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业作业
昌邑市林业生产中的问题及建议
Z20100071 李健
昌邑市自古以载槐、柳、泡桐、毛白杨、榆、楸、椿、桃、李、梨、枣、石榴、杏等乡土数种为主。建国以后,先后引进了加拿大杨、北京杨、苹果等树木,并从青岛引进了雪松、桧柏等观赏树木。主要用材林有槐树、刺槐、柳、泡桐、加拿大杨、简阳、太青杨、北京杨、意大利杨、毛白杨、白榆、楸树、樗树,还有乡椿、梓树等。主要经济林有梨树、桃树、杏树、苹果树、柿子树、葡萄树、樱桃树、栗树、枣树、山楂树、银杏等。观赏树有雪松、侧柏、吹柳、悬铃木、冬青等。
昌邑市土地总面积18.122万公顷(海拔±100M以上土地),人均占地4.01亩,占潍坊市土地总面积的10.3%,其中耕地面积8.73万公顷,占全市土地的48.2%,园地面积0.48万公顷,林地面积0.20万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26万公顷,交通拥地面积0.55万公顷,水域面积4.04万公顷,未利用土地0.87万公顷。土地利用率达95.2%,高于潍坊89.3%的水平。
目前,昌邑全市各类苗木已发展到10万亩,其中园林绿化苗木6万多亩,产品涵盖了乔木类、灌木类、地被类、藤本类、竹类、水生类、草本类等,品种达到400多个,各类苗木存量近2亿株,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规模大、品种全、市场广,使昌邑成为江北最大的优质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区和名副其实的交易集散中心,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宿根地被植物研究培育基地和观赏类树种培育基地。2005年6月,昌邑市被国家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命名为“中国北方苗木基地”。成为继“中国丝绸之乡”、“中国印染名城”、“华侨之乡”之后的又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围绕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优质园林绿化苗木基地,市委、市政府从基础性工作入手,多措并举,推进了苗木产业的规模扩大,档次提升和效益提高。
从2001年开始发展苗木生产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全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并结合昌邑的区位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建设“北方苗木大市”决策,专门成立了产业领导小组,在土地流转、资金扶持、水电供应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民营企业企业和外地大户到昌邑投资,为苗木业的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苗木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又因势利导,组织广大种植户成立了苗木协会,对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苗木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民营大户有资金、善经营、营销能力强,民营苗木大户率先发展起来,能够较好地带动千家万户的发展。因此,在发展苗木生产中,把扶持和鼓励苗木大户、膨胀规模作为重点来抓,收到明显成效。目前在全市从事苗木产业的有1500多家,其中100亩以上的大户就有40多家,500亩以上的大户两家。全市所有苗木,民营大户种植的有7万多亩,占苗木总面积的70%。2006后有两家企业被评为“全国十佳苗圃”,一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十佳苗圃”。潍坊金丝达苗木有限公司几年来投资2000多万元,发展苗木1万多亩,成为山东省第一大苗木种植业户。
新时期,在全国大中城市绿化要求生物种类和景观多样化的形势下,积极引导苗木生产企业引进、开发新优树种和品种,培育大规格、高标准苗木。使全市苗木的品种结构、苗龄结构不断优化。近几年,在进一步巩固白腊、樱花、黄金槐、法桐、国槐、七叶树等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又引进并大规模种植了复叶槭、女贞等100多个新优绿化树种。目前,全市近2亿株绿化苗木中,绿化乔、灌苗木占八成以上,特别是大规格苗木出圃率不断提高,市场旺销,供不应求。坚持科学规划,区域化种植,形成了北部以耐盐碱树种为主,中部以城市绿化树种为主,南部以速生林树种为主的“三带六区”发展格局。其中,中部绿化苗木按照沿交通干线集中开发的原则,将206、309国道和下小路两侧作为发展苗木生产的重点区域,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优先照顾,鼓励其积极发展,形成规模。目前沿国道、省道的苗木面积有4万多亩,占全市苗木总面积的40%以上。这种沿交通干线集中发展的模式,既有景观效果、生态效益和规模效应,又便于统一管理和调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比较明显。虽然昌邑市林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都制约着林业的进一步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林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基础薄弱,林业产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主导产业的优势不明显,名牌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林业产业现在仍以粗放式分散经营为主,缺少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力水平较低,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贡献不大。
(二)林业改革的配套措施尚需及时跟进。随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明晰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充分调动了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林权制度改革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适应林地、林木合理经营和流转的需要,缺少森林资源评估、林权登记管理、林业科技法律信息咨询等机构,不利于对林业资源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三)矿山复垦速度缓慢。矿山开采对林地破坏较大,造成水土流失,粉尘扬沙,严重影响周边生态环境。采矿后的林地恢复十分困难,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部分业主只管采矿、赚钱,不愿复垦、绿化植树。
(四)村屯绿化工程尚待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尚未得到彻底改善,乡镇特别是村屯周围的林网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城建、农业、水利、林业整体协调不够;绿化品种单一,适于绿化、美化的品种较少,远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乡镇林业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五)管理体制不顺,机构多变,职工队伍不稳定。过去几年,由于地方机构改革的深入开展,各地纷纷出现“撤乡并镇”的现象,有些地方政府对林业站工作不够重视,对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认识不清,没有把林业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去认识,从而对基层林业站的地位、职能、作用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加强基层林业站建设摆到应有的位臵,甚至把林业站的工作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情,造成林业站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其机构和管理体制受到很大冲击。在一些机构改革的试点县,撤销或合并林业站机构,对林业站实行脱钩断奶,下放管理体制,拍卖林业站资产,专业技术人员被分流或下岗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基层林业站机构和队伍的稳定,削弱了基层林业管理力量,动摇了林业发展的基础,导致此后有关林业的各项基础工作无人过问、无人负责,各项林业任务不能落实到位,延缓了生态建设的步伐。
(六)资金投人不足.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目前林业站建设各项经费主要还是以国家投入为主,地方政府配套为辅,但实际地方配套资金往往不能到位,建设资金的严重不足常常让林业站处于“无米下锅”的困境。林业站建设与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资相比,投资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国家取消行业基本建设投资后,林业站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相应减少,加上地方财政困难等因素经常导致林业站建设资金短缺,致使林业站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再加之物价上涨等原因,建设成本逐年提高,有限的资金不能满足林业站建设的需求。影响了林业站的工作开展和职工队伍的稳定。大多数乡镇林业站缺乏交通、通讯等工具,一旦发生火灾或毁林案件时,工作人员只能骑自行车或步行赶往事发地,大大降低了办事效率。有的地方财政对林业站工作人员只能拨付基础工资部分,其津贴、福利、劳保、保险、办公经费等均由林业站自行解决,严重影响了林业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七)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主动管理意识不强。林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林业工作者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大多数在生产第一线的林农、林业工人和基层林业从业人员,对林业科学知识和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等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均处于较低水平,造成有些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工作无法开展,对林业资源管理缺乏主动意识。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差距更大,致使部分林业干部和管理人员知识更新慢,不能及时了解和运用新知识、新技能,掌握新的林业科技发展动态。基层林业人员科学素质水平低下的状况,已成为制约我国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之一。另一方面,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进行,虽然有部分乡镇林业站进行了人员下岗分流,但整体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有的林业站人员严重超编。另外,有个别乡镇林业站机构改革后,由于乡镇关系复杂,造成人员配臵不合理,有的乡镇林业站有的技术骨干多,有的却没有,个别乡镇林业站人员来源复杂,很多为非林业专业人员,造成人员技术水平大打折扣。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建议把林业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民利益,为农民谋福祉,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林业资金投入,推进生态建设步伐。农村税费改革后,部分地区集体经济薄弱,对林业发展投入能力不足。由于林业投入大、见效慢、回收期长、比较效益低,农民对林业发展的认识不足,不愿意在林业发展上增加投入。特别是林业有较强的公益性质,需要建立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力量、农民投入为辅的融资机制。
(二)全面推开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深入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将这项改革推向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逐步建立起“产权清晰、主体落实、责任明确、保障严格、流转规范、监督到位”的林业产权制度,真正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其山、耕山有其责、务林有其利、致富有其道,实现森林增量、农民增收。在推进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山林权属承包到户后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模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三)继续实施和完善林业重点工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林业重点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一是绿色走廊建设工程。在城市周边建设绿色走廊,提高荣乌高速公路两翼绿化及环境治理水平。二是百万亩优质林基地建设工程。以人工促进封育造林工程和东部果材林富民工程为载体。三是防风固沙林网建设工程。
(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充分发挥林业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直接带动作用。要大力培育林业新兴产业,拓展产业发展领域,重点扶持发展有农村特色、有市场潜力的林业产业。立足于我市资源条件优势,着力抓好“板栗、榛子、山野菜、食用菌、中药材、养鹿、养狐、养林蛙”八大产业基地建设。特别是紧紧抓住举办“中国北方绿化苗木博览会”的有利时机,开发林业旅游资源,力争把我市建成省内知名的林业旅游名市,夯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基础。
(五)启动乡村绿化网络体系建设,创造农村优美大环境。改变过去绿化美化工作中“重城区、轻乡村”做法,将乡村绿化美化作为今后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治工作之中,努力改善人居环境。要重点实施好“千村绿化百村示范”工程,对全市近千个村普遍绿化的基础上,重点做好30个高标准示范村建设。村屯绿化要纳入到村庄规划中,发展经济树种、美化树种,实现农家庭院绿化特色化、效益化的目标。
(六)建立参与式集体林资源管理体制,促进农村民主管理。改革和完善现行的森林资源管理制度,要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方式,让农民参与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使他们在作业设计、树种选择、种苗选择、抚育采伐方式、采伐数量和时间的确定等各个环节拥有充分的发言权,真正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林业建设、绿化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七)加大改革力度,理顺管理体制,保持林业站机构和队伍稳定。针对目前乡镇林业站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明确林业站建设目标“进一步深化林业站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将林业站作为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强化其执法监管的地位和作用”。理顺乡镇林业站的管理体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将基层林业站收归林业主管部门,实行垂直领导”,既有政策又有要求,时机也已成熟。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引入竞争机制加快林业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同样,要加快林业的发展,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就是对站长实行竞争上岗,对站员实行双向选择;对人员的考核实行末位淘汰,让能人脱颖而出,让庸人淘汰出局,在林业系统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氛围。另外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机构编制、经费等方面应给予充分保障,对于因机构改革撤销的乡镇林业站要尽快恢复,现有乡镇林业站要按标准化建站的要求尽快完善。
(八)加大对林业站建设的资金投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员待遇。乡镇林业站工作量大,工作千头万绪,从退耕还林到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从森林防火到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如果这些工作经费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势必将会造成工作失误,不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各级政府部门要对林业站建设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提高人员待遇,将林业站的基本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轨道,省级财政应保证每年安排一定的建设补助经费,同时建立有效的多渠道林业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林业站建设专项资金要独立设户,统一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减少政府截流,保证资金使用,切实改善林业站工作环境。因此,把林业站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应是大势所趋,也是保持基层林业队伍稳定的关键所在。
(九)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加强基层林业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的服务能力。随着各项林业事业改革的进行和不断发展,基层林业站人员素质已难以适应新时期林业生产和建设的需要,因此,要不断加大基层林业站队伍建设的力度,加强对现有基层林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各地经验,在坚持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抓好新品种引进、林业生产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把具有一定专业理论水平和业务知识的人才充实到基层林业队伍中来,特别是要建立林业站进人招考制度,以提高林业站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增强林业人员的服务能力。不断强化为广大林农提供造林调查设计、优质种苗、营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系列化服务,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科技兴林与依法治林意识。在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林业站还要积极参与林业重点工程的规划设计,组织施工作业,进行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要主动在政府与农户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及时了解和反映农民在林业建设活动中的需求和团难,制订出台林业发展规划。
第二篇:林业-采伐作业设计调查系统
采伐作业设计调查系统
系统概述
采用Skyway采伐作业设计调查系统后,使得林区采伐调查工作变得非常简单,内业人员将各林场最新资源档案数据、地形、林相图数据以及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加载到PDA平台中,分发给各野外调查小队,利用GPS实时导航,把区划界限直接保存到PDA平台中,实现作业区、作业小班、集材道、装车场限地实测落界。
在采伐木挂号检尺记录过程中,PDA会跟着计算小班宜采量、采伐强度、出材量,并提供与伐前量比较,以利于森调队员确定被伐木,避免了过多挂号带来的麻烦,减少了数据采集的操作环节。依据Trimble手持设备野外数据采集数据系统中的检尺数据、被伐木数据、绿地因子信息数据,可以快速推算出树木组成、小班蓄积、被伐木蓄积等信息。绿地条件、下木植被、林分因子、幼树更新等小班因子也被详细记载。在野外调查与区划过程中,对不符合采伐作业的经营区,坡度、树种、径级、采伐强度、经营密度以及小班面积等等,PDA会及时提醒森调队员,提高了数据的准备性。
以往的内业处理,是通过微机录入小班数据,进行统计汇总报表,现在只需将数据存储卡交给内业,就可以实现自动检错、自动产生伐区审批所需的9个准设计报表,同时还能生成各种自由报表,存储到森林资源数据库中,供各部门使用。
工作流程
森林人
系统概述
“森林人”——林业全方位应用解决方案,是由北京天恒昕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根据林业行业的实际工作情况,以行业特性为立足点的基础,根据不同林业应用项目的作业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的内外业一体化地理信息数据采集系统。
结合3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移动计算机(PDA)技术,极大程度地提高林业用户内外业数据处理的工作效率,以达到精准林业、数字林业的目标。
系统的整体构架 该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美国天宝(Trimble)公司提供的具有GPS、PDA双重功能的外业数据采集设备,二是在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kyForestry林业应用平台上,根据林业工作现状,为客户定制具有专项应用的应用软件。
系统特色
GPS定位、导航
剔除GPS定位粗差,能有效地提高定位精度和长度、面积测量精度。获得地面控制点的精确坐标,并在野外完成遥感图像配准。WGS-84与北京54坐标、国家80坐标与地方自定义坐标之间的相互转换,导航功能方便快捷。加载林业遥感影像、电子地形图
利用影像金字塔技术加载处理卫星遥感图片、扫描地形图和矢量地图。支持GB级的栅格数据快速处理,进一步实现外业无纸化操作,提升用户的工作效率。可同时加载多幅已配准的扫描地形图或遥感图像,包括自动接边、缩略图的智能生成。地物/小班勾绘
可在遥感图像和扫描地形图上勾绘河流、山脊线、山谷线、行政边界等线状地物,同时勾绘点状地物。以线状地物为基础勾绘小班,勾绘的线状地物可自动捕获为小班边界,实现小班徒手勾绘。小班智能编辑
利用单点捕捉与节点捕捉功能,对已有的要素进行裁剪、分割、合并等操作,最大程度的减少了内业人员对数据的二次处理工作。小班因子现场录入
对于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同时,结合作业区域当地的实地情况,定制外业数据采集软件,加入行业标准化表格,在外业调查的同时,完成对调查区域基本信息的录入。标准数据格式
内业将遥感影像或矢量地图以及ArcGIS、MapGIS等软件勾绘的林班、小班图形和属性数据局转入PDA,进行现场检查、编辑和修改。实现野外数据采集、成图实现了无纸化作业,极大减轻调查因子数据准备的工作量。可将外业调查数据和测量成果数据转换为常用GIS数据格和表格数据。相应的属性数据可转换为Access、DBF等数据库格式。
第三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管理信息系统作业答案
绘制数据流程图:财务科根据上月工资清单和人事科送来的人员及工资变动表填写本月工资发放清单中的有关项目。总务科将扣款清单送交财务科,再由财务科按扣款清单将扣款数填入本月工资发放清单。最后计算出每位教职工的应发工资数,并填入工资发放清单,为工资发放人员发放工资作好准备。
一个工厂生产多种产品,每种产品要使用多种零件组装,一种零件可能安装在多种产品上,设计“产品和零件关系”的E-R图(要求写出实体的3个以上主要属性、实体间联系的类型),并将其转化为关系模型。
第四篇:林业车间现场作业控制制度
林业车间现场作业控制制度
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我车间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以下制度,严格把控现场作业安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1、认真做好施工计划安排和周密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落实班前预想、班中监督、班后总结制度。在施工前通过对现场的勘察,带班干部和带班骨干将施工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在作业中严格落实施工程序,下班后利用完工会对施工安全等各方面进行总结,在全过程中对安全实行完全把控,防止事故的发生。
2、加强班组的基层管理,提高工区工长的管理意识,强化现场作业安全防护意识,做到检不检查一个样,干部来没来一个样。
3、砍伐危树和树木修枝人员,要严格按劳动安全关键控制点措施认真执行,按规定使用安全绳,干部要按规定跟班检查,确保安全。
4、包保干部定期下到包保工区组织职工召开反思、分析会,抓好班组作业安全教育,严格落实值班制度。
5、抓好工具房、办公室物品定置摆放、管理。加强对工具的养护,保证施工工具的正常使用。
第五篇:林业工程督查与验收作业方法
营林工程质量督查与验收作业操作方法
一.目的
1.通过对林业工程各工序施工过程的督查,及时掌握并控制工程施工的进度与质量,使其达到合同的要求;
2.对已完工的工序进行验收测量,准确反映施工的结果,为财务付款提供依据。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迹地更新造林(包括自主造林、委托造林)、萌芽更新造林、幼林抚育追肥、林木管护、林木采伐、防火线修筑、林道修筑等一系列营林工程及相关的种苗、肥料等物资的督查和验收作业。
三.验收流程
乙方(施工方)在完成一道工序并自检合格后,向甲方项目监理员书面提出申请,甲方项目监理员负责初验与上报申请。由验收督查部组织验收员到施工现场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则出具工序验收报告,工程可转入下一工序施工;若验收不合格则出具返工通知书,待返工合格后再次申请验收。1.申请报验
乙方按合同规定完成工序施工并自检合格后,填写《工序报验单》向甲方项目监理员申请验收。(除草剂除草工序完工30天后、栽植工序完工30天后、清山、挖穴、人工除草、施基肥/追肥、挖带工序完工后7天内必须报验)2.初验
甲方项目监理员接到《工序报验单》3天内,必须完成该工序的初验工作并交由项目经理签字确认,项目经理1天内签字并报送公司。(需测量,项目监理员应先填写 GPS 测量单及在 1:10000 地形图上对施工范围进行勾绘一同上报公司)3.验收
验收督查部接到《工序报验单》7 天内,安排验收员及时会同项目监理员及乙方管理人员按合同约定的施工标准到现场进行验收,将验收测量的数据详细记录在验收记录表上,并及时统计验收的结果。参与验收的甲乙双方人员共同在每张验收记录表上签字确认。4.验收结果的处理
(1).验收合格,验收督查部出具验收合格报告并向财务部、资源管理部及乙方各移送一份,作为存档及结付工程款的依据。验收督查部存档一份并将验收结果汇总到《工序验收汇总表》上。
(2).验收不合格,验收督查部出具验收不合格报告,由资源管理部向乙方发出返工通知书,要求乙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返工。
四.验收方法
1.以小班为检验总体,采用全面踏查与系统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验验收。2.样地的布置:
在 1:10000 地形图上根据小班的地形用随机布点方法抽样,并在地形图 上标示各样地位置(在验收之前完成),要求所抽取的样地要有代表性且均匀分布于小班内,能反映该小班的整体情况,样地设置须兼顾各类地形,特别是上坡或作业难度大的部位要适当设置样地,或者根据需要设置附加样地以全面勘察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小班面积≤500亩者,每100亩布置一个样地;
小班面积>500亩≤1000亩者,每增加250亩则增设一个样地;
小班面积>1000亩者,每增加500亩则增设一个样地;
最小面积的小班至少设置2个样地,不足增设样地条件的部分亦设置一个样地。
3.样地的大小:设置样地面积为400平方米。
样方设置宽10米,长40米;
样圆设置半径为11.3米。
五.督查验收的主要内容及具体操作方法
(一)清理林地
1.作业面积检验:采用1:10000的地形图实地勾绘并计算出作业面积,允许误差不得超过5%,不便勾绘的小地类采用实地测量,并在图上标明其位置。
2.立木伐倒检验:用肉眼扫视被检验的小班,杂灌、活立木必须全部伐倒(须保留的除外);炼烧干净;无堆集。小班总体作业面积率≥95%。其它原因不能砍伐的,在林地面积检验时,作为小地类扣除。
3.伐桩高度检验:根据小班面积的大小,设置样地进行检验。样地内,对于大于6厘米的伐桩进行高度的测定,取从刀、斧(锯)口量至距地面最近的距离为伐桩高度。标准值20厘米,允许误差5厘米;分别统计低于25厘米的伐桩数(bn)和伐桩总数(bN)。各检验项目填写在《林地清理工序检验记录表》内,计算合格率。
小班伐桩合格率:B≥80%时,判为合格。
4.注意事项:
松树(伐后不能萌芽)的伐桩高度不限在20厘米以下; 当地居民确认为“风水树”的独立木,可以保留。
(二)整地
1.面积:以林地清理面积验收图为依据,实地对小班面积进行检查。方法与林地清理面积检验相同。
2.穴规格 :样地内进行每穴全查,长、宽量取坑面的水平长、宽;深量取坑的底面中心点量至地表面的垂直距离;允许误差10%。长、宽、深必须同时达标,判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将调查结果逐一填入“检验记录表”内,并计算其合格率。小班挖坑合格率R≥90%且单个样地挖坑合格率r≥80%时,判为合格。
3.挖穴密度:在每个样地内选择连续的三行,每行测量第1个穴到第11个穴的水平距离(第1个穴在内,第11个穴不在内,即为10个株距),计算其平均值作为该样地的平均株距;在每个样地内选择第1列、第5列、第9列共三列,每列测量第1 行到第6行的水平距离(第1 行在内,第6行不在内,即为5个行距),计算其平均值作为该样地的平均行距。平均株行距允许误差为±5%。以每小班的平均株距、行距为依据,计算出该小班的实际造林(穴)密度。实际密度在造林设计密度的95%—105%的范围内,判为合格。
(三)回土放肥
1.面积:以整地验收的面积作为小班的总体面积。2.肥料的类型:现场查看肥料包装标识。
3.肥料的施放量:根据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规定的施肥量(肥料用量允许误差±5%)足量施放到每个穴中。整个施肥过程由监理员现场监控,同时完成《施基肥、回坑工序检验记录表》的施基肥检验与记录工作,并记录好《施肥现场记录表》。督查验收部不定时进行现场抽检。施肥要求100%合格。
4.包装袋回收:现场清点回收包装袋,与发出的肥料包数相符合。(可由现场监理员负责,2天回收一次。)5.放基肥回坑合格率:每个样地内逐坑全检,不得有漏施肥、回土不满、大过5cm的泥团、草或杂灌枝叶等。否则视为并不合格,小班放基肥回坑合格率R≥90%时,判为合格
(四)定植
1.小班面积:以放基肥回坑验收图及面积为依据,采用高精度GPS测量面积,并扣除林中空地面积,所得面积为施工单位实际造林面积。
2.定植成活率、深度、容器剥除率:设置样地,在样地内对每一植穴上苗木的成活情况、种植深度及容器剥除情况进行检查,苗木成活、种植深度盖过营养土5—6cm且容器全部剥除,判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小班合格率E≥96%且单样地的合格率≥90%时,判为合格。
3.容器回收率:现场清点容器回收的总数,计算容器回收率。
小班容器回收率 T≥90时,判为合格。
(五)新造林抚育(既第一次抚育)
1.面积 :采用定植验收的面积,作为小班的抚育面积。
2.带垦深度、宽度:在样地内每行抽取6个观测点。在每个观测点上进行测定垦带的宽度及深度,允许误差10%;只有当宽度和深度同时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时,才能判该观测点合格,并将结果填入“检验记录表”(QI0005—001)内。
小班带垦合格率G ≥ 90时,判为合格
3.铲草、除杂:目测小班作业区内的杂草全部铲除,芒草蔸、大型杂草必须全部挖出
4.施肥坑的长、宽、深:在样地内,对每一施肥坑进行长、宽、深的测量,允许误差10%,当长、宽、深同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为合格,并将调查结果逐一填入“检验记录表”(QI0005—002)内。
小班施肥坑合格率J≥ 90时,判为合格。
5.肥料种类、施肥量:现场查看肥料包装标识。根据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规定的施肥量(肥料用量允许误差±5%)足量施放到每个穴中,整个施肥过程由监理员现场监控。
6.施肥回坑合格率:在样地内,对每一个回填的坑位进行检查。回填好的坑应没有草根和大于5cm的泥团,并应与地面持平或略高;两者同时达标,判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并将调查结果逐一填入“检验记录表”(QI0005—003)内。
小班施肥回坑合格率F ≥ 90时,判为合格。
7.包装袋回收率:现场清点回收的包装袋,与发出的肥料数相符合
(六)幼林抚育(第二、三次抚育)、二代萌芽林抚育
1.小班面积:采用造林当年验收的面积,作为小班的抚育面积。
2.铲草、除杂:目测小班作业区内的杂草全部铲净砍掉,种植带上的芒草蔸、大型杂草全部挖出。(二代萌芽林,根据林下植被的生长情况,按承包合同进行目测评估,以不影响目的树种生长和方便作业为度)。
3.肥料类型:现场查看肥料包装标识。
4.肥料的施放量:根据造林作业设计说明书规定的施肥量(肥料用量允许误差±5%)足量施放到每个穴中,整个施肥过程由监理员现场监控。
5.包装袋回收:现场清点回收的包装袋,与发出的肥料数相符合。
6.施肥坑的长、宽、深;施肥坑的长、宽、深:在样地内,对每一施肥坑进行长、宽、深的测量,允许误差10%,当长、宽、深同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为合格,并将调查结果逐一填入“检验记录表”(QI0005—002)内。
小班施肥坑合格率J≥ 90时,判为合格
7.回坑合格率:施肥回坑合格率:在样地内,对每一个回填的坑位进行检查。回填好的坑应没有草根和大于5cm的泥团,并应与地面持平或略高;两者同时达标,判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并将调查结果逐一填入“检验记录表”(QI0005—003)内。
小班施肥回坑合格率F ≥ 90时,判为合格 8.定株(采伐地萌芽林的除萌定株)
设置样地,样地内每行取10 个伐桩,每一伐桩仅留 2 根粗壮萌芽条,砍除萌芽条的位置与原伐桩面齐平、保留枝条及树桩未受到损害的为合格定株,小班总体合格定株达 95%为合格。
(七)工程材料
1. 苗木质量和数量的督查验收
质量验收:按技术规程抽样检测标准,验收员负责对每床苗木抽样检测验收,每床苗木抽样检测的合格率要达到98%以上方算合格,并准许出圃。验收员要对每床合格的苗木挂上合格标牌(标牌写上品系、数量)。
数量验收:符合质量验收标准的苗给予出圃。出圃时苗木装好箱后,由验收员或领苗承包商进行抽样点数(按5%抽样),以抽到最少的一箱为准(抽到不合格苗木不计算在数内)计算整车的苗木数量,且在领苗登记卡上填写好当次实领苗木数量、无性系号(种子批号)、领苗日期等,抽样点数人员及苗圃负责人均要在领苗登记卡上签名确认。
2.肥料质量和数量的督查验收
由资源管理部对肥料进行化验,妥善保管,严格进出仓制度,对每批新运到的肥料进行抽样,并做好相关的登记工作,每批肥料样品要保留到年底,以便复检。验收督查部实行肥料存放、施肥的跟踪督查,确保肥料的质量和施肥的数量。
(八)造林总验收(年终验收)
根据公司总部的规定及工作安排,于造林当年年底进行工程总验收。主要是进行造林面积的核查、造林密度核查、保存率及生长量的调查。具体作业方法和步骤按照总部当年下达的相关文件的执行。
(九)防火线修筑
1.工程量:采用皮尺或GPS丈量整个林班所开设防火线的长度,并在地形图上标示防火线的位置。
2.完工时间:必须在合同约定的竣工日期(火险季节来临)前完成。
3.工程质量:防火线内的杂草灌、其他树木萌芽条砍除干净并全部清理到防火线范围外,留存高度≤20厘米;
宽度验收在长度丈量的同时进行全面观测,并不时进行实测,尤其是肉眼看就不够宽的部位和坡度陡峭的部位。
防火线必须100%合格。
(十)森林管护工程
对所管护的区域抽取不低于总面积2%的林地进行检查,对照其管护合同的具体条款,有两条及两条以上不达标的小班视为不合格,不合格小班的面积超过抽查小班总面积的10%的即为不合格;超过10%的需增加一倍的样地进行调查,仍不达标者,判为不合格。森林管护工程监理验收由资源部负责。验收督查部进行抽查。
(十一).森林采伐工程
1. 施工过程的督查
森林采伐施工过程督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伐桩高度、造材、集材及装车运输.(1)伐桩高度:伐桩高度(以树头地面高点处量起)5cm以下,允许误差5cm。超过规定高度的伐桩数量比例不能超过5%。伐木一律要在树倒方向开下锯口,以保持树桩头的完整;割锯上口的位置在下锯口的背面,应高于下锯口1cm左右。验收办法同“林地清理”中伐桩验收办法。
(2)造材:在造材打枝时应顺树尾方向,避免逆向损坏树干;造材应按公司木材加工利用所需,制定材长和是否去皮。规格材:尾径≥8cm的,按公司规定的造材规格制材。制材以两端面直线量取,量度准确,误差在3cm以内。非规格材:尾径<8cm以下的木材,按2-2.2m顺树尾造材。尾径在3cm以上的、长度在0.5m以上的木材都要制成非规格材。督查验收的方法同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造材质量进行抽查.(3)集材:应按规格材、非规格材两种分类标准分别归堆;应根据实际地形及通道状况堆放,不许占用会车坪、调头坪而影响车辆正常通行;林道上方的木材,要求放在内侧边坡的上方,林道下方的可堆放在路的外侧,但不能影响车辆的通行。所有已采伐木材尽快归集到公路边容易装车的地点归堆并装车运输。
(4)装车运输:已造好材的原木需按小班、规格材、非规格材分别装车,以便分类统计;装车时应做到材长一致,摆平放顺,重心平衡,不超高、超长、超载,木材不准露在车箱板外侧,装原条尾部不得拖地。
2. 工程总验收
采伐施工完成后,验收督查部负责对森林采伐工程进行总验收,主要内容有:(1)核查采伐作业区域的界线、面积是否和伐区设计、森林采伐许可证的界线、面积相符。
(2)伐区验收
伐区验收的内容主要有:伐木的伐桩高度、遗弃材、林地堆积物。a伐桩高度
伐桩高度的验收和施工过程伐桩高度的验收相同。b遗弃材 林地无遗漏伐倒木材及活立木;无大于3cm以上、长度超过0.5米的尾(树梢)材、木段等。
检查验收方法:由验收的技术人员对林地进行巡查,以小班为单位,林地内不能存有活立木及伐倒未造材的伐倒木,亦不能存有直径3cm以上,长度超过0.5m的木材。
c林地堆积物
林地采伐剩余物没有堆积堆放,没有覆盖在伐根上(合同有约定的除外),每堆伐区剩余物体积不得超过0.3立方米。
(十二).林区道路修建工程
林区道路修建工程主要是根据肥料、苗木和将来采伐木材运输的需要,环山脚或山腰开设小班林道。林道设计及修建的主要标准如下:
1.挖推路面、平整路面:林道实土路面宽3米,一般转弯处宽于4米,急弯处宽5米以上。路面要平整,处侧路面比内侧略高15厘米,坡度要求小于6%,局部地区在9%以下。
2.挖推会车坪:据地形修建会车坪,一般要求每隔400米推建一个会车坪,会车坪长不少于12米,宽要达到8米以上。
3.公路边坡:普通泥土,边坡比为1:0.3;一般岩石,边坡比1:0.2;坚石,边坡比为直立或接近直立。
4.涵管:据实际情况埋放,离路面高度在50厘米以上。5.修建挡土墙:据实际需要修建。
林区道路修建工程督查验收的操作办法为:长度可以用机动车依公里表进行实测或用GPS进行实测为准。其他项目则以皮尺、钢尺进行全查实测,并记录在表。要求合格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