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人文精神是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的重要内容
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人文精神是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的重要内容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 2008年09月06日
河北省衡水市气象局长 牛忠保
在2008年全国气象局长会上,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指出,基层工作是气象工作的基石,并把大力加强基层工作列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调研,结合衡水市气象事业的发展经验,我们认为,把气象人文与地方人文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人文精神,是加强基层台站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基层台站更好更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气象人文即气象人精神与气象文化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地方人文是一个地区多年形成的,既有其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地域文化的烙印,并通过人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多方面体现出来。人文精神看似无形却有形,它作为行为的先导,对事业发展和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人文精神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几年来我们认真总结和提炼衡水气象精神,促进气象人文与衡水地方人文的有机结合,使台站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一、在艰苦环境中塑造气象人文精神
衡水11个县(市、区)420万人口,属黑龙港流域,历史上就处于经济发展弱势地带,是河北省的“经济洼地”。因此,如何加快气象基层台站的发展,是摆在衡水气象人面前的重大课题。衡水市每个县站一般只有六七个人,最多也不过十几个人。受地方环境因素影响,在2000年以前,很多工作人员都认为身处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不靠山不挨水,没森林无矿藏,很难赶超先进,存在自卑、懒惰等不正确的思想;2000年以后,随着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各基层台站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小富即安的懈怠情绪又开始抬头了。这种穷时萎靡不振,条件稍好就自满自足的情绪制约着衡水气象的健康发展。要把县站管理好、建设好,坚持解放思想,提高人员素质,改善人文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多年来,我们抓住这一点,狠下苦功,努力塑造衡水气象人文精神,打造出了一支过硬的气象团队。
(一)科研重奖,改变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思维方式。我们从2001年开始构思科研业务的创新思路,并有了自己的研究课题。之后几年中,先后制定、完善了《科技发展基金支持科研课题管理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对出成果的科研业务人员给予奖励,小成果小奖,大成果重奖,并及时兑现,大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衡水的科研业务工作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每年都有新变化。2006年衡水市气象局的全国气象学术论文篇数跃居全省各市气象局之首。并首次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9月13日,挪威卑尔根大学尼尔斯教授还到市气象局进行学术访问,实现了学术研究史上的新突破。2007年,我们首次争取到了地方指令性科研项目。
(二)提倡终身学习,鼓励在职深造,进一步提升价值观。我们把学习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常抓不懈,深入开展了政治理论、业务培训等学习型部门的创建活动,制订了相应的鼓励政策,包括参加学历再教育、业务培训和外出学习等等。从2002年至今,全市气象系统参加学历再教育的职工达到60多人,每年举行的各种有针对性的各类培训达十几次,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增长15%。通过学习和深造,衡水市气象系统彻底扭转了原本被动发展的工作价值观,在丰富专业技术知识,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提高了人们承担挑战性工作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三)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单位。近几年来,我们重点抓和谐部门建设。工作中突出以人为本,通过“人和”构筑凝心工程。在工作上,我们常与外单位搞联谊,通过这些活动,既凝聚了人心,又促进了与社会各界的沟通,逐步建立了“大气象”的人文思想。在生活中,各级领导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谁家有困难大伙儿一起帮忙,谁家有病人大伙儿一起出力,每逢节日领导就会到离退休干部职工家里慰问。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温暖了人心,让整个局大院变成了一个大家庭,大家和谐共处,其乐融融。“人和”从根本上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大家实实在在地团结起来干工作,齐头并进拿成绩。现在我市气象部门干部职工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塑造了心齐、风正、气顺、劲足、团结的工作局面。
二、在继承与创新中塑造气象人文精神
衡水是革命老区,我们把老区精神融入到气象事业中,代代相传,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衡水气象人文精神。
(一)发扬优良传统,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近年来,虽然气象经费状况有所改善,办公经费有了保证,但我们仍然倡导艰苦奋斗的作风,千方百计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特别需要的地方。深州市气象局就是靠全体干部职工从局大院旁的水坑里捞出别人废弃不用的旧砖完成了整个院落的简易硬化。其他几个县气象局的地下水道、道路维修、绿化等,都是靠发动职工通过义务劳动完成的。我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艰苦奋斗是传家宝,通过这种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建设,不但大大改善了办公环境,还加深了广大职工对单位的感情,进一步凝聚了人心。
(二)提倡敬业精神,无私奉献,服务社会。无私奉献是气象人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天气预报员24小时坚守岗位,遇到强对流天气过程更是废寝忘食地工作。他们用过硬的技术,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一次又一次准确发布预报;地面观测员无论春夏秋冬,朝霞晚雨,都在默默无闻地观天测地,不争名、不图利,一心服务百姓,事事以大局为重;科技服务人员骑自行车走街串巷,深入工矿企业,不断拓展气象服务领域。这些年来衡水市气象局始终保持了预报水平稳步上升,观测错情率低,科技服务稳定发展的大好局面,而这一切都来自基层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
(三)学习先进典型,点滴做起,争创文明。2006年9月中旬,我们邀请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林秀贞到衡水市气象局做客,用先进人物的言传身教来感染广大干部职工。2007年,我们又举行了衡水市气象系统十大文明道德模范评比活动,用身边事来教育身边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以来,衡水市气象局先后获得部门和地方各类先进集体表彰22项,有39人(次)被中国气象局、河北省气象局和衡水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个人。目前,衡水市气象系统11个单位可谓满堂红,已有“省级文明单位”两个(市气象局、深州),“市级文明单位”8个,“县级文明单位”1个,实现了我们创建文明气象系统的目标。
三、在工作实践中扎扎实实塑造气象人文精神
气象人文重在建设。在工作中,我们坚持把气象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与地方人文结合,与建设一流气象台站结合,纳入全局发展总体规划,使气象文化建设有思路、有措施、有检查,形成气象文化建设的有机体系。
(一)深入开展气象宣传。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了广泛、深入、持久的气象文化宣传活动,不断丰富气象文化的内涵,致力于建设有衡水特色的气象文化,努力让气象融入社会,让社会了解气象、走进气象。除了利用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进行宣传外,我们还积极组织气象科技人员参加市、县组织的科普宣传周、送科技下乡等活动。针对老百姓关心的实际问题,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气象宣传资料,把冰雹、雷电等一些常见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防灾减灾的知识带到群众中,在现场做好群众咨询的解答工作,用深入浅出的分析、通俗易懂的言语,帮助群众树立科学的观念。
(二)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
近几年,我们一直坚持每年投资30万元用于现代化建设。截至目前,我们完成了全部办公网络系统的升级,更换了办公用电脑,建成了天气预报模拟演播室。同时,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建设“四个一流”的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对办公楼和院落进行了规划和装修,提高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水平,不断改善文明单位的“硬件”条件,建成了省级园林单位。为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了整洁、优雅、文明、和谐的工作环境。
(三)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促进地方人文与气象人文进一步融合。
近年来,我们重视建设和完善职工室内外文体活动场所,配置必要的健身活动设备,以满足和丰富职工文体活动的需要。每逢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开展纪念活动,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汇演。2006年,时值衡水市气象局建局五十周年。年初,局党组就确定了“盖好一座楼,编辑一本书,办一台晚会,谱一曲局歌”的目标。于是,这一年就成了衡水市气象局的转折点:在这一年里,市气象局办公楼喜迁新址;在这一年,记录衡水市气象局辉煌的《风雷雪雨铸辉煌》一书正式出版;在这一年,纪念衡水市气象局建局五十周年晚会办得有声有色;一曲《衡水湖畔气象人》唱得衡水气象人豪情激荡。
这些措施,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了全市气象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气象人文建设推进基础业务与气象服务稳步提升
气象服务工作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基层台站气象人文精神建设中,要始终把切实增强气象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作为人文建设的核心内容,确保气象服务主动热情、优质高效、准确及时,真正实现公益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决策气象服务政府满意,专题气象服务用户满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基础业务稳扎稳打,各项工作成绩斐然。多年来,全市气象系统各种资料接收完整,上传信息及时,地面测报错情率仅为0.1‰。2007年成绩更为突出:共有 31个百班通过市局验收,17个地面观测250班无错情通过省局验收,创历史最好水平;各种预报准确率均超过省定指标,1名预报员荣获河北省“优秀预报员”称号。在地面、高空、农气测报劳动竞赛活动中,衡水市气象系统共有31人次获省气象局“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17人次获中国气象局“质量优秀测报员”称号,成绩可喜。
(二)乡镇雨量点建成,农业气象服务进到田间地头。我们在全市乡镇设置了雨量监测点,在近年的历次降雨过程中,准确完成了雨量统计,为气象决策提供了更具体、更可靠的依据。饶阳县气象局多年来一直坚持送服务到乡村,不单为蔬菜大棚户送去气象用温湿度计,还坚持不定时到田间地头开展一对一气象服务,当面解决农民的疑问,帮助农民检查大棚的小气候环境,并结合农业生产需要,提出改进方案。为了提高农民的气象意识,我们还免费为几个蔬菜种植大村订阅了《中国气象报》。
(三)设置电子显示屏,景区专项服务到位。衡水湖地处衡水市境内,2000年7月,被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批准为河北省衡水湖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6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几年来,随着衡水湖的进一步开发建设,逐步成为了衡水的旅游重地。为了更好地服务景区建设,2007年初,我们在衡水湖安装了一块气象电子显示屏,借助现代化的通信手段,让游客能够更加及时地掌握第一手的气象信息。
(四)决策气象服务主动及时,为衡水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2007年衡水市共发布雷雨大风、暴雨、高温、大雾等预警信号62期,为市委、市政府及有关单位提供决策服务专题报告20期,天气预报信息53期,重要天气报告5期,气象报告26期,雨情灾情报告42期,对各种灾害性天气过程,市气象台都提前作出了准确的预报,并及时提出趋利避害措施,指导农民收种,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赞赏和市政府的书面表扬。随着衡水市气象系统社会地位和形象大大改善。每年各级党政领导到气象部门检查指导工作的次数明显增多。部门交流更加广泛。老百姓对气象系统更加信赖。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也一年比一年大。
我们的实践证明,人文精神对推动基层台站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在下大力度搞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人文精神建设。我们相信,只要坚持解放思想,扬长避短,形成系统化的气象人文精神,并与当地的地方人文精神相互贯通,共同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就能在基层台站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来,并且愈走愈远。
第二篇:校风 教风 学风建设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重要内容(推荐)
校风 教风 学风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
校风是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志和特征。校风对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具有导向作用,对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规范作用。良好的校风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它可以振奋精神,激励斗志,使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品质、行为等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良好校风的形成不仅与这个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历史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学校历届领班子的培育、教师的引导、学生届届相传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校风是治校育人的传家宝,是没有课表的独特课程,是学校教育和管理中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加强校风建设,就要充分发扬学校的历史优良传统,不断总结、宣传在师生员工中已出现的优良风气,就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学生是校风建设的主体,不仅要求他们要深刻理解校风的内涵,而且要在学习生活和言行举止中自觉地遵循它、维护它、充实它,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不断创新。
教风是教学风气、教师风范的综合体现。教风好,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教风好,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公信力,从而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教风建设的关键在教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要按照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讲话中提出的“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要求,使教师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制度建设是教风建设的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好的制度,教风建设就无章可循,有了好的制度,还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把教风建设落到实处。
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态度的综合反映,也是一所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的综合反映,体现着学校的品味和格调。一所高中,只有具备优良的学风,才能形成优良的校风以及鲜明的办学特色,才能培养出一批批适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才能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优良的学风不但是一种氛围,使置身其中的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而且还是一种动力,使学生感到一种压力和紧迫感,促使学生不断进取向上。同时,优良的学风还是一种约束力,起到制止不良学风的产生。学校党、团组织应着力培养学生勤于学习、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严谨求是、积极探索的学习方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的做人道德;艰苦奋斗、勤俭朴实的做人品质。学校要尽最大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创造充分发挥潜能的良好环境,要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拓展对相关学科和感兴趣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