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什么本次课程改革强调要拓展教学时空 第二部分模块五作业
1.为什么本次课程改革强调要拓展教学时空?
答:1.真正地尊重儿童,教学是为了儿童的发展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是在尊重儿童,是在真正地帮助儿童在生活中发展,是在解决儿童的问题、苦恼,帮助他们成长的需要;意味着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点都要站在儿童的立场,符合他们成长的需要。
2.有效促进儿童参与学习,乐于体验和探究 只有让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对接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卷入到教学活动中,乐于学习,乐于探究,因为教学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有关。他们愿意交流和探究。3.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和能力的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学生也正是在接触具体的生活实际中,学会发现、思考、判断和理解问题;认识、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是在儿童主动的建构中形成的,不是被灌输而形成的。
所以说,是否能上活一件课,是否能让更多的学生愿意学习,很大程度取决于老师是否因地制宜地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思维水平等去组织教学。
2.结合本课程教学内容,说明本地区可引导学生开发的资源优势。
答:通过这阶段的学习,是我清楚的认识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只凭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教学辅助材料进行教学,这就使得课程资源结构单一,不能实现人力、物力、环境等因素的整体资源优势。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它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那么,如何开发好课程资源,优化品德课堂教学呢?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是这么做的:
在设计教学时,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品德与生活教科书所提供的主题活动图、精致的选材、小精灵的对话等,以及教师指导用书中所提供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建议等为依据和起点,增删教科书上的主题活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教学《春天在哪里》一课,我结合校少先队春游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美;教学《粮食来得真不容易》引导儿童向家长和周围的人调查了解各种粮食的来历,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及获得的信息资料,了解粮食是怎么来的。显而易见,品德教学实施过程中,若能与其它学科相整合,对于优化品德与生活课堂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又如,教学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怎样做好事”,课本呈现的内容是:主题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主题二《做好事不是为表扬》。其编排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好事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做好事的目的不事为了得到表扬,学习雷锋叔叔,徐虎叔叔的先进事迹。为了教学的需要,我在教主题一时,课前就先把编排在主题二中的有关雷锋的故事,徐虎的故事调前让学生了解,当作做好事的榜样。再在教学伊始,出示主题二中的雷锋相片,并播放《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为情感渲染导入新课。这样设计导入,突出了教学重点,能与学生的课前准备相衔接,设计新颖有特色。
如此的教学设计,执教资源没有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而是以教材为蓝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心理需求出发,灵活运用教材,挖掘了课本内涵资源,拓展了教学空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学时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挖掘乡土资源精彩品德课堂。所有这些当地儿童既熟悉的、感兴趣的、又有教育价值的主题活动,学生学习起来心情愉快、乐于探索。
3.举出一个教学案例或设计一个教学活动,说明如何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拓展教学空间,并力求做到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有多少人为了我》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由“他们为我做了什么”、“小采访”、“小辨析”、“你能为他们想一想吗”四部分所组成。通过学生观察和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份劳动成果。
要想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懂得劳动给自己带来的方便,从小要尊重普通劳动者,必须选取最切近学生生活的场景与人物。在教学的实践中,我觉得教材中呈现的与学生的生活较远,而学生每天生活的校园不就有很多人在为他们的成长默默付出吗,这些恰恰也是孩子们每天经历却容易忽视的生活。很偶然的一次外出听课,老师在教学中整合资源,把焦点停留在校园里,拍摄了送菜员、门卫、食堂师傅、后勤人员、老师的工作实况。这样精彩的安排让我豁然开朗:课堂上,当乐曲《为了谁》响起,“有多少人为了我——校园篇”徐徐展开。通过集中展现,学生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撞击,他们没有想到,每天天蒙蒙亮,送菜人员已经踏着三轮车把新鲜的菜品送到校园;他们没有想到,每天深更半夜,门卫的保安叔叔还要一个钟点一个钟点地巡逻执勤;他们没有想到,自己每天拿到手的一份饭菜得经过多少人的辛勤劳动;他们没有想到……执教者还把校园美容师张伯伯和环保卫士蒋阿姨请到了课堂,让学生与他们零距离对话。“蒋阿姨,你每天几点上班,几点下班?”“蒋阿姨,每天你要做多少事情,你累不累?”“张伯伯,这些花花草草难养吗?”……孩子们的提问虽然稚嫩,但问得很真实,情感很真挚。这时,教者顺势采访蒋阿姨,请他讲一讲有一年冬天学校厕所被堵,脏水咕嘟咕嘟往外冒,她忙用工具疏通,可是无济于事,于是,蒋阿姨将手伸进肮脏的粪管,徒手一点一点地掏出了学生扔进去的堵塞物。尽管蒋阿姨的普通话不标准,语气也干巴巴的,但这真实的一幕在学生眼前浮现,学生依然被打动了。听到这,学生动情地说:“蒋阿姨,能让我摸一摸您的手吗?”当稚嫩的小手与蒋阿姨粗糙的大手相握时,学生眼中泪花点点。
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最能唤起学生的道德情感。在《有多少人为了我》这节品德学科的课堂里,教者整合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没有用任何说教就让学生明白了如何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我以后不会再从草坪上踏过去了;我以后上厕所一定要向前跨一步……学生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很平常的生活细节的提醒,很真实,也很朴实。
“生活”是品德课程的目的与归宿。在课堂内,我们教师的眼光应该放至课外,努力调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通过儿童自身的观察、调查、了解等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他们对自身经验的体验,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切实地引领孩子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