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用标兵事迹——潘修刚 2
穷山沟念致富经的标兵
镇宁自治县简嘎乡扁脚村远程教育学用标兵潘秀刚典型事迹材料
贵州省镇宁自治县简嘎乡扁脚村村主任潘秀刚家住在边远的穷山沟里,他吃苦耐劳、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带动群众走致富的道路的精神、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扁脚村距离县城106公里,这里没有一块平地、四周高山环绕,村寨座落在扁脚大山的半山腰。这里的村民们思想落后、意识低下,仅仅凭着祖辈们那种传统的方式经营土地,没有发展的意识。就一直这样贫困不堪的生活。就在2008年潘秀刚当村计生专干兼村副主任前、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不到1500元、人均粮食吃粮200公斤,大部分农户住的是透风的茅草房。
潘秀刚,是一个善于思考、思维灵活的人。就在他2001年至2002年外出打工的历程中、对外边发展的所见所闻给予他很大的启发和发展的动力,于是、决定回家发展经济,带动群众致富。就在2003年末,通过该村远程教育的学习,已学到辣椒和洋芋栽培技术的他把自己的土地和打工的积蓄8000元钱全部用于种植辣椒和洋芋,一年下来、收入2万多元。仅一年的
现在党支部的凝聚力越来越强,党员由11名增加到20多名,还有了30多名团员。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潘秀刚还为扁脚村抓科技兴农增加收入。前几年全村按照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抓好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村民们在自己的退耕地和荒山上种植了945亩竹子和杉树林,既增加了收入又加强了生态建设。在村里和村民收入增加的同时,潘秀刚又带领大家改变生存条件,修建和维修村组公路1.5公里,完成了通水、通电、通电视工程;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办起了广播室,早晚按时播新闻;全村有65%石混和砖混结构的新平房。现在,走进大山深处有131户人家的扁脚村映入眼帘的是幢幢掩映在绿树翠竹中的石混和砖混结构的新平房。
为了村里的发展,潘秀刚还拿出自己的5000多元钱为村里办公益事业。‚扁脚村下院是全村到田边地头的交通要道、但由于坡陡路窄,给村里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便‛,潘秀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和村支书黄福安商量,由村民集资一部分、潘秀刚拿出5000多元资助、在2008年修通了通组公路。目前、这段路还有延伸到田边地头的一段不通、村民们要去田边地头很不方便,特别是在村民们的经济作物收成的季节,都是靠人挑马驮、才能拿到家。为此,潘秀刚召集群众开了几次会,准备向政府申请部分资金补助、群众投工投劳把这段路修通。
有人问过潘秀刚‚你对带动村民们的发展有何展望‛?他微笑着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对我们老百姓是越来越好,给予我们很多的优惠和发展的空间,着对任何想发展的每一个人来说,是绝对不会放过这样一个最好的机会。我也不另外,我相信、也很确定,在这样优越的环境里,我们村会发展得更好、更快、其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现在我们村一直在想办法修通去田边地头的路,我相信、只要路通了、村民们都会按照我们村的发展口号:‘大季抓粮食、小季抓经济’的方法来发展经济。
(二)、现在国家正在我们村的附近修一条高速公路‚惠兴高速公路‛着给我们村的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我会向政府申请,在我们村发展一片金果林,等到高速公路修好之时,我们的果林也刚刚好赶上挂果;也就是等到那时、我们的蔬菜和果实就不用愁卖不出去了,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惠兴高速公路‛运往市场,甚至全国各地。只要我们有卖,就一定能卖到好的价钱。这样、就能使我们村的经济能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了,到那时村民们的生活水平肯定会上以个台阶的。‛
第二篇:学用标兵事迹
一、认真学习远程教育的新政策和新技术
该同志认真学习远程教育的新政策和新技术,做到了“三爱”。一是爱学。平时只要能挤出一点时间,他就迫不急待地钻进远程站点对照视频和课件自学摸索;在家里,他特此买了家用电脑以便于学习;每次村里组织培训,他都格外珍惜难得的机会,专心听讲,认真做好笔记,以多学点知识。他及时把中央和省、市的新政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卫生等多方面的信息传达到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中间,使大家从中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素质。二是爱问。对于远教学习中遇到的各类疑难问题,他都及时虚心地向别人请教。三是爱动手。对于远程教育中的新知识,他都亲自动手,以在实践中掌握运用新技术。正是凭着一股努力不懈的劲头,他的政治觉悟和种养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专学专用,学以致用
XX村大面积栽植了龙眼树,为了加强对龙眼树的管护,该同志通过远程教育资源下载了大量的果树护理、树木嫁接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课件,积极收看,极大地提高了果树管护水平。目前,该村的龙眼树大部分已进入了挂果期,果树管护等工作成效显著。另外,该同志还钻研拓宽群众创收途径,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站点作用,根据本村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挑选下载猪、鸡等家畜养殖题材的课件学习观看,努力提高养殖技术,凭着一颗真心、诚心和热心为全村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和铮铮誓言。
三、以共同富裕为己任,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他立足实际,充分发挥站点建设的先发优势,抢抓信息、技术,大力发展荔枝龙眼产业。在他的引领下,村民意识不断增强,2009年、2010年分别新种植荔枝龙眼XXX亩、XXX亩。全村现已经达到人均XX亩,以荔枝为主的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2008年的XXX增长到XXX元,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前,该村的优质荔枝已初具规模。另外,他还将自己养殖的成功经验大力推广,发展了几批养猪大户,种粮食为主的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模式,逐步被以经济效益高的果畜为主的模式所取代。
第三篇:学用标兵事迹王二小
远程教育学用标兵事迹
赵玉海,王二小村委主任,是该村远程教育学用实践的带头人,通过远程教育学习,使他转变了观念,走上了致富路,并为村里发展和民生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学习先进,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提高本领
通过远程教育,聘请县农业局干部、科技特派员进行为技术指导,镇上利用夜校进行专家讲座4次,村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举办技术培训班12次,受训群众达到320人次,使群众懂得了这样科学种植果树,管理果树。通过现场观摩指导、办黑板报等形式提高群众科学种植。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解决了大批闲置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从而促进了镇域村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照川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发展路子打造特色产业
通过远程教育的收看,使他深刻的认识到晚秋黄梨种植是个好项目,收效快,效益好,只要把群众发展起来,都参加进了,采取协会的形式,吸收大家入会,就能发展起来,壮大起来。于是便萌发了要走这条路子的想法。他常说:我富裕了不是目的,要让大家都能富裕起来,才算富裕来了。带着这种理念,为了掌握好技术,经常到河南等地去考察去学习,只要是能掌握技术方面的,不管多远都会虚心学习,在果树管理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服务群众,坚持科学发展上水平
他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引导党员群众争做“新农村建设先锋”和“产业结构调整先锋”,较好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在新农村建设上,组织“两委”干部及群众代表30余人到肥乡县
田寨、西南庄参观学习新农村建设,进一步转变了群众传统观念,统一了思想,激发了建设新农村的热情。高标准制作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坚持以规划为引领,逐步实施。该村出村路常年未硬化,遇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为解决影响群众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党支部多渠道筹措资金30余万元,硬化街巷2200米;并在街道两侧新修建了花池,种植大叶女贞300株;冬青6000株;街道铺便道砖1000平方,亮化、净化街道1450米;按照“六改”标准,建成新民居示范户20户,群众的居住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整个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他依托中国农大实验站的人才、科技等优势,主动与农大实验站老师联系,邀请实验站老师到村授课传授农业技术;组织党员及群众代表60余人,到大棚种植基地和晚秋黄梨种植基地参观学习,邀请晚秋黄梨种植大户到村传授种植技术,大大调动了群众种植结构调整的积极性,采取村委和党员带头,示范带动群众种植晚秋黄梨300余亩、1万余棵。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了村里的“造血功能”,不断拓宽群众致富渠道,夯实了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第四篇:远程教育学用标兵典型事迹
远程教育学用标兵典型事迹
“农民要致富,远教来帮助”。2008年,党员王天根开始走上养羊的经营之路,当时,买进四只母羊,但他也担心过,不知道养羊这门事业有没有前途,在得知他开始了养殖之后,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为进一步拓展远程教育的功能,推动学用成果转化,镇远程领导小组上报县远程办,又给他配备了远程教育设备,使他家直接成为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
王天根本人铁定心要做好养羊这门事业,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到2010年,养羊数量发展到146只,这一年出售近80只商品羊,收入达10万多元。原本的种地收入本来很少,以前只能打打工,或者砍柴卖钱来维持生活,生活很拮据。现在,有了远程教育的技术指导,自己的刻苦钻研,一门心思花在养羊这项事业上,把它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王天根觉得非常值得,3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充分尝到了养羊的甜头。
为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的“双向培养”是在农村建立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点的一个着力点。王天根所在的乌苏沟村党支部于2008年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为远程教育学用成果转化起到了学有所用,用有所报,报有所得的效果。村党总支以远程教育为平台,采取养殖大户带动、结对帮扶等方式,同时村民通过远程教育积极学习先进养殖、种植技术,将“学”很好的转化到“用”上来,为农户产生了效益,增加收入。
自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以后,在饲养过程中,王天根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理论联系实际,潜心钻研业务,从饲养方法到羊病防治都能熟练操作,同时也主动辅导其他养羊大户,把先进的农村养殖技术传授给其他大户,在疫病防治季节,他能及时到临安领取疫苗,然后分发给各养羊户,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由于王天根的模范性带动,全村涌现了一批养羊养牛的致富能人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优化了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促进了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力的推动了农村致富之路的建设。
目前羊肉销售行情很好,价格也高。虽然全市养羊数量在不断增加,但王天根一点也不担心销路,每年等到要出售的季节,所有可以出售的商品羊早就预定一空,就连羊粪也被外地种竹户全部买走。今后,他会进一步坚定走养羊这条致富的道路,相信今年也会是个丰收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远程教育,是它坚定了他养殖信心,传授了养殖技术,通过努力,最终致富,走到了全村人的前列。
第五篇:学用标兵
学以致用,学用双收
——记远程教育学用典型刘宝财事迹
刘宝财,男,37岁,蒙古族,洼堤乡德格吉热呼村二组村民,是远近文明的乡土人才、水产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四年来,他借助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通过自身努力,完成了水产养殖技术的自学,克服了北方水源、冰期和鱼种选用等难题,总结了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水产养殖心得,养殖水面已经发展到了25亩,并带动10户发展水产养殖增收致富,在远程教育学用中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一、远教导航,致富的领路人
说起刘宝财接触水产养殖,是在2007年底,扎兰屯市全面推开农村远程教育工作,电脑被搬到了村部,每周两次的教学活动十分吸引刘宝财,特别是一则北方渔业养殖教学片的播放,完全打开了他的思路。德格吉热呼村地处洼堤乡岭北,境内沟壑纵横,山泉星罗分布,这原本给农业生产造成影响的自然条件,不正是渔业养殖的水源基础吗。他下定决心自己要开始他不甘平庸的致富路。他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学习,并系统学习水产养殖的相关技术。2008年初,他投资15万元,推了自己第一块15亩养殖水塘,踏出了实现创业梦想的第一步。
要从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为水产养殖业的“行家里手”,对文化程度不高的他是个不小的挑战。他把远程教育网络当成技术顾问,晚间他彻夜学习养殖知识,白天在鱼池工作,不到三个月,他的第一批3500斤鱼苗,投放成功,经过半年耐心细致的呵护,当年就回收了成本,并小赚了一笔,抱回了自己辛勤所得的第一尾金色鲤鱼。现在刘宝财的养殖水面已经达到了25亩,年收入可达20余万元。
二、知识课堂,装备致富头脑
“一人富了不算富,众人富了才真富”。当刘宝财实现了个人的致富以后,萦绕在他心头的难题就是如何帮助全村百姓实现脱贫致富的愿望,走向富裕的小康道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他提出了互帮互助带动有养殖意向的村民共同发展,形成规模化养殖的想法,在一次扎兰屯市委组织部到德村检查远程教育工作时,刘宝财向组织部领导畅谈了自己的设想,他的想法得到了组织部和洼堤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乡政府为德格吉热呼村争取到渔业扶贫互助资金30万元。刘宝财更加有信心继续走下去了,他立即行动起来,两个月的时间内,他办班授课,教授了40余名“徒弟”。他和村两委人员利用“远程教育+合作社+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帮助社员搞养殖致富脱贫,成立了洼堤乡第一个渔业合作社。利用远程教育平台进行技术培训。他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培训。培训前他深入到各养殖户家中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时间,征求远程教育培训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讨论,对有用的知识点进行记录,做好讨论笔记。此外,还注意收集各类水产养殖、销售、疾病防治等方面的信息,根据变化指导养殖户随时调整管理的重点。
近三年来,在刘宝财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德格吉热呼村成为了生态渔业示范村,自然的山泉水和优质的鱼种养殖出的鱼投入市场便供不应求,通过刘宝财带动发展养殖户年产值百余万元。
三、富了脑袋、鼓了钱袋。
群众富了,对远程教育的认可程度也越来越高了,村民提起刘宝财总是赞不绝口,远程教育被他用活了。
远程教育拓宽致富门路,带刘宝财走进了事业的春天,刘宝财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民党员,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不忘群众,带动发展水产养殖户10户,用实际行动印证了“党员干部受教育,农民群众得实惠”。现如今,在刘宝财的心里有的是美好未来的发展蓝图,更多的是对党的好政策带给他生活变化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