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回乡创业与劳务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小编推荐)
关于农民工回乡创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大悟县财政局 乐宏辉
内容摘要:企业资源严重不足是长期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使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农民工回乡创业促进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落后地区集中,实现了从“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加法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的乘法转变,对农村经济起着更大的推动作用。为此,本课题结合大悟县的实际情况,在分析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动因、效应及困难后,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 回乡创业 思考
大悟县按照“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思路,着力把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把劳务收入转化为产业资本,把外出务工人员转化为新农村建设的创业人才,多种措施并举,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全县返乡创业农民工共申办个体工商营业执照5000余户,创办一定规模的企业798户(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企业),吸纳农民工1.1万人,总资产16.9亿元,年产值23.6亿元,极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现状
(一)基本情况。目前,大悟县有12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近2万农民工利用在外学到的技术、积累的资金,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和工商企业,兴办的企业总数占到该县乡镇企业总数的1/5,实现了由普通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格局,为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槛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带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据调查,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投资办企业的约占34%,搞种植养殖的约占52%,成为经纪人的约占6%,担任村干部的约占8%。
(二)主要原因。大悟县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农业人口52万(其中劳动力32万),占总人口的81%。转移输出劳动力支撑起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回乡创业经济已成为该县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
1、外出务工积累资本(源)是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孵化器”。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收获不仅在于获得一定劳动报酬,更重要的是打工者本人的成长。农民工中既有熟练的产业工人,又有企业的技术及管理骨干,也有在城市由打工者变为企业家的创业者。据调查,大悟县在外打工成为技术管理人员和“小老板”的有8000人,平均每个村有60人。
2、强烈的创业愿望是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主动力。农民工回乡创业既有主观意愿,也有客观需要。他们一方面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有叶落归根的观念;另一方面对家乡的资 源、市场、商机比较熟悉,认为返乡创业成功的机会较多。农民工强烈的创业愿望对选择回乡创业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
3、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是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大背景。由于沿海地区把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实行限制发展政策,劳动密集型产业区域转移成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大背景,而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些产业中成为技术管理骨干或企业家的农民工回乡创业的过程。
4、城市二元体制是促使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外推力。据调查,40%的回乡创业者认为,在外务工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没有户藉,很难融入城市生活,不能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平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就医贵、学费高、养老难等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此外,大部分回乡创业者反映外出务工生活条件差、劳动强度大,且城市生产生活成本相对农村普遍偏高,农民工选择在城市创业需要更多的启动资金和面临更大的创业风险。
(三)主要特征
1、回乡创办的企业与务工时从事的行业一致。农民工主要从事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他们回乡创办的企业大多数与其务工时一样,比较集中于建筑、采矿、运输、电子、餐饮和农产品加工等。
2、企业规模较小、结构单一。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基本都是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主要依靠自有资金,投资2万元—50万元的占大多数,其生产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手工操作为主,产品科技含量偏低。如该县东新乡2000多名务工人员返乡后,投身于种、养、运、建等20多个行业,累计投入资金才500多万元。
3、在小城镇创业者居多。回乡创业者选择在村创业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6%,其他54%的创业者则集中在集镇。选择在村居住的创业者占总调查人数的52%,在集镇居住的创业者占48%。大部分回乡创业者虽然回到城镇创业,但是仍然没有实现举家迁移,也没有取得城镇居民身份。
二、作法
大悟县把“走出去”的农民工视作凤凰,把家乡建设成他们的栖巢,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通过上门邀请、优化环境、优惠政策、全程服务等措施,建立了一套吸引和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上门邀请”吸引“凤还巢”。早在1995年,该县就把吸引在外事业有成的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是“明家底”。县乡两级政府每年都对本地在外务工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摸清他们的务工经商地点、从事行业情况、资产状况、发展设想、联系方式 等。二是“请进来”。利用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集中的春节期间,由县主要领导召开一次外出劳务人员恳谈会和返乡创业之星座谈会,向他们通报家乡情况,加强感情联络。在全县营造了“外出创业光荣,回乡创业有功”的浓厚氛围,引导“打工潮”向“创业潮”发展。三是“走出去”。专门在北京、深圳、天津等8个农民工集中的城市设立招商办事处,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商会,聘请在外事业有成的大悟籍农民工担任家乡招商顾问,实现常年招商;另一方面,对在外创业有一定规模,又具备在家乡发展条件的,县乡负责人每年定期“上门邀请”,向他们通报家乡的发展情况,推荐招商项目,引凤还巢。
(二)“优惠政策”助推“凤还巢”。一是出台优惠政策,开辟绿色通道。该县把“凤还巢”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对返乡创业的务工人员给予政策优惠,在土地出让、税款征收、工商登记、用电、信贷等方面享受外商同等优惠,并专门出台了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关于吸纳民间资金兴办企业的若干规定》。二是建立创业园区,壮大发展基地。不少乡镇在园区设立了返乡基地,积极鼓励返乡创业企业入园,实行园区干部专人专事工作责任制,解决返乡创业企业建设中的各种困难。三是搭建沟通平台,营造创业氛围。放宽农民工进入创业市场的条件,积极扶持发展特色经济,允许农民与法人、其他组织作为投资主体,积极 促进农村经纪业发展。
(三)“优质服务”留住“凤还巢”。大悟县提出“全程跟踪服务”、“保姆式服务”等口号,打造适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软环境。一是开设服务窗口,推行无偿代理。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专门窗口,为返乡创业提供服务,无偿限时办理各种证件,落实手续从简、收费从低、办事从快的便民措施。二是履行岗位责任,专题释疑解难。专门建立民营经济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列入政府任期目标和有关部门岗位目标,定期考核,严格奖惩。一方面给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保姆式服务”,真正让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得来、留得住;另一方面,针对农民工创业缺乏指导的问题,成立了7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协会,举办了十多期创业培训班,聘请专家、学者、能人授课,将农民工纳入培训范围,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开展培训,使其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提高其创业水平和成功率。三是结合城镇建设,用活用好各种政策。要求各相关部门对农民工创业采取正确的分阶段引导政策,完善农民工创业指导、融资担保、技术开发、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体系。
(四)“榜样力量”激励“凤还巢”。一是定期开展表彰返乡创业优秀人员活动,并积极吸纳返乡创业人员参与政治生活。从2004年起,每年年初都在全县范围内评出返乡创业十大明星,由县政府通报表彰,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回乡创 业者。二是在农民工返乡和外出时,组织有规模的迎送仪式。对返乡有困难的,还帮助提供票务服务;在外务工期间,不能及时回乡“双抢”的,组成“助耕队”,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春播秋收。2005年以来,该县有60余名外出农民工返乡参与了村组干部竞选,有40多人担任了村“两委”干部;10多人当选为县政协委员、人大代表。
三、效应评估
从大悟县大力推行和提倡回乡创业的实践看,推行回乡创业经济,对于树立政府亲民形象、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多元绩效。
(一)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依托打工时掌握的技术与家乡的资源实现了对接:一方面带回了家乡缺乏的技术和市场信息,起到了示范、推广等作用。另一方面,在农林禽初级生产的基础上,形成了以销售定加工、以加工定生产的“贸工农”发展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缺陷,拓展了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空间,改变了农村经济单纯依靠农业的格局,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二)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农民工回乡创业在促进城镇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农民就地就近进入二、三产业。调查显示:一名回乡创业人员每兴 办一个企业,可以带动约2人就业,每人每年平均增收2000元左右。
(三)建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回乡创业者来源于农民,又反哺农业。创业者一方面吸纳农村农业富余劳动力,扩大了农业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另一方面,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和营销网络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建立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
(四)完善了吸引人才回流的新途径。外出打工农民多数都是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城市打工的过程中既增加了收入,也接受了城市文明的熏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他们回乡创业不但带回了资金、技术和市场信息,还带回了都市文明和现代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丰富了农村的人力资本。
(五)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回乡创业者一方面以人才为核心,以企业为载体,吸引了资源、资金等要素的就地优化配臵,另一方面,通过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合伙、独资经营等形式,领办或创办企业,促使资金、技术等向农村地区集中,大大提高了县域资源整合和集聚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主要问题
(一)制约性因素
问题之一:农村资源开发水平低、市场发育不健全、创业方式上仍存在盲目性。
1、农村资源整体开发水平低下,市场发育不健全。一是在创业思路方面,更多地强调向非农经济转移而不注重农村内部挖潜,过度依赖向外地、特别是向城镇倾斜,而不注重利用当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来培植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在创业方式方面,更多地强调政府在其中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引导和服务职能。三是在创业方法方面,缺乏全县统筹、上下沟通、部门协调、区域合作。在市场不明的情况下,各地独自为战。四是在具体措施方面,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有待进一步推进,如基础设施、中介机构、法律法规等不完善。五是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缺乏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订单培训、定点培训等长效机制不健全。
2、农民工在创业方式上存在盲目性。自改革之初,从事小商品经营一直是农村经济最主要的方式,由于基层市场信息网络尚未健全,使回乡农民工创业缺乏足够的信息渠道和就业指导,盲目性很大。据调查,在农民工回乡创业过程中,经政府和中介组织推荐的仅占18%。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无序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给政府及相关部门宏观调控和城乡统筹就业等增加了难度,降低了资源利用 9 率。二是增加了流动成本。一些急于创业的青年,仅凭个人意愿或偏信虚假市场信息而盲目创业,其结果是夭折或上当受骗,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三是给输入地的社会治安、城市交通、住房建设、计划生育等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3、缺乏规范的中介服务组织。中介服务组织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降低创业风险和成本的有效手段。但在政府服务方面,缺乏农村劳动力回乡再就业服务中心,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引导、服务作用不够。
问题之二:回乡创业的农民工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创业领域狭窄。
一是回乡创业的农民工低学历的偏多,高学历的极少;体力型的偏多,经过专业培训的较少。据调查,大悟县初中以下文化的农民工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4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只占8.3%;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22.4%。受文化素质和技能低的影响,农民工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低素质农民工的创业领域必将越来越窄。二是技能缺乏。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中从事非农业生产中有技术证书人数甚少,只占调查总人数的3%。三是对技能培训兴趣不高。部分农民工不肯花钱去提高技能素质,就连政府免费举办的技术培训 班兴趣也不大。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加上没有专业技能,创业就无法跟城市人竞争。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的创业与转移受到市场需求和自身素质的双重制约。一方面决定了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只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创业,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简单劳动;另一方面使农民工回乡创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困难。
问题之三:农村回乡创业门槛太高,负担太重。
1、资金量小,缺乏金融服务。虽然农民工返乡时积累了一定资金,但对于创办企业、发展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来说,这点积蓄只是杯水车薪。由于金融机构贷款约束变硬,商业银行贷款权限上收、“抓大放小”、或只收不贷,使之难以得到金融服务,导致流动资金短缺,多数返乡民工根本无法实施创业计划和施展自己的才能,金融制度和服务满足不了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需要已成为制约创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
2、负担太重,创业服务不到位。农民工回乡创办企业要辗转多个部门,办理包括环保评估、消防和安全生产许可、卫生许可、建筑规划设计、工商登记等多项手续。
(二)原因分析
原因之一:欠发达的非农产业是制约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客观原因。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产业性转移和区域性转移。改革开放初 11 期,乡镇企业发展迅猛,曾经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巨大“蓄水池”。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乡镇企业的发展步入低谷,进入了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转折阶段,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逐步减弱。乡镇企业的发展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量呈相对下降之势。农村第三产业尚处于发育期,总量偏低,比重较小,吸纳劳动力的空间有限。小城镇建设步伐趋缓,总体规模不大,建设水平不高,配套设施不全,吸纳劳力和集聚人口的能力不强。
原因之二:组织化程度低是制约农民工回乡创业的重要因素。农民工外出务工缺乏必要的组织和信息引导,农村市场仍处于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部分农民工创业仍然是靠血缘、地缘、人缘关系,具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这种盲目自发、松散型创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严重挫伤了创业者的积极性。
原因之三:落后保守的择业观念是制约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思想障碍。目前农民创业项目主要以低端的第二产业为主,约占整个创业项目的60%左右,而一、三产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特色种养业、种子种苗业、花卉苗木业、精深加工业及农机跨区作业等都大有可为。可是不少回乡农民工深受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怕冒风险,不愿离开土地,不愿走出乡村。
五、讨论与建议
目前大悟县回乡创业存在的差距与问题,有资金问题、环境问题、信息问题,但更突出的还是人才问题。因此,必须大力实施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才工程,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人才及相关政策支持。要综合运用吸引人才、培训人才、资金支持、改善环境、项目引导、统筹城乡发展等措施,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一批懂市场、会管理、理念新、作风硬、有资金、有技术的回乡创业人才队伍。
(一)促进创业就业的思路——围绕“三化”拓展创业就业空间。
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必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全方位拓展创业就业空间,实现经济增长和劳动就业的良性互动。
1、拓展工业化就业空间。一是抓“大”莫忘“小”。要充分发挥小型企业的强大吸纳功能,着力扶持中小型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抓“公”莫忘“私”。在国民经济体系中,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就业增长的主渠道,就业工作的重心应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倾斜;三是抓“高新型”莫忘“密集型”。要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一条重要渠道,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契机,大力发展劳动用工较多的配套型、加工型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2、拓展城镇化就业空间。城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 极,加快城镇化步伐是农民非农收入增加的重要途径。城镇化不仅能带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还会拉动城乡消费市场的扩张,从而扩大就业空间。大力发展城镇经济,提高城镇化水平,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解决城乡就业问题的新亮点。
3、拓展农业产业化就业空间。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一是延伸产业链条。在调整种养结构的同时,要以工业化的思路经营农业,使农业产业化与工业化有机对接,大力发展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大批的“农业工人”。二是发展流通组织。支持发展运输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开辟广阔的就业门路。三是引导下岗职工参与农业产业化,让有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到广袤的农村去实现再就业。
(二)促进创业就业的重点——选准主攻行业。
1、突出发展第三产业。要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育和壮大专业市场,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产业;充分挖掘社区就业潜力,有组织地开发社区服务业。
2、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具有上马快,启动快,见效快的特点,而且一般是劳动密集型的,增加就业面广,创造的就业机会多。要注重培育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群,致力于开发新的劳动力需求点,逐步形成小企业、大 就业的格局。
(三)改善创业就业的环境——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有利条件。
为使返乡创业人员能够“投得顺”、“站得稳”、“留得住”,对返乡创业人员必须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优待一些,营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
1、筑好“巢”,使创业的农民工“回得来”。要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特点,及时调整企业布局,依托现有的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园区和中小企业“孵化区”,降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成本,增强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吸引力。
2、全力支持,使创业的农民工“留得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有突出贡献的返乡创业者给予表彰奖励,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良好的创业氛围。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提高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严厉打击蒙骗、敲诈、坑害返乡创业的行为,同时,从税收、金融等各个方面提供必要的优惠和帮助,为返乡农民工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四)促进创业就业的途径——扩大回乡创业就业空间。
1、拓宽融资渠道。要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信贷资金支持,改善对农民工回乡创 业的融资服务;支持保险公司为回乡创业农民工创办的各类企业提供更多的保险服务。
2、强化人才培训。要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积极性,建立各级各类职业培训中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力培训体系,利用各种场地,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培训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逐步提高劳动力的市场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3、加强项目引导。成立农民工回乡创业策划咨询顾问机构,为农民工提供项目引导和咨询策划服务,帮助其选准投资方向,降低投资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提升创业者适应市场变化、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多方位收集市场信息,通过多种途径及时把各种信息告知创业农民工,帮助他们及时了解市场动向,把握商机、占领市场,把企业做大做强。
(五)促进创业就业的策略——推动人才资源优化配臵。牢固树立“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把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摆上重要日程,进一步加大宣传家乡的发展形势、潜在优势和优惠政策,大打亲情牌,营造浓厚的回乡投资氛围,增强有投资能力农民工的投资愿望、投资意识、投资荣誉感。
1、实施“引智兴农”工程。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高等院校的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科技下乡”和“专家定点联系乡镇”等活动,围绕产业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 区域规划、产业布局、技术咨询、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深入开展专家咨询服务行动,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2、实施“人才集聚”工程。抓住人才结构性转移的机遇,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注重在软硬件建设上下功夫,采取健全机制选人才、市场配臵招人才、主动出击引人才、柔性流动揽人才等举措,着眼扩大人才总量,集聚优秀人才。
3、实施“人才对接”工程。充分发挥职教基地院校的作用,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对各类人才开展灵活多样的职前、职后和转岗培训。同时,搭建人才共享平台,推进城乡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
第二篇:劳务创业经济
搞活劳务创业经济 促进农民大幅增收
河南省人口众多,耕地面积有限,而一定耕地面积需要的农民是有限的,在人均亩把地,农业生产机械化相对发达的情况下,河南的农业生产最多需要现在五分之一的人口,近五分之四的劳动力成为剩余劳动力,这个问题不是搞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能够解决的,因为这些措施只是针对提高农业产值。农业越发达,需要的劳动力越少,劳动力被闲置的就越多,不能够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就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劳务经济发展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规律,是农村劳动力追求更高比较利益和自身发展机会的内在要求。
搞活劳务经济,实现农民大幅增收的突破口是创业,事实证明只有农民自己当老板,农民的收入才会长足增长。鼓励农民创业,就是要在以后一个时期内,抓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进城创业,二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这是将来劳务经济高端化的发展方向。
进城创业就是鼓励农村闲余劳动力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尤其是北方大城市搞个体经济,调查证明进城创业远比进城打工经济收益高。以北京为例,很多河南人在北京做服装生意,开小吃铺,收废品等,很多人收入年近十万,甚至百万,甚至在北京公交站牌前叫卖煮玉米的商贩,其月收入也能达到3500元左右(笔者作过调研)。这个数字相当于通许县特色农业的典型——菜花种植基地高寨村人均收入的3.5倍。
进城创业比进城打工收益高的原因大概是以下几点:
1,2,3,4,大城市居民上班族居多,极少人从事便利饮食服务行业。大城市居民虚荣心强,对职业进行三六九等划分,即使工资很低,也不愿丢面子做个体户。大城市人口密度高,消费能力旺盛。大城市居民日常消费也偏好经济实惠。
正是以上几点原因,个体经营在大城市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北京,河南农民创业者在各个个体行业均有分布,诸如水果,运输,小吃,Ip电话,超市,服装等行业。形式多样,有地摊,游商,定点
收购,店铺等。从农民的角度看,进城创业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启动成本一般较低。二是城市居民需求大,利润相对丰厚,远比进厂务工更能带动农民增收。三是工作强度相对工厂较小,有利于农民健康。四是受经济波动影响小,不用担心工厂的生产萎缩而失业。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转移农民剩余劳动力就业,进城创业代替进城打工正是对这一指示的积极贯彻。对于像通许县这样一穷二白,工业落后,区域特色不明显的地区鼓励农民进城创业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更有积极意义。
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是要把简单的劳务输出,无序的“民工流”,变成为输出劳务,引回人才,实现劳务经济的深层次发展。人出去了,土地腾出来了,可实行土地集约化经营,钱拿回来了,又能发展地方经济。
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原因是以下几点:
一是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外出打工,特别是域外、境外务工使一部分农民工更新了就业理念,掌握了必要的技术,积累了一定资金,熟悉了市场规则。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农民工尤其是青年也是想做老板的,他们利用多年打工积累下来的资金、技术和全新观念等创业资源回到家乡创业,实现自我价值。
二是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数年的打工经历使得农民工见到很多新事物,很多大城市存在而小城市没有的业态。这种情况下,他会对照本土的产业状况进行市场预测,当他发现大城市出现的某种新业态在家乡存在利润缺口的时候,他就会返乡创业。
三是亲情的呼唤和现实压力。当前我国的户籍制度对外来务工者在大城市的住房子女入学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还是具有不同程度的限制,大城市过高的房价和创业成本使得打工者无法在大城市长久立足,这种情况下,赚钱返乡成为必然。
鼓励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就要在今后针对进程创业和返乡创业这两大就业渠道,采取有效措施,拓宽这两大渠道。
一是优化返乡创业环境,鼓励农民返乡创业。配套完善税费减免、资金扶助、创业培训、人员招聘、土地使用等帮扶政策和服务措施。将积极就业政策向返乡创业人员延伸,凡在政府提供的创业园区、农
民工返乡创业园区创业的,享受城镇就业的各项扶持政策。政府要在行政审批、信贷等方面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为返乡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
二是创建创业信息平台。鼓励已经在大城市创业的农民年关返乡向本乡推广创业经验,描述收入及工作经历,带动其他农民进城创业。政府要从网络上,服务上加强创业信息提供,信息细节具体到在哪个城市,做何种职业,收入多少,怎么做,本县老乡有谁在做,怎么联系。建设创业网上论坛,通过发帖宣传,创业者在线聊天,促使有意向出外创业的农民快速了解各行业收入状况,解答问题,促进异地对帮。
三是注重老乡会建设。要建设各大城市的老乡会,引导同乡之间 互相帮带,互通信息。加强团结,提高老乡会的凝聚力。
四是加大金融支持。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服务中心的作用,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扩大到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适当扩大贷款规模,提供资金支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信贷机构的支持。成立返乡创业促进协会,建立返乡创业基金,拓宽融资渠道,支持返乡创业。
五是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工提供市场经营素质等知识培训,和一般个体经营的技能培训,诸如小吃餐饮便利服务等技能,提升农民创业能力。
第三篇:精准扶贫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精准扶贫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摘要:新时期,应该全力做好农村扶贫工作,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也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全民进入小康社会的梦想。
关键字:精准扶贫;农村经济;经济发展
1前言
精准扶贫工作作为现阶段扶贫工作的重点,要求对不同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给予精准识别、帮扶和管理的扶贫方式。精准扶贫的重点是以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生产技能经验、扩大群众的知识面、改善基础设施等条件入手,将贫困户与贫困村的内在发展潜力激发出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实现大部分贫困户早日脱贫的目标。农村精准扶贫发展概述
2.1农村特困群体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在广大农村人口中,还有一群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群体被称为农村特困群体。接下来将分别从两个方面介绍这部分群体的状况: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
就特困群体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缺乏青壮年劳动力且负担过重。由于中国城镇化建设以及工业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不少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但是对于缺乏强壮劳动力的农村家庭来说,收入只能依靠土地资源。
就社会环境而言,有些地方处在深山中,与外界联系甚少,就算能够联系上也需要翻过重重大山。交通的不便利性直接决定了村落外面的人进不去,而里面的人出不来的状况。由于对外面世界的信息接收甚少,导致一个村落或地区都处于贫困状态。
2.2精准扶贫的内容及意义
为了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国家针对农村特困群体出台了精准扶贫政策。目前来说,对农村的精准扶贫主要表现在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管理以及精准考核四个方面。其中,精准识别是首要工作,利用更加民主公平的方式准确识别确实需要帮助和扶持的群体。对于特困群体的帮扶工作尽量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将特困群体的信息档案化,便于有关部门的管理和效果评估。
3农村精准扶贫的难点分析
3.1政策难落实
在现阶段,大量的扶贫政策和相关扶助措施相继出台,这些政策和措施在其执行过程中往往并不能按照预期的效果开展下去。主要原因还在于地方主管部门对政策的认识不够全面和到位,由于部分人员本身的素质就不太高,所以很难真正体会政策的现实意义。其次,由于人都有“私心”,部分“私心”过重人员可能更多想到的是自己,并没有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所以?M管政策制定得很好,但是真正的福利并没有惠及贫困民众。
3.2相关人才不足
由于部分农村地区与城市发展差距较大,所以社会上的众多人才很难会到那些贫困地区发展。同时,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广大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所以,对于现阶段的贫困地区来说,缺乏合适的劳动力和专业的人才,因此脱贫进程相对较为缓慢。
3.3投入缺口
我国农村地区的扶贫资金主要还是来自于国家、各省市机关单位等,投资力度相对还有欠缺。除此之外,对于这些群众来说,仅仅资金上的帮扶并不能彻底的改变其生活状况,一些突发事件,比如说大病、天灾等,会在短时间内摧毁一些可能脱贫的家庭,使其重新返回贫困边缘。
3.4基础设施薄弱
特困地区由于资金的缺乏,各种配套设施相对较为薄弱。随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有些地区可能至今还没有一条完整的公路,这在很大程度上阻隔了特困地区内外人员之间的交流。另外,由于教育设施和环境的不完善,导致适龄儿童难以接受到合适的教育。
4如何做好农村精准扶贫工作
4.1 总体规划的完善
应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才能有效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特困群众脱贫致富。做好特困地区的帮扶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医院等)、特色文化产业(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开展相关的旅游开发工作等)、社会事业、以及执行部门的思想素质教育工作。只有将这些大方向的东西把握好之后,才能进一步从各个方面全面展开帮扶工作,真正改善农村的经济发展,重新构建农民的收入布局。
4.2 政府和社会扶持体系建设
除了依靠政府部门对特困地区的帮扶之外,可以调动社会企业对这些地区的帮扶。对于社会企业而言,可以考虑在这些地区建设合适的生产单位,从源头上真正的让这部分民众富足起来。另外,国家和企业可以提供部分资金支持一些有至于在这些地区发展的人才,为这些地区带去先进的教育和技术,改善儿童的教育状况和当地的生产方式。
4.3 农村土地制度完善
农村土地改革制度主要包括:
一、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流转、租赁或抵押给部分工厂等;
二、开展对农民通过集体用地、宅基地获得资产性收益的土地制度改革;
三、完善和探索包括宅基地基本制度、可行的农民限制房屋回收利用和多占宅基地整改制度。
4.4 加强政策落实和示范带动
可以在全村选择有劳动能力、经济意识、有决心且吃苦耐劳的群众作为典范,重点帮助扶持其开展生产活动,比如发展渔业、畜牧业、种植瓜果树木等。用这些典型群众的成功案例来带动和激励其他群众的生产意识,改善地区的经济结构,为群众增加更多收入来源。结语
特困群众的精准帮扶工作还需继续深入开展,在这条道路上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是这是我国实现全民小康社会必须跨国的一道坎,从实际出发,改善特困群众的生存状态,改善农村的经济结构,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永芳.精准扶贫与农村经济的探索[J].农业经济问题,2016(18): 4-4.[2] 冯帅钦.精准扶贫视野下的贫困农村经济发展[J].中国经贸,2016(13): 112-112.[3] 杨胜平唐承安.关于如何利用精准扶贫破解农村经济发展难题――以湖南省凤凰县林峰乡毛都村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5(10): 222-223.
第四篇:关于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调查报告
关于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调查参与者:王昊 张远超 杨中亚 王林
调查时间:2014年5月30日———2014年6月2日 调查地点:许昌县灵井镇寨杨村 调查对象:村民。
近些年来,城镇化建设正在影响着中国千千万万的农民,随着城镇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村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农民的生活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我们小组针对城镇化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做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选取了两个村庄,采取问卷调查与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以上为问卷调查表的统计结果。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寨杨村居民职业多为个体户和工厂员工。家庭月收入在4000-6000的居民最多。较多人对城镇化建设表示支持。从表中可以看出。更多的人认为城镇化建设为本村的用水用电带来了便利。虽然很多人认为城镇化建设对家庭生活没有太大影响。但人们普遍对于现在的生活还是持满意态度。
在做此次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还对其中的20户人家进行了走访问答。
就寨杨村来说,当问及对城镇化对生活的影响的时候,多数人谈到了用电的问题。早些年,寨杨村及周边村落电力设施不是很完善。每到夏天就经常停电。尤其在天气特别热的时候。这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2011年城镇建设对寨杨村及周边村落电力供应做了一次全面的改善。现在在用电高峰也能是电力得到有效的供应。在炎热的夏天,不用再担心停电带来的烦恼了。
当谈及城镇化建设对家庭经济有何影响时,人们的回答各有不同,但多数家庭表示家庭经济没有大的变化。村民多提到城镇化建设的确为村民带来了便利。就寨杨村来说。寨杨村距镇上的距离约为4公里,城镇化建设最明显的变化就是镇上。镇上的百货商场,娱乐场所明显较以前多了不少。由于距离不远,几乎家家都有电动车,人们更倾向于骑车到镇上去购物,去消费。
谈及城镇化使本村及家庭经济近些年发生的变化时,村民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村民谈及村前的公路,早些时候,村前的公路地质较差。而来往最多的就是拉沙土,石子而且严重超载的货车。虽然这条路上有超载检查站。但检查并不严格,很多时候都是货车集体闯岗。致使公路上尘土飞扬,严重影响出行。在常年累月的挤压下,公路早已坑坑洼洼。对于一些做小生意,需要拉货送货的村民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生意。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政府加大了对公路建设的投资。对整条公路段实行大的整修。这使得公路的条件大为改善。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此同时,政府加大力度查超载。更好的维护了公路上的环境。以前那种黄沙满天飞的环境一去不复返。
有村民谈及家庭经济时表示。早些时候,家庭收入较为单一。且收入较少。近些年随着城镇化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镇上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小工厂,使得部分村民能够在工厂里工作。而且收入也较以前有了增长。最重要的是离家近。生活等有了很大的便利。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会只有好的一方面,城镇化建设在为农村带来经济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随之产生。
有村民就谈及了这些问题,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部分农村经济也带来了冲击。有村民以前从事果蔬销售,生意不错,但快速的城镇化建设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镇上这几年的发展速度惊人。百货市场的 生活市场的建立速度非常之快。由于交通的便利。生活市场更多选择郊区的果蔬商。而农村居民也倾向于去镇上买东西。这使得以前从事果蔬销售的村名不得不另谋出路。
此次调查正值农忙时节,有的村民正在等着收麦子。寨杨村的农田中农作物结构较为单
一。放眼望去,除了麦子,看不到其他农作物。农作物种植一般都是小麦和玉米。一年两季,轮流种植。城镇化的建设对本村的耕地影响不大。村民大多表示,最近几年干旱较为严重。几乎每年都要浇地,有时候一季小麦甚至要浇两次。寨杨村耕地较少,人均耕地面积约为8 分。相对于目前普遍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小。村民说靠种着这点地不会挣啥钱。但或许是留下来的老传统吧。人们还都是会坚守者自家的耕地。
调查结束之后,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多个方面分析城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将问卷调查与走访问答结果相结合我们可以看出。近些年来,城镇化建设的确为农村的经济带来了变化。客观的来讲,带来的变化利大于弊。就寨杨村来讲,早些年,交通条件较差。村民的出行就有些不便。俗话讲,要致富,先修路。随着近几年的城镇化建设。寨杨村的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随之而来的家庭的经济状况开始有所变化。总体呈现出好的趋势。在这次调查中,有很多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总结的。
对与本次调查,我们还查找了相关文献,更细致的分析城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推进城镇化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市场消费需求是经济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动力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势头,必须大力开拓市场、扩大需求、促进消费。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商品供给充裕。但由于绝大部分商品的供给已满足或超过市场需求,市场约束加大。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制约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必须继续坚持培育和扩大内需。在目前情况下,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之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扩大城市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有力拉动经济增长。当前农村消费水平低是国内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农村消费水平低,主要是农村增收渠道少,农民增收困难。如果城镇化发展了,农民收入来源增多了,农民就可以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消费水平,把农村潜在的市场变成现实的消费需求。因此,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必将进一步开拓城乡市场,扩大消费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这是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对农村人口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不断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才能全面加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城镇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文化教育设施比较完善,有开展文化教育的优势。城镇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应用,为广大农民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供有利条件。
第五篇:关于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影响的问卷调查
关于城镇化对农村经济影响的问卷调查您好,非常感谢您百忙之中配合我们做这次的调查性别:男()女()年龄()1. 您的职业是:
A务农 B个体户 C乡镇企业单位 D工厂员工 E其他
2. 您家庭的月收入约为多少:
A:1000元以下B2000-4000C:4000-6000 D6000元以上3. 您觉得近些年您家庭收入有无较大变化: A变化较大 B变化很小 C基本没变化 4. 您是否支持农村城镇化:
A非常支持 B比较支持 C无所谓 D不支持E非常不支持
5. 您觉得随着城镇化建设家庭生活是否有较大变化A变化很明显 B变化较小 C没什么变化6. 您对现在家庭的经济及生活是否满意:A非常满意 B基本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7. 您认为本村经济改善最多的地方是:
A交通设施 B儿童教育 C用水用电 D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