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沙县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启示录
长沙县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启示录
30年前,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经济落后,对外封闭,人民生活停留在温饱水平。是什么使她成为闻名遐迩的“三湘第一县”,成为中西部地区的领头羊?纵观长沙县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兴起,长沙县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兴工促农,富民强县,才有了“春天的故事”。这不仅是长沙县带给我们的启迪,也是历史的必然。
改革开放30年之际,长沙县又一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调研组,历时3个月推出了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的综合报告,长沙县名列其中。
长沙县被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是湖南省惟
一、也是中部地区仅有的3个典型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30年来,长沙县从落后的农业县一跃成为“三湘第一县”,再到“中部第一县”,并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为中部地区树起了一座标杆,她所追求的发展精神、发展速度、发展模式和发展效应,已成为一种现象——“长沙县现象”。
长沙县速度—由“三湘第一县”到“中部第一县”
“长沙县地处中部内陆,境内基本没有能源资源,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也不够好,为什么在改革开放30年中能够发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摘自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调研组《湖南省长沙县发展之路调研报告》
30年前,长沙县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亿余元,工业总产值为6800多万元,财政收入只有1919万元。而到了2007年,这三项数据分别达到287.8亿元、540亿元和31.9亿元,分别增长了131倍、786倍和164倍。长沙县由“三湘第一县”跨越发展成为中部地区的领头羊。
关键词一:“飞鸟型”经济、乡镇企业
1984年,中央出台系列文件,鼓励发展乡镇企业,长沙县由此确立了“以乡镇企业为主体,以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为两翼”的“飞鸟型”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从此,长沙县像“飞鸟”一
强县中,长沙县排名第73位。“当时有很多人认为这样的目标过高,其实这个目标是切实可行的,也是激奋人心的。”回想往事,原市委常委、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杨光荣(现任省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颇为感慨。“后来长沙县的经济一路高歌猛进,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到2006年,长沙县名位第49位,提前3年实现既定目标。”杨光荣欣慰地笑了。
旁白: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的综合报告这样总结:这18个地方发展的成功实践,是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结果。长沙县的发展变化告诉我们: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硬道理,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思想解放谋划新发展,以观念更新谋求新跨越,才会走出一条卓有成效的发展之路。
长沙县精神—抢抓机遇,苦干巧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兴起,长沙县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苦干巧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摘自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调研组《湖南省长沙县发展之路调研报告》
纵观长沙县30年来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每一次巨大进步,无不是抓住了历史发展机遇的结果。
关键词一:搬县城、达小康
多年以来,长沙县一直“有县无城”。新中国成立后,长沙县委、县政府先后在金井、梨、长沙城北潘家坪办公。直到1996年迁至星沙镇才宣告“有县无城”历史的终结。
历史片段: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不久,长沙县的决策者决定“以开发开放促新县城建设,举全县之力建星沙开发区”。县里分别向省、市请示:申请在望新乡的杉星村、大塘村、板桥村(即现在的星沙)兴建新县城和建立科工贸开发区。当时的决策者们想到:选址该处一是因为交通便捷,铁路大动脉京广线、107国道、319国道等在此交会,距长沙火车站、黄花国际机场均只有8公里;二是区位独特,毗邻长沙市,极易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此落户。1993年12月,省政府批准了长沙县县治定址于现在的星沙。1996年1月,长沙县县治正式搬
寒来暑往,长沙经开区迅速成为吸纳外资来长沙县投资办厂的热土。到2007年,开发区先后引进项目453个,共引进企业294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8亿美元、利用内资151亿元。引进韩国LG、美国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荷兰飞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16家,引进三一重工、长丰猎豹、中联重科等中国制造业著名企业10余家,引进上市公司12家。
2007年,长沙经开区工业总产值达到414.5亿元,财政税收为22亿元;每平方公里实现工业产值达38亿元,实现税收1.7亿元。更可喜的是,在这方土地上,诞生了22个省名牌产品、3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国际知名品牌。
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的综合报告这样总结:长沙县的发展变化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寻找机遇、抓住机遇,加上实干苦干,一定能赢得先机,率先发展。
长沙县模式—兴工促农,科学发展
“湖南省长沙县利用毗邻省会和交通便利的条件,吸引外来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发展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摘自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调研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臶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对全国18个典型地区的调研综合报告》
1978年,长沙县农业的比重为51%,工业仅占32%。到1992年,随着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农业比重下降到40%,而工业比重上升到42%。截至2007年底,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1.7︰64.7︰23.6,工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已经达到64.7%。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70%,约有70%的财政收入和农民新增收入来自于工业。目前,长沙县突出做好做大工程机械、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及家电三大产业,努力打造“中国工程机械制造之都”,建设“湖南汽车产业走廊”。
关键词一:“一都一走廊”
近年来,长沙县坚持“工业兴县、园区兴工、项目兴园、科技兴项目”的发展思路,走集约化、集群化发展之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了以“一区七园”(一个国家经济开发区、七个乡镇工业园区)为基地的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的现代工业发展格局,示范区,全镇农民如今人均纯收入8056元,已远远超过几年前靠生产硫酸锰时的4000多元。
长沙县的发展变化告诉我们:只有找准发展的路子,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为指导,才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长沙县效应—富民强县,造福民生
“长沙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特别是近些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千方百计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促进了社会和谐。”——摘自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调研组《湖南省长沙县发展之路调研报告》
关键词一:“八个率先”
近年长沙县在教育方面连续投入保持3亿元以上;卫生方面每年投资400余万元改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文化方面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星沙剧院、星沙文化广场等一批文化设施;2003年以来,积极推进农村合作医疗,目前农民参与率达到98.5%;累计为特困无房户、危房户及五保户援建和捐建住房1050栋,累计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3645万元,有3.2万人享受生活补贴,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长沙县近些年来在全省实现了“八个率先”:率先全免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率先建立动物免费免疫制度;率先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先实施城乡特困户医疗救助制度;率先建立爱心助医制度;率先开展农村安居工程;率先启动乡镇生活垃圾处理工程;率先启动农村低保制度。
历史片段:2003年8月,长沙县在湖南率先开展“新农村合作医疗”,农民个人只要交10元钱,看大病就能报销。由于这件好事好得让人难以臵信,因而当年全县的参加率只有六成多。福临镇福临社区下达组67岁的农民张德林高血压发作,用了3万多元医药费,因为参加了合作医疗,张德林享受当年个人最高1万元的医疗报销;北山镇农民陶玉安患腰椎间盘突出,住院花费2万多元,当年也领到了报销补偿8795元。这下很多村民明白了,“新农合”不是蒙人的,目前98.5%的农民都参与了合作医疗。
第二篇: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调研报告
去年12月中旬到今年3月中旬,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调研组,就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问题到全国有关地区进行专题调研。
一、调研背景和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动当地经济实力、人民生活、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实践基础上开拓出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些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诠释。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深入分析全国一些地方的成功发展之路,系统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对于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规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调研对象选择上,我们既注重具有典型意义、又注意把握地区平衡,主要依据是所选地方从当地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成功发展之路,积累了重要发展经验,体现了科学发展要求,而不单纯以地区生产总值多少为依据。经过认真综合比较,调研组最后选择了以下18个地方。东部地区10个: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江阴市、浙江省义乌市、浙江省温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山东省威海市、山东省寿光市、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东莞市;中部地区3个:安徽省芜湖市、江西省吉安市、湖南省长沙县;西部地区3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云南省丽江市、甘肃省定西市;东北地区2个: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黑龙江省绥芬河市。这18个地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都很突出,走出的发展路子也都有鲜明特色。这18个地方中,有率先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地区,有发挥后发优势、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快速崛起的地区,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通过埋头苦干实现脱贫致富的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有突出重围、实现经济振兴的老工业基地,等等。
调研工作从2007年12月中旬开始,历时88天。调研期间,共召开座谈会76次,其中党政部门座谈会21次、专家学者座谈会14次、企业家座谈会12次、乡村干部座谈会18次、老干部座谈会4次、综合座谈会7次。参加座谈会人员1595人,其中省部级干部19人、地厅级干部168人、县处级干部490人、基层干部和群众572人、专家学者91人、企业家167人、老干部88人。调研人员走访企业、乡村等基层单位共234家。调研组在深入调研、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形成了调研报告。
二、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调研情况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18个地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注重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勇于开拓创新,注重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已有发展条件,努力挖掘发展潜力,不断创造新的发展优势,不仅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就(见附表),而且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上海市浦东新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抓住历史机遇,用国际化思路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高标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多功能新城区,创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成为带动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增长极。
(二)江苏省昆山市,利用东依上海的地缘优势,大力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高起点引进先进技术,以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全面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走出了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
(三)江苏省江阴市,从发展乡镇企业起步,因具有民族特色的大企业集团迅猛发展和成批上市而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以“天下第一村”华西为样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闻名全国,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
(四)浙江省义乌市,充分利用市场先发优势,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以小商品流通为载体,推进市场化,带动工业化,催生城市化,演进为国际化,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造就成“全球最大的日用商品批发市场”和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创造出“无中生有、无所不有”的义乌奇观。
(五)浙江省温州市,尊重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以市场取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以促进就业推动全民创业,以商贸兴盛带动工业繁荣,以产业集聚支撑城镇崛起,以构建营销网络创新经济业态,以差异化经营打造品牌经济,以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从贫穷落后的海港小城发展成为富裕发达的沿海大市,形成了独特的温州发展模式。
(六)福建省泉州市,着力打好“侨牌”,以“三来一补”起步,带动乡镇企业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众多知名品牌,大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七)山东省威海市,充分利用区位比较优势和文化传统优势,以对外开放总揽发展全局,大力发展对韩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带动体制创新和特色产业培育,成功将区位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八)山东省寿光市,发挥初始的农业比较优势,由农业起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提升经济,靠农业富民,靠工业强市,实现工农互助、城乡互动、工业和农业共同繁荣、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
(九)广东省深圳市,依托毗邻香港、背靠珠三角及广阔内陆腹地的独特地缘优势,抓住经济特区开放开发的先机,以大规模引进外资带动对外经济合作,以发展高新技术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以不断扩大开放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从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我国南部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
(十)广东省东莞市,大力引进外资,扩大劳动力就业,建立加工贸易基地,培育出口产业集群,形成外向型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交相呼应和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互为支撑的发展路子。
(十一)安徽省芜湖市,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了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三大产业集群,探索出中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成功道路。
(十二)江西省吉安市,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兴办工业园区,加速工业崛起,支持和带动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推动城市化,实现工业兴、农业稳、群众富,使贫困的革命老区走上全面小康之路。
(十三)湖南省长沙县,利用毗邻省会和交通便利的条件,吸引外来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发展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坚持以工促农,促进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实现兴工强县、强农富民,成为闻名遐迩的“三湘第一县”。
(十四)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通过科学利用优越的资源条件,高起点引进和配置生产要素,全面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集约化的工业和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快速发展的路子。
(十五)云南省丽江市,利用当地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从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富裕繁荣文明和谐的旅游文化名城。
(十六)甘肃省定西市,弘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精神,发挥比较优势,注重引进国际先进生产模式,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形成种草养畜—发展沼气—沼渣肥田—增粮增收—改善生态的循环经济模式,初步走出一条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脱贫致富的成功路子。
(十七)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通过全面贯彻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抓住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的历史机遇,大胆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老装备制造业基地焕发勃勃生机。
(十八)黑龙江省绥芬河市,通过发挥区位优势,以沿边开放为基本战略,大力发展对俄边境贸易,搭建商贸旅游、进出口加工、跨境投资合作三大产业体系,带动农村和城市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开发的口岸城市发展之路。
三、对各地发展经验的共性认识
这18个地方发展的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生动缩影和具体体现。尽管这些地方发展的条件、路径、模式各不相同,做法也不尽相同,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善于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抓住发展机遇。这些地方都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抢抓机遇不松劲,遇到困难不退缩。从国内看,能够自觉顺应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从中寻找机遇、赢得先机,并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从国际上看,能够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抓住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的机遇,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拓宽发展空间,积极分享经济全球化利益。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这些地方都能认识到,自己既有相对优势也有相对劣势,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本地独特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历史文化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发展突破口。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地方都能坚持把中央精神同当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扬长避短,使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三)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这些地方都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高度重视政府的引导、调控、服务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发展创造无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良好环境,努力使“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各展所长、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这些地方都高度重视开放对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主动地通过扩大开放来促进改革、推动发展。在实践中,这些地方既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也积极扩大对内开放;既积极“引进来”,也主动“走出去”。通过扩大开放,干部群众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转换了理念、创新了思路,有力促进了体制机制障碍的消除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这些地方抓住了更多发展机遇、获得了更广发展空间、赢得了更大发展优势。
(五)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这些地方都注重从实际出发,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努力推进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同时,注重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决策执行的严肃性、连续性,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对在实践中形成的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战略、规划、目标,坚持不懈抓落实,并且是一张蓝图管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
(六)以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些地方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没有经济发展就不能为社会和谐提供坚实物质基础,没有社会和谐稳定也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地方都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七)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这些地方都自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及时掌握和有效运用人民群众在发展实践中创造出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模式。各级党政干部能够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注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八)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些地方都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需要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来实现。从这些地方的实践看,经济发展成功的地方,都有一个过硬的领导班子、一批具有战斗堡垒作用的基层组织、一支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些独具特色而又与时俱进的党建做法,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有效实现了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统一。
四、各地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
这18个地方在前进道路上仍然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很繁重、很紧迫;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世界知名品牌;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面前,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等等。这些情况表明,在我国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形势下,各地要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扎扎实实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努力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第三篇:对全国18个典型地区的调研综合报告
对全国18个典型地区的调研综合报告
新华网北京10月7日电 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对全国18个典型地区的调研综合报告
中国特色发展之路课题调研组
去年12月中旬到今年3月中旬,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调研组,就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问题到全国有关地区进行专题调研。
一、调研背景和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动当地经济实力、人民生活、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实践基础上开拓出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些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诠释。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深入分析全国一些地方的成功发展之路,系统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对于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的发展规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的十七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调研对象选择上,我们既注重具有典型意义、又注意把握地区平衡,主要依据是所选地方从当地实际出发走出了一条成功发展之路,积累了重要发展经验,体现了科学发展要求,而不单纯以地区生产总值多少为依据。经过认真综合比较,调研组最后选择了以下18个地方。东部地区10个: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昆山市、江苏省江阴市、浙江省义乌市、浙江省温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山东省威海市、山东省寿光市、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东莞市;中部地区3个:安徽省芜湖市、江西省吉安市、湖南省长沙县;西部地区3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云南省丽江市、甘肃省定西市;东北地区2个: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黑龙江省绥芬河市。这18个地方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都很突出,走出的发展路子也都有鲜明特色。这18个地方中,有率先改革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地区,有发挥后发优势、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快速崛起的地区,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通过埋头苦干实现脱贫致富的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有突出重围、实现经济振兴的老工业基地,等等。
调研工作从2007年12月中旬开始,历时88天。调研期间,共召开座谈会76次,其中党政部门座谈会21次、专家学者座谈会14次、企业家座谈会12次、乡村干部座谈会18次、老干部座谈会4次、综合座谈会7次。参加座谈会人员1595人,其中省部级干部19人、地厅级干部168人、县处级干部490人、基层干部和群众572人、专家学者91人、企业家167人、老干部88人。调研人员走访企业、乡村等基层单位共234家。调研组在深入调研、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形成了调研报告。
二、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调研情况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18个地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注重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勇于开拓创新,注重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已有发展条件,努力挖掘发展潜力,不断创造新的发展优势,不仅取得了骄人的发展成就(见附表),而且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上海市浦东新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抓住历史机遇,用国际化思路探索城市发展新模式,高起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高标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多功能新城区,创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成为带动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增长极。
(二)江苏省昆山市,利用东依上海的地缘优势,大力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高起点引进先进技术,以国际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实现了由单一农业向全面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走出了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
(三)江苏省江阴市,从发展乡镇企业起步,因具有民族特色的大企业集团迅猛发展和成批上市而被誉为“华夏A股第一县”,以“天下第一村”华西为样板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闻名全国,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
(四)浙江省义乌市,充分利用市场先发优势,以创业创新为动力,以小商品流通为载体,推进市场化,带动工业化,催生城市化,演进为国际化,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造就成“全球最大的日用商品批发市场”和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创造出“无中生有、无所不有”的义乌奇观。
(五)浙江省温州市,尊重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以市场取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以促进就业推动全民创业,以商贸兴盛带动工业繁荣,以产业集聚支撑城镇崛起,以构建营销网络创新经济业态,以差异化经营打造品牌经济,以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从贫穷落后的海港小城发展成为富裕发达的沿海大市,形成了独特的温州发展模式。
(六)福建省泉州市,着力打好“侨牌”,以“三来一补”起步,带动乡镇企业发展,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众多知名品牌,大力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七)山东省威海市,充分利用区位比较优势和文化传统优势,以对外开放总揽发展全局,大力发展对韩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带动体制创新和特色产业培育,成功将区位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八)山东省寿光市,发挥初始的农业比较优势,由农业起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提升经济,靠农业富民,靠工业强市,实现工农互助、城乡互动、工业和农业共同繁荣、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
(九)广东省深圳市,依托毗邻香港、背靠珠三角及广阔内陆腹地的独特地缘优势,抓住经济特区开放开发的先机,以大规模引进外资带动对外经济合作,以发展高新技术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推进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以不断扩大开放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从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发展成为我国南部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
(十)广东省东莞市,大力引进外资,扩大劳动力就业,建立加工贸易基地,培育出口产业集群,形成外向型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交相呼应和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互为支撑的发展路子。
(十一)安徽省芜湖市,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支柱产业,形成了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三大产业集群,探索出中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成功道路。
(十二)江西省吉安市,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兴办工业园区,加速工业崛起,支持和带动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推动城市化,实现工业兴、农业稳、群众富,使贫困的革命老区走上全面小康之路。
(十三)湖南省长沙县,利用毗邻省会和交通便利的条件,吸引外来投资,建设工业园区,发展优势企业和产业集群;坚持以工促农,促进粮食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实现兴工强县、强农富民,成为闻名遐迩的“三湘第一县”。
(十四)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通过科学利用优越的资源条件,高起点引进和配置生产要素,全面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集约化的工业和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创造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快速发展的路子。
(十五)云南省丽江市,利用当地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做精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发展,从名不见经传的西南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富裕繁荣文明和谐的旅游文化名城。
(十六)甘肃省定西市,弘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精神,发挥比较优势,注重引进国际先进生产模式,把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形成种草养畜-发展沼气-沼渣肥田-增粮增收-改善生态的循环经济模式,初步走出一条自然条件恶劣地区脱贫致富的成功路子。
(十七)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通过全面贯彻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抓住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的历史机遇,大胆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老装备制造业基地焕发勃勃生机。
(十八)黑龙江省绥芬河市,通过发挥区位优势,以沿边开放为基本战略,大力发展对俄边境贸易,搭建商贸旅游、进出口加工、跨境投资合作三大产业体系,带动农村和城市建设,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开发的口岸城市发展之路。
三、对各地发展经验的共性认识
这18个地方发展的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生动缩影和具体体现。尽管这些地方发展的条件、路径、模式各不相同,做法也不尽相同,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善于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中抓住发展机遇。这些地方都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抢抓机遇不松劲,遇到困难不退缩。从国内看,能够自觉顺应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从中寻找机遇、赢得先机,并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从国际上看,能够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抓住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的机遇,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着力拓宽发展空间,积极分享经济全球化利益。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这些地方都能认识到,自己既有相对优势也有相对劣势,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充分利用本地独特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特色产业、历史文化等资源,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发展突破口。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地方都能坚持把中央精神同当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扬长避短,使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三)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这些地方都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高度重视政府的引导、调控、服务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发展创造无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良好环境,努力使“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各展所长、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这些地方都高度重视开放对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主动地通过扩大开放来促进改革、推动发展。在实践中,这些地方既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也积极扩大对内开放;既积极“引进来”,也主动“走出去”。通过扩大开放,干部群众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转换了理念、创新了思路,有力促进了体制机制障碍的消除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这些地方抓住了更多发展机遇、获得了更广发展空间、赢得了更大发展优势。
(五)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力。这些地方都注重从实际出发,自觉遵循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努力推进各级党委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同时,注重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决策执行的严肃性、连续性,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对在实践中形成的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战略、规划、目标,坚持不懈抓落实,并且是一张蓝图管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
(六)以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些地方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没有经济发展就不能为社会和谐提供坚实物质基础,没有社会和谐稳定也不能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地方都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七)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这些地方都自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及时掌握和有效运用人民群众在发展实践中创造出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模式。各级党政干部能够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注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八)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些地方都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强调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需要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来实现。从这些地方的实践看,经济发展成功的地方,都有一个过硬的领导班子、一批具有战斗堡垒作用的基层组织、一支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些独具特色而又与时俱进的党建做法,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有效实现了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统一。
四、各地发展中面临的新挑战
这18个地方在前进道路上仍然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较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很繁重、很紧迫;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世界知名品牌;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面前,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等等。这些情况表明,在我国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新形势下,各地要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扎扎实实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努力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第四篇:港头镇组织观看全国十个社会管理整体创新的典型地区经验交流专题片
港头镇组织观看全国十个社会管理整体创新的典型
地区经验交流专题片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部署,进一步推动地区社会管理工作,努力构建符合时代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9月29日,港头镇综治办及司法所干部职工15人观看了《社会管理创新典型经验专题片》。
专题片主要介绍了十个中央综治委重点培育的县区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做法。如贵阳经验,探索新型社区建设;肃宁经验,把分散的农民重新组织起来;宜昌经验:探索网格化管理、全程化服务体系等。这些综合试点地区,都是立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富民、惠民等民生工程,其经验做法贴近实际、各具特色,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观看专题片后,我镇综治干部纷纷表示要把群众利益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统筹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居民群众,全面推进港头镇社会管理创新向纵深发展,并以以优异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港头镇通讯员:林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