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近代风云人物名流千古

时间:2019-05-13 04:4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安近代风云人物名流千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安近代风云人物名流千古》。

第一篇:南安近代风云人物名流千古

南安近代风云人物

1摘要

我的家乡南安市是泉州市一个美丽的市镇,它物美天华,人杰地灵,曾一度是泉州地区经济的龙头老大。近代史的浪涛中孕育着无数的革命先烈,济世人才,文化教育家,他们为祖国的发展,为家乡的明天书写光辉的一页。

2关键词:南安、近代史、革命先烈、济世人才、文化教育家 3正文

1840年鸦片战争开启中国的近代史,清王朝的末世之路,辛亥革命的轰轰烈烈,五四运动的反抗浪潮,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国共两党的分分和和及走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至取得抗战的胜利,这一百多年的血雨腥风,多少仁人志士秉着“士可杀,不可辱”的傲骨,多少先进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多少黎民百姓深处水深火热之中,风雨飘摇的岁月,他们是时代的强者!

家乡的这一片小土地上,他们用“小米加步枪”依然能够轰轰烈烈地大干革命。革命先烈张栋梁(1910-1938),又名张幼庭,福建省南安县官桥镇岭兜乡人,菲律宾华侨。1929年在厦门大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受命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创办梅岭小学,以教员身份做掩护,发展党的组织,开展农民运动,担任中共岭兜支部书记。1932年组建红军游击队,开辟革命根据地。1935年秋,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晋南游击区,红军游击队在与敌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后,终因敌强我弱,并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根据地受到严重破坏,苏区领导人分散隐蔽。张栋梁因受到敌军辑捕,被迫返回菲律宾,改名张幼庭在怡朗华商中学任教。期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6 年6月发起成立“怡朗华侨救亡协会”。1938年1月参加菲律宾“华侨战地记者通讯团”,以菲律宾《华侨商报》记者身份回国,前往战区采访报道抗战情况。同年7月由汉口乘船去九江途中,在蕲春遭日机轰炸,壮烈牺牲。张栋梁以多种形式开展革命运动,不拍牺牲,灵活多变,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佩服,从乡里的农民运动到国共的战争,张栋梁一步步的参与到革命的浪潮中来,坚定共产主义并为此而奋斗,他是家乡的骄傲!

同样是华侨的先进分子梁天我(1914-1944),福建省南安县象山乡人,新加坡归侨。中国共产党党员,1938年曾任中共厦门市委常委,其后调到华南抗日游击总队(东江纵队)工作,曾任团长。1944年夏天,日军侵犯湖南、广西,梁天我在贵州参加对日作战中不幸阵亡。梁天我站到革命的前线中来,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祖国人民的安危,他义不容辞!

李刚(1914-1941),福建省南安县诗山乡人,马来西亚归国华侨,闽中游击队领导人之一。1931年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是从事城市地下斗争,1934年回南安诗山组织农民运动和游击战争,任中共金淘区委委员兼区共青团书记。1935年秋任中共晋南县委委员。1936年秋,中共晋南县委改为晋南工委,负责组织工作,在晋江塔头一带以小学教员身份开展革命活动,恢复晋江等地的党组织。1937年7月任中共闽中工委委员,负责晋江、南安和惠安一带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闽南特委书记。1940年冬调闽北进入中共福建省委干校学习,并在闽北山区坚持游击战争。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固派对闽北抗日游击区发动大规模“围剿”,包围了省委干校。李刚在与部分人员一道突围后,隐蔽在偏僻荒山中坚持游击作战,依靠野菜充饥。同年2月14日,因疾病冻饿,牺牲在福建崇安的犁头尖山上。

家乡的这三位革命人士都来自归国华侨,他们接受过先进思想的熏陶、洗礼,他们是好的领导者,带领家乡的农民积极地配合革命战斗,不仅保护家乡这片圣土,也为国家的统一扫除后顾之忧。他们是家乡的骄傲,革命战争中一定还有千千万万的牺牲者,或许他们微乎其微,然而民众的力量是强大的,他们是革命胜利的强大力量之源,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感受革命人士的光辉事迹,回首家乡的文化经济发展,在这样一个战乱时期,革命动力的后备资源,强大的经济,精神的支柱又来源于哪呢?

最让我引以为豪的要数高中母校校主李光前先生。校主李光前(1893-1967),原名李玉昆,梅山人。幼年在故乡私塾读书,10岁随父南渡新加坡,于英印学堂学英文、算术,后入养正学堂学中文。光绪三十四年回国,获得清政府公费,入南京暨南学堂。宣统三年升入北京清华高等学堂,嗣后转入唐山路矿专门学堂(交通大学前身),1912年回新加坡谋生。初任教于道南、养正学堂,兼任华文日报电讯翻译。不久,进政府测量局附设的测量专门学校当实习员,同时攻读美国土木建筑工程式学院土木筑工程科,1915年毕业,为侨领陈嘉庚、庄希泉赏识,初受聘于庄希泉与友人合办的中华国货公司任英文秘书,翌年应陈嘉庚之聘出任陈氏橡胶公司经理,深为陈嘉庚所信赖。1920年,与陈嘉庚之长女陈爱礼结为伉俪。

1927年,光前在麻坡创办南益烟房,翌年改为南益橡胶公司,专营橡胶加工贸易。事业迅速发展,业务拓展到橡胶园、黄梨(菠萝)园和罐头制品及金融业。1928年,李光前把这片胶园以大约40万元的高价售出。这样,在短短一年内,李光前就净赚了30万元左右。正是用这笔钱,李光前终于在麻坡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南益橡胶公司,他的胆魄和眼光甚至让陈嘉庚都为之点头称赞。

公司开业的第3年,正逢世界经济大萧条,生意很艰难。在资本薄弱、惨淡经营的情况下,李光前凭着他在谦益公司时与工商界建立的良好关系,勉强支撑,始终没有在同行的激烈竞争中被挤垮。

1931年,经济危机即将过去,李光前看准各国经济开始复苏的机会,扩大资金,将公司改为南益橡胶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他一面不断扩大经营渠道,发展对外贸易;一面又不失时机地开展多种经营,除经营橡胶制造、种植、运送胶片和胶液外,还进行黄梨的种植与生产。几年后,李光前的企业扩展到泰国和印尼。到30年代末,他已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家喻户晓的橡胶与黄梨大王了。

李光前热心文化教育事业,并为之作出突出贡献。1927年李光前独立创办企业,开始以独立资产不断资助厦门大学。校史记载:“至民国十六年始,承黄奕住、曾江水、叶玉堆、李光前、黄庭元、林文庆、殷碧霞诸先生及新加坡群进公司,陆续捐助各项经费,合计国币20万元。”1934年,陈嘉庚的公司收盘后,厦门大学和集美各校历年经费都得到李光前的大力支持。就在当年,李光前和黄奕住、林文庆及群进公司共捐资10万元作为厦门大学及集美学校的经费。1934年,陈嘉庚筹措16万元购买400英亩橡胶园,拟作厦大基金,李光前捐资5万元。他接任别人担任南洋中学的董事长,负责学校每年的经费、建筑费等,修建校舍,新建国专图书馆。同时,他还兼任着南益学校、道南学校、导侨学校、光华学校、侨南学校等9所中学和十几家会馆的董事,他这样做不是为了名利,只要能够帮忙教育,他从来在所不辞。抗日战争时期,李光前在故乡南安梅山创办“国专小学”。1943年,又创办“国光中学”。1952年,他为家乡捐资数百万元,用于扩建梅山学村。除了恢复他于1939年创建的国专小学外,又扩建国光幼儿园、国光中学、国专医院和国专影剧院。梅山学村由此一跃成为名闻中外的学村,拥有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各种福利设施齐全。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国专中学和国专小学先后成为福建省重点学校,国专医院也已成为福建晋江地区著名的肿瘤医院。

经济是民族发展的强大支柱,文化教育是民族精神的摇篮,李光前先生在经济和教育方面的贡献为祖国增添了宝贵的一笔笔财富。

中国的近代史在战火硝烟的弥漫中前进,家乡的人们也积极响应革命的号召,既有英勇无畏的革命志士,也有心怀祖国,投身教育的济世仁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让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革命的征途,即使在家乡南安这片如指甲般细微的小地方,革命如火炬般熊熊燃烧,迸射着神圣的光芒。

4结论

家乡的近代史,革命战火燃烧的岁月,有无数的革命志士在顽强的奋战,甚至牺牲,农民的力量也是不可小视的,“小米加步枪”也能干出惊天动地的大革命;农村的经济相对较落后,但无数的企业家,海外华侨都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支持家乡的革命;文化教育的建设培育新的人才,为国家今后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我们南安今天的辉煌成就是踏着无数先辈的肩膀走过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始终秉着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增添色彩!

第二篇:论近代风云人物黄兴

论近代风云人物——黄兴

“古人却向书中见,男儿要为天下奇。”这是黄兴的革命宣言,是他的人生理想,也是对他这一生较为恰当的写照,在近代的战火中,黄兴以救亡图存为己任,为了中华民族之复兴呕心呖血却毫不计较名利,实在是中国近代史及至整个中国历史上少有之豪杰。他为中华民族呕心沥血而死,蔡锷评论道,“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

一、才华横溢志气高,不尚空谈乐实干

黄兴(1874年10月25日-1916年10月31日),原名轸,改名兴,字克强,一字廑午,号庆午、竞武。黄兴自幼随父亲读书识字,八岁入私塾,一八九三年就读长沙城南书院,后再到武昌两湖学院深造。一九O二年以优异的成绩被两湖总督张之洞选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宏文学速成师范科[1]。他自小就饱读诗书,用才高八斗来形容他丝毫不为过,也正因如此,在罗家伦眼中,黄兴“是豪士,是英雄,是开国元勋。但是他更是有中国文化根底的读书人,他是‘士’。这个士便是曾子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士。这个士也就是孟子所谓豪杰之士”。黄兴在留学日本的时期,他广泛接触到了西学,并悲愤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为了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为热之中,他毅然走上了一条实干救国的道路。当黄兴为中华民族而鞠躬尽瘁,英年早逝后,蔡锷悲痛地评价道,黄兴“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就连袁世凯也曾说“黄氏性质直,果于行事”。正所谓“纸上得来终绝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光纸上谈兵是成不了大事的,只有投身于社会实践,做实事才有可能成功。当代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就提出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努力实干才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道理,而黄兴在那个年代就懂得了这样做的重要性,这对取得革命的胜利而言是大为有益的。因此说,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时期,像黄兴这的实干家是必不可少的,黄兴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赢得了大量的追随者和支持者,使得他在革命队伍中确立了很高的领导地位。

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句林则徐的爱国名言可谓是对黄兴爱国情怀的贴切描述。黄兴为了中华民国的利益,毫不犹豫地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自一九O五年至一九一O年间黄兴组织革命党人,联络会党、策动军队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在萍、浏、醴、潮州黄冈、惠州起义,黄兴几乎是无役不与。多次起义的失败并没有使黄兴心灰意冷,而是策划更大规模的起义。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黄兴率领百余人的敢死队直扑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军发生激烈战斗,他虽然受指伤仍坚持指挥,直到最的种种行为我们不难看出他炙热的爱国之心。无论何时,黄兴总是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即使在“二次革命”中颇受孙中山、陈英士等人的非议,但从黄兴在南京兵败“走麦城”之前请徐宗汉照顾儿女的家书看来,他

共3页,第1页

早知战事前途并无把握,内心痛苦而从容,随时准备一死报国[2]。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黄兴丝毫不在意自身利益,除了中华民族之富强与民主,他别无所求,对此,章士钊评论说,“吾持以论交之武器,在‘无争’二字,然持此以御克强,则顿失凭依,手无寸铁。何以言之?我以无争往,而彼之无争尤先于我,大于我„„天下最易交之友,莫

共3页,第1页

如黄克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总是从大局出发,努力促进军队团结,为了解决南北军界之间的分裂问题和尖锐的矛盾,他在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的上海《民立报》中说到,要之,今日之事,总以巩固中华共和为前提,而一切强生界限、植党莒私亡国之为,皆当一扫刮绝,以成我五大种族建设大共和国之盛业,方足以餍世界列国这望,而奠汉满蒙(古)回藏群生之安[3]。

另一方面,黄兴以维护政党团结为己任,坚决拥护孙中山的领导地位。当时名记者黄远生对孙中山颇有微词,而对黄兴评价甚高。他在1912年10月5日的文章中说:“记者眼中之黄克强,乃一率直热诚之人。其主张厉行国民捐及不换纸币,正是他热诚过人之处。然其政治思想之不适于今日者可见。顾其条理纵不及遁初,而终异于□□[中山]之大言无实。若记者管窥蠡测之见不甚谬误,则记者愿为宋系而兼黄系,绝对不愿为[孙]系也,[4]一笑。”不仅如此,和孙中山相比,黄兴有更大的筹码来担任国内革命的领导人,“从出身背景、资质禀赋和社会联系几点来看,他比与国内缺少关系的孙中山,更易于同中国社会中坚分子相处[5]。但黄兴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推选孙中山为同盟会领导人是无可争议的,并且痛斥如陶焕卿,章太炎等对孙中山有异议的人,他在写给孙中山的信中写道,“弟与精卫等商量,亦不必与之计较,将来只在《民报》上登一彼为神经病之人,疯人呓语,自

[6]可不信,且有识者亦已责彼无余地也”。黄兴的爱国理想让人钦佩,有人认为黄兴这样做是由于他的不争性格使然,但仔细想想,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他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怀吧!他始终把中华民族之伟大利益置于他的个人利益之上,为了革命党内部的团结,牺牲他的个人利益对他而言着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对此,甚至连被他怒斥为“章疯子”的章太炎都感到敬佩,黄兴死后,章太炎在送的挽联写道:“无公乃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可见,黄兴的“不争”对革命有着多么大的作用,他的这种品格堪比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同样是伟人,同样都能为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黄兴的这声呐喊,让人们为之脱帽致敬,让爱国志士热血沸腾,是中华民族的爱国榜样!

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他没有看出袁世凯的反动本质,当孙中山被迫交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位置时,他依然乐观地认为“今南北一家,总统得人,民国从此万年,迥非当日比也。吾辈十余年兢

[7]兢业业以求者,真正之和平、圆满之幸福。今目的已达,掉臂林泉,所得多矣”。革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中国要想完成如此伟大的革命更是艰难。黄兴并没有意识到一旦革命果实落到封建买办势力的代表人物袁世凯手中,那么革命目的就不可能真正达到,换句话说,革命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失败的。终于,在袁世凯上位仅仅过了几个月,他就开始了篡权专制,对革命党人步步进逼,企图破坏共和制度,这使得国内局势动荡不安。而就算是发生了“丧吾精锐”,“失我良朋,以及历年各处相从起义,或运动革命而身死,妻子离散、久陷囹圄囹者,数且以千百计。汉阳之役,舆尸道路,皆为兴生平至痛之事”的时候,他依然在给袁世凯的信中说道“务恳我大总统俯鉴愚忱,而重视名器,不可滥假,[8]收回成命,使兴得为共和国民,免滋咎戾,实所感激,不胜屏营之至”。虽然黄兴和孙

共3页,第2页

中山一样都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但他却仍摆脱不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也正因如此他无法带领中华民族走得更远。

黄兴,如同古往今来的众多历史人物一样都是一个立体的人,他既有自己英勇的一面,又有软弱妥协的一面,值得我们去细细研究。虽然他也有自身的缺点,但他的优点才是最主要的,在那个时代,黄兴不管怎样都可以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物,他在追述他生平的事

[9]迹时总结道,“余一生革命,惟以牺牲为目的”。对此,又有谁能否认呢?由于长期为革命事业而奔波,积劳成疾,1916年10月10日,黄兴因胃出血入院,10月31日,最终因食道与胃静脉屈张破裂出血(肝门静脉高压所致;根据其死前多次大量吐血以及肝肿大所推测,为肝硬化常见之并发症)在上海去世,时年仅42岁。冯自由评价黄兴说:“世称孙、黄为开国二杰,克强诚当之无愧矣。”的确,黄兴死后,从此国民党内再也没有出现可与孙中山并称的人物。

参考文献:

[1][3][6][7][8][9] 黄兴:《黄兴自述》,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第2、12、94、95、160、163 页。

[2] 黄兴:《黄兴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46页。

[4] 黄远生:《远生遗著》(卷1),中国科学公司1938年版,第246页。

[5][美]薛君度著、杨慎之译:《黄兴之与中国革命》,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48页。

共3页,第3页

下载南安近代风云人物名流千古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安近代风云人物名流千古.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