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军事材料[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5:3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军事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军事材料》。

第一篇:新军事材料

军用新材料

近年来,国内外对军用发动机用结构陶瓷进行了内容广泛的研究工作,如发动机增压器小型涡轮已经实用化;美国将陶瓷板镶嵌在活塞顶部,使活塞的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德国在排气口镶嵌陶瓷构件,提高了排气口的使用效能。国外红外热成像仪上的微型斯特林制冷机活塞套和气缸套用陶瓷材料制造,其寿命长达2000小时;导弹用陀螺仪的动力靠火药燃气供给,但燃气中的火药残渣对陀螺仪有严重损伤,为消除燃气中的残渣并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需研究适于导弹火药气体在2000oC下工作的陶瓷过滤材料。在兵器工业领域,结构陶瓷广泛应用于主战坦克发动机增压器涡轮、活塞顶、排气口镶嵌块等,是新型武器装备的关键材料。目前,20~30毫米口径机关枪的射频要求达到1200发/分以上,这使炮管的烧蚀极为严重。利用陶瓷的高熔点和高温化学稳定性能有效地抑制了严重的炮管烧蚀,陶瓷材料具有高的抗压和抗蠕变特性,通过合理设计,使陶瓷材料保持三向压缩状态,克服其脆性,保证陶瓷衬管的安全使用。以下是几种在军事领域应用比较普遍的新材料: ① 光电功能材料

光电功能材料是指在光电子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它能将光电结合的信息传输与处理,是现代信息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电功能材料在军事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碲镉汞、锑化铟是红外探测器的重要材料;硫化锌、硒化锌、砷化镓主要用于制作飞行器、导弹以及地面武器装备红外探测系统的窗口、头罩、整流罩等。氟化镁具有较高的透过率、较强的抗雨蚀、抗冲刷能力,它是较好的红外透射材料。激光晶体和激光玻璃是高功率和高能量固体激光器的材料,典型的激光材料有红宝石晶体、掺钕钇铝石榴石、半导体激光材料等。② 贮氢材料

某些过渡簇金属,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晶格结构的原因,氢原子比较容易透入金属晶格的四面体或八面体间隙位中,形成了金属氢化物,这种材料称为贮氢材料。

在兵器工业中,坦克车辆使用的铅酸蓄电池因容量低、自放电率高而需经常充电,此时维护和搬运十分不便。放电输出功率容易受电池寿命、充电状态和温度的影响,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坦克车辆起动速度会显著减慢,甚至不能起动,这样就会影响坦克的作战能力。贮氢合金蓄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耐过充、抗震、低温性能好、寿命长等优点,在未来主战坦克蓄电池发展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③ 阻尼减震2.4 材料

阻尼是指一个自由振动的固体即使与外界完全隔离,它的机械性能也会转变为热能的现象。采用高阻尼功能材料的目的是减震降噪。因此阻尼减震材料在军事工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外金属阻尼材料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船舶、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美国海军已采用Mn-Cu高阻尼合金制造潜艇螺旋桨,取得了明显的减震效果。在西方,阻尼材料及技术在武器上的应用研究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一些发达国家专门成立了阻尼材料在武器装备上应用的研究机构。80年代后,国外阻尼减震降噪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他们借助CAD/CAM在减震降噪技术中的应用,把设计-材料-工艺-试验一体化,进行了整体结构的阻尼减震降噪设计。我国在70年代前后进行了阻尼减震降噪材料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阻尼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主要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喷气机等控制盘或陀螺仪的外壳;在船舶工业中,阻尼材料用于制造推进器、传动部件和舱室隔板,有效地降低了来自于机械零件啮合过程中表面碰撞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在兵器工业中,坦克传动部分(变速箱,传动箱)的振动是一个复杂振动,频率范围较宽,高性能阻尼锌铝合金和减振耐磨表面熔敷材料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主战坦克传动部分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④ 隐身材料

现代攻击武器的发展,特别是精确打击武器的出现,使武器装备的生存力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单纯依靠加强武器的防护能力已不实际。采用隐身技术,使敌方的探测、制导、侦察系统失去功效,从而尽可能地隐蔽自己,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抢先发现并消灭敌人,已成为现代武器防护的重要发展方向。隐身技术的最有效手段是采用隐身材料。国外隐身技术与材料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起源在德国,发展在美国并扩展到英、法、俄罗斯等先进国家。目前,美国在隐身技术和材料研究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航空领域,许多国家都已成功地将隐身技术应用于飞机的隐身;在常规兵器方面,美国对坦克、导弹的隐身也已开展了不少工作,并陆续用于装备,如美国M1A1坦克上采用了雷达波和红外波隐身材料,前苏联T-80坦克也涂敷了隐身材料。

隐身材料有毫米波结构吸波材料、毫米波橡胶吸波材料和多功能吸波涂料等,它们不仅能够降低毫米波雷达和毫米波制导系统的发现、跟踪和命中的概率,而且能够兼容可见光、近红外伪装和中远红外热迷彩的效果。

近年来,国外在提高与改进传统隐身材料的同时,正致力于多种新材料的探索。晶须材料、纳米材料、陶瓷材料、手性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等逐步应用到雷达波和红外隐身材料,使涂层更加薄型化、轻量化。纳米材料因其具有极好的吸波特性,同时具备了宽频带、兼容性好、厚度薄等特点,发达国家均把纳米材料作为新一代隐身材料加以研究和开发;国内毫米波隐身材料的研究起步于80年代中期,研究单位主要集中在兵器系统。经过多年的努力,预研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该项技术可用于各类地面武器系统的伪装和隐身,如主战坦克、155毫米先进加榴炮系统及水陆两用坦克。

目前,世界上正在研制的第四代超音速歼击机,其机体结构采用复合材料、翼身融合体和吸波涂层,使其真正具有了隐身功能,而电磁波吸收型涂料、电磁屏蔽型涂料已开始在隐身飞机上涂装;美国和俄罗斯的地对空导弹正在使用轻质、宽频带吸收、热稳定性好的隐身材料。可以预见,隐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国防技术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纵观新材料的发展史,应用于军事工业中的新材料均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因而军用新材料的产业化速度普遍比较缓慢。世界范围内的军用新材料正向功能化、超高能化、复合轻量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由此看来,钛合金、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在军事工业中具有十分良好的产业化前景。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军事材料的应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下面介绍以下我国新材料的发展概况。1.钛合金

钛是20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性能优异、资源丰富的金属。随着军事工业对高强低密度材料需求的日益迫切,钛合金的产业化进程显著加快。在国外,先进飞机上钛材重量已达到飞机结构总重的30~35%。我国在“十五”期间,为满足航空、航天、舰艇等部门需要,国家把钛合金作为新材料的发展重点之一,预计“十一五”将成为我国钛合金新材料新工艺的高速发展时期。2.复合材料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要求材料不再是单一的结构材料,在这种条件下??国在先进复合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它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会更加引人注目。21世纪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是低成本、高性能、多功能和智能化。3.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涉及到现有的一切基础性科学技术领域,而且在军事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未来战争突然性的急剧增大,各种探测手段越来越先进。为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隐身技术在军事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纳米材料对雷达波的吸收率较高,从而为兵器隐身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转眼间,人类在二十一世纪已经走过了第九个年头,在这个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新材料的发展也步入了一个新台阶,各种性能更好的新材料相继被研发出来,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军事大国所研发的高性能军事装备几乎都用到了新材料,新材料的发展程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研实力的标志。

新材料在军事工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一 前言

新材料,又称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是指新近研究成功的和正在研制中的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能满足高技术需求的新型材料。人类历史的发展表明,材料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先导,而新材料则是社会进步的里程碑。

材料技术一直是世界各国科技发展规划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它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一起,被公认为是当今社会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总揽人类全局的高技术。材料高技术还是支撑当今人类文明的现代工业关键技术,也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国防工业往往是新材料技术成果的优先使用者,新材料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对国防工业和武器装备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 军用新材料的战略意义

军用新材料是新一代武器装备的物质基础,也是当今世界军事领域的关键技术。而军用新材料技术则是用于军事领域的新材料技术,是现代精良武器装备的关键,是军用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对军用新材料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加速发展军用新材料技术是保持军事领先的重要前提。

三 军用新材料的现状与发展

军用新材料按其用途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两大类,主要应用于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兵器工业和船舰工业中。

军用结构材料

1.1 铝合金

铝合金一直是军事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结构材料。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加工性能好等特点,作为结构材料,因其加工性能优良,可制成各种截面的型材、管材、高筋板材等,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提高构件刚、强度。所以,铝合金是武器轻量化首选的轻质结构材料。

铝合金在航空工业中主要用于制造飞机的蒙皮、隔框、长梁和珩条等;在航天工业中,铝合金是运载火箭和宇宙飞行器结构件的重要材料,在兵器领域,铝合金已成功地用于步兵战车和装甲运输车上,最近研制的榴弹炮炮架也大量采用了新型铝合金材料。

近年来,铝合金在航空航天业中的用量有所减少,但它仍是军事工业中主要的结构材料之一。铝合金的发展趋势是追求高纯、高强、高韧和耐高温,在军事工业中应用的铝合金主要有铝锂合金、铝铜合金(2000系列)和铝锌镁合金(7000系列)。

新型铝锂合金应用于航空工业中,预测飞机重量将下降8~15%;铝锂合金同样也将成为航天飞行器和薄壁导弹壳体的候选结构材料。随着航空航天业的迅速发展,铝锂合金的研究重点仍然是解决厚度方向的韧性差和降低成本的问题。

钛合金

钛合金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441~1470兆帕),较低的密度(4.5g/cm3),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和在300~550oC温度下有一定的高温持久强度和很好的低温冲击韧性,是一种理想的轻质结构材料。钛合金具有超塑性的功能特点,采用超塑成形-扩散连接技术,可以以很少的能量消耗和材料消耗将合金制成形状复杂和尺寸精密的制品。

钛合金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主要是制作飞机的机身结构件、起落架、支撑梁、发动机压气机盘、叶片和接头等;在航天工业中,钛合金主要用来制作承力构件、框架、气瓶、压力容器、涡轮泵壳、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及喷管等零部件。50年代初,在一些军用飞机上开始使用工业纯钛制造后机身的隔热板、机尾罩、减速板等结构件;60年代,钛合金在飞机结构上的应用扩大到襟翼滑轧、承力隔框、起落架梁等主要受力结构中;70年代以来,钛合金在军用飞机和发动机中的用量迅速增加,从战斗机扩大到军用大型轰炸机和运输机,它在F14和F15飞机上的用量占结构重量的25%,在F100和TF39发动机上的用量分别达到25%和33%;80年代以后,钛合金材料和工艺技术达到了进一步发展,一架B1B飞机需要90402公斤钛材。现有的航空航天用钛合金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多用途的a+b型Ti-6Al-4V合金。近年来,西方和俄罗斯相继研究出两种新型钛合金,它们分别是高强高韧可焊及成形性良好的钛合金和高温高强阻燃钛合金,这两种先进钛合金在未来的航空航天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陆军部队需求具有威力大、射程远、精度高、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多功能的先进加榴炮系统。先进加榴炮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新材料技术。自行火炮炮塔、构件、轻金属装甲车用材料的轻量化是武器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保证动态与防护的前提下,钛合金在陆军武器上有着广泛的应用。155火炮制退器采用钛合金后不仅可以减轻重量,还可以减少火炮身管因重力引起的变形,有效地提高了射击精度;在主战坦克及直升机-反坦克多用途导弹上的一些形状复杂的构件可用钛合金制造,这既能满足产品的性能要求又可减少部件的加工费用。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钛合金由于制造成本昂贵,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近年来,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发低成本的钛合金,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提高钛合金的性能。在我国,钛合金的制造成本还比较高,随着钛合金用量的逐渐增大,寻求较低的制造成本是发展钛合金的必然趋势。

1.3 复合材料

先进复合材料是比通用复合材料有更高综合性能的新型材料,它包括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和碳基复合材料等,它在军事工业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先进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高的比模量、耐烧蚀、抗侵蚀、抗核、抗粒子云、透波、吸波、隐身、抗高速撞击等一系列优点,是国防工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类工程材料。

1.4.1 树脂基复合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成形工艺性、高的比强度、高的比模量、低的密度、抗疲劳性、减震性、耐化学腐蚀性、良好的介电性能、较低的热导率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中。树脂基复合材料可分为热固性和热塑性两类。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各种热固性树脂为基体,加入各种增强纤维复合而成的一类复合材料;而热塑性树脂则是一类线性高分子化合物,它可以溶解在溶剂中,也可以在加热时软化和熔融变成粘性液体,冷却后硬化成为固体。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制备工艺容易实现,原料丰富。在航空工业中,树脂基复合材料用于制造飞机机翼、机身、鸭翼、平尾和发动机外涵道;在航天领域,树脂基复合材料不仅是方向舵、雷达、进气道的重要材料,而且可以制造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绝热壳体,也可用作发动机喷管的烧蚀防热材料。近年来研制的新型氰酸树脂复合材料具有耐湿性强,微波介电性能佳,尺寸稳定性好等优点,广泛用于制作宇航结构件、飞机的主次承力结构件和雷达天线罩。

1.4.3 金属基复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高的比模量、良好的高温性能、低的热膨胀系数、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优异的导电导热性在军事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铝、镁、钛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基体,而增强材料一般可分为纤维、颗粒和晶须三类,其中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已进入型号验证,如用于F-16战斗机作为腹鳍代替铝合金,其刚度和寿命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增强铝、镁基复合材料在具有高比强度的同时,还有接近于零的热膨胀系数和良好的尺寸稳定性,成功地用于制作人造卫星支架、L频带平面天线、空间望远镜、人造卫星抛物面天线等;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和抗磨损的特点,可用于制作火箭、导弹构件,红外及激光制导系统构件,精密航空电子器件等;碳化硅纤维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抗氧化性能,是高推重比发动机的理想结构材料,目前已进入先进发动机的试车阶段。在兵器工业领域,金属基复合材料可用于大口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弹托,反直升机 / 反坦克多用途导弹固体发动机壳体等零部件,以此来减轻战斗部重量,提高作战能力。

1.4.5 陶瓷基复1.4.6 合材料

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以纤维、晶须或颗粒为增强体,与陶瓷基体通过一定的复合工艺结合在一起组成的材料的总称,由此可见,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在陶瓷基体中引入第二相组元构成的多相材料,它克服了陶瓷材料固有的脆性,已成为当前材料科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方面。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热机械性能和抗热震冲击性能好的特点,是未来军事工业发展的关键支撑材料之一。陶瓷材料的高温性能虽好,但其脆性大。改善陶瓷材料脆性的方法包括相变增韧、微裂纹增韧、弥散金属增韧和连续纤维增韧等。陶瓷基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作飞机燃气涡轮发动机喷嘴阀,它在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和降低燃料消耗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4.7 碳-碳复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增强剂与碳基体组成的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抗热震性好、耐烧蚀性强、性能可设计等一系列优点。碳-碳复合材料的发展是和航空航天技术所提出的苛刻要求紧密相关。80年代以来,碳-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入了提高性能和扩大应用的阶段。在军事工业中,碳-碳复合材料最引人注目的应用是航天飞机的抗氧化碳-碳鼻锥帽和机翼前缘,用量最大的碳-碳产品是超音速飞机的刹车片。碳-碳复合材料在宇航方面主要用作烧蚀材料和热结构材料,具体而言,它是用作洲际导弹弹头的鼻锥帽、固体火箭喷管和航天飞机的机翼前缘。目前先进的碳-碳喷管材料密度为1.87~1.97克/厘米3,环向拉伸强度为75~115兆帕。近期研制的远程洲际导弹端头帽几乎都采用了碳-碳复合材料。

随着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装载质量不断增加,飞行着陆速度不断提高,对飞机的紧急制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碳-碳复合材料质量轻、耐高温、吸收能量大、摩擦性能好,用它制作刹车片广泛用于高速军用飞机中。

1.5 超高强度钢和先进高温合金

超高强度钢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超过1200兆帕和1400兆帕的钢,它是为了满足飞机结构上要求高比强度的材料而研究和开发的。超高强度钢大量用于制造火箭发??压容器和一些常规武器。由于钛合金和复合材料在飞机上应用的扩大,钢在飞机上用量有所减少,但是飞机上的关键承力构件仍采用超高强度钢制造。目前,在国际上有代表性的低合金超高强度钢300M,是典型的飞机起落架用钢。此外,低合金超高强度钢D6AC是典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材料。超高强度钢的发展趋势是在保证超高强度的同时,不断提高韧性和抗应力腐蚀能力。

高温合金是航空航天动力系统的关键材料。高温合金是在600~1200oC高温下能承受一定应力并具有抗氧化和抗腐蚀能力的合金,它是航空航天发动机涡轮盘的首选材料。按照基体组元的不同,高温合金分为铁基、镍基和钴基三大类。发动机涡轮盘在60 年代前一直是用锻造高温合金制造,典型的牌号有A286和Inconel 718。70年代,美国GE公司采用快速凝固粉末Rene95合金制作了CFM56发动机涡轮盘,大大增加了它的推重比,使用温度显著提高。从此,粉末冶金涡轮盘得以迅速发展。最近美国采用喷射沉积快速凝固工艺制造的高温合金涡轮盘,与粉末高温合金相比,工序简单,成本降低,具有良好的锻造加工性能,是一种有极大发展潜力的制备技术。

1.6 钨合金

钨的熔点在金属中最高,其突出的优点是高熔点带来材料良好的高温强度与耐蚀性,在军事工业特别是武器制造方面表现出了优异的特性。在兵器工业中它主要用于制作各种穿甲弹的战斗部。钨合金通过粉末预处理技术和大变形强化技术,细化了材料的晶粒,拉长了晶粒的取向,以此提高材料的强韧性和侵彻威力。我国研制的主战坦克125Ⅱ型穿甲弹钨芯材料为W-Ni-Fe,采用变密度压坯烧结工艺,平均性能达到抗拉强度1200兆帕,延伸率为15%以上,战技指标为2000米距离击穿600毫米厚均质钢装甲。目前钨合金广泛应用于主战坦克大长径比穿甲弹、中小口径防空穿甲弹和超高速动能穿甲弹用弹芯材料,这使各种穿甲弹具有更为强大的击穿威力。

1.7 金属间化合物

金属间化合物具有长程有序的超点阵结构,保持很强的金属键结合,使它们具有许多特殊的理化性质和力学性能。金属间化合物具有优异的热强性,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积极研究的重要的新型高温结构材料。在军事工业中,金属间化合物已被用于制造承受热负荷的零部件上,如美国普奥公司制造了JT90燃气涡轮发动机叶片,美国空军用钛铝制造小型飞机发动机转子叶片等,俄罗斯用钛铝金属间化合物代替耐热合金作活塞顶,大幅度地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在兵器工业领域,坦克发动机增压器涡轮材料为K18镍基高温合金,因其比重大、起动惯量大而影响了坦克的加速性能,应用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及其由氧化铝、碳化硅纤维增强的复合轻质耐热新材料,可以大大改善坦克的起动性能,提高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此外,金属间化合物还可用于多种耐热部件,减轻重量,提高可靠性与战技指标。

1.8 结构陶瓷

陶瓷材料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高技术材料,它已经由单相陶瓷发展到多相复合陶瓷。结构陶瓷材料因其耐高温、低密度、耐磨损及低的热膨胀系数等诸多优异性能,在军事工业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国内外对军用发动机用结构陶瓷进行了内容广泛的研究工作,如发动机增压器小型涡轮已经实用化;美国将陶瓷板镶嵌在活塞顶部,使活塞的使用寿命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发动机的热效率。德国在排气口镶嵌陶瓷构件,提高了排气口的使用效能。国外红外热成像仪上的微型斯特林制冷机活塞套和气缸套用陶瓷材料制造,其寿命长达2000小时;导弹用陀螺仪的动力靠火药燃气供给,但燃气中的火药残渣对陀螺仪有严重损伤,为消除燃气中的残渣并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需研究适于导弹火药气体在2000oC下工作的陶瓷过滤材料。在兵器工业领域,结构陶瓷广泛应用于主战坦克发动机增压器涡轮、活塞顶、排气口镶嵌块等,是新型武器装备的关键材料。目前,20~30毫米口径机关枪的射频要求达到1200发/分以上,这使炮管的烧蚀极为严重。利用陶瓷的高熔点和高温化学稳定性能有效地抑制了严重的炮管烧蚀,陶瓷材料具有高的抗压和抗蠕变特性,通过合理设计,使陶瓷材料保持三向压缩状态,克服其脆性,保证陶瓷衬管的安全使用。

军用功能材料

2.1 光电功能材料

光电功能材料是指在光电子技术中使用的材料,它能将光电结合的信息传输与处理,是现代信息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光电功能材料在军事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碲镉汞、锑化铟是红外探测器的重要材料;硫化锌、硒化锌、砷化镓主要用于制作飞行器、导弹以及地面武器装备红外探测系统的窗口、头罩、整流罩等。氟化镁具有较高的透过率、较强的抗雨蚀、抗冲刷能力,它是较好的红外透射材料。激光晶体和激光玻璃是高功率和高能量固体激光器的材料,典型的激光材料有红宝石晶体、掺钕钇铝石榴石、半导体激光材料等。

2.2 贮氢材料

某些过渡簇金属,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的晶格结构的原因,氢原子比较容易透入金属晶格的四面体或八面体间隙位中,形成了金属氢化物,这种材料称为贮氢材料。

在兵器工业中,坦克车辆使用的铅酸蓄电池因容量低、自放电率高而需经常充电,此时维护和搬运十分不便。放电输出功率容易受电池寿命、充电状态和温度的影响,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坦克车辆起动速度会显著减慢,甚至不能起动,这样就会影响坦克的作战能力。贮氢合金蓄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耐过充、抗震、低温性能好、寿命长等优点,在未来主战坦克蓄电池发展过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3 阻尼减震2.4 材料

阻尼是指一个自由振动的固体即使与外界完全隔离,它的机械性能也会转变为热能的现象。采用高阻尼功能材料的目的是减震降噪。因此阻尼减震材料在军事工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外金属阻尼材料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船舶、航空、航天等工业部门。美国海军已采用Mn-Cu高阻尼合金制造潜艇螺旋桨,取得了明显的减震效果。在西方,阻尼材料及技术在武器上的应用研究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一些发达国家专门成立了阻尼材料在武器装备上应用的研究机构。80年代后,国外阻尼减震降噪技术有了更大的发展,他们借助CAD/CAM在减震降噪技术中的应用,把设计-材料-工艺-试验一体化,进行了整体结构的阻尼减震降噪设计。我国在70年代前后进行了阻尼减震降噪材料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阻尼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主要用于制造火箭、导弹、喷气机等控制盘或陀螺仪的外壳;在船舶工业中,阻尼材料用于制造推进器、传动部件和舱室隔板,有效地降低了来自于机械零件啮合过程中表面碰撞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在兵器工业中,坦克传动部分(变速箱,传动箱)的振动是一个复杂振动,频率范围较宽,高性能阻尼锌铝合金和减振耐磨表面熔敷材料技术的应用,大大减轻了主战坦克传动部分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2.5 隐身材料

现代攻击武器的发展,特别是精确打击武器的出现,使武器装备的生存力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单纯依靠加强武器的防护能力已不实际。采用隐身技术,使敌方的探测、制导、侦察系统失去功效,从而尽可能地隐蔽自己,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抢先发现并消灭敌人,已成为现代武器防护的重要发展方向。隐身技术的最有效手段是采用隐身材料。国外隐身技术与材料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起源在德国,发展在美国并扩展到英、法、俄罗斯等先进国家。目前,美国在隐身技术和材料研究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航空领域,许多国家都已成功地将隐身技术应用于飞机的隐身;在常规兵器方面,美国对坦克、导弹的隐身也已开展了不少工作,并陆续用于装备,如美国M1A1坦克上采用了雷达波和红外波隐身材料,前苏联T-80坦克也涂敷了隐身材料。

隐身材料有毫米波结构吸波材料、毫米波橡胶吸波材料和多功能吸波涂料等,它们不仅能够降低毫米波雷达和毫米波制导系统的发现、跟踪和命中的概率,而且能够兼容可见光、近红外伪装和中远红外热迷彩的效果。

近年来,国外在提高与改进传统隐身材料的同时,正致力于多种新材料的探索。晶须材料、纳米材料、陶瓷材料、手性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等逐步应用到雷达波和红外隐身材料,使涂层更加薄型化、轻量化。纳米材料因其具有极好的吸波特性,同时具备了宽频带、兼容性好、厚度薄等特点,发达国家均把纳米材料作为新一代隐身材料加以研究和开发;国内毫米波隐身材料的研究起步于80年代中期,研究单位主要集中在兵器系统。经过多年的努力,预研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该项技术可用于各类地面武器系统的伪装和隐身,如主战坦克、155毫米先进加榴炮系统及水陆两用坦克。目前,世界上正在研制的第四代超音速歼击机,其机体结构采用复合材料、翼身融合体和吸波涂层,使其真正具有了隐身功能,而电磁波吸收型涂料、电磁屏蔽型涂料已开始在隐身飞机上涂装;美国和俄罗斯的地对空导弹正在使用轻质、宽频带吸收、热稳定性好的隐身材料。可以预见,隐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世界各国国防技术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四 我国军用新材料的产业化趋势

应用于军事工业中的新材料均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因而军用新材料的产业化速度普遍比较缓慢。世界范围内的军用新材料正向功能化、超高能化、复合轻量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由此看来,钛合金、复合材料和纳米材料在军事工业中具有十分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4.1 钛合金

钛是20世纪五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性能优异、资源丰富的金属。随着军事工业对高强低密度材料需求的日益迫切,钛合金的产业化进程显著加快。在国外,先进飞机上钛材重量已达到飞机结构总重的30~35%。我国在“九五”期间,为满足航空、航天、舰艇等部门需要,国家把钛合金作为新材料的发展重点之一,预计“十五”将成为我国钛合金新材料新工艺的高速发展时期。

4.2 复合材料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要求材料不再是单一的结构材料,在这种条件下??国在先进复合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它在“十五”期间的发展会更加引人注目。21世纪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是低成本、高性能、多功能和智能化。

4.4 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是现代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涉及到现有的一切基础性科学技术领域,而且在军事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未来战争突然性的急剧增大,各种探测手段越来越先进。为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隐身技术在军事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纳米材料对雷达波的吸收率较高,从而为兵器隐身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篇:新军事理论资料

军事理论试题

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与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关系是(2)

(1)两个机构,两个名称(2)一个机构,两个名称(3)一个机构,一个名称

2、中国的国防类型是(3)

(1)中立型(2)联盟型(3)自卫型(4)扩张型

3、《兵役法》规定,我国的兵役制度是(3)

(1)义务兵役制(2)志愿兵役制(3)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4)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4、《兵役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征公民是维持家庭生活的唯一劳动力或者是正在全日制学校就学的学生,可以(3)。”

(1)免征(2)不征集(3)缓征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1)组成(1)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

(2)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预备役部队

(3)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

6、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3)以上的武器。

(1)70%(2)90%(3)50%

7、下列物质可用作生物战剂的是(2)

(1)糜烂性毒剂(2)炭疽杆菌(3)窒息性毒剂

8、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3)

(1)1927年8月1日(2)1949年11月11日(3)1949年4月23日(4)1966年7月1日

9、根据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规定,军事理论课教学时数为(1)学时。

(1)36(2)18(3)20(4)3510、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按战区划分为(1)大军区。

(1)七(2)八(3)九

填空题

1、世界各国的国防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2、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3、目前,世界格局正处于动荡和调整之中,但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方向。

4、美国在全球划分为五个战区,即太平洋战区、欧洲战区、中央战区、南方战区、北方战区。

5、2001年,美国总统小布什提出先发制人战略,这是美国军事战略的分水岭,将改变二战后美国对外用兵的原则。

6、当前,俄罗斯军队部署的重点在欧洲,大约部署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二。

7、从宏观上讲,高技术主要分为六大技术群: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航天技术。

8、精确是制导武器,就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率在50%以上的武器。

9、高技术战争,是指在核威慑条件下,全面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及相应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方式所进行的战争。

10、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就是春秋末期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

1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12、20世纪80年代后,国际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邓小平以其伟大战略家的眼光,及时洞察了这些重大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论断。

13、目前,我国的军事战略为积极防御。

14、俄罗斯是当今世界军事强国之一,是唯一可以和美国军队抗衡的力量。

15、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16、核武器是利用爆炸性核反应放出的能量,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

17、国防的根本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

18、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从范围上,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从内涵上,可分为:生存目标和发展目标。

19、国防教育的方针是: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

20、《孙子兵法》共13篇,大致分3个部分。

21、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他带领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刚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2、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确保人民军队的无产阶段性质的根本原则。

23、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的军队,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

24、军队和国防建设要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25、国际战略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结构形势。

26、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该划归中国管辖的海洋领土,共计300多万平方公里。

27、我国有8个海上邻国和14个陆地邻国。

28、美国的武装力量由现役部队、军内工作的文职人员和后备役部队组成。

29、俄罗斯军事战略的实质是:“现实遏制”。

30、寻的制导的优点是精度非常高,多用于末端制导,适合打击运动目标。

31、核武器的威力通常用梯恩梯当量表示。

32、核武器又称原子武器,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统称核武器。

33、军事高技术除具有一般高技术不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征:目的性、双重性、对抗性、保密性、创造性等。

34、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推算,能环绕地球在最低的轨道上运行的速度称为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千米/秒,能挣脱地球引力飞向太阳系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约为11.2千米/秒。

35、《孙子兵法》被誉为古今中外现存古书中最有价值、最有影响的古代第一兵书。其作者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

36、现行《兵役法》于1998年12月29日颁布实施。

37、2001年8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的决定》,确定每年九月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38、载人航天器主要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

49、核武器具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等五种杀伤破坏因素。

50“兵民是胜利之本”这一著名论断,是毛泽东 《论持久战》(文章)中得出的.51.军人的敬礼分为举手礼、注目礼和举枪礼。

52.军人之间通常称或者姓名加职务,或者。在公共场合不知道对方职务时,可以称 军衔加同志或同志。

53.军人外出,必须 请假、按时 销假,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外出,军人值勤和操课时间内,无特殊事由不得请假。请假人员因特殊情况经批准后方可续假。超假或者逾假不归者,应当予以追究。

54.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是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战争潜力的转化、综合国力的抗衡、质量建设的道路,威慑作用的功能。

55.当今世界的国防有四种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扩张型,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联盟型,以瑞士为代表的中立型,还有以我们国家为代表的自卫型。

56..新中国国防建设包括恢复时期、调整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现代化建设时期、历史飞跃发展时期。

57..信息化战争主要有:精确战、网络战、电子战、情报战和心理战等,其中 网络战的出现是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根本性标志。

58.信息化战争首选的、直接打击的目标是 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使用的系统及其基础,剥夺敌方信息 控制权、使用权。

59.实现作战力量由“ 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转变是实现作战力量一体化的标志。

60.军用智能机器人按用途主要有战场突击机器人、战场侦查机器人、战场三防机器人、战场扫雷机器人等。

61.在基本用途飞机的标识字母中“F”代表 战斗机“B”代表 轰炸机“C”代表 运输机。

62、心理战包括心理宣传、心理欺诈、心理威慑。

63、1990年,军委主席江泽民对全国提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20字总要求,即 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进而为我军全面建设、全面进步规定了方向,明确了标准。

64、CISR系统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监视系统的简称。

65.中国人名解放军的内务建设,必须坚持 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66.“巩固国防、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 领土完整、确保国家安全”,是我国始终坚持的 国防政策

三、名词解释

1。战争 2。军事思想 3。高技术战争 4。战略 5。军事高技术 6。军事变革7。战略格局 8。国防 9。综合国力 10。毛泽东军事思想

四、简答题

1. 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基本特点及其主要任务?

国防的基本类型:自卫型 中立型 联盟型 扩张型

基本特点: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 战争潜力的转化 综合国力的抗衡

质量建设的道路 威慑作用的功能

主要任务: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 领土完整和安全 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试述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目标。

(1)建设了一支现代化的合成军队

(2)形成了综合的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体系

(3)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防动员体制

3、什么是现代战略?它有哪些特征?

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规律性的东西,也指军事统帅“对战略全局的筹划和指导”,包括对战争准备的筹划和指导,既指导战争力量的使用,又指导战争力量的建设,是对既定战争的准备和实施方略。现代战略具有系统性、时代性、层次性、实用性特征

4、电子对抗的手段及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手段: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

主要内容:获取重要军事情报 破坏敌方作战指挥 掩护突防和攻击 保卫重要军事目标

五、论述题

1、结合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经历,谈谈开展学生军训有什么重要意义?

(1)学生军事训练是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1955年《兵役法》第55条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在学校内受军事训练,并且准备取得预备役尉官军衔和准备担任尉官职务。”现行《兵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这些规定表明,接受军事训练是学生必须履行的兵役义务。在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就读的学生,应自觉服从学校的军事训练安排,认真履行应承担的兵役义务,完成军事训练科目,达到训练目标。

(2)学生军事训练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举措。学生通过军事训练,增强国防意识,掌握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提高依法履行兵役义务的自觉性,有利于战时快速实施兵员动员。搞好各类学校学生的军事训练,并长期坚持下去,可以为国家储备大量高素质的军事后备人才,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3)学生军事训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军事训练不仅对国家有利,对同学们个人也有利。我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就强调要学习六艺。现代青年更应该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学生通过军事训练,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增强体魄,而且可以培养爱国奉献的责任意识,令行禁止的纪律观念,扎实奋斗的拼搏精神。无论今后从事什么工作,这些优秀的品质、良好的素质,能使大家终身受益,使同学们全面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2、就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发表你的看法。

答:为适应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中国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1)走复合式、跨越式发展道路。人民解放军适应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逐步实现由机械化半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立足国情和军情,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推动火力、机动力和信息能力的协调发展,加强以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为重点的作战力量建设,全面提高军队的威慑和实战能力。

(2)实施科技强军。人民解放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战斗力,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发展,改造现役武器装备,形成系统配套的武器装备体系。创新和改进训练体制、方式和手段,推动军事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依靠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军费使用的整体效益,走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道路。

(3)深化军队改革。人民解放军根据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在改革创新中谋发展、求突破。创新发展军事理论,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建军和作战的规律。按照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则,以组织结构调整和指挥体制改革为重点,建立和完善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的军队体制编制。进一步调整和规范军人与国家、军人与社会以及军队内部的关系,形成有利于调动官兵积极性的政策制度。

(4)加紧军事斗争准备。人民解放军立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突出加强武器装备建设、联合作战能力建设和战场建设。坚持人民战争思想,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适应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要求,建立能够充分发挥武装力量整体效能和国家战争潜力的现代作战体系。加强针对性演练,提高应对危机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5)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人民解放军贯彻国家对外政策,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合作关系。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国际反恐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军事交流,建立军事安全对话机制,营造互信互利的军事安全环境。参加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双边或多边联合军事演习,提高共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学习和借鉴外军有益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促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3、信息化战争对人才的素质有哪些基本要求?为什么说大学生是信息化战争的生力军?

(一)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

战争永远和政治结伴而行。提高军人的政治素质,是取得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保证。第一,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人生观,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定不移的为捍卫祖国的安全而奋斗;第二,要坚决听从党的指挥,自觉的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和各项指导原则,坚决执行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第三,要充满必胜的信念,具有敢于压倒一切敌人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不怕疲劳,不怕牺牲,勇敢战斗,顽强拼搏。

(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提高军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历来是军队建设特别是人才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战争,是知识的较量,是技术的较量,对军事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指挥、管理、技术军官中要形成占适当比例的硕士、博士群体。每个军人应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对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比较熟悉,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化装备器材,具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比较熟悉的掌握一门以上外语等。

(三)过硬的军事专业素质

军事专业素质,是军事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化战争对军人的军事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具有丰富的军事理论知识,熟悉信息作战的思想、原则;具有扎实的军事高科技知识和军事专业知识熟悉侦察和监视技术、隐形和反隐形技术,熟悉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具有较强的组织指挥能力和管理能力,熟悉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善于运用信息化武器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组织攻防作战,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开拓性的创新素质

在信息化战争中,谁拥有更多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稳操胜券。比如,指挥员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跳出旧的思维模式,探索新思路;善于依据敌我双方的客观实际创造出新的战法,灵活制敌;善于使用最新的技术和科学理论,提高创造性谋略运筹能力;对信息作战依赖性很强的战场信息系统具有熟练运用和创造性开发,增强信息系统的攻防作战能力。

(五)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军事领域不仅充满危险,而且充满艰辛。军人在 信息化战场上必须具备高强度的负荷力、耐久力、适应力和抗菌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比如,具备必胜的信念,牢固树立以劣胜优的决心和信心,一敢打必胜的信念能动的运用现有装备去争取胜利;具有坚强的意志,能经得起各种艰难困苦、残酷激烈、痛苦折磨、生死关头的考验;具有稳定的情绪,无论遇到何种危急和意外情况,要镇定自若,处变不惊,思维理智,紧张而理智的处理各种情况;要有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和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无所畏惧精神。

第三篇:新军事变革与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来源

新军事变革与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来源:大嘴军事论坛 责编:飞鹰 作者:武祥云 冯泽波 时间:2005-05-06 【大 中 小】

编者的话

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建设一支信息化军队,与此同时,还要拥有与这 支军队实施信息化作战相适应的信息化国防动员能力。置身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潮 流之中,我们的军队正响应时代的召唤,为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 任务而奋发进取,由此奏响了中国特色军

事变革的雄浑乐章。作为这部乐章重要 组成部分的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也已按照党和国家的部署,在各级人民政府和 军队的合力推动下起步。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环境里 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固然要克服财力、物力、精力等如何统筹安排、协调 兼顾方面的困难,但有没有“信息化战争一旦打起来怎么办”的忧患意识,有没 有“信息化动员和以往的动员大不一样”的科学态度,同样关系到国防动员信息 化建设的高下成败。基于此,清醒地认识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动员领域的严峻挑战 及其对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始终是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 不可忽视的课题。

面对波及全球的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军事变革,军委江主席深刻指出:高技术 战争的本质就是信息化,信息化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战争形态。并提出:“努力 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现 代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军事理论、作战样式和指挥管理方 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对国防动员准备工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我 们必须顺应新军事变革的潮流,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

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准备的新特点

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奔涌而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发展对世界的影响 是深刻而深远的,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在内的 各个领域。作为联接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重要纽带的国防动员准备工作,在信息 化潮流面前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一是动员资源种类及数量不断增加,数据量今非昔比。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 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战场空间显著扩大,由过去的陆地、陆空、陆海空一体,扩展到陆、海、空、天、电等全维时空。战争中,前后方界 线越来越不明显,许多物资和技术的军用、民用界线也在迅速淡化,国防动员资 源遍及能源、交通、通信网络、医药卫生等众多领域,可供支援和保障战争的资 源在范围和种类上急剧扩大,其巨大的信息数据量是过去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的。海湾战争中,美国进行的战争动员内容就非常广泛,涉及政治、外交、舆论、兵员、运输和医疗卫生力量等诸多方面。为向海湾地区提供作战物资,美国除动 员本国各经济部门抓紧生产外,还要求其盟国提供支援,共有100多个公司为美军 提供了3200多个品种的物资。

二是动员资源信息更新速度加快,周期大大缩短。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 展,使得各种资源的存在状态不断变化,人员的流动日趋频繁,各种设备的技术 性能在随时更新,许多装备设施不断更新和改进,不少企业也在随时重组、转产 甚至消失,社会资源的配置情况几乎每天都在不同程度的发生着变化。显然,国 防动员所要求的各类登记统计和潜力调查的数据愈来愈多,时间要求愈来愈短。要保证战时动员实施的迅速、高效,就必须首先保证各种资源统计准确及时,并 最大限度地缩小各种统计数据的更新周期,从而保证动员资源数据的实时性和真 实度。

三是动员资源的需求关系复杂,矛盾更趋明显。在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的今天,社会资源配置更加系统,军、地之间和军队内部各军兵种之间对社会资源的动 员需求关系复杂,而这些资源恰恰又是动员准备必须涉及的对象。以民船动员为 例,动员准备中需要征用、租用民船参加训练和演习,选择一些民船进行加、改 装,这就使地方有关部门原计划中的客货运输和渔业生产受到影响,许多依赖民 船运输的企业、渔业生产公司与动员准备工作产生需求上的冲突。在许多基础性 的其他动员保障领域,比如医药、油料、铁路运输以及民用港口、码头、机场等 动员资源,军、地之间和军内不同军兵种之间的需求矛盾也在增多。因此,我们 应通过信息系统对需求关系复杂的动员资源进行互联互通的潜力调查和科学调配,并对其若干环节进行有效的宏观组织和微观运作。

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面对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准备工作出现的新特点,我们必须把国防动员信息化 建设作为一项紧迫任务加以落实。

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动员准备是随着军事斗争需求的发 展而发展的。从世界上近几场局部战争可以看出,高技术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增加,战争周期缩短,战争消耗空前增大,要求国家机器必须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和 决策手段,更加快速地完成平战转换,迅速动员战争资源。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 的今天,我军面临着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国防动员建设必 须抓住机遇,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尽快在信息化管理和运作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步伐的客观要求。为适 应打赢高技术战争的需要,近些年来,我军指挥自动化及其他指挥网络的建设力 度加大。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要在技术手段上与军队指挥自动化等系统,实现纵 向、横向上的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接口、统一控制,使动员系统信息化建 设与军队信息化建设在整体上协调发展,就必须在设计和建设上加快步子,这是 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实现国防动员信息化是提高动员准备和实施效率的根本途径。现代战争条件 下的国防动员工作,在信息采集、处理、可行性研究、定量计算、科学调配与控 制等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量非常大。以预编兵员登记统计为例,由于经过登记的 预备役人员寓于各行业之中,其年龄、军政素质、专业技术等情况各不相同,特 别是时常出现工作调动、户籍迁移等情况,使预编兵员登记统计工作量显著增加。然而,我们目前的动员准备工作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比较落后,已不能适应快 速动员的实际需要。因此,只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动员信息的相互共 享、科学组合和整体联动,才能真正提高国防动员工作的效率。

用系统观念指导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

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全局的高度理清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目前,当务之急是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要建立科学完备的动员资源指标体系,形成统一的数据规范。做好国防动员 准备工作,首先要保证动员资源统计的可靠性。动员工作涉及各个领域的许多部 门,要从全局需要出发,由综合领导部门负责,建立统一、科学、合理的资源指 标体系,使各级动员部门拥有统一的数据基础。目前,经过努力,部分动员领域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指标体系,对需要动员的项目进行了统一规范编码,大大 提高了数据统计的效率。动员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走统一规范的路子。如果各 部门自搞一套,不但程序、接口难以统一,资料信息也难以共享,虽然在局部范 围内有些作用,但却不利于全局系统的运行,甚至会带来混乱和梗阻,最终还需 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来重建。

要打好动员部门自动化办公的物质基础,提高人员素质。在统一数据规范的 基础上,各单位要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形成一套能够满足日常工作需要的基础 动员信息软件,这是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基本的信息网络单元。与此 同时,一定要突出抓好人才培养,尤其要按照军事斗争准备和国防动员信息化的 要求,着力培养既懂动员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要实现动员系统的互联互通,形成统一领导的指挥自动化体系。目前,全军 指挥自动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已经为推进国防动员信息化提供了有利的网络平台。在国防动员综合部门的统一组织下,各级动员领导机构要按级负责,协调一致,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动员信息网络系统,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选择 以及辅助指挥决策功能等连为一体,最终实现平时动员准备与战时动员实施的指 挥管理自动化。国防动员的准备与实施关系国家安危,国防动员信息系统必须做 到安全保密。为此,在动员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对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各个环节进 行加密处理。要充分论证系统中的不同访问权限,并有控制措施。只有把严密的 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与严格的规章制度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国防动员信息化建设按 照科学、高效、安全的要求顺利发展。

第四篇:加快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步伐 推进新军事变革的汇报

学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深深感到,江总书记着眼时代的发展变化,立足我国的国情军情,深入思考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仗、怎样打仗的问题,围绕解决“打得赢”、“不变质”这两个历史性课题,科学阐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指导思想、总体思路、根本途径、战略步骤、发展动力和重要保证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这一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军事篇”,是新形势下指导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依据,对加快推进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求真务实,实现由急躁冒进到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的思想转变经调查发现,一些同志在机械化、信息化建设上存有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分析原因,主要是把跨越式发展的内涵看“偏”了,以为跨越式发展就可以超越现实,用不着扎实苦干和艰辛努力;把信息化建设看“轻”了,认为买几台微机,建立个网络,就实现了信息化;把现有的基础看“高”了,觉得机关办公有了自动化的雏形,部队训练有了模拟化的探索,政治教育有了网络化的尝试,稍加完善和整合就是信息化了。针对这各思想情绪,必须引导各级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双重历史任务是一项科学严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讲求科学、遵循规律。一是要树立辩证的思想方法。既要勇于开拓锐意创新,又要继承传统保持优势;既要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又要统筹兼顾量力而行;既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又要协调发展整体提高;既要雷厉风行紧张快干,又要把握节奏稳步推进。二是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一切从实战出发、一切从实效出发,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搞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切实把战斗力标准落到实处。三是要强化夯实基础的观念。完成双重历史任务,离开基础建设这个平台,跨越式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必须自觉克服浮躁情绪和思想,注重在强根固本上下功夫,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抢抓机遇,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江总书记历来重视我军的军事变革,他多次用中国近代史的沉痛教训警示全军,指出近代中国,由于政治统治的腐朽,丧失了一些军事变革的机遇,总是走在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的后面。这是我国近代长期落后挨打的一个重要原因。1998年江总书记进一步明确指出:“从现在到下个世纪初的十几年时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紧要的。这个时期,是新的世界军事变革的初始阶段,只要我们看得准,措施得当,实际工作抓得很紧,就可能使我们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大大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许多新生科技资源尚未纳入国防储备和管理之中,国防建设总体结构的技术含量较低,以人力数量优势为主要牲和步兵分队为主体的后备力量结构,以粮、油、车等一般物资、装备和普通战备设施、技术为主的储备结构,以传统方法为主的指挥手段,难以适应未来战争高技术对抗的需要。紧随军事变革和军队建设“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发展要求,突出科技在总体结构上实现向质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转变迫在眉睫。一是拓展编组范围。就是编组范围要向科技含量高的军民兼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单位拓展;编组对象要向知识群体拓展以提高后备力量科技人才比例。二是大力开发军民通用技术、产品,建立技术成果统一储备管理制度,健全地方有关部门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的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改善武器装备和动员设施。三是要搞好指挥自动化建设。建立纵向一体、横向互联的动员指挥网络,实现国家到县级国防动员机构指挥自动化联网,积极研制开发动员资源管理、动员辅助决策和动员信息报知等系统软件,提高国防动员快速反应能力和指挥效能。

三、迎头赶上,实现由全面建设向有针对性有重点建设的转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关键要处理好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先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实现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复合发展。必须明确,我们所要求的机械化,是建立在信息主导基础上的机械化,我们所建立的信息化,是“最新版本”的信息化。因此,在完成我军双重历史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牢固确立高端起步的观念,始终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发展的最前沿,集中力量发展那些一旦突破就能对国防建设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关键技术。这样才更有利于赢得时间,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尽快进入世界高新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国际战略格局和高技术战争形态的变化,我国的战争威胁由全面战争转变为局部战争;防御重点由抗敌大规模入侵转变为抗敌高技术兵器对政治(经济)中心、军事目标、交通(通信)枢纽的精确打击。过去全民皆兵、城乡一致、平行建设的做法,单

一、分散、低层次建设战备设施的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尚不发达,用于国防建设的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在建设规划上由过去的全面建设转到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准备上来。一是根据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和主要作战对手的作战特点,应突出加强边(海)防地区、大中城市、交通沿线地区的国防建设。二是根据战争形态和战时主要任务的变化,重点加强参战力量、后方防卫作战力量、信息作战力量、支前保障力量的建设。三是着眼于高技术战争毁伤率高、消耗量大的特点,重点抓好战备体系建设。主要应建立藏得了、抗得住的

第五篇:加快机械化信息化建设步伐 推进新军事变革的汇报

学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深深感到,江主席着眼时代的发展变化,立足我国的国情军情,深入思考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仗、怎样打仗的问题,围绕解决“打得赢”、“不变质”这两个历史性课题,科学阐明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指导思想、总体思路、根本途径、战略步骤、发展动力和重要保证等,形成了

一个完整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这一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军事篇”,是新形势下指导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依据,对加快推进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求真务实,实现由急躁冒进到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的思想转变经调查发现,一些同志在机械化、信息化建设上存有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分析原因,主要是把跨越式发展的内涵看“偏”了,以为跨越式发展就可以超越现实,用不着扎实苦干和艰辛努力;把信息化建设看“轻”了,认为买几台微机,建立个网络,就实现了信息化;把现有的基础看“高”了,觉得机关办公有了自动化的雏形,部队训练有了模拟化的探索,政治教育有了网络化的尝试,稍加完善和整合就是信息化了。针对这各思想情绪,必须引导各级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双重历史任务是一项科学严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讲求科学、遵循规律。一是要树立辩证的思想方法。既要勇于开拓锐意创新,又要继承传统保持优势;既要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又要统筹兼顾量力而行;既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又要协调发展整体提高;既要雷厉风行紧张快干,又要把握节奏稳步推进。二是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一切从实战出发、一切从实效出发,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搞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切实把战斗力标准落到实处。三是要强化夯实基础的观念。完成双重历史任务,离开基础建设这个平台,跨越式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必须自觉克服浮躁情绪和思想,注重在强根固本上下功夫,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抢抓机遇,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江主席历来重视我军的军事变革,他多次用中国近代史的沉痛教训警示全军,指出近代中国,由于政治统治的腐朽,丧失了一些军事变革的机遇,总是走在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的后面。这是我国近代长期落后挨打的一个重要原因。1998年江主席进一步明确指出:“从现在到下个世纪初的十几年时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紧要的。这个时期,是新的世界军事变革的初始阶段,只要我们看得准,措施得当,实际工作抓得很紧,就可能使我们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大大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并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科技事业迅猛发展,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许多新生科技资源尚未纳入国防储备和管理之中,国防建设总体结构的技术含量较低,以人力数量优势为主要牲和步兵分队为主体的后备力量结构,以粮、油、车等一般物资、装备和普通战备设施、技术为主的储备结构,以传统方法为主的指挥手段,难以适应未来战争高技术对抗的需要。紧随军事变革和军队建设“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发展要求,突出科技在总体结构上实现向质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转变迫在眉睫。一是拓展编组范围。就是编组范围要向科技含量高的军民兼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单位拓展;编组对象要向知识群体拓展以提高后备力量科技人才比例。二是大力开发军民通用技术、产品,建立技术成果统一储备管理制度,健全地方有关部门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的机制,充分利用新技术改善武器装备和动员设施。三是要搞好指挥自动化建设。建立纵向一体、横向互联的动员指挥网络,实现国家到县级国防动员机构指挥自动化联网,积极研制开发动员资源管理、动员辅助决策和动员信息报知等系统软件,提高国防动员快速反应能力和指挥效能。

三、迎头赶上,实现由全面建设向有针对性有重点建设的转变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关键要处理好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关系,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先导;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努力实现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复合发展。必须明确,我们所要求的机械化,是建立在信息主导基础上的机械化,我们所建立的信息化,是“最新版本”的信息化。因此,在完成我军双重历史任务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牢固确立高端起步的观念,始终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发展的最前沿,集中力量发展那些一旦突破就能对国防建设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关键技术。这样才更有利于赢得时间,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尽快进入世界高新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国际战略格局和高技术战争形态的变化,我国的战争威胁由全面战争转变为局部战争;防御重点由抗敌大规模入侵转变为抗敌高技术兵器对政治(经济)中心、军事目标、交通(通信)枢纽的精确打击。过去全民皆兵、城乡一致、平行建设的做法,单

下载新军事材料[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军事材料[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