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时间:2019-05-13 05:54: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第一篇: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接受实验的检验.因此,实验对于完成物理课程的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验证知识,获得结论,而主要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中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过程中唤起学生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科学素养呢?为此,笔者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认真实践,大胆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激发学生物理实验的兴趣

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兴趣”.初中物理教学有着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有关于各种理论、原理、概念的教学,还有发明家的成功事迹以及物理原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而实验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应用.通过做实验,可以使学生对这些丰富多彩的物理知识加深印象,使其深受这些物理知识的影响,爱上物理实验,激发他们为科学献身的志向.例如,在讲大气压强的实验时,笔者首先拿了一个吸盘压紧在玻璃上,然后让一个学生来拉,结果可想而知――不容易拉开.而笔者乘他们不注意时,用指甲在边上撬了一个小缝,结果用两只手指轻轻地就拉开了.这时学生的情绪达到了高潮.笔者接着趁热打铁,让学生猜想形成的原因.此时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这时,笔者提出用身边的器材来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有的学生在一个矿泉水瓶里放点热水,摇几下后,盖上瓶盖后,瓶子变瘪;有些学生在杯中装满水,并用一张硬纸片盖上倒过来水不流出来等等.可见,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的热情,并努力使他们在学习中保持这种热情与兴趣,是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有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概念、物理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高和创新性潜能的开发,通过让学生开展实验设计的讨论,可以大大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测液体的密度时,笔者从实验的原理上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大概能归纳出两种方案.方案1先测出烧杯的质量,然后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再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从而求出密度.方案2先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然后测出烧杯的质量,最后再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从而求出密度.根据以上两种方案进行分组实验,再比较,发现方案1比方案2测得的结果大.此时,笔者引导学生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让学生修改设计,从而得到更好的方案3.方案3先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然后将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再测出此时烧杯的质量,从而求出密度.通过对实验方案设计过程的讨论,引导学生设计新的实验方案,既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互相合作的精神和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指导学生探索实验过程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建立是通过学科探究得出的.传统的物理教学忽略了学生科学探究,只注重知识的接受和掌握,甚至发展成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背实验,这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受到学科思维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它对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1培养学生识别实验器材的能力,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首要条件

学生识别实验器材的能力不仅是学生正确完成物理实验的保证,也是以后学习中必备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时,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注意铭牌或说明书.如弹簧秤、天平、电压表等,要让他们弄清量程、分度值、零点及其调节方法和具体的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以上四点,才能保证实验精确的完成和仪器、人身的安全.3.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的能力,是培养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物理实验中,有条理、有步骤地进行观察,才能获得丰富的、正确的、全面的观察材料.利用这些材料,经过分析、抽象、概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作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对实验过程细致观察,往往会发现一些异常现象.例如在研究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笔者采用了图1所示的实验电路.当闭合S1时,读出了电流表A1和A的示数,再闭合S2时,大部分同学只观察了A2和A的示数,而忽略了A1示数的变化.因此,要强调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历史上就有科学家对微小的现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与重大发现擦肩而过.3.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必要途径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最大限度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在导体的电阻与温度有关的实验、电磁感应实验等比较复杂的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可通过示范操作来减少实验的盲目性,巡回指导来提高实验过程的正确性.又如在刚学习电路连接时,虽然按课本安排有“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但毕竟只是一次连接实验,许多学生对电路连接还是很生疏.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电路图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连接实验,保证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这对提高学生连接电路的能力也是很必要的.3.4通过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科学素养提供时空

对于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如果在课堂上探究,时间上有时会无法满足,所以开放实验室显得十分必要了.只要没有安全隐患,教师不妨给学生留下一点自由探究的空间.3.4.1在实验室里完成

例如,学生在做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后,教师可布置:如果只有电压表或只有电流表,其它仪器自选,测定标有3.8 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个实验就是在给定条件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通过对灯泡的功率的探索,同学们发现了灯泡的功率随着灯泡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从而进一步探究,知道了灯泡的电阻也随着灯泡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很好的理解了定值电阻与电压无关的结论,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3.4.2在家里完成

例如在学习天平、弹簧测力计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橡皮测力计等,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积极性,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增加了学生的求知欲.总之,通过开放实验室,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时空,激发学生求异创新的能力.3.5加强学科间联系,是培养科学素养的辅助条件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往往没有明显的学科界限,需要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2011版新课标更强调了要加强物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初三在学“燃料及其热值”时知道内能的主要来源是燃料燃烧得到的,因为燃料在燃烧时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产生的废气与水蒸气结合,会形成酸雨影响农作物生长,气候变化等.这就涉及到了物理和化学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平时授课时,要经常注意学科间的整合,才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当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方法还有很多.为此,我们教师一定要以实验为契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探索的科学品质,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篇: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摘要: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尽自己的能力给学生创设实验条件,并能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实践,给予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和他们一起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养成科学的素养。

关键词:创设实验条件 学会放手 科学探究 科学素养

我们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教学论》认为,人类的物理知识主要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特别是来源于物理实验,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所以,如何实现良好的物理实验教学,对于中学物理的教与学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来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

一、创造实验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比跟学生讲许多空洞的大道理要有效的多。例如,在讲到光的色散时,我除了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以外,还问学生们有没有见过彩虹,事实是有一些学生真的没有见过,于是我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一条彩虹出来。学生们的兴致马上高涨,随后就带学生来到室外,把洗车用的水管接上水龙头,将水流喷雾状打开,背对太阳光,就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彩虹悬于空中,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其中色带的特点,学生们马上就记住了太阳光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光。许多学生把这件事写入作文,并称是物理老师让他们第一次看到了彩虹。

还有,由于学校地处乡镇,实验室仪器不够完备,我就尽自己所能自制了许多教?W仪器。如在教学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中,我就去小商品市场买了电子引火枪,然后在一个装棉签的塑料盒上钻个孔,把引火枪头伸入其中并用密封胶加以固定,这个小装置用了许多年,教学效果非常好。在讲到玻璃在高温时可以变成导体,我也自制了一个装置,在一块木板上固定一个灯座,拧上白炽灯,并且和一个废旧的白炽灯的玻璃柱串联,接通电源,白炽灯不亮,当用酒精喷灯给玻璃灯柱加热后,白炽灯会慢慢亮起来,教学效果也是非常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授潜水艇的浮沉原理时,我自制了浮沉子,在一个大的雪碧瓶中装入大半瓶的水,再把一个小口服液瓶口朝下,放入雪碧瓶中,然后拧紧瓶盖,就做好了一个浮沉子。上课时,我对学生说:今天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同学们马上提起了精神,睁大了眼睛,通过手的轻轻挤压,小瓶子就下沉,轻轻松开手,小瓶子又浮上来。同学们非常好奇,他们当然不相信我有什么魔力,但确实勾起了学习的兴趣。

在我们做某些演示实验的时候,由于观察对象比较小,学生的距离又比较远,演示的效果很不理想,我也想了一些办法进行改进。比如,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气泡体积很小,变化不明显,还有温度计的示数也因为距离远而看不清,我就借助展示台上的实物投影功能,放大后投到屏幕上,效果非常好。试想,如果老师在讲台很有兴致的做着实验,可是底下的大多数学生根本就看不清实验的细节变化,只是听老师讲的头头是道,长期以往,学生就会慢慢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

二、学会放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动手,从而培养其操作能力

我们深知,物理学作为理工类的基础学科,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动手能力会让他们受用终身。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渐渐学会了放手,例如,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我没有告知学生透镜的焦距,要求他们自己想办法测量(我在每个实验桌上准备了平行光源),当然,有的小组成员直接跑到太阳光下,也完成了测量。再如,在教学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时,我从网上购买了一些小磁体,分发给学生们,再给了他们一些漆包线和导线(电池自备),并作了一些必要的指导,要求他们周末在家做一个电动机模型,学生们拿到器材后兴致很高,有几组学生的模型确实转动了,他们还拍了视频,分享在班级的qq群上。对于初二的学生,我还组织了部分学生成立了物理兴趣小组,利用活动课的时间,每周安排一次活动,在那些活动课上,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我的指导下制作了“土电话”、“小孔成像”、“验电器”、和“橡皮筋测力计”等等。正是通过这平时点点滴滴的动手机会,让学生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也使他们深深爱上了物理这门学科,这大概就是专家们常说的“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吧。

三、注重科学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由于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我们许多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习惯于重结果轻过程,最后往往事倍功半,导致学生们知道“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更不利于科学思维的养成。我认为教师要注重物理实验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后经过分析总结获取知识。

例如,在“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学中,我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人们可以浮在死海而不会下沉?

学生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然后我做了一个模拟实验:把一个鸡蛋先放在清水中,鸡蛋下沉,然后在清水中不断加盐并搅拌,鸡蛋浮起,从而得到初步验证。然后我又进一步设疑:能否通过定量的测量加以验证呢?通过大家的积极讨论,学生们想出了在弹簧秤下面挂一个物体,令其分别浸没在清水和盐水中,通过读数清楚地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又如,当我们在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时,我先准备了一大桶水,将一个排球放在水中,让学生们慢慢把排球压人水中,并感受其中用力的变化,通过对排球的施力感受后,学生们得到猜想: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然后,我又提问:能否通过定量的测量来验证其中的关系吗?

学生们经过热烈的讨论后,马上就找到了方法:在弹簧秤下挂一个物体,让其在水中部分浸入和全部浸没,通过比较读数的不同,从而验证了猜想。

总之,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我尽自己的能力给学生创设实验条件,并能大胆放手让他们去实践,能够给予学生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和他们一起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养成科学的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新乡.物理教学论[M].科学出版社,2005.(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锦溪中学)

第三篇:浅谈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浅谈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和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比较熟练的实验技能。因此,我们必须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无惊喜地发现,学生无论是在对实验的认识上,还是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上,一年比一年有进步,学生整体的实验素质水平不断提高。这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实施新课标的重要性及正确性。然而,与此同时,我们老师也发现了学生们在化学实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实验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实验教学中,我认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化学实验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一切化学试验及探究活动的基础,也是化学学科后续学习的一种基本的知识、技能的储备。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对基本仪器、药品的使用上,不能达到操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熟练性等几方面的的要求。

例如,在对于胶头滴管的使用上,就常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不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胶头滴管不竖直、不悬空;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但是操作不熟练,动作生硬;能够正确、熟练地使用,但是用完后随手就把滴管平放于桌面上,或是夹于两手指间,继续下一步的操作,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视、深思的。

学生由于刚刚接触化学,对各种仪器、药品都是初次认识,对一切都感到惊奇。在这个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建立严谨的学习态度,规范的操作方法,良好的实验习惯,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将直接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对未来的发展真正有用的知识。

在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方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师规范演示。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老师在对每一件仪器的第一次介绍时,详细地讲解正确的使用方法,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规范的演示自不可少,但是,如果只是单调地介绍、机械地表演,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如果配以情景教学,讲与仪器有关的小故事,展示精美的图像、视频,或者介绍一些由于不规范操作而引发的事故等,让每一件仪器都有不同寻常的闪亮登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仪器的正确使用记忆深刻,而且能引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2.学生亲自动手。

由于实验条件不完善,器材、药品短缺等诸多方面的因素,许多老师只是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或者只是播放录像、视频、课件、多媒体等让学生看,而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样,既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不符合人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多加练习,自然熟能生巧,达到操作的规范、准确、熟练。

3.教师反复强调,学生形成习惯。

要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并不难,难的是让他们养成一种科学的、严谨的实验习惯。我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错,但是常常忙于观察实验现象或急于实验记录,而忽视对仪器的操作,在不经意之间犯下一些错误。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反复强调,多次提醒,让学生时时注意、处处留心,不马虎、不随意,养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习惯。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有的学生在实验中往往是只看重结果、数据,而忽略了实验的过程,忽视了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欣赏。

例如: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学生们往往只重视结论:碱加酚酞指示剂变红色,滴加酸中和后溶液变无色,而忽视了对过程的观察。比如:滴加指示剂时,碱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是慢慢变红,还是突然变化?滴加指示剂的量不同,或者碱的浓度不同,它们所呈现的颜色相同吗?加酸中和时,碱和指示剂溶液的红色是怎样消失的?是慢慢变浅还是突然消失?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内容。在化学实验中,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质量。其次要观察反应物的的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再观察反应中的现象,这是化学实验观察的重点,包括颜色的变化、发光、发热、燃烧、气泡、气味、沉淀等。最后观察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及质量的变化等。只要学生用心去观察,会发现很多美好、奇妙的东西。

三、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记录、整理的能力

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不能仅仅停留在感知的基础上,而且要对观察的现象进行系统的记录、整理、分析、判断,从而抓住其发生反应的实质,可以排除谬论,发现真理。例如:将锌、铁、铜分别投入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中,可得出锌、铁、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的结论。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写报告时,一定要如实反映实验结果,即使结果跟预期的不一样,也要如实写。学生报告的过程实际上既是一个完整科学训练的组成部分,又是一个自己的语文水平与化学知识高度结合的环节。而且,记录不能随便写在一张纸上,应该写在一个准备好的专用记录实验的本子上,这样可以对自己的实验结果随时查阅、整理。

总之,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程标准赋于我们的重任,是敲开化学之门的钥匙。在此基础上,通过化学实验探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逐步改变初中学生被动学习化学的倾向,初步形成科学的实验操作探究能力。

第四篇: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大批的科技人才,而作为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基地,将成为社会发展进步快慢的决定因素。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索,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的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但这种“好奇心”有时只停留在“好玩”、“新奇”、“刺激”的水平上,停留在希望老师给予解释的水平上。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促使学生把“好奇心”发展为“科学的好奇心”,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引导学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现象,从而产生探究的期望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从许多方面入手: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在教学《浮与沉》时,教师出示两只大小形状一样重量不同的小船,让学生猜一猜:如果把这两只小船同时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大部分的学生都认为小船会浮到水面上,小部分学生认为船会沉到水底。同学们都迫切想知道结果,要求我马上试一试。于是,我把这两只小船轻轻地放到水里,结果出现了一只浮到水面上,一只沉到水底的现象。学生见后,先是感到惊奇,之后纷纷举手发表各自的看法,参与学习的意识极为强烈。利用游戏,同样也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如教学《镜子》时,我让一个学生走到教坛上蹲下,让讲台挡住全身,让其他同学看不见他。然后,我让部分学生到教室后面的黑板写字,让在教坛上蹲下的这个同学“猜”。结果,不论这些同学在黑板上写什么字,都总能被教坛上蹲下的这个同学“猜”对。同学们对此百思不得其解,要求老师作解释。于是,教师先让教坛上蹲下的这个同学说说是怎样“猜中”的,接着教师再出示“潜望镜”让学生观看,学生对“潜望镜”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都很想了解“潜望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积极主动地参与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二、巧设疑难,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

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育有疑,有疑者须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思维总是从疑问开始,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教师总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步步激疑、导疑、释疑。正像一篇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一开始就把尖锐的矛盾冲突呈现在读者面前,扣人心弦,使人欲罢不能。教学亦是如此,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在教学《水与生命》时,学生普遍认为水是白色的。有小部分学生认为水是蓝色的,问其原因,他们都说:大海都是蓝色的,所以水都应该是蓝色的。于是,我拿出一杯豆浆、一杯硫酸铜溶液、一杯清水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马上发现了自己认识上的不足,提出了“水是什么颜色的”的探究问题。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的,他们都自觉地、主动地寻找办法解决它。如果让学生围绕教师提供的问题展开探究,他们的内心往往缺乏那种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样,学习就会变得比较被动。

三、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 讨论和辩论是学生日常学习活动中常见的方式。讨论,就是把那些有概念联系的客观事物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一起去发现和研究他们观察到的现象、结果,让学生在小组里一块儿思考、相互交流各自在“探究”中所获得的表象,从而形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加快加深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正常讨论和辩论,营造平等和谐、互相尊重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

例如,在教学《雨的形成》这课时,我出示了一瓶刚从冰箱取出来的汽水,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瓶外的这些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水珠?”。学生根据大量事实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确信小水珠是水蒸气受冷后形成的。当学生持有不同观点而引发辩论时,教师也不要做裁判,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和训练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参与讨论。

例如,在教学《燃烧的秘密》这课时,我让学生猜想:蜡烛燃烧后会生成什么?有许多学生认为蜡烛燃烧后会变成蜡,但也有不少学生持反对的意见。我没有给他们作任何判决,而是鼓励他们各人根据自己的观点展开辩论。认为蜡烛燃烧后会变成蜡的这一方的同学的观点是:蜡烛在燃烧过程中会有很多烛泪流下来,到最后蜡烛燃烧完后就剩下这些流下来的蜡。持反对意见的同学则认为如果蜡烛燃烧后会变成蜡,那么,蜡烛就永远也不会烧完。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终于得到了共识:蜡烛燃烧后不会变成蜡。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了问题或探究出解决办法时,教师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一方面可以综合集体智慧取长补短,寻找解决问题的多条途径或最佳途径,另一方面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同一现象或同一方法的理解。

四、充分、灵活利用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应该经常用到的。科学课的教学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探究是最能体现培养目标的一种方式。因此,科学教学要把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时时都要考虑能否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尽可能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内容看起来是不属于探究活动的,但是只要我们教师肯动脑筋,也可以把它变成学生很好的探究活动。例如,在指导学生种植芋头时,我让学生分别把芋苗平放、正放、斜放和倒放等多种形式进行种植,之后让学生探究哪种种植方法产量高。在饲养小动物方面,我给了一个“淡水鱼可以在盐水里生长吗?”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探究。经过一个多月的探究活动,部分学生写出了质量很高的小论文,获得市的奖励。

五、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开放式教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课程,它包括的内容也很广,有天文的、地理的、生物的等等,它强调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经历,积极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在对周围世界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说明科学课的教学内容就不是教科书,而是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因此,科学课的教学也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社会、家庭、网络、课外读物等多种教学资源,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学生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的科学现象的体现。例如,在教学《未来农业》这一课时,我利用许多学生家庭都有一个后院种植农作物的特点,让学生回去进行嫁接活动和改良试验。

在教学《节约用水》这一课时,我利用我校近河涌的特点,组织学生对河涌周围的环境进行调查,分析河水受污染的情况等。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起到很大的作用。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终生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五篇: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的尤为重要。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变演示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前,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二、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我们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即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三、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

四、保持积极态度,主动探索研究

积极一点,你就领先一步,领先一步,你就领先了一个时代。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积极的心态,否则,只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在物理实验学习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分析研究学生分组实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

2、注意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

3、做好课外小实验。

4、留心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通过物理实验,不但要达到教材对每一个实验提出的实验目的,进行常规的验证性的实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分组实验、课堂演示实验、课外小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物理现象的严密观察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的发现、思考和解决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手段,它的教育功能等已经越来越被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和重视。加强和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首先,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实验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的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能力。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所决定的。

其次,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物理学的任何一部分内容(物理量、定律、理论)的结构及其发展都可以分解为三种因素:实验(事实)、物理思想(逻辑、方法论等)和数学(表达形式和计量公式)。可见,实验内容本身就是教师要教,学生要学的重要内容。

第三,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好的教学方法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验,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实验教学,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用实验手段,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是物理教学这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2、物理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首先,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中学生天生好奇、好动,喜欢刨根问底。物理实验向他们有目的的展现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呈现了许多真实的、形象生动的物理事实。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未知结果的探究会产生极大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的需要,自然地激发了他们渴望学习的天性。他们的学习潜能在一系列物理实验的强烈刺激下,又能转化成学习的巨大动力,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有些学生还可能将物理学研究作为终生奋斗的方向。

其次,物理实验能创设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大量具体的事例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感性认识,而实验则可以提供精心选择的、经过简化和纯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因此,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游戏等亲身实践体验,主动去探索新知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物理实验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重要条件。

第三,物理实验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物理实验是一种能动的实践活动,是手脑并用的过程。它不但能为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抛“砖”引“玉”,而且实验本身能很好地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从实验方案的制定到实验仪器的选用,从实验操作到实验结果的分析,无不体现着素质教育的内涵,为学生自觉而主动地获取知识提供了客观条件。学生能从实验的过程中,实验结果的分析中获取知识、找出规律、悟出道理,并且能发现和掌握解决一般物理问题的方法。第四,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实验能力不能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来培养,而必须在相应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发展,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实验能力。除此之外,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等。例如,在进行观察与实验中,需要用精细敏锐的感知和观察力,去及时捕获一些重要现象,从而培养了观察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和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通过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想象、假设能锻炼和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实际操作和汇报实验结果的过程中,还能培养组织和表达能力等等。

第五,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验除了对知识的掌握、智能的提高有明显作用之外,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显著作用。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而且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观念、优秀的品质、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3、努力加强与改革物理实验教学。

首先,要研讨与改革物理实验教材的内容,以期更有效地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物理实验教材的内容除了要密切结合知识的讲授外,特别要注意它的科学性、探索性、启发性、典型性和成功率。在教学中,可以依据教学大纲和上述原则来调整、补充、改进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在实验内容的补充上,要注意引入新颖有趣的实验;在实验的改进方面,要力求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和成功率,使实验现象更鲜明。

其次,要系统全面地考虑安排整个中学阶段的实验教学计划,落实各项教学的要求。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是以演示实验、随堂实验和学生实验三种形式结合物理知识的讲授分散穿插安排在各年级教学中。其中,有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建立规律的;有应用物理知识,训练物理技能的。对各个实验的教学要求要逐项分解,按水平层次的高低,依序编排列入各章节实验教学之中,扎扎实实地完成。例如,观察能力的培养包括:(1)观察要有目的性,能细心持久地观察并养成观察习惯;(2)掌握科学的物理观察方法;(3)能用口语或文字准确地、有条理地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4)善于从观察中提出问题。这些能力要求要有计划地分散在各项实验课题中来进行培养、训练。

第三,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尽管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演示实验把学生置于“看”或“听”的位置,他们虽心里“跃跃”,而两手却不能“一试”,使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实验能力,特别是动手技能得不到进一步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应成为改革物理教学方法的重点之一。

第四、根据授课内容和教学目的,增加一定数量的学生实验。具体做法主要有:(1)为建立物理概念设计必要的学生实验;(2)为教材里只有定律的内容陈述而无定量实验的课题配上相应的学生实验;(3)对只有理论推导得出新结论的课题可安排验证性实验(4)在复习课上增做适量的学生实验;(5)给课本中的有关例题和习题配上相应的学生实验。

第五、把学生实验观察引深到课后和校外。学生实验走出课堂,不仅能巩固课本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更有益于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养成研究物理问题的风气和习惯。对于课堂内没有做完实验的学生或对实验结果有疑问的学生,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经教师同意后可随意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之后,可给他们布置一些校外的实验观察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到处都能学到物理知识,到处都要用到物理知识”。

第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没有评价,就没有学习。对学生的实验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要有平时和终结的评价,以科学的评价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会考制度的建立,物理实验考核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实验教学。如果能进一步加强实验的平时考核,实验教学的质量就有了保证。平时考察可采用以下方式:(1)实行平时实验考核登记制度。教师及时了解并记载每一个学生在进行实验时的表现(准备情况、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作为评价的依据;(2)在课堂上运用实验性提问和小测验检查实验教学效果,并给出评价;(3)在可能的条件下,布置一些课外观察、家庭实验、小制作等,教师从学生提出的报告或完成的制作中了解情况,进行评价。

下载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抓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合集五篇)

    碘液,若顺序反了,那现象完全不同。所以,学生进实验室之前,对该实验要做到胸有成竹。 三、加强实验过程的指导 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指导,指导得法与否,是......

    实验教学论文:实验教学 地理科学素养 培养 原则 策略

    实验教学论文:基于实验教学的高中生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研究 【中文摘要】”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地理科学素养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培养学......

    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谈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人才是跨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江泽民总书记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

    017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兴宁市实验学校 内容摘要: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程除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还应重视对学生探索兴趣及能力、良好思维......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关注物理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关注物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新课程的课程目标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目标就是学习物理核心概念,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自主......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5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完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任务就要从三个因素做起,即从结果性因素(科学知识),过程性因素(科学方法、技能),思想性......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 摘 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主要有:教师实验教学观念的更新、学生实验兴趣的激发、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实......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