使学员在高原、高寒气候环境里的抗晕眩、抗疲劳和野战生存能力明显提高,为毕业学员到西藏、新疆等艰苦地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