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党史 4班
课题: 学党史,感党恩,树信念,做雷锋 班级: 高一(4)时间: 2011-3-14 授课人: 钱翊青 课前设计:
一、班会设计的理论支撑(活动背景)
1、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批90后的孩子,对党史知识的了解是初浅的、模糊的、零碎的。特别是对党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的领导作用这两个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今年是建党90周年,是开展爱党教育的良好契机。围绕学校开展的“踏红色之旅,做优秀学生”主题教育,利用这节班会课对学生进行一些党史知识的教育,加深学生对党的认识和信仰。
雷锋这个字眼,对学生来说也是既陌生又熟悉。新时期如何学习雷锋精神,做新一代的雷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2、班会目的:
(1)通过学生课前搜集和老师课前的备课,引导学生学习党在三个历史阶段的伟大历程,搜集有关雷锋的事迹;
(2)通过播放一些视频资料,学生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感受我们党在三个历史阶段中,在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学习先进党员——雷锋的先进事迹;
(3)通过对学生进行的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对党的热爱,从而树立对党的信念和信仰,继承革命传统,争做新时代的“雷锋”。
3、班会设计的理论依据:
中国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9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对此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实施准备(活动准备):
1.制作有关党史知识的课件及有关党史知识的竞赛题; 2.事先动员,指导个别学生搜集有关党史知识的材料
三、实施步骤(活动程序):
课堂节录(活动纪实):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我觉得我们应该:
牢记党的历史经验。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
多媒体展示:史海回眸:党的一大、七大、八大、十一大、十二大、十七大召开的有关资料
学习党史,必须深刻领会,用心思考。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党的历史虽然只有90年,但党的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冷静权衡。如果只学其法、不究其义,一味效仿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就很容易陷入迷惑不解的境地,寻求出路、解决问题就更无从谈起。学生交流:党史记心间
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多媒体:本学期我班主题活动安排。讨论:4月份我们班级社会考察的地点
初步定在三山会馆 学生交流:雷锋的故事 讨论:寻找身边的雷锋
颜天怡同学担任劳动委员以来,一直任劳任怨,管理着班级卫生,几乎每天都留到了最后;李琴、林文颖、王云吉同学每次都放弃自己业余时间为班级出板报,布置教室;
讨论:新时期如何争做雷锋
除了做到关心同学,关心集体,为集体服务以外,还应该做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怕困难。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
党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穿行在90年的历史长河,点点滴滴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我们要做这长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兽还是壁立千仞都无所畏惧、坚定不移!一直坚定不移的拥护党的领导。
课后反思(活动思考):
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都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心里也有了很深刻的认识,重新回忆历史,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9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 政育人的作用,对此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让我们牢记在心,我们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同时希望通过学雷锋,比学习、讲奉献的行动,让我们每个同学都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创造创更团结互助的班集体,让雷锋精神得以延续,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美的奉献。
第二篇:党史班学习心得2
这次的党校学习,我的收获颇大。在小组成员的积极发言中,我了解到了一些时事,同时也进一步的知道了我们中国共产党深入人民,关心群众,为群众做实事的办事理念。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2009年。那是一个变革与重构交织、海水与火焰交融的一年,全球风雨飘摇,中国也不平静,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重困难,同时也蕴涵着重大机遇。这时候在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下,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我们看到了希望、有了盼头。期间中国教育总网文档频道坚信中国的发展不会因全球金融危机而逆转,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继续义不返顾地乘风破浪、勇往直前、驶向彼岸!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我们得生活越过越好,人民的思想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现如今,近日的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记者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接受采访。
他表示:目前情况,“招工难”问题已得到缓解。与去年相比,好于预期。并且表示下一步将采取加强信息引导,加强职业培训,引导企业进一步改进用工环境等措施,缓解“招工难”问题。
他在会上还表示:下一步,仍然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放在整个就业工作的首位,主要有这样几个措施:一,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努力扩大和挖掘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二,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并且采取一系列的相关扶植政策。三,鼓励、引导大学生创业。四,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能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更高效率的服务。
可见无论何时何地,党中央的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这让对党又有了更深的热爱。
另外还有,在人大会议上,赵海英委员在发言时建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改善民生力度。对此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机制,理顺财政收支制度。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三是全面推进税制改革,改善国民经济分配格局。
说实在的,在学习中我除了了解到了很多党为人民所做的事情,我还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在党校时间观念很重要。每次上课我们都要提前到教室签到,这不禁让我想到以后的工作也应如此。提前到几分钟,整理一下然后全心投入工作,不仅可以给领导留下好印象而且能让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很多。在党校的纪律观念也很重要。上课时,我们必须切断一切的干扰,不大声喧哗,且要做到认真听别人演讲,积极做好笔记,必要时课后要做好整理工作。
总的来说这次的党校学习,让我获益匪浅。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在思想素质方面都有了本质的发展。
这些就是我的一些小小的心得。
第三篇:参加党史班学习体会交流发言
参加党史班学习体会交流发言
这次的学党史教育活动资料丰富、形式多样,让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浅。10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我觉得就应做到两个牢记和两个务必。
这两个牢记,一是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理想信念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我们共产党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失去了,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我们党的历史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厚的底蕴,正是因为每一名共产党人都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不畏牺牲,朝着它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二是牢记党的历史经验。
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学习党史,务必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这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学习党史,务必深刻领会,用心思考。不仅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党的历史虽然只有100年,但党的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冷静权衡。如果只学其法、不究其义,一味效仿而失去了自我的思考和决定就很容易陷入迷惑不解的境地,寻求出路、解决问题就更无从谈起。
第四篇:党史读书班结班式总结发言
党史读书班结班式总结发言
我们的党史教育读书班历时一周,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开展读书班的意义我在开班式上也讲过了,就是让广大干部职工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起来、统一起来,深学细照学党史、担当作为开新局。
九层高台,起于垒土,要在基层的“小切口”切开“大主题”,用小故事讲出大道理,全覆盖、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党史教育,做到乘势贯通再深入、顺风砥砺再发展。下面,对今后工作我讲四点要求:
1.要在“早”上下功夫。各党支部作为党史教育的引领、主阵地,一定要增强预见性、前瞻性,早站位、早谋划,大家要通过媒体等手段,赶在文件通知前学,做到时间上跟进、视野上跟进、情感上跟进,要提早规划学习计划、工作计划,做到成竹在胸、临“忙”不乱。
2.要在“深”上下功夫。我们常说融会贯通,总结起来就是一个“深”字,怎么深,各党支部要发挥主体作用,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把理论和思考结合起来,就是我上次在开班式上讲的“在思考中学”,把磅礴丰富的党史分解开来,把零散的东西系统起来,把孤立的、粗浅的变成精深的、理性的。怎么做,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历史看主线,廓清轮廓、拨开迷雾。
简单的抄个笔记,听个讲座,只能浮于表面,历史是有迹可循的,有脉络的,把党史放到对应的那个时代背景、时空维度,前后纵横连接,做到前望、回望、后看结合,把关联性、逻辑性联系起来、眼界和格局提高起来,有完整性、长远性思维,这样才能“深”,才能“进”。
3.要在“新”上下功夫。我们的部分同志,说做视频、搞活动都不主动、不情愿,把没时间、没经费都挂在口上,根本还是心思没用在这方面。学了要有氛围、要带动群众,就必须在载体上创新、在立意上创新。互联网上那么多创意,我们的青年思维、视角都比较活跃,*发展史也有几十年了,用心思、花功夫,一定能创作出来有特色、接地气,能活起来、能“火”起来的活动。
网络传播的广度和速度,能够让我们的党史教育宣传力度更大、深度更进一步,把党的历史、灌区的发展宣讲给更多的人,把党的思想理论传达给更多的人,才能实现“最大变量”到“最大增量”的成效转化。
4.务求实效再干事。学习的力量并不能直接改变世界,必须通过做“实”来实现。坚定不移地践行群众路线,落实好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让志愿服务、*建设进一步造福广大群众。
发掘*党员、群众红色事迹,把党史故事、红色故事串起来,变成*群众的“微课堂”,大力开展“为党旗添光彩、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内容,切实为群众和职工解难题、办实事。
什么是实,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慰藉,不能送了东西、搞了服务就走人,要和群众职工多交流,看他们最需要什么、最迫切想解决哪些问题,工作和生活上有哪些顾虑,给他们讲讲百年党史中党的宗旨性质,讲讲党和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从内心做到听党话、感党恩,从行动上做到跟党走。
同志们,我们的党史教育读书班暂时告一段落,但这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如果党史教育仅仅停留在层层开会动员的层面,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仅仅靠一次读书班的学习,就丢在一旁,也是没效果的。
要切实消化、转化、实化起来,坚决执行、创新形式、灵活落脚,累计尺寸之功,“不达标准不上交”,做到“坐不住、等不起、放心不下”,不要靠催、靠要,一件事做好了,还要复检复核、精心打磨,不能老是出现“退货重来”的现象,更不要把“残次品”充好交上来。
第五篇:党史
尊敬的大队首长,各位领导,很高兴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共同学习我们党的历史,建国前的党史。可分为五个阶段:
①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早年革命活动时期
(1919.5—1923.12)
②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也就是北伐战争时期(1924.1—1927.7)
③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1927.8—1937.7)
④抗日战争时期
(1937.7—1945.8)
⑤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
(1945.8—1949.9)今天我主要学习的是前三个时期。讲得不到的地方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早期革命活动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
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11月8日,北洋政府驻沙俄公使刘镜人,向当时的北洋政府发回了一封关于俄国十月革命已经发生的消息的电报,当然刘也只是例行公事,向北洋政府外交部进行情况报告,但却是最早的向国内传递十月革命爆发的消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中国社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城市的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为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它们不但运用政治的、军事的和经济的手段,对中华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压迫,还极力保持中国封建的剥削形式及其上层建筑,把中国地主阶级作为它们的统治工具和支柱,阻碍和破坏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从此以后,中国人民受尽了帝国主义,封建资本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的三重压迫和剥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一大批有识之士在寻求救国之路,中国出现了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大批人士,他们倡导民主、和平、自由,抨击封建礼教,传播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最早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李大钊是最早的传播者。特别是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对中国的影响最大,它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一九一九年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得到全国各地工人、学生的热烈响应和支持,使工人运动迅速掀起,五四运动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党的早期革命活动
“共产党”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1904年,日本的两名社会主义者合译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留学日本的同盟会党人朱执信将他们的日文版转译成中文。我们知道,日文中有好多完整的汉字在里面。日本学者译过来的就是“共产党”这三个字,朱执信方便地直接将日文的汉字引用了过来。
最先在中国成立共产主义小组的陈独秀和李大钊,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也称“南陈北李”。经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多方面的活动,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益成熟。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来华,马林是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他建议上海小组发起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这其中有一点遗憾的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重要的两名创始人的“南陈北李”,却都没有参加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7.23---7.31,在上海召开,大会的最后一天,经验丰富的马林觉察到了危险,建议转移会场,代表们刚走,法租界巡捕就来搜查,代表们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参加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等十二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后来为什么把七月一日作为党的生日?因为中共在延安的时候,毛泽东主席接受外国记者采访,回忆建党的一大的日期,说自己只记得当时天气炎热,是在七月的一天,具体的日期记不起来了,而且当时在延安的一大代表只有毛主席,主席就说是七月一日吧。
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本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党纲还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大会最后选择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此,中国无产阶级有了英明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的面目也就焕然一新。其后,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向陈独秀提议,共产国际给中国共产党发经费,中国共产党刚成立的时候,条件是交出工作计划和预算。陈独秀坚决不同意,包括李达等都主张独立发展中国共产党。经费问题,长期以来,我们都指责陈独秀的领导错误,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说:“接受经费后,主要听共产国际的,他想当家长也不行了。”
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大会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被推选为委员长。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二大还做出了一个决定:加入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2年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的高潮,全国发生罢工一百多次,有几十万人参加。影响最大的罢工是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后惨遭军阀吴佩孚的镇压,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1923年在共产国际的倡议下,实行国共合作,这个提议还是来自于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马林考虑的是,中国共产党很小,与当时蓬勃发展的国内革命形势不相称,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可以借助国民党的组织机构和政治影响,迅速地走向工农、发展壮大起来。加上孙中山也不同意党外的联合。中共的领导人陈独秀不同意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弱小的中国共产党进入到庞大的国民党中,怎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怎么保持自己的信仰?但是,在承认各共产党都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之后,组织上还是服从了、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决定。
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大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负责中央的日常工作。
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战争。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经过一年多筹备,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经过这次大会,国民党实际上已经被改组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一九二四年五月在苏联的帮助下,在国民党与共产党共同努力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向孙中山提议创办军校的,就是我们上面讲到的马林。苏联援助问题,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革命思想的干部,建立革命武装,对于改造旧军队建立革命军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
一九二五年二月和六月,国民革命军先后进行了二次的东征,平定了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等叛乱,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一九二六年初,在周恩来直接关怀下,建立了共产党人直接领导的国民革命第四军独力团,使中国共产党开始直接掌握了部分的革命正规武装。由于北洋军阀统治的中原大部地区黑暗透顶,一九二六年二月,广东国民政府决定举行北伐。北伐战争的直接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它的主要敌人是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共约七十万军队,当时广东国民政府共有国民革命军十万人左右。国民革命军在苏联军方顾问的帮助下,制定了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集中兵力,长驱直进。首先消灭了吴佩孚,然后消灭孙传芳,最后消灭张作霖,统一了全国。北伐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其中,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军的先遣部队,为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窃取北伐战争的胜利成果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早在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内部就已分裂为左右两派势力,蒋介石加紧对革命领导权的篡夺,陷割共产党人,1926年3月20日制造了“中山舰事件”。规定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须交出名单等等。面对蒋介石的篡权阴谋,陈独秀却一再妥协退让,使蒋介石的阴谋步步得逞。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派反动军队收缴了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工人纠察队武装,占领上海总工会,逮捕和枪杀革命群众,公开发动反革命政变,上海工人举行抗议又遭到血腥的镇压。
在中国革命处于紧急的关头,1927年4月27日中共在武汉举行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未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同时,仍寄希望于汪精卫,特别是大会仍选陈独秀为中央总书记,而陈独秀在会后仍然继续执行右倾路线。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一)、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全国革命势力受到严重摧残,中国共产党员由五万七千多人减少到一万人左右,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低潮。党的组织转入地下工作,形成红白对立,国共两党对垒的局面。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后,经过一系列新军阀混战,建立起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实行极其残酷的镇压。仅 1927 年到 1928 年上半年,就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33.7 万多人。大革命失败的现实给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上了残酷的一课。周恩来曾经痛心地说过:“国民党能几分钟内就毁灭我们的革命领袖,我们却不能在几分钟内锻炼出我们的领袖!”这段话反应出当时共产党人对没有掌握武装力量的痛苦。
27年7月中旬,中央决定举行湘、鄂、粤、赣四省的农民暴动和南昌起义,以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8月1日,在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原北伐战争和其他革命武装三万余人在南昌起义,全部解除了国民党三、六、九军在南昌的部队武装。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部队后来在开往广东时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剩下一部分部队转到边界农村坚持斗争。
28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二)、工农红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县古田村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树立无产阶级思路,纠正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等错误观念,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等任务。
强调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重申中央军委的指示,指出中国革命是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规定了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农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政权,扩大根据地。国际经费的问题。
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经遵义,党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批判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方针,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经过将近二年艰难险阻的长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会师,红军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1936年10月纵横十余省跨越二万五千里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延安,本是黄土高原上一块贫瘠的土地,自从红军长征来到这里,它就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名逐渐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制高点。正是在这片沟壑纵横,连生存都很艰难的黄土地上,发出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声音,培育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它所散发的精神气息仿佛一块磁铁,吸引着每一个有理想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