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全面胜利的原因分析

时间:2019-05-13 05:5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全面胜利的原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全面胜利的原因分析》。

第一篇: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全面胜利的原因分析

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全面胜利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民族主义、领导、合作。

内容摘要:分析抗日战争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取得第一次全面胜利的原因,我主要从民族意识觉醒、领导阶级先进性与国内国际通力合作三方面论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末中华民族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巨大跨越,这种跨越是中国几千年平稳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最华丽一步。

正文:(我将按关键词顺序逐一论述。)

一、民族主义。“民族主义首先是一种心理情绪状态,其次是一种政治原则,再次是一种运动。”①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第一人,他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它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国家而已。”②这是民族主义第一阶段即心理情绪状态在中国的觉醒。孙中山先生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进入第二阶段即政治原则。而日本全面侵华后,危机感蔓延全民族,民族主义开始进入第三阶段即运动。集中表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发展、巩固。如:国共第二次合作;马本斋回民支队进行870多次战斗,歼敌3、76万余人;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组织抗日团体与武装;香港、澳门同胞也积极支援内地的抗战;海外华侨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抗战,新加坡成立了以陈嘉华为主席的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分支遍及东南亚各国;大批海外华侨回国投身抗战,仅粤籍归侨参军的就有4万多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而民族主义无疑是统一战线的粘合剂。抗日战争与近代其他反侵略战争的主要不同之一就在于它是在民族主义笼罩与激励下的全民族抗战,是一场彻底的、全面的反侵略战争。而以往的反侵略战争则是单一政府(清政府)或单一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反抗斗争。民族的濒临泯灭,随之而来个人的亡国奴命运激发了强烈的反抗意识,民族主义爆发的力量就是国内抛弃一切政见分歧、阶级差异,一致对外的坚强决心。

①易刚明《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及其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②1902年梁启超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趋势》

二、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又一重要因素。我将主要从阶级的先进性、战略的多样性与自身建设方面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统治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晚清政府的阶级落后性显而易见,它所领导的反侵略战争可谓屡战屡败,主要原因不在于军事力量的薄弱而在于晚清政府高层的避战求和战略方针的严重错误。官僚制度中吏治腐败、机构臃肿。文化上八股取士的教条主义、文字狱等则彻底切断了官僚队伍的人才来源,缺乏鲜活思想与进步力量。资产阶级(不包括包括买办和大资产阶级)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领导阶层。它的阶级局限性与保守性导致它始终对帝国主义侵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战略上妄图以和平方式解决矛盾冲突。反侵略战争一直在以妥协和僵持的状态进行。中国的资产阶级由于特殊的现实环境严重淡化自身建设,导致队伍中混进很多封建保守势力等落后或中间势力,黎元洪就是典型例子。中国共产党是最先进的无产阶级代表,它提出的是彻底的反封建反侵略主张。以暴力手段夺取反封建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绝不妥协退让。采取人民战争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全面抗战。根据抗日战争中弱国对强国的现实,战争防御阶段采取游击战术,相持阶段采取持久战术,反攻阶段采取运动战术。战略形式丰富多样。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自身建设,抗日战争中及时纠正左右倾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延安整风运动以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等都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合作。它包括国内合作和国际合作。国内合作既包括国共第二次合作,也包括中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工商业者和其他爱国人士积极配合抗日。尤其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合作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吞并中华的狂妄计划。国际合作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合作。在美军和苏军的援助下,抗战进入反攻阶段,推动了抗战胜利的提前到来。较之以往的反侵略战争,是帝国主义联合攻击中国,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国内又各派独立,针锋相对。是根本无法取得反侵略的胜利的。

总结抗日战争在近代反侵略战争中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的原因是一项非常繁杂又庞大的工程。中国的近代是一次辛酸夹杂阵痛的蜕变,而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在蜕变后又会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这就是与日月同辉、天地同寿的“中国魂”。

第二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胜利日阅兵仪式观后感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地位

——胜利日阅兵仪式观后感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驻科威特代表处 王野萱

引言:

有一段记忆,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永恒;有一种精神在今与昔的交替中闪耀;有一种梦想,在时与空的变换中升腾……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为中华民族求独立、为世界人民求和平的抗战老兵和革命烈士。让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一路追寻,一路叩问……在历史中铭记战争创伤的痛苦,在历史中缅怀前辈先烈的功绩,在历史中接受抗战精神的洗礼,在历史中急呼正义万岁的口号,在历史中响应和平永恒的号召……

背景 :

日本是一个岛国,但“不甘处岛国之境”,一直有一个梦想,并升华为侵略扩张理论,就是“海外雄飞论”,其所谓“大陆政策”,就是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全世界的侵略总方针。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确立了先占东北、内蒙,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随后,《田中奏折》,明确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扩张总战略蓝图。

日本侵略者步步紧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亡的时候。

1931年9月18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执行不抵抗命令,日军几乎未受抵抗便占领沈阳。三天之后,辽吉两省多数重要城镇陷落,东北三省沦陷。然而群情激奋的全国人民等来的却是《国民政府告全国军民书》申明:“希望我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九一八事变使日本看到了国民政府的软弱,助长了其吞并中国的野心。

1932年日军制造了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毙伤日军千余人,但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蒋介石又一心剿共,因此寄希望于乞求西方列强和国联出面调停,最终《淞沪停战协议》签订,中国失去了上海的驻兵权。

1935年,日本策划制造华北事变,又签订《秦土协定》、《何梅协定》,华北主权尽失。在东北沦陷、华北危亡的情形下,国民政府却再次颁布求和媚外的176号令《申儆国民对于友邦务敦睦谊令》申明:对于友邦(日本)不得有排斥及挑拨恶感之言行,如有违背,定予严惩。这就是所谓的“侈言抗日者杀无赦”。

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反日抗日的最前面。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件的决议》,提出组织东北游击抗日(后形成东北抗日联军,即抗联),并先后派出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一大批优秀干部到抗日义勇军中工作,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战。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在上海的中共地下组织还通过工会、学生会和其他群众组织募集前线急需的交通工具、通信器材、工事物资、医药用品等。此外,中共领导的上海民众反日联合会(简称“民反”)积极支持淞沪抗战,直接投入作战的义勇军就有58支。

1934年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抗日救国运动,扩大红军的影响,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但由于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未能与日寇一战,6000余人大部分牺牲或被俘。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方志敏被捕,他在狱中写下了包括《可爱的中国》在内的13万字的文稿,文中写到: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把各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共产党人为抗日大局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的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各军队都应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摒弃前嫌,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力量,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华北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关于救亡图存、全民抗战的号召和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反日示威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运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这就是被誉为新启蒙运动的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1936年12月12日爆发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扣押,亲日派蠢蠢欲动,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派周恩来等来西安调停,对屠杀了几十万共产党人的蒋介石,采取逼蒋抗日的策略,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

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抵抗日本侵略。8月份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8月中旬,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即八路军),10月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中国共产党积极的统战工作促进了广大民众的抗日觉醒,形成全民抗战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忍辱负重,团结广大的爱国人士,策略性地逼蒋抗日,最终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

中国共产党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使人们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与此同时,国民党内一部分人幻想依靠外援迅速取胜,存在着轻敌思想,对抗日战争的长期性、艰苦性缺乏精神准备。毛泽东于1938年5月发表《论持久战》揭示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的基本规律,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客观分析了战争局势,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抵制国内存在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思潮,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太原会战中,八路军115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胜利,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仅一个月时间,八路军歼灭日军近五千人,国民党第二战区前线总指挥卫立煌诚恳地表示:“八路军确实是抗日的,是复兴民族的最精锐的部队,尤其是抗日的方法和经验都非常丰富。”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不包括东北抗日联军)抗击牵制着半数的侵华日军和绝大多数的伪军,战斗中损失约58万人,其中牺牲约16万人,歼灭日军达50余万人,歼灭伪军达百万人之多,建立了19块、约100万平方公里、近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的斗争。

1938年末,国民党二号人物汪精卫公开投降,发表“艳电”,1940年3月成立伪南京政府。蒋介石集团也开始动摇,企图通过德国大使陶德曼与日本和谈。在《今井武夫回忆录》中记述了1940年蒋介石曾派代表与日本在香港举行和谈,并达成卖国反共的《和平意见》,但在中国人民反对妥协投降的强大声势下,会谈最终破产。中国共产党坚决揭露打击汪精卫集团的叛国投降活动,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抗日。

1940年8月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用事实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毅然摒弃前嫌,倡导和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并在根据地内建立“三三制”政权。针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总方针,执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从而克服了国民党当局制造的反共摩擦,发展和壮大了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启迪了全民族的觉醒。

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山河的沦陷、民族的痛楚,很多青年赶到南京,希望能报效祖国,但他们的抗战热情却遭遇了推诿、扯皮和刁难,一位青年回忆:“在南京,什么也没有,只有老官吏、老官僚。屡屡总是叫我们在办事处里等一等,于是,明天再来,很多人就是这样走掉了。”这一切都使大批爱国青年对国民党政府丧失了信心。正是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和自身的腐朽,把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推向了中国共产党。

青年学生朝气蓬勃,对腐朽落后深恶痛绝,共产党则因为这些青年学生的融入而注入了新鲜血液,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在工厂学校,在田间地头,在广场街巷,都能看到中国共产党宣传抗日的身影,同时,也将先进的思想理念传播给广大民众,促进了全民族的觉醒,这场战争更像一次彻底的启蒙运动,引发了全社会的变革。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都能未完成的启蒙工作,在抗日战争的大潮中得以实现。

梁漱溟在《我生有崖愿无尽》中记述:“民国三十年来正经事一件没有做,今后非普遍从乡村求进步不可。这一感想之引起,是我们沿途多走偏僻小路,真所谓穷乡僻壤,将民生之穷苦,风俗之固陋,看得更真切。这样的人民,这样的社会,纵无暴政侵略,亦无法自存于现代。故如何急求社会进步,为中国第一大事。然此第一大事者,到民国已是三十年的今天,竟然没有做。一年复一年,其穷如故,甚陋如故。”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丁玲撰写的《七月的延安》,“这是乐园。我们才到这里半年,说不上伟大建设,但街衢清洁,植满槐桑;没有乞丐,也没有卖笑的女郎;不见烟馆,找不到赌场。百事乐业,耕者有田。八小时工作,有各种保险。一些丧失了工作和学习机会,或者要摆脱家庭束缚和包办婚姻的人,似乎也在这里看到了光明。所有这一切都让青年们感到延安才是中国的希望。”

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考察延安时感慨道:耳闻目睹各事实,见其勤劳诚朴,忠勇奉公,务以利民福国为前提,并实行民主化,在收复区诸乡村推广实施,与民众辛苦协作,同仇敌忾,奠胜利维新之基础。他由此断言:“中国有救星,胜利有保证,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结束语: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中屡屡失败,究其原因是统治集团腐朽无能,民族内部一盘散沙。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彻底胜利,中国共产党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组织者、鼓舞者。共产党人以最富于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和坚定的意志,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抗战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了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时移世易,山川巨变。在历史和现实的激烈碰撞里,一个声音更加响亮:伟大的胜利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在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中,一种信念更加坚定:前进!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向着伟大的中国梦!

附打油诗一首:

九一八日倭寇猖,七七事变野心胀。亡我中华图匕见,烧杀淫掠号三光。

细菌战,化学战,泯灭人性罪滔天。屠我同胞三千万,血雨腥风浮眼前。

抗战救亡齐呐喊,团结杀敌拼争先。中华儿女多奇志,捐躯为国尚荣光。

地雷战、地道战,游击战术花样繁。拖住日军四百万,与敌奋战十四年。毙伤日寇二百万,盟国四强功勋现。

日本战败喜欲狂,关山万里舞刀枪。血洗百年屈辱耻,收复山河慨而慷。

沉痛历史勿敢忘,我辈聚力心向党。富民强军建国防,固我中华万里疆!

第三篇:村干部在土地管理中腐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村干部在土地管理中腐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陈良春何允海

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只有农村的稳定才有国家的稳定,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级财务管理和农村土地的管理已成为农村两大热点问题,直接影响村级政权建设,关系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就此,我们到公安机关、土地部门、部分乡(镇)对农村土地管理问题进行调研,发现村干部在农村土地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已成为当前村干部的主要问题。据调查,仅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全市查获的村干部土地违法违纪案件就达150件,处分党员55人(其中党员组织非法买卖土地28件,村干部利用土地管理权非法占有土地18件,党员受贿案件9件),有9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另有18名乡(镇)干部因非法参与土地买卖受到党政纪处分。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土地资源的调控力度,土地价格将进一步攀升,利用土地资源进行违法违纪行为的做法将有愈演愈烈之势。已成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死结。

一、村干部在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抓村集体经济收入,非法买卖土地。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和土地资源的紧张及经济利益的高度驱动,一些村干部为了增加村集体经济,利用集体土地和一些个人或单位进行非法交易、非法谋取暴利,形成了一股非法买卖土地的风气。一是借发展村集体经济之名,借地生财买卖土地。二是借新农村建设之名掩盖土地买卖,谋取暴利。三是采取非法手段毁田卖土卖沙、变相买卖土地。上述形式的非法买卖土地行为,因收入归村集体,村干部从中只起到协调和组织作用,易得到村民的支持。

2、村干部利用权势,直接非法占用土地。一是村干部利用权势,公开违章占地。村干部与当地一些地痞流氓勾结,以充当保护伞,或与乡(镇)干部形成利益共同体,利用乡(镇)干部权威出面打招呼、向供地单位或个人施压等方式干涉用地,或村干部借家族势力,强势欺压百姓,老百姓敢怒不敢言,以达到公开占用土地目的。二是村干部互相勾结,集体瓜分土地。个别村干部凭借手中握有的“村集体印章”,以村“两委”的名义占用土地。三是村干部借村民名义,骗取土地。较常见的是冒充村民,骗取宅基地。部分在周边农村建私房的城镇居民,所持有的证件,其姓名和住址都是假的。有的冒名顶替,有的改名换姓,其目的就是冒充村民,捞一块宅基地。

3、村干部利用土地管理权,收受好处。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借地谋财相当普遍。某些村干部利用手中持有出租土地和安排宅基地和土地开发管理的权力,围绕“管理”做文章,借权“索钱”,中饱私囊。其特点是赤裸裸的索贿。村干部凭村集体“商量权”和“决定权”,1

毫不掩饰向单位或个人索要钱物。

二、原因剖析

1、村干部法制意识淡薄。一是土地法规和法律知识缺乏。据调查,在已立案处理的村干部违法用地案件中,绝大多数村干部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部分为文盲或半文盲。文化程度低决定其基本素质和法律法规的缺乏。如对土地买卖的亩数和土地性质、金额大小等犯罪情节的衡量尺度一问三不知。二是依法管理村务意识淡薄。村民被选上村干部后,往往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抛于脑后,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把自己凌驾于村民之上,以官老爷自居,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称霸一方,对村民的正当的法律权利视而不见,在决定村里事务时,本应当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事项,由村委会直接给决定了,也不向村民告知。也有的村村内事务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少数人说了算,村“两委”形同虚设,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甚至有的掌握实权的村干部为了中饱私囊,一个或几个人就决定应当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事情,为村民服务的意识荡然无存。

2、法律、法规不健全。一是村干部违法行为处罚上,执法机关间存在衔接难。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组织,既不是国家一级行政机构,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司、企业等其他单位”,对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经济违法行为,就出现了不同性质的主体身份。根据不同的主体,分别由不同办案单位管辖。如挪用犯罪中,挪用的若是公款,那案件由检察院来办理,挪用的若是集体资金,那案件由公安机关来办理。但办案实践中,案件还没明了时,往往还不好分清是公款还是集体资金,这样就形成了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衔接难的问题,有时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对村干部的违法行为打击不力。二是村务公开制度,还存在执行力不强的问题。村务公开已经搞了好多年,经验也层出不穷,我市下发的“三个文本”也规定村内重大项目由村民代表和监督小组商量讨论。但这些制度虽然都有明文规定,但有些村只是走过场,搞形式,制度也是墙上挂挂而已。有些村务公开栏内容常年不换,重大土地审批用地项目不公开,没有开展土地招投标,以至于给这些村干部钻了空子,对不公开的行为处罚措施跟不上。三是土地管理法规条款,操作性不强。《土地管理法》规定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法占用土地的建筑物,只能作没收,不能作拆除处理,然而对没收后的建筑物如何处置,又没有具体的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收的建筑物最后还是作价给违法者,通过补办用地手续,违法者最终还是实现了违法目的。我们为违法补办用地算了一笔帐,以塘下工业用地为例,一亩土地的市场价格平均已近百万元,正常审批情况下取得的价格不到50万元,而违法补办只比正常审批多出每亩2万元的罚款和6万元左右建筑物作价款,违法补办成功每亩土地还可净赚

40多万元。所以在土地执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土地违法者在实施土地违法完成后,非常乐意、非常主动地接受处理。这并不是违法者法律意识增强了,而是因为他们非常清楚,非法占用的土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只能作没收建筑物和罚款的行政处罚,罚了以后才能补办。所以,他们不怕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最怕的是执法人员不依法行政,对违法建筑物直接实施拆除,最终实现不了违法的目的。

3、村务监督管理不到位。一是村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村干部目前实行了村级直选,但只选举了村民委员会主任,却没有一个相应的制衡机构。村委会缺乏监督机制是村干部发生非法买卖土地和土地交易过程中村干部收受好处的最根本原因。市、乡(镇)组织的监督以及村级自身监督体系的监督不到位。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级监督小组只是个空架子,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二是选用村干部环节上缺少监督机制。在有的地方,村民之所以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一般来说他们也是某些主要领导的意中人或推荐人,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领导的得力助手。只要你放开手去干,工作上即便有点失误,也是“情有可原”,因为领导注重的是结果。而有些地方只要在当地有势力、有财力的人,不管品德、能力如何,都选得上。这样无形放宽了村干部素质标准,给村级腐败打入了伏笔。

4、村干部经济利益驱动。一是兑现贿选付出的高额成本。根据我市村级换届选举实际,一些具有较高经济收入的村特别是城郊结合部的农村或中心镇强村,在村级换届选举中多数采取贿选手段当选。部分村民把当选村委会成员作为以权谋私、或为家族、宗族、派别谋取利益的先决条件,为当选不惜采取请客送礼、贿选拉票、操纵选举等各种非常规手段。这些人当选村干部后,往往借村土地开发机会,千方百计向用地单位或个人索要钱财,以劳回所谓的成本,能在本届动工的工程就提前动工,能不留给下届的土地尽量本届买卖开发掉。二是兑现选前诺言。许多村干部在选举前向村民违法许愿,如当选后给村民优先下达农村私人建房指标,解决老人公寓,不缴水电费,不缴纳农业承包费等。三是村集体经济利益驱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市民营企业异军突起,用地需求急速增加,土地价值不断攀升,地皮价格达到“寸土寸金”的地步,村集体为了搞创收,采取违法买卖用地。四是村干部拉拢乡(镇)干部,形成利益共同体。在非法买卖土地问题中,政府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的影子不断浮现。为了防止乡(镇)干部出面干涉,一些村干部往往将乡(镇)干部拉进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导致非法买卖土地的行为得不到有效扼制。

三、村干部在土地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教育。

1、加强法制法规培训。要从根本上杜绝村干部在土地管理中的违法等现象,就必须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只有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才能做到在村土地管理活动中公正、客观、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从农村实际工作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应当把提高“两委”干部的政策法律水平和土地法规常识作为重点。通过对“两委”干部的政策法律和土地常识培训,既可以提高其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也可以改变其工作粗暴简单的陋习。随着广大农民群众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农村基层“两委”干部能否依法办事,会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要针对现阶段的情况,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重点,下大力气培训好农村基层干部,并建立考核制度。

2、培养保护土地意识。针对村干部惜土意识淡薄和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实际,应指定镇土地所定期进行以帮扶为重点的教育,重点掌握土地管理法规和村民自治条例,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解除私欲,营造廉洁奉公,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氛围。同时要有村民举报奖励机制,激发广大村民自觉保护土地意识。

3、构建警示教育平台。抓典型,以案说纪,以案说法,可以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警示功效,起到有效震慑违法行为的作用。充分发挥现有的一案一会一建议制度,更具针对性解决发案村庄在制度方面存在的弊病,堵塞漏洞,下不再犯;适时回访跟踪,及时疏导帮教,可发现发案规律,防止重蹈覆辙。利用新闻媒介或宣讲曝光典型案例,可以形成反腐倡廉的好风气,达到了追究一人、震撼和警示一片的目的。

(二)健全管理长效机制。

1、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一是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应当定期将村务公开。凡是土地使用,都要按制度规定,做到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程序、公开形式、公开管理监督等五个方面的统一。加强督促和反馈,对不按时公开或公开不规范的,应弄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确保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二是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所有土地使用严格按《土地承包法》第四十八条“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的规定。

2、统一使用招投标平台。根据我市实际,农村土地使用权出租等交易应进入招投标平台,土地交易实行按层级拍卖:村级涉及拍卖额在100万以上进入市招投标中心交易;村级涉及拍卖额10万元以上至100万元以下必须

进入镇招投标中心交易;村级涉及拍卖额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进入镇招投标中心实行简易招投标(这是为了考虑招标成本),但必须保证公开、公平、公正。

3、探索建立村级干部管理模式。根据《村委会组织法》规定,实行村民自治后,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被定位是“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关系,乡(镇)政府“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在乡(镇)政府和党组织不能直接任命或罢免村委干部的情况下,乡(镇)政府和党组织如何有效管理村委会干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乡(镇)政府和党组织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要改革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探索村级干部管理形式。乡(镇)要通过对村干部的考核、审计和评比,强化村干部的廉洁勤政意识、进取意识和为民意识,规范村干部的自治行为。

(三)建立监督管理体系。

1、建立村级事务监督机构。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涉及管理村务工作的主要有两个部门:一是村级政权建设由民政部门管理、监督,二是村级财务由农业部门管理、监督。这两个部门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往往会存在各顾各的,造成管理、监督衔接不好、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为了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监督管理,应成立领导小组,由组织部门牵头,民政、农业部门参与,通过领导小组对村级事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确保村级组织健康有序运转,促进村级事务规范化建设。

2、加强基层土地所监督力度。基层土地所处于管理未端,是基层前哨,易于掌握到农村违法用地的第一手资料,便于监管违法用地,要授予其一定的执法检查权和处罚权。因此要重心下沉加强基层土地所建设,实现“四个重心下沉”:监察重心要下沉到所,提高发现能力;职责重心下沉到所,提高责任心;队伍重心下沉到所,充实一线力量;服务重心下沉到所,提高服务水平。

3、健全乡(镇)纪检监察网络。乡(镇)纪检监察组织要主动介入村级事务。对村级土地资源处置等重大事务要派人参与监督;要定期对村级土地使用进行清查;要认真调查群众对村干部的举报问题,并按党纪法规严肃处理。同时,要把乡(镇)纪检监察网络向村级延伸,建立村级纪检监察队伍。村支部设立1名纪检委员(由书记、主任以外村委干部兼任)。协助村支部、村委会抓党风廉政建设。村纪检委员有权对村务公开、工程建设、土地资源处置、土地征用等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有权查阅村务管理活动的一切资料。

(四)加大案件查办力度。

为了查处到位,避免执法不力、执法不严现象,纪检监察部门要与土地部门、房管部门、公安部门及当地乡(镇)政府协作沟通,形成办案合力。同时,利用全市乡(镇)联查联审制度加强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形成公正办案,防止部门保护和地方保护主义产生,对于

增加案件透明度,提高执纪执法部门的公信力和威慑力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违章、违法成本,对违章或违法的建筑物能拆除的,一律拆除,对土地能复垦的要强制复垦。对乡(镇)干部等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土地买卖和干扰正常用地审批程序的失职渎职案件进行严厉查处,坚决纠正“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正常现象。

2007年7月1日

作者:瑞安市纪委常委陈良春

瑞安市纪委纪检监察室何允海

第四篇:村干部在土地管理中腐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村干部在土地管理中腐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黄放

农村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只有农村的稳定才有国家的稳定,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级财务管理和农村土地的管理已成为农村两大热点问题,直接影响村级政权建设,关系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就此,我们对农村土地管理问题进行调研,发现村干部在农村土地管理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已成为当前村干部的主要问题。由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土地资源的调控力度,土地价格将进一步攀升,利用土地资源进行违法违纪行为的做法将有愈演愈烈之势。已成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死结。

一、村干部在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抓村集体经济收入,非法买卖土地。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和土地资源的紧张及经济利益的高度驱动,一些村干部为了增加村集体经济,利用集体土地和一些个人或单位进行非法交易、非法谋取暴利,形成了一股非法买卖土地的风气。一是借发展村集体经济之名,借地生财买卖土地。二是借新农村建设之名掩盖土地买卖,谋取暴利。三是采取非法手段毁田卖土卖沙、变相买卖土地。上述形式的非法买卖土地行为,因收入归村集体,村干部从中只起到协调和组织作用,易得到村民的支持。

2、村干部利用权势,直接非法占用土地。一是村干部利用权势,公开违章占地。村干部与当地一些地痞流氓勾结,以充当保护伞,或与乡(镇)干部形成利益共同体,利用乡(镇)干部权威出面打招呼、向供地单位或个人施压等方式干涉用地,或村干部借家族势力,强势欺压百姓,老百姓敢怒不敢言,以达到公开占用土地目的。二是村干部互相勾结,集体瓜分土地。个别村干部凭借手中握有的“村集体印章”,以村“两委”的名义占用土地。三是村干部借村民名义,骗取土地。较常见的是冒充村民,骗取宅基地。部分在周边农村建私房的城镇居民,所持有的证件,其姓名和住址都是假的。有的冒名顶替,有的改名换姓,其目的就是冒充村民,捞一块宅基地。

3、村干部利用土地管理权,收受好处。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借地谋财相当普遍。某些村干部利用手中持有出租土地和安排宅基地和土地开发管理的权力,围绕“管理”做文章,借权“索钱”,中饱私囊。其特点是赤裸裸的索贿。村干 1

部凭村集体“商量权”和“决定权”,毫不掩饰向单位或个人索要钱物。

二、原因剖析

1、村干部法制意识淡薄。一是土地法规和法律知识缺乏。据调查,在已立案处理的村干部违法用地案件中,绝大多数村干部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部分为文盲或半文盲。文化程度低决定其基本素质和法律法规的缺乏。如对土地买卖的亩数和土地性质、金额大小等犯罪情节的衡量尺度一问三不知。二是依法管理村务意识淡薄。村民被选上村干部后,往往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抛于脑后,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把自己凌驾于村民之上,以官老爷自居,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称霸一方,对村民的正当的法律权利视而不见,在决定村里事务时,本应当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事项,由村委会直接给决定了,也不向村民告知。也有的村村内事务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少数人说了算,村“两委”形同虚设,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甚至有的掌握实权的村干部为了中饱私囊,一个或几个人就决定应当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的事情,为村民服务的意识荡然无存。

2、法律、法规不健全。一是村干部违法行为处罚上,执法机关间存在衔接难。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治组织,既不是国家一级行政机构,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司、企业等其他单位”,对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经济违法行为,就出现了不同性质的主体身份。根据不同的主体,分别由不同办案单位管辖。如挪用犯罪中,挪用的若是公款,那案件由检察院来办理,挪用的若是集体资金,那案件由公安机关来办理。但办案实践中,案件还没明了时,往往还不好分清是公款还是集体资金,这样就形成了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衔接难的问题,有时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对村干部的违法行为打击不力。二是村务公开制度,还存在执行力不强的问题。村务公开已经搞了好多年,经验也层出不穷,我市下发的“三个文本”也规定村内重大项目由村民代表和监督小组商量讨论。但这些制度虽然都有明文规定,但有些村只是走过场,搞形式,制度也是墙上挂挂而已。有些村务公开栏内容常年不换,重大土地审批用地项目不公开,没有开展土地招投标,以至于给这些村干部钻了空子,对不公开的行为处罚措施跟不上。三是土地管理法规条款,操作性不强。《土地管理法》规定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法占用土地的建筑物,只能作没收,不能作拆除处理,然而对没收后的建筑物如何处臵,又没有具体的规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没收的建筑物最后还是作价给违法者,通过补办用地手续,违法者最终还是实现了违法目的。我们为违法补办用地算了一笔帐,以塘下工业用地为例,一亩土地的市场价格平均已近百万元,正常审批情况下取得的价格不到50万元,而违法补办只比正常审批多出每亩2万元的罚款和6万元左右建筑物作价款,违法补办成功每亩土地还可净赚40多万元。所以在土地执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土地违法者在实施土地违法完成后,非常乐意、非常主动地接受处理。这并不是违法者法律意识增强了,而是因为他们非常清楚,非法占用的土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只能作没收建筑物和罚款的行政处罚,罚了以后才能补办。所以,他们不怕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最怕的是执法人员不依法行政,对违法建筑物直接实施拆除,最终实现不了违法的目的。

3、村务监督管理不到位。一是村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村干部目前实行了村级直选,但只选举了村民委员会主任,却没有一个相应的制衡机构。村委会缺乏监督机制是村干部发生非法买卖土地和土地交易过程中村干部收受好处的最根本原因。市、乡(镇)组织的监督以及村级自身监督体系的监督不到位。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级监督小组只是个空架子,没有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二是选用村干部环节上缺少监督机制。在有的地方,村民之所以当上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一般来说他们也是某些主要领导的意中人或推荐人,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领导的得力助手。只要你放开手去干,工作上即便有点失误,也是“情有可原”,因为领导注重的是结果。而有些地方只要在当地有势力、有财力的人,不管品德、能力如何,都选得上。这样无形放宽了村干部素质标准,给村级腐败打入了伏笔。

4、村干部经济利益驱动。一是兑现贿选付出的高额成本。根据我市村级换届选举实际,一些具有较高经济收入的村特别是城郊结合部的农村或中心镇强村,在村级换届选举中多数采取贿选手段当选。部分村民把当选村委会成员作为以权谋私、或为家族、宗族、派别谋取利益的先决条件,为当选不惜采取请客送礼、贿选拉票、操纵选举等各种非常规手段。这些人当选村干部后,往往借村土地开发机会,千方百计向用地单位或个人索要钱财,以劳回所谓的成本,能在本届动工的工程就提前动工,能不留给下届的土地尽量本届买卖开发掉。二是兑现选前诺言。许多村干部在选举前向村

民违法许愿,如当选后给村民优先下达农村私人建房指标,解决老人公寓,不缴水电费,不缴纳农业承包费等。三是村集体经济利益驱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市民营企业异军突起,用地需求急速增加,土地价值不断攀升,地皮价格达到“寸土寸金”的地步,村集体为了搞创收,采取违法买卖用地。四是村干部拉拢乡(镇)干部,形成利益共同体。在非法买卖土地问题中,政府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的影子不断浮现。为了防止乡(镇)干部出面干涉,一些村干部往往将乡(镇)干部拉进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导致非法买卖土地的行为得不到有效扼制。

三、村干部在土地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教育。

1、加强法制法规培训。要从根本上杜绝村干部在土地管理中的违法等现象,就必须提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只有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才能做到在村土地管理活动中公正、客观、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从农村实际工作来看,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应当把提高“两委”干部的政策法律水平和土地法规常识作为重点。通过对“两委”干部的政策法律和土地常识培训,既可以提高其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也可以改变其工作粗暴简单的陋习。随着广大农民群众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农村基层“两委”干部能否依法办事,会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要针对现阶段的情况,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重点,下大力气培训好农村基层干部,并建立考核制度。

2、培养保护土地意识。针对村干部惜土意识淡薄和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实际,应指定镇土地所定期进行以帮扶为重点的教育,重点掌握土地管理法规和村民自治条例,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解除私欲,营造廉洁奉公,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氛围。同时要有村民举报奖励机制,激发广大村民自觉保护土地意识。

3、构建警示教育平台。抓典型,以案说纪,以案说法,可以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警示功效,起到有效震慑违法行为的作用。充分发挥现有的一案一会一建议制度,更具针对性解决发案村庄在制度方面存在的弊病,堵塞漏洞,下不再犯;适时回访跟踪,及时疏导帮教,可发现发案规律,防止重蹈覆辙。利用新闻媒介或宣讲曝光典型案例,可以形成反腐倡廉的好风气,达到了追究一人、震撼和警示一片的目的。

(二)健全管理长效机制。

1、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一是健全村务公开制度。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村委会应当定期将村务公开。凡是土地使用,都要按制度规定,做到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程序、公开形式、公开管理监督等五个方面的统一。加强督促和反馈,对不按时公开或公开不规范的,应弄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确保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二是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所有土地使用严格按《土地承包法》第四十八条“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的规定。

2、统一使用招投标平台。根据我市实际,农村土地使用权出租等交易应进入招投标平台,土地交易实行按层级拍卖:村级涉及拍卖额在100万以上进入市招投标中心交易;村级涉及拍卖额10万元以上至100万元以下必须进入镇招投标中心交易;村级涉及拍卖额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进入镇招投标中心实行简易招投标(这是为了考虑招标成本),但必须保证公开、公平、公正。

3、探索建立村级干部管理模式。根据《村委会组织法》规定,实行村民自治后,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被定位是“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关系,乡(镇)政府“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在乡(镇)政府和党组织不能直接任命或罢免村委干部的情况下,乡(镇)政府和党组织如何有效管理村委会干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乡(镇)政府和党组织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要改革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探索村级干部管理形式。乡(镇)要通过对村干部的考核、审计和评比,强化村干部的廉洁勤政意识、进取意识和为民意识,规范村干部的自治行为。

(三)建立监督管理体系。

1、建立村级事务监督机构。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涉及管理村务工作的主要有两个部门:一是村级政权建设由民政部门管理、监督,二是村级财务由农业部门管理、监督。这两个部门没有行政隶属关系,往往会存在各顾各的,造成管理、监督衔接不好、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为了加强对村级事务的监督管理,应成立领导小组,由组织部门牵头,民政、农业部门参与,通过领导小组对村级事务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管理,确保村级组织健康有序运转,促进村级事务规范化建设。

2、加强基层土地所监督力度。基层土地所处于管理未端,是基层前哨,易于掌握到农村违法用地的第一手资料,便于监管违法用地,要授予其一定的执法检查权和处罚权。因此要重心下沉加强基层土地所建设,实现“四个重心下沉”:监察重心要下沉到所,提高发现能力;职责重心下沉到所,提高责任心;队伍重心下沉到所,充实一线力量;服务重心下沉到所,提高服务水平。

3、健全乡(镇)纪检监察网络。乡(镇)纪检监察组织要主动介入村级事务。对村级土地资源处臵等重大事务要派人参与监督;要定期对村级土地使用进行清查;要认真调查群众对村干部的举报问题,并按党纪法规严肃处理。同时,要把乡(镇)纪检监察网络向村级延伸,建立村级纪检监察队伍。村支部设立1名纪检委员(由书记、主任以外村委干部兼任)。协助村支部、村委会抓党风廉政建设。村纪检委员有权对村务公开、工程建设、土地资源处臵、土地征用等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有权查阅村务管理活动的一切资料。

(四)加大案件查办力度。

为了查处到位,避免执法不力、执法不严现象,纪检监察部门要与土地部门、房管部门、公安部门及当地乡(镇)政府协作沟通,形成办案合力。同时,利用全市乡(镇)联查联审制度加强土地违法案件的查处,形成公正办案,防止部门保护和地方保护主义产生,对于增加案件透明度,提高执纪执法部门的公信力和威慑力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违章、违法成本,对违章或违法的建筑物能拆除的,一律拆除,对土地能复垦的要强制复垦。对乡(镇)干部等国家工作人员参与土地买卖和干扰正常用地审批程序的失职渎职案件进行严厉查处,坚决纠正“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不正常现象。

第五篇: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我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市场经济已经日益成熟,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下比较主流的现代管理模式,受到很多企业的推崇,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设立企业的的战略目标和最科学的配置好资源。在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将全面预算当做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手段,但是在中国还不能被完全接受,这都归咎于中国经济起步比较的晚,在管理上还存在着缺陷,一时间不能接受新鲜的事物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知程度还不够高。本文将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介绍,阐明它的优势,分析国内的现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企业;应用分析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迅猛发展,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内很多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但是,在管理层面上还是缺乏经验,与国际上的大公司相比,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还不够成熟,实力还比较薄弱。为了全面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要深化改革,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帮助更多的企业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含义

所?^全面预算,就是利用具体的货币,简明易懂的表现出企业在未来时期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达成经济效益的有效管理手段,将一些长远的规划任务给细化处理,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决策能力提升的一个更高的水平。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业务上的预算、财务上的预算、投资和筹资这三个方面,三个方面的目标周期也存在着差异性,正常来说业务上的预算都是一年一个周期,投资和筹资也是要在一年内看到成效,而资本预算的周期相对长一些,一般都是一年以上。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能

1.全面预算是一种权利规制管理,是一种机制安排

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全面预算体现出经营者与其下属人员之间的权利安排。预算不等于简单的预测或计划。它一经制定出来并经过讨论、决定,就取得了人格化,成为经营者理财方针的化身。预算制定后如同一部公司内部的“宪法”,各责任单位必须执行。

2.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

预算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首先是预算目标,实际上是指企业战略目标,没有战略意识的预算不可能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这个角度来说,预算管理应该具有整体性、长期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其次预算的战略性,还应该体现不同类型企业战略重点的差异。

四、全面预算的表现

1.全方位

全面预算覆盖了整个企业财务的所有的经济活动,涉及面既广,关系到管理层的经营,企业的对外投资、税务、公司采购以及员工工资福利等等。所有与企业经济有关的活动都可以渗入全面预算管理,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有效地利用好企业资金,避免投资失误的几率,有助于企业完成自身发展的目标。

2.全过程

企业在每个季度的经营管理都受到全面预算管理的的严密监控,每一笔资金在使用之前、使用之中、以及使用之后全过程都纳入全面预算管理中去,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员工违规操作,企业领导贪污受贿,企业资金流向不明等弊端。

3.全员参与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的所有员工都积极参与,不光光是高层的管理人员,还包括一些下级单位和基层员工,对所有的员工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意识到企业的利益与自己密切相关,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必须与企业联系在一起,主动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全体员工也会互相之间加强沟通,互相交换意见,减少在一些问题上的分歧,做到整个企业可以一条心,有着共同目标以及共同奋斗的方向。

五、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

1.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一个企业制定出一套可行的目标只是成功的第一步,还需要全面有效的执行,如果不能按部就班进行,那起初制定的目标蓝图就化为泡影,严重的还会破坏企业的战略路线,给企业带来危机。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的计划给分为多个阶段,既要有总的目标框架,也要认真踏实完成每一步,这样才能使企业实现一段时期内的目标。

2.全面预算管理具有沟通和协调、提高运作效率的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内的每个部门单位都有一定的要求,分工明确,每个部门都有一定的权限和义务完成本分工作,决不允许各部门因为职权问题而发生利益碰撞,使各部门可以协同发展,避免发生不愉快,整个企业流程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可以将企业内的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

3.全面预算可以对企业的各个部门业绩进行评估,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全面预算工作可以充分的考核各个部门,依据每个部门在工作周期内的业绩,对每个部门进行合理的评价,奖罚分明,对业绩突出的部门提出表扬以及奖励,对那些工作上出现问题的部门进行严肃教育和处理,使得整个企业都可以形成竞争向上的态势,可以充分的激发出员工的潜力,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六、目前国内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

1.全面预算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很多企业单位虽然已经建立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而且部门比较齐全系统,但是全面预算管理根本得不到重视,实际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在整个企业得不到尊重,权威性面临挑战。而且一般来说,全面预算管理是属于财务部门执行管理的,但是财务部门在企业没的地位往往得到不到重视,和其他部门平等,加上这项工作很容易得罪某些利益集团,所以实际操作起来比较的困难,受的阻力比较的大。

另外,一些预算管理部门权力有限,没有专门的部门可以对全面预算的具体过程进行监督和约束,也不能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2.全面预算管理基础薄弱

全面预算管理是离不开规章制度这个保障的,很多企业单位虽然有设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且在不断的丰富完善,但是效果还是不好,任然存在着很多严重的弊端,没有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全面预算管理就不能顺利开展起来。一些企业没有长远的眼光和见识,只图表面工作,企业的设立的目标过于空洞,没有具体的方案手段,管理起来很随意,制度一点都不严密,实施起来也不规范,导致企业内部工作处处存在疏漏,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根本体现不出来。

3.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有限

财务人员才是全面预算工作的真正执行者,企业在经营期间的成本和利润离不开财务人员的预测,但是很多财务人员能力有限,并不能好好的完成相关的预测工作,在很多数据上的判断存在着严重的失误,很多财务人员擅长做账,而预测管理方面的水平比较的低。

七、解决的措施

1.合理设置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

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尽可能的完善和改进整个组织结构,这是预算工作的关键和保障。要?M一切力量避免组织内部分工混乱,权责分不清,还要给财务部门足够的地位和权力,使财务人员可以放开手处理预测管理的工作。

2.开展全员培训,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理解

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属于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国内很多企业部门也是接触不深,对这种体系的认识还不够到位,企业必须要对所属的员工展开教育工作,向他们阐明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面临着多么严峻的形势,要让这些员工充分地认识到企业的前景好坏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关,所有的人必须要有主人公的意识。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全民参与的体系,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不能光指望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对内部人员的培训也存在着侧重点,中层和高层的员工才是公司的中流砥柱,这些人员必须要接受全面系统的培训,再由这些人员下基层对底层员工进行思想宣传和培训,全面提高企业内部的预测管理水平。

3.强化预算的观念

预算观念的强化对企业很重要,特别是那些处于中高层的领导干部,他们的行为影响着企业,必须有他们牵头将企业内部的经济事项纳入预算管理,真正意义上解决企业内部全面预测管理工作执行难的问题。

八、结论

总之,资源是战略执行的基础,其配置的好坏将会极大的影响企业自身目标的实现程度。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在预算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信守一个基本的原则,即企业的一切活动和支出都应以战略为中心。而借助平衡记分卡的帮助,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全部体现和分解到了预算的编制和实施上面,变得异常清晰和可操作。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工程项目,对于任何一个不想被时代淘汰的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财务上的疏漏。当然了,每个企业所面临的情况各不相同,必须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相关的体系,相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国内会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文魁.2011.中国大集团公司发展报告(紫皮书)2010.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64.[2]黎敏.2011.ABC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应用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19-20.[3]刘磊.2011.对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财务核算的思考.审计与理财,3:25-26.[4]李敏.2010.全面预算管理在云南石油分公司的运用研究.云南大学,2010.作者简介:

李明明(1983―),女,籍贯:吉林,工作单位: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研究方向:会计与财务管理。

下载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全面胜利的原因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第一次全面胜利的原因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