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2在美国复查与开发老油田的可行性

时间:2019-05-13 05:31: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再论2在美国复查与开发老油田的可行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再论2在美国复查与开发老油田的可行性》。

第一篇:再论2在美国复查与开发老油田的可行性

再论:〝在美国复查与开发老油田的可行性〞〔二〕 2009-08-31 10:10 <二> 在美国复查与开发老油田是风险较小,回报较高的投资项目

(1)复查与开发老油田的基本概念

一般人往往把开发老油田理解为在接近停产的老油田中对原生产层采取一些增产挖潜措施,但这种方法取得的增产幅度和经济效益是很有限的,本文中所指的开发老油田概念与上述概念完全不同,是要在已停产或接近停产的老油井中在已钻探井段找到新的油气层,并在新的油气层上开采石油,使老油井恢复青春,其经济效益与增产幅度是远非前者所可比拟的。

上图:〔19〕我们的老油气田〔井〕复查与重新开发方法

在石油钻井中,一口井打下去后,可能穿过很多油层,但由于钻井时不取岩芯(因成本太贵,很少采用)而采用钻头将岩石磨碎的办法,并通过泥浆将岩石粉末带到地面上来,通过油层时,泥浆中会有油气显示,但不容易确定油层准确位置,当泥浆压力过大时,即使通过油气层,也无油气显示,因为油气被高压泥浆向钻孔四周岩层深处驱赶跑了,由于种种技术上原因,钻头虽然穿过油层,泥浆中却无油气显示,有时虽有油气显示,但不知油气层的准确位置,以致造成油气层的丢失,宝贵的资源未被开采出来。我们老油田开发的概念是在老油井的垂直方向,在生产层的上下地层中,寻找新的被丢失的油气层,而不是在原来已经生产的油气层中,采取一些增产挖潜措施。这是对我们的老油田开发项目,首先必须弄清的问题。不了解这一点就等于不了解我们项目的真正含意。

(2)为什么老油田开发项目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

投资开发老油田要比投资开发新油田成本低得多,开发新油田时地面设施全无,因此要建公路、铁路、铺设输油管线,供电、供水、盖房等,这些基本建设和先期建设费用是巨大的,而开发老油田这些上亿元的投资费用均可省去。

具体对一口油井而言,新钻探一口油井需投资200—500万美元(按陆地油井计算,随不同钻探井深度而有差别)。而老油井发现新油气层,再射孔、试油,使其生产,所需的投资为10万美元左右,大量的油井基本建设费用可以省去,仅需在指定深度上射孔并试油生产即可,而整个工程所需时间约需3个月左右,因此开发老油田是个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一本万利的项目。

(3)在油田拍卖会上有油的井与没油的井价格相差高达万倍 现以1996年12月在休斯顿召开的一次全美国老油田拍卖会为例,共有16个州的387个油井或油井群参加拍卖,会上最高价是美国Alabama州的二口生产井,平均每口井拍卖价约为136万,平均出售股份为61.9%,将此三口井折合成100%股份计算,出售价相当于每口井约220万。拍卖会上最低价是Mississippi州的三口停产油井,拍卖价为100美元,平均每口井不到50美元,拍卖股份为65.7%,折合为100%股份计算平均每口井售价为76美元左右,二者相差高达2万9千倍。从全部387口井看,有油井与无油井价格平均相差约5000倍左右,因此我们如果能在已停产的油井中发现新油气层时,其身价将提高上千倍。实例:2001年我们复查了美国WYOMING STATE一个已开采100年老油田三口井〔编号:307井,703井,875井〕都在3000英尺发现一层很好油层被丢失,我们计算了一下丢失可采储量平均为2,291,365桶,按每口井丢失500,000桶计算,该油田有5000口老油井,则其丢失可采储量为5亿桶石油。

上图〔20〕:WYOMING油田的丢失油气层分析显示为明显油层

上图〔21〕:上表:红色字代表井号和丢失的油气层,PRV〔bbl〕代表这层的油气可采出储量。

这个油田已开采100多年已生产石油5亿桶左右,拥有5000口老油井,其中有3000口老油井已停产,仅有2000口老油井正在生产,但产水率超过90%,平均每口老油井生产石油3.5桶,已熟陪本油田,当年该油田上市价为7600万美元。

上图〔22〕:是美国WYOMING STATE的油田构造和井位图〔每个黑点代表一口老油井的井位〕。

<三> 美国是投资开发老油田最理想的地方(1)良好的投资环境

美国政府鼓励外国投资者在美国开发石油和天然气。美国是个社会稳定、法制严格的国家,只要我们依法办事,都会得到美国各级政府机构的帮助和支持。

(2)在美国允许私人买卖和开发油田

这在许多国家是不可能的,不少外国公司在美国从事石油开发和生产均取得很高利润,因此只要我们能有技术在老油井找到新油气层,因这些老油井已停产或产量极低,就可以用很低价格将该油井买下或租下或与油田主合作共同开发油田。(3)美国老油井资料向社会开放

在美国所有老油井的测井资料、地质资料、生产情况都要上报州政府并对社会开放,任何个人或石油公司可以到州政府将这些测井资料考贝出来(支付一些费用),正是由于有此有利条件,可以利用我们先进的技术对美国任何一个感兴趣的油井复一遍,这种条件在许多国家是没有的。因为这些资料在其它国家都是机密的。(4)在美国有发达的油田交易体系

每隔一、二个月就召开一次全美国的老油田拍卖会,在正式拍卖日之前一个月内,油田主将该油井资料、地质资料、生产情况等全部展出供买主查阅,在一个月内我们把感兴趣的油井复查与处理一遍,找出新发现的油气层。

(5)在美国土地属于私人所有,查阅油井的资料有油层,可以直接向土地所有人(地主)进行租赁几年或几十年,租赁费几佰美元/英亩到几千美元/英亩。

(6)在美国有完善的各种配套的生产承包公司

这些公司包括:钻井、测井、射孔、试油、采油、地面油气管线铺设、环境保护及石油销售等专业公司。(7)美国老油田中油气层丢失情况严重

人们的技术即使再高明,也不能无中生有,在一个没有油气层丢失的油井中找出油来,相反,在一个油气层丢失严重的老油田中,发现被丢失油气层的可能就大,在这样的地区复查与在开发老油井,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我们首先选择美国开发老油田的重要理由。

当然,在世界上其它国家,如加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也是有开发老油田的良好条件,但我们未作过详细调查,在此不再论述了。<四>〝CDLA&RDLA〞石油测井评价技术先进可靠,符合率超过90%(1)〝CDLA&RDLA〞技术的基本原理

〝CDLA&RDLA〞测井评价方法的原理是建立在相对概念的基础上,它与常规测井评价方法完全不同。常规方法建立在绝对念的基础上,不论在测井仪器设计、测量结果、数字处理均采用一种逼近真值的方法作为出发点。面对复杂的岩石世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因客观条件变化来设计测井评价方法和程序,寻找地区最优经验。因此这种方法往往受到岩性不同,地区条件不同,井下条件变化的影响,广泛推广受到很大限制。本方法则不同,它完全采用相对概念,重新建立严格的岩电公式,它能自动消除不同地区、不同深度岩性变化的影响,同时还可补偿复杂条件;如盐水泥浆钻井,泥浆侵入深度的影响,注水后油层水淹的影响,自动发现所用参数是否和实际相符。因此,这个方法可推广到世界各个地区的任何一个油田。由于本法有一个严格解释油、气、水层标准。因此不受解释人员水平高低和工作经验多少影响。

下面我们以低电阻率油气层识别为例来说明绝对概念与相对概念的区别。基于绝对概念的方法认为砂岩中电阻率大于1.5的为油层,小于1.5的为水层。这在某些条件下是正确的,但是地层电阻率还和孔隙度、地层水电阻率等多种因素有关,当地层孔隙度很大,地层水电阻率很小情况下电阻率低于1.5时也可能是油层,当地层孔隙度很小,地层电阻率高于1.5时也可能是水层。因此在岩性复杂变化的情况下,用绝对概念来判断,往往容易作出误判,把油层解释为水层而将油层丢失。而在采用相对概念的方法中,区分油、水的电阻率标准是随地层条件(如孔隙度等)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消除了不同地区、不同井深地质条件变化的影响。

(2)〝CDLA&RDLA〞技术在世界各地应用情况

本技术为赖维民教授所发明,经过10余年的使用和研究,已在中国38个油田,2850口井,23种不同岩性地质条件下应用效果良好,测井解释结论和试油结果对比符合率达90%以上,同时在美国、墨西哥等国家中均取得很好效果。

本技术不仅符合率高,更重要的是能解决目前一些大石油公司所难以解决的测井难题。国际上有名的壳牌公司(shell)送来的62口井资料,都是它们目前未能解决的难题,我们的技术不仅能解决这些难题,而且符合率达到90%以上,得到壳牌公司的好评。

1994年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台湾)为了考核本技术的可靠性,在“背靠背”的情况下提交了台湾海2#测井资料由我方处理,处理分析结论与试油结果符合率为100%。

上图〔23〕:台湾油公司提供考查的海2井,我们分析符合率100%

中国吐鲁番盆地从1957年开始石油勘探,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勘探队伍三出三进吐鲁番,打了大量探井毫无结果。1992年又重新进入了吐鲁番,打了一口科学探井,试了四层油层,层层无油出水,后来用“CDLA&RDLA”方法进行处理评价后,在指定层位上试油成功,而且是高产油气层,从此揭开建设吐鲁番石油城的序幕。

上图〔24〕:“CDLA&RDLA”方法处理的中国吐鲁番盆地×井符合率100% 1995年我带领考查团赴美考查老油田开问题,历时8个多月,为了考核〝CDLA&RDLA〞技术在美国应用的可靠性,处理分析了美国shell co、Texaco co、Prospector petroleum inc、Brown adusior等五家公司的测井资料,这些资料都是他们认为难以解释的,处理结果符合率达到100%。

上图〔25〕:由美国TOTAL CO公司提供考查低电阻率井,我们分析符合率100%

上图〔26〕:由美国TOTAL CO公司提供考查低电阻率井,我们分析符合率100%。

本技术在1989年7月份举行的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牌奖。1991年在广州国际专利展览会上通过了10余名中外专家“背靠背”的严格测试,一共测了八口井,符合率全部达到100%,一些专家说,“这些技术象傻瓜照相机一样,把井下油气层全照出来了”。

上图〔27〕: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获金牌奖

上图〔28〕:1991年在广州国际专利展览会上获金牌奖

上图〔29〕:CDLA&RDLA方法获得中国专利

第二篇:再论6在美国复查与开发老油田的可行性

再论〔六〕:〝在美国复查与开发老油田的可行性〞

2009-09-03 04:31

(九)最近3-5年是投资开发老油田的最佳时机

瞻望21世纪,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愈来愈少,最近十几年全球没有发现大油田,而全世界的石油消费量却不断增长,再过几十年,到石油资源临近贫乏的时候,石油价格将变得十分昂贵。那时人们的目光必将投向老油井开发的市场中去,甚至在美国也会采取保护政策,根本不允许外国投资人开发石油资源。而在最近的3—5年,石油的供应现开始紧缺,油价涨幅已开始,人们还没有完全认识老油井开发的紧迫性,但有的石油公司也认识到老油井有大量油,但无此技术,这正是购买老油井,开发老油田的好时机,花几千、几万美元就可买一口老油井,这样的好时光是维持不久的。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只会愈来愈少,老油井增值,油价上涨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趋势,作为一个有远见的投资家来说,应该在最近的3—5年内抢先一步投入老油田开发工作,好机会将属于那些高瞻远瞩,敢为天下先的人们。

(十)结束语

我们的可行性报告是在美国进行3次调查基础上做出的。

第一次性调查是在1995年,我们11人在美国进行了8个半月的调查,在此期间访问过Texas州政府主管石油部门、法律部门、各类型大、中、小石油公司,油田主、作业者等,对美国老油田开发情况有了基本了解。这次调查的重点是搞清美国老油田中油气层丢失情况,为此我们在美国买了计算机、数字化仪、汽车、通信设备等,对大量老油井资料进行处理,发现老油井丢失油气情况十分严重,例如:在Gidding2900口井中,随机选了9口井,处理结果表明,9口井每口井都有油气层丢失的情况。不仅如此,有的油井被丢失的油气储量高达几百万桶,价值上亿美元。这种情况在中国老油田中是不太可能发生的。这次调查的重要收获就是得到了“美国老油田气层丢失严重”的这一结论。

为了检验我们对美国老油井数据处理结果的可靠性,我们联系了几家美国石油公司,请他们对我们处理结果作出评价。第一家TOTAL公司,为了考住我们,他们找了一口比较难查的低电阻油井,只提供了一份测井曲线数据,其它地质数据,录井数据(从中可看出有无油气显示)均未提供,要我们指出在那个深度的地层上有油。通过我们处理指出,在四个不同深度的层位上有油。实际上在我们所指出具体深度的层位上,该公司已经射孔,并成功试油生产了。因此符合率为100%。TOTAL公司为此开具了一份100%符合率的证明(见英文附件1)。第2家为PPI公司,我们对该公司油井数据处理结果的符合率仍100%。此外还发现了新油气层,建议该公司试油生产。他们来信(见英文附录2)大意如下:对你们在只有测井曲线资料,没有其它任何资料条件下高质量处理结果表示祝贺,但对你们提出的对新油气层进行射孔试油生产的建议因条件不具备尚不能做到。第3家是奥斯汀大学地质经济调查所,它同时又是Texes州的政府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经济调查,石油测井资料调查等,该单位从一本石油测井专著上找到一个公认的测井难题(低电阻率地层),让我们处理,处理结果表明有油并准确指出油层的所在位置,符合率100%。他们来信(见英文附件3)大意是:你们的〝CDLA&RDLA〞软件是非常好的软件,特别适用于低电阻率油气层的评估,希望软件能得以推广应用。总之,通过对我们处理结果进行核实验证表明:我们的〝CDLA&RDLA〞软件不但在中国,而且也在美国也达以90%以上的符合率。1996年10月,赖维民、吕松棠二教授再次赴美调查,为期近一年,调查重点为开发老油田中的法律、法规、资金投入、生产管理、投资风险、市场等方面问题。曾访问过多家美国公司及有关管理部门,曾先后参加5次全美国老油田拍卖会,第一、二次参加拍卖会时,只是对拍卖会过程有所了解,只知道老油井成交丛刊千差万别,似乎觉得成交价的随意性很大,参加第3、4次拍卖会时,通过对多个油田主的交谈,了解到成交价是有规律可循的,即成交价是老油井拍卖时产油2—3年的利润,按此规律来予测成交价,果然几乎大部分油井都是按此规律来成交的。在投资资金中,射孔和试油生产费用是主要的,因此对此项费用要有个比较精确的估计,为此我们通过一家美籍华人公司向TORCH能源咨询公司询价,并假设井深9700尺,具体报价为15.4万美元。如果是一般井深,报价要低些,为10—8万美元。此外,我们还就生产管理、市场、销售、环保等问题作了调查,其情况在可行性报告中均有反映。2004年以来由于石油的价格不断上涨,我们加大了老油井的开发力度,通过对这几年复查的结果我们给一些有大量丢失油气层地主签定了合作开发协议掌握了大量的老油井,当前中国石油“走出去”的战略还属于起步、试验阶段,主要是积累经验,通过在美国十年的社会,法律,投资环境各方面考查,并对老油井的勘探情况多次论证,我们认为对美国老油井的开发条件已成熟。

总之,这几次的考察历时若干年,参加人几十人,耗资几十万美圆,调查中的得到的一些数字和结论,来之不易,我们希望我们的调查成果和专利技术能为投资者铺平成功之路,希望志同道合的企业家、投资商和我们共同携手起来,共创美好明天。

(十一)技术方负责人情况简介

赖维民,男,1936年12月24日生于中国广西梧州市。195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探矿系。曾在中国玉门油矿、大庆油田、胜利油田、中国石油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工作。曾任地球物理测井研究队长、测井站长、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室主任。1987年元月24日被授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2年组建中国八达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任董事会总经理。他是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发现者之一,是中国东部胜利油田、西部吐哈油田发现者和开发者之一。他为中国许多油田勘探开发作出突出贡献。1992年中国石油工业部特授予他为中国石油工作作出突出贡献工程技术专家称号及纪念奖。同年中国政府、中国国务院授予他为“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颁发特殊津贴。他有10多项发明,其中定位射孔,跟踪射孔取芯仪分别获得中国国家发明二等奖。复杂条件测井评价技术(即CDLA7RDLA技术)已获中国专利,被同行38位专家评定为“居国内外首创,领先国际水平”。在北京国际博览会展出获金牌奖,在广州国际专利展览会展出获金奖,并获中国石油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这项技术已在中国42个油气田应用,共分析处理了2850口井,应用效果良好,解释与试油符合率超过90%。赖维民教授的事迹正被中国当代地球物理学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发明家、中国当代工程师大辞典、世界名人传美国ABI Amercan Biographical institute等登栽。赖维民当今的心愿是想利用他发明的“CDLA7RDLA技术”技术,在全世界进行老油气井复查,他1995年组织十一人在美国进行了8个半月调查,发现美国老油气田中丢失大量油气层,尤其是在墨西哥湾沿岩低电阻率地区,美国中部炭酸盐裂缝地层丢失最严重。另外在墨西哥老油井中也同样发现大量丢失油气层,他认为全世界老油气田都会因技术未过关而丢失大量油气层,这些潜伏的油气层通过复查并开发出来,将为人类解决能源问题作出巨大贡献。他认为人类今后幸福与繁荣要越来越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2)吕松棠教授

吕松棠,男,1933年4月3日生于浙江省衢州市。1954年派赴苏联留学,1959年毕业于苏联哈尔科夫矿业学院自动化专业。回国后分至北京矿业学院工作。现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教授,曾任计算机应用教研室主任,计算中心主任。曾获研究生部、校、四川省煤炭工业先进工作者称号。他领导研制的“瓦斯遥测仪”“微地震仪”“微机与地震仪的接口装置”等项目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煤碳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专得技术博览会金奖等。曾多次参加美国、加拿大等计算机应用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曾申报多项发明专利,其中一项专利获北京发明银奖。曾发表论文近20篇,编写“C语言工程与科学计算链接库”“计算机遥感图像处理原理与应用”专着二本。1990年吕松棠教授及赖维民教授开始合作并负责开发以〝CDLA&RDLA〞算法算法为核心的石油测井软件,该软件开发成功后在美国考察期间用于复查老油田效果良好:1996年吕、赖二教授赴美调查老油田开发问题。1997年底吕松棠教授返回北京。他的心愿是能为在美国乃至世界其它各地区,开发老油田做出自己的贡献

赖2009年9月2日

美国休斯顿

第三篇:再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怎样突出特色与坚持创新

再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怎样突出特色与坚持创新

——以张家界旅游为例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10级旅管1班袁梦

摘要:旅游资源贵在稀有,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众不同的独特程度。这

是它们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根本所在。寻求差异,突出特色是旅游资源开

发的灵魂和动力,是旅游业的生命之所在,所以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时应突出特色、主题鲜明。尤其要注意突出地方特色以满足游客猎奇心理,从而增加竞争力。

关键词:旅游资源 创新 吸引力

今年以来,张家界旅游一直保持上扬趋势。这与民间借助《阿凡达》影片炒

作、政府部门与企业联手促销、举办“全球小姐国服总决赛暨全球中国小姐总决

赛”等活动产生的宣传促销效应。旅游接待实现了旅游人次、收入双丰收。如何

实现旅游接待的“节节攀升”,下一步旅游宣传促销工作该如何继续演绎神奇?目前的旅游营销已不再是单纯的旅游市场方面的营销,旅游营销已经转向综合营销。要

不断地总结经验,尤其是要从民间借助《阿凡达》电影炒作事件中,汲取经验,创新思维,获取新的收益。那么应该怎样在实践中怎样突出特色与坚持创新?

首先,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首先,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

史形成的原始风貌。张家界的大面积石英砂峰林峡谷地貌世所罕见,被选为中国

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和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今年3月中旬,俄罗斯空军张家界天门

山特技飞行表演的成功举办,使这里再次成为国内外旅游者神往的胜地。要追求

自然,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的方针,尽量保持原始生态和自然风貌,尽

快拆除景区中有损自然生态的建筑物和人工景观。要认真研究游客心理和旅游需

求特点,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客源地、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群体,设

计、开发富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使景区规划管理走上科学、环保、资源

永续利用、依法管理的轨道,走出一条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并重的旅游产业发展

新路。景区管理也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第二,尽量选择利用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项目,以突出自己的优越地位,即

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张家界的旅游资源经过近20多年的开发,已经

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名牌旅游产品。象任何产品一样,旅游产品一经进入市场就面

临寿命周期规律,面临能否可持续开发的问题。如何让张家界的旅游产品保持长

盛不衰的吸引力,笔者认为应根据市场导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存突出景源特色、发掘资源潜在价值的前提下,一是坚持名牌战略,不断提升产品层次;二是立足长远观点,全面规划开发步骤;三是增加科技投入,持续提高产品引力;四是推行生态旅游,强化旅游环境保育。

第三点,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以突出名民族化和地方传统格调。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余脉的武陵山区。张家界市境内地形地貌多样,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以及天门山、澧水河等众多自然景观。同时,张家界市传承了悠久的城市发展历史积淀,汇聚了多民族共生的文化风貌。这此自然与文化遗产,使得张家界具备成为拥有独特的城市形象与气质的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的条件。但是,就目前城市发展来看,我们的城市形象与一流的景区反差很大,很不匹配。因此要改变城市的落后面貌,要实现“三年有改观,五年大变样”的目标,除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之外,还要突出城市风貌特色,展现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同任何产品一样,一个以旅游吸引物为核心的旅游点形成之后,都将经历一个由兴到衰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视具体情况而不同。但演变总会发生的。这一从无到有,逐渐兴旺,然后又逐渐衰落只很少有人问津的发展过程称之为旅游地点的生命周期。因此,以某项旅游资源为核心而形成的一个旅游地点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是该处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发生了变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是旅游者主观效用的反应。经初次开发后的旅游资源即旅游点的吸引物由于适应当时游客的需要而吸引力逐渐增大,因而前来旅游的游客人数也逐渐增多并形成盛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供需两方面都可能出现新的变化。例如,供给方面可能会出现环境遭到破坏污染,接待能力不足或旅游服务质量下降,甚至因竞争激烈而过时,这些都会影响旅游资源的吸引力;需求方面则可能因时尚潮流的变化而发生兴趣转移,即旅游者从最初开发后的旅游吸引物那里已经得到了足够的满足,因而希望寻找新的满足。特别是需求方面的变化最终会导致该地旅游资源为核心的旅游地点的生命力的衰退。从理论上来讲,以某项旅游资源为核心的旅游地点的生命周期总有其完结之时,这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但在实践上人们则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来延长其寿命,其根本途径便是坚持创新,不断进行开发,不断更新以延续其吸引力。

当前,国内一些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开发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比较严重,个别地方和开发商不顾旅游市场的整体利益,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严重影响了知名景区的品牌形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张家界要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必须切实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首先要追求自然,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的方针,尽量保持原始生态和自然风貌,尽快拆除景区中有损自然生态的建筑物和人工景观。要认真研究游客心理和旅游需求特点,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客源地、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群体,设计、开发富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使景区规划管理走上科学、环保、资源永续利用、依法管理的轨道,走出一条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并重的旅游产业发展新路。景区管理也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我国许多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旅游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旅游相关产业不发达,没有形成产业链条,能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的高品位消费场所不多,食无特色,购无产品,游客“白天看山头,晚上抱枕头”,我们可以在张家界加快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饮食街、购物街、休闲街和旅游服务设施,推动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型转变,形成多层次、多样化旅游产品。

张家界地处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地方和民族特色突出,具有大力发展土家特色餐饮、本土风味小吃、积极开发不同客源地风味餐饮产品的广大空间。同时,我们还将大力挖掘和弘扬民族艺术,利用桑植民歌、永定花灯等本土文化瑰宝唱好旅游文化大戏,把元宵灯会、赛龙舟、“六月六”等传统节会办成旅游盛会。大力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培育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和土特产品。

此外,加快完善旅游信息查询和预报、旅游咨询、旅游预定、质量监管、旅游投诉等电子网络系统也十分必要。我们正在加快建设景区、城区自助旅游电子导游系统、景区野营基地和搜救系统。让游客特别是境外游客通过图文信息、影像资料和声光电技术,全面感受张家界的神奇和美丽。

在一些著名的旅游城市及景区,往往存在着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规划欠合理、城市建设无特色的问题。有的地方乱占滥建盛行,市容环境卫生差,使自然保护区的山水河流严重污染,与自然遗产的优美风光不相匹配。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建设生态张家界,推动旅游开发与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建立景区生态环境预警机制,合理调控核心景区的游客日流量,积极探索景区轮休制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加快境内主次交通干道、主要溪河沿线的自然风光带建设。积极探索绿色旅游管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商贸、绿色物流、绿色餐饮、绿色运输等生态服务业,广泛开展“绿色酒店”和“生态景区”创建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陈福义,范宝宁,中国旅游资源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周作明,永远的朝阳-民族旅游研究[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4]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游规划原理旅游[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5]王兴斌,生态旅游科学探索[M]香港旅游,1997

第四篇:论林业血防在长江经济带开发生态优先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论林业血防在长江经济带开发生态优先中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苏 宁徐永杰

[摘要] 在我国实施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过程中,相关工程对流域内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的影响等问题,是‚生态优先‛开发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以长江经济带开发中的‚生态优先‛为基点,分析了林业血防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中面临的潜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大、疫情易反复发生、流行区现有林地抑螺防病提效改造任务艰巨、评价体系滞后、监测平台及基础研究不足等面临的关键性挑战问题,并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应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全国林业血防发展提供参考。作者指出,今后的林业血防应着重加强以下工作:落实综合防治策略,谋划好新一轮林业血防工程规划;加强现有林抑螺成效提升改造工作,巩固和提高林业血防成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林业血防工程技术水平。

[关键词] 林业工程;林业血防;抑螺防病;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血吸虫病;钉螺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ry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Program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Ecological Priority Su Ning*1 Xu Yongjie2 1.Plant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 Management Office,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714;2.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 Wuhan 430075.[Abstract] The key problems of schistosomiasis epidemic risk, epidemic prevention happened repeatedly, difficulty of rehabilitating snail control and schistosomiasis existing prevention forest, lag of evaluation system and platform construction, lack of basic research et al.were analyzed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Ecological Priority taking “ecological priority” as the basis in the paper.Then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these challenges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national forestry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programs.[Key words] Forestry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programs;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Challenges;Countermeasures

随着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与再平衡的‚新常态‛[1]。为顺应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改变,十八大之后,中国领导层提出了‚一带一路‛和开发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提供了中国36.5%的水资源和52.5%的内河通航里程,是连接中国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开发长江经济带使得中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海上丝绸之路的设想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2]。然而,在长江经济带开发过程中,相关工程对流域内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的影响问题,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血吸虫病作为对全球公共卫生有重大影响的重要传染病,曾严重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4],其中上海、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等8个省(直辖市)位于长江经济带覆盖区。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必然会带来长江流域水文等自然生态的变化,并带动人口和资源等流动,同时可能会影响区域内血吸虫病的流行与传播。总书记强调开发长江经济带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指导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导思想贯彻始终‛。所谓生态优先是指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中,应当保障良好生态效益的优先地位,尤其是在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矛盾时,应当优先考虑各种建设规划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长期影响。因此,提前了解长江经济带开发区域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影响等问题,是‚生态优先‛开发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就林业血防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作一探讨。1.林业血防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中重任在肩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林业科学家创造性的提出了‚抑螺防病林‛理论,即以生态控制理论为基础,在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适宜区域实施以林为主,林、农、副、渔等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从生态系统中的相关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的变化以及生物因子之间、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等诸多方面,对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中间宿主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 Gredler)生活环境产生抑制作用等影响,从而达到抑螺防病的效果[5-8]。与传统的药物灭螺等技术相比,以抑螺防病林理论为基础的林业血防工程,是通过营造抑螺防病林等综合生态措施,建立以林为主的复合生态系统,充分发挥了生物抑螺、生态抑螺的独特优势,变环境污染性灭螺为环境友好性抑螺,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抑制钉螺孳生,从而发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作用。林业血防工程实施十多年来,累计营造抑螺防病林4.32 亿m2,在抑螺防病林建设区的钉螺密度下降了89.8%,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密度下降了95.8%,人畜感染率下降51%,抑螺效果持续高效,疫情防控成效十分显著。同时,抑螺防病林工程的实施使沿江平原地区森林覆被率增加了5%左右,增加木材蓄积2 100 万m3,促进了绿量增加与环境改善,切实保障了流行区的生态安全,实现了资源增长与经济发展,有力推动了流行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林业血防作为一种生态型的绿色防治模式,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大背景下,将继续承担着生态防控血吸虫病的重任。

2.新形势下林业血防面临的挑战

2.1 长江水文情势变化导致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增加

长江经济带开发中,三峡库区、南水北调、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都会导致江湖阻隔、坝前和坝下水文情势等重大的生态改变,一些原来不适宜钉螺孳生的砂石滩地等环境,由于工程实施后导致的水流速度放缓、泥沙淤积加剧等影响,或可变为常年裸露的草洲,成为潜在的钉螺孳生地[9-12]。2014年,全国螺情调查发现钉螺面积364 324.42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面积531.13 hm2[9]。据各省报告的统计数据,长江流域血吸虫病流行区有螺及钉螺孳生环境急需新建抑螺防病林的土地面积近533 300 hm2。同时,由于工程实施引起的沿岸花草树木迁移、移民迁徙等都可能导致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的传播[13]。由此可见,长江水文情势变化导致血吸虫病传播的负面作用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

2.2 现有林分抑螺防病成效提升改造任务艰巨

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血吸虫病疫情反复和局部回升现象仍然存在[14-15]。抑螺防病林生态系统的防治效果具有显著性和可持续性[16-17],是防止血吸虫病反复和回升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的推进和长江生态保护工程实施,吸引了一批社会资本的投入,在血吸虫病流行区营造了大量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以及社会造林等林分,为流行区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这些林分大多为非抑螺防病林,造林时多数没有按照抑螺防病林工程的建设技术规程要求实施,因此很难充分发挥抑螺防病的作用,很多林分仍然有钉螺孳生的条件,甚至有可能成为新的螺源地[18]。据血防部门2015年对林业血防工程区部分非抑螺防病林林地螺情调查显示,查螺总面积917.87 hm2, 查出有螺面积达502.2 hm2,其中感染螺面积0.2 hm2,平均有螺面积率54.71%,感染螺面积率0.02%。目前还有类似的现有林分面积达60万hm2。因此,如何充分发挥这批原有林分的生态防病作用,通过适当的改造措施,提升其抑螺防病效果,将是林业血防的一项新内容和新任务,而这项提升改造工程的任务量还很大,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协作。2.3 监测平台和效益评价体系滞后

血吸虫病的流行与传播是不受行政区划限制的,长江经济带中任何一个地方都很难自己单独解决问题。作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优先‛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血防需要在长江经济带上下游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包括疫情、螺情、林分动态、气象等综合因素在内的监测体系,进而形成完整的效益评价机制,以提高政府对血吸虫病流行与传播的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为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优先‛提供信息保障。然而自林业血防实施以来,因为机制、经费等问题,目前全国只有湖南君山1个简易相关项目监测点[16],监测平台数量严重不足,监测水平和质量也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也未能及时建立和落实林业血防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业血防的综合效果和效益的发挥。2.4基础研究亟需深入拓展

林业血防工程一开始就是科技带领出来的生态工程[16]。随着工程的推进,涉及到不同流行类型地域耐湿抑螺植物材料的筛选与繁育[19-22]、林地抑螺机理的研究[23-24]、高附加产品的开发[5]、抑螺防病林林分的综合管理等技术需求与研究相对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凸显。特别是随着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的实施,亟待筛选出更多具有显著抑螺效果和高经济效益双重功能的血防林树种,以充分发挥林业血防工程‚生态优先‛、抑螺防病与经济发展多赢的效果。3.新形势下林业血防的对策

面对长江经济带开发中血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及实际状况,林业血防要进一步创新理念、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提升水平,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使林业血防在实现全国消除血吸虫病工作中发挥新的更大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落实综合防治策略,谋划好新一轮林业血防工程规划 围绕我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紧密结合不同区域疫情特点及自然社会经济等具体情况与发展需求,尤其是要配合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科学谋划好新一轮林业血防工程规划,积极推进林业血防工作的转型发展。针对流行区达到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标准之后的防病形势,及时调整工作重心和重点,使林业血防工程逐步从以单纯造林为主向造林与改造并举转移,从单纯兴林抑螺向巩固和扩大林业血防成果转移。充分结合卫生、农业、水利等血防措施,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造管并举、注重效益,实行林业血防的精准高效治理。

3.2 加强现有林抑螺成效提升改造工作,巩固和提高林业血防成果 在大力营造抑螺防病林的基础上,开展对血吸虫病流行区现有林分进行提升抑螺效果等技术改造,提升林业抑螺防病能力,巩固和扩大林业血防成果。积极推进‚抑螺防病林成效提升改造‛等相关标准的制订和颁布实施,分类改造各类工程造林及社会资本造林,尽快构建完善 ‚抑螺防病林体系‛,从整体上、全局上充分发挥和大幅度提高林业血防成效。

3.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林业血防工程技术水平

林业血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依托先进科技的引领支撑作用,因此应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针对当前林业血防存在的相关问题和需求,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1)完善工程建设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工程评价技术研究,确定林业血防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和防病效果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建立和完善林业血防评价体系;(2)建立监测网络平台。将生态定位网络建设和血吸虫病监测网络相结合,建立与林业关联的螺情监测预警预报模型,开展对工程区林分质量、小气候、土壤、水文、碳通量、螺情等进行系统监测研究;(3)加强抑螺防病植物筛选和生物抑螺技术体系建设。收集、保存适宜不同生境条件的抑螺植物种质资源,建立收集保存圃,开展不同抑螺植物材料的种质测试,尽快筛选出高效多样的、适宜不同类型抑螺防病植物。同时,加快抑螺植物化感物质的提取利用和有效部位利用等基础研究,进一步开发、完善生物抑螺技术。

[参考文献] [1] 杨春蕾.东西双向开放:江苏对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6):1-5.[2] 周德全,真虹.‚长江经济带‛战略对长江航运的带动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 2015,(57):43-47.[3] 彭镇华,江泽慧.中国新林种--抑螺防病林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23-51 [4] 江泽慧.兴林灭螺论文选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105-164.[5] 孙启祥,彭镇华.抑螺防病林建设中生物材料的筛选及抑螺机理研究进展[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3, 3(9);8-11.[6] 孙启祥,彭镇华,周金星.抑螺防病林生态控制血吸虫病的策略与机理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7,34(3):338-341.[7] Green S..A review of the potential for the use of bio-herbicides to control forest weeds in the UK[J].Forestry, 2003, 76(3):285-298.[8] Rug M., Ruppel A..Toxic activities of the plant Jatrophacurcas against intermediate snail hosts and larvae of schistosomes[J].Tmpicd Medicine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 2000,5(6):123-430.[9] 雷正龙,张利娟,徐志敏,等.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5,27(6):563-569.[10] 孙启祥,吴泽民,朝领,彭镇华.有螺江滩林农复合生态系统不同调控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1,12(2):195-198.[11] 肖邦忠,廖文芳,吴成果,等.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08,8(8):845-847.[12] 汪天平,张功华,张世清,等.三峡建坝后长江安徽段江洲滩变化趋势及其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12(2):125-129.[13] 许发森,文森,钱晓洪,等.三峡库区社会因素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1997,7(2):74-75 [14] 王强,许静,张利娟,等.2002-2010年我国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分析[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5,27(3):229-234.[15] 王汝波, 汪天平, 王立英,等.中国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疫情回升情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7):564-567.[16] 彭镇华.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建设成效分析[J].第三次全国林业血防工作会议—林业血防生态工程研究论文集,2014:221-224.[17] 彭镇华,周金星,孙启祥,等.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定位监测网络体系构建方案探讨[J].第三次全国林业血防工作会议—林业血防生态工程研究论文集,2014:330-333.[18] 胡兴宜,唐万鹏,张晓东,等.疫区抑螺防病低效林分改造技术[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4,10(4):4-5.[19] 胡兴宜,唐万鹏,张玲,等.夹竹桃等七种植物野外栽培灭螺效果的试验研究[J].第三次全国林业血防工作会议—林业血防生态工程研究论文集,2014:56-58.[20] 彭镇华,孙启祥,张倩,等.抑螺防病林建设中生物材料筛选及抑螺机理的研究进展[J].第三次全国林业血防工作会议--林业血防生态工程研究论文集,2014:5-9.[21] 夏尚光,张仪,刘和香,等.抑 螺植物材料对钉螺的毒杀作用机理研究[J].第三次全国林业血防工作会议—林业血防生态工程研究论文集,2014:18-22.[22] 蒋俊明,孙启祥,刘国华,等.山丘型抑螺防病林构建机理[J].第三次全国林业血防工作会议—林业血防生态工程研究论文集,2014:23-28.[23] 彭镇华.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抑螺防病机理[J].第三次全国林业血防工作会议--林业血防生态工程研究论文集,2014:1-4.[24] 王万贤,柯文山,马安宁.珙桐科植物喜树灭螺机理研究[J].第三次全国林业血防工作会议—林业血防生态工程研究论文集,2014:29-32.[收稿日期] 2016-08-10 [编辑] 洪青标

下载再论2在美国复查与开发老油田的可行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再论2在美国复查与开发老油田的可行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