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
鲁安监发[2010]51号
来源:山东省安监局 发布日期:2010-4-28
各市安监局,省有关部门,中央驻鲁和省管非煤矿山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年”活动的要求,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抓基层、打基础,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现就班组安全生产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强安全生产班组建设是强化非煤矿山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组是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的最基层组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和相关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以及先进适用安全技术的推广应用都要落实到班组、体现在现场。实现班组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是夯实非煤矿山安全基础,创建本质安全型非煤矿山,推进非煤矿山企业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2.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班组建设是减少“三违”、防止事故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班组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落实班组长、职工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减少事故总量,实现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班组建设的指导原则和目标
3.指导原则。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把安全生产班组建设作为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管理的重要工作,倡导先进的班组安全文化,健全完善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班组安全教育和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提高非煤矿山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水平。
4.建设目标。持续、有效地加强和改进班组建设,提高防范事故、保证安全的五种能力:抓好班组长选拔使用,提高班组安全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班组职工自觉抵制“三违”行为的能力;强化班组安全生产应知应会的技能培训,提高业务保安能力;严格班组现场安全管理,提高隐患排查治理的能力;搞好班组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提高防灾、避灾和自救等应急处置的能力。通过不断提高班组安全生产能力,使班组员工真正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实现班组安全生产,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三、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班组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5.非煤矿山要建立区队、班组建制。严禁层层转包、以包代管。
6.严格班组安全生产定员管理。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制定班组定员标准,保证班组安全生产基本配置,实行现场“限员挂牌”制,严格控制作业人数,严禁超定员生产,严禁两班交叉作业。
7.建立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1)班前会制度;(2)班组长随班工作制度;(3)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4)隐患排查治理制度;(5)班组和各岗位安全评估制度;(6)事故报告制度;(7)事故分析处理制度;(8)安全检查与奖惩制度;(9)班组学习培训制度;(10)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制度;(11)交接班制度;(12)现场安全文明生产制度;(13)安全举报制度;(14)员工安全权益维护制度;(15)安全绩效考核制度;(16)企业认为需要制定的其它相关制度。
8.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班组是作业现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实行班组长作业现场安全生产负责制。安全检查员按职责做好班组相应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
9.推行班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各岗位、各工种的安全工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实行风险超前预控,提高员工对生产作业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的认知和防范能力。
10.完善班组安全生产目标控制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把企业的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实行班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效益结构工资制,加大安全构成比重,严格考核奖惩,将安全生产作为班组、班组长、班组员工推优评先、效益工资分配的“一票否决”指标。非煤矿山企业对班组安全生产工作每月进行一次集中考核,对考核结果实行备案管理。
11.加强班组安全信息管理。建立健全班组信息管理系统。班组要做好班前班后会安全信息记录和生产、施工等作业记录;认真填写出勤、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班组井下员工到岗、培训等信息,提高班组安全信息基础管理水平。
(二)规范班组长管理
12.完善班组长任用机制。明确班组长任用标准条件、产生办法和聘任方法,规范班组长选拔程序,选拔优秀的班组长。班组长一般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3年以上现场工作经历。国有非煤矿山要争取在3-5年内,使班组长达到中等或中等专业技能以上文化水平。
13.规范班组长管理方式。实行班组长定期聘用制管理,要制定聘用和解聘条件、程序。
14.健全班组长人才激励机制。拓宽用人渠道,把班组长纳入非煤矿山管理人才培养计划,积极从优秀班组长中选拔人才,有条件的要送到高等院校培养。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班组锻炼。推优评先要向基层班组长倾斜,并应占有一定比例。
(三)加强班组现场安全管理
15.严格落实班前会制度。把开好班前会作为现场管理的第一道程序,结合上一班作业现场存在的问题,针对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布置好当班安全生产及各岗位应协调处理的事项。明确工作中注意的问题,识别不安全因素,落实相应的防范措施,做到安全注意事项不讲明不下井、责任不明确不下井。
1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特殊岗位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除带班人员、要害岗位人员必须在现场交接班以外,严禁其他人员现场交接班;要填写好交接班日志,必须把相关安全生产原始记录一一交接清楚,防止问题不明、措施不当而危及安全生产。
17.充分发挥安全检查员的作用。明确职责,坚持把查找隐患、制止“三违”作为非煤矿山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班组长不违章指挥、班组成员不违章作业、所有人员不违反劳动纪律。对“三违”现象要当作事故进行分析处理,做到治之于未现、防患于未然。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严格监督落实现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格监督按批准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或生产,严禁违规作业。
18.搞好安全标准化动态达标。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推行作业现场文明生产;每班要对作业现场工程质量、岗位工作质量进行验收和评估,实现动态达标。
19.加强隐患排查治理。抓好隐患排查,实行班组隐患分级管理,落实治理责任。对生产作业场所、安全生产设备及各系统进行定时、定点、定路线、定项目巡回检查,及时排查治理现场事故隐患,隐患没有排除班组长不得组织生产;对限期治理的事故隐患,要严格落实现场防范措施;遇到重大险情要及时报告,并有序组织人员及时撤离现场,避免事态扩大。
20.落实班组安全生产权益。班组长对现场作业条件的变化情况,有安全生产决策权和组织指挥权;有检查职工安全作业情况、抵制上级违章指挥权;有对作业现场工程质量、岗位工作质量进行安全评估验收权;在安全隐患没有排除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时,有拒绝开工或停止生产权。切实落实非煤矿山工人安全生产权利。
(四)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
21.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切合实际、形式多样,体现班组特色的安全文化活动,强化安全生产法制意识,培养安全生产价值观,培植先进的安全生产理念,落实职工群众安全生产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表达权和举报权,增强安全生产内在动力,实现“我要安全”。培养和弘扬班组团队精神,做到工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工序衔接协调无误。
22.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视和发挥班组在员工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加强班组安全知识、岗位技能培训,严格新招录员工的岗前培训,做到应知应会;班组长和班组所有员工须经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特殊工种要做到持证上岗。加强班组应急救援知识培训,建立班组应急预案,加强模拟演练,熟悉防灾、避灾路线,增强自救处置能力;加强对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培训,适应安全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汲取事故教训,增强事故防范意识;以师带徒,提高安全生产实际操作技能;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促使班组员工熟练掌握安全生产操作技术,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23.积极开展班组安全技术革新。鼓励员工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小发明、小创造、小改造等安全技术革新和管理创新实践活动;鼓励员工立足岗位进行技术创新,努力营造学技术、钻业务、争先进、保安全的浓厚氛围。
四、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班组建设组织领导 24.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和非煤矿山企业要制定非煤矿山班组建设的总体规划、目标和措施,明确组织实施部门及职责,不断加强班组建设。要加强班组民主管理,充分发挥职工在安全管理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职工的安全保障权益;积极开展争创党团员安全示范岗活动,促进班组安全生产。
25.深入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优秀班组创建活动。非煤矿山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各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宣传推动,定期组织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班组建设先进经验交流活动,各矿山企业每年要按照《山东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班组建设考核标准》(见附件)组织开展一次班组考核活动,对优秀班组要给予表彰奖励,以点带面,全面推进非煤矿山班组建设健康发展。
第二篇:非煤矿山班组建设意见
一、合理划分班组单元。
为有效推进班组建设,方便开展班组活动,各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根据生产工序、台班生产组织形式等,合理划分班组,明确各班组的班组长和班组安全员。
二、明确班组建设任务目标,健全班组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
1、各企业要制定班组建设任务目标,明确并落实班组长、安全员及班组成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加强对班组长的管理,培养选拔优秀员工担任班组长,把班组长纳入企业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注重从优秀班组长中选拔人才。
2、建立健全班前会、交接班、作业程序规范标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事故报告和处理、安全检查与奖惩、班组学习培训、安全绩效考核等各项制度,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班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3、加强班组日常管理。制定符合企业生产状况的各项检查表格和记录,督促、指导班组做好班前班后安全信息和生产、施工等作业记录;认真填写班前会、交接班、隐患排查治理、培训等记录,逐步提高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及素质。
三、完善班组活动开展,培养企业安全文化。
要结合企业、班组和岗位的特点,大力开展班组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要组织员工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及安全规程,增强员工安全技能和自我防范能力。积极开展切合实际、形式多样,体现班组特色的安全文化活动,逐步使班组活动常规化,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生产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培养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效益观和安全发展观,树立先进的安全理念,实现“我要安全”。定期开展员工合理化建议、提谏活动,查找差距和不足,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安全本质条件。
四、健全班组建设考评、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班组建设考评、激励机制,加强考核工作,考核结果要与班组长及班组成员的待遇、津贴、收入挂钩。要建立企业班组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奖惩制度,把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班组、个人,完善安全控制指标在结构工资制中的构成比重,将控制指标落实情况作为班组、班组长、员工推优评先的“一票否决”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班组安全管理经验交流活动,学习先进,鼓励后进,全面推进非煤矿山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我局将以企业开展班组建设情况作为日常监管的一项重点工作来进行督查,同时将于年终对班组建设先进企业进行表彰,并在全县评选出十大优秀班组。
第三篇: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班组建设
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班组建设
开展以班组建制、严格定员管理、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推行风险预控、实施激励约束为主要内容的班组建设活动,把班组安全管理作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抓紧抓好,要设立班组安全员,建立班组安全生产台账,开展经常性的班组安全活动。省局将重点抓好以落实《尾矿库生产运行作业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尾矿库班组建设活动,加强对尾矿库班组建设工作的指导,以尾矿库班组建设为先导,带动全省非煤矿山班组建设工作。各地要分行业选定非煤矿山班组建设试点企业,认真开展班组化建设,并将班组建设融入标准化建设的每个评定环节中。
第四篇:2010非煤矿山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2010非煤矿山安全生产
工作总结
为了规范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提高非煤矿山安全管理水平,今年以来,我们从建立健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在强化非煤矿山安全保障条件上加强,在监管人员职责、分工上细化,在加大事前监管查处力度上狠下功夫,在强力推进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上下大力气,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全年没有发生一起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事故。
一、矿山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非煤矿山企业49家,其中采石场1家,砖厂48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1家。采石场全部实行中深孔爆破。
二、全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制定监察计划,全面落实安全责任。为了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开展矿山安全监察工作,确保矿山监察工作取得实效,我们在安排部署上下功夫,在具体落实上花精力。一是制定计划,全面安排部署。制定了《2010年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安全监察计划表,明确了监察内容、时间、每个矿山企业全年的监察次数、任务和要求。二是改进监察方式,明确监管责任。做到了四个明确:明确矿山安全监管科室,明确了矿山监管负责人、责任人,明确了乡镇矿山监管联系人,明确了各级人员的责任,明确了每个监管人员到矿山检查的内容,将矿山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人员证件、教育培训、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生产机构设立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情况和矿山机电设备、安全技术、提升设备、开采方式、装卸方式等检查内容和任务一一进行了合理分工,为矿山安全监察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强化行政执法行动,严厉查处违法行为。我们把严格矿山安全监察作为加强矿山安全监管的一种有效载体,以监察促提高,以监察促规范。一是加强复工检查和事前监察。组织监察执法人员深入到矿山企业,对照制定的《矿山安全检查表》及法律法规、规程逐条、逐项进行检查,逐条下达检查结论。检查时,实行检查人员与被检查单位负责人双方签名签收制,并下达责令改正指令书,明确整改的期限和要求。对可不下达整改指令书的,我们在三天之内,以书面形式向矿山企业反馈检查意见和整改要求,并督促矿山企业及时整改,及时将整改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备案。复工期间,共检查矿山49家,查出隐患500处,下达整改指令书35份,98℅的隐患得到整改。复工前,所有企业都认真组织开展了隐患自查,各镇安办负责人组织进行了初步验收;合格后,市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安监、国土、各镇安办等进行检查验收、复查,报市政府、安委会领导批复复工。二是加强过程监察。对存在的事故隐患且已下达整改指令书的矿山企业,对照检查出的事故隐患整改情况逐条进行复查,下达复查意见书35份。三是加大查处力度。对没有整改到位或没有整改的,我们及时收集相关的证据,对事故隐患进行拍照,对主要负责人、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制作询问笔录等。对违法行为较轻的,我们主要以教育为主;对无证、无照开采、重大事故隐患不整改等情节严重的,我们及时立案,及时下达行政处罚文书,严肃进行查处。
(三)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有效遏止矿山安全事故。在专项治理工作中,我们严格实行“三铁”,即铁的标准、铁的面孔、铁的手腕,绝不手软,毫不留情,该停产的停产,该处罚的处罚,该关闭的提请政府关闭。4月份组织区安监、公安、国土、工商、供电等部门联合执法,对8家证件不齐、存在事故隐患拒不整改的非煤矿山进行了专项治理。
(四)进一步推进宣传教育行动,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按照市安监局要求,结合我市矿山实际,我们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组织矿山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集中到我局学习培训。
(五)强化主体促达标,夯实基础降事故。为了夯实矿山安全基础,减少和控制矿山安全生产事故,突出创建矿山安全标准化工作,努力夯实矿山安全基础。在创建矿山安全标准化活动中,我们要求做到三个一律。一是今年所有取证的非煤矿山企业一律达到市级标准。二是对在建的、已审批待建的矿山企业一律按照安全标准化矿山进行建设。三是对拒不开展安全标准化的矿山企业,依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一律进行严肃查处。通过创建安全标准化活动,全面改善矿山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减少和控制矿山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以“诚信守法,强化管理,防范事故,安全发展”为主题,在全市非煤矿山企业中开展安全生产诚信承诺活动,印制了安全生产诚信承诺书49余份,督促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诚信承诺书,全面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诚信承诺活动。
(六)深入开展隐患治理,全面查改事故隐患。今年以来,按照国家、省、市、区的安排和部署,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矿山行业共查出事故隐患535处,整改531处。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矿山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矿山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建全、不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臵不到位,安全生产专职管理人员配备不齐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到位,职工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三违”的现象较为严重。
二是少数矿山企业安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生产设备老化,安全防护设施比较缺乏,安全生产条件较差。
三是新改扩建矿山企业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作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建设施工超期,不及时申请竣工验收的现象还存在。
四是少数企业对隐患排查工作认识不到位,排查隐患不及时,整改不到位。
五是砖瓦粘土行业安全生产许可证件已过期,按照国家的要求,对砖瓦粘土行业安全生产不再许可,而国土部门仍然在核发采矿许可证,存在许可不一致的问题。
三、建议
(一)转变安全监管模式。应改变安全监管模式,不能将查处工作只停留在死亡事故上,而要加大重伤事故和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只要是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违反了《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我们都必须依法进行严厉查处,该经济处罚的经济处罚,该停产整顿的停产整顿,该关闭的坚决关闭。
(二)建立安全生产执法联动机制。在矿山安全生产执法上,仅靠安全监管部门力量不够,只有真正建立由公安、工商、国土资源、质监、供电、监察、工会等部门整体联动的机制,才能严厉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才能取得实效。
(三)借鉴危险化学品安全“三同时”审查、评审的做法,在基层安监系统技术力量符合要求、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能否将非煤矿山、机械加工、水电等行业新改扩建建设项目的审查、评审等事项委托基层安监部门负责。
第五篇: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一部分 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安全生产概念,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这个、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大百科全书》把安全生产定义为“是旨在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的一项方针,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党的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坚决遏制煤矿等重特大事故多发、加强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国务院116次常务会议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明确了12项治本之策。在国务院一月底召开的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近期要重点抓好的10项工作。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以较大篇幅阐述安全生产问题,再次向国内外昭示了中国政府搞好安全生产的坚强决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安全生产列为专节,提出了两项重要工作目标。
一、我国安全生产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一)我国安全生产的三个时期和1978年以来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
---安全生产方针和管理体制初创时期(1949—1965)。1949年11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煤矿工作会议提出“煤矿生产,安全第一”。1952年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明确要坚持“安全第一”方针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1954年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把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作为国家的基本政策确定下来。中央人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等行政法规,建立了由劳动部门综合监管、行业部门具体管理的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劳动者的安全状况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但“大跃进”时期片面追求高经济指标,导致事故上升。1958-1961年期间,工矿企业年平均事故死亡比“一五”时期增长了近4倍,1960年5月8日山西大同老白洞煤矿瓦斯爆炸事故,死亡684人,为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矿难。1963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恢复重建安全生产秩序,事故明显下降。
---受“文革”冲击时期(1966—1977)。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被抨击为“资产阶级活命哲学”,规章制度被视为“管卡压”,企业管理受到严重冲击,导致事故频发。1970年劳动部并入国家计委,其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职能也相应转移。这一阶段政府和企业安全管理一度失控,1971-1973年工矿企业年平均事故死亡16119人,较1962-1967年增长2.7倍。1975年9月成立国家劳动总局,内设劳动保护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等安全工作机构。
---恢复和创新发展时期(1978年至今)。又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恢复和整顿提高阶段(1978-1991)。粉碎“四人帮”后,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为加强安全生产创造了较好的宏观环境。相继出台实施了《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和《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等法规。成立了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
二是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92-2002)。为发挥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作用,1993年国务院决定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相继颁布了《矿山安全法》、《劳动法》,以及工伤保险、重特大伤亡事故报告调查、重特大事故隐患管理等多项法规。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原劳动部承担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能交由国家经贸委行使。2000年初,在国家煤炭工业局加挂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牌子,成立了20个省级监察局和71个地区办事处,实行统一垂直管理。2001年初,组建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02年11月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开始纳入比较健全的法制轨道。但这一阶段由于经济体制转轨、工业化进程加快,特别是民营小企业的迅速发展等,使安全生产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安全状况出现较大反复。
三是创新发展阶段(2003年以来)。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在法制、体制、机制和投入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2003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成立了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2004年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2005年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总局;2006年初,成立了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从2003年起,事故死亡人数连年上升的势头得到遏制,当年比上年少死亡2625人,下降2.1%;2004年下降0.2%, 2005年下降7.1%。
二、建国以来安全生产呈现出的一些特点
通过对各个时期、各个阶段事故伤亡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一是事故总量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上升。建国50多年来,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大致呈上升态势。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出现了“拐点”,当年在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背景下,事故死亡人数开始下降。从事故死亡指数曲线分析,1953-1976年波动幅度较大,1978年后波动幅度相对较小,死亡人数指数波动幅度与GDP增长率的变化具有统计学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比较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为安全生产平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反映事故死亡人数与经济活动关系的一些相对性指标持续下降。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和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以及工矿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表明随着安全法制的健全和监管力度加大,我国安全生产确实在不断地加强和改进。
三是特大事故发生频率呈增加态势。这种现象表明,随着生产规模扩大、生产集中化程度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增加等,发生群死群伤重特大事故的风险随之增加;防范重特大事故,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任务。
三、我国安全生产法制、体制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已有一部主体法即《安全生产法》。《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铁路法》、《民航法》、《电力法》、《建筑法》等十余部专门法律中,都有安全生产方面的规定。有《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50多部行政法规,上百个部门规章。此外,各省(区、市)都制定出台了一批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安全生产各个方面大致上都可以做到有法可依。
----安全监管体制初步形成。目前国家层面上的安全管理职责格局是:安全监管总局对全国安全生产实施综合监管,并负责煤矿安全监察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无主管部门的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质检总局负责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检查;卫生部负责职业病诊治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工伤保险管理,同时保留了儿童、妇女的劳动保护工作职能;国防科工委、公安部、农业部、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国资委和电监会等,分别负责本系统、本领域的安全工作。目前各省(区、市)以及市(州、盟)、92%的县(市、旗)建立了安全监管机构,全国共有监管人员约3.5万人,初步形成了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互动的管理体制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
----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开始建立。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包括《国家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在内的25个专项预案、以及81个部门预案,其中安全生产占31%。各省区市都制定发布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应急预案基本编制完成。矿山、消防、道路交通、水上、铁路等应急救援力量已初具规模。以国家、省、市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和国家、区域和骨干应急救援队伍为核心的安全生产应急体系框架正在形成。
四、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治理隐患、防范事故,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把“综合治理”充实到安全生产方针当中,始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并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这一发展和完善,更好地反映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规律特点。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完整的统一体,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严密的逻辑关系:坚持安全第一,必须以预防为主,实施综合治理;只有认真治理隐患,有效防范事故,才能把“安全第一”落到实处。事故发生后组织开展抢险救灾,依法追究事故责任,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固然十分重要,但对于生命个体来说,伤亡一旦发生,就不再有改变的可能。事故源于隐患。防范事故的有效办法,就是要主动排查、综合治理各类隐患,把工作做在事故发生之前,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综合治理是安全生产方针的基石,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所在。
第一部分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一、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的主要职责范围
依法监督非煤矿山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及其安全生产条件、设备设施安全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情况;依法对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非煤矿山企业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监督检查矿山建设项目“三同时”情况,组织对其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指导和监督相关的安全评价工作;指导、协调相关重大、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参与重大、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并监督事故查处的落实情况。
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主要有那些 生产经营单位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职责是:
1、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投入,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与安全生产工作相适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严格执行安全费用提取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经济政策。
5、制订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
6、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
7、做好劳动保护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
8、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安全生产“三同时”制度;
9、需要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10、高危行业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器材,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11、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事故,必须立即组织抢救,并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企业法人)的安全生产职责有哪些?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根据单位性质以及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对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负责,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这个人,就是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并在第十七条中规定了主要负责人的6条具体职责: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四、生产经营单位与安监部门之间的关系 略
五、讨论:
1、你认为非煤矿山企业怎样才能更好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2、你认为目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监管工作存在那些主要问题?谈谈你的建议。(2)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