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西园小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3 05:5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西园小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西园小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第一篇:上西园小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提升学校品质 推动教育均衡

——上西园小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一、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始建于1966年,位于西湖公园以南 , 兰新铁路线一侧。目前,有12个教学班,469名学生,学生以少数民族和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约占 90%。立足校情提出了“做阳光教师,育阳光学子,创阳光校园”的“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学校占地面积3997平方米,生均9.1平方米,教学楼2栋,建筑面积2224平方米,生均5.04平方米。绿地面积262.2平方米,生均0.6平方米,教职工36人。其中高级教师1人,占2.8﹪;一级教师29人, 占80.6﹪;二级教师4人,占11.1﹪;未定职2人,5.6﹪。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16人,占44.4﹪;专科17人,占47.2﹪;中专3人, 占8.3﹪;市区级骨干教师12,占33.3﹪。

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七里河区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七里河区第八届艺术节课本剧比赛三等奖、七里河区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团体奖、七里河区第九届中小学艺术节比赛三等奖、七里河区教育系统德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七里河区第一届小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团体二等奖、兰州市健美操比赛三等奖等十余项荣誉称奖项,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指标完成情况

按照《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和《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细则》要求,严格对照12项核心指标和28项普通指标逐项进行了自查,其中核心指标:校园用地面积和校舍建筑面积两项不达标,其余各项指标均达到评估标准。

我校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值、生机比、图书册数、师生比、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等指标,均达到省级规定标准。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1.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利用现有条件,建成了计算机教室、音美教室、师生图书阅览室、保健室、心理咨询室、荣誉会议室、科学实验仪器室、综合实践室、语数器材室、体育器材室、少先大队广播室、多媒体室等13个专项功能室。学生用计算机45台,生机比10:1,改造了网络,教师用计算机和办公室实现无线网络覆盖。装修完善了多媒体教室,重新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更换办公椅子110把,自筹资金粉刷了部分教室,办公室,添置了40个文件柜,更换了所有教室学习园地黑板,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原有藏书4300册,达不到生均藏书量10册,需增加图书9000余册,达不到生均藏书量20册,并按要求每年补充适量图书,订阅一定数量的教参资料、工具书和报刊资料。

加强了消防设施,安全防范器械和紧急报警的装置建设。学校补充安装了监控系统,加装探头9个,基本达到操场无缝监控。学生厕所占地160平方米,为标准化水冲卫生厕所。

由于旧教学楼和校门建设年代较久,操场及地面器械不能满足学生活动要求,学校争取改造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重新修缮了学校大门及部分外围围墙,拆除了地面老旧器械,铺设了塑胶篮球场,人工草坪跑道,草坪、塑胶场地达到1700余平米,建成110米环形跑道,40米直道,室外乒乓球区,基本满足学生健身需要和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旧教学楼后部分破损地面场进行了硬化、补种植雪松、平顶槐等多种植物,整体绿化达262余平米,同时投资5万余元在操场楼道侧墙制作文化宣传展板10余块,以国学经典、民族文化、体育健康多方面内容为引导,新教学楼楼顶树立“立德树人,启智育才”醒目标语,提升校园文化;还为孩子们配备了高度符合标准的桌椅200余套,总投资90余万元。内在涵养提升的同时达到了外在风景的靓丽,教学条件得到大力改善,校园面貌发生彻底变化,展现出了上西园小学的新面貌。

2.加强师资培养

学校要发展,教师是根本。我校大力倡导和培育“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教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加强。

(1)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

学校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注重团体的共同成长,努力把校园 打造成“学习共同体”,就是“每一个人都在学习的文化氛围中,在其中,每个人又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每个参与者都为学习和共同受益而负责”。一方面,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大力倡导各种形式的自我提升;另一方面,在专家的指点下,学校每学期为教师精选教育教学理论著作,要求全体教师认真阅读,写出读后感,并做好读书笔记;每周利用教研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名师课堂、名著选读、名家讲座”的学习活动,通过网络视频,观摩名家教学实录,交流名著解读心得,聆听名家报告等。另外,加强教师外出培训力度,先后选派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的教师10余人次外出交流学习,开阔眼界,提升理念。几年来,学校学习风气越来越浓,教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2)实施分层培养。

学校根据教师自身特点,为老、中、青教师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制定不同的个人成长计划,对教师进行分层培养。分层既有从年龄上的划分,主要采取传、帮、带的方式,鼓励老教师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要求青年教师坚持跟班听课,全面模仿学习;同时又有教学业务能力上的划分,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发挥模范带动作用,通过示范课、专题报告等形式,传授个人教育理念,分享教科研方面的成果;青年教师通过听课、请教等,模仿他们的教学形式,学习他们的教学心得,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每一个层面的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升。

(3)打造品牌教科研活动。

教育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紧紧围绕课程教学改革,从自身实际出发,创立了“参与式教研,捆绑式评价”特色的教研活动模式,以课堂“一线问题为” 主题,进行“三分钟论坛”,在此基础上应用好的经验做法进行“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后开展“同课异构”或“一课三议”磨课实践活动,最终三个教研组将代表各组水品的课在校组间“品牌展示”,全体教师投票评出名次。这样展示课都有组里每一位教师的功劳,老师们反思课堂,有效教学的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在这一模式下,切实做到了“人人参与,人人分享,人人提升”。以教改促课改,夯实教育科研工作,完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2013——2015年2项市级规划课题立项,9人市级个人课题立项,1人区级个人课题立项,2014年2人结题,4人课题在结题中。

3.创新教育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管理。

学校制订可操作、易执行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为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推进学校的精细化管理,学校制定了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建立了《教育教学量化考核制度》《检查评比制度》《表彰奖励办法》《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每周工作例会制度》等,做到分工明确、层层负责,形成了教育教学管理的整体效应,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2)因地制宜发掘学校特色文化。

学校学生以少数民族和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约占 90%。学生文化背景呈多元化,城市子女、农民工子女、少数民族子女,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文化冲突较为突出。学校立足校情提出了“阳光教育”的校园文化,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追求,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都有公平的学习机会,促进不同民族孩子的了解与交流,相互悦纳,融合与创新,从而达到“阳光、和谐、团结发展”的目的。

(3)落实“人本+激励”管理模式。

教育关注的是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因此,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在管理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每一个人,凝聚人的合力,开发人的潜力。既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又体现人文关怀。对领导班子,施行“统一步调、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管理模式,鼓励班子成员充分发挥优势,开拓性地开展工作;既确保了每个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游刃有余,又将集体的合力发挥到最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化程度。

我们探索并实践了经纬交叉的立体管理模式。“经”,即纵向的条线型管理,就是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学校、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教师个人,各负其责,各尽其力,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向基层落实。“纬”,就是加强横向联系,发挥副校长、主任、年 级组长、教研组长的主观能动作用,及时沟通,相互协作,组织大家共同落实学校提出的育人目标。制度层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教学竞,教学研究,跟进落实奖励制度,无论领导班子和教师不同管理主体在教育上的不同职责都得到了发挥,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新格局。

(4)构建“阳光、高效课堂”。

近两年,学校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途径,将落实“四个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构建了旨在面向全体的“阳光高效”课堂模式,突出解决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堂上存在的一线问题,例如语文“习作教学”、数学“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学科“以情景创设提升学习兴趣”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改进,为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提高了强有力的支撑。

通过近两年稳步推进、螺旋上升的实践、探究,师生关系更加亲和、融洽,课堂注重面向全体,始终洋溢着“阳光”的气息,“阳光高效课堂”的打造初具形态,“阳光教育”的实施有了坚实的基础。

4.活动搭台,课程助力,评价推动,助学生全面发展。我校严格控制班额,平均班额36人。以人为本,尊重人的生命差异,接纳不同个体的成长历程,是上西园小学“阳光”教育所要追求的至高境界。实践工作中,我们着重从“课程”、“校园文化”、“评价”三个层面渗透最终使每一个学生达到个性化和社会化的全面和谐发展。

(1)明确年段培养目标体系。

学校制定了“阳光教育”下的行为习惯目标体系。按照低、中、高年段,分别以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进行了细化与要求。小学低年段强调一个“知常规,习礼仪”,中年段强调 “读书劝学”教育,高年段强调 “励志感恩”教育。逐渐由“他律”向“自律”发展过渡,努力达到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少年,在学校做个好学生的“阳光好少年”。

(2)丰富评价方式。

在实践中,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学生自主管理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主评价双轨并行体制,即小管理员服务制与大队干部检 查评比制。教师、大队评选出班级、年级、学校 三级“阳光少年”。通过评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服务意识,牢固树立起“阳光好少年从小事开始”的自觉意识和自主行为,使其真正成为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展示平台。

(3)创新活动形式,锻炼学生素质。

在实践中,学校每年开展 “九节四周”活动,即三月文明节,四月读书节,五月体育节,六月艺术节,七、八月实践探索节,九月感恩节,十月音乐节、十一月书写节,十二月科技节。推普周、国防教育周、法制教育周。

学校利用周五下午,设立阳光教育社团,开设了“合唱”、“信息”、“篮球”、“英语”、“田径”、“乒乓球”、足球、排球八个社团。多彩的活动,“外塑其形,内修其心”,丰富了学生阅历,陶治了学生性情,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学校生活带来的快乐。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区教育局“六个有效”,创设“阳光”课堂教学模式,“阳光少年”综合素质评价模式。我校立足自身实际,开发了“礼仪与生活”校本课程,逐步形成以高效“阳光课堂”为中心,以中国传统“礼仪教育”为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学校人文底蕴,使师生成为“阳光,雅行”之人。

5.学校办学特色

(1)因地制宜发掘学校特色文化。

学校学生以少数民族和流动人口子女为主,约占 90%。学生文化背景呈多元化,城市子女、农民工子女、少数民族子女,不同阶层,不同民族的文化冲突较为突出。学校立足校情提出了“阳光教育”的校园文化,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追求,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孩子都有公平的学习机会,促进不同民族孩子的了解与交流,相互悦纳,融合与创新,从而达到“阳光、和谐、团结发展”的目的。

学校以“阳光”校园文化为核心理念,以培育阳光少年、做阳光之师、营造阳光校园”三大途径,营造更和谐、更适合师生发展的现代学校文化氛围,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创设最佳平台。指导每个班级围绕学校核心理念进行班级“阳光”文化建设,学期开展“阳光文 化班级”评比,“七彩阳光少年”评选,进行“阳光”优秀教师评选,面向家庭的“阳光”家长评选,一系列活动谱写着我校“阳光教育”的篇章。班级本着“追求阳光,突出育人性、个性化、整体性的原则”,搞好班级美化,做到图文结合,使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学习、活动、张扬个性的乐园。各班根据本班特点,师生共同制订目标、班训、文明公约,纪律、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以制度促管理,以良好的班风校纪为保证,确保目标和计划的实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形成团结、和谐、阳光的班集体。

(2)研发特色校本课程。

围绕“阳光教育”学校在前期确立了“礼仪与生活”为主题思路,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开发了“文明礼仪”校本课程,低年级为“家庭基本礼仪”,中年级为“生活礼仪”,高年级“社会礼仪”寓道德素养、人文素养、审美素养于一体。后期继续细化开发“知礼篇”、“明礼篇”、“赏礼篇”、“用礼篇”、“活动篇”等课程。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初步探索,深入到对师生精神引领的层面,对学生内在的文化底蕴和外在的行为举止进行全面打造,经过几年的努力,师生精神面貌都有了明显的改观。

6.入学保障

(1)保障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口接受义务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原则,及多年来坚持百分百接受,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和进城务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学校建立了残疾儿童确认,登记和组织入学制度。保障了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

四、存在的问题

1.体育场建有112米环形跑道,直跑道40米,未达到200米环形跑道和直跑道100米的标准。

2.学校网络,信息化有待进一步提升,校园网络,学校管理现代化程度不够。

3.“阳光教育”校园文化有待进一步提升凝练细化。4.教育教学质量需不断巩固提升,学生养成教育有待加强,今后下大力气抓学生养成,教学质量。

五、今后的打算

1.进一步凝炼、落实校园文化,促学校内涵发展。

继续落实“创阳光校园,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从打造阳光校园文化、构建阳光课堂、塑造阳光教师、着力培育阳光少年方面入手,全面落实阳光教育,将创建阳光校园,改革学生评价体系作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以“,培育阳光文化,探索阳光少年评价"为抓手,结合学校的师资优势, 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突出学校办学特色目标,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品牌、提升学校“软实力”,使学校质量、水平、效率、效益以及办学传统、管理文化等得以改进,最终实现学校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2.争取项目,彻底改变办学条件。

学校旧教学楼已有26年历史,设计严重落后,学科专用功能教室欠缺,部分办公室和功能室仍设在楼道格档。硬件条件建设已严重制约学校发展,将争取项目改建旧教学楼,彻底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这一硬件问题。

嫩蕊商量细细开,繁华纷纷容易落。教育是慢的事业,是心灵唤醒心灵、激情绚烂激情的事业。在实施“阳光”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品味着探索的艰辛,也收获着成长的喜悦。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学校均衡化各项工作取得了全面进展,但我们距离领导的厚望、家长的预期以及自己预设的目标都还有很大差距,在不断改进中努力前行,力争学校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据统计,2009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随迁子女适龄人数达到997.1万人。如何给这些孩子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健康成长,是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早在2001年,就明确提出了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两为主”政策。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把接纳非户籍居住地上学的儿童纳入政府管理的范畴。2009年中央财政下拨20亿元,专项用于补充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等。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经过这些努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但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呢?

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广大农民工为流入地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流入地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指导和督促公办中小学认真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将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保障范畴,对接收农民工子女人数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制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做到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采取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就学。

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潜力,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尽可能多地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不得随意设置入学条件限制。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农民工子女在短时期内完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还不太现实,必须进一步发挥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作用。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制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加强对这类学校的督导工作,规范其办学行为,促进其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根本上要解决农民工的“身份”问题。2010年6月,广东省出台有关规定,实行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政策,只要积满60分,农民工就可以申请入户,其随迁子女就学问题也将得到有效解决。应逐步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逐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此外,随着很多农民工子女开始进入高中阶段,他们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由于借读费用昂贵、户籍障碍、高考政策限制,以及各地在教材、课程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难度更大。应研究制定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让流入地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也向他们敞开。

● 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

2009年8月16日,来自四川广安的小张怀揣录取通知书,惴惴不安地来到中国科技大学新生报到处报到。刚出家门时还为学费发愁的小张马上安心了:在出示有关证明后,马上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办好了入学手续。“不带一元钱,也可进校园”,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全国高校普遍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对经济困难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再根据核实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资助。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是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的必然要求。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城乡还有一些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这些孩子的上学问题一直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近年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杂费,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障制度,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近1200万人,总资助面达在校生的90%,同时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在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每年资助约450万人,总资助面超过2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国家对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的制度安排,也是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制度安排。要不断完善这一政策体系,把各项资助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不能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

扩大资助范围。资助范围要在现有基础上,向各个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延伸。鼓励各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提供资助;推进把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逐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在免除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基础上,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样,就能逐步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资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

提高资助标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目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标准还不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资助力度,让这些孩子不仅上得起学,而且逐步上得好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落实资金保障。完善资助体系,资金投入是基础。中央和地方财政要足额安排应当负担的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省级政府要做好统筹协调,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应承担的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从其事业收入中提取4%—6%的资金,用于助学。加强对各项资助经费的管理使用、审计监察,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把国家有限的财力用好。

动员社会力量。长期以来,社会力量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希望工程实施20年来,募集资金超过56亿元,援建希望小学15900多所,资助失学孩子340多万名。要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崇文重教、扶危济困的文明风气,完善各项引导激励政策,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帮助困难家庭学生的良好氛围。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全国亿万孩子的共同心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所有孩子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让祖国的花朵共享一片蓝天的目标,必将逐步变为现实。

第三篇: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家谈

茅箭区二堰小学 谢平

一、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湖北省开展对口帮扶活动,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二、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给这些孩子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健康成长,是促进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专项用于补充接收农民工子女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等。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经过这些努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就读难的问题。但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学质量低等问题。而且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快,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如何进一步解决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上学问题呢?

发挥公办学校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公办中小学潜力,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尽可能多地接收农民工子女就学。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不得随意设置入学条件限制。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农民工子女在短时期内完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还不太现实,必须进一步发挥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的作用。要将农民工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范畴,制 定审批办法和设置标准,在办学场地、办学经费、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

三、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是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杂费,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国家对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的制度安排,也是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制度安排。要不断完善这一政策体系,把各项资助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不能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全国亿万孩子的共同心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所有孩子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让祖国的花朵共享一片蓝天的目标,必将逐步变为现实。

第四篇: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第五篇: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还不适应,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据2009年年底的一项调查显示,56.5%的人认为存在教育不公问题。这反映了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高度关注。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在接受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机会、接受教育的程度和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让我们对此有直观、切身的感受。比如,“择校热”高温不降。比如,困难群体公平受教育机会尚未得到充分保障。再比如,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公平,部分地区学生入学机会偏少。这种现象多年来一直备受争议,由此引发的“高考移民”问题时有发生。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解决好这些问题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对个人来讲,它关系每一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的一生;对整个社会来讲,直接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正因为如此,教育公平问题才受到群众广泛关注。下面我将就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谈几点我的观点: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

务教育均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一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二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

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意识到了危机就有希望带来转机,教育改革只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

步前进,要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于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定信念,不畏艰难,从最核心的矛盾入手,相信教育公平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下载上西园小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西园小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上社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上社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各位领导: 我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工作,现阶段进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做如下回报: 一、 基本情况 上社联校上社小学是盂县北乡的一......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

    千阳县张家塬镇中心小学 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依据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反馈意见,张家塬镇中心小学高度重视,全面研究,深入研讨,全面部署整改工作,确保创建工作高线......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自查自评报告 根据《黔南州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和--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申报学校提出的评估要求,对照评估方案及标准,我......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XX校2012年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XX小学坐落XX山脚下。校园依山傍水、景色怡人,占地XX平方米,辖X所村校,共有教师X人,其中男教师X人,女教师X人。中专学历X人,专......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鲁口镇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鲁口镇中心小学 2017.02 鲁口镇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和落实颍上县......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镇*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镇*小学创建于1959年,地处镇中心繁华地带,占地面积1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372平方米,绿化率达60%以上。学校本着 “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办学......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邬官屯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下面我就本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邬官屯小学位于田桥镇西约2.5公里处的邬官屯村,学校......

    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汇报材料近年来,我校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和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大会精神,以构建教育均衡发展为抓手,以“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