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实施意见的汇报(修改)(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5:2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实施意见的汇报(修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实施意见的汇报(修改)》。

第一篇:关于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实施意见的汇报(修改)

关于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传达提纲

及我区贯彻实施意见的汇报

2011年元月24日-25日,省委、省政府在陕西人民大厦大礼堂召开了全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委副书记、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侠,副省长、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姚引良,各设区市委、市政府和杨凌示范区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及党委农村综合部门和农业局的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长及县(市、区)委分管负责同志、农业局负责同志,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和省级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省人大、省政协有关专门委员会负责同志参加会议。赵区长、我和农业局宫文化同志参加了本次会议。会上,副省长姚引良做了工作报告,水利厅王锋厅长就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进行了说明,省财政厅等八个单位负责同志进行了大会发言,最后王侠副书记做了十分重要的讲话。

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系统总结了“十一五”和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对“十二五”时期和今年的农业农村发展进行了科学谋划和全面部署。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省委副书记王侠的讲话和副省长姚引良作所作的工作报告中。

㈠王侠讲话主要精神

王侠在讲话中对我省“三农”工作形势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指出了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和不相适应等深层次的问题,提出要认真落实“三化同步”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补齐农业这个短板,同步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同步推进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切实抓好“六个统筹”(统筹城乡规划、统筹国民收入分配、统筹体制机制、统筹产业发展、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统筹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六项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户籍制度、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改革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体制),集中力量,突出抓好四项重点工作:

一是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并加大以关中灌田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和良种、良法,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二是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要夯实农民增收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抓好百万亩设施蔬菜、畜牧标准化养殖、果业提质增效和循环农业等项目,加快我省农业现代化步伐;要继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不断提升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三是要抓住机遇大兴水利。以水利建设年为契机,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集中力量抓一批事关全局的大项目;要加快推进水利体制改革;四是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今年我省将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十年规划,要大力实施板块推进战略,由整村推进转向连片开发;积极稳妥搞好移民搬迁,由建房为主转向建设功能完善的社区;抓好贫困户能力建设,由重点抓基础设施转向开发式、产业式扶贫;要以“千村千企扶助行动”为载体,加大社会扶贫力度。

㈡姚引良所作的工作报告主要精神 姚引良所作的工作报告共五部分。

工作报告第一部分全面总结了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三

农”工作取得的成绩: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收入比首次缩小;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农业基础持续加强,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公共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状况明显改善;统筹城乡步伐加快,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农村改革逐步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巩固加强,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对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指出了面临的新困难、问题和机遇。

报告第二部分对“十二五”时期和2011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2011年,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扶持开发力度,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改革创新,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良好开局,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左右,粮食总产稳定在1150万吨以上”的预期目标。

报告第三部分从六个方面对做好2011年的农业农村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促进农民增收。以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建设较大规模、在全国有影响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单产,确保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470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150万吨以上;果业发展以苹果、猕猴桃为重点,适度扩大面积,着力提质增效,加大标准化示范园和加工、储藏、销售体系建设,在果品产区推进以果农专业合作社为实施主体的“百库”建设;以生猪、奶牛为重点,促进规模扩张,建设3个百万头生猪大县和154个万头生猪养殖村,在渭北果区以及关中、陕南形成生猪产业带,在关中地区形成高产奶牛产业带和优良奶牛核心群;不断扩大新增设施蔬菜面积,坚持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突出区域特色,扶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引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二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把扶贫移民搬迁与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小城镇及规模化的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以提高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贫困户安居工程等一系列扶贫工程,引导企业、民间组织和公民参与扶贫开发,全年实现60万人的脱贫;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发展支撑。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快土地治理和基础农田水利建设;以“百强社”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家庭分散经营向农户合作方式转变,加快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产业示范力度,形成核心示范、周边带动、广泛辐射的格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好退耕还林、封山禁牧和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结合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推动城镇周边、村庄周围、道路两旁、交通沿线和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绿化美化;加强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公共气象服务覆盖面,着力做好“三夏”、“三秋”等关键时段的气象服务工作,推进渭北防雹增雨体系和陕南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建立气象灾害联动预警机制,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四是加快公共事业发展,保障改善农村民生。“十二五”时期,要进一步加

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完善制度建设,提高保障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重点抓好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农村义务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让农民群众过的更好,早日过上小康生活;五是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稳步推进城乡统筹。按照土地节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居住相对集中和管理服务城镇化的原则,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各地要抓紧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推进方案,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管理服务,着力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好进城农民的安居问题;六是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落实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推广“土地银行”、土地托管公司等农民乐于接受的模式,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出台扶持政策,推进林特产业快速发展;推广“宜川模式”,加大示范县、示范社建设力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金融机构扩大惠农卡服务,鼓励组建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扩大互助资金项目规模,解决农户产业发展资金难题。

报告第四部分就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一是要清醒认识我省水利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二是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即完成水利投资8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水资源调控、城乡供水、农村水利、江河防洪、水保生态、水资源节约保护、水利保障“七

大体系”建设;三是确定2011年为水利建设年,全年完成水利投资150亿元,恢复和新增灌溉面积30万亩,新修基本农田7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0万亩,解决270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00平方公里,新增水电装机2万千瓦。

报告第五部分强调了当前要抓好的几项重点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二是切实抓好冬春农业生产;三是统筹抓好抗旱备汛工作;四是着力抓好春季造林绿化;五是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六是妥善安排困难群众生产生活。

二、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

元月24日下午召开了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会议由农业厅副厅长郭志成主持,省农业厅厅长王宏出席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精神主要体现在王宏厅长的讲话中。

王宏厅长在讲话中客观评价了“十一五”农业工作,分析了“十二五”全省农业发展形势,明确了“十二五” 时期农业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主攻方向,并就做好2011年各项农业工作做出了全面安排部署。2011年重点要抓好八项工作:一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现代农业样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农民受益的原则,依托杨凌示范区,集中建设5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5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把园区建设打造成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实现“打造一个园、辐射一大片”的目的;二是深入开展“双创”活动,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要切实推进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及园艺作物标准院创建,要切实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加快实施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实现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产加销一体化,全面提高园艺产品质量和效益;三是推进四大体系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不断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四大体系建设,扩大覆盖、着重深化、提高水平。四是加大“百强社”创建力度,增强合作社发展活力。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成员人均纯收入高于非社员30%以上,因此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发展现代农业十分必要,对于已命名的“百强示范社”要进行再提升、再规范、再发展,努力创建合作社建设部级示范县;五是抓好“百库”建设,提升果品贮藏能力。采取“财政补助、金融支持、市场运作、企业承建、库型标准、工艺统一”的交钥匙工程模式,选择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百库建设工程,建设100座设备先进的千吨冷藏、气调库,新增气调贮藏能力10万吨,产销对接流畅的果品贮藏格局;六是推广万头示范村模式,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紧紧围绕畜牧业收入倍增工程,以规模养殖和自繁自育为核心,实施果畜结合理念,继续推进万头生猪大县建设模式,建设专业服务体系,强化渭北果区、陕南和关中三大优势生猪产业带。同时推广千阳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模式,肉牛秦宝模式、奶山羊红星模式、肉羊严怀杰模式,肉鸡石羊模式等,全面加快畜牧产业发展。七是建好城郊“菜园子”,提高“菜篮子”供给能力。积极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稳定和提高大中城市蔬菜自给能力,加强城市蔬菜批发和零售市场建设,注重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销售,搜索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及追溯长效机制,重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扶持建设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强化城市蔬菜供给应急能力建设,加强“菜园子”和肉蛋奶生产基地建设,提高“菜篮子”产品供给

能力,确保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八是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快村域经济发展。要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一村一品发展的新形式,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推广休闲农业产业园、休闲农业示范园,休闲农业示范县、休闲农庄、休闲农家等五种发展模式,扶持一批休闲农业发展的样板,开展休闲农家明星村评选活动,打造陕西休闲农业品牌。

三、我区贯彻全省农村农业会议意见

2011年我区农业工作预期目标是:实现农业总产值4.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22%,达到5600元,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4.6万亩,粮食总产量3.5万吨以上,油料总产800吨,种植蔬菜1.2万亩,产量1.2万吨,完成烤烟标准化种植0.9万亩,产量1.8万担,新增奶牛300头,完成肉类总产3400吨,禽蛋总产3800吨,奶产量2400吨。

围绕预期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1、建设全国果业强区,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是提升壮大苹果产业。坚持优化品种结构,扩大栽植规模,高标准完成苹果新栽任务,使全区苹果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全面实施苹果“提质增效”工程,大力推行苹果标准化生产,积极推广果畜互动、水肥结合等产业发展模式,建成印台西塬万亩现代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和贾家塬村果畜结合示范基地。加大果农技术培训和果园投入力度,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不断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加大对九州果业、三联果业等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果品深加工和配套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果业产业水平。加强宣传推介,积极开拓市场,打响印台苹果品牌。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

科技创新,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抓好“粮袋子”和“菜篮子”。加快实用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使用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建设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改造提升干杂果经济林,扩大烤烟栽植,种植旱地蔬菜。推进畜禽养殖小区化、标准化、规模化,带动农户扩大规模增加收入。

三是加快周陵园区建设。按照“综合规划、区域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扎实推进节水型果畜结合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园区灌溉、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园区承载能力。抓好樱桃标准化示范园、樱桃气调库、哼瑞三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引进现代农业企业,做优做大春蕾、世纪樱桃等园区特色农产品品牌,发挥园区示范带动作用。

2、扎实开展农技推广工作,提高农户收入

一是深入开展粮食增收工程,确保农民增收。继续扎实实施《粮食单产提高工程》,坚持“稳面积、提单产、调结构、包总产”。以实施粮食高产创建为载体,示范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提高单产水平;以结构调整为重点,扩大玉米等高产作物面积。以提高效益为目的,强化重大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是大力发展烟叶、蔬菜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稳定种植面积,扩大集约化生产规模。采取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的办法,引导烟菜生产向面积相对集中的大乡、大村、大户发展,积极探索生产模式,不断扩大集约化和专业化生产规模,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二是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整体生产水平。加大技术服务力度,加快商品化育苗步伐,探索生产优质产品的

技术措施。

3、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

一是突出规模经营,推进畜牧产业进一发展。坚持畜牧养殖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形成一批畜牧大乡、大村和大户。积极发展现代养殖大场和标准化小区,实现畜牧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二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进畜产品品牌化。要全力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扶持龙头企业开展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支持企业通过订单养殖建立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培养一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提高市场占有率。

4、统筹城乡,扩大农民增收面

一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异地转移就业。大力实施“阳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等农民培训方式,开展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按照“两头建基地、中间服务成体系”的要求,逐步完善劳务输出网络,为农民外出就业创业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增加农民增收领域。挖掘陈炉陶瓷、姜女祠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工程和二、三产业,有效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引导农民发展非农产业,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增强城镇的支持带动能力。进一步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结合区域特色和文化禀赋,抓好小城镇建设,建成一批商贸重镇、工业强镇、生态旅游名镇,提高农村人口居住集中化程度,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城镇化率。

5、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着力完善配套制度

继续实施扶贫板块开发战略,大力推进移民搬迁工程步伐,把扶贫移民搬迁与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小城镇及规模化的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同步推进,着力构建多种措施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实施以专项扶贫政策为主导,以惠农政策扶贫为辅助,以社会各界扶贫为补充的大扶贫战略。启动实施“千村贫困人口搬迁工程”,加强对我区农村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的监管工作。

6、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

以水利建设年为契机,加快实施农田水利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断夯实水利基础设施;实施农村户用工程沼气、农村安居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和农产品重点批发市场建设、升级改造;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发展农村民生和社会事业。

第二篇:2011年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2011年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记者 车玉明、董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1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系统总结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科学谋划“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重点研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问题,全面部署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会议。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门研究了会议文件,对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201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三农”工作历尽艰辛、砥砺奋进、再创佳绩的一年。全国上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成功应对了极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农产品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和非常复杂的外部环境,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极不平常的显著成就。全年粮食总产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800元,实际增长10%左右。农村民生和公共事业快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我国“三农”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会议指出,“十一五”的5年,是“重中之重”战略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完善、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的5年,是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5年。我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会议强调,明年农业农村发展还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和问题,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要在连续7年增产增收的高基数上继续前行,农产品供给和市场价格要在多种影响因素叠加交织的高变数中保持稳定,农业农村发展要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的高要求下延续向好势头,面临的困难之多、压力之重、挑战之大,是这些年来从未有过的。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切实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创新农村工作思路,凝聚支持“三农”力量,奋力夺取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

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收入分配格局调整中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着力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强调,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我们要坚决贯彻中央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力争“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有个良好开局。

会议提出了明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

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

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坚持大生产大流通,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

会议指出,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任务极为艰巨复杂,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高度全面部署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全党全社会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治水兴水合力,既是基层干部群众、“三农”战线同志和社会各界的热切期盼,也为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水利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会议指出,明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极为重要,推动农村改革需要统筹协调的关系极为复杂,保持农村和谐稳定需要开展的工作极为繁重,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会议强调,夺取明年农业丰收,保持农村发展好势头,打好“十二五”时期第一仗,意义非凡,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农业农村发展各项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主持了第一次全体会议。黑龙江、江苏、安徽、宁夏等省、自治区和吉林省榆树市、河南省新乡市、广东省增城市的有关负责同志在大会上发了言。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党委和政府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军队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

第三篇: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

继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后,**县科技局、**县科协及时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会议进行传达贯彻,并组织职工深入挂钩村、科技示范园查看灾情,宣传抗旱措施和办法,倡议职工伸出援助之手,与农民一道与旱魔作斗争,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现将传达贯彻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查看灾情,体察民情。**县今年遭遇严重的旱情,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县科学技术局、科学技术协组织职工不定期深入挂钩村、科技示范园,查看灾情,对如何提高果园、竹园、农作物的搞旱能力作了详细的讲解。截止目前,共深入挂钩村24次,121人次。据调查了解,大沙村6个片区26个村民小组均不同程度受灾,小麦受灾面积达1650亩,成灾面积达480亩。油菜受灾面积达610亩,成灾面积达50亩。蔬菜受灾面积达180亩。2、5、9、14组严重缺水,涉及225户893人。倡导党员和全体职工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开展“抗旱救灾特别捐献活动”。截止3月26日单位和全体职工(9名职工)共捐款5650元,其中单位捐款3000元,党员捐款2450元。修复堰沟2000米,维修水窖15口,解决225户893人,325头牲畜的饮水水困难。

二是认真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工作汇报《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利用“科普宣传月”的有利时机,以“科学、抗旱、文化、健康、和谐”为主题,在各乡(镇)和县城广场轮流开展科普宣传月活动。活动采取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手册等方式,主要宣传了节水抗旱知识、节水小窍门、水稻旱地育秧技术、水改旱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玉米抗旱栽培技术、蔬菜生产节水抗旱技、玉米定向移栽技术、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的科普知识。面对罕见的旱情,农民提得最多是如何进行抗旱生产,科技人员对农民提出的抗旱、维权、畜牧养殖、科技服务热线等方面的问题,面对面地给群众解答、宣传。共发放科技抗旱宣传资料9500余份、《农业抗旱科技成果及措施简介》宣传手册200余册,出专栏12期,接受群众咨询820余人次。

三是开展实用技术现场培训活动。3月31日**县科技局、科协组织科技110服务人员到大沙村大田片区开展半边红李子现场技术培训活动。对李树和管理技术作了详细的讲解,并作了现场示范。今年,将根据农民群众的需要,不定期的组织现场培训活动。

四是积极申报项目,并抓好项目管理工作。多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搞好项目储备工作。并做好已实施项目的督促检查管理工作。

**县科学技术局

(思想汇报网--大家写汇报的秘书--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20*年我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围绕增粮增收目标,积极推进农村“三个转变”,坚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扩大农村劳务开发,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了粮食恢复性增产,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事业逐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多年少有的好成绩,呈现出持续健康的好态势。

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爬坡和攻坚阶段,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建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仍然不强,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难度较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稳定任务较重,保持农村发展良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今年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总体思路,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大力推进农村“三个转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着力于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措施进一步落实,有效经验进一步推广,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保持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确保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20元以上、粮食生产增产30万吨以上的目标。

一、改善增产增收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抓好大中型水利重点项目,继续开展亭子口水利枢纽等大中型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在建的紫坪铺水库、大桥灌区一期工程、武都水库3个大型项目和都江堰等8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步伐。继续搞好病险水库整治。抓紧实施产粮大县和中小型水库万亩以下灌面渠系配套等项目,搞好机电提灌设施建设,力争实现新增有效灌面20万亩。促进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加快丘陵地区红层找水工程和农村水电建设。实施“沃土工程”,加快中低产田土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粮田20万亩。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例应*到15%以上。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岷江、沱江、嘉陵江水系的小流域污染治理相结合,提高综合效益。推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对“户办工程”给予补助,走政府补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受益农民自愿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新路子。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植被保护和恢复工作,提高森林和草地覆盖率。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稳步推进退耕还林,采取有效措施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搞好水土保持、退牧还草、湿地保护和沙化治理。狠抓农村道路建设。增大投资,调整投入结构,特别要加大对丘陵地区县乡公路建设的投入,注重出行条件极差的贫困落后乡村的道路建设。动员引导各方面的力量参与修建农村道路,对农民自愿投资投劳修建规划内乡村道路给予适当补助。合理使用以工代赈资金,加强资金项目监管,努力提高投资效益。继续开展“六小工程”建设。加大农村通信、广播、电视和市场等公共设施建设力度,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后续建设。完善防灾救灾体系。强化农村环境污染及小流域污染治理,结合养殖大户、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着力抓好沼气能源建设,逐步改善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

(二)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国家和集体投资的基础设施,可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由业主或农民承包经营,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商业化运作。农户自建或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产权归个人所有,由乡镇政府核发产权证。对受益户较多的工程,可组建合作管理组织,国家补助形成的资产归合作组织使用。对经营性工程,可组建法人实体,也可拍卖给个人经营。各级政府要鼓励业主开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并规范其收费标准和服务行为。加快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推进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工程原受益者的合法权益。

(三)积极构建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继续增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提高支农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省财政今年新增支农支出预算9500万元。市、县财政也要增加支农投入。提高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重。土地出让金用于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要用于增加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市场信息服务、农产品质量标准、质量检测检验、病虫害快速防治等体系建设和农村职业教育、科普教育的投入。建立财政支农投入议事制度,统筹整合不同渠道的政府性农业投资,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聚合导向作用。财政对乡村建设的投资和补助项目,要实行公开公示制度,通过招投标、资金跟踪监督和项目评估等办法,确保项目质量、财政投入及时足额到位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金融部门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高信贷资金投入农业的比重,保持农业贷款增长率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长率。实施《金融服务“三农”四川行动计划》,加强银企合作。信贷资金与财政支农资金统筹安排,有效配置。探索新的抵押担保办法,推广土地承包权和林产经营权质押、动产质押、物权抵押、龙头企业担保、农户联保、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等方式,缓解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困难。推广农业保险,降低农民的生产风险。积极探索加大农业资金投入的新办法和新途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行bot等运作方式,鼓励包括外资在内的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和建设农业基础设施。

(四)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着力支持农业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开展重大应用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良种繁育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作物和畜禽水产新品种选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生物技术研制开发的支持力度。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以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及龙头企业为主要载体,加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地方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各类科技示范活动,加快实施星火富民和粮食丰产两大科技工程。组织实施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广“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专家+协会+农户”等农村科技服务模式,落实转化资金,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各级财政对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要在经费上给予支持。加快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扩大“农民科技110”覆盖面,逐步解决农业科技信息进村入户问题。

二、继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五)切实抓好粮食生产。采取综合措施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确保粮食安全。继续抓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基地建设,启动增粮示范工程,推进“川粮优化”工程。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加快良种选育、引进和推广应用,改善品种结构。要在粮食等农作物灾害防治、土壤改良、培肥地力、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努力提高粮食单产。继续实施“三百”、“332”增粮增收工程,加强农技、农机、信息、气象等协调配套服务,提高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办法,粮食风险基金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比例提高到50%,落实小麦、水稻良种补贴和先进适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继续落实对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确保生产质量。完善化肥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制度。严格控制重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限制化肥出厂价格。加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行为。

(六)大力发展畜牧业。以培育发*的畜牧业为目标,积极推进畜牧业向优质高效型、外向型、集约化、产业化方向转变,实现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0%以上。优化畜牧业结构,发挥川猪优势,大力发展牛羊草食牲畜和小家畜禽,扩大加工转化能力,发展精深加工。抓好“畜禽良种工程”和建立“畜牧科技示范园区”、科技养殖示范户工作,加快畜禽品种改良和应用技术推广步伐,扩大畜禽良种化、标准化饲养规模,提高产出能力和养殖效益。加快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和兽药生产体系。抓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将动物防疫检疫监督机构的人员和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和管理,实行严密的预防、监控措施,确保畜牧业持续发展和畜禽食品安全。继续抓好“三州”少数民族地区“人草畜”三配套工程建设的深化升级工作。

(七)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按照农产品提质增量的总体要求,加大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合理规划实施特色产业带建设,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围绕优质粮油、畜牧、果蔬、中药材及水产、林竹等优势产业,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优质农产品基地,提升特色产品的品质和生产能力,努力打造一批有鲜明特色、上规模的知名品牌。支持龙头企业把基地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从“第一车间”抓起,增加优质、专用原料生产,带动农户调整农产品结构。强化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管理,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区。加快推行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提升原产地特色产品的附加值。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业生产环境等方面的质量认证。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监督,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八)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坚持不懈地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把乡镇企业的发展作为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农民就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协调解决乡镇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定期督查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引导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适应新形势,明晰新思路,创新体制和机制,增强内在活力,加快技术进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重点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名牌产品,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

(九)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使其在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带动农户的规模*到1000万户。财政扶持资金主要用于贷款贴息,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技术的引进、改造和创新。农业发展银行对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要给予更大的贷款支持。农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要强化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服务,切实解决龙头企业原料收购资金紧张的问题。落实农产品加工企业退税政策和增值税完善政策。选择部分省级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加快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品牌知名度高、带动作用突出的大型和外向型龙头企业。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使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在产品档次、运行机制、带动能力等方面再上台阶。积极支持中小龙头企业发展,在做强、做大的进程中形成规模宏大的龙头企业群体。

(十)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三民”、“四自”原则,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鼓励探索创新,多样化发展。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多层次的生产经营和服务发展,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充分发挥其联结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户与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鼓励探索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其所办加工、流通实体减免有关税费,为其提供必要的技术、资金、信息、市场、人才等服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继续强化培训工作,帮助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健全民主管理、利益联结和风险防范机制,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

(十一)扩大农产品市场营销。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发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加强产地和销地批发市场特别是跨地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组建区域性的农产品销售中心、配送中心。鼓励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要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加快发展社区综合服务社,积极创新流通服务方式,开展农产品连锁配送经营。支持农产品营销大户、营销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流通主体的发展,壮大农产品营销队伍。加强跨区域联合与协作,延伸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支持“四川农经网”等信息网络建设,构建便捷高效的农产品购销信息平台。年内举办一次优质农产品博览会。

(十二)创新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合同、订单收购,完备契约手续,提高履约率,形成稳定的农产品购销关系。倡导采用利润返还、二次结算让利等方式,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后续效益。积极探索以土地使用权、技术、资金等要素入股,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托管共营等多种形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逐步建立较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增强带动功能。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立风险基金,确保农民利益,促进自身发展。

四、扩大农村劳务开发,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十三)完成千万农民工培训任务。把劳务培训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长期战略,今年实现培训500万人次的目标。实行培训与就业结合,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培训与开发劳务品牌结合,逐步打造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劳务品牌;培训与务工地再培训和外派劳务培训结合,扩展培训网络。各级财政要增加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采取补助、发培训券、报账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多种所有制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培训,特别要发挥民办培训机构的作用。今年开展一次农民工技能比赛活动,促进农民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十四)开拓劳务市场。坚持农村劳动力内转外输并进,扩大就业领域。加强区域劳务协作,做好历次劳务洽谈会协议、订单的追踪落实和续签增订,筹办“川浙”劳务洽谈会,探索劳务输出与经贸合作联动发展的新途径,提高有组织输出比重。努力开辟海外劳务市场,扩大国际劳务输出。启动劳务信息工程建设,推进劳动力资源与市场有效对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清理取消限制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障碍,规范劳务市场,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农民工就业率。

(十五)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对用工单位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标准及支付情况、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依法实施有效监察。有关部门要把民工工资发放、劳动保护等纳入企业年检内容,严厉惩处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加强司法援助、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驻外机构维权救助网络,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和民间组织在维权救助方面的积极作用。着手制定四川省农民工维权救助的地方性法规,把农民工维权救助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十六)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不变,认真贯彻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尽快制定我省《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办法》。坚持从实际出发,稳妥推进土地流转。依法保护、妥善协调土地承包方和受让方的权益,及时化解土地承包纠纷。尊重和保障农户拥有承包地和从事农业生产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自主权。坚决杜绝违背农民意愿、用行政手段推行土地转包、土地集中和租赁经营的做法。坚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维护土地利用规划的严肃性,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特别要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用途不变。认真落实征地补偿和安置政策,千方百计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下降。要把经营城市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补偿失地农民。

(十七)深化农村税费配套改革。在落实中央关于农业税税率继续降低和免征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农业税政策的基础上,从2005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停止征收农业税及其附加。

着力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税费配套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适度撤并乡镇。对规模较小、乡镇政府驻地相距较近的相邻乡镇,政府驻地难以形成经济、文化中心的乡镇,当地绝大多数干部群众要求撤并的乡镇,环县城乡镇,重点镇的城镇建设规划范围涉及到的乡镇,原则上应予以撤并。合理撤并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依照村民自治和有利于发展的要求,确保以土地承包为基础的基本政策不变,通过政府组织引导,经过村民委员会讨论,在大多数村民自愿的前提下进行撤并。转变乡镇职能,调整机构设置,精简行政编制,减少领导职数。综合设置党政机构或只配备必要的助理员。乡镇机关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领导职数配备干部,合理设置职位,确定职责,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领导干部尽量交叉任职或兼职,一般干部实行一人多岗。严格按照法律法规,遵循行政区划设置、基层政权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的法定程序规范运作,稳妥实施。认真解决好分流人员的安置问题。同时,要积极推进县乡财政体制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巩固税费改革成果。

严防农民负担反弹。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两工”负担后,“一事一议”必须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按村民自治办法进行,只能用于村内公益设施建设,不能超越农民承受能力,不能超出筹资筹劳使用范围,不能变为固定的收费项目。实行“一事一议”,每年筹劳每个劳动力不超过10个工,其中筹资部分不超过15元。筹资筹劳的使用必须做到民主管理,财务公开。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检查,防止负担反弹。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农收费,坚持涉农收费公示制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好规划,量力而行,分年实施,坚决杜绝变相向农民摊派或采取以加重农民负担的方式进行资金配套。继续坚持乡村报刊征订资金限额规定。合理确定水费收取标准。妥善处理发展与化解债务的矛盾,采取多种办法积极化解乡村不良债务。

(十八)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理顺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明晰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健全内控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与经济发展、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农村信用社要切实搞好增资扩股,广泛吸收城乡居民、企业法人等入股,逐步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支农服务能力。加强改革期间的风险防范和处置,严惩逃废债行为,强化资金运用的监测管理,确保改革平稳运行。进一步创新信用社支农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手段。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发放,适当放宽小额信贷的抵押担保政策,积极解决农户和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

(十九)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坚持粮食购销市场化、经营主体多元化。在继续发挥国有和国有控股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发展和规范多种所有制的市场主体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进行公平竞争。进一步落实粮食省长负责下的市(州)长责任制,落实地方粮食储备,确保市场稳定。继续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依法做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维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六、加大领导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十)提高促进发展的统筹力。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县(市、区)党委、政府“一把手”要用主要精力抓“三农”工作。实行正确的政绩考核导向,把做好“三农”工作的绩效和农民的满意程度作为考核市(州)、县(市、区)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严格奖惩。把对“三农”工作有深厚感情、富有开创精神、执行力强的干部充实到党政领导岗位上。今年对县(市、区)委书记进行一次培训,提高统筹城乡发展、驾驭“三农”工作的能力。加大政策执行力,确保农村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加强对政策执行的督查,注意纠正政策落实中的偏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政策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加强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完善并强化调查研究、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项职能,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十一)坚持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地区差异,统筹区域发展。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措施,帮助不同地区突出特色和优势加快发展步伐。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支持国家和省级重点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注重完善城镇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聚集和人口吸纳功能。年内召开一次丘陵地区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推广试点示范区经验,促进丘陵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采取更加有力的综合措施帮助民族地区增强自我发展活力,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联动。

继续增加扶贫投入,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搞好新村扶贫、劳务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扶贫、卫生扶贫“五项扶贫工程”,同时抓紧完成“三州”农村通信扶贫工程。坚持“整村推进”扶贫计划,新村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改善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及增加收入的扶贫项目。将当年信贷扶贫资金总额的20%投到扶贫重点村内,对贫困村的农户增收项目给予直接到户到项目支持。加大社会扶贫对口帮扶工作力度。全年解决15万特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60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十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其中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得低于70%。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比例,不断改善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收费“一费制”。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书本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继续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

扩大农村职业高中教育,加强对高中毕业生的职业培训。加大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政策扶持,办好农广校、农机化技术培训学校、乡镇农民文化学校,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职业技术教学网络体系。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技术队伍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逐步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做好预防保健,特别是重大传染性疾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全面推进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继续做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工作,建立健全县乡人口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切实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深入开展文化先进乡镇、文明村、“五好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二十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思路,加强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和村民委员会建设。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和“万村建设”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加强基层工作力量,探索县级机关干部驻村指导制度。保护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关心基层干部的生活和工作。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强化为民服务、廉洁自律意识,增强贯彻执行农村政策、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民主管理、依法办事、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本领。大力宣传表彰基层干部中的先进典型,树立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十四)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担负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政治责任,为农村经济繁荣、社会进步营造和谐的环境。党政主要领导要心系群众,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正确分析、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及时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水利重点工程移民补偿、道路建设土地补偿、合作基金兑付、森工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险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千方百计解决农村特殊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推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妥善解决伤残军人、烈属、农村“五保户”等特殊困难群体在住房、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主动关心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及时落实救济资金和物资。推进农村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积极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和法律服务。提高农业综合执法水平,加强对涉农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五篇: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1号文件和各级农村工作会议将解决“三农”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各级精神,结合招远实际,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加大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一、提高认识,将“三农”问题放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已进入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尽管二、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改变。“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解决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而且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将“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目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供给的双重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正确认识和对待“三农”问题,准确把握新阶段“三农”问题的特征和规律,协调好基层政权生存和农民生存、落后的生产方式和农民致富奔小康要求、传统的村落文化和现代社会精神文明、落后的物质生活条件和较高的城市生活水平之间的“四大矛盾”,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结构怎么调、政策怎么定、土地怎么用、政权怎么建等“六大实践”问题,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

二、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明确、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克服市场、体制、结构、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立足优势,突出特色,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提高产品档次,创建名牌产品,加快结构调整,拓展销售市场。围绕果品、蔬菜、粉丝、粮油、畜牧五大行业,拉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从全市筛选出十大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抓好重点扩改项目实施,促进其形成规模,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基地建设,鼓励农户围绕企业生产需求建基地,增强结构调整针对性。2004年全市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利税达到5亿元,食品工业投资达到10亿元,出口创汇达到6000万美元,加工能力达到70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5亿元、7000万元、2亿元、1000万美元和10万吨。

二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产业布局。按照“保一块、稳一块、活一块”的思路,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保一块”主要是保粮油面积35万亩,其中粮田25万亩,花生10万亩;“稳一块”主要是稳定发展优质果品面积35万亩;“活一块”主要是其它经济作物10万亩,形成弹性农业结构。要通过市场和龙头企业引导,政府宏观调控,鼓励农民围绕龙头企业调、围绕市场需求调、围绕优势产业调,增强结构调整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既要把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调好,又要把农产品的质量结构调优,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在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上,要围绕优势产业,实施区域化、规模化调整,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发展的重点是优质果品、出口大花生、牧草和高效经济作物,果品以早、中熟优质品种为主。在大农业结构调整上,重点抓好畜牧业,在肉牛、奶牛、肉食鸡生产上实现突破。

三要通过转移农民富裕农民。重点抓好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劳务收入。要运用多种渠道,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增强劳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要打破城乡二元体制,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年内培训农民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000人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二三产业收入占到65%以上。

四是强化农产品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加快农业市场化,以三产带一产,要注重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产品营销主体。在有形市场建设上,合理规划,强化引导,加大投入,重点建设以优势农产品交易为重点的专业市场。抓好齐山粮油批发市场和毕郭、辛庄、阜山三处果品批发市场建设。在无形市场的建设上,要加强合作组织建设,进一步密切农业产业化各环节关系,促进农业产业化向更广泛领域、更高层次发展。以农业信息中心为主体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建立网上农产品交易市场。整合信息传播资源,将农业信息中心、农业科技

110、农业科技大篷车、金都农业栏目组等信息传播功能整合起来,解决好信息进村入户的问题,提高农产品信息服务水平。

三、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环境

要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强综合承载力。

一是继续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农民办实事、让农民得实惠的重要体现。要在去年全市全面解决122个历史在册缺水村和7个玲珑矿区缺水村饮水困难问题的基础上,本着“群众自愿、先急后缓、统筹规划、先干后补”的原则,继续抓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重点解决水源污染、水质不达标和水源缺乏的群众饮水困难问题,力争3年时间全市彻底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基本实现农村自来水“村村通”。2004年全市要完成投资900万元,解决60个村、1.5万户、4.6万人的饮水困难。各镇(街道、区)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广开渠道,加大投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关部门要争取向上争取,千方百计搞好资金筹措。要把好工程设计关、材料设备质量关、施工队伍关、工程质量监督关、水质化验关和工程验收关,加强对已建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二是抓好农村公路“村村通”改造。加快农村路网改造,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年内改造硬化农村公路40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要抓住关键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确保建设所需资金。要严把质量关口,真正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三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坚持节水、拦蓄、补源“三为主”的治水方针,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治理,注重实效,突出促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向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行粮田管灌化和渠道防渗化,把节水工程建设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田间节水与输水过程节水并重、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并用的原则,大力发展大田管灌,2004年全市计划发展管灌面积1.5万亩,高标准浆砌渠道10公里。加快小型水利工程建管民营化,走“民建、民有、民营”的发展之路。对小

(二)型水库以下的水利工程,坚持“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股份、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全面实施产权制度改革。2004年计划新建民营水利工程200项,完成2000项工程的改革任务。强化水利安全化,加强防汛网络的规范化建设,完善防汛、抢险预案及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防汛队伍的抢险能力,确保全市安全度汛。重点做好金岭水库除险加固的前期准备工作、引界拦河闸水毁工程的修复工作和1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严格按照上级规划要求,落实引黄调水工程各项任务。

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作者:佚名:本站原创点击数:428更新时间:2005-7-17

四、健全农村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从解决广大农民关注的低保、医疗等热点问题入手,建立起农村繁荣发展和长期稳定的有效保障机制。

一要切实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农村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线,是农村贫困群众的生命线、是农村社会稳定的警戒线、是干群关系的感情线,要全面落实农村低保政策,做好农村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严格执行农村低保标准,按照实际收入将年人均收入低于850元/年的农村贫困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达到应保尽管。农村低保资金由市、镇(街道、区)两级财政按照5:5(毕郭、齐山两镇按6:4)的比例分担。落实配套优惠政策。农村低保对象在定期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外,必须保证其他配套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子女在小学、初中读书期间免缴杂费,高中读书期间免缴学费;到市内各类医院就医,其床位费、手术费、透视费、一般治疗处置费、常规检验费、彩色B超、CT等费用一律给予50%的减免;兴办生产经营项目的,按规定给予减免税照顾。实行动态管理,真正使农村救助工作做到“有进有出”。搞好残废人扶贫工作,对社会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

二要加强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制度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的有效措施。要广泛宣传发动,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要拓宽筹资渠道,继续坚持“一个到位、两个提高、三个统一”的原则,年内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达到1000万元。要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按比例报销的原则,加强资金管理,促进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发展。

五、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要膨胀市镇驻地规模。将市区和中心镇驻地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市化的重中之重,迅速将其做大做强,为吸引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强有力的载体。到2007年市区人口达到25万人以上,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镇驻地人口达到3万人以上。已经建成或列入规划的小康村的村容村貌,也要有明显的变化。

二要整合城市资源要素。通过现代化的交通方式,缩短城区与乡村间的空间距离,建立市区与镇驻地半小时的经济圈,市区与村一小时的经济圈,实现城乡间信息、资本、物流等要素的快速流动。要整合旅游、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三要加强生态城市建设。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和造林绿化力度,以西山风景区、三河、五路、七大重点林业建设项目为重点,大力营造生态林带,年内抓好封山育林43.8万亩,完成山区造林补植6000亩,发展杨树经济林6000亩,打造绿色金都,建设生态城市。

六、落实相关政策,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

(一)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形成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2004年,市镇两级财政确保用于支农投入达到2亿元。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利用财政资金吸引各类投资向优质高效农业聚集,纵深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推行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办法,解决龙头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带动作用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给予贷款贴息,促进其快速膨胀。

(二)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加快农村税费改革步伐。2004年全市农业税要比上年减少一个百分点,取消农业税附加。同时,针对取消农业税附加后村级收入明显减少、部分村干部工资难以兑现的实际,从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着眼,对村级实行转移支付,主要用于村干部的工资补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等。镇级要强化资金筹措,确保与市级资金同时到位。对村干部实行绩效工资制,由镇(街道、区)和村签订工作目标责任制,年底根据考核分数按比例兑现干部工资,奖优罚劣。强化农村财务双代管,增强农村财务透明度。加大对农民负担的监管力度。全面落实减轻农民负担一把手负责制、“一票否决”制、中小学收费“一费制”、涉农收费公示制等制度,强化执法检查、专项审计等监管手段,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三)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一要稳定农村土地政策,认真做好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中央、省、市的一系列政策规定,认真做好延长土地承包期30年的工作。要彻底纠正机动地超比例的问题。二要积极稳妥地搞好“两田制”的清理整顿,推行一田制。在果园承包问题上,对已到承包期限的要坚持稳定原有承包关系,重新承包的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集体发展的园片和农户自己发展的园片要区别对待。三要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由农户自主决定所经营的土地是否流转及流转方式。在推进土地流转中,不得以土地流转的名义将农民承包的土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要积极探索实践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培育土地流转市场,规范流转程序,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四要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要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管理,坚决杜绝随意出台土地优惠政策、滥用土地管理权限、乱批滥占土地资源和补偿安置不到位等损害农民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行为。今后无论什么性质的建设用地,在征占用农民的土地之前,必须首先研究落实好失地农民生产生活安置和社会保障的具体措施,解决好失地农民长远的生产生活保障,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征占用农民土地过程中,必须依法将农民应得的补偿费及时足额发放给农户。

(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打破城乡分割,实行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划分,按照常住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进一步在城乡健全完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尽快实现一体化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农民依法申报户口设置任何限制或附加条件。坚决杜绝对办理户口人员收取城市增容费或者变相收取费用现象。实行积极的人口迁移政策,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凡是在城市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及合法收入来源的公民,都可在城市落户。经批准到城市落户的人员,在入学、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当地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七、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和加强农村工作,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原则。全党全社会要对农村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对农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倾斜,对农民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三农”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头绪很多,镇(街道、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三农”工作,市直各部门、各单位也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带着政策为农村办事,带着感情为农民解忧。

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农业工作组织。要从服务基层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健全农业服务组织,强化乡镇农业机构建设,恢复设立农业机械服务站、林果站、水利站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充实农业工作人员,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农业技术人员专岗专责,不能转岗使用,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

三要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督查考核。要将农业和农村工作列入责任制考核的重点,对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重点督查、严格考核,确保抓出成效。市委、市政府每年评选确定30名对“三农”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给予记功、嘉奖、优秀等奖励,以调动全市上下支农、扶农的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下载关于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实施意见的汇报(修改)(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实施意见的汇报(修改)(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指导意见

    切实做好2005年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加,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强化对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中央一号文件,把......

    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各乡党委、政府,园区管委会,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 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

    落实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汇报

    举全镇之力推进xxx镇城乡一体化建设——xxx镇落实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2013年3月21日,北京市召开农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重点就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进行了......

    农村工作推进会议精神落实汇报

    丹凤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农村工作推进会落实情况的汇报县政府办:6月17日,全县农村工作推进会召开后,我局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局党组会议,传达会议精神,研究制定贯彻意见,现将我局......

    落实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汇报

    乡人民政府关于 于2月25日、26日分别召开党委扩大会和乡干部会议,传达县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我乡实际,就如何落实县会议精神,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认真研究。3月2日召......

    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意见(精选合集)

    2005年是我县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整体推进、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根据农村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转轨加快的新形势,面对农民增收难、财政运转难和乡村债务化解难等诸多......

    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5年是我县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整体推进、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根据农村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转轨加快的新形势,面对农民增收难、财政运转难和乡村债务化解难等诸多......

    冬季农业和农村工作安排意见

    中共*县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08年冬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安排意见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到2020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