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实施意见(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5:4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实施意见》。

第一篇:湖北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实施意见

湖北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办发〔2013〕24号)精神,在全省高校大力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过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2、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师生主体地位,关注师生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打牢师生共同的思想基础;坚持联系实际,分类指导,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运用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平台,开辟渠道,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有效性。

二、实施要点

(一)加强思想理论武装

3、加强课堂主阵地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材建设和思政课讲授内容,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工作。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择优推广计划”,提高教学质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教学,着力向学生传授正确的认识论和科学的方法论。

4、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抓好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活动,在每年的8次集中学习中,专题安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研讨不少于一次,中心组成员每人每年撰写一篇以上专题学习文章。健全基层单位理论学习制度,着力推动基层学习型组织建设,带动师生的理论学习活动深入、深化。

5、加强教育平台建设。开展“走进高校、走上讲台、走进心灵”活动,每校每年集中一个时间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月”活动,邀请省领导和专家学者到学校作专题学习报告或互动交流活动。每所高校建设一个“道德讲堂”,每学期组织一次道德修身活动,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内容,每学年选定一个主题组织一次道德论坛。

6、加强专项理论与实践研究。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势,在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专门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

目,依托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平台,推出一批高质量应用成果。

(二)深化实践育人工作

7、强化实践教育教学环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高职高专类专业不少于50%,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少于半年。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加强军事理论教学,提高军事训练质量。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相结合,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每个本科生在学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研究生、高职高专学生不少于2周,每个学生在学期间要至少参加一次社会调查,撰写一篇调查报告,高校可对社会实践活动给予相应学分。建设培育一批社会实践基地、传统教育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地资源共建共享,建立在校学生免费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的长效机制。

8、组织主题教育。紧扣“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水、节电、节粮”、“中国梦·我的梦”开展主题教育,实施“中华美德微博微信传递行动”。以“文明宿舍”建设为切入点抓好文明创建,组织学生“文明礼仪队”、“学雷锋小组”上街道、进社区示范实践。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开展“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一批品牌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孝敬教育,举办“孝老爱亲、善待同学”主题班会、“孝

心传递”书信感恩活动,打造大学生爱心团队,定期到福利院、养老院义务服务。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试点“无人监考”模式,将学生诚信表现记实性写进成长记录,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有效机制。

9、推进“两访两创”活动。学校和学院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访谈所有教师,教师访谈所有学生,创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创教育事业发展先进。坚持以增进干群感情、师生感情、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凝练主题,强化督导巡视,切实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推动高校干部转作风,争做好干部;教师转师风,争做好教师;学生转学风,争做好学生。

(三)提升文化引领功能

10、增强优秀文化涵养道德的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统筹指导开展“延安精神进校园”、“廉政文化进校园”,定期组织延安精神报告会、廉政文化作品展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推进建立“大学生艺术讲堂”,定期举办艺术讲座、艺术展演。结合全民阅读活动,开展“读一本好书”、“看一部中华经典著作”活动,建设“经典诵读”沙龙。坚持每年评选优秀校园文化成果,给予奖励。

11、培育文明礼仪文化。在党和国家重大节日、国际重大节日,组织师生举行庆祝和纪念活动。坚持在重大节点、重要场合升国旗、唱国

歌,在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组织文化实践活动,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师生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加强对师生文明旅游的宣传教育、规范约束和管理监督,增强师生旅游的文明意识。

12、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实施“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易班推广行动计划”,构建学生互动社区,打造高校“百佳网站”和综合网站、专题网站、博客、微博“四个十佳”。坚持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实现理论学习网上有指导、热点问题网上有引导、先进典型网上有报道、互动交流网上有渠道、学习生活网上有督导。不断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育人环境。

(四)强化先进典型示范

13、加强先进典型培育和选树工作。基于信得过、看得懂、学得到,以推举”湖北好人”等方式大力在高校选树先进典型。既发现一般典型、培育重大典型,又关注凡人善举,打造新的“群星方阵”,持续放大“群星效应”。建立高校先进典型数据库,构建发现培育典型、宣传学习典型、关心关爱典型的长效机制。

14、开展学习道德楷模的活动。坚持开展“道德模范高校巡讲”、“优秀女性高校巡讲”、“助残圆梦高校行”,以及本校先进模范事迹宣讲,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传递好人好报、恩

将德报的正能量,在生动活泼的宣讲中引导师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5、做好先进典型人物事迹传播。注重总结、挖掘、凝炼先进典型事迹,编写启人心扉,可学易学的事迹读本。继续组编《美丽的青春故事——湖北高校大学生先进典型事迹选萃》、《立德树人系列·“十佳辅导员、十佳班主任、十佳思政课教师”先进事迹纪实》,利用多种传播渠道和传播形式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

(五)推进师德师风建设

16、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坚持师德为上,深入实施《湖北高校教师“十倡导十禁止”师德行为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把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作为教师从教的必备和首要条件。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把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尤其是新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内容,深入开展学风建设和宣讲,形成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长效机制。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不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健全教师荣誉制度,表彰优秀教师,培育师德楷模。

17、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选优配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提高党建和学术“双带头人”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的比例。按照1:200比例配备辅导员,基于职业化和专业化推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建设。按1:350-400比例配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开展

“高校思政课教师垄上行”活动,组织田野调查、农户访谈,提高教育教学实效。着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骨干研修,省级年规模达到3000人次以上。坚持每两年评选一次高校“十佳辅导员”、“十佳班主任”、“十佳思政课教师”。

18、严格师德师风考核管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聘任、名师评选、人才遴选、评优奖励等的首要依据。坚持交叉听课、相互评课教学督导制度,及时预警纠偏。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对师德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教育劝诫,经教育劝诫仍不改正的,要严肃处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要依法依规撤销其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

三、组织保障

19、加强组织领导。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负责全省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指导,将之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内容,加强制度设计。各高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运行格局,健全两条线(部门一条线、院系一条线)和三级(学校、院系、班级)管理及推进机制。

20、加强评估考核。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制订考评办法,对全省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年度绩效进行评估考核,并予通报。建立定点定期研判机制,发挥高校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巡视组作用,开展过程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排查问题,藉此开展道德领域

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实行联动机制,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绩效纳入学校文明创建等评估考核体系。

0分)

第二篇: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

蓝关镇东街小学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4号)精神,现就我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1.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全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是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青少年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我校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工程,作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2.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目标,以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立足点,以完善“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为切入点,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以阐释、传播、结合、融入为基本方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教育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联系实际,注重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和因材施教,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着力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坚持改革创新,充分借鉴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先进方法和技术,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积极构建学生乐于参与的平台和载体,大力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总体目标。

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纳入各级各类教育培养目标体系,分学段科学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所有学校和学生全覆盖。

小学阶段要教育引导学生熟读熟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初步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律意识和集体意识,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二、主要任务

1.融入课堂教学。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德育课、少队课,通过有机衔接的课堂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突出各学科课程的德育功能,引导各学科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要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课堂教学,通过开发微课程、开展精彩课堂网上展播等方式阐释教育内容。要经常性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观摩、专题教研、论文评比和常规教学检查等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2.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融入实践育人工作体系,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相应学时学分,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积极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要充分利用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社区和农村乡镇的社会服务机构等社会资源,大力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要坚持知行合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

3.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有效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和“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鼓励各地各学校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要利用重要仪式和重大节庆日等契机,进一步丰富升国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主题班(队)会、道德讲堂等活动内容和形式,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的报告会、征文、演讲、文艺表演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基础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校报校刊的建设和管理。要在学校教室、校园内、宣传栏等场所张贴宣传挂图或标语,利用LED屏等播放相关公益广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随处可见、随时可学。

4.融入学校管理。

积极发挥学校的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管理的总原则。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制度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不断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依法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要在制定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班级管理和其他面向学生的各种规章制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德育工作规律,让学生感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把育人要求和岗位职责统一起来,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5.融入教师队伍建设。

切实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广大教师干部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管理全过程,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严格师德考核,把师德评价作为教师职务评聘、评先评优、进修深造等重要依据,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学校集中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发挥党员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模范带头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党政干部、思想品德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骨干作用。

三、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要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的领导,加强制度设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该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建立健全党支部统一领导、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投入必要的工作经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

2.注重协同配合。

学校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主动加强与当地相关部门和社会机构的沟通,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协同配合、共同育人的工作格局。

3.积极营造氛围。

学校要多措并举,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开设专栏、专版,迅速形成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声势。要大力培育和选树“美德少年”等教育系统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学习身边榜样,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要发挥青少年学生的生力军作用,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身体力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广给家长、推广到全社会。

蓝关镇中心学校 2014年9月

第三篇: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

关于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4号),结合安徽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这一任务,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省人民为推进兴皖富民大业而不懈奋斗。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三)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从教育教学过程抓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国防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层次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加强青少年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学校体育美育,积极培育青少年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

(四)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载体。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健全相应学时学分制度,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抓好未成年人校外德育阵地

建设并形成统筹使用各部门相关资源的共享机制,各地要综合配套建设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积极发挥学生社团作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五)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教育贯穿于教师职前培养、职业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贯穿于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各方面。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开展“江淮名师”、“江淮好校长”评选表彰工作,大力宣传师德先进典型。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

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经济发展实践中

(六)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评估、纠偏机制,防止出现具体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

(七)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推动信用信息应用。以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

量、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商务、资本市场等为重点,加快建设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分类监管机制建设。完善个人信用调查机制,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四、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社会治理中

(八)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大力推进法治安徽建设,厉行法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江淮普法行”、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增强全社会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规,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

(九)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扎实推进“平安安徽”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

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精心组织“美好安徽〃圆梦中国”主题教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和公务员培训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委讲师团及各类百姓宣讲团经常性宣讲内容,纳入理论下基层、社科知识普及月、形势政策教育等活动范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活动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进军营。发挥省社科基金的导向带动作用,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学理支撑。加强社会思潮动态分析,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严格社团、讲座、论坛、研讨会、报告会的管理,防范西方价值观和错误思想侵蚀,抵制非法宗教活动。

(十一)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党报党刊、广播电视台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在重要版面时段推出专栏专题。都市类、行业类媒体要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分众化特点,在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中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传播媒体管理,指导新闻媒体切实加强内部流程管理,坚决不为错误观点提供传播渠道。出版社要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选题重点,积极推出专项出版。强化教育培训和行业自律,引导新闻出版从业人员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能力。

(十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集聚网上舆论引导合力。全省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要开辟道德建设频道,中安在线、安青网、安徽文明网、安徽好人网要切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加强•安徽手机报‣建设,开辟道德建设公益性手机宣传专版。用好“安徽发布”等政务微博和传统媒体官方微博,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主动有效进行网上引导。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渗透行为,组织力量对错误观点进行批驳。深化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大力开展“坚守七条底线共建网络文明”主题实践和文明上网先进社区创建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化传播,组织开展安徽省优秀网络作品大赛和展示活动。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打击网络谣言和违法犯罪,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六、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

(十三)运用文化产品涵育社会主流价值。围绕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选题策划,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繁荣群众文艺创作,认真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创作征集评选活动。精心组织“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中国梦”主题文艺作品的展映展演展播展示活动。加强对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

体。

(十四)建立健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评奖机制,精简评奖种类,改进评奖办法,不断提高文艺奖项的权威性和公信度。继续开展制止豪华铺张办晚会专项行动,进一步清理规范文艺晚会和节庆演出。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在全社会倡导正确的文艺批评导向。

(十五)大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扎实建好全省五级设施网络体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在有条件的中心村推进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打造3—5个“省内叫得响、全国有影响”的特色文化服务品牌。广泛开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好地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

七、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十六)深化拓展“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安徽”主题实践活动。围绕赞好人、做好人、评好人、帮好人四个关键环节,积极开展以思想引领、实践养成、典型遴选、爱心反哺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提升行动,深化道德模范、劳动模范、安徽好人、美德少年评选活动,举办道德模范报告会等宣传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发挥道德信贷、道德基金褒德扶善的积极作用,建好用好安徽好人馆,编撰安徽道德模范志和安徽好

人志。

(十七)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以城乡社区为重点,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加强志愿服务组织领导,成立安徽省志愿服务联合会,健全基层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志愿服务星级认定和嘉许回馈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十八)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化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提升重大先进典型宣传、最美系列评选、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等品牌活动影响力。紧紧抓住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这三个重点,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相结合,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良好社会风尚。

(十九)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文明城市、文明县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和文明行业等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扎实推进以“三线三边”为突破口的城乡环境治理,着力培育生态文明理念、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开展入队、入团、入党宣誓及庄重简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成人仪式,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

旗、奏唱国歌,完善重大灾难哀悼纪念活动,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加强对公民文明旅游的宣传教育、规范约束和社会监督,增强公民旅游的文明意识。

(二十)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通过组织编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安徽地方文化的通用读本等形式,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特色鲜明的节日主题活动,教育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广泛开展。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

(二十一)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发,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纪念日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形

成实体展馆与网上展馆相结合、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系。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文化馆、图书馆、地方志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免费开放,充分发挥革命遗址、遗迹的教育功能,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二十二)组织开展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季”活动。在全面开展“三个倡导”宣传教育和实践养成基础上,将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条价值准则与一年的四个季度结合起来,一季一个主题,有针对性、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不同类型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循环往复、常年推进。第一季度以“友善”为主题,第二季度以“敬业”为主题,第三季度以“诚信”为主题,第四季度以“爱国”为主题。对应各“主题季”,组织不同类别道德典型开展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二十三)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益广告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加大公益广告刊播力度,广播电视、报纸期刊要拿出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和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公益广告。互联网和手机媒体要发挥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运用多种方式扩大公益广告的影响力。社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要在适当位置悬挂张贴公益广告。

八、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十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把这项任务摆上重要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建设美好安徽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组织实施,加强督促落实,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党的基层组织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方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二十五)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着力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加强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加强道德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高洁生活情趣,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作为考核评价、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

(二十六)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各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 的工作格局。党政各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良好局面。各地各部门要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任务分工,完善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要把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情况纳入领导班子考核内容,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体系,适时进行督查。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重要作用,支持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加强同知识界的联系,引导知识分子用正确观点阐释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委宣传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推进的重要职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十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基层单位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使之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中,融入城乡居民自治中,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努力实现全覆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发挥社会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

第四篇: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的通知 京政办发〔2014〕5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9月24日

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署和要求,现就在本市中小学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1.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在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是坚持和强化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内在需要。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北京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京发〔2014〕11号),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规律,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注重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实践养成、文化熏陶、制度保障相结合,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育人理念和手段,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实践平台,拓展教育渠道,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育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每一名学生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切实将总书记提出的“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16字要求落到实处。

二、注重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记住要求

3.人人知晓、熟记熟背。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记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实践要求。通过宣传橱窗、电子屏幕、宣传画、黑板报、广播电视、校园网、微博、微信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在校园处处可见、人人知晓,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开展童谣传唱、主题班队会、时事论坛、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深化宣传教育效果,使小学生逐步做到熟记熟背、养成习惯;初中生理解要求,学会践行;高中生立志成才,学会做人。

4.进教材、进课堂,入脑入心。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中小学生逐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修订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和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将德育课程和少先队活动课作为系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加强学科间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作用。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和学校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不断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展示活动,引导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努力做到每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5.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分阶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初中阶段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高中阶段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充分发挥首都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校创建活动,邀请千名传统文化名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进校园、进课堂;开展民族艺术进校园、京剧进课堂等工作,举办国学讲座、经典诵读、民族体育艺术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挖掘和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国际性节日、政治性节日以及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蕴藏的巨大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纪念活动。

6.注重学校文化熏陶浸润。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强化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功能。继续开展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之中,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首都特质和学校特色的学校文化。完善学校制度,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平等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利用升国旗、入党入团入队、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十四岁迈入青春门、十八岁成人礼等仪式,传播主流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开展经常性的读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努力做到每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情操。

三、坚持典型引路,引导学生心有榜样

7.学习英雄人物和先进人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可学、可模仿的人物形象,用鲜活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名人故居、英雄和先进人物事迹展览等活动,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励志书籍、连环画等读物,学习了解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光辉事迹和崇高品德。邀请“北京榜样”、航天英雄、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奥运冠军、科学家、青年志愿者,以及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亲敬老等先进典型代表走进校园,帮助学生学会欣赏、学习和借鉴美好事物,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

8.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做到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影响学生。加强师德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聘任、考核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学、管理、服务各项工作中。开展学生喜爱的教师、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德育教师、班主任的配备和选拔,不断提升广大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育人能力。

9.树立同伴榜样。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发现榜样、学习榜样、争做榜样。坚持开展寻找“身边道德榜样”、北京市优秀中学生、北京市优秀少先队员、最美孝心少年等评选表彰,举办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发现身边的美”微作品展示等活动,加大对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力度,树立一批市、区县和学校的同伴榜样。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在学生中营造比志气、比学习、比劳动、比健康、比奉献的良好氛围,凝聚和传递社会正能量。

四、强化实践体验,引导学生从小做起

10.引导学生从我做起。教育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节粮、节水、节电、节约钱物”和“美丽中国、绿色北京”、“清洁空气蓝天行动”等专题教育活动,探索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集体的事情争着做、公益的事情积极做,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和学校劳动,积极参加学工学农生产体验劳动。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和法制教育活动,培养中小学生公民意识。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起步,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养成遵纪守法、遵守规则、诚实守信、孝敬感恩、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11.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教育学生友善待人、助人为乐,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续写雷锋日记”等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制定落实《中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指导意见》,倡导志愿者实名注册,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政策保障,完善评价和鼓励学生长期坚持参加志愿服务的激励措施。培育校园志愿服务组织,设立中小学志愿服务岗,开发和拓展校级、班级志愿服务项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社区以及孝亲敬老等志愿服务活动。将参加志愿服务情况记入成长记录,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培养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和能力。

12.引导学生知行统一。加强实践体验活动载体和平台建设,实施“一十百千工程”,引导学生在认知理解基础上自觉践行,做到知行统一。每个学生在中小学学习期间至少参加一次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分别走进一次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抗日战争纪念馆;至少参加十次集体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观看百部优秀影视作品、阅读百本优秀图书,学习了解百位中外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和优秀品格;市、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共同完善社会大课堂建设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图书馆、博物馆等千余个具备相应社会资源的单位培养和聘用千名课外辅导教师。学校各学科平均应有不低于10%的课时在社会大课堂辅导完成。

五、加强指导服务,引导学生接受帮助

13.激励学生在最好的方面做最好的自己。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善于把握和发扬好自己的优点,发现和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虚心接受教师、家长和同学的意见和批评,不断完善自我、追求进步,树立信心,努力使自己做到越来越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他人,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长处,学会谦虚、学会宽容,能够更好容纳、接受、帮助他人。学校和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强化多元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全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关爱和帮助每一位学生,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14.推进协作育人。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学校要建立健全协作育人机制,争取家庭和社会对学校育人的支持和配合。学校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制度,充分发挥家长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家长学校建设,通过网上家长学校和“父母学院”工程等途径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注重家风建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社区应为学校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场所,协调辖区各方面力量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社会各方面要关心、支持、参与协作育人,形成推进育人工作的合力。

15.发挥好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加强入队入团教育,开展理论学习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依托红领巾学校、少年先锋团校、中学生业余党校,大力加强对学生骨干人才的理想信念教育,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中学生社团、红领巾社团、首都少年先锋岗、少年科学院、七色光鼓号队等组织建设,不断丰富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平台。

六、确保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16.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纳入总体工作安排,加强统筹谋划,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明确职责分工,形成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的工作格局。市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教育规划和工作计划,加强对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工作指导。市宣传、精神文明、人力社保、文化、新闻出版广电、文物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支持、全面保障在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17.强化责任落实。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落实好本地区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项任务,加强人员、经费和制度保障。各学校要把德育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整体发展规划,贯穿于教学、管理、服务全过程,在抓紧、抓实、抓细上下功夫。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结合本校实际,组织制定落实方案,做到有目标、有要求、有措施、有进度、有保障、有评价。学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落实上级党组织要求,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党员教师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要发挥好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落到实处。

18.强化监督检查。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和制度,检查各项责任和任务落实情况。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纳入教育工作和学校育人工作进行综合督导,保证市、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将工作抓实抓好。加强总结和交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制度,深入学校开展实地调研和督查,及时发现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定期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研讨交流,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把握规律,努力构建长效机制。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

据2013年12月23日新华社电 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

国家层面: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 公正 法治 公民层面: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念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意义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价值体系问题,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引导人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起来的当代中国,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要振奋起人们的精气神、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

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复兴。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着力铸牢人们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人们思想的共鸣点、与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1]

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五)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青少年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益德益智的科研发明和创新创造活动、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活动。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强学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六)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

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

(七)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防止出现具体政策措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

(八)法律法规是推广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保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来增强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厉行法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法治环境。

(九)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实现治理效能与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3]

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志和决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各级党委讲师团经常性宣讲内容。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实践发展提供学理支撑。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导向带动作用,推出更多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强社会思潮动态分析,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严格社团、讲座、论坛、研讨会、报告会的管理。

(十一)新闻媒体要发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要拿出重要版面时段、推出专栏专题,出版社要推出专项出版,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访谈节目、专题节目和各类出版物等形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市类、行业类媒体要增强传播主流价值的社会责任,积极发挥自身优势,适应分众化特点,多联系群众身边事例,多运用大众化语言,在生动活泼的宣传报道中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传播媒介管理,不为错误观点提供传播渠道。新闻出版单位和从业人员要强化行业自律,切实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将个人道德修养作为从业资格考评重要内容。

(十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形势,善于运用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形成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集聚网上舆论引导合力。做好重大信息网上发布,回应网民关切,主动有效进行网上引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化传播,创作适于新兴媒体传播、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对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推进网络法制建设,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打击网络谣言和违法犯罪,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十三)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加强对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样式的引导,让不同类型文化产品都成为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生动载体。加大对优秀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开展优秀文化产品展演展映展播活动、经典作品阅读观看活动。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坚持文艺评论评奖的正确价值取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均等优质的文化产品,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4]

五、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十四)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风气。在国家博物馆设立英模陈列馆。深化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组织道德论坛、道德讲堂、道德修身等活动。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把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与培育廉洁价值理念相结合,营造崇尚廉洁、鄙弃贪腐的良好社会风尚。

(十五)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实践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以城乡社区为重点,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方面,围绕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和政策法规保障机制,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基层、做到社区、做进家庭。

(十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上求实效。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宣传教育。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在学校开学、学生毕业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完善重大灾难哀悼纪念活动,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加强对公民文明旅游的宣传教育、规范约束和社会监督,增强公民旅游的文明意识。

(十七)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梳理和萃取中华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作出通俗易懂的当代表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发扬光大。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丰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节日文化。增加国民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分阶段有序推进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

(十八)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发,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政治性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利用党和国家成功举办大事、妥善应对难事的时机,因势利导地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形成实体展馆与网上展馆相结合、涵盖各个历史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系。推进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免费开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十九)运用公益广告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益广告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创意,形成公益广告传播先进文化、传扬新风正气的强大声势。加大公益广告刊播力度,广播电视、报纸期刊要拿出黄金时段、重要版面和显著位置,持续刊播公益广告。互联网和手机媒体要发挥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优势,运用多种方式扩大公益广告的影响力。社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要在适当位置悬挂张贴公益广告。各类公益广告要注重导向鲜明、富有内涵、引人向上,注重形式多样、品位高雅、创意新颖,体现时代感厚重感,增强传播力感染力。[5]

六、加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

(二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把这项任务摆上重要位置,把握方向,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体现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实际工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建立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加强组织实施,加强督促落实,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党的基层组织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方面,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筑牢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打牢党执政的思想基础。

(二十一)党员、干部要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为民、务实、清廉,以人格力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着力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加强党性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加强道德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始终保持高洁生活情趣,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二十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各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党政各部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良好局面。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任务分工,完善工作措施。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重要作用,支持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加强同知识界的联系,引导知识分子用正确观点阐释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委宣传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组织指导、协调推进的重要职责,积极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十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实到基层。城乡基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依托,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基层单位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使之融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中,融入城乡居民自治中,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努力实现全覆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和人们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发挥社会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形成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景象。

下载湖北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实施意见(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实施意见(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2013年12月23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2013年12月24日07:17 来源:人民日报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3年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该《意见》分培育和践行社......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本站推荐)

    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小我”做起 漳县一中 崔应芳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题班会 策划书 主办:院团委 承办:材控 123/124班委 一、活动名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 二、活动主题: “学习总书记......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单项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 1. 当今时代,( )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2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